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一
卷九十一 第 1a 页 WYG0640-06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典卷九十一
 乐
  大祠与忌日同者不去乐议(宋/)
宋仁宗嘉祐七年秘阁校理裴煜奏大祠与国忌同者
有司援旧制乐备而不作忌日必哀志有所至其不
用乐宜也然乐所以降格神祗非以适一己之私也谨
按开元中礼部建言忌日享庙应用乐裴宽立议庙尊
卷九十一 第 1b 页 WYG0640-0683b.png
忌卑则作乐庙卑忌尊则备而不奏中书令张说以宽
议为是宗庙如此则天地日月山川社稷之祠用乐明
矣臣以为凡大祀天地日月社稷与忌日同者伏请用
乐其在庙则如宽之议所冀略轻存重不失其称下其
章礼官议曰传称祭天以禋为歆神之始以血为陈馔
之始祭地以埋为歆神之始以血为陈馔之始宗庙以
灌为歆神之始以腥为陈馔之始然则天地宗庙皆以
乐为致神之始故曰大祭有三始谓此也天地之间虚
卷九十一 第 2a 页 WYG0640-0684a.png
豁而不见其形者阳也鬼神居天地之间不可以人道
接也声属于阳故乐之音声号呼召于天地之间庶几
神明闻之因而来格故祭必求诸阳商人之祭先奏乐
以求神先求于阳也次灌地求神于阴达于渊泉也周
人尚臭四时之祭先灌地以求神先求诸阴也然则天
神地祗人鬼之祀不可去乐明矣今七庙连室难分庙
忌之尊卑欲依唐制及国朝故事庙祭与忌同日并悬
而不作其与别庙诸后忌同者作之若祠天地日月九
卷九十一 第 2b 页 WYG0640-0684b.png
宫太一及蜡百神并请作乐社稷以下诸祠既卑于庙
则乐可不作翰林学士王圭等以为社稷国之所尊其
祠日若与别庙诸后忌同者伏请亦不去乐诏可
  古乐淡且和议(宋/)
周子通书曰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
百姓太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
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
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
卷九十一 第 3a 页 WYG0640-0684c.png
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后世
礼法不修政刑苛紊纵欲败度下民困苦谓古乐不足
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故有贼
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
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
至治者远矣
  律尺议(宋/)
司马光与范景仁论乐书曰蒙示房生尺法云生尝得
卷九十一 第 3b 页 WYG0640-0684d.png
古本汉书云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
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
一分今文误脱之起积一千二百黍八字故自前世以
来累黍为尺纵置之则太长横置之则太短今新尺横
置之则不容容一千二百黍则大其空径四釐六毫是
以乐声太高又尝得开元中笛及方响校太常乐下五
律教坊乐下三律皆由儒者误以一黍为一分其法非
是不若以一千二百黍实管中随其短长断之以为黄
卷九十一 第 4a 页 WYG0640-0685a.png
钟九寸之管九十分其长一为一分取三分以度空径
数合则律正矣景仁比来盛称此论以为先儒用意皆
不能到可正积古之谬袪一世之惑光窃思之有所未
谕者凡数条敢书布陈幸景仁教之景仁曰房生家有
汉书异于今本夫累黍求尺其来久矣生所得书不知
传于何世而相承积谬由古至今更大儒甚众曾不寤
也又其书既云积一千二百黍之广何必更云一黍之
起此四字者将安施设刘子骏班孟坚之书不宜如此
卷九十一 第 4b 页 WYG0640-0685b.png
冗长也且生欲以黍实中乃求其长何得谓之积一千
二百黍之广孔子称必也正名乎必若所云则为新尺
一丈二尺得无求合其术而更戾乎景仁曰度量权衡
皆生于律者也今先累黍为尺而后制律返生于度与
黍无乃非古人之意乎光谓不然夫所谓律者果何如
哉向使古之律存则吹其声而知声度其长而知度审
其容而知量校其轻重而知权衡今古律已亡矣非黍
无以见度非度无以见律律不生于度与黍将何从生
卷九十一 第 5a 页 WYG0640-0685c.png
耶夫度量衡所以佐律而存法也古人所谓制四器者
以相参校以为三者虽亡苟其一存则三者从可推也
又谓后世器或坏亡故载之于书形之于物夫黍者自
然之物有常不变者也故于此寓法焉今四器皆亡不
取于黍将安取之凡物度其长短则谓之度量其多少
则谓之量称其轻重则谓之权衡然量有虚实衡有低
昂皆易差而难精等之不若因度求律之为审也房生
今欲先取容一龠者为黄钟之律是则生于量也量与
卷九十一 第 5b 页 WYG0640-0685d.png
度皆非律也舍彼用此将何择焉景仁曰古律法空径
三分围九分今新律空径三分四釐六毫此四釐六毫
者何从出耶光谓不然夫径三分围九分者数家言其
大要耳若以密率言之径七分者围二十二分也古之
为数者患其空积微之太烦则上下率之所为三分者
举成数而言耳四釐六毫不及半分故弃之也又律管
至小而黍粒体圆其中岂无负载庣空之处而必责其
丝忽不差耶景仁曰生以一千二百黍积实于管中以
卷九十一 第 6a 页 WYG0640-0686a.png
为九寸取其三分以为空径此自然之符也光按量法
方尺之量所受一斛此用累积黍之法校之则合矣若
从生言度法变矣而量法自如则一斛之物岂能满方
尺之量乎景仁曰量权衡皆以千二百黍为法何得度
法独一黍光按黄钟所生凡有五法一曰备数二曰和
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量与权衡据其容与
其重非千二百黍不可至于度法止于一黍为分无用
其馀若数与声则无所事黍矣安在其必以一千二百
卷九十一 第 6b 页 WYG0640-0686b.png
为之定率也景仁曰生云今乐太高太常黄钟适当古
之仲吕不知生所谓仲吕者果后夔之仲吕耶开元之
仲吕耶若开元之仲吕则安知今之太高非昔之太下
耶笛与方响里巷之乐庸工所为岂能尽得律吕之正
乃欲取以为法考定雅乐不亦难乎此皆光之所大惑
君子之论无固无我惟是之从景仁苟有以解之使莹
然明白则敢不敛衽服义岂欲徒为此諓諓也 范镇
答司马君实论乐书曰昨日辱书以为镇不当为议状
卷九十一 第 7a 页 WYG0640-0686c.png
是房庶尺律法始得书𢥠然而惧曰镇违群公之议而
下与匹士合不适中宜获戾于朋友也既读书乃释然
而喜曰得君实之书然后决知庶之法是而镇之议为
不谬庶之法与镇之议于今之世用与不用未可知也
然得附君实之书傅于后世之人质之故终之以喜也
君实之疑凡五而条目又十数安敢不尽言解之君实
曰汉书传于世久矣更大儒甚众庶之家安得善本而
有之是必谬为脱文以欺于镇也是大不然镇岂可欺
卷九十一 第 7b 页 WYG0640-0686d.png
哉亦以义理而求之也春秋夏五之阙文礼记玉藻之
脱简后人岂知其阙文与脱简哉亦以义理而知之也
犹镇之知庶也岂可逆谓其欺而置其义理哉又云一
黍之起于刘子骏班孟坚之书为冗长者夫古者有律
矣未知其长几何未知其空径几何未知其容受几何
岂可直以千二百黍置其间哉宜起一黍积而至一千
二百然后满故曰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其法
与文势皆当然也岂得为冗长乎若如君实之说以尺
卷九十一 第 8a 页 WYG0640-0687a.png
生律汉书不当先言本起黄钟之长而后论用黍之法
也若尔子骏孟坚之书不为冗长而反为颠倒也又云
积一千二百黍之广是为新尺一丈二尺者君实之意
以积为排积之积广为一黍之广而然耶夫积者谓积
于管中也广者谓所容之广也诗云乃积乃仓孟康云
空径之广是也又云孔子曰必也正名乎者此孔子教
子路以正卫之父子君臣之名分岂积与广之谓也又
云古人制律与尺量权衡四器者以相参校以为三者
卷九十一 第 8b 页 WYG0640-0687b.png
苟亡得其一存则三者从可推也者是已又云黍者自
然之物有常而不变者亦是也古人之虑后世其意或
当如是然古以律生尺古人之意既知黍之于后世可
以为尺岂不知黍之于后世亦可为律而故于其法为
相戾乎若如君实之说则是古人知一而不知二也知
彼而不知此也又云径三分围九分者数家之大要不
及半分则弃之也者今三分四釐六毫其围十分三釐
八毫岂得谓不及半分而弃之哉汉书曰律容一龠得
卷九十一 第 9a 页 WYG0640-0687c.png
八十一寸谓以九分之围乘九寸之长九九而八十一
也今围分之法既差则新尺与量未必是也如欲知庶
之量与尺合姑试验之乃可又云权衡与量据其容与
其重必千二百黍而后可至于尺法止于一黍为分无
用其馀若以生于一千二百是生于量也且夫黍之施
于权衡则由黄钟之重施于量则由黄钟之龠施于尺
则由黄钟之长其实皆一千二百也此皆汉书正文也
岂得谓一黍而为尺邪岂得谓尺生于量邪又云庶言
卷九十一 第 9b 页 WYG0640-0687d.png
太常乐太高黄钟适当古之仲吕不知仲吕者果后夔
之仲吕耶开元之仲吕耶若开元之仲吕则安知今之
太高非昔之太下者此正是不知声者之论也无复议
也又云方响与笛里巷之乐庸工所为不能尽得律吕
之正者是徒知古今乐器之名为异而不知其律与声
之同也亦无复议也使得其真黍用庶之法制为律吕
无忽微之差乃黄帝之仲吕也岂直后夔开元之云乎
书曰律和声方舜之时使夔典乐犹用律而后能和声
卷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0640-0688a.png
今律有四釐六毫之差以为适然而欲以求乐之和以
副朝廷制作之意其可得乎其可得乎太史公曰不附
青云之士则不能成名君实欲成其名而知所附矣惟
其是而附之则可其不是而附之安可哉谚曰抱桥柱
而浴者必不溺君实之议无乃为浴者类乎君实见咨
不敢不为此諓諓也 徽宗崇宁元年诏宰臣置僚属
讲议大政以大乐之制讹谬残阙太常乐器弊坏琴瑟
制度参差不同箫篴之属乐工自备每大合乐声韵淆
卷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0640-0688b.png
杂而皆失之太高筝筑阮秦晋之乐也乃列于琴瑟之
间熊罴按梁隋之制也乃设于宫架之外笙不用匏舞
不象成曲不协谱乐工率农夫市贾遇祭祀朝会则追
呼于阡陌闾阎之中教习无成瞢不知音议乐之臣以
乐经散亡无所据依秦汉之后诸儒自相非议不足取
法乃博求知音之士而魏汉津之名达于上焉汉津至
是年九十馀矣本剩员兵士自云居西蜀师事唐仙人
李良授鼎乐之法皇祐中汉津与房庶以善乐被荐既
卷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0640-0688c.png
至黍律已成阮逸始非其说汉津不得伸其所学后逸
之乐不用乃退与汉津议指尺作书二篇叙述指法汉
津尝陈于太常乐工惮改作皆不主其说或谓汉津旧
尝执役于范镇见其制作略取之蔡京神其说而托于
李良二年九月礼部员外郎陈旸上所撰乐书二百卷
命礼部尚书何执中看详以谓旸欲考定音律以正中
声愿送讲议司令知音律者参验行之旸之论曰汉津
论乐用京房二变四清盖五声十二律乐之正也二变
卷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0640-0688d.png
四清乐之蠹也二变以变宫为君四清以黄钟清为君
事以时作固可变也而君不可变太蔟大吕夹钟或可
分也而黄钟不可分岂古人所谓尊无二上之旨哉壬
辰诏曰朕惟隆礼作乐实治内修外之先务损益述作
其敢后乎其令讲议司官详求历代礼乐沿革酌古今
之宜修为典训以贻永世致安上治民之至德著移风
易俗之美化乃称朕咨诹之意焉三年正月汉津言曰
臣闻黄帝以三寸之器名为咸池其乐曰大卷三三而
卷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0640-0689a.png
九乃为黄钟之律禹效黄帝之法以声为律以身为度
用左手中指三节三寸谓之君指裁为宫声之管又用
第四指三节三寸谓之臣指裁为商声之管又用第五
指三节三寸谓之物指裁为羽声之管第二指为民为
角大指为事为徵民与事君臣治之以物养之故不用
为裁管之法得三指合之为九寸即黄钟之律定矣黄
钟定馀律从而生焉臣今欲请帝中指第四指第五指
各三节先铸九鼎次铸帝座大钟次铸四韵清声钟次
卷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0640-0689b.png
铸二十四气钟然后均弦裁管为一代之乐制(其后十/三年帝)
(一日忽梦人言乐成而凤凰不至乎盖非帝指也帝寤/大悔叹谓崇宁初作乐请吾指寸而内侍黄经臣执谓)
(帝指不可示外人但引吾手略比度之曰此是也盖非/人所知今神告朕如此且奈何于是再出中指寸付蔡)
(京密命刘炳试之时炳终匿汉津初说但以其前议为/度作一长笛上之帝指寸既长于旧而长笛殆不可易)
(以动人观听于是遂/止盖京之子绦云) 朱子曰古乐之亡久矣然秦汉
之间去周未远其器与声犹有存者故其道虽不行于
当世而其为法犹未容有异论也逮于东汉之末以接
西晋之初则已寖多说矣历魏周齐隋唐五季论者愈
卷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0640-0689c.png
多而法愈不定爰及我朝功成治定理宜有作建隆皇
祐元丰之间盖亦三致意焉而和胡阮李范马刘杨诸
贤之议终不能以相一也而况于崇宣之际奸䛕之会
黥涅之馀而能有以语失天地之和哉丁未南狩今六
十年神人之愤犹有未摅是固不遑于稽古礼文之事
然学士大夫因仍简陋遂无复以钟律为意者则已甚
矣吾友建阳蔡君元定季通当此之时乃独心好其说
而力求之旁搜远取巨细不捐积之累年乃若冥契著
卷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0640-0689d.png
书两卷凡若干言予尝得而读之爱其明白而渊深缜
密而通畅不为牵合傅会之谈而横斜曲直如珠之不
出于盘其言虽多出于近世之所未讲而实无一字不
本于古人已试之成法盖若黄钟围径之数则汉斛之
积分可考寸以九分为法则淮南太史小司马之说可
推五声二变之数变律半声之例则杜氏之通典具焉
变宫变徵之不得为调则孔氏之礼疏因亦可见至于
先求声气之元而因律以生尺则尤所谓卓然者而亦
卷九十一 第 14a 页 WYG0640-0690a.png
班班杂见于两汉之志蔡邕之说与夫国朝会要以及
程子张子之言顾读者不深考其间虽或有得于此者
而又不能无失于彼是以晦蚀纷挐无复定论大抵不
拘挛于熟习见闻之近即肆其胸臆妄为穿穴而无所
据依季通乃能奋其独见超然远览爬梳剔抉参互考
寻用其平生之力以至于一旦豁然而融会贯通焉斯
亦可谓勤矣及其著论则又能推原本根比次条理撮
取机要阐究精微不为浮词滥说以汨乱于其间亦庶
卷九十一 第 14b 页 WYG0640-0690b.png
几乎得书之体者予谓国家行且平定中原以开中天
之运必将审音协律以谐神人当此之时受诏典领之
臣能得此书而奏之则东京郊庙之乐将不待公孙述
之瞽师而后备而参摹四分之书亦无待乎后世之子
云而后知好之矣抑季通之为此书词约理明初非难
读而读之者往往未及终篇辄已欠伸思睡固无由了
其归趣独以予之顽钝不敏乃能熟复数过而仅得指
意之彷佛季通以是亦许予为能知己志者故属予以
卷九十一 第 15a 页 WYG0640-0690c.png
序引而予不得辞焉季通更欲均调节族被之管弦别
为乐书以究其业而又以其馀力发挥武侯六十四阵
之图绪正邵氏皇极经世之历以大备乎一家之言其
用意亦健矣予虽老病倘及见之则亦岂非千古之一
快也哉
  元丰朝会乐十议(宋/)
神宗元丰二年详定所以朝会乐而有请者十其一唐
元正冬至大朝会迎送王公用舒和开元礼以初入门
卷九十一 第 15b 页 WYG0640-0690d.png
舒和之乐作至位乐止盖作乐所以待王公今中书门
下亲王使相先于丹墀上东西立皇帝升御座乃奏乐
引三品以上官未为得礼请侍从及应赴官先就立位
中书门下亲王使相诸司三品尚书省四品及宗室将
军以上班分东西入正安之乐作至位乐止其二今朝
会议举第一爵宫悬奏和安之曲第二第三第四登歌
作庆云嘉禾灵芝之曲则是合乐在前登歌在后有违
古义请第一爵登歌奏和安之曲堂上之乐随歌而发
卷九十一 第 16a 页 WYG0640-0691a.png
第二爵笙入奏庆云之曲止吹笙馀乐不作第三爵堂
上歌嘉禾之曲堂下笙吹瑞木成文之曲一歌一吹相
间第四爵合乐奏灵芝之曲堂上下之乐交作其三定
文舞武舞各为四表表距四步为酂缀各六十四舞者
服进贤冠左执籥右秉翟分八佾二工执纛引前衣冠
同之舞者进蹈安徐进一步则两两相顾揖三步三揖
四步为三辞之容是为一成馀成如之自南第一表至
第二表为第一成至第三表为再成至北第一表为三
卷九十一 第 16b 页 WYG0640-0691b.png
成覆身却行至第三表为四成至第二表为五成复至
南第一表为六成而武舞入今文舞所秉翟羽则集雉
尾置于髹漆之柄求之古制实无所本聂崇义图羽舞
所执类羽葆幢析羽四重以结绶系于柄此纛翳之谓
也请按图以翟羽为之其四武舞服平巾帻左执干右
执戈二工执旌居前执鼗执铎各二工金錞二四工举
二工执镯执铙执相在左执雅在右亦各二工夹引舞
者衣冠同之分八佾于南表前先振铎以通鼓乃击鼓
卷九十一 第 17a 页 WYG0640-0691c.png
以警戒舞工闻鼓声则各依酂缀总干正立定位堂上
长歌以咏叹之于是播鼗以导舞舞者进步自南而北
至最南表以见舞渐然后左右夹振铎次击鼓以金錞
和之以金镯节之以相而辅乐以雅而陔步舞者发扬
蹈厉为猛贲趫速之状每步一进则两两以戈盾相向
一击一刺为一伐四伐为一成成谓之变至第二表为
一变至第三表为二变至北第一表为三变舞者覆身
向空却行而南至第三表为四变乃击刺而前至第二
卷九十一 第 17b 页 WYG0640-0691d.png
表回易行列舂雅节步分左右而跪以右膝至地左足
仰起象以文止武为五变舞蹈而进为兵还振旅之状
振铎摇鼗击鼓和以金錞废镯鸣铙复至南第一表为
六变而舞毕古者人君自舞大武故服冕执干戚若用
八佾而为击刺之容则舞者执干戈说者谓武舞战象
乐六奏每一奏之中率以戈矛四击刺戈则击兵矛则
刺兵玉戚非可施于击刺今舞执干戚盖沿袭之误请
左执干右执戈其五古之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谓
卷九十一 第 18a 页 WYG0640-0692a.png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今朝会作乐丹墀之上巢笙和笙
各二人其数相敌非也盖乡射乃列国大夫士之礼请
增倍为八人丹墀东西各三巢一和其六今宫悬四隅
虽有建鼓鞞应相传不击乾德中诏四建鼓并左右鞞
应合十有二依李照所奏以月建为均与镈钟相应鞞
应在建鼓旁是亦朔鼙应鼙之类请将作乐之时先击
鼙次击应然后击建鼓其七今乐县四隅设建鼓不击
别施散鼓于乐县内代之乾德中尹拙奏宜去散鼓诏
卷九十一 第 18b 页 WYG0640-0692b.png
可而乐工积习亦不能废李照议作晋鼓以为乐节请
乐县内去散鼓设晋鼓以鼓金奏其八古者瞽矇视瞭
皆掌播鼗所以节一唱之终请宫县设鼗以为乐节其
九以天子礼求之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以钟鼓奏
九夏是在廷之乐戛击则柷敔球则玉磬搏拊所以节
乐琴瑟所以咏诗皆堂上乐也磬奏在堂下尊玉磬故
进之使在上若击石拊石则当一庭后世不原于此以
春秋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遂于堂上设歌钟歌磬盖
卷九十一 第 19a 页 WYG0640-0692c.png
歌钟则堂上歌之堂下以钟鼓应之耳歌必金奏相和
名曰歌钟则以节歌是已岂堂上有钟邪歌磬之名本
无所出晋贺循奏置登歌簨虡采玉造小磬盖取舜庙
鸣球之制后周登歌备录钟磬隋唐迄今因袭行之皆
不应礼请正至朝会堂上之乐不设钟磬其十古者歌
工之数大射工六人四瑟则鼓以四人歌以二人天子
八人则瑟与歌皆四人矣魏晋以来登歌五人隋唐四
人本朝因之是循用周制也礼登歌下管贵人声也故
卷九十一 第 19b 页 WYG0640-0692d.png
仪礼瑟与歌工皆席于西阶上隋唐相承庭中磬虡之
下击以偶歌琴瑟非所谓升歌贵人声之义今堂上琴
瑟比之周制不啻倍蓰而歌工止四人音高下不相权
盖乐有八音所以行八风是以舞佾与钟磬俱用八为
数请罢庭中歌者堂上歌为八琴瑟之数放此其筝阮
筑悉废太常以谓堂上钟磬去之则歌声与宫县远汉
唐以来宫室之制寖广堂上益远庭中其上下乐节苟
不相应则繁乱而无序况朝会之礼起于西汉则后世
卷九十一 第 20a 页 WYG0640-0693a.png
难以纯用三代之制其堂上钟磬庭中歌工与筝筑之
器从旧仪便遂如太常议
  杨杰大乐七失议(宋/)
元丰三年杨杰言大乐七失一曰歌不永言声不依永
律不和声盖金声舂容失之则重石声温润失之则轻
土声函胡失之则下竹声清越失之则高丝声纤微失
之则细革声隆大失之则洪匏声丛聚失之则长木声
无馀失之则短惟人禀中和之气而有中和之声八音
卷九十一 第 20b 页 WYG0640-0693b.png
律吕皆以人声为度言虽永不可以逾其声今歌者或
咏一言而滥及数律或章句已阕而乐音未终所谓歌
不永言也请节其烦声以一声歌一言且诗言人志咏
以为歌五声随歌是谓依咏律吕协奏是谓和声先儒
以为依人音而制乐托乐器以写音本效人非人效乐
者此也今祭祀乐章并随月律声不依咏以咏依声律
不和声以声和律非古制也二曰八音不谐钟磬缺四
清声虞乐九成以箫为主商乐和平以磬为依周乐合
卷九十一 第 21a 页 WYG0640-0693c.png
奏以金为首钟磬箫者众乐之所宗则天子之乐用八
钟磬箫众乐之本乃倍之为十六且十二者律之本声
而四者应声也本声重大为君父应声轻清为臣子故
其四声曰轻清或曰子声也李照议乐始不用四清声
是有本而无应八音何从而谐哉今巢笙和笙其管十
九以十二管发律吕之本声以七管为应声用之已久
而声至和则编钟磬箫宜用四子声以谐八音三曰金
石夺伦乐奏一声诸器皆以其声应既不可以不及又
卷九十一 第 21b 页 WYG0640-0693d.png
不可以有馀今琴瑟埙篪笛箫笙阮筝筑奏一声则镈
钟特磬编钟磬击三声声烦而掩众器遂至夺伦则镈
钟特磬编钟编磬节奏与众器同宜勿连击四曰舞不
象成国朝郊庙之乐先奏文舞次奏武舞而武舞容节
六变一变象六师初举二变象上党克平所向宜北三
变象维扬底定所向宜东南四变象荆湖来归所向宜
南五变象邛蜀纳款所向宜西六变象兵还振旅所向
宜北而南今舞者发扬蹈厉进退俯仰既不足以称成
卷九十一 第 22a 页 WYG0640-0694a.png
功盛德失其所向而文舞容节尤无法度则舞不象成
也五曰乐失节奏乐之始则翕然如众羽之合纵之纯
如也节奏明白皦如也往来条理绎如也然后成今乐
声不一混淆无驭则失于节奏非所谓成也六曰祭祀
飨无分乐之序盖金石众作之谓奏咏以人声之谓歌
阳律必奏阴吕必歌阴阳之合也顺阴阳之合所以交
神明致精意今冬至祀天不歌大吕夏至祭地不奏太
蔟春飨祖庙不奏无射秋飨后庙不歌小吕而四望山
卷九十一 第 22b 页 WYG0640-0694b.png
川无专祠用乐之制则何以赞导宣发阴阳之气而生
成万物哉七曰郑声乱雅然朱紫有色而易别雅郑无
象而难知圣人惧其难知也故定律吕中正之音以示
万世今古器尚存律吕悉备而学士大夫不讲考击奏
作委之贱工则雅郑不得不杂愿审调钟管用十二律
还宫均法令上下通习则郑声莫能乱雅遂为十二均
图并上之
  用正声废中声议(宋/)
卷九十一 第 23a 页 WYG0640-0694c.png
徽宗大观八年八月宣和殿大学士蔡攸言九月二日
皇帝躬祀明堂合用大乐按乐书正声得正气则用之
中声得中气则用之自八月二十八日已得秋分中气
大飨之日当用中声乐今看详古之神瞽考中声以定
律中声谓黄钟也黄钟即中声非别有一中气之中声
也考阅前古初无中正两乐若以一黄钟为正声又以
一黄钟为中声则黄钟君声不当有二况帝指起律均
法一定大吕居黄钟之次阴吕也臣声也今减黄钟三
卷九十一 第 23b 页 WYG0640-0694d.png
分则入大吕律矣易其名为黄钟中声不唯纷更帝律
又以阴吕臣声僭窃黄钟之名若依乐书正声得正气
则用之中声得中气则用之是冬至祀天夏至祭地常
不用正声而用中声也以黄钟为正声易大吕为中声
之黄钟是帝律所起黄钟常不用而大吕常用也抑阳
扶阴退律进吕为害斯大无甚于此今来宗祀明堂缘
八月中气未过而用中声乐南吕为宫则本律正声皆
不得预欲乞废中声之乐一遵帝律止用正声协和天
卷九十一 第 24a 页 WYG0640-0695a.png
人刋正讹谬著于乐书诏可攸又乞取已颁中声乐在
天下者
  太正少三等八条议(宋/)
宣和元年四月攸上书奉诏制造太少二音登歌宫架
用于明堂渐见就绪乞报大晟府者凡八条一太正少
钟三等旧制编钟编磬各一十六枚应钟之外增黄钟
大吕太蔟夹钟四清声今既分太少则四清声不当兼
用止以十二律正声各为一架其二太正少琴三等旧
卷九十一 第 24b 页 WYG0640-0695b.png
制一三五七九弦凡五等今来讨论并依律书所载止
用五弦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馀大
小相次不失其序以为太正少之制而十二律举无遗
音其一三五七九弦太少乐内更不制造其三太正少
籥三等谨按周官籥章之职和以迎寒暑王安石曰籥
三孔律吕于是乎生而其器不行于世久矣近得古籥
尝以颁行今如尔雅所载制造太正少三等用为乐本
设于众管之前其四太正少篴埙篪箫各三等旧制箫
卷九十一 第 25a 页 WYG0640-0695c.png
一十六管如钟磬之制有四清声今既分太少其四清
声亦不合兼用止用十二管其五大晟匏有三色一曰
七星一曰九星三曰闰馀莫见古制匏备八音不可阙
数今已各分太正少三等而闰馀尤无经见唯大晟乐
书称匏造十三簧者以象闰馀十者土之成数三者木
之生数木得土而能生也故独用黄钟一清声黄钟清
声无应闰之理今去闰馀一匏止用两色仍改避七星
九星之名止曰七管九管其六旧制有巢笙竽笙和笙
卷九十一 第 25b 页 WYG0640-0695d.png
巢笙自黄钟而下十九管非古制度其竽笙和笙并以
正律林钟为宫三笙合奏曲用两调和笙奏黄钟曲则
巢笙奏林钟曲以应之宫徵相杂器本宴乐今依钟磬
法裁十二管以应十二律为太正少三等其旧笙更不
用其七柷敔晋鼓镈钟特磬虽无太少系作止和乐合
行备设其八登歌宫架有搏拊二器按虞书戛击鸣球
抟拊琴瑟王安石解曰或戛或击或搏或拊与虞书所
载乖戾今欲乞罢而不用诏悉从之
卷九十一 第 26a 页 WYG0640-0696a.png
  崇宁之乐可变议(元/)
吴莱渊颖集曰乡余北游京师闻太常所用乐本大晟
之遗法也自东都不守大乐氏奉其乐器北趍燕都燕
都丧乱又徙汴蔡汴蔡陷没而东平严侯独得其故乐
部人国初有旨徵乐东平太常徐公遂典乐向日月山
奏观乞增宫悬文武二舞令旧工教习以备大祀故今
乐户子孙犹世籍河汴间仅能肄其钟鼓铿锵不复能
究其义矣予因考求前代议乐自和岘以下更六七钜
卷九十一 第 26b 页 WYG0640-0696b.png
公而议论莫之有定前日之宿县者本谓乐和曾未几
时倏已改铸或云乐失之清或云乐过于浊乐工冶卒
且深厌其炉鞲鼓铸之劳则或自取其乐之协时和铜
齐以济之当轩临试虽以老师宿儒终不能必其铜齐
之轻重而徒论其铜律之清浊也迨夫崇宁之世魏汉
津乃以蜀一黥卒为造大晟乐府遂颁其乐书于天下
盖谓古之制乐者惟黄帝夏禹得乐之正何则圣主之
禀赋上与阴阳为一体声则为律身则为度故夫黄帝
卷九十一 第 27a 页 WYG0640-0696c.png
夏禹之制乐实自其身而得之臣今请以圣主中指三
节三寸定黄钟之律中指之径围又即据而定为度量
权衡乐以是制则臣将见其合天地之正备阴阳之和
而得夫金石清浊之宜矣当是时惟丞相蔡京最神其
说先铸帝鼐八鼎复造金石钟虡雕几刻镂盖极后世
之选矣然以崇宁之指尺既长而乐律遂高虽汉津亦
自知之尝私谓其弟子任宗尧曰乐律高北方元鼎水
又溢出律高则声过哀而国乱水溢出则国有变而境
卷九十一 第 27b 页 WYG0640-0696d.png
土丧没是不久矣呜呼汉津所制岂复有加于和岘以
下诸人所论之乐哉然且至今沿袭相承未闻有所改
作乐殊不可以草创苟且而遽定也虽然崇宁之乐亦
可变矣盖古之论乐者一曰古雅乐二曰俗部乐三曰
胡部乐古雅乐更秦乱而废汉世唯采荆楚燕代之讴
稍协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不复古矣晋宋六代以降南
朝之乐多用吴音北国之乐仅袭北俗及隋平江左魏
三祖清商等乐存者什四世谓为华夏正声盖俗乐也
卷九十一 第 28a 页 WYG0640-0697a.png
至是沛国公郑译复因龟兹人苏祗婆善胡琵琶而翻
七调遂以制乐故今乐家犹有大石小石大食般涉等
调大石等国本在西域而般涉即是般赡华言羽声隋
人且以是为太蔟羽矣由是观之汉世徒以俗乐定雅
乐隋氏以来则以胡乐定雅乐唐至元宗胡部坐俗部
立乐工肄乐坐技不通然后为立技立技不精然后使
教雅乐天下后世卒不复知有古雅乐之正声矣自唐
历宋大抵皆然当大晟乐书之行教坊色长张俣曾制
卷九十一 第 28b 页 WYG0640-0697b.png
大乐元机赋论七音六十律八十四调本不脱乎龟兹
苏祗婆之旧正行四十大曲常行小令四部弦管犹或
尚循乎大唐五代梨园法曲之遗此非胡与俗之杂行
者乎宜雅乐之未易遽复也古来律历二事更相为用
太史郭公一尝定历诚旷世所未有予谓宜依古法缇
室葭灰随月候气天地之中气既应则钟律之中声当
无有不应者要在久而后验乐殊不可以草创苟且而
遽定也呜呼崇宁之乐亦可变矣吾又安得夫伶伦荣
卷九十一 第 29a 页 WYG0640-0697c.png
猿之徒而与之共论乐哉
  黄钟三寸九分不合于理议(明/)
季本律吕别说曰近日莆田李教授文利著律吕元声
专主黄钟三寸九分之说盖本吕氏春秋仲夏适音萹
其言曰黄帝令伶伦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阴取竹嶰溪
之谷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
为黄钟之宫次制十二筒以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
卷九十一 第 29b 页 WYG0640-0697d.png
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宋刘恕作外纪书黄帝令伶
伦造律亦载此文原恕之意不过博采古书以备三皇
之事耳而三寸九分之制则未暇详求其义焉然吕氏
季夏六月纪又曰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
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
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
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
卷九十一 第 30a 页 WYG0640-0698a.png
吕无射应钟为下其法固与史记汉书上下相生三分
损益者同而黄钟之宫实起九寸也吕氏之说前后不
同亦自相牴牾矣夫史记汉书虽未为得古人律制之
意然比之三寸九分之说犹有可推而其数亦似自然
若以三寸九分为黄钟如吕氏上下相生之法而损益
之至于应钟止长一寸八分四釐八毫八丝何以成声
耶窃意长三寸九分当为长九寸空径三分之误也故
汉书引此语削去长三寸九分五字盖有以知其为非
卷九十一 第 30b 页 WYG0640-0698b.png
矣隋志亦偶未察而复述此以论和声亦欲备古义踵
其误而不觉耳终亦以上下相生三分损益为古人易
简之法而黄钟之为九寸者皆仍汉旧未有改也若韦
昭注国语而曰黄钟阳之变本为黄钟而言其曰管长
九寸径三分围九分亦言黄钟之围径长短而于蕤宾
则固曰管长六寸二分八釐但举成数而曰六寸三分
耳非以九寸本蕤宾之律而为黄钟之变也岂可据三
寸九分之谬说以为黄钟之定数哉文利之意本以律
卷九十一 第 31a 页 WYG0640-0698c.png
吕之数往而不返非阴阳消长往来之理故以三寸九
分起数循环升降自大吕以至蕤宾五阳辰皆以阳升
而进九分惟黄钟阳气尚微故止进六分自林钟以至
黄钟五阴辰皆以阴降而退九分惟林钟阴气未盛故
止退六分此其差也然阳之进也气则从微至著以渐
而盈阴之退也气则从盛反衰以渐而缩阴阳进退盈
缩适均不应阳之始进以六分而后则五辰皆进九分
阴之始退以六分而后则五辰皆退九分也其意虽善
卷九十一 第 31b 页 WYG0640-0698d.png
而数亦强排且非吕氏上生下生之本法也则亦臆说
而已既以三寸九分为黄钟因谓黄钟之尊在于清气
上行不在数多清者数少浊者数多数少者贵数多者
贱黄钟为宫声极清而上行至角徵羽乃下降重浊而
为民事物尽斥诸儒言黄钟长九寸之非殊不知礼有
以多为贵者如献数天子十二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
卿大夫三士一豆数天子二十六诸公十六诸侯十二
上大夫八下大夫六佾数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
卷九十一 第 32a 页 WYG0640-0699a.png
之类各随所重以别尊卑未尝执一端以为典要也故
数多管长则声浊而为宫有持重深沈之意焉何害其
为贵数少管短则声清而为羽有飞越轻佻之意焉何
害其为贱商角羽之声亦因是而上下之此君臣民事
物所以序也凡天之道体静而用动君也者以静制动
者也自商以下皆以动而制于静者也古人立法亦随
所用而各有意义何必务为新奇以成其臆说哉今律
吕大象章既以子黄钟为正宫丑大吕亥应钟为宫寅
卷九十一 第 32b 页 WYG0640-0699b.png
太蔟戌无射为商卯夹钟酉南吕为角辰姑洗申夷则
为徵已仲吕未林钟为羽午蕤宾为正羽以配君臣民
事物之等则明以三寸九分之黄钟以至而至于九寸
之蕤宾者也其定五声生数次第则曰宫声五十商声
八十角声九十徵声七十羽声六十商角则自宫而加
多徵羽则自角而减少或加三十或加一十或减二十
或减一十其参差不齐又不知其何所本耶夫宫土声
也以土当河图之五数十乘之而为五十徵火声也以
卷九十一 第 33a 页 WYG0640-0699c.png
火当河图之七数十乘之而为七十羽水声也以水当
河图之六数十乘之而为六十犹可说也商金声也而
以当河图之八数十乘之而为八十则木而非金矣角
木声也而以当河图之九数十乘之而为九十则金而
非木矣其视律吕大象章所差之次又何其舛错耶又
以变宫五十变徵七十为二变以备七音是又袭七始
七同之旧也故其对调旋宫之图悉从律吕新书每均
七声之数而蔡氏相去一律则音节和相去二律则音
卷九十一 第 33b 页 WYG0640-0699d.png
节远之说亦并用之然止用全声不用半声其数皆不
因上生下生而得徒以雌雄和鸣之故阳律三为宫商
角则阴吕二为徵羽阴吕三为宫商角则阳律二为徵
羽其长短亦不皆一一顺序也亦安在其为均哉至于
六十调图虽本律吕新书而新书之意乃以一律为五
调故每律皆立五均今以其逆行而正之以从左旋而
每五调之后又列一宫捏与大司乐奏歌之说相凑其
双宫对调之图则止据奏歌二律分配而互换更番也
卷九十一 第 34a 页 WYG0640-0700a.png
此本不知律吕新书之意而妄意为之其劳拙亦甚矣
其正五音章以喉舌齿唇牙分属宫商角徵羽则别为
一义盖喉舌齿唇牙字音也字亦有清浊半清半浊之
分故借宫商角徵羽以名之如沈括所谓字则有喉唇
齿舌当使字字举皆轻圆而声中无字又宫声字而曲
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使字中有声则可若谓字声
即合歌声则不可以歌声即同字声是又一牵扯也至
引苏祗婆七声之说正是秦汉以来五声二变之义但
卷九十一 第 34b 页 WYG0640-0700b.png
在西域其名异耳安得执此以为声清之證哉其为此
书止有以先儒不识黄钟生成之数一节足以破往而
不返之失其馀诸论今不今古不古以法象则无取以
度数则不伦无一合于理者也孔子曰盖有不知而作
之者其此之类也夫
  琴以第三弦为宫为中和议(明/)
朱载堉律吕精义曰往年与善琴者论古今雅乐高下
闻其说曰冷谦之乐乃古无射调也俗呼为清商调以
卷九十一 第 35a 页 WYG0640-0700c.png
第二弦为宫音少者歌之则拽不出失之太下恐非中
和也蔡元定之乐乃古夹钟调也俗呼为清徵调以第
四弦为宫音老者歌之则揭不起失之太高亦非中和
也所谓中和者古之正调是也俗呼为清角调轩辕氏
之所造以第三弦为宫音比冷谦高一调比蔡元定低
一调老者歌之不揭少者歌之不拽不高不下是名为
中和也时典乐尤世贤亦知音者以所带来神乐观笙
吹其所习旧乐章谱与琴谱相校所论不虚也
卷九十一 第 35b 页 WYG0640-0700d.png
 
 
 
 
 
 
 
钦定续通典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