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八
卷六十八 第 1a 页 WYG0640-03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典卷六十八
 礼(嘉/)
  圣节朝贺(唐/) (五代/) (宋/) (辽/) (金/) (元/) (明/)
  (臣/)等谨按唐开元礼有千秋节朝贺仪前史未详
  其制故杜典不载五代时间举上寿故事宋世圣
  节上寿或在紫宸殿或在垂拱殿已御正衙非开
  元时御楼之比自金迄明元日圣诞上寿并为一
卷六十八 第 1b 页 WYG0640-0356b.png
  仪则其礼与元正等今详考史志别立专条附诸
  朝仪之后以资考信云
唐元宗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以降诞之日大置酒张
乐宴百寮于花萼楼下终宴丞相源乾曜张说率文武
百官等上表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播之
天下咸令宴乐休假三日十八年八月丁亥帝御花萼
楼设九部之乐百官裤褶陪位上公称觞献寿穆宗长
庆元年七月庚子降诞日百寮于紫宸殿称贺毕诣昭
卷六十八 第 2a 页 WYG0640-0356c.png
德门外命妇诣光顺门并进门奉贺皇太后文宗太和
七年八月中书门下奏请以十月十日为庆成节著在
令式是日陛下于宫中奉迎太皇太后与昆弟诸王盛
陈宴乐群臣诣延英门奉觞上千万岁寿开成元年十
月庆成节宴于延英殿太常进云韶乐宰臣及翰林学
士赴宴又锡百寮宴于曲江
晋高祖天福七年二月壬子天和节御武德殿宰臣率
文武百官上寿
卷六十八 第 2b 页 WYG0640-0356d.png
汉隐帝乾祐三年三月丙子嘉庆节御广政殿文武百
寮上寿酒
周太祖广顺元年七月戊子永寿节御广政殿百寮进
酒上寿世宗显德间岁一举行
宋真宗至道三年十二月癸巳承天节群臣上寿于崇
政殿英宗以正月三日为寿圣节礼官奏故事圣节上
寿亲王枢密于长春殿宰臣百官于崇德殿天圣谅闇
皆于崇政殿于是紫宸上寿群臣升殿间饮献一觞而
卷六十八 第 3a 页 WYG0640-0357a.png
退又一日赐宴于锡庆院徽宗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定上寿仪高宗建炎元年诏天申节百官上寿常礼可
令寝罢止就佛寺启散祝寿道场诣閤门或后殿拜表
称贺
辽太宗天显三年冬十月天授节帝御五鸾殿受群臣
及诸国使贺会同四年冬十一月以永宁天授二节并
受贺著为令(皇太后生日/为永宁节)
金熙宗皇统三年正月乙巳万春节受贺如正旦仪世
卷六十八 第 3b 页 WYG0640-0357b.png
宗大定二十八年三月丁酉万春节御庆和殿受群臣
朝复宴于神龙殿诸王公主以次捧觞上寿帝欢甚以
本国音自度曲帝自歌之皇太孙等和之极欢而罢
元世祖至元八年八月己未圣诞节初立内外仗及云
和署乐位如元正仪文宗至顺元年二月中书省臣言
旧制正旦天寿节内外诸司各有贽献顷者罢之今江
浙省臣言圣恩公溥覆帱无疆而臣等殊无补报凡遇
庆礼进表称贺请如旧制为宜从之
卷六十八 第 4a 页 WYG0640-0357c.png
明太祖洪武元年定朝贺仪凡冬至圣节朝会宴享皆
同其圣节致词皇太子则云兹遇父皇陛下圣诞之辰
谨率诸弟某等敬祝万万岁寿丞相则云兹遇皇帝陛
下圣诞之辰谨率文武百僚敬祝万万岁寿不傅制英
宗天顺五年十一月丁未以冬至万寿节同日改致词
宣表等仪礼部言二节庆贺致词各异又冬至傅制圣
节不傅制今请通致词曰兹遇律应黄钟日当长至恭
惟皇帝陛下万寿圣节膺乾纳祜奉天永昌臣某等诚
卷六十八 第 4b 页 WYG0640-0357d.png
欢诚忭敬祝万万岁寿然后惟以冬至制词傅答群臣
其各王府及在外文武衙门二节贺表若前后宣读不
无重复请通宣表目又通宣表文曰忻逢长至恭遇圣
诞其在外文武衙门至曰行告天祝寿礼宜曰今兹冬
至恭遇圣诞圣寿益增从之
  策命皇太子(宋/) (辽/) (金/) (元/) (明/)
宋太宗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皇太子命有司草具
册礼有司言前代无太子执圭之文请如王公之制执
卷六十八 第 5a 页 WYG0640-0358a.png
桓圭馀如旧制九月丁卯太宗御朝元殿陈列如元会
仪百官就位太子常服乘马就朝元门外幄次易远游
冠朱明衣所司赞引三师三少导从至殿庭位再拜起
居毕分班立太常博士引摄中书令就西阶升殿诣御
坐前俯伏兴奏宣制降由东阶至太子位东南向称有
制太子再拜中书侍郎引册案就太子东中书令北面
跪读册毕太子冉拜受册以授右庶子门下侍郎进宝
授中书令中书令授太子太子以授右庶子各置于案
卷六十八 第 5b 页 WYG0640-0358b.png
由黄道出太子随案南行乐奏正安之曲至殿门乐止
太尉升殿称贺侍中宣制答如仪太子易服乘马还宫
百官赐食于朝堂中书门下枢密院师保以下诣太子
参贺皆序立于宫门之外庶子版奏外备内臣搴帘太
子常服出次坐中书门下枢密师保宾客而下再拜并
答拜四品以下官参贺升坐受之越三日具卤簿谒太
庙常服乘马出东华门升辂仪仗内行事官乘车者并
服礼衣馀皆裤褶乘马导从神宗未及受册礼而即位
卷六十八 第 6a 页 WYG0640-0358c.png
乃以册宝送天章阁遂为故事
辽制前期一日设幄坐于宣庆殿设文武官幕次于朝
堂并殿庭版位大乐令陈宫县守宫设皇太子次于朝
堂北西向乘黄令陈金辂于朝堂门外西向皇太子仪
仗笳箫鼓吹等陈宣庆门外典仪设皇太子版位于殿
横街南近东北向设文武官五品以上位于乐县东西
至日门下侍郎奉册中书侍郎奉宝绶各置于案令史
二人绛服对举案立宝案在横街北西向册案在北门
卷六十八 第 6b 页 WYG0640-0358d.png
下侍郎中书侍郎并立案后侍中版奏中严皇太子远
游冠绛纱袍秉圭出太子舍人引入就版位北面殿立
东宫官三师以下皆从立皇太子东南西向太子入门
乐作至位乐止典仪赞皇太子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中
书令立太子东北西向门下侍郎引册案中书侍郎取
册进授中书令退复位傅宣官称有制皇太子再拜传
宣讫再拜中书令跪读册讫俯伏兴皇太子再拜受册
退授左庶子中书侍郎取宝进授中书令皇太子进受
卷六十八 第 7a 页 WYG0640-0359a.png
宝退授左庶子中书令以下退复位舁案者以案退典
仪赞再拜皇太子拜在位者皆再拜太子舍人引皇太
子退乐作出门乐止侍中奏礼毕皇太子升金辂左庶
子以下夹侍仪仗鼓吹等并列宣庆门外三师三少诸
宫臣于金辂前后导从还东宫文武宫臣序班称贺礼

金世宗大定八年正月册皇太子礼官拟奏前三日遣
使奏告天地宗庙前一日宣徽院帅鸾仪司设御座于
卷六十八 第 7b 页 WYG0640-0359b.png
大安殿当中南向设皇太子次于门外之东西向又设
文武百僚应行事官东宫官等次于门外之东西廊又
设册宝幄次于殿后东厢俱南向又设受册位于殿庭
横阶之南工部官与监造册宝官公服自制造所导引
册宝床由宣华门入进呈毕赴幄次安置大乐令帅其
属展乐县于庭至日质明东宫官各朝服自东宫乘马
导从至左翔龙门外通事舍人分引百官入立班东西
相向次引侍中中书令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及捧舁册
卷六十八 第 8a 页 WYG0640-0359c.png
宝官诣殿后幄次前立少顷奉册宝出幄次由大安殿
东降至庭中褥位权置讫皇太子服远游冠朱明衣出
次执圭三师三少以下导从立于门外侍中奏中严符
宝郎奉八宝由东西偏门分入升置御座之左右侍中
奏外办皇帝出自东序即御座如常仪皇太子入门宫
县乐作至位乐止师少以下从入立于皇太子位东南
西向典仪赞皇太子再拜搢圭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
福又再拜引近东西向立师少以下并奉引册宝官等
卷六十八 第 8b 页 WYG0640-0359d.png
赴百官东班通事舍人引百官俱横班北向再拜舞蹈
起居毕各还东西班典仪引皇太子复受册位侍中承
旨称有制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侍中宣制册某
王为皇太子又再拜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中书令诣
读册位中书侍郎引册匣置于前捧册官西向跪捧皇
太子跪读毕俯伏兴再拜中书令奉册授皇太子搢圭
跪受册以授右庶子中书令退复位通事舍人太常博
士引侍中诣奉宝位门下侍郎引宝盝立于其右侍中
卷六十八 第 9a 页 WYG0640-0360a.png
奉宝授皇太子搢圭跪受以授左庶子册宝俱置于床
侍中以下退复位典仪赞再拜皇太子退左右庶子帅
其属舁册宝床以出礼毕放仗以次出后二日皇太子
拜表朝谢如仪又后二日百官奉表称贺
元制前期三日右丞相率百僚至金玉局册宝案前行
礼导至中书省正位安置前期二日仪鸾司设发册案
于大明殿御座西发宝案于东典宝官设册案于太子
殿前阶东宝案于阶西又设受册案于殿内座榻之西
卷六十八 第 9b 页 WYG0640-0360b.png
受宝案于东右丞相率百僚朝服至中书省导册宝案
至阙前中道入崇天门升大明殿置于案至朝大昕皇
帝升大明殿御座引宝引册使以下各就位礼仪使奏
请发册宝捧册宝官受册宝由正门出控鹤舁案至皇
太子殿庭皇太子出閤立中阶香案前行再拜礼太尉
前称制遣臣等恭授皇太子册宝皇太子诣褥位跪诸
执事官皆跪读册官读册毕纳册于匣读宝官读宝毕
纳宝于盝太尉进授册宝皇太子恭受以授左右庶子
卷六十八 第 10a 页 WYG0640-0360c.png
奠于殿内受册宝案太尉以下皆再拜还诣大明殿御
座前跪复命侍仪使左右庶子导皇太子诣大明殿谢
恩毕还府右丞相祝赞进酒进表章礼物如仪驾还寝
殿皇太子还府升殿典引引群臣拜贺进酒进笺礼物
讫皇太子还閤
明制册皇太子所司陈设如仪先三日斋戒遣官祭告
天地宗庙至日皇帝衮冕御谨身殿皇太子冕服俟于
奉天门外办皇帝升奉天殿引礼导皇太子入奉天东
卷六十八 第 10b 页 WYG0640-0360d.png
门由东阶升至丹陛位百官各就丹墀位皇太子再拜
兴承制官由殿中门出立于门外曰有制皇太子跪宣
制曰册长子某为皇太子俯伏兴再拜引礼导皇太子
由殿东门入内赞导至御座前内赞赞跪宣册宣毕皇
太子搢圭跪受册以授内侍复赞授宝如授册仪皇太
子出圭俯伏兴由殿东门出执事官举节册宝随出皇
太子复位四拜兴由东阶降仪仗鼓乐迎册宝至文华
殿持节官持节复命礼部官奉诏书赴午门开读百官
卷六十八 第 11a 页 WYG0640-0361a.png
迎诏至中书省颁行皇太子诣太庙谒告诣奉天殿谢
恩入谢中宫行朝谢礼礼毕亲王世子俟于文华殿称
贺次日百官进表笺庆贺内外命妇庆贺中宫如常仪
宣宗宣德二年十一月皇子生群臣表请立太子三年
二月行礼以太子尚幼命正副使授册宝于文华门宪
宗成化十一年以册立皇太子礼成文武官分五等赐
䌽缎有差
  皇太子与百官相见(宋/) (金/) (元/) (明/)
卷六十八 第 11b 页 WYG0640-0361b.png
  (臣/)等谨案杜典载群臣侍坐太子后至一条又皇
  太子监国及会宫臣议一条所引晋及北齐等故
  事义类参错与标目不皆比附考宋以后史志载
  皇太子与百官相见仪节颇详谨仿志文别立标
  题采辑大略以资援据亦庶与杜典所载互相證
  明云
宋太宗至道元年有司言百官见皇太子自两省五品
尚书省御史台四品诸司三品以上皆答拜馀悉受拜
卷六十八 第 12a 页 WYG0640-0361c.png
宫官自左右庶子以下悉用参见之仪其宴会位在王
公上徽宗政和时所定新仪太子与师保傅相见皇太
子再拜师保傅以下答拜若三少特见则三少先拜其
列仗设乐位次一如开元礼仪
金世宗大定二年定相见仪三师三公栏子内北向躬
揖班首稍前奉候皇太子离位稍前正南立答揖宰执
及一品职事官于栏子北向躬揖答揖如前二品职事
官栏子外向南躬揖皇太子起揖三品职事官露阶稍
卷六十八 第 12b 页 WYG0640-0361d.png
南躬揖皇太子坐揖四品以下职事官宫庭下躬揖跪
问候皇太子坐受东宫师傅保与随朝三师同东宫三
少与随朝二品同詹事以下并在庭下面北每品重行
以东为上再拜稍前问候又再拜皇太子坐受七年定
制皇太子赴朝许与亲王宰执相见馀官宗室并回避
后亦许与枢密使副御史大夫判宗正及东宫三师相

元制正旦大朝会之明日文武群官以常服至东宫行
卷六十八 第 13a 页 WYG0640-0362a.png
贺礼皇太子居偏殿南向坐群官自丞相下以次入北
面行四跪拜礼
明太祖洪武元年十二月帝以东宫师傅皆勋旧大臣
当待以殊礼命议三师朝贺东宫仪礼官议曰唐制群
臣朝贺东宫行四拜礼皇太子答后二拜三公朝贺前
后俱答拜近代答拜之礼不行而三师之礼不可不重
谨拟凡大朝贺设皇太子座于大本堂设答拜褥位于
堂中设三师宾客谕德拜位于堂前皇太子常服升座
卷六十八 第 13b 页 WYG0640-0362b.png
三师宾客常服入就位北向立皇太子起立南向赞四
拜皇太子答后二拜十四年给事中郑相同请如古制
百官诣皇太子止称名惟宫臣称臣诏下群臣议编修
吴沈等议曰东宫国之大本所以继圣体而承天位也
臣子尊敬之礼不得有二请凡启事东宫者称臣如故
从之
  册命诸王侯(后唐/) (宋/) (辽/) (明/)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以楚王马殷为守太师尚书令封
卷六十八 第 14a 页 WYG0640-0362c.png
楚国王中书奏马殷为楚国王礼文不载国王之制请
约三公之仪用竹册从之
宋册命亲王大臣之制具开宝通礼虽制书有备礼册
命之文多上表辞免而未尝行每命亲王宰臣使相枢
密使西京留守节度使并翰林草制夜中进入翼日自
内置于箱黄门二人舁之立御座东南朝退乃奉箱出
殿门外宣付閤门降置于案俟文德殿立班閤门使引
制案置于庭宣付中书门下宰相跪受复位以授通事
卷六十八 第 14b 页 WYG0640-0362d.png
舍人赴宣制位唱名讫奉诣宰相宰相受之付所司若
立后妃封亲王公主即宣称有制百官再拜宣制讫复
再拜舞蹈称贺若宰相加恩制书即宣付通政舍人引
宰相于宣制石东北向再拜立听讫拜舞复位若百官
受制即自班中引出听麻文班于宣制石东武班于石
西并如宰相仪听讫出赴朝堂其罢相者即引出赴朝
堂金吾仗舍诸王宰相朝谢前一日内降官告从内出
东上閤门外宣词以赐授节者仍交旌节受者俯伏执
卷六十八 第 15a 页 WYG0640-0363a.png
旌节交于颈上者三亲王节度使相官告并载以䌽舆
迎归第徽宗政和时礼局上册命亲王大臣议迄不果

辽册王妃公主仪至日押册使副并读册等官押册东
便门入持节前导至殿册案置横街北少东引使副等
面殿鞠躬立侍中临轩称有制皆再拜鞠躬宣制讫舞
蹈五拜引册于宣庆门出使副等押领仪仗册案赴各
私第厅前向阙陈列受册者就位立傅宣称有制再拜
卷六十八 第 15b 页 WYG0640-0363b.png
宣制毕舁册人举册匣于褥前跪捧引读册者与受册
者皆俯伏跪读讫皆俯伏兴受册者谢恩国王五拜王
妃公主四拜(案金元诸王惟降/制命之不行册礼)
明太祖洪武三年定制册命亲王先期告宗庙至日皇
帝御奉天殿皇太子亲王由奉天东门入乐作升自东
陛皇太子由殿东门入至御前侍立亲王入至丹陛拜
位赞拜乐作再拜兴乐止承制官承制如仪诸王皆跪
宣制曰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宣毕诸王俯伏兴
卷六十八 第 16a 页 WYG0640-0363c.png
赞拜乐作再拜兴乐止引礼导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内
赞引至御座前拜位乐止王跪赞授册捧册官以册授
读册官读讫以授丞相丞相授王王搢圭受以授内使
授宝如上仪讫王出圭俯伏兴引礼导王出复位以次
引诸王入殿授册宝如仪内使以册宝置䌽亭讫赞拜
乐作诸王皆四拜兴乐作内使举亭前行亲王由东阶
降出奉天东门礼部尚书请诏书用宝赴午门开读礼
毕皇帝还宫皇太子出王年幼则遣官赍册宝授之丞
卷六十八 第 16b 页 WYG0640-0363d.png
相承制至王所宣制最幼者保抱行礼是日亲王朝谢
皇后太子亲王各自行贺幼者诣长者行四拜礼百官
诣亲王贺亦行四拜礼次日皇太子朝贺皇帝及中宫
百官进表笺贺皇帝及中宫东宫内外命妇贺中宫是
日百官及命妇各赐宴择日诸王谒太庙宪宗成化末
封岐益卫衡雍五王帝亲告奉先殿遣使就各王府册
之罢临轩礼诸王当袭封者俱于岁终遣官册封世宗
嘉靖中改于孟春著为令
卷六十八 第 17a 页 WYG0640-0364a.png
  天子追尊祖考妣(上尊号附明五代/金 元) (宋/) (辽/)
梁太祖开平元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皇高祖
黯谥曰宣元妣范氏谥曰宣僖曾祖茂琳谥曰光献妣
杨氏谥曰光孝祖信谥曰昭武妣刘氏谥曰昭懿考诚
谥曰文穆妣王氏谥曰文惠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曾祖
执宜妣崔氏皆谥曰昭烈祖国昌妣秦氏皆谥曰文景
考谥曰武
卷六十八 第 17b 页 WYG0640-0364b.png
晋高祖天福元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璟
谥曰孝安妣秦氏谥曰孝安元后曾祖彬谥曰考简妣
安氏谥曰孝简恭后祖昱谥曰孝平妣来氏谥曰孝平
献后考绍雍谥曰孝元妣何氏谥曰孝元懿后
汉高祖即位称天福十二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
后高祖湍谥曰明元妣李氏谥曰明贞曾祖昂谥曰恭
僖妣杨氏谥曰恭惠祖僎谥曰昭宪妣李氏谥曰昭穆
考琠谥曰章圣妣安氏谥曰章懿
卷六十八 第 18a 页 WYG0640-0364c.png
周太祖广顺元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璟
谥曰睿和妣张氏谥曰睿恭曾祖谌谥曰明宪妣申氏
谥曰明孝祖蕴谥曰翼顺妣韩氏谥曰翼敬考简谥曰
章肃妣王氏谥曰章德
宋太祖建隆元年奉玉册谥高祖曰文献皇帝妣崔氏
曰文懿皇后曾祖曰惠元皇帝妣桑氏曰惠明皇后祖
曰简恭皇帝妣刘氏曰简穆皇后皇考曰武昭皇帝
辽兴宗重熙二十一年秋七月追尊太祖之祖为简献
卷六十八 第 18b 页 WYG0640-0364d.png
皇帝妣为简献皇后太祖之考为宣简皇帝妣为宣简
皇后
金熙宗天会十四年八月文武百僚太师宗磐等上议
追尊九代以下祖考妣曰皇帝皇后帝于郊称天以诔
请上皇九代祖谥曰景元妣曰明懿八代祖谥曰德妣
曰思七代祖谥曰安妣曰节六代祖谥曰定昭妣曰恭
靖五代祖谥曰成襄妣曰威顺皇高祖谥曰惠桓妣曰
昭肃曾祖谥曰圣肃妣曰简翼曾叔祖谥曰穆简妣曰
卷六十八 第 19a 页 WYG0640-0365a.png
静宣曾叔祖谥曰孝平妣曰贞惠皇伯祖谥曰恭简妣
曰敬僖须庙室告成涓日备物奉上宝册藏于天府
元世祖至元三年追谥伊苏凯烈祖神元皇帝(太祖/之父)
宣懿皇后
明太祖洪武元年追尊高祖考曰元皇帝曾祖考曰恒
皇帝祖考曰裕皇帝皇考曰淳皇帝妣皆皇后
  天子崇所生母议(追崇附元唐明五代/ 金) (宋/) (辽/)
唐武宗会昌元年追册所生母韦氏为皇太后上尊谥
卷六十八 第 19b 页 WYG0640-0365b.png
曰宣懿(时有司奏太后陵宜别制号帝乃名所葬园曰/福陵既又下诏朕因诞日展礼于太皇太后谓)
(朕曰天子之孝莫大于承续今穆宗皇帝虚合享之位/而宣懿太后实生嗣君当以袝庙繇是奉后合食穆宗)
(室/)
后唐庄宗即位册尊母曹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
为皇太妃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惭色帝既灭梁使人
迎太后归洛阳居长寿宫而太妃独留晋阳太妃与太
后甚相爱其送太后于洛也涕泣而别
宋真宗即位追尊母贤妃李氏为太后咸平元年正月
卷六十八 第 20a 页 WYG0640-0365c.png
上尊谥曰元德(时有司言案礼春官大司乐之职奏夷/则歌仲吕以享先妣谓姜嫄也是帝喾)
(之妃后稷之母特立庙曰閟宫晋简文宣后以不配食/筑室于外岁时享祭唐先天元年始祔昭成肃明二后)
(于仪坤殿又元宗元献杨后立庙于太庙之西稽于前/文咸有明据望令宗正寺于后庙内修奉庙室为殿三)
(间设神门斋房/神厨以备荐享)仁宗明道二年四月追尊母宸妃李氏
为皇太后上尊谥曰庄懿哲宗即位诏尊太后高氏为
太皇太后皇后向氏为皇太后尊生母德妃朱氏为皇
太妃礼部议皇太妃生日节序其冠服之属如皇后例
称慈旨庆贺用笺元祐三年宣仁太后诏母以子贵舆
卷六十八 第 20b 页 WYG0640-0365d.png
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高宗既即位遥尊母韦贤妃为
宣和皇后绍兴十年遥上皇太后册宝于慈宁殿自后
每遇诞日至朔皆遥行贺礼十二年八月自北归至临
安入居慈宁宫
辽世宗即位尊母萧氏为皇太后(世宗为太祖太子倍/长子倍以太祖命守)
(东丹后适唐遇害世宗立追尊为/义宗母萧氏太子妃尊为太后)
金海陵天德二年尊嫡母图克坦氏为皇太后尊生母
大氏为皇太后章宗即位尊母图克坦氏为皇太后(显/宗)
卷六十八 第 21a 页 WYG0640-0366a.png
(之/妃)
元武宗即位尊太母元妃达吉尼鸿吉喇特氏为皇太
后至大三年上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仁宗
延祐二年加上尊号曰全德泰宁福庆英宗即位尊为
太皇太后加上尊号曰徽文崇祐
明世宗即位尊祖母邵氏(宪宗妃/睿宗母)为皇太后所生母蒋
(睿宗/妃)为兴国太后嘉靖七年上皇太后尊号曰寿安
改称太皇太后上兴国太后尊号曰慈仁十五年加上
卷六十八 第 21b 页 WYG0640-0366b.png
康靖贞寿神宗即位尊生母贵妃李氏为慈圣皇太后
万历六年加上徽号曰宣文后又累加明肃贞寿端献
恭熹
  支庶立为天子追尊本亲议(宋/) (金/) (元/) (明/)
宋英宗治平三年正月皇太后下书中书门下封濮安
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与夫人王氏韩氏任氏皇帝可
称亲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后诏遵慈训称亲不加
尊号又以茔为园置守卫吏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主祠
卷六十八 第 22a 页 WYG0640-0366c.png
事如皇太后旨仍令臣民避濮安懿王讳以王子宗懿
为濮国公(仁宗在位年久无子以濮安懿王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子及即位宰相韩琦等奏请下有)
(司议濮安懿王及谯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合行典礼诏须大祥后议之治平二年诏礼)
(官与待制以上议翰林学士王圭等奏曰谨案仪礼丧/服为人后者傅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
(又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傅曰何以期不二斩也特重于/大宗降其小宗也为人后者为其昆弟传曰何以大功)
(为人后者降其昆弟也先王制礼尊无二上若恭爱之/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故也是以秦汉以来帝王有)
(自旁支入承大统者或推尊其父母以为帝后皆见非/当时取议后世臣等不敢引以为圣朝法况前代入继)
(者或援立之策出自臣下非如仁宗皇帝年龄未衰深/惟宗庙之重简推圣明授以大业陛下亲为先帝之子)
卷六十八 第 22b 页 WYG0640-0366d.png
(然后继体承祧光有天下臣等窃以为濮王宜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尊以高官大国谯国襄国并封太)
(夫人考之古今为宜称于是中书奏王圭等所议未见/详定濮安懿王当称何亲名与不名圭等议濮王于仁)
(宗为兄于皇帝宜称皇伯而不名如楚王泾王故事中/书又奏礼与令及五服年月敕出继之子于所继所生)
(皆父母又汉宣帝光武皆称父为皇考今圭等议称濮/王为皇伯于典礼未有明据请下尚书省集三省御史)
(台议奏方议而皇太后手诏诘责执政于是诏曰如闻/集议不一权宜罢议令有司博求典故以闻礼官范镇)
(等又奏汉之称皇考称帝称皇立寝庙序昭穆皆非陛/下圣明之所法宜如前议为便自是御史吕诲等弹奏)
(欧阳修首建邪议韩琦曾公亮赵槩附会不正之罪固/请如王圭等议既而内出皇太后手诏曰吾闻群臣议)
(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见施行吾载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谯国夫人襄国夫人仙游县君)
卷六十八 第 23a 页 WYG0640-0367a.png
(可令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谯国襄国仙游并称后/事方施行而英宗即日手诏曰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
(崇之典岂易克当且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主奉祠事既而议寝神宗元丰二年诏以濮安懿王及)
(三夫人可并称/王称夫人云)
金世宗即位于东京追尊皇考豳王为皇帝谥简肃庙
号睿宗皇妣富察氏曰钦慈皇后李氏曰贞懿皇后(睿/宗)
(讳宗尧太/祖之子)
元武宗即位于上都追尊皇考曰皇帝谥曰昭圣庙号
顺宗尊太母元妃为皇太后(顺宗讳达尔玛/巴拉世祖之子)泰定帝即
卷六十八 第 23b 页 WYG0640-0367b.png
位追尊皇考皇妣请谥于南郊皇考晋王曰光圣仁孝
皇帝庙号显宗皇妣晋王妃曰宣懿淑圣皇后(显宗讳/噶玛拉)
(裕宗/长子)
明世宗即位追尊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母宪宗贵妃
邵氏为皇太后母妃为兴献后嘉靖元年正月从宰臣
杨廷和等议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
帝后为本生父母不加皇字三年四月追尊兴献帝为
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寻定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
卷六十八 第 24a 页 WYG0640-0367c.png
太后为皇伯母兴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
四年五月作世庙祀献皇帝七年七月追尊孝惠皇太
后为太皇太后恭穆献皇帝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
皇帝章圣皇太后为章圣慈仁皇太后十七年九月上
献皇帝庙号睿宗神主祔太庙跻武宗上辛卯大享上
帝于元极宝殿以睿宗配(兴献王讳祐杭宪宗第四子/母妃邵氏成化间封兴王正)
(德十四年薨谥曰献王薨二年武宗崩无嗣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以遗诏迎兴王世子于兴邸)
(入继大统礼臣毛澄等援汉定陶宋濮王故事考孝宗/改称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王妃为皇叔母帝命廷臣)
卷六十八 第 24b 页 WYG0640-0367d.png
(集议未决进士张璁上书请考兴献王帝大悦会母妃/至自安陆止通州不入帝启张太后欲避位归藩奉母)
(群臣惶惧太后命进王为兴献帝妃为兴国后璁更为/大礼或问以进帝因谕辅臣杨廷和等帝后加称皇廷)
(和合廷臣争之未决嘉靖元年禁中火廷臣引五行五/事为废礼之證乃辍称皇加称本生父母尊园曰陵黄)
(屋监卫如制设祠署安陆享用十二笾豆乐用八佾帝/心终未慊三年加称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兴国太)
(后为章圣太后又建庙奉先殿西曰观德殿祭如太庙/七月谕去本生号九月诏称孝宗皇伯考明年修献皇)
(帝实录建世庙于太庙左七年命璁等集明伦大典成/加上尊谥十七年扬州同知丰坊请加尊皇考庙号称)
(宗以配上帝九月加上尊谥庙号睿宗祔太庙位次武/宗上明堂大享奉主配天罢世庙之祭四十四年芝生)
(世庙柱复立/玉芝宫祀焉)
卷六十八 第 25a 页 WYG0640-0368a.png
  五宗(宋/)
宋吕大临宗子议国君之嫡长为世子继先君之正统
自母弟而下皆不得宗次嫡为别子别子既不得祢先
君则不可宗嗣君又不可无所统属故为先君一族大
宗之祖其生也适庶兄弟皆宗之别子之母弟虽适子
与群公子同不得谓之别子其死也子孙世世继之为
先君一族之大宗凡先君所出之子孙皆宗之虽百世
不迁无后则族人以支子继之此谓别子为祖继别为
卷六十八 第 25b 页 WYG0640-0368b.png
宗群公子虽宗别子而自为五世小宗之祖死则其子
其孙为继祢继祖之小宗至五世以上则上迁其祖下
易其宗无子孙则绝此谓继祢者为小宗每一君有一
大宗世世统其君之子孙故曰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
者百世不迁者也别子所自出谓别子所出之先君如
鲁季友乃桓公之别子所自出为桓公一族之大宗公
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则别
子为先君一族大宗之祖群公子皆宗之是谓有大宗
卷六十八 第 26a 页 WYG0640-0368c.png
而无小宗若君无次适可立为别子止有庶公子数人
则不可无宗以统当立庶长一人为小宗使诸弟皆宗
之是为有小宗而无大宗若庶长死国君复追立庶长
为别子以为先君一族大宗之祖而以其子继之此虽
不经见然以义求之则一君之大宗不可以绝后也若
君之正嫡外止有一公子既不可宗君又无昆弟宗已
是谓无宗亦莫之宗然此公子亦为其先君一族大宗
之祖没则百世相继先君之子孙皆宗之如大宗法(按/宗)
卷六十八 第 26b 页 WYG0640-0368d.png
(有五大宗一小宗四孔颖达疏别子之后族人众多或/继高祖与三从兄弟为宗或继曾祖与再从兄弟为宗)
(或继祖与同堂兄弟为宗或继祢与亲兄弟为宗一身/兼事四宗兼大宗为五杜典所载数条经义已晰宋以)
(后礼家训释略同吕氏/议较为详尽故备志之)
  公子二宗(宋/)
宋朱子议宗子有公子之宗有大宗有小宗国家之众
子不继世者若其间有适子则众兄弟宗之为大宗若
皆庶子则兄弟宗其长者为小宗此所谓公子之宗者
也别子即是此宗子既没之后其适长者各自继此别
卷六十八 第 27a 页 WYG0640-0369a.png
子即是大宗直下相傅百世不迁别子之众子既没之
后其适长子又宗之即为继祢之小宗每易一世高祖
庙毁则同此庙者是为袒免之亲不复相宗矣所谓五
世而迁也又谓宗子只得立适虽庶长立不得若无适
子则亦立庶子所谓世子之同母弟世子是适若世子
死则立世子之亲弟亦是次适也是庶子不得立也本
朝哲庙弟有申王次端王次简王乃哲庙亲弟当时章
惇欲立简王向太后谓诸王皆庶子莫得如此分别当
卷六十八 第 27b 页 WYG0640-0369b.png
以次立申王目眇不足以视天下乃立端王是为徽宗
章惇殊不知礼意同母弟须皆适子方可言既皆庶子
安得不依次第今臣庶家要立宗也难惟宗室与袭封
孔氏柴氏当立宗今孔氏柴氏袭封兄死弟继与今俗
门长略同殊失宗法
  九族(宋/)
宋陈祥道礼书云书与诗序皆言九族惟周礼小宗伯
仪礼士昏礼礼记仲尼燕居特言三族者三族父子孙
卷六十八 第 28a 页 WYG0640-0369c.png
也九族高祖至元孙也三族举其本九族极其末举三
族则九族见矣白虎通夏侯欧阳何琦如淳之说父族
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其说盖以诗之葛藟刺平王
不亲九族而言谓他人父谓他人母頍弁刺幽王不亲
九族而言岂伊异人兄弟甥舅角弓亦刺不亲九族而
言兄弟昏姻无胥远矣则所谓九族者非特内宗而已
是恶知诗人之所主者因内宗而发哉尔雅于内宗皆
曰族于母妻皆曰党又礼小功之未可以嫁娶妻之党
卷六十八 第 28b 页 WYG0640-0369d.png
固无妨于嫁娶昏礼不容虑其不虞也然则九族之说
当从孔安国郑康成为正小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
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此九族隆杀之差也盖
已上亲父下亲子三也以父亲祖以子亲孙五也以祖
亲曾高以孙亲曾元九也然已之所亲以一为三祖孙
所亲以五为九记不言者以父子一体而高与元曾同
服故不辨异之也(按九族自当以孔郑说为正然尚书/尧典以亲九族蔡傅虽主郑义仍包)
(母族妻族在内殆以下文平章百姓协和万邦推而广/之不当独略外姻致有渗漏而小记以三为五以五为)
卷六十八 第 29a 页 WYG0640-0370a.png
(九之义自/不可易)
  乡饮酒(唐/) (五代/) (宋/) (明/)
唐李栖筠为常州刺史行乡饮酒礼登歌降饮人人知

后唐时左仆射李愚请颁唐六典示百司使州县贡士
行乡饮酒礼时以其迂阔不果行
宋制州军贡士之月以礼饮酒以知州军事为主人学
事司所在以提举学士为主人其次本州官行上舍生
卷六十八 第 29b 页 WYG0640-0370b.png
当贡者与州之群老为众宾是月也会凡学之士及武
士习射唐贞观所颁礼惟明州独存太宗淳化中会例
行之徽宗政和时礼局定饮酒登降之节与举酒作乐
器用之属并参用辟雍宴贡士仪其有古乐处令用古
乐高宗绍兴十三年比部郎中林保乞修定乡饮仪遍
下郡国于是国子祭酒高闶草具其仪上之宁宗庆元
中朱熹以仪礼改定主宾僎介之位其主则州以守县
以令位于东南宾以里居年高致仕者位于西北僎则
卷六十八 第 30a 页 WYG0640-0370c.png
州以倅县以丞或簿位东北介以次长位西南三宾以
宾之次者司正以众所推服者相及赞以士之熟于礼
仪者其日质明主人率宾以下先释菜于先圣先师退
各就次以俟肃宾介与众宾既入主人序宾祭酒再拜
诣罍洗洗觯至酒尊所酌实觯授执事者至宾席前跪
以献宾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宾主以下各就
席坐讫酒再行次沃洗赞者请司正扬觯致词司正复
位主人以下复坐主人兴复至阼阶楣下僎从宾介复
卷六十八 第 30b 页 WYG0640-0370d.png
至西阶下立三宾至西阶立并南向主人拜宾介以下
再拜宾介与众宾先自西趋出主人少立自东出宾以
下立于庠门外之右东乡主人立于门外之左西乡僎
从主人再拜宾介皆再拜退
明太祖洪武五年诏定乡饮酒仪令有司与学官率士
大夫之老者行于学校民间里社亦行之十六年诏颁
乡饮酒图式于天下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
儒学行之其仪以府州县长吏为主以乡之致仕官有
卷六十八 第 31a 页 WYG0640-0371a.png
德行者为僎择年高有德者为宾其次为介其次为三
宾又其次为众宾教职为司正赞礼赞引读律皆使能
者里中乡饮略同二十二年定乡饮礼以善恶分列三
等为坐次不许混淆如有不遵序坐及有过之人不行
赴饮者以违制论
 
 
 
卷六十八 第 31b 页 WYG0640-0371b.png
 
 
 
 
 
 
 
钦定续通典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