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639-035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五
 职官
  宰相(并官属/)
唐肃宗至德后或以藩镇领宰相职员数最多(是时剑/南节度)
(使崔图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宪部侍郎房琯河西行军司马裴冕)
(文部侍郎韦见素蜀郡守崔涣宪部尚书/李麟侍御史张镐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时朝廷新
复百度未修故备位者众然为侍中者惟李光弼中书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639-0356d.png
令惟郭子仪而已至代宗时员数较少而时政最急者
率以宰相领其官故元载以中书侍郎领句当转运租
庸支度使又兼判元帅行兵司马杜鸿渐以平章事兼
庄宅使复持节山南西道剑南东川西川邛南西山等
道副元帅王缙以侍中都统河南淮南淮西山东道行
营节度使德宗兴元以后宰臣所领之官更多舛杂其
时同平章事卢翰加太微宫使刘从一领集贤殿大学
士李勉加太清宫使为中书令者惟李晟然又兼凤翔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639-0357a.png
陇右诸军泾原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元帅宪宗元和已
来宰臣员数渐减然多领盐铁及判度支(皇甫镈窦易/直裴度李石)
(李绅卢商崔元式周墀崔龟从萧邺刘瑑杜悰曹确萧/遘张浚韦贻范独孤损皆同平章事兼判度支程异王)
(播王涯李固言李石杨嗣复杜悰马植裴休夏侯/孜于琮刘邺韦贻范皆同平章事兼盐铁转运使)僖宗
光启后宰臣易置不常加司徒司空者极乎冗滥制度
尤日紊矣
梁以中书门下两侍郎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然是时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命敬翔知院事以备顾问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639-0357b.png
参谋议承上旨宣于宰相而行之宰相非时奏请皆因
以闻是亦相职也后唐以门下侍郎及中书侍郎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置中门使枢密使典领机密
权与宰相等晋以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是
时宰相每兼枢密使(桑维翰李崧皆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间有特拜中书
令及侍中者(出帝开运二年以赵莹/为中书令李崧守侍中)汉亦以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周亦以中书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亦有拜中书令者(太祖广顺元年/拜冯道中书令)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639-0357c.png
五代时日相征讨武臣用事任宰相者多则一二年少
或数月废置不常无可载焉
宋初宰相不专任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
对掌大政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职无常员有二人则
分日知印以丞郎以上至三师为之其上相为昭文馆
大学士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院大学士或置三相则
昭文馆集贤院二学士并监修国史并除因唐以来三
大馆皆宰相兼故仍其制如范质昭文学士王溥监修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639-0357d.png
国史魏仁浦集贤学士此三相例也参知政事掌副宰
相毗大政参庶务太祖乾德二年以枢密直学士薛居
正兵部侍郎吕馀庆并本官参知政事(先是已命赵普/为相欲置之副)
(而难其名称以问陶谷曰下宰相一等有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故以命之)不押班不
知印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设砖位敇尾署衔降宰相月
奉杂给之半开宝六年始诏居正馀庆于都堂与宰相
同议政事太宗至道元年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
升政事堂押敇齐衔行则并马自寇准始以后不易神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639-0358a.png
宗时定元丰新制于三省置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以官
高不除人而以尚书令之贰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
兼门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
中书令之职废参知政事置门下中书二侍郎尚书左
右丞以代之哲宗元祐中以文彦博吕公著平章军国
重事序班在宰臣上所以处老臣硕德特命以宠之也
或两日或五日一朝非朝日不至都堂时待老臣礼遇
极优司马光疾诏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徽宗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639-0358b.png
政和中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仍兼两省侍郎靖康
中复改为左右仆射高宗建炎三年吕颐浩请酌三省
之制左右仆射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中书二
侍郎并改为恭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从之孝宗乾道
八年诏尚书左右仆射可依汉制改为左右丞相详定
敇令所言近承诏旨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令删去
侍中中书尚书令以左右丞相充缘旧左右仆射非三
省长官故为从一品今左右丞相系充侍中中书尚书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639-0358c.png
令之位即合为正一品从之丞相官以大中大夫以上
充参政以中大夫以上充常除二员或一员宁宗嘉泰
三年始除三员故事丞相谒告参预不得进拟惟丞相
未除则参预轮日当笔多不踰年少才旬月独孝宗淳
熙初叶衡罢相龚茂良行相事近三年亦创见也及宁
宗开禧元年韩侂胄拜平章讨论典礼乃以平章军国
事为名盖省重字则所预者广去同字则所任者专边
事起乃命一日一朝省印亦归其第宰相不复知印其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639-0358d.png
后贾似道窃位专权尊宠日隆位皆在丞相上其与元
祐中之文彦博吕公著同例矣至于亲王枢密使留守
节度使兼侍郎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不预
政事不书敇惟宣敇除授者敇尾存其衔而已
辽北宰相府有左右宰相掌佐理军国之大政皇族四
帐世预其选南宰相府有左右宰相掌佐理军国之大
政国舅五帐世预其选太祖天显元年大东丹国置中
台省有左大相右大相左次相右次相其属部设有某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639-0359a.png
部左宰相某部右宰相(位在大/王下)属国设有某国左相某
国右相(位在大王/裕悦下)命其酋长与辽人区别而用之恩威
兼制此皆北面宰相之制圣宗统和二十一年七月召
北府宰相萧塔喇葛宰相汉王贴不及等赐坐论古今
至道仿古制也其南面官则于中书省设大丞相左丞
相右丞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尚书省有左
仆射右仆射其三京宰相府(辽有五京上京为皇都朝/官京官皆有之四京随宜)
(制官为制不一西京多边防官南京中/京多财赋官三京谓东京中京南京也)有左相右相左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639-0359b.png
平章事右平章事盖既得燕代后仿唐制也
金左丞相右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二员从一品金镀
银印镀金三字为宰相左右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
事二员从二品印与郡王及一品官同(金制二品官金/镀铜印惟宰相)
(与亲王/一品同)为执政官为宰相之贰俱例于尚书省位在尚
书令下熙宗时率以宗室王公除拜丞相平章政事或
参知政事往往带元帅衔出则统军入则佐政礼遇亦
极优焉海陵正隆元年罢平章政事(时平章政事张晖/罢遂不置平章政)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639-0359c.png
(事官至世宗大定元年/始复置以移刺充之)世宗即位重任宰臣屡加饬谕
(大定元年谕宰臣曰进贤退不肖宰臣之职二年又谕/宰臣当参民间利害及时事之可否以时陈奏四年谕)
(宰臣奏事当以治国安民为要五年又谕宰臣尽公举/荐六年又谕宰臣当知人才优劣举实才为国用八年)
(又谕宰臣当辅不逮毋阿顺取容十年谕/宰臣朕居深宫不知外事卿等当注意)大定二十四
年制外任官曾为宰执者凡吏牍上省部依亲王例免
书名二十五年以宰臣年老艰于久立命左右置小榻
廊下使少休息章宗明昌元年幸宰臣图克坦克宁第
视疾赐银一千五百两绢二千疋诏尚书省曰太傅年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639-0359d.png
高每趋朝而又赴省恐不易自今旬休外四日一居休
庶得调摄常事他相理问惟大事白之可也六年赐宰
臣手诏以风俗不淳官令苟且责之承安三年诏有司
宰相遇雨可循廊庑出入五年上与宰臣论置相曰图
克坦镒朕志先定贾铉如何皆曰知延安府事孙即康
可平章政事张万公亦曰即康及第先铉一榜上曰至
此安问榜次特以贾才可用耳其所以慎择宰臣者如
此泰和元年谕刑部官凡上书人言及宰相者不得申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639-0360a.png
省是时平章政事张万公乞致仕已三四次矣优诏不
许宣宗兴定三年以天暑诏宰相四日一奏事又诏宰
相执政以下不得召部寺官
元之相职较前代独多曰中书令曰左右丞相曰平章
政事曰左右丞曰参政虽分长贰皆佐天子出令太祖
尝以相臣为中书令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元制中书令/位在丞相上)
(往往以皇/太子兼领)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统六官率百司居令
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几国初职名未创太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639-0360b.png
宗始置右丞相一员左丞相一员世祖中统元年置丞
相一员二年复置右丞相二员左丞相二员至元二年
增至五员七年立尚书省置丞相三员八年罢尚书省
乃置丞相二员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其中书省丞相
二员如故二十九年以尚书省再罢专任一相武宗至
大二年复置尚书省丞相二员中书省丞相二员四年
尚书省仍归中书丞相凡二员自后因之不易文宗至
顺元年专任右相其一或置或不置(以上/丞相)平章政事掌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639-0360c.png
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元年置
平章二员二年置平章四员至元七年置尚书省设尚
书平章二员八年尚书并入中书平章复设三员二十
三年诏清冗职平章汰为二员二十四年复尚书省中
书尚书两省平章各二员二十九年罢尚书省增中书
平章为五员而一员为商议省事三十年又增平章为
六员成宗元贞元年改商议省事为平章军国重事武
宗至大二年再立尚书省平章三员中书省平章五员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639-0360d.png
四年罢尚书省归中书平章仍五员文宗至顺元年定
置四员自后因之(以上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副宰相裁成庶务
号左右辖世祖中统二年置左右丞各一员三年增为
四员至元七年立尚书省中书右丞左丞仍四员八年
尚书并入中书左右丞各一员二十三年汰冗职右左
丞如故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左右丞各一员而中书
省缺员二十八年复罢尚书省三十年设右丞二员而
一员为商议省事成宗元贞元年右丞商议省事罢又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639-0361a.png
以昭文大学士与中书省事武宗至大二年复立尚书
省右左丞二员中书右左丞五员四年罢尚书右左丞
中书右左丞止设四员文宗至顺元年定置右丞一员
左丞一员以后不复增损(以上右/左丞)参政副宰相以参大
政而其职亚于右左丞世祖中统元年始置参政一员
二年增为二员至元七年立尚书省参政三员八年尚
书省并入中书参政二员二十三年汰冗职参政二员
如故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参政二员中书参政二员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639-0361b.png
二十八年罢尚书省参政武宗至大二年复置尚书省
参政二员中书参政二员四年并尚书省入中书参政
三员文宗至顺元年定参政为二员自后亦不复增损
(以上/参政)至顺帝时法度不常纪纲日紊置宰臣辄更祖
制元统三年七月中书省奏请自今不置左丞相十月
命巴延独掌台司至元五年十月复加巴延为大丞相
六年十月命托克托为右丞相复置左丞相至正七年
置议事平章四人十二年二月以贾鲁为添设左丞三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639-0361c.png
月以悟良哈台为添设参知政事七月又以杜秉彝为
添设参政八月以哈玛尔为添设右丞十四年九月以
吕思诚为添设左丞二十七年八月以枢密知院曼济
为添设第三平章以太尉特哩特穆尔为添设左丞相
以添设为衔名亦古所未见也
明太祖建官之始皆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相国以
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后命百官礼仪俱尚
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寻又改为左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639-0361d.png
右丞相置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以统领众
职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官十三年正月
革去中书省尽罢其官置四辅官位列公侯都督之次
寻即汰罢分其权于六部十五年仿宋置华盖殿武英
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以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
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忱为
东阁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徵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
为之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二十八年敇谕群臣国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639-0362a.png
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
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
刑当是时以翰林春坊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駮大学
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
决惠帝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成祖永乐初年特简
解缙胡广杨荣等参预机务阁臣自此始预务焉至仁
宗以杨士奇杨荣皆东宫旧臣擢士奇为礼部侍郎兼
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赐士奇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639-0362b.png
荣等绳愆紏谬银印官亦擢至尚书而阁臣之体统益
尊职亦甚重遂为真宰相矣宣宗时大学士累加至三
公三孤衔名政无大小悉付参决宣德三年敇宰臣杨
士奇等卿等春秋高尚典繁剧可辍所务朝夕在朕左
右讨论至礼职名俸禄悉如旧用示眷注老臣至意其
时大学士竟专授公孤之官矣是时帝亦屡幸内阁凡
中外章奏宰相俱用小票墨书贴名疏面以进谓之条
(条旨之/名始此)世宗嘉靖四十一年新建三殿改奉天曰皇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639-0362c.png
极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自此以后大学
士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遣行人赍敕优诏存问少
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徢并赐羊
酒命有司馈官廪八石岁给舆𨽻十名神宗万历九年
特遣行人赍敇优诏存问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建极殿大学士徐阶并赐银五十两大红纻丝蟒衣一
袭䌽币四表里以表异数是时宰臣虽退居林下而帝
眷仍注重若此然旧制红本到阁首辅票拟庄烈帝崇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639-0362d.png
祯中始用分票首辅之权略分(时御史倪元璐请分票/自后本下即令中书分)
(之/)故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
宋三省属官(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为三省/时三省官皆宰相职理大政者)门下省有
通进司掌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寺监百司奏牍文武近
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领章奏具事目进呈而颁布于中
外有进奏院掌受诏敕及三省枢密院宣劄六曹寺监
百官符牒颁于诸路凡章奏至则具事目上门下省若
案牍及申禀文书则分纳诸官司中书省有舍人四人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639-0363a.png
掌行命令为制词其大除拜宰相召舍人面受词头元
丰六年诏中书省置点检房令舍人通领元祐元年诏
舍人各签诸房文字其命词则轮日分草有检正官掌
紏正省务熙宁三年置以京朝官充选人即为习学公
事元丰新官制行罢之而其职归于左右司建炎三年
中书门下省奏言军兴以来天下多事中书省无属官
元丰以前有检正官因置左右司遂不差致朝廷及应
报四方文移稽留无检举催促今欲差官二员充中书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639-0363b.png
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诏从之尚书省有左右司郎中
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掌受六曹之事而举正文字之
稽失分治省事左司治吏户礼奏钞班簿房右司治兵
刑工案钞房号为都司亦曰左右曹元丰六年都司置
御史房主行弹劾御史按察失职建炎三年诏减左右
司郎官二员置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二员次年
罢检正诸房公事官左右司郎官仍四员
辽北面官北宰相府宰相下有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639-0363c.png
官南宰相府亦有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官南面官中
书省有堂后官主事守当官尚书省有左右司郎中左
右司员外郎
金尚书省属有左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掌本司奏事
总察吏户礼三部受事付事兼带起居注官每月朔朝
则先集是日秩满者为簿名曰阙本及行止簿贴黄簿
并官制同进呈御览毕则受而藏之每有除拜凡尚书
省所不敢拟注者则一阙具二三人以听制授焉都事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639-0363d.png
二员掌本司受事付事检勾稽失省署文牍兼知省内
宿直检校架阁等事右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掌本司
奏事总察兵刑工三部受事付事兼带修注都事二员
所掌与左司同祇候郎君管勾官掌祇候郎君谨其出
入及差遣之事(承安二年以走马郎君拟注泰和/时以都事兼正大时改用亲从人)架阁
库管勾同管勾掌察左右司大程官追付文牍并提控
小都监给受纸笔直省局局长掌都堂之礼及官员参
谢之仪副局辰贰其事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639-0364a.png
元中书省有参议中书省事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
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元统元年始置一员至元三
十二年累增至六员成宗大德元年止置四员遂为定
额左司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都事二员掌吏礼房之
科有九一曰南吏二曰北吏三曰贴黄四曰保举五曰
礼六曰时政记七曰封赠八曰牌印九曰好事除房之
科有五一曰资品二曰常选三曰台院选四曰见阙选
五曰伯尔克选户杂房之科有七一曰定俸二曰衣装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639-0364b.png
三曰羊马四曰置计五曰田土六曰太府监七曰会总
科粮房之科有六一曰海运二曰攒运三曰边远四曰
赈济五曰事故六曰运匠银钞之科有二一曰钞法二
曰课程应办房之科有二一曰饮膳二曰草料右司郎
中二员员外郎二员都事二员掌兵房之科有五一曰
边关二曰站赤三曰铺马四曰屯田五曰牧地刑房之
科有六一曰法令二曰弭盗三曰功赏四曰禁治五曰
枉勘六曰斗讼工房之科有六一曰横造军器二曰常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639-0364c.png
课段疋三曰岁赐四曰营造五曰应办六曰河道初中
统元年统置左右司及至元二十五年始分置两司所
掌亦各分焉其掾属有监印二人掌监视省印知印四
人掌执用省印断事官掌刑政之属员数增损不常客
省使四员副使二员掌直省舍人宣使等员选举差遣
之事照磨一员掌勘左右司钱榖出纳营缮料例凡数
计文牍簿籍之事管勾一员掌出纳四方文移缄縢启
拆之事邮递之程期曹属之承受兼主之架阁库管勾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639-0364d.png
二员专掌收藏省府籍帐案牍凡备稽考之文即掌故
之任
明太祖初承前代之制中书省属亦置左右司郎中员
外郎都事检校照磨管勾等官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
其官属亦尽罢革置殿阁大学士分理政务后渐至宰
相至景帝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
内阁自后诰敕房皆设中书舍人置文华殿东房中书
舍人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内阁诰敇房中书舍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639-0365a.png
人掌书办文官诰敕翻译敇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
纪功勘合底簿制敇房中书舍人掌书办制敇诏书诰
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一应机密文书
各王府敇符底簿俱无定员嘉靖二十年以他官带原
衔分直两房其后中书员缺令吏部以举人考选而部
选与试职者又分为两途焉(具中书/省篇)
  门下省
唐制门下省已详杜佑通典五代时以门下侍郎为宰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639-0365b.png
相门下省多不备官宋制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
命令駮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凡中书省画
黄录黄枢密院录白画旨则留为底及尚书省六部所
上有法式事皆奏覆审駮之给事中读侍郎省侍中审
进入被旨画闻则授之尚书省枢密院即有舛误应举
駮者大则论列小则改正凡文书自内降者著之籍章
奏至则受而通进俟颁降分送所𨽻诸司凡吏部拟六
品以下职事官则给事中较其仕历功状侍郎侍中引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639-0365c.png
验审察非其人则论奏凡迁改爵秩加叙勋封四选拟
注奏钞之事有舛误退送尚书省覆刑部大理寺所断
狱审其轻重枉直不当罪则以法駮正之凡官十有一
侍中侍郎左散骑常侍各一人给事中四人左谏议大
夫起居郎左司谏左正言各一人辽南面官中书省所
设官属略与宋制同多置东上閤门使西上閤门使东
头承奉班西头承奉班及知匦院使诰院给事金太宗
天会四年有三省之制至海陵正隆元年罢门下省以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639-0365d.png
太师领三省事是初置而旋废故官属多不可考(金史/帝纪)
(列传百官志/中皆不载)元初无门下省世祖至元七年议立三省
侍御史高鸣奏言政贵得人不贵多官诏从其奏终不
复设明亦不设门下省其给事中尚宝司等官无所𨽻

  侍中(侍郎/起居) (给事中遣散骑常侍城谏议大夫宝/补阙拾 典仪 门郎 符)
    (郎/) (弘文馆校书郎等/)
侍中之名秦始有之唐制侍中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639-0366a.png
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下之通上其制
有六一曰奏钞以度支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
罪及除免官用之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
六曰状自露布以上乃审其馀覆奏画制可而授尚书
省行幸则负宝以从版奏中严外办还宫则请降辂解
严皇帝斋则请就斋室将奠则捧玉币盥则捧匜取盘
酌罍水赞洗酌泛齐受虚爵进福酒皆左右其仪飨宗
庙进瓒而赞酌郁酒既课赞酌醴齐耤田则捧来四夷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639-0366b.png
朝见则承诏劳问临轩命使册皇后皇太子则承诏降
宣命慰问聘名则涖封题发驿遣使则给角符凡官爵
废置刑政损益授之史官既书复涖其记注职事官六
品以下进拟则审其称否而进退之自天宝初改为左
相后及至德二载复改为侍中时苗晋卿以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侍中广德二年王缙以黄门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侍中以后其职常阙(至德中/以苗晋)
(卿为侍中晋卿练达吏事谨身固位时人比之胡广至/代宗即位年已衰暮诸事尤慎密焉又源乾曜进位侍)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639-0366c.png
(中建言大臣子并求京职俊乂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臣三息俱任京师请出二息补外以示自近始诏曰乾)
(曜身率庶僚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传不云乎范/宣子让其下皆让其令文武官父子昆仲三人在京师)
(者分任/于外)宋制门下省侍中掌佐天子议大政审中外出
纳之事大祭祀则版奏中严外办导舆辂诏升降之节
大朝会则承旨宣制告成礼祭祀亦如之册后则奉宝
以授司徒宋初以秩高罕除自建隆至熙宁直拜侍中
者仅五人虽有用他官兼领而实不任其事元丰官制
行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职别置侍郎以佐之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639-0366d.png
南渡后置左右丞相罢侍中不置辽门下省有侍中太
宗会同元年以赵思忠为侍中金自罢门下省后无侍
中元不设门下省亦无侍中明亦无之
门下侍郎亦始于秦之黄门侍郎至汉而与门下侍中
同理众事唐乾元元年改门下侍郎为黄门侍郎大历
二年复改为门下侍郎设二人掌贰侍中之职大祭祀
则从盥则奉巾既帨奠巾奏匏爵赞献元日冬至奉天
下祥瑞侍中阙则涖封符劵给传驿五代时门下侍郎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639-0367a.png
多以宰相兼之宋制门下省侍郎掌贰侍中之职省中
外出纳之事大祭祀则前导舆辂诏进止大朝贺则授
表以奏祥瑞册后则奉节及宝位与知枢密院同知枢
密院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执政官南渡后复置参
知政事罢门下侍郎不置辽门下省有侍郎道宗清宁
时以杨晢为门下侍郎金自罢门下省后无门下侍郎
元不设门下省明亦无之
给事中亦始于秦本为加官至后而渐掌献纳及封駮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639-0367b.png
唐制给事中四人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宏文馆缮写
雠校之课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駮正违失诏敇不
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季终奏駮正之目凡大事
覆奏小事署而颁之三司详决失中则裁其轻重发驿
遣使则与侍郎审其事宜六品以下奏拟则校功状殿
最行艺非其人则白侍中而更焉与御史中书舍人听
天下冤滞而申理之宝应元年以给事中为理匦使(贞/元)
(中以袁高为给事中时帝复用卢杞为饶州刺史命高/草诏书高执词头揭宰相曰卢杞作相三年矫诈阴贼)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639-0367c.png
(退斥忠良若史授大郡恐失天下之望宰相不悦命舍/人草之诏出高执之不下乃奏论之元和中李逊为给)
(事中常论时政以为事居之义有犯无隐陈诚启沃不/必择辰今君臣敷奏乃候只日是毕岁臣下罕睹天颜)
(献可替否能几何帝嘉之乃许不择时奏对有郭承嘏/为给事中文宗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给事中卢载)
(封还诏书言承嘏封駮称职宜在琐闼牧守之才易为/推择帝因谓宰相曰承嘏久在黄扉故优其俸禄暂令)
(廉问近关而谏列拜章惜其称/职甚美事也乃复留为给事)宋制门下省给事中四
人分治六房掌读中外出纳及判后省之事若政令有
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駮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
进考其稽违而紏治之元丰五年五月诏给事中许书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639-0367d.png
画黄不书草著为令辽门下省有给事中统和二年以
郭嘏为给事中金给事中为内侍寄禄之官属宣徽院
置审官院无所𨽻属知院一员同知审官院事一员掌
奏駮除授失当事职与给事中同元给事中无所𨽻属
掌随朝省台院诸司凡奏闻之事悉纪录之如古左右
史不主封駮衔则循古之名实起居注之职明给事中
无所𨽻属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都给事中一人左右
给事中一人给事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639-0368a.png
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六科掌侍从规谏稽察六
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
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
駮正其违误吏科凡吏部引选则掌科同至御前请旨
外官领文凭皆先赴科画字内外官考察自陈后则与
各科具奏紏其不职者户科监光禄寺岁入金榖甲字
等十库钱钞杂物与各科兼涖之皆三月而代内外有
陈乞田土隐占侵夺者紏之礼科监订礼部仪制凡大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639-0368b.png
臣曾经紏劾削夺有玷士论者记录之以核赠谥之典
兵科凡武臣贴黄诰敕本科一人监视其引选画凭之
制如吏科刑科每岁二月下旬上前一年南北罪囚之
数岁终类上一岁蔽狱之数阅十日一上实在罪囚之
数皆凭法司移报而奏御焉工科阅试军器局同御史
巡视节慎库与各科稽查宝源局凡日朝六科轮一人
立殿左右珥笔记旨凡题奏日附科籍五日一送内阁
备编纂(洪武中卓敬为给事中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多僭敬奏论之上曰尔言是朕虑不及此永乐)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639-0368c.png
(时陈谔为给事中弹劾不避权贵常奏事/声洪大听者竦然帝每见呼为大声秀才)散骑常侍唐
制左散骑常侍二人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宋门下省
左散骑常侍掌规谏讽谕辽门下省有散骑常侍天祚
帝乾统中马人望除左散骑常侍又别有常侍官金元
明皆不设
谏议大夫唐置四人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德宗建中
二年以谏议大夫一人为知匦使宋门下省有左谏议
大夫左司諌左正言掌规谏讽谕元祐八年诏执政亲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639-0368d.png
戚不除谏官辽南面官左谏院有左谏议大夫𨽻门下
省金设谏院置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左司谏右司
谏无所𨽻属元无谏议大夫明洪武十三年设谏院置
左右司谏各一人左右正言各二人十五年又置谏议
大夫以兵部尚书唐铎为之寻皆罢
起居郎唐制二人掌录天子起居法度秉笔随宰相入
殿直二螭首后唐亦置起居郎天成二年以赵熙为起
居郎宋制门下省起居郎一人掌记天子言动御殿则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639-0369a.png
侍立行幸则从大朝会则立于殿下凡朝廷命令赦宥
礼乐法度损益因革赏罚劝惩皆书授著作官(元祐中/王岩叟)
(为起居舍人入侍迩英司马康讲洪范至又用三德帝/曰只此三德为更有德岩叟退而疏曰陛下既能审而)
(问之必能体而行之三德者人君之大本臣备职史官/敬已书之于册以示万世绍兴中起居郎洪遵奏言臣)
(幸得以记注陪侍经幄伏闻元祐中起居舍人吕陶常/乞侯讲读臣僚再留奏事并许侍立以见讲退犹且入)
(侍何由不许奏事乞下经筵所依讲读官例施行/于是诏起居郎舍人自今后许依讲读官奏事)辽南
面官门下省属有起居舍人知起居注起居郎等官金
设记注院无所𨽻属修起居注掌记言动明昌元年诏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639-0369b.png
毋令谏官兼或以左右卫将军兼宣宗贞祐三年以左
右司首领官兼遂为定制元至元六年始置起居注掌
随朝省台院诸司凡奏闻之事悉纪录之至十五年改
为给事中遂为定制明起居注𨽻翰林院洪武九年置
起居注二人秩正七品后即省罢以翰林院史官兼摄
之凡国家大政及诏敕王言皆籍而记之以备实录
补阙拾遗自唐始置各六人(贞元中韦渠牟为右补阙/内供奉同列初轻之帝在)
(延英既对宰相多使中贵召渠牟于官次于是同辈始/注目矣元和中王源迁左补阙时典禁军者不循法度)
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639-0369c.png
(源上疏曰台宪者纪纲之地府县者责成之所设有罪/犯宜归司存安有北军势重于南衙辇下权轻于仗内)
(乞还法司庶守职分帝可其请开成中以魏谟为左补/阙帝谓宰相曰太宗得魏徵采拾阙失弼成圣政今我)
(得魏谟于疑似之间必极匡□虽不敢希及贞观之政/庶几处于无过之地命授谟左补阙诏中书善为之词)
(宣宗大中时右补阙陈嘏左拾遗王谱等上书谏遣中/使往罗浮山迎轩辕先生诏答云阅视来章深纳诚意)
宋太宗端拱中改左右补阙为左右司諌左右拾遗为
左右正言所掌与谏议大夫同孝宗淳熙十五年兵部
侍郎林栗奏言谏诤之官尚有阙员居其位者往往分
行御史之职至于箴规阙失寂无闻焉愿依唐制置拾
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639-0369d.png
遗补阙左右各一员专掌谏诤不许紏弹从之以许深
父薛象先充其职班在监察御史上寻复省罢辽南面
官门下省有左补阙左拾遗二员(右补阙右拾/遗属中书省)金谏院
有左右拾遗左右补阙皆无所𨽻属元至元六年置左
右补阙至十五年改为左右侍仪奉御兼修起居注明
建文中罢六科左右给事中增设拾遗补阙至永乐中
仍置左右给事中革去拾遗补阙
典仪亦起于唐设二人其职领赞唱之节及殿廷版位
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639-0370a.png
之次𨽻门下省宋制东西閤门不𨽻门下省东上閤门
使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宣赞舍人十人祇
候十有二人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使及副
使承旨禀命舍人传宣赞谒祇候分佐舍人凡文武官
自宰臣宗室自亲王外国使臣以下朝见谢辞皆掌之
视其品秩以为引班叙班之次赞其拜舞之节而紏其
违失若庆礼奉表则东上閤门掌之慰礼进名则西上
閤门掌之职与典仪同辽亦有东上閤门使副使供奉
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639-0370b.png
官西上閤门使副使供奉官皆𨽻门下省金东上閤门
使二员副使二员佥事一员掌佥判閤门事西上閤门
使二员副使二员佥事一员掌赞导殿庭礼仪閤门祇
候二十五人通事舍人二员掌通班赞唱承奏劳问之
事𨽻宣徽院元侍仪司掌凡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
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有左右侍仪通事舍人引进使
等官𨽻礼部明司仪署丞司宾署丞鸣赞序班等官掌
赞百官行礼及序班次皆𨽻鸿胪寺
卷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639-0370c.png
城门郎掌宫殿城门之管钥即古之卫尉至隋为城门
郎唐因之唐制城门郎四人掌京城皇城官殿诸门开
阖之节奉管钥而出纳之开则先外后内阖则先内后
外启闭有时不以时则诣阖覆奏宋制置皇城司干当
官七人无所𨽻属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
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
节皆𨽻焉每门给铜符二铁牌一左符留门右符请钥
铁牌则请钥者自随以时参验而启闭之总亲从亲事
卷二十五 第 29b 页 WYG0639-0370d.png
官名籍辨其宿卫之地以均其番直人物伪冒不应法
则讥察以闻辽制北面御帐官有左右护卫司宿卫司
掌禁卫宿直太祖时未有城郭宫室之固而宿卫綦严
御帐之官职与城门郎等金亦无城门郎置左右宿直
将军掌总领亲军凡宫城诸门卫禁并行从宿卫之事
始置八员大定二十九年置十员后又增至十一员𨽻
殿前都点检司明初亦设城门郎洪武十八年革以门
禁锁钥铜牌命中军都督府掌之
卷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639-0371a.png
符宝郎即周之典瑞掌节及符玺历代沿革不一至唐
为符宝郎唐制符宝郎四人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
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大朝会则奉宝进于
御座行幸则奉以从焉大事出符则藏其左而班其右
以合中外之契兼以敇书小事则降函封使合而行之
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颛赏节以颛杀宋制符宝
郎亦属门下省掌外庭符宝之事禁中别有内符宝郎
徽宗大观初八宝成诏依唐六典增置辽门下省有符
卷二十五 第 30b 页 WYG0639-0371b.png
宝司兴宗重熙初以耶律玦为符宝郎金符印图书皆
掌于礼部不专设官元中统元年始置符宝郎二员掌
宝玺金银符牌至大德十一年升为典瑞院置院使四
员同知二员签院二员同签院二员院判二员经历二
员都事二员明初设符玺郎后改尚宝司卿一人少卿
一人司丞三人掌宝玺符牌印章而辨其所用宝二十
有四旧宝十有七(嘉靖十八年/增制者七)凡宝之用必奏请而待
发每大朝会本司官二员以宝导驾俟升座各置宝于
卷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639-0371c.png
案立待殿中礼毕捧宝分行至中极殿置案而出驾出
幸则奉以从焉岁终移钦天监择日和香物入水洗宝
于皇极门籍奏一岁用宝之数凡请宝用宝捧宝随宝
洗宝缴宝皆与内宫尚宝监俱凡金牌之号五以给勋
戚侍卫之扈从及班直者半字铜符之号四以给巡城
寺卫官巡者左半守者右半合契而点察焉令牌之号
六以给金吾诸卫及五城之警夜者铜牌之号一以稽
守卒牙牌之号五以察朝参祭牌之号三以给陪祀供
卷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639-0371d.png
事执事官役双鱼铜牌之号二以肃直卫锦衣校尉之
正直者以饰光禄胥役之供事者符验之号五凡亲王
之藩及文武出镇抚行人通使命者则给之御史出巡
察则给印事竣咸验而纳之稽出入之令而辨其数职
迩而任重也
弘文馆唐高祖武德初始置后改为昭文馆置详正学
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掌校理图籍穆宗长庆二年罢
详正学士讲经博士等官专以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
卷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639-0372a.png
以上曰直学士未登朝为直馆宋制以秘书郎掌昭文
馆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各分其类校书郎四人正字
二人掌校雠书籍判正讹谬𨽻秘书监辽南面官昭文
馆置直学士无所𨽻属金弘文院无所𨽻属置知院同
知校理掌校译经史元文宗天历二年置艺文监专以
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合校雠者俾兼治之太监二
员掌检校书籍事少监二员同检校书籍事监丞二员
参检校书籍事又置监书博士二员品定书画择朝臣
卷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639-0372b.png
之博识者为之艺林库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掌藏贮书籍明洪武三年置弘文馆以明铉为学士又
命刘基危素王本中睢稼皆兼弘文馆学士未几罢宣
宗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右以翰林学士杨溥
掌阁印寻并入文渊阁
  中书省
中书省之名起于魏晋历朝官属沿革不一唐初改为
西台及凤阁又改为紫微令继仍复为中书省至宋沿
卷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639-0372c.png
唐之旧置中书省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
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内外无法式事应取旨事凡除
省台寺监长贰以下及侍从职事官外任监司节镇知
州军通判武臣遥郡横行以上除授皆掌之凡命令之
礼有七曰册书曰制书曰诰命曰诏书曰敇书曰御札
曰敕榜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
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禀奏得旨者为画黄小
事拟进得旨者为录黄凡事干因革损益而非法式所
卷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639-0372d.png
裁者论定而上之诸司传宣特旨承报审覆然后行下
设官十有一令侍郎右散骑常侍各一人舍人四人右
谏议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谏右正言各一人辽太祖始
置政事省建设官属重熙十三年改为中书省置中书
令大丞相左右丞相知中书省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堂后官主事守当官令史中书舍
人右谏议大夫补阙拾遗等官金太宗天会四年诏循
宋辽之旧建三省之制未几至海陵正隆元年即罢中
卷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639-0373a.png
书省止置尚书省元中书省有中书令一员左右丞相
各一员居令之次平章政事四员贰于丞相以理政务
左右丞各一员参政二员皆副丞相者其属有参议左
右司郎中等官又置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
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后分任军民之事皆
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
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
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
卷二十五 第 34b 页 WYG0639-0373b.png
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每省丞相一
员平章二员右丞一员左丞一员参知政事二员所属
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其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于
择人至正十一年置中书分省于济宁十二年置中书
分省于彰德率以中书省官出掌之明洪武元年承前
代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
事以统领众职其属官有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检
校照磨管勾参议府参议参军断事官断事经历知事
卷二十五 第 35a 页 WYG0639-0373c.png
等官十三年罢中书省尽革其官属继以翰林春坊等
官参预机务遂名内阁赞理政务宣扬德意同于古之
中书省焉
  中书令(侍郎/史官) (舍人/主书) (通事舍人/) (集贤学士/)
中书令汉武帝初置出纳帝命掌尚书奏事盖周官内
史之任唐天宝中改为右相至德初复为中书令掌佐
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曰册书立
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
卷二十五 第 35b 页 WYG0639-0373d.png
罚赦宥虑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
则用之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
授六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敇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
之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
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大祭祀则
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命于
朝则宣授而已册太子则授玺绶凡制诏文章献纳以
授记事之官至德以后其职常阙(至德以后郭子仪进/拜中书令历二十四)
卷二十五 第 36a 页 WYG0639-0374a.png
(考以身系天下安危又裴度拜中书令上已曲江宴集/唯度不赴帝因赐以诗后徙东都留守仍加中书令衔)
(自后授是职者唯崔/圆李晟浑瑊而已)五代时中书令之职常阙非有大
功勋者不授后唐以安重诲王晏球为中书令晋以桑
维翰赵莹拜中书令汉隐帝乾祐时以赵在礼为中书
令周以冯道为中书令皆宰臣之崇秩也宋制中书令
掌佐天子议大政授所行命令而宣之祀大神祇则升
坛享宗庙则升阼阶而相其礼临轩册命则读册建储
则升殿宣制持册及玺绶以授太子大朝会则诣御坐
卷二十五 第 36b 页 WYG0639-0374b.png
前奏方镇表及祥瑞未尝真拜以他官兼领者不预政
事然止曹佾一人馀皆赠官元丰后以右仆射兼中书
侍郎行令之职别置侍郎以佐之南渡以后置左右丞
相省令不置辽太祖时以韩延徽为政事令(中书省初/名政事省)
(详见/前)天显初以韩知古为中书令金自正隆元年罢中
书省后无中书令之官元以中书令为极尊重之官银
印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太宗以相臣为之(时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事)
(无钜细皆/令先白之)世祖以皇太子兼之至元十年立皇太子行
卷二十五 第 37a 页 WYG0639-0374c.png
中书令成宗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领中书令仁宗延
祐三年复以皇太子领中书令置属监印二人明自洪
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后设内阁大学士掌献可替否票
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凡遇大典礼大政治九卿科道官
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颁
诏则捧授礼部会敇则稽其由状亦中书令之职也中
书侍郎起于魏沿及唐制设二人掌贰令之职朝廷大
政参议焉临轩册命为使则持册书授之四夷来朝则
卷二十五 第 37b 页 WYG0639-0374d.png
受其表疏而奏之献贽币则受以付有司开元中为紫
微侍郎大历五年乃复为中书侍郎率以宰臣兼之(元/和)
(中裴度为中书侍郎先是宰臣归私第百官不敢及门/度以方讨不庭宰臣宜日接多士冀有所闻因奏请私)
(家通宾客帝/方属意许之)五代时拜中书侍郎者即为宰相宋制中
书侍郎掌贰令之职参议大政授所宣诏旨而奉之凡
大朝会则押表及祥瑞案临轩册命则押册引案以所
奏文及册书授令外藩来朝则奏其表疏以贽币付有
司南渡后复置参知政事省中书侍郎不置辽南面官
卷二十五 第 38a 页 WYG0639-0375a.png
中书省有中书侍郎道宗寿隆初以韩资让为中书侍
郎金罢中书省后无中书侍郎元中书省有左右丞相
平章政事左右丞参政等官其职皆贰于令佐令理庶
政凡军国大事皆预参决即宋之中书侍郎也明无此

中书舍人晋官历代皆有此职唐制中书舍人六人掌
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行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
卷二十五 第 38b 页 WYG0639-0375b.png
四曰忌误制敇既行有误则奏改之大朝会诸方起居
则受其表状大捷祥瑞百寮表贺亦如之册命大臣则
使持节读册命将帅有功及大宾客则劳问与给事中
及御史三司鞫冤滞百司奏议考课皆预裁焉以久次
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又一人知制诰专进画给
食于政事堂其馀分署制敕以六人分押尚书六曹佐
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至德初以他官
知中书舍人事兵兴急于权便政去台阁决遣皆由宰
卷二十五 第 39a 页 WYG0639-0375c.png
相自是舍人不复押六曹之奏宝应元年以中书舍人
为理匦使会昌末李德裕建议台阁常务州县奏请复
以舍人平处可否大中时皆选尚书郎为之(长庆时韦/处厚为中)
(书舍人时帝不亲政务处厚以既居纳诲之地宜有以/启道性灵乃诠择经义雅言以类相从为二十卷谓之)
(六经法言献之又郗高卿为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鱼朝恩署牙将李琮为两街功德使琮暴)
(横于银台门毁辱京兆尹崔昭高卿立诣元载抗论请/速论奏载不从高卿遂以疾辞居东洛清名高节称于)
(天下敬宗初登极拜路随为中书舍人有以金帛谢除/制者必叱而却之曰吾以公事接私财耶终无所纳会)
(昌中封敖以学士拜中书舍人敖搆思敏速语近而/理胜不务奇涩尝草赐阵伤将诏称旨因赐宫锦)
卷二十五 第 39b 页 WYG0639-0375d.png
唐置中书舍人长兴中以陈义为中书舍人册公主于
太原晋天福五年诏依唐六典例置中书舍人掌侍奉
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敇玺书册命皆按故事起草
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并诏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
中书舍人周亦置中书舍人或兼知贡举(时王延为中/书舍人权知)
(贡举有崔颀者协之子也来应进士延将入贡院旧相/卢文纪素与协不睦谓延曰舍人以谨厚闻于时当求)
(实才以副公望慎毋以名下取士也延过而嗤曰卢公/之言为崔颀也纵与其父不悦何至此耶卒以颀登甲)
(科其仁而/徇公如此)宋制中书省舍人四人(旧六/人)掌行命令为制
卷二十五 第 40a 页 WYG0639-0376a.png
词分治六房随房当制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
奏封还词头(时制拜中书舍人者诏试之再授元祐七/年以起居郎杨景略左司郎中钱协并为)
(中书舍人免试二人奉使高丽方还在道并擢之又除/起居舍人苏轼直龙图阁刘攽为中书舍人并免试时)
(曾肇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面奏范百禄所为不/正黜维知邓州肇不草制两上章论之又洪适除中书)
(舍人内直如故方羽檄交驰书诏填委或夜召或细札/咨访适独当内外制时时奉诏言事多契帝心始有大)
(用之意又王岩叟除中书舍人滕元发自太原易许昌/岩叟封还词头言今以走马承受一言便易词头此风)
(寖长非委任安边之福命遂寝又林大中迁中书舍人/风裁如台中时韩侂胄来见大中接之无他语使人通)
(问因愿纳交又笑却之彭龟年抗论侂胄甚切冇旨龟/年除职与郡大中在西掖与楼钥连名上疏又同缴奏)
卷二十五 第 40b 页 WYG0639-0376b.png
初太祖建隆时为所迁官实不任职复置知制诰及直
舍人院主行词命与学士对掌内外制凡有除拜中书
吏赴院纳词头其大除拜亦有宰相召舍人面授词头
者若大诰命中书并敇进入从中而下馀则发敇官受
而出之元丰六年诏中书省置点检房令舍人通领元
祐元年诏舍人各签诸房文字其命词则轮日分草九
月诏暂时阙官依门下尚书省例送本省官兼权绍圣
四年蹇序辰请自今命词以元行遣文书同检送两制
卷二十五 第 41a 页 WYG0639-0376c.png
舍人从之建炎后同他官兼摄者则称权舍人资浅者
为直舍人院辽南面官中书省有中书舍人院道宗咸
雍三年以马铉为中书舍人金罢中书省后无中书舍
人其时一应制诰词命皆以翰林学士承旨及待制为
之元中书省无中书舍人明中书舍人属内阁掌制诰
诏令及一切机密文书凡大朝会则侍班东宫令节朝
贺则导驾侍班于文华殿册封宗室则充副使大祀南
郊则随驾而供事员无正贰印用年深者掌之洪武七
卷二十五 第 41b 页 WYG0639-0376d.png
年初设直省舍人十人秩从八品𨽻中书省九年为中
书舍人改正七品寻又改从七品十年与给事中皆𨽻
承敇监建文中革中书舍人改为侍书入文翰馆𨽻翰
林院永乐时复旧制寻设中书科署于午门外定设中
书舍人二十人(其恩荫带俸/者不在额内)宣德间内阁置诰敕制敕
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嘉靖二十年选各部主事大理寺
评事带原衔直诰敕制敇两房四十四年两房员缺命
吏部考选举人为中书舍人初永乐时命内阁学士典
卷二十五 第 42a 页 WYG0639-0377a.png
机务诏册制诰皆属之而誊付缮正皆中书舍人入办
事竣辄出宣德初始选能书者处于阁之小西房谓之
西制敕房而诸学士掌诰敕者居阁东具稿付中书缮
进谓之东诰敕房及英宗正统后学士不能视诰敕内
阁悉委于中书序班译字等官于是内阁又有东诰敕
房其直文华武英两殿供御笔札者初为内官职继以
中书分直后亦专举能书者舍人有两途由进士部选
者得迁科道部属其直两殿两房舍人不必由部选自
卷二十五 第 42b 页 WYG0639-0377b.png
甲科监生生儒布衣能书者俱可为之不由科甲者初
授序班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后虽加衔九
列仍带衔办事(洪武中以宋璲为中书舍人濂次子也/工书法真行草篆俱入能品时人称为)
(威凤翀霄祥云捧日又宣嗣宗为中书舍人时宣宗幸/内阁以银钱撒地令诸从官竞取嗣宗俟诸臣取毕徐)
(拾一文英宗天顺中卢儒博学能文以荐举授中书舍/人尝在翰林院奉命撰雪赋甚急儒援笔立就一时惊)
(叹/)
通事舍人之名起于后魏唐时掌通奏引纳辞见承旨
宣劳设十六人皆以善辞令者为之𨽻四方馆而文属
卷二十五 第 43a 页 WYG0639-0377c.png
中书省至宋置客省引进使副使各二员掌国信使见
辞宴赐及四方进奉外藩朝觐贡献之仪受其币而宾
礼之还则颁诏书授以赐予宰臣以下节物则视其品
秩以为等使阙则引进四方馆閤门使副互权此即通
事舍人之职大观元年诏客省四方馆不𨽻台察钦宗
靖康元年诏客省引进司四方馆西为殿庭应奉同𨽻
中书省辽南面官通事舍人院有通事舍人统和七年
以李琬为通事舍人属门下省不𨽻中书省金有閤门
卷二十五 第 43b 页 WYG0639-0377d.png
通事舍人二员掌通班赞唱承奏劳问之事𨽻宣徽院
元世宗至元十二年置通事舍人十四员凡大典礼皆
掌之三十年减通事舍人七员为侍仪舍人英宗至治
元年增置通事舍人六员侍仪舍人四员𨽻礼部明设
提督四译馆掌外国来朝贡者通译其语言文字以国
子监生及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充译字生通事初隶翰
林院孝宗宏治七年始增设太常寺卿少卿各一员为
提督遂改隶太常寺嘉靖中裁卿止少卿一人
卷二十五 第 44a 页 WYG0639-0378a.png
集贤殿书院置于唐开元中及至德二年置大学士贞
元元年置编录官四年罢大学士八年罢校理置校书
四人正字二人元和二年复罢校书正字四年集贤御
书院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如开元故事以学士一人
年高者判院事非登朝官者为校理馀皆罢宋为集贤
院以宰相一人充大学士以给谏卿监以上充学士以
朝官充修撰以京官以上充直院校理皆无常员掌古
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职事与昭文馆
卷二十五 第 44b 页 WYG0639-0378b.png
同政和五年诏秘书省殿以右文为名改集贤殿修撰
为右文殿修撰属秘书省辽无集贤殿置宣政殿观书
殿昭文馆崇文馆乾文阁有大学士直学士学士等官
金贞祐五年置集贤院设知院哀宗正大元年以吏部
郎中马璘为知集贤院官又有同知集贤院司仪官咨
议官皆无常员元集贤院掌提调学校徵求隐逸召集
贤良凡国子监元门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悉
隶焉至元二十二年置大学士三员学士一员直学士
卷二十五 第 45a 页 WYG0639-0378c.png
二员典簿一员大德十一年置院使六员武宗至大四
年罢之后定制置大学士五员学士二员侍读侍讲学
士各二员直学士三员官属有经历都事待制修撰管
勾承发架阁库等官中统初与翰林国史同一官署及
至元二十二年始特置院时许衡以集贤馆大学士兼
国子祭酒教国子与蒙古大姓四集赛人员大学士品
秩特重焉(至元中程钜夫为集贤直学士奉诏求贤于/江南钜夫荐赵孟頫等二十馀人皆擢置台)
(宪及文学之职还朝拜集贤学士又李泂为承制学士/既为帝所知遇乃著书曰辅治篇以进帝嘉纳之时诏)
卷二十五 第 45b 页 WYG0639-0378d.png
(修经世大典泂方卧疾即强起曰此大制作也吾岂可/以不预力疾同修书成进奏谒告以归至正中汪泽民)
(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未两月即移出/告老大学士和尚曰集贤翰林实养老尊贤之地先生)
(何为遽去愿少留以副上意泽民谓以/布衣叨荣三品志愿足矣遂致仕归)明太祖吴元年
五月初置礼贤馆寻即罢革设翰林院
史官古官唐属中书省元和六年宰相裴垍建议登朝
官领史职者为修撰以官高一人判馆事未登朝官皆
为直馆大中八年废史馆直馆二员增修撰四人分掌
四季至宋设国史实录院置提举国史监修国史提举
卷二十五 第 46a 页 WYG0639-0379a.png
实录院修国史同修国史史馆修撰同修撰实录院修
撰同修撰直史馆编修官检讨官校勘检阅校正编校
官等员绍兴三年诏置国史院修神宗哲宗实录以从
官充修撰以左仆射吕颐浩提举国史右仆射朱胜非
监修国史四年置直史馆及检讨校勘各一员五年置
修撰官三员校勘官无定员是时国史实录皆寓史馆
未有置此废彼之分九年修徽宗实录诏以实录院为
名仍以宰臣提举以从官充修撰同修撰馀官充检讨
卷二十五 第 46b 页 WYG0639-0379b.png
无定员明年以未修正史诏罢史馆官吏并归实录院
二十八年实录书成诏修三朝正史复置国史院以宰
臣监修侍从官兼同修馀官充编修明年诏国史院以
宰臣提举置修国史同修国史共二员编修官二员又
置都大提举诸司官承受官诸司官各一员以内侍省
官充孝宗隆兴元年以编修圣政所并归国史院命起
居郎胡铨同修国史二年参政钱习礼权监修国史乾
道元年参政虞允文权提举国史皆前所未有二年诏
卷二十五 第 47a 页 WYG0639-0379c.png
置实录院修钦宗实录其修撰检讨官以史院官兼领
四年诏修钦宗正史以右仆射蒋芾提举四朝国史增
置编修三员淳熙三年特命李焘以秘书监权同修国
史权实录院同修撰四年专置史院十五年四朝国史
成诏罢史院复开实录院修高宗实录置修撰四员检
讨官六员为额宁宗嘉泰元年开实录院修光宗实录
二年复开国史院自是国史与实录院并置其外又设
编修敇令置提举同提举详定删定等官掌裒集诏旨
卷二十五 第 47b 页 WYG0639-0379d.png
纂类成书率以宰相及侍从等官兼之辽南面官置国
史院有监修国史史馆学士史馆修撰修国史等官重
熙中耶律谷欲奉诏与林牙耶律庶成萧韩家奴编纂
辽国上世事迹及诸帝实录金设国史院初以谏官兼
其职明昌元年始诏谏官不得兼修国史置监修国史
官掌监修国史事修国史官掌修国史判院事同修国
史二员编修官八员检阅官十员外置修辽史刋修官
一员编修官三员元制翰林兼国史院中统时未立官
卷二十五 第 48a 页 WYG0639-0380a.png
署至元元年始置至元统时以右丞相参知政事等官
充之至正三年诏修宋辽金三史以右丞相托克托为
都总裁四年以阿鲁图代托克托为右丞相兼总裁明
以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为史官掌修国史凡天文地
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政及诏敕书檄批答王言皆籍
而记之以备实录国家有纂修著作之书则分掌考辑
撰述之事凡记注起居编纂六曹章奏誊黄册封等咸
充之洪武十八年改为文史馆后又复为翰院
卷二十五 第 48b 页 WYG0639-0380b.png
主书晋官隋加令史唐除之至宋制中书省有录事主
事令史书令史守当官共四十三人辽中书省置令史
道宗咸雍三年耶律俨为中书省令史金元明皆无是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