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639-033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三
 职官
  (臣/)等谨案杜佑作职官典上溯黄农下迄唐代历
  朝官制之沿革件系条分分二十二卷首叙官制
  要略曰三公曰三省尚书曰御史共六卷曰诸卿
  曰武官曰东宫官曰王侯封爵曰州郡曰文武散
  官曰禄秩曰秩品共十六卷自长贰以至隶属阶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639-0335d.png
  品命数以次详载窃以唐之职官杜典略备自天
  宝以后无大改革所有增置不过十数条而已至
  五代官制紊杂废置不常欧阳修作史序云乱世
  分离文字残缺故无职官志今考其帝纪列传并
  参以会要及册府元龟等书叙及官职者宰辅诸
  卿而外无可纪述宋初官无定员员无专职三省
  二十六曹四司类有他官主判迄于元丰肇新官
  制罢去空名咸遵职守衔名员额类承唐制而加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639-0336a.png
  以详备建炎中率多省并然或废或复犹不尽更
  初制也辽初建国事简职专神册六年诏正班爵
  因习闻河北藩镇受唐官名故太师太保司徒司
  空枢密使之名施于部族其伊勒希巴多啰伦穆
  腾特哩衮林牙裕悦之类则从其初号也既得燕
  代十六州乃用唐制立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
  东宫之官名曰南面官以治汉人金自景祖始建
  官属其官皆踵辽之旧类多国语天会四年建尚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639-0336b.png
  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始颁官制及改易官
  格除拜内外官始以勋封食邑入衔而后其制定
  自省而下为院为台为府为司为寺为监为局为
  署为所各统所属以修其职事员简而不滥职定
  而不移终金之世未尝稍改元自世祖即位命刘
  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总政务者中
  书省秉兵柄者枢密院司黜陟者御史台在内者
  有寺监卫府在外者有行省行台宣慰廉访诸司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639-0336c.png
  及路府州县官而一代之制始备若其因事而置
  事已则罢与夫异教杂流世袭之属名类实繁虽
  正史亦略而不载至正兵兴增设之官不循旧制
  平章有添设之号枢密有行院之称纪律紊而官
  益滥矣明制沿汉唐之旧而加损益自洪武十三
  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于六部以尚书
  任天下之事侍郎贰之纠劾责之都察院章奏达
  之通政司平反参之大理寺亦汉九卿之遗意也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639-0336d.png
  始置大学士特备顾问鲜所参决洪熙宣德中加
  至公孤遂为宰相位次冠六卿矣其馀司寺监苑
  咸设专官以率其属外官则以总督巡抚总领其
  纲纪而巡按纠察之立法之初庶绩咸理至于建
  都北平而南省犹设官属朝廷猥以是为储才臣
  子遂因之而养望终明之世不废亦一代之制也
  是书一遵杜佑体例取其有关沿革及制度之大
  者分门纂辑其政迹可纪及立言行事足备考核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639-0337a.png
  者间为诠注以存掌故自唐肃宗至德以后官制
  有所更定者则标举而类叙之无所更改则仍依
  杜佑旧文纂集辽金元明四朝其职掌同而衔名
  稍异仍依其职司所系按类递详间有增补一二
  者亦依次附叙并著于篇至于宦官削去秩品仍
  纂录内侍省官职于治乱得失之由尤资考镜恭
  奉
圣谕特于本篇下敬详焉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639-0337b.png
 第一历代官制要略
 第二三公总叙(四辅二/大附) 太师 太傅 太保 太
   宰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司马 总叙三
   师三公以下官属
 第三宰相(并官属/)
   门下省 侍中(侍郎大给事中居散骑常侍拾/谏议 夫 起 补阙)
   (遗/) (典仪/) (城门郎/) (符宝郎/) (宏文馆校书/)
   中书省 中书令(侍郎学舍人史通事舍人/集贤 士 官 主书)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639-0337c.png
 第四尚书上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 录尚书 尚书令 仆射(左/右)
   (丞/中) (左右司郎/员外郎附) 历代尚书 历代郎官 历
   代都事主事令史 行台省
   枢密院 知院事(同知院事同枢密副使/书院事 签书院事) (签/都)
   (承旨客副都承旨事检详官/官 省使 断 官) (计议官/) (编修/)
 第五尚书下
   吏部尚书(侍郎外郎中司员外郎/ 员 郎 勋郎中) (司封郎中/员外郎)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639-0337d.png
   (考功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户部尚书(侍郎外郎中金员外郎/ 员 郎 部郎中) (度支郎中/员外郎)
   (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礼部尚书(侍郎外郎中膳员外郎/ 员 郎 部郎中) (祠部郎中/员外郎)
   (主客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兵部尚书(侍郎外郎中驾员外郎/ 员 郎 部郎中) (职方郎中/员外郎)
   (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刑部尚书(侍郎外郎中比员外郎/ 员 郎 部郎中) (都官郎中/员外郎)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639-0338a.png
   (司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工部尚书(侍郎外郎中虞员外郎/ 员 郎 部郎中) (屯田郎中/员外郎)
   (水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第六御史台 御史大夫(中丞/御史) (侍御史御殿中侍/监察侍 史 主)
   (簿/) (典事检法经历都事附/)
 第七诸卿上
   总论诸卿(少卿附/)
   太常卿(丞律主簿两博士社太祝太奉礼郎鼓/协 郎 京郊 署 乐署)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639-0338b.png
   (吹署公太医院/ 太 庙署) (太卜署/) (廪牺署/) (汾祠署/)
   光禄卿(丞/署) (主簿署大官署/掌醢) (珍羞署/) (良酝/)
   卫尉卿(丞/署) (主簿司武库署左武器署/公车 马令 右都候) (守宫/)
   宗正卿(丞/署) (主簿/) (崇元署/) (诸陵署/) (太庙/)
   太仆卿(丞/署) (主簿署乘黄署署典厩署/车府 诸牧) (典牧/)
   大理卿(正监丞/) (主簿/) (狱丞/) (司直/) (评事/)
 第八诸卿
   鸿胪卿(丞/) (主簿/) (典客署/) (司仪署/)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639-0338c.png
   司农卿(丞/署) (主簿署上林署监太仓署监钩盾/䆃官 苑总 诸仓 司)
   (竹监农温泉汤监官诸屯监/ 典 中郎将等) (搜粟都尉等官/)
   太府卿(丞署主簿平诸市署/藏 常 署) (平准署/) (左右/)
   秘书监(丞/郎) (秘书郎校校书郎附正字史著作/佐郎 书正字 太 局令)
    (丞/)
   殿中监(丞局尚食局局尚药局局尚衣局/舍 尚乘 尚辇 奉御) (尚/直)
   (长/)
 第九诸卿下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639-0338d.png
   内侍省(内侍寺内常侍庭内给事闱内谒者监/ 内 伯 掖 局 宫 局 奚官)
   (局/) (内仆局/) (内府局/)
   少府监(少监/织染) (丞冶主簿/掌 等署) (中尚左尚右尚/暴室等丞)
   将作监(丞/署) (主簿署左校署主右校署/中校 东园 章令) (甄官/)
   国子监(祭酒教司业学丞广主簿四国子博士/ 助 太 文 门 律学)
    (书学/) (算学等博士/)
   军器监(丞/) (主簿/) (甲坊署/) (弩坊署/)
   都水使者(丞/) (主簿/) (舟楫署/) (河渠署/)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639-0339a.png
 第十武官上
   将军总叙 左右卫(并亲/卫) 左右骁卫 左右
   武卫 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
   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左右羽林
   卫 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等军附/)
 第十一武官下
   大将军(并官/属)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前后左
   右将军 四征将军 四镇将军 四安将军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639-0339b.png
    四平将军 杂号将军 监军(军师祭酒附/理曹掾属)
    三署郎官叙 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 虎贲
   中郎将 四中郎将(东西/南北) 杂中郎将 折冲
   府(果毅别将等附/)
   三都尉(奉车/) (驸马/) (骑/) (奉朝请附/)
 第十二东宫官
   太子六傅(三太/三少) 太子宾客 太子詹事(丞簿/主)
   (直司/) 太子庶子(中允/舍人) (司议郎人中舍人/通事舍 谕德)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639-0339c.png
   (赞善/正字) (崇文馆学士/典膳 药藏) (洗马/内直) (文学/典设) (校书等郎/宫门)
    太子家令(丞典主簿/ 仓署) (食官署/司藏署) 太子率
   更令(丞簿/主) 太子仆(丞厩主簿/ 牧署) 左右卫率府
   (副率以/下官属) 左右司禦率府 左右清道率府
   左右监门率府 左右内率府 太子旅贲中
   郎将 太孙官属附
 第十三王侯总叙 历代王侯封爵(公主并官属附/)
 第十四州郡上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639-0339d.png
   司隶校尉 州牧刺史 总论州佐(别驾主治/中 簿)
   (酒功曹书佐正部郡□从事/ 从事 中) (典郡书佐/) (祭/)
   都督(总管节度团练都统等使附/)
   都护
 第十五州郡下
   京尹(京兆尹南左冯翊守右扶/风 河 尹 留 附) 郡太守 总
   论郡佐(郡丞司别驾司长史司司马司录事参/军 功 仓 户 兵 司)
   (法正司士守参军事椽经学博士郡医博士/中 通 五官 督邮 尉)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639-0340a.png
   县令 总论县佐(丞/) (主簿/) (尉/) (五百附/)
   乡官 镇戍关市官
   致仕官
 第十六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 特进 光禄大
   夫以下
   武散官 骠骑将军 辅国将军 镇军将军
   以下 诸校尉附
   勋官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639-0340b.png
   内官(命妇附/)
 第十七禄秩(干力/帐内) (白直/执衣) (仗身/防阁) (庶仆/邑士) (亲事/士力)
   (门夫等/并附) 致仕官禄 职田公廨田
 第十八秩品一(并命数/)
 第十九秩品二(并命数/)
 第二十秩品三(并命数/)
 第二十一秩品四(并命数/)
 第二十二秩品五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639-0340c.png
  历代官制要略(官数公官品相设官沿革更封爵/ 三 宰 三老五 禄)
   (秩/)
  官数
宋二万四千员
辽官数无考(案辽史百官志所纪官属如北南院官名/约一百一十有奇北面官官名约一千五)
(百有奇南面官官名约八百有奇第纪衔名不载员额/至所载六部职名总目祇书某人曾任某职以实之盖)
(修辽史时已/难尽考矣)
金一万九千七百员(章宗泰和七年在位者四万/七千馀员较大定时多三倍)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639-0340d.png
元一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员
明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员(内官一千九百七十四员/外官二万二千七百九员)
  官品
唐自一品至九品又置勋官九品(已详/通典)其勋品自正四
品起各分上下(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正四品下曰通/议大夫从四品上曰太中大夫从四品)
(下曰中大夫正五品上曰中散大夫正五品下曰朝议/大夫从五品上曰朝请大夫从五品下曰朝散大夫正)
(六品上曰朝议郎正六品下曰承议即从六品上曰奉/议郎从六品下曰通直郎正七品上曰朝请郎正七品)
(下曰宣德郎从七品上曰朝散郎从七品下曰宣义郎/正八品上曰给事郎正八品下曰徵事郎从八品上曰)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639-0341a.png
(承奉郎从八品下曰承务郎正九品上曰儒林郎正九/品下曰登仕郎从九品上曰文林郎从九品下曰将仕)
(郎/)
宋自一品至九品各有正从凡十八品铨法分流内流
(流内所铨视其出身其流/外出官之法共三十七条)文阶三十有七(元丰时止/二十四阶)
(政和时始定/三十七阶)武阶五十有二封爵十二勋十二
辽官品无考(案辽史百官志北面官率用本部族人至/有以太子亲王用事者南面官兼使汉人)
(为之衔名采用唐制北南面皆有长贰以率/其属但品秩之崇卑资格之升转失传久矣)
金自一品至九品各有正从凡十八品文阶四十有二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639-0341b.png
武职一二品皆用文资正三品以下阶与文资同勋十

元自一品以至九品各有正从凡十八品文阶四十有
(外司天散官各有十四阶内侍散官各有十四阶/太医散官各有十五阶教坊散官各有十五阶)
阶三十有四勋十等
明自一品至九品各有正从凡十八品不及九品曰未
入流文阶四十有二(以历考/为差)武阶三十文勋十等武勋
十二等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639-0341c.png
  设官沿革
唐集贤院大学士 通元院(即武德时太史局肃宗乾/元元年改通元院置主簿)
(等/官)行营都元帅 行营都都统
梁崇政院(唐为枢密院梁改崇/政院后又为枢密院)
宋枢密使(枢密之名始于唐代宗任宦者置内极密使/掌机密文书如汉中书谒者令是也若内中)
(处分则令内枢密使宣付中书门下施行其/权任已侔宰相矣五代置枢密使宋亦因之)三司使(职/在)
(总国计应贡赋秦为治粟内使汉改为/大农令魏为司农梁为卿后魏加大)观察使(唐置宋/因之)
承宣使 防禦使(唐置宋/因之)团练使(唐置宋/因之)宣徽院(辽金/元因)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639-0341d.png
(之/)大学士 参知政事(职掌体制降宰相/一等具宰相篇)左右谕德(转/导)
(储阐者天圣熙宁建/储时置辽明因之)都副承旨(五代时有承旨副承旨/以诸卫将军充太宗太)
(平兴国中以杨守一充都/承旨都承旨自守一始也)检详(检详之职古无之神宗/熙宁四年诏以编修经)
(武要略官四人王存陈伺陈奉世苏液检/详枢密院诸房文字礼□视中书检正官)编修官(编修/官古)
(无之仁宗庆历四年史馆王洙承旨/单士宁编修例册编修之名自此始)崇政殿说书(古无/此官)
(仁宗景祐元年命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日轮二员祇候)开封府牧尹
(为畿甸民牧汉为京/兆尹唐亦为京兆尹)制置使 经略安抚使 走马承
(古无是官职在有/边警则驰驿上闻)抚谕使(高宗建炎时以金兵退后/人情未安以路文迪等为)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639-0342a.png
(抚谕使后/诸路皆置)都副钤辖(宋初以朝官及诸司使以上充或/一州或一路或两路三路亦有无)
(都字者仁宗嘉祐中诏内臣为钤辖都监逐路止置一/员初不常置成都大府帅臣第带兵马钤辖两武臣之)
(为钤辖者/与均礼)兵马都监(宋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旅/屯戌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
(部建炎三年以要郡守臣带本路兵马都监武臣一员/充副都监绍兴三年罢守臣兼兵职而副都监如故州)
(都监则以大小使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在城巡检资浅者为监押或杂用文臣其后止用武臣)
路分都监 客省引进使副使 宣抚使(英宗治平时/以枢密院签)
(事郭逵宣抚陜西后韩绛即以宣抚使拜相仍领使事/建炎时以宰相出为宣抚或加处置二字入衔绍兴后)
(或以武/臣充之)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639-0342b.png
辽大裕悦 北南枢密院 北南大王院 总知军国
事 知国事 门下省(辽南面设门下省金初亦/设海陵正隆时废元不设)符宝
(辽南面符宝司属门下省其官有符宝郎金设符宝/郎四员掌御宝及金银等牌属殿前都点检司元世)
(祖至元初立符宝局后/改典瑞监明为尚宝司)大特哩衮(治皇族之政教宋为/宗正寺卿元为大宗)
(正明为/宗人令)伊勒希巴(以治刑狱宋为刑部/金元明亦为刑部)多啰伦穆腾(宋/为)
(礼部金元明/亦为礼部)大林牙院(辽北面有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南面有翰林院掌天子文翰)
(之事金元明俱/止有翰林院)大详衮(辽有大详衮司与大将军并官/曰大详衮曰都监曰将军曰小)
(将军曰军/校曰队师)护军司徒 卫军司徒(皆大详/衮所属)御帐官 著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639-0342c.png
帐官 大横帐详衮司(掌九帐皇族之事有详衮太/师太保司空郎君知事等官)便
宜从事 都副部署(掌行在行宫之政令有都/部署副部署判官等官)审计院
(掌钱谷出/入之政)转运司(辽设金/元因之)
金镇抚弹压官(宣宗贞祐元年九月设京/城镇抚弹压官置招贤所)益政院(哀宗/正大)
(元年诏设益政院于/内廷置说书官二人)机察官(哀宗天兴二年设/蔡州四隅机察官)审官院
(有知院同知审官院事等官掌奏駮除/授失当事如御史台明为六科给事中)卫尉司(有中卫/尉等官)
(掌宫中诸务/及扈从仪仗)行中书省(贞祐二年置行省于陜西元从/之制行中书省凡十秩掌国庶)
(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惠民司 四方馆使 警巡院使(平/理)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639-0342d.png
(狱讼警察别部/设于诸京者)中都都曲司使副使(𣙜酒醋税/宋为监税)提举讥
察使 文思署(隶于少/府监官)绫锦院(置于真定平阳太原河/间怀州掌织造织染等)
(事皆属/于工部)明安 穆昆 诸糺详衮(守戍/边堡)
元中政院(供奉中/官之事)都护(顺帝至正时置镇北庭都护府/于畏吾境以托克托穆尔等领)
(其事秩从二品辽金皆无此官明亦不设/惟世宗幸承天以郭勋为都护大将军)提刑按察使
(元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曰山东山西道曰山北/东西道曰河东陜西道曰河北河南道明因之)经略
使(辽金不设至正时命经略使问民疾/苦明不专设有兵事则暂敕行事)行枢密院(唐制/内枢)
(密五代及宋皆置枢密世祖中统/时置行枢密院掌征伐事还则罢)行院(中统时置行院/为一方一事而)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639-0343a.png
(设事已/则罢)左右翼屯田万户府(经理斡端别十八里回/环汉军及新附之军)
御史台(至元中设于各/道品秩同内台)制国用使(至元时立掌国用经/制悉统千户𨽻兵工)
(二/部)都总制庸田司使(至正时置总理军民/屯田事以重臣为之)水军元帅府
(至正/时置)艺文监(文宗天历时置专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宜校雠者俾兼治之)侍正府
(有侍正同知佥府等/官掌内廷近侍之事)储政院(天历二年改詹/事院为储政院)左右都威
卫使司(以侍卫亲军为之/设以护卫宫禁)内宰司(有内宰司丞等官/掌内府饮膳之事)
史府(至元时置有内史中尉司/马咨议等官为王府掾属)长信寺(古无此官成宗/大德时置长信)
(寺领大鄂尔多/齐哩克昆诸事)长秋寺(仁宗皇庆时置掌武宗五鄂/尔多户口钱粮营缮诸事)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639-0343b.png
徽寺(英宗至治时立掌达尔玛实/哩皇后位下钱粮营缮等事)长宁寺(至治时立掌/苏喀巴拉皇)
(后位下户口钱/粮营缮等事)宁徽寺(天历时置隶班布/尔实皇后位下)长庆寺(泰定/时立)
(掌成宗鄂尔多及常岁管办□失/房子行幸集赛台人等衣粮之事)武备寺(至元时置掌/缮治戎器兼)
(典受/给)尚乘寺(至元时置掌御/马及群牧事)利用监(至元时置掌出纳/皮货衣物之事)
章佩监(武宗至大时置/掌御用带服)经正监(掌营盘纳钵及标拨投/下草地有词讼则治之)
尚供总管府(掌守护行宫及/游猎供需之事)云需总管府(掌守护行宫/及行营供办)
(之/事)徽政院(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太子裕宗薨以詹事院/钱粮选法工役悉归太后位下改为徽政院)
(以掌之顺帝元统时依太皇后故事复为/皇太后置设立官属三百六十有六人)都总裁(至正/三年)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639-0343c.png
(诏修辽金宋三史以右丞相托克托为都总裁平章特/穆尔达宝右丞贺惟一中丞张起严翰林学士欧阳元)
(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大禧宗禋院(掌禋享/之礼)大抚军
(至元二十七年皇太子总/天下军马置大模军院)大都督分府(至正十/八年立)
明内阁大学士(太祖洪武时革去中书省仿宋制置殿/阁学士以翰林等宫参预机务成祖永)
(乐时始名内阁/班在六部之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左右副都御史
 左右佥都御史 总督 提督仓场 督饷侍郎
督理钱法侍郎(皆隶/户部)总督京营戎政(世宗嘉/靖时置)巡抚 操
江 巡按 巡江 巡视京营 提学 巡仓 巡库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639-0343d.png
 巡视光禄 巡青 恤军 监课 清军 刷卷
巡盐 巡河 巡关 巡茶 印马 屯田 捕盗(皆/御)
(史/差)协理京营戎政(嘉靖时命兵部尚书刘天和/辍部务另给关防专理戎政)翰林院
庶吉士(洪武时置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无定员)五经博士(皆以先圣先/贤后裔为之)
人司司正司副 锦衣卫指挥使(洪武时置职掌缉捕/刑狱之事及卤簿仪)
(仗扈从宿/卫等职)镇抚司(永乐时置/治诏狱)府尹 府丞(应天顺/天两府)少詹
事 苑马寺正卿 少卿 行太仆寺正卿 少卿
 布政司(明置承宣布政使司初为行中书省或分中/书省六部尚书往往出为参知政事参政入)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639-0344a.png
(为尚/书)左右参政 左右参议 按察司副使 佥事
盐运同知 五军都督府 留守司 宣慰司 宣抚
司 安抚司 挂印将军 总兵 副总兵 参将
游击 守备 备倭 把总
  封爵
唐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开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
(从二/品)开国县侯(从三/品)开国县伯(正四/品)开国县子(正五/品)
开国县男(从五品凡上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639-0344b.png
(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案/通典封爵内载唐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郡公县公)
(开国县侯伯子凡九等今考史所载略异或/系天宝后更定而史不传其年月因并详之)
五代多沿唐制其时封王及郡王国公者为多(梁李仁/福封朔)
(方王葛从周封陈留郡王高万兴封渤海郡王冯行袭/封长乐郡王后唐封张全义为齐王晋桑维翰封魏国)
(公周高行/周封齐王)
宋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十二等(兄弟封国为亲/王亲王嫡子为)
(嗣王宗室近亲封郡王或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639-0344c.png
(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
辽封爵无考(案百官志载辽制属国属部官大者拟王/封小者准部使而爵之差等不载焉及考)
(皇子表雅斯哈封太平王迪里封冀王隆祐封郑王挞/鲁封燕国王布古台封柳城郡王侯古封混同郡王考)
(诸臣列传韩延徽封鲁国公韩德枢封赵国公赵延寿/封魏王室昉封郑国公萧相封兰陵郡王耶律实鲁封)
(韩王都噜封漆水郡王耶律休格封宋国公萨巴封武/宁郡王萧阿噜封兰陵县公独侯伯子男鲜见岂是时)
(王公以外即无封/爵抑史之失传与)
金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旧曰县伯承/安二年改)县子县男
凡八等食邑王万户实封一千户郡王五千户实封五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639-0344d.png
百户国公三千户实封三百户郡公二千户实封二百
户郡侯一千户实封一百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户
县男三百户皆无实封
元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凡八等(内郡/侯有)
(正二品从三品之分郡伯/有正四品从四品之分)惟郡王国公时有除拜馀则
止于封赠用之
明公侯伯凡三等(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功臣则/给铁劵封号四等曰开国辅运推诚)
(曰奉天靖难推诚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岁禄以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639-0345a.png
功为差已封而又有功则进爵增禄(案明史职官志封/爵祇有公侯伯三)
(等较前代封爵为独少惟驸马都尉在伯上考列传载/徐达封中山王常遇春封开平王李文忠封岐阳王邓)
(愈封宁河王汤和封东瓯王沐英封黔宁王皆卒后追/封者诸王世表凡宗支嫡𣲖分藩于外者皆王号考功)
(臣世表又有旴𣅿县子王清罗山县子王凤显定远县/子姜润梁县子石明等十二人当涂县男王恺丹阳县)
(男孙炎合肥县男徐明五河县男王理等十人皆从征/死事者此系明初追赠所封故洪武后即不槩见自建)
(文至崇祯凡功臣外戚以及恩倖所得封者惟金忠以/外藩归附封忠勇王而其外皆公侯伯焉故史所载封)
(爵止此/三等)
  三公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639-0345b.png
唐亲王拜三公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唐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已)
(详杜佑/通典)三师自代宗广德以后始以授宰相勋臣及藩
(唐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
五代时不常置
宋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辽以裕悦为三公复置南面官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
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案辽史百官志载裕悦坐而/论议以象公师其叙大裕悦)
(府则云无职掌位在百僚之上辽之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又载南面朝官三师府有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府)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639-0345c.png
(有太尉司徒司空是裕悦为国制之崇秩而三师三/公则既得燕代十六州以后采用唐制而设者也)
金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元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宰相
唐肃宗至德以后宰相率领他职(如用兵时则加节度/使衔崇儒学则为大)
(学士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又其甚则为延资/库使至于国史太清宫之类史所称品类颇多)
梁以门下侍郎及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639-0345d.png

后唐晋汉并因其旧后唐复有行台左丞相右丞相
周以中书令及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宋以三公及同平章事为宰相左右仆射亦为宰相后
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
有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不预政事
非宰相也
辽有北宰相府左右宰相南宰相府左右宰相南面官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639-0346a.png
有东京中京南京左右宰相左右平章政事
金以尚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
元以中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
明初有左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
政事等官属中书省以掌庶政后革中书省置殿阁大
学士列六部之上遂为相职
  三老五更
三老五更自唐至宋辽金元明皆无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639-0346b.png
  禄秩
唐自天宝十四载兵兴后权臣增领诸使月给厚俸比
开元制禄数倍(制禄法已详/杜佑通典)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内外
官不给料钱郡府县官给半禄
五代时官制不常文臣多兼武职或权领诸使禄亦无
定制
宋自仁宗嘉祐时始著禄令宰相而下至岳渎庙主簿
凡四十一等熙宁已前无所损益元丰一新官制职事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639-0346c.png
官职钱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大率官以禄令
为准而在京官司供给之数皆并为职钱如大夫为郎
官既请大夫奉复给郎官职钱视嘉祐时赋禄为优至
徽宗崇宁间蔡京秉政吴居厚张康国辈于奉钱职钱
外复增供给食料等钱如京仆射奉外又请司空奉其
馀傔从钱米并支本色馀执政皆然视元丰时增倍矣
南渡之初兵兴费绌宰执禄奉权损半支给其后内外
官有添支料钱职事官有职食厨食钱职纂修者有折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639-0346d.png
食钱在京釐务官有添支钱添支米选人使臣职田不
及者有茶汤钱其馀禄粟傔人悉还畴昔有宋制禄之
法先后凡三变其奉数职田详见后禄秩篇中
辽圣宗统和四十六年四月诏罢民输官奉给自内帑
金百官奉给正一品钱粟自三百贯石至二百二十贯
石有差曲米麦各五十称石至三十五称石有差(春秋/衣罗)
(绫绢疋绵两及职田/详后禄秩篇下仿此)从一品钱粟二百贯石至一百八
十贯石有差曲米麦各三十称石至二十五称石有差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639-0347a.png
正二品钱粟一百五十贯石曲米麦各二十二称石从
二品钱粟一百四十贯石至一百二十贯石有差曲米
麦各二十称石至十八称石有差正三品钱粟一百贯
石至七十贯石有差曲米麦各十六称石至十二称石
有差从三品钱粟六十贯石曲米麦各十四称石至十
称石有差正四品钱粟五十贯石至四十五贯石有差
曲米麦各十二称石至八称石有差从四品钱粟四十
八贯石至四十贯石有差曲米麦各十称石至七称石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639-0347b.png
有差(明安无/曲米麦)正五品钱粟三十五贯石至三十贯石有
差曲米麦各八称石至六称石有差从五品钱粟三十
贯石至二十贯石有差曲米麦各六称石至四称石有
(穆昆无/曲米麦)正六品钱粟二十五贯石至二十贯石有差
或麦五石或曲米麦各三称石从六品钱粟二十二贯
石麦五石正七品钱粟二十二贯石至一十八贯石有
差或麦四石或曲米麦各二称石从七品钱粟一十八
贯石至一十五贯石有差曲米麦各二称石一称石有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639-0347c.png
差正八品钱粟一十五贯石至一十贯石有差或麦三
石或曲米麦各一称石或无从八品钱粟一十三贯石
或麦三石二石有差或曲米麦各一称石正九品钱粟
或同从八品或一十二贯石至一十贯石有差或曲米
麦各一称石或麦二石至一石有差从九品钱粟一十
二贯石至七贯石有差麦二石一石有差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定百官奉例各品又分差等从
一品有六定五定之差正二品有四定二十五两四定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639-0347d.png
一十五两之差从二品分三等四定及三定三十五两
三定二十五两正三品分三等三定二十五两三定一
十五两及三定从三品分三等三定及二定三十五两
二定二十五两正四品分三等二定二十五两二定一
十五两及二定从四品分三等二定及一定四十五两
一定四十两正五品已下皆二等正五品一定四十两
一定三十两从五品一定三十两一定二十两正六品
一定二十两一定一十五两从六品一定一十五两一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639-0348a.png
定一十两正七品一定一十两一定五两从七品一定
五两及一定正八品一定及四十五两从八品四十五
两及四十两正九品四十两及三十五两从九品三十
五两其米数略备后禄秩篇中
明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
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
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
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639-0348b.png
石而止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