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639-01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典卷九
 食货
  赋税下(辽/) (金/) (元/) (明/)
辽赋税之制自太祖任韩延徽始制国用太宗籍五京
户丁以定赋税圣宗太平七年诏诸在屯者力耕公田
不输税赋此公田制也十五年募民耕滦河旷地十年
始纳租此在官闲田制也又诏山前后未纳税户并于
卷九 第 1b 页 WYG0639-0112b.png
密云燕乐两县占田置业入税此私田制也各部大臣
从上征伐俘掠人户自置郛郭为头下军州凡市井之
赋即归之此头下军州赋制也其馀若南京岁纳三司
盐铁钱折绢大同岁纳三司税钱折粟又开远军民岁
输税向例斗粟折五钱耶律穆济守郡时表请折六钱
各随地异宜当时称为利民之政焉
金制官地输租私田输税其输租之制不传大率分田
之等为九而差次之夏税亩取三合秋税亩取五升又
卷九 第 2a 页 WYG0639-0113a.png
纳秸一束每束计十有五觔夏税六月至八月止秋税
十月至十二月止分为初中末三限州三百里以外者
纾其期一月屯田户佃官地者有司移明安穆昆督之
章宗泰和五年改秋税以十一月为初限中都西京北
京上京辽东临潢陜西地寒稼穑迟熟夏税以七月为
初限凡输送粟麦在三百里外者石减五升以上每三
百里递减五升粟折秸百秤者百里内减三秤二百里
减五秤不及三百里减八秤三百里及输本色槁草各
卷九 第 2b 页 WYG0639-0113b.png
减十秤计民田园邸舍车乘牧畜种植之资藏镪之数
徵钱有差谓之物力钱遇差科必按版籍先及富者势
均则以丁多寡定甲乙其或不可分析者率以次户济
之宣宗兴定四年镇南军节度使温特赫思敬上书言
今民输税其法大抵有三上户输远仓中户次之下户
最近然近者不下百里远者数百里计道路之费倍于
所输而雨雪有稽违之责遇贼有死伤之患不若止输
本郡令有司检算仓之所积称屯兵之数使就食之若
卷九 第 3a 页 WYG0639-0113c.png
有不足则增敛于民民计所敛不及道里之费将忻然
从之矣此外又有牛头税即牛具税明安穆昆部女直
户输之税也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
受田四顷四亩有奇岁输粟不过一石官民占田无过
四十具太宗天会三年以岁稔官无储积无以备饥馑
诏令一耒赋粟一石每穆昆别为一廪贮之四年诏内
地诸路每牛一具赋粟五斗为定制世宗大定元年诏
诸明安不经迁移者徵牛具税粟即命穆昆监其仓有
卷九 第 3b 页 WYG0639-0113d.png
亏损则坐之二十三年以版籍岁久贫富不同明安穆
昆又皆年少不练时事一旦军兴按籍徵之必有不均
之患乃令验实推排阅其户口畜产之数尚书省详定
入奏
元之取民大率以唐为法其取于内郡者曰丁税曰地
税此仿唐之租庸调也取于江南者曰秋税曰夏税此
仿唐之两税也丁税地税之法自太宗始行之初每户
科粟二石后又以兵食不足增为四石至丙申年乃定
卷九 第 4a 页 WYG0639-0114a.png
科徵之法令诸路验民户成丁之数每丁岁科粟一石
驱丁五升新户半之老幼不与其间有耕种者或验其
牛具之数或验其土地之等徵焉丁税少而地税多者
纳地租地税少而丁税多者纳丁税工匠僧道验地官
吏商贾验丁虚配不实者罪之仍命岁书其数于册由
课税所申省以闻世祖申明旧制于是输纳之期收受
之式关防之禁会计之法莫不备焉中统二年命远仓
之粮止于沿河近仓输纳每石带收脚价中统钞三钱
卷九 第 4b 页 WYG0639-0114b.png
或民户赴河仓输纳者每石折输轻赍中统钞七钱五
年诏僧道儒人等凡种田者白地每亩输税三升水地
每亩五升军站户除地四顷免税馀悉徵之至元三年
诏窎户种田他所者其丁税于附籍之郡验丁其地税
于种田之所验地漫散之户逃于河南等路者依见居
民户细税八年又定西夏中兴路西宁州乌梁海三处
之税其数与前僧道同十七年遂命户部大定诸例全
科户丁税每丁粟三石驱丁粟一石每亩粟三升减半
卷九 第 5a 页 WYG0639-0114c.png
科户丁税每丁粟一石新收交参户第一年五斗第三
年一石二斗五升第四年一石五斗第五年一石七斗
五升第六年入丁税协济户丁税每丁粟一石地税每
亩粟三升随路近仓输粟如在远仓每粟一石折纳轻
赍钞二两富户输远仓下户输近仓每石带纳鼠耗三
升分例四升凡粮到仓以时收受其输纳之期分为三
限初限十月中限十一月末限十二月成宗大德六年
申明税粮条例复定上都河间输纳之期上都初限以
卷九 第 5b 页 WYG0639-0114d.png
次年五月中限六月末限七月河间初限九月中限十
月末限十一月至于秋税夏税之法惟行于江南初世
祖平宋时除江东浙西其馀独徵秋税而已至元十九
年用姚元之请命江南税粮依宋旧例折输绵绢杂物
寻又令输米三之一馀并折钞以七百万为率岁得羡
钞十四万锭其输米者止用宋斗斛盖以宋一石当七
斗故也二十八年又命江淮寺观田宋时旧有者免租
续置者输税至成宗元贞二年始定徵江南夏税之制
卷九 第 6a 页 WYG0639-0115a.png
于是秋税止命输租夏税则输木棉布绢丝绵等物其
所输视粮之数每粮一石者输钞自三贯以至一贯五
百文有差输三贯者若江浙省婺州等路江南省龙兴
等路输一贯者若福建省泉州等五路输一贯五百文
者若江浙省绍兴路福建省漳州等五路皆因其地利
之宜人民之众酌其中数而取之其折输之物各随时
估之高下以为值独湖广则异于是初阿尔哈雅克湖
广时罢宋夏税依中原例改科门摊每户一贯二钱视
卷九 第 6b 页 WYG0639-0115b.png
夏税约增钞五万馀锭大德三年改门摊为夏税而并
徵之每石计三贯四钱有赢视江浙江西为差重云其
在官之田许民佃种若江北两淮等处荒闲之地令佃
种至第三年输租后又以地广人稀更宽令第四年始
输凡系官田则夏税皆不科泰定之初又有所谓助役
粮者其法命江南民户有田一顷以上者于所输税外
每顷量出助役之费具书于册里正以次掌之岁收其
入凡寺观田除宋旧额其馀亦验其多寡令出助役焉
卷九 第 7a 页 WYG0639-0115c.png
天下岁入粮数腹里二百二十七万一千四百四十九
石江浙省四百四十九万四千七百八十三石江西省
一百十五万七千四百四十八石湖广省八十四万三
千七百八十七石辽阳省七万二千六十六石河南省
二百五十九万一千二百六十九石四川省十一万六
千五百七十四石陜西省二十二万九千二十三石甘
肃省六万五百八十六石云南省二十七万七千七百
十九石其江浙等三省夏税以天历元年钞数计之江
卷九 第 7b 页 WYG0639-0115d.png
浙省五万七千八百三十锭四十贯江西省五万二千
八百九十五锭十一贯湖广省一万九千三百七十八
锭二贯此外复有科差之法其名有二曰丝料曰包银
各验其户之上下而科焉丝料之法太宗丙申年始行
之每二户出丝一觔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官包银之
法宪宗乙卯年始定每包银四两一半输银其半折收
丝绢等物至世祖中统元年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
差条例然户各不一有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
卷九 第 8a 页 WYG0639-0116a.png
于诸户之中又有丝银全科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止
纳钞户外又有摊丝户有储伊苏岱尔所管纳丝户复
业户并渐成丁户户既不等数亦不同至丝料包银之
外又有俸钞之科其法亦以户之高下为等全科户输
一两减半户输五钱于是以合科之数作门摊分为三
限输纳如有被灾之地听输他物折焉其物各以时估
为则凡儒士及军站僧道等户皆不与二年复定科差
之期丝料限八月包银初限八月中限十月末限十二
卷九 第 8b 页 WYG0639-0116b.png
月三年又命丝料限无过七月包银限无过九月及平
江南其制益广至元二十八年以至元新格定科差法
诸差税皆司县正官监视人吏置局均科诸夫役皆先
富强后贫弱其贫富等者先丁多之户后丁少之户成
宗大德六年又定丝料限八月包银俸钞限九月布限
十月大率因世祖之旧而增损之云科差总数以中统
四年计之丝七十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一觔钞五万六
千一百五十八锭其后逐年递增逮及至元四年丝一
卷九 第 9a 页 WYG0639-0116c.png
百九万六千四百八十九觔钞七万八千一百二十六
锭天历元年包银差𤼵总数凡钞九百八十九锭𧴩一
百十三万三千一百十九索丝一百九万八千八百四
十三觔绢三十五万五百三十疋绵七万二千十五觔
布二十五万一千二百二十三疋
明制赋役之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
有租曰夏税曰秋粮凡二等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
明年二月丁曰成丁曰未成丁凡二等役曰里甲曰均
卷九 第 9b 页 WYG0639-0116d.png
徭曰杂泛凡三等以户计曰甲役以丁计曰徭役上命
非时曰杂役皆有力役有雇役两税洪武时夏税曰米
麦曰钱钞曰绢秋粮曰米曰钱钞曰绢弘治时会计之
数夏税曰大小米麦曰麦荍曰丝绵并荒丝曰税丝曰
丝绵折绢曰税丝折绢曰本色丝曰农桑丝折绢曰农
桑零丝曰人丁丝折绢曰改科绢曰棉花折布曰苧布
曰土苧曰红花曰麻布曰钞曰租钞曰税钞曰原额小
绢曰币帛绢曰本色绢曰绢曰折色丝秋粮曰米曰租
卷九 第 10a 页 WYG0639-0117a.png
钞曰赁钞曰山租钞曰租丝曰租绢曰租粗麻布曰课
程棉布曰租苧布曰牛租米谷曰地亩棉花绒曰枣子
易米曰枣株课米曰课程苧麻折米曰棉布曰鱼课米
曰改科丝折米万历时小有所增损大略以米麦为主
而丝绢与钞次之夏税之米唯江西湖广广东广西麦
荍唯贵州农桑丝遍天下唯不及川广云贵馀各视其
地产此明代赋役制之大概也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
民田五亩至十亩者裁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
卷九 第 10b 页 WYG0639-0117b.png
之麻亩徵八两木棉亩四两裁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
出绢一疋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疋此农桑
丝绢所由起也洪武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
代输银一两钱千文钞十贯皆折输米一石小麦则减
直十之二棉贮一疋折米六斗麦七斗麻布一疋折米
四斗麦五升丝绢等各以轻重为损益愿输米者听十
七年云南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于是谓米
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越二年又令户
卷九 第 11a 页 WYG0639-0117c.png
部侍郎杨靖会计天下仓储存粮二年外并收折色唯
以北方诸布政司需粮饷边仍使输粟三十年谕户部
自二十八年以前天下逋租咸许任土所产折收米绢
棉花及金银等物著为令于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
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绢一疋石有二斗棉布一
疋一石苧布一疋七斗棉花一斤二斗帝曰折收逋赋
盖欲苏民困也今赋重若此将愈困民金银每两折米
加一倍钞止二贯五百文折一石馀从所议成祖永乐
卷九 第 11b 页 WYG0639-0117d.png
中既得交趾以绢漆苏木翠羽纸扇沉速安息诸香代
租赋广东琼州黎人肇庆徭人内附输赋比内地天下
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计是时米粟
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丰满岁贡银三
十万两有奇而民间交易用银仍有厉禁英宗正统元
年副都御史周铨言行在各官俸支米南京道远用度
甚多辄以米易货贵买贱售十不及一朝廷虚糜廪禄
各官不得实惠请于南畿浙江江西湖广不通舟楫地
卷九 第 12a 页 WYG0639-0118a.png
折收布绢白金解京充俸江西巡抚赵新亦以为言户
部尚书黄福复条以请帝以问行在户部尚书胡濙濙
对以太祖尝折纳税粮于陜西浙江民以为便遂仿其
制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畿浙江江南湖广福建
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馀万石折银百万馀两输内承
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自起运兑军外粮
四石收银一两解京以为永例诸方赋税折银而仓廪
之积渐少矣明初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民
卷九 第 12b 页 WYG0639-0118b.png
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唯
苏松嘉湖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
税额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
倍故浙西官民田视他方倍蓰亩税有二三石者洪武
十三年命户部裁其额亩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
减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俱止徵三斗五升
其以下者仍旧惠帝建文二年诏曰江浙赋独重而苏
松准私租起科特以惩一时顽民岂可为定则以重困
卷九 第 13a 页 WYG0639-0118c.png
一方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成祖革建文政浙西
之赋复重宣宗即位广西布政使周干巡视苏常嘉湖
诸府民多逃亡询之耆老皆云重赋所致如吴江昆山
民田租旧亩五升小民佃种富民田亩输私租一石复
困事故输官辄如私租例尽取之十分取八民犹不堪
况尽取乎请将没官田及公侯还官田租俱视彼处官
田起科亩税六斗宣德四年令江南府县官督察各属
粮屯(按明洪武四年令天下有司度民田以/万石为准设粮长一名专督其乡赋税)凡有倚恃
卷九 第 13b 页 WYG0639-0118d.png
富豪交结有司承揽军需买办移用米粮假以风涛漂
流为词重复追徵者重加究治又令推升郎中员外及
御史长史等六员为各部侍郎分往浙江江南湖广河
南山东山西等布政司并南北直𨽻府州县督收税粮
五年二月诏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
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著为令于是江
南巡抚周忱等曲计减苏粮七十馀万他府以为差正
统元年令苏松浙江等处官田准民田起科粮四斗一
卷九 第 14a 页 WYG0639-0119a.png
升至一石以上者减作三斗二斗一升以上至四斗者
减作二斗一斗一升至二斗者减作一斗景帝景泰十
三年奏准两京农桑夏税绢匹不及五十匹以上者俱
送该府掌印官看验又令各司府州县夏税农桑绢匹
务织造𦂳密厚重双经双纬净织钞尺长三丈二尺阔
二尺每五十匹作一束印封粮长大户人等赴部交纳
天顺时令镇守浙江尚书孙原贞等定杭嘉湖则例以
起科重者徵米宜少起科轻者徵米宜多乃定官田亩
卷九 第 14b 页 WYG0639-0119b.png
科一石以下民田七斗以下者每石岁徵平米一石三
斗民田四斗以下者每石岁徵平米一石五斗官田二
斗以下民田二斗七升以下者每石岁徵平米一石七
斗官田八升以下民田七升以下者每石岁徵平米二
石二斗凡重者轻之轻者重之欲使科则适均而亩科
一石之税未尝减云世宗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国初
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
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
卷九 第 15a 页 WYG0639-0119c.png
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税则日损支用
则日加请覈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一区画于
是户部议令天下官吏考满迁秩必严覈任内租税徵
解足数方许给由交代仍乞朝廷躬行节俭帝纳之既
而谕德顾鼎臣条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
额请责州县官于农隙时令里甲等仿洪武正统间鱼
鳞风旗之式编造图册细列原额田粮字圩则号条段
坍荒成熟步口之数官为覆勘分别界址履亩检蹋丈
卷九 第 15b 页 WYG0639-0119d.png
量具开垦改正豁除之数刋刻成书收贮官库给散里
中永为稽考一曰催徵岁办钱粮成弘以前里甲催徵
粮户上纳粮长收斛州县监收粮长不敢多收斛面粮
户不敢杂以水榖糠秕兑粮官军不敢阻难多索近者
有司不复比较经催里甲负粮人户但立限追比粮长
令下乡追徵豪强者则大斛倍收多方索取孱弱者为
势豪所凌不免变产补纳至或旧役侵欠责偿新签且
往时每区粮长不过正副二名近多至十人以上其实
卷九 第 16a 页 WYG0639-0120a.png
收掌管粮之数少而科敛打点使用年例之数多州县
一年之间辄破中人百家之产害莫大焉宜令户部议
定事例转行所司审编粮长务遵旧规又其二则遣官
综理及复预备仓法也时议虽不行切中时弊至十八
年鼎臣为大学士复言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供输甲
天下而里胥豪右蠹弊特甚宜将欺𨼆及坍荒田土一
一检覈改正于是应天巡抚欧阳铎检荒田二千馀顷
计租十一万石有奇以所欺𨼆田粮六万馀石补之馀
卷九 第 16b 页 WYG0639-0120b.png
请豁免时嘉兴知府赵瀛建议田不分官民税不分等
则一切以三斗起徵铎乃与苏州知府王仪尽括官民
田裒益之履亩清丈定为等则所造经赋册以八事定
税粮曰元额稽始曰事故除虚曰分项别异曰归总正
实曰坐派起运曰运馀拨存曰存馀考积曰徵一定额
又以八事考里甲曰丁田曰庆贺曰祭祀曰乡饮曰科
贺曰恤政曰公费曰备用以三事定均徭曰银差曰力
差曰马差著为例徵一者总徵银米之凡而计亩均输
卷九 第 17a 页 WYG0639-0120c.png
之其科则最重与最轻者稍以耗损益推移重者不能
尽损唯递减耗米派轻赍折除之阴予以轻轻者不能
加益为徵本色递增耗米加乘之阴予以重时豪右多
梗其议鼎臣独以为善顾其时上不能损赋额长民者
私以已意变通田是官田不至偏重而民田之赋愈加
矣时又有纲银一串铃诸法纲银者举民间应役岁用
丁四粮六总徵之易知而不繁犹网之有纲也一串铃
则课收分解法也自是民间输纳止收本色及折色银
卷九 第 17b 页 WYG0639-0120d.png
矣穆宗隆庆元年十月巡按御史董尧封奏查出苏松
常镇四府投诡田一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七十亩花
分田三百三十一万五千五百六十亩因条上便宜事
一议丈量二定粮册三均粮役四明优免五平均徭六
裁供亿七申法守八严责成户部覆丈量均赋私兑恐
烦扰难行优免虽有定例但吴中起科甚重若止论粮
石似为不均宜视田亩之数为差其馀悉如议报可户
部又覆应天抚臣林润奏复粮额议改折二事谓各省
卷九 第 18a 页 WYG0639-0121a.png
粮额俱以夏税秋粮马草为正赋差徭编增为杂派唯
是苏松诸郡不分正杂而混徵之名曰平米其中如马
役料价义役原非户部之加增如轻赍脚米户口盐钞
亦非额粮之正数杂派渐多常赋遂累诚有如润所言
者宜令逐项清查旧额所徵之数通行造册送部以凭
裁减至于两京各衙门俸银改折之议则当斟酌轻重
事难尽从盖南京水陆四道米榖饶裕便于改折若一
概施之北地亦或未便请将南京各衙门官吏人等月
卷九 第 18b 页 WYG0639-0121b.png
粮及嘉靖四十年以前积欠京储尽行改折每石七钱
在北者量折十分之二每石一两米贵仍复本色从之
四年巡抚保定朱大器条陈田赋五弊言祖宗时粮有
定额当全徵也近年务为姑息遂谓完及八分者官得
转迁是即无灾祲辄自蠲二分矣即二分之数而类计
之一郡千计十郡万计积而上之可知也弊一粮有定
数当完解也近年创为截解之法官吏藉已完者以邀
虚声奸民视后纳者以为得计所解者少所负者多兼
卷九 第 19a 页 WYG0639-0121c.png
以粮长之侵欺吏胥之渔猎其弊不可胜穷弊二国家
存留粮系宗藩所在则抵补禄米无宗藩则数多馀羡
今之官府率以不急视之勾管无专官岁会无定法秖
以为奸民之利而已弊三官必任事而后食禄军必在
伍而后支饷此定制也今官有迁代军有逃亡而俸廪
未闻扣减则必有侵冒者矣弊四屯田在边鄙则多抛
荒在腹里则多欺𨼆地与粮俱失旧额久矣议者不察
乃为兑支之说夫官为收支其权犹在上也若听其私
卷九 第 19b 页 WYG0639-0121d.png
兑则地之埋没数之虚报者曷从稽考弊五以上五弊
皆今日所当釐正者部覆诏如议六年南京河南道
史陈堂
奏言国制十年大造黄册凡户口田赋事役新
旧登耗之数无不备载所以重国本而存故实也今沿
袭弊套取应虚文奸吏得以那移豪强因之影射其弊
不可胜穷盖有司徵钱钱编徭役者为一册名曰白册
而此解后湖之黄册又一册也有司但以白册为重其
于黄册唯付之里胥任其增减凡钱粮之完欠差役之
卷九 第 20a 页 WYG0639-0122a.png
重轻户口之消长名实相悬曾不得其彷佛即解至后
湖而清查者以为不谬于旧册斯已矣窃谓欲理图籍
必专责成必严综覈夫书算豪猾类非守令之法所能
制也顷苏松常镇添设督粮通政一员请赐之敕责令
兼理黄册事务凡人丁事产悉照白册攒造其欺𨼆脱
漏者如例问遣驳回者依限完报田至十万亩以上者
仿古限田之法量为裁抑如势要阻挠有司阿纵听抚
按官参奏庶册籍清而赋役可均部覆诏如议然自嘉
卷九 第 20b 页 WYG0639-0122b.png
靖以后国用不足屡行加派后乃行一条鞭法一条鞭
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
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用量为增减银
差则计其交纳之用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
与存留供亿诸用度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
亩徵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其天
下每年常贡(按明初有土贡方物中叶以后悉计亩徵/银折办于官其所贡者唯茶药野味及南)
(京起运杂/物而已)南直𨽻宜兴县贡茶一百觔庐州府六安州
卷九 第 21a 页 WYG0639-0122c.png
贡茶三百觔广德州贡茶七十五觔建平县贡茶二十
五觔浙江湖州府长兴县贡茶三十五觔绍兴府嵊县
贡茶八觔会稽县贡茶三十二觔温州府永嘉县贡茶
一十觔乐清县贡茶一十觔杭州府临安县贡茶二十
觔富阳县贡茶二十觔宁波府慈溪县贡茶二百六十
觔处州府丽水县贡茶二十觔金华县贡茶二十二觔
衢州府龙游等县贡茶共二十觔台州府临海等县贡
茶一十五觔严州府建德县贡茶五觔淳安县贡茶五
卷九 第 21b 页 WYG0639-0122d.png
觔遂安县贡茶三觔寿昌县贡茶三觔桐庐县贡茶二
觔分水县贡茶一觔江西南昌府贡茶七十五觔南康
府贡茶二十五觔赣州府贡茶一十一觔袁州府贡茶
一十八觔临江府贡茶四十七觔九江府贡茶一百二
十觔瑞州府贡茶三十觔建昌府贡茶二十三觔抚州
府贡茶二十四觔吉安府贡茶一十八觔广信府贡茶
二十二觔饶州府贡茶二十七觔南安府南康县贡茶
一十觔湖广武昌府贡茶六十觔岳州府湘阴县贡茶
卷九 第 22a 页 WYG0639-0123a.png
六十觔宝庆府邵阳县贡茶二十觔武冈州贡茶二十
四觔新化县贡茶十八觔长沙府安化县贡茶二十二
觔宁乡县贡茶二十觔益阳县贡茶二十觔福建建宁
府建安县贡茶一千三百五十四觔内探春二十一觔
先春六百四十三觔次春二百六十二觔紫笋二百二
十七觔荐新二百一觔崇安县贡茶九百九十一觔内
探春三十三觔先春三百八十觔次春一百五十觔荐
新四百二十八觔又宁国府宣城县贡木瓜三千三百
卷九 第 22b 页 WYG0639-0123b.png
枚广西思明府贡消毒药五百三十四味四川成都府
贡药材七味又南京每年起运各物司礼监制帛一起
笔料一起鲜梅四十扛或三十五扛枇杷四十扛或三
十五扛杨梅四十扛或三十五扛尚膳监笋四十五扛
鲥鱼二起各四十四扛守备处鲜橄榄等五十五扛鲜
茶十二扛木樨十二扛石榴柿子四十五扛甘橘甘蔗
五十扛尚膳监天鹅等二十六扛腌菜薹等一百三十
二坛笋一百一十坛乾鲥鱼等物一百二十坛紫苏糕
卷九 第 23a 页 WYG0639-0123c.png
等物二百四十八坛木樨花煎等物一百五坛鹚鸠等
物十五扛司苑局荸荠七十扛苗姜一百担姜种芋头
等物八十扛十样果一百四十扛鱼藕六十五扛内府
供用库香稻五十扛苗姜等物一百五十五扛十样果
一百一十五扛御马监苜蓿种四十扛又各直省办贡
野味一万四千五百一十四只活鹿二百六十七只活
天鹅三百二十只杂皮二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张翎毛
二千二百七十六万六千五百五十根
卷九 第 23b 页 WYG0639-0123d.png
 
 
 
 
 
 
 
钦定续通典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