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639-00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典卷三
 食货
  田制下(元/) (明/)
元世祖时赵天麟上策曰井田之法六尺为步步百为
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凡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井百为成成方
十里成百为同同方百里同百为畿畿方千里臣尝计
卷三 第 1b 页 WYG0639-0033b.png
方千里之地提封百万井山川城市等除百分提封之
三十六外定六十四万井为私田五万一千二百万亩
其井中区除宅居二十亩之馀为公田五千二十万亩
又乘除粟稻等子粒之多寡每亩岁只率一石五斗而
计之则私田子粒可得七万六千八百万石公田子粒
七千六百八十万石其鳏寡孤独无告者须先赈惠焉
上下相睦贫富相均此隆周所以旁作穆穆迓衡而孟
子所以不惮区区告人也自嬴秦变法之后富者田连
卷三 第 2a 页 WYG0639-0033c.png
阡陌而贫者无置锥之地越至于今迫于豪富官贵而
不能复圣朝东西南北地境无穷国家用费之资仅足
下民愁叹之声未绝且古者方千里之地得公田子粒
七千六百八十万石今能得之乎臣知其断不能也方
今之务莫如兴复井田尚恐骤然骚动宜限田以渐复
之望陛下一新田制凡宗室王公之家限田几百顷凡
无族官民之家限田几十顷凡限外退田者赐其家长
以空名告身每田几顷官阶一级不使之居实职也凡
卷三 第 2b 页 WYG0639-0033d.png
限田之外蔽欺田亩者坐以重罪凡限外之田有佃户
者就令佃户为主凡未尝垦辟者令无田之民占而辟
之且全免第一年租税次年减半第三年依例科徵凡
占田不可过限凡无田之民不欲占田者听凡以后有
卖田者买田亦不可过限也私田既定乃定公田公田
之法凡九等一品者二十顷二品者十八顷三品者十
五顷四品者十二顷其以下俱以二顷为差至九品但
二顷而已庶乎民获恒产官足养廉行之五十年之后
卷三 第 3a 页 WYG0639-0034a.png
井田可以兴复矣至元三年定随路府州县官员职田
上路达噜噶齐一十六顷总管同同知八顷治中六顷
府判五顷下路达噜噶齐一十四顷总管同同知七顷
府判五顷散府达噜噶齐一十顷知府同同知六顷府
判四顷上州达噜噶齐一十顷州尹同同知五顷州判
四顷中州达噜噶齐八顷知州同同知四顷州判三顷
下州达噜噶齐六顷知州同州判三顷警巡院达噜噶
齐五顷警使同警副四顷警判三顷录事司达噜噶齐
卷三 第 3b 页 WYG0639-0034b.png
三顷录事同录判二顷县达噜噶齐四顷县尹同县丞
三顷主簿二顷县尉主簿兼尉并同经历四顷又定按
察司职田各道按察使一十六顷副使八顷佥事六顷
七年立司农司颁农桑之制十四条其最善者县邑所
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一人为之
长增至百家者别设长一员不及五十家者与近村合
为一社地远人稀不能相合各自为社者听其合为社
者仍择数村之中立社长官司长以教督农桑为事凡
卷三 第 4a 页 WYG0639-0034c.png
种田者立牌橛于田侧书某社某人于其上社长以时
点视劝诫不率教者籍其姓名以授提点官责之其有
不敬父兄及凶恶者亦然仍大书其所犯于门俟其改
过自新乃毁如终岁不改罚其代充本社夫役社中有
疾病凶丧之家不能耕种者众为合力助之一社之中
灾病多者两社助之凡为长者复其身郡县官不得以
社长与科差事农桑之术以旱暵为先凡河渠之利委
本处正官一员以时浚治或民力不足者提举河渠官
卷三 第 4b 页 WYG0639-0034d.png
相其轻重官为导之地高水不能上者命造水车贫不
能造者官具林木给之俟秋成之后验使水之家俾均
输其直田无水者凿井井深不能得水者听种区田其
有水田者不必区种仍以区田之法散诸农民种植之
制每丁岁种桑枣二十株土性不宜者听种榆柳等其
数亦如之种杂果者每丁十株皆以生成为数愿多种
者听其无地及有疾者不与所在官司申报不实者罪
之仍令各社布种苜蓿以防饥年凡荒閒之地悉以付
卷三 第 5a 页 WYG0639-0035a.png
民先给贫者次及馀户每年十月令州县正官一员巡
视境内设法除蝗十二年江陵行省廉希宪以宋引水
捍敌是以城闉之外济水弥望因引还江流遂得陆地
数百万亩招谕富民随力耕种约以三年后减半收租
贫民趋之曾未期年已成沃壤二十一年定江南行省
及诸司职田比腹里减半上路达噜噶齐八顷总管同
同知四顷治中三顷府判二顷五十亩下路达噜噶齐
七顷总管同同知三顷五十亩府判二顷五十亩经历
卷三 第 5b 页 WYG0639-0035b.png
二顷知事一顷提控案牍同散府达噜噶齐六顷知府
同同知三顷府判二顷提控案牍一顷上州达噜噶齐
五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同提控案牍一顷中州达
噜噶齐四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一顷五十亩都目
五十亩下州达噜噶齐三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一
顷五十亩上县达噜噶齐二顷县尹同县丞一顷五十
亩主簿一顷县尉同中县同上(无县/丞)下县达噜噶齐一
顷五十亩县尹同主簿兼尉一顷录事司达噜噶齐一
卷三 第 6a 页 WYG0639-0035c.png
顷五十亩录事同录判一顷司狱一顷巡检同按察使
八顷副使四顷佥事三顷经历二顷知事一顷运司官
运使八顷同知四顷运副三顷运判同经历二顷知事
二顷提控案牍同盐司官盐使二顷盐副二顷盐判一
顷各场正同管勾各一顷成宗大德二年凡在官之地
许民佃种输租七年浙省平章政事彻尔以松江填淤
民不可稻因导水入海民得良田若干万顷武宗至大
二年苗好谦献种莳之法其说分农民为三等上户地
卷三 第 6b 页 WYG0639-0035d.png
一十亩中户五亩下户三亩或一亩皆筑垣墙围之以
时收采桑椹依法种植武宗善而行之三年申命大司
农总挈天下农政修明劝课之令除牧养之地其馀听
民秋耕(秋耕者掩阳气于地中蝗蝻遗种皆为/日所曝死次年所种必盛于常禾也)仁宗延
祐元年平章章闾言经理大事世祖已尝行之但其间
欺𨼆尚多未能尽实以熟田为荒地者有之惧差而析
户者有之富民买贫民田而仍其旧名输税者亦有之
由是岁入不增小民告病若行经理之法俾有田之家
卷三 第 7a 页 WYG0639-0036a.png
及各位下寺观学校财赋等田一切从实自守庶几税
入无𨼆差徭亦均于是遣官经理然期限猝迫富民黠
吏并缘为奸以无为有虚具于籍者往往有之明年命
河南自实田自延祐五年为始每亩止科其半(按河南/省总计)
(官民荒熟田一百一十八万七百六十九顷江西省官/民荒熟田四十七万四千六百九十三顷江浙省官民)
(荒熟田九十九万/五千八十一顷)英宗至治三年张圭上疏曰天下官
田岁入所以赡卫士给戍卒自至元三十一年以后累
朝以是田分赐诸王公主驸马及百官宦者寺观之属
卷三 第 7b 页 WYG0639-0036b.png
遂令中书酬直海漕虚耗国储其受田之家各任土著
奸吏赃官催甲斗级巧名多取又且驱迫驿传徵求饩
廪折辱州县偿补逋负至仓之日变鬻以归官司交忿
农民窘窜臣等议惟诸王公主驸马寺观如所与公主
僧格勒及普安三寺之制输之公廪计月直折支以钞
令有司兼领输之省部给之大都其所赐百官及宦者
之田悉拘还官著为令时不能从文宗天历中诏诸路
农民请佃荒田者与免租赋三年作已业者一年自首
卷三 第 8a 页 WYG0639-0036c.png
冒佃及诸佃黄河退滩地者不在免例顺帝至正二年
六月命江浙拨赐僧道田还官徵粮以备军储四年六
月立松江等处稻田提领所(时赐托克托/松江田故也)十三年正月
命乌兰哈达乌克逊良桢兼大司农卿给司农分司印
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顺州东至还民镇凡
系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
用工价牛具农器榖种召募农夫诸费给钞五百万锭
以供其用三月以各衙门在官田地并宗仁等卫屯田
卷三 第 8b 页 WYG0639-0036d.png
地土并付司农分司播种四月以礼部所辖掌薪司并
地土给付司农分司又诏取勘徐州汝宁南阳邓州等
处荒田并户绝籍没入官者立司牧署掌司农分司耕
牛又立玉田屯署十四年二月诏河南淮南两省并立
义兵万户府建清河大寿元忠国寺以江浙废寺田归
之十六年三月台臣言系官牧马草地俱为权豪所占
今后除规运总管府见种外馀尽取勘令大司农召募
耕垦岁收租课以资国用从之十九年三月置大都督
卷三 第 9a 页 WYG0639-0037a.png
兵农司仍置分司十道专督屯粮以博啰特穆尔领之
所在侵夺民田不胜其扰
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
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
牧马草场城壖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
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
廉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馀为民田太祖即位
遣使覈浙西田亩又以中原田多荒芜命省臣议计民
卷三 第 9b 页 WYG0639-0037b.png
授田(令各处田土兵燹之后他人开垦成熟者听为已/业业主已还有司于附近庄田拨补又令复业人)
(民丁少而旧田多者不得依前占护丁/多而旧田少者于附近荒田验丁拨补)设司农司开置
河南临濠之田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不得兼并北方近
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
每岁中书省奏天下垦田数官给牛及农具者乃收其
税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
上倍之民有犯法应籍没者田土令拘入官洪武三年
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田临濠给资粮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39-0037c.png
牛种复三年五年诏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
旧田为限十年赐百官公田(勋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多者百顷亲王庄田千顷)
(又赐公侯暨武臣公田又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禄/指挥没于阵者皆赐公田二十四年给公侯岁禄归赐)
(田于/官)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
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
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
(以户为主详其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隰沃瘠沙卤之别)
(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毋令产)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39-0037d.png
(去税存以/为民害)二十一年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
钞备农具二十四年令公侯大官以及民人不问何处
惟犁到熟田方许为主但是荒田俱系在官之数若有
馀力听其再开其山场水陆田地亦照原拨赐则例为
主不许过分占为己有又令山东概管农民务见丁著
役限定田亩著令耕种敢有荒芜田地流移者论如律
二十六年覈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
三顷凡田以近郭为上地迤远为中地下地五尺为步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39-0038a.png
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仍元里社之制河北诸州
县土著者以社分里甲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社
民先占亩广屯民新占亩狭故屯地谓之小亩社地谓
之广亩时又令开垦荒芜官田俱照民田起科二十八
年诏河南山东桑枣及二十七年后新垦田毋徵税(按/宣)
(德间垦荒田永不起科及洿下斥卤无粮者皆覈入赋/额数溢于旧有司乃以大亩当小亩以符旧额有数亩)
(当一亩者步尺参差不一人得以意赢缩土地不均未/有如北方者贵州田无顷亩尺籍悉徵之土官而诸处)
(土田日久颇淆/乱与黄册不符)成祖永乐元年发流罪以下垦北京田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39-0038b.png
英宗正统三年诏各处凡有入额纳粮田地不堪耕种
另自开垦补数者有司勘实不许重复起科五年令北
直隶府州县将富豪军民人等包耕田地除原纳粮田
地外其馀均拨贫民及冲塌田地人户耕照例起科其
贫民典当田宅年久无钱取赎及富豪军民占种逃民
田地待复业之日照旧断还原主十三年令各处寺观
僧道除洪武年间置买田土其有续置者悉令各州县
有司查照散还于民若废弛寺观遗下田庄令各该府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39-0038c.png
州县踏勘悉拨与招还无业及丁多田少之民每户男
子二十亩三丁以下者三十亩若系官田照依减轻则
例每亩改科正粮一斗俱为官田如有户绝仍拨给贫
民不许私自典卖景泰帝二年令各处寺观量存六十
亩为业其馀拨与小民佃种纳粮英宗天顺二年敕皇
亲公侯伯文武大臣不许强占官民田地事发坐以重
罪八年(时宪宗/已即位)以顺义县安乐里板桥村太监曹吉祥
抄没地一处拨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宪宗成化五年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39-0038d.png
彭韶疏言奉命会勘真定府土地按真定在尧舜时为
冀州之域其赋第一等或杂出第二等说者以为如周
官田一易再易之类盖以其地有间一岁一收者有间
二岁一收者所以赋有不同则是未尝逐亩定赋而一
亩必兼数亩之地明矣我太祖皇帝于洪武二十八年
户部官奉旨百姓供给烦劳已有年矣山东河南民人
除额入田地照旧徵科新开荒地不问多少永不起科
有力者听其自种宣德六年本部官又奏北京八府供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39-0039a.png
给尤多钦蒙宣宗皇帝准令照例是祖宗之心即尧舜
之心也以此真定所属武强等县新开地土向不起科
至天顺二年太监韩谅奏讨武强县踏勘得无粮地五
百一顷三十五亩蒙英宗皇帝钦拨一百顷与韩谅外
有四百馀顷仍旧与民耕种不曾科粮是英宗皇帝之
心即祖宗之心也后因广宁侯家人刘聪等累年搅扰
民间方将前地并韩谅还官地减轻起科诚出无奈今
指挥同知周彧等又奏前地有司不能明白敷奏再量
卷三 第 13b 页 WYG0639-0039b.png
出无粮地七十馀顷盖其地间有多馀故也然地虽间
有势难尽量臣等不敢欺蔽请陈其实顷者亲诣本县
见其地有高阜者有低洼者有平坦硗薄者天时不同
地利亦异且如亢旱则低处得遇而高处全无水潦则
高处或可而低处不熟沿河者流徙不常咸薄者数年
一收截长补短取彼益此必须数亩之地仅得一亩之
入是以尧舜行错法于前我祖宗许开种于后良为此
也即今彼处人民追赔马匹起运粮草砍柴人夫京班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39-0039c.png
皂隶等项一年约有数班差役以致丁丁皆授役之人
岁岁无空閒之日所深赖者顾恋地业尽力耕种以取
给朝夕而已今若一亩只量与一亩馀皆夺为閒地则
仰事俯育且无所资其馀粮差何暇复计臣知其非死
则徙耳自古立国皆重根本今真定近在畿内理宜加
厚此臣等所谓不可尽量者也而戚里功臣之家锦衣
美食与国咸休但能存心忠厚自然富贵两全奚待与
民争艰食之利哉况圣朝卜世无疆法当垂后土地有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39-0039d.png
限而求者务多亦恐终不能有所应付也伏望特悯其
祖宗开垦艰难其子孙衣食所托量加宽恤庶几民间
知有生生之乐六年从原杰奏凡军民有告讦不起科
者不听又题准各王府及功臣之家赐田土佃户照原
定则例将该纳子粒每亩徵银三分送赴本管州县上
纳令各该人员关领不得自行收受二十一年令辽东
地方军人有开垦抛荒土地(不系/屯田)分上中下三等起科
孝宗弘治二年令顺天等六府入官田地俱拨与附近
卷三 第 15a 页 WYG0639-0040a.png
无田小民耕种起科每名不过三十亩三年禁宗室勋
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实在田土总计四百二十三
万八千五十八顷内官田五十九万八千四百五十六
顷民田三百六十万九千六百一顷武宗正德十六年
差夏言樊继祖张希尹等往顺天等府查勘各项庄田
地土共二十万九百一十九顷又外系先年侵占民者
共二万二百二十九顷各给主遂罢皇庄及宫庄等而
宦戚辈复中挠之帝命覈先年顷亩数以闻改称官地
卷三 第 15b 页 WYG0639-0040b.png
不复名皇庄(又定凡公主国公庄田世远存什三嘉靖/三十九年遣御史夺𨼆冒庄田万六千馀)
(顷穆宗复定世次递减之限勋臣五世限田二百顷戚/畹七百顷至七十顷有差初世宗时承天六庄二湖地)
(八千三百馀顷领以中官又听校舍兼并增八百八十/顷分为十二庄至是始领之有司兼并者还民宗室买)
(田不输役者没官皇亲田俱令有司徵之赐额有定徵/收有制民害少衰神宗赉予过侈福王分封括河南山)
(东湖广田为皇庄至四万顷群臣力争乃减半王府官/丈地徵税旁午于道时复更定勋戚庄田世次递减法)
(视旧制稍宽其后应议减/者辄奉诏姑留不能革也)是年覈马房地土顷亩设立
碓开挑濠堑呈部照验世宗嘉靖初因给事中底蕴奏
正德以来无籍之徒捏称湖荡等项无人之地投献势
卷三 第 16a 页 WYG0639-0040c.png
要奏建皇庄命刑部尚书林俊查勘俊疏言窃查皇庄
及皇亲功臣各庄田所占各府州县地自正德十一年
以前已有三百八十馀处每处地土动计数千百顷中间侵
占混夺之弊积袭已非一朝为厉之阶实起于奸人欲
尽规地利以媚朝廷究其流弊则坏于势家尽夺民产
以肥私室其在宫闱者则中官禁卒旁午肆出而郡县
恣其骚扰其在勋戚者则豪奴悍仆肆行威断而官府
莫敢谁何节经差官查勘终于患害不除盖由私人贵
卷三 第 16b 页 WYG0639-0040d.png
戚凭藉宠灵猾少奸徒盘据窟穴是以积垢宿蠹莫可
爬梳合势朋计动行沮挠此实累朝弊政至于先朝而
极畿辅军民剥肤摧髓之害莫有甚于此者也兹者伏
荷皇上至仁体物轸念民穷故因言官建议亟蒙俞允
之音继因该部执奏特降谆切之旨既将管庄人员尽
数取回复禁皇亲功臣不许自行收受厉阶祸本一旦
刬除中外人心不胜欢庆但先经该部具题节行抚按
衙门去后续因差科道等官止令前去会同本处巡按
卷三 第 17a 页 WYG0639-0041a.png
御史而于巡抚衙门顾未之及臣等愚昧以为锄击豪
强则于巡按之体为切至于检覈田土则于巡抚之职
为宜必须彼此会同方于事体稳便且顺天等八府虽
云近在畿甸然地方辽阔周延千里故抚按付以四人
分理今皇庄并各项庄田所占之地几遍八府以正德
十一年以前所有计之无虑九万馀顷至于近年以来
岁增日益踰乡跨邑无处无之且先年祇因一二处奏
办告争朝廷差官亦不过一二处踏勘尚有经年阅月
卷三 第 17b 页 WYG0639-0041b.png
方得事竣今举列郡皇庄之多百年积习之弊一旦付
臣等清理是宜举措之间要必先有次第访得各该抚
按官员见今巡历各在一方相去隔远卒难期会请查
照该部原议先行抚按衙门遵照先令即奉钦依事理
一面委官分头亲诣各处皇庄逐一查出四至段落并
原额顷亩数目及审有无侵占等弊开具略节听候臣
等领敕亲诣各该地方备出告谕严加督责密行体访
中间或权豪势要沮坏行事或侵夺𨼆占积久难明或
卷三 第 18a 页 WYG0639-0041c.png
奸猾刁徒乘机诋诈或贪官枉法欺弊或冗官玩法稽
行俱听臣等会按施行疏上敕顺天等八府畿内重地
朝廷累有优恤禁例近奸猾无籍之徒妄以军民田地
指作空閒投献奏改皇庄以致失业朕深恻然兹特命
尔与山西道监察御史樊继祖等会同抚按亲诣覆勘
给主召佃凡有益国家有利军民者悉听会同议处施
行俊又疏曰伏读诏书内一款京通二仓水次仓皇城
各门京城九门各房仓场各皇庄凡正德中额外增置
卷三 第 18b 页 WYG0639-0041d.png
者内城司礼监照洪武初年例查奏取回又礼科给事
中底蕴奏为应诏查处皇庄事奉旨该部查覆本部议
依转行查勘既而兵部又称差管皇庄内臣官校数多
移咨勘报臣等益加骇愕窃惟太祖以应天等处为兴
王之地特将夏税不时全免太宗建都北平恪守成宪
列圣相承益隆无替正德以来无籍之徒辄取畿内逋
田投献近倖奏为皇庄况管庄内臣又凭城狐社鼠之
势而收租官校即系设谋投献之人横征巧取莫敢谁
卷三 第 19a 页 WYG0639-0042a.png
何而皇亲驸马功臣人等庄田散布其间乘机侵夺往
往有之幸赖陛下圣明入继大统即有前项裁革管庄
内臣之诏甚盛心矣旬月之间乃复许皇庄责令私人
管理不意惟新之初有此厉民之渐伏望陛下垂念畿
辅根本收回成命又查勘事宜重大必须差科道部属
假以事权公同查勘庶几克济奉旨奸猾之徒侵夺民
田朕在藩邸已知其弊便写敕遣官查勘给主管庄人
员尽数撤回务使积弊尽革钦此臣等遵敕请以顺天
卷三 第 19b 页 WYG0639-0042b.png
等府州县会同前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李昆今接管右副都御史孟春并巡抚保定等府
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凤前巡抚直隶监察御
史王琳宋钺今接管监察御史郭楠选官亲诣各处召
集地邻里老等严加查勘旋据顺天等府经历司以委
官治中王槐等所查勘各州县原额庄田并投献侵占
额外地土各顷亩数目及取具业主召佃人户退认供
给领状造册呈缴臣等覆勘讫窃臣等奉命以来按行
卷三 第 20a 页 WYG0639-0042c.png
八府阅历三时仰希明恩俯询民瘼凡成化弘治及正
德年间皇庄及皇亲功臣庄田凡属奸民投献势要侵
占者尽数查出给主召佃还官归民一切遵旨施行所
据查勘顺天等府地方各项庄田地土计二十万九百
一十九顷二十八亩退断侵占过民地计二万二百二
十九顷二十八亩闾阎欢忻鼓舞歌颂但臣等区区尚
有进于是者臣闻古者四民各有常职而农者十居八
九故衣食足而民无困洪惟我太祖立国之初检覈天
卷三 第 20b 页 WYG0639-0042d.png
下官民田土收种俱有定额乃令山东河南额外荒田
任民开垦永不起科至我宣宗皇帝又令北直隶地方
比圣祖山东河南例民间新开荒田不问多寡永不起
科至正统六年则令北直隶开垦荒田从轻起科实于
祖宗之法略有背戾至景皇帝寻亦追复洪武旧例不
许额外丈量起科至今所当遵行盖缘北方地土平夷
广衍中间大半泻卤瘠薄之地葭苇沮洳之场且地形
率多洼下一遇骤雨即成渰没不必淫潦之久辄有害
卷三 第 21a 页 WYG0639-0043a.png
稼之虞祖宗有见于此曲为体恤是以北人虽有水潦
灾伤犹得随处耕垦不致坐窘衣食夫何近年权倖亲
昵之臣妄听奸民投献辄自违例奏讨由是公私庄田
踰乡跨邑小民恒产岁剥月削至于本等原额徵粮养
马产盐入站之地一例夺据权势横行何所控诉产业
既失粮税究存徭役苦于并充粮草困于重出饥寒流
转靡所底止以致强者起为盗贼弱者转死沟壑其巧
黠者则或投充势家庄头家人名目资其势力转扰良
卷三 第 21b 页 WYG0639-0043b.png
民或匿入海户陵户勇士校尉等籍脱差徭以重困敦
本之人凡所以蹙民命竭民膏者百孔千疮不能枚举
臣等伏查各宫庄田祖宗以来未之有也惟天顺八年
以顺义县安乐里板桥村太监吉祥抄没地一处拨为
宫中庄田其地原额一十顷一十三亩初吉祥占过军
地二十四顷八十七亩共三十五顷立庄今次查勘又
占过民地四十顷见在共七十五顷此则宫闱庄田之
始而数十年间侵占之数过于原额已十倍也举此一
卷三 第 22a 页 WYG0639-0043c.png
处其他可知至成化年间惟增宝坻县王浦营庄田一
处原系会州卫草场当时止增丰润新城雄县庄田三
处至弘治十八年十月乃孝庙升遐之后先帝践阼之
初一月之间建立皇庄七处曰大兴县十里铺皇庄曰
大王庄皇庄曰深沟儿皇庄曰高密店皇庄曰石婆营
皇庄曰六里屯皇庄曰土城皇庄自此之后设立渐多
而皇庄之名始著其在昌平州则有苏家口皇庄在三
河县则有白塔皇庄在真定府宁晋县则有铺头村皇
卷三 第 22b 页 WYG0639-0043d.png
庄大刘村皇庄在平阴县则有大灰窑皇庄在新河县
则有仙汪庄皇庄在南宫县则有南庄村皇庄此皆正
德元年之新设也又东安县则有南葛里皇庄宝坻县
则有李子沽皇庄通州则有神树皇庄武清县则有灰
蜗口皇庄王庆陀皇庄静海县则有四当口皇庄此皆
正德二年之所设也至正德四年则立大兴县三里河
皇庄二处正德五年则立六里屯皇庄一处正德七年
则立武清县尹儿湾大直沽皇庄二处正德八年则立
卷三 第 23a 页 WYG0639-0044a.png
昌平州楼子村皇庄静海县卫河两岸皇庄青县孙儿
庄皇庄保定府安州骟马庙皇庄清苑县阎庄社皇庄
正德九年则又立安肃县龙化社皇庄数年之间设立
皇庄如此之夥共计占地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四
十六亩皇庄既立则有管理之太监有奏带之旗校有
跟随之名下每处动至三四十人其初管庄人员出入
及装运租税并自备车辆夫马不干有司正德以来权
奸用事于是有符验之请关文之给经过州县有廪饩
卷三 第 23b 页 WYG0639-0044b.png
之供有车辆之取有夫马之索其分外生事巧取财物
又有言不能尽者及抵所辖庄田处所擅作威福肆行
武断其甚不靖者则起盖房屋驾控桥梁擅立关隘出
给票帖私刻关防凡民间撑驾舟车放牧牛马采捕鱼
虾螺蚌莞蒲之利靡不括取而相邻地土展转移筑封
堆包打界至见亩徵银本土豪猾之民投为庄头拨置
生事帮助为虐多方括尅获利不赀输宫闱者曾无十
之一二而私入囊橐者盖不啻什八九矣是以小民脂
卷三 第 24a 页 WYG0639-0044c.png
膏吮削无馀丁壮逃窜户口消耗里分减并粮差愈难
卒致辇毂之下生理寡遂闾阎之间贫苦刻骨道路嗟
怨邑里萧条此弊不革将见数十年后人民离散土地
日蹙盗贼蜂起奸雄藉口不知朝廷何以为国此可为
太息流涕者也幸遇皇上天纵仁智入继大统曩在潜
邸已知其弊即位之初首下明诏管庄人员尽数革回
乃者复采廷议委臣等以查勘前项地土草莱之人始
得披云雾而睹青天脱水火而就衽席矣臣等勘报文
卷三 第 24b 页 WYG0639-0044d.png
册将在京附郭大兴县地方各宫庄田原不系占夺民
田不满数十顷者请一切改为各宫亲蚕厂公桑园等
项名额以备宫中蚕事其馀一应庄田远在各府州县
动以千百顷计者臣愿陛下一切弛以利民或勒归户
部造入版籍令民照旧输纳以为在官地土不必更属
宫闱如宫中常年供用不能顿缺敢乞令户部每岁进
纳上供银两若干分进各宫以充支用则光明正大何
必虚受庄田之名而贻小民之害哉至于皇亲功臣钦
卷三 第 25a 页 WYG0639-0045a.png
赏庄田查得洪武初年公侯驸马伯禄米皆给官田令
量原定官粮私租之数依主佃分数收取至洪武二十
五年皆给禄米赐田还官窃惟洪武初年天下甫定干
戈之后土地有馀彼时受封者又皆佐命元臣比今之
戚畹恩泽封拜万万不同然而给禄之后原赐土田急
令还官诚以土地乃农业所资国家之本夫古之有田
禄者各食其田之所出以为世禄今既官给之禄奈何
又与之田是重出则过制矣然功臣之中勋劳大者至
卷三 第 25b 页 WYG0639-0045b.png
今仍有庄田不过数家管业已定侵占亦少惟近年皇
亲侯伯凭藉宠昵奏讨无厌害民夺业甚失人心今臣
等仰遵敕旨退给伏望陛下敕部自功臣家外将累朝
皇亲侯伯受赐庄田据臣等勘报文册通融数目多寡
定为中制量给养赡其过多者一切裁损以还之官臣
等又查勘过各项田土数目并是退给侵牟开豁荒咸
覈实之数比与先年妄报投献奏讨原数不同乞敕部
一以新册为定移出所给执照以便徵收其山东河南
卷三 第 26a 页 WYG0639-0045c.png
奉例开垦之地亦有奸猾之徒投献王府势与畿甸之
弊大抵相类请敕下凡皇庄及各皇亲庄田处分既讫
一并出榜颁示天下其有违例投献夺至百顷以上者
处以极刑则法重而民不敢犯恩溥而民得安生矣六
年令各处板荒积荒抛荒田地不拘本府别府军民匠
灶尽力耕垦给与由帖永远管业七年题准今后应赏
地土随品级定制凡远遗庄田别其世之亲疏量为裁
革至于戚畹开垦置买不行报官纳粮者照功臣律例
卷三 第 26b 页 WYG0639-0045d.png
一体追断八年霍韬奉命修会典言自洪武迄弘治百
四十年矣天下额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
尤多非拨给于王府则欺𨼆于猾民广东无藩府非欺
𨼆即委弃于寇贼矣司国计者可不究心是时桂萼郭
宏化唐龙简霄先后疏请覈实田亩而顾鼎臣请履亩
丈量丈量之议由此起江西安福河南裕州首行之而
法未详具人多疑惮其后福建诸州县为经纬二册其
法颇详然率以地为主田多者犹得上下其手又令各
卷三 第 27a 页 WYG0639-0046a.png
抚按官查有荒废寺观无僧行住持及遗下田产无人
管业者照彼中时价召人承买改名入册办纳粮差又
令陜西抛荒田土最多州县分为三等第一等召募垦
种量免税三年第二等许诸人承种三年之后方纳轻
粮每石照例减纳五斗第三等召民自种不徵税粮抛
荒不及三分有附近及本里本甲本户人丁堪以均派
带种者劝谕自相资借牛种及贫无力者官为借给责
令开垦不必勘报又令西安等府田土果系抛荒无人
卷三 第 27b 页 WYG0639-0046b.png
承种者即召人耕种官给牛具种子不徵税粮若有水
崩沙厌不堪耕种者即与除豁九年查顺天六府所属
通州大兴等六十七州县勋戚内臣寺观庄田共四百
一十九处计地四万四千一百二十五顷四亩十一年
令蓟州永平沿边关营抛荒山场地亩系有粮原为民
业者附近军馀承佃任纳民粮其册籍不载并原系附
近官山官地拨给附近正军耕种量收轻税作为屯田
馀地其建昌等营裁革镇守守备内臣遗下田土房屋
卷三 第 28a 页 WYG0639-0046c.png
系占夺者给还原主当办粮差系官山官地分给贫军
耕种量收税价以充各边赏劳修理公用十三年题准
各处但有抛荒堪种之地听招流移小民或附近军民
耕种照例免税三年官给牛具种子不许科扰如地主
见其开种成熟复业争种者许赴官告明量拨三分之
一给主二分仍听开荒之人承种各照亩纳粮十年之
上方行均分敢有恃强夺占者官司问罪又裁汰陜西
镇守太监其养廉地一百五十四顷令原佃军民承种
卷三 第 28b 页 WYG0639-0046d.png
附入实徵册十四年以通州晒米厂地四顷召佃为修
理公廨之用十五年以陜西中护卫外地九顷抛荒田
二十五顷召佃以备军储二十一年以总兵官东红花
等庄田三顷革任太监所遗荒田二顷副总兵游击将
军各一顷皆军馀开垦屯田听军人佃种至各边将官
能于边外自开地者任其开垦耕种不在此例二十二
年令陜西查勘朝邑县地方(潼关以西/凤翔以东)黄河退滩堪以
耕种地二百九十一顷八十三亩令居民照旧耕种收
卷三 第 29a 页 WYG0639-0047a.png
入实徵册自本年为始每亩起科三升二十四年诏流
民复业与牛种开垦閒田者给复十年二十九年令凡
公主国公下庄田世远者以十分为率内尽一处拨给
三分其馀七分尽数追出还官徵银解部以补宫庄备
边之需若爵级已革除补足宫庄额数外馀剩地亩照
例徵银解部济边或量留五分给与的亲承继人员管
业以备护坟香火之用其馀五分还官寺观太监下自
买营造丘陇奏免粮差地不及三顷者容令照旧若至
卷三 第 29b 页 WYG0639-0047b.png
三顷之外量免其养马均徭差役每亩督办纳子粒解
部穆宗隆庆元年御史董尧封奏查出苏松常镇四府
投诡田一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七十亩花分田三百
三十一万五千五百六十亩因条上便宜事一议丈量
二定粮册三均粮役四明优免五平均徭役六裁供亿
七申法守八严责成户部覆丈量均赋私兑恐烦扰难
行优免虽有定例但吴中起科甚重若止论粮石均为
不均宜视田亩之数为差其馀悉如议报可二年题准
卷三 第 30a 页 WYG0639-0047c.png
以后奏请庄田乞钦定数目拨给其年远勋戚行屯田
御史自封爵之日为始传派五世亲服已尽者止留庄
田百顷或支派已绝并爵级已革尽数追夺还官又题
准元勋后裔传派五世者原议百顷之外今再留一百
顷如系勋戚相半者再留五十顷神宗万历二年召人
垦种甘州荒地俟六年量徵四年诏凤阳淮安力举营
田六年张居正以田赋失额小户多存虚粮致里甲赔
累从言官疏诏令二直隶十三布政司府州县通行丈
卷三 第 30b 页 WYG0639-0047d.png
量限三年之内竣事居正用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
截补于是豪猾不得欺𨼆里甲免赔累而小民无虚粮
总计田七百一万二千九百七十六顷视弘治时赢三
百万顷然居正尚综核颇以溢额为功有司争改小弓
以求田多或掊克见田以充虚额北直隶湖广大同宣
府遂先后按溢额田增赋时诏江北诸府民年十五以
上无田者官给牛一头田五十亩开垦三年后起科又
诏苏州诸府开垦荒田七年覈两畿山东陜西勋戚田
卷三 第 31a 页 WYG0639-0048a.png
十一年议陜西延宁二镇丈出荒田不在屯田旧额内
者俱听军民随便领种永不起科各边但有屯馀荒地
可垦者视此十九年诏定戚臣庄田二十六年正月大
学士沈一贯奏山东一省六府地广民稀宜令巡抚得
自选廉干官员将该省荒芜地土逐一查核顷亩的数
多方招致能耕之民如江西福建浙江山西及徽宁等
处不问远近凡愿入籍者悉许报名择便官为之正疆
定界置署安插辨其衍汰原隰之宜以生五榖六畜之
卷三 第 31b 页 WYG0639-0048b.png
利其新籍之民则为之编户排年为里为甲循阡履亩
劝耕劝织禁绝苛暴罢免追呼止奢僭以养淳朴之性
兴礼让以厚亲睦之俗以钱谷为市使奸民无所觊觎
贪吏无所渔猎或有听其寄学应举量增解额以作兴
之听其试武科充吏役纳粟授官以荣进之毋籍为兵
以骇其心毋重其课以竭其财有恩造于新附而无侵
损于土著务令相安相信相生相养既有馀力又为之
淘浚沟渠内接漕流以轻其车马负担之力使四方辐
卷三 第 32a 页 WYG0639-0048c.png
辏其间则商贾纷来鱼盐四出而其利益广不数年可
称天府诏可二十八年诏查僧道废绝山田南直隶寺
院俱优免(诏谓畿辅重地焚/修香火概免清查)
 
 
 
 
 
卷三 第 32b 页 WYG0639-0048d.png
 
 
 
 
 
 
 
钦定续通典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