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49-049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左传谳卷一    宋 叶梦得 撰
隐公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
 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
 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据传孟子为惠公元妃则夫人也薨当以谥氏见


今称孟子乃与吴孟子同辞岂有惠公而不谥其

卷一 第 1b 页 WYG0149-0496d.png
夫人者乎则元妃未必为孟子也声谥也惠公既


有元妃则声子为妾隐公未尝致之为夫人而与


成风敬嬴同辞岂有惠公不谥其夫人而谥其妾


者乎则隐公母未必为声子也仲子以后归赗言


之盖惠公之妾母尔榖梁以为惠公欲立桓公不


敢卒胜其邪心以与隐其言最近经是隐桓皆庶


子而隐公长惠公不以爱桓公而以少夺长则惠


公未尝再娶于宋而仲子亦非桓母也使惠公果

卷一 第 2a 页 WYG0149-0497a.png

尝立桓公以为太子则隐不即位矣隐与桓公不


并君也安有已立大子而隐复即位者盖隐公虽


以惠公之命即位终欲探其志致国而让于桓则


隐立桓而奉之者亦无有也四事皆不可据史记


载惠公嫡夫人无子贱妾声子生子息息长而娶


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生子允登宋


女为夫人以允为太子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共


令息摄政与传复不同古书庞乱诸儒各记所闻

卷一 第 2b 页 WYG0149-0497b.png
莫可尽考一当以经为正传惟失于仲子故终隐


之篇皆违经意

元年春王正月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春秋之法莫大乎书王于正月之上盖正朔所自


出所以王天下者在此岂独别于周哉度传意若


以经所书皆一用周正故于元年特发之以见例


春秋鲁史安有为鲁史而不用周正者何嫌而必

卷一 第 3a 页 WYG0149-0497c.png

为别吾考传凡叙事记时者大抵多先经一时如


隐经书冬宋人取长葛传以为秋桓经书夏榖伯


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传以为春僖五年经书春


晋侯杀申生传记于四年十二月十年经书正月


晋里克弑卓及荀息传记于九年十一月之类盖


旧史记时皆以夏正至经始正之尔传虽知经辨


旧史之异而未知书王正月之义也 摄者有君


而已代之行事如周公于成王是也隐既即位而

卷一 第 3b 页 WYG0149-0497d.png
桓未尝立则隐实君矣何以谓之摄哉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

邾未王命则附庸之国礼所谓公之孤四命以皮


帛视小国之君者也繁露曰附庸字者方三十里


名者方二十里人氏者方十五里邾若为三十里


之国自当以字见传盖不知此但见后邾子克卒


而此书字故以为贵之后书邾子者进而成国者

卷一 第 4a 页 WYG0149-0498a.png

也且谓公即位求好于邾故为盟而贵之此公自


求好何反善于邾而得贵及宋人盟于宿何为而


不贵乎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
 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
 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
 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
 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
卷一 第 4b 页 WYG0149-0498b.png
 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
 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
 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已邑
卷一 第 5a 页 WYG0149-0498c.png
 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
 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
 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
 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段本封京故曰京城大叔段果败而奔共安得遂


谓之共叔段乎鄢非郑地赵氏谓当作邬传言王

卷一 第 5b 页 WYG0149-0498d.png
取邬刘蔿邘之田于郑者理或宜然经书克段于


鄢谓自京追至于鄢杀之以见其远榖梁言于鄢


远者是也不言杀言克见郑伯用力必胜之而后


已者也使段尝入鄢郑伯伐而出奔自应书伐段


于鄢段出奔于卫岂可奔而言克乎此乃段死其


子公孙滑奔卫处于共传误以滑为段尔所谓不


言出奔难之者非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卷一 第 6a 页 WYG0149-0499a.png
 缓且子氏未薨故名

经称仲子而传以子氏言之盖传不知推僖公成


风以子系母之义则仲子亦惠公之妾母尔但见


后书夫人子氏薨误以仲子为一人故以为未薨


又离惠公以为二故以为缓古虽无道之君未有


生而赗人者也或者以季文子聘晋求遭丧之礼


以行为比夫遭丧与其适遇之而不知礼孰若备


而不用谓之豫凶事可也是可与生而赗人者同

卷一 第 6b 页 WYG0149-0499b.png
日语哉亦或有之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含赗二事


犹言且惠公仲子妾主而并称非春秋之法也或


又以为仲子诚母不当后惠公亦非是经固言僖


公成风矣盖妾无所系以子而见可言惠公仲子


不可言仲子惠公则仲子固惠公之母也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

传例凡诸侯有告命则书不然则否师出臧否亦


如之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此

卷一 第 7a 页 WYG0149-0499c.png

以旧史言之可也今言纪伐夷不告故不书者以


春秋言也然春秋所据者旧史旧史所据者赴告


旧史既以不告而不书矣传何从得之而复以经


不书为说邪以此知凡事有不见于经如郑厉公


之入晋文公之出之类皆旧史所无有传盖参取


诸国之书与杂家小说相与共成之不全出于旧


史故每兼见经外事多与经不合而妄以经不书


为义者皆非也

 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卷一 第 7b 页 WYG0149-0499d.png

经有书灾有书异螽螟之类灾也六鹢退飞鸲鹆


来巢之类异也灾与异本二事传知灾而不知异


故为例曰凡物不为灾不书六鹢退飞鸲鹆来巢


此岂能为灾者乎蜚言有犹言有𧌒以中国所无


为异也安在其为灾不灾有则经必书之矣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
 宋师大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卫侯来会葬不见
卷一 第 8a 页 WYG0149-0500a.png
 公亦不书

诸国事不告不书于策固有之矣鲁事则未有不


书于策者今传别出经不书例凡国之事孰大于


改葬其君据传言桓公实为太子隐公既即位摄


君盟会征伐见书于经者未尝以为嫌而不专之


也何独葬其父而反以为嫌乎且葬皆以主人为


辞后记卫侯来会葬不知所以告诸侯者隐公邪


桓公邪若曰桓公则未有太子而交诸侯者也若

卷一 第 8b 页 WYG0149-0500b.png
曰隐公则岂有已告之而已不临之者乎子氏薨


称夫人据传例得书于经是赴于诸侯隐公为之


也子氏薨隐公且犹赴之改葬惠公乃使太子告


之乎所谓惠公薨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者使


隐公诚以太子主葬是亦名尔而葬礼之备当在


隐公以为有宋师犹可若曰太子少必待长而能


备则安用隐公哉且此相距才一年亦岂一年之


后遂以为长而能备礼于前尤可见其妄也

卷一 第 9a 页 WYG0149-0500c.png
 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日月为例公羊榖梁之失也而传亦一见于此然


文书甲申公孙敖卒于齐宣书辛巳仲遂卒于垂


成书壬申公孙婴齐卒于狸脤皆在境外公固不得


与小敛而皆书日则公子益师之不书曰岂以不与


小敛哉吾尝疑左氏出于战国之际或在公羊谷梁


后今以此考之是盖亦闻日月为例之说故入春秋


之初欲窃而用之后见其不可通则止而不暇删也

二年
卷一 第 9b 页 WYG0149-0500d.png
无骇帅师入极
 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

司空三卿也凡大国次国之卿三命经皆以名氏


见隐公之臣未有以氏见者榖梁以为隐不爵大


夫几是矣公子益师公子彄得氏者先君之大夫


也传不知此既妄以公子翚不氏为贬然无骇诚


司空未尝有罪何为而亦不氏乎无骇亦隐之大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49-0501a.png

夫尔谓之司空者妄也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卿为君逆也

春秋书大事不书小事书变事不书常事裂繻审


以卿为君逆为得礼则常事不当书矣婚礼父没


母命之传盖不知裂繻不称使为母命之一见正


非为卿也说已见公羊

三年春
三月庚戌天王崩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49-0501b.png
 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

平王诚以壬戌崩非义所在经何不正之而必从


赴杜预以为惩臣子之过此附会之辞也夫旧史


虽从赴告赴告所言未必皆实经虽据旧史旧史


所书未必皆当必有研考是非为之褒贬以示法


者如晋献公以骊姬之谗而杀申生楚商臣以子


弑父而代其位其赴告之辞必不自言申生无罪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49-0501c.png

而已杀之与已实自杀其父者然而经书晋侯杀


其世子申生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所谓其文则


史其义则丘窃取之者也传每以经从赴为说杜


预从而附会为之义甚有至于颠倒是非反易名


实者害经之弊莫大于此焉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

声子未必为隐母吾固言之矣君字文衍当为尹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49-0501d.png
氏公羊榖梁是也盖氏者系其人之称非系于人


之称如母氏伯氏仲氏之类则声子安得系之隐


公哉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曰薨


此三者于礼皆无见不称夫人故不言葬定姒氏


卒不称夫人后何以书葬姒氏传盖未尝考之也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
 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
 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49-0502a.png
 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
 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閒之
 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
 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
 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
 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传自以其说予夺当时之事者或称君子曰或托


称孔子曰仲尼曰然多不可證此以臣质君乱名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49-0502b.png
分之极矣曾莫之论而反如敌以下以不信责之


是安足为信而以为君子之言宜其不足以知经




癸未葬宋穆公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
 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
 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
 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49-0502c.png
 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
 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
 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
 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

宋宣公不立其子而立其弟宋之乱卒至于弑君


争国者宣公之为也其命之可谓非义而反以义


与之谓之知人宜其不足与论隐桓之事矣

四年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49-0502d.png
 夏公及宋人遇于清

周官冬见曰遇此天子见诸侯六礼之一也盖冬


无事其礼略犹之邂逅相遇然故诸侯不期而会


曰遇榖梁之言是也齐侯唁昭公于野井昭公以


人为菑以幦为席以鞍为几谓之以遇礼相见者


以此而传言遇皆以为先相期事有怵迫不暇为


会之辞故此以为卫人来告乱言之虽近之而其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49-0503a.png

实非也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
 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
 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
 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
 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代郑围其东门五日
 而还

前言穆公属殇公于孔父而使公子冯出居于郑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49-0503b.png
则冯固自己处郑矣安得殇公即位而后始出奔


非也经书夏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翚帅师


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左氏谓宋公陈侯蔡


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秋诸侯复伐郑


宋公来乞师翚固请以师会而行诸侯之师败郑


徒兵取其禾而还自左氏言之则疑以为实以春


秋法言之则非何者前伐果围东门而还自当书


围后果败郑徒兵而还则当书战何为但书伐而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49-0503c.png

已乎且乞师亦当见经盖左氏不晓翚不氏之义


又不晓帅师之义 此言翚帅师公不许翚固请


而行后翚帅师会齐宋伐郑言翚先会皆以专行


为帅师之义而实无有也夫州吁弑君诸侯不讨


固已罪矣乃欲修怨于郑以求宠于诸侯以和其


民盖将以会免讨焉宋以二王后为上公乃率陈


蔡而助之其罪盖不胜诛而鲁又以翚帅师会


之前目罪三国之党州吁也后目罪鲁之从四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49-0503d.png
国也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
 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

前言郑人伐卫卫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


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


公命也凡传叙鲁事而经不见者皆以为非公命


是或然矣今翚事与公子豫正同何为反书经岂


疾翚而不疾豫乎此盖传不明氏不及帅师之义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49-0504a.png

但见翚弑君者疑其彊而自恣经直书翚帅师而


不氏与后言公子翚者异其辞若专而贬然故妄


意之不悟与其言豫者自相戻也非特如此前言


无骇帅师入极后言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者


皆不言疾何以独见于此也

五年春公矢鱼于棠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经书公矢鱼于棠公羊榖梁以为观鱼今传亦以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49-0504b.png
为观鱼盖传不晓矢之义误训为陈故曰陈鱼而


观之若然当云观鱼不得言矢鱼古者祭君必亲


射牲田而获禽亦以共祭今公以春行则冬田之


时也盖欲因冬田射鱼为名而纵其淫猎然鱼亦


非所射也故臧僖伯以不射为谏矢者射也以鱼


为非所射则固矢鱼非观鱼也

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49-0504c.png
 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
 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
 佾也

六佾言初献三传皆失之盖蔽于六羽以为之说


古者妇人无别庙后从天子夫人从诸侯周有姜


嫄先妣之庙而用乐者出乎礼之变也仲子之宫


亦礼之变此庶子为君得为其母筑宫以公子主


之于子祭于孙止者也仲子惠公之母而卒于隐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49-0504d.png
公之世不得祭于惠公隐公以孙而得祭之者礼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三年是以经书考仲子之宫


予之而不讥也然仲子可筑宫不可用乐而公乃


献六羽此经所以记其初言后之妇人之庙而用


乐者自是始矣传者不知此但见鲁诸公庙皆僣


八佾而仲子宫忽言六羽遂以为义因为公问羽


数与众仲对之言传不能辨而载之夫使鲁尝为


妾母立庙用乐则盖有为之者矣又何问焉若虽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49-0505a.png

立庙而未尝用乐则乐之用否且不能必何暇遽


及羽数唯前未尝用而今用此所以谓之初献也


设以诸公庙皆僣八佾而仲子庙独用六佾为初


则此是仲子庙终隐公之世则已矣诸公庙未尝


降何初之云或以为祭未尝无乐亦不然礼群小


祀不兴舞盖有无乐之祭也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49-0505b.png
渝平公羊榖梁作输平当从二氏输者有物将之


以请平犹言输粟之输输者其物也传虽知其意


而不悟渝平之误故从而谓之更成杜预以为释


狐壤之怨欲以厚郑郑因此而来若然当云及郑


平凡平者未有非释前之不平何用独见于此也

 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为京师请籴诸侯之盛节也谓之礼宜矣然此鲁


事不应不书于策归粟于蔡经犹书此安得不书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49-0505c.png

乎传杂载经外事妄以为说而诬经者如前纪人


伐夷之类是也不为说而使学者反以疑经者如


此之类是也

七年春
滕侯卒
 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
 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
 礼经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49-0505d.png
诸侯死而赴以名礼也有不能以名赴者皆远小


之国不能以礼自持者也故经卒而不名者十皆


滕薛杞宿秦五国不在同盟与不同盟必同盟而


赴以名则杞成公尝与朝会而不名必不同盟而


不名则陈侯鲍曹伯终生卫侯晋之类皆未尝同


盟而名是何足以为例哉僖二十三年又曰赴以


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盖知前例不可通故复为


说以救之然既以同盟未同盟为例则安所用赴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49-0506a.png

从赴则废例从例则废赴二说盖不可兼行以经


考之后说是也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宋公以币请于卫请
 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

非也说已见前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
 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49-0506b.png

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謟也鬼神不歆非其类郑


伯请祀周公此理之必不然者以为求好邪则何


必非其祖而祭之以为易许邪则归祊足矣经书


郑伯以璧假许田本不与今归祊相及盖传误合


以为一是以仍其失而弗悟也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49-0506c.png
 之役礼也

及盟会盟皆内辞也盖以详内以别公行或内为


志或外为志尔本不通于外惟卫人及狄人盟欲


以殊夷狄鄫子会盟于邾盖地邾邾亦与盟则不


得不言会也其他外盟则未有书及与会者焉今


经但书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若言乎宋卫于


郑先会于温而后盟瓦屋则郑自当与宋盟安能


不见乎杜预以为不告故不书吾前固已言其非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49-0506d.png
矣大抵左氏初不晓会盟为内辞之意凡经言会


者必增盟经言盟者必增会或为义或为不义杜


预每强为之说要之皆不足据也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
 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
 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
 字为展氏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49-0507a.png

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子公孙皆


氏也生则称之矣此不待赐而氏者也其得见于


春秋与否者盖视其命数非三命之大夫则法不


得见也乃公孙之子则未有氏故或以字或以谥


或以官或以邑必待君命赐之而后敢氏所谓公


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是也无骇为公子展子邪


则自当氏公孙矣为展孙邪则生即赐展岂待死


而后命之乎今卒而请族则无骇生不得氏公孙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49-0507b.png
死乃始氏展是终其身未尝有氏也天下岂有无


氏之人哉以理考之无骇当为公子展之子自氏


公孙以未三命不得见于经羽父请而公命之者


无骇之子非无骇传不能察而误以无骇为展之


孙也

九年春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49-0507c.png
 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
 为大雪

经书大雨震电不言霖传益之以霖而不言电传


固不知经矣而杜预遂以为经误凡杜氏党传而


诬经类如此月令始雨水雷乃发声始电仲春之


候也夏之仲春为周之四月今以三月大雨震电


故书不在其三日以往也自癸酉至庚辰历八日


既已大雨震电而复大雨雪故书不在其平地尺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49-0507d.png
也此皆记异尔传不知此而妄为之例又谓之书


始与时失且雨自三日以往无时而无也使其为


灾则自以大水见之矣若不为灾则法自不书平


地尺雪亦无时而无也使当其时固不书若非其


时则亦不必待尺后书也大特言甚也

冬公会齐侯于防
 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郑伯庄公也为王卿士以王命讨宋则郑伯以六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49-0508a.png

卿出而将主兵者也经何以先齐而书齐人郑人


伐宋乎人微者也郑伯果以王命而正天讨何不


自将使微者将之乎曰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可


也既已告鲁则必告齐公非主兵者何用会齐侯


于防而与之谋乎二者反覆皆无据盖左氏不知


伐宋之因而妄为之说也翚伐不言败盖内败也


防盖鲁之旧邑尝侵于宋者故公伐宋败之于菅


遂复取之此为近实故方见会防遽见取防取防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49-0508b.png
言取正与经内取旧邑例合杜预欲附会左氏复


别防为二邑亦非也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
 为师期

经不书盟吾前言之矣杜预谓公还告会不告盟


故不书前诸侯自会则以为不告不书今公与会


则以为不告庙不书皆无所据而强为之辞且公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49-0508c.png

行告庙或致前事或致后事虽不同何乃与其事


实并没之乎经书会在二月传以为正月杜预以


历推二月无癸丑癸丑乃在正月谓经误夫会而


后为师期会既以二月则正月安得先盟尤可见


其迁就之妄也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
 辰郑师入防辛已归于我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
 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49-0508d.png
 也

经前言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今再言六月


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而齐郑不与两事前后自不


可合盖前以翚与二国伐而未得志故公自伐而


败之则郜与防之归何与于郑师乎郜宜为宋附


庸之国而防鲁之旧邑尝侵于宋者公既胜宋遂


属其附庸而复其旧地故皆言取何以知之经内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49-0509a.png

取旧地言取取济西田是也取附庸亦言取取鄟


是也取旧地言取者对与之言彼归我而我有之


取附庸言取者辨灭之名灭者杀其君长夷其社


稷而附庸则属之以听于已是亦犹吾邑而已前


平宋乱言取郜大鼎于宋则郜国而为宋所有者


非宋邑也后见郜子来朝则国固未尝灭方其取


之乃属之以为附庸尔防则鲁遂有之以为臧文


仲之邑矣二取名同而义异传不能辨其言君子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49-0509b.png
谓郑庄公不贪其土以劳王爵为正之体者尤非


是诸侯有罪而削其地王政也郑果擅相伐又私


取其地归我谓之正可乎

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
 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壬戌郑伯围戴
 癸亥克之取三师焉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
 蔡人怒故不和而败

经言宋蔡卫人伐戴传言郑伯围戴是谓三师已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49-0509c.png

得戴郑伯复从而围之其言固已衍于经矣又曰


克之取三师焉是谓郑伯围戴而克之取三师于


戴若是经何以皆不书乎既曰克戴取三师矣复


言召蔡人不和而败则取三师在召蔡人不在克


戴也其言自相戾据经书入郑伐戴但言秋不言


月以其久也宋卫入郑固已劳矣虽益之以蔡而


伐戴戴未能服翱翔于外进退皆困故郑伯乘其


惫能以一国覆三师此经所以不正郑伯之伐而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49-0509d.png
甚其取之罪也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
 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
 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
 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
 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
 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49-0510a.png

非天子不旅见诸侯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此朝天


子之礼诸侯相朝且不可况于旅见何先后之齿


乎此传不知经累数两国之意但见并书来朝故


妄信羽父之传此犹初献六羽不责其用乐而记


其羽数左氏之陋大抵皆若此也

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
 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
 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49-0510b.png
 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
 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乃与郑人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
 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
 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
 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
 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49-0510c.png
 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
 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
 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
 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
 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
 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寘
 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
 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乱也天而既厌
 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49-0510d.png
 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
 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
 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经书公及齐侯郑伯入许据传例获大城曰入弗


地曰入今乃言许庄公奔卫郑伯得许而中分之


使许叔居东偏公孙获处西偏岂所谓弗地者哉


且公告齐侯言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则讨许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49-0511a.png

者齐侯主兵故经序郑上不特以其爵也使齐侯


而知礼则许服罪而止矣如不知礼而欲擅有其


地则自处之何为更以许让公又以予郑郑伯亦


何为遂敢受之以分其大夫乎许庄公奔卫公实


在焉不待告而知经所当书讨许之不共而擅分


人之国其罪有大于不共者于法亦在所贬经皆


无文而槩谓之入非春秋之义也据传当以郑专


恶纪季以酅入于齐虽不绝祀后经累致意于纪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49-0511b.png
以显齐灭之罪郑虽复存许叔经亦当见其恶不


在郑则在许今皆与经不合如经所书公但与齐


郑入许尔此事疑在桓书许叔入于许之前许尝


灭于郑而庄公出奔卫居许叔于许之东偏而以


公孙获处许西偏故许叔乘厉公之乱入而复许


乃与经相近左氏传之不审而误载之不然许叔


果尝分许之半乘乱复并有公孙获之地可言许


叔取某地不得言入于许入外至之辞也于远辞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49-0511c.png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
 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
 十一月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
 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不
 成丧也

君弑贼不讨不书葬此春秋责臣子之义不为其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49-0511d.png
不成丧也且公弑于寪氏桓公立而讨寪氏有死


者是归狱于寪氏而自掩其恶也岂复薄于公之


葬而使不备礼乎纵诚有之此尤臣罪经不得并


贬隐公使不得见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