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147-015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皇纲论卷五     宋 王晰 撰
    灾异
    罪弑
    杀大夫
    日月例
    传释异同
   灾异
卷五 第 1b 页 WYG0147-0153d.png
春秋书灾异以记其变若日食星陨地震山崩之类此
天地之变者也霜雹火灾水旱螽螟之类此天地之灾
者也持日月之食乃数之常躔次所定无毫釐之差然
春秋何以书日食同之灾变乎夫日者至阳之精至明
之体人君之象也因其亏食即同之灾变而书者盖圣
人假此以示训谓日之高明犹有侵食之者况人君乎
欲使人君睹之而知自戒惧尔是故月食不书独取日
义而书之也其星陨地震山崩则非常之变也馀则常
卷五 第 2a 页 WYG0147-0154a.png
行之灾也非常之变人君所当惧常行之灾人君所当
忧大要在德政而已左氏凡日食火灾多用术数之说
董仲舒刘向刘歆五行之传及何休之注悉引前后事
迹参错傅会巧索异端以效其说异乎诸子之好怪也
不亦甚乎故一切不取噫圣人难言性命不语怪神天
人之道相去不远但观当世所行之事则治乱兴衰之
迹昭矣何必胶柱于一端纷挐于异说哉或曰春秋何
以不书祥瑞乎愚案祥者善之感也瑞者信之符也则
卷五 第 2b 页 WYG0147-0154b.png
天地顺日月明阴阳和风雨时鸟兽蕃草木茂万物之
性靡有不得其所者是天地之正也正则祥瑞也变则
灾异也岂有它哉又曰然则国风何以录驺虞麟趾仲
尼何以叹凤鸟河图欤曰驺虞与麟皆仁兽也周召之
正风录此二诗以为关睢鹊巢之应者感王化之成而
云也麟趾之诗其叙曰关雎之化行则无犯非礼虽衰
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详此是太平之公子
则有礼义如麟也此虽衰世之公子为感文王之化亦
卷五 第 3a 页 WYG0147-0154c.png
如此太平之公子故云然也驺虞之诗其叙曰鹊巢之
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
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详此是仁化既
行物无天伤之患如此驺虞之仁故云然也诗之大义
以此兴而言尔而说者遂误以为应德而至失之矣但
太平之世未必有驺虞衰乱之时未必无麟但此二兽
实仁义之兽而已至于凤鸟河图窃详仲尼之旨则知
是圣人盛德之瑞太平神化之符也(仲尼但言凤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
卷五 第 3b 页 WYG0147-0154d.png
(夫不言麟/与驺虞也)仲尼之言及此者以明王不兴而已道不振
故伤之尔非以己无天命而云也君子悉之
   罪弑
啖助曰凡鲁君见弑止皆书薨不可斥言也它国公子
篡大夫弑必书名志罪也称国以弑自大臣也不书大
夫君无道也称人以杀自贱人也亦恶其君也称盗以
弑非君之恶也以目罪人之贱者也不书其君罪已彰
矣据此君有道则大臣称名卑者称盗君无道则大臣
卷五 第 4a 页 WYG0147-0155a.png
称国卑者称人其理昭然不足疑也三传之义例皆不
安矣愚案啖子之说理亦未尽仲尼曰君使臣以礼臣
事君以忠又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来者渐矣此伤为人君为人父不能以礼防微
杜渐而痛乱臣贼子之事也噫弑父与君天下之罪一
也经书弑君则罪名已著不可更以它文馀意论其罪
之浅深也然则仲尼既显其弑君之罪矣又异其文者
所以罪其君各以轻重而言之所以戒人君也或曰君
卷五 第 4b 页 WYG0147-0155b.png
被弑岂尽君之罪乎曰凡被弑之君皆可罪也何者身
为国君嗣守宗庙有社稷之重有臣民之众当以礼自
防以德自固无礼无德以至于乱是皆有罪焉尔其轻
重则各系乎其人若乃未至失道之君则大臣称名卑
称盗无道之君则大臣称国卑称人也其无道之君若
晋弑其君州蒲不书大夫名者以君无道泛责之尔泛
责之者所以贬君也明非专执政之咎也然其杀君之
罪亦安所逃乎其卑称人者略之也盖君无道贼乱之
卷五 第 5a 页 WYG0147-0155c.png
所资也不待彊臣微者皆可以为难矣故称人者亦所
以贬君也虽贬君然其弑君之罪犹在也其未至失道
之君不幸而有乱臣贼子之事若卫完宋与夷之类则
非君所自致但失其防焉尔故书弑君之名以显其君
之未至失道也其卑者既不可书名故直以盗贼目之
是大臣不义与盗同也圣人褒贬之旨其至矣哉或曰
晋灵公不君赵盾非实弑犹书盾以弑则州蒲虽失道
亦与灵公无异何为不显卿名似为掩恶乎噫善哉问
卷五 第 5b 页 WYG0147-0155d.png
也夫春秋假行事以示教原情意以明微盾为正卿亡
不出竟则君臣之义未绝也君臣之义未绝而族人弑
其君盾于是而复且不讨贼则是不能以大义灭亲而
同乎赵穿之意也故圣人特以弑君之罪加之尔意者
惧后世有奸杰之臣为阴谋狡计之事故明微以示教
此圣人之变例也夫弑州蒲者书偃也书偃当国政而
其子亦为卿名迹尽见诸经则虽称国弑乃此人也亦
岂可全谓之掩恶乎哉
卷五 第 6a 页 WYG0147-0156a.png
   杀大夫
诸侯之义无专杀大夫何也以其膺王命执国政爵尊
禄厚不比群吏故也春秋之时虽非王命之卿然国之
股肱是亦卿也则春秋凡杀大夫皆讥之也其被杀者
罪有轻重不可混同故圣人异其文以别之也凡系之
君则称君系之君与执政则称国杀之当则称人贼其
上则称盗其称君以杀者则恶其君不慈友于子弟亏
亲亲之恩也称国以杀者则其杀之者与其杀者俱可
卷五 第 6b 页 WYG0147-0156b.png
责也称人以杀者则略之而无所讥也盖国有典刑当
讨有罪也称盗以杀者则疾夫卑贱之人贼害其上也
凡此之例皆书被杀者名氏谨其事也又有但称国杀
大夫而不书大夫名氏者盖阙文也其称人以杀而不
书大夫名氏者以其国乱略之也何以知其然哉夫称
人者非君与执政之为也讨罪之辞也今不书大夫名
氏则非讨罪也虽称人以杀而实非讨罪故去其名氏
则善恶褒贬之归无所寄焉直志其国乱而已此圣人
卷五 第 7a 页 WYG0147-0156c.png
之大意也近儒或谓曹大夫春秋皆不书名氏以其微
弱贱之也则庄二十六年曹杀其大夫盖不可书杀其
大夫某人故略也此说未可通也夫曹大夫不书名氏
以其微弱略之则可也谓不可书曹杀其大夫某人则
不然也夫莒亦小国也未尝称名氏则公子意恢何以
书乎又僖二十五年宋杀其大夫岂是微弱略之乎又
谓文七年宋人杀其大夫者盖恶其处污君之朝不能
彊谏又不能去故略之也特其书以官者甚之也此说
卷五 第 7b 页 WYG0147-0156d.png
近之然不可谓罪之而略之也果若罪宋大夫处污君
之朝不能諌不能退则何故不书名氏为掩其过乎又
既曰甚之而不书名氏则罪将安所归乎盖亦思之未
熟而云也其谓特书以官为甚之者此义是也何哉彼
司马者卿之典兵者也此尚为国众所杀其乱可知也
则书司马者甚之之意也左氏之例以书名者皆是罪
之故谓不书名者为无罪尔既曰无罪则书官者必是
褒之故迷而不反也或曰春秋之杀大夫多矣岂无善
卷五 第 8a 页 WYG0147-0157a.png
人贤士邪今一云可责无乃太过乎噫处衰乱之世不
能以礼进退失明哲保身之戒以被害者皆非君子之
所与也虽泄治之忠谏郤宛之直而和然不免责者以
其失中道接佞人不可以训后世故也易之剥曰顺而
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王辅嗣曰亢激
伤忤以陨其身身既倾焉功又不就非君子之所尚也
至德哉圣人之及此焉者为后世之贤人君子也
   日月例
卷五 第 8b 页 WYG0147-0157b.png
啖助曰公榖多以日月为褒贬之例皆穿凿妄说也假
如用之则无一事可通者明非春秋之意审矣左氏唯
卿卒以日月为例亦自乖戾杜预云凡朝聘会遇侵伐
执杀土功之属例不书日盟战败入灭崩薨卒葬弑君
日食之类例多书日自文公以前书日者二百四十九
宣公以下书日者四百三十二年数略同日数加倍故
知久远遗落不与近同助窃谓公羊所谓不日远也亦
久远多遗落也凡例当书日而不书者盖谓遗阙其例
卷五 第 9a 页 WYG0147-0157c.png
不当书日而书者皆有意也予案春秋记事之书也以
事系时名曰春秋凡大变大危大恶之事则必书日以
谨之中事则但志之以月小事则直系之于时以次略
之尔犹今之法家大辟之案则必敷条考式文致周详
以谨之也中刑次之小刑则又略之其大纲然也胡旦
曰以日月四时为详略以凡例新意为褒贬此说是也
然旧史必有遗落者不可规定其例故仲尼于书罪恶
之际汎其责者则亦去日以略之若灭入例书日而宋
卷五 第 9b 页 WYG0147-0157d.png
人卫人入郑楚人灭江之类但系之于时不与吴入楚
楚子灭萧之类同也若或附会事迹曲求义例则烦碎
不通为敝滋甚又有因事理文势当书日者若隐九年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之类是也外葬亦不
当书日凡书日皆有义也其内事亦自有详略若取郜
取防书日取邿取鄫不书日明哲之士以意详之可也
   传释异同
仲尼修经之后不久而卒时门弟子未及讲授是故不
卷五 第 10a 页 WYG0147-0158a.png
能具道圣人之意厥后书遂散传别为五家于是异同
之患起矣邹郏无文独左氏善览旧史兼该众说得春
秋之事迹甚备其书虽附经而作然于经外自成一书
故有贪惑异说采掇过当至于圣人微旨颇亦疏略而
大抵有本末盖出于一人之所撰述也公榖之学本于
议论择取诸儒之说系于经文故虽不能详其事迹而
于圣人微旨多所究寻然失于曲辩赘义鄙浅丛杂盖
出于众儒之所讲说也自汉崇学校三传迭兴以贾谊
卷五 第 10b 页 WYG0147-0158b.png
之才仲舒之文向歆之学厥犹溺于师说不能会通况
于馀哉其专穷师学以自成一家者则何氏杜氏范氏
而已何氏则诪张瞽说杜氏则胶固传文其稍自觉悟
者唯范氏尔然不能洞达以会经意又郑康成不为章
句特缘何氏兴辞曲为二传解纷不顾圣人大旨而六
艺论又言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榖梁善于经亦非
通论也呜呼自仲尼没后千馀年间至李唐独有啖助
赵正尔君子之道不亦鲜乎二子相继贤而有断能𤼵
卷五 第 11a 页 WYG0147-0158c.png
明圣人之意指擿三传之谬固有功矣然探圣人之意
或未精斥三传之谬或太察可谓入圣人之门而游乎
宫庭之间者也其堂奥则未可知也然亦度越诸子远
矣左氏于获麟以后续经至孔丘卒伪也又好以一时
言貌之恭傲与卜筮巫梦之事推定祸福靡有不验此
其敝也及经外之传无取乎经者今一切不取又有广
录杂乱不实之语混合其间固当裁取其文以通经义
如玉之有瑕但弃瑕而用玉不可并弃其玉也二传亦
卷五 第 11b 页 WYG0147-0158d.png
然其大义虽失内有数句可用者亦裁而用之以遵君
子宏通之义噫圣人之言如江如河诸儒溯沿妄入畎
浍圣人之心如日如星诸儒纠纷云障雾塞今则复江
河之正道睹日星之光明好学君子亦有乐于是欤
 
 
 
 春秋皇纲论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