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春秋正义卷第二十一 襄公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 颍达 等奉
  敕撰
九年注天火至故书 正义曰淂告则书史之常例于此须言告
者公羊传曰外灾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灾也曷为或言
灾或言火大者曰灾小者曰火然则内何以不言火内不言火者
甚之也公羊此言不可通于左氏故杜明为此注以异之注伐至郑
地 正义曰成十七年夏公会尹子云云伐郑六月乙酉同盟于
柯陵于时郑实不服诸侯自同盟耳郑不与盟也此注云伐郑而
书同盟则郑受盟可知者此盟郑与传文分明不是准约同盟之
文始知郑与盟也杜言此解经于盟不书郑伯之意耳经若重序
诸侯必当郑伯在列但经已前目诸侯不复重序郑伯不见故
特解之以其伐郑而书同盟则郑与盟可知同盟之文是以包郑故
不复见郑伯耳非谓因伐而同盟者所伐之国必与也柯陵之盟
郑实不服诸侯自相与盟非同郑也文同事异不可执彼以难此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十一年诸侯伐郑同盟于亳城北其文与此同矣此经书十二月
己亥同盟于戏传言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经传不同必有一误
而传于戏盟之下更言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己亥在癸亥之前
二十四日杜以长历推之十一月庚寅朔十日淂己亥十二月己
未朔五日淂癸亥故长历参校上下己亥在十一月十日又十二
月五日有癸亥则其月不淂有(己)亥经书十二月误也此误者
唯以一字误为二非书经误也 传注乐喜至之政 正义曰
文七年及成十五年二传言宋六卿之次皆云右师左师司马司
徒司城司寇其右师最贵故华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
也然则宋国之法当右师为政卿今言司城为政卿者盖宋以华
阅是花元之子以元有大功使阅继其父耳子罕䝨知故特使
为政齐任管夷吾鲁任叔孙婼皆位卑而执国政此亦当然也
此传言以为政者以为救大之政耳但从此以后历检传文郑人
请贼宋人献玉抶筑台之讴削向戌之赏皆是政卿之任故言为
政卿也下晋侯云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是宋人自知天道当有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火灾故子罕弃相戒敕为备火之政也自伯氏司里以下巷伯儆
宫以上皆是子罕素戒之也其享祀之事是二卿命之非子罕也
注伯氏至里宰正义曰释言云里邑也李巡云里居之邑也是
里为邑居之名也周礼五邻为里以五邻必同居故以里为名里
长谓之宰周礼里宰每里下士一人谓六遂之内二十五家之长
也此言司里谓司城内之民若今城内之坊里也必有长不知
其官之名周礼有里宰故以宰言之非是郊外之民二十五家之
长也使伯氏司此城内诸里之长今各率里内之民表火道以来
皆使此伯氏率里民为之 注畚篑至汲器正义曰说文云
畚蒲器所以盛粮也宣二年注云畚以草索为之其器可以
盛粮又可以盛土也论语称为山用篑是篑为盛土之器故
以畚为篑笼也说文云挶戟持也戟持者执持此舆其臂如
载形故也其字从手谓以手持物也与畚共文畚是盛土之器
则挶是舆土之物也绠者汲水之索仪礼谓之繘方言云自关
而东周洛韩魏之间谓之绠关西谓之繘释器云盎谓之缶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说文云缶瓦器所以盛酒浆亦谓之罂罂可以汲水故云汲器也
易井封亦谓取井水为汲也 注盆之属 正义曰周礼凌人
春姑治郑玄云如甀大口以盛冰则是盛水之器知备水
器者备盆之属巡文城 正义曰十尺为丈巡行其城以丈
度之故云丈城 注华臣至主也 正义曰周礼大司徒掌徒庶
之政今小司徒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凡国之大事致民是司
徒掌役徒也言具正徒司里所使遂正所纳皆是临时调民而役
之若今之夫役也司徒所具正徒者常共官役若今之正丁也
注隧正至救之 正义曰此隧正当天子之遂大夫故遂大夫职
云各掌其遂之政令遂人职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
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郑司农云王国百里内为六乡外为
六遂郑玄云郊内比间族党州乡郊外邻里酂鄙县遂异其名者
示相变耳尚书费誓云鲁人三郊三遂然则诸侯之有乡遂亦以
郊内郊外别之也郊内属乡者近于国都司徒自率之以入城矣
郊外属遂者是郊野保守之民不可全离所守司徒令遂正量其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多少纳之于国随火所起而奔往救之华臣直言具正徒不言其
事者以是郊内之民共救火百役即上畜水潦积土涂之类非唯
救火而已若郊保之民既远故使随火所起奔往救之直救火而
已 注乐遄至刑书 正义曰此人掌具刑器知其为司寇也恐
其为火所焚当是国之所重必非刑人之器故以刑器为刑书也
哀三年鲁人救火云出礼书御书书不名器此言刑器必载于器
物郑铸刑鼎而叔向责之晋铸刑鼎而仲尼讥之彼铸之于鼎以
示下民故讥其使民知之此言刑器必不在鼎当书于器物官府
自掌之不知其在何器也或书之于版号此版为刑器耳
注皇郧至其官 正义曰服虔云皇郧皇父充石之后十世宗卿
为人之子大司马椒也车马甲兵司马之职使皇郧掌此事皇郧
必是司马也校正主马于周礼为校人是司马之属官也周礼司
马之属无主车之官巾车车仆职皆掌车乃为宗伯之属昭四年
传云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是诸侯之官司马之属有工正主
车也国有火灾恐致奸寇故使司马命此二官出车马备甲兵以防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非常也传言庀武守者甲兵器械藏于府库若今武库使具其
守守此武库也此事轻于车马故后言之 注锄吾至之典
正义曰锄吾大宰传无其文贾逵云然相传说耳不知其本何所
出也周礼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二曰
敖典三曰礼典四曰政典五曰刑典六曰事典六官之典谓此也权以
府为六官之典当谓六官之典其事载之于书故使具其守刘炫以
为府守谓府库守藏今知不然者以百司府藏己厉左右二师上
华阅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讨左亦如之则是府库之物二师揔
令群官所主案哀三年鲁遭火灾出礼书御书藏象魏皆以
典籍为重明此府守是六官之典若以为府库财物便是不重
六典唯贵财物刘以为府库而规杜非也 注司宫至之事
正义曰昭五年传楚子𣣔以羊舌肸为司宫𣣔加宫刑以此知司
宫奄臣谓奄人为臣主司宫内周礼无司宫巷伯之官唯有内小
臣奄上士四人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郑玄云奄称士者异其䝨
也奄人之官此最为长则司宫当天子之内小臣也周礼又云寺人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王之正内五人郑玄云正内路寝也释宫云宫中巷谓之壸孙炎
曰巷舍间道也王肃云今后宫称永巷是巷者宫内道名伯长也
是宫内门巷之长也周礼内小臣其次即有寺人故知巷伯是寺
人也又以诗篇名巷伯经云寺人孟子作为此诗故知巷伯寺人
一也郑以巷伯为内小臣既无明文各以意说 注二师至祀也
正义曰周礼大司徒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
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大夫每乡乡一人天子六乡即以卿为之长此
传云二师令四乡正则立乡正非卿典之但其所职掌当天子之
乡大夫耳周礼卿大夫各掌其乡之政教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
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则乡正当属司徒此传言二师命之者上文右
师讨右右左师讨左则宋国之法二师分掌其方左右各掌其二
乡并言其事故云二师命四乡正也费誓云鲁人三郊三遂则鲁
立三乡此云命四乡正则宋立四乡也周礼乡为一军大国三军宋是
大国不过三军而有四乡者当时所立非正法也于时宋置六况
四乡乎周礼祭人鬼曰享故享为祀也止令敬享不知所享何神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周礼大祝国有天灾弥祀社稷祷祠郑玄云天灾疫疠水旱也
弥犹遍也遍祀社稷及诸所祷又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
其十有一曰索鬼神郑众云索鬼神求废祀而脩之云汉之诗
所谓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者也彼凶荒之年水旱之灾尚索鬼
神而祭之此过天火为灾亦当遍祀群神其所合祭皆应祭之
也盖火起始命之祭耳注祝大至非礼 正义曰周礼大祝掌
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祗祈福祥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特牲少
牢士大夫之祭祀也皆宗人掌其事然则诸是祭神言辞大祝
掌之礼仪宗人掌之故所有祭祀皆祝宗同行此事别命祝宗
使奉此祭非乡正所为也文承二师命下亦是二师命之不复言
命者亦从上省文也用马者以马为牲祭于四面之城以禳火也
禳郤也郤火使灭也盘庚汤之九世孙殷之第十九王也自盘庚
至纣又十二王而殷灭盘庚弟小乙是宋微子之八世祖也盘庚
之为殷王无大功德而祀盘庚者当时之意不知何故特祀之也
祀盘庚不别言牲明其祀亦用马也城以积土为之土积则为阴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积积阴之气或能制火故祭城以禳火礼亦无此法也庄二十五
年传例曰凡天灾有币无牲用马祀盘庚皆非礼言用马祭城祭
盘庚皆非礼也此备火灾所使群官急者在前缓者在后故先
伯氏司里次华臣具正徒次到隧正纳郊保然后二师㧾庀群官
先右后左尊卑之次也以刑器车马甲兵典法国之所重故特命
三官庀具其物先外官备具救火然后及内故次司宫卷伯人事
既毕乃祭享鬼神故次敬享祀盘庚之事也 注谓火至放火
正义曰昭二十九年传五行之官有木正火正金正水正土正立此
五官各掌其职封为上公祀为贵神谓能其事者后世祀之火正
之官居职有功祀火星之时以此火正之神配食也五行之官每
岁五时祀之谓之五祀月令云其神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配五
帝而食其神矣而火正又配食于火星者以其于火有功祭火星又
祭之后稷淂配天又配稷火正何故不淂配帝又配星也有天下
者祭百神天子祭天之时因祭四方之星诸侯祭其分野之星其
祭火里皆以火正配食也火正配火星而食有此传文其金木水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土之正不知配何神而食经典散亡不可知也周礼司爟掌行火
之政令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郑玄云火所以用
陶冶民随国而为之郑司农云以三月本时昏心星见于辰上
使民出火九月本黄昏心星伏在戌上使民内火故春秋传曰
以出内火周礼所言皆据夏正故杜以周礼之意解其心咮为火
之由建辰之月即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南方七星有
井鬼柳星张翼轸七者共为朱鸟之宿星即七星也咮谓柳也春
秋纬文耀钩云咮谓鸟阳七星为颈宋均注云阳犹首也柳谓之
咮咮鸟首也七星为朱鸟颈也咮与颈共在于午者鸟之止宿口
屈在颈七星与咮体相接连故也鹑火星昏而在南方于此之时
令民放火咮星为火之候故于十二次咮为鹑火也建戌之月即
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七者共为苍
龙之宿释天云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谓之大辰孙炎曰龙星明者
以为时候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以是故此传心为大
火九月日体在房房心相近与日俱出俱没伏在日下不淂出见故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令民内火禁放火也火官合配其人盖多不知谁食于心谁食于
咮也此传鹑火大火共为出火之候周礼之注不言咮者以咮非
内火之候故唯指大火以解出内之故其言不及咮也
注陶唐至宋地正义曰史记五帝本纪云帝尧为陶唐氏是
尧有天下以陶唐为代号也氏犹家也古言高辛氏陶唐氏犹
言周家夏家也阏伯高辛氏之子迁阏伯于商丘主辰皆昭元年
传文也尔雅以大火为大辰是辰为大火也昭十七年传云宋大
辰之虚是大火为宋星也阏伯已居商丘祀大火今大火为宋星
则知宋亦居商丘以此明之故云然则商丘在宋地也释例云宋
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县也传曰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
丘祀大火又曰宋大辰之虚也然则商丘在宋或以为漳水之南
故殷虚为商丘非也是由商丘所在不明故释例与此注俱以阏
伯明之 祀大火至大火 正义曰祀大火者阏伯祀此大火之
星居商丘而祀火星也相土因之复主大火是商丘之地属大火
也然则在地之土各有上天之分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辩九州之地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所封封域皆有分星郑玄云星土星所主土也封犹界也大界则
曰九州州中诸国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今其存可
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鲁
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
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是言地属于天各有其分之事也郑唯云
其存可言不知存者本是谁说其见于传记者则此云商主大火
昭元年传云参为晋星二十八年传云龙宋郑之星则苍龙之
方有宋郑之分也又曰以害鸟帑周楚恶之则朱鸟之方有周
楚之分也昭七年四月日食传称鲁卫恶之去卫地如鲁地则春
分之日在鲁卫之分也又十年传曰今兹岁在颛顼之虚姜氏任
氏实守其地则于时岁星在齐薛之分也又三十二年传曰越淂
岁而吴伐之凶则于时岁星在吴越之分也晋语云实沈之虚晋
人是居周语云岁在鹑火我有周之分野是有分野之言也天有
十二次地有九州以此九州当彼十二次周礼虽云皆有分星不
知其分谁分之也何必所分能当天地星纪在于东北吴越实在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东南鲁卫东方诸侯遥属戌亥之次又三家分晋方始有赵而韩
魏无分赵独有之汉书地理志分郡国以配诸次其地分或多或
少鹑首极多鹑火甚狭徒以相传为说其源不可淂而闻之于其
分野或有妖祥而为占者多淂其效盖古之圣哲有以度知非
后人所能测也 注相土至大火 正义曰殷本纪契生昭明昭明
生相土相土是契孙也本纪云帝舜封契于商郑玄云商国在大
华之阳皇甫谧云今上洛商县是也如郑玄意契居上洛之商
至相土而迁于宋之商及汤有天下远取契所封商以为一代大
号服虔云相土居商丘故汤以为天下号王肃书序注云契孙相
土居商丘故汤以为国号案诗述后稷云即有邰家室述契云天
命玄鸟降而生商即稷封邰而契封商也若契之居商即是商丘
则契已居之不淂云相土因阏伯也若别有商地则汤之为商不
是因相土矣且经传言商未有称商丘者粎例云宋之先契佐唐
虞封于商武王封微子启为宋公都商丘是同郑玄说也传言商
主大火商谓宋也宋主大火耳成汤不主火也宋是商后谓宋为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商昭八年传曰自根牟至于商卫是名宋为商之验释例曰商宋
一地谓此商也相土商之祖者是阳之祖亦宋之祖也尧封阏伯
于商丘比及相土应历数世故云伐阏伯之后居商丘祀大火也
商人至道也 正义曰阅犹数也衅谓间隙也商人谓殷商之人
为王之时数其祸败之衅隙必始于火言其政教有失将𣣔致祸
既开祸败之衅必有火灾应之今宋是商后亦如商世𣣔有祸
败必初始于火是以言日知其有天道也然殷商不居商丘必有
火者以商是相土子孙相土居商丘祀火之故故火之为灾连及
殷商之世也传唯言此而已亦不知尔时宋有何失而致此灾
公曰至知也 正义曰公曰此事可必乎但有愆失必致火乎对
曰在其君之所行道耳若时政小失天未弃之或下灾异冀其觉
悟或可常有火灾也若国家昏乱无复常象不可知也象谓
妖祥有所象似以戒人也国若无道灾变亦殊既无象故不可
必知也 注艮下至之八 正义曰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
山二曰皈藏三曰周易郑玄云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名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曰连山似山之出内云气也皈藏者万物莫不皈而藏于其中
也洪范言卜筮之法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孔安国云夏殷周
卜筮各异三法并卜从二人之言是言筮用三易之事也大卜周
官而职掌三易然则周世之卜杂用连山皈藏周易也周易之爻
唯有九六此筮乃言遇艮之八二易皆以七八为占故此筮遇八
谓艮之第二爻不变者是八也揲蓍求爻系辞有法其揲所淂有
七八九六说者谓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其爻不变也九为老阳
六为老阴其爻皆变也周易以变为占占九六之爻传之诸筮
皆是占变爻也其连山皈藏以不变为占占七八之爻二易并
亡不知实然以否世有皈藏易者伪妄之书非殷易也假令
二易俱占七八亦不知此筮为用连山为用皈藏所云遇艮之
八不知意何所道以为先代之易其言亦无所据贾郑先儒相
传云耳先儒为此意者此言遇艮之八下文穆姜云是于周易
晋语公子重耳筮淂贞屯晦豫皆八其下司空季子云是在周
易并于遇八之下别言周易知此遇八非周易也 注震下至论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之 正义曰震为雷兑为泽象曰泽中有雷随郑玄云震动也
兑说也内动之以德外说之以言则天下之民慕其行而随从之
故谓之随也史疑古易遇八者为不利故更以周易占变变其爻
乃淂随封而论之所以说姜意也 注易筮至折之正义曰易
筮皆以变者为占传之诸筮皆是也若一爻独变则淂指论此爻
遇一爻变以上或二爻三爻皆变则每爻义异不知所从则当总
论彖辞故姜亦以彖为占此元亨利贞无咎是随封之彖辞也
史言是谓艮之随者据周易而言故姜亦指言周易以折之也
周易卦下之辞谓之为彖彖者统论一封之体明其所由之主
随彖云元亨利贞无咎者元长也长亦大也亨通也贞正也随
卦震下兑上以刚下柔动而适说故物皆随之而不能大通于事
逆于时也相随而不为利正共适邪淫则灾之道也必有此元亨
利贞四德乃淂无咎过耳无此四德则不免于咎元体至出矣
正义曰自干事以上与周易文言正同彼云元者善之长此云体
之长彼云嘉会是以合礼此云嘉德唯二字异耳其意亦不异也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元者始也长也物淂其始为众善之长于人则谓首为元元是
体之长以善为体知亦善之长也亨通也嘉善也物无不通则
为众善之会故通者善之会也物淂裁成乃名为义义理和恊
乃淂其利故利者义之和也贞正也物淂其正乃成干用故正者
事之干也体仁以仁为体也君子体是仁人堪淂与人为长体
仁足以长人也身有美德动与礼合嘉德足以合礼也以已利
物义事和恊利物足以和义也正而牢固事淂干济贞固足
以干事也此四德者在身必然固不可诬罔也是以虽淂随卦而
其身无咎今我妇人也而与于侨如之乱妇人卑于男子固在下
位而有不仁之行不可谓之元也不安靖国家𣣔除去季孟不可
谓之亨也作为乱事而自害其身使放于东宫不可谓之利也
弃夫人之德位而与侨如淫姣不可谓之贞也有此元亨利贞四
德乃得随而无咎四德我皆无之岂当随卦也哉我则自取此
恶其身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宫不能出矣 注言不至吉事
正义曰不诬四德者四德实有于身不可诬罔以无为有也如是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乃遇随卦可淂身无咎耳明其无此四德而遇随卦者乃是淫而
相随非是善事故淂随必有咎也穆姜自以身无四德遇随为
恶其意谓随为恶卦故云虽随无咎 注姣淫之别名 正义
曰服虔读姣为放效之效言效小人为淫淫自出于心非效人也
今时俗语谓淫为姣故以姣为淫之别名 注种曰农收曰穑
正义曰农是力田之名诗毛传云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稼者言如
嫁女之有所生也稽爱也言爱惜而收敛之也此文穑无所对故
以农为种名其实农是营田之名种曰稼也 注四民不杂
正义曰齐语四民者士农工商此传言其士竞于教是说士也
庶人力于农稽是说农也士农己讫唯有工商在耳故以皂隶
贱宦足成其句杜言四民不杂通上士庶为四非以皂隶工商为
四也斩行栗正义曰行道也谓之行栗必是道上之要周语云
列树以表道知此行栗是表道之树 注肆经至成围 正义曰
肆训为缓缓从罪人谓放赦之也将求民力开恩赦罪赦诸侯之
军内犯法者服虔以为放郑囚案传未与郑战无囚可放设使有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囚可放郑人以战而获非有所犯不淂谓之肆青也不书围郑者
此肆青围郑是号令之辞耳郑人闻而逆服不成围故也
法分四军为三部 正义曰贾逵以为三分四军为十二部郑众
以为分四军为三部杜以分为十二则一部人少不足元敌故从
郑说分四军为三部晋各一动而楚三来欲罢楚使不能也
注门子卿之适子正义曰周礼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辩亲疏
其正室皆谓之门子郑玄云正室适子也将代父当门者也是卿
之适子为门子也注以长至洧津正义曰杜以长历推之此
年无闰故知此闰字当为门五又月当为日也晋人分四军为三
番以二番为待楚之备一番以攻郑之门一番一门以癸亥初攻
每门五日积十五日𣣔以苦郑而来楚也楚不敢来郑犹不服至
明日戊寅济于阴阪复侵郑外邑而后皈也郑都洧水之旁故知
阴阪洧津也卫氏难云案昭二十年朔旦冬至其年云闰月戌辰
杀宣姜又二十年云闰月取前城并不应有闰而传称闰是史之
错失不必皆在应闰之限杜岂淂云此年不得有闰而改为门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五日也若然闰月杀宣姜闰月取前城皆为门五日乎秦氏释
云以传云三分四军又云十二月癸亥门其二门既言三分则三
番攻门计癸亥至戊寅十六日番别攻门五日三五十五日明日
戊寅济于阴阪上下符合故杜为此解苏氏又云案长历襄十
年十一月丁未是二十四日十一年四月己亥是十九日据丁未至己
亥一百七十三日计十年十一月之后十一年四月之前除两个
残月唯置四个整月用日不尽尚馀二十九日故杜为长历于十
年十一月后置闰既十年有闰明九年无闰也 注岁星至周
天 正义曰直言一星终知是岁星者以古今历书推步五星
金水日行一度土三百七十七日行星十二度火七百八十日行星
四百一十五度四者皆不得十二年而一终唯木三百九十八日行星
三十三度十二年而彊一周举其大数十二年而一终故知是岁星
君冠至处之 正义曰冠是嘉礼之大者当祭以告神故有祼
享之礼以祭祀也国君无故不彻县故有金石之乐行冠礼之
时为举动之节也冠必在庙故先君之祧处之也既行祼享祭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必有乐所言金石节之谓冠时之乐非祭祀之乐也诸侯之冠礼
亡唯有士冠礼在耳其礼亦行事于庙而不为祭祀士无乐可设
而唯处祧同耳士冠必三加始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公
则四大戴礼公冠篇于士三冠后更加玄冕是也案此传文则诸侯
十二加冠也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则十二加冠亲迎于渭用天子
礼则天子十二冠也晋语柯陵会赵武冠见范文子冠时年十六
七则大夫十六冠也士庶则二十而冠故曲礼云二十曰弱冠是
也注祼谓至君也 正义曰周礼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郁
人凡祭祀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郑玄云郁郁金香草
也鬯酿秬为酒芬香条畅于上下也筑郁金煮之以和鬯酒郊
特牲云灌用鬯臭郑玄云灌谓以圭瓒酌鬯始献神也然则
祼即灌也故云祼谓灌鬯酒也祼是祭初之礼故举之以表祭
也周礼祭人鬼曰享故云享祭先君也刘炫云冠是大礼当偏
告群庙 注诸侯至为祧 正义曰祭法云远庙为祧天子有
二祧郑玄云祧之言超也超上去意也诸侯无祧聘礼云不腆先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君之祧是谓始祖庙也聘礼注云天子七庙文武为祧诸侯五庙
则祧始祖也是亦庙也言祧者祧尊而庙亲侍宾客者上尊者
然则彼以始祖之尊故特言祧耳昭元年传云敢爱礼氏之祧大
夫之庙亦以祧言之是尊之意也不待至鲁而假于卫者及诸侯
宾客未散故也 注成公至所处 正义曰成公是献公曾祖卫
世家文也服虔以成公是卫之曾祖即云祧谓曾祖之庙也曾祖
之庙何以独有祧名王制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为三郑
之丰氏岂淂立曾祖之庙乎而亦谓之祧也杜言从卫所处意
在排旧说也以晋悼𣣔速故寄卫庙而假钟磬其祼享之礼
皈鲁乃祭耳 注质主也 正义曰质之为主以意言耳无正
训也晋云唯晋命是听郑云唯彊是从二辞但以告神是其无定
主也服虔云质诚也无忠诚之信故神弗临也 注中分郑城中
里名 正义曰言入盟是入城盟也入城而言盟地知是城内里
名 十年注吴子至楚地 正义曰成十五年诸侯大夫会吴于
钟离五年鲁卫会吴于善道皆大夫来也此传云会吴子寿梦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则吴子自来也五年戚之会吴序鄫上此殊吴者亦如钟离善道
晋以诸侯往彼会之故曰会吴也哀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
黄池彼称吴子此不称子者从其所称也苏氏云谓诸侯直称之
曰吴故从诸侯之所称也至于黄池之会自云其僭号而称子以
告令诸侯故诸侯亦从而称之也刘炫云从所称者诸侯盟会会
则必自言其爵盟则自言其名故盟得以名告神会得以爵书
策吴是东夷之君未闲诸夏之礼于此自称为吴不知以爵告众
故从所称书吴也故释例云吴晚通上国故其君臣朝会不同于
例亦犹楚之初始是言吴未知称爵也 注偪阳至曰遂
正义曰偪阳妘姓传文也郑语云妘姓鄢郐路偪阳也遂者因上
事生下事之辞此因祖会而遂灭偪阳虽复隔以日月文犹系于
会祖因会祖而始谋灭之故言遂也 注荀罃至兵也正义曰
传称荀罃伐秦而经不书罃知罃不亲兵以师告也 注齐世至
滕上正义曰周礼典命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
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郑玄云誓犹命也言誓者明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天子既命以为之嗣也十九年传云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则光
是未誓者也法当继于子男之下祖之会列于小邾之下是其正
也于此伐也传称崔杼使大子光先至于师故长于滕晋悼以齐是
大国光复先至心善其共遂进其班为盟主所尊故在滕上言其
非正法也 注非国至大夫 正义曰若国家讨而杀之则举国
名言杀其大夫若非国讨两下相杀则两书名氏王札子杀召伯
毛伯是也此非国讨亦当两书名氏但杀之者尉止司臣之徒皆非卿
也非卿则名氏不合见经故称之为盗凡言其者是其所有也君
是臣之君故书弑其君臣是君之臣故书弑其大夫盗者寇贼
之名贱之不系于国被杀者非盗之所有既以盗为文故不淂言
其大夫若如他物杀之然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注云贱者故称盗
不言弑其君贱盗也文十六年公羊传曰大夫弑君称名氏贱者
穷诸人大夫相弑称人贱者穷诸盗其义虽不可通于左氏其
言贱盗之意则同为注寿梦异子乘 正义曰十二年吴子
乘卒是也服虔云寿梦发声吴蛮夷言多发声数语共成一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言寿梦一言也经言乘传言寿梦𣣔使学者知之也然寿梦与乘
声小相涉服以经传之异即𣣔使同之然则馀祭戴吴岂复同声
也当是名字之异故末言之 注吴子至六日 正义曰言先会
诸侯则是会期未到故知吴子未至而诸侯自会也祖与钟离相
近地在宋之东南知光从东道与东方诸侯遇盖邾莒滕薛之徒
自相会遇也本非期会之地会亦不以告鲁故不书也如杜此注则
吴子未至亦未赴于柤而上注云吴子在柤诸侯往会之者吴子
无遣告晋言已至柤而已非晋侯自期于柤召吴子使赴也戚之
会则吴子在善道召使赴戚故与诸国同序于列也杜明言癸丑
是三月二十六日下四月成午云月一日五月庚寅云月四日甲午云
月八日所以明言日者𣣔證成九年闰月为门五日于上下日月
相当故杜备言其日也刘炫曰杜言癸丑二十六日者见与下四月
一日会相近知非二会也 注经书春书始行 正义曰传言夏
会而经书春知经书始行传言会日也诸赴盟会者初去告行
而已盟会必行还乃书何则初去之时未知所会几国岂得即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书会也明其皆是行还告庙乃书之耳但所书者或追记发国
之初或即书所会之日此会柤以其经传不同乃知春行夏会
其馀传无会日亦应有如此者如此之类是追记初行也二十年六
月庚申公会晋侯云云于澶渊成五年十二月己丑公会晋侯云
云于虫牢如此之类是即书会日也此盖旧无定法史官不同
故立文异耳 辇重如役正义曰重者车名也载物必
重谓之重人挽以行谓之辇军行以载器物止则以为藩营此
人挽此重车以从役也宣十二年解已具之 县门至门者
正义曰县门者编版广长如门施关杬以县门上有寇则发杬
而下之诸侯之士攻偪阳之门已有入者县门乃发聊人纥抉而
举之以出门者门者谓攻门者也纥为聊邑大夫公邑大夫皆以
邑名冠之呼为某人孔子之父名纥字叔梁古人名字并言者皆
先字而后名故史记孔子世家称为叔梁纥也服虔云抉撅也谓
以木撅抉县门使举令下客人出也门者下属为句狄虒至一
队正义曰郑玄云大车平地载在之车也考工记车人为车柯长三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尺大车毂长半柯轮崇三柯是轮高九尺其车罔圆周二丈七尺
建立也立此大车之轮而覆之以甲以为橹也考工记殳长寻有
四尺车戟常崇于殳四尺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则戟长一丈六尺
也队是行列之名百人为队相传为然成一队者言其当百人也
苏而复上 正义曰宣八年传曰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
苏则苏者死而更生之名也堇父队而闷绝似若死然得苏悟而
复缘布上 注躬在矢石间 正义曰服虔云古者以石为箭镝
引国语有隼集于陈侯之庭楛矢贯之石砮以證石为箭镞
若石是箭镞则犹是矢也何须矢石并言杜言在矢石间则不
以石为矢也周礼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郑玄云
用金石者作枪雷之属雷即礧也兵法守城用礧石以击攻者
陈思王征论云下礧成雷榛残木碎是也 注言其至之也
正义曰僖四年公会齐侯云云侵蔡蔡溃遂伐楚二十三年齐
侯伐卫遂伐晋如此之类一行而有二事者法当言遂遂非善
恶之名而此传特云书曰遂灭偪阳言自会也则知此言遂者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有非之之意所以然者彼因伐遂伐本谋伐行兵客可一举而伐
两国会非征伐之事荀偃士丐于会始请则偪阳无大罪诸侯
无宿谋因会灭人情在可责传称言自会也是尤其从会行也
释例云会以训上下叙德刑遂灭偪阳言灭生于会非本意也
是言因会以灭国非之之事也书曰者是仲尼新意则旧史不
然本盖别书诸侯灭偪阳仲尼改之而言遂耳 光启
寡君正义曰光昭宋国开其疆竟以赐寡君 注桑林至乐
名正义曰若非天子之乐则宋人不当请荀罃不须辞以宋人
謮而荀罃辞明其非常乐也宋是殷后得用殷乐知桑林是殷
天子之乐名也经典言乐殷为大护而此复云桑林者盖殷家
本有二乐如周之大武象舞也名为大护则传记相说汤以宽
政治民除其邪虐言能覆护下民使淂其所故名其乐为大护
其曰桑林先儒无说唯书传言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
当以人为祷汤乃剪发断爪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而雨
大至方数千里或可祷桑林以得雨遂以桑林名其乐也皇甫谧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云殷乐一名桑林以桑林为大护别名无文可冯未能察也
注禘三至侯乐 正义曰明堂位云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
大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彼禘祭唯
用大武大夏而不言韶护以二十九年鲁为季札舞四代之乐知
四代之乐鲁皆有之明堂位云凡四代之服器鲁兼用之禘是三
年大祭礼无过者知禘祭于大庙则作四代之乐也礼唯周公之
庙淂用天子之礼知其别祭群公则用诸侯之乐诸侯之乐谓时
王所制之乐大武是也然则禘是礼之大者群公不淂与同而于
宾淂同禘者禘者敬邻国之宾故淂用大祭之乐也其天子享
诸侯亦同祭乐故大司乐云大祭祀王出入秦王夏尸出入奏
肆夏性出入奏昭夏大飨不入牲其他如祭祀郑注云不入牲不
奏昭夏王出入宾出入亦奏王夏奏肆夏又礼记祭统云大尝
禘升歌清庙下管象仲尼燕居云两君相见亦升歌清庙下而
管家是祭与享宾用乐同也而荀罃云我辞礼矣沈氏云嘉乐
不野合故也鲁之禘祭用四代乐则天子禘用六代乐也郑康成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义以为禘祫各异祫大禘小天子祫用六代之乐禘用四代之乐
鲁有禘乐谓有周之禘祭之乐非左氏义也刘炫云禘是大礼宾
得与同者享宾用乐礼传无文但宾礼既轻必异于禘鲁以享
宾当时之失用之己久遂以为常荀偃士丐引过谬之事以谄
晋侯使听宋耳鲁以禘乐享宾犹以十一牢为士鞅吴以引徵
百牢亦非正也 舞师题以旌夏 正义曰舞师乐人之师主陈
设乐事者也谓舞初入之时舞师建旌夏以引舞人而入以题
识其舞人之首故晋侯卒见惧而退入于房也谓之旌夏盖形
制大而别为之名也 谓之夷俘正义曰昭十七年晋荀吴灭
陆浑之戎献俘于文宫不言谓之夷俘彼真是戎也此言谓之夷
俘明非夷而谓之夷知其讳俘中国改名之也庄三十一年传例
曰凡诸侯有四夷之攻则献于王中国则否中国之俘既不合献
王故献庙亦讳知其无罪内惭于心故讳之谓之夷俘 注霍晋
至王命 正义曰霍是旧国闵元年晋献公灭之以为晋邑也内
史掌爵禄废置周礼内史职文也礼天子不灭国诸侯不灭姓其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身有罪宜废者选其亲而䝨者更绍立之论语所云兴灭国继绝
世者谓此也晋侯以偪阳之罪不合绝祀故皈诸天子使周内史
选偪阳宗族䝨者继嗣偪阳之后令居晋之霍邑以奉妘姓之祀
依郑语及世本皆云偪阳妘姓是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之
后虞夏以来世祀不绝今复继之善其不灭姓故曰礼也晋侯不
自选其人而使周内史者诸侯不淂专封示有王命不自专也言
纳诸霍人者此霍邑或称霍人犹如晋邑谓之柏人也必知霍人
为霍邑者班固汉书樊哙传云攻霍人是霍人邑名也刘炫云霍
晋邑人掌霍邑大夫犹邹邑大夫称邹人纥盖使为晋附庸也
注繇兆辞 正义曰周礼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
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郑玄云颂
谓繇也是言灼龟淂兆其兆各有繇即下三句是也此传唯言
兆有此辞不知卜淂何兆但知旧有此辞故卜者淂据以荅姜耳
其千有二百皆此类也此繇辞皆韵古人读雄与陵为韵诗无羊
正月皆以雄韵蒸韵陵是其事也 注于鲁至未闻 正义曰服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虔云不书讳从晋不能服郑旋复为楚郑所伐耻而讳之也杜以
从盟主而不能服叛国于鲁未足为耻被伐无所可讳故云其义
未闻 注言女至过制正义曰前已减损其车复云尔车非礼
明是仍嫌车多言其过制大夫之制不知车当几乘从军之车
未必制有定限子驷心憎尉止嫌其豪富本意不为过礼制也
注洫田至族田 正义曰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
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
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然
则沟洫俱是通水之路相对大小为异耳皆于田畔为之故云
田畔沟也为田造洫故称田洫此四族皆是富家占田过制子驷
为此田洫正其封疆于分有剩则减给他人故正封疆而侵四族
田也小司徒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
县四县为都注云此谓都鄙采地之制也 注自群至朝政
正义曰于时郑伯幼弱政在诸卿国事相与议之不得一人独决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子孔性好专权自以身既当国望其一听于已新经祸乱与大夫
设盟为盟载之书曰自群卿诸司以下皆以位之次序一听执政
之法悉皆禀受成旨不得干与朝政令其权柄在已也大夫诸司
门子不顺子产谓之专𣣔难成谓此也服虔云郑旧世卿父死
子代今子孔𣣔擅改之使以次先为士大夫乃至卿也若如服言
唯当门子恨耳何由大夫诸司亦不顺也子孔若为此法即是自
害其子子孔之子亦当恨何独他家门子乎焚书仓门则还依
旧法旧法若父死子代子产即应代父何由十九年始立为卿
诸侯至皈焉 正义曰如此传文诸侯戍虎牢士鲂魏绛戍梧与
制耳其虎牢之内亦应更有晋戍也二年晋城虎牢则虎牢久已
属晋非复郑有今系郑者晋侯之意郑人若服将皈之焉善晋
侯故探其心而系之郑也释例曰虎牢郑之郊竟晋人既有之矣
又城而居之将以胁郑郑畏而强服遇楚而复叛八年之间一南
一北至于数四晋悼虑其未巳故大城置戍先以示威郑服之日
释戍而皈之德立刑行故能终有郑国春秋探书其本心善之也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注平王至犬鸡 正义曰七姓从王从王之大臣有七姓也瑕禽
言伯舆之祖是七姓之一言其世贵也其祖为王主备牺牲以共
祭祀王家牲用备具王恃赖之言其世有功也平王初迁国家未
定故与大臣结盟令使世掌其职也周礼牧人阳祀用骍牲檀弓
云周人尚赤牲用骍尚书洛诰云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诸言
骍皆是赤牛则知此骍旄是赤牛也旄谓尾也共旌旗之用故
其字从旌旗者旌旗行而从风偃也 刑放于宠 正义曰刑罚
放赦之事在于宠臣不胜其富 正义曰胜训堪也言财多故
不可用尽不能堪此富 下而至正矣 正义曰凡在上正定在
下须明在下曲直瑕禽自云已有直理不被上知则是使下无直
在上何谓正矣故云正者不失下之直也刘炫云七年传云正直
为正正曲为直晋断王朝之狱乃以下正上宣子若在下而无直心
何以谓之为正也劝宣子使心正矣 天子至左之正义曰人有
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宣子知伯舆直
故从王之所助也使王至其契正义曰周礼乡士职云辩其狱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说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郑玄云要之为其罪辞如今劾矣彼谓
官人略取罪状为其要约之辞如今断事也汉世名断狱为劾故
云如今劾矣此言要辞亦是辞之要约如今辩荅也合要者使其
各为要约言语两相辨荅伯舆辞直王叔无以应之故不能举其
要契之辞也 十一年注增立至为军正义曰昭五年云舍中
军明此年作而彼年舍故知旧有二军今增立中军也然则正
是作中军耳而云作三军者传言三子各毁其乘则旧时属已
之乘毁之以足成三军是旧军尽废而全改作之故云作三军
也杜见其以三改二复据彼中军之文故言增立中军耳万二千
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文夏四至不郊正义曰此四月四
卜与僖三十一年文同盖亦三月三卜而四月又一卜也言不郊不
云免牲免牛盖不以其礼免直使皈其本牧而已故不书也
注世子至进之 正义曰刘炫以为序莒上者直是先至非为先
莒今知不然者往年传云齐大子光先至于师故长于滕是前经
为先滕至序在滕子之上今经序在莒子之先明知亦先莒而至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也若非先莒而至唯当还序滕子上耳刘炫无所依冯直云先
至更长之而规杜氏非也 注以会至侵伐 正义曰刘炫云杜
粎例自言事㔟相接或以始致或以终致是时史异辞何为
此注而云不果侵伐今知刘说非者凡云或以始致或以终致皆
据实有伐事今据传文云观兵于郑东门是则实无伐事故云
不果侵伐刘不达此意而规杜非也 传注鲁本至改作
正义曰以昭五年舍中军知此时作者作中军是鲁本无中军
也以闵元年晋侯作二军谓之上军下军知鲁有二军亦名上
下军也此言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知往前二军皆属公也明其有
事则三卿更互帅之以征伐耳三卿不得专其民也此时襄公幼
弱季氏世秉鲁政因公之少𣣔专其民故假立中军因以改作也
礼明堂位云成王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其时必有三军也
诗鲁颂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云公徒三万郑玄云大国
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言三万者举成数也则僖公复古制亦
三军矣盖自文公以来霸主之令军多则贡重自减为二军耳非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是鲁众不满三军也若然昭五年舍中军书之于经往前若减一
军亦应书之而经不书者作三军与舍中军皆是变故改常卑
弱公室季氏秉国权专擅改作故史特书之耳若国家自量
彊弱其军或减或益国史不须书也何则僖公复古始有三万
则以前无三万矣僖公作亦不书何怪舍不书也苏氏亦云僖
公之时实有三军自文以后舍其一军不书者非是故有所舍
故不书苏氏又云郑注诗公徒三万以为三军郑荅临硕之问云
公徒三万为二军者郑随问而荅当以诗笺为正苏氏又云蒐
于红革车千乘所以今不满三军者以当时采地众多公邑民
少故不能满三军三子各毁其乘以足之与前解异也周礼小
司徒云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是家出一人故乡为一军天子六
军出自六卿则大国三军出自三乡其馀公邑采地之民不在
三军之数季武子今为三军则异于是矣以鲁国属公之民皆
分为三亦谓之三军其军之民不啻一万二千五百家也何则
鲁国合竟之民属公者岂唯有三万七千五百家乎明其决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不然矣由此言之此作三军与礼之三军名同而实异也春秋
之世兵革递兴出军多少量敌彊弱勍寇未息卒士尽行士
卒之数无复定准成二年鞍之战晋车八百乘计有六万人
唯三卿帅之昭十三年平丘之会晋叔向云寡君有甲车四千
乘在计四千士卒成二十四军尔时晋国唯立三军则甲车四
千属三军耳其军岂止一万二千五百人乎昭八年鲁蒐于
红传称革车千乘千乘之众充三军之数明知此分合竟之民
以为三军之所统其数异于礼也膏肓何休以为左氏说云
尊公室休以为与舍中军义同于义左氏为短郑康成箴云左
氏传云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谓三家始专兵甲卑公室云
左氏说者鲁公室失左氏意远矣义符杜说也注征赋至家
属正义曰周礼大司徒以土均之法制天下之地征制云市
[𨴻]而不税关讥而不征经典之文通谓赋税为征故云征赋税也
往前民皆属公公税其民以分赐群臣今武子𣣔令民即属已己
所应淂自税取之恐穆子不从故先告之请分国内之民以为三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军三家各自征税其军之家属冀望穆子亦便于已而从其讨
也言军之家属者丁壮从军者官无所税其家属不入军者乃
税之耳 注政者至能堪正义曰于时天子衰微政在霸主霸
主量国大小责其贡赋若为二军则是次国若作三军则为大
国大国之制贡赋必重故云霸主重贡之政将及于子子必不能
堪之忧其不能堪之言三军不可为也鲁为三军二军国之大小
同耳但作三军则自同大国自同大国则霸主必依大国责其贡
重也 注僖宫之门正义曰粎官云巷门谓之闳孙炎曰巷舍
闻道也李巡曰闲巷彭门也以此知僖闳是僖公之庙门也
注坏其至三军 正义曰往前民皆属公国家内有二军若非
征伐不属三子故三子自以采邑之民以为已之私乘如子产出
兵车十七乘之类是其私家车乘也今既三分公室所分得者即
是已有不须更立私乘故三子各自毁坏旧时车乘部伍分以足
成三军也坏者坏其部伍将领也令使各自属其军不复立私乘
故也 季氏至倍征 正义曰其乘之人即所分淂者国内三分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有一之人也役谓共官力役则今之丁也邑谓赋税若今之租调也
以其役之与邑皆来入季氏者则无公征也若不以入季氏者则使
公家倍征之当输一而责其二也设利害次惧民殴之使入已耳
民畏倍征故尽皈季氏所分淂者无一入公也知邑是赋税者以
言役邑入则役之与邑皆从民而入官也从民入官唯有力役与
赋税耳故知邑是赋税也赋税而谓之邑者赋税所入若私邑然
故以邑言之 孟氏至为臣 正义曰昭五年传追说此事云季
氏尽征之叔孙氏臣其子弟孟氏取其半焉叔孙氏臣其子弟不
臣父兄谓取二分而二皈公也孟氏取其半又如叔孙所取其中
更取其半又以半皈公谓取一分而三皈公也彼传顺序此文颠倒
传意以叔孙为主而先说孟氏言孟氏如叔孙所淂使其半为已
之臣叔孙所淂子与弟也此孟氏若子若弟是子弟中课取其一
又分半以皈公也叔孙使子弟尽为已臣唯以父兄皈公耳注制
军至本言 正义曰如上所分三家所得又各分为四季氏尽取
四分叔孙取二分而二分皈公孟氏取一分而三分皈公分国民以为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十二三家得七公得五也舍谓舍故也制三军分国民若不如是
则三家不肯舍其故法而别改作也使尽为臣以上是序事之辞
不然不舍一句是要契之语故云此盖三家盟诅之本言盟本言
必应详具但史家略取其意而为之立文不复如本辞耳
东侵旧许正义曰昭十二年传楚子云我伯父昆吾旧许是
宅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是旧许为郑邑也谓之旧许明是
许之旧国许南迁而郑得之 注二司天神 正义曰盟告诸
神而先称二司知其是天神也觐礼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
步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
青赤白黑玄黄设六玉圭璋琥璜璧琮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
立天子祀方明礼日月四渎山川丘陵彼文虽不言盟其所陈设
盟之礼也郑玄云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会同而盟明神
监之则谓之天之司盟有象者犹宗庙之有主乎天子巡守之盟
其神主日诸侯之盟其神主山川王官之伯会诸侯而盟其神主
月是言盟之所告告天神也郑云神监之谓司盟司盟非一谓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神也其司慎亦不知指斥何神但在山川之上知其是天神耳名
山山之有名者谓五岳四镇也名川谓四渎也 注七姓至误也
正义曰十三国为七姓世本世家文也姬即次曹意及则言不以
大小为次也实十三国而言十二服虔云晋主盟不自数知不然
者案定四年祝佗称践土之盟云晋重鲁申于是晋为盟主自在
盟内何因晋今主盟乃不自数故知字误也刘炫难服虔云案
宣子恐失诸侯谨慎辞令告神要人身不自数已不在盟彼叛
必速岂有如此理哉 注书行至不书 正义曰释例曰使以行
言言以接事信令之要于是乎在举不以怒则刑不滥刑不滥则
两国之情得通兵有不交而解者皆行人之勋也是以虽飞矢在
上走驿在下及其末节不统大理迁恕肆忿快意于行人譬诸豺
狼求食而已传曰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
其间可也故夫子特显行人之文行人有六而传发其三者因良
霄以显其称行人之事因于徵师以示其非罪因叔孙婼以同外内
大夫则馀三人皆随例而为义也诸以行人为名通及外内以卿出使义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取于非其罪也若涛涂宁喜之属罪在其身郑叔詹鲁行父之
等以执政受罪本非使出故不称行人从实而书以罪之也郑
祭仲之如宋也非会非聘与于见诱而以行人应命不能死节
挟伪以篡其君故经不称行人以罪之也是言罪之故不称行人
则称行人者皆无罪也郑人先遣告楚乃从诸侯故传在会先也
经在会后既成而后告执故书执在萧鱼会下 注经书秋史
失之 正义曰会于萧鱼经虽无月但会下有冬故以为会在秋
也传言日月次第分明是经缪史官失之也 注悝触蠲皆乐师
名 正义曰乐师称师下称赂以乐知此三人皆乐师悝触蠲是
其名也服虔见下有钟镈师磬即云三师钟师镈磬师谓悝能钟
触能镈蠲能磬也然则郑人以师茂师慧赂宋者又能钟乎能镈
子三师必是能钟磬者要不可即以名次配言之 注广车至
耦也 正义曰皆是兵车而别为之名盖其形制殊用处异也
郑玄云广车横陈之车也服虔云軘车屯守之车也或可因所
用遂为名及其用之亦无常也射礼数射算二算为纯一算为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钟故但解钟数云三十二枚其磬数亦同矣此二肆皆为编县也下
云及其镈磬者镈是大钟磬是大磬皆特县之非编县也据郑玄
礼图如此也言歌钟者歌必先金奏故钟以歌名之晋语孔晁注
云歌钟钟以节歌也刘炫云传言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则镈磬亦二
肆肆之为名实由钟磬相对但传于磬下不复更言其数于钟
则言二肆明镈磬数与之同乃成肆若磬无二肆则半赐魏绛
无磬矣安得有金石也知色别各三十二枚也歌必先云云同
八年至之和正义曰服虔云八年从四年以来十一年也九合
诸侯者五年会于戚一也其年又会于城棣救陈二也七年会于
鄬三也八年会于邢丘四也九年会于戏五也十年会于柤六也又
戍郑虎牢七也十一年同盟于亳城北八也会于萧鱼九也晋
语说此事云于今八年七合诸侯孔晁云不数救陈与戍郑虎牢
馀为七也如乐之和谓诸侯和同如乐之相应和也 诗曰至师
从 正义曰诗小雅采菽之篇也旨美也言乐美之德君子以有
乐美之德可以镇无天子之邦国也以有乐美之德政故为福禄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之所同皈也既能镇邦国受福禄虽复疏远之人便蕃然数来在
其左右亦于是相帅而来从之也 注司盟至之制 正义曰周
礼司盟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既盟则贰之贰之者写两本盟书
一埋盟处一藏盟府也唯言会同之盟不韦功勋之事而淂有赏
功之制者僖五年传曰虢仲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
有是司盟之府掌藏功勋典策故有赏功之制也 注礼大至赐
乐 正义曰以魏绛蒙赐始有金石之乐知未赐不淂有也赐之
而云礼也知礼法淂赐之也周礼小胥云大夫判县士特县乡饮
酒礼云笙入堂下磬南北面乡射礼云县于洗东北西面丧大记
云疾病君大夫彻县是大夫得有钟磬之乐有功乃赐之正礼也
唯言魏绛有金石之乐不言女乐女乐房中私宴之乐或不以赐
之 十二年注五年至以名 正义曰刘炫云杠于五年注以为
公及其盟还而不以盟告庙也今注云会于戚公不与盟而赴以
名何为两注自相矛楯今知刘难非者以戚盟经既不书公之与
否又传无其事杜弘通其义故为两解刘不寻杜旨而规其过非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也 传注周庙至曰礼 正义曰杜以下文周庙尊于周公之庙
知是文王庙也以郑祖厉王立所出王庙知为周公出文王故鲁
立其庙也哀二年蒯聩祷云敢昭告皇祖文王卫亦立文王庙也
郊特牲曰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
家非礼也而诸侯得立王庙者彼谓无功德非王命而辄自立之则为
非礼鲁卫有大功德王命立之是其正也郑祖厉王亦然此是常礼
特于吴子而传发例者以吴始通公能依礼故于此言礼也
注于城外向其国 正义曰礼奔丧之记云哭父之党于庙母妻
之党于寝师于庙门外朋友于寝门外所识于野张帷此传言
于外与彼于野同于城外向其国张帷而哭之耳 同姓于宋庙
正义曰此即周庙也但发大例意通古今故不复斥言周耳其实
于周之世亦周庙也异姓之国无所出王之庙者其哭同姓必不淂
同诸异姓亦当于祖庙 及姑姊妹 正义曰释亲云父之姊妹
为姑樊光曰春秋传云姑姊妹然则古人谓姑为枯姊妹盖父之
姊为姑姊父之妹为姑妹列女传梁有节姑妹入火取其兄子是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谓父妹为姑妹也后人从省故单称为姑也古人称祖父近世单
称祖亦此类也 秦嬴至礼也 正义曰此事不见于经而传自
广记备言以明礼之事耳楚共王以成元年即位秦嬴皈楚盖应
多年传因子庚之聘发其皈楚非此年皈而即使皈宁案昭元
年秦针奔晋传云其母曰弗云惧选针则景公之弟昭元年其
母犹在此注云父母既没皈宁使卿者父母并在则身自皈宁
若父没母存身不自皈则亦使卿宁也杜云父母既没连言之耳
春秋正义卷第二十一
         计一万七千四百字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