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春秋正义卷第十七 宣下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 颍达 等奉
  敕撰
十二年注晋上至郑地 正义曰此一军成陈军不成陈成陈者
虽少以战为文案昭二十三年鸡父之战六国成陈而楚不成陈
成陈者多而以败为文者六国虽众楚为兵主楚既未陈故以独
败为文与此异也 注萧宋至九日 正义曰庄十二年宋万
弑闵公萧叔大心者宋萧邑之大夫也平宋乱立桓公宋人嘉之
以萧邑封叔为附庸庄二十三年萧叔朝公是其事也此年楚子
灭萧定十一年宋公之弟辰入于萧以叛则此后为宋邑也杜以
长历校之十二月无戊寅戊寅乃是十一月九日此不言月误长
历云日月必有误者案淂称师人多寒若是十一月则今之九月
未是寒时当月是而日误也 注晋卫至东南 正义曰传
云盟曰恤病讨贰陈贰于楚而宋伐之卫救陈不讨贰也楚伐宋
而晋卫不救不恤病也是晋卫背盟故贬其大夫而称人曹是小
卷十七 第 1b 页
国贬与不贬俱当称人故不言曹也明年传称君子曰清丘之盟
唯宋可以免则宋不违盟而亦贬宋卿者彼晋卫曹并皆伪妄
花椒承群伪之言以误其国致使宋为盟故伐陈卫人救之楚人
讨之伐陈怒楚被伐无救宋虽有守信之善而椒犹不免讥者为
诸国失信而累及椒也晋卫不信乃在盟后非是心𣣔不信而妄
作此盟当盟之时未有不信之状在后违约不可豫知而亦并责
椒者君子结交当择善而从之所与不善必将败德椒与不信约
盟则是不信之党虽独守信并亦贬之戒后之人使择交也
传注临哭至祖庙 正义曰案杂记客致含赗讫请临襄十二年
传吴子寿梦卒临于周庙故云临哭也宫即庙也象其尊貌则谓
之为庙言其墙屋则称之为宫大宫宫之大者郑祖庙者谓郑大
祖之庙也注陴城上俾倪 正义曰陴城上小墙俾倪者看视
之名襄六年晏弱围莱堙之环城传于堞注云堞女墙也又二十
五年吴子门于巢巢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二十七年卢蒲嫳
攻崔氏崔氏堞其宫而守之注云堞短垣也陴堞俾倪短墙短垣
卷十七 第 2a 页
女墙皆一物也说文云堞城上女垣也广雅云陴俾倪女墙也释
名云城上垣曰陴于其孔中俾倪非常亦言陴益也助城之高也
或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如女子之于丈夫也 注哀其至
十日 正义曰杜以三月克之谓围经三月方始克之故云九十
日也知非季春克之者下云六月晋师救郑及河闻郑既及楚平
桓子𣣔还是将𣣔至河郑犹未败至河闻败犹𣣔还师在国闻败
师必不发若是季春克之不应此至六月而晋人不闻以此知三
月非季春也经传皆言春围郑不知围以何月为始围经旬有七
日为之退师闻其脩城乃复更进进囲三月方始克之则从初以
至于克凡经一百二十许日盖以三月始囲至六月乃克也
注周厉至灭也 正义曰郑桓公是周厉王之子宣王母弟又宣
王封之故僖二十四年及此皆厉宣并言之桓公始封西郑武公
始居东郑二公是始封之䝨君若其存郑则四君祐楚故愿楚要
福于此四君使社稷不灭泯灭也释诂文 注楚灭至比之正义
曰楚灭诸国见于传者哀十七年称文王县申息庄六年称楚灭
卷十七 第 2b 页
邓十八年称武王克权僖五年灭弦十二年灭黄二十六年灭夔
文四年灭江五年灭六又灭蓼十六年灭庸凡十一国见于传僖
二十八年传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则楚之灭国多矣言九县者
申息定是其二馀不知所谓苏氏沈氏以权是小国庸先属楚自
外为九也 庸可几乎正义曰庸用也几读如冀言用可冀
幸而得之乎何必灭其国 注彘季代林父 正义曰服虔云食
采于彘或当然也文十二年河曲之战荀林父佐中军臾骈佐上
军栾盾将下军自尔以来传无其代知先縠代林父郤克代臾骈
赵朔代栾盾也八年传赵朔佐下军知栾书代赵朔也案传文皆
称彘子今注云彘季者勘谱亦以彘子彘季为一人则杜君别有
所据书传残缺不可得而知也刘炫云传文皆称彘子何以知是
彘季以縠非彘季以规杜今知非者杜以子为男子之称季是幼
少之辞季之与子是得通称子路或为季路举其常称谓之子论
其字谓之季故公子友或称季友而刘以传唯称彘子无彘季
而规杜非也 注韩万玄孙正义曰韩世家云韩之先事晋得
卷十七 第 3a 页
封韩原曰韩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世本云桓叔生子万万生求伯
求伯生子舆子舆生献子厥史记所云武子盖韩万也如彼二文
厥是万之曾孙而服虔杜预皆言厥韩万玄孙不知何所据也
注衅罪也 正义曰衅训为罪者衅是间隙之名今人谓瓦裂龟
裂皆为衅既有间隙故得为罪也 德刑至是征 正义曰既言
观衅而动更说无衅之事德刑政事典礼此六事行之不变易者
不可与之敌也圣王之制征伐者为有罪者耳不为是六事不易
行征伐也此举六事之目下文历说楚不易六事以充之 君无
怨讟 正义曰讟谤也政有常则民不恨故国君无人怨无人谤
击鼓怨州吁郑人谤子产是有怨谤也商农至其叶 正义曰
齐语云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公曰处
士工商农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制也处士就间燕处工就官
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彼四民谓士农工商此数亦四无士
而有贾者此武子意言举兵动众四者不败其叶发兵则以士从
征不容复就间燕故不云士而分商贾为二行曰商坐曰贾虽同
卷十七 第 3b 页
是贩卖而坐异业发兵征伐四者悉皆不与故㧾云不败其业
也 注宰令至叔敖正义曰周礼六卿大宰为长遂以宰为上
卿之号楚臣令尹为长故从他国论之谓令尹为宰楚国仍别有
大宰之官但位任卑耳传称大宰伯州黎是也楚国名上卿为令
尹者释诂云令善也释言云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楚官多
以尹为名皆取其正直也 注在车至为主 正义曰司马法兵
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甲士在车不共碎役所言左
右者分步卒为左右也兵车一辕服马夹之而言挟辕者步卒被
分在右者当军行之时又分之使在两厢挟辕以为战备楚陈以
辕为主故以辕表车正是挟车严兵以备不虞也其应在左者使
之追求草蓐令离道求草不近兵车也蓐谓卧止之草故云为宿
备也此是在道时然故云军行右辕左追蓐至于对陈之时则各
在车之左右故豫定左右之分在道分使之耳注虑无至旌识
正义曰茅明也在前者明为思虑其所无之事恐其卒有非常当
预告军中兵众使知而为之备也如今军行谓当杜之时行军有
卷十七 第 4a 页
此法也前有斥候踏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
踏行之持以绛及白为幡与军人为私号也曲礼曰前有水则载
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
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其事与此见贼举幡相似也茅明释言文
舍人曰茅昧之明也 注物犹至敕令 正义曰类谓旌旗画物
类也百官尊卑不同所建各有其物象其所建之物而行动军之
政教不待约敕号令而自备办也周礼大司马中秋教治兵辨旗
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野载
旐百官载旟郑玄云军吏诸军师也师都遂大夫也乡遂乡大夫
也或载旃或载物众属军吏无所将也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
下野谓公邑大夫载旐者以其将羡卒也百官卿大夫也载旟者
以其属卫王也凡旌旗有军众者画异物无者帛而已是其尊卑
所建各有物类也案春官司常职云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颁旗物
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
县鄙建旐道车载旞斿车建旌俱是周礼而所建不同者大司马
卷十七 第 4b 页
所云中秋教治兵之法司掌所云中冬教大阅之法郑玄云凡颁
旗物以出军之旗则如秋以尊卑之常建则如冬大阅备军礼旌
旗不如出军时空辟实也是为时不同故所建异此云象物而动
谓军行之时当指语兵之法也 其君至施舍正义曰内姓谓
同姓也其君之举用人也于同姓则选之于亲于外姓则选之于
旧于亲内选贤于旧内选䝨言唯䝨是任不以亲以旧便即用之
所举不失有德所赏不失有劳必有德乃举有劳乃赏言不赏无
劳不举无德臣民年老有加增恩惠外来旅客有施舍常法谓羁
旅之臣以其新来施以恩惠舍不劳役也 注赐老则不计劳
正义曰老有恩惠当谓年老有加增恩惠不论有劳与无劳也刘
炫云老者当有恩惠之赐非劳役之限但恩惠则赏赐之以文连
赏不失劳之下故杜云赐老则不计劳刘炫以不计劳之文而规
杜氏一何烦碎注威仪有等差 正义曰言贵有常尊则当云
贱有常卑而云贱有等威者威仪等差文兼贵贱既属常尊于贵
遂属等威于贱使互相发明耳德立至敌之 正义曰功德
卷十七 第 5a 页
苦其不立刑威苦其不行政以成就为上事以得时为善典贵其
从礼恶其逆故云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各以义理相配
为文皆不易之事既历序此事乃云若之何敌之副上德刑政事
典礼不易不可敌也 注仲虺至之后 正义曰取乱侮亡尚书
仲虺之诰文也定元年传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
正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二人皆是薛祖是仲虺为奚仲之后
注汋诗至取之 正义曰汋诗经无汋字序云言能汋先祖之道
以养天下故以汋为名焉铄美释诂文于叹辞也时是也晦昧也言于
乎美哉武王之用师也能遵天之道养是闇昧之君待闇昧者恶
积而后取之言遵天之道者上天诛纣之期未至武王靖以待之
是其遵天之道也 注耆致至于昧 正义曰耆音指指致声相
近故为致也致讨于昧者言养之使昧然后可讨之上句云兼弱
攻昧引仲虺之言以證兼弱引武王之事以證攻昧此不云攻昧而
言耆昧者以汋诗之意言养纣而不言伐纣不得谓之攻昧故缘
诗之意言致之于昧然后攻之 注武诗至之业 正义曰烈业
卷十七 第 5b 页
也释诂文竞强也诗意言无强乎唯武王之功业言克商功业实
为强也此引武诗承兼弱攻昧之下故杜以传意解之言武王兼
弱取昧故成此无强之业此诗汋武二篇并无兼弱之事因传上
文连言之 抚弱至可也 正义曰上言兼弱此云抚弱言其抚
养而取之未必皆攻伐以求之也此抚弱即覆上仲虺有言兼弱
也耆昧即覆上汋曰于铄王师耆昧也以务烈所覆上武曰无竞
惟烈士会言不须敌楚兼抚馀诸侯弱者致讨诸侯昧者以务武
王烈业之所可也 晋所至佐济正义曰言晋之所以得为霸
主者由军师之武群臣有力以有武力成此霸功今失诸侯不可谓
之为力见敌不能从不可谓之为武命为军师者三车将佐皆受
君命为军之主帅以中军佐济谓一军之内将佐分之各有所帅
故注云佐彘子所帅也僖二十八年胥臣以下军之佐与此同也
知庄子至大咎 正义曰庄子见彘子逆命必当有祸乃论其事
云此师之行甚危殆哉周易之书而有此事师之初六变而为临
初六爻辞云军师之出当须以法若不善则致其凶既引易文以
卷十七 第 6a 页
人从律今者师出乃以律从人则有不臧之凶又覆解不臧之义
云执事上下相顺和成则为臧若相违逆则为不臧既释不臧之
事又释以律之意坎为众今变为兑兑为柔弱是众散为弱坎为
川今变为兑兑为泽是川壅为泽坎为法象今为众则弱为川则
壅是法律破坏从人之象故曰律否臧以释易文律否臧之义
否臧易注云为师之始齐师者也齐众以律失律则散故师出以
律律不可失失律而臧何异于否失令有功法所不赦故师出不
以律否臧皆凶释否臧既了又释凶之一字故云且律竭言法律
竭尽也川水当盈而以竭尽且又被夭塞不淂整流似法当严整
而以破坏被人违逆不得施行所以致此凶祸解释凶义既了以
尽易意然后论彘子之恶当此初六之祸故云水之不行是谓临
矣彘子有师不从𣣔论不行之临事谁甚于彘子周易所言是彘
子之谓若能违辟前敌于事犹可若果敢遇敌必致祸败也此祸
败之事彘子主受之虽在敌免死而归必有大咎也师坎为水坤
为众众行如水师出之象故名其封为师服虔云坎为水坤为众
卷十七 第 6b 页
又互体震震为雷雷鼓类又为长子长子帅众鸣鼓巡水而行行
师之象也临兑为泽坤为地居地而俯视于泽临下之义故名为
临 注坎为至柔弱 正义曰晋语文公筮尚有晋国司空季子
占之曰震雷也车也坎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是坎为
众也易说卦兑为少女故为柔弱众聚则强散则弱坎变为兑是
众散为弱也注坎为至见壅正义曰说卦坎为沟渎沟渎即
是川也说卦兑为泽川是流水今变为泽是川见壅也注如从
至之象正义曰释诂云如往也往是相从之义故训为从也法
行则人从之率人以从法也法败则法从人人各有心弃法不用
法从人也释言云坎律铨也樊光曰坎卦水也水性平律亦平铨
亦平也郭璞曰易坎卦主法法律皆所以铨量轻重是坎为法象
也今坎变为兑为众则散而为弱为川则壅而为泽是失法之所
用法败从人之象也 注竭败至法败 正义曰竭是水涸之名
坎为水为法水之竭似法之败故云竭败也坎变为兑则为水不
流水不流则为法不行失为坎之用是法败之象 注水遇至涸
卷十七 第 7a 页
也 正义曰哀九年传曰如川之满不可游也水当盈川而以壅
故竭是水遇夭塞不淂整流则竭涸也夭遏是壅塞之义故云遇
夭塞也 注主此祸 正义曰释言训尸为主故云主此祸也服
虔亦云主此祸也又引易师卦六五长子帅师弟子舆尸凶长子帅
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佐之于元帅弟子也而当以师
济使不当也军必破败而舆尸案下句云虽免而皈则谓彘子当
在陈而死师卦有舆尸之语其言尸之或容有此意但尸字不可
两解故杜略去之 注沈或至始县 正义曰楚官多名为尹沈
者或是邑名而其字或作寝哀十八年有寝尹吴由于因解寝为
县名不言寝是而沈非也 次于管正义曰土地名荧阳京县
东北有管城古管国也 注若敖至启土 正义曰楚世家云熊
咢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若敖卒子霄敖立霄敖卒子熊煦立是
为鼢冒鼢冒卒弟熊达立是为楚武王案杜注文十六年传鼢冒
楚武王父不从史记也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
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
卷十七 第 7b 页
缕谓敌衣也服虔云言其缕破蓝蓝然 广有至之两 正义曰
两广之别各有一卒之兵百人也一卒之外复有十五乘之偏并
二十五人之两既言一卒又云卒偏之两言卒之者成辞婉句耳
或解云两属于偏云偏之两者谓偏家之两知不然者案成七年
以两之一卒亦云之字岂又是两家之卒且杜注云十五乘为大
偏今楚亦用旧偏法此一广之中实有此偏非是偏名为两而出
一卒别复有偏之一两二十五人从之刘炫云两广之别各有一
卒百人一卒外复有偏一两二十五人兵法十五乘为偏偏有一
两从之两是偏家之物故谓此为偏之两其实一广十五乘有一
百二十五人从之 注十五至承副 正义曰下云楚子为乘广
三十乘分为左右知十五乘为一广也史记称齐景公时有司马
田穰苴善用兵至六国时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附
秾苴于其中凡一百五十篇号曰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
两十五乘为偏皆司马法之文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周礼亦
有此文但周礼无偏故杜并引司马法耳此云大偏对成七年九
卷十七 第 8a 页
乘为小偏故此为大偏也桓五年二十五乘为偏战时临陈所用
不同不可与此相对为大小杜注多少皆望文也言亦用旧偏法
者谓楚虽荆尸而举仍用旧偏偏于穰苴前已有则应周礼有文
但以亡没者多故礼文不具 右广至其夜 正义曰右广鸡鸣
初驾数及日中则左广受而代之以至于昏此昼日事也其内官
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若今宿直递持更也 以我卜也
正义曰将我晋战之胜负卜其遂来遂往犹人揲蓍看卦善恶而
卜其去之与往也注二先至穆王 正义曰庄十六年楚始伐
郑文王之世也二十八年子元伐郑成王之初也僖五年首止之
会郑伯逃归自是以后郑始时复从楚成王以前郑未属楚故出
入此行唯成穆耳令之庄王成王孙穆王子出入此行犹往来于
郑注单车至群帅 正义曰周礼环人掌致师郑玄云致师致
其必战之志则致师者致已𣣔战之意于敌人故单车扬威武以
挑之下云赵旃请挑战是也挑彼晋师故言以致晋师也楚子既
求成而又令挑战示其不𣣔崇和以疑误晋之群帅 注左车至
卷十七 第 8b 页
善者 正义曰兵车自非元帅皆射者在左御在中央故云左车
左乐伯居左故称左也下云庄子抽矢菆纳诸厨子之房选好矢
而留之知菆是矢之善者注两饰至间暇 正义曰两饰掉正
皆无明训服虔亦云是相传为然也饰马者谓随宜刷刮马又正
其鞅以示间暇 注丽著至心者 正义曰易离卦彖云离丽也
日月丽乎天百榖草木丽乎土是丽为著之义龟之形背高而前
后下此射麋丽龟谓著其高处故杜以龟为背之隆高当心者服
虔亦然是相传为此说也 以岁至从者 正义曰周礼兽人冬
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者谓献之以共王之膳耳非能遍及
于百官也礼冬猎曰狩言囲守而取之获禽多也于时虞人所献
或颁及群臣故言岁之非时献禽之未至以为语之辞耳注锜
魏犨子 正义曰服虔亦以为犨子世本以为犨孙世本多误未
必然也 使其徒入之 正义曰使已从人入垒以取俘馘也
注軘车兵车名 正义曰襄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广车軘车淳
十五乘甲兵备甲兵从之是兵车明矣郑玄云广车横陈之车服
卷十七 第 9a 页
虔云軘车屯守之车古名难淂而知其义或当然矣注元戎至
为备 正义曰元大也戎车也诗小雅六月之篇言王者军行必
有大车十乘常在军前以开道诸军从行所以先人为备也诗毛
传云夏后氏曰钩车先正也殷曰寅车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
三代行军皆前有此车其名司马法之文也其先正先疾先良毛
解其名郑玄又释其意钩车备误钩鞶其行曲直有正故曰先正
寅进也此车能进取远道故曰先疾元戎大车之善者故曰先良
也 晋师至未动 正义曰晋之三军上军在左中军在中下军
在右言晋之中军下军败走在上军之右者皆移唯上军未动故
杜云馀军皆移去唯上军在 告唐惠侯正义曰此未战之前
告经不书唐侯者为楚私属故不见也 注游车补阙者正义曰
周礼车仆有阙车之倅郑玄云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此言游阙
知游车以拟补阙今使从唐侯是补阙也 注以乘左得胜故
正义曰桓八年传云楚人尚左君必左者谓置车尚左故君在左
此言先左谓乘广先耳上文且则右广初驾日中乃授左广则旧
卷十七 第 9b 页
法先乘右广今楚王偶然乘左广以逐赵旃因是而得战胜以为
宜乘左广自是以后乘广先左以乘左得胜故也 注广兵车
正义曰襄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广车定四年史皇以乘广死是
兵车称广也此言晋人广队下云拔旆投衡军行则旆在军前不
是车皆有旆也此盖是晋人在军之前载旆之车注惎教至兵
兰 正义曰脱扃拔旆皆是教人之语知惎为教也服虔云扃横
木有木横投于轮间一曰扃车前横木张衡西京赋云旗不脱扃
薛综注云扃所以止旗今杜以扃为车上兵兰各以意言皆无明
證而礼扛鼎之木其名曰扃则扃是横木之名教之脱扃则扃是
可脱之物杜云兵兰盖横木车前以约车上之兵器虑其落也队
坑则横木有碍故不能进 注还使至差轻 正义曰旆扇风重
故马便旋而不能进释天云缁广充幅长寻曰旐继曰旆郭璞
曰帛续旐未为燕尾者此旆能扇风使重令马不能进则其制必
大矣故云旆大旗也城濮之役亡大旆之左旃此之类也旆县于
竿插之车上衡是马颈上横木故拔取旗竿投于衡上卧之使不
卷十七 第 10a 页
帆风则于车差轻故得出坑也帆是扇风之名今人舡上张布以
鄣风名之曰帆 注兄弟累尸而死 正义曰获者被杀之名并
皆被杀唯当言皆获耳𣣔见尸相重累之皆获故杜辩之云兄弟
累尸而死累即传之重也 可胜既乎 正义曰重物不可举者
谓之胜用之不可尽者亦言不胜史传多有其事今人无复此语
故少难解耳既尽也可胜尽乎言用之不可尽也 不以至故也
 正义曰言我不以好箭射楚贵人之子而质之吾之子其可
得乎吾为此计者不可用恶箭苟旦为射故也 注重辎重也
正义曰辎重载物之车也说文云辎一名軿前后蔽也蔽前后以
载物谓之辎车载物必重谓之重车人挽以行谓之辇辎重辇
一物也襄十年传称秦堇父辇重如役挽此车也辎重载器物
粮食常在军后故乙卯日战丙辰始至于邲也周礼乡师大军旅
会同正治其徒役与其輂辇郑玄云輂驾马辇人挽行所以载
任器也止以为蓄营司马法曰夏后氏谓辇曰余车殷曰胡奴车
周曰辎辇辇一斧一斤一凿一梩一锄周辇加二版二筑又曰夏
卷十七 第 10b 页
后氏二十人而辇殷十八人而辇周十五人而辇说者以为夏出
师不踰时殷踰时周历时故前世辇少而后世辇多武王至
保之 正义曰昔武王克啇周公为之作颂曰武王诛纣之后则
戢藏其干戈则櫜韬其弓矢言既诛暴乱则无复所用故韬藏之
懿美也肆遂也时是也夏大也允信也武王以天下既定又能求
美德之士而任用之故于是功业遂大信哉唯我武王保之美武
王能保天下也 注戢藏至息兵正义曰戢训为敛聚㪘藏之
义故为藏也櫜一名韬盛弓矢之衣也干戈弓矢藏而不复用是
美武王能诛灭暴乱而息兵也此所引者周颂时迈之篇也诗序
云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则颂诗功成乃成乃作此传言武王
克啇作颂者武王克啇后世追为作颂颂其克啇之功非克啇即
作也国语引此云周文公之颂曰则此周公所作也传言克啇作
颂者包下三篇皆述武王之事 注肆遂至天下 正义曰肆之
为遂相传为此训也夏大释诂文求美德谓求而任用之遂大者
功业遂大也 又作至尔功 正义曰既作时迈又作武篇也颂
卷十七 第 11a 页
皆一章言其卒章者谓终章之句也言武王诛纣致定尔武之大
功也 其三至求定 正义曰其三周颂赉之篇也铺布也䋇
陈也但往也言武王能布陈政教故其时之民皈武王者皆云我
往惟自求安定美武王能安民故民皈之也 注其三至安定
正义曰铺是布散之义故为布也䋇陈释诂文思是语之辞不为
义也 其六至丰年正义曰其六周颂桓之篇也绥安也屡
数也言武王伐纣安天下万国数有礼孰之年美武王能和众
国丰民财也 注其六至之弟 正义曰绥安释诂文屡数常
训也杜以其三其六与今诗颂篇次不同故为疑辞盖楚乐歌之
第言楚之乐人歌周颂者别为次第故赉第三桓第六也刘炫以
为其三其六者是楚子弟三引铺时绎思第六引绥万邦今删定
知非者此传若是旧文及传家叙事容可言楚子第三引铺时
绎思第六引绥万邦此既引此既引楚子之言明知先有三六之
语故楚子引之得云其三其六若楚子始第三引诗第六引诗
岂得自言其三曰其六曰刘以其三其六为楚子引诗次第以规
卷十七 第 11b 页
杜过何辟之甚沈氏难云襄二十九年季札观乐篇次不同杜云
仲尼未删定此亦不同而云楚乐歌之次者襄二十九年虽少有
篇次不同大略不甚乖越故云仲尼未删定以前此之三六全与
诗次不同故云楚乐歌之第今周颂篇次桓第八赉第九也夫武
至财者也 正义曰楚子既引四篇乃陈七德则四篇之内有此
七者之义戢干戈櫜弓矢禁暴戢兵也时夏保之保大也耆定
尔功定功也我但求定安民也绥万邦和众也屡丰年丰财也
我但求定是能安民故往求定也绥万国由德能和众故万国安
也 注著之至不忘正义曰杜以不忘其章谓子孙不忘上四
篇之诗故云著之篇章使子孙不忘必知然者以文承武王克
商作颂之后文连四篇诗义故以为著之篇章刘炫云能有七
德故子孙不忘章明功业横取下文京观为无忘其章明武功
以规杜失非也 注祀先君告战胜正义曰礼记曾子问称
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尚书甘誓云
用命赏于祖谓迁庙之祖主也为先君宫为此迁主作宫于此祀之
卷十七 第 12a 页
告成事告战胜也礼大传记云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奠
于牧室亦是新作室而奠祭也曾子问又曰无迁主则何主孔子
曰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遂奉以出载于齐车
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 注鲸鲵大鱼名 正义曰裴渊广州
记云鲸鲵长百尺雄曰鲸雄曰鲵目即明月珠也故死即不见眼
睛也周处风土记云鲵海中大鱼也俗说出入穴即为潮水
是役至鱼臣 正义曰入楚师言入此楚师于郑国服虔云入楚
师使楚师来入郑是也此石制引楚师入郑将以分郑国以半与
楚取半立公子鱼臣为郑君已𣣔擅其宠也 注诗小至叹之
正义曰诗小雅四月之篇也离忧瘼病爰于皆释诂文言时世祸
乱必有忧病者于何其所适皈乎叹此祸乱不知将何所归也
桓子请死 正义曰檀弓云谋人之军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
则亡之今桓子将军师败故请死 进思至补过正义曰孝经
有此二句孔安国云进见于君则必竭其忠贞之节以图国事直
道正辞有犯无隐退还所职思其事宜献可替否以补主过此孔
卷十七 第 12b 页
意进谓见君退谓还私职也或当以此二句据臣心为文文既据
臣君在其上施之于君则称进内省其身则称退尽忠者尽己之
心以进献于君补过者内脩己心以补君愆失故以尽忠为进补
过为退耳非谓进见与退还也 萧溃 正义曰实未溃史以实
王之意故言溃知者下云明曰萧溃是也 注纩绵也 正义曰
玉藻云纩为茧缊为袍郑玄云纩新绵也 注麦曲至谬语
正义曰麦曲鞠穷所以禦湿贾逵有此言则相传为此说也尚书
说命云若作酒醴尔惟曲蘖则麦曲作酒之物本草有穹穷者
是药草之名观传文势𣣔使无社逃于泥水中而问有此物以否
知是禦湿所用但不知若为用之耳河鱼至拯之正义曰上句是
叔展之言曰下是无社对语无社频荅言无叔展乃言必须入水
故以水厄告之云如似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无此二物
其柰湿何无社乃解其意告叔展云当目视于眢井而拯出之出
溺为拯方言文 若为至则已 正义曰此亦叔展之言也无社
既解其意令展视井拯已但废井必多不可知处故教无社令结
卷十七 第 13a 页
 茅为绖置于井上又恐无社错应他人更教之云若号哭向井则
 是我之已身已展叔自谓也 注原縠先縠 正义曰杜谱以为
 杂人则不知谁之子也案传先轸或称原轸此盖先轸之后也传
 有名号之异杜谱皆并言之先縠之下不言原縠是杜脱也上文
 称为彘子服虔以为食菜于彘今复称原原其上世所食也于时
 赵氏有原同盖分原邑而共食之也 十三年传注宋讨至以免
 正义曰往年清丘之盟宋卿亦贬传称不实其言此年宋被楚伐
 而晋卫不救即是不实之状于此发传言唯宋可以免者意在责
 诸国耳嫌华椒之罪累及其国恐言宋亦有罪宜其不救但盟之
 不信唯椒身合贬宋国无罪言唯宋可以免见诸国皆合责也
 注尽灭至来也 正义曰先縠之罪不合灭族尽灭其族为诛已
 甚亦是晋刑大过是为大恶君子既嫌晋刑大过又尤先縠自招
 故曰恶之来也已自取之恶之来也言大恶之事乘先縠之家
 十四年传注以有至妻之 正义曰释诂以平为成则成亦平也
 男子谓妻为室故杜以为卫人以其父有平定国家之劳复以女
卷十七 第 13b 页
妻之言卫侯以女妻之也刘炫以为传文无卫侯之女为孔达之
妻复室其子谓复以室家还其子谓达既被诛家当没入官复以
孔达财物家室还其子今知非者案检传文上孔达云苟利社稷
请以我说是孔达忠于卫国本实无罪所以告于诸侯秪𣣔虚以
说晋卫人荷其功力何淂没其家资男子谓妻为室则室者对夫
之言故传云女有家男有室今若以孔达之妻而还其子便则以
母还子不淂云复室其子又诸国大夫之妻传皆不载其氏姓何
淂独责孔达之妻须言卫侯之女既言复室其子明孔达之妻则
卫侯之女可知刘以孔达之妻为卫侯之女于传无文以规杜过
于义非也注昭明也聋闇也正义曰人之听视聪明唯在耳目而
巳郑昭言其目明则宋不明也宋聋言其耳闇则郑不闇也耳目
各举一事而对以桓反言宋不解事必杀我也 注窒皇寝门阙
正义曰下云剑及于寝门之外则屦之所及未至于外故以窒皇
为寝门之阙谓至门逐及也庄十九年鬻拳葬于绖皇注云绖皇
冢前阙者亦以此而知也经传通谓两观为阙唯指雉门以雉门
卷十七 第 14a 页
高大为县旧章而使民观之故雉门之观特淂阙名名为阙者以
其在门两旁而中央阙然为道虽则小门亦如此耳故杜于寝门
冢门皆以阙言之此作窒彼作绖字异音同未知孰是其名为窒
皇及市名蒲胥其义皆未闻 与之言鲁乐正义曰乐谓乐居
高位也 怀于至不亡 正义曰怀思也谓思高位于鲁也既思高
位必贪贪必计谋去他人既谋去他人他人亦谋去已一国之人谋去之何
以不至亡也 孟献至公说 正义曰臣闻小国之免罪于大国
也使卿往聘大国而献其玉帛皮币之物于是主人亦礼待之庭
前所实笾豆醯醢有百品也君自亲朝于牧伯之国而献其治国
之功若征伐之功于是主人敬以待之主人之身有威仪容貌车
服之饰有物采文章嘉淑皆善也有善言辞善称赞燕而送宾有
加增贿货言宾注既共则主执亦厚礼使小国如此朝聘大国者
谋其不免于罪也若不往朝聘待其被诛责而始荐贿货则无及
于好事矣今楚子在宋君其图之劝君使往聘也刘炫以为皆是
宾事聘而献物谓献其国内之物是所献之物庭中实之有百品
卷十七 第 14b 页
谓聘享之礼龟金竹箭之属有百品也朝而献功言治国有功
故土饶物产于是有玄纁玑组羽毛齿草乃淂为容貌之物乐文
章嘉淑谓美善之物加货谓贿赂之多多献贿赂以谋其不免于
罪也 注物玉帛皮币也 正义曰聘礼宾执圭以致命享用
束帛加璧夫人聘用璋享用玄纁束帛加琮其享币又有皮
马是聘所献物有玉帛皮币也 注主人至荅宾 正义
曰聘礼君使卿章弁服皈饔饩五宰有司入陈鼎豆簋铏醯醢百
瓮米百筥黍稷稻梁皆设于中庭是主人设笾豆百品实于庭
以荅宾也刘炫谓治国有功土饶云云炫以杜注庄二十二年
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诸侯朝玉陈贽币之象则朝聘陈币亦
实百品于庭非独主人也 注容貌至亦备 正义曰杜谓于是
有者皆主人之事故以容貌为威仪容颜当谓善为威仪容颜
以接宾也采章车服文章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周礼车
逆之类也嘉淑皆训为善容貌文章以外别言善善故以为令辞
称赞谓接之时善言辞善称赞也加货谒好货加增于常若僖二
卷十七 第 15a 页
十九年介葛卢来朝礼之加燕好成十三年孟献子为介王重贿
之之类故以加货为命宥币帛也刘炫云案此劝君行聘唯当论
聘之义深不宜言主之礼备岂虑楚不礼而言此也君之威仪无
时可舍岂待朝聘宾至乃始审威仪正颜色无宾客则骄容仪容
仪非报宾之物何言报礼备又献其治国刘炫云传称朝以正班
爵之仪率长幼之序则不名献功成二年王礼巩伯如侯伯克敌
使大夫告庆之礼则侯伯克敌秪合使大夫告王征伐之功何故
亲朝献牧伯礼小朝大小国不合专征复有何功可献炫谓采章
加货则聘享献国所有玄纁玑组羽毛齿革皆充衣服旌旗之饰
可以为容貌物采文章嘉淑谓美善之物加货言贿赂之多皆宾
所献亦庭实也于聘揔言庭实于朝指其所有详于君略于臣也
案庄二十二年传庭实旅百则朝者庭实又成二年传云侯伯克
敌使大夫告庆之礼据此文则聘宾有庭实又庭实旅百与容貌
采章相对杜何知庭实容貌之等非是宾之所有必为主人之物
又君无献佂之功何以知献功于牧伯今知列说非者二十二年楚子
卷十七 第 15b 页
入享于郑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又昭五年燕有好货飧有陪鼎
僖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礼之加燕好此传云嘉淑而有加货故
知加货庭实之等皆是主人待宾之物礼传宾之于主无加货之
文故杜为此解襄八年郑伯亲献蔡捷于邢丘是献征伐之功于
牧伯也刘苟违杜义以为庭实旅百及容貌采章嘉淑加货之等
并为宾物又以诸侯亲朝无献征伐之功以规杜氏违经背传于
义非也 十五年注平者至其人 正义曰平者和也言其先不
平而今始平小服大弱下强之意昭七年暨齐平燕与齐平也定
十年及齐平十一年及郑平鲁与平也诸言平者皆举国言平㧾
言二国和同之意故不书其人谓不书公卿也燕暨齐平不言人
此言宋人楚人史异辞耳榖梁传曰人者众辞也平称众上下欲
之也贾逵云称人众辞善其与众同𣣔然则彼不称人者岂唯国
君𣣔平而在下不𣣔平乎传载盟辞则此平有盟不书盟者释例
曰宋人及楚人平实盟书平从赴辞也 注潞赤至从告
正义曰狄有赤狄白狄就其赤白之间各自别有种类此潞是国
卷十七 第 16a 页
名赤狄之内别种一国夷狄祖其雄豪者子孙则称豪名为种若
中国之始封君也谓之赤白其义未闻盖其俗尚赤衣白衣也传
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者即以国名为氏但
华夏不须言夏国名不以氏配赤狄既须言狄单国不复成文故
以氏配之潞氏甲氏皋落氏皆是也杜言氏国故称氏虽指解此
狄而中国亦然刘炫云狄称种者周礼内宰上春生种稑之种贱
之同之草木故称种林父尊卿当称帅师今从将卑师众之例直
称师者从告也 注称杀至札字 正义曰榖梁传曰不言其两
下相杀也言两臣下自相杀非君杀臣不淂言其大夫也释例曰
大臣相杀死者无罪则两称名氏以示杀者之罪王札子杀召伯
毛伯是也若死者有罪不称杀者名氏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是也
传称此人为王子捷札一人而札在子上故疑经文倒札字也
公羊传曰王札子者何长庶之号也何休云天子之庶兄也左传
言札为王孙苏所使非是尊贵不淂为王之庶兄故谱以为杂人
不知何王之子 注公田至曰初 正义曰公羊传曰古者什一
卷十七 第 16b 页
而藉古者曷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
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
作矣何休云多取于民比于桀蛮貉无百官制度之费税薄榖梁
传亦云古什一而藉孟子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赵歧注云民耕五十亩者贡上五亩
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虽异名
而多少同故云皆什一也书传言十一者多矣故杜言古者公田
之法十取其一谓十亩内取一旧法既已十亩取一矣今又履其
馀亩更复十收其一乃是十取其二故论语云哀公曰二吾犹不
是谓十内税二犹尚不足则从此之后遂以十二为常故曰初言
初税十二自此始也诸书皆言十一而周礼载师云凡任地近郊
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者彼谓王畿之内所共多故赋税重诸书所言十一皆谓畿外之
国故郑玄云十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言天下皆
十一耳不言畿内亦十一也孟子又曰方里为井井九百亩其中
卷十七 第 17a 页
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汉书食
货志取彼意而为之文云井田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
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馀二十亩为庐舍诸儒多
用彼为义如彼所言则家别一百一十亩是为十外税一也郑玄诗
笺云井税一夫其田百亩则九而税一其意异于汉书不以志为
说也又孟子对滕文公云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郑玄
周礼匠人注引孟子此言乃云是邦国亦异外内之法则郑玄以
为诸侯郊外郊内其法不同郊内十一使自赋其一郊外九而助
一是为二十而税二故郑玄又云诸侯谓之彻者通其率以十
一为正言郊内郊外相通其率为十税一也杜今直云十取其一
则又异于郑唯谓一夫百亩以十亩皈公今又履其馀亩税之
更十取一耳履亩谷梁传文也赵歧不解夏五十殷七十之意
盖古者人多田少一夫唯淂五十七十亩耳五十而贡贡五亩七
十而助助七亩好恶于此郑注考工记云周人畿内用夏之贡法
邦国用殷之助法 注螽子至成螽正义曰释虫云草螽员
卷十七 第 17b 页
蠜蜤螽蚣蝑李巡云皆分别蝗子异方之语也释虫又云蝝蝮蜪
李巡云蝮蜪一名蝝蝝蝗子也郭璞云蝗子未有翅者刘歆以为
蚍蜉有翅者非也如李郭之说是蝝为螽子也上云秋螽秋而生
子于地至今其子复生遇寒而死故不成灾传称凡物不为灾不
书此不为灾而书之者传云幸之也此年既饥若使蝝早生更为
民害则其困甚矣喜其冬主以为国家之幸故喜而书之公羊传
亦云蝝生不书此何以书幸之也注风雨至不丰 正义曰此
年秋螽知不为螽而饥者春秋书螽多矣有螽之年皆不书饥
而此独书饥知年䬧不专为螽故云风雨不和五稼不礼也
传川泽至藏疾正义曰周礼泽虞之官有大泽大薮小泽小
薮尔雅十薮皆是大泽则薮是泽类郑玄周礼注云泽水所钟
也水希曰薮是薮者泽之少水之名也川泽山薮相配为文者川
是流水泽是委水俱是水故揔云纳污言其纳污浊也山有木
薮有草毒螫之虫在草在木故俱云藏疾言其藏毒害也
薮是泽类而杜云山之有林薮者薮虽泽类传文与山相连薮
卷十七 第 18a 页
是草木积聚之处近山近泽皆淂称薮上既有川泽之文下别云
山薮之事此薮近山故杜云山之有林薮也刘炫以为泽旁之薮
以规杜氏非也 注匿亦至瑕秽 正义曰瑾瑜玉之美名聘义
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郑玄云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间美者玉之
性善恶不相掩此云匿瑕似以美匿恶故云匿亦藏也言玉质虽
美亦瑕藏其中不言瑜能掩盖瑕也 子反惧与之盟 正义
曰服虔云与华元私盟许为退师若孟任割臂与鲁庄公盟下云
盟曰是两国平后共盟而楚人为此辞耳非此华元子反私盟之
辞也 注俊绝至者三 正义曰辨名记云倍人曰茂十人曰选
倍选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䝨万人曰桀倍桀曰圣是俊为绝异
之称也有三俊才知其有才艺胜人者三事耳不知三者何事也
不祀至五也 正义曰此五者从轻至重 祀虽为大罪废祀未
是害物故先言之耆酒则废乱政事有害于民故次之弃䝨人而
侵邻国其害已大又次之杀夫人伤君目罪之大者故后言之弃
仲章而夺黎氏地是为二事而并数为一者俱是为政之恶故并
卷十七 第 18b 页
数之夺黎氏地已尽夺之使黎侯失位故下云立黎侯而还更复
其国也 啇纣由之故灭 正义曰史记殷本纪云纣䝨辩捷疾
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饰是非之端矜人臣
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已之下武王伐灭之是由恃才俊故
灭也 天反至灾生 正义曰据其害物谓之灾言其怪异谓之
妖时由天物在地故属灾于天属妖于地其实民有乱德感动天
地天地为之见变妖灾因民而生天地共为之耳非独天为灾而
地为妖民谓人也感动天地皆是人君感之非庶民也昭七年传
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言以政取谪是其由君
不由民以民表人故释例引此即改民为人是其民谓人也传言
天灾地妖民乱历序以尊卑为次更言乱则妖灾生明妖灾由民
起妖灾亦通言耳天虽四时气唯寒暑故杜以反时为寒暑易节
物则其数无穷故揔云群物失性反其常性即是妖也释例曰物
者杂而言之则昆虫草木之类也大而言之则岁时日月星辰之
谓也岁者水旱饥馑也时者寒暑风雨雷电雪霜也日月者薄食
卷十七 第 19a 页
夜明也星辰者彗孛霣错失其次也山崩地震者阳伏而不能出
阴迫而不能升也凡天反其时地反其物以害其物性皆为妖灾
是言妖灾皆通天地共为之此传地反物者唯言妖耳洪范五行传则有
妖孽祸痾眚祥六者之名以积渐为义汉书五行志说此六名云凡
单物之类谓之妖妖犹夭胎言尚微也虫豸之类谓之孽孽则牙
孽矣及六畜谓之祸言其著也及人谓之痾痾病类言浸深也甚
则异物生谓之眚自外来谓之祥是六名以渐为称唯眚祥有外
内之异耳大旨皆是妖也 故文反正为乏 正义曰许慎说文
序云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孳乳而生是文谓之字也制字之体文反正
为乏服虔云言人反正者皆乏绝之道也人反德则妖灾生妖灾生
则国灭亡是乏绝之道也 尽在狄矣 正义曰言尽在狄矣则狄皆有
之其反德为乱则五罪是也天地灾妖传不指斥不知于时潞国
有何灾何妖也 卒立召襄正义曰卒终也谓后终立之非此
时即立毛氏后亦不灭但传不言之耳 注心之至同传 正义
卷十七 第 19b 页
曰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昭二十五年传文
初税至财也 正义曰藉者借也民之田榖出共公者不过取所
借之田𣣔以丰民之财故不多税也既讥其税亩言非礼乃举正
礼言榖出不过藉则知所税亩者是藉外更税故杜以为十一外
更十取一且以哀公之言验之知十二而税自此始也 冬蝝
生饥幸之也 正义曰幸之者为幸蝝冬生不幸饥也而传以饥
连蝝生乃云幸之者以岁饥而复有灾则民弥益其困由饥之故
乃以为幸故传连饥释之 十六年注传例至歇前 正义曰楚
语云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知榭是
讲武屋也名之曰宣则其义未闻服虔云宣扬威武之处义或当
然也成周周之下都此榭别在洛阳讲习武事则往就之尔雅释
宫云无室曰榭又云阇谓之台有木者谓之榭李巡曰台积土为
之所以观望台上有屋谓之榭则榭是台上之屋居台而临观讲
武故无室而歇前歇前者无壁也如今厅是也公羊以为宣宫之
榭谓宣王之庙也以其中兴其庙不毁与左氏异也 传注代林
卷十七 第 20a 页
至孤卿正义曰晋之中军之将执政之上卿也大傅又尊于上
卿且加大傅以褒显之礼命臣者皆赐之以服使服而受命传言以黻
冕者黻冕是命孤卿之服故以之命士会也论语称禹恶衣服而致
美乎黻冕郑玄云黻祭服之衣冕其冠也此云黻冕亦当然也黻
蔽膝也祭服谓之黻其他服谓之韠俱以韦为之制同而色异韠各
从裳色黻则其色皆赤尊卑以深浅为异天子纯朱诸侯黄朱大夫
赤而已大夫以上冕服悉皆有黻故禹言黻冕此亦云黻冕但冕服自有
尊卑耳周礼司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此士会黻冕当是希冕也
天子大传三公之官也诸侯大传孤卿之官也周礼典命云公之
孤四命郑众云九命上公淂置孤卿一人春秋时晋为霸王侯亦置孤
卿文六年有大傅阳子大师贾佗则晋尝置二孤 凡火至曰灾
正义曰人火从人而起人失火而为害本其火之所来故指火体
而谓之为火天火则自然而起不能本其火体故以其所害言之
谓之为灾圣人重天变故异其名春秋书灾多矣唯此言火耳
注烝升也升殽于俎 正义曰礼升殽于俎皆谓之烝故烝为升
卷十七 第 20b 页
 也郑玄诗笺云凡非谷而食之曰殽则殽是可食之名切肉为殽
 乃升于俎故谓之殽烝 注享当至其字 正义曰若公侯来朝
 王为设享则当有体荐荐其半体亦谓之房烝武子谓已被王享
 亦当房烝今乃殽烝故怪而问之 注享则至共俭 正义曰王
 为公侯设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为不食故不解折所以示共俭
 也示共俭与下示慈惠成十二年传文 注体解至惠也
 正义曰王为公侯设宴礼体节折升之于俎即殽烝是也其物解
 折使皆可食共食啖之所以示慈惠也其宴饮殽烝其数无文若
 祭祀体解案特牲馈食礼有九体则肩一臂二臑三肫四胳五正
 脊六横脊七长胁八短胁九此谓士礼也若大夫礼则于
 一体加脡脊代胁其诸侯天子无文或同十一 注公谓诸侯
 正义曰五等诸侯揔名为公故云公谓诸侯言诸侯亲来则为之
 设享又设燕也享用体荐燕用折俎若使卿来虽为设享仍用公
 之燕法亦用折俎是王室待宾之礼也周语说此甚详王召士季
 曰子弗闻乎禘郊之事则有全烝王公立饫则有房烝亲戚宴享
卷十七 第 21a 页
则有殽烝今叔父使士季实来唯是先王之宴礼𣣔以贻尔体解
节折而共饮食之于是乎有折俎以示容合好将安用全烝注国
语者皆云禘祭宗庙郊祭天地则有全其牲体而升于俎谓之全
烝王公立饫即享礼也礼之立成者名为饫十解其体而升于俎
谓之房烝传言体荐即房烝也亲戚宴享则宴享礼同皆体解节
折乃升于俎谓之殽此传略而为文犹是彼意故注皆取彼解之
十七年注再与文同盟正义曰锡我以文六年即位七年盟于
扈十四年于新城鲁许俱在是再同盟也 传注跛而登阶
正义曰沈氏引谷梁传云鲁行父先晋郤克跛卫孙良夫眇曹公
子首伛故妇人笑之是以知郤克跛也榖梁传定本作郤克眇卫
孙良夫跛以信齐沮 正义曰使沮者之言信也 而又至有
焉 正义曰晏桓子等惧晋之命不淂已而来恨齐侯之使也今
晋不以礼待之而又久执之以成其悔恨言本恨齐今又恨晋齐
侯见晋如此将有背晋之心齐君叛晋何利之有言此者劝晋侯
免之耳注豸解也正义曰方言文 凡大至弟也
卷十七 第 21b 页
正义曰此例再言凡者前凡明称母弟之人适子及妾子之等后
凡明策书称弟者皆母弟之义公之母弟见经者郑段鲁公子友
卫叔武实母弟而不称弟陈公子招昭元年称公子八年称弟释
例曰母弟之宠异于众弟盖缘自然之情以养母氏之志公在虽
俱称公子其兄为君则特弟殊而异之亲而睦之既以隆友于之
恩亦以奖为人弟之敬成相亲之益也通庶子为君故不言夫人
之子而曰母弟母弟之见于经者二十而传之所发六条而已凡称
弟皆母弟此策书之通例也庶弟不淂称弟而母弟淂称公子故
传之所发随而释之诸称弟者不言皆必称弟也秦伯之弟针适
晋女叔齐曰秦公子必皈此公子亦国之常言淂两通之證也仲
尼因母弟之例据例以兴义郑伯怀害弟之心天王纵群臣以杀
其弟夫子探书其志故显称二兄以首恶佞夫称弟不闻反谋也
郑段去弟身为谋首也然则兄而害弟称弟以章凡罪𠂔又害兄
则去弟以罪弟身也推此以观其馀秦伯之弟针陈侯之弟黄卫
侯之弟鱄出奔皆是兄害其弟者也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
卷十七 第 22a 页
卷十七 第 23a 页
所也刘炫云再言凡者前凡据适妻子为文后凡嫌妾子为君母
弟不淂称弟故更言凡也 十八年注传例至鄫子 正义曰杜
以会盟之例卿则书名氏大夫则称人此称邾人故云邾大夫耳
贾逵亦云邾使大夫往残贼之 注未同至之伪 正义曰诸侯
之葬鲁不会则不书知吴楚之葬为僣不书者襄二十九年传
称葬楚康王云亲送葬经亦不书故知其不为鲁不会也礼坊记
曰天无二日土无二主示民有君臣之别春秋不称楚越之王
丧恐民之惑也郑玄云楚越之君僣号称王不称其丧谓不书葬
也公羊传曰吴楚之君不书葬辟其号也辟其号者五等诸侯死
则称爵书卒及葬则从彼臣子之辞皆称为公若书楚葬亦宜
从彼所称当云葬楚王以此僣而不典不淂称王故遂绝之而不
书其葬同之蛮夷言其不足纪录以惩创自求名号之伪同之蛮
夷者蛮夷辛亦不书言其不书似之也传注杀戕至之名
正义曰弑者试也言臣下伺候间隙试犯其君戕者残也言外人
卒暴而来残贼杀害也弑戕皆是杀也所以别内外之名耳释例
卷十七 第 23b 页
曰列国之君而受害于臣子其所由者积微而起所以相测量非
一朝一夕之渐故改杀为弑戕者卒暴之名有国之君当重门设
险而轻近暴客变起仓卒赤因事而见戒也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世之恶逆君子难言故春秋诸自内虐其君者通以弑为文也
春秋弑君多矣其戕唯此一事自弑其君足明无道臣罪之例戕
者外人所杀为无防被害皆是君自招之纵使君或无道其恶不
加外国不淂从弑君之例也若战死则书灭此谓在国见杀耳
复命于介正义曰聘礼复命之礼云公南乡使者执圭反命曰
以君命聘于某君某君受币于某官某君再拜以享某君某君再
拜若聘君薨于后归执圭复命于殡升自西阶不升堂子即位
不哭辩复命如聘子臣皆哭与介入北乡哭出祖括发入门右即
位踊是君之存亡皆有复命之法今身将出奔不淂亲自复命故
立介于位介当南面皈父于介前北面执圭复命既复命之后北
面哭乃退括发讫前即位北面哭三踊而出以复命之语语介使
知令介以此言告于殡也
卷十七 第 24a 页
春秋正义卷第十七
        计一万六千五百五十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