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春秋正义卷第二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等奉
  敕撰
春秋经传集解隐公第一
正义曰五经题篇皆出注者之意人各有心故题无常准此本经
传别行则经传各自有题注者以意裁定其本难可复知据今服
虔所注题云隐公左氏传解谊第一不题春秋二字然则春秋二
字盖是经之题也服言左氏传三字盖本传之题也杜既集解经
传春秋此书之大名故以春秋冠其上序说左氏言已备悉故略
去左氏而为此题焉经传集解四字是杜所加其馀皆旧本也经
者常也言事有典法可常遵用也传者传也博释经意传示后人
分年相附集而解之故谓之经传集解隐公鲁君侯爵杜君采
大史公书世本旁引传记以为世族谱略记国之兴灭谱云鲁姬
姓文王子周公且之后也周公股肱周室成王封其子伯禽于曲
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自哀以下九世二百一十年而楚灭鲁
卷二 第 1b 页
依鲁世家伯禽至隐公凡十三君兄弟相及者五人隐公名息姑
伯禽七世孙惠公弗皇子声子所生平王四十九年即位是岁
岁在豕韦礼记檀弓曰死谥周道也周法天子至于大夫既死则
累其德行而为之谥周书谥法云隐拂不成曰隐鲁实侯爵而
称公者五等之爵虽尊卑殊号臣子尊其君父皆称为公是礼之
常也字书云第训次也一者数之始此卷于次弟当其一也
杜氏 正义曰杜氏名预字元凯畿之孙恕之子也陈寿魏志云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文帝时为
尚书仆射封乐亭侯试船溺死追赠大仆谥戴侯也恕字务伯官
至幽州刺史预司马宣王女婿也王隐晋书云预知谋深博明于
治乱当称德者非所企及立言立功预所庶几也大观群典谓公
羊榖梁诡辩之言又非先儒说左氏未究丘明之意横以二传乱
之乃错综微言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为之释例
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至老乃成预有大功名于
晋室位至征南大将军开府封当阳侯荆州刺史食邑八千户时
卷二 第 2a 页
人号为武库不言名而言氏者注述之人义在谦退不𣣔自言其
名故但言杜氏毛君孔安国马融王肃之徒其所注书皆称为传
郑玄则谓之为注而此于杜氏之下更无称谓者以集解之名已
题在上故止云杜氏而已刘炫云不言名而云氏汉承焚书之后
诸儒各载学名不敢布于天下但𣣔传之私族自题其氏为谦之
辞 传惠公 惠公名不皇谥法爱人好与曰惠其子隐公让
国之君元妃芳非反传曰嘉耦曰妃适本又作嫡同丁历反 传
惠公元妃孟子正义曰惠公名弗皇孝公之子也谥法爱民好与
曰惠释诂云元始也妃匹也始匹者言以前未曾娶而此人始为
匹故注云言元妃明始适夫人也妃者名通适妾故传云陈哀公
之元妃郑姬生悼太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元者
始也长也一元之字兼始适两义故云始适夫人也然则有始而
非适若孟任之类是也亦有适而非始若哀姜之类是也妃者配
匹之言非有尊卑之异其尊卑珠称则曲礼所云天子之妃曰后
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是也郑玄以为后
卷二 第 2b 页
之言为后盖执治内事在夫之后也夫之言枎言能扶成人君之
德孺之言属言其系属人也妇之言服言其服事人也妻之言齐
言与夫齐䓁也庶人之贱见其齐䓁也以上因其爵之尊卑为立
别号其实皆配夫通以妃为称少牢馈食礼云以某妃配某氏是
大夫之妻亦称妃也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
长也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适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于妻子
则称为孟所以别适庶也故杜注文十五年及释例皆云庆父为
长庶故或称孟伐沈氏亦然案传赵庄子之妻晋景公之姊则赵
武适妻子也而武称赵孟荀偃之卒也士丐请后曰郑甥可则荀
吴妾子也而吴称知伯岂知氏常为适而称伯赵氏恒为庶而孟
者也盖以赵氏赵盾之后盾为庶长故子孙恒以孟言之与庆父
同之推此言之知知氏荀首之后传云守行伯之季弟则俱是适
妻之子俱林父荀首并淂立家故荀首子孙亦从适长称伯也或
可春秋之时不能如礼孟伯之字无适庶之异盖从心所𣣔而自
称之耳契姓子宋是殷后故子为宋姓妇人以字配姓故称孟子
卷二 第 3a 页
成丧则知此不称薨亦不成丧也案传例不赴则不称薨然则此
云不成丧者正谓不赴于诸侯也周礼小史卿大夫之丧赐谥读
诔止赐卿大夫不赐妇人则妇人法不当谥故号当系夫释例曰
谥者兴于周之始王变质从文于是有讳焉传曰周人以讳事
神名终将讳之故易之以谥末世滋蔓降及匹夫爰暨妇人妇
人无外行于礼当系夫之谥以明所属诗称庄姜宣姜即其义
也是言妇人于法无谥故取其夫谥冠于姓之上生以夫国冠之韩
姞秦姬是也死以夫谥冠之庄姜定姒是也直见此人是某公之
妻故从夫谥此谥非妇人之行也夫谥巳定妻即从而称之先夫而
死则夫未有谥或随宜称字故云无谥言妇人法无谥也先夫死
不淂从夫谥解其不称惠也此言其正法耳其末世滋蔓则为之
作谥景王未崩妻称穆后如此之类皆非礼也重言孟子者服虔
云嫌与惠公俱卒故重言之下仲子亦然 注声谥至继室
正义曰谥法不生其国曰声是声为谥也襄二十三年传称臧宣
叔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则侄之与姊皆淂继室此
卷二 第 3b 页
既无文故设疑辞云盖孟子之侄姊也成八年传曰凡诸侯嫁女
同姓媵之异姓则否庄十九年公羊传曰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
之以侄姊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姊者何弟也诸侯壹聘九女然则
诸侯娶于三国国别各有三女此言诸侯始娶则同姓之国以侄
姊媵者𣣔言媵者亦有侄娣省略为文耳其实夫人与媵皆有侄娣
但声子或是孟子侄姊或是同姓之国媵者侄娣以其难明故杜两
解之初云孟子之侄娣又云同姓之国以侄姊媵是也故释例曰古
者诸侯之娶适夫人及左右媵各有侄姊皆同姓之国国三人凡
九女参骨肉至亲所以息阴讼阴讼息所以广继嗣是其义也然
宋之同侄国依世本子姓殷时来宋空同黎比髦自夷萧但春秋
不载其国未知宋之同姓者是何释言云媵送也言妾送适行故
夫人侄娣亦称媵也经传之说诸侯唯有继室之文皆无重娶之
礼故知元妃死则次妃摄治内事次妃谓侄姊与媵诸妾之最贵
者释例曰夫人薨不更聘必以侄娣媵继室是夫人之侄娣与工
媵皆可以继室也适庶交争祸之大者礼所以别嫌明疑防微杜渐
卷二 第 4a 页
故虽摄治内事犹不淂称夫人又异于馀妾故谓之继室妻处夫
之室故书传通谓妻为室言继续元妃在夫之室 宋武至于我
正义曰宋国公爵谱云宋子姓其先契佐唐虞为司徒封于啇成
汤受命王有天下及纣无道周武王灭之而封其子武庚以绍殷
后武庚作乱周公伐而诛之更封纣兄帝乙之元子微子启为宋
公都啇丘今梁国睢阳县是也微子卒其弟微仲代立穆公七年
鲁隐公之元年也景公三十六年鲁哀公之十四年获麟之岁也
昭公淂之元年春秋之传终矣其后五世百七十年而齐魏楚共
灭宋依宋世家微子至武公凡十二君兄弟相及者二人武公是
微仲九世孙谥法克定祸乱曰武 注妇人至鲁鲁 正义曰妇
人谓嫁曰归隐二年公羊传文也以其手之文理自然成字有若
天之所命使为鲁夫人然故嫁之于鲁也成季唐叔亦有文在其
手曰友曰虞曰下不言为此传言为鲁夫人老以宋女而作他国
之妻故传加为以示异耳非为手文有为字故鲁夫人之上有为
字也仲子手有此文自然成字似其天命使然故云有若天命也
卷二 第 4b 页
隶书起于秦末手文必非隶书石经古文虞作 鲁作手文容
或似之其友及夫人固当有似之者也传重言仲子生者详言之
与上重言孟子卒其义同也旧说云若河◍洛书天神言语真文
天命此虽手有文理更无灵验又非梦天故言有若注言归至年
薨正义曰杜知不以桓生之年薨者以元年传曰惠公之薨也有宋
师大子少葬故有阙少者未成人之辞非新始生之称又改葬惠
公而隐公不临使桓为主若薨年生则才二岁未堪为丧主又羽父
弑隐与桓同谋若年始十二亦未堪定弑君之谋以此知桓公之
生非惠公薨之年也年之长幼理无所异杜言此者𣣔明庆父为
庄公庶兄故显言此以张本也释例曰今推案传之上下羽父之弑
隐公皆咨谋于桓然则桓公巳成人也传云生桓公而惠公薨指
明仲子唯有此男非谓生在薨年也柏以成人而弑隐即位乃娶
于齐自应有长庶长庶故氏曰孟是杜张本之意也注隐公至位传
正义曰继室虽非夫人而贵于诸妾惠公不立大子母贵则宜为君
隐公当嗣父世正以祯祥之故仲子手有天人之文其父娶之有以
卷二 第 5a 页
仲子为夫人之意故追成父志以位让桓但为桓尚少未堪多难
是以立桓为大子帅国人而奉之巳则且摄君位待其年长故于
岁首不即君位传于元年之前预发此语者为经不书公即位
传是谓先经以始事也凡你传者皆是为经唯文五年霍伯臼
季等卒注云为六年蒐于夷传者以蒐于夷与此文次相接故
不淂言张本也或言张本或言起本或言起捡其上下事同文异
疑杜随便而言也郑众以为隐公摄立为君奉桓为大子案传言
立而奉之是先立后奉之也若隐公先立乃后奉桓则隐立之时
未有大子隐之为君复何所摄若先奉大子乃后摄立不淂云立
而奉之是郑之谬也贾逵以为隐立柏为大子奉以为君隐虽不
即位称公改元号令于臣子朝正于宗庙言立桓为大子可矣安在
其奉以为君乎是贾之妄也襄二十五年齐景公立传云崔杼立
而相之以此知立而奉之谓立为大子师国人奉之正谓奉之以
为大子也元年传曰大子少是立为大子之文也大子者父在之称
今惠公已薨而言立为大子者以其未堪为君仍处大子之位故也
卷二 第 5b 页
礼记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是君薨之后仍可以称大子也经
九年春王正月 正义曰此经字并下传字亦杜氏所题以今年相
附若不有经字何以异传不有传字何以别经又公羊榖梁二传年
上皆无经传字故知杜所题也释诂云元始也正长也此公之始年
故称元年此年之长月故称正月言王正月者王者革前代驭天下
必改正朔易服色以变人视听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殷以建丑之
月为正周以建子之月为正三代异制正朔不同故礼记檀弓
云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郑康成依据纬候以正朔三
而改自古皆相变如孔安国以自古皆用建寅为正唯殷革夏命
而用建丑周革殷命而用建子杜无明说未知所从正是时王所
建故以王字冠之言是今王之正月也王不在春上者月改则春
移春非王所改故王不先春王必连月故王处春下周以建子为正
则周之二月三月皆是前世之正月也故于春每月书王王二月者言
是我王之二月乃殷之正月也王三月者言是我王之三月乃夏
之正月也既有正朔之异故每月称王以别之何休云二月三月
卷二 第 6a 页
皆有王者二月殷之正月也三月夏之正月也王者存二王之后
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堙通三统师法之
义恭让之礼服虔亦云孔子作春秋于春每月书王以统三王之
正其意以为王二月王三月王是夏殷之王谓大禹成汤也为周室
之臣民尊夏殷之旧主每月书王敬奉前代揆之人情未见其可
祀宋二王之后各行已祖正朔宋不行夏𣏌不行殷而使天下诸
侯偏视二代考诸典籍未之或闻𣏌宋不奉周正周人悉尊夏殷
则是重过去而忽当今尊亡国而慢时主其为颠倒不亦甚乎且经
之所言王二月王三月若是夏殷之王当自皆言正月何以言玉
二月王三月乎谓之二月三月其王必是周王安淂以为夏殷王也
若如公羊之说春秋黜周王鲁则杞非王后夏无可尊复通夏
正何也但春之三月不必月皆有事若入年巳有王正月者则二月
不复书王若巳有王二月者则三月不复书王以其上月己是此王
之月则下月从而可知故每年之春唯一言王耳春秋之例竟时无
事乃书首月以记时此下三月有会盟之事则不淂空书首月
卷二 第 6b 页
也正月无事而空书首月者以人君于始年初月必朝庙告朔因
即人君之位以继臣子之心故君之始年必书曰元年春王正月公
即位史策之正法也隐公摄行君事虽不即位而亦改元朝庙与
人更始异于常年之正月故史特书其事见此月公宜即位而自不即
位庄闵僖元年皆书春王正月与此同也定公元年不书正月者
正月之时定公未立即位在于六月岁首未淂朝正公之即位别
见下文正月无所可见故不书也然则定以六月即位即位乃可
改元正月巳称元年者未改之日必乘前君之年既改之后方以
元年纪事及其史宫定策须有一统不可半年从前半年从后
虽非年初亦统此岁故入年即称元也释例曰癸亥公之丧至自
乾侯戊辰公即位丧在外踰年乃入故因五日改殡之节国史用
元年即位之礼因以此年为元年也古法既然故汉魏以来虽秋
冬改元史于春夏即以元年冠之是有因于古也受命之法必改
正朔继世之王奉而行之每岁颁于诸侯受王正朔故言春王
正月王即当时之王序云所书之王即平王是其事也公羊传
卷二 第 7a 页
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始改正朔自是文王所为颁于诸侯非复
文王之历受今王之历称文王之正非其义也 注隐公至元年
正义曰传云王周正月知是周王之正月也说公羊者云元者气之
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
之始春秋纬称黄帝受◍有五始谓此五事也杜于左氏之义虽
无此文而始之理亦于杜无害此非左氏褒贬之要自是史官记
事之体故晋宋诸史皆言元年春王正月帝即位是也元年正月
实是一年一月而别立名故解之云凡人君即位𣣔其体元以居正
故不言一年一月也言𣣔其体元以居正者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
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𣣔其
与元同体故年称元也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
当执直心杖大义𣣔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以其君之始年岁
之始月故特假此名以示义其馀皆即从其数不复改也书称月
正元日意同于此又解元事而书正月之意隐虽不即位然摄行
君事而亦朝庙告朔改元布政故书首年始月以明其应即位而
卷二 第 7b 页
不为也天子之封诸侯也割其上壤分之臣民使之专为巳有故
诸侯于其封内各得改元传说郑国之事云僖之元年朝于晋简
之元年士子孔卒是诸侯皆改元非独鲁也刘炫为规过云元正
唯取始长之义不为体元居正规释杜云𣣔其体元以居正谓人
君体是元长以居正位不𣣔在下陵夺处位不终是刘妄解杜意
不为体其元善居于正道以规杜氏其理非也刘炫又难何休云
唯王者然后改元立号春秋托新王受命于鲁故因以录即位若
然新王受命正朔必改是鲁淂称元亦应改其正朔仍用周正何
也既托王于鲁则是不事文王仍奉王正何也诸侯改元自是常
法而云托王改元是妄说也说公羊者云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
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春秋纬
云黄帝坐于 扈阁凤皇衔书致帝前其中淂五始之文谓此五
事何休又云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政莫大于正始故春秋以元之气
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
位正竟内之治诸侯不上奉王之政则不淂即位故先言正月而
卷二 第 8a 页
后言即位政不由王出则不得为政故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者
不承天以制号令则无法故先言春而后言王天不深正其元则
不能成其化故先言元而后言春五者同日并见相须成体非此辞
也何休自云诸侯不得改元则元者王之元年非公之元年公即
位不在王之元年安得同日并见共成体也即以托王于鲁史之
改元元既为鲁所改则政不由王出安得以王之政正诸侯元尊
而王卑年大而月小年之有元改而无忌王之立政必云须奉舍其
大而事其细敬所卑而慢所尊以此立教必不可行圣人有作岂
当尔也黄帝之作五始者为天子法乎为诸侯法乎诸侯不得改
元必非诸侯法若非诸侯法安得有公即位乎无公即位则阙一
始何得为五始也若是天子法不得言王正月王即位何休言以
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然王者岂复以巳之政正已即位不通若
此何以行之言左氏者或取为说是逐狂东走也隐庄闵僖四公
元年传皆说不书即位之由故指以为例隐不行即位又谦不告
至而岁首告朔朝正所以尊敬祖考也若不行即位又不朝正则
卷二 第 8b 页
与臣子无别不成为君故告朔朝庙也 三月至于蔑
正义曰公隐公也及与也与彼邾君字仪父者盟于蔑地谱云邾
曹姓颛顼之后有六终产六子其弟五子曰安邾即安之后也周
武王封其苗裔邾侠为附庸居邾今鲁国邹县是也自安至仪父
十二世始见春秋齐桓行霸仪父附从进爵称子文公徙于绎桓
公以下春秋后八世而楚灭之诸侯俱受王命各有寰宇上事天
子旁交邻国天子不信诸侯诸侯自不相信则盟以要之凡盟礼
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违𣣔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曲礼
曰约信曰誓涖牲曰盟周礼天官玉府职曰若合诸侯则共珠槃
玉敦夏官戎右职曰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赞牛耳桃茢秋
官司盟职曰掌盟载之法日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
其礼仪北面诏明神郑玄以为槃敦皆器名也珠玉以为饰合
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敦以盛血槃以盛耳将歃则
戎右执其器为众陈其载辞使心皆开辟司盟之官乃此面读其
载书以告日月山川之神既告乃尊卑以次歃戎右传敦血以授
卷二 第 9a 页
当歃者今含其血既歃乃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此则天子会
诸侯使诸侯聚盟之礼也凡天子之盟诸侯十二岁于方岳之
下故传云再会而盟以显昭明若王不巡守及诸侯有事朝王即
时见曰会殷见曰同亦为盟礼其盟之法案觐礼为坛十有二寻
深四尺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玉上圭下璧南
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朝诸侯于坛讫乃加方明于坛而祀
之列诸侯于庭玉府共珠槃玉敦戎右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赞牛
耳桃茢司盟北面诏告明神诸侯以次歃血郑注觐礼云王之盟
其神主日王官之伯盟其神主月诸侯之盟其神主山川是盟礼
之略也若诸侯之盟亦有坛知者故柯之盟公羊传称曹子以乎
剑劫桓公于坛是也其盟神则无复定限故里十一年传称司慎
司盟名山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是也其盟
用牛牲故襄二十六年传云歃用牲又哀十七年传云诸侯盟
谁执牛耳是也其杀牛必取血及耳以手执玉敦之血进之于口知
者定八年涉佗捘卫侯之手及捥又襄九年传云与大国盟口血
卷二 第 9b 页
未乾是也既盟之后牲及馀血并盟载之书加于牲上坎而埋之故
僖二十五年传公宵坎血加书是也春秋之世不由天子之命诸
侯自相与盟大国制其言小国尸其事官虽小异礼则大同故释
例曰盟者杀牲载书大国制其言小国尸其事珠槃玉敦以奉
流血而同歃是其事也其盟载之辞则传多有之此时公求好于
邾邾君来至蔑地公出与之盟史书鲁事以公为主言公及及
者言自此及彼据鲁为文也桓十七年公会邾仪父盟于趡彼言
会此言及者彼行会礼此不行会礼故也故刘炫云策书之例
先会后盟者上言会下言盟唯盟不会者直言及此为不行会
礼故言及也或可史异辞非先会而盟则称会知者文七年公
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云公后至则是不及其会而经称会
故知盟称会者未必先行会礼也 注附庸至姑城 正义曰传
言未王命知是附庸也庄五年郳犁来来朝传曰未王命解其称
名之意是知附庸之君例称名也礼记王制云不合于天子附于
诸侯曰附庸郑玄云不合谓不朝会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
卷二 第 10a 页
国事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是说附庸之义也王制又云天子
之元士视附庸然则附庸贵贱与天子之元士同也其礼则四命
知者天子大夫视子男卿视伯三公视公侯所视皆多一命明知
附庸多于元士一命又诸侯世子未誓执皮帛视小国之君公之
孤四命亦执皮帛及附庸亦执皮帛故知四命也然则天子大夫
四命称字附庸称名者以王朝之臣故特尊之而称字释例曰名
重于字故君父之前自名朋友之接自字是以春秋之义贬责书
其名斥所重也褒厚显其字辟所讳也然则应字而名则是贬应
名而字则是贵故宰咺书名以贬之仪父书字以贵之传文唯言
贵之不说可贵之状贾服以为仪父嘉隐公有至孝谦让之义而
与结好故贵而字之善其慕䝨说让知不然者案传云公摄位而
𣣔求好于邾是公先求邾非邾先慕公复何足贵且书曰仪父
乃是新意仲尼以事有可善乃淂书字善之不是缘鲁之意
以为褒贬安淂以其慕䝨便足贵之又桓十七年公及邾仪父盟
于趡桓公不䝨不让彼经亦书仪父故知贵之之言不为慕䝨说
卷二 第 10b 页
让也附庸不能自通不与盟会今能自通大国继好息民故知为
此贵而字之不贵来朝而贵其盟者朝事大国则附庸常道齐
盟结好非附庸所能故盟则贵之朝从常法 夏五月至于鄢
正义曰郑国伯爵谱云郑姬姓周厉王子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后
也宣王封友于郑今京兆郑县是也及幽王无道友徙其民于虢
郐虢郐之君分其地遂国焉今河南新郑县是也庄公二十二年鲁
隐公元年也声公二十年获麟之岁也三十三年而春秋之传
终矣声公三十七年卒自声公以下五世八十七年而韩灭郑此
郑伯庄公也谥法胜敌克壮曰庄 注不称至陵县 正义曰国
讨者谓称国若人称国称人则明其为贼言一国之人所𣣔讨也
今称郑伯指言君自杀弟若弟无罪然讥其失兄之教不肯早
为之所乃是养成其恶及其作乱则必𣣔杀之故称郑伯所以罪
郑伯也传例母弟称弟段实母弟以其不为弟行故玄弟以罪
段也两罪之者明兄虽失教而段亦凶逆也释例曰兄而害弟
者称弟以章兄罪弟又害兄则玄弟以罪弟身统论其义兄
卷二 第 11a 页
弟二人交相杀害各有曲直存弟则示兄曲也郑伯既失教若依
例存弟则嫌善段故特去弟两见其义是其说也襄三十年天
王杀其弟佞夫传曰罪在王则与郑伯同讥而佞夫不玄弟者
释例曰佞夫称弟不闻反谋也郑段去弟身为谋首也然则佞夫
不与反谋罪王而不罪佞夫故称弟也传例战败克取两国之
文段实郑臣而言克段故申明传意以解之得俊曰克庄十一
年传例也国讨例在庄二十二年者彼经书陈人杀其公子御
寇实君杀大子而称陈人者陈人恶其杀大子之名故不称君父
以国讨公子告也传你陈人杀其大子御寇以实言之明经所
书国讨之例也彼无凡例而言例者正以此传云称郑伯讥失教
也言称是仲尼之变例也称君为罪君则知称人为国讨序云推
变例以正褒贬即此类也推以为例故言例在彼年诸注言例在
者未必皆有凡例也地理志河南郡有宛陵县又有新郑县于汉
则宛陵新郑各自为县晋世分河南而立荧阳废新郑而入宛
陵故郑在宛陵西南也又地理志颍川郡有鄢陵县 秋七
卷二 第 11b 页
月至之赗 正义曰天王周平王也谱云周黄帝之苗裔姬姓后
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及夏之衰后稷之子不窋失其官窜于西
戎至大王为狄所逼去邠居岐文王受命武王克殷而王有天下幽
王为犬戎所杀平王迁都王城今河南县是也平王四十九年鲁隐
公之元年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阳是也敬王三十九年获麟之岁
也四十三年而敬王崩敬王子元王九年春秋之传终矣元王以下
十一世二百二十六年而周亡也周本纪武王至平王凡十三王兄
弟相及者一人平王是武王十一世孙也惠公薨在往年明年仲子
始薨盖于时有疾王闻其疾谓之已薨故使大宰大夫名咺者来
至于鲁并归惠公仲子之赗赗者助丧之物文五年注云车马曰赗
士丧既夕礼云公赗玄纁束帛两马士之制只淂驾两马故云赗
两马大夫以上皆驾四马此宰咺来赗盖用四马也公羊传曰丧
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车马曰赗榖梁传曰乘马曰赗
皆谓宰咺用乘马来也惠公仲子不言及者是并致二赗或是史异
辞盖二者各以乘马不宜以一乘之马赗二人也服虔云赗覆也天
卷二 第 12a 页
王所以覆被臣子案士丧既夕礼兄弟所知悉皆致赗非独君之
赗臣以赗为覆则可矣其言覆被臣子则非也何休亦云赗犹覆
也盖谓覆被亡者耳注宰官至之辞 正义曰传言缓且子
氏未薨故名是不应名而名之也贬乃书名知法应书字故云此
天子大夫称字之例传无明例故推此以为例也周礼天官大宰卿
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宰夫小宰皆是大夫未知
宰咺是何宰也宰夫职曰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
用郑玄云吊事吊诸侯诸臣币所用赙也既掌吊事或即充使
此盖宰夫也仲子乃惠公妾耳王使赗之者隐立桓为大子成桓
母为夫人天王知其然故遣赗惠公因即赗之杜言仲子者桓
公之母正见此意不然仲子为桓母传有明文不须解也男子之有
谥者人君则配王配公大夫或配子或配字皆不以字配侄妇人于
法无谥故以字配姓言其正法然也释例曰妇人无外行于礼当系
夫之谥以明所属是言妇人不合谥也系夫谥者夫人而巳众妾
不合系夫正当以字配姓也其声子戴妫有谥者皆越礼妄作
卷二 第 12b 页
也 注客主至阳县 正义曰春秋之例若是命卿则名书于
经此盟客主无名故知皆是微者公羊传曰孰及之内之微者也
榖梁传曰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者也卑微言非卿也客谓宋
主谓鲁直言及者他国可言某人鲁史不淂自言鲁人直言及彼
是鲁及可知其微人与他国聚会亦直言会与此同也会盟之地地
必有主举地者地主之国或与或否故地主之国亦序于列其经
举国名以为盟地者国主与在其中不复序之于列以其可知故
也例在僖十九年者彼经书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传曰
陈穆公请脩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冬盟于齐脩桓公之好
也言脩桓公之好齐人必与可知也齐人不序于列而以齐为盟
地是其盟以国地者国主与盟之例此亦推以为例非凡例也然
则桓十四年公会郑伯于曹即亦是例而远指僖十九年者此既
是盟故取盟为例其实会亦然也故彼注云以曹地曹与会是
也僖二十七年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公会诸侯盟于
宋宋不与盟亦地以宋者彼注云宋方见囲无嫌于与盟故直
卷二 第 13a 页
以宋地然则宣十四年楚子囲宋十五年公孙归父会楚子于
宋亦是不嫌宋与故地以宋也地理志梁国睢阳县故宋国微子
所封也 注祭伯至称使 正义曰僖二十四年传富辰说周
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而云邢茅昨祭则祭之初封畿外之国也
穆王之时有祭公谋父今有祭伯世仕王朝盖本封绝灭食采于
王畿也庄二十三年祭叔来聘注以为祭叔为祭公来聘鲁天子
内臣不淂外交是祭于此时为畿内之国仍有封爵故言诸侯为
王卿士也释例曰王之公卿皆书爵祭伯凡伯是也大夫称字南
季荣叔是也元士中士称名刘夏石尚是也下士称人公会王人于洮
是也其或称祭公举宫而言之此其定例也然春秋之世有王之
卿士无采地者若王叔陈生伯舆之属是也但未知书经其称云
何杜云公卿称爵而王子虎及刘卷卒称名者彼是天王为赴
以名告鲁如诸侯之例薨则称名此云公卿称者谓聘使往
还与彼为异也又襄十五年注云天子卿书字者以传云刘夏逆
王后于齐卿不行非礼也以刘夏非卿书名若卿则应书字以
卷二 第 13b 页
名字相对故举以言焉其实卿书爵也此祭伯若王使来当云
天王使祭伯来聘亦如天王使凡伯来聘今以自来为文明非王命
而私行也刘炫云卿而无爵或亦书字大夫有爵或亦书爵传
称王叔陈生与舆争政俱是卿士并不言爵又滕侯之先为周卜
正书称齐侯吕伋为虎贲氏则大夫或有爵也然则大夫有爵
不可舍爵而书字卿而无爵不可越字而书名盖有卿士
亦书字大夫亦书爵也王臣之见经者众祭伯凡伯毛伯单伯
召伯君子单子刘子其间未必无大夫荣叔南季家父叔服其间
未必无卿但无明證故依例解之襄十五年注云天子卿书字是
言天子卿有书字之理 注传例至见义 正义曰传文与上
下作例者注皆谓之传例释例曰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
何痛如之疾则亲问焉丧则亲与小㪘大㪘慎终皈厚之义也故仲
尼修春秋卿佐之丧公不与小㪘则不书曰示薄厚戒将来也即
以新死小㪘为文则但临大㪘及不临其丧亦同不书曰也襄五年
冬十二月辛未季孙行父卒传曰大夫入㪘公在位是公与小㪘则书日之
卷二 第 14a 页
事也其翚柔溺等生见经传死而不书卒者皆不以卿礼终也文
十四年秋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已绝卿位公不与小㪘而书
曰卒者释例曰公孙敖纵情弃命既已绝位非大夫也而备书
于经者惠叔毁请于朝感子以赦父敦公族之恩崇仁孝之教
故传曰为孟氏且国故也是言虽不与㪘恩实过厚故书曰也庄
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时公有疾昭二十五年冬十月
戊辰叔孙婼卒二十九年夏四月庚子叔诣卒时公孙在外成十
七年冬十一月壬申公孙婴齐卒于狸脤在外而卒皆公不与
㪘而书曰者释例曰其或公疾在外大夫不卒于国而犹存其日
者君子不责人以所不得备非不欲临也然则为其有故不得以
责公故书日也公孙婴齐书所卒之地馀皆不书地者释例曰
鲁大夫卒其竟内则不书地传称季平子行东野卒于房是也
而先儒以为虽以卿礼终而不临其丧皆没而不书杜知不临其
丧亦同不书日者案庆父之死不以卿礼终而经不书足知唯据
不以卿礼终者经始不书明以卿礼终虽全不临丧亦同书卒
卷二 第 14b 页
但不书日耳春秋诸事日与不日传皆不发唯此发传故特解
之云春秋不以日月为例唯卿佐之丧独托曰以见义也言事之
淂失未足以褒贬人君者春秋之文褒为厚赏贬为大罚君之
于臣有恩则常事不足以加赏无恩则小失不足以致罚故云未
足以褒贬也止欲贬责死者君自无恩然亦非死者之罪意欲以
为劝戒无辞可以寄文而人臣对君为轻贱死日可略去故于此
一条特假曰以见义其馀则不以日月为例故无传也 传不
书即位摄也 正义曰摄训持也隐以桓公幼少且摄持国政待
其年长所以不行即位之礼史官不书即位仲尼因而不改故发
传以解之公实不即位史本无可书庄闵僖不书即位义亦然也旧
说贾服之徒以为四公皆实即位孔子修经乃有不书故杜详辨
之释例曰遭丧继位者每新年正月必改元正位百官以序故国
史皆书即位于策以表之隐既继室之子于第应立而寻父娶仲
子之意委位以让桓天子既已定之诸侯既已正之国人既已君之
而隐终有推国授桓之心所以不行即位之礼也隐庄闵僖虽居
卷二 第 15a 页
君位皆有故而不脩即位之礼或让而不为或痛而不忍或乱而
不淂礼废事异国史固无所书非行其礼而不书于文也颍氏说
以为鲁十二公国史尽书即位仲尼修之乃有所不书若实即位
则为隐公无让若实有让则史无缘虚书是言实不即位故史
不书也传于隐闵云不书即位于庄僖云不称即位者释例曰丘明
于四公发传以不书不称起文其义一也刘贾颍为传文生例云恩
深不忍则传言不称恩浅可忍则传言不书慱传辞殊多不通案
杀栾盈则云不言大夫杀良霄则云不称大夫君氏卒则云不曰
薨不言葬不书姓郑伯克段则云称郑伯此皆同意而别文之
验也传本意在解经非曲文以生例是言不书不称义同之意也
膏肓何休以为古制诸侯幼弱天子命䝨大夫辅相为政无摄代
之义昔周公居摄死不记崩今隐公生称侯死称薨何因得为摄
者周公摄政仍以成王为主直摄其政事而已所有大事禀王命
以行之致政之后乃死故卒称薨不称崩隐公所摄则位亦摄之以
桓为大子所有大事皆专命以行摄位被杀在君位而死故生称
卷二 第 15b 页
公死称薨是与周公异也且公羊以为诸侯无摄郑康成引公羊
难云宋穆公云吾立乎此摄也此言之何淂非左氏是郑意亦
不从何说也下传曰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是位亦摄也又曰惠
公之薨也大子少是以桓为大子也所以异于正君者元年不即位
行还不告庙不临惠公之葬不成声子之丧尊仲子为夫人薨则
赴于诸侯又为之立庙此是谦之实也隐公让位䝨君故为春秋
之首所以不入颂者鲁僖公之时周王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柴季孙行父为之请于周大史克为之作颂故淂入颂隐公无人
为请故不入颂也 注王未至克卒 正义曰庄十三年齐
桓会诸国于北杏邾人在焉及十六年而书邾子克卒故知由事
齐桓乃淂王命也贾服以为北杏之会时已得王命盖以北杏之会
邾人在列故谓其已淂命也列与不列在于主会之意不由有
爵与否襄二十七年宋之盟齐人请邾宋人请滕邾滕不列于会
故不书邾滕襄五年戚之会穆叔以属鄫为不利使鄫大夫听命
于会故经书鄫人然则为人私属则不列于会不为人私属则列于
卷二 第 16a 页
会不可据列会以否以明有爵也昭四年申之会淮夷列焉未必
有爵也邾今无爵淂与鲁盟北杏会齐何须有爵庄十五年会
于鄄传曰齐始霸则齐桓为霸自鄄会始耳北杏之时诸侯未从
霸功未立桓尚未有殊勋仪父何足可纪且齐桓未有功于王焉
能使王命之其淂王命必在北杏之后但未定是何年耳服虔云
爵者醮也所以醮尽其材也 注费伯至放此 正义曰史之策
书皆君命者谓君所命为之事乃得书之于策非谓君命遣书
方始书也又解史策不书经亦不书之意仲尼书于经者亦因史
之旧法旧史不书则亦不书故传发此事释经不书之意诸鲁
事传释不书他皆放此谓下盟于翼作南门之类是也 初郑至
武姜 正义曰杜以为凡倒本其事者皆言初也贾逵云凡言初者
隔其年后有祸福将终之乃言初也 注申国至宛县 正义曰
外传说伯夷之后曰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则申吕与齐许俱出伯
夷同为姜姓也国语曰齐许申吕由大姜言由大姜而淂封也然
则申之始封亦在周兴之初其后中绝至宣王之时申伯以王舅改封
卷二 第 16b 页
于谢诗大雅崧高之篇美宣王褒赏申伯云王命召伯定申伯之
宅是其事也地理志南阳郡宛县故申伯国宛县者谓宣王改封
之后也以前则不知其地 注段出至鄂侯 正义曰贾服以
共为谥谥法敬长事上曰共作乱而出非有共德可称糊口四方
无人与之为谥故知段出奔共故称共犹下晋侯之称鄂侯也
庄公至恶之 正义曰谓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始觉其生故
杜云寐寤而庄公巳生 注虢叔至阳县 正义曰僖五年传
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晋语称文王敬友二虢则虢国本有二也
晋所灭者其国在西故谓此为东虢也郑语史伯为桓公误谋云
虢叔恃势郐仲恃险皆有骄侈怠慢之心君以成周之众奉辞伐
罪无不克矣桓公从之是其恃险而不脩德为郑灭之之事也云
虢叔封西虢仲封东而此云虢叔东虢君者言所灭之君字叔也
传云虢仲谮其大夫谓叔之子孙字曰仲也案传燕国有二则一
称北燕邾国有二则一称小邾此虢国有二而经传不言东西者
于时东虢已灭故西虢不称西其并存之日亦应以东西别之地理志
卷二 第 17a 页
云河南郡荥阳县应劭云故虢国今虢亭是也 注祭仲至百雉
正义曰注诸言大夫者以其名氏显见于传更无卑贱之验者皆
以大夫言之其实是大夫以否亦不可委知也定十二年公羊
传曰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何休以为堵四十尺雉二百尺许
慎五经异义戴礼及韩诗说八尺为板五板为堵五堵为雉板广
二尺积高五板为一丈五堵为雉雉长四丈古周礼及左氏说一丈
为板板广二尺五板为堵一堵之墙长丈高丈三堵为雉一雉之
墙长三丈高一丈以度其长者用其长以度其高者用其高也诸
说不同必以雉长三丈为正者以郑是伯爵城方五里大都三国
之一其城不过百雉则百雉是大都定制因而三之则侯伯之城当
三百雉计五里积千五百步步长六尺是九百丈也以九百丈而
为三百雉则雉长三丈贾逵马融郑玄王肃之徒为古学者皆云
雉长三丈故杜依用之侯伯之城方五里亦无正文周礼冬官考
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谓天子之城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
礼当降杀则知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以此为定说也但春宫典
卷二 第 17b 页
命职乃称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
礼仪皆以命数为节郑玄以为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如典命
之言则公当九里侯伯七里子男五里故郑玄两解之其注尚书
大传以天子九里为正说又云或者天子之城方十二里诗文王有
声笺言文王城方十里大于诸侯小于天子之制论语注以为公大
都之城方三里皆以为天子十二里公九里也其駮异义又云郑伯
城方五里以匠人典命俱是正文因其不同故两申其说今杜无
二解以侯伯五里为正者盖以典命所云国家者自谓国家所为
之法礼仪之度未必以为城居也 大都至九之一 正义曰定以
王城方九里依此数计之则王城长五百四十雉其大都方三里长
一百八十雉中都方一里又二百四十步长一百八雉也小都方一里
长六十雉也公城方七里长四百二十雉其大都方二里又一百步
长一百四十雉也中都方一里又一百二十步长八十四雉也小都
方二百三十三步二尺长四十六雉又二丈也侯伯城方五里长三
百雉其大都方一里又二百步长百雉也中都比王之小都其小
卷二 第 18a 页
都方一百六十六步四尺长三十三雉又一丈也子男城比王之大
都其大都比侯伯之中都其中都方一百八十步长三十六雉也
小都方百步长二十雉也考工记曰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
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
侯之城制然则王之都城隅高五丈城盖高三丈诸侯城隅高七
丈城盖高五丈也三丈以下不复成城其都城盖亦高三丈也周礼
四县为都周公之设法耳但土地之形不可方平如图其邑竟广
狭无复定准随人多少而制其都邑故有大都小都焉下邑谓之
都都亦一名邑庄二十八年传曰宗邑无主闵元年传曰分之都
城俱论曲沃而都邑互言是其名相通也 无使滋蔓 正义
曰此以草喻也草之滋长引蔓则难可芟除喻段之威势稍大
难可◍谋也 注毙踣也 正义曰释言文也孙炎曰前覆
曰踣 国不堪贰 正义曰两属则赋役倍赋役倍则国人不
堪也 厚将崩 正义曰以墙屋喻也厚而无基必自崩喻众
所不附将自败也高大而坏谓之崩 注完城郭聚人民
卷二 第 18b 页
正义曰服虔以聚为聚禾黍也段欲轻行袭郑不作固守之资
故知聚为聚人非聚粮也完城者谓聚人而完之非𣣔守城也
如二君故曰克 正义曰谓实非二君俊杰彊盛如似二君伐
而胜之然后称克非谓真是二君也若真是二君则以战袭败
取为文然既非二君而杜注经云以君讨臣而用二君之例又似真
二君者但杜于彼应云以君讨臣而用如二君之例略其如字但云
而用二君耳准获麟之后史文夫子未脩之前应云郑伯之弟段
出奔共与秦伯之弟针出奔晋同也以其不弟故不言弟志在于
杀故不言奔然则郑伯亦是旧史之文而得为新意者段以去弟
为贬宜以国讨为文仍存郑伯见其失教其文虽是旧史即是仲
尼新意也 注传言至其奔 正义曰经皆孔子所书此事特言
书曰必是旧史不然夫子始然故知传之此辞言夫子作春
秋改旧史以明义也克者战胜获贼之名公伐诸鄢段即奔
共既不交战亦不获段段实出奔而以克为文者此非夫子之心
谓是郑伯本志不𣣔言其出奔难言其奔志在于杀故夫子承其
卷二 第 19a 页
本志而书克也郑伯之于段也以其母所钟爱须母私情分之大
邑恣其荣宠实无杀心但大叔无义恃宠骄盈若微加裁贬则恐
伤母意故祭仲𣣔早为之所子封请往除之公皆不许是其无杀
心也言必自毙厚将崩者止谓自损其身不言恶能害国及其谋
𣣔袭郑祸将逼身自念友爱之深遂起切心之恨由是志在必杀
难言出奔此时始有杀心往前则无杀意传称公曰姜氏𣣔之焉
辟害诗序曰不胜其母以害其弟经曰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是迫于
母命不淂裁之非𣣔侍其恶成乃加诛戮也服虔云公本𣣔养成
其恶而加诛使不淂生出此郑伯之志意也言郑伯本有杀意故
为养成其恶斯不然矣传曰称郑伯讥失教也止责郑伯失于教
诲之道不谓郑伯元有杀害之心若从本以来即谋杀害乃是故
相屠灭何止失教之有且君之讨臣遏其萌渐恶虽未就足得诛
之何须待其恶成方始杀害服言本意𣣔杀乃是诬郑伯也刘炫
云以克为文非其实状故传解之谓之郑志言仲尼之意书克者
谓是郑伯本志也注又申解传意言郑伯志在于杀心𣣔其克难
卷二 第 19b 页
言其奔故仲尼书克不书奔如郑伯之志为文所以恶郑伯也
注封人典封疆者 正义曰周礼封人掌为畿封而树之郑玄云
畿上有封苦今时界也天子封人职典封疆知诸侯封人亦然也
传言祭仲足为祭封人宋高哀为萧封人论语有仪封人此言颍
谷封人皆以地名封人盖封人职典封疆居在边邑颍谷仪祭皆
是国之边邑也 注食而至之常正义曰礼公食大夫及曲礼
所记大夫士与客燕食皆有牲体殽胾非徒设羹而巳此与华元
飨士唯言有羹故疑是古赐贱官之常 注赋赋至乐也
正义曰赋诗谓自作诗也中融外泄各自为韵盖所赋之诗有此
辞傅略而言之也融和乐泄泄舒散皆是乐之状以意言之耳
服虔云入言公出言姜明俱出入互相见 注纯犹笃也正义
曰尔雅释诂训纯为大则纯孝纯臣者谓大孝大忠也此纯犹笃
者言孝之笃厚也诗曰至谓乎正义曰诗毛传及尔雅之训
匮竭永长锡予尔女也此诗大雅既醉之五章言孝子为孝不有
竭极之时故能以此孝道长赐予女之族类言行孝之至能延及
卷二 第 20a 页
卷二 第 21a 页
子者彼成风未葬不言可知此则惠公巳葬子氏未薨若不言其
人则不知为谁来赗文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亦为年月
已远故指其所襚与此同也季文子求遭丧之礼以行亦豫凶事
不贬者宰咺无丧致赗文子乃量时制宜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与
此不同 天子至姻至 正义曰天子诸侯大夫士位既不同礼亦
异数赴吊远近各有等差因其吊荅以为葬节且位高则礼大爵
卑则事小大礼踰时乃备小事累月即成圣王制为常规示民
轨法𣣔使各脩其典无敢忒差资父事君生民之所极哀死送终
臣子之所尽是以未及期而葬谓之不怀过期而葬谓之缓慢春
秋从实而录以示是非天子七月诸侯五月者死月葬月皆通数
之也文八年八月天王崩九年二月葬襄王是天子之七月也成
十八年八月公薨于路寝十二月葬我君成公是诸侯之五月也
宣八年传云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是卜远日不吉乃卜近日
辟不思亲之嫌也则未及期而葬者不思其亲理在可见故传皆
不言其事唯过期乃葬者传言缓以示讥耳桓王以桓十五年崩
卷二 第 21b 页
庄三年乃葬积七年也僖公以其三十三年十一月薨文元年四
月乃葬薨葬中有闰积七月也二者并过于期故传皆言缓以讥
之也卫桓公以隐四年三月为州吁所杀五年四月乃葬积十
四月也庄公以其三十二年八月薨闵元年六月乃葬积十一月
也二者虽亦过期而国有事难故传皆言乱故是以缓原其非
慢不以责臣子也然则诸侯五月而葬自是正法淂礼可知不假发
传而葬成公之下传特云书顺者释例曰鲁君薨葬多不顺制
唯成公薨于路寝五月而葬国家安静世适承嗣故传见庄之
举成书顺以包之然则特发此传𣣔以包群公之淂失于庄见乱
故而缓于僖见无故而缓于成见顺礼传发三者则其馀皆可知
也士踰月者通死月亦三月也襄十五年十一月晋侯周卒十六年
正月葬晋悼公杜云踰月而葬速是踰月亦三月也此注云踰月
度月者言从死月至葬月其间度一月也士与大夫不异而别设
文者以大夫与士名位既异因其名异示为等差故变其文耳其
实月数同也同轨同盟至者谓遣使来至非诸侯身至释例曰万
卷二 第 22a 页
国之数至众封疆之守至重故天王之丧诸侯不淂越竟而奔脩
服于其国卿共吊葬之礼鲁侯无故而穆伯如周吊此天子崩诸
侯遣卿共吊葬之经传也是言礼天子之丧诸侯不亲奔也其诸
侯相吊则昭三十年传云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葬是
正礼也同位至待其使还也外姻至亲戚毕集也于天子言毕至
以下不言毕者天子贵在尊极海内为家天下间丧无敢不至故
言毕也诸侯同盟或来或否大夫出使本奉君命虽或闻丧未必
尽来故不言毕也此亦例而不言凡者序巳解讫何休膏肓以为
礼士三月葬今云踰月左氏为短郑康成云人君殡数来日葬数
往月大夫殡葬皆数来日来月士殡葬皆数往日往月士之三月
大夫之踰月也郑之此言天子诸侯葬数往月于左氏无害云大
夫葬数来月恐非杜旨苏宽之意以古礼大夫以上殡葬皆数来
日来月士殡葬数往日往月空云古礼事无所出不可依用也刘
炫云此亦例不言凡者诸所发凡皆为经张例此举葬之大期以
讥宰咺之缓非是为葬发例故不言凡也 注言同至之国
卷二 第 22b 页
正义曰郑玄服虔皆以轨为车辙也王者驭天下必令车同轨书
同文同轨毕至谓海内皆至也四夷异俗不可同其文轨天子之
丧不能以时赴吊故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也周礼巾车木路以封
蕃国蕃国即四夷也既受王命车亦应同轨而言别四夷者四夷
来朝天子天子赐之车服行于中国自然同轨其在本国轨必不同
若以巾车之文即言与华夏同轨岂亦能同文也 注同在方岳
之盟 正义曰周礼司盟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
然则天子之合诸侯有使诸侯共盟之礼也王合诸侯唯有巡守
其非巡守则有事而会会之多少唯王所命不淂有同盟常礼礼
之同盟唯方岳耳故左氏旧说十二年三考黜陟幽明既分天子
展义巡守柴望既毕诸侯遂朝退相与盟同好恶奖王室是其当
方诸侯同有方岳之盟同盟情亲吉凶相告遣使会葬也
注古者至踰时 正义曰同位谓同为大夫共在列位者待其来至
三月侍之故知古者于法行役不踰时也隐五年榖梁传曰伐不
踰时明行役聘问亦不踰时也 注尸未葬之通称正义曰曲礼
卷二 第 23a 页
卷二 第 24a 页
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中间既赊或有国事称号云何是知
葬与卒哭相连间无事也然杂记云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
者案释例曰礼记后人所作不与春秋同是杜所不用也既葬除
丧唯杜有此说正以春秋之例皆既葬成君明葬是人君之大节
也昭十二年传曰齐侯卫侯郑伯如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
辞于享请免丧而后听命晋人许之礼也于时郑有简公之丧未
葬故请免丧其下传又云六月葬郑简公丘明作传未尝虚举经
文而虚言此葬淂非终前免丧之言也以此知诸侯既葬则免丧
丧服既除则无哭位诸侯既然知天子亦尔尚书高宗亮阴三年
不言论语云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是天子诸侯除服之后皆谅
阴终丧也晋书杜预传云大始十年元皇后崩依汉魏旧制既葬
帝及群臣皆除服疑皇大子亦应除否诏诸尚书会仆射卢钦论
之唯预以为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始服齐斩既葬除丧服谅
闇以居心丧终制不与士庶同礼于是卢钦魏舒问预證据预曰
春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时简公未葬请免丧以听命君子
卷二 第 24b 页
之淂礼宰咺归惠公仲子之赗传曰吊生不及哀此皆既葬除服
谅闇之證也书传之说既多学者未之思耳丧服诸侯为天子亦
斩衰岂可谓终服三年也预又作议曰周景王有后世子之丧既
葬除丧而宴乐晋叔向讥之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王虽不
遂宴乐以早此亦天子丧事见于古也称高宗不言丧服三年而
云亮阴三年此释服心丧之文也讥景王不讥其除丧而讥其宴
乐早则既葬应除而违谅闇之节也尧丧舜谅闇三年故称遏
密八音由此言之天子居丧齐斩之制菲杖经带当遂其服既葬
而除谅闇以终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故曰百官总己以听冢宰
丧服既除故更称不言之美明不复寝苫枕块以荒大政也礼记
云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又云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又云端丧车
皆无等此通谓天子居丧衣服之制同于凡人心丧之礼终于三
年亦无服丧三年之文子之位至尊万几之政至大群臣之众至
广不淂同之于凡人故大行既葬祔祭于庙则因疏而除之已不
除则群臣莫敢除故屈己以除之而谅闇以终制天下之人皆曰
卷二 第 25a 页
我王之仁也屈已以从宜皆曰我王之孝也既除而心丧我王犹
若此之笃也凡我臣子亦安淂不自勉以崇礼此乃圣制移风易
俗之本也议奏皇大子遂除衰麻而谅闇终丧于时内外卒闻预
议多怪惑者乃谓其违礼以合时预谓乡人段畅曰兹事体大本
𣣔宣明古典知未合于当今也宜博采典籍为之證据全大分明
足以垂示将来畅遂敷通危疑以弘指趣其论具存焉杜议引尚
书传云亮信也阴默也为听于冢宰信默而不言郑玄以谅闇为
凶庐杜所不用 纪人伐夷 正义曰世族谱纪姜姓侯爵庄四
年齐灭之世本夷妘姓传无其人不知为谁所灭释例土地名夷
国在城阳庄武县庄十六年晋武伐夷执夷诡诸杜云诡诸周大
夫夷采地名释例土地名注为阙则二夷别也世族谱于夷诡诸
之下注云妘姓更无夷国则以二夷为一计庄武之县远在东垂
不淂为周大夫之采邑而晋取其地是谱误也 注蜚负至放此
正义曰释虫云蜚蠦蜰舍人李巡皆云蜚蠦一名蜰郭璞云蜚即
负盘臭虫洪范五行传云蜚负蠜夷狄之物越之所生其为虫臭
卷二 第 25b 页
恶南方淫女气之所生也本草曰蜚厉虫也然则蜚是臭恶之
虫害人之物故或为灾或不为灾也经传皆云有蜚则此虫直
名蜚耳不名蜚蠦尔雅所释当蜚一名蠦蜰说尔雅者言蜚蠦
一名蜰非也此虫一名负盘汉书及此注多作负蠜者释虫云草
螽负蠜彼则岁时常有非灾虫也盖相涉误为蠜耳又明下有成
例此不合书而传发之者明传之所据非独正史之策亦兼采简
牍所有故传据而言之案上传纪人伐夷注云传见其事以明春
秋例则此有蜚亦明春秋例此云传之所据非唯史策兼采简牍
则上纪人伐夷亦是兼采简牍但纪人伐夷他国不告故以明例解
之蜚是鲁国之有故以兼采简牍言之其实二注互以相通他如
此类有宋至改葬正义曰上云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
求成焉则隐公未立之前惠公败宋师也今云惠公之薨也有宋
师盖是报黄之败来伐鲁也隐公将兵禦宋委葬事于大子故
有阙也服虔以为宋师即黄之师也是时宋来伐鲁公自与战然
则隐自败宋还自求成传何当属败于惠公而别言公立也且薨
卷二 第 26a 页
之与葬相去既远岂有宋师薨时已来葬时未去 卫侯来
会葬正义曰卫国侯爵谱云姬姓文王子康叔封之后也周
公既诛禄父以其地封康叔为卫侯居殷虚今朝歌是也狄灭卫
文公居楚丘成公徙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桓公十三年鲁隐
公之元年也出辄十二年获麟之岁也悼公二年春秋之传终矣
悼公三年卒自悼以下十一世二百五十五年而秦灭卫也世家桓公
康叔十一世孙尚书顾命称康叔为卫侯则初封侯爵也世家康
叔子则称伯至顷侯复为侯故今桓公为侯爵 注诸侯至放
此 正义曰昭三十年传云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葬
昭三年传称文襄之霸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皆不言诸侯亲
会葬是诸侯会葬非礼也不得接公成礼故不书此云不见公不
书介葛卢亦不见公而书者此则公在国而不与卫侯相见故不
书彼则公身在会国人宾礼之又𣣔见其一年再来故书之也
注礼卿至书日 正义曰丧大记君临臣丧之礼云君于大夫人㪘
焉为之赐则小㪘焉卿是大夫之尊者也明小㪘大㪘君皆亲之
卷二 第 26b 页
所以崇恩厚也小㪘大㪘皆应亲之独以小㪘为文故知始死情
之所笃故也贾逵云不与大㪘则不书卒然则在殡又不往者复
𣣔何以裁之且传无其事不宜妄说故杜以为但临大㪘及不临
其丧亦同不书日也
春秋正义卷第二
          计一万八千三百一十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