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WYG0142-075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三主祭之人
凡祭必以子
祭典惟子祭父为最重自七庙以至一庙凡庙皆杀
而父庙独不杀则祭父之重明矣故自天子诸侯至
士官师有庙无庙无不祭父即凡有庙者一遇父丧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三主祭之人
凡祭必以子
祭典惟子祭父为最重自七庙以至一庙凡庙皆杀
而父庙独不杀则祭父之重明矣故自天子诸侯至
士官师有庙无庙无不祭父即凡有庙者一遇父丧
卷二 第 1b 页 WYG0142-0754d.png
辄敛群庙主而藏之始祖之庙未葬不祭虽曰吉凶
不并行然亦重父而轻祖以上之祭故如此今宋儒
立说谓不祭祖先失报本追远之义(此程伊/川语)因创为
祠堂合祭先代知祀远而不知祀近而文公著礼则
又以宗子主四亲之祭使凡为人子者不解祭父但
纳一主于堂侧而随族拜献其所祭四亲系他人之
亲并非己亲所祭之父系他人之父并非己父即间
有稍知礼意不安于心使各房分献夫分献则一杯
不并行然亦重父而轻祖以上之祭故如此今宋儒
立说谓不祭祖先失报本追远之义(此程伊/川语)因创为
祠堂合祭先代知祀远而不知祀近而文公著礼则
又以宗子主四亲之祭使凡为人子者不解祭父但
纳一主于堂侧而随族拜献其所祭四亲系他人之
亲并非己亲所祭之父系他人之父并非己父即间
有稍知礼意不安于心使各房分献夫分献则一杯
卷二 第 2a 页 WYG0142-0755a.png
之酒何能遍及若敖之鬼嗟乎馁矣故特创一语曰
凡祭必以子此祭之纲也凡祭者谓祭无不然也
宗子之制在春秋时已失传矣汉宋诸儒茫然不解
予尝作大小宗通绎以解之故以今日而言宗子不
惟阡陌之世不问井地郡县之代勿议封国实亦梦
中说梦之一事也乃论礼之家必以宗子主祭为知
礼强袭其名种种违悖此三家叔孙不通之尤甚者
请历言之古之宗子必以天子诸侯之第二弟为之
凡祭必以子此祭之纲也凡祭者谓祭无不然也
宗子之制在春秋时已失传矣汉宋诸儒茫然不解
予尝作大小宗通绎以解之故以今日而言宗子不
惟阡陌之世不问井地郡县之代勿议封国实亦梦
中说梦之一事也乃论礼之家必以宗子主祭为知
礼强袭其名种种违悖此三家叔孙不通之尤甚者
请历言之古之宗子必以天子诸侯之第二弟为之
卷二 第 2b 页 WYG0142-0755b.png
称为别子别子者馀子也今反以长支长孙当宗子
是长而非次正而非别不通一也天子诸侯尊贵其
兄弟辈皆不得与之联戚戚之谊(戚戚亲亲/也见大传)因别为
之宗以使之自戚其戚今自世家巨阀以至白屋其
兄弟辈并无不戚而反立宗以戚之则谁当疏者不
通二也古一君有一宗故鲁在春秋有十二公即有
十二宗傥前后推之则为宗无算而今以一人一宗
当之不通三也亦惟一君有一宗故所分之宗亦即
是长而非次正而非别不通一也天子诸侯尊贵其
兄弟辈皆不得与之联戚戚之谊(戚戚亲亲/也见大传)因别为
之宗以使之自戚其戚今自世家巨阀以至白屋其
兄弟辈并无不戚而反立宗以戚之则谁当疏者不
通二也古一君有一宗故鲁在春秋有十二公即有
十二宗傥前后推之则为宗无算而今以一人一宗
当之不通三也亦惟一君有一宗故所分之宗亦即
卷二 第 3a 页 WYG0142-0755c.png
以宗此所分之君如鲁桓一君其分一宗为桓氏即
三桓也三桓宗桓公故立桓公一庙于桓氏为三家
之堂而世世宗之宗者宗此君也大傅所谓宗其继
别子之所自出者是也(鲁宗文王故立文王一/庙名出王庙见左传)今第
长房耳何得使通族皆宗长房不通四也且亦惟一
君有一宗一君又必有诸族如桓氏为一宗而三桓
兄弟分仲孙叔孙季孙三族等而下之分族无算是
以晋叔向曰肸之宗十一族惟羊舌氏在而已是立
三桓也三桓宗桓公故立桓公一庙于桓氏为三家
之堂而世世宗之宗者宗此君也大傅所谓宗其继
别子之所自出者是也(鲁宗文王故立文王一/庙名出王庙见左传)今第
长房耳何得使通族皆宗长房不通四也且亦惟一
君有一宗一君又必有诸族如桓氏为一宗而三桓
兄弟分仲孙叔孙季孙三族等而下之分族无算是
以晋叔向曰肸之宗十一族惟羊舌氏在而已是立
卷二 第 3b 页 WYG0142-0755d.png
宗为收族而设立一宗所以收诸族大傅所谓君有
合族之道又曰敬宗故收族今一宗族耳不分何收
不散何合不通五也古者分宗族即分姓氏天子诸
侯不更姓如商为子周为姬类而宗子则易姓而为
氏如鲁之展氏臧孙氏类降此则又分氏而为族如
三桓之又分为公父族子服族类今宗子易姓否宗
子之下又易氏否不通六也古宗子皆卿大夫世官
为之故宗卿之子恒为宗卿绝则继之所以藩屏邦
合族之道又曰敬宗故收族今一宗族耳不分何收
不散何合不通五也古者分宗族即分姓氏天子诸
侯不更姓如商为子周为姬类而宗子则易姓而为
氏如鲁之展氏臧孙氏类降此则又分氏而为族如
三桓之又分为公父族子服族类今宗子易姓否宗
子之下又易氏否不通六也古宗子皆卿大夫世官
为之故宗卿之子恒为宗卿绝则继之所以藩屏邦
卷二 第 4a 页 WYG0142-0756a.png
国为天子诸侯本支之翰诗曰宗子维城大宗维翰
是也今族非邦国有何藩翰且前无世官后无继袭
以无何有之庶贱而使之捍卫宗族能乎不通七也
若其最不通者宗子主祭下限四亲夫四亲者父祖
曾高也宗子长房分多卑幼以通族之众而宗子以
卑幼统之其等世者有兄弟其先一世有伯叔父先
二世有伯叔祖父先三世四世有伯叔曾高祖父(长/房)
(惟始祖之子居长一二傅后即有/不能居长者矣故四世俱有伯氏)而皆在助祭之列
是也今族非邦国有何藩翰且前无世官后无继袭
以无何有之庶贱而使之捍卫宗族能乎不通七也
若其最不通者宗子主祭下限四亲夫四亲者父祖
曾高也宗子长房分多卑幼以通族之众而宗子以
卑幼统之其等世者有兄弟其先一世有伯叔父先
二世有伯叔祖父先三世四世有伯叔曾高祖父(长/房)
(惟始祖之子居长一二傅后即有/不能居长者矣故四世俱有伯氏)而皆在助祭之列
卷二 第 4b 页 WYG0142-0756b.png
宗子居中伯叔氏居两傍宗子为主伯叔氏为助至
问其所祭者则宗子之父祖曾高也宗子之父祖曾
高皆非诸伯叔氏所当祭者宗子非君而通族老幼
俨然助祭诸伯叔氏非臣而俨然帅通族之老幼以
祭此宗子之亲是无君也以尊而祭卑以众大而祭
四小是无长上也不祭已之父祖而祭他人之父祖
是无亲也无亲无君无长上三纲乱矣是此一主祭
而渎伦蔑纪畔制逆理莫此甚者奈何贪知礼之名
问其所祭者则宗子之父祖曾高也宗子之父祖曾
高皆非诸伯叔氏所当祭者宗子非君而通族老幼
俨然助祭诸伯叔氏非臣而俨然帅通族之老幼以
祭此宗子之亲是无君也以尊而祭卑以众大而祭
四小是无长上也不祭已之父祖而祭他人之父祖
是无亲也无亲无君无长上三纲乱矣是此一主祭
而渎伦蔑纪畔制逆理莫此甚者奈何贪知礼之名
卷二 第 5a 页 WYG0142-0756c.png
而甘蹈于大无礼至此极也其不通八也(或谓祠堂/有始祖故)
(可陪祭则下限四亲上及始祖俨七庙矣故朱氏家/礼亦不设始祖之主于祠堂之中可验若祠堂通法)
(汪司成东川谓族长主祭而不限四亲则在堂之主/皆主人通族所当祭者以此仿诸侯大夫之祫亦无)
(不可若金华唐氏祠堂制中祀始祖傍祀十世祖远/则祧之而四亲之祭则各房各祭于家此则通变之)
(最善者并附/此以备参考)
子必以长若次嫡则摄之诸子虽异居必从长者合祭
之其同居不同子与孙而为子则否
祭必以子子必有兄弟但周制兄弟最严嫡庶不惟
(可陪祭则下限四亲上及始祖俨七庙矣故朱氏家/礼亦不设始祖之主于祠堂之中可验若祠堂通法)
(汪司成东川谓族长主祭而不限四亲则在堂之主/皆主人通族所当祭者以此仿诸侯大夫之祫亦无)
(不可若金华唐氏祠堂制中祀始祖傍祀十世祖远/则祧之而四亲之祭则各房各祭于家此则通变之)
(最善者并附/此以备参考)
子必以长若次嫡则摄之诸子虽异居必从长者合祭
之其同居不同子与孙而为子则否
祭必以子子必有兄弟但周制兄弟最严嫡庶不惟
卷二 第 5b 页 WYG0142-0756d.png
嫡庶并严长次惟长嫡可以主祭次嫡与庶皆名支
子则皆不得主祭然此惟封建之世天子诸侯卿大
夫惟长嫡得袭次嫡即不袭故古之重嫡非重嫡也
重贵也若重嫡则次嫡母弟独非嫡乎不得主祭祗
以贵故而妄云重嫡冤矣(或云长嫡主祭则次嫡自/不便并主故曰支子不祭)
(非以贵也曰不然支子不祭非谓与嫡子并主祭也/谓嫡子有故不得祭尚不许支子主祭而必告祖而)
(摄之非重/贵而何)今一父之子嫡不必贵庶不必贱则何论
嫡庶而三家叔孙尚曰子非嫡不成父后夫成父后
子则皆不得主祭然此惟封建之世天子诸侯卿大
夫惟长嫡得袭次嫡即不袭故古之重嫡非重嫡也
重贵也若重嫡则次嫡母弟独非嫡乎不得主祭祗
以贵故而妄云重嫡冤矣(或云长嫡主祭则次嫡自/不便并主故曰支子不祭)
(非以贵也曰不然支子不祭非谓与嫡子并主祭也/谓嫡子有故不得祭尚不许支子主祭而必告祖而)
(摄之非重/贵而何)今一父之子嫡不必贵庶不必贱则何论
嫡庶而三家叔孙尚曰子非嫡不成父后夫成父后
卷二 第 6a 页 WYG0142-0757a.png
者谓父为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而其后当成之也
今既不世爵父即贵耶然后之者不必贵嫡可成庶
亦可成也父傥贱耶庶人耳何后之堪成夫嫡不必
贵嫡不必成父后则嫡庶可不分矣不分嫡庶当分
长幼嫡长嫡主之庶长即庶主之此天伦也然而嫡
庶之名仍在也先王重嫡之意终不可以已也因定
为摄主之法其长庶为主而有嫡弟者则位长者后
盥灌礼毕则揖嫡主初献礼然后长者以再三成之
今既不世爵父即贵耶然后之者不必贵嫡可成庶
亦可成也父傥贱耶庶人耳何后之堪成夫嫡不必
贵嫡不必成父后则嫡庶可不分矣不分嫡庶当分
长幼嫡长嫡主之庶长即庶主之此天伦也然而嫡
庶之名仍在也先王重嫡之意终不可以已也因定
为摄主之法其长庶为主而有嫡弟者则位长者后
盥灌礼毕则揖嫡主初献礼然后长者以再三成之
卷二 第 6b 页 WYG0142-0757b.png
若摄主然(不告摄但/比摄耳)则嫡亦重矣若夫兄弟虽异居
而必同祭者重同父也同堂兄弟虽同居而必分祭
者以彼自有父也故宗法宗子主祭则宗子一世必
亲兄弟宗之宗子二世必同堂兄弟宗之三世必再
从兄弟宗之皆以兄弟起见今封建不立宗法难明
则祗以同父之子为之共祭一则重父祭一亦支子
不专祭之义也至孙而为子谓主祭者之犹子则所
祭之父之孙也万一主祭之兄弟夫妇偕亡则此犹
而必同祭者重同父也同堂兄弟虽同居而必分祭
者以彼自有父也故宗法宗子主祭则宗子一世必
亲兄弟宗之宗子二世必同堂兄弟宗之三世必再
从兄弟宗之皆以兄弟起见今封建不立宗法难明
则祗以同父之子为之共祭一则重父祭一亦支子
不专祭之义也至孙而为子谓主祭者之犹子则所
祭之父之孙也万一主祭之兄弟夫妇偕亡则此犹
卷二 第 7a 页 WYG0142-0757c.png
子者本孙也而今为子矣为子当祭父于是立考妣
之主而分祭之而祖曾与高与始祖则设牌焉(见/前)若
兄弟夫妇有一亡者则祔于祖堂以俟后之入祭室
殇无后同(见/后)
祭则祗以子兼孙兼曾荐则兼玄孙远孙
祭止三代荐可及高祖始祖(祭有时有牲备仪具物/荐则设馔而已详见后)
前既已言之矣子兼孙曾即三代也兼玄兼远即及
高与始祖也或祭或荐分不同也此下士官师庶人
之主而分祭之而祖曾与高与始祖则设牌焉(见/前)若
兄弟夫妇有一亡者则祔于祖堂以俟后之入祭室
殇无后同(见/后)
祭则祗以子兼孙兼曾荐则兼玄孙远孙
祭止三代荐可及高祖始祖(祭有时有牲备仪具物/荐则设馔而已详见后)
前既已言之矣子兼孙曾即三代也兼玄兼远即及
高与始祖也或祭或荐分不同也此下士官师庶人
卷二 第 7b 页 WYG0142-0757d.png
之通礼也
子有如士官师者则摄之若以玄孙远孙祭则如大夫
者主之荐则否凡祭子妇俱远孙则否母在则帅诸妇
而先之妾则否以并诸妇之先者
先仲氏曰古祭等有五天子(祭/七)公诸侯伯子男(祭/五)卿
大夫(祭/三)适士中士(祭/二)下士及官师庶人(祭/一)今分为三
天子有大礼不敢妄议若适中下士官师庶人则合
二为一以杀礼不贵琐也如是则祭止三等矣但此
子有如士官师者则摄之若以玄孙远孙祭则如大夫
者主之荐则否凡祭子妇俱远孙则否母在则帅诸妇
而先之妾则否以并诸妇之先者
先仲氏曰古祭等有五天子(祭/七)公诸侯伯子男(祭/五)卿
大夫(祭/三)适士中士(祭/二)下士及官师庶人(祭/一)今分为三
天子有大礼不敢妄议若适中下士官师庶人则合
二为一以杀礼不贵琐也如是则祭止三等矣但此
卷二 第 8a 页 WYG0142-0758a.png
三等中以祭三代不祭高祖与始祖者为下祭凡如
士官师及庶人主之(适中下士即今贡士博士弟子/类官师即庶人在官者内而知)
(经博目外而丞/簿尉使皆是)以祭及高祖始祖者为中祭凡如大
夫主之(礼大夫祫及高祖大夫始封得立始祖庙则/大夫可祭高祖始祖明矣此如内之曹寺正)
(员外之州郡/守令皆是)以并及诸祧如祫祭者为上祭凡如公
诸侯伯子男者主之(内官天子卿士即比诸侯若三/公则方连矣故不论品级内之)
(如馆阁台垣及曹寺堂上外之如监司/以上皆是然累朝官阀不同不敢遽定)此大略也今
祭三代者仍以子长者为主而其诸子中有如士官
士官师及庶人主之(适中下士即今贡士博士弟子/类官师即庶人在官者内而知)
(经博目外而丞/簿尉使皆是)以祭及高祖始祖者为中祭凡如大
夫主之(礼大夫祫及高祖大夫始封得立始祖庙则/大夫可祭高祖始祖明矣此如内之曹寺正)
(员外之州郡/守令皆是)以并及诸祧如祫祭者为上祭凡如公
诸侯伯子男者主之(内官天子卿士即比诸侯若三/公则方连矣故不论品级内之)
(如馆阁台垣及曹寺堂上外之如监司/以上皆是然累朝官阀不同不敢遽定)此大略也今
祭三代者仍以子长者为主而其诸子中有如士官
卷二 第 8b 页 WYG0142-0758b.png
师者则摄之使位长者后而揖主祼奠其但主祼奠
者以祭止三代则长者虽贱原可以祭贵微不敌亲
也若祭及高祖始祖则必子之如大夫者始得主之
亲又不敌贵也何也此非长所可祭也若非祭而荐
则长仍得以主之何也长固不可祭长犹可以荐也
(诸鬼皆可/荐说见前)至于凡祭子妇俱祭统所谓夫祭必夫妇
亲之诗傅所谓思淑女以供祭祀者曾以子祭父以
妇祭姑而可不子妇共之乎主祭者与主妇俱诸子
者以祭止三代则长者虽贱原可以祭贵微不敌亲
也若祭及高祖始祖则必子之如大夫者始得主之
亲又不敌贵也何也此非长所可祭也若非祭而荐
则长仍得以主之何也长固不可祭长犹可以荐也
(诸鬼皆可/荐说见前)至于凡祭子妇俱祭统所谓夫祭必夫妇
亲之诗傅所谓思淑女以供祭祀者曾以子祭父以
妇祭姑而可不子妇共之乎主祭者与主妇俱诸子
卷二 第 9a 页 WYG0142-0758c.png
助祭与诸妇俱其曰凡祭谓凡祭三代与高祖与始
祖也且以别于远孙之祭也故曰远孙则否言以子
兼远孙而祭始祖者此宗堂之祭也宗堂则不妇俱
矣父死而母尚在则母不主祭但统诸妇助祭者而
先其列父妾则稍后所谓子无嫡庶而母有嫡庶仅
与诸妇之在先列者差立而已
至宗堂之荐以长支长孙主之兼燕若祭则如公诸侯
者主之如者众则众主之主以贵次同贵以亲次燕则
祖也且以别于远孙之祭也故曰远孙则否言以子
兼远孙而祭始祖者此宗堂之祭也宗堂则不妇俱
矣父死而母尚在则母不主祭但统诸妇助祭者而
先其列父妾则稍后所谓子无嫡庶而母有嫡庶仅
与诸妇之在先列者差立而已
至宗堂之荐以长支长孙主之兼燕若祭则如公诸侯
者主之如者众则众主之主以贵次同贵以亲次燕则
卷二 第 9b 页 WYG0142-0758d.png
否无荐
宗堂在长支之家然长支为子之祭不异家堂而独
合祭祧主一祭则在宗堂者惟长支长孙主之此即
宗子收族之遗意也其但谓之荐不谓之祭者以贱
无合祭诸祧礼也若又兼燕者荐虽馔礼不用牲仪
然多置几筵自始祖世室以旁及十祧(宗堂四亲惟/长房主之故)
(此不/及也)备设酒醴而使通族合馂之以当燕飨此即宗
子主会族之义周礼大宗伯所谓以饮食之礼亲宗
宗堂在长支之家然长支为子之祭不异家堂而独
合祭祧主一祭则在宗堂者惟长支长孙主之此即
宗子收族之遗意也其但谓之荐不谓之祭者以贱
无合祭诸祧礼也若又兼燕者荐虽馔礼不用牲仪
然多置几筵自始祖世室以旁及十祧(宗堂四亲惟/长房主之故)
(此不/及也)备设酒醴而使通族合馂之以当燕飨此即宗
子主会族之义周礼大宗伯所谓以饮食之礼亲宗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42-0759a.png
族兄弟诗注召康公作棠棣之诗燕宗族兄弟皆是
也若改而为祭则诸侯有祫祭此惟如公诸侯者得
以主之然而燕则否者以燕终长支之事非贵者所
得兼也祭在彼燕则仍在此也若一族有多贵者则
合祭而各主献分尊初献馀以序从以亲次不以贵
次也然而已祭矣祭则无荐二礼不并举也
在官则设位而行之其在家则以诸子摄主之有告
在官者在官所也古有载主以行之礼然巡守行师
也若改而为祭则诸侯有祫祭此惟如公诸侯者得
以主之然而燕则否者以燕终长支之事非贵者所
得兼也祭在彼燕则仍在此也若一族有多贵者则
合祭而各主献分尊初献馀以序从以亲次不以贵
次也然而已祭矣祭则无荐二礼不并举也
在官则设位而行之其在家则以诸子摄主之有告
在官者在官所也古有载主以行之礼然巡守行师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42-0759b.png
祗载祧主唯国君去国始得载庙主以行则庙主不
易移矣不移庙主则在官祭亲原须设位且祧主在
邸又须辟堂以安之何如竟设位之为得乎古设位
以帛茅今以纸彻则焚之诸子者兄弟行贵长则弟
贵幼则兄古有摄主礼有告摄文其祭仪稍杀于所
主者如不厌祭不旅酬类今厌旅诸礼既已不行则
自无所杀而祗以兄弟之在家者摄而行之但长庶
摄嫡祭三代摄贵皆不告摄此独告摄者以彼长者
易移矣不移庙主则在官祭亲原须设位且祧主在
邸又须辟堂以安之何如竟设位之为得乎古设位
以帛茅今以纸彻则焚之诸子者兄弟行贵长则弟
贵幼则兄古有摄主礼有告摄文其祭仪稍杀于所
主者如不厌祭不旅酬类今厌旅诸礼既已不行则
自无所杀而祗以兄弟之在家者摄而行之但长庶
摄嫡祭三代摄贵皆不告摄此独告摄者以彼长者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42-0759c.png
所得祭此非诸兄弟所得祭也得祭者不须告不得
祭者须告也此又摄祭之等也告文者告祖之文此
如曾子问庶子为宗子摄祭有告文类其式见后
四祭之时
正月元日行谒礼
正月元日者元正之谒也元正必谒庙春秋襄二十
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然则家庙
必谒正可知矣谒不用仪馔见祭仪卷
祭者须告也此又摄祭之等也告文者告祖之文此
如曾子问庶子为宗子摄祭有告文类其式见后
四祭之时
正月元日行谒礼
正月元日者元正之谒也元正必谒庙春秋襄二十
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然则家庙
必谒正可知矣谒不用仪馔见祭仪卷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42-0759d.png
祭是吉礼凡凶丧之祭如初丧诸奠及虞祔练祥吉
祫诸祭概不列入
每月朔日行朔谒礼
古有日祭月祭时祭岁祭之分国语祭公谋父曰日
祭月祀时享岁贡又观射父曰先王日祭月享时类
岁祀诸侯舍日大夫舍月士庶人舍时(士庶人祗一/祭二祭无四)
(时曰/舍时)其曰舍者言无此也今不知日祭何等遍考经
传并无其文惟月祭则祭法有之然天子七庙皆月
祫诸祭概不列入
每月朔日行朔谒礼
古有日祭月祭时祭岁祭之分国语祭公谋父曰日
祭月祀时享岁贡又观射父曰先王日祭月享时类
岁祀诸侯舍日大夫舍月士庶人舍时(士庶人祗一/祭二祭无四)
(时曰/舍时)其曰舍者言无此也今不知日祭何等遍考经
传并无其文惟月祭则祭法有之然天子七庙皆月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42-0760a.png
祭诸侯五庙惟父祖曾三庙月祭士庶无有且亦终
不解为何等之祭若时祭则四时之祭祠礿尝烝岁
祭则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如是而已乃韦元成韦昭
之徒则又曰天子日祭于祖考月祭于曾高时享于
二祧岁贡于坛墠则不惟月祭庙数与祭法所记不
合几见时祭及祧庙者至汉法建祭无所考据但以
祭地分别之日祭在陵月祭在庙时祭在便殿此尤
杜撰之甚者今日祭月祭皆无确据且亦非士庶通
不解为何等之祭若时祭则四时之祭祠礿尝烝岁
祭则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如是而已乃韦元成韦昭
之徒则又曰天子日祭于祖考月祭于曾高时享于
二祧岁贡于坛墠则不惟月祭庙数与祭法所记不
合几见时祭及祧庙者至汉法建祭无所考据但以
祭地分别之日祭在陵月祭在庙时祭在便殿此尤
杜撰之甚者今日祭月祭皆无确据且亦非士庶通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42-0760b.png
礼不必详核则但取日月之意而以月朔代之此亦
本诸侯朝享一祭而降杀以为礼者盖朔者日之首
每月朔则月之全也或曰朝享即告朔之祭亦即月
祭按周礼春官太史颁告朔于邦国而左传注诸侯
告朔则每月朔以特羊祭庙而后颁朔而听之然其
曰藏于祖庙此是太庙而祭法诸侯太庙无月祭即
韦氏等论月祭亦不及太庙则告朔不必是月祭然
其意犹可仿也若朱氏礼有正至朔望四谒谓元正
本诸侯朝享一祭而降杀以为礼者盖朔者日之首
每月朔则月之全也或曰朝享即告朔之祭亦即月
祭按周礼春官太史颁告朔于邦国而左传注诸侯
告朔则每月朔以特羊祭庙而后颁朔而听之然其
曰藏于祖庙此是太庙而祭法诸侯太庙无月祭即
韦氏等论月祭亦不及太庙则告朔不必是月祭然
其意犹可仿也若朱氏礼有正至朔望四谒谓元正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42-0760c.png
长至朔日望日作四谒节则古凡礼事有朔无望如
士丧礼有朔奠无望奠且曰月半不殷奠夫丧奠最
烦数尚不及望则吉礼无望可知矣
朔谒诸礼惟家堂与宗堂原在屋内故可举行若祠
堂则稍远矣朱氏礼云祠堂必近家侧夫祠堂众堂
也众堂谁近乎虽宗堂公祭亦是众堂然有长房专
主之故终岁行礼祗一再及而闭门掩祏不嫌其疏
若枵然一堂而二至之外朔谒不及月献不及则神
士丧礼有朔奠无望奠且曰月半不殷奠夫丧奠最
烦数尚不及望则吉礼无望可知矣
朔谒诸礼惟家堂与宗堂原在屋内故可举行若祠
堂则稍远矣朱氏礼云祠堂必近家侧夫祠堂众堂
也众堂谁近乎虽宗堂公祭亦是众堂然有长房专
主之故终岁行礼祗一再及而闭门掩祏不嫌其疏
若枵然一堂而二至之外朔谒不及月献不及则神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42-0760d.png
恫矣吾前所谓祠堂可用者亦谓改而为宗堂耳若
不近长房又不近通族虽有堂安所用之
春分日秋分日行时祭之礼(古称二/祭礼)
四时之祭诸礼所载名稍有异同如王制祭统皆曰
春礿夏禘秋尝冬烝而其他礼文有称春禘春礿者
有称夏祠夏礿者然要之皆四时之祭而已但四祭
之全与缺纯以贵贱之等为隆杀天子四祭诸侯三
祭听其自缺一时如云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
不近长房又不近通族虽有堂安所用之
春分日秋分日行时祭之礼(古称二/祭礼)
四时之祭诸礼所载名稍有异同如王制祭统皆曰
春礿夏禘秋尝冬烝而其他礼文有称春禘春礿者
有称夏祠夏礿者然要之皆四时之祭而已但四祭
之全与缺纯以贵贱之等为隆杀天子四祭诸侯三
祭听其自缺一时如云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42-0761a.png
烝则大夫而下其必又缺可知矣故家堂正祭不拘
三代五代或贵或贱而一以二祭为断特二祭之中
或祗及三亲或兼及始高则贵者当合启三自朝
至暮一齐共祭若贱则先启左右二出主迎牲然
后启中而行献馔之礼盖有牲曰祭无牲曰荐虽
一堂共祭而迎牲启略有先后以稍存祭荐分行
之意况古虽七庙并祭然其于时祭亦分祫(合/祭)犆(特/祭)
如天子四祭一犆三祫诸侯三祭二祫一犆今但合
三代五代或贵或贱而一以二祭为断特二祭之中
或祗及三亲或兼及始高则贵者当合启三自朝
至暮一齐共祭若贱则先启左右二出主迎牲然
后启中而行献馔之礼盖有牲曰祭无牲曰荐虽
一堂共祭而迎牲启略有先后以稍存祭荐分行
之意况古虽七庙并祭然其于时祭亦分祫(合/祭)犆(特/祭)
如天子四祭一犆三祫诸侯三祭二祫一犆今但合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42-0761b.png
主而祭于一堂则同牲别馔或分或合无所不可此
皆酌古而不戾于今者若其断以春秋者祭义郊特
牲皆曰春禘秋尝单举春秋二祭为言故中庸禘尝
之义在旧注原指二祭孝经云春秋二祭以时思之
即祭义有云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
秋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怆之心亦但言春秋
而不及冬夏此可验也
古祭卜日不卜月时祭定月经无明文惟郑康成注
皆酌古而不戾于今者若其断以春秋者祭义郊特
牲皆曰春禘秋尝单举春秋二祭为言故中庸禘尝
之义在旧注原指二祭孝经云春秋二祭以时思之
即祭义有云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
秋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怆之心亦但言春秋
而不及冬夏此可验也
古祭卜日不卜月时祭定月经无明文惟郑康成注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42-0761c.png
王制谓祭以孟月荐以仲月此据晏子春秋天子以
下至士皆祭以首时语故魏初高堂隆曰按旧典天
子诸侯月有祭事其孟月则四时之祭也仲月季月
皆荐新之月也后魏诏亦曰有邑之君祭以首时无
田之士荐以仲月唐时四祭各以孟月享太庙室此
皆据郑氏一语而列代遵之不敢移易者但按周礼
王者享烝之畋皆在仲月未有孟月举祭而仲月始
田禽者又服虔注桓五年传云祭天以孟月祭宗庙
下至士皆祭以首时语故魏初高堂隆曰按旧典天
子诸侯月有祭事其孟月则四时之祭也仲月季月
皆荐新之月也后魏诏亦曰有邑之君祭以首时无
田之士荐以仲月唐时四祭各以孟月享太庙室此
皆据郑氏一语而列代遵之不敢移易者但按周礼
王者享烝之畋皆在仲月未有孟月举祭而仲月始
田禽者又服虔注桓五年传云祭天以孟月祭宗庙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42-0761d.png
以仲月于昭元年传又云人君用孟月人臣用仲月
则今以人臣而祭宗庙岂有擅用孟月之理况春秋
桓八年以正月烝十四年以八月尝使周正耶则正
月孟月八月仲月一孟一仲使夏正耶则正月为十
一月八月为六月皆非孟月盖烝为冬祭即或用周
正之春而实即夏正之冬可知矣至于荐用仲月则
月令所记或孟或仲或季皆无定时而秋则三时皆
荐此考之经文而显然者乃曰荐用仲月何诞妄也
则今以人臣而祭宗庙岂有擅用孟月之理况春秋
桓八年以正月烝十四年以八月尝使周正耶则正
月孟月八月仲月一孟一仲使夏正耶则正月为十
一月八月为六月皆非孟月盖烝为冬祭即或用周
正之春而实即夏正之冬可知矣至于荐用仲月则
月令所记或孟或仲或季皆无定时而秋则三时皆
荐此考之经文而显然者乃曰荐用仲月何诞妄也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42-0762a.png
但祭必卜日今不行卜日之礼则必有定时而后可
常行窃尝拟二至举祭此在礼文已有之二分犹二
至也二分之祭古所必有然究疑无据及考朱氏家
礼有引司马温公语以孟诜家祭仪用二分日祭宗
庙为有礼因欣然从之夫学士议礼虽非犯分然以
无据之言而杜撰出之则三家叔孙通兼武断矣予
每论礼必不敢武断类如此
四时荐新日行献礼
常行窃尝拟二至举祭此在礼文已有之二分犹二
至也二分之祭古所必有然究疑无据及考朱氏家
礼有引司马温公语以孟诜家祭仪用二分日祭宗
庙为有礼因欣然从之夫学士议礼虽非犯分然以
无据之言而杜撰出之则三家叔孙通兼武断矣予
每论礼必不敢武断类如此
四时荐新日行献礼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42-0762b.png
古有荐新之礼与荐礼又别王制大夫士宗庙之祭
有田则祭无田则荐荐不可兼祭而祭则可以兼荐
故但举荐礼则不问有田无田皆可以荐况荐新则
尤荐中之最薄者如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
荐稻类而月令则又有荐鲔荐含桃国语有大寒荐
名鱼潜诗有季冬荐鱼春荐鲔诸语则凡物新出皆
可以荐故少仪云未尝不荐新则汎指凡物言之且
其辅荐之物不过数品如荐韭以卵荐麻以犬类是
有田则祭无田则荐荐不可兼祭而祭则可以兼荐
故但举荐礼则不问有田无田皆可以荐况荐新则
尤荐中之最薄者如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
荐稻类而月令则又有荐鲔荐含桃国语有大寒荐
名鱼潜诗有季冬荐鱼春荐鲔诸语则凡物新出皆
可以荐故少仪云未尝不荐新则汎指凡物言之且
其辅荐之物不过数品如荐韭以卵荐麻以犬类是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42-0762c.png
荐新最薄时时可行古又名献可知也(月今献羔开/冰豳风献羔)
(祭韭/皆是)祗四时无尝月亦无尝日以四方生物不齐如
南方献菱芡北方献枣栗各有时候则亦随其时之
所有者于以取献无定日焉
夏至行岁荐之礼
此家堂之荐也宗堂祧祖皆可荐而此则专荐三
以始祖四亲并不祧之祖一堂共享比之合食太祖
与时祭犆祫之祫又复不同故不名时荐而名岁荐
(祭韭/皆是)祗四时无尝月亦无尝日以四方生物不齐如
南方献菱芡北方献枣栗各有时候则亦随其时之
所有者于以取献无定日焉
夏至行岁荐之礼
此家堂之荐也宗堂祧祖皆可荐而此则专荐三
以始祖四亲并不祧之祖一堂共享比之合食太祖
与时祭犆祫之祫又复不同故不名时荐而名岁荐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42-0762d.png
此即三岁一祫五岁一禘之礼意也祗家礼合祭因
不晓可荐尚疑非分且亦不知荐在何时第引程伊
川立春祭先祖一语以为立春是生物之始则杜撰
矣按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
月日至可以有事干祖所谓正月日至者即是冬至
周之正月即夏十一月所谓七月日至者即是夏至
周之七月即夏五月也则是夏至大祫可祭先祖自
古有然或曰献子此语本属非礼故杂记非之则春
不晓可荐尚疑非分且亦不知荐在何时第引程伊
川立春祭先祖一语以为立春是生物之始则杜撰
矣按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
月日至可以有事干祖所谓正月日至者即是冬至
周之正月即夏十一月所谓七月日至者即是夏至
周之七月即夏五月也则是夏至大祫可祭先祖自
古有然或曰献子此语本属非礼故杂记非之则春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42-0763a.png
秋僖八年亦七月禘此时献子未生岂有先公非礼
而献子又言之献子非礼之言而先公预行之者误
矣
冬至日行岁祭礼有燕或无祭而祗有荐者其燕亦同
此宗堂之祭也礼纬有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文此
是岁祀皆合始祖四亲及世室祧主而为祭者虽唐
陆淳有大禘祗及始祖所自出而不及祧祖之说然
在前儒则皆云大祫大禘总是合食而时祫则祗及
而献子又言之献子非礼之言而先公预行之者误
矣
冬至日行岁祭礼有燕或无祭而祗有荐者其燕亦同
此宗堂之祭也礼纬有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文此
是岁祀皆合始祖四亲及世室祧主而为祭者虽唐
陆淳有大禘祗及始祖所自出而不及祧祖之说然
在前儒则皆云大祫大禘总是合食而时祫则祗及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42-0763b.png
四亲大禘则遍及祧祖是岁荐类祫祗荐家堂之四
亲岁祭类禘当祭宗堂之祧祖甚为确当盖二至阴
阳递代时移事易报本追远宜在此时即宋儒程氏
亦且有冬至祭始祖之语则夏至岁荐冬至岁祭无
可疑者特贵者得祭而贱者祗荐今但曰岁祭而不
及荐者以祭可兼荐荐不可兼祭第言祭而荐在其
中耳若岁荐无燕岁祭有燕一遇岁祭则不问贵贱
祭荐而皆当有燕其说见前
亲岁祭类禘当祭宗堂之祧祖甚为确当盖二至阴
阳递代时移事易报本追远宜在此时即宋儒程氏
亦且有冬至祭始祖之语则夏至岁荐冬至岁祭无
可疑者特贵者得祭而贱者祗荐今但曰岁祭而不
及荐者以祭可兼荐荐不可兼祭第言祭而荐在其
中耳若岁荐无燕岁祭有燕一遇岁祭则不问贵贱
祭荐而皆当有燕其说见前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42-0763c.png
或曰冬至有事于上帝何暇祭庙则天子重祭与诸
侯以下无涉即有贵者当陪祀郊坛然官邸设祭未
闻祭及祧祖者可勿虑也
忌日行奠礼
古无忌祭之文檀弓忌日不乐祭义忌日必哀皆祗
谓父母死日必当哀戚并未著为祀典故周礼小史
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若惟恐忌日他祭则吉凶同
日为未便即祭义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者
侯以下无涉即有贵者当陪祀郊坛然官邸设祭未
闻祭及祧祖者可勿虑也
忌日行奠礼
古无忌祭之文檀弓忌日不乐祭义忌日必哀皆祗
谓父母死日必当哀戚并未著为祀典故周礼小史
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若惟恐忌日他祭则吉凶同
日为未便即祭义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者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42-0763d.png
如不欲生而下接以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亦指他
宗庙之祭而祝及父母之称讳当致哀痛非谓忌日
有祭也但古礼散失原无备文终身之忧岂容独阙
今时俗士庶皆尚忌祭则因而行之未为无据虽其
事当在丧礼之内无与吉事然终身行之则与祥禫
之祭行于一时者稍别故著为岁奠岁岁举行其曰
奠者以仪物稍杀祗比之丧礼之奠非殷祭也特古
凡言忌皆指父母并无及祖曾者如曰终身之丧忌
宗庙之祭而祝及父母之称讳当致哀痛非谓忌日
有祭也但古礼散失原无备文终身之忧岂容独阙
今时俗士庶皆尚忌祭则因而行之未为无据虽其
事当在丧礼之内无与吉事然终身行之则与祥禫
之祭行于一时者稍别故著为岁奠岁岁举行其曰
奠者以仪物稍杀祗比之丧礼之奠非殷祭也特古
凡言忌皆指父母并无及祖曾者如曰终身之丧忌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42-0764a.png
日之谓父母之丧忌日归哭类今既行忌祭则祀先
崇厚推及祖曾亦不为过但祗祀父母为合礼耳至
于时俗忌祭并及生日名为生忌则古无此事且忌
名不可居勿遵可也
清明日霜降日行墓祭礼
古原有墓祭韩诗曾子曰椎牛而祭墓不如鸡犬逮
亲存也孟子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周礼春官冢人
职有云凡祭墓为尸谓凡来祭墓必祀后土因以冢
崇厚推及祖曾亦不为过但祗祀父母为合礼耳至
于时俗忌祭并及生日名为生忌则古无此事且忌
名不可居勿遵可也
清明日霜降日行墓祭礼
古原有墓祭韩诗曾子曰椎牛而祭墓不如鸡犬逮
亲存也孟子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周礼春官冢人
职有云凡祭墓为尸谓凡来祭墓必祀后土因以冢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42-0764b.png
人作后土氏尸则周有墓祭明矣故汉制极重墓祭
自高帝以至宣帝皆于陵旁立庙曰寝园每日祭之
汉志所谓日祭于寝者谓祭山陵之寝园也民间亦
然如朱买臣传其故妻夫妇上冢原涉傅涉上冢到
车数十乘类此时去古未远必有因承而后儒不察
但见三礼未经记及便云古无墓祭则礼记所记有
聘燕丧祭而无军觐仪礼所记有士礼而无天子诸
侯大夫之礼可谓古无军觐礼并无天子诸侯大夫
自高帝以至宣帝皆于陵旁立庙曰寝园每日祭之
汉志所谓日祭于寝者谓祭山陵之寝园也民间亦
然如朱买臣传其故妻夫妇上冢原涉傅涉上冢到
车数十乘类此时去古未远必有因承而后儒不察
但见三礼未经记及便云古无墓祭则礼记所记有
聘燕丧祭而无军觐仪礼所记有士礼而无天子诸
侯大夫之礼可谓古无军觐礼并无天子诸侯大夫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42-0764c.png
礼乎至若不学之徒妄求事始唐侍郎郑正则祠享
仪谓始于后汉光武诸将出征有经乡里者诏有司
给少牢扫墓闻见录谓始于曹公过桥玄墓致祭而
性理载宋儒引周元阳祭录且谓始于唐开元二十
年诏士庶于寒食日上墓拜扫则不惟不读汉书且
不读孟子矣
但清明上墓不知所始古二十四气之名不显于经
惟倪宽正朔议有云黄帝建气物分数气者二十四
仪谓始于后汉光武诸将出征有经乡里者诏有司
给少牢扫墓闻见录谓始于曹公过桥玄墓致祭而
性理载宋儒引周元阳祭录且谓始于唐开元二十
年诏士庶于寒食日上墓拜扫则不惟不读汉书且
不读孟子矣
但清明上墓不知所始古二十四气之名不显于经
惟倪宽正朔议有云黄帝建气物分数气者二十四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42-0764d.png
气也其中启蛰霜降诸名杂见月令左传夏小正诸
书而不能全见独汉志孝经纬始全载入一本之太初
之历是太初以前清明未显焉得有清明上墓之事
惟寒食上墓则六朝初唐早有之如李山甫沈佺期
寒食诗皆有九原报亲诸语全不始开元二十年之
敇盖寒食上墓前此所有而开元则始著为令耳若
清明则自六朝以迄唐末凡诗文所见并不及上墓
一语沿及五代吴越王时罗隐有清明日曲江怀友
书而不能全见独汉志孝经纬始全载入一本之太初
之历是太初以前清明未显焉得有清明上墓之事
惟寒食上墓则六朝初唐早有之如李山甫沈佺期
寒食诗皆有九原报亲诸语全不始开元二十年之
敇盖寒食上墓前此所有而开元则始著为令耳若
清明则自六朝以迄唐末凡诗文所见并不及上墓
一语沿及五代吴越王时罗隐有清明日曲江怀友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42-0765a.png
诗始有二年隔绝黄泉下句至宋诗则直曰清明祭
扫各纷然竟改寒食为清明矣按寒食节名见魏武
令司马彪续汉书及荆楚岁时记与清明相隔一日
(一作/二日)相传自冬至一百五日为寒食一百六日为清
明元微之诗初过寒食一百六是也二节本相连而
历家祗取清明诸节编入历中至寒食上已诸节皆
不之及因之世但知清明而不知寒食遂渐渐以寒
食上墓事归之清明理固然也则是墓祭大礼三古
扫各纷然竟改寒食为清明矣按寒食节名见魏武
令司马彪续汉书及荆楚岁时记与清明相隔一日
(一作/二日)相传自冬至一百五日为寒食一百六日为清
明元微之诗初过寒食一百六是也二节本相连而
历家祗取清明诸节编入历中至寒食上已诸节皆
不之及因之世但知清明而不知寒食遂渐渐以寒
食上墓事归之清明理固然也则是墓祭大礼三古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42-0765b.png
所有而清明之期又复列代相因展转有据家祭之
外必当墓祭谁曰墓祭非古乎
有谓墓祭始于曾子问宗子去他国庶子无庙孔子
谓当望墓为璮以时祭此墓祭之始则尤不通夫望
墓者谓庙在宗子之家庶子不得就宗子之家而致
祭则所祭无主不知何人因望所祭之墓以代主此
以家代庙以墓代主非谓墓不可到而姑先望之然
后就之以渐而侥倖得一祭也夫墓者父母骨月之
外必当墓祭谁曰墓祭非古乎
有谓墓祭始于曾子问宗子去他国庶子无庙孔子
谓当望墓为璮以时祭此墓祭之始则尤不通夫望
墓者谓庙在宗子之家庶子不得就宗子之家而致
祭则所祭无主不知何人因望所祭之墓以代主此
以家代庙以墓代主非谓墓不可到而姑先望之然
后就之以渐而侥倖得一祭也夫墓者父母骨月之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42-0765c.png
所归也比之庙祀肸飨道求而未得者更亲且更切
也此亦何禁何限乃必不许到而姑望之而后就之
至于如此先仲氏曰古死不出乡周制合葬便省墓也
后儒有觊觎利泽屡迁棺衣甚至瘗两亲他乡而又
分两地必不令子姓得以展省推其故皆从古不墓
祭四字强心藉口冤哉经不云乎入庙而思敬若不
祭何以入也过墓而思哀若不祭何以过也
左传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以为当召
也此亦何禁何限乃必不许到而姑望之而后就之
至于如此先仲氏曰古死不出乡周制合葬便省墓也
后儒有觊觎利泽屡迁棺衣甚至瘗两亲他乡而又
分两地必不令子姓得以展省推其故皆从古不墓
祭四字强心藉口冤哉经不云乎入庙而思敬若不
祭何以入也过墓而思哀若不祭何以过也
左传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以为当召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42-0765d.png
戎祸此非以野祭为祸以被发为祸也野祭即墓祭
五代后周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此何足召戎祸乎
俗以十月朔举秋祭亦无所考唐后秋节上山陵俱
在秋仲今时祭在二仲则墓祭当在二季况春季在
清明日则秋季当在霜降日祭义秋霜露既降此实
造纬书者霜降之名之所始则因其名以为祭更属
吻合然此与忌奠正谒朔谒月献等皆贵与贱所共
行者其主祭之法与时祭同
五代后周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此何足召戎祸乎
俗以十月朔举秋祭亦无所考唐后秋节上山陵俱
在秋仲今时祭在二仲则墓祭当在二季况春季在
清明日则秋季当在霜降日祭义秋霜露既降此实
造纬书者霜降之名之所始则因其名以为祭更属
吻合然此与忌奠正谒朔谒月献等皆贵与贱所共
行者其主祭之法与时祭同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42-0766a.png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42-0766b.png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