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a 页 WYG0129-05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参读礼志疑卷上
婺源汪绂撰
今之谭经者于易则欲罗侔京王何于书于诗则欲
搜小序笺疏以朱蔡为少也独于礼则望汉儒注疏
而郤行虽云庄集说亦倦然而不戡卒业矣夫焦京
流于术王何入于玄书诗之大小序则附会穿凿而
不复察于本篇之意旨所存汉唐诸儒惟事训诂多
参读礼志疑卷上
婺源汪绂撰
今之谭经者于易则欲罗侔京王何于书于诗则欲
搜小序笺疏以朱蔡为少也独于礼则望汉儒注疏
而郤行虽云庄集说亦倦然而不戡卒业矣夫焦京
流于术王何入于玄书诗之大小序则附会穿凿而
不复察于本篇之意旨所存汉唐诸儒惟事训诂多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b 页 WYG0129-0587b.png
为枝叶不有朱蔡何以大其廓清之功乎礼则不然
礼谨节文礼之迹存乎器数节文器数与俗更革去
古日远其迹日湮数千百年而失亡尽矣汉儒去周
未远周之所遗车服礼器或有存者汉初犹及见之
而孔壁逸礼五十篇孔郑犹得而参考焉虽其杂引
谶纬不无失之诬妄而器数名物迄今可考则非孔
郑马贾不为功非若易之定象定理诗之歌咏性情
书之纪载政事可以会心得之千百年可通寤寐也
礼谨节文礼之迹存乎器数节文器数与俗更革去
古日远其迹日湮数千百年而失亡尽矣汉儒去周
未远周之所遗车服礼器或有存者汉初犹及见之
而孔壁逸礼五十篇孔郑犹得而参考焉虽其杂引
谶纬不无失之诬妄而器数名物迄今可考则非孔
郑马贾不为功非若易之定象定理诗之歌咏性情
书之纪载政事可以会心得之千百年可通寤寐也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a 页 WYG0129-0587c.png
大抵言事理而见古人之心汉儒所短考器数而得
古人之制汉儒所长然则礼经无汉儒今人几不识
耳目何加进退何所矣今人于汉儒所短则欲收之
于汉儒所长则怠倦寘之何颠于择乎稼书先生之
读礼也凡有疑义必考悉于注疏而不敢遗非不惮
烦盖不如是不敢安读经求实得也礼以敬为本笾
豆之事则有司存然不有笾豆敬何所将在今日又
将以笾豆为要也朱子曰孔子称礼云礼云玉帛云
古人之制汉儒所长然则礼经无汉儒今人几不识
耳目何加进退何所矣今人于汉儒所短则欲收之
于汉儒所长则怠倦寘之何颠于择乎稼书先生之
读礼也凡有疑义必考悉于注疏而不敢遗非不惮
烦盖不如是不敢安读经求实得也礼以敬为本笾
豆之事则有司存然不有笾豆敬何所将在今日又
将以笾豆为要也朱子曰孔子称礼云礼云玉帛云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b 页 WYG0129-0587d.png
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然古人犹识得玉帛钟
鼓今人则并玉帛钟鼓皆不识矣盖伤之也朱子又
尝称郑康成为汉大儒而仪礼经传通解成于黄勉
斋亦不能遗注疏以别为考索也然则稼书先生之
志不可尚欤愚是以喜读其书而时或旁参一说焉
谓疑有同心亦复识之且欲为世之好异而畏烦者
告也
尔雅云无室曰榭邢疏云榭有二义一者台上构木曰
鼓今人则并玉帛钟鼓皆不识矣盖伤之也朱子又
尝称郑康成为汉大儒而仪礼经传通解成于黄勉
斋亦不能遗注疏以别为考索也然则稼书先生之
志不可尚欤愚是以喜读其书而时或旁参一说焉
谓疑有同心亦复识之且欲为世之好异而畏烦者
告也
尔雅云无室曰榭邢疏云榭有二义一者台上构木曰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a 页 WYG0129-0588a.png
榭月令可以处台榭是也一则无室者名榭其制如今
厅事春秋成周宣榭火是也郭注榭即今堂堭者堂堭
即今殿也殿亦无室故云即今堂堭愚按观此可知堂
与厅之别家礼所谓遂迁于厅事
榭序也序主于习射故榭字从射又或作豫序榭豫
皆音之转也古堂室之制南北四分之前三为堂后
一为室则承栋之两楹近堂北(楹北一/楹南二)榭制无室则
两楹当南北之中故乡射礼曰豫则钩楹(豫即序也/序之两楹)
厅事春秋成周宣榭火是也郭注榭即今堂堭者堂堭
即今殿也殿亦无室故云即今堂堭愚按观此可知堂
与厅之别家礼所谓遂迁于厅事
榭序也序主于习射故榭字从射又或作豫序榭豫
皆音之转也古堂室之制南北四分之前三为堂后
一为室则承栋之两楹近堂北(楹北一/楹南二)榭制无室则
两楹当南北之中故乡射礼曰豫则钩楹(豫即序也/序之两楹)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b 页 WYG0129-0588b.png
(当南北之中故升射者升自西阶直行至楹之北然/后转而东乡各当其物然后北行而履物是钩楹以)
(内也若射于庠则庠有室而楹近堂北升射者自楹/之南遂东乡各当其物乃北行履物不必钩楹也)
凡堂必为台故升堂有阶(前则东西阶旁则侧阶室/之后有内阶是堂室皆处)
(台上/也)故凡台上构木亦曰榭也(台上构木者/亦无室也)堂有室
者东西五分之(实六分之/中兼二分)室东西为东西房房东西
为左右夹室(郑康成云房当夹室北盖由房入夹室/则自房之北而转入耳谓之夹室则自)
(当夹在房/之东西也)士大夫无西房盖东西亦三分之也(室二/分房)
(一/分)室中户在东南牖在西南室西南隅曰奥西北隅
(内也若射于庠则庠有室而楹近堂北升射者自楹/之南遂东乡各当其物乃北行履物不必钩楹也)
凡堂必为台故升堂有阶(前则东西阶旁则侧阶室/之后有内阶是堂室皆处)
(台上/也)故凡台上构木亦曰榭也(台上构木者/亦无室也)堂有室
者东西五分之(实六分之/中兼二分)室东西为东西房房东西
为左右夹室(郑康成云房当夹室北盖由房入夹室/则自房之北而转入耳谓之夹室则自)
(当夹在房/之东西也)士大夫无西房盖东西亦三分之也(室二/分房)
(一/分)室中户在东南牖在西南室西南隅曰奥西北隅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a 页 WYG0129-0588c.png
曰宧(音/夷)东北隅曰窔(音/杳)堂上户牖之间曰扆两楹之
东西曰厢两厢之东西近墙曰序
丧服传既练舍外寝郑注舍外寝于中门之外屋下垒
墼为之不涂塈所谓垩室也贾疏云练后不居旧庐还
于庐处为屋但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士惟有大门
内门两门而已无中门而云中门外者案士丧礼及既
夕外位惟在寝门外其东壁有庐垩室若然则以门为
中门据内外皆有哭位其门在外内位中故为中门非
东西曰厢两厢之东西近墙曰序
丧服传既练舍外寝郑注舍外寝于中门之外屋下垒
墼为之不涂塈所谓垩室也贾疏云练后不居旧庐还
于庐处为屋但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士惟有大门
内门两门而已无中门而云中门外者案士丧礼及既
夕外位惟在寝门外其东壁有庐垩室若然则以门为
中门据内外皆有哭位其门在外内位中故为中门非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b 页 WYG0129-0588d.png
谓在外门内门之中为中门也愚按家礼各归丧次条
下云中门内外而不详中门为何门必看贾疏乃明
中门即寝门
注疏亦多疏略如既夕篇窆及反哭皆云拾踊三拾更
也投壶则拾投哭踊则拾踊皆更为之也注疏止云拾
更也而不详其义又不注于窆而注于反哭前后倒置
如雍正雍府不注于特牲而注于少牢亦然
三跳足为一踊如宾主拾踊则主人一踊宾一踊主
下云中门内外而不详中门为何门必看贾疏乃明
中门即寝门
注疏亦多疏略如既夕篇窆及反哭皆云拾踊三拾更
也投壶则拾投哭踊则拾踊皆更为之也注疏止云拾
更也而不详其义又不注于窆而注于反哭前后倒置
如雍正雍府不注于特牲而注于少牢亦然
三跳足为一踊如宾主拾踊则主人一踊宾一踊主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a 页 WYG0129-0589a.png
人又一踊更迭为之各九跳足成三踊也
士丧礼上下二篇止有主人拜宾之文而于柩于重于
奠皆未尝拜至士虞礼设馔后始言主人再拜稽首自
虞以前岂经文略而不言欤抑主哀不主敬而不拜欤
宾之吊奠赗赠亦皆不言拜
丧礼急遽初丧尤甚虞礼以前皆不言拜盖不拜也
与吉反也
牲体之数陈祥道礼书曰前胫骨三肩臂臑也后胫骨
士丧礼上下二篇止有主人拜宾之文而于柩于重于
奠皆未尝拜至士虞礼设馔后始言主人再拜稽首自
虞以前岂经文略而不言欤抑主哀不主敬而不拜欤
宾之吊奠赗赠亦皆不言拜
丧礼急遽初丧尤甚虞礼以前皆不言拜盖不拜也
与吉反也
牲体之数陈祥道礼书曰前胫骨三肩臂臑也后胫骨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b 页 WYG0129-0589b.png
三肫亦作膊胳亦作骼觳也脊骨三正脊脡脊横脊也
胁骨三代胁长胁(亦曰/干)短胁也正脊之前则膉也亦谓
之脰肫之上则脾也然则左右肱之肩臂臑与左右股
之肫胳觳而为十有二脊骨三与左右胁骨六而为九
觳正祭不献神尸主人之俎两髀不升于主人主妇之
俎膉不升吉祭之俎则祭之所用者去髀膉而二十有
一去二觳而为十九矣士丧礼特豚四剃去腣两胉(胁/也)
脊肺既夕鼎实羊左胖豚亦如之然则四剃者殊左右
胁骨三代胁长胁(亦曰/干)短胁也正脊之前则膉也亦谓
之脰肫之上则脾也然则左右肱之肩臂臑与左右股
之肫胳觳而为十有二脊骨三与左右胁骨六而为九
觳正祭不献神尸主人之俎两髀不升于主人主妇之
俎膉不升吉祭之俎则祭之所用者去髀膉而二十有
一去二觳而为十九矣士丧礼特豚四剃去腣两胉(胁/也)
脊肺既夕鼎实羊左胖豚亦如之然则四剃者殊左右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a 页 WYG0129-0589c.png
肩髀而为四又两胉一脊而为七此所谓豚解也士丧
礼略豚解而已至虞然后豚解体解兼有焉若夫正祭
则天子诸侯有体解豚解大夫士有体解无豚解以其
无朝践献腥之礼故也此一条最明但又曰国语禘郊
之事则有全脀王公立饫有房脀亲戚燕飨有殽脀则
全脀豚解也房脀体解也殽脀骨折也此一条方氏古
今考深以为非曰孔颖达左传疏全其牲体而升于俎
谓之全脀岂祥道豚解七体乎半解牲体而升于俎谓
礼略豚解而已至虞然后豚解体解兼有焉若夫正祭
则天子诸侯有体解豚解大夫士有体解无豚解以其
无朝践献腥之礼故也此一条最明但又曰国语禘郊
之事则有全脀王公立饫有房脀亲戚燕飨有殽脀则
全脀豚解也房脀体解也殽脀骨折也此一条方氏古
今考深以为非曰孔颖达左传疏全其牲体而升于俎
谓之全脀岂祥道豚解七体乎半解牲体而升于俎谓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b 页 WYG0129-0589d.png
之房脀祥道谓体解二十一体可乎体解节折而升于
俎为折俎为殽脀祥道何故以折俎解房脀而不解殽
脀乎其误也根于康成愚按豚解非全脀当以方氏之
说为是康成注礼运云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熟其殽
谓体解而爓之虽亦引国语全脀房脀为證然贾公彦
仪礼小敛疏云禘郊先有全脀后有豚解体解是康成
亦非以豚解为全脀但说得未明致陈氏之误耳
牲体全升于大俎曰全脀(郊禘/用之)四剃七体曰豚解(天/子)
俎为折俎为殽脀祥道何故以折俎解房脀而不解殽
脀乎其误也根于康成愚按豚解非全脀当以方氏之
说为是康成注礼运云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熟其殽
谓体解而爓之虽亦引国语全脀房脀为證然贾公彦
仪礼小敛疏云禘郊先有全脀后有豚解体解是康成
亦非以豚解为全脀但说得未明致陈氏之误耳
牲体全升于大俎曰全脀(郊禘/用之)四剃七体曰豚解(天/子)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7a 页 WYG0129-0590a.png
(诸侯朝践有之大夫士/丧礼既夕亦有豚解)左肩右肩(前/足)左髀右髀(后足/此四)
(剃/也)两胉(左右/胁)一脊(脊骨此合四/足为七体也)腥俎也(礼运腥/其俎)体解
而升于折俎曰殽脀(燕飨馈食/皆用之)肩(左右/肩)臂(左右/腕)臑(左/右)
(蹄此分前足左/右各三体也)肫(亦作膊左/右近髀处)胳(亦作骼后/左右腕)觳(后左/右蹄)觳
正祭不以献(后蹄贱之也此分后/足左右各三体也)正脊(项后背上/脊并两肩)脡
脊(正脊之下/旁并两胁)横脊(脡脊之下旁/并长短胁间)代胁(左右肩下/之两胁)长胁
(代胁后其/胁骨长)短胁(长胁后肫之前其胁骨短此分一脊/为三两胉为六合之则二十一体也)
熟俎也(礼运熟/其殽)膉不升吉祭之俎(膉者正脊之前颈/间也亦谓之脰此)
(剃/也)两胉(左右/胁)一脊(脊骨此合四/足为七体也)腥俎也(礼运腥/其俎)体解
而升于折俎曰殽脀(燕飨馈食/皆用之)肩(左右/肩)臂(左右/腕)臑(左/右)
(蹄此分前足左/右各三体也)肫(亦作膊左/右近髀处)胳(亦作骼后/左右腕)觳(后左/右蹄)觳
正祭不以献(后蹄贱之也此分后/足左右各三体也)正脊(项后背上/脊并两肩)脡
脊(正脊之下/旁并两胁)横脊(脡脊之下旁/并长短胁间)代胁(左右肩下/之两胁)长胁
(代胁后其/胁骨长)短胁(长胁后肫之前其胁骨短此分一脊/为三两胉为六合之则二十一体也)
熟俎也(礼运熟/其殽)膉不升吉祭之俎(膉者正脊之前颈/间也亦谓之脰此)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7b 页 WYG0129-0590b.png
(肉今人亦贱/之谓之槽头)两髀不升于主人主妇之俎(肫之上短/胁之后近)
(尾处也以近后故亦贱之然记曰殷人贵/髀则亦或升于俎惟近下窍处则截弃之)首则先升
于室(礼记升/首于室)此三体不在殽脀之数(合髀膉则二十/三体合首则二)
(十四体去髀膉及首二十/一体去两觳则十九体)又半体而升于俎曰房脀
(王公立饫时用之祀事用右胖诗曰/笾豆大房大房即半体之俎也腥之)盖惟郊禘有全
脀有祼鬯则有房脀有朝践之事则有豚解惟馈食
之事则殽脀体解一献熟之而已
茅之于祭有二用郑康成周礼注云茅以共祭之苴亦
(尾处也以近后故亦贱之然记曰殷人贵/髀则亦或升于俎惟近下窍处则截弃之)首则先升
于室(礼记升/首于室)此三体不在殽脀之数(合髀膉则二十/三体合首则二)
(十四体去髀膉及首二十/一体去两觳则十九体)又半体而升于俎曰房脀
(王公立饫时用之祀事用右胖诗曰/笾豆大房大房即半体之俎也腥之)盖惟郊禘有全
脀有祼鬯则有房脀有朝践之事则有豚解惟馈食
之事则殽脀体解一献熟之而已
茅之于祭有二用郑康成周礼注云茅以共祭之苴亦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8a 页 WYG0129-0590c.png
以缩酒最明共祭之苴则乡师所谓茅蒩及易之藉用
白茅士虞礼之苴刌茅皆是也亦以缩酒则甸师所谓
萧茅及左传之包茅不入皆是也若禹贡之包匦菁茅
则似兼此二者之用
茅蒩刌之以藉牲(刌之者截去其不齐而使/之齐也亦以藉器皿之类)菁茅以
缩酒礼记曰缩酌用茅明酌也是因五齐及郁鬯皆
浑故涚之以他酒而藉茅以泲之使清耳书仪立茅
于神座前而以酒酹之象神之饮之也似非古人用
白茅士虞礼之苴刌茅皆是也亦以缩酒则甸师所谓
萧茅及左传之包茅不入皆是也若禹贡之包匦菁茅
则似兼此二者之用
茅蒩刌之以藉牲(刌之者截去其不齐而使/之齐也亦以藉器皿之类)菁茅以
缩酒礼记曰缩酌用茅明酌也是因五齐及郁鬯皆
浑故涚之以他酒而藉茅以泲之使清耳书仪立茅
于神座前而以酒酹之象神之饮之也似非古人用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8b 页 WYG0129-0590d.png
茅之意(士虞礼有苴茅设于几东席上佐食取黍稷/祭于苴三取肤祭祭如初此亦非以酹酒)
士虞礼祝声三启户注云将启户警觉神也疏引曲礼
将上堂声必扬为例可想见古人祭祀曲尽鬼神之情
士虞礼祝声三启户他篇祭礼则无之盖虞始立尸
而事之以神故有此节吉祭似不必用(他祭亦/无茅蒩)
朱子语类云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仪礼五十六篇
其中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十七篇同郑康成注此十
七篇多举古文作某则是他当时亦见此壁中之书不
士虞礼祝声三启户注云将启户警觉神也疏引曲礼
将上堂声必扬为例可想见古人祭祀曲尽鬼神之情
士虞礼祝声三启户他篇祭礼则无之盖虞始立尸
而事之以神故有此节吉祭似不必用(他祭亦/无茅蒩)
朱子语类云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仪礼五十六篇
其中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十七篇同郑康成注此十
七篇多举古文作某则是他当时亦见此壁中之书不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9a 页 WYG0129-0591a.png
知如何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竟无传焉愚
按焦弱侯经籍志云永乐中御史沅洲刘有年献仪礼
逸经十有八篇时未加表章旋就湮没夫程朱大儒所
未见者有年何从而得之此非伪书则必纂辑诸经之
文而成之如吴草庐仪礼逸经之类焦氏信为古经出
千百世之后则愚矣
孔壁仪礼五十六篇而康成只注十七篇馀三十九
篇不注盖此十七篇有高堂生所传今文可以考据
按焦弱侯经籍志云永乐中御史沅洲刘有年献仪礼
逸经十有八篇时未加表章旋就湮没夫程朱大儒所
未见者有年何从而得之此非伪书则必纂辑诸经之
文而成之如吴草庐仪礼逸经之类焦氏信为古经出
千百世之后则愚矣
孔壁仪礼五十六篇而康成只注十七篇馀三十九
篇不注盖此十七篇有高堂生所传今文可以考据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9b 页 WYG0129-0591b.png
馀篇蝌蚪古文又积岁久远无他本可以考證则有
难尽通者故宁阙之亦古人之慎也
朱子谓仪礼疏说得不甚分明愚按如豚解体解与全
脀房脀异同之处是亦不分明之一端也又如朱子疑
缌十五升抽其半然小功十二升则其缕反多于缌矣
又不知是如何疏亦不见分明又如朝一溢米贾疏最
烦然古秤有二法律历志与左传注不同处孔氏丧大
记疏言之甚明而贾疏却不及
难尽通者故宁阙之亦古人之慎也
朱子谓仪礼疏说得不甚分明愚按如豚解体解与全
脀房脀异同之处是亦不分明之一端也又如朱子疑
缌十五升抽其半然小功十二升则其缕反多于缌矣
又不知是如何疏亦不见分明又如朝一溢米贾疏最
烦然古秤有二法律历志与左传注不同处孔氏丧大
记疏言之甚明而贾疏却不及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0a 页 WYG0129-0591c.png
缌服十五升而抽其半则似止七升半近义服之齐
衰矣或曰布皆双扣缌布十五升而单扣也此似可
通
丧大记小敛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妇人髽带麻于房
中郑注云妇人之髽带麻于房中则西房也天子诸侯
有左右房孔疏云于房中者谓男子说髦括发在东房
妇人髽带麻于西房也士丧礼主人括发袒众主人免
于房妇人髽于室以男子在房故妇人髽于室大夫士
衰矣或曰布皆双扣缌布十五升而单扣也此似可
通
丧大记小敛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妇人髽带麻于房
中郑注云妇人之髽带麻于房中则西房也天子诸侯
有左右房孔疏云于房中者谓男子说髦括发在东房
妇人髽带麻于西房也士丧礼主人括发袒众主人免
于房妇人髽于室以男子在房故妇人髽于室大夫士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0b 页 WYG0129-0591d.png
惟有东房故也愚按大夫士无西房陈氏礼书不欲从
康成之说以此处證之则知康成之说不可易矣陈氏
集说及大全于此处并未分别东房西房殊为疏略
王侯有东西房则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于东房妇
人髽带麻于西房(男子重首故言括发妇人重带故/言带麻丧大记小敛条于房中三)
(字盖总两句统主人/妇人东西房而言也)大夫士无西房故主人括发袒
众主人免于房(即东/房)妇人髽于室此最明白
丧大记士之丧二日而殡此承上文大夫来盖士之礼
康成之说以此处證之则知康成之说不可易矣陈氏
集说及大全于此处并未分别东房西房殊为疏略
王侯有东西房则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于东房妇
人髽带麻于西房(男子重首故言括发妇人重带故/言带麻丧大记小敛条于房中三)
(字盖总两句统主人/妇人东西房而言也)大夫士无西房故主人括发袒
众主人免于房(即东/房)妇人髽于室此最明白
丧大记士之丧二日而殡此承上文大夫来盖士之礼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1a 页 WYG0129-0592a.png
死与往日生与来日大夫以上皆以来日数故在士为
三日而殡者在大夫视之则止是二日也陈氏集说及
大全皆略不言曲礼内陈氏亦不言死与往日是士礼
士之礼死与往日则二日而殡实亦三日踰月而葬
实亦三月可知然不满其数也大夫以上不然则皆
数来日三日而殡在第四日三月而葬在第四月实
则满三日三月之数也五月七月皆然然春秋时其
礼已乱矣
三日而殡者在大夫视之则止是二日也陈氏集说及
大全皆略不言曲礼内陈氏亦不言死与往日是士礼
士之礼死与往日则二日而殡实亦三日踰月而葬
实亦三月可知然不满其数也大夫以上不然则皆
数来日三日而殡在第四日三月而葬在第四月实
则满三日三月之数也五月七月皆然然春秋时其
礼已乱矣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1b 页 WYG0129-0592b.png
丧大记君设大盘一节旧本在始死迁尸于床之前孔
疏虽云宜承濡濯弃于坎下札烂脱在此耳而仍不易
其旧古人疑则传疑之意也陈氏竟易置之而又注明
其旧次则近武断矣如杂记之内子以鞠衣及练则吊
皆然
陈云庄有武断处然尚不似吴草庐自用之甚
士虞礼及閒传中月而禫丧服小记祔必以其昭穆亡
则中一以上二中字注作閒字解曲礼上生与来日死
疏虽云宜承濡濯弃于坎下札烂脱在此耳而仍不易
其旧古人疑则传疑之意也陈氏竟易置之而又注明
其旧次则近武断矣如杂记之内子以鞠衣及练则吊
皆然
陈云庄有武断处然尚不似吴草庐自用之甚
士虞礼及閒传中月而禫丧服小记祔必以其昭穆亡
则中一以上二中字注作閒字解曲礼上生与来日死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2a 页 WYG0129-0592c.png
与往日二与字注作数字解皆他处所少
中之训閒犹其踰过中閒也
朱子虽云汉儒说礼制有不合者皆推之以为商礼此
便是没理会处然亦确有是夏商之礼不可牵合者须
平以审之
朱子云汉儒说礼制有不合者皆推之以为商礼如
春礿夏禘汉儒以为夏商祭名则愚不敢信禘只是
追享大祭三代皆同
中之训閒犹其踰过中閒也
朱子虽云汉儒说礼制有不合者皆推之以为商礼此
便是没理会处然亦确有是夏商之礼不可牵合者须
平以审之
朱子云汉儒说礼制有不合者皆推之以为商礼如
春礿夏禘汉儒以为夏商祭名则愚不敢信禘只是
追享大祭三代皆同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2b 页 WYG0129-0592d.png
袁了凡群书备考言注仪礼者郑玄为之疏者贾逵也
以贾公彦为贾逵疏谬如此岂不误人
汉有贾逵唐有贾公彦汉有孔安国唐有孔颖达人
多混之
士丧礼君视大敛祝负墉南面郑注云祝南面房户东
乡君丧大记亦有负墉南面之文郑注亦以为在房户
东乃仪礼刋本将房户误作房中杨氏图因之遂列祝
于房中不知君将视祝而踊若在房中则远于君矣安
以贾公彦为贾逵疏谬如此岂不误人
汉有贾逵唐有贾公彦汉有孔安国唐有孔颖达人
多混之
士丧礼君视大敛祝负墉南面郑注云祝南面房户东
乡君丧大记亦有负墉南面之文郑注亦以为在房户
东乃仪礼刋本将房户误作房中杨氏图因之遂列祝
于房中不知君将视祝而踊若在房中则远于君矣安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3a 页 WYG0129-0593a.png
能视之而踊以礼记注證之可见况房无北壁见于朱
子答赵子钦书安得房中有墉
士丧礼君视大敛祝负墉南面此墉即房之外墉所
谓房户东也房无北墉故又曰北堂以房户作房中
者误甚
月令孔疏引太史职郑注云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数
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
之一岁朔数者十二月之朔一周谓三百五十四日谓
子答赵子钦书安得房中有墉
士丧礼君视大敛祝负墉南面此墉即房之外墉所
谓房户东也房无北墉故又曰北堂以房户作房中
者误甚
月令孔疏引太史职郑注云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数
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
之一岁朔数者十二月之朔一周谓三百五十四日谓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3b 页 WYG0129-0593b.png
之为年此是岁年相对故有朔数中数之别若散而言
之岁亦年也故尔雅释天云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
周曰年是也又玉藻上大夫曰下臣摈者曰寡君之老
疏曰在客曰介当云介而云摈者摈介散文则通也又
康成大宗伯注曰出接宾客曰摈入诏礼曰相疏云此
对文义耳通而言之出入皆称摈也又大司乐奏黄钟
歌大吕疏云据出声而言曰奏据合曲而言曰歌其实
歌奏通也
之岁亦年也故尔雅释天云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
周曰年是也又玉藻上大夫曰下臣摈者曰寡君之老
疏曰在客曰介当云介而云摈者摈介散文则通也又
康成大宗伯注曰出接宾客曰摈入诏礼曰相疏云此
对文义耳通而言之出入皆称摈也又大司乐奏黄钟
歌大吕疏云据出声而言曰奏据合曲而言曰歌其实
歌奏通也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4a 页 WYG0129-0593c.png
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奏者堂下之乐金奏笙奏以
声不以辞也歌者堂上之乐工歌升歌人声而和以
琴瑟也奏以律堂下旷而发阳歌以吕堂上狭而阴
静故奏黄钟则歌大吕奏太簇则歌应钟奏蕤宾则
歌林钟奏无射则歌圜钟奏夷则则歌小吕奏姑洗
则歌南吕一奏一歌皆取天地之合气(斗柄建子则/日在丑初昏)
(建丑则日在子故子与丑合建寅则日在亥建亥则/日在寅故寅与亥合建戌则日在卯建卯则日在戌)
(故卯与戌合建辰则日在酉建酉则日在辰故辰与/酉合建申则日在巳建巳则日在申故申与巳合建)
声不以辞也歌者堂上之乐工歌升歌人声而和以
琴瑟也奏以律堂下旷而发阳歌以吕堂上狭而阴
静故奏黄钟则歌大吕奏太簇则歌应钟奏蕤宾则
歌林钟奏无射则歌圜钟奏夷则则歌小吕奏姑洗
则歌南吕一奏一歌皆取天地之合气(斗柄建子则/日在丑初昏)
(建丑则日在子故子与丑合建寅则日在亥建亥则/日在寅故寅与亥合建戌则日在卯建卯则日在戌)
(故卯与戌合建辰则日在酉建酉则日在辰故辰与/酉合建申则日在巳建巳则日在申故申与巳合建)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4b 页 WYG0129-0593d.png
(午则日在未建未则日在午故午与未合斗柄初昏/所建以地位定方日躔所在之辰以行天分次故以)
(为天地/之合气)疏云据出声而言曰奏据合曲而言曰歌歌
奏相通非是且出声以黄钟则其曲即黄钟起调矣
安得有出声以黄钟而合曲在大吕者乎
郑康成既夕注云墙有布帷柳有布荒丧大记注又云
在旁曰帷在上曰荒皆所以衣柳也则帷荒总名为柳
贾公彦疏云对而言之则帷为墙象宫室有墙壁荒为
柳以其荒有黼黻及齐三采诸色所聚故得柳名柳之
(为天地/之合气)疏云据出声而言曰奏据合曲而言曰歌歌
奏相通非是且出声以黄钟则其曲即黄钟起调矣
安得有出声以黄钟而合曲在大吕者乎
郑康成既夕注云墙有布帷柳有布荒丧大记注又云
在旁曰帷在上曰荒皆所以衣柳也则帷荒总名为柳
贾公彦疏云对而言之则帷为墙象宫室有墙壁荒为
柳以其荒有黼黻及齐三采诸色所聚故得柳名柳之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5a 页 WYG0129-0594a.png
言聚也总而言之皆得为墙巾奠乃墙及檀弓云周人
墙置翣皆墙中兼有柳缝人衣翣柳之材柳中兼墙愚
按经文用字有此对言总言之二法不可不知注疏亦
谓之对文散文又曲礼效犬者左牵之疏云通而言之
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又周礼
疏曰五齐对三酒酒与齐异通而言之五齐亦曰酒又
如封人疏云有足曰虫无足曰豸程大昌作袒免辨谓
解除吉冠是之谓免免之为言正是免冠之免不应别
墙置翣皆墙中兼有柳缝人衣翣柳之材柳中兼墙愚
按经文用字有此对言总言之二法不可不知注疏亦
谓之对文散文又曲礼效犬者左牵之疏云通而言之
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又周礼
疏曰五齐对三酒酒与齐异通而言之五齐亦曰酒又
如封人疏云有足曰虫无足曰豸程大昌作袒免辨谓
解除吉冠是之谓免免之为言正是免冠之免不应别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5b 页 WYG0129-0594b.png
立一冠名之为免而读之如免也古今言以布绕顶及
髻而谓之为免者惟郑氏一人愚按贾氏丧服疏孔氏
丧服小记疏言括发免髽之制详矣程氏欲举而尽废
之不免武断况丧服小记明言斩衰括发以麻免而以
布问丧明言不冠者之所服也则免非徒免冠可知惟
服问云凡见人无免绖则当如免冠之免
丧服之免(音/问)为言挽也以布挽顶及髻也程大昌欲
如字读以为免冠而已者误矣丧服小记明言免而
髻而谓之为免者惟郑氏一人愚按贾氏丧服疏孔氏
丧服小记疏言括发免髽之制详矣程氏欲举而尽废
之不免武断况丧服小记明言斩衰括发以麻免而以
布问丧明言不冠者之所服也则免非徒免冠可知惟
服问云凡见人无免绖则当如免冠之免
丧服之免(音/问)为言挽也以布挽顶及髻也程大昌欲
如字读以为免冠而已者误矣丧服小记明言免而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6a 页 WYG0129-0594c.png
以布安得谓郑说为非乎见人无免绖之免当如字
冠无免之免亦不当音问
丧服小记云为殇后者以其服服之郑注云言为后者
据承之也殇无为人父之道以本亲之服服之疏云此
论宗子殇死族人不得以父道为后之事集说谓以其
服服之者子为父之服也郑孔之说为长
宗子已立为宗子而殇其庶子子有可后者则后之
矣(若庶兄已有子而庶兄又/已死则其子可后宗子矣)后之则为之子而以父
冠无免之免亦不当音问
丧服小记云为殇后者以其服服之郑注云言为后者
据承之也殇无为人父之道以本亲之服服之疏云此
论宗子殇死族人不得以父道为后之事集说谓以其
服服之者子为父之服也郑孔之说为长
宗子已立为宗子而殇其庶子子有可后者则后之
矣(若庶兄已有子而庶兄又/已死则其子可后宗子矣)后之则为之子而以父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6b 页 WYG0129-0594d.png
服服之矣宗子殇而无可后者则殇之矣(厌祭/不尸)殇之
则各以其服服之矣(谓只如/本服)
中庸言周公追王太王王季大传言武王克商即追王
太王王季文王大传之追王是加以王号中庸之追王
是备其王礼孔疏云中庸追王是以王礼改葬则恐未
必然
大传言武王追王太王王季盖尊之以王号也书武
成篇已以太王王季称矣中庸言周公追王太王王
则各以其服服之矣(谓只如/本服)
中庸言周公追王太王王季大传言武王克商即追王
太王王季文王大传之追王是加以王号中庸之追王
是备其王礼孔疏云中庸追王是以王礼改葬则恐未
必然
大传言武王追王太王王季盖尊之以王号也书武
成篇已以太王王季称矣中庸言周公追王太王王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7a 页 WYG0129-0595a.png
季盖始定王礼也然此亦无可定考矣
大传一条云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
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一
条云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
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愚按祖以义为主故义属祖
祢以仁为主故仁属祢非谓事祢止用仁不用义事祖
止用义不用仁也仁义之分配祖祢犹分配事亲从兄
亲亲敬长也观两条之末一则曰其义然也一则人道
大传一条云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
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一
条云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
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愚按祖以义为主故义属祖
祢以仁为主故仁属祢非谓事祢止用仁不用义事祖
止用义不用仁也仁义之分配祖祢犹分配事亲从兄
亲亲敬长也观两条之末一则曰其义然也一则人道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7b 页 WYG0129-0595b.png
亲亲也则祖祢二者又皆可谓之义亦皆可谓之仁此
仁义二字之错综交互者也又性理朱子有一条云以
其性而言之则皆体也以其情而言之则皆用也以阴
阳言之则义体而仁用也以存心制事言之则仁体而
义用也此又仁义之错综交互者也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推爱父之心以爱祖爱
以渐而杀(服制亦/渐杀)故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
祢祖尊于父曾祖又尊于祖故曰重弥上弥尊弥近
仁义二字之错综交互者也又性理朱子有一条云以
其性而言之则皆体也以其情而言之则皆用也以阴
阳言之则义体而仁用也以存心制事言之则仁体而
义用也此又仁义之错综交互者也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推爱父之心以爱祖爱
以渐而杀(服制亦/渐杀)故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
祢祖尊于父曾祖又尊于祖故曰重弥上弥尊弥近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8a 页 WYG0129-0595c.png
弥亲也
服问云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
为其母之党服则不为继母之党服郑注云虽外亲亦
无二统孔疏不详临川吴氏曰母死谓己母死而父再
娶虽有继母而子仍服死母之党详其文义自合如此
陈氏集说乃云母死谓继母死也其母谓出母也殊谬
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为其
母之党服则不为继母之党服此言生母为父所出
服问云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
为其母之党服则不为继母之党服郑注云虽外亲亦
无二统孔疏不详临川吴氏曰母死谓己母死而父再
娶虽有继母而子仍服死母之党详其文义自合如此
陈氏集说乃云母死谓继母死也其母谓出母也殊谬
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为其
母之党服则不为继母之党服此言生母为父所出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8b 页 WYG0129-0595d.png
而又再娶继母则生母已绝于父故不得为出母之
党服而为继母之党服若生母先死而父再娶继母
则生母重矣故为生母之党服而不复为继母之党
服也必无继母死而为出母之党服之理
杂记言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
士服士为其父母兄弟之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郑
注云今大夫丧服礼逸与士异者未得而备闻也春秋
传曰齐晏桓子卒晏婴粗衰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
党服而为继母之党服若生母先死而父再娶继母
则生母重矣故为生母之党服而不复为继母之党
服也必无继母死而为出母之党服之理
杂记言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
士服士为其父母兄弟之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郑
注云今大夫丧服礼逸与士异者未得而备闻也春秋
传曰齐晏桓子卒晏婴粗衰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9a 页 WYG0129-0596a.png
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惟卿为大夫
此平仲之谦也言己非大夫故为父服士服耳粗衰斩
者其缕在齐斩之间谓缕如三升半而三升不缉也斩
衰以三升为正微细焉则属于粗也然则士与大夫为
父服异者有粗衰斩枕草矣详郑意是以晏子所服为
先王之礼王肃则驳之曰丧礼自天子以下无等故曾
子云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春秋之
时尊者尚轻简丧服礼制遂坏群卿专政晏子恶之故
此平仲之谦也言己非大夫故为父服士服耳粗衰斩
者其缕在齐斩之间谓缕如三升半而三升不缉也斩
衰以三升为正微细焉则属于粗也然则士与大夫为
父服异者有粗衰斩枕草矣详郑意是以晏子所服为
先王之礼王肃则驳之曰丧礼自天子以下无等故曾
子云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春秋之
时尊者尚轻简丧服礼制遂坏群卿专政晏子恶之故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19b 页 WYG0129-0596b.png
服粗衰枕草于当时为重是以平仲云惟卿为大夫逊
辞以避害也大夫与士异者大夫以上在丧敛时弁绖
士冠素委貌详王意是以弁绖委貌之异为先王之礼
而晏子所服为周衰变礼二说虽殊然其以杂记之言
为先王之礼则一也陈氏礼书云周衰礼变而齐之服
于是有等故大夫以尊而伸服斩衰枕块士以卑而屈
服齐衰枕草而已礼记或记先王或记末世其可以末
世之事而论先王之时哉郑氏以此为真先王之礼宜
辞以避害也大夫与士异者大夫以上在丧敛时弁绖
士冠素委貌详王意是以弁绖委貌之异为先王之礼
而晏子所服为周衰变礼二说虽殊然其以杂记之言
为先王之礼则一也陈氏礼书云周衰礼变而齐之服
于是有等故大夫以尊而伸服斩衰枕块士以卑而屈
服齐衰枕草而已礼记或记先王或记末世其可以末
世之事而论先王之时哉郑氏以此为真先王之礼宜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0a 页 WYG0129-0596c.png
为王肃之所攻也礼书之意则是以杂记所言即是衰
周变礼其说较王郑为长陈氏集说即礼书之意也粗
衰枕草其非先王所制之士服甚明观既夕是士礼而
云枕块可知虽孔疏曲为之解曰既夕是广说是阿郑
意耳难信也又按晏子所服依郑说则比大夫之服为
轻依王说则比当时大夫之服为重礼书用郑说愚谓
此当以王肃之说为正若杜预左传注直以粗衰斩为
斩衰枕草谓与枕块无二则谬矣
周变礼其说较王郑为长陈氏集说即礼书之意也粗
衰枕草其非先王所制之士服甚明观既夕是士礼而
云枕块可知虽孔疏曲为之解曰既夕是广说是阿郑
意耳难信也又按晏子所服依郑说则比大夫之服为
轻依王说则比当时大夫之服为重礼书用郑说愚谓
此当以王肃之说为正若杜预左传注直以粗衰斩为
斩衰枕草谓与枕块无二则谬矣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0b 页 WYG0129-0596d.png
有士丧礼则是有大夫丧礼其服制必微有不同不
得如陈祥道以杂记之言为周衰变礼也王肃以敛
时大夫弁绖士冠素委貌之类当为近是若齐斩之
服则不容以贵贱异晏子粗衰枕草当稍重于当时
之大夫而已轻于士然亦非先王礼也
杂记言自诸侯达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
宾兄弟则皆啐之大祥主人啐众宾兄弟皆饮之可也
孔疏所以知此酢是受宾长酢者缘士虞礼主人主妇
得如陈祥道以杂记之言为周衰变礼也王肃以敛
时大夫弁绖士冠素委貌之类当为近是若齐斩之
服则不容以贵贱异晏子粗衰枕草当稍重于当时
之大夫而已轻于士然亦非先王礼也
杂记言自诸侯达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
宾兄弟则皆啐之大祥主人啐众宾兄弟皆饮之可也
孔疏所以知此酢是受宾长酢者缘士虞礼主人主妇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1a 页 WYG0129-0597a.png
献尸受酢之时皆卒爵而此唯哜之故知是宾长酢也
陈氏集说亦指宾长言而不言尸酢卒爵则无根据矣
尸酢虽丧祭必卒爵尊者赐也宾长酢则或哜之或
啐之不忍饮也
杂记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视君之母与君之妻比
之兄弟发诸颜色者亦不饮食也郑注云言小君服轻
亦内除也陈氏集说不承内除说则岂小君兄弟之丧
自始至终止发诸颜色者不饮食已乎
陈氏集说亦指宾长言而不言尸酢卒爵则无根据矣
尸酢虽丧祭必卒爵尊者赐也宾长酢则或哜之或
啐之不忍饮也
杂记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视君之母与君之妻比
之兄弟发诸颜色者亦不饮食也郑注云言小君服轻
亦内除也陈氏集说不承内除说则岂小君兄弟之丧
自始至终止发诸颜色者不饮食已乎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1b 页 WYG0129-0597b.png
兄弟之丧虽内除然丧制未终则哀虽已忘而发诸
颜色者亦不饮食盖引而致之也于小君之丧亦然
其哀本薄也
杂记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练
则吊郑注此谓父在为母也集说因之然丧服小记云
宗子母在为妻禫又云为父母妻长子禫不知康成何
以独主父在为母言
凡杖期则皆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礼
颜色者亦不饮食盖引而致之也于小君之丧亦然
其哀本薄也
杂记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练
则吊郑注此谓父在为母也集说因之然丧服小记云
宗子母在为妻禫又云为父母妻长子禫不知康成何
以独主父在为母言
凡杖期则皆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礼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2a 页 WYG0129-0597c.png
(父在为母夫为妻皆杖期父在则子为其妻不敢杖/不杖则不禫若母则虽在而已为宗子则妻为宗妇)
(亦杖而禫池己承祖父后为宗子则为其长子斩齐/三年已不承祖父后非宗子则不得为其长子斩齐)
(然亦杖期/而禫也)
兴诗立礼只当于诗礼二经求之至成于乐则非精通
乎易书春秋者不能
成于乐今无乐教故鲜知其效亦非待精通易书春
秋之说
杂记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郑注云丧尚哀言
(亦杖而禫池己承祖父后为宗子则为其长子斩齐/三年已不承祖父后非宗子则不得为其长子斩齐)
(然亦杖期/而禫也)
兴诗立礼只当于诗礼二经求之至成于乐则非精通
乎易书春秋者不能
成于乐今无乐教故鲜知其效亦非待精通易书春
秋之说
杂记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郑注云丧尚哀言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2b 页 WYG0129-0597d.png
敬为上者疾时尚不能敬也愚谓敬亦从哀生哀之至
自能敬不能敬亦是哀浅分而言之则是二事如问丧
閒传止说得哀若士丧礼丧大记则庶几于敬矣所谓
附于身附于棺者必诚必信也
孔子曰丧以敬为上哀次之盖哀而忘敬非孝也故
朱子于慎终追远章注不曰丧尽其哀而曰丧尽其
礼敬者爱之之至也
曾子问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
自能敬不能敬亦是哀浅分而言之则是二事如问丧
閒传止说得哀若士丧礼丧大记则庶几于敬矣所谓
附于身附于棺者必诚必信也
孔子曰丧以敬为上哀次之盖哀而忘敬非孝也故
朱子于慎终追远章注不曰丧尽其哀而曰丧尽其
礼敬者爱之之至也
曾子问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3a 页 WYG0129-0598a.png
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观此则知后世有未婚而
守节者非礼明矣
女子未婚而守节虽不必先王之礼然守信不渝要
亦不可以为非礼卫共姜柏舟之诗其语气亦似未
成婚者
子上不丧出母孔疏郑注及陈氏集说皆引仪礼为出
母齐衰杖期而为父后者无服但陈氏则云伯鱼子上
皆为父后礼当不服而以服者为过孔疏郑注则云子
守节者非礼明矣
女子未婚而守节虽不必先王之礼然守信不渝要
亦不可以为非礼卫共姜柏舟之诗其语气亦似未
成婚者
子上不丧出母孔疏郑注及陈氏集说皆引仪礼为出
母齐衰杖期而为父后者无服但陈氏则云伯鱼子上
皆为父后礼当不服而以服者为过孔疏郑注则云子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3b 页 WYG0129-0598b.png
思既在子上当为出母有服而以不服者为非陈氏说
本横渠张子今从之朱子答林择之书则又云按丧服
传出母之服期但为父后者无服耳子思此事不可晓
兼污隆之说亦似无交涉或记者之误欤
伯鱼子上皆为父后皆不丧出母云庄从张子之说
是也孔郑谓子思既在子上当为出母有服此说似
不然夫子厌于父父在子为母杖期父卒然后为母
三年以夫主妻丧止于杖期故父在亦只为母杖期
本横渠张子今从之朱子答林择之书则又云按丧服
传出母之服期但为父后者无服耳子思此事不可晓
兼污隆之说亦似无交涉或记者之误欤
伯鱼子上皆为父后皆不丧出母云庄从张子之说
是也孔郑谓子思既在子上当为出母有服此说似
不然夫子厌于父父在子为母杖期父卒然后为母
三年以夫主妻丧止于杖期故父在亦只为母杖期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4a 页 WYG0129-0598c.png
也况父出其母已与之绝而父在敢为出母服乎由
此言之子上虽不为父后亦不敢丧其出母也答林
择之书或亦朱子一时未定之说耳
孔子殡于五父之衢集说力辨其诬可以正史记及孔
郑之失陈几亭谓诛少正卯之事左传不载孟子不言
此穰苴孙武行兵立威之法岂圣人为政之道家语不
可尽信朱子亦断其为妄此皆力卫圣道之言
孔子少孤不知其父之墓殡于五父之衢盖非全不
此言之子上虽不为父后亦不敢丧其出母也答林
择之书或亦朱子一时未定之说耳
孔子殡于五父之衢集说力辨其诬可以正史记及孔
郑之失陈几亭谓诛少正卯之事左传不载孟子不言
此穰苴孙武行兵立威之法岂圣人为政之道家语不
可尽信朱子亦断其为妄此皆力卫圣道之言
孔子少孤不知其父之墓殡于五父之衢盖非全不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4b 页 WYG0129-0598d.png
知也但以少孤而知之未审此以将合葬其母则审
慎之至故更访问之故下文曰其慎也(旧注以慎字/为靷字大失)
(记/意)此似不必辨也若史记则诬矣诛少正卯必非圣
人事家语之不足信者尤多也
祥禫之月郑玄王肃之说不同孔疏于孟献子禫条辨
之详矣集说于此既主郑说而于下文祥而缟是月禫
徙月乐又载马氏之说却仍是王肃之意前后舛错朱
子文集卷六十三答胡伯量亦云中月而禫郑注虞礼
慎之至故更访问之故下文曰其慎也(旧注以慎字/为靷字大失)
(记/意)此似不必辨也若史记则诬矣诛少正卯必非圣
人事家语之不足信者尤多也
祥禫之月郑玄王肃之说不同孔疏于孟献子禫条辨
之详矣集说于此既主郑说而于下文祥而缟是月禫
徙月乐又载马氏之说却仍是王肃之意前后舛错朱
子文集卷六十三答胡伯量亦云中月而禫郑注虞礼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5a 页 WYG0129-0599a.png
为是故杜佑亦从此说
中月而禫为是祥而缟是月禫是字必误
孔氏礼法之宗也乃伯鱼子上之母则出子思之母则
嫁皆见于檀弓闺门之内何其多故耶陆翼王集说补
正曰按孔子年十九娶宋幵官氏女明年生子适鲁昭
公赐之二鲤孔子荣君之赐因以名之至六十六而幵
官夫人卒则无出妻之事可知圣门礼义之宗岂有三
世出妻者其为异学诋毁无疑也
中月而禫为是祥而缟是月禫是字必误
孔氏礼法之宗也乃伯鱼子上之母则出子思之母则
嫁皆见于檀弓闺门之内何其多故耶陆翼王集说补
正曰按孔子年十九娶宋幵官氏女明年生子适鲁昭
公赐之二鲤孔子荣君之赐因以名之至六十六而幵
官夫人卒则无出妻之事可知圣门礼义之宗岂有三
世出妻者其为异学诋毁无疑也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5b 页 WYG0129-0599b.png
孔子之内子幵官氏家语记孔子年十九娶幵官氏
明年生伯鱼六十六岁幵官氏卒陆氏据此疑檀弓
之诬但孔子于鲁为士娶妻得有娣侄记言伯鱼之
母意伯鱼或非嫡出也或有过出之亦不足疑耳
旅酬之礼见于特牲有司彻乡射乡饮酒燕礼者参差
不等故语类中庸卷内朱子所解旅酬其说亦不一
旅酬之礼仪礼特牲有司彻乡射乡饮燕礼皆有之
而各不同故朱子中庸章句只概举为言不专据特
明年生伯鱼六十六岁幵官氏卒陆氏据此疑檀弓
之诬但孔子于鲁为士娶妻得有娣侄记言伯鱼之
母意伯鱼或非嫡出也或有过出之亦不足疑耳
旅酬之礼见于特牲有司彻乡射乡饮酒燕礼者参差
不等故语类中庸卷内朱子所解旅酬其说亦不一
旅酬之礼仪礼特牲有司彻乡射乡饮燕礼皆有之
而各不同故朱子中庸章句只概举为言不专据特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6a 页 WYG0129-0599c.png
牲也又旅酬之初只有一人举觯至无算爵而后二
人举觯惟傧尸则二人为旅酬始朱子言宾弟子兄
弟之子各举觯于其长者盖无算爵亦是众相酬而
必兼无算爵言逮贱之意方周到也蒙引解旅酬直
是于仪礼不曾考究犹今人解揖让而升谓是三人
为耦三耦进三耦出皆贻笑大方耳
旧本仪礼特牲篇宾弟子及兄弟弟子洗各酌于其尊
条内脱却举觯者祭卒觯拜长皆答拜十一字以仪礼
人举觯惟傧尸则二人为旅酬始朱子言宾弟子兄
弟之子各举觯于其长者盖无算爵亦是众相酬而
必兼无算爵言逮贱之意方周到也蒙引解旅酬直
是于仪礼不曾考究犹今人解揖让而升谓是三人
为耦三耦进三耦出皆贻笑大方耳
旧本仪礼特牲篇宾弟子及兄弟弟子洗各酌于其尊
条内脱却举觯者祭卒觯拜长皆答拜十一字以仪礼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6b 页 WYG0129-0599d.png
经传及杨氏仪礼图考之可见蒙引解中庸旅酬之义
最为鹘突其曰举解非就是各劝其长饮也只是洗盏
更酌而归之于其长其长只将此觯往劝他人饮耳绝
不及弟子卒觯一节殊非仪礼之意岂其所见之仪礼
乃旧本之脱落者耶
酬导饮也凡自饮以劝人饮则曰酬故凡饮酒之礼
主人酌宾曰献宾饮主人曰酢主人又酌自饮而复
酌以饮宾曰酬宾受酬奠而不举以待旅也蒙引谓
最为鹘突其曰举解非就是各劝其长饮也只是洗盏
更酌而归之于其长其长只将此觯往劝他人饮耳绝
不及弟子卒觯一节殊非仪礼之意岂其所见之仪礼
乃旧本之脱落者耶
酬导饮也凡自饮以劝人饮则曰酬故凡饮酒之礼
主人酌宾曰献宾饮主人曰酢主人又酌自饮而复
酌以饮宾曰酬宾受酬奠而不举以待旅也蒙引谓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7a 页 WYG0129-0600a.png
宾既饮仍以酢主人主人又饮此一谬也至弟子举
觯则宾弟子及兄弟弟子皆洗酌堂下北面祭卒觯
拜其长皆答拜然后洗更酌以奠于其长此弟子之
导长饮也蒙引谓举觯非就是各劝其长饮只是更
酌而归于其长其长只将此觯往劝他人饮耳不及
弟子卒觯一节夫不先卒觯则非导饮矣此二谬也
及旅酬则宾举所奠之觯以酬兄弟兄弟之长亦举
弟子所奠之觯以酬宾交相导饮故曰旅酬蒙引谓
觯则宾弟子及兄弟弟子皆洗酌堂下北面祭卒觯
拜其长皆答拜然后洗更酌以奠于其长此弟子之
导长饮也蒙引谓举觯非就是各劝其长饮只是更
酌而归于其长其长只将此觯往劝他人饮耳不及
弟子卒觯一节夫不先卒觯则非导饮矣此二谬也
及旅酬则宾举所奠之觯以酬兄弟兄弟之长亦举
弟子所奠之觯以酬宾交相导饮故曰旅酬蒙引谓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7b 页 WYG0129-0600b.png
长非一二人弟子亦非止一二人此与仪礼一人举
觯二人举觯之言正相背此三谬也礼仪甚烦而不
一学者当考全经姑述其略如此
少牢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某字也注疏引左传诸侯
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则某又或是谥也其解与杜注不
同杜注是言或以字为氏或以谥为氏故将诸侯以孚
四字为句仪礼注疏是言大夫或因字为谥故将诸侯
以字为谥六字为句左传之解自当以杜氏为正若依
觯二人举觯之言正相背此三谬也礼仪甚烦而不
一学者当考全经姑述其略如此
少牢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某字也注疏引左传诸侯
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则某又或是谥也其解与杜注不
同杜注是言或以字为氏或以谥为氏故将诸侯以孚
四字为句仪礼注疏是言大夫或因字为谥故将诸侯
以字为谥六字为句左传之解自当以杜氏为正若依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8a 页 WYG0129-0600c.png
郑解则公子展先以展为谥而后命以为氏其说未知
何据
左传以字为谥谥字当是氏字之误
古人言礼不能处处皆详因其详处推到略处则彼此
皆明如少牢云司宫设罍水于洗东有枓郑注设水用
罍沃盥用枓礼在此也疏云言礼在此者以士冠礼直
言水在洗东士昏礼亦直言水在洗东乡饮酒特牲记
亦云然皆不言罍器亦不云有枓其燕礼大射虽云罍
何据
左传以字为谥谥字当是氏字之误
古人言礼不能处处皆详因其详处推到略处则彼此
皆明如少牢云司宫设罍水于洗东有枓郑注设水用
罍沃盥用枓礼在此也疏云言礼在此者以士冠礼直
言水在洗东士昏礼亦直言水在洗东乡饮酒特牲记
亦云然皆不言罍器亦不云有枓其燕礼大射虽云罍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8b 页 WYG0129-0600d.png
水又不言有枓故郑云凡此等设水用罍沃盥用枓其
礼具在此又少牢云上利升羊载右胖髀不升肩臂臑
膊骼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短胁一正胁一代胁一背
二骨以并肠三胃三长皆及俎拒举肺一长终肺祭肺
三皆切肩臂臑膊骼在两端脊胁肺肩在上郑注云凡
牲体之数及载备于此疏云前体肩臂臑两相为六后
体膊骼两相为四短胁正胁代胁两相为六脊有三总
为十九体惟不数觳二通之为二十一体二觳正祭不
礼具在此又少牢云上利升羊载右胖髀不升肩臂臑
膊骼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短胁一正胁一代胁一背
二骨以并肠三胃三长皆及俎拒举肺一长终肺祭肺
三皆切肩臂臑膊骼在两端脊胁肺肩在上郑注云凡
牲体之数及载备于此疏云前体肩臂臑两相为六后
体膊骼两相为四短胁正胁代胁两相为六脊有三总
为十九体惟不数觳二通之为二十一体二觳正祭不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9a 页 WYG0129-0601a.png
荐于神尸故不言是牲体之数备于此此皆因其详而
知其略可悟解经之法
载右胖于俎肩臂臑在俎之上端膊骼在下端此俎
之两头也脊胁肺肩在上此横置俎中以脊为上也
肠三胃三长皆及俎拒其长如俎之广也举肺一此
尸所举之肺不切而长终肺也(此亦/横置)祭肺三皆切此
尸举以祭之肺故切之而不殊少仪所谓离而不提
心也古人位置一物必端详如此(吾乡昔时礼席用/鸡则置首于前置)
知其略可悟解经之法
载右胖于俎肩臂臑在俎之上端膊骼在下端此俎
之两头也脊胁肺肩在上此横置俎中以脊为上也
肠三胃三长皆及俎拒其长如俎之广也举肺一此
尸所举之肺不切而长终肺也(此亦/横置)祭肺三皆切此
尸举以祭之肺故切之而不殊少仪所谓离而不提
心也古人位置一物必端详如此(吾乡昔时礼席用/鸡则置首于前置)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29b 页 WYG0129-0601b.png
(两翼于前之左右置两股于后之左右置尾于后置/脊于中又加腹肉及肫肠等于上位置不苟殊有古)
(意俗谓之排四正数十年来此意亦亡则/徒以餔歠醉饱为快矣亦俗之日偷也)
少牢四人𧃊疏云上佐食东面近南下佐食西面近北
注云一宾长在上佐食之北一宾长在下佐食之南杨
氏图因之然佐食与佐食宾长与宾长所以不得东西
相当之故注疏皆无确据疏虽云以其尸东面近南今
尸起上佐食居尸坐处明知位次如此然上佐食固当
东面近南矣下佐食何以不得西面近南乎
(意俗谓之排四正数十年来此意亦亡则/徒以餔歠醉饱为快矣亦俗之日偷也)
少牢四人𧃊疏云上佐食东面近南下佐食西面近北
注云一宾长在上佐食之北一宾长在下佐食之南杨
氏图因之然佐食与佐食宾长与宾长所以不得东西
相当之故注疏皆无确据疏虽云以其尸东面近南今
尸起上佐食居尸坐处明知位次如此然上佐食固当
东面近南矣下佐食何以不得西面近南乎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0a 页 WYG0129-0601c.png
少牢四人𧃊上佐食东面近南下佐食西面近此注
云一宾长在上佐食之北一宾长在下佐食之南盖
室中尚西故上佐食上宾东乡下佐食次宾西乡室
中尚右故佐食处右宾处左佐食介于尸尊佐食犹
尊尸也(东乡则右在南/西乡则右在北)
有司彻疏云蕡麻有实枲麻无实郑云蕡枲实者举其
类耳若竹器圆曰箪方曰笥郑注论语亦云箪笥亦是
举其类也又疏曰有骨为臡无骨曰醢昌菹醢者即周
云一宾长在上佐食之北一宾长在下佐食之南盖
室中尚西故上佐食上宾东乡下佐食次宾西乡室
中尚右故佐食处右宾处左佐食介于尸尊佐食犹
尊尸也(东乡则右在南/西乡则右在北)
有司彻疏云蕡麻有实枲麻无实郑云蕡枲实者举其
类耳若竹器圆曰箪方曰笥郑注论语亦云箪笥亦是
举其类也又疏曰有骨为臡无骨曰醢昌菹醢者即周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0b 页 WYG0129-0601d.png
礼麋臡臡散文亦名醢(此皆是注疏活法若不知/此活法则窒碍者多矣)疏内
用字如同时则云俱时之类则云之等如此字法今人
罕用见有司彻主妇荐豆笾条又据彼决此疏内往往
单用一决字如有司彻宾长献尸条云不使兄弟不称
加爵大夫尊也者此决特牲云长兄弟为加爵又众宾
长为加爵不言献
醢(肉/酱)醓(醢多/汁者)臡(醢带/骨者)菹(腌/菜)古人统谓之醢又醯醢梅
盐亦统谓之醢
用字如同时则云俱时之类则云之等如此字法今人
罕用见有司彻主妇荐豆笾条又据彼决此疏内往往
单用一决字如有司彻宾长献尸条云不使兄弟不称
加爵大夫尊也者此决特牲云长兄弟为加爵又众宾
长为加爵不言献
醢(肉/酱)醓(醢多/汁者)臡(醢带/骨者)菹(腌/菜)古人统谓之醢又醯醢梅
盐亦统谓之醢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1a 页 WYG0129-0602a.png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国语有虞
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韦昭注云舜在时则
宗尧舜崩而子孙宗舜说两边不同处最明陈浩集说
取国语此条置祭法之下而不载韦氏之注岂不滋学
者之惑
禘郊祖宗之礼祭法国语俱难据信万物本乎天人
本乎祖故祀天必以祖之德可配天者配之以己之
精神未必能感格于天故藉己之祖血脉一贯以庶
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韦昭注云舜在时则
宗尧舜崩而子孙宗舜说两边不同处最明陈浩集说
取国语此条置祭法之下而不载韦氏之注岂不滋学
者之惑
禘郊祖宗之礼祭法国语俱难据信万物本乎天人
本乎祖故祀天必以祖之德可配天者配之以己之
精神未必能感格于天故藉己之祖血脉一贯以庶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1b 页 WYG0129-0602b.png
几可通于天所谓介绍之义也非其祖则血脉先已
不相贯矣舜之先难以考所自出史记世本说皆近
诬而喾则必非舜之祖矣祭法谓郊喾宗尧国语谓
郊尧皆未必然韦昭谓舜在时宗尧舜崩而子孙宗
舜此亦未敢据也又言夏后氏郊鲧夫尊祖配天此
虽子孙之志亦必顾其祖德何如鲧岂可以配天者
哉在舜方殛之而夏乃以之配天天其必不享也惟
礼运言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此为得之由
不相贯矣舜之先难以考所自出史记世本说皆近
诬而喾则必非舜之祖矣祭法谓郊喾宗尧国语谓
郊尧皆未必然韦昭谓舜在时宗尧舜崩而子孙宗
舜此亦未敢据也又言夏后氏郊鲧夫尊祖配天此
虽子孙之志亦必顾其祖德何如鲧岂可以配天者
哉在舜方殛之而夏乃以之配天天其必不享也惟
礼运言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此为得之由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2a 页 WYG0129-0602c.png
此推之则舜之子孙苟得郊祀其必当以舜在舜禹
之时则或郊以颛顼可矣
韦昭国语注祖文王而宗武王与孝经异者周初亦祖
后稷而宗文王其后更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则似将宗
字看作宗祀明堂之宗与集说刘氏注不同刘注是也
刘氏欲改正经文之处亦皆有理若郑康成云有虞氏
夏后氏宜郊颛顼殷人宜郊契郊祭一帝而明堂祭五
帝小德配寡大德配众亦礼之杀也此则因郑康成看
之时则或郊以颛顼可矣
韦昭国语注祖文王而宗武王与孝经异者周初亦祖
后稷而宗文王其后更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则似将宗
字看作宗祀明堂之宗与集说刘氏注不同刘注是也
刘氏欲改正经文之处亦皆有理若郑康成云有虞氏
夏后氏宜郊颛顼殷人宜郊契郊祭一帝而明堂祭五
帝小德配寡大德配众亦礼之杀也此则因郑康成看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2b 页 WYG0129-0602d.png
禘郊祖宗先差故此等说皆不足据
祖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凡始封之君必其有功而
受封则其后子孙祖之及后世有有德能绍其祖而
益光其业者则又尊之曰宗如殷三宗周文武其庙
亦百世不迁是也何必每朝定有一祖一宗如祭法
国语之谓若周人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此
宗字只当尊崇之义看并与祖宗宗字无涉韦昭谓
周初亦祖后稷而宗文王其后乃祖文王而宗武王
祖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凡始封之君必其有功而
受封则其后子孙祖之及后世有有德能绍其祖而
益光其业者则又尊之曰宗如殷三宗周文武其庙
亦百世不迁是也何必每朝定有一祖一宗如祭法
国语之谓若周人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此
宗字只当尊崇之义看并与祖宗宗字无涉韦昭谓
周初亦祖后稷而宗文王其后乃祖文王而宗武王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3a 页 WYG0129-0603a.png
然则其后乃宗祀武王于明堂矣何附会无意义乎
禘郊祖宗郑注云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也祭上帝于南
郊曰郊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祖宗通言耳又郊
特牲疏云九月大飨五帝则以五人帝及文武配之以
文王配五天帝则谓之祖以武王配五人帝则谓之宗
此亦主郑说王肃则言禘黄帝是宗庙五年祭之名又
言郊与圜丘是一郊即圜丘郊非祭感生之帝又以祖
宗为祖有功宗有德其庙不毁非宗祀明堂之宗陈氏
禘郊祖宗郑注云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也祭上帝于南
郊曰郊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祖宗通言耳又郊
特牲疏云九月大飨五帝则以五人帝及文武配之以
文王配五天帝则谓之祖以武王配五人帝则谓之宗
此亦主郑说王肃则言禘黄帝是宗庙五年祭之名又
言郊与圜丘是一郊即圜丘郊非祭感生之帝又以祖
宗为祖有功宗有德其庙不毁非宗祀明堂之宗陈氏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3b 页 WYG0129-0603b.png
集说皆主王肃而不主康成最是
圜丘即南郊也上帝即昊天也朱子曰祀于郊野以
神事之则曰天祀于明堂屋中以人礼享之则曰帝
此最分明郑氏分邱郊天帝而二之疏又有以文王
配五天帝以武王配五人帝之说此最为纰谬五帝
当如月令之说以迎春迎夏迎秋冬于郊而祭之配
以句芒等五神而已
祭法篇首疏云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
圜丘即南郊也上帝即昊天也朱子曰祀于郊野以
神事之则曰天祀于明堂屋中以人礼享之则曰帝
此最分明郑氏分邱郊天帝而二之疏又有以文王
配五天帝以武王配五人帝之说此最为纰谬五帝
当如月令之说以迎春迎夏迎秋冬于郊而祭之配
以句芒等五神而已
祭法篇首疏云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4a 页 WYG0129-0603c.png
合五百二十岁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
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即穷桑氏传八世
五百岁次曰颛顼即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
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此郑之所据也其大
戴礼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黄帝产玄嚣玄嚣产乔极
乔极产高辛是为帝喾帝喾产放勋是为帝尧黄帝产
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颛顼产穷蝉穷蝉产敬
康敬康产句芒句芒产蟜牛蟜牛产瞽瞍瞽瞍产重华
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即穷桑氏传八世
五百岁次曰颛顼即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
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此郑之所据也其大
戴礼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黄帝产玄嚣玄嚣产乔极
乔极产高辛是为帝喾帝喾产放勋是为帝尧黄帝产
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颛顼产穷蝉穷蝉产敬
康敬康产句芒句芒产蟜牛蟜牛产瞽瞍瞽瞍产重华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4b 页 WYG0129-0603d.png
是为帝舜及产象傲又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司
马为史记依此而用焉皆郑所不取又疏载张融之说
云若依大戴礼及史记稷契及尧俱帝喾之子尧有贤
弟七十不用须舜举之此不然明矣又孔子删书求史
记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若五帝当身相传何得有玄
孙帝魁愚按此等处皆难臆断传疑可也大司乐享先
妣贾疏曰毛君与史记同以姜嫄帝喾配郑君依命历
序帝喾传十世至尧后稷为尧官则姜嫄为帝喾后世
马为史记依此而用焉皆郑所不取又疏载张融之说
云若依大戴礼及史记稷契及尧俱帝喾之子尧有贤
弟七十不用须舜举之此不然明矣又孔子删书求史
记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若五帝当身相传何得有玄
孙帝魁愚按此等处皆难臆断传疑可也大司乐享先
妣贾疏曰毛君与史记同以姜嫄帝喾配郑君依命历
序帝喾传十世至尧后稷为尧官则姜嫄为帝喾后世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5a 页 WYG0129-0604a.png
妃
命历序炎帝八世黄帝十世少昊八世颛顼二十世
帝喾十世此虽远无可稽要之近是大戴礼以尧舜
稷唐禹皋陶伯益同出黄帝之后此其世次远近不
等而大统屡易昏配紊渎此必非也稷为帝喾之后
姜嫄盖帝喾子孙之妃稷契与尧必非同父盖高辛
后世别子于尧为叔父行矣
祭法疏云圣證论王肃六宗之说用家语之文以此四
命历序炎帝八世黄帝十世少昊八世颛顼二十世
帝喾十世此虽远无可稽要之近是大戴礼以尧舜
稷唐禹皋陶伯益同出黄帝之后此其世次远近不
等而大统屡易昏配紊渎此必非也稷为帝喾之后
姜嫄盖帝喾子孙之妃稷契与尧必非同父盖高辛
后世别子于尧为叔父行矣
祭法疏云圣證论王肃六宗之说用家语之文以此四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5b 页 WYG0129-0604b.png
时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为六宗孔注尚书
亦同之伏生马融以天地四时为六宗刘歆以乾坤之
子六为六宗贾逵云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
也日月为阴阳宗北辰为星宗河为水宗海为泽宗岱
为山宗郑骏之云书云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
山川言望则六宗无山川明矣大宗伯云以禋祀祀昊
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
雨师郊特牲日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又祭义曰郊
亦同之伏生马融以天地四时为六宗刘歆以乾坤之
子六为六宗贾逵云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
也日月为阴阳宗北辰为星宗河为水宗海为泽宗岱
为山宗郑骏之云书云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
山川言望则六宗无山川明矣大宗伯云以禋祀祀昊
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
雨师郊特牲日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又祭义曰郊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6a 页 WYG0129-0604c.png
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则郊天并祭日月可知其
馀星也辰也司中也司命也风师也雨师也此之谓六
宗愚按郑氏之驳诸说固未可尽据今蔡氏书传陈氏
礼记集说既主王肃而不主郑氏则相近于坎坛一句
宜依王氏读作祖迎不宜依郑氏读作禳祈书经大全
读作禳祈非也盖郑氏因周礼大宗伯备列诸祀而不
见祭四时寒暑水旱故以祭法所载为遇灾禳祈之礼
非关正礼而不用以解舜典故相近读为禳祈雩宗幽
馀星也辰也司中也司命也风师也雨师也此之谓六
宗愚按郑氏之驳诸说固未可尽据今蔡氏书传陈氏
礼记集说既主王肃而不主郑氏则相近于坎坛一句
宜依王氏读作祖迎不宜依郑氏读作禳祈书经大全
读作禳祈非也盖郑氏因周礼大宗伯备列诸祀而不
见祭四时寒暑水旱故以祭法所载为遇灾禳祈之礼
非关正礼而不用以解舜典故相近读为禳祈雩宗幽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6b 页 WYG0129-0604d.png
宗之宗皆谓是禜字之误蔡氏书传引祭法不用此解
也
六宗之说定主王肃相近二字断为祖迎周礼大宗
伯章诸祀略举其重亦不必无所遗不必疑四时寒
暑水旱之不见载也月令大雩帝用盛乐何必遇水
旱而后禳祈之且风伯雨师岂非水旱之事
祭法庙制郑氏注云鬼亦在祧顾远之于无事祫乃祭
之耳春秋文二年秋大事于太庙传曰毁庙之主陈于
也
六宗之说定主王肃相近二字断为祖迎周礼大宗
伯章诸祀略举其重亦不必无所遗不必疑四时寒
暑水旱之不见载也月令大雩帝用盛乐何必遇水
旱而后禳祈之且风伯雨师岂非水旱之事
祭法庙制郑氏注云鬼亦在祧顾远之于无事祫乃祭
之耳春秋文二年秋大事于太庙传曰毁庙之主陈于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7a 页 WYG0129-0605a.png
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是也鲁炀公者伯
禽之子也至昭公定公久已为鬼而季氏祷之而立其
宫则鬼之主在祧明矣此一段补经文所未及最好陈
氏集说直以经文为失则过矣
谓鬼之主亦在祧可矣然为坛为墠又何说焉
庙制朱子然刘歆之说而康成注王制祭法则皆以文
武处七庙之内此则不可从周礼守祧疏曰孔君王肃
之义二祧乃是高祖之父高祖之祖与亲庙四皆次第
禽之子也至昭公定公久已为鬼而季氏祷之而立其
宫则鬼之主在祧明矣此一段补经文所未及最好陈
氏集说直以经文为失则过矣
谓鬼之主亦在祧可矣然为坛为墠又何说焉
庙制朱子然刘歆之说而康成注王制祭法则皆以文
武处七庙之内此则不可从周礼守祧疏曰孔君王肃
之义二祧乃是高祖之父高祖之祖与亲庙四皆次第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7b 页 WYG0129-0605b.png
而迁文武为祖宗不毁矣郑不然者以其守祧有奄八
人守七庙并姜嫄庙则足矣若益二祧则十庙奄八人
何以配之愚按郑说固非无据然奄八人此特周公时
事耳安知后来不增作十人乎
庙数朱子取刘歆之说二祧在七庙数外郑氏守祭
法之说以周礼守祧奄八人守七庙并姜嫄庙若益
二祧则十庙八人何以配之抑知周公时文武只在
七庙之内至懿王始立文世室至孝王始立武世室
人守七庙并姜嫄庙则足矣若益二祧则十庙奄八人
何以配之愚按郑说固非无据然奄八人此特周公时
事耳安知后来不增作十人乎
庙数朱子取刘歆之说二祧在七庙数外郑氏守祭
法之说以周礼守祧奄八人守七庙并姜嫄庙若益
二祧则十庙八人何以配之抑知周公时文武只在
七庙之内至懿王始立文世室至孝王始立武世室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8a 页 WYG0129-0605c.png
故周礼只守祧八人若懿孝时庙增而九则守祧之
何不可增而十乎
祭法郑注云惟天子诸侯有主禘祫大夫有祖考者亦
鬼其百世不禘祫无主尔疏云王制天子诸侯有禘祫
故知有主王制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而三太祖
只是大夫之祖考既有祖考明应迁之祖以制币招其
神而藏焉故云亦鬼其百世若无祖考祇得立曾祖与
祖及父二庙而已则不得鬼百世也云不禘祫无主尔
何不可增而十乎
祭法郑注云惟天子诸侯有主禘祫大夫有祖考者亦
鬼其百世不禘祫无主尔疏云王制天子诸侯有禘祫
故知有主王制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而三太祖
只是大夫之祖考既有祖考明应迁之祖以制币招其
神而藏焉故云亦鬼其百世若无祖考祇得立曾祖与
祖及父二庙而已则不得鬼百世也云不禘祫无主尔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8b 页 WYG0129-0605d.png
者惟有百世之鬼不得禘祫无主尔左传卫大夫孔悝
有主者祭其所出之君为之主耳愚按此则古礼大夫
有庙无主今家礼士大夫皆得有主者盖以义起之也
郑氏谓大夫士有庙无主此亦未必然
郑注祭法七祀五祀条云此小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
作谴告者尔故孔疏解司命云司命者宫中小神熊氏
云非天之司命故祭于宫中皇氏云司命者文昌宫星
其义非也愚按注疏此等解最精可见百神之散列于
有主者祭其所出之君为之主耳愚按此则古礼大夫
有庙无主今家礼士大夫皆得有主者盖以义起之也
郑氏谓大夫士有庙无主此亦未必然
郑注祭法七祀五祀条云此小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
作谴告者尔故孔疏解司命云司命者宫中小神熊氏
云非天之司命故祭于宫中皇氏云司命者文昌宫星
其义非也愚按注疏此等解最精可见百神之散列于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9a 页 WYG0129-0606a.png
天地间大小相维上下相制至严至密陈氏集说谓司
命见周礼似误认祭法之司命作周礼之司命
祭法七祀五祀三祀一祀之说亦难据信五祀据左
氏则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也据祭法则户灶中
霤门行也而月令则兼有之愚按句芒五者古之贵
神非士庶所当祀亦非户灶等神所可当也至如户
灶五者则所职卑小民庶皆日用习之则士庶宜皆
得祭之又不当只祭其一或祀户或祀灶也司命则
命见周礼似误认祭法之司命作周礼之司命
祭法七祀五祀三祀一祀之说亦难据信五祀据左
氏则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也据祭法则户灶中
霤门行也而月令则兼有之愚按句芒五者古之贵
神非士庶所当祀亦非户灶等神所可当也至如户
灶五者则所职卑小民庶皆日用习之则士庶宜皆
得祭之又不当只祭其一或祀户或祀灶也司命则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39b 页 WYG0129-0606b.png
天之贵神宜益崇于句芒五者郑氏不安故谓此小
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耳孔疏熊氏皆用
其说然愚谓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塞满天
地固无非鬼神但谓实有神焉居人间司察小过则
似看鬼神有心又似两间鬼神亦有分司统属如官
府号令胥徒稽察焉则密而反疏且启后世之祷媚
矣然祭法所谓司命固必不可以天之司命当之也
又由此而推则句龙配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不得
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耳孔疏熊氏皆用
其说然愚谓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塞满天
地固无非鬼神但谓实有神焉居人间司察小过则
似看鬼神有心又似两间鬼神亦有分司统属如官
府号令胥徒稽察焉则密而反疏且启后世之祷媚
矣然祭法所谓司命固必不可以天之司命当之也
又由此而推则句龙配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不得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0a 页 WYG0129-0606c.png
皆以句龙配之也户虽配木而士庶祭户非句芒灶
虽配火而士庶祀灶非祝融也天地间物有其妙用
则有其神焉赖其利用则报以祀焉顾分惟其称耳
泰厉国厉自宜有祭使鬼有所依汉时以厉为山郑
固以为谬矣
祭义禘有乐而尝无乐孔疏谓周礼四时之祭皆有乐
殷则蒸尝之祭亦有乐故那诗云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下云顾予蒸尝则殷秋冬亦有乐者熊氏云殷秋冬但
虽配火而士庶祀灶非祝融也天地间物有其妙用
则有其神焉赖其利用则报以祀焉顾分惟其称耳
泰厉国厉自宜有祭使鬼有所依汉时以厉为山郑
固以为谬矣
祭义禘有乐而尝无乐孔疏谓周礼四时之祭皆有乐
殷则蒸尝之祭亦有乐故那诗云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下云顾予蒸尝则殷秋冬亦有乐者熊氏云殷秋冬但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0b 页 WYG0129-0606d.png
有管弦之乐愚按此等处不若集说阙疑为是
享禘(依旧说/作礿)有乐食尝无乐此于礼终不合
祭义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郑注谓无
尸者阖户若食间则有出户而听之皇氏谓尸谡之后
阳厌之时愚按此二说似可兼用盖有尸无尸皆有出
户而听之时也集说于此略而不注则与上文周旋出
户无分别矣 孝子临尸而不怍郑注色不和曰怍怍
字无注则与愧怍之怍无别矣郑解似精
享禘(依旧说/作礿)有乐食尝无乐此于礼终不合
祭义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郑注谓无
尸者阖户若食间则有出户而听之皇氏谓尸谡之后
阳厌之时愚按此二说似可兼用盖有尸无尸皆有出
户而听之时也集说于此略而不注则与上文周旋出
户无分别矣 孝子临尸而不怍郑注色不和曰怍怍
字无注则与愧怍之怍无别矣郑解似精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1a 页 WYG0129-0607a.png
无尸曰厌祭尸谡之后阳厌于室之白此时亦无尸
临尸不怍既无愧鬼神之义即孝子能飨亲之义
惟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郑注云谓祭之能使
之飨也此注最精盖飨不飨帝亲主之而我能使之必
飨此即中庸大德者必受命之意集说略而不注疏矣
圣孝是平时事飨帝飨亲是祭时事能字则从平时
通之于祭时惟德与天合精神与天无间然后能于
祭时致天神之飨孝不忘先精神与祖无间然后能
临尸不怍既无愧鬼神之义即孝子能飨亲之义
惟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郑注云谓祭之能使
之飨也此注最精盖飨不飨帝亲主之而我能使之必
飨此即中庸大德者必受命之意集说略而不注疏矣
圣孝是平时事飨帝飨亲是祭时事能字则从平时
通之于祭时惟德与天合精神与天无间然后能于
祭时致天神之飨孝不忘先精神与祖无间然后能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1b 页 WYG0129-0607b.png
于祭时致祖宗之飨不然则不仁不孝自绝于天亲
久矣安能于俎豆间一邀天亲之飨乎
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疏云尽
悫谓心尽其悫也而悫焉谓外亦悫焉其信与敬皆处
内内有其心外著于貌此疏解得甚精不知集说何以
不用
尽其悫言致其悫也是用力语而悫焉无不悫也是
尽头语信敬亦然
久矣安能于俎豆间一邀天亲之飨乎
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疏云尽
悫谓心尽其悫也而悫焉谓外亦悫焉其信与敬皆处
内内有其心外著于貌此疏解得甚精不知集说何以
不用
尽其悫言致其悫也是用力语而悫焉无不悫也是
尽头语信敬亦然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2a 页 WYG0129-0607c.png
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言其所及之有远近耳注疏
皆不明白
至孝近乎王王家天下自有似孝处至弟近乎霸霸
长诸侯自有近弟处文王为西伯亦是霸不必泥孟
子王霸之说驳之
孔疏谓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盖天帝独为坛
其日月及天神等共为一坛故日德为众神之主也又
云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而崔氏还
皆不明白
至孝近乎王王家天下自有似孝处至弟近乎霸霸
长诸侯自有近弟处文王为西伯亦是霸不必泥孟
子王霸之说驳之
孔疏谓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盖天帝独为坛
其日月及天神等共为一坛故日德为众神之主也又
云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而崔氏还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2b 页 WYG0129-0607d.png
据上文郊祭之时非也愚按集说于此并不言是春秋
分是亦同崔氏之说也当从孔疏为是(但孔疏谓郊是/夏正郊祀则因)
(康成之/误耳)
郊之祭迎长日之至也此即主于日之意犹社言祭
土而主阴气也盖大报天而又以日为天神之主则
其义迂矣且祭土又岂有个阴气为主乎愚谓郊天
只宜是祭天而配以稷以稷者介绍之义耳用犊以
著其诚致其专壹以格于天不当遍祀天神以分其
分是亦同崔氏之说也当从孔疏为是(但孔疏谓郊是/夏正郊祀则因)
(康成之/误耳)
郊之祭迎长日之至也此即主于日之意犹社言祭
土而主阴气也盖大报天而又以日为天神之主则
其义迂矣且祭土又岂有个阴气为主乎愚谓郊天
只宜是祭天而配以稷以稷者介绍之义耳用犊以
著其诚致其专壹以格于天不当遍祀天神以分其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3a 页 WYG0129-0608a.png
诚敬也因主日之言而加出配以月盖失之矣日月
之祀自在春秋分也
鬼神之名合祭义疏及左传子产对赵简子疏观之然
后明白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
鬼与神教之至也郑注云气谓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
聪明为魄疏云气谓嘘吸出入者也谓气在口嘘吸出
入此气之体无性识也但性识因此气而生有气则有
识无气则无识则识从气生性则神出入也故人之精
之祀自在春秋分也
鬼神之名合祭义疏及左传子产对赵简子疏观之然
后明白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
鬼与神教之至也郑注云气谓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
聪明为魄疏云气谓嘘吸出入者也谓气在口嘘吸出
入此气之体无性识也但性识因此气而生有气则有
识无气则无识则识从气生性则神出入也故人之精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3b 页 WYG0129-0608b.png
灵而谓之神云耳目之聪明为魄者魄体也若无耳目
形体不得为聪明故云耳目聪明为魄又云鬼神本是
人与物之魂魄若直名魂魄其名不尊故尊而名之为
鬼神对则精灵为魂形体为魄故昭七年左传云人生
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是形为魄气为魂若散而言
之魄亦性识识与魄无异故昭二十五年左传云心之
精爽是为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襄二十九年左
传云天夺伯有魂又对而言之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
形体不得为聪明故云耳目聪明为魄又云鬼神本是
人与物之魂魄若直名魂魄其名不尊故尊而名之为
鬼神对则精灵为魂形体为魄故昭七年左传云人生
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是形为魄气为魂若散而言
之魄亦性识识与魄无异故昭二十五年左传云心之
精爽是为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襄二十九年左
传云天夺伯有魂又对而言之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4a 页 WYG0129-0608c.png
散而言之通曰鬼神此皆祭义疏也左传疏云人禀五
常以生感阴阳以灵有身体之质名之曰形有嘘吸之
动谓之为气形气合而为用知力以此而强故得成为
人也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形之灵者名之曰魄也既
生魄矣魄内而有阳气气之神者名之曰魂也魂魄神
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亦异附形之灵
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
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气之神者
常以生感阴阳以灵有身体之质名之曰形有嘘吸之
动谓之为气形气合而为用知力以此而强故得成为
人也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形之灵者名之曰魄也既
生魄矣魄内而有阳气气之神者名之曰魂也魂魄神
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亦异附形之灵
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
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气之神者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4b 页 WYG0129-0608d.png
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是魄在于前
而魂在于后故云既生魄阳曰魂魂魄虽俱是性灵但
魄识少而魂识多郑氏祭义注云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耳目之聪明为魄是言魄附形而魂附气也人之生也
魄盛魂强及其死也形消气灭郊特牲曰魂气归于天
形魄归于地以魂本附气气必上浮故言魂气归于天
魄本归形形既入土故言形魄归于地圣王缘生事死
制其祭祀存亡既异别为作名改生之魂曰神改生之
而魂在于后故云既生魄阳曰魂魂魄虽俱是性灵但
魄识少而魂识多郑氏祭义注云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耳目之聪明为魄是言魄附形而魂附气也人之生也
魄盛魂强及其死也形消气灭郊特牲曰魂气归于天
形魄归于地以魂本附气气必上浮故言魂气归于天
魄本归形形既入土故言形魄归于地圣王缘生事死
制其祭祀存亡既异别为作名改生之魂曰神改生之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5a 页 WYG0129-0609a.png
魄曰鬼刘炫曰人之受生形必有气气形相合义无先
后而此云始化曰魄阳曰魂是则先形而后气先魄而
后魂魂魄之生有先后者以形有质而气无质寻形以
知气故先魄而后魂其实并生无先后也此皆左传疏
也陈氏集说于祭义宰我问鬼神条引中庸章句程张
朱子之说不知中庸是泛言鬼神不专指祭祀之鬼神
与祭义所说不同
一阴一阳两在不测合之则循环无端分之则至于
后而此云始化曰魄阳曰魂是则先形而后气先魄而
后魂魂魄之生有先后者以形有质而气无质寻形以
知气故先魄而后魂其实并生无先后也此皆左传疏
也陈氏集说于祭义宰我问鬼神条引中庸章句程张
朱子之说不知中庸是泛言鬼神不专指祭祀之鬼神
与祭义所说不同
一阴一阳两在不测合之则循环无端分之则至于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5b 页 WYG0129-0609b.png
无可分天地间只是这个妙以人言则男阳女阴而
男女又各有魂魄魂气为阳体魄为阴以时言则春
夏为阳秋冬为阴而春夏秋冬又各有昼夜也昼夜
昼阳夜阴昼夜十二时又子阳丑阴寅阳卯阴是分
之至无可分也而天之生物成物以此人之动作云
为以此岂非天地之功用天道无形迹可寻而祇此
则有可据故曰造化之迹时一春夏便自能生长时
一秋冬便自能收藏人有体魄则自能视听聪明有
男女又各有魂魄魂气为阳体魄为阴以时言则春
夏为阳秋冬为阴而春夏秋冬又各有昼夜也昼夜
昼阳夜阴昼夜十二时又子阳丑阴寅阳卯阴是分
之至无可分也而天之生物成物以此人之动作云
为以此岂非天地之功用天道无形迹可寻而祇此
则有可据故曰造化之迹时一春夏便自能生长时
一秋冬便自能收藏人有体魄则自能视听聪明有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6a 页 WYG0129-0609c.png
魂气则自能呼吸运动有视听则自有哲谋之德有
言动则自有肃乂之常食味别声被色种种知识灵
妙皆其自然而具岂非二气之良能乃此有分有合
合昼夜而成春夏秋冬合魂魄而成人物魂魄合撰
日来而伸自受形父母以至于强壮又皆可谓之神
如时之春夏也四十五十以后形气日衰精神亦日
减以至于魂离魄堕又皆可谓之鬼如时之秋冬也
及夫骨肉瘗于下其气发扬于上有如昭明焄蒿悽
言动则自有肃乂之常食味别声被色种种知识灵
妙皆其自然而具岂非二气之良能乃此有分有合
合昼夜而成春夏秋冬合魂魄而成人物魂魄合撰
日来而伸自受形父母以至于强壮又皆可谓之神
如时之春夏也四十五十以后形气日衰精神亦日
减以至于魂离魄堕又皆可谓之鬼如时之秋冬也
及夫骨肉瘗于下其气发扬于上有如昭明焄蒿悽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6b 页 WYG0129-0609d.png
怆者则灵气之馀有所未尽犹有足以感人而天地
之气即人之气子孙之精神魂魄即祖考之精神魂
魄故因其昭明焄蒿悽怆之足以感人而萃人之精
神意志以感之为求诸阴为求诸阳则洋洋乎如在
其上如在其左右矣魂游魄堕鬼之归也及乎洋洋
如在则又有来而伸者矣是故分而言之则鬼者阴
之灵也魄者鬼之盛也神者阳之灵也气者神之盛
也合而言之则方至而伸虽魄亦统于神其散而归
之气即人之气子孙之精神魂魄即祖考之精神魂
魄故因其昭明焄蒿悽怆之足以感人而萃人之精
神意志以感之为求诸阴为求诸阳则洋洋乎如在
其上如在其左右矣魂游魄堕鬼之归也及乎洋洋
如在则又有来而伸者矣是故分而言之则鬼者阴
之灵也魄者鬼之盛也神者阳之灵也气者神之盛
也合而言之则方至而伸虽魄亦统于神其散而归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7a 页 WYG0129-0610a.png
则魂亦归于鬼故曰物之终始莫非阴阳合散之所
为此合二气一气两义而言之也(终鬼始神阴鬼阳/神阴阳之合为神)
(阴阳之/散为鬼)天地鬼神莫非实理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
以二气生人生物而此理即寓其中故形气魂魄之
身灵妙无端而仁孝慈爱恭敬之良亦动于中而不
能自已随感而发各有当然之则是则天道之至教
也圣人修道之教修此而已是以云为合理则此心
快然而四体适安云为不合于理则此心歉然而如
为此合二气一气两义而言之也(终鬼始神阴鬼阳/神阴阳之合为神)
(阴阳之/散为鬼)天地鬼神莫非实理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
以二气生人生物而此理即寓其中故形气魂魄之
身灵妙无端而仁孝慈爱恭敬之良亦动于中而不
能自已随感而发各有当然之则是则天道之至教
也圣人修道之教修此而已是以云为合理则此心
快然而四体适安云为不合于理则此心歉然而如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7b 页 WYG0129-0610b.png
有所畏是则鬼神之监无所不在而其感人之切能
使人恻然动其天性惕然反躬自省者则莫如此昭
明焄蒿悽怆之会故以此为尤神之著因其感人之
切而制为之极则且明即此而指言之曰鬼神如制
为丧祭之礼使人率而行之以永其慎终追远之良
报本反始之意则仁孝慈爱恭敬之情油然日生以
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知而百官不以治万民不以
服乎故宰我问鬼神一章实与中庸鬼神之为德一
使人恻然动其天性惕然反躬自省者则莫如此昭
明焄蒿悽怆之会故以此为尤神之著因其感人之
切而制为之极则且明即此而指言之曰鬼神如制
为丧祭之礼使人率而行之以永其慎终追远之良
报本反始之意则仁孝慈爱恭敬之情油然日生以
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知而百官不以治万民不以
服乎故宰我问鬼神一章实与中庸鬼神之为德一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8a 页 WYG0129-0610c.png
章相为表里天地之鬼神即祭祀之鬼神原非有二
即鬼神之为德章亦未尝不言祭祀也稼书先生讥
云庄于宰我问鬼神章不当引用程张朱子之说谓
中庸是泛言之鬼神与祭义所说不同其亦有所未
达矣
敬可能也安为难集说云安为难者谓非勉强矫拂之
敬也孔疏云使父母安乐为难也尤妙
敬可能也安为难集说云谓非勉强矫拂之敬也孔
即鬼神之为德章亦未尝不言祭祀也稼书先生讥
云庄于宰我问鬼神章不当引用程张朱子之说谓
中庸是泛言之鬼神与祭义所说不同其亦有所未
达矣
敬可能也安为难集说云安为难者谓非勉强矫拂之
敬也孔疏云使父母安乐为难也尤妙
敬可能也安为难集说云谓非勉强矫拂之敬也孔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8b 页 WYG0129-0610d.png
疏云使父母安乐为难愚谓子敬而出于安则父母
安之矣
祭统云知足以利之集说谓利己之得次名于下也此
本孔疏悖义特甚大全叶氏以不诬其实为利之胜旧
说多矣又铭者自名也注疏集说皆解得不妥愚谓是
欲效法先祖以自成名之意故下文云身比焉顺也
铭者自名也稼书先生谓是欲效法先祖以自成名
之意此解甚好
安之矣
祭统云知足以利之集说谓利己之得次名于下也此
本孔疏悖义特甚大全叶氏以不诬其实为利之胜旧
说多矣又铭者自名也注疏集说皆解得不妥愚谓是
欲效法先祖以自成名之意故下文云身比焉顺也
铭者自名也稼书先生谓是欲效法先祖以自成名
之意此解甚好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9a 页 WYG0129-0611a.png
郊特牲疏云王肃以郊丘是一而郑氏以为二者按大
宗伯云苍璧礼天典瑞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是玉不
同宗伯又云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则牲用苍也祭法又
云燔柴于泰坛用骍犊是牲不同也又大司乐云凡乐
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姑洗为羽冬日至于地
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上文云乃奏黄
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是乐不同也故郑以苍璧
苍犊圜钟之等为祭圜丘所用以四圭有邸骍犊及奏
宗伯云苍璧礼天典瑞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是玉不
同宗伯又云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则牲用苍也祭法又
云燔柴于泰坛用骍犊是牲不同也又大司乐云凡乐
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姑洗为羽冬日至于地
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上文云乃奏黄
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是乐不同也故郑以苍璧
苍犊圜钟之等为祭圜丘所用以四圭有邸骍犊及奏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49b 页 WYG0129-0611b.png
黄钟之等以为祭五帝及郊天所用愚按郑氏郊丘之
说固不可从然未知此等处王肃以何义驳之当考
古人有瑞玉(以为/贽者)有享玉(以为/礼者)如桓信躬榖蒲所执
以朝聘也又有瑑圭璋璧琮琥璜所将币以享献也
盖于神亦然大宗伯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及牲币各
放其器之色此所以将币为礼者犹享玉也四圭有
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祀地此所执见为贽者犹瑞
玉也大司乐章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此
说固不可从然未知此等处王肃以何义驳之当考
古人有瑞玉(以为/贽者)有享玉(以为/礼者)如桓信躬榖蒲所执
以朝聘也又有瑑圭璋璧琮琥璜所将币以享献也
盖于神亦然大宗伯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及牲币各
放其器之色此所以将币为礼者犹享玉也四圭有
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祀地此所执见为贽者犹瑞
玉也大司乐章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此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0a 页 WYG0129-0611c.png
盖正祭时所歌舞以乐神者犹乡饮酒礼于献酬皆
毕之后乃以乐乐宾也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
徵姑洗为羽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
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此盖未祭之先作乐以感神
者所谓臭味未形荡涤其声也康成以苍璧苍犊圜
钟之等为祭圜丘所用以四圭有邸及骍犊及奏黄
钟之等为祭五帝及郊天所用(郑氏以圜丘为禘以/祭上帝于南郊曰郊)
(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故其说如此)谬耳燔柴于泰坛用骍犊郊圜
毕之后乃以乐乐宾也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
徵姑洗为羽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
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此盖未祭之先作乐以感神
者所谓臭味未形荡涤其声也康成以苍璧苍犊圜
钟之等为祭圜丘所用以四圭有邸及骍犊及奏黄
钟之等为祭五帝及郊天所用(郑氏以圜丘为禘以/祭上帝于南郊曰郊)
(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故其说如此)谬耳燔柴于泰坛用骍犊郊圜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0b 页 WYG0129-0611d.png
丘也其有用苍如郊禖祈榖之郊也
少牢特牲士大夫之祭皆无乐然左传众仲论羽数曰
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未详其故
诸侯用郁鬯用乐且待天子之赐则大夫士之祭得
用乐必待君赐可知矣虽受君赐亦不得过四佾二
佾也少牢馈食特牲礼皆无乐其常也
郊特牲疏云郊与配坐皆特牲故下文云养牲必养二
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又召诰云用牲于郊牛二是也然
少牢特牲士大夫之祭皆无乐然左传众仲论羽数曰
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未详其故
诸侯用郁鬯用乐且待天子之赐则大夫士之祭得
用乐必待君赐可知矣虽受君赐亦不得过四佾二
佾也少牢馈食特牲礼皆无乐其常也
郊特牲疏云郊与配坐皆特牲故下文云养牲必养二
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又召诰云用牲于郊牛二是也然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1a 页 WYG0129-0612a.png
祭天初有燔燎后有正祭皆须有牲故大宗伯云实柴
日月星辰郑司农云实牛柴上也郑康成云实牲体焉
郊唯特牲得供燔燎正祭二处所用者熊氏皇氏等以
为分牲体供二处所用其实一特牲也而月令郊禖用
大牢者彼是求子之祭不与常祭同我将祀文王于明
堂经云维羊维牛者据文武配祭得用太牢也愚按此
等处全赖注疏不然则郊特牲与召诰我将皆矛盾矣
燔燎未必用全牲或首用以燔柴分牲体以供献耳
日月星辰郑司农云实牛柴上也郑康成云实牲体焉
郊唯特牲得供燔燎正祭二处所用者熊氏皇氏等以
为分牲体供二处所用其实一特牲也而月令郊禖用
大牢者彼是求子之祭不与常祭同我将祀文王于明
堂经云维羊维牛者据文武配祭得用太牢也愚按此
等处全赖注疏不然则郊特牲与召诰我将皆矛盾矣
燔燎未必用全牲或首用以燔柴分牲体以供献耳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1b 页 WYG0129-0612b.png
然郊之胙曰膰是所燔之馀也或其俎皆燔熟之非
如宗庙之烹也惟郊圜丘及祈榖等用特犊高禖宗
祀则太牢也
又疏云诸侯不敢祖天子而文三年左传云宋祖帝乙
郑祖厉王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庄二十八年左传云凡
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与此文不同者此据寻常诸
侯大夫彼据有大功德者非注疏此等处便难解矣
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支子不祭皆礼
如宗庙之烹也惟郊圜丘及祈榖等用特犊高禖宗
祀则太牢也
又疏云诸侯不敢祖天子而文三年左传云宋祖帝乙
郑祖厉王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庄二十八年左传云凡
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与此文不同者此据寻常诸
侯大夫彼据有大功德者非注疏此等处便难解矣
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支子不祭皆礼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2a 页 WYG0129-0612c.png
之正此礼行而定分秩然矣宋祖帝乙郑祖厉王邑
有先君之庙皆春秋时之失礼欤然鲁有周庙(文王/庙)
而太庙仍祖周公则是宋或立帝乙之庙而祖仍自
微子郑或立厉王之庙而祖仍自桓公耳
郊特牲疏云社稷之义先儒所解不同郑康成之说以
社为五土总神稷为原隰之神句龙以有平正水土之
功配社祀之稷有播种之功配稷祀之若贾逵马融王
肃之徒以社祭句龙稷祭后稷皆人鬼也非地神故圣
有先君之庙皆春秋时之失礼欤然鲁有周庙(文王/庙)
而太庙仍祖周公则是宋或立帝乙之庙而祖仍自
微子郑或立厉王之庙而祖仍自桓公耳
郊特牲疏云社稷之义先儒所解不同郑康成之说以
社为五土总神稷为原隰之神句龙以有平正水土之
功配社祀之稷有播种之功配稷祀之若贾逵马融王
肃之徒以社祭句龙稷祭后稷皆人鬼也非地神故圣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2b 页 WYG0129-0612d.png
證论王肃难郑云召诰用牲于郊牛二明后稷配天故
知二牲也又云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明知惟祭句
龙更无配祭之人为郑学者通之云是后稷与天尊卑
既别不敢同天牲句龙是土公之神社是地祇之别尊
卑不甚悬绝故云配同牲也愚按此当依疏主郑氏说
大祝言后土郑注后土社神也贾疏曰句龙生为后土
之官死则配社故举配食人神以言社其实告社神也
社土神稷榖神本自分明榖别于土者犹榖之并五
知二牲也又云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明知惟祭句
龙更无配祭之人为郑学者通之云是后稷与天尊卑
既别不敢同天牲句龙是土公之神社是地祇之别尊
卑不甚悬绝故云配同牲也愚按此当依疏主郑氏说
大祝言后土郑注后土社神也贾疏曰句龙生为后土
之官死则配社故举配食人神以言社其实告社神也
社土神稷榖神本自分明榖别于土者犹榖之并五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3a 页 WYG0129-0613a.png
行为六府也五土皆统于社(五土者邱陵山林/原隰坟衍川泽也)百榖
统之以稷康成分原隰之神为稷非也祭社配以句
龙祭稷配以柱弃此亦介绍之义由先正治其事者
以通于其神也王肃直以为社祭句龙稷祭后稷则
是不曾祭土榖矣且句龙亦贵神而置社通于士庶
岂可以士庶之贱而享句龙乎知以句龙后稷配者
惟天子诸侯然也(韩子云乡之贤者没而/祭于社是亦配食之义)人神配而
同牲则尊卑不甚悬绝之故
统之以稷康成分原隰之神为稷非也祭社配以句
龙祭稷配以柱弃此亦介绍之义由先正治其事者
以通于其神也王肃直以为社祭句龙稷祭后稷则
是不曾祭土榖矣且句龙亦贵神而置社通于士庶
岂可以士庶之贱而享句龙乎知以句龙后稷配者
惟天子诸侯然也(韩子云乡之贤者没而/祭于社是亦配食之义)人神配而
同牲则尊卑不甚悬绝之故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3b 页 WYG0129-0613b.png
郊特牲云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孔疏云王肃
用董仲舒刘向之说以此为周郊上文云郊之祭迎长
日之至谓周之郊祭于建子之月而迎此冬至长日之
至也而用辛者以冬至阳气新用事故用辛也周之始
郊日以至者对建寅之月又祈榖郊祭此言始者对建
寅为始也郑康成则异于王肃上文云迎长日之至自
据周郊此云郊之用辛据鲁礼也言郊用辛者取齐戒
自新周之始郊日以至者谓鲁之始郊日以冬至之月
用董仲舒刘向之说以此为周郊上文云郊之祭迎长
日之至谓周之郊祭于建子之月而迎此冬至长日之
至也而用辛者以冬至阳气新用事故用辛也周之始
郊日以至者对建寅之月又祈榖郊祭此言始者对建
寅为始也郑康成则异于王肃上文云迎长日之至自
据周郊此云郊之用辛据鲁礼也言郊用辛者取齐戒
自新周之始郊日以至者谓鲁之始郊日以冬至之月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4a 页 WYG0129-0613c.png
云始者对建寅之月天子郊祭鲁于冬至之月初始郊
祭示先有事故云始也愚按康成于郊之祭也迎长日
之至也则云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夏正建寅之月也此
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于郊之用辛
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则云周衰礼废儒者见周礼尽在
鲁因推鲁礼以言周事所解与王肃绝异朱子于此则
从王肃善哉集说之言曰郊祀一节先儒之论不一者
有子月寅月之异有周礼鲁礼之分又以郊与圜丘为
祭示先有事故云始也愚按康成于郊之祭也迎长日
之至也则云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夏正建寅之月也此
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于郊之用辛
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则云周衰礼废儒者见周礼尽在
鲁因推鲁礼以言周事所解与王肃绝异朱子于此则
从王肃善哉集说之言曰郊祀一节先儒之论不一者
有子月寅月之异有周礼鲁礼之分又以郊与圜丘为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4b 页 WYG0129-0613d.png
二事又有祭天与祈榖为二郊今皆不复详辨而与朱
说为是
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据记文当是云周始
有天下而行圜丘郊礼时适以辛日冬至故其后遂
沿以辛日郊祀耳王肃以始郊为子月圜丘之郊对
寅月祈榖之郊言故曰始而以用辛者为阳新用事
之义此自可通但春秋记鲁郊亦皆用辛日故康成
以迎长日之至为周郊以用辛为据鲁郊言以迎长
说为是
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据记文当是云周始
有天下而行圜丘郊礼时适以辛日冬至故其后遂
沿以辛日郊祀耳王肃以始郊为子月圜丘之郊对
寅月祈榖之郊言故曰始而以用辛者为阳新用事
之义此自可通但春秋记鲁郊亦皆用辛日故康成
以迎长日之至为周郊以用辛为据鲁郊言以迎长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5a 页 WYG0129-0614a.png
日之至为建寅之月月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故
寅月迎之也鲁郊以冬至之月示先有事也郊之用
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周衰礼废儒者见周礼尽在
鲁因推鲁礼以言周事也郑以圜丘为禘以寅月之
郊为郊故其说如此愚按春秋书鲁郊多在四月(建/卯)
(之月后/时也)左传云启蛰而郊(古人以惊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至后世乃两)
(易/之)又曰郊以祈农事未见有书春王正月郊者惟宣
公三年正月郊牛之口伤此牛口之伤在子月非郊
寅月迎之也鲁郊以冬至之月示先有事也郊之用
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周衰礼废儒者见周礼尽在
鲁因推鲁礼以言周事也郑以圜丘为禘以寅月之
郊为郊故其说如此愚按春秋书鲁郊多在四月(建/卯)
(之月后/时也)左传云启蛰而郊(古人以惊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至后世乃两)
(易/之)又曰郊以祈农事未见有书春王正月郊者惟宣
公三年正月郊牛之口伤此牛口之伤在子月非郊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5b 页 WYG0129-0614b.png
在子月也然则鲁有寅月祈榖之郊无日至圜丘之
郊杜预之说为是矣公榖说经其事迹固多不足据
也盖郊祭非一有日至圜丘之郊有孟春祈榖之郊
(此皆配/以后稷)有四时迎气之郊(此在迎春配以太皞牲玉/用苍迎夏配以炎帝牲玉)
(用赤并中央土配以黄帝牲玉用黄迎秋配以/少皞牲玉用白迎冬配以颛顼牲玉用黑也)有高
禖求子之郊(以玄鸟至之日牲用太牢/配以先媒盖亦太皞也)有龙见而雩
之郊(此用盛乐鲁亦行之/其配盖亦以炎帝也)又季秋宗祀飨上帝(用太/牢)
此于明堂屋下不得言郊(此皆与皇氏崔氏之/说略同而立义稍异)外此
郊杜预之说为是矣公榖说经其事迹固多不足据
也盖郊祭非一有日至圜丘之郊有孟春祈榖之郊
(此皆配/以后稷)有四时迎气之郊(此在迎春配以太皞牲玉/用苍迎夏配以炎帝牲玉)
(用赤并中央土配以黄帝牲玉用黄迎秋配以/少皞牲玉用白迎冬配以颛顼牲玉用黑也)有高
禖求子之郊(以玄鸟至之日牲用太牢/配以先媒盖亦太皞也)有龙见而雩
之郊(此用盛乐鲁亦行之/其配盖亦以炎帝也)又季秋宗祀飨上帝(用太/牢)
此于明堂屋下不得言郊(此皆与皇氏崔氏之/说略同而立义稍异)外此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6a 页 WYG0129-0614c.png
则天子将出而类于上帝(亦以郊礼行/之故谓之类)巡守则柴于
四岳之上(礼器所谓因名山/升中于天者也)是皆有事于天特非岁
遍之常祀耳
仇沧柱云圜丘即南郊王肃已言之方丘即社则未有
知之者郑氏谓地神有二夏至日祭昆崙之神于方泽
曰禘夏正祭神州地祇于北郊曰郊而社为五土之神
稷为原隰之神其祭也配以句龙后稷其说固支离不
经王肃虽并北郊方泽为一然以社稷之祭为句龙后
四岳之上(礼器所谓因名山/升中于天者也)是皆有事于天特非岁
遍之常祀耳
仇沧柱云圜丘即南郊王肃已言之方丘即社则未有
知之者郑氏谓地神有二夏至日祭昆崙之神于方泽
曰禘夏正祭神州地祇于北郊曰郊而社为五土之神
稷为原隰之神其祭也配以句龙后稷其说固支离不
经王肃虽并北郊方泽为一然以社稷之祭为句龙后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6b 页 WYG0129-0614d.png
稷皆人鬼非地祇则犹是岐社与方丘而二之也又取
万充宗之说谓社有二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祇王社以
祭畿内之土榖大社即北郊愚按仇万二子之言盖即
朱子所取五峰胡氏无北郊之说
社有大社王社旧说谓大社为库门右之社以王社
为藉田中之社惟万充宗以大社为北郊方泽之社
与圜丘对者夏至祭之所以主率土之地祇也王社
为库门右之社此与稷并者所以祭畿内之土榖也
万充宗之说谓社有二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祇王社以
祭畿内之土榖大社即北郊愚按仇万二子之言盖即
朱子所取五峰胡氏无北郊之说
社有大社王社旧说谓大社为库门右之社以王社
为藉田中之社惟万充宗以大社为北郊方泽之社
与圜丘对者夏至祭之所以主率土之地祇也王社
为库门右之社此与稷并者所以祭畿内之土榖也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7a 页 WYG0129-0615a.png
此立义最精宜不可易康成谓地神有二夏日至祭
昆崙之神于方泽曰禘夏至祭神州地祇于北郊曰
郊此说今人多知其非然中庸以社对郊言终不知
为何社也朱子取胡五峰无北郊之说乡颇疑之抑
知大社即北郊方泽五峰所言只有社无北郊者以
郑说言谓无夏正(寅/月)祭神州于北郊之礼耳非谓夏
至不祭地祇于北郊方泽也(万氏于二社说为得之/于禘祫又说得混乱)
郊特牲于蜡祭之后曰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郑注
昆崙之神于方泽曰禘夏至祭神州地祇于北郊曰
郊此说今人多知其非然中庸以社对郊言终不知
为何社也朱子取胡五峰无北郊之说乡颇疑之抑
知大社即北郊方泽五峰所言只有社无北郊者以
郑说言谓无夏正(寅/月)祭神州于北郊之礼耳非谓夏
至不祭地祇于北郊方泽也(万氏于二社说为得之/于禘祫又说得混乱)
郊特牲于蜡祭之后曰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郑注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7b 页 WYG0129-0615b.png
云祭谓既蜡腊先祖五祀也于是劳农以休息之孔疏
云对文蜡腊有别总言俱名蜡也故月令孟冬祈来年
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社郑注云此
周礼所谓蜡是也又云但不知腊与蜡祭相去几日唯
隋礼及今礼皆蜡之后日陈氏集说止引月令腊先祖
五祀之文而不言在既蜡之后使读者不知蜡之与腊
是一是二殊欠分晓
八蜡郑注云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
云对文蜡腊有别总言俱名蜡也故月令孟冬祈来年
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社郑注云此
周礼所谓蜡是也又云但不知腊与蜡祭相去几日唯
隋礼及今礼皆蜡之后日陈氏集说止引月令腊先祖
五祀之文而不言在既蜡之后使读者不知蜡之与腊
是一是二殊欠分晓
八蜡郑注云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8a 页 WYG0129-0615c.png
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孔疏云王肃分
猫虎为二无昆虫郑数昆虫合猫虎者昆虫不为物害
亦是其功愚按以经文考之似王说为优陈氏礼书合
猫虎者去昆虫而以百种为八蜡之一此武断也沙随
程氏从郑说而曰非祀昆虫祀夫能去昆虫者也得之
(庚午年十二月偶/阅明人杂文识)
祭蜡皮弁素服榛杖以送万物之终息民之祭黄衣
黄冠而祭以息农夫大蜡有八息民之祭祭先祖五
猫虎为二无昆虫郑数昆虫合猫虎者昆虫不为物害
亦是其功愚按以经文考之似王说为优陈氏礼书合
猫虎者去昆虫而以百种为八蜡之一此武断也沙随
程氏从郑说而曰非祀昆虫祀夫能去昆虫者也得之
(庚午年十二月偶/阅明人杂文识)
祭蜡皮弁素服榛杖以送万物之终息民之祭黄衣
黄冠而祭以息农夫大蜡有八息民之祭祭先祖五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8b 页 WYG0129-0615d.png
祀即月令所谓腊此二祭甚明腊在蜡后也八蜡之
目郑注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
水庸七昆虫八孔疏云王肃分猫虎为二无昆虫郑
数昆虫不为物害亦其功也陈祥道礼书又合猫虎
而去昆虫加以百种程沙随从郑说而云非祀昆虫
祀其去昆虫者愚以记之本文按之云蜡之祭也主
先啬而祭司啬也其文意与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
也社祭土而主阴气也语意略同但文有倒顺耳是
目郑注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
水庸七昆虫八孔疏云王肃分猫虎为二无昆虫郑
数昆虫不为物害亦其功也陈祥道礼书又合猫虎
而去昆虫加以百种程沙随从郑说而云非祀昆虫
祀其去昆虫者愚以记之本文按之云蜡之祭也主
先啬而祭司啬也其文意与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
也社祭土而主阴气也语意略同但文有倒顺耳是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9a 页 WYG0129-0616a.png
言郊报天而主于迎长日之至社祭土而主于阴气
之方蜡祭司啬而主于报先啬教稼之功也然则先
啬司啬非有二也以司啬者即先古教稼啬之人耳
不言神农后稷以蜡通于乡党则不得干神农后稷
也农即其地先世之为田畯贤而有功者此又降于
司啬矣记明言祭百种以报啬也则百种居八蜡之
一明矣而稼书先生谓陈氏武断何哉猫虎二物安
得合之为一昆虫自非所祭孔疏及沙随皆曲说耳
之方蜡祭司啬而主于报先啬教稼之功也然则先
啬司啬非有二也以司啬者即先古教稼啬之人耳
不言神农后稷以蜡通于乡党则不得干神农后稷
也农即其地先世之为田畯贤而有功者此又降于
司啬矣记明言祭百种以报啬也则百种居八蜡之
一明矣而稼书先生谓陈氏武断何哉猫虎二物安
得合之为一昆虫自非所祭孔疏及沙随皆曲说耳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59b 页 WYG0129-0616b.png
记文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此祝辞及之耳若祭昆虫则岂亦祭草木欤记文固
并未言祭昆虫也愚窃以八蜡之目司啬一百种二
农三邮表畷四猫五虎六坊七水庸八也
朱子答刘平甫云古礼庙无二主尝原其意以为祖考
之精神既散欲其萃聚于此故不可以二今有祠版又
有影是有二主矣恐精神分散非鬼神所安愚按此恐
未是古人所谓于彼乎于此乎似不妨有祠版复有影
此祝辞及之耳若祭昆虫则岂亦祭草木欤记文固
并未言祭昆虫也愚窃以八蜡之目司啬一百种二
农三邮表畷四猫五虎六坊七水庸八也
朱子答刘平甫云古礼庙无二主尝原其意以为祖考
之精神既散欲其萃聚于此故不可以二今有祠版又
有影是有二主矣恐精神分散非鬼神所安愚按此恐
未是古人所谓于彼乎于此乎似不妨有祠版复有影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0a 页 WYG0129-0616c.png
也盖未知祖考之精神萃于何处而兼设之于义无伤
未可以二主之例惩之也
庙无二主原死者之神不可使之不凝一也于彼于
此以生者之心不敢定祖考之神果安在也二义不
同有祠版又有影堂究竟未是
董叔重问曰服父母之丧而祭祀祖先当衣何服与居
母丧而见父居父母丧而见祖父母其朔旦岁节上寿
为礼各依何服父母在而遭所生丧不知合依何服合
未可以二主之例惩之也
庙无二主原死者之神不可使之不凝一也于彼于
此以生者之心不敢定祖考之神果安在也二义不
同有祠版又有影堂究竟未是
董叔重问曰服父母之丧而祭祀祖先当衣何服与居
母丧而见父居父母丧而见祖父母其朔旦岁节上寿
为礼各依何服父母在而遭所生丧不知合依何服合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0b 页 WYG0129-0616d.png
与不合设几筵出声哭舅姑俱存而子妇丁其父母忧
虽合奔丧然卒哭后必当复归恐三年之服自不可改
遇节序变迁不审可以发哀出声否见舅姑及从舅姑
以祭不知所易当何服朱子答云古者居丧三年不祭
见曾子问其见祖父母之属古人亦有节文不尽记然
上寿之礼自不合与所生母丧礼律亦有明文更宜详
考亦当稍避尊者乃为安耳如女以适人为父母服期
礼律亦甚明若有舅姑难以发哀于其侧从祭但略去
虽合奔丧然卒哭后必当复归恐三年之服自不可改
遇节序变迁不审可以发哀出声否见舅姑及从舅姑
以祭不知所易当何服朱子答云古者居丧三年不祭
见曾子问其见祖父母之属古人亦有节文不尽记然
上寿之礼自不合与所生母丧礼律亦有明文更宜详
考亦当稍避尊者乃为安耳如女以适人为父母服期
礼律亦甚明若有舅姑难以发哀于其侧从祭但略去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1a 页 WYG0129-0617a.png
华盛之服可也愚按礼虽云不可夺丧而亦当稍避尊
者最有折衷
服有恩有义君子不可夺丧恩重于义也亦有有所
厌而不得终丧者义重于恩也有服而于尊者之前
不得不稍避忌亦厌之类也心则惟其自尽耳谓厌
于尊而肆然怡然以夺丧为幸则非人也
万正淳问朱子曰谢氏说致生之故其鬼神致死之故
其鬼不神何也人以为神则神人以为不神则不神矣
者最有折衷
服有恩有义君子不可夺丧恩重于义也亦有有所
厌而不得终丧者义重于恩也有服而于尊者之前
不得不稍避忌亦厌之类也心则惟其自尽耳谓厌
于尊而肆然怡然以夺丧为幸则非人也
万正淳问朱子曰谢氏说致生之故其鬼神致死之故
其鬼不神何也人以为神则神人以为不神则不神矣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1b 页 WYG0129-0617b.png
按夫子致生致死之说本为明器发也以致死之为不
仁故必有是明器以致生之为不智故为是明器而不
可用故曰神明之也谢氏之意则与此不同矣又其说
主乎致生故谓人以为神则神如此则所谓鬼神者其
有无专系乎人心而已无乃似流于作用是性之失乎
又曰以为有亦不可以为无亦不可这里有妙理又曰
自家要有便有要无便无皆是此意朱子答曰记得论
语说中似有当生者使人致生之当死者使人致死之
仁故必有是明器以致生之为不智故为是明器而不
可用故曰神明之也谢氏之意则与此不同矣又其说
主乎致生故谓人以为神则神如此则所谓鬼神者其
有无专系乎人心而已无乃似流于作用是性之失乎
又曰以为有亦不可以为无亦不可这里有妙理又曰
自家要有便有要无便无皆是此意朱子答曰记得论
语说中似有当生者使人致生之当死者使人致死之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2a 页 WYG0129-0617c.png
此却有理愚按谢氏论语说所谓当生者指当格之鬼
神言所谓当死者指当远之鬼神言格之斯有远之斯
无鬼神之有无其源在人仁人孝子之于祭祀何不尽
其诚乎
人以为神则神人以为不神则不神自家要有便有
要无便无上蔡此等语终太落空惟祖考精神便是
自家精神此语郤甚好鬼神虽属气而鬼神之所以
为鬼神则究竟是理人之仁孝诚敬之心未尝尽泯
神言所谓当死者指当远之鬼神言格之斯有远之斯
无鬼神之有无其源在人仁人孝子之于祭祀何不尽
其诚乎
人以为神则神人以为不神则不神自家要有便有
要无便无上蔡此等语终太落空惟祖考精神便是
自家精神此语郤甚好鬼神虽属气而鬼神之所以
为鬼神则究竟是理人之仁孝诚敬之心未尝尽泯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2b 页 WYG0129-0617d.png
则雨露既濡必有悽怆之心霜露既降必不能无怵
惕恻隐之心身为祖考之身则必有报本之念生备
百物之享则必有报功之情是以祭祀之修皆人心
之所不能自已意念所接自与发扬为昭明焄蒿悽
怆之馀相触而感通焉是即此心之不能自已处即
鬼神之使之也又人心有不慊处如雠怨深结在己
问心恒惴惴于彼则气燄所召彼之神气亦即此凝
而不散况死非其天郁志未伸其生气亦未尽则虽
惕恻隐之心身为祖考之身则必有报本之念生备
百物之享则必有报功之情是以祭祀之修皆人心
之所不能自已意念所接自与发扬为昭明焄蒿悽
怆之馀相触而感通焉是即此心之不能自已处即
鬼神之使之也又人心有不慊处如雠怨深结在己
问心恒惴惴于彼则气燄所召彼之神气亦即此凝
而不散况死非其天郁志未伸其生气亦未尽则虽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3a 页 WYG0129-0618a.png
死而志结气凝愈加消散难尽而已心之畏彼者又
有以召之是以彭生之豕伯有之戈或触于胸或啸
于梁亦时有之不足异矣不能谓自家要无便无也
要之气无所附则游散者不能久存时有发扬终归
散耳故人之祭其先虽至尊亦止七庙而已祭祀之
萃涣全在子孙之诚敬所通使之凝聚在此故不忍
一日离不忍使其亲一日未有所归惟恐无以萃之
则其神气将游散而已不得复致其情也若非己族
有以召之是以彭生之豕伯有之戈或触于胸或啸
于梁亦时有之不足异矣不能谓自家要无便无也
要之气无所附则游散者不能久存时有发扬终归
散耳故人之祭其先虽至尊亦止七庙而已祭祀之
萃涣全在子孙之诚敬所通使之凝聚在此故不忍
一日离不忍使其亲一日未有所归惟恐无以萃之
则其神气将游散而已不得复致其情也若非己族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3b 页 WYG0129-0618b.png
类则其情必不如是之切此则所谓人之气传于子
孙犹木之气传于果实果实之传不泯其生木虽枯
朽而气之在此者犹自若以果实之气自凝得所以
生之气存也故萃得自家精神则祖考发扬未尽之
精神自在若果实亦都归泯灭子孙之诚敬尽昧则
馀气之发扬者亦终泯矣不如此看而只据发扬之
未尽者为来格之鬼神则亦有不发扬者又谓之何
论语端章甫蒙引云君相皆然考陈氏礼书及文献通
孙犹木之气传于果实果实之传不泯其生木虽枯
朽而气之在此者犹自若以果实之气自凝得所以
生之气存也故萃得自家精神则祖考发扬未尽之
精神自在若果实亦都归泯灭子孙之诚敬尽昧则
馀气之发扬者亦终泯矣不如此看而只据发扬之
未尽者为来格之鬼神则亦有不发扬者又谓之何
论语端章甫蒙引云君相皆然考陈氏礼书及文献通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4a 页 WYG0129-0618c.png
考诸侯玄冕以祭则宗庙非君臣同服也会同之服虽
无明文然考诸侯相朝聘用皮弁则会同亦非君臣同
服也
诸侯宗庙君卿大夫皆冕服命士有雀弁服(弁有覆/无旒衣)
(亦玄衣/纁裳)不命之士则止玄端服(或素裳或玄裳/或黄裳或杂裳)视朔
及朝聘君卿大夫皆皮弁服士不得皮弁服止玄端
服(士冠礼再加用皮弁服士昏礼摄盛亦皮/弁服然皮弁大夫服也士不得服皮弁服)虚斋稼
书皆欠深考
无明文然考诸侯相朝聘用皮弁则会同亦非君臣同
服也
诸侯宗庙君卿大夫皆冕服命士有雀弁服(弁有覆/无旒衣)
(亦玄衣/纁裳)不命之士则止玄端服(或素裳或玄裳/或黄裳或杂裳)视朔
及朝聘君卿大夫皆皮弁服士不得皮弁服止玄端
服(士冠礼再加用皮弁服士昏礼摄盛亦皮/弁服然皮弁大夫服也士不得服皮弁服)虚斋稼
书皆欠深考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4b 页 WYG0129-0618d.png
朱子答曾择之曰百日卒哭乃开元礼以今人葬或不
能如期故为此权制殊失礼意若过期未葬自不当卒
哭愚按朱子非泥古者其为此言警人也至矣
先王之礼既亡士处斯世不得不稍稍从俗然须问
大节上过意得去否
潘子善问云康王释丧服而被麻冕受虎贲之迎于南
门之外且受黄朱圭币之献诸家皆以为礼之变独苏
氏以为失礼使周公在必不为此未知当此际合如何
能如期故为此权制殊失礼意若过期未葬自不当卒
哭愚按朱子非泥古者其为此言警人也至矣
先王之礼既亡士处斯世不得不稍稍从俗然须问
大节上过意得去否
潘子善问云康王释丧服而被麻冕受虎贲之迎于南
门之外且受黄朱圭币之献诸家皆以为礼之变独苏
氏以为失礼使周公在必不为此未知当此际合如何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5a 页 WYG0129-0619a.png
区处朱子答曰天子诸侯之礼与士庶人不同故孟子
有吾未之学之语盖谓此类耳如伊训元祀十二月朔
亦是新丧伊尹己奉嗣王祇见厥祖固不可用凶服矣
汉唐新主即位皆行册礼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帝之
命以告嗣君韩文集顺宗实录中有此事可考盖易世
传授国之大事当严其礼而王侯以国为家虽先君之
丧犹以为己私服也五代以来此礼不讲则始终之际
殊草草矣愚按此条朱子不取苏氏之说与蔡氏书传
有吾未之学之语盖谓此类耳如伊训元祀十二月朔
亦是新丧伊尹己奉嗣王祇见厥祖固不可用凶服矣
汉唐新主即位皆行册礼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帝之
命以告嗣君韩文集顺宗实录中有此事可考盖易世
传授国之大事当严其礼而王侯以国为家虽先君之
丧犹以为己私服也五代以来此礼不讲则始终之际
殊草草矣愚按此条朱子不取苏氏之说与蔡氏书传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5b 页 WYG0129-0619b.png
不同
康王麻冕受册命此一时之权
朱子答严时亨曰丧礼自葬以前皆谓之奠其礼甚简
盖哀不能文而于新死者亦不忍遽以鬼神之礼事之
也自虞以后方谓之祭故礼家谓奠为丧祭而虞为吉
祭盖渐趋于吉也酹酒有两说一用郁鬯灌地以降神
则唯天子诸侯之礼有之今其书亡不可深考一是祭
酒盖古者饮食必祭今以鬼神自不能祭故代之祭也
康王麻冕受册命此一时之权
朱子答严时亨曰丧礼自葬以前皆谓之奠其礼甚简
盖哀不能文而于新死者亦不忍遽以鬼神之礼事之
也自虞以后方谓之祭故礼家谓奠为丧祭而虞为吉
祭盖渐趋于吉也酹酒有两说一用郁鬯灌地以降神
则唯天子诸侯之礼有之今其书亡不可深考一是祭
酒盖古者饮食必祭今以鬼神自不能祭故代之祭也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6a 页 WYG0129-0619c.png
今人虽存其礼而失其义不可不知愚按知奠与祭之
分则知今人之奠烦其文者非矣酹酒之礼今人或行
于祭毕之后既非灌地又非代祭其失礼尤明
祭毕而后酹酒于地大非礼意
又李晦叔问程氏祭义谓凡配止以正妻一人或奉祠
之人是再娶所生即以所生母配窃谓凡配止用正妻
一人是也若奉祀者是再娶之子乃许用所生配而正
妻无子遂不得配享可乎朱子答曰程先生此说恐误
分则知今人之奠烦其文者非矣酹酒之礼今人或行
于祭毕之后既非灌地又非代祭其失礼尤明
祭毕而后酹酒于地大非礼意
又李晦叔问程氏祭义谓凡配止以正妻一人或奉祠
之人是再娶所生即以所生母配窃谓凡配止用正妻
一人是也若奉祀者是再娶之子乃许用所生配而正
妻无子遂不得配享可乎朱子答曰程先生此说恐误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6b 页 WYG0129-0619d.png
唐会要中有论凡是嫡母无先后皆当并祔合祭与古
诸侯之礼不同晦叔又问曰夫主不可以二者也四明
高氏之说云耳此谓有宗子之家主祭故庶子止以其
牲祭于宗子之家可也今人若兄弟异居相去辽远欲
各祭其父祖亦谓不可以二主乎朱子答曰兄弟异居
庙初不异只合兄祭而弟与执事或以物助之为宜向
见说前辈有如此而相去远者则兄设主弟不立主只
于祭时旋设位以纸榜标记逐位祭毕焚之如此似亦
诸侯之礼不同晦叔又问曰夫主不可以二者也四明
高氏之说云耳此谓有宗子之家主祭故庶子止以其
牲祭于宗子之家可也今人若兄弟异居相去辽远欲
各祭其父祖亦谓不可以二主乎朱子答曰兄弟异居
庙初不异只合兄祭而弟与执事或以物助之为宜向
见说前辈有如此而相去远者则兄设主弟不立主只
于祭时旋设位以纸榜标记逐位祭毕焚之如此似亦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7a 页 WYG0129-0620a.png
得礼之变也又曰魏公赠谥只告于庙疑为得礼但今
世皆告墓恐未免随俗耳愚按此三条皆斟酌古今之
宜
古者天子诸侯不再娶后夫人死则后夫人之次娣
主内政谓之继室以天子后宫百馀人诸侯亦一娶
九女是以不必再娶后夫人无子则后夫人之娣之
子为后夫人之后又无则次娣之子又无则庶子或
以长或择贤凡继父后者即为嫡母后故一庙只一
世皆告墓恐未免随俗耳愚按此三条皆斟酌古今之
宜
古者天子诸侯不再娶后夫人死则后夫人之次娣
主内政谓之继室以天子后宫百馀人诸侯亦一娶
九女是以不必再娶后夫人无子则后夫人之娣之
子为后夫人之后又无则次娣之子又无则庶子或
以长或择贤凡继父后者即为嫡母后故一庙只一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7b 页 WYG0129-0620b.png
配而生母只可祭于别宫春秋时此礼已乱矣然其
义百世不可易也大夫士则有再娶如己有子则亦
不宜再娶又或庶子不堪承后(如孔子之/兄孟皮)或内政不
可无主(如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则又不得不再娶如前嫡已有
子则继娶之嫡只是支子一主仍只当一嫡继嫡则
其子祀之私室不当并祔合祭然前嫡之子既尝事
之为继母则其情自不得恝然或为之祭之亦可也
若前嫡无子而继娶之嫡有子以承父后则必不可
义百世不可易也大夫士则有再娶如己有子则亦
不宜再娶又或庶子不堪承后(如孔子之/兄孟皮)或内政不
可无主(如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则又不得不再娶如前嫡已有
子则继娶之嫡只是支子一主仍只当一嫡继嫡则
其子祀之私室不当并祔合祭然前嫡之子既尝事
之为继母则其情自不得恝然或为之祭之亦可也
若前嫡无子而继娶之嫡有子以承父后则必不可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8a 页 WYG0129-0620c.png
废其生母以奉前母又不可竟弃前嫡而惟私已母
此则并祔合祭如唐会要所云于人情为顺于礼亦
不背不得拘一主只一配之制也大要宗子之法是
礼义之大纲宗子之法不讲如有网无纲礼制亦无
从下手天下国家只是一理不得谓立嫡立后只是
国家之法而士庶可无问也
李晦叔又问子事父母刘元承所编二先生语录谓妇
当拜于堂下子不当拜于堂下盖父子主恩妇乃义合
此则并祔合祭如唐会要所云于人情为顺于礼亦
不背不得拘一主只一配之制也大要宗子之法是
礼义之大纲宗子之法不讲如有网无纲礼制亦无
从下手天下国家只是一理不得谓立嫡立后只是
国家之法而士庶可无问也
李晦叔又问子事父母刘元承所编二先生语录谓妇
当拜于堂下子不当拜于堂下盖父子主恩妇乃义合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8b 页 WYG0129-0620d.png
朱子答曰子妇一例恐不当有分别愚按朱子于程子
之说不敢漫从如此
凡子妇行礼皆当并拜堂下敬乃所以行其爱谓子
不当拜堂下是怙爱也然昏礼新妇初见舅姑却只
当是妇拜行礼如礼妇盥馈享妇皆新妇之事子固
不必与也
李晦叔又问为长子三年及为伯叔兄弟皆期服而不
解官为士者许赴举不知当官与赴举时还吉服耶若
之说不敢漫从如此
凡子妇行礼皆当并拜堂下敬乃所以行其爱谓子
不当拜堂下是怙爱也然昏礼新妇初见舅姑却只
当是妇拜行礼如礼妇盥馈享妇皆新妇之事子固
不必与也
李晦叔又问为长子三年及为伯叔兄弟皆期服而不
解官为士者许赴举不知当官与赴举时还吉服耶若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9a 页 WYG0129-0621a.png
须吉服则又与五服所载年月相戾矣朱子答曰此等
事只得遵朝廷法令若心自不安不欲赴举则勿行可
也当官则无法可解罢但虽不得不暂释衰亦未可遽
纯吉也愚按凡束于功令而心自不安者必存其不得
已之意方可
父为为后长子必当斩衰三年
又答郭子从曰古者一世自为一庙自后汉以来乃为
同堂异室之庙一世一室而以西为上如韩文中家庙
事只得遵朝廷法令若心自不安不欲赴举则勿行可
也当官则无法可解罢但虽不得不暂释衰亦未可遽
纯吉也愚按凡束于功令而心自不安者必存其不得
已之意方可
父为为后长子必当斩衰三年
又答郭子从曰古者一世自为一庙自后汉以来乃为
同堂异室之庙一世一室而以西为上如韩文中家庙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69b 页 WYG0129-0621b.png
碑有祭初室祭东室之语今国家亦只用此制故士大
夫家亦无一世一庙之法而一世一室之制亦不能备
故温公诸家祭礼皆用以右为尊之说独文潞公尝立
家庙今温公集中有碑载其制度颇详亦是一世一室
而以右为上自可捡看伊川之说亦误大抵今士大夫
家只当且以温公之法为定也愚按以西为上之制前
贤尽从之后人何必复为纷纷之论耶
神主皆宜上右考右妣左合葬亦然
夫家亦无一世一庙之法而一世一室之制亦不能备
故温公诸家祭礼皆用以右为尊之说独文潞公尝立
家庙今温公集中有碑载其制度颇详亦是一世一室
而以右为上自可捡看伊川之说亦误大抵今士大夫
家只当且以温公之法为定也愚按以西为上之制前
贤尽从之后人何必复为纷纷之论耶
神主皆宜上右考右妣左合葬亦然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70a 页 WYG0129-0621c.png
答余正甫论魏元成加服曰观当时所加曾祖之服仍
为齐衰而加至五月非降为小功也今五服格仍遵用
之虽于古为有加然恐亦未为不可也嫂叔之服先儒
固谓虽制服亦可然则徵议未为大失但以理论外祖
父母止服小功则姨与舅自合同为缌麻徵反加舅之
服以同于姨则为失耳抑此增损服制若果非是亦自
只合坐以轻变礼经之罪恐与失节事雠自不相须也
盖人之姿禀见识不同或明于此而暗于彼或得于彼
为齐衰而加至五月非降为小功也今五服格仍遵用
之虽于古为有加然恐亦未为不可也嫂叔之服先儒
固谓虽制服亦可然则徵议未为大失但以理论外祖
父母止服小功则姨与舅自合同为缌麻徵反加舅之
服以同于姨则为失耳抑此增损服制若果非是亦自
只合坐以轻变礼经之罪恐与失节事雠自不相须也
盖人之姿禀见识不同或明于此而暗于彼或得于彼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70b 页 WYG0129-0621d.png
而失于此当取节焉不可株连蔓引而累罪并赃也愚
按如此论事最公若愚谓象山不知祔与迁为两事由
于学术之差则又不可以此例
古者嫂叔无服然古人五服之衰各有制度(斩衰之/麻三升)
(齐衰降服四升正服五升义服六升大功降服七升/正服八升义服九升小功降服十升正服十一升义)
(服十二升缌麻如朝服之布而/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故无服者无斩齐功
缌之服耳五等之外自有吊服加麻(吊服者缌衰疑/衰锡衰皆是疑)
(衰为吊服之正/加麻无加绖)无服者吊服加麻如弟子为师心丧
按如此论事最公若愚谓象山不知祔与迁为两事由
于学术之差则又不可以此例
古者嫂叔无服然古人五服之衰各有制度(斩衰之/麻三升)
(齐衰降服四升正服五升义服六升大功降服七升/正服八升义服九升小功降服十升正服十一升义)
(服十二升缌麻如朝服之布而/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故无服者无斩齐功
缌之服耳五等之外自有吊服加麻(吊服者缌衰疑/衰锡衰皆是疑)
(衰为吊服之正/加麻无加绖)无服者吊服加麻如弟子为师心丧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71a 页 WYG0129-0622a.png
三年若丧父而无服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是
也(礼平居则绖出则否/绖而出者加隆然也)为师若丧父而无服则为嫂
若丧兄而无服矣若丧兄而无服则吊服加麻矣今
人五服之衰无制则名曰期功且实皆无服岂若古
人之无服而实已有服乎自唐制而嫂叔小功然诸
父兄弟世母叔母皆期而叔嫂只小功虽曰加之以
有服实降之以轻服也今亡吊服加麻之制矣然凡
于情之宜有服而服降于无服者(如为后之子不得/为出母嫁母服之)
也(礼平居则绖出则否/绖而出者加隆然也)为师若丧父而无服则为嫂
若丧兄而无服矣若丧兄而无服则吊服加麻矣今
人五服之衰无制则名曰期功且实皆无服岂若古
人之无服而实已有服乎自唐制而嫂叔小功然诸
父兄弟世母叔母皆期而叔嫂只小功虽曰加之以
有服实降之以轻服也今亡吊服加麻之制矣然凡
于情之宜有服而服降于无服者(如为后之子不得/为出母嫁母服之)
参读礼志疑 卷上 第 71b 页 WYG0129-0622b.png
(类/)皆当内致其情外从其制(情谓哀痛之情/制谓无服之制)素服以
终其期而从事如故(如应外事/不敢废)可也若以为无服而
欢会宴乐华服美饰快然无情于死者则恶乎可
参读礼志疑卷上
终其期而从事如故(如应外事/不敢废)可也若以为无服而
欢会宴乐华服美饰快然无情于死者则恶乎可
参读礼志疑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