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a 页 WYG0593-04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十一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十九(云南/)
己卯五月初一日晨起店主人言自往尖山后参府吴
公屡令把总来候余不知其因已而吴公令把总持名
帖道意余出观街子因往晤潘捷余捷余宴买宝舍人
留余同事余辞之入城谒恭府一见辄把臂入林款礼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b 页 WYG0593-0478b.png
颇至是日其子将反故乡内简拾行囊余辞之出
初二日余止寓中云岚山(即尖/山)师法界来顾州庠彦李
虎变昆玉来顾(李居/绮罗)
初三日恭府来候宴已观音寺天衣师令其徒来候余以
参府有前期辞之上午赴参府招所陈多腊味以断屠
故也(腊味中始/食竹鼯)下午别醉后过万寿寺拜法界不在出
西门半里过凌云桥乂西半里由玉泉池南堰上西山
麓则观音寺在焉寺东向临玉泉池寺南有古刹并列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a 页 WYG0593-0478c.png
即玉泉寺矣天衣拜经观音寺三年不出一见喜甚留
予宿予辞以他日啜其豆浆粥而返已昏黑矣
初四日参府令门役以州志至方展卷而李君来候时
微雨遂与之连骑由来凤山东麓循之南六里抵绮罗
入叩李君家(绮罗志/作矣罗)其村颇盛西倚来凤山南瞰水尾
山当两山夹凑间盖罗汉冲之水流经大洞长洞二小
阜间北曲而注于平坞乃分为二流北为饮马河而抵
城东南为绮罗水而逼南山下又西逼来凤东南麓乃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b 页 WYG0593-0478d.png
南捣两山夹间是村绾其谷口竹树扶疏田壑纡错亦
一幽境云是夜宿李君家
初五日晨餐后即从李君循南山之麓东向行先半里
过水应寺又东二里两踰南山北下之支有寺在东峡
中北向峙即天应寺也其后即罗生主峰仰之甚峻志
称其条岗分布不诬也又东北上一北下之支随之
北下共一里岗东尽处竹木深密绿荫袭人披映心目
其前复起一圆阜立平畴中是为团山与此岗断而复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a 页 WYG0593-0479a.png
续岗东村庐连络从竹中下一老人迎入其庐具腊肉
火酒献是日正端午而老人与李君有交遂入而哺之
既午复东向循南山行半里其北复起一长阜如半月
横于前是为长洞山又东二里遂入山峡有溪中贯而
出是为罗汉溪南北皆有村夹峙峡口由南村溯溪而
东又二里越溪之北有大路倚北山下乃东踰岭趋猛
连者从其北坞中觅温泉其泉不热而温流不急而平
一大石突畦间水汇其旁浅不成浴东山有大洞温泉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b 页 WYG0593-0479b.png
为八景之一即在其北岭峡中与此隔一支岭踰而北
颇近而李君急于还家即𨗳余从大路西出二里过溪南
村出峡口随溪西行一里过一桥从溪南又西一里过
长洞北麓北望大洞之阜夹溪而峙予浴趋之浴其温
泉李君谓泉在东峡中其入尚远遂强余还又西一里
过团山北麓又西三里而还李君家
初六日晨饭令顾仆携卧具为杨广哨之游先是李君
为予言此地东南由罗汉冲入二百里有滃吕山东南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a 页 WYG0593-0479c.png
由罗生四十里有马鹿塘皆有峰峦可观乃先其近者
计可从琉黄塘半个山而转也东三里从水应天应二
寺之间南向上山愈上愈峻七里登其绝顶北瞰即天
应寺悬其坑麓由州坞而北惟巃嵷山与之对峙焉西
瞰则旁峡分趋若赘旒皆下坠于绮罗南向之峡有龙
井出其下焉惟东眺则本峰颉颃而南眺则浓雾瀰沦
若以山脊为界咫尺不可见于是南从岭上盘峡俱行
氤氲中茫若蹈海半里南下下二里馀山半复环一壑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b 页 WYG0593-0479d.png
其脊自东南围抱而西中藏圆坞有小水西去其内雾
影稍开而雨色渐逼虽近睹其田塍而不免罹其沾湿
矣复上南坡蹑坡脊而南五里一岐随脊而西南一岐坠
坡而东北余漫从脊上直南已而路渐东下而穷二里
有村倚东坡下披雾就询之乃清水屯也屯人指予从
坡北东下当得大路从之半里东北涉一坑甚深雾影
中窥其东南旋壑下盘当时不知其所出何向后乃知
其南界高峰反西自竹家屯而东突为陈播箕哨也复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a 页 WYG0593-0480a.png
东北上坡半里见有路东向下辄随之行不意马鹿塘
正道尚在其北雾漫不辨踉跄东下一里有峡自北而
南溪流贯之有田塍嵌其底而绝无人居塍中插禾已
遍亦无一人抵塍而路绝塍狭如丝以杖拄畦中东行
抵溪而溪两岸蒙翳不可渡复还依西坡南向一里得
小径渡溪东上一里路伏草间复若断若续然其上甚
峻三里东向登岭头复从岭上东南再陟一岭半里始
见岭北有岰自北南度中伏再起岰北有路自崩崖北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b 页 WYG0593-0480b.png
岭东行南亦有微路自崩崖南岭东上而岰中独无
北交之路予遂循崖南路上东一里路为崩崖所坠复
岐而南再陟南岭半里复东行岭脊二里始有南来之
路偕之东北瞰崩崖下陷东向成坑箐木深翳又东半
里再陟东岭岭乃南去微径始东北下坡曲折连下三
里余以为将及北坑之底随之出即马鹿塘矣孰知一
坡中环路岐而东西绕之未几遂绝皆深茅丛棘坑嵌
其下甚深余始从其南不得道转而东复不得道往返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a 页 WYG0593-0480c.png
踯躅遍索久之复从南坡下得微径下一里馀而东抵
坑底则坑中有水潺潺自崩崖东南流坑两旁俱峭崖
密翳全无路影而坑底甚平水流乱砾间时有平沙潆
之遂随之行或东或南仰眺甚逼而终绝路影三里稍
开俯见潆砂之上虎迹甚明累累如初印随之又东南
一里有小溪自西南来注有路影南缘之始舍坑而南
陟坡一里越其上予意将越坡东下而路反从坡脊南
行余心知其误然其路渐大时亦渐暮以为从大道即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b 页 WYG0593-0480d.png
不得马鹿塘庶可得栖宿之所乃蹑脊西驰二里见西
峰顶有峰特倚如覆钟大道从此分岐一自东南坡下
而上一向西北峰顶而趋一从西南盘壑而行未审所
从姑解所携饭啖之予计上下二径其去人必远不若
从盘壑者中行于是又东南三里遂坠坡而下渐闻人
声下里馀得茅二龛在峡间投之隘鄙不堪宿望南坡
上有数龛乃下陟深坑扳峻而上共一里而入其龛则
架竹为巢下畜牛豕而上托㸑卧俨与粤西无异屈指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a 页 WYG0593-0481a.png
自南丹去此至今已十五阅月乃复遇之西陲其中数
千里所不及也自登崩崖之脊即望见高黎贡南亘之
支屏列于东下有深峡而莫见龙川意嵌其下也又西
南二十里下至所宿之坡下瞰南峡甚深即与高黎贡
遥夹者意即南甸所托而龙江从此去也时雾黑莫辨
方隅而村人不通汉语不能分柝微奥即徵其地名据
云为凤田总府庄南至罗卜思庄一日馀东北至马鹿
塘二十馀里然无确据夜以所携米煮粥啜之而卧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b 页 WYG0593-0481b.png
初七日阴雨饭后姑止不行已而村人言天且大霁余
乃谋所行念马鹿塘在东北硫黄塘在西北北山之脊
昨已踰而来西山之脊尚未之陟不若舍马鹿而踰西
脊以趋硫黄塘且其地抵州之境以硫黄塘为正道遂
从之土人指余从村后西北向大山行余误由直北一
里馀下涉一涧溯之北上坡一里又下涉涧其处一涧
又溯之北上坡半里路复分岐一向北峡一向西峡皆
盘其上坡余从其北峡者二里路渐湮已北下则其涧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8a 页 WYG0593-0481c.png
亦自西来横堑于前虽小而颇深藤箐蒙翳雨雾淋漓
遂不能入乃复出至岐口转向西峡一里路亦渐湮复
出从岐口南涉其涧从涧南又得一岐西上其路甚微
一里北踰一坡又北一里即崩崖西对之坡也其上
皆垦崖而非通道蹑之行一里上西顶顶高云黑莫知
所从计返下山二里转南渐有径下眺凤田所宿处相
距止二三里更南半里得大道西去遂从之西循北山
行一里得耕者在坡下问之始知其上有小寨名摆图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8b 页 WYG0593-0481d.png
即从杨广哨入州正道矣乃亟西北上蹑坡一里有二茅
当峡坪间是为摆图寨由寨后更蹑峻而北半里登岗
西望盘壑下开水田漠漠有溪流贯其中复有崇山外
峙其南又起一崇山横接而南交接之中似有水中贯
而去又北上一里半遂凌大脊北下回峡中半里有村
庐倚南坡为杨广哨从此西北下峡底一里有小溪自
东北坠西南其嵌甚深乃从昨所度崩崖南岭分坠而
成者涉之西北上渡一里而跻其脊余以为即从此缘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9a 页 WYG0593-0482a.png
脊上北大峰矣孰意犹中界之支也半里越脊又即北
下峡底一里有大溪自北南坠皆从石崖中破壁而去
此即清水朗东溪也水嵌峡底甚逼横独木渡其上予
舍木下涉水即西北上坡始循崖石继蹑陇脊一里转
而东北上又里馀跻峰头由峰头西盘半里随峡北行
其峡颇平行其中一里当其东西分峡处有村庐倚其
中为陈播箕哨从哨北即西北下二里循南山而西一
里有村庐当坡为竹家寨由寨东向北行寨后复起一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9b 页 WYG0593-0482b.png
峰有峡横其中路分为二循北峰直去为腾越南甸大
道穿北峰南峡而西为硫黄塘道予舍大道从横峡西
行半里忽坠峡西下其峡甚逼而下甚峻坠级历坎与
水争隘一里望见西峡自北而南一溪贯其中即绮罗
村之水挟水尾山西峡而南山者溪西之山㟮屼南踞
是为半个山又西下半里直抵溪上有二塘在东崖之
下乃温水之小者其北崖之下有数家居焉为硫黄塘
村有桥架溪上余讯大塘之出硫黄处土人指在南峡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0a 页 WYG0593-0482c.png
中乃从桥南下流涉溪而西随山西南行时风雨大至
田塍滑隘余踯躅南行半里得径又南一里则西山南
迸南有峡注大溪遥望其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
然勃发如浓烟捲雾东濒大溪西贯山峡先趋其近溪
烟势独大者则一池大四五亩中洼如釜水贮于中止
及其半其色浑白从下沸腾作滚涌之状而势更厉沸
泡大如弹丸百枚齐跃而有声其中高且尺馀亦异观
也时雨势甚大持伞观其上不敢以身试也其东大溪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0b 页 WYG0593-0482d.png
从南下环山南而西合于大盈西峡小溪从热池南东
注大溪小溪流水中亦有生气勃勃而池中之水则止
而不流与溪无与也溯小溪西上半里坡间烟势更大
见石坡平突东北开一穴如仰口而张其上腭其中下
管如喉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水
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
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坠涧下流犹热若探汤或跃时
风从中捲水辄旁射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余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1a 页 WYG0593-0483a.png
欲俯窥喉中为水所射不能近其龈腭之上则硫黄环
染之其东数步凿引水上覆一小茅中置桶养哨想有
矿之地即有哨也又北上坡百步坡间烟势复大环崖
之下平沙一围中有孔数百沸水丛跃亦如数十人鼓
煽于下者环沙四围其水虽小而热四旁之沙亦热久
立不能停足也其上烟涌处虽多而势皆不及此三者
有人将沙圆堆如覆釜亦引小水四周之虽有小气而
沙不热以伞柄戳入深一二尺其中沙有磺色而亦无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1b 页 WYG0593-0483b.png
热气从戳孔出此皆人之酿黄者时雨势不止见其上
有路直临西岭知此为半个山道遂凌雨蹑崖其崖皆
堆云骈瓣㟏岈嵌空或下陷上连或旁通侧裂人从其
上行热气从下出皆迸削之馀骨崩坠之剥肤也所云
半个之称岂以此耶蹑崖半里从南循岭西上一里渐
随峡转南则其峡自南岭头坠中有水悬而为瀑作两
叠北下即峡水之上也又上半里遂西踰瀑布之上复
从峡西更西南上一里渐转而西半里见大道盘西崖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2a 页 WYG0593-0483c.png
坠处出南岰去小径则西上峰顶渐转北行盖此即半
个山之顶至此南下为岰入城之路当在其东北不应
西去遂从小道西上半里随峰东向北行二里乃西北
下得竹坞村庐时雨盛避雨庐中就火沸汤瀹饭而食
之即半个山村也由村东下坡随峡东行里馀与南来
大道合随西山北转而行二里复陟东突之坡行坡峡
中五里稍下又一里而绮罗村在东坡下矣时已薄暮
遂舍入州大路东一里馀宿李虎变家煮竹鼯相待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2b 页 WYG0593-0483d.png
初八日大雨不成行坐李君斋头作田署州期政四谣
应李君命也
初九日雨不止既午稍霁遂同李君眹骑由村西半里
横陟半个山南甸大路经南草场半里西上岭坡乃来
凤南度半个山之脊也来凤至是南降而下伏脊间中
洼为平塘而不受水洼之西为金银堆即南度之脊洼
北半里有坪倚来凤而南瞰半个山乃昔王尚书骥驻
营之处陟坪北有路横沿来凤峰南西越金银堆出芭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3a 页 WYG0593-0484a.png
蕉关从此复转骑循来凤东峰而北八里还官店晚复

十一日雨不止坐官店上午李君来下午雨少止泞甚
躧泥往潘生家不遇以书促其为予买物亦不答(潘生/一桂)
(虽青衿而走缅甸家多𬗟货时倪按君/命承差来觅碧玉潘甚苦之故屡避客)
十二日终日雨注不止予坐店中李生以期四谣私投
署州田二府不答
十三日雨时作时止而泥泞尤甚李生来邀予同往苏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3b 页 WYG0593-0484b.png
玄玉寓观玉苏滇姓人也本青衿弃文就戎为吴参府
幕客先是一见顾余余亦目其有异非风尘中人也(苏/有)
(碧玉皆为簪但色太沉予择四/枝携寓中后为李生强余还之)
十四日至十八日连雨不止坐寓中不能移一步潘捷
余以倪院承差索碧玉宝石窘甚屡促不过余寓亦不
敢以一物示人遗余翠生石二苏答□茶以方环参戎
惠赆更索其八关并三宣六慰诸图余一一抄录之数
日无暇刻遂不知在雨中并在寓中也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4a 页 WYG0593-0484c.png
十九日晨雨少止觅担夫既而雨复作上午止而行由
东街始泞甚已而渐燥二里居庐乃尽乃坡行塍中半
里连越二小桥皆自东南来又二里为雷打田有数家
东向从其前转而东行一里又过一小亭桥其流亦自
东南向西北者又东一里抵东坡下停担于酒家问大
洞温泉道土人指在东南山坳中此去尚有数里时天
色已霁令担夫与顾行待其家余循东山而南二里过
土主庙庙倚山西向前二柏巨甚南二里路岐为二一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4b 页 WYG0593-0484d.png
南循山麓为黄坡道一东南上坡为趋温泉道乃从坡
上者南一里登坡嘴西瞰山麓有泉西向溢于下即黄
之发源处也于是东转有路颇大横越之就其东南小
径一里渐上坡折而东北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尚隔
一岸遂与之俱返一里下至茅塞之峡指予南去予从
之横蹈峡中既渐得小径半里忽有峡从足下下坠而
西其上石崖骈突如门从其东又南半里踰坡而下其
峡始大有水淙淙流其中田塍交潆之即大洞村之后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5a 页 WYG0593-0485a.png
峡有大道从峡中东上又南下半里从之东半里上一
坡大道东北上亦芹菜塘道乃从坡东南下半里及溪
又东溯溪半里则溪流奔沸盘石中右一崖突而临之
崖下就石为池而温泉汇焉其池与溪同峡而水不关
溪流也崖石叠覆如累棋其下凑环三面成一小孔可
容一人坐浴其后倒覆之石两片下坠而中划如所谓
试剑石水从片夹中淙淙下注此温泉之源也孔之中
水不甚热正可著体但其上少一亭覆之不免风雨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5b 页 WYG0593-0485b.png
虑耳时池上有妇十馀人共浴余恐其旁有石洞姑遍
觅之不得乃还浴池中三里随山之西嘴抵黄坡转北
一里过麓间溢水之上北三里乃入来时分岐处又西
北五里至矣比坡之麓促担夫行以晚辞遂止
二十日晨起饭而登坡雨色复来平上二里峻上八里
抵岭头又平上四里稍下一里过芹菜塘复东上坡半
里而下半里过木厂又下二里过北下之峡又东上三
里至坡脊平行脊间一里至永安哨又东南半里踰岭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6a 页 WYG0593-0485c.png
脊而下一里有水自北而南路从之半里乃东越坡平
行脊上三里至甘露寺饭从寺东下三里至赤土铺桥
其下水自南而北即大盈江也一统志谓大盈之源出
自赤土其言不谬桥东复上半里有四五家当坡岰为
赤土铺铺东又上半里从岭脊东南行一里有岐南去
为猛柳道余仍东南三里乃东下又十里止橄榄坡时
才午雨时止时下遂止不前
二十一日平明起饭自橄榄坡东下五里抵龙川江西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6b 页 WYG0593-0485d.png
岸过巡检司即下度桥西岸峻若堵墙乃循岸北向叠
级始达桥桥东有阁登之可眺江流夭矫之势又南向
随东岸行半里东向平上者一里馀始曲折峻上五里
过茶房僧舍已无一人又峻上三里过竹笆铺又上七
里饭于小歇场又上五里过太平铺又平行入坞二里
有水自北涧来涉之遂东上其上愈峻两旁皆竹石深
翳而风雨西来一天俱漫于是行雨浪中三里踰最高
之岭乃屡上屡下屡脊屡岰皆从密箐中行七里抵新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7a 页 WYG0593-0486a.png
安哨两三家夹岭头皆以劈藤竹为业时衣透寒甚就
其家烧薪烘之又二里抵分水关有五六家当关之东
就火炙衣贳烧酒饮四五杯乃行天色大霁路磴俱惨
乃知关名分水实分阴晴也于是东向下者八里始就
东行之脊又二里过蒲满哨又平行岭上东十五里宿
于磨盘石之卢姓家有小房五六处颇洁
二十二日平明饭而行其下甚峻曲折下者六里及岭
北之涧是岭自蒲满哨分支东突左右俱有深峡夹流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7b 页 WYG0593-0486b.png
来时从南峡之上行至此坠北峡之口过涉北涧又越
北岭东突之嘴共一里而过八湾东向平行坡间十二
里抵江则怒流奔腾势倍于来时矣乃坐巨树下待舟
观洪流汹涌渡者纷纭不啻从壁上观也候久之渡而
东上坡三里抵北山之麓循坡东行五里踰南下之嘴
得一桥跨涧是为箐口于是渡涧入峡循涧南崖东向
上二里过一碑即来时所见盘蛇谷碑也又东三里过
一西来枯涧又二里南折而北乃踰其北突之嘴而东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8a 页 WYG0593-0486c.png
遂东南渐上其峡遂曲折掩蔽始不能西见高黎贡峰
矣又南六里抵杨柳湾而饭乃踰南来之峡溯东来之
流上二里有桥跨涧西度从涧西溯箐上又一里为打
板箐有数十家当涧西又东北四里过平度之脊即从
冷水箐西度蒲缥又北过此夹蒲缥之水北出而入潞
江者也是日热甚得一荫辄止而延飕数息树边不复
问之远近矣过脊东下一里止落马厂时才下午以热
甚担夫不前也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8b 页 WYG0593-0486d.png
二十三日平明从落马厂东行三里踰东突之山嘴而
南又一里有一庵倚西山之上又南四里过石子哨始
南下二里望有温泉在东山下乃从岐东南下二里转
而北涉北流之涧又半里东从石山之嘴得温泉焉其
水温而不热浑而不澄然无气焰可浴浴久之从涧东
溯流二里抵蒲缥之东村(蒲人缥人乃永昌/九蛮中之二种)以担夫不
肯前逗留久之乃东二里上坡五里迤逦上峰头又平
行岭夹一里稍东下有亭桥跨峡间风雨大至而担夫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9a 页 WYG0593-0487a.png
尚后坐亭桥久之过午始行又东南上坡踰坡一重转
而北又踰坡一重共六里过孔雀寺又东上坡五里直
蹑东峰南突之顶此顶自北而南从此平坠度为峡一
岗西迤乃复起为崖度为蒲缥后山北去而夹蒲缥之
涧南去而尽扳枝花者也又东一里稍上复盘一南突
之嘴渐转而北二里有公馆踞岗头乃北下一里止于
冷水铺箐时方下午以担不能前遂止见邸榻旁有卧
而呻吟者乃前途为劫盗所伤还卧于此被劫之处去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19b 页 WYG0593-0487b.png
此才六里日才过午盗即纵横可畏也
二十四日雨复达旦但不甚大平明饭而行随东行之
箐上其北坡三里循嘴北转二里渐下一里下至岰即
昨被劫之商遇难处也其北丛山夹立穿其峡行三里
再过一东突之坡其水始北下随之北二里下至岰洼
中乃东转而上一里过岰子铺觅火把为芭蕉洞游计
又东半里过岗头洼池遂转北下三里越一坡脊过洼
中汇水之崖崖石上插而水蓄崖底四面俱峻水无从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0a 页 WYG0593-0487c.png
出而甚浑由其南再越脊而下一里至芭蕉洞乃候火
于洞门担夫摘洞口黑果来啖此真覆盆子也其色红
熟则黑而可食比前去时所鬻黄果形同而色异其熟
亦异其功用当亦不同也(黄者非覆盆覆盆补肾变/白为黑则为此果无疑)
至燃炬入洞始北向即转东下四丈馀至向所入昏黑
处即转北向其下已平两崖愈狭而愈高六七丈更宽
崇一柱中悬大如覆钟击之声鋐鋐然其处不特此悬
石有声即洞底顿足辄成应响盖其下亦空也又入五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0b 页 WYG0593-0487d.png
六丈两崖石色有垂溜成白者以火烛之以手摩之石
不润而燥纹甚细而晶土人言二月间石发润而纹愈
皎茁谓之开花洞名石花以此石花名颇佳而志称芭
蕉不如方言之妙也更北路尽由西腋透隙入复小如
门五丈有圆石三叠如幢盖下垂又如大芝菌而三级
累之者从其下复转而北其中复穹然宏耸又五六丈
西北路尽洞分两岐一南上环为曲室三丈而止一北
入降为坠道七丈而止是洞曲折而旁窦不多宛转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1a 页 WYG0593-0488a.png
而底平不污故游者不畏深入使中有通明之处则更
令人恍然矣出至向所入昏黑北转处今已通明见直
东又一岐入有柱中间之以馀炬入探其中亦穹然六
七丈而止出从洞门外以馀炬入探西崖间小窦其窦
北向悬壁间门甚隘中亦狭而深有气扑人乃舍之出
洞下百馀步抵坑峡下观水洞水洞者即此洞之下层
也虽悬数丈寔当一所前中入有声已知其下皆空矣
洞前亦东向稍入曲而自北来与上洞同一格但水溢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1b 页 WYG0593-0488b.png
其中不能进也由此东折而北一里抵卧狮窝村饭于
村妇家北三里过一村即东上堤为大海子随海子南
堤东行二里下堤又东一里为沙河桥其桥五巩名众
安桥越桥东即从岐西北循山行二里过胡家坆为正
统间指挥使胡琛墓墓有穹碑为王学士英所撰又一
碑乃其子名志者则王翰时撰之坟与吾家梧塍之垄文
翰规制颇相似其颓芜亦相似也其一时崇尚穷徼薄
海万里同风至荆棘铜驼又旷代无异可慨也更循山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2a 页 WYG0593-0488c.png
而北一里上一东盘之嘴于是循岗盘垄甃石引槽分
九龙池之水南环坡畔以润东坞之畦路随槽堤而北
遇有峡东出处则甃石架空渡水人与水俱行桥上而
桥下之峡反涸也自是竹树扶疏果坞联络又三里抵
龙泉门乃城之西南隅也城外山环寺出有澄塘汇其
下是为九龙池由东堤行见山城围绕间一泓清涵空
人心目池北有亭阁临波迎岚掬翠潋滟生辉有坐堤
垂钓者得细鱼如指亦有就荫卖浆者惜担夫急于税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2b 页 WYG0593-0488d.png
驾遂同入城半里北抵法明寺仍憩会真楼而崔君亦

二十五日晓霁崔君来候余餐同入市买琥珀绿虫又
有顾生者崔之友也𨗳往碾玉家欲碾翠生石印池杯
子不遇期明晨至
二十六日崔顾同碾玉者来以翠生石畀之二印池一
杯子碾价一两五钱盖工价踰于买价矣以石重不便
于行故强就之时囊中无银以丽江银杯一只畀顾生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3a 页 WYG0593-0489a.png
易书刀三十柄馀付花工碾石是午工携酒肴酌于北
楼抵晚乃散
二十七日坐会真楼作纪
二十八日花工以解石来示
二十九日坐会真楼上午往叩闪知愿将取其所留翰
扎碑帖闪辞以明日还过潘莲华家将入晤遇鸡足安
仁师与丘生同行万里知已得之意外喜甚遂同予寓
坐久之予亦随访其寓下午乃还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3b 页 WYG0593-0489b.png
三十日晨餐后往拜潘即造闪知愿犹不出延入西亭
相晤余以安仁远来其素行不凡且赍有丽江云薖全
集来并求收览闪公颔之予乃出
六月初一日憩会真楼
初二日出东门度吊桥遂随之东行田塍中十里至河
中村有石桥北来之水分而为二一由桥东南注一绕
村西南曲越桥东一里其地中洼而沮洳又一里越岗
而东半里抵东山之麓由岐东北二里过大官庙上山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4a 页 WYG0593-0489c.png
曲折甚峻二里半至哀牢寺寺西南向其上崖势层叠
而起即哀牢山也饭于寺由寺后沿上一里转北行顶
崖西半里转东行顶崖北一里转南行顶崖东顶崖者
石屏高插峰头南北起两角而中平玉泉二孔在平脊
上孔如二大履并列中隔寸许而水皆满而不溢其深
尺馀所谓金井也今有树碑其上者大书为玉泉按玉
泉在山下大官庙前亦两孔而中出比目鱼此金井则
在山顶有上下之别而碑者顾溷之何也又一碑树北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4b 页 WYG0593-0489d.png
顶恶哀牢旧名易为安乐焉益无徵矣南一里至顶南
一里东南下又一里西南下其处石崖层叠盖西北与
哀牢寺平对俱沿崖而倚者也又南下一里为西来大
路有茅庵三间倚路旁为茶庵由此东向循峡而入五
里过一岰东一里度中洼之宕从岭上二里盘北突之
嘴其北峡底颇见田形于是东南下二里越一峡而东
一里东上冈又里馀踰岰南行东上冈始望见南壑中
洼其南有峰危耸中立即笔架山之北峰也其峰在郡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5a 页 WYG0593-0490a.png
城东南三十里外西自郡城望之四顶分尖北自此山
临之祗见北垂一峰如天柱从冈上东盘北峰三里降
而下洼一里从西稍降始见东山渐豁山冈向东南下
始闻水声复西南下坑其下有田塍当坑底焉已暮欲
投之宿乃西南下一里及坑底渡小水复西南半里投
宿村家暮雨适来
初三日雨不止饭而登途稍霁复南下坑底半里渡坑
涧东南上坡一里得北来大路随之南行冈脊三里其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5b 页 WYG0593-0490b.png
冈在垂坞中遂随之下一里南行坞中又一里踰一小
岰又一里稍下沿坞东行其坞始豁而南向去水从其
西南濒笔架山之北冈亦随之南折一里踰一小冈而
下即闪墓之虎砂也北望有茔当中坡之嘴乃涉壑而
登之即闪太史夫人马氏之冢从墓东半里踰小水抵
闪庄庄房当村庐之西时守者他出止幼童在余待久
之遂从村东问所谓落水坑者其言或远或近不可方
物有指在东北隅者趋之踰冈脊而北二里得一中洼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6a 页 WYG0593-0490c.png
之潭有水嵌其底而四面皆高周回大百亩而水无从
出从洼上循其北而东上坡又里馀其岭从北而亘南
东南接天生桥者为闪庄东障之山余时不知其为天
生桥但求落水坑而不得惟望闪庄正东其山屏起下
陷如有深穴意此中必有奇胜然已从土人之指而踰
其北矣遇二人询之无解语者遂从东岭西南下仍抵
洼潭之东得南趋之道乃随之循东岭而南二里见有
峡东自屏山下陷处出峡中无水而闻水声甚沸乃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6b 页 WYG0593-0490d.png
见有水西自壑底反东向腾跃而不见下流所出心奇
之而不能解乃先溯旱峡遵北岭东入二里抵下陷处
则石崖骈列中夹平底半里峡分两岐一北向入者峡
壁双骈而底甚平中无滴水如抉堑而入而竟无路影
一南向入者东壁甚雄峡底稍隆起而水与路影亦俱
绝路则直东蹑岭而上予意在穷崖不在陟岵乃先趋
北向峡中底平若嵌中俱茅塞一里再转南向峡中披
茅而入半里东崖突耸路辄缘西崖上俯瞰峡中其南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7a 页 WYG0593-0491a.png
忽平坠而下深嵌数丈东崖突耸之下有洞岈然西向
而辟于坑底路从西崖陡下坑中遂莽而入洞洞门高
数丈阔丈馀水痕尚湿乃自外入洞中者时雨甫过坑
源不长已涸而无流入洞二丈中忽闇然下坠其深不
测以石块掷之久而跫然若数十丈不止然有声如止
洞底有深如投水中固知其下有水而洞不尽水也出
洞南眺其坑亦南夹不知穷极然或高或洼底亦无有
平准乃从旧路北出半里复从大路行峡底半里复随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7b 页 WYG0593-0491b.png
北岭小径二里西抵闻水声处其坡在闪墓正东二里
踰横峡而南有寨数家乃西通山窠南通落水寨总道
大道自山窠走天生桥出枯柯顺宁即从此寨沿南岭
而入者予时尚不知所入岭即天生桥也惟亟西下绝
壑视西来腾跃之水一里抵壑之悬绝处则水忽透石
穴下坠其石皆磊落倚伏故水从西来捣空投隙而赴
之当亦东合天生桥之下者也其水即沈家庄西北岭
岰诸水环闪墓闪冈之前又东盘嘴始北曲而东入于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8a 页 WYG0593-0491c.png
此此所谓小落水坑也即土人所谓近者余求之而不
得不意过而遇之时已过午遂南越一冈又西下一里
仍南渡其水曲复西踰坡一里再至闪庄令顾奴瀹水
飧饭既毕其守者一人归询所谓天生桥落水洞之道
乃知落水有二洞小者近即先所遇者为本坞之水大
者远在东南十里之外乃山窠南道所经为合郡近城
诸流又知天生桥非桥也即大落水洞透穴潜行而路
乃踰山陟之其山即在正东三里外余随其指先正东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8b 页 WYG0593-0491d.png
寻天生桥二里至横峡南岭之寨将由大路入再执土
人问之始知前平底峡中东上之坡为天生桥踰之即
为枯柯者余乃不复入将南趋落水寨一老人颇解事
知予志在山水曰是将求落水洞非求落水寨者此洞
非予不能指若至落水寨而后回则迂折多矣遂引余
从寨之后东踰岭莽苍无路姑随之行二里越岭东下
即见一溪西南自落水寨后破石门东出盘曲北来至
此岭东麓即捣入峡峡东即屏山下陷之南峰与所踰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9a 页 WYG0593-0492a.png
之岭夹成南北峡水从南入峡悬溜数丈汇为潭东崖
忽迸而为门高十馀丈阔仅数尺西向峙潭上水从潭
中东捣而入之崆峒不知作何状也从西崖又缘崖石而北
见峡中水虽东入而峡犹北通当即旱峡南或高或洼
南出之峡由此亦可北趋西向旱洞固知两洞南北各
峙而洞在一峡中第北无水入而南吸大川耳其中当
无不通故前投石有水声而上以桥名也从西崖俯瞰
久之仍转南出土老翁欲止予宿余谓日尚早遂别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29b 页 WYG0593-0492b.png
遵南路可以达郡惟此处犹不得道盖沿大溪而南抵
西山峡门即落水寨西越坡溯小溪而西上岭盘笔架
山之南即郡中通枯柯大道余乃西从之沿坡陟坞八
里抵西坡下其山北盘为壑而南临下嵌之涧又西盘
西峰南嘴而上三里其上甚峻又平行峰头二里予以
为此笔架南峰矣而孰知尚东出之支也其西复下坠
为坑与笔架犹隔一坞乃下涉其坑一里越坑西上始
为笔架南垂有数十家倚南崖而居是为山窠当从投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0a 页 WYG0593-0492c.png
宿而路从树底行不辨居址扳树丛而上一里遂出村
居之后意西路可折而转既抵西复无还岐竟遵大路
西北驰二里馀下涉一涧复西北上一坡二里越坡复
下而涉涧共三里又上踰一坡西平向下二里出峡门
已暮从昏黑中峻下二里西南渡一溪桥又西北从岐
踰坡竟失路踯躅二里馀乃得一寨于坡间是为小寨
叩居人遂停行李于侧与牛圈为邻出橐中少米为粥
以飧而卧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0b 页 WYG0593-0492d.png
初四日其家插秧忙甚竟不为炊余知之即空腹行以
为去城当不及三十里也及西行复逾坡两重共八里
有庐倚山西向而居始下见郡南川子随坡西向平下
五里越一西下小峡又上一西突之冈始逼近西川下
瞰川中之水从坡西南环波脚东南抱流而入峡坡之
南有堰障之此即清水关沙河诸水合流而东南至此
将入峡东向而入落水寨者也于是东北一里馀下至
坡麓循嘴北转半里始舍山而西北行平陆间二里馀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1a 页 WYG0593-0493a.png
西及大溪有巨木桥横其上西渡之西北复行川间屡
过川中村落十六里而及城之东南隅度一小桥由城
南西向行一里半入南门始索面及馒头于市而饱餐
焉下午返会真楼
初五初六日憩会真楼
初七日闪知愿来顾
初八日知愿馈猪羊肉并酒米甚腆
初九日闪太史招游马园园在龙泉门外期余晨往予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1b 页 WYG0593-0493b.png
先从法明寺过新建太翁祠祠尚未落成倚山东向其
南即方忠悯公祠(名政征麓川/死于江上者)亦东向正室三楹俱守
者栖止于其中两庑祀同难者俱倾倒像露坐焉出祠
南出龙泉由池东堤上抵池南即折而西入峡半里园
临峡西坡上与龙泉寺相并园之北即峡底也西自九
龙山后环夹而来有小水从峡东出仅如线而园中则
陂池层汇北一池其地更高水从其底泛珠上溢其池
浅而水独澄映有光从此遂潺潺泻外池外池中满芰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2a 页 WYG0593-0493c.png
荷东岸旧有菜根亭乃马玉麓所建者并中诸榭俱倾
圯太史公新得而经始之建一亭于外池南岸北向临
流隔池则龙泉寺之殿阁参差冈其上浮屠倒浸波中
而陂池罨映泉源沸漾更奇也盖后峡环夹甚深其水
本大及至峡口此园当之峡中之水遂不由溪而沁入
地中故溪流如线而从地旁溢如此池与九龙池其滔
滔不舍者即后峡溪中之流也余至太史已招其弟知
愿相待先同观后池溢泉遂饭于池南新亭开宴亭中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2b 页 WYG0593-0493d.png
竟日洗盏更酌抵暮乃散
初十日马元中刘北有相继而来皆不遇余往玉工家
也随答拜马元中并拜俞禹俞锡二君皆沈太翁之婿
前于知愿席相会而未及拜禹锡原籍苏州其祖讳彦
中辛丑进士(中时犹李时彦/后复姓俞名彦)移居金陵大功坊后其祖
父年俱壮闪太翁寓金陵时欲移家南来遂以季女字
俞前年太翁没俞来就婚拟明春偕返云时禹锡不在
遂返会真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3a 页 WYG0593-0494a.png
十一日禹锡招宴候马元中并其内叔闪孩识孩心同
饮约同游卧佛
十二日禹锡馈兼金下午元中移酌会真楼拉禹锡同
至雷风大作既暮乃别
十三日禹锡以他事不及往卧佛予独行东循太保山
麓半里出仁寿门门西北倚太保山北麓城随山西叠
而上与龙泉同出城即有深涧从西山悬坑而下即太
保山顶城后度脊所分之水也踰桥循西山直北半里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3b 页 WYG0593-0494b.png
有岐东北行平川中为纸房村间道其循山直北者乃
逾岭而西向清蒿坝通乾海子者予乃由间道二里北
过纸房村又东一里出大道始为拱北门直向卧佛寺
者又北一里越一东出小涧其北有庙踞冈头乃离城
五里之舍也大道中川而行尚在板桥孔道之西又北
五里再过一庙在路之西其西有巨庙倚西山村落倚
之所谓红庙村也又北八里有一涧自西山东出踰之
而北为郎义村村庐联络夹道甚长二里村始尽缘村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4a 页 WYG0593-0494c.png
西转有水自北堰中来即龙王塘之下流也溯流沿波
西北行三里有一卷门东向列路旁其北即深涧缘坡
下乃由卷门西入缘南坡俯北涧西入半里闻壑北水
声甚沸其中深木丛箐掩蔽上下而路乃缘壑北转不
半里穿门北上则龙王祠巍然东向列其前与左皆盘
壑蒙茸泉声沸鸣乃由殿左投箐而下不百步而泓泉
由穴中溢东向而坠坑其北坑中又有水泻树根而出
亦坠坑同去其下悬坠甚深而藤萝垂蔓予披蔓涉壑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4b 页 WYG0593-0494d.png
求之抵下峡则隔于上凌上峡则隔于下尽丛枝悬空
密蔓叠幕咫尺不能窥惟沸声震耳而已乃从棘蔓中
扳西北崖而上望双岩上倚山顶谓此有路可达宛转
上下终不可得乃返殿前饭而仍在卷门遂北下度涧
桥见桥北有岐缘涧西入而山顶双岩正峙其西余从
之始缘涧北半里遂登坡西上直上者三里抵双岩之
下路乃凌北岩之东逾岰而西北去余瞰支峰东北垂
意卧佛当在其西北峰下遂西北逾支峰下坑盘峡遵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5a 页 WYG0593-0495a.png
北坡东行二里见有路自北坡东来复西北盘岰上疑
以为此卧佛路当从下行不登山也欲东下其人言东
下皆坑崖莫可行须仍转而南予从之二里随前东来
之路下坡二里从坡麓得一村村之前即沿麓北行之
大道也沿之北又五里稍西向入谷则卧佛寺环西谷
中而谷前大路则西北上坡矣入谷即有池一围当寺
前其大不及九龙池而回合更𦂳池东有一亭绾谷口
由池北沿池入池尽其西有官房三楹临其上北楹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5b 页 WYG0593-0495b.png
下泉汩汩从砌石间溢入池中池甚清浅官房之西历
砌上即寺门也亦东向临之其内高甍倚岩门为三卷
亦东向卷中不楹而砖亦横巩如桥卷外为檐以瓦覆
石连属于洞门之上壁洞与巩连为一室巩高而洞低
巩不掩洞则此中之奇也其洞高丈馀而深入者二丈
横阔三丈其上覆之石甚平西尽处北有门下嵌而入
南有台高四尺其上剜而入台如胡床横列而剜有石
像像曲肱卧台上长三丈头北而足南盖此洞横阔止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6a 页 WYG0593-0495c.png
三丈北一丈嵌为内洞之门南二丈犹不足以容之自
漆以下则南穴洞壁而容其足其像昔乃天成者自镇
守内官巩其前轩又加斧琢而贴之金今则宛然塑像
失其真矣内洞门内西北隅透壁入门凹而下其内渐
高以觅炬未入时巩殿有携酒三四生挟妓呼僧团饮
其中予姑出殿从北庑厢楼下觅睡处且买米而炊焉
北庑之西亦有洞高深俱丈五尺亦卷其门而南向于
正殿之北隅其中则像山神护法者是夜卧寺中月明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6b 页 WYG0593-0495d.png
而兴颇索
十四日早饭于僧舍觅火炬入内洞初由洞门西向直
入其中高四五丈深数丈稍分岐辄穷仍出从门内南
向觅旁窦而上入二丈亦穷而出笑此洞之易穷有童
子语于门外曰曾入上洞乎余今早暗中入几坠危窦
若穿洞而上须从南不可从北也予异其言乃益觅炬
再入从南向旁窦得一小穴反东向上其穴圆如甑既
上其穴竖而起亦圆如井从井中扳南崖则高而滑不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7a 页 WYG0593-0496a.png
可上乃出取板凳为梯以升既上其口如井栏上隙横
于井口之西复盘隙而北再透出一口则有峡东西横
峙北向出峡则渊然下坠其深不可睹无级可梯故从
其东透层穴而上南向下峡丈馀有洞仍西向入其下
甚平高三四丈阔约丈五西入亦五六丈稍分为岐而
止如北洞之直入者焉此洞之奇在南穿甑穴层上井
口而复得直入之洞盖一洞而分内外两重又分上下
两重又分南北两重始觉其奇甚也既出仍从池左至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7b 页 WYG0593-0496b.png
谷口大路余时欲东访金鸡温泉当截大川东南向板
桥姑随大路北瞰之半里稍西北上坡见其路愈西上
乃折而东从旁岐下坡一里其麓有一村从此由田塍
随小溪东南行二里度桥木平桥由溪东岸又东半里
过一屯遂从田塍中小径南行半里稍折而西复南就一
小水随之东下遂无路莽苍行草畦间东南一里半始
得北来小路随之南又得西来大路循之又有溪自北
而南有大木桥架其上度桥东遂南行二水俱西曲而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8a 页 WYG0593-0496c.png
合东折于板桥之南焉路南行塍中又二里半而出板
桥街之中由街稍南过一小桥即沿小溪东上半里越
溪上梗东南行二里渐逼东山过一村有小溪自东北
流西南涉之从溪东岸东南二里直逼东山下复有村
倚之从村南东向入有小舂踞冈上冈之东即有涧自
古鼓山北峡来绕冈南西去有亭桥跨其上此大道也
小径即由北脊入峡盘冈东下遂溯溪岸东行一里
有小桥平跨溪上乃南度之东上坡一里至金鸡村其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8b 页 WYG0593-0496d.png
村居庐甚盛当木鼓山之东南麓村东有泉二池
出石穴中一温一寒居人引温者汇于街中为池上覆
以屋又有正屋三楹临池之南庭中紫薇二大树甚艳
前有门若公馆然乃市酒餐饭于市而后浴于池池四
旁石甃水止而不甚流亦不甚热不甚清尚在永平温
泉之下而有馆有门则同也从村后东南循峡上岭数
里有金鸡村从村后直东上木鼓西南峰二十里有新
建宝顶寺予俱不及登从村西南下三里北折度亭桥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9a 页 WYG0593-0497a.png
北随溪西南行塍中五里西值大溪溪东有村傍之乃
稍溯之北度大木桥而西行塍中又四里至见龙里其
南有报功祠甚巨西向而祠楼则南面入其中祠空而
楼亦空楼上止文昌一座当其中寺僧云昔有王靖远
诸公神位觅之不得也由此又十里入拱北门又二里
而返会真令人往讯安仁已西往腾越矣
十五日憩会真楼
十六日憩会真楼往晤闪知愿还拜刘北有留饭即同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39b 页 WYG0593-0497b.png
往太保山麓书馆花木丛深颇觉幽閒久之雨过适闪
知愿送南园录并永昌志即留馆中刘北有留予迁寓
其内余屡辞之至是见其幽雅许之以明日刘以钥匙
付余刘将赴省闱乃别还会真
十七日闪知愿候宴其兄太史及其族叔孩识在焉深
夜乃别
十八日迁馆于山麓西南打索街即刘北有书馆也其
馆外有赁居者以日用器进亦刘命也予独坐馆中为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0a 页 WYG0593-0497c.png
抄南园漫录既而马元中㐅觅续录至余因先抄续录
且乘雨折庭中花上花插木毬腰孔间辄活蕊亦吐花
(花上花者叶与枝似吾地木槿而花正红一朵四瓣/从心中抽出叠其上殷红而开甚久自春至秋犹开)
以杜鹃鱼子兰(兰如真珠兰而无蔓茎短叶圆有光抽/穗细黄子丛其上如鱼子不开而落幽)
(韵同/兰)小山茶分植其孔无不活者既午俞禹锡雨中来
看且携餐贳酒赠予诗有下乔之句(谓会真楼高爽可/收一川阴晴也)
予荅以幽栖解嘲五律(谓便于/抄书也)
二十日抄书麓馆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0b 页 WYG0593-0497d.png
二十一日孩识来顾
二十二日抄书麓馆
二十三日晨大雨稍霁还拜孩识并谢刘北有下午赴
孩识之招闪俞俱同宴深夜乃别
二十四日绝粮知刘北有将赴省闱欲设酌招余余乃
作书告之窘状
二十五日新添乒术士挟一刘姓者至招游九龙池遂
泛池中亭子候刘携酌不至予返寓抄书北邻花红正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1a 页 WYG0593-0498a.png
熟枝压墙南红艳可爱摘而食之以当井李(此间花红/结子甚𦂳)
(生青熟红不似吾乡熟辄黄也余乡/无红色者花红之名惟此地相称耳)下午刘以四品素
肴馈刘北有以斗米牛肉馈
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俱抄书麓馆俱有雨时作时止
无一日晴也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1b 页 WYG0593-0498b.png
 
 
 
 
 
 
 
 徐霞客游记卷十一上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2a 页 WYG0593-049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十一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二十(云南/)
七月初一日至初三日抄书麓馆亦无竟日之晴先是
俞禹锡有仆还乡请为予带家报予念浮沉之身恐家
人已认为无定河边物若书至家中知身尚在又恐身
反不在也乃作书辞之至是晚间不得眠仍作一书拟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2b 页 WYG0593-0498d.png
明日寄之
初四日送所寄家书至俞馆而俞往南城吴氏园余将
返其童子𨗳予同往过南关而西一里从南城北入其
园有池有桥有亭在池中主人年甚少昆仲二人一见
即留酌亭中薄暮与禹锡同别主人即吴麟徵之子新
从四川父任归者(麟徵以乡荐初作教昆陵升南部/故与俞遇今任四川建昌道矣)
初五日又绝粮余作书寄潘莲华复省中吴方生(潘父/子以)
(初八日/赴公车)且向潘索粮不及待往拜吴氏昆仲不遇即乘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3a 页 WYG0593-0499a.png
便出龙泉门为乾海子之游由九龙池左循北坡西向
上一里出寺后南瞰峡中马家园即前日闪太史宴余
其中者昔为马业今售闪氏矣从此益西向上一里瞰
其北峡乃太保新城所环其上者其西即宝盖山之顶
今循其南冈而上也又迤逦上者三里始随南峡盘坡
入二里路北之树森郁而上路南之树森郁而下各有
庄舍于其中北为薛庄南为马庄树皆梨柿诸果予夙
闻马元中有兄居此元中嘱余往游且云家兄已相候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3b 页 WYG0593-0499b.png
久矣至是问主人已归城时日甫上午遂从其后趋乾
海子道其处峰稍南曲其下峡中有深涧自西北环夹
东出水声骤沸即马家园绾九龙南坞之上流也此处
腾涌涧中外至坞口遂伏流不见南溢而下泛者为马
园内池北溢而下汎者为九龙泉池皆此水之伏而再
出者也循涧北崖盘坡入一里北折入峡二里稍下就
涧行其处东西崖石夹峙水腾跃其中路随之而上盖
已披宝盖山之西麓矣或涉水西或涉水东或涉水中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4a 页 WYG0593-0499c.png
而上北五里渐西其溪分两道来由其中蹑岭西北上
始望见由此而北分峡东下者为宝盖山之脊又东下
而为太保由此而南分峡东下者为九龙南山之脊又
东下为九龙冈此其中垂之短支从之迤逦上五里始
越其脊下瞰脊西有峡下绕甚深水流其中沸甚此即
沙河之上流也其西又有山一重横夹之乃为南下牛
角关之脊而此脊犹东向之旁枝也循北崖西行三里
馀始西南坠壑下下三里始抵溪之东岸两崖夹溪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4b 页 WYG0593-0499d.png
石甚突兀溪流逗石底而下层叠腾涌而蒙箐笼罩之
如玉龙踊跃于青丝步障中志所谓溜钟滩岂即此耶
路缘东崖下北溯溪有小洞倚崖西瞰溪流入坐其间
水乳滴沥如贯珠下出复北溯溪三里有木桥跨西度
其西上岭遂与沙河上流别三里登南度之脊其脊中
低南北皆高南即牛角关之脉北高处为虎坡乃从西
北度脉而来者路逆溯之循北岭东坡而上又二里从
岭北西向穿岰是为虎坡此坡由北冲东蒲蛮寨岭度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5a 页 WYG0593-0500a.png
脊西南下绕为北冲南峰南向逶迤东坠沙河之源西
环乾海之坞南过此岭稍伏而南耸牛角关又伏而度
脉分支西北掉尾者为蒲缥西岭正支东峙松子山绕
石甸东而南尽于姚关者也过岰西即有坑西坠路循
北坡西北行五里西下行峡中溯流蹑涧三里再逾岭
又三里出岭西始见西南下壑稍开有西峡自北而南
与南峡合而西去有茅数龛嵌峡底曰锣鼓寨于是盘
东坡北向转溯西峡上行西峡有山自北岰分支南亘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5b 页 WYG0593-0500b.png
环于东界之西路由其中直披北坳而入三里涉北来
小水遂西盘其坳脊二里出峡南其西南盘壑复下开
而路乃北向蹑岭曲折西北盘之而升二里登岭头遥
望数十家倚西亘横峰下即大寨也乃西南盘层壑之
上二里越冈西下又二里西南下至坞间涉北来小峡
又西上半里是为大寨所居皆茅但不架栏其俗皆勤
苦垦山五更辄起昏黑乃归所垦皆硗瘠之地仅种燕
麦蒿麦而已无稻田也予初买米装贮为入山之具而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6a 页 WYG0593-0500c.png
顾仆竟不之携至是寨中俱不稻食煮大麦为饭余强
啮之而卧
初六日天色阴沉饭麦由大寨后西涉一小峡即西上
坡半里循西山北向而升二里坡东之峡骈束如门门
以内水犹南流而坡峡俱平遂行峡中又北一里有岐
逾西山之脊为玛瑙坡道予时欲穷乾海子从峡中直
北行径渐翳水渐缩一里峡中累累为环珠小阜即度
脉而为南亘西山此其平脊也半里过北即有坑北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6b 页 WYG0593-0500d.png
由坑东循大山西北行又一里见西壑下嵌中圆如围
城而底甚平即乾海子矣路从东山西向环海子之北
一里乃趋峡下东山即虎坡大脊之脉有岐东向踰脊
为新开青江埧道入郡为近南下半里抵海子之北即
有泉一圆在北麓间水淙淙由此成流出其东西麓间
俱有茅倚坡临海而居而西坡为盛又半里循麓而入
西麓之茅其庐俱横重木于前出入皆踰之其人皆不
解汉语见人辄去庐侧小溪之成流者南流海子中海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7a 页 WYG0593-0501a.png
子大千亩中皆芜草青青下乃草土浮结而成者亦有
溪流贯其间第不可耕艺以其土不贮水行者足撼之
数丈内俱动牛马之就水草者祗可在涯涘间当其中
央驻久辄陷不能起故居庐亦俱濒其四围祗垦坡种
麦而竟无就水为稻畦者其东南有峡乃两山环凑而
成水从此泄路亦从此达玛瑙山然不能径海中央而
渡必由西南沿坡湾去于是倚西崖南行一里有澄池
一圆在西崖下芜海中其大径丈馀而圆如镜澄莹甚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7b 页 WYG0593-0501b.png
深亦谓之龙潭在平芜中而独不为芜翳又南一里过
西南隅茅舍其庐亦多有路西北踰山云通后山去不
知何所其南转腋间有水从石崖下出流为小溪东注
予初狎之欲从芜间涉此水近水而芜土交陷四旁摇
动遂复迂陟西湾盘石崖之上乃倚南山东向行一里
有岐自东峡上南踰山脊为新开道由此而出澜泥坝
者余乃随坡而下东峡半里则峡中横木为桥其下水
淙淙北自海子菰蒲中流出破壁南坠峡甚逼仄故一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8a 页 WYG0593-0501c.png
木航之此水口之最为潆结者度横木东复上坡半里
陟其东冈由脊上东南行还顾海子之窝嵌其西北出
峡之水坠其西南其下东南坞中平坠甚深中夹为箐
丛木重翳而轰崖倒峡之声不绝其前则东西两界山
又伸臂交舒关峡南去海子峡桥之水屡悬崖泻箐中
南下西转而出罗明坝焉于是循东山瞰西峡东南行
一里转而南下一里有路踰东岭来随西南下坡半里
忽一庐踞坡西向而居其庐虽茅盖而檐高牖爽植木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8b 页 WYG0593-0501d.png
环之入而问其地则玛瑙山也一主人衣冠而出揖而
肃客则马元康也余夙知有玛瑙山以为枝屐所经亦
可一寓目而不知为马氏之居马元中曾为余言其兄
之待余余以为即九隆后之马家庄而不知有玛瑙山
之舍元康一见即谛视曰即徐先生耶问何以知之曰
五弟言之余望之久矣盖元中应试省中先以书嘱元
康者乃玛瑙山非九隆后之马家庄也元康即为投辖
杀鸡为黍见其二子深山杳霭之中疑无人迹而有此知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9a 页 WYG0593-0502a.png
已其遇仙耶其梦寐耶下午从庐西下坡峡中一里转
北下临峡流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
其中焉色有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
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毬中悬其宕而不粘
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精莹坚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
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其/拳)
(大而坚者价每斤二钱更碎/而次者每斤价一钱而已)是山从海子峡口桥东南
环而下此其西掉而北向处即大寨西山之西坡也峡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49b 页 WYG0593-0502b.png
口下流悬级为三瀑布皆在深箐危崖间虽相距咫尺
但闻其声而树石拥蔽不能见其形况可至其处耶坐
玛瑙崖洞间有覆若堂皇有深若曲房其上皆垂干虬
枝倒交横络但有氤氲之气已无斧凿之㾗不知其出
自人工者元康命凿崖工人停槌而垂箐觅树蛾一筐
(乃箘之生于木上者其色黄白较木耳则有/茎枝较鸡葼则非土而木以是为异物也)且谓余曰
箐中三瀑以最北者为胜为崖崩路绝俱不得行当令
仆人停凿芟道异日乃可梯崖下瞰也因复上坡至其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0a 页 WYG0593-0502c.png
庐前乃指点四山审其形势元康瀹茗命醴备极山家
清供视隔宵饭粝口不谓之仙不可也
初七日雨与元康为橘中之乐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
为上而久未见敌手元康为此中巨擘能以双先让余
遂对垒者竟日
初八日晨饭欲别而雨复至主人复投辖布枰下午雨
霁同其次君从庐右瞰溪悬树下一里得古洞乃旧凿
玛瑙而深入者高四五尺阔三尺以巨木为桥圈支架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0b 页 WYG0593-0502d.png
于下若桥梁之巩间尺馀辄支架之其入甚深有木朽
而石压者上透为明洞余不入而下仍悬树一里坠涧
底其奔涌之势甚急而挂瀑处俱在其上下峡中各不
得达仍扳枝上所扳之枝皆结异形怪果苔衣雾须蒙
茸于上仍二里还庐舍元康更命其仆执殳前驱令次
君督率之从来路上二里抵峡口桥东冈坠崖斩箐凿
级而下一里凭空及底则峡中之水倒侧下坠两崖𦂳
束之其势甚壮黔中白水之倾泻无此之深腾阳滴水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1a 页 WYG0593-0503a.png
之悬注无此之巨势既高远峡复逼仄荡激怒狂非复
常性散为碎沫倒喷满壑虽在数十丈之上犹霏霏珠
捲霰集滇中之瀑当以此为第一惜悬之九天蔽之九
渊千百年莫之一睹予非元马之力虽过此无以寓目
也返元康庐挑灯夜酌复为余言此中幽胜其前峡下
五里有峡底桥过之随峡南出有水帘洞溯峡北入即
三瀑之下层而水帘尤奇但路閟难觅明晨须同往探
之此近胜也渡上江而西有石城插天倚雪山之东人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1b 页 WYG0593-0503b.png
迹莫到中夜闻鼓乐声土人谓之鬼城此远胜也上江
之东玛瑙之北山环谷迸中有悬崖峰峦倒拔石洞㟏
岈是曰松坡而家庄在焉叔父玉麓构阁青莲在石之
阿今已云亡而季叔父大麓于此栖迟一日当联骑而
往此中道之胜也余闻之既喜此中之多奇又喜元康
之能悉其奇而余之得闻此奇也地主山灵一时济美
中夜喜而不寐
初九日晨起欲为上江之游元康有二骑一往西山未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2a 页 WYG0593-0503c.png
归欲俟明日同行余谓游不必骑亦不必同惟指示之
功胜于追逐余之欲行者正恐其同其不欲同者正虑
其骑也元康固留予曰俟返途过此当再为一日停乃
饭而下山元康命其幼子为水帘洞𨗳于是西下者五
里及峡底始与峡口桥下下流遇盖历三瀑而北迂四
窠崖之下曲而至此乃平流也有桥跨其上度桥西北
盘右岭之嘴为烂泥埧道从桥左登左坡之半其上平
衍有水一塘汇岗头数十家倚南山而居为新安哨与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2b 页 WYG0593-0503d.png
右岭盘坡之道隔峡相对也水帘洞在桥西南峡底倚
右岭之麓幽閟深阻绝无人行初随流览之傍右岭西
南行荒棘中三里不可得其水渐且出峡当前坳尖山
之隩矣乃复转回环遍索得之绝壁下其去峡底桥不
一里也但无路影深阻莫辨耳其崖南向前临溪流削
壁层累而上高数丈其上洞门㟏岈重覆叠级虽不甚
深而中皆旁通侧透若飞甍复阁檐牖相仍有水散流
于外垂檐而下自崖下望之若溜之分悬自洞中观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3a 页 WYG0593-0504a.png
若帘之外幕水帘之名最为宛肖洞石皆楞柱绸缪缨
幡垂飏虽浅而得玲珑之致但旁无侧道可上必由垂
檐叠覆之级冒溜冲波以施扳跻若从其侧架梯连栈
穿腋入洞以䏲帘之外垂祗中观其飞洒而不外受其
淋漓胜更十倍也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
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即片叶丝柯皆
随形逐影如雪之凝如冰之裹小大成象中边不嵌此
又凝雪裹冰不能若是之匀且肖者予于左腋洞外得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3b 页 WYG0593-0504b.png
一垂柯其大拱把其长丈馀其中树干已腐而石肤之
结于外者厚可五分中空如巨竹之筒而无节击之声
甚清越余不能全曳断其三尺携之下并取枝叶之绸
缪凝结者藏其中盖枝细叶薄易于损伤而筒厚可借
以相护携之甚便也水帘西有一旱岩深亦止丈馀而
穹覆危崖之下结体垂象纷若赘旒细若刻丝攒冰镂
玉千萼并头万蕊攒颖有大仅如掌而笋乳紏缠不下
千百者真刻楮雕棘所不能及余欲击取而无由适马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4a 页 WYG0593-0504c.png
郎携斧至借而击之以衣下承得数枚取其不损者二
枚并石树之筒托马郎携归玛瑙山俟还取之遂仍
出桥右与马郎别乃循右坡西上里馀隔溪瞰新安哨
而行大雨忽来少憩树下又一里盘右坡之嘴转而北
行盖右坡自四窠崖颉颃西来至此下坠而崖石遂出
有若芙蓉簇萼空中有若绣屏叠锦崖畔不一其态北
盘三里又随湾西转一里又北盘其萼于是北向下峡
中二里馀坞底有峡自东北来遂同盘为洼而西北出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4b 页 WYG0593-0504d.png
路乃挟西坡之麓随之西转其中沮洳踔陷深泞岂烂
泥坝之名以此耶西北出隘一里循东坡平行西瞰坠
壑下环中有村庐一所为烂泥坝村路从其后分为二
岐一西向下坞为上江道一北向盘坡为松坡道余取
道松坡又直北一里挟东坡北嘴盘之东行半里越西
峡而西北上一里盘其东突之崖又一里踰其北亘之
脊由脊东北向随坡一里路又分岐为二一直北随脊
平行者横松株阻绝以断人行一转东入腋者余姑随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5a 页 WYG0593-0505a.png
之一里其坡东垂为脊脊间路复两分一踰脊北去一
随脊东南下予乃傍之南下二里径渐小而翳疑非通
路下二里有三四人倚北坡而樵呼讯之知去松坡不
远乃西转就峡平行里馀出峡口其西壑西开又西下
里馀有村庐当中窝而居村中巨庐杨氏在北马氏在
南乃南趋之一翁方巾藜杖出迎为马太麓元康长郎
先已经此为言及翁讶元康不同来予为道前意翁方
钥茗而山雨大至俟其霁下午乃东蹑坡上青莲阁阁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5b 页 WYG0593-0505b.png
不大在石崖之下玉麓先生栖真处太麓招一僧止
其中余甫至太麓即携酒授餐遂不及览崖间诸胜太
麓年高有道气二子长读书郡城(玄/真)次随侍山中为予
言其处多岩洞亦有可深入者二三处但路未开辟当
披荆入之地当山之翠微深崖坠壑尚在其下不觉其
为幽閟乱峰小岫初环于上不觉其为孤高盖崇山西
北之支分为双臂中环此窝南夹为门水从中出而高
黎贡山又外障之真栖遁胜地买山而隐无过于此惟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6a 页 WYG0593-0505c.png
峡中无田米从麓上尚数里也
初十日晨起霁色可挹遂由阁东竹坞绕石崖之左登
其上其崖高五六丈大四丈一石擎空四面壁立而南
突为岩其下嵌入厓顶平展如台冈脊以北来环其后
断而复起其断处亦环为峡绕崖左右而流泉潆之种
竹峡中岚翠掩映道从之登昔玉麓构殿三楹在顶塑
像未竟止有空梁落燕泥也已复下青莲阁从阁侧南
透崖下其岩忽绷云罨幕亭亭上覆而下临复跫然无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6b 页 WYG0593-0505d.png
地转其西岩亦如之第引水环流其前而断北通之隘
致下岩与上台分为两截余谓不若通北隘断东路使
青莲阁中道由前岩之下从西北转达于后峡仍自后
峡上崖台庶渐入佳境不分两岐也既而太麓翁策杖
携晨餐至餐毕余以天色渐霁急于石城游太麓留探
松坡石洞予以归途期之太麓曰今日抵江边已晚不
必渡可觅土官早龙江家投宿彼自为登山指南不然
其地皆夷寨无可通语者余识之遂行仍西南下至庐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7a 页 WYG0593-0506a.png
侧渡坞中南出之水共西一里上循西坡北向行一里
转而披其西峡半里踰脊西下一里下至壑中其处忽
盘窝夹谷自东北而透西南之门路循其南坡西行一
里涉峡中小水同透门出乃西南随坡下三里复盘坡
西转望见南坞中开下始有田有路从东南合即烂泥
埧北来道也坡西南麓有数家倚坡南向是为某某仍
下坡一里从村右度小桥是坡左右俱有小水从北峡
来而村悬其中又西北开一峡其水较大亦东来合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7b 页 WYG0593-0506b.png
会同南去由是望其西北而趋一里踰坡入之又渡一
东北来小水即循北坡溯涧西北行二里西下渡坞中
涧复西北上涧西之山又随其支峡入二里再上盘西
突之坡坡西有壑中盘由壑之北崖半里环陟其西脊
约三里由脊西南下半里平行枯峡中一里有枯峡自
北而来横陟之循北岭之坡西行一里闻水声淙淙数
家倚西坡是为打郎入询居人始知上江路在外峡西
壑东北亦有路踰岭此亦通府之道独西北乃山之环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8a 页 WYG0593-0506c.png
脊无通途也乃随西山之半南向出二里盘西山南嘴
而西其前有路自峡底来合则东来正道也于是倚北
崖西行西峡之上峡南盘壑屡开而水仍西注峡北西
垂渐下石骨迸出行二里时上午暑甚余择荫卧石半
晌乃西北下坡半里有涧自东来其水淙淙成流越之
仍倚北坡西北行二里饭于坡间又西北二里越西岗
下其间坑堑旁午坡陀间错木树森罗二里路岐为两
一西南一西北予未知所从从西北者已而后一人至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8b 页 WYG0593-0506d.png
曰西南为猛赖渡江径道此西北道乃曲而从猛淋者
予欲转其人曰既来一里不必转即从猛淋往可也乃
西北随峡稍下二里有聚落倚东坡临北壑是为猛淋
此乃打郎西山南下西转掉尾而北环为此壑其壑北
向颇豁遥望有巨山在北横亘西下此北冲后山夹溪
西行而尽于猛赖溪北王尚书寨岭者也壑中水当北
下北冲西溪其人指予从猛淋村后西南踰岭行一里
陟岭头踰而南下遂失路下一里其路自西来合稍东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9a 页 WYG0593-0507a.png
下度一小桥乃转西南越坡二里则坡南大溪自东而
西向注有路亦自溪北西来其路则沿波而上予所由
路则坠崖而下于是合而西向半里沿崖半线路行其
崖峭石凌空下临绝壑其下奔流破峡倒影无地而路
缘其间嵌壁而行半里稍下离崖足回眺北崖上插犹
层城叠障也又西二里从崖足盘西南突嘴半里始见
上江南坞其峡大开中嵌为平畴祗见峡底而不见江
流有溪自西山东南横界平畴中直抵东山之麓而余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59b 页 WYG0593-0507b.png
所循之溪亦西南注之峡口波光四围荡漾其处不审
即峡溪所汇抑上江之曲予又疑东南横界之流即为
上江然其势甚小不足以当之方疑而未定逾突嘴而
西又半里转而北随北峡下一里从北峡西转始见上
江北坞虽平畴较小于南坞而北来江流盘折其中东
峡又有溪西向入之其南流虽大而江流随东山之麓
为东山亏蔽惟当峡口仅露一斑不若此之全体俱现
也又西向下者一里有十馀家倚南山北向而居问上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0a 页 WYG0593-0507c.png
江渡何在在其西北问早土官何在在西南二里乃北
渡其溪溪水颇大而其上无桥仅横一木平于水面两
接而渡之而木为水激撼摇不定水时涌跃其上虽跣
足而涉足下不能自主危甚于是上西坡南向随流行
塍间一里稍折而南又一里入早氏之庐已暮始在其
外室甚陋既而延入中堂主人始出揖犹以红布缠手
者讯予所从来予以马氏对曰元康与我厚何不以一
柬相示予出元康诗示之主人乃去缠首易巾服而出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0b 页 WYG0593-0507d.png
再揖遂具晚餐而卧其堂中
十一日晨起龙江具饭言江外土人质野不驯见人辄
避君欲游石城其山在西北崇峡之上路由蛮边入蛮
边亦予所辖当奉一檄令其火头供应除道拨寨夫引
至其处不然一时无栖托之所也予谢之复引予出庐
前旷处指点而言曰东北一峰特耸西临江左者为王
尚书驻营之峰西北重峡之下一岗东突江右者是为
蛮边昔麓川叛酋思踞为巢其后重崖上为石城酋思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1a 页 WYG0593-0508a.png
恃以为险与王尚书夹江相拒者也此地昔为战场为
贼窟今藉天子威灵民安地静所产丰盛逾于他所他
处方苦旱此地之雨不绝他处甫插莳此中之新榖已
登他处多盗贼此中夜不闭户敢谓穷边非乐土乎第
无高人至止而今得之岂非山川之幸予谢不敢当时
新榖新花一时并出而晚稻香风盈川被陇真边境之
休风而或指以为瘴亦此地之常耳既饭龙江欲俟余
行予示之期返途再晤乃以其檄往出门溯江东岸北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1b 页 WYG0593-0508b.png
行二里时渡舟在西岸坐东涯树下待之半晌舟来乃
受之溯流稍北乃受驼骑此自北冲西来者渡舟为龙
江之弟龙川所管祗驼骑各畀之钱而罄身之渡无畀
钱者时龙川居江岸西与蛮边之路隔一东下小溪渡
夫余自蛮边回必向溪南一晤龙川余许之乃从小溪
北岸登涯即西北行于是涉上江之西矣此十五喧之
中也循西山北二日为崩戛南二日为八湾(崩戛北为/红毛野人)
(八湾南为潞/江安抚司)昔时造桥西踰山心出壶瓶口至腾阳道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2a 页 WYG0593-0508c.png
尚在其南下流二十里其天生石崖可就为桥址者又
在其下西北三里有溪自西峡出北渡之半里有聚落
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蛮边觅火头不在其妻持檄觅一
僧读之延予坐坐栏上而具餐焉其僧即石城下层中
台寺僧各喧土人俱信服之今为取木延匠将开建大
寺此僧甫下山与各喧火头议开建之事言庵中无人
劝余姑停此俟其明日归然后由其庵方可觅石城也
余从之坐栏上作纪下午浴于涧复登拦观火头家烹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2b 页 WYG0593-0508d.png
小豚祭先令一人从外望一人从内呼问可来曰来了
如是者数十次以布曳路间渡入龛而酌之饭之劝亦
如生人薄暮其子以酒肉来献乃火酒也酌于栏上风
雨忽来虽栏无所蔽而川中蕴热即就栏而卧不暇移
就其室也
十二日火头具饭延一旧土官同餐其人九十七岁矣
以年高后改于早龙江者喧中人皆言其人质直而不
害人为土官最久曾不作一风波有馈之者千钱之外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3a 页 WYG0593-0509a.png
辄不受当道屡物色之终莫得其过迹喧人感念之共
宰一牛卖为赡老之资既饭以一人引余往中台寺予
欲其人觅引探石城不必由中台其人言喧中俱不识
石城路惟中台僧识之且必由中台往无他道也余不
信复还遍徵之喧中其言合遂与同向中台由村北溯
溪西向入二里过上蛮边渐入峡又西一里涉一水沟
遂临南涧倚北坡而行又一里北坡稍开有岐北去又
西踰波过一水塘而北下峡中共二里一溪自北峡来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3b 页 WYG0593-0509b.png
架木为桥西度之桥之南又一溪自南峡西来与桥水
合而出于蛮边南大溪者既度桥西即北向上坡其坡
峻甚泞甚陷淖不能举足因其中林木深閟牛畜蹂践
遂成陷土扳陟甚难二里就小径行丛木中三里复与
大路合峻与泞愈甚又北上一里折而西南上峡中一
里南踰其岗始见有茅庵当西崖之下其崖矗然壁立
于后上参霄汉乃入庵庵东向乃覆茅为之者其前积
木甚巨一匠工斫之为殿材昨所晤老僧已返(号沧海/四川人)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4a 页 WYG0593-0509c.png
即为具饭余告以欲登石城僧曰必俟明日今无及矣
此路惟僧能𨗳之即喧中人亦莫知也余始信喧人之
言不谬遂停其茅中
十三日僧沧海具饭即执殳前驱余与顾仆亦曳杖从
之从坪岗右腋仆树上度而入(其树长二十馀丈大合/抱横架崖壁下两旁皆)
(丛箐紏藤不可著足其下坎柯蒙/蔽无路可通不得不假道于树也)过树沿西崖石脚南
向披丛棘头不戴天足不践地如蛇游伏莽狨过断枝
惟随老僧僧扳亦扳僧挂亦挂僧匍匐亦匍匐二里过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4b 页 WYG0593-0509d.png
崇崖之下又南越一冈又东南下涉一箐共里馀乃南
上坡践积茅而横陟之其茅倒者厚尺馀竖者高丈馀
亦仰不辨天俯不辨地又一里出南冈之上其路甚峻
盖石城屏立遂从扳跻西向上者五里乃折而北上一
里西北陟坎柯之石半里抵石城南垂之脚乃知此山
非环转之城其山则从其后雪山之脊东度南折中兜
一峡南嵌而下至此南垂之脚乃峡中之门也其崖则
从南折之脊横列一屏特耸而上峡则围三缺一屏则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5a 页 WYG0593-0510a.png
界一为二皆不可谓之城也然峡之杳渺障于内屏之
突兀临于外此南垂屏峡之交正如黄河华岳凑扼潼
关不可不谓险之极也从南垂脚盘其东脚而北为崖
前壁正临台庵之上壁间有洞亦东向嵌高深间登之
缥缈云端凭临琼阁所少者少髓无停穴耳盘其西脚
而北为崖后壁正环坠峡之东削垒上压渊堑下蟠万
木森空藤藓交拥幽峭之甚循崖北行一里路分为二
一东北上为蹑崖顶者一西北为盘峡坳者乃先从峡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5b 页 WYG0593-0510b.png
半里陟其底底亦甚平森木皆浮空结翠丝日不容下
坠当其中有木龙焉乃一巨树也其下体形扁纵三尺
横尺五自地而上高二尺五寸即半摧半茂摧者在西
北止存下莭茂者在东南耸干而起其干正圆围如下
体之半而高不啻十馀丈其所存下节并附之其圆亦
如耸干得下体之半而其中皆空外肤之围抱而附于
耸者其厚止寸馀中环空腹如桶而水盈焉桶中之水
深二尺馀盖下将及于地而上低于外肤之边者一寸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6a 页 WYG0593-0510c.png
有五其水不甚清想即树之沥也中有蝌蚪跳跃杓水
而乾之则不见然底无旁穴不旋踵而水仍满亦不见
所自来及满至肤边下寸五辄止不溢若有所限之者
(其树一名溪母树又名水冬瓜言其多水也土人言有/心气痛者至此饮之辄愈老僧前以砍木相基至亦取)
(此水为/飧而食)树之北有平冈自西而东属于石崖之峰即度
冈之北有洼汇水是为马鹿潭言马鹿所栖饮者洼之
北则两崖对束如门潭水所从泄也循冈西上半里西
大山之麓有坡一方巨木交枕云日披空即老僧昔来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6b 页 WYG0593-0510d.png
所砍而欲卜基者寄宿之茅尚在其侧由此西上可登
上台而路愈蔽乃返由前岐东北蹑崖半里而凌其上
南瞰下台之庵如井底寸人豆马蠕蠕下动此庵遂成
一画幅其顶正如堵墙南北虽遥而阔皆丈馀上下虽
悬而址皆直立由其上东瞰上江如一线而东界极北
之曹涧极南之牛角关可一睫而尽惟西界之南北为
本支所掩不能尽崩戛八湾之境也西眺雪山大脊可
以平揖而问第深峡中嵌不能竟陟耳乃以老僧饭踞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7a 页 WYG0593-0511a.png
崖脊而餐之仍由旧径下趋台庵未至而雨为密树所
翳不觉也既至而大雨僧复具饭下午雨止别僧下山
宿于蛮边火头家以烧鱼供火酒而卧
十四日从蛮边饭而行仍旧路东南一里宜东下误循
大路倚西山南行二里望渡处已在东北乃转一里得
东下之路遂陟坑从田塍东行一里至早龙川家时渡
舟尚在江东岸龙川迎坐以待之其妻女即织纴于旁
出火酒糟肉(生/者)以供予但饮酒而已不能啖生也雨忽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7b 页 WYG0593-0511b.png
作忽止上午舟乃西过又候舟人饭当午乃发雨大作
同渡者言猛赖东溪水暴涨横木沉水底不能著足徒
涉之水且及胸过之甚难余初以路资空乏拟仍宿于
早龙江来一日至松坡二日至玛瑙山皆可无烦杖头
即取所寄水帘洞石树归今闻此溪难涉且由溪北岸
溯流而入由北冲逾岭既免徒涉之险并得分流之脊
于道虽稍远然今日尚可达歪瓦则两日可抵郡其行
反速也遂从渡口东向截坞望峡入先由坞东行田塍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8a 页 WYG0593-0511c.png
间一里路为草拥草为雨偃几无从觅幸一同渡者见
予从此亦来同行令之前驱半里遂及峡口循峡北突
峰南麓东向入溪流沸于下甚汹涌五里峡自北来有
村在东山下曰猛岗路挟西山北转上坡五里遂东盘
崇峰之南椒又东十里有峡自东南来想即猛林所从
来之小径也于是折而西北上山坳二里闻大声又一
里山环谷合中得一坪四五家倚之南向而居曰歪瓦
遂止宿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8b 页 WYG0593-0511d.png
十五日昧爽而炊平明饭而行雨中南陟东坡一里稍
北下三里不得路乃西向扳茅蹑坡二里登岭而后得
南来路又稍北循崖西复东行八里有峡自东来而大
溪则(自/)北峡来受其回曲处藤木罩蔽惟见水势腾跃
于下路仍北转溯之遂从深箐中行又二里稍下渐与
溪逼又北五里峡复转东路乃东溯之屡降而与溪会
一路皆从溪右深箐仄崖间东北溯流又十五里始有
溪自北峡出其水虽小而下有田缘之渐出箐矣又东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9a 页 WYG0593-0512a.png
五里又有水自西北峡来溪源遂岐为两有桥度其北
来者仍溯其东来者其下田愈辟路始无箐木之翳又
五里北界之山中环为坪而土官居之南界之峡平拓
为田而村落绕之此即所谓北冲也又东五里山箐复
合是为箐口时才下午前无宿店遂止是夕为中元去
岁在石屏其俗犹知祭先而此寂然矣
十六日平明饭由箐口东稍下入峡二里有涧自东北
来越之其大溪则自峡中东来犹在路之南从两涧中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69b 页 WYG0593-0512b.png
支东上已复北倚中支南临大溪且上且平七里稍下
又一里下及溪溯水濒溪而行又一里有木桥跨溪遂
渡其南岸倚南崖东向行又里馀复渡桥行溪北岸由
是两崖夹涧涧之上屡有桥左右跨或度桥南或度桥
北俱潆涧倚坡且上且折又连度六桥共七里水分两
𣲖来一东南一东北俱成悬流桥不复能施遂从中坡
蹑峻盘垂磴而上曲折八里冈脊稍平有庐三楹横冈
上曰茶庵土人又呼为蒲蛮寨而实无寨也一道流瀹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0a 页 WYG0593-0512c.png
茗于中余知前路无居庐乃出饭就之而啖又北上始
临北坑复临南坑始披峡涉水后蹑磴盘脊十里乃东
登岭坳至岭头雨势滂沱随流南下三里雨忽中止云
霾遥涤又二里随西峡下坠峡穿箐路既蒙茸雨复连
绵又五里从箐底踏波随流出又南五里稍东踰一东障
西突之坡从其南坠波直下者三里复随峡倚东障之
支南向行其西中壑稍开流渐成溪二里雨益大涂体
沾足足滑不能定上崄涉流随起随仆如是者三四里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0b 页 WYG0593-0512d.png
头目既伤四肢受病一时无可如何雨少止又东南五
里坞稍东曲乃截坞而度一桥桥下水虽汹涌浑浊其
势犹未大仅横木而渡至是从溪西随西山行溪逼东
障山去复踰坡坠箐向东南下五里又东南盘一坡下
历一箐又五里转坡南腋间得卧佛寺已暮急入其厨
索火炙衣炊汤啖所存携饭深夜而卧其北楼
十七日晨起绝粮计此去郡尚三十里不得已而空腹
行仍再上岩殿再下池轩一凭眺之东南里许过一小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1a 页 WYG0593-0513a.png
室有二家当路为税司又南八里过龙王塘峡皆倚西
山行又东南五里过郎义村村西有路踰岭为清水坝
打郎道又南二十里至郡城北通华门外即随城北涧
西上二里入仁寿门由新城街一里半过法明寺前西
抵刘馆予初拟至乾海子一宿即还至是又十三日矣
馆前老妪以潘莲华所留折仪并会真陶道所馈点畀
余且谓闪知愿使人以书仪数次来候盖知愿往先茔
恐余东返即留使相待也下午安仁来俞禹锡同闪来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1b 页 WYG0593-0513b.png
抵暮乃别
十八日余卧未起马元真同其从兄来候余讶其早曰
即在北邻而久不知昨禹锡言始知之且知与老父约
而不从松坡返能不使老父盼望耶余始知为太麓乃
郎太麓虽言其长子读书城中而不知即与刘馆并也
禹锡邀饭暮乃返闪知愿使以知愿书仪并所留柬札
来且为予作书与杨云州
十九日闪太史手书候叙既午乃赴之留款西书舍小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2a 页 WYG0593-0513c.png
亭间出董太史一卷一册相示书画皆佳又出大理苍
石屏置座间另觅鲜鸡葼瀹汤以佐饭深夜乃归馆知
安仁所候闪序已得安仁将返命丽江矣
二十日作书并翠生杯托安仁师赍送丽江木公
二十一日命顾仆往玛瑙山取石树且以失约谢马元

二十二日禹锡同闪知愿来寓坐竟日贳酒移肴为联
句之饮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2b 页 WYG0593-0513d.png
二十三日早马元真邀饭以顾仆往玛瑙山禹锡知予
具餐无人故令元真邀余也先是自清水关遇雨受寒
受跌且受饥连日体甚不安欲以汗发之方赴市取药
而禹锡知予仆未归再来邀予乃置药而赴之遂痛饮
入夜元真辈先去予竟卧禹锡斋禹锡襆被连榻且以
新绵被覆予被褥俱丽甚予以醉后觉蒸蒸有汗意引
被蒙面汗出如雨遂藿然信乎挟纩之胜于药石也
二十四日还寓深夜而顾仆返以马元康见予不返亲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3a 页 WYG0593-0514a.png
往松坡询踪迹故留待三日而后归也
二十五日闪太史以所作长歌赠余更馈之以赆其歌
甚畅而字画遒劲有法真可与石斋赠余七言歌并镌
为合璧也已而俞禹锡又使人来邀移寓余乃令顾仆
以石树往视之相与抵掌为异已往谢太史之赐太史
亦索观遂从禹锡处送往观之
二十六日禹锡晨至寓邀予移往其斋予感其意从之
比至而知愿归即同往晤且与之别知此后以服阕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3b 页 WYG0593-0514b.png
与太史俱有哭泣之哀不复见客也比出门太史复令
人询静闻名号寺名盖为静闻作铭已完将欲书以畀
余也更谓余石甚奇恐致远不便欲留之斋头以挹清
风予谓此石得天禄石渠之供甚幸但余石交不固何
知愿曰此正所谓石交也遂置石而别仍还刘馆作纪
竟日晚还宿于俞太史以静闻名来赐谓明日五更祭
先不敢与外事也
二十七日还刘馆移所未尽移者并以银五钱畀禹锡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4a 页 WYG0593-0514c.png
买鸡葼六斤湿甚禹锡为再蒸之且缝袋以贮焉乃为
余定往顺宁夫
二十九日晨雨时作时止久之乃别禹锡出南门从大
道南二里至夹路村居之街遂分路由东岐当平坞中
南行西与沙河之道相望五里过神济桥其南居庐连
亘是为诸葛营诸葛之祠在焉又南有东岳庙亦东向
又南五里为大树墩亦多居庐村之北有小溪东南流
村之南有小溪东北流合于村之东而东去此两流即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4b 页 WYG0593-0514d.png
卧狮窝之水也又南三里有水自西沿南坡而东此乃
坳子铺东注之水有小石桥跨其上越桥南上坡路分
为三一西南向大山之麓一东南为石甸姚关道一直
东为养邑道于是直东行坡上三里有小溪自南而北
其源当出于冷水箐于是下越一木桥复东上坡坡北
有村倚之其地为三条沟由坡东东南下而复上三里
越一冈有两三家当冈头为胡家坡越冈而东三里又
下下盘为田有数家倚南岭是为阿今过阿今复东上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5a 页 WYG0593-0515a.png
三里其南坞水遂分东西下又东五里饭又三里为养
邑南有坞盘而为田北正对笔架山之南垂有数家当
坞遂宿
三十日店妇鸡鸣起炊平明饭出店东南行稍下渡南
来小溪即上坡东逾南转即养邑东环之支也东逾坡
而下又陟一小坡而东上坡遂行冈头共五里路分二
岐一东南者为西邑道一西北者为山河埧道先是问
道多言由西邑踰芭蕉岭达亦登有热水从石盘中溢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5b 页 WYG0593-0515b.png
出其处有大道通顺宁予欲从之而养邑店主言往西
邑路近而山溪无桥今雨后水涨难渡当折而北由山
河埧渡其下流仍由枯柯而达亦登为便至是见同行
者俱不走西邑而走山河埧今亦从之遂西北西涉小
坞二里升坡而东遂循永昌溪南崖行溪嵌崖底止见
北崖削壁下嵌而不见水又东二里稍下有村倚北崖
之东即落水寨也其南崖之夹溪为川者东突如踞狮
水从其北出路从其南下半里遂由狮腋下降路甚逼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6a 页 WYG0593-0515c.png
仄半里抵狮麓又东半里有溪自南坞来有埧堰其上
流有桥跨其下流度桥东行田塍间泞甚一里登坞东
岗南行一里见坞西有瀑挂西崖历西层而下注坞中
南来之溪路隔对之东向入峡雨大至二里踰岭头有
路西南来合又东三里度坑坳盘而东北行其下有流
破石搜崖亦突而北注随之一里乃东下越其流又东
北上半里见东坞又有小水自东而西向与南来之溪
合于北崖下北崖纯石耸起其上树木䓤郁而下则有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6b 页 WYG0593-0515d.png
穴伏而暗坠二水之所从入也又东向上岭半里踰其
脊行岭头半里始见东壑有田下盘其东复有山夹之
路从岭上转而南行一里馀而下下半里其坞自南而
北水亦经之度桥溯流而南二里南坞稍开是为五马
其西南壑中居庐颇多东坡上亦有四五家居路左坡
南有一坑自东峡出有小水从其中注西南壑下坑涉
其水之南溯之东上一里随峡南转而坑中水遂穷有
脊自东而西度脊南复坠坑而下从脊东行转坑东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7a 页 WYG0593-0516a.png
崖其下亦嵌而成壑壑中亦有人家隐于深崖重箐之
间但闻鸡鸣舂响而已东坑既尽从其上陟坞升冈见
冈南一峰特耸而卓立白露偏笼其半乃东来脊上石
峰之层起者由其北穿坳而东共二里而抵坳中之脊
有巨石当脊而中踞其高及丈大亦如之其上有孔深
亦如之中贮水及其半不涸不盈正如哀牢金井之孔
相似踞大石而饭土人即名此岭为大石头从石东下
坞中道分为二一由东向踰冈者为大道稍迂而达大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7b 页 WYG0593-0516b.png
猎夷一由东南下峡者为捷道稍近而抵小猎夷乃由
峡中下二里行冈南之上又二里盘冈嘴而南路又分
为二一由崖下循崖根南转一由崖上蹑崖端南曲乃
从崖端南踰石隙而下一里仍从南坡东转一里有四
五家倚坡而居是为小猎夷余欲下坡问亦登道土人
行人皆言下坡至江桥不可止宿亦无居停之家循江
而南至亦登且五六十里时已不及而途无可宿必止
于是时才过午遂偕止而止幸主人杨姓者知江流之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8a 页 WYG0593-0517a.png
源委道路之曲折询之无不历历可据且知溢盘温泉
不在亦登而在鸡飞乃止而作纪抵暮而卧
 
 
 
 
 
 
徐霞客游记 卷十一上 第 78b 页 WYG0593-0517b.png
 
 
 
 
 
 
 
 徐霞客游记卷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