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a 页 WYG0593-03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八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十三(云南/)
戊寅十二月初一日在官庄茶房时顾行病已少瘥而
孱弱殊甚尚不能行欲候活佛寺僧心法来同向黑盐
井迂路两日往姚安府以此路差可行不必待街子也
初二日初三日初四日在茶房悟空日日化米以供食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b 页 WYG0593-0349b.png
而顾行孱弱如故心法亦不至
初五日前上雷应诸蜀僧返诸僧待明日马街随街往
炉头出大姚余仍欲随之而病者不能霍然为之怏怏
马街在西溪东坡上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北去黄瓜
园三十五里东至雷应山箐口十里西至溪西坡五里
当大坞适中处东西抵山共径十五里南抵山逾江共
径一百三十里平坞之最遥者也其东南有聚庐曰
官庄为黔府庄田茶房即在马街坡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a 页 WYG0593-0349c.png
元谋县在马头山西七里马街南二十五里其直南三
十五里为腊坪与广通接界直北九十五里为金沙江
渡江北十五里为姜驿与黎溪接界直东六十里为墟
灵驿东岭头与和曲州接界直西四十里为西岭与大
姚县接界其地北遥与会川卫直对南遥与新化州直
对东遥与嵩明州直对西遥与大姚县直对东界大山
即墟灵驿与雷应山也南自大麦地直北抵金沙江南
岸横亘二百里平障天半西界山层叠错出亦皆自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b 页 WYG0593-0349d.png
而北县治之支南自楚雄府定远县东来分支结为县
治其馀支西绕者由县西直北十五里西溪之口而止
是为第一层又一支南自定远县西分支来与县西之
支同夹而北至西溪口东支已尽此支更夹之而北至
扁担浪而止是为第二层又一支西自定远西与姚安
府东界分支东来与扁担浪之支同夹而北中界苴林
后水所谓西尖界岭也又一支西自姚安府东北分支
东来与西尖界岭同夹而北中界炉头溪水即所谓炉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a 页 WYG0593-0350a.png
头西乱石岗也又一支定远县西北妙峰山分支东来
与乱石岗同夹而北中界河底之水即所谓舌独木桥
西山也诸山皆束夹川流北出或合西溪或出苴榷而
下金沙故自县以北其西界诸山一支既尽一支重出
若鳞次而北抵金沙焉其东界水皆小惟墟灵驿一支
较大南出马头山之南经县治东而北与西溪合自是
以北溪东之村又倚东界山之麓甚多官庄之北十里
为环州驲又十里为能海闹村(滨溪东岸即活佛所生/处离寺二十五里其村)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b 页 WYG0593-0350b.png
(有木棉树大合五六抱县/境木棉树最多此更为大)又十五里为黄瓜园溪西之
村倚西界之山麓亦甚多西坡下村与官庄对峙北十
五里为五富村又十里为苴宁村又北踰岭二十里为
扁担浪于是北夹西溪尽于金沙焉
西界诸山俱自定远夹流分支东北而尽于金沙江其
西北又有大山方顶矗峙于北与金沙北岸蜀滇交会
之岭骈拥天半从坞中北向遥望若二眉高列于坞口
焉余初以为俱江北之山及抵金沙江上而后知江从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a 页 WYG0593-0350c.png
山之中自北而南环东山于其北界西山于其西始知
此方顶之山犹在金沙之南也其山一名方山(象/形)一名
番山(以/地)因其音之相近而名之其地犹大姚县属在县
东北一四十里苴𣙜之境东临金沙江是此山又从西
北北胜州界环突东南界金沙于外抱三姚于中与此
西界回合而对峙为门户者也
金沙巡司乃金江南曲之极处自此再东过白马口普
渡河北口即从乌蒙山之西转而北下乌蒙马湖巡司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b 页 WYG0593-0350d.png
之西其江自北来故云南之西北界亦随之而西北出
以抵北胜丽江焉
初六日早云气少翳诸蜀僧始欲游街子俟下午渡溪
而宿明晨随街子归人同踰岭既晨餐或有言宜即日
行者悟空以余行有伴辞不去而顾仆又以恹恹不能
速随诸僧后虽行心为冲冲出茶房西一里半渡西溪
溪从此西曲从其南岸随之又一里馀抵西山下溪折
而北又从其西厓傍山麓随之又北一里馀有村当路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a 页 WYG0593-0351a.png
北遂由其南西向入峡半里涉枯涧乃蹑坡上其坡突
石皆金沙灼灼如云母堆叠而黄映有光时日色渐开
蹑其上如身在祥云金粟中也一上二里踰其顶望其
西又辟一界有尖山独耸路出其间乃望之而趋西向
渐下三里抵坞中有水自南峡中来至此绕坞东北去
其水不深而阔路北有数十家倚河东岸由其南渡河
而西(其处木箕有高一丈/馀者云两三年不凋)有枯涧自西来其中皆流沙
没足其两旁俱回崖亘壁夹持而来底无滴水而沙间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b 页 WYG0593-0351b.png
白质皑皑如严霜结沫非盐而从地出疑雪而非天降
则硝之类也路当从涧底直入诸僧之前驱者误从南
坡蹑岭上上一里见其路愈南而西尖在西知其误乃
与僧西北望涧底扳崖下坠一里复循底西行见壁厓
上悬金丸累累如弹贯丛枝一坠数百扳视之即广右
所见颠茄也(志云枝中冇白浆毒甚土/人鍊为弩药著物立毙)行涧底二里其
底转自西北来路乃从西南蹑岭一里半盘岭头西出
又一里半西南下坡其处开壑湾环而北涉壑底而西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a 页 WYG0593-0351c.png
不见有水半里循西坑入见石峡中有水潺潺其峡甚
逼水亦甚微一里其峡有自南流而出者下就涉之其
流之侧有窞如半匏仰东崖下涵水一盂不流不竭亦
潴水之静而有常不与流俱汩者也涉细流西上踰坡
半里有植木为坊者上书黔府官庄坡西下半里有数
家在坡北其壑亦湾环而北中有田塍数十畦想即石
硖之上流得水如线遂开此畦所谓黔府庄田是也时
诸僧未及携餐令其徒北向夷家觅火余辈随大路绕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b 页 WYG0593-0351d.png
其南而西一里又有木坊在西坡书亦如前则其西界
也从此西下又涉一枯涧遂西上岭其上甚峻僧乞火
至而不泉莫能为炊上岭二里盘峡而西又半里转而
南半里一坪北向环洼中亦无水余乃出所携饭分啖
之随坪稍南半里复西上其上愈峻二里登冈头以为
踰岭矣而不知其上乃东垂之脊也望西尖尚在其北
隔一深坑甚遥西尖又有南北二横山亘其两头又自
成一界焉从脊向西行其上二里半又南转峡上循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a 页 WYG0593-0352a.png
环之又西北上再陟峻岭二里登冈头又以为踰岭矣
而其上又东垂之脊也又从脊西向行于是脊两旁皆
深坠成南北壑壑蟠空于下脊端突起于外西接横亘
之界树丛石错风影飒飒动人疑是畏途时肩担者以
陟峻难前顾仆以体弱不进余随诸僧后屡求其少待
与俱每至一岭辄坐待久之比至诸僧复前彼二人复
后余心惴惴既恐二人之久迟于后又恐诸僧之速去
于前屡前留之又后促之不胜惶迫愈觉其上不已也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b 页 WYG0593-0352b.png
从脊行三里复从岭西上一里遂陟横亘南山之北巅
其巅与中突之尖南北相对其巅有石叠垣横界是为
元谋东界大姚西界即武定姚安二府所分壤处也路
由其间登岭之绝处则有盘石当顶于是从南横之巅
南向陟其脊东瞰元谋西瞰炉头两界俱从屐底分坞
焉南行脊上二里西向下二里路侧渐坠成峡石坎累
累而尚无滴水历石坡直下一里抵峡中峡西又有回
冈两重自东北而蟠向西南于是陟峡盘冈再踰坡两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8a 页 WYG0593-0352c.png
重共七里乃西南下岭一里始及其麓其坞乃南北大
开中有溪界之望见溪西有大聚落是为炉头时诸僧
已饥且日暮急于问邸遂投东麓下草卢宿
初七日土人言自炉头往独木桥路止四十里不及官
庄来三之一余信之诸僧先饭而去余俟病仆同行是
早云翳如昨西望炉头大村行半里渡一北流溪又西
一里馀直抵西界山麓又有一溪颇大自南峡中来渡
之北上崖即炉头大村也其溪环村之前转而北去炉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8b 页 WYG0593-0352d.png
头村聚颇盛皆瓦房楼居与元谋来诸村迥别其西复
有斜倚循其东麓西南溯流行三里踰一东突之坡乃
南下半里涉坞一里又南陟坡而上其坡自西而东突
与北坡南向环成中坞溪流北坡前田塍环错于内陟
南坡一里见溪东又盘曲成田倚东山为坞由坡西南
行一里下坡溪自北而南乃横涉之登其西崖则见所
涉之北其溪复自北来有支流自北峡来者小水也从
崖西行已复踰溪之南岸溯溪上溪在其北峡有数家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9a 页 WYG0593-0353a.png
倚其南冈从其中西行二里北峡两崖对竦石突如门
其北石崖半有流环其腰土人架木度流引之南崖沸
流悬度于上亦奇境也路循南崖之腰盘崖西下又半
里则其溪又自南而北南北俱削崖峙门东西又危坡
夹堑境奇道险渡溪又西上坡半里蹑坡南复踰溪之
北崖溯溪上西二里一峰危突溪西溪身自其南环峡
而出支溪自其北堑壑而下有岐西渡支溪直蹑西峰
者小路也自支溪之东崖陟坡循峡而北入者大道也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9b 页 WYG0593-0353b.png
从大道北上坡半里由坡峡平行一里随峡折而北路
缘堑木丛路旁幽箐深崖令人有鸟道羊肠之想一里
馀峡渐从下而高路稍由高而下两遇之遂西涉峡中
细流复从峡西蹑峻西上即盘而北乃知是为中悬之
冈其西复有峡流自北来无所陟之峡即会于冈前缘
冈北上一里左右顾瞰其下皆峡而流贯其中斯冈又
贯二流之中始觉西尖之岭峰隆泉缩不若此之随地
逢源也从冈脊北向以渐上跻亦以渐转西二里登冈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0a 页 WYG0593-0353c.png
之首望其冈犹自西峰东突而下者盖山脊自西南来
至此既穹南山一重即从其北峡中度而北再起中峰
又亘为此山一重即从其北岭环支而东又亘为北山
一重恰如川字条支东南走而所上者是其中支也从
冈首又西向平行二里直抵其西中峰最高之下乃循
其峰之东崖西南上一里半是为乱石冈遂凌其峰之
崖下瞰南崖之底即其中度处也峡中之水遂东西分
焉由岭崖最高处西转而下逶迤曲折下四里复从冈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0b 页 WYG0593-0353d.png
上西北行忽见冈左右复成溪而夹之其溪流分大小
平行冈上二里即从其端下西渡大溪由河西上坡稍
转而北半里从北峡转西遂向西坞入于是溯西来大
溪之北循北山西行矣二里半有村在溪南倚南山之
坡北山亦至是南突路遂从所突峡中上乃踞峡石而
饭又一里盘其南崖从崖转西又一里踰其西坳乃西
下坡半里抵坡之西麓其西复开成坞半里路循溪北
之山又有村倚溪南之麓与前倚溪南之坡者皆所谓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1a 页 WYG0593-0354a.png
夷村也西行三里一溪自南峡来路亦随之南转稍下
渡西来小水从南坡西上二里踰其岰而西北下一里
下至壑中其壑南向而大山环其北又有小水东南流
当亦下大溪者而大溪盘其东南峡中不见也渡小水
又西上一里透西岰出始见西坞大开大溪贯其中自
西而东抵所透岰南破其峡壁东去其峡逼束甚隘回
顾不能见西下坡半里抵坞中遵溪北坞西行半里过
一小村又西一里忽坞塍间甃砖为衢半里绕大村之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1b 页 WYG0593-0354b.png
前又西半里抵村侧新桥而止是为大舌甸村其坞夹
溪为田坞环而田甚辟其村倚山为衢村巨而家甚古
盖李氏之世居也村后一山横拥于北又一山三峰递
下斜突于西南有小流自其峡中出由村西而南入大
溪架桥其上西踰之遂循斜突南峰下西南行二里抵
其西垂则大溪自其南直捣其麓乃踰堰东向其麓为
水所啮石崖逼削几无置足处历堰之西上流停洄自
南而北路从其西转而南入峡又行南峡一里馀则有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2a 页 WYG0593-0354c.png
石梁一巩东西跨溪上是为独木桥路从桥西直南上
坡其踰桥而东者乃往省大道是桥昔以独木为之今
易以石有碑名之曰蹑云而人呼犹仍其旧焉桥侧有
梅一株枝丛而干甚古瓣细而花甚密绿蒂朱蕾冰魂
粉眼恍见吾乡故人不若滇省所见皆带叶红花尽失
其雪满山中月明林下之意也乃折一枝少憩桥端仍
由其西上南坡随坡西转盖是溪又从西坞来至是北
转而踰石堰是坡当其转处其南又开东西大坞溪流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2b 页 WYG0593-0354d.png
贯之路溯溪之北崖循北山西行一里有聚落倚北山
下是为独木桥村有寺当村之中门南向村无旅店有
北京僧接众于中乃入宿
初八日晨起寒甚顾仆复病余亦苦于行止行一里遂
憩水井屯寺中
初九日出寺一里半过某家庄半里转南半里仓屯桥
二里半洄峡口转西五里王家桥(有小水/北来)五里孚众桥
(有西北西/南二小水)西上山十里至脊转南半里庙山营西下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3a 页 WYG0593-0355a.png
里庙前打哨西下二里有岐转北岰一里复西随平峡
北二里又西下二里至峡底西平行一里半复于峡北
上一里转北凹而西又北半里过一峡脊又北下半里
又北度一峡底又西上坡一里转而北又一里转而西
下一里至脊间又西二里馀乃下脊一里馀抵其北曰
小犵老桥(始有田/有池)又西四里抵西山下有村转南一里
西过一小岰又半里西南过新坝屯又西半里过新坝
桥又西一里转而南二里盘西山嘴转而西北一里馀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3b 页 WYG0593-0355b.png
入大姚东门半里过县前又西南去街歇
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门半里经南门转而西南上坡一
里有桥跨溪上曰南门桥(志曰/承恩)过桥南上坡一里登坡
倚西山南行三里其坞自南来有塔在坞东北山上乃
沿西山南下半里抵坞底又半里见有水贯坞中石梁
跨其上是名土桥即姚安水从西南峡中来向东北峡
去桥北为大姚桥南为定远盖以是水为界也从桥南
上坡有村为定远屯入峡渐上一里东转半里上坡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4a 页 WYG0593-0355c.png
里由坡南转一里是为赖山哨于是南下一里抵东南
坡头有岐南行者为姚安府路有海子在其东东行者
为赤草峰路踰坡东下一里为赤草峰北村由村转南
溯溪行一里度桥而南半里随赤草峰街子南行一里
乃东上山一里半踰岭东南下其东又有坞自南而北
甚遥下坡半里由西山东麓南行二里村落傍溪左右
皆为犵老村(此定远/所属)又东一里半始傍西水岸南行半
里东渡小桥遂由东麓南行二里至鹿家村后遂东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4b 页 WYG0593-0355d.png
山山半有岐路从岐入峡半里渡溪东北上一里至妙
峰山德云寺寺门西向南望烟萝后有梦庵亭后五
里碧峰庵
十一日待师未归藏(宗昶慧大师/西方合论)
十二日饭仍西下山二里南行二里随坞西转二里有
桥跨溪上曰梁桥度其北即犵老村尽处也其水自南
来入路从村西上岭一里半踰岰西行岭上半里有大
道从西南下误从坡上直西半里乃改从岐西南行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5a 页 WYG0593-0356a.png
里渐下转南又一里乃南下半里抵峡中随峡南去半
里有大路随东峡来小水随之西半里入南峡一里有
池在峡中又一里半峡分两岐从西南者倚东岭平上
一里南踰岰由岰转而西始见西坞大开西南有海子
颇大其南有塔倚西山下即所谓白塔也乃西南下坡
二里有村在坡下曰破寺屯于是从岐直西小路一里
渡溪稍西南半里有一屯当溪中山绕其北其前有止
水由其西坡上南行一里是为海子北堤由堤西小路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5b 页 WYG0593-0356b.png
行半里抵西坡下是为海口村转南随西山东麓行名
息夷村海子三里海子西南尽有路直抵大山下半里
为高土官家由其西南入峡中上坡一里半有神庙当
坡峡间又上半里活佛寺临其后其西大山名龙凤山
又名广木山寺号龙华僧号寂空是日下午寂空留止
后轩东厢其后有深峡下悬峡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药
栏花砌甚幽墙外古梅一株甚盛下临深箐外映重峦
是夜先订寂空明晨欲早行求为早膳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6a 页 WYG0593-0356c.png
白塔尚在寺东南后支冈上冈东有白塔海子其南西
山下又有阳片海子其东又有子鸠海子府城南又有
大坝双海子与息夷村共五海子
十三日昧爽饭已久待遂饭而下山二里仍出土官家
后遂转南行一里过格香桥有小水自活佛寺后峡中
来者此峡正与白塔之冈中格而对峙又南二里有冈
自西界东突而出路盘其东垂则又一海子汇其东南
从海子北堤东向行半里随堤南转一里半抵海子东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6b 页 WYG0593-0356d.png
南尽处遂东南行四里有冈又自西而东突是谓龙冈
卫盘冈东皆大聚半里过聚东行一里复南二里曲度
乾底复南二里则西山一峰复突其南遂渐抵东山则
南北成两界焉又南五里而入姚安府北门歇青莲庵
青莲碑记曰东烟萝西金秀南青蛉北曲折
姚安府南随峡上一百四十里镇南州东踰大山一百
四十里定远县西踰小坡一百二十里北随大坞下一
百二十里白盐井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7a 页 WYG0593-0357a.png
姚安东西两界皆大山夹抱郡城当其南西界最辟直
北二十里两界以渐而束各有支中错如门户焉中有
小水西自镇南州界北来至郡北屡堰为湖下流透北
峡之门而出所谓青蛉川也
十四日饭于青莲日色已高循城南一里半为观音寺
转北过西门共一里抵旧西门二里半抵西麓是为古
寺山以有古寺在山之东半也即志所称祥龟寺也二
里踰顶下其西环坞北口则羊片湖在焉西下一里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7b 页 WYG0593-0357b.png
行坞中一里半有坊当坞中曰羊片屯西过半里转南
半里又西南半里抵小山之麓从其南坞西入一里半
又西上一里半有岐焉西北者入山樵木所经西南盘
岭者大道也盘岭上一里半踰其顶为当波院而实无
寺宇乃南来之脊北度而东为古佛寺大山及大姚西
界诸山也于是西南下二里有小水南流随之南入箐
又东一里半转而西一里半峡始开稍北盘岰一里复
西南下坡三里峡中溪自南而北注有桥跨之度桥遂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8a 页 WYG0593-0357c.png
循西山南向溯水行二里饭于村家又南向行二里馀
其峡自西来转水亦从之于是折而入是名观音箐箐
中止容一水西溯之入二里有观音堂其前堰水甚泓
澈其侧石亦㟏岈又西三里乃南上山甚峻二里陟其
脊乃东南下一里抵峡中遂循坡西南下二里抵聚景
桥桥上有亭桥下水乃西来小流也过桥三里是为弥
兴居集颇盛又南半里转西一里馀有公馆神庙在冈
上由其前西南半里转而西于是连踰三坡下陟三峡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8b 页 WYG0593-0357d.png
共九重有村悬西坡上是为孙家湾宿
十五日昧爽饭而行霜寒殊甚南上坡溯小流入五里
盘一坡坡下有洞甚束其东北人家曰尾苴村稍西辄
南是为龙马箐三里有哨当涧东坡上为龙马哨有哨
无人山壑幽阻溪环石隘树木深密一路梅花幽香时
度又南一里随峡转西一里有一峡自南来甚深隘一
峡自西来仍循北山行西来峡上一里出峡乃成坞焉
西向平下一里有村当其西为大苴村西行二里扺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9a 页 WYG0593-0358a.png
西山下遂西上坡循西峡行二里下渡涧中小水即西
上岭甚峻三里半踰岭头西行脊上或南峡上又临北
峡再平再上三里馀则盘西岭之东北转二里踰其脊
此最高处也东望烟萝东界尖山在钱章关者隐隐连
妙峰而西界南突之山亦见惟其北活佛寺大山反为
孙家湾后山所隔不可见又西二里当西突之处有人
守哨是为老虎关哨稍西下半里行坡间一里半为打
金庄牌界又西一里半踰坡又西上一里半是为绝顶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19b 页 WYG0593-0358b.png
有公馆东南之峡至是始穷其脉自南天申堂后直北
分支而来东度老虎关而北于是西向稍下半里度一
坡半里踰其巅从巅西行一里遂西望四十里外层山
一重西绕又高峰一带南环者皆大脊也其东有小脊
二重内隔外有远峰二抹西浮不知为点苍为鸡足也
于是西下颇坦五里下至峡中为五里坡有水自南而
北小石梁跨之度而西盘西山南峡入一里又蹑坡而
上一里凌其巅一里半稍下平行岭上二里馀西向下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0a 页 WYG0593-0358c.png
有溪自西南来北向去石梁跨之是为普昌河西上坡
半里为巡司半里复上一山脊由脊西行四里乃下一
里而抵普淜
十六日由普淜西北行二里渡一水一里又渡一水乃
西上坡二里踰坡上一里脊上平行三里为金鸡庙又
西二里为界坊乃姚州小云界又西行岭上五里至水
盆哨乃西北稍下即见南界水亦西流出鼻匆敞而下
元江矣乃随北山临南峡西行二里山坑南坠峡路随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0b 页 WYG0593-0358d.png
西脊过有村当脊间是为水盆铺盖老龙自西南来从
此脊北度峙为一峰其东南又折而南为水盆铺惟中
央一线南流下元江云铺西北上有关帝庙就而作纪
听顾仆同行李先去久之乃随大道西二里则岭北山
下亦下坠成西向之峡于是循南峡之顶西径峡北所
起尖山是为青山至是其西横拖而去于是循南峡之
顶西行二里忽见路北坠峡西去路由其峡南岭脊行
于是与峡北之尖山又对夹分流西注云南而北下金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1a 页 WYG0593-0359a.png
沙矣始知大脊自九鼎南下至洱海卫城青华洞度东
又耸而南为水目山其南又东转为华山即云南川南
兜之山也从天华东北转数起而为沫滂东岭又东过
公馆而为水盆铺北耸为青山其形东突而西垂川中
故自打金庄岭之仅为北尖峰而至此又横夹而西然
是山西北二支皆非大脊也大脊即从东南水盆哨过
脉遂东南迤逦于天申南又东至沙桥站分脊焉所过
水盆哨铺之南间相去不过二里忽度其脊南又度其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1b 页 WYG0593-0359b.png
脊北至由峡南岭稍上稍下西南二里是为公馆当其
顶又西下西上再从岭脊西行八里脊自西南来至此
稍突而北乃转而北缘之二里又西南下始追及前行
行李于是遂出山之西崖见其西坞大开于是直下五
里及麓为沫滂铺西截坞八里有二石梁东西跨其下
皆涸而川水实由之北注又西二里过大水堰塘堰稍
北复西十里抵西山下为小云南驿宿
十七日昧爽饭询水目寺在其南遂由岐随山之东麓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2a 页 WYG0593-0359c.png
南行盘入其西南坞中共五里有水自山后破峡南出
即洱海卫青海子之流也是为练场村村在水西度桥
西即复沿山而南一里半为温泉其穴西向待浴妇经
两时乃浴仍南沿西麓半里又盘其山之南坞入有溪
自坞东出即水目之流也始见水目山高峙于西溯水
西入见其西又大开南北之坞横截其间五里抵西山
麓有村甚大曰冉家屯由其后西上山于是有溪流
夹村矣西上踰一岭二里稍下涉一涧其涧自南而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2b 页 WYG0593-0359d.png
溯之南上山间茶花盛开又二里馀为水目寺余误从
其南大路几踰岭遇樵者转而东北下半里入玉皇阁
又下观倒影又下过普贤寺又下遇行李于灵光寺遂
置于寺中楼上(慧/然)乃西至旧寺访无住方在上新建
住静处不值旧寺有井有大香樟有木犬有风井有塔
由其后上无影庵饭于妙忍老僧静室暮过观音阁观
渊公碑乃天开十六年楚州赵祐撰者
十八日住无住处午过徽僧戒月静室饭下午观慧然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3a 页 WYG0593-0360a.png
新楼花卉
十九日早雨雪无住苦留因就火僵卧上午雨雪倏开
再饭由山前东北下五里下山过一村北向二里踰一
坡又二里过一小海子其北岗上有数家曰酒药村一
里越之乃陟坞循东山北行五里即青海子之西南涯
也遂与小云南来之大道遇于是由青海子西涯西北
向行八里则南山再突而北濒于海路或盘之或踰之
又五里为狗村铺坊名瑞禾馆名清华其处北向洱海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3b 页 WYG0593-0360b.png
卫城八里西向白崖城站四十里余从西路四里观青
华洞洞北有路西过岭此白崖道洞南有坞南过脊此
灭渡道予出洞循西山仍北行六里入卫城南门顾仆
亦至出西门宿
二十日饭而行犹寒甚而天复霁由西门北向循西山
行五里抵一村其北有水自西峡出遂随之入一里馀
稍陟坡一里馀有村在涧西曰四平坡北转五里渡溪
桥又北上三里为九鼎山寺又二里陟其巅饭下午从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4a 页 WYG0593-0360c.png
东北下三里过北溪桥仍合大路则循梁幕山西麓西
北溯流入五里梁王村北八里松子哨行半里溪西去
路北上半里踰岭又东北下者五里则溪复自西来又
有一小溪自幕山北麓来与之合乃涉其交会处是为
云宾之界又东二里为自北关已暮又东二里半度涧
桥之北又东半里转北一里半为山冈铺宿
二十一日平明行大坞中北向十里其西为宾居又北
五里有小水出田间又北三里有涧自西峡出随之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4b 页 WYG0593-0360d.png
二里为火头基连西北渡二溪又北五里总府庄又北
三里宾川州在东坡上东倚大山西临溪流然去溪尚
里许其滨溪东岸者曰大罗城令行李先去余草纪西
崖上望州北有冈自东界突而西其北又有冈自西界
突而东交错于坞中为州下流之钥溪至此始曲折潆
之始得见其形焉又北三里半踰东突之冈则见有村
当其北麓是名红帽村溪自东南潆东突之冈西转而
潆于村之前其前又开大坞北去仍循西山北行五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5a 页 WYG0593-0361a.png
渐转而西于是岐分为二东北随流遵大坞直去者由
牛井街通浪沧卫道西北从小坞踰岭者由江果往鸡
足道初由山冈北望以为东界大山之北岭即鸡足而
川中之水当西转出澜沧江至是始知宾川之流乃北
出金沙江所谓浪沧卫而非澜沧江也其东界大山乃
自梁王山北转夹宾川之东而北抵金沙非大脊也从
小坞西二里踰西界之脊始见鸡足在西其高与东界
并然东界尤屏亘与雷应同横穹半壁云从脊上南望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5b 页 WYG0593-0361b.png
其南五德山横亘半天即前洱海卫所望九鼎西高拥
之山其上有雪处也至是又东西横峙其东又耸幕山
所谓梁王山也二山中凹稍低即松子哨度脊而北处
也从岭西行三里稍北下有溪自西而东注于宾川大
溪驾梁其上覆以亭是为江果村在溪北岸其流与火
头基等时日甫下午前向东洞上三十五里中无托宿
遂止
二十二日昧爽由江果村饭溯溪北岸西行其溪自西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6a 页 WYG0593-0361c.png
峡中来乃出于鸡山南支之外五福之北者洱海东山
之流也四里登岭而北寒风刺骨幸旭日将出惟恐其
迟盘岭而北一里半见岭北又开东西坞有水从其中
自西而东注于宾川大溪即从牛井街出者此坞名牛
井有上下诸村其水自鸡足峡中来所谓盆子孔之下
流也于是西向渐下一里半而抵坞中又西一里过坞
中村后有坊曰金牛溢井标胜也(土人指溪北岗头有/井在石穴间云是昔)
(年牛从井/出处也)又西二里复踰冈陟峡盖其山皆自南突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6b 页 WYG0593-0361d.png
濒溪而止溪东流潆之一开而为炼洞再开而为牛井
此其中突而界之者盘峡而上迤逦西北再平再上五
里越岭而复得坞稍下一里半有坊在坡曰广甸流芳
又一里半复过一村后此亦炼洞之最东南村也又北
二里有村夹道有公馆在村头东北俯溪是为炼洞之
中村其北二里复上岭二里越之而北有坊曰炼法龙
潭始知其地有蛰龙有炼师此炼洞所由名也又北二
里村聚高悬中有水一池池西有亭覆井即所谓龙潭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7a 页 WYG0593-0362a.png
也深四五尺大亦如之不隘不涸前濒于塘土人浣于
塘而汲于井此鸡山外壑也登山者至是以为入山之
始焉其村有亲迎者鼓吹填街余不顾而过遂西北登
岭五里有庵当岭是为茶庵又西北上一里半路分为
二一由岭直西为海东道一循峡直北为鸡山道遂北
循之稍下三里而问饭发筐中无有盖为居停所留也
又北下一里有溪自西南峡中出其峡回合甚窅盖鸡
足南峡之山所泄馀波也有桥亭跨两崖间又北一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7b 页 WYG0593-0362b.png
中壑稍开是为拈花寺寺东北向余馁甚入索饭于僧
随寺北西转三里踰冈之脊是为见佛台由是西北下
一里又陟一北下之峡又西踰一北下之脊始见脊西
有坞北坠坞北始逼鸡山之麓盖鸡山西北突而东南
坞界其中至此坞转东北峡路盘其东南支乃谷之绾
会处也西一里见有坊当道左跨南山侧知其内有奥
异讯之牧者曰其上有白石崖须东南踰坡一里乃得
余乃令行李从大道先向鸡山独返步寻之曲折东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8a 页 WYG0593-0362c.png
上果一里得危崖于松箐之间崖间有洞洞前有佛宇
门北向为僧锁钥而去不得入乃从其西踰窒径之棘
以入遍游洞阁中又扳其西崖探阁外之洞见其前可
以透植木而出乃从之下一里仍至大路又西北二里
下至坞中渡溪是为洗心桥鸡山南峡之水西自桃花
箐南自盒子孔出者皆由此而东出峡东南由炼洞牛
井而合于宾川者也溪北鸡山之麓有村颇盛北倚于
山是为沙址村此鸡山之南麓也于是始迫鸡山有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8b 页 WYG0593-0362d.png
无下矣从村后西循山麓转而北入峡中缘中条而上
一里大坊跨路为灵山一会坊乃按君宋所建者于是
冈两旁皆涧水泠泠乔松落落北上盘冈二里有岐东
北者随峡西北者踰岭踰岭者西峡上二里有瀑布随
峡者东峡上二里有龙潭瀑之北即为大觉潭之北即
为悉檀余先皆不知之见东峡有龙潭坊遂从之盘磴
数十折而上觉深窅险峻然不见所谓龙潭也踰一板
桥见坞北有寺询之知其内为悉檀前即龙潭今为壑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9a 页 WYG0593-0363a.png
矣时余期行李于大觉遂西三里过西竺龙华而入宿
于大觉
二十三日饭于大觉即东过悉檀悉檀为鸡山最东丛
林后倚九重崖前临黑龙潭而前则回龙两层环之先
是省中诸君或称息潭或称雪潭至是而后知其皆非
也弘辨安仁二师迎饭于方丈即请移馆余以大觉遍
周以足疾期晤于是欲少须之乃还过大觉西上一里
入寂光寺住持者留点此中诸大刹惟此七佛殿左右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29b 页 WYG0593-0363b.png
两旁俱辟禅堂方丈与大觉悉檀并丽又稍西半里为
水月积行二庵皆其师遍周所遗也
二十四日入晤遍周方留款而弘辨安仁来顾即恳移
寓遂同过其寺以静闻骨悬之寺中古梅间而入问仙
陀纯白何在则方监建塔基在其上也先是余在唐大
来处遇二僧欣然以瘗骨事相订及入山见两山排闼
东为水口而独无一塔为山中欠事至是知仙陀督塔
上而未知建于何所弘辨指其处正在回龙环顾间与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0a 页 WYG0593-0363c.png
余意合饭后遂东南二里登塔基晤仙陀
二十五日自悉檀北上经无息无我二庵一里过大乘
庵有小水二派一自幻住东一自兰陀东俱南向而会
于此为悉檀西派者也从二水之中蹑坡上二里馀东
为幻住今为宁福寺西冈为兰陀幻住东水即野愚师
静室东峡所下与九重崖为界者幻住西水即与艮一
兰陀寺夹坞之水上自莘野静室发源于念佛堂而为
狮子林中峡之水也循东冈幻住傍北向一里而得静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0b 页 WYG0593-0363d.png
室即天香者时中无人入询莘野庐小沙弥指在盘崖
杳霭间当危崖之西乃从其后蹑崖上穿林转磴俱在
深翠中盖其地无乔松惟杂木缤纷而叠路其间又一
景矣数十曲几一里东蹑岗即野愚庐西缘崖度峡即
莘野庐道于是西向傍崖横陟半里有一静室高悬峡
中户扄莫入是为悉檀寺库头所结由其前西下兰陀
寺蹑其后而上又半里而得莘野静室时知莘野在尼
牟山而其父沈翁在室及至而其门亦扄知翁别有所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1a 页 WYG0593-0364a.png
过莫可问遂从其左上又得一静室主僧亦出有徒在
询之则其师为兰宗也又问沈翁何在曰在伊室问室
何扄曰偶出当亦不远余亦还以省中所寄书畀之其
徒曰恐再下无觅处不若留此代致也从之又从左峡
过珠帘翠壁蹑台入一室则影空所栖者影空不在乃
从其左横转而东一里入野愚静室所谓大静室也有
堂三楹横其前下临绝壁其堂匆楞疏朗如浮坐云端
可称幽爽室中诸老宿具在野愚出迎余入询则兰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1b 页 WYG0593-0364b.png
影空及罗汉壁慧心诸静侣也是日野愚设供招诸静
侣遂留余饭饭后见余携书箧因取箧中书各传观之
兰宗独津津不置盖曾云游过吾地而潜心文教者既
乃取道由林中西向罗汉壁从念佛堂下过林翳不知
竟平行而西共一里半有龛在磐石上入问道从其西
南半里踰一突嘴即所谓望台也此支下坠即结为大
觉寺者望台之西山势内逊下围成峡而旃檀林之静
室倚之峡西又有脉一支自山尖前拖而下是为旃檀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2a 页 WYG0593-0364c.png
岭即西与罗汉壁分界者是脉下坠即为中支而寂光
首传寺倚之前度息阴轩东转而尽于大士阁者也由
望台平行而西又二里半而过此岭岭之西石崖渐出
高拥于后乃折而北上半里得碧云寺寺乃北京师诸
徒所建香火杂沓以慕师而来者众也师所栖真武阁
尚在后崖悬嵌处乃从寺后取道宛转上之半里入阁
参叩男女满阁中而不见师余见阁东有台颇幽独探
之一老僧方濯足其上余心知为师也拱而待之师即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2b 页 WYG0593-0364d.png
跃而起把臂呼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且诠解之手持二
袜未穿且指其胸曰余为此中忙甚袜垢二十年未涤
方持袜示余而男妇闻涌至膜拜不休台小莫容则分
番迭换师与语言人人殊及念佛修果娓娓不竭时以
道远余先辞出见崖石有路可蹑复扳援其上转而东
得一峡上缘有龛可坐梯险登之复下碧云庵适慧心
在以返悉檀路遥留余住宿主寺者以无被难之盖其
地高寒也余乃亟下南向二里过白云寺已暮色欲合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3a 页 WYG0593-0365a.png
从其北傍中支腋行路渐平而阔二里过首传寺暗中
不能物色又东南一里馀过寂光一里过大觉又东一
里过西竺与大道别行松林间茫不可见又二里过悉
檀前几从龙潭外下回见灯影乃转觅抵其门则十方
堂已早闭不肯启叩左侧门乃得入宿焉
二十六日晨起饭弘辨言今日竖塔心为吉日可同往
一看幸定地一处即可为静闻入塔余喜甚弘辨引前
由笼潭东二里过龙砂内支其腋间一穴在塔基北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3b 页 WYG0593-0365b.png
里其脉自塔基分派处中悬而下先有三塔皆本无高
弟也最南一塔即仙陀纯白之师师本嵩明籍仙陀纯
白向亦中表皆师之甥后随披剃又为师弟师归西方
在本无之前本公为择地于此而又自为之记余谓辨
公乞其南为静闻穴辨公请广择之又有本公塔在岭
北惟所命余以其穴近仙陀之师为便议遂定静闻是
日入窆
二十七日(此下冇/缺文)余见前路渐翳而支间有迹可蹑石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4a 页 WYG0593-0365c.png
而上遂北上扳陟之屡悬峻梯空从白石间作猴升一
里半则两崖前突皆纯石撑霄拔壑而起自下望之若
建标空中自上凌之复有一线连脊又如琼台中悬双
阙并倚也后即为横脊大脊披丛莽而上有大道东西
横山脊即东自鸡坪关山西上而达于绝顶者因昔年
运砖造城绝顶开此以通驴马余乃返从其东半里凌
重崖而上然其处上平下嵌俯瞰莫可见不若点头峰
之突耸而出可以一览全收也其脊两旁皆古木深翳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4b 页 WYG0593-0365d.png
通道于中有开处下瞰山后其东北又峙山一围如箕
南向所谓摩尼山也即此山馀脉所结者其西北横拖
之支所谓后趾也即南耸而起为绝顶者故绝顶自南
壑望之如展旂西立罗汉几层之脊则如展旂东立自
此脊望之则如展旂南立后趾之脊则如展旂北立此
一山大势也若桃花箐过脊又在绝顶西南峡中南起
为木香坪之岭东亘为禾字孔之脊与南罗汉壁点头
峰南北峙为两界此在三距西南支之外乃对山而非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5a 页 WYG0593-0366a.png
鸡足矣若南条老脊自木香而南走乌龙坝罗汉壁点
头峰又其东出之支非老干矣山后即为罗川地北至
南衙皆邓川属与宾川以此山脊为界故绝顶即属邓
川而曹溪华首犹𨽻宾川焉若东北之摩尼则北胜浪
沧之所辖此又以山之东麓鸡坪山为界者也从脊直
北眺雪山一指竖立天外若隐若现此在丽江境内尚
隔一鹤庆府于其中而雪山之东金沙江实透腋南注
但其处逼夹仅丈馀不可得而望也由脊南西行再降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5b 页 WYG0593-0366b.png
再起五里有路自南而上者此罗汉壁东旃檀岭道也
交脊而北去者此循后趾北下鹤庆道也交脊而东北
下者此罗川道也随脊而西者绝顶道也于是再上再
纡而北又二里馀而抵绝顶之下其北崖雪㾗皑皑不
知何日所积也又南上半里入其南门门外坠壑而下
者猢狲梯出洞佛殿道由北门出陟后脊转而西南下
者束身峡出礼佛殿台华首门会铜佛殿道而猢狲梯
在东南由脊上束身峡在西由霤中此登顶二险而从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6a 页 WYG0593-0366c.png
脊来者独无之入门即迦叶殿此旧土主庙基也旧迦
叶殿在山半岁丁丑张按君谓绝顶不可不奉迦叶遂
捐赀建此而移土主于殿左其前之天长阁则天启七
年所建今易名多宝楼后又有善雨亭亦张按君所建
今貌其像于中后西川倪按君易名西脚蘧庐语意大
含讥讽殿亭四围筑城环之复四面架楼为门南曰云
观指云南县昔有彩云之异也东曰日观则泰山日观
之义北曰雪观指丽江府雪山也西曰海观则苍山洱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6b 页 WYG0593-0366d.png
海所在也张君于万山绝顶兴此大役而沐府亦伺其
意移中和山铜殿运致之盖以和在省城东而铜乃西
方之属能尅木故去彼移此有造流言以阻之者谓鸡
山为丽府之脉丽江公亦姓木忌金将移师鸡山今先
杀其首事僧矣余在黔闻之谓其说甚谬丽北鸡南闻
鸡之脉自丽来不闻自鸡来姓与地各不相涉何尅之
有及至此而见铜殿具堆积迦叶殿中止无地以竖尚
候沐府相度非有阻也但一城之内天长以后为河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7a 页 WYG0593-0367a.png
僧所主前新建之迦叶殿又为陜西僧所主以张按君
同乡故沐府亦以铜殿属之今两僧无道气不免事事
参商非山门之福也余一入山即闻陜西河南二僧名
及抵绝顶将暮见陜西僧之叔在迦叶殿遂以行李置
之其侄明空尚在罗汉壁西来寺由殿侧入天长阁盖
陜西僧以铜殿具支绝迦叶殿后正门毋令从中出入
也河南僧居多宝楼下留余晚供观其意殊愤愤于是
皆腹诽之还至土主庙中寒甚陜僧爇火供果为余谈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7b 页 WYG0593-0367b.png
其侄明空前募铜殿事甚悉今现在西来可一顾也余
唯唯
二十八日晨起寒甚亟披衣从南楼观日出已皎然上
升矣晨餐后即录碑文于天长善雨之间指僵有张宪
副二碑最长独不及录还饭迦叶殿仍从北门出门外
岗脊之上多卖浆瀹粉者脊之西皆削崖下覆岂即向
所谓舍身崖者耶北由脊上行者一里乃折而西下过
一敝阁乃南下束身峡巨石双迸中溜成坑路由中下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8a 页 WYG0593-0367c.png
两崖逼束而下坠甚峻宛转峡中旁无馀地所谓束身
也下半里得小坪伏虎庵倚之庵南向从其前多卖香
草者其草生于山脊循舍身崖东南转为曹溪华首之
道绕庵西转盘绝壁之上是为礼佛台太子过玄关余
乃先过礼佛台有亭在台东亦中圮台峙其前石丛起
中悬绝壑之上北瞰危崖倒插于深壑中乃绝顶之北
尽处也其下即为桃花箐但突不能俯窥耳其东南壑
中则放光寺在焉其西隔坞相对者木香坪也是台当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8b 页 WYG0593-0367d.png
绝顶西北隅悬绝处凌虚倒影若浮舟之驾壑为一山
胜处而亭既倾敝不容无慨台之北崖壁倒悬磴道斩
绝而西崖之瞰壑中者萼瓣上迸若蒂斯启遥向无路
乃栈木横崖端飞虬接翼于层峦之上遂分蒂而蹈如
入药房中空外透欲分欲合穿其奥窟正当佛台之下
乃外石之附内石而成者上连下迸裂透两端侧身而
进披隙而出复登南台之上仍东过伏虎循岩跨壁盘
其壑顶仰视矗崖忽忽欲堕而孰知即向所振衣蹑履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9a 页 WYG0593-0368a.png
于其上者耶东南傍崖者一里馀有室倚崖曰曹溪庵
以其侧有水一泓在矗崖之下引流坠壑为众派之源
有似宗门法脉也稍下路分为二正道东南循崖平去
小径西下危坡余睇放光在西南壑便疑从此小径是
西循之一里馀转而北踰一嘴已盘礼佛台之下其西
北乃桃花箐路而东南壑底终无下处乃从旧路返二
里出循崖正道过入功德水于是崖路愈逼仄线底缘
嵌绝壁上仰眺祗觉崇崇隆隆而不见其顶下瞰祗觉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39b 页 WYG0593-0368b.png
窅窅冥冥而莫晰其根如悬一幅万仞苍崖图而缀身
其间不辨身在何际也东一里崖势上飞高穹如檐覆
环其下如户阈形其内壁立如掩扉盖其石齿齿皆堕
而不尽堕之馀所谓华首门也其高二十丈其上穹覆
者又不知几几盖即绝顶观海门下危崖也门之下倚
壁为亭两旁建小砖塔襄之即经所称迦叶受衣入定
处待六十百千岁以付弥勒者也天台王十岳(士/性)宪副
诗偈镌壁间而倪按院大书石状奇绝四字横镌而朱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0a 页 WYG0593-0368c.png
丹之其效矉耶黥面耶在束身书石状大奇在袈裟书
石状又奇在兜率峡口书石状始奇各换一字山灵何
罪而受此耶又半里矗崖东尽石脊下垂有寺倚其东
是为铜佛殿今扁其门曰传灯寺盖即绝顶东突由猢
狲梯下坠为此再下即迦叶寺而为西南支发脉者寺
东向大路自下而来抵寺前分两岐由其北峡登寺后
猢狲梯为绝顶前门道余昨从上所瞰者由寺前循崖
西转过华首门上束身峡为绝顶后门道余兹下所从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0b 页 WYG0593-0368d.png
来者盖寺北为峡寺西为崖寺后猢狲梯由绝顶垂脊
而下乃崖之所东尽而峡之所南环者也寺北有石峰
突踞峡中有庵倚其上是为袈裟石余初不知其袈裟
石也望之有异遂不入铜佛殿而登此石至则庵僧迎
余坐石上石纹离披作两叠㾗而上有员孔僧指其纹
为迦叶袈裟指其孔为迦叶卓锡之迹即无遗迹然其
处回崖外绕坠壑中盘此石缀崖瞰壑固自奇也僧瀹
米花为献甚润枯肠余时欲下放光圣峰诸寺而不能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1a 页 WYG0593-0369a.png
忘情于猢狲梯遂循石右上半里升梯梯乃自然石级
有叠磴㾗可以衔趾而㾗间石芒齿齿著足甚艰脊左
瞰即华首矗崖之上右瞰即袈裟坠壑之端其齿齿之
石华首乃垂而下此梯乃错而上者然质则同也上半
里数折而梯尽仍从峡上问去顶迥绝乃返步下梯由
铜佛殿北东下峡中一里横盘峡底有庵当其中所谓
兜率庵也已半倾其后即绝顶与汉壁分支前突处庵
前峡复深坠循庵横度由左崖下半里崖根有洼内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1b 页 WYG0593-0369b.png
前有巨树流荫并鹤峋居士诗碑其前峡遂深蟠路从
其上又分为两循右峡中西南下者为迦叶寺圣峰寺
两支大道循左崖下东向行者为西来寺碧云寺罗汉
壁间道余时身随西峡下而一步一回眺未尝不神飞
罗汉壁间也下半里为仰高亭在悬峡中因圮未入既
下又半里出峡为迦叶寺其门东向中亦高敞此古迦
叶殿近因顶有新构遂称此为寺云入谒尊者从其前
南向循峡而下其路峻而大两丐者覆松为棚曲折夹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2a 页 WYG0593-0369c.png
道数十折一里馀而至会灯寺寺门南向入谒而出东
下半里有岐西去者放光寺道也然日晨不及行遂不
西向而东趋其路坦而大一里为圣峰寺寺东向踞分
支之上前有巨坊后有杰阁其势甚雄拓阁祀玉皇今
皆以玉皇阁称之从此北瞻西来寺高缀层崖之上屏
霞亘壁飘渺天半其景甚异出寺东随陇行二里过白
云寺又从其右东行一里半过慧林庵则左右两溪合
于前而陇尽遂渡其左峡东过大觉寺蔬园一里从息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2b 页 WYG0593-0369d.png
阴后踰中支之脊从千佛阁前观街子街子者惟腊底
集山中为朝山之节昔在石钟寺前今移此以近大觉
为诸寺之中也由街子东半里过西竺寺又二里馀入
悉檀具餐后知沈公(莘野/乃翁)来叩尚留待寺间急下楼而
沈公至各道倾慕之意时已暮寺中具池汤候浴遂与
四长老及沈公就浴池中池以砖甃长丈五阔入尺汤
深四尺炊从隔壁釜中竟日乃就浴者先从池外挽水
涤身然后入池坐水中浸一时复出池外擦而涤之再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3a 页 WYG0593-0370a.png
浸再擦浸时不一动恐垢落池中也余自三里盘浴后
入滇祗澡于温泉如此番之浴遇亦罕矣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3b 页 WYG0593-0370b.png
 
 
 
 
 
 
 
 徐霞客游记卷八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4a 页 WYG0593-03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八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十四(云南/)
二十九日饭于悉檀同沈公及体极之侄同游街子余
市鞋顾仆市帽遇大觉遍周亦出游欲拉与俱余辞岁
朝往祝盖以其届七旬也既午沈公先别去余食市面
一瓯一里馀从大乘庵上幻住一里入幻住见其额为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4b 页 WYG0593-0370d.png
福宁寺问道而出犹不知其为幻住寺也由其右过峡
西北行一里而入兰陀寺寺南向由正殿入其东楼艮
一师出迎问殿前所卧石碑曰先师所撰迦叶事迹记
也昔竖华首门亭中潘按君建绝顶观风台当事者曳
之顶将磨镌新记艮一师闻而往止之得免以华首路
峻不得下因纡道置此余欲录之其碑两面镌字而前
半篇在下艮一指壁间挂轴云此即其文从碑誊写而
出者余因低悬其轴以案就录之艮一供斋沈公亦至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5a 页 WYG0593-0371a.png
斋后余度文长不能竟令顾仆下取卧具令沈公先上
其庐当明日往叩也迨暮录犹未竟顾仆以卧具至遂
卧兰陀禅榻顾仆传弘辨安仁语曰明日是除夕幸尔
主早返寺毋令人悬望也余闻之为悽然者久之
三十日早起盥栉而莘野至相见甚慰同饭于兰陀余
仍录碑完而莘野已去遂由寺循脊北上其道较夷一
里转而东一里出莘野庐前小静室又半里而入莘野
楼则沈公在而莘野未还沈公为具食莘野适至遂燕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5b 页 WYG0593-0371b.png
其楼父子复躬为执㸑煨芋煮蔬甚乐也莘野恳令顾
仆取卧具于兰陀曰同是天涯何必以常住静室为分
余从之遂停寝其楼之北楹其楼东南向前瞰重壑左
右抱两峰甚舒而称楼前以杪松连皮为栏制朴而雅
楼匆疏楞洁静度除夕于万峰深处此一宵胜人间千
百宵薄暮凭匆前瞰星辰烨烨下垂坞底火光远近纷
挐皆朝山者彻夜荧然不绝与瑶池月下又一观矣
己卯正月初一日在鸡山狮子林莘野静室是早天气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6a 页 WYG0593-0371c.png
澄澈旭日当前余平明起礼佛而饭乃上隐空兰宗二
静室又过野愚静室野愚已下兰宗处遂从上径平行
而西入念佛堂是为白云师禅栖之所狮林开创首处
也先是有大力师者苦行清修与兰宗先结静其下后
白云结此庐与之同栖乃狮林最中亦最高处其地初
无泉以地高不能刳木以引二师积行神通忽一日白
云从龛后龙脊中垂间搀石得泉其事甚异而莫之传
余入龛见石脊中峙为崖崖左有穴一龛高二尺深广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6b 页 WYG0593-0371d.png
亦如之穴外石倒垂如檐泉从檐内循檐下注檐内穴
顶中空而水不从空处溢檐外崖石峭削而水不从削
处坠倒注于檐如贯珠垂玉穴底汇方池一函旁皆菖
蒲茸茸白云折梅花浸其间清泠映人心目余扳崖得
之以为奇因询此龙脊中垂非比两腋何以泉从其隆
处破石而出白云言昔年剜石得之至今不绝余益奇
之后遇兰宗始徵其详乃知天人供养之事佛无诳语
而昔之所称卓锡虎跨于此得其徵矣龛前编柏为栏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7a 页 WYG0593-0372a.png
茸翠环绕若短屏回合阶前绣墩草独高员如叠跏趺
其上蒲团锦茵皆不如也龛甚隘前结松棚方供佛礼
忏白云迎余茶点且指余曰此西尚有二静室可娱乞
可延憩当瀹山蔬以待也余从之西过竹间见二僧坐
木根曝背一引余西入一室其室三楹乃新辟者前甃
石为台势甚开整佛龛花供皆极精严而不见静主询
之曰白云龛礼忏司鼓者是余谓此僧甚朴何以有此
乃从其侧又上一龛额曰标月而门亦扄乃返过白云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7b 页 WYG0593-0372b.png
而饭始知其西之精庐即悉檀体极师所结而司鼓僧
乃其守者饭后又从念佛堂东上蹑二龛其一最高几
及岭脊但其后纯崖无路其前则旋崖层叠路宛转循
之就崖成台倚树为磴山光悬绕真如蹑鹫岭而上也
龛前一突石当中亦环倚为台其龛额曰雪屋为程还
(号二游昆明/人有才艺)而门亦扄盖皆白云礼忏诸静侣也又
东稍下再入野愚静室犹未返因循其东扳东峡峡自
顶下坠若与九重崖为分堑者顶上危岩叠叠峡东亘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8a 页 WYG0593-0372c.png
岩一支南向而下即悉檀寺所倚之支也其东即九重
崖静室而隔此峰峡障不可见余昔自一衲登顶从其
东扳岩隙直上惟此未及经行乃扳险陟之路渐穷抵
峡中则东峰石壁峻绝峡下隤壑崩悬计其路尚在其
下甚深乃返从来径过帘泉翠壁下再入兰宗庐知兰
宗与野愚俱在玄明精舍往从之玄明者寂光之裔孙
也其庐新结与兰宗东西相望在念佛堂之下莘野山
楼之上余先屡过其旁翠条掩映俱不能觉从兰宗之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8b 页 WYG0593-0372d.png
徒指点得之则小阁疏楞云明雪朗致极清雅(阁名雨/花为野)
(愚/笔)诸静侣方坐啸其中余至共为清谈瀹茗日既昃野
愚辈乃上探白云余乃下憩莘野楼薄暮兰宗复来与
谈山中诸兰若缘起并古德遗疏日暮不能竟
初二日饭于莘野即再过兰宗欲竟所徵而兰宗不在
爱玄明雨花阁精洁再过之仍瀹茗剧谈遂扶筇西一
里过望台岭此岭在狮林之西盖与栴檀为界者亦自
岭脊南向而下即大觉寺所倚之冈也自狮林西陟其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9a 页 WYG0593-0373a.png
岭即可望见绝顶西悬故以望名与其西一岭又夹壑
为坞诸静室缘之层累而下是为栴檀岭先是鸡山静
室祗分三处中为狮子林西为罗汉壁东为九重崖而
是岭在狮林汉壁之间下近于寂光故寂光诸裔遂开
建诸庐遂继三而为四焉盖其诸庐在峡间东为望岭
西为栴檀岭此岭又与罗汉壁为界者自岭脊南向而
下即寂光寺所倚之支也是为中支盖罗汉壁之东回
崖自岭脊分隤南下既结寂光由其前又南度东转为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49b 页 WYG0593-0373b.png
观音阁息阴轩峙为瀑布东岭于是又度脊而南为牟
尼庵又前突为中岭若建标于中而大士阁倚其端龙
潭瀑布二水口交其下一山之脉络皆以兹为绾毂云
踰望台岭西三里由诸庐上盘壑而西三里又盘岭而
南而北转一里北崖皆插天盘云如列霞绡而西皆所
谓罗汉壁也东自栴檀岭西至仰高亭峡倒插于众壑
之上当其东垂之摺者幻空师结庐处也真武阁倚壁
足其下曲径纵横石级层叠师因分箐为篱点石为台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0a 页 WYG0593-0373c.png
就阁而憩焉其下诸徒辟为丛林今名碧云者也余前
已访幻空返忆阁间有陈郡侯诗未录因再过录之师
复款谈甚久出果饷之榻间阁两旁俱有静室旁通皆
其徒所栖而无路达西来寺路必仍下碧云由山门西
盘崖坡又一里半北上半里抵壁足则陜西僧明空所
结庵也今名西来寺北京陜西河南三僧俱以地名今
京陜之名几并重以余品之明空犹俗僧也其名之重
以张代巡凤翮同乡命其住持绝顶迦叶殿而沐府又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0b 页 WYG0593-0373d.png
以中和山铜殿移而畀之故声誉赫然然在顶而与河
南僧不协在西来而惟知款接朝山男妇其识见犹是
碧云诸徒流等不可望幻空后尘也然其寺后倚绝壁
云幕霞标屏拥天际巍峭大观此为第一寺西有万佛
阁石壁下有泉一方嵌崖倚壁深四五尺阔如之潴水
中涵不盈不涸万峰之上纯石之间汇此一脉固奇但
不能如白云龛之有感而出垂空而下为神异耳观其
水色不甚澄澈寺中所餐俱遥引之西峡之上固知其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1a 页 WYG0593-0374a.png
益不如白云也寺东有三空静室亦倚绝壁三空与明
空俱陜人为师兄弟然三空颇超脱有道气留余饭其
庐已下午矣自西来寺东至此石壁尤竦峭寺旁崖迸
裂成洞其中崆峒僧悉以游骑填驻其中不可拦入深
为怅恨又有峡自顶剖洼而下若云门剑壁嵌隙于中
亦为伟观僧取薪于顶俱自此隙投崖下留为捷径不
能藉为胜概也既饭复自寺西循崖而去二里崖尽而
为峡即仰高亭之上也先是余由绝顶经此下遂从大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1b 页 WYG0593-0374b.png
道入迦叶寺不及从旁岐东趋罗汉壁然自迦叶寺回
眺崖端一径如线㾗众窦如云盖心甚异之故不惮其
晚以补所未竟然其上崖石虽飞嵌空悬皆如华首之
类无可深入者乃返从西来碧云二寺前东过栴檀仍
入狮林至白云龛下寻玄明精舍误入其旁又得一龛
则翠月师之庐也前环疏竹右结松盖为亭亦萧雅有
致乃少憩之遂还宿莘野楼已暮矣
初三日晨起饭荷行李将下悉檀兰宗来邀欲竟山中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2a 页 WYG0593-0374c.png
未竟之旨余乃过其庐为具盒具餐遍徵山中故迹既
午有念诚师造其庐亦欲邀过一饭兰宗乃辍所炊同
余过念诚路经珠帘翠壁下复徙倚久之盖兰宗所结
庐之东有石崖傍峡而起高数十丈其下嵌壁而入水
自崖外飞悬垂空洒壁历乱纵横皆如明珠贯索余因
排帘入嵌壁中外望兰宗诸人如隔雾牵绡其前树影
花枝俱飞魂逐魄极掩映之妙崖之西畔有绿苔上翳
若绚䌽铺绒翠色欲滴此又化工之点染非石非岚另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2b 页 WYG0593-0374d.png
成幻相者也崖旁山木合沓琼枝瑶干连幄成阴杂花
成䌽兰宗指一木曰此扁树曾他见乎盖古木一株自
根横卧丈馀始直耸而起横卧处不员而扁若侧石偃
路旁高三尺而厚不及尺余初疑以为石也至是循视
其端乃信以为树盖石借草为色木借石为形皆非故
质矣东半里饭于念诚庐别兰宗南向下之字行半里
又入义轩庐义轩大觉之派新搆静于此乃狮林之东
南极处也其上为念诚庐最上为大静室即野愚所栖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3a 页 WYG0593-0375a.png
是为东支莘野楼为西南极处其上为玄明精舍最上
为体极所搆新庐是为西支而珠帘之崖当峡之中傍
峡者为兰宗庐其上为隐空庐最上为念佛堂即白云
师之庐也是为中支其间径转崖分缀一室即有一室
之妙其盘旋回结各各成境正如巨莲一朵瓣分千片
而片片自成一界各无欠缺也从义轩庐又南向之字
下一里馀过天香静室天香幻住庵僧也其年九十余
初上觅莘野庐首过此问道者又南一里过幻住庵其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3b 页 WYG0593-0375b.png
西即兰陀寺也分陇对衡狮林之水界于左右而合于
其下焉又南下一里馀二水始合渡之即为大乘庵由
涧南东向循之半里水折而南复踰涧东南下一里过
无我无息二庵其下即为小龙潭五花庵已在悉檀寺
右廊之外而岗陇间隔复踰涧南过迎祥寺乃东向随
涧行一里抵寺西虎砂即前暗中模索处也其支自兰
陀南来至迎祥转而东横亘于悉檀寺之前东接内突
龙砂兜黑龙潭于内为悉檀寺第一重案其内则障狮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4a 页 WYG0593-0375c.png
林之水东向龙潭其外则界栴檀之水合于龙潭下流
而脉遂止于此焉于是又北踰涧半里入悉檀寺与弘
辨诸上人相见若并州故乡焉前同莘野乃翁由寺入
狮林时寺前杏花初放各折一枝携之上既下则寺前
桃亦缤纷前之杏色愈浅而繁后之桃靥更新而艳五
日之间芳菲乃尔暏春色之来天地益感浮云之变古
今也
初四日饭于悉檀即携杖西过迎祥石钟二寺共二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4b 页 WYG0593-0375d.png
于石钟西竺之前踰涧而南即前山所来大道也余前
自报恩寺后渡溪分道误循龙潭溪而上不及过大士
阁出此而行李从北来顾仆言大士阁后有瀑甚奇从
此下不远从之即踰脊脊甚狭而平脊南即瀑布所下
之峡脊北即石桥所下之涧脊西自息阴轩来过此南
突而为牟尼庵尽于大士阁者也脊南大路从东南循
岭观瀑亭倚之瀑布从西南透峡玉龙阁跨之由观瀑
亭对崖瞰瀑布从玉龙阁下隤坠崖悬练深百馀丈直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5a 页 WYG0593-0376a.png
注峡底峡逼箐深俯视不能及其麓然踞亭俯仰绝顶
浮岚中悬九天绝崖隤雪下嵌九地兼之霁色澄映花
光浮动觉此身非复人间天台石梁庶几又向昙花亭
上来也时神飞玉龙阁遂不及南下问大士阁之胜于
是仍返脊南循峡端共一里陟瀑布之上登玉龙其阁
跨瀑布上流当两山峡口乃西支与中支二大距凑拍
处水自罗汉华严来至此隤空下捣此一阁正如石梁
之横翠鹊桥之飞空惜无居人但觉杳然有花落水流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5b 页 WYG0593-0376b.png
之想楼为杨冷照师孔所题与观瀑亭俱为蒋宾川尔
第所建有一碑卧楼板偃踞而录之遂沿中支一里西
上息阴轩从其左北踰涧又北半里入大觉寺叩遍周
老师师为无心法嗣今年届七帙齿德两高为山中之
耆宿余前与之期以新旦往祝而狮林迟下又空手而
前殊觉怏怏师留餐于东轩轩中水由亭沼中射空而
上沼不大中置一石盆盆中植一锡管水自管倒腾空
中其高将三丈玉㾗一缕自下上喷随风飞洒散作空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6a 页 WYG0593-0376c.png
花前观之甚奇即疑虽管植沼中必与沼水无涉况既
能倒射三丈何以不出三丈外此必别有一水其高与
此并彼之下从此坠故此之上从此止其伏机当在沼
底非沼之所能为也至此问之果轩左有崖高三丈馀
水从崖坠以锡管承之承处高三丈故倒射而出亦如
之管从地中伏行数十丈始向沼心竖起其管气一丝
不旁泄故激发如此耳既饭录碑于西轩轩中山茶甚
开余前已见之至是折一枝别遍周西半里过桥又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6b 页 WYG0593-0376d.png
上坡一里入寂光寺寺住持先从遍周东轩同餐至此
未返余录碑未竟暝色将合携纸已罄乃返悉檀又从
大觉东一探龙华西竺二寺日暮不能详也
初五日暂憩悉檀寺莘野乃翁沈君具柬邀余同悉檀
诸禅侣以初六日供斋狮林是日遂不出
初六日悉檀四长老饭后即约赴沈君斋沈君亦以献
岁周花甲余乃录除夕下榻四诗为祝仍五里至天香
庐侧又蹑峻二里而登莘野楼则白云翠月玄明诸侣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7a 页 WYG0593-0377a.png
皆在进餐后遂同四长老遍探林中诸静室宛转翠微
间天气明媚茶花鲜娇云关翠隙无所不到先过隐空
为留盒茗过兰宗野愚俱下山过玄明啜茗传松实过
白云啜茗传茶实(茶实大如芡实中冇白肉如榛分两/片而长入口冇一阵凉味甚异即吾)
(地之茗实而此独可食闻感通者/最佳不易得也闻冇油者棘口)过体极静庐又预备
茶盒以待下午仍饭于莘野楼四长老强余骑从西垂
下二里过兰陀寺西从其前东转仍由幻住前下坡四
里归悉檀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7b 页 WYG0593-0377b.png
初七日晨起大觉遍周令其徒折柬来招余将赴之适
艮一兰宗至又有本寺复吾师自摩尼寺至野愚师又
至遂供斋本刹下午野愚兰宗由塔盘往大士阁余赴
遍周之招小食后腹果甚遂乘间往寂光录前所未竟
碑仍饭于大觉而还悉檀宿
初八日饭后四长老候往本无塔院盖先期以是日祭
扫也余从之由寺左龙潭东下一里又过一东腋水南
行半里则龙砂内支自东而西突与中支大士阁之峰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8a 页 WYG0593-0377c.png
夹持于悉檀之前其势甚𦂳悉檀左右前后诸水俱由
此出路由岭坳南度余由弘辨莘野特西探其岭隔峡
西眺中支南突至此而尽大士阁倚其下乃天然锁钥
为悉檀而设者也仍还由大路循东岭而南半里为静
闻瘗骨处乃登拜之又南一里则龙砂外支又自东岭
分突而西与西支传衣之峰对亦夹持于悉檀之前其
势甚雄大士阁东龙潭诸水阁西瀑布诸水悉由此而
出此岭为一山之龙砂而在悉檀为尤近即鸡足前三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8b 页 WYG0593-0377d.png
距中之东南支也其脉自绝顶东亘屏立空中为罗汉
壁狮子林点头峰九重崖后脊中支由罗汉壁下垂而
止于大士阁东支由九重崖东南环为此岭若臂之内
抱先分一层为内砂与中支大士阁对又纡此层为外
砂与西支传衣后峰对其势自东而西突其度脊少坳
如马鞍昔以马鞍岭名之余初入鸡山抵大觉四顾山
势重重回合丛林静室处处中悬无不恰称独此处欠
一塔为山中缺陷及至悉檀遥顾此峰尤奇以为焉得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9a 页 WYG0593-0378a.png
阿育王大现神通于八万四千中分一灵光于此既晤
弘辨问仙陀何在曰在塔盘问塔盘何在则正指此山
也时尚未竖塔心不能遥瞩自后则瞻顾如对矣人谓
鸡山前伸三距惟西支长而中东二支俱短非也中支
不短不能独悬于中令外支环拱西支固长然其势较
低盖虎砂正欲其低也若东支之所谓短者自其环抱
下坠处言之则短自其横脊后拥处言之则更长而崇
非西支之可并也盖西支缭绕而卑虎砂也而即以为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59b 页 WYG0593-0378b.png
前案东支夭矫而尊龙砂也而兼以为后屏皆天造地
设自然之奇拟议所不及者也塔盘当峰头在马鞍中
岰之西有大路在马鞍之间则东南下鸡坪关者有岐
路在马鞍之东则东北向本无塔院者时塔盘工作百
馀人而峰头无水其东峰有水甚东以中岰不能西达
乃竖木柱数排于岰中架桥其上以接之柱高四丈馀
架木为沟横接松杪昔闻霄汉鹊桥以渡水也今反为
水渡抑更奇矣由岰东向循峰则鸡山大脊之南尽处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0a 页 WYG0593-0378c.png
也其前复开大阳分支环抱又成一向可谓灵山面面
奇矣共二里登谒本无塔塔甚伟三塔并峙中奉本公
舍利左右则诸弟子普同二塔也左为塔院可憩可栖
诸静侣及三番僧皆助祭余则享馂焉时同祭者四长
老外则白云复吾沈公及莘野诸后裔俱集若兰宗艮
一则本公雁行故不至云祭后仙陀纯白又携祭品往
祭马鞍岭北三塔遂及静闻下午还过塔盘即仙陀谢
其祭静闻也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0b 页 WYG0593-0378d.png
初九日晨餐后余即携杖西行三里过息阴轩轩在中
支之脊大觉寺之前案也为本无师静摄处额为佥宪
冯元成(时/可)所书其前有三岐从左渡涧趋大觉寂光从
右渡涧趋传衣下接待从后直上则分渡右涧或由慧
林而上圣峰或陟西支而抵华严焉余乃先半里从右
渡转而东上南岭半里盘其东崖之上即瀑布之西峰
也于是循之南行东瞻中支之大士阁在其下东支之
塔盘岭对其上平行三里乃东转随坡下一里则传衣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1a 页 WYG0593-0379a.png
寺东向倚山之半其北先有止止庵嘿庵真语所建传
衣大机禅师之友也又南为净云彻云直炳所建又南
有弥陀员通八角三庵皆连附于传衣寺者而八角之
名最著以昔有八角亭今改创矣八角开创于嘉靖间
为吉空上人所建其南即为传衣寺寺基开爽规模宏
拓前有大坊题曰竹林清隐乃直指毛堪(苏州毛/具茨也)所命
颇不称上又一直指大标所题古松诗止署曰白岳古
松当坊前本大三围乃龙鳞非五鬣也山间巨松皆五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1b 页 WYG0593-0379b.png
鬣耸干参天而老龙鳞颇无大者遂以纠拿见奇干丈
五以上辄四面横枝而出枝大侔于干其端又倒垂斜
攫尾大不掉干几分裂今筑台拥干高六七尺又植木
支其横枝仅免于裂亦幸矣由梯登台四面横枝倒悬
于外或自中跃起或自巅垂飏其纷纠翔舞之态不一
而足与天台翥凤其一类耶坊联曰花为传心开锦绣
松知护法作虬龙为王元翰聚洲笔门联曰峰影遥看
云盖结松涛静听海潮生为罗汝坊近溪笔差可人意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2a 页 WYG0593-0380a.png
然罗联涛潮二字连用不免叠床之病何不以声字易
涛字乎寺昔为圆信庵嘉靖间李中溪元阳为大机禅
师宏创成寺其徒印光孙法界戒律一如大机万历辛
丑元日燬于火法界复鼎建之视昔有加先是余过止
止庵一病僧留饭坐久之见其方淅米乃去饭于净云
僧觉心遂入参寺中入其西藏经阁阁前山茶树小而
花甚盛为折两枝而出乃东北下峡中一里有垣围一
区浚山为池畜金鱼于中结茅龛于上者亦传衣僧也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2b 页 WYG0593-0380b.png
云影山光以一泓印之不觉潭影空心又东北下半里
抵峡庐则瀑布之下流也去瀑布已一曲昔从瀑上瞰
不见其底今从峡底涉亦不见其瀑峡西有草庐菜畦
则犹传衣之荒圃也峡中水至是如引丝反不如悬瀑
之势巨矣渡涧东上坡一里至大道则大士阁之侧也
阁倚中支南突之半其前有坊有楼历级甚峻后为阁
飞甍叠栋上供大士左右各有楼其制亦敞乃万历丙
午直指沈公所建选老僧拙愚者居之是曰三摩寺余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3a 页 WYG0593-0380c.png
录碑阁下忽一僧殷勤款曲问之乃拙公之徒虚宇也
虚宇又为兰宗之派今拙公没虚宇当事昨野愚兰宗
宿此想先道余故虚宇一见惓惓且留宿余以日暮碑
长许之令顾仆返悉檀余下榻于西楼奥室
初十日晨起盥栉而顾仆至言弘辨师遣僧往丽江已
行盖为余前茅者余乃候饭即从寺右大道北上二里
陟中支之脊有庵踞其上曰牟尼庵其前松影桃花恍
有异致庵后即观瀑亭回瞰瀑布真有观不足之意仍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3b 页 WYG0593-0380d.png
溯中支二里过息阴轩从其后直西一里又南下渡涧
西行已在大觉寺蔬圃之南矣盖大觉蔬圃当中支之
后中支至是自北东转其西有二流交会即瀑布之上
流也一自罗汉壁东南下一自华严东北流二水之交
中夹一支其上为慧林庵乃西南支东出之旁派圣峰
白云寺所倚者也华严之路又从圃东渡其下流乃从
涧南溯之西上一里半渐踰支脊其南复有一涧与西
支东走之脊隔又从其涧北溯之西上一里馀见脊上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4a 页 WYG0593-0381a.png
有冢三四后有轩楼遗构与冢俱颓此脊乃西支馀派
直送而出无有环护宜其然也由冢西复下峡其峡复
有二在南者自西支法照寺南发源东下经华严寺北
至此而与北涧合在北者自西支法照寺北发源东下
经毗卢寺北至此而与南涧合二水之交中夹一支为
华严寺北向之案亦西南支东出之旁派毗卢祝国二
寺所倚者也涉北涧有二岐随涧西行者为祝国毗卢
道由支端登脊而上溯南涧之北西行者为华严道余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4b 页 WYG0593-0381b.png
乃登脊瞰南涧行一里有亭桥横跨涧上乃华严藉为
下流之钥也渡桥始为西南本支又西半里而得华严
寺寺当西南支之脊东北向九层崖而峙地迥向异又
山中一胜也盖鸡山中东二支及绝顶诸刹皆东南二
向曾无北拱者惟此寺回看返照北大山诸林刹历历
倒涌亦觉改观规模甚整与传衣伯仲嘉靖间南都占
德月堂开建其徒月轮以讲演名万历初圣母赐藏后
遭回禄今虽重建绀宇依然而法范寂寥矣寺东有路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5a 页 WYG0593-0381c.png
东行山脊乃直达传衣者由寺前峡上西行半里复有
亭桥横跨涧上即东桥上流也寺左右各有桥有亭山
中之所仅见过桥又陟其北向馀支蹑岗半里旋岗脊
过卢寺寺前为祝国寺俱东南向踞岗寺北有涧东下
即前所涉之北涧也又由其南崖溯之西上一里半有
寺踞岗脊是为法照寺盖西南支自铜佛殿下南坠至
此东转寺当转摺处又东抽一支以为毗卢祝国之脉
而横亘于华严之前者也是为西南馀支之第一法照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5b 页 WYG0593-0381d.png
之北又分一岗相夹无住庵倚之即下为颓冢之支是
为西南馀支之第二屡有路直北踰岗度峡而横去皆
向圣峰会灯之大道者余欲析其分支之原遂从峡中
溯之而上于是南舍法照北绕无住之后峡路渐翳丛
箐横柯遂成幽阒然已渐逼绝顶之下矣时路无行人
随一桃花箐村氓行一里北循峡中又一里北蹑坠脊
又一里遂踰脊而行乃西见木香坪之前山外拥华首
门之绝顶高悬桃花箐之过腋西环而此脊上自铜佛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6a 页 WYG0593-0382a.png
殿下抵法照寺转而东去界此脊西一壑另成一境则
放光寺所倚也踰脊更西北盘壑上行又一里半而得
大路已直逼华首门下崖矣其路东自圣峰来西由放
光出桃花箐抵邓川州为大道余西随之半里而放光
寺在焉其寺南向后倚绝壁前临盘壑以桃花箐为右
关以西南首支为左护其地虽在三距之外而实当绝
之下发光钟异良有以也余初自曹溪庵华首门下瞰
之见其寺沈沈直坠壑底以为光从窅间中上腾乃鼯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6b 页 WYG0593-0382b.png
栖虺伏之窟及至而犹然在万壑盘拱之上而上眺华
首则一削万仞横拓甚阔其间虽有翠纹烟缕若绣㾗
然疑无可披陟孰知其上乃西自曹溪庵东连铜佛殿
固自有凌云之路横缘于华首之前也然当身历华首
时止仰上崖之穹崇不觉下壁之峻拔至是而上下又
合为一幅其巍廓又何如也然则鸡山虽不乏层崖如
华首罗汉九重诸处其境界固高而雄杰之观莫以踰
此矣寺前以大坊为门门下石金刚二座镂刻甚异狰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7a 页 WYG0593-0382c.png
狞之状恍与烟云同活其内为前楼楼之前有巨石峙
于左高丈五而大如之上擎下削搆亭于上蒋宾川题
曰四壁无然其北面正可仰瞻华首而独为楼脊所障
四壁之中独翳此绝胜一面不为无憾寺建于嘉靖间
陜西僧员惺所搆万历初燬而复兴李元阳有碑范铜
而镌之然镌字不能无讹其后嗣归空更建毗卢阁阁
成而神庙赐藏余录铜碑殿中甚暗而腹亦馁时主僧
俱出止一小沙弥在余畀之青蚨乃艺竹为炬煮蔬为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7b 页 WYG0593-0382d.png
供既饭东遵大路一里踰垂支之脊又一里盘坠峡之
上得分岐焉一过峡直东者为圣峰路一蹑岭北上者
为会灯路始为登顶正道余乃北蹑上岭数曲而至会
灯寺寺南向昔为廓然师静室今其嗣创为寺由寺西
更转而北上复数曲一里馀而过迦叶寺寺东向此古
迦叶殿也(今张按君建迦叶殿/于绝顶因改此为寺)由其前北向入峡其峡
乃西自绝顶东自罗汉壁两崖相夹而成中垂磴道少
上有坊为罗李二先生游处(罗为近溪先生汝芳李为/见罗先生材皆江西人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8a 页 WYG0593-0383a.png
(为司道/游此)又上有亭为仰高亭中有碑为万历间按君周
懋相所立纪登山及景仰二先生意周亦江西人也余
前过此见亭中颓不及录其文而去故此来先录之风
撼两崖间寒凛倍于他所文长字冗手屡为风所僵录
竟日色西倾望其上兜率庵即前所从下而其东横缘
之路出罗汉壁者前又曾抵此而返顶头未了之事非
可以馀晷尽也乃返步下仍过迦叶寺前见有岐东下
壑中其壑底一庵在圣峰北者必补处庵也乃取道峡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8b 页 WYG0593-0383b.png
中随壑下盖缘脊下经会灯者为正道随壑东下趋补
处者为间道下二里过补处庵亦稍荒落恐日暮不入
由其前渡峡涧南遂上坡过圣峰寺寺东向前有大坊
由坊外东行里馀岗脊甚狭南北俱深坑逼之度脊又
东里馀有寺新搆当坡之中垂是为白云寺余欲穷此
支尽处遂东下行南涧之上二里则慧林庵踞坡尽处
缘庵前转下北涧渡之始陟中支行北涧与南涧乃合
于路南其东即大觉蔬圃矣东半里过蔬圃北又东一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9a 页 WYG0593-0383c.png
里过息阴轩南又东一里过瀑布北遂去中支北涉西
竺寺涧而行中东二支盘壑中矣又二里薄暮入悉檀

十一日饭后觉左足拇指不良为皮鞋所窘也而复吾
亦订余莫出姑停憩一日余从之弘辨安仁出其师所
著书见示弘辨更以纸帖墨刻相畀且言遍周师以青
蚨相赆余作柬谢之甫令顾仆持去而大觉僧复路遇
持来余姑纳之笥上午赴复吾招出茶果皆异品有本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69b 页 WYG0593-0383d.png
山参以蜜炙为脯又有孩儿参颇具人形皆山中产又
有桂子又有海棠子皆所未见者大抵迤西果品吾地
所有者皆有惟栗差小而枣无肉松子胡桃花椒皆其
所出惟龙眼荔枝市中亦无菌之类鸡葼之外有白生
香蕈白生生于木如半覃形不圆而薄脆而不坚黔中
谓之八担柴味不及此此间石蜜最佳白若凝脂视之
有肥腻之色而一种香气甚异因过安仁斋中观兰兰
品最多有所谓雪兰(花/白)玉兰(花/绿)最上虎头兰最大红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0a 页 WYG0593-0384a.png
白舌(以心中一点/如舌乃吐)最易开其叶皆阔寸五分长二尺而
柔花一穗有二十馀朵长二尺五者花朵大二三寸瓣
阔共五六分此家兰也其野生者一穗一花与吾地无
异而叶更细香亦清远其地亦重牡丹悉檀无山茶而
多牡丹元宵前蕊已大如鸡卵矣
十二日四长老期上九重崖赴一衲轩供(一衲轩为木/公所建守僧)
(岁支寺中粟百石故/每岁首具供一次)以雨不能行饭后坐斋头抵午而
霁乃相拉上崖始由寺左半里上弘辨静室基旁又西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0b 页 WYG0593-0384b.png
半里过天柱静室旁又北跻一里半横陟峡箐始与一
西来路合遂东盘峡上半里其北又下坠一峡大路陟
峡而踰东北岭乃北下后川向罗川之道小路扳脊西
北上乃九重崖之东道其路甚峻即余前所上者第此
时阴晴未定西南望木香坪一带积雪峥嵘照耀山谷
使人心目融彻与前之丽日澄空又转一光明法界矣
一里馀抵河南师静室路过其外问而知之雨色复来
余别众静侣令先上一衲轩而独往探之师为河南人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1a 页 WYG0593-0384c.png
至山即栖此庐而曾未旁出余前从九重崖登顶不知
而过其上后从狮林欲横过野愚东点头峰下又不得
路踌躇至今恰得所怀比入庐见师人言其独栖而见
其一室三侣人言其不语而见其条答有序人言其不
出而见其把臂入林亦非块然者九重崖静室得师可
与狮林罗汉壁鼎足矣坐少定一衲僧来邀雨阵大至
既而雪霏师挽留稍霁乃别蹑蹬半里有大道自西上
横陟之遂入一衲轩崔中静主大定拙明辈皆供餐络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1b 页 WYG0593-0384d.png
绎迨暮不休雨雪时作四长老以骑送余自大道西下
其道从点头峰下横盘脊峡时岚雾在下深崖峭壑茫
不可辨二里与狮林道合已在幻住庵之后而与大觉
塔院隔峡相对矣至此始胜骑从幻住前下山又四里
而入悉檀篝灯作杨赵州书
十三日晨起饭即以杨赵州书畀顾仆令往致杨君余
追忆日记于东楼下午云净天皎
十四日早寒以东楼背日余移砚于藏经阁前桃花下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2a 页 WYG0593-0385a.png
就暄为记上午妙宗师以鸡葼茶果饷师亦检藏其处
也是日晴霁如故迨晚余忽病𠻳
十五日余以𠻳故卧迟迟午方起日中云集迨晚而翳
余欲索灯卧弘辨诸长老邀过西楼观灯灯乃闽中纱
围者佐以柑皮小灯或挂树间或浮水面皆有荧荧明
星意楼下采青松毛铺藉为茵席去桌趺坐前各设盒
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本堂诸静侣环坐
满堂而外客与十方诸僧不与焉余因忆昔年三里龙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2b 页 WYG0593-0385b.png
灯一静一闹粤西滇南方之异也梵宇官衙寓之异也
惟佳节与旅魂无异为黯然而起则殿角明蟾忽破云
露魂矣
十六日晨餐后复移砚就暄于藏经阁前桃花下日色
时翳下午返东楼𠻳犹未已抵暮复云开得月
十七日作记东楼雨色时作
十八日浓云密布既而开霁抵暮顾仆返自赵州
十九日饭后晴霁殊甚遂移卧具由悉檀而东越大乘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3a 页 WYG0593-0385c.png
东涧一里上脊即迎祥寺从其南上寺后半里为石钟
寺又后为员通极乐二庵极乐之右即西竺西竺之后
即龙华从龙华前西过大路已在西竺之上去石钟又
一里矣龙华之北坡上即大觉寺龙华西临涧又有一
寺前与石钟同东南向从其后渡涧即彼岸桥下流即
息阴轩已为中支之脊矣从轩左北向上过观音阁为
千佛寺其前即昔之街子正当中脊今为墟矣复北渡
涧从大觉侧西北上寺僧流入谢之仍过涧桥上有屋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3b 页 WYG0593-0385d.png
额曰彼岸同登其水从望台岭东下界于寂光大觉之
间者颜龙华至此又一里矣过桥复蹑中支上半里中
脊为水月庵脊之东腋为寂光脊之西腋为首传僧净
方年九十矣留而未入由寺右盘一嘴东觑一庵桃花
嫣然松影历乱趋之即积行庵也其庵在水月之西首
传之北僧觉融留饭后乃从庵左东上转而西北登脊
从中支脊上二里有静室当脊是曰烟霞室克心之徒
本和所居由其西分岐上罗汉壁由其东盘峡上栴檀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4a 页 WYG0593-0386a.png
岭岭从峡西中路北向作之字上一里得克心静室克
心者用周之徒昔住持寂光今新构此退休其地当垂
脊之左东向稍带南又以西支外禾字孔大山为虎砂
以点头峰为龙砂龙近而虎远又与狮林之砂异其东
有中和静室亦其徒也为郁荼所焚今中和往省矣克
心留余点茶稠叠久之别已下午遂从石上小径峻极
令其徒偕上半里得西来大路随之东上又半里陟栴
檀岭脊向西南行经烟霞室渐转东南为水月寂光由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4b 页 WYG0593-0386b.png
其前又西南一里盘一嘴有庐在嘴上余三过钥门不
得入其下即白云寺所托也又西半里再盘突嘴而上
即慧心静室慧心为幻空徒始从野愚处会之前曾过
悉檀来叩故入叩之方禅诵会灯庵其徒供茶而去后
即碧云寺不入从其侧又盘嘴两重二里北上西来寺
西经印雪楼前又西循诸绝壁行一里为一真兰若其
上覆石平飞又西半里崖尽而成峡其峡即峰顶与罗
汉壁夹峙而成者上自兜率宫下抵罗李二先生坊两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5a 页 WYG0593-0386c.png
壁夹成中溜路当其中溜之半崖脚内嵌前耸巨木有
旧碑刻峋鹤诗乃题罗汉壁者中横一岐由其上陟溜
半里过玄庙又半里过兜率宫已暮而宫圯无居人又
上一里叩铜佛殿入而栖焉即所谓传灯寺也前过时
朝山之履相错余不及入兹寂然久之得一户老僧启
户宿
二十日晨起欲录寺中古碑寒甚留寺下山录遂置行
具寺中(寺中地俱大/理石所铺)盖以登绝顶二道俱从寺而分还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5b 页 WYG0593-0386d.png
必从之也出寺将北由袈裟石上念猢狲梯前已蹑之
登其崖端而下束身峡向虽从之下犹未及仰升兹不
若由南上北下庶交览无偏乃从寺右循崖西行遂过
华首门而西崖石上下俱峭甚路缘其间止通一线下
瞰则放光寺正在其底上眺则峰顶之舍身崖即其端
而莫能竟也共西一里有岐悬崖侧余以为下放光道
又念层崖间何能垂隙下少下有水出崖侧树根间刳
木盛之是为八功德水刳木之外无馀地水即飞洒重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6a 页 WYG0593-0387a.png
崖细不能见也路尽仍上即前西来入大道处有草龛
倚崖间一河南僧习静其中就此也又西半里稍上又
半里为曹溪庵庵止三楹倚崖门扄无人其水较八功
德稍大其后危崖稍前如玦余扳石直跻崖下东望左
崖前抱处忽离立成峰员若卓锥而北并崖顶若即若
离移步他转即为崖顶所掩不可辨惟此处则可尽其
离里之妙而惜乎旧曾累址今已成棘人莫能登盖鸡
山无拔地之峰此一见真如闪影也又西半里馀过束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6b 页 WYG0593-0387b.png
身峡下转而南过伏虎庵又南过礼佛庵共一里再登
礼台台南悬桃花箐过脉之上正与木香坪夹箐相对
西俯桃花箐东俯放光寺如在重渊之下余从台端坠
石穴而入西透窟而出复有耸石攒隙成台其下皆危
崖万仞栈木以通即所谓太子过玄关也过栈即台后
礼佛龛昔由以入穴今由窟以出栈其凭眺虽同然前
则香客骈趾今则诸庵皆扄寂无一人皆身与灏灵同
其游衍而已栈西沿崖端北转有路可循因披之而西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7a 页 WYG0593-0387c.png
遂过桃花箐之上共一里路穷乃樵径也仍返过伏虎
庵由束身峡上峡势逼束半里透其上是为文殊堂始
闻有老僧持诵声路由其前蹑脊乃余前东自顶来者
见其后有小径亦蹑脊西去余从之盖文殊堂脊处乃
脊之岰从东复耸而起者即绝顶之造而为城者也从
西复耸而起者桃花箐之度而首峙者也西一里丛木
蒙茸雪㾗连亘遂造其极盖其山自桃花箐北度即灵
空高峙此其首也其脊北垂而下二十里而尽于大石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7b 页 WYG0593-0387d.png
头所谓后距也其横亘而东者至文殊堂后少亘而东
伏又东而后起为绝顶又东而稍下遂为罗汉栴檀岭
狮子林以后之脊又东而突为点头峰环为九重崖之
脊皆迤逦如屏于是掉尾而南转坠为塔基马鞍岭则
鸡山之门户矣垂脊而东直下为鸡坪关则鸡山之胫
足矣故山北之水北向而出于大石东山西之水其南
发于西洱海之北者由和光桥西发于河底桥者由南
北衙皆会于大石之下东环牟尼山之北与宾川之流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8a 页 WYG0593-0388a.png
共北下金沙大江焉始知南龙大脉自丽江之西界东
走为文笔峰是为剑川丽江界抵丽东南邱塘关南转
为朝霞洞是为剑川鹤庆界又直南而抵腰龙洞山是
为鹤庆邓川州界又南过西山湾抵西洱海之北转而
东是为邓川太和界抵海东隅于是正支则遵海而南
为青山太和宾川州界又东南峙为乌龙坝山为赵州
小云南界遂东度为九鼎又南抵于清华洞又东度而
达于水目焉分支由海东隅北峙为木香坪之山从桃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8b 页 WYG0593-0388b.png
花坞北度是为宾川邓川界是鸡足虽附于大支而犹
正脊也登此直北望雪山茫不可见惟西北有山一带
自北而南者雪㾗皑皑即腰龙洞南北衙西倚之山也
其下麦畦浮翠直逼鸡山之麓是为罗川若一琵琶蟠
地虽在三十里下而黛色欲袭人衣四顾他麓皆平楚
苍苍也西南洱海是日独潏荡如浮杯在掌盖前日见
雪山而不见海今见海而不见雪山所谓阴晴众壑殊
出没之不可定如此此峰之西尽处也东还一里过文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9a 页 WYG0593-0388c.png
殊堂后脊于是脊南皆危崖凌空所谓舍身崖也愈东
愈甚余凌其端瞰之其下即束身峡东抵曹溪后东峰
向跻其下今临其上东峰一片自崖底并立而上相距
丈馀而中有一脉连属若拇指然可坠坳上其巅也余
扳蹑从之顾仆不能至时罡风横厉欲捲人掷向空中
余手粘足踞幸不为舍身者几希矣又共一里入顶城
门实西门也入多宝楼河南僧不在其徒以菉豆粥芝
麻盐为饷余再录善雨亭中未竟之碑下午其徒复引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79b 页 WYG0593-0388d.png
余观其师退休静室其室在城北二里即前所登西峰
之北岰也路由文殊堂脊北向稍下循西行当北垂之
腋室三楹北向环拱亦称盖鸡山回合之妙俱在南当
山北者仅有此亦幽峻之奥区也其左稍下有池二方
上下连汇水不多亦不竭顶城所供皆取给焉还抵城
北竟从城外趋南门不及入迦叶前殿由门前东向悬
石隙下一里有殿三楹东向额曰万山拱胜而户亦扄
由其前下坠级甚峻将抵猢狲梯遇一人乃悉檀僧令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80a 页 WYG0593-0389a.png
来候余者以丽江有使来邀也遂同下共一里而至铜
佛殿余初拟宿此以候者至乃取行李五里过碧云寺
前直下五里过白云寺由寺北度一小涧又东五里过
首传寺后时已昏黑又三里过寂光寺西候者腰间出
一石如栗击火附艾拾枯枝燃之遵中支三里叩息阴
轩门出火炬为𨗳又一里馀踰瀑布东脊而北又三里
而至悉檀弘辨师引丽府通事见以生白公招柬来致
相与期迟一日行
徐霞客游记 卷八上 第 80b 页 WYG0593-0389b.png
 
 
 
 
 
 
 
 徐霞客游记卷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