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a 页 WYG0593-01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三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三(广西/)
丁丑闰四月初八日分顾仆舟抵桂林予同静闻从湘
江南岸登涯为山角驿即黄沙也西南行大松夹道五
里黄沙铺又二十里舍官道右入山西向大山行四里
止山下牛头冈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b 页 WYG0593-0150b.png
初九日西五里至砻岩普顺寺寺前门东向如桥出水
约三十丈后门北向入水约十五丈泉自山后破石窟
三级下故曰砻西二里小石山兀立路旁又三里张家
村村后大山曰回龙岩南五里上大冲冲西半里饭福
寿庵西北上柳山三里宿狮子岩南清泉庵
初十日南下二里至湘山寺寺在全州西门外半里登
殿观无量寿佛塔塔后有飞来石出寺由寺西溯罗江
一里上捲云阁阁西为盘石半嵌江中绝壁有莲花一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a 页 WYG0593-0151a.png
瓣凹入壁间白瓣黑崖又西一洞临江泉由洞东裂石
出曰玉龙泉复有一石峰高竖共十五里度石蚬冈差
南为龙洞小山独立江上门西向出洞而西抵桥度桥
度水东自龙水出口山耸秀夹立
十一日度桥西北行十里北入峡为山川口又十三里
抵白竹江望西北钩挂山甚峭特闻其上金宝顶甚奇
遂自白竹桥朔江西北五里进峡口两山壁立夹溪
沿溪东北崖上行缘崖高下屈曲十里出峡为南峒闻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b 页 WYG0593-0151b.png
南洞北五里峒尽可由四川岭达宝顶但路已没遂舍
北道西渡溪上岭岭左腋有瀑布又十里至打狗凹宿
兴隆庵庵北高岭即金宝顶也
十二日由庵西上沿崖北转三下上又三度坳曲共三
里踰土地坳西望新宁江已在山麓下山五里大竹坪
坪北踰岭共三里至大鼻山
十三日从大鼻村后夹涧上一里飞瀑悬崖宛转下修
竹回岩掩映即西扳岭上约行一里至南来大道乃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a 页 WYG0593-0151c.png
从大源上此者又四里至角庵基伏身蛇行庵后丛竹
中四里乃从右崖丛中上又二里行观音竹丛中竹大
如管多竹实如莲肉大采笋置路隅识来径竹中上二
里至宝顶殿基日甫中四山俱出南峰近为钩挂山石
崖峭立东北向若削再南即打狗岭再南为大帽再南
为南宝顶顶最高与北相颉颃而基后绝顶更倍之复
从竹丛中东北上一里至顶观音竹更大笋腴美然丛
密无由四望登树践枝终不畅眺忽竹浪中出大石如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b 页 WYG0593-0151d.png
台梯跻其上群山历可缕数仍下山宿大鼻村
十四日随溪西下四里为大源则大鼻西峡水与村后
东峡水会桥于上曰潮桥桥西为大源村余往南顶则
从桥东随涧南行里许度木桥涧忽东折入山路南出
山隘涧复坠路东破峡出连捣三潭上方瀑长如布中
凹瀑转倾下圆整瀑匀成帘下二潭俱有圆石中立承
水水堕潭作势潆回尤异又三里度桥为桐初有水南
自打狗岭来会亦桥其上二水合而西南则观音桥跨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a 页 WYG0593-0152a.png
之大道从观音桥西踰岭出予从桥下随溪南一里水
从西峡出路踰一岭下坠深壑中四里至陈墓源瀑自
东南山峡中腾跃出与东岭溪合亦桥跨其会处大道
与水俱南予度桥东跻岭即涌瀑南岭也二里平行岭
脊北望北宝顶岿然峡中水近自打狗南崖直逼其下南
望新宁江流远从巾子岭横界南宝顶之西其西南有
峰尖突正当陈墓水口已而路渐出其下二里南下岭
行凹中二里又踰小岭里许至苏家大坪坪侧大瀑破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b 页 WYG0593-0152b.png
山西向出势甚雄下为大溪西北合陈墓源出口下午
东南上一岭误东往大帽岭道乃西南转六里出南宝
顶道桃子坪问上梁宿处四里而是踰岭东至新开田
所有路南下覆草中复误出其东历险陂三里不辨所
向已忽得一龛地名挂幡去上梁五里矣其处五里至
快乐庵又十五里乃至南顶以暮雨遂歇龛
十五日雨不止滞龛中(阙/)
十七日从定心桥下过脊处觅莲瓣隙痕削崖密附旁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a 页 WYG0593-0152c.png
无馀径乃从脊东隔峡望之痕虽岈然然上垂下削非
可托庐架道处也乃上定心石过圣水涯再由舍身崖
登飞锡绝顶返白云庵
十八日由东路下山一里馀路旁峭石分列石级出其
间为天门门外耸石立路右上大书白云洞天从此历
磴下危峭较胜西路四里经显龙庵庵北向又东下南
望隔山飞瀑自那拿山南腋下先从宝顶即窥见至此
始睹崇隆若九天也又东下五里北渡一小溪溪竹中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b 页 WYG0593-0152d.png
有寺寂然曰苦炼庵庵南向左右各一溪自后来绕而
右溪较大桥横其上水从西南山腋壁下庵前东南度
桥南上岭其地竹甚大路始分东西岐从西下始见那
叉瀑北挂层崖苦炼溪亦透空悬壑与那叉大小高下
势相颉颃而苦炼近在对山路沿之同下朗朗见其捣
壑势其下山环成城瀑垂其中出西壁与那叉东大溪
合而东南去又见西峡中一瀑透山下连泻九层虽练
细然甚危长路乃东转下共三里又一溪自西北来随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a 页 WYG0593-0153a.png
而渡之始仅涓微渐下渐大遂成轰雷涌雪观路循溪
北东二里为大坪右渡溪入一村家村西上流为莲花
庵竹色丛郁遂西南渡那叉大溪溪东北出白沙江又
西上岭十三里抵望江踰岭溯溪又十里为桐原山下
五里随小车江南下又四里桐原大溪自西来与江合
而南去度小车江口桥从水东上山随东江南路行峡
江山上极险峻一小石山北面平剖江绕其南路绕其
北东北又有小溪破峡成瀑凡东南四里始下至江涯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b 页 WYG0593-0153b.png
稍上有溪自东北来入其北峰曰不住岭
十九日东南上岭随江东四里下涉跳石江又上山三
里出两山峡口坝堰水甚巨曰上官坝坝外一望平畴
直南抵里山隈出峡水东南入湘路随峡右西南下一
里抵白塘村后石山特立曰金钟山下俱青石峭削西
南度溪桥过弃鸡岭共八里出咸水则官道山枣驿也
度桥西南行长松合抱夹道蔽天极似永明道十里
石脂铺从小路东南折五里抵界首为全州兴安界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a 页 WYG0593-0153c.png
二十日溯湘江西五里出塔儿铺古松时断续不及全
州连云接嶂也三十里至兴安县万里桥桥下水绕北
城西去两岸甃石中流平而不广即灵渠已为漓江矣
湘漓分水处尚在东三里也由桥北溯灵渠北岸东行
已复北折渡大溪则湘江夲流也上流堰不通舟既渡
又东有小溪疏流若带舟道从之盖堰湘分水西注为
漓又东浚湘支以达舟楫稍下复与江身合矣支流上
跨以接龙桥桥南水湾为观音阁去城东二里又东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b 页 WYG0593-0153d.png
五里则湘水南来直逼石崖下崖突立南向曰狮子寨
循寨足溯溪东入东北七里踰羊牯岭抵状元峰下有
回龙庵
二十一日庵东踰小山南一里至长冲东逼状元峰麓
又里许至草庵则状元峰南一峰片插曰小金峰峭削
似过之二峰各有路皆草翳直东上二里抵状元翠微
间山削草合蛇路伏沉莽中渐东北转三里直上踰岭
凹麻川绕其下麻川东大山横亘属灌阳界乃老龙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a 页 WYG0593-0154a.png
也凹北峰下即入九龙殿之峡予从凹南直跻峰顶峰
甚峭窄凡七起伏其南一里上状元峰则亭亭独立矣
但北面九峰相连南走与小金尚隔二峰峭若中断不
能飞渡故道必由麓更上小金顶也顶北第三峰西北
石台如船首飞突凌空坐峰顶久之下返回龙庵
二十二日东行二里过九宫桥踰小岭共二里至锦霄
是为峡口麻川江自南来北出界首截江以渡江深没
股麻川至此破山出名七里峡下又破山出名五里峡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b 页 WYG0593-0154b.png
锦霄在其中为陆行口过江溯东峡之溪入三里登山
脊至九龙庙南北东皆崇山逼夹南麓即所溯溪之北
麓溪声甚厉下山过观音阁支流分环阁四面惟南
面石堰仅通水东西北则舟上下俱绕之惜阁小不称
阁东度石桥循分支西岸溯流一里至分水塘塘以巨
石横绝中流南北连亘以断江身祗以小穴泄馀波由
塘南分湘入漓塘之北即浚湘为支以通湘舟于观音
阁前者也遂刺舟南渡分漓口入分水庙西二里抵兴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a 页 WYG0593-0154c.png
安南门出城西三里抵三里桥桥跨灵渠上渠至此细
流成涓石底嶙峋时巨舫鳞次以箔阻水俟水稍厚则
去箔放舟
二十三日桥西有金鼎山山为老龙脊由此至兴安南
转海阳虽为史禄凿山分漓水而桥下有石底水不满
尺终不能损其大脊也上一里至顶顶大止丈许惟南
面群峦纷丛岚雾中若聚米若流火俯瞰其出没甚近
下至三里桥西随灵渠西南去已而渠渐直南路益西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b 页 WYG0593-0154d.png
路右山石丛立雨中回眺共十里而已透金鼎所望乱
山堆叠中穿根盘壑多回曲无升降又三里为苏一坪
东有岐可达乳洞予先西趋严关共二里而出隘口东
西两石山骈峙路出其下若门中辟旁裂穴如圭梯厓
入其中不甚敞空合如莲瓣雨坐憩焉返由苏一坪东
南行一里溯灵渠东北上一溪东自乳洞夹注为清水
乃东渡灵渠四里过大岩堰度堰东石桥转入山南小
石山分岐立路口洞岈然南向遂西向随溪入二里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a 页 WYG0593-0155a.png
董田巨村洞即在其北一里日薄不及登乃趋东山入隐
山寺寺后有洞门南向高悬水由下出西合乳洞北流
水破西北山腹出大岩堰縳炬从寺右入洞扳石壁上
石巉削圯仄下坠渊壁若裂深觅暗中水石无可著足
乃出
二十四日西二里至乳岩下洞中洞上洞雨中返寺
二十五日东一里出山口支峰兀立处有庵草翳无人
从庵左先循其上崖崖危草没扳隙入转崖之东则两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b 页 WYG0593-0155b.png
壁门裂内才一线剖宛转嵌漏上夹参天离合殆十层
起下夹直坠涧底俱凭临千尺夹半两崖复有痕受足
肩倚隔崖手扳石窍无坠陨惧直进五六丈夹始东转
出由支峰坳脊北望观音岩在对崖亦幽削可喜昨从
其前盘山转惜未一至今不能更北也下山东南十七
里至开洲为湘西岸南十三里宿唐汇田东有大山岿
然出东界上者曰赤耳山
二十六日南溯湘六里为太平堡东西山至是开成巨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a 页 WYG0593-0155c.png
坞小石峰一带骈立湘水东南十里饭庙角双泉寺南
二里东南岐入山又二里渡桥湘水有桥自此始循左
山南四里一石峰特立水中曰海阳山有海龙庵在峰
南石崖半庵为临桂属抵庵日已西乃下山自东麓二
洞门绕北西入一洞龙母庙已圯即从流水中行转南
水遂成汇深没股庵下石崖壁立下临深塘由塘南水
中行东转登山海阳山俱崆峒注水水门二南平西出
甚急东旱门二下一二尺即水汇其中深者五六尺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b 页 WYG0593-0155d.png
南水塘有细流东源季陵亦下此则此山尚在过脊北
水俱北流惟为湘源也漓源尚在海阳西西岭角
二十七日东望白面山南诸峭峰甚奇闻其上有读书
台遂东北四里渡双溪桥又东一里尖峰在白面西望
之趋及登岭北坳望山下水反自北南去北皆山冈亘
绝无容流处由棘中循崖南转扪隙历块上峰腰一洞
南向内西裂龛窟吐纳日月以为即读书岩矣但平入
三四丈渐隘其下路复翳塞颇疑之出洞望洞东削崖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2a 页 WYG0593-0156a.png
万丈插霄临渊上一石飞突无所承极似巨鼠下跃然
无可扪乃裂棘扳条登梯悬石直至巨鼠崖下仰望巨
鼠又有二小鼠下垂崖腰一线痕可著足下仍峭壁又
东有巨擘一双作接引状手背拇指分合都辨至其处
山腰痕绝不可前乃从旧路下至南麓询耕者读书岩
尚在岭坳西当从岭西下不当东上也乃由麓西溯涧
而北则前所望溪从洞中出读书岩在涧上登之洞西
向高而不广内垂柱檠盖罗列异观三丈后即北转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2b 页 WYG0593-0156b.png
隘不可俯视出过下水洞水即从读书岩下石穴涌出
水与口平第见急湍涌流不见洞门也由海阳庵东过
季陵循过脊西行二里为海阳堡堡前又分一支南下
山与西山夹为两界水始淙淙南出随水下一里则西
谷中裂水破峡出又罗姑山与西岭夹而成流者皆为
漓水源矣越之西南七里循大涧岭上行忽有水自东
南下捣成涧路随之直坠涧底南越桥水自桥下复捣
峡中路不能从乃踰岭隤然直下共四里出山口又西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3a 页 WYG0593-0156c.png
南二里抵涧上西有银烛山尖削特耸东南则石崖正
阨水口也
二十八日西南十里望西北五峰高突顶平若台可夺
五台之名西五里直抵五峰南则乱峰尖叠什百为伍
横变侧移殆难更仆数其阳即为榕村东南三十里有
灵襟洞南二里有阳流岩云西五里过上桥桥下水东
北自丛尖山南至此又西南穿石山腋共三里过廖村
西北有山危峙为金山东丛角亭亭更觉层叠者龙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3b 页 WYG0593-0156d.png
潭也又五里西穿石山峡则诸峰分峙叠出离立献奇
石峰下俱水汇不流深者尺许浅半之诸峰倒插于中
似青莲出水各欲独上初两大峰夹道后又夹以两锐
峰道俱叠水中取径峰隙令人赏无专接但石皆廉利
侔刃戟不免双足趼耳峰有称者曰雷劈曰万岁其间
逸名者甚多共二里始出水磴平畴十五里直抵两山
峡中山南北成门北山东垂石峰分岐起如削岐峰尤
亭亭作搔首态崖半裂透明隙惟南眺光截一线少转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4a 页 WYG0593-0157a.png
步即失之南山又有石突缀其首人行于下者左右流
盼又西为浮桥漓水北自皇泽湾至是极汪洋桂林省
城东临其上城之临水者东北为东镇门极南为浮桥
门皆东面临江自北隅南至浮桥共五门浮桥贯江而
渡觅顾仆不得宿城中逆旅
二十九日东出就日门从城下北行城上一山当面起
石脚下插江中路忽穿山透跨下南北岈然殆天辟关
津也西则因山为城城以内即叠䌽东隅穿洞出正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4b 页 WYG0593-0157b.png
临江潭盘山壁透腋入又为木龙洞洞亦自南穿北东
开匆隙屡引天光外濒江有路行者或内自洞行或外
由江岸俱可北达出洞片石夹峙上屈曲架穹石色错
青红似非夲山石质不知何处移架此洞北辟成崖缀
以飞廊前临大江后倚悬壁憩眺胜莫踰此循城溯江
北一里过东镇门又北过城东北隅为东江驿驿东向
当皇泽湾南下冲出驿北望皇泽湾二红船泊山下疑
顾仆或在此舟趋问之则泊舟之山在松阴中乃虞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5a 页 WYG0593-0157c.png
也其下大殿为舜祠祠后即韶音洞东临江曰薰风亭
沿江登山上薰风亭由亭西下谒舜殿从殿后入韶音
洞洞西向高二丈东透出约十丈洞东高崖崭绝小水
汇其前幽潭嵌壁水自北坞南来石梁当洞驾其上曰
接龙桥坐桥上还眺洞门崖壁更尽峥嵘之势从此上
跻宛转石级间将至山顶一净室匆楞西向户榻洒然
室斗大而洁乃与静闻解衣凭几指点西山甚适因急
欲觅顾仆下山南循故道入就日门门内南半里由伏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5b 页 WYG0593-0157d.png
波山下出桂水门南一里经行春至浮桥门始遇之
五月初一日北抵靖江王府循王城北行登叠䌽山山
踞省城东北隅山门当两峰间乱石层叠错立浪纹花
萼腾簇眩目上为佛殿殿后一洞屈曲穿山背门南向
高二丈深倍之北透小门忽转而东辟洞前下瞰城东
江水直漱其足洞内石门转透处风从前洞扇入寒吹
凌人土人称为风洞石门北向当东转之上仰见石板
平庋上透圆窦若楼阁再驾予与静闻分道趋而会层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6a 页 WYG0593-0158a.png
楼之上其处东复开隙垂乳列于西乃从圆窦中坠空
下出后洞北跻磴上南越洞顶遂登绝巘则越王坛也
是为桂山上皆石崿矗发一石峰前支起谓之四望山
西一石峰高与此峰并峰半有洞高悬望之岈然中空
亟下仍从风洞出寺由寺西坳中复登西峰峰半有洞
东向透峰腹而西径十馀丈高十之四由其中望东西
洞然惜绝顶地少侧未能彻瞩全胜耳是名干越山洞
西坠壑下极险峻仍东下至寺有大道北透两峰间抵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6b 页 WYG0593-0158b.png
麓西行里许又一洞倚山北向遂拾级以登其下先有
一洞高可丈五宽广盘曲多垂柱界窍分岐土人以为
马厩散卧马匹令人气阻由西南跻级更上从洞门入
透隙而西外裂重门内驾层洞既下西行见峰顶洞门
西坠处危峡孤悬下有长垣环之仰眺不得端委则藩
府别圃也北转至北门门在两山耸峡中门外两旁山
俱峭拔即为华景宝积众胜云折而东南出桂水门抵
庆真观北渡江入玩珠岩即伏波山东麓石壁下嵌重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7a 页 WYG0593-0158c.png
江裂隙两层上纵下横纵者高盘入顶无级可阶横者
下卧波上下石浮敞为台覆以欹石石柱下垂覆檐外
直抵下石不接者仅寸名伏波试剑石后壁红白纹若
缕圆宕三晕恰当其首故曰玩珠双纹后内复裂隙直
抵竖峡下垂柱之西石台中坼横石以渡更北穿旁窦
下临渊碧无底南入山腹有光西转北透前门是其奥
境矣但石色波光俱不若外岩玲珑映彻也登涯由浮
桥返寓按图志以索桂林诸可游者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7b 页 WYG0593-0158d.png
初二日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渡花桥循山北转山
峙花桥东北七星岩即倚焉岩西向下有佛寿寺寺左
登山一亭翼然迎客曰摘星石崖横骞其上仅可容足
然俯瞰城堞诸山甚畅亭左佛龛当岩之口入其内不
知其为岩也推龛后扉入历级上约三丈忽转而西北
豁然中开上穹下平多列笋悬柱爽朗通漏此上洞也
为七星岩从其岩历级下又入下洞为栖霞洞洞雄拓
门亦西北向仰眺崇赫洞顶横裂一隙鲤自隙中悬跃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8a 页 WYG0593-0159a.png
下向首尾鳞䰄酷肖傍盘结幡盖五色灿烂西北层台
高叠悬梯而上曰老君台由台北向洞若两界西行高
台之上东循深壑之中由台上入一门直北至幽暗处
垂石上穹无际下陷成潭澒洞峭裂忽变夷为险返下
台仍至洞底𨗳者携松明前驱循台东壑中行始见台
壁攒云错绮备诸幻化观直北入一天门石楹垂立仅
度单人既入穹然高远左横列石栏下深黑杳不见底
云獭子潭即老君台北下坠处至此高深易位又成一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8b 页 WYG0593-0159b.png
境内又进两天门路渐东北转崖石诡变多所仿类𨗳
者行急予强留谛视顾此失彼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
种种规拟也又踰崖上东有潭渊黑如獭子宏广更过
之名龙江下与獭子潭通又北行东转过红白毡凤凰
戏水穿一门出忽见白光一圆内映沉碧遂东出后洞
水自洞北环流南入洞中想下为龙江者小石梁跨其
上宋相曾布帅桂时所为易名曾公岩盖与栖霞一洞
潜通两门各擅耳予伫立桥上见涧中有浣汲者予询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9a 页 WYG0593-0159c.png
水从西北来可溯入否其人谓水穴之上更西北可深
入数里名胜较倍栖霞水穴则深浅莫揆惟寒辰肃月
为可涉予即倩其人为𨗳其人归取松明予随之出洞
右得庆林观期观中炊以待遂同𨗳者入仍过红白毡
始由岐北向则佳伟殊丽繁锡嘉称最深入遇潭渊杳
当桥涧上流𨗳者阻进谓前炬数日鲜竟游屐抵此从
无入者况当夏涨襄陵可尝不测乎乃返计自栖霞达
曾公岩径约二里复自岩口出入盘旋三里洞之观止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9b 页 WYG0593-0159d.png
矣饭庆林观望来时所见搔首峰即立其东从间道出
其下则峰下西开一窍圃者庐之北复有岩洞丛罗遍
曾公岩上下左右殆难数记也循七星南麓北向草莽
中连入三洞计省春当在北可踰岭达遂北循岭坳微
径里半至山顶石骨崚嶒不容著足石隙少开处棘刺
沉翳愈穷扳跻然片石布奇峰瓣分异远望掩映愈披
愈出令人心目劳迁又里半踰顶下复得凿石之级级
尽即省春岩岩三洞排列俱东北向最西者骞云上飞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0a 页 WYG0593-0160a.png
有倒石下垂如枯槎老龙西入南转洞渐黑惜无居人
不能索炬入洞右旁通一窍以达中洞甚深难远入洞
前垂石亦作槎势又透一门以达东洞东洞垂石愈繁
洞亦旁裂中有清泉下注寒碧成潭由洞前循崖东行
洞上耸石如人立兽蹲东则危崖亘空仰望如劈其下
拖剑水潆之即癸水也源发尧山抵山北麓西出葛老
桥入漓水时予转至山东隅仰见崖半裂层窍者三乃
披莽隙梯悬累上既达一窍西通中窍中窍卑伏首不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0b 页 WYG0593-0160b.png
得伸从外横度有同台榭不由中奥竟达第三窍窍隙入
后有一龛匆辟其前中悬玉柱柱左又著一龛圆顶平
座前正与玉柱对予同静闻分踞匆隙下临危崖行道
者仰望无不徘徊忘返二村樵仰睇久之亦跻登谓中
窍之上尚有一洞甚宏欲为予扳险上求予乃下倚松
阴从二樵仰睇处反睇二樵在上悬枝索级终阻悬汉
莫能阶升也仍西入省春出西洞西又得二洞门北向
再西者高五丈内稍下西转虽渐昏黑势崇宏愈甚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1a 页 WYG0593-0160c.png
无炬中阻左崖大书深刻五美章乃张南轩笔惜无知
者洞莫定其名或以为会仙岩弹丸岩岩壁宋莆田陈
黼题则渚岩洞也洞之西拖剑水自东北直逼崖下崖
愈穹削插霄凭渊势竭雄峻石梁跨水西渡已为七星
山西北隅名弹丸山云由其西南渡葛老桥东望崖巅
有洞高穹上下都削峭南有一崖架庐亟东向登山山
下一刹与寿佛寺七星观南北鼎列南为七星观东上
即七星洞中为佛寿寺东上即栖霞洞北为此刹东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1b 页 WYG0593-0160d.png
即朝云岩也仰扳磴数百级入岩岩亦西向在栖霞北
洞口高悬内北转尤穹危徽僧太虚驾阁洞口绝壁下
瞰江城远揖西山独有胜概遂停宿因问上岩道太虚
曰此岩高耸虽予近在岩右曾无级可登约洞之南壁
与此洞北底隔止丈许洞内可凿空以通洞以外更无
悬杙缫级处也凭栏北眺洞为石掩反不能近瞩惟洒
发向西山历数诸峰耳西山自北而南极北为虞山稍
南为东镇门山再南为桂山之木龙风洞最南为伏波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2a 页 WYG0593-0161a.png
山此城东一支也虞山之西极北为华景山稍南为马
留山再南为隐山最南为侯山广福王山此城西一支
也伏波隐山中为独秀其南对踞水口者为漓山穿山
皆漓江以西故曰西山焉
初三日追录游记于岩阁薄暮返寓
初四日北二里至靖江王忏坛入藩城北门门内池水
一湾南绕独秀北麓由池西南经独秀西麓至靖藩精
舍主僧为予言君欲登独秀须先启王期以十二日可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2b 页 WYG0593-0161b.png
登乃出藩城西穿榕树门门北向大树正跨其顶巨本
虬根盘郁阊阖昔为唐宋南门元时拓城于外门久塞
嘉靖乙卯大将军周于德发壅闭而门之门之前汇水
为大池后即门顶巨石叠级分东西上亦有两大榕南
向东西夹之上建关帝殿南面临池甚为雄畅殿西下
即大将军幕府益西循城南一里西出武胜门北溯西
江又一里达隐山山北倚马留西接侯山四面有六洞
环列东为朝阳洞寺在其下洞口东向下层通水上层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3a 页 WYG0593-0161c.png
北辟一门就石刻老君像今称老君洞山北麓下为北
牖洞洞东石池一方水溢麓下汇而不流外窦卑伏而
内甚宏深前有庵由庵后披隙入洞圆整危朗后复上盘
一龛左有一匆两辟石柱旁列不通水窦其北崖之上
为白雀洞在朝阳后洞西门北向入甚隘前有线隙横
列上彻天光渐南渐下直通水又西为嘉莲洞亦北向
与白雀并列洞分东西两隙俱南向下坠洞内时开小
穴彼此相望数丈辄合内坠渊黑亦抵水又西过一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3b 页 WYG0593-0161d.png
隙西北有石平庋错崿中绝胜琼台乃南转为夕阳洞
西向洞口飞石中门为两门左一侧壑汇水由水窦东
通于内右有曲穴北转内甚萋暗下坠深潭盖南北皆
与水会焉又南转西南山麓为南华洞洞南向势渐下
汇水当门可厉入深入则六洞同流五洞之底皆交连
中络惟北牖侧另辟一水窦初不由洞中通云闻昔唐
宋西江东潆榕树门隐山汇巨浸中是名西湖其时诸
纪胜者俱云乘舟载酒入今则西江南下繁厥桑田无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4a 页 WYG0593-0162a.png
浩荡观予初至朝阳寺月印上人𨗳由殿后入东洞穿
老君侧出山北西过白雀嘉莲皆北隅洞也南过西隅
夕阳洞又南尽东转过南华则南隅之洞也予欲从此
涉水入月印谓秋冬水涸虫蛰穷幽无所惮今涨甚深
处莫测蛇龙窟宅其中老僧不敢𨗳请北游北牖乃东
过西湖神庙北转过朝阳踰隐山东北隅其处石片分
列如张幕如裁云如透月巧变纷纶润以采泽不啻削
芙蓉缀蛱蝶也又西入北牖庵予与静闻分踞北牖洞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4b 页 WYG0593-0162b.png
西匆内外周览久之出饭庵前松荫下复抵南华遇一
田叟曰此水窦旁通虽深浅疑迷予独熟过其内君欲
入明当炬𨗳佐前驱余强之即入曰松明未办乃以旦
朝期予遂南过武胜门及宁远门渡桥而南西江走其
下东分两支入漓余东南循西江南分𣲖一里抵漓山
山之东即漓江也从山西麓转其北则漓水自北江水
自西俱直捣山下山怒崖腾力扼其冲由磴上盘山腰
得雉岩寺寺后跻石峡蹑青萝阁昏黑下宿岩寺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5a 页 WYG0593-0162c.png
初五日客序迁除遂成午节令顾仆入郭市蔬酒出坐
雉岩亭以蒲酒雄黄自酬节况复散酒青萝阁时方禁
龙舟舟人各以小艇私棹山下鼍鼓雷殷回波陷日既
暮下山西入一洞洞在山足门西向高穹中平上镌乐
盛洞三字出洞东循雉岩崖麓沿江东憩其东隅一石
上自山巅下插江底中剜穴透虚深二丈高三丈若辟
门然江流自北汇其中涉其南透崖以上为千手大士
庵余濯足弄江抵暮上宿雉岩雉岩者统志以为即漓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5b 页 WYG0593-0162d.png
山在城南三里阳水南支经其北漓水南下经其东东
有石门嵌江西有穹洞深入南有千手大士庵俱列其
足雉岩寺高悬山半北逆两江颓浪飞槛缀崖倒影沉
碧寺西为雉山亭南为雉山洞洞外即飞崖斗发裂隙
迸峡直自巅下彻旁有悬龙矫变石色都异前大石平
涌为莲台台右根与后峡相接处下透小穴西向台隙
摩崖登台则悬龙架峡正出其上昔有阁曰青萝今移
置台端登之不知其为台也然胜概麇集不以阁掩是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6a 页 WYG0593-0163a.png
山正对城南为城外第二重案山北一里曰象鼻山水
月洞南三里曰崖头净瓶山荷叶洞俱东逼漓江而是
山在中较高志遂以此为漓山范成大又以象鼻山为
漓山二山形颇相似但雉岩石门不若水月扩然巨观
故游者拾级趋此然以予权之濒江午向三山不特此
二山相匹崖头西北山脚石亦剜空嵌水跨成小门其
离立江水冲合中三山俱可名漓也
初六日南下山二里过南溪桥南溪之山高峙桥东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6b 页 WYG0593-0163b.png
溪来自西南直逼西麓绕山东北入漓去白龙洞在山
椒门高张西向临溪下广列崇殿仰望不知为洞由殿
左透级上得旋空如层楼内有龛自然为一洞绝胜处
从此北向东转遂成昏黑先是买炬山僧僧谓洞内可
竟达刘仙岩不必更出及篝火入中颇宽敞多岐先极
其东隅上跻一隙余以为刘仙道也穷而无入又南下
一洼支窦旁午予又以为刘仙道𨗳僧谓此护珠岩道
崄巇莫逾踯躅杳冥中不若出洞平行为便乃下山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7a 页 WYG0593-0163c.png
桥望白龙北复有洞盘空予渴赴刘仙岩遂自桥东循
山南东转南面一崖层突弥耸将舍之忽山雨至奔憩
岩下跻隙坐飞石上雨帘外窥内映乳幕飘飘有餐霞
想久之雨止下岩转其东至刘仙岩岩与白龙东西分
向有观在岩下由观右登级先穿一门西入即踰其上
复透门出得一岩东南向又左由透门之上再透而北
亦开一岩岩前悬石甚壮当洞门为屏若垂帘然至岩
周览各窦询与白龙潜通处竟不可得乃知白龙所通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7b 页 WYG0593-0163d.png
即避雨岩下窦𨗳僧所云护珠岩是也
初七日由观左登穿云岩岩在上岩东南绝壁下亦东
南向后与左右分穿三窦而左窦旁透洞前洞东为文
昌祠由其前东过仙人足迹迹北更上即为仙迹岩岩
在穿云东北上岩正东隅洞口亦东南向外甚危亮内
乳柱倒垂界为两重若堂皇之后屏列匆楞分内外室
者洞后穿窦两岐俱不甚深奇在玲珑殚致返至观南
二里出十里铺铺在斗鸡西郡往平乐大道又东向岐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8a 页 WYG0593-0164a.png
路入一里北望穿山高悬隔江空濛雨色中再前望崖
头北隅梳妆台下飞石嵌江剜成门阙远望较水月似
小与雉山石门形势伦匹然急流涌其中荡漾尤异共
一里东至崖头庙崖头在雉山南漓江西合阳江于雉
山又东会拖剑水及漓江支水于穿山奔流南下此山
当其冲山不甚高而屹立扼流有当熊势北崖有台曰
梳妆下即飞石悬嵌中剜成门处崖突波倾不能下瞰
但见回澜层波触石奋出蛩然送声至座坐久之返庙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8b 页 WYG0593-0164b.png
中由其后入一洞门西南向穿门历级下其后岈然通
望一石肺乘空色正绿为荷叶洞穿叶底透山东北即
通望口也漓江复潆其下由叶前南下东转深昧中势
穹然不及索炬入山东北隅石崖插江山称净瓶以此
须汎舟沿流观之其上莫能窥也仍从大道十里铺经白
龙洞北随溪探前望白龙左洞则玄岩也岩东向洞门高
耸下峡由南腋东入上洞东登必由北奥俱崇深幽邃
无炬不能遐历洞前乳柱缤纷不减白龙上镌玄岩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9a 页 WYG0593-0164c.png
甚古出洞入宁远门返寓
初八日出安定门东转北入支径登刘岩山有庵在山
麓后为刘岩洞洞西向东下渊黑由洞右跻危级上至
明月洞洞高缀危崖半门亦西向东入岈然然昏窈莫
辨出洞下崖半循崖少北复一洞西向门纷纶高悬僧
伐木纵横洞前无由上跻乃梯登以上一石当门树屏
由左透隙则宛转玲珑踰石脊东下窿然直透山腹辟
门东出外临层崖内皆乳柱充隙径窦迸裂北一径高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29b 页 WYG0593-0164d.png
穹下坠东转亦有门东出暗不复下东西透豁然有脊
有门中界之不若穿山叠䌽中隐南峰诸洞廓然平通
下望明皎内无馀奥也下山西过北门门西峰当面起
削山为城循山北麓转至城西北隅下下盘层石上削
危城当即志所称始安峤也而北门在两山夹中东西
峰各峭𥪡起因依为门锁钥甚壮少憩盘崖上旋入北
门南一里至桂岭碑侧西向濒城复得一山为华景洞
洞东向前对大池后所倚山则亦因为西城者洞前岩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0a 页 WYG0593-0165a.png
平朗上覆外敞后穿穴为门分为三南入者洼暗而邃
西透之穴昔穿城外因为门今已甃石塞北转者上出
岩前遂西登城陴循南而升已从石萼丛错中扳跻山
顶顶即宝积山志称宝积与华景相连上多诡石怪木
然今又名卧龙山想以武侯祠易名耳下山二里抵寓
初九日出文昌门乃东南门也正对南溪山南过石梁
梁下即阳江北分𣲖东转一里抵石山南麓三教庵庵
后为古云崖其山亦称漓山粤人呼为象鼻山山东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0b 页 WYG0593-0165b.png
隅亦有洞南向循崖东北抵漓江盘山溯江从石崖
危嵌中得一洞北向曰南极洞出其前直至西北隅
为象鼻岩水月贯其下飞崖自顶腾跨北插中流东西
俱高剜成门阳江从城南西来流其中而合之漓上空
明如月下复内外潆波而插江之崖下跨于水上属于
山中垂外掀正作捲鼻势水洞之南崖半又辟陆洞其
崖亦自山顶东跨江畔中刓窍若长廊直透水洞上北
踞窍口下瞰水洞适有渔舟泊洞中崖石间令棹予绕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1a 页 WYG0593-0165c.png
出洞外复穿入洞内水陆胜观一时兼尽乃南行一里
渡漓江东岸又二里抵穿山下山西与斗鸡山对斗鸡
在刘仙岩南崖头山北漓江西岸濒江之山也东西夹
漓怒冠鼓距两山当合名斗鸡特东山绕明如圆镜故
更以穿山名之山之西又一峰危立初望竟为一山上
有𥪡石抵其下始见𥪡石下剖直抵山根亭亭夹立山
故以脆薄灵举见奇土人名为荷叶山殊得之穿山北
麓嘉熙拖剑水直漱崖脚循山之西南与漓合予始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1b 页 WYG0593-0165d.png
其北隔不得渡望崖壁危悬洞门或明或暗纷纷错列
即渡亦不得上乃随溪南行隔水东眺则穿岩已转不
睹空明山侧成峰尖若𥪡指矣又以小舟东渡出穿山
南麓北面而登拨草寻磴一南向岩高倚山半疑即穿
岩乃其中乳柱中悬有曲折致东入渐洼黑水汇于中
知非穿岩乃出由其西上跻始得崇岩廓然平达山腹
径山十馀丈高阔俱五六丈彻望澄明一空障塞扳外
崖东转又开北向一洞列并穿岩而后不中通其东尚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2a 页 WYG0593-0166a.png
有三洞门下可望见至此则峭削绝径而穿岩南口上
复叠一洞后亦不透然内多重帏殆为穿岩架阁也仍
东下汇水岩岩东复有南向洞内亦支窍西入隘黑无
奇遂出西渡荷叶山下北过訾家洲乃渡浮桥而返
初十日抵王城后门登忏坛订主僧独秀期更于十三

十一日出浮桥门过花桥门龙隐岩道为桥东之南崖
乃来时所过夹道两山北即七星南即龙隐至是始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2b 页 WYG0593-0166b.png
其详桥上南眺龙隐与月牙并列东崖第月牙稍北度
桥循山其路易通龙隐稍南须从桥下涉江上其大道
则自山北端拱石南踰岭坳循隐真而西又从怡云北
转始达予欲并眺端拱石人自桥东直走岭下南上平瞻
石人又南下得一大塘塘北循山西转崖石俱盘削飞
突里馀抵山西南隅峰益嵯峨叠异中空外耸上若鹊
桥度虚扳隙上登则怡云亭废址也由其上转罅梯空
穿石锷以跻石片片悬缀侧为透峡平为架桥如上竿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3a 页 WYG0593-0166c.png
转塔无不曲拆匠意下至怡云右即龙隐岩洞门西向
高穹广衍顶石平覆洞右近口复垂柱环为层龛重洞
接影深流此为最胜出岩仍从怡云返花桥南沿西麓
随流历磴半里入月牙岩岩西向南即龙隐此则级石
成磴彼则断壁斗崖路殊通塞岩上环西缺其口内不
甚深政以圆缺分明有同钩月下照清泠亦幽境也出
由街北过七星餐朝云岩北度葛老桥觅屏风山或有
以黄金岩告者谓去城东北五里乃贸贸东北趋三里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3b 页 WYG0593-0166d.png
遇负担者指村北之山曰此即是至村问之仍不知也
及抵山东麓则峭崖列嶂平展危悬已转北麓得洞门
如峡山顶高穹两崖阔五丈高十馀丈初南向平入十
丈之内少东南转忽明月上开自下望之殆蜃市重楼
矣从此高跻又十馀丈抵明穴之口采嫩松以拭崖壁
开藓剔翳得程公岩三大字西有记文一则盖鄱阳程
公崇宁帅桂时所开志载屏风岩一名程公至此乃爽
然自释也遂西向历级上登穴口其内岩顶之石层层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4a 页 WYG0593-0167a.png
下垂极为雄俊将至出穴处地少平北奥有大石幢盘
叠至顶色碧形诡何设奇至此出穴而西山回峡转石
骨森𥪡下即盘峰成窝窝底一洞北向觅径西南下抵
窝入洞洞不甚深即西踰窝出两石峰骈枝并起一为
石工剥蚀殆尽一犹亭亭孤立从石峰东更西南三里
已出葛老桥西于是循朝云七星西麓度花桥纷传流
警薄永郡省城戒严门已键亟驰过浮桥门尚半启得
返寓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4b 页 WYG0593-0167b.png
十二日西出丽泽门门外巨塘汇水水自西北城角马
留过脊处南抵振武门北入阳江石梁跨之曰凉水洞桥
桥南北塘中莲花盛放坐荫桥树下殆不能去予欲觅
中隐山乃南至振武门西渡定西桥忽路右一山有洞
砑然即北趋其下前有古寺拭碑读之西山也洞门南
向东又裂石自峰顶下跨成门乃舍洞趋之其门南北
豁然亦如雉山象鼻但彼急流中贯异于此之外绕
澄潭耳然外跨之石欹叠错出尤露颖异遂先绕其东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5a 页 WYG0593-0167c.png
抵山北北向亦有洞穿洞而南横透山腹竟与南洞贯
彻中有夹门垂柱不似他洞彻望竟目也出南洞洞左
叠磴嵯峨循之北跻峰顶石皆峰崿攒簇中旋为平凹
长若沟洫光滑特异下至南洞前始东入石门门乃片
石下攒中门高辟旁通众窍故以小巧见奇望西峰石
亦耸立从寺后西历其上历级南下峰锷中西循大道
三里闻木陵村有岩曰佛子遂从西北岐入二里石峰
在侯山东麓洞门高悬北抵岩下岩之东二洞南向最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5b 页 WYG0593-0167d.png
东者敞而不深稍西则洞门侧裂外垂列乳中横一屏
屏后深峡下坠屏东西俱有门可下由峡中北入其窍
旁裂渐隘乃复出西上入大洞洞南下北上穹然高透
颇如程公以松枝拭右崖所题则宋吕愿中题中隐吕
公洞诗也后署云假守洛阳吕叔恭游中隐山无名洞
客有言此洞因君显当以吕公名之因书五十六字镌
于壁始知佛子岩即中隐山吕公洞也由是北跻后穴
内云翼倒骞与洞俱上绝非逼隘观穴口高朗大过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6a 页 WYG0593-0168a.png
公后穴也北出口石磴二道一东北下山麓予先从其
下者北向之麓皆崆峒幔覆外有倒石界而为门为匆
内蜿蜒旁通若行廊复道此下洞以幽奇胜既复上从
西北磴复得一洞洞北入南穹扩然平朗颇似穿岩南
一石耸立如台上有石佛不知其所自来佛子岩所由
名矣前有巨石柱如屏中峙东西界为两门西窍广正
自下远眺此窍直透北山东则偏隐无睹窍外循崖东
转又辟一门下临中洞之上为关圣座仍由洞北东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6b 页 WYG0593-0168b.png
穿中洞南出西循山又开南向一洞与中洞并列由其
西扳磴上又有洞南向雨渍滑磴舍之下山东南半里
饭木陵民家民谓西南侯山下有铜钱岩可透出前山
北向赵家山亦有洞可深入又有陈搏岩颇奇予念诸
岩不能遍历侯山为众峰冠其岩不可交臂失遂由中
隐旧道西一里抵侯山庙庙后山麓漫衍蹈水披丛茫
不得洞但见有级上跻鼓兴登绝顶山前行者高呼以
日暮不可登乃遥望大道南削峰南转有洞东北穹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7a 页 WYG0593-0168c.png
望之趋南去里许抵其下洞高倚山半前有潴水汇潭
潭上拾级扳荆遂入洞乱石堆洞门外外高内深历石
级西南下直坠洞底水崖渊漠内望一石横突出下有
仄崖嵌水裂隙受趾抵突石下畏仄崖峭滑乃出下山
转出其东南山背复有门汇水卒莫定其为何洞也其
处西峰骈耸无侯山之高峭拔过之暮归急始留为后
游二里南出大道路旁夹道之山上有窍东西透空与
佛子穿岩正等亦不及入问途人前所入北向洞何名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7b 页 WYG0593-0168d.png
则架梯岩一名石鼓洞也纷传城门已闭竭蹶东五里
过木陵分岐处已夜又三里抵振武门将阖矣侧身入
始从容行街市中
十三日入靖藩城过独秀西庵主僧入内宫礼忏登峰
约复移之他日乃出就日门过木龙南洞由其下渡江
还望木龙下层复有洞滨江穿麓潆流可爱上江东涯
循流北半里入千佛阁前有大榕一株问所谓辰山者
俱莫晓随大路东北五里尧山在东屏风岩在南独辰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8a 页 WYG0593-0169a.png
山茫然莫辨忽北望一山去不一里䂬然有洞洞口一石
当门赭色斑烂彪炳有异问负刍者曰老虎山也余谓
静闻何不了此后觅辰山乃北一里抵山下望高先登
由洞口穿入其内天光自顶四射由下北透其腹再入
重门支峡后裂层𢇮上层俱莫可度南向重门内扳崖
上跻逐践层楼徘徊未下忽一人来候洞前下问之曰
洞名狮子一名黄鹂岩山前有三洞下曰平地中曰道
士共此岩为三出洞见山顶石丛参错循路上跻石片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8b 页 WYG0593-0169b.png
片冰棱铁色下岭石棱就夷棘道俱除前候者复趋上
引予左入道士岩岩亦南向在黄鹂东稍下洞前壁左
右各镌诗拂读诗序是山固即辰山也穿洞东侧门出
东向下山东北一里饭所候者家主人王姓庆宇字且
订予宿此乃束炬肩梯𨗳趋辰山北麓为青珠洞游洞
北向裂峡上并山顶内界两层始南入十丈许扳崖上
稍西乃向北崖𥪡梯登北入峡中五丈馀透出横峡峡
东西横亘上高俱不见顶东行四五丈渐辟生光一大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9a 页 WYG0593-0169c.png
石柱中悬绕出柱西峡又南北裂南入临洞底北出正
临洞门上洞门中列二柱界为一门两匆延耀内射正
当圆柱予诧为异𨗳者曰未也转进横峡口又西行四
五丈有窍南入甚隘悉去衣赤体伏地蛇行以进穴长
三丈大仅如筒又曲折中又悬柱时从游两人以炬先
入次及予度稽一时过隘洞复穹然上崇下陷俯躬南
降垂乳纷列回环左右迥与外别𨗳者曰未也又西踰
一梁梁横南北若阈越梁西下石乳愈奇西穷复转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39b 页 WYG0593-0169d.png
上藻缋满眼弥转弥胜此洞与山南黄鹂岩正南北相
当然一山皆空环峙分门者尚多也北向开洞门者三
此为中东西二门俱浅东向开洞门者五北为高穹中
为三曲狗头南为道士东峡和合小岩而三曲最深南
向者三即平地道士黄鹂也志称辰山有洞三级第指其
南耳惟西面予未之穷出青珠洞过北洞一东麓洞五
循南入平地岩初入欹仄侧身缘东隙而上内境既穹
外光渐閟火炬已弃北隅暮色亦上乃出东北返王庆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0a 页 WYG0593-0170a.png
宇家
十四日别庆宇东北三里过矮山山在尧山西漓水东
北耸一枝如附拇指乃桂林石山最北首峰也山南崖
削立下有白岩洞洞南向三窦旁通内垂石如莲叶捲
覆下多透漏其后少洼下辄复平旷转西入数丈仍见
南穴天光出洞东有庵于是东向溯小溪二里抵尧山
西麓又二里为玉虚殿山回成坞西向开洋由殿右转
入山后两山夹涧南向溯涧半里踰涧东上登岭角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0b 页 WYG0593-0170b.png
东北上升降三四又二里始登尧山绝顶此中石峰森
立间得此土山反以为异故尧山名特著山之东石峰
丛合有溪盘绕其间当即大坝上流出廖家村西者也
下山仍返西麓南度桥五里出尧山东南坞其南石峰
森森东南一峰尤兀突益东南驰松篁间出林夹右转
石山而南即铁峰山颇似独秀下有岩洞不可入西南
二里抵冷水塘小桥跨流急涌西南去一村依山逐涧
亦幽栖之胜村南石峰如屏东西横亘从西嘴望之薄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1a 页 WYG0593-0170c.png
若竖指由其腋东转南山之坳出山南大道直西驰共
三里过万洞寺则石山四开寨山兀立其中望寨山东
崖穹然壁立而不睹其径循山南抵西麓乃历级北上
当寨山西北隅崖开一罅上架横梁踰梁而入东贯山
腹已在嵌室内遂托宿
十五日晓起遍观洞中其洞西北东南前后两辟中通
隘仅容一人由西麓上山腰透入飞石下旋蹑其上卷
石为桥以达洞门门西北向门内洞界为两南北并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1b 页 WYG0593-0170d.png
北洞后即通隘透腹处隘长三丈既入即宽辟为岩悬
乳垂莲纷纶左右东岩上下俱极崇削下亦有深洞路
当山麓南转始得东上既晨餐西北望黄金岩甚近亟
趋之不复东寻下洞也下西麓过竹桥由村右西北行
三里抵岩之阳山骨立路北下裂为洞南北交透前卑
后峻后门之半石横架空中门界为二由洞内上跻北
出驾梁之下俯视北麓拖剑水直啮其下土人俱指此
为黄金岩南下出洞西复有洞南向高裂深入不透仅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2a 页 WYG0593-0171a.png
如重峡已从西麓北转山西北垂亦有洞西向中穹不
甚深透对面有东向一洞与此相向若门庑洞内分四
支如十字东北二门外透而明西南二峡内入而黑然
西北皆悬崖上奥东其所入南乃深潭也拖剑水在东峰
北抵洞前转北循山当洞有桥跨之桥内汇为池亦山
丛水曲之奥出洞不知其名问汲水池中者曰此洞不
知名上更有一洞可寻跻也亟披箐透崖上南北两石
屏并立起微径界其中甚峻洞峙南屏后门亦东向不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2b 页 WYG0593-0171b.png
甚宏洞有旧镌黄金岩三字可辨是洞始为黄金前乃
其东峰之洞也出门左见北屏内峡有路上跻为夙莽
而翳雨深蔓湿不堪置足予强登之南转则上洞也门
北向棘蔓交络缕分之乃得入入则旁窦外通重楼三
叠庋阁之石版才蝉翼薄然无级罅可扳惟中洞之内
旁窦玲珑悬隙宛转可穿而上第甚隘层折难舒解衣
蛇行遂出上层平庋阁上踞洞口飞石高呼静闻乃下
回望黄金岩西北麓诸洞尤多乃随拖剑水绕出北麓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3a 页 WYG0593-0171c.png
又得北向洞二西向洞三遂西趋屏风山将渡拖剑水
望屏风黄金两山中又南界一山下有洞北向迂道从
之洞亦旁分两门一北向一东向西有级上跻再上级
崩路削又有洞北向乃下抵西北隅则旁透中空之洞
峡连辟与黄金西北同正西一洞穹巍层裂纷拿杰张
此又以雄武见奇非寻常窈窕窟也问之土人知为飞
石洞遂西渡石堰一里入程公岩北二里仍饭王庆宇
家西再探道士诸洞过屏山西麓至是已四周其山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3b 页 WYG0593-0171d.png
浮桥门浮桥共三十六舟云
十九日始定阳朔舟
二十一日日中乃行南过水月洞东又南雉山穿山斗
鸡刘仙崖头诸山皆从陆遍游者惟斗鸡未到今舟出
其东麓崖头有石门净瓶胜舟隔洲以行不能近悉去
省已十里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又东南二十里过
龙门塘南岸有山嵯峨中峰最高处南北透东五里横
山岩突立江右又东南十里江右削崖屏立南五里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4a 页 WYG0593-0172a.png
碧崖岩岩南石峰隔江排列横障南天上分危岫几埒
巫峰五老扼江使东江流啮其北麓怒涛翻壁赤壁采
石失厥雄丽崖间一石纹黑缕白章成泛海大士曰沉
香堂其处南虽崇深极致北岸犹夷豁共五里下寸金
滩南转入山峡江自是左右皆石峰巑岏争奇炫诡入
峡下斗米滩五里为南田站当桂阳朔界山遂转峡为
坞四面层围仅受此村过南田山色暮合舟人夜棹不
休江为山所泥佹东佹西盘峡透崖凡二十五里抵画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4b 页 WYG0593-0172b.png
山月未起山隐空濛中又南五里为兴平月从群峰东
隙出舟泊候曙漓江自桂林南来两崖森壁回峰中多
洲渚分合无翻流之石直泻之湍故舟行屈曲石穴间
无妨夜棹第月起稽时暗行明止未免怅怅
二十二日早起月光破晓奇峰合棹南三里为螺蛳岩
一峰盘旋上转峙江右兴平水口山也又七里东南出水
绿村山乃敛峰掩篷就寐南三十里则龙头山复铮铮
骨立而阳朔四围直碧莲玉笋攒成矣阳朔北自龙头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5a 页 WYG0593-0172c.png
南抵鉴山二峰巍峙当漓江上下流中有掌平地乃东
面濒江以岸为城而南北属于两山惟西面叠垣为雉城
西山最近者为来仙洞石人牛洞龙洞诸山通省大道
从之盖陆从西水从东也其东南门鉴山下则南趋平
乐水陆并道正南门亦西北转通省道直南为南斗山
延寿殿旁建文昌阁无径他达正北即阳朔山层峰骈
峙东接龙头东西城俱属于南隅北则以山为障无城
亦无门东北一门在北极宫下仅东通江水北抵仪安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5b 页 WYG0593-0172d.png
祠读书岩然俱草塞罕人行虽东临漓江开三门以取
水上午抵城入正东门从文庙西入县治芜寂殊甚县
南半里有市桥桥下水西自龙洞入城出桥东即悬流
注深壑壑大四五丈四面丛石盘突为龙潭但飞流下
捣不见下流所溢潭东即城大江流城外盖地穴潜通
也桥南鉴山独耸一名易山即南借以为城者东麓有
鉴山寺倚山临江通道置门即东南门也西麓则正南
门余初抵北麓觅道上跻南东二面就崖为城惟北面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6a 页 WYG0593-0173a.png
在城内有微级久为莽棘翳没乃扳条扪隙直造峭壁
下莽径并绝复出其旁蹑巉石盘旋半空终迷所向乃
下时顾仆守舟期东南门外于是南经鉴山寺出东南
门觅舟不得渡江东一里至白沙湾舟泊其南乃下舟
白沙湾去城东南可二里民居盛于城有河泊所其南
三峰列峙最东一峰曰白鹤山江南抵其脚曲而东北
抱此一湾沙土雪洁其东南一溪南自二龙桥来北入
江溪在南三峰之东逼白鹤西址出溪东又有数峰自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6b 页 WYG0593-0173b.png
南趋北界溪入江口最北者书童山也江以此乃东北
逆转
二十三日从白沙依江东北行一里南渡江已出东界
山之东江东北岸有高峰矗四尖起障江南趋既渡陂
塘高下林木翛然有澄心寺可憩东一里过穆山村复
渡江而东循四尖南麓趋出其东山开日旷奇致愈出
前望东北又起一峰上分二岐东岐若僧帽垂空西岐
尤高耸四尖东枝锐若脱颖与二岐西岫建标绝顶各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7a 页 WYG0593-0173c.png
见雄振回眺西南隔江下皆尖崖并削上悬双岫此即
书童之南东界群峰所幻出随江东五里出二岐东南
踰岭下为佛力司当江南转处北去县十里问之居人
始知二岐西峰最高者状元峰乃仍踰前岭北去西一
里抵红旗峒竟峒西北一里抵山下北上断磴间三里
踰山坳乃东西峰分岐处西北度乱石重蔓直抵高峰
崖畔有洞东向门高穹上悬窍两重檐覆出无由得上
洞前东向之峰即似僧帽者其峰亦有一洞西与北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7b 页 WYG0593-0173d.png
对悬壑隔莽竟不得达予必欲一登峰顶南北俱壁立
绝磴从洞南缘峭梯险转从峭壁南直抵崖半则穹然
无片隙不复手足力所及遂下饭佛力肆居人苏姓者
谓此峰悬削曾无登路数年前峰侧有古木一株其仆
祷而登絙级备穷峻阨然止达木所亦未造巅后遂问津
者绝辙乃返白沙湾佛力司之南山益开拓内虽石峰
离立外俱排山亘岭桂林秀出云峰南尽于此闻平乐
以下四顾皆土山巉厉之石不挺于陆而藏于水山自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8a 页 WYG0593-0174a.png
此而顽水自此而险也
二十四日由白沙截江渡南峰下循麓东南又转一峰
有岩高张东向为田家洞即在白鹤山下轩朗平豁上
繁垂乳白鹤东对书童山排闼而南内成长坞坞中舟
行六十里可抵二龙桥出白鹤循北麓溯江三里入东
南门肩炬由正南门出西北循大道向龙洞岩二里东
越小桥有两洞西向其南列者为龙跃岩地稍下门极
危朗北洞地稍高草塞门径先入南洞东五丈层陟一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8b 页 WYG0593-0174b.png
台台右有窍深入出由洞北登龙洞岩爇炬入洞阔丈
五高一丈南崖半壁平亘如行廊入数丈洞乃南辟顶
始高后壁下方圆池各一深五六寸泉澄明如镜屡斟
辄满池上莲叠小龛俱无通道处由左壁洼陷处伏地
入渐入渐小穴仅巨管大蛇行南透五六丈始可屈伸
已而遇旁裂龛得宛转达跃龙后腋出洞东望龙洞南
列峰阊阖重启异之遂渡溪东行棘莽沮洳中共一里
抵山下初入西向第一门高穹如峡东入数丈北转愈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9a 页 WYG0593-0174c.png
昏杳莫穷乃南转得明穴西透西出洞门之上盖南上
西向第二门也由其外更南上西向第三门洞东入成
峡如初洞峡底迫仄峡上层叠有同阁殿入五丈下峡
既尽上悬重门圆整拟剜琢第峡壁峭削难阶与静闻
索虑跻蹑得上峡一层而最上层即悬亘莫能达出洞
前仰望洞顶又连启两门此又南上西向第四门第五门
也冀其中下通峡内重门于是又过南上西向第六门
仰睇悬崖倍高削弥难扳即又过南上西向第七门见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49b 页 WYG0593-0174d.png
石纹层异突出者可置足窍入者可钩指遂反躬上蹑
凌数十级抵洞门洞北又夹坳𥪡起高五六丈始入上层
其夹光腻无级计绝所扳予审视周夹虽无级罅而夹
壁宛转可以手撑足支不虑悬坠遂耸身从之如穿
井皆横绷纵发不阶级磴也既升夹脊其北复隤然成
峡穿映明透知与前所望洞必有一通因骑墙坐上睇洞顶
四达高呼促静闻久之至教之如前法登同从脊北下
峡中峡底平曲折北进西上高悬一门则第六门也不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0a 页 WYG0593-0175a.png
上循峡更进转西出第五门门有石龙下垂三四丈由
龙侧北循崖端得第四门穿门东入稍下次层中廓然
四辟右向东转深黑无穷左向西出即前第三门上层
也如重门若剜琢处当在其内循崖穷之复隔一柱转
柱隙入门内另环一函不远亦不透也自第三门上连
辟四门初俱扳跻无路一入第七门宛转俱达升陟重
楼复阁间有莫公臣者遍题珠明洞云仍从第六门峡
内西向扳崖上门虽高张内外都无馀地不若四五二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0b 页 WYG0593-0175b.png
门外悬台榭内叠楼楹也乃逾脊南下第七门门外循
崖复南又得南下西向第八门洞亦成峡东上虽高峙
鲜所旁彻此山西向八洞惟南北二洞不交引中夹四
洞最高纷纭曲畅较他处一二洞勾连辄擅奇称真霄
壤矣下山循麓南半里路东西各一峰屏峙遂由南门
抵市桥入龙潭庵莫姓者随予至问游岩乐乎予艳称
珠明曰牛洞也数洞相连然不若李相公岩尤胜即在
西门外不可失仰视日色尚高亟出西门携火炬从岐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1a 页 WYG0593-0175c.png
北行复西岐已绕此山东北两面盖即前屏峙路旁东
峰也绕至西麓洞正西向西峰门右镌闽人李杜记题
为来仙洞入洞东行不甚高夹南转遂昏黑秉炬东南
入乳窦初隘渐进愈宏放琼葩云叶缤纷上下东北转
成穹峡高不见顶其垂突蹲裂种种开胜益深峡忽下
坠渊昧不可以丈计炬火星散投之沈沈杳不得其底
其左削崖不能受趾右乳柱纷纶匆户历历隔崖探以
炬内若行廊玲珑似可远达松光将尽乃由旧道出东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1b 页 WYG0593-0175d.png
入西门出东南门渡口桂林舟人已舣舟待遂入舟宿
二十五日舟过水绿村北七里西岸一岩门甚高敞东
向临江前垂石成龙曰蛟头岩由岩右峡深入渐高黑
由岩左登前亘为台后结一窦窦后深陷成峡以无炬
返时舟已先移待兴平出洞循麓溯江半里达螺蛳峰
下绕峰东麓又二里及舟北过兴平二里泊
二十六日北五里抵画山山横列江南岸江自北来至
是西折山受啮半剖为削崖石质错绮成章舟人泊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2a 页 WYG0593-0176a.png
脚晨餐予乃登其麓与静闻选石踞胜崖半洞北向望
之甚深高下都无著足处返而登舟北上小散大散滩
至锣鼓滩共十里其山南岩窍有水中出缘突石飞下
坠江势同悬瀑粤中皆石峰拔起水随四注无待破壑
腾空此瀑出崇窍尤奇绝又北八里过兰州西北岸一
峰纯透初望之疑即龙门穿穴以道里计之始知另穿
一峰前以夜棹失之耳又北三里为冠岩先是江东岸
崭崖丹碧焕映采艳画山冠岩即在其北山上突崖层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2b 页 WYG0593-0176b.png
出麓穹一洞西向临江水自中出外与江通棹舟入洞
门甚高内更宏朗悉悬乳柱惜流通之窦下伏无从远
溯久之棹舟出洞望隔江群峰攒合忆前兰州所见穿
山当正对其面惜溪回山转并其峰亦莫能辨识顷之
忽北见皎然一穴另悬江东峰半即近在半岩北亟登
岸趋之期舟候南田站一里抵山腋踰岭度明月在东
南面绝崖不可扳反循崖北稍下则洞果南透其上甚
薄上穹如合掌中罅北下俱巨石磊落南则削崖悬亘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3a 页 WYG0593-0176c.png
故登洞道必由北洞东皆旁门复室东北弥深仍转洞
西北隅又得一洞南北横贯北峰之麓透而不敞仍南
出西北行平畴中其西隔江屏立者皆穹崖削壁陆路
望之更觉峥嵘东则石峰离立后托崇峦共四里至南
田入舟
二十七日经横山碧崖诸胜无间昔游横山岩东向右
腋有窦旁穿而南南复辟一洞甚宏有门有奥奥西上
则深入昏冥奥之南坠皆嵌空透漏门在坠奥东廓然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3b 页 WYG0593-0176d.png
凭流与前门比肩立又西北过龙门塘南望横山岩西
透顶峰虽似穿石无从上跻夜过新江口十里泊
二十八日昧爽亟推篷已过崖头山十里抵水月洞北
城下入浮桥门
二十九日入靖藩城订独秀期主僧辞甚辽远予初拟
再至省一登独秀即往柳州至此失望怅怏
三十日炎威莫支倦卧寓所
六月初一日讹传流寇薄衡永藩城愈戒严予遂无意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4a 页 WYG0593-0177a.png
登独秀独秀山北面临池西南二麓予俱已绕其下西
岩亦曾再探惟东麓与绝顶未登其异于他峰者祗亭
阁耳
初二日同静闻再为七星栖霞游由七星观左入即登
级为碧虚阁阁在摘星亭左昔游急于七星以为此轩
阁无烦屐齿后累经其下上见岩石倒出异之至是遂
先入仰望阁上为瓦所掩不见岩顶转入玄武座后豁
然透空高跨顶上如梁类穿山月岩惜人坐阁内不见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4b 页 WYG0593-0177b.png
出阁后石垣外始见乱峰飞石森列掩映询阁僧后山
道何向曰须南自大岩庵乃出仍登摘星亭入七星前
洞由阁后东上数十级得小坪石盘其中遂北转透重
门出门东壁外崖裂窍悬云解衣上连跻重龛二层俱
列户梳楞势同垂握北下即栖霞洞盘空西向矣此山
岩洞骈峙栖霞在北下透山之东西七星在中曲透西
北出碧虚阁在南亦东西上透三穴并悬六门各异北
又有朝云高峙两岩皆西向此七星山西面之洞也洞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5a 页 WYG0593-0177c.png
凡五下栖霞南入大岩庵望碧虚岩后山石丛薄可由
庵外东北登遂从庵右草坪中上共一里得坪一区小
石峰环拱之秀薄层云西即碧虚岩透明穴北即七星
山顶与馀峰攒成斗列者觅小径出东南坳中下山共
一里得一岩东南向西下即曾公岩也曾公西又有洞
在峰半扳莽上洞口亦东南向初由石峡入得平展处
稍北转外复有龛东列后则穿门西入内益崇空深转
杳不可睹下山出花桥东街此处岩洞骈峙者亦三曾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5b 页 WYG0593-0177d.png
公岩北下同列者又有二岩予昔游省春经此俱东南
向此七星山东南之洞也洞凡五若北麓省春三岩会
仙一洞旁又浅洞一俱于前日屐经者则七星北面之
洞也洞凡五一山凡得十五洞云返寓于肆中得桂林
故胜西事洱百粤风土记诸书按部考胜者竟两日
初五日读清秀岩记即出西清门觅之门在西北隅城
外削崖之半有洞西向出渡城濠坝西有二岐一循山
北行即北门西来大道皆石峰突峙其北片片若削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6a 页 WYG0593-0178a.png
开大洞西南向曰横洞一从山南入峡疑即清秀道遂
南西行一里峡南北山俱中断开径四交径西北有洞
南向觅道北入愈入愈深旁绝他窦峡危底平湾环以
进莫测幽际出问行者曰黑洞也问清秀何在曰正西
有山屏立峡中者下有牛角洞由北径出峡有塘曰清
塘西南濒塘为下庄洞无所谓清秀者予意清塘当去
清秀不远遂北转从大道出峡峡门东西崖俱有小洞
无径可登北出临塘潴水一泓浸山西北麓循之西路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6b 页 WYG0593-0178b.png
南嵌崖末北俯渊碧忽岐南上扳跻渐高没磴仰望都
无悬窍知非洞所在乃下出塘之西其南山回坞转别
成一壑门殊杳然仍返过黑洞西向屏立峡中山一里
抵屏东北即有洞斜骞门东北向南下渐窅昧为牛角
洞出洞绕屏北而西转出南麓屏南崖峭削色黄赭下
有洼潴水从山麓石崖出崖不甚高中若崆峒即牛角
洞南通穴至此坠成水洼也又东抵南峡门北入问清
秀于途人其人曰惟北峡有清塘上有洞南与黑洞通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7a 页 WYG0593-0178c.png
此外无他洞乃悟清秀所托不必出北峡时已当午舍
之南炊隐山西过西湖桥一里抵小石峰下峰片峭裂
中介众峰间南濒阳江东北西三面俱短垣环之从西
北隙踰垣披其东北抵小峰南麓峰虽小如莲之间瓣
列房半崖坪中有石高丈许如犀一角独耸后又盘空
上片攒支削尤增奇幻搜剔久之出问其名曰秋儿庄
西即阳江西来有叠堰可渡南即赵家山穆陵村中隐
诸洞云循阳江北岸西一里为狮子岩西又耸一峰与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7b 页 WYG0593-0178d.png
狮岩夹有岩东向凭峭石之上中垂一柱旁楞裂正东
瞰狮岩首北转又一洞北向崇穹曰天庆岩由级南中
亘壁界洞为两入数丈两峡复合其北峡之上重门复
窍悬缀甚高望不可扳登此可直通山南北出洞西北
行石山丛薄间山俱林立圆耸从松阴石影中又北里
许经石山西麓两洞比肩西向扪棘入南洞进五六丈
转从北洞出仰望洞上飞崖片片欲舞为虾笆山西有
林木回丛平畴阳江西环之王太守园也仍从双洞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8a 页 WYG0593-0179a.png
东北而登得石磴一里踰坳西扳石锷上所扳石铦若
剑戟石断崖绝棘刺丛聚遂出舞空石上瞰北麓斗悬
难下寻旧磴下西麓绕出其北东一里至宋家庄出牛
角洞南北过北峡间北眺西峡半有洞岈然当即清秀
暮色已迫趋入西清门
初十日始出振武门取柳州道西五里过茶庵庵南小
径二里至琴潭岩岩东有村土人讹为陈搏予得桂胜
方信儒记云得清秀玉乳琴潭荔枝四岩故首觅清秀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8b 页 WYG0593-0179b.png
几及复失以下三洞无知者予疑陈搏即琴潭今抵其
村觅一人为𨗳闻东南有七宝岩先趋之乃东南渡南
溪上流共三里至李家村村南石峰西向巉突岩不深
而峭盖在南溪白龙洞正西向游白龙时西望群山回
曲处也返陈搏村𨗳者负松明并梯至西趋小山南先
观水洞门南向水汇其内浸洞口洞中衍四旁皆水所
际其左深入洞前左崖濒水趾刻琴潭二大字即信儒
笔洞左复开一门后与洞通中多列柱垂葩嵌空虚𢇮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9a 页 WYG0593-0179c.png
予既得琴潭知荔枝当不远𨗳者篝火执炬请游幽洞
徵幽洞何名果荔枝岩也出琴潭沿山左潴塘行绕塘
北转而西至荔枝岩门东向不甚高西进数丈循洞底
右窍入其下穴有方池四旁甚峻再东南转平入数十
丈两𢇮低隘右崖半一窍高阔仅盈尺内洞平穹潴水
齐窍引首窍中东望其水广邃中石龙蜿蜒右崖南崖石
盆一方平庋水面不能深入也仍出至洞底少西进循
右一窍入上峡东有石幢圆立绕出其后忽𢇮为两层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59b 页 WYG0593-0179d.png
下穴少西转辄止上穴以梯上跻内复列柱分楞穿楞
少西遂下南峡中平入数十丈又南旋为龛龛外洞顶
亦复龙形天娇仍出洞底又循北窍入上峡则层壁纷
垂悬莲彻柱杂然凝缀大抵此洞以幽閟见奇而深入
在右小窍侧小石弹丸大多磊落痕称荔以此出洞西
北三里抵大道平塘街其西石峰峭甚夹立如门南峰
山顶开穴达山腹予向寻钱岩过此神动今急问道知
道旁油坊后转东南至古庙可登乃曳杖过坊南无径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0a 页 WYG0593-0180a.png
可入逡巡得蛇道伏草间随山麓东行南转将抵古庙
见有路西上从之始扪级既乃梯崖崖穷陟峡棘蔓拥
没髻顶钩不能出久之抵丛石崖下其上分形设诡计
透明之穴已与比肩乃横陟而北逾转逾出峰头俯瞰
嵌崖削窟反在其下下有高呼路误指予下践之级者
随其指下呼者为二牧翁云登崖道尚在古庙南遂从
庙南历级上西南转出山坳间眺其南一峰枝起顶𥪡
一石高数丈予所见石峰缀立雁宕翔鸾龟峰灵芝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0b 页 WYG0593-0180b.png
此地笋石骈发未有灵怪至此者度已出崖后遥瞻石
壁下犹未见洞门日暮返宿平塘期明日𨗳游
十一日从古庙南登山𨗳者斩棘以先共一里抵昨返
步处石隙中登数步望见洞门西南向又扳石崖数步
即入洞其门前向东北后向西南彻望通明后洞正对
𥪡石峰𨗳者谓洞曰榜岩山曰枫木云下山过古庙南
由田塍中渡西来小涧水自两路口西塘迤逦东穿山
麓即南溪发源也东南入石岩洞门西北向后门东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1a 页 WYG0593-0180c.png
向中空洞旁裂后门右崖有台架虚上又盘盖隆起悉匆
楞隐透出后洞北一里仍扺平塘街街北石峰巑岏若
屏东隅有崖东向曰社岩街西北寻铜钱岩即前所游
架鼓岩也西二里经两山峡峡北山巍然负扆下为广
福王庙峡南山东有岩门东向西出峡为西路口市肆
盛列西北为义宁道予往柳州则从西南永福道路东
有岩西向门甚纷纭多所像类西四里路右小峰如佛
掌高擎下合上岐于众峰中尤异其南又骈峙两山束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1b 页 WYG0593-0180d.png
成峡峡南之山东层裂两岩上岩明透山后急南趋之
祗下岩可入上岩悬叠莫登乃入下岩岩中列柱牵帷
为峡为匆转透其后亦横贯山腹予意由后窍西出可
反跻上岩透处乃上下俱削旁绝阶援仍东出洞前东
北隅石颇坎坷披隙登上层则前后二门俱与下岩并
列门内乳惟莲柱左右环转以达后门数丈之内纡折
无竟前门一台正对东北合掌峰凭后门龛牖遥瞩西
南坞外之奇收揽都尽予所见粤中重楼之胜此为第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2a 页 WYG0593-0181a.png
一既下西向行又见重楼北麓复有岩北向此峡南之
山也在峡北者西向亦有二洞层列洞门俱石色赭黄
独为标异但一出峡汇水直浸两峡西中叠石堤亘水
面旁皆巨浸无从渡水一登赭岩又闻有八字岩亦不
能至由石道西行汇水中望西峰之东崖壁高亘上悬三
洞相去各二十丈俱东向骈列其在汇水西南与东峡
南峰东西夹塘成汇遥睇崖端俱有微痕自南之北可
上跻惟北洞崭然悬绝不可阶升遂循堤西草径傍水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2b 页 WYG0593-0181b.png
而南已抵南洞下梯崖入洞门甚崇内崆峒宏峻规模
迥别稍下一岐由右入西南转渐窅昧莫规底止一岐
由左入不五丈则一门西透山后一门北通中先西披
后岩洞门高与东埒上下俱悬崖斗巘遥望西对南山
亦有洞若覆梁门广中邃曰牛洞东向黯黑而不知其
涯仍入内北上中洞洞亦北转而东透探其北转至洞
门有石内𢇮架为两层上叠阁倒向洞内下裂门嵌壁
门即所望北洞也仍入中洞内东临洞门门愈高穹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3a 页 WYG0593-0181c.png
则崖危路绝遂循南洞出由旧级下一里北出大道西
循南山北麓行三里越一平坡其南北岩洞甚多不暇详
步南至通城墟又南一里为上岩后洞门北向前临深
塘入其内扩然崇宏峡分左右进右峡下坠为渊石壁
东西夹峻不可下其底南眺沈沈壁西之崖回覆渊上
予所驻足下眺者壁东则绝壁之下骈通二穴若环桥
连亘水通其中不知所往北则石壁自洞顶下插渊底壁
半裂柱成隙泉淙淙下注出右峡由左峡上入则蹲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3b 页 WYG0593-0181d.png
当门中耸为台台上一柱支洞顶路从柱南北入内有
石崖自洞北南突若塞门与洞南夹壁成罅路循崖南
西出绕崖后外穹为门门下横阈而上多垂檐踞阈坐
门外峡复峭峙两旁多倒悬下攫之石若龙爪猿臂纷
拿其门俯仰两绝出洞循其东麓复开东向门内洼下
滴水空声转南渐黑当即通后洞环桥水穴者洞南则
上岩村村后叠石开径曲折上为上岩前洞门东向高
齐后洞肩深折不及洞侧有台趾由台直跻洞后迸窦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4a 页 WYG0593-0182a.png
成龛垂石如距有垂至地下离一线者有中悬四旁忽
卷者有柱立轮囷其中者有爪攫分出其岐者其东南
对山有泉源曰龙泉云下洞仍出后洞塘北西向入东
来大道度高桥共十五里至山蚤铺四旁虽土阜间出
石峰尤屼突焉又三十里抵苏桥为洛青江上流水始
舍桂入柳去予遂与桂山别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4b 页 WYG0593-0182b.png
 
 
 
 
 
 
 
 徐霞客游记卷三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三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四(广西/)
六月十二日自苏桥登洛容舟顺流西南五十里过永
福县又八十五里泊新安铺
十三日一百二十里扺洛容县陆去柳州府五十里水
须三日溯柳江乃至遂定骑为明日陆行计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5b 页
十四日出城南西二十里为高岭铺南寨山秀立其南
乃南折登岭共五里直抵南寨山西柳江逼其西崖舟
人舣舟以渡有小溪自南寨破壑西注柳江曰山门冲
江东西为洛容马平界去治各二十五里登西岸濒江
南向行为马鹿堡东望隔江南寨山分枝耸秀亭亭露
奇又五里西向踰坳入则石峰夹道森立南峰曰罗山
顶北向有洞斜骞开两门仰眺无跻扳路西麓又有洞
骈峙其北峰南面峭削尤异西二里小峰中峡立曰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6a 页
独秀峰回眺罗山西麓洞心异之遂从岐东南披宿草
一里扺罗山西南角东转循其南麓北望山半亦有洞
南向高少逊北巅而面背正相值转山之东踰坳北入
一坪中开其右峰北巨石数十丈斜叠起衣折古劲逼
肖左崖之北双门坠峡下内洞北向深削成渊底伏流
澄澈两旁俱削壁数十丈南进窅然莫窥其源北抵洞
口壁亦崭绝上有横石高二尺如阈可坐瞰其底无能
踰险下也北出峡门上有道直上西峰得石坊坊后有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6b 页
洞东向中甚高平宽朗探其左北转渐黑隘右则西上
愈昏邃冀后有透明处久之不得出仍从石坊共二里
转山西麓先入一洞门西向左转而西进黑不可扪右
转东下穷于水出洞又北即向大道所望洞洞门亦西
向连叠两重洞外一大石横卧当门峻不可踰北有隘
侧身以入为下洞中悬一石复界洞为两南北列先从
南门入稍洼下南壁峻裂非扳跻可及北崖有微隙正
穿入北门内内亦下坠东入洞底水声汩汩与南洞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7a 页
转之底下穴潜通由北门出仰视上层石如荷叶下覆
虚悬径绝上跻复从南门侧左穿外窍得旁龛龛外有
峡对峙相距尺半其上南即龛顶尽处北即覆叶端从
峡中手扳足撑遂挺虚凌其上上层洞东入不深惟洞
北裂崖成窦环柱通门石质态各各创变扳隙西透崖
转南向开二楹下跨重楼阳朔珠明外此为最出洞返
独秀蜂下西向大道驰五六里北望两尖峰亭亭夹立
南则群峰森绕中有石缀出峰头纤幻殊甚又西五六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7b 页
里柳江自南而北即郡城东绕之江也西渡江二里入
柳郡郡三面距江故曰壶城江自北来复北折而去南
环甚宽北夹束形正与壶等寓郡治西因静闻病卧予
亦数日不出
十八日始出大南门渡江江之南稍西为马鞍山而两
端并耸为郡案山稍东为屏风山形伏处方正东北为
登台山乃扼江北转者也马鞍西尖峰耸削曰立鱼山
山特起南复有山映之非近出其下不能辨立鱼当宾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8a 页
州大道在城西南隅由山东北麓蹑级盘崖上岩门东
向踞山半门外右上复旁裂一龛若缀阁其左下拾级数
层又另穴一窍双峡夹壁高穹直入皆门以外景也入
岩张巨吻中宽夷整朗后通两窍一南一北皆穿腹西
入先由南窍进内忽窿然高盘西复透一门踰阈出西
临绝壑遥睇西南群峰开绕延甚广由门右穿峡窍以
下复有洞西向石柱中悬柱后穴即前洞所通北窍也
门内左循岩壁上洞横南北势愈高盘顶有五穴乘空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8b 页
纷若列星其下东开一穴前达僧栖置键不通行稍南
西转下峡复西透一门前亦下临西壑门左转入内亦
下坠成峡直迸东底深峻不入下缘其上扪崖透腋又
南出一门前一小峰枝起与大峰骈立成坳从其间扳
崖梯石直蹑立鱼巅是洞透漏山腹东开门二西开门
三南开门一顶悬顶裂复十馀穴真异境矣仍出前洞
门右历级南上少憩僧庐东瞰山下塘汇水一方内沁
不知所去东所对即马鞍西北麓为仙奕岩居人祗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9a 页
马鞍不复晓仙奕实无二岩也东南所对乃马鞍西北
枝峰峰有寿星岩岩后重岩回复为马鞍奥境非一览
可尽予欲候静闻故并仙奕俱留为后游
十九日留仆伴静闻寓中予独挈囊为融县游出西南
门得沙弓小舟同舟者欲明晨行竟宿沙际
二十日上午始发舟循城西北溯柳江江之西鹅山亭
亭独立旷野中自柳郡西北两岸山土石间出土山迤
逦间忽石峰数十挺立成队所异阳朔桂林者彼四顾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69b 页
石峰不受寸土此则如锥处囊中尤觉有脱颖异北二
十里泊古陵堡
二十一日过杉岭江右尖峰突出共五十里抵柳城县
城西江道分为二自西来者庆远江也其源一出天河
县为龙江一出贵州都匀司为乌泥江经忻城北入龙
江合流至此自北来者怀远江也其源一出贵州平越
府一出黎平府流经怀远融县至此二江合为柳江所
谓黔江也下经柳郡历象州与郁江合于浔今分浔州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0a 页
南宁太平三府为左江道以郁江为左也分柳州庆远
思恩为右江道以黔江为右也然郁江上流复自为左
右二江则以云南交水南盘江为右交趾广源州丽江
为左也二江合于南宁西合江镇古左右二江指此今
则以黔郁分耳南盘自交水下田州至南宁合江镇合
丽江是为右江北盘自普安经忻城为都泥江入黔江
经象州至浔郡合郁亦为右江是南北二盘在广右俱
为右江但合非一地耳云南志以为二盘分流千里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0b 页
合江镇合则误以为南宁左右二江俱源自盘江不知
南盘无关于丽江北盘且不出合江镇也下午自柳城
北溯怀远江入又十里抵旧县
二十二日暑雨时作仅行三十里
二十三日西北十里过草墟江右崖壁峭秀又十里江
左山崖回亘内遥峰森列攒合天半于是舟反东北转
十五里扺沙弓融县内江也江之西南即为罗城县东
界西望隔江群峰汇聚处皆罗城道中所由也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1a 页
二十四日仍附原舟向和睦墟先是沙弓人谓明日乃
和睦墟期墟散有融县归舟原舟亦往墟市米故仍附
之行舟自沙弓西即东转北一里有江来自西北舞阳
江也内滩石甚险又北东九里扺和睦墟墟已散不得
舟得一荷盐归者附囊与之行北二十里大道直北向
县而荷囊者家东梁西北遂同西北行二里上鸡笼岭
西大山曰古东山山北东隅为东梁抵县大道所经也
越鸡笼岭三里抵其家去真仙岩尚十里馀去县十五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1b 页

二十五日北取真仙道过读学岩岩有二门俱南向东
西并列相去数丈外障骈崖中通横穴若复道行空蜃
楼内朗垂莲倒柱钩连旁映轩爽可憩西有小石峰特
起田间旁绝延附亦有门东向并越水畦入之初入觉
峡逼无奇穿门西进罅迸十字西既通明南北俱裂窍
土人架木窍间若欲为悬阁以居者又西循溪塍里许
抵赤龙岩岩北向穹然山半洞前北突两峰洞当其中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2a 页
高旷宏邃底平而上窿门内石台两重界其间洞右列
柱分楞别成欹室中洞直入数丈脊稍隆起成仙田中
每贮水更入渐洼暗闻内门束如窦止容平身入入则
廓然通别窍恨不携炬一竟其奥山前有溪自西来分
两𣲖东抵东梁北汇安灵潭为灵寿溪之上流云下山
北越溪北山有洞骈列门南向虽高穹侧裂中乃下旋
如坠螺门外右跻复飞嵌悬崖趣丰凭踞乃下此山正
与赤龙南北对读学则东西肩列北趋间道正由此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2b 页
读学两峡中山东隅复开东向两岩曰钟洞曰钟洞岩
北岩浅峻若𥪡钟剖其半南岩门高层穴屡引上透无
级入下洞当门巨柱中悬环转无馀地遂下直北趋二
里越一脊脊北为百步塘尖峰四列中间平壑一围循
山右转又一里山分突三峰北向列西一峰山半洞门
西向舍之中峰洞东向东峰洞西向先登东峰洞洞南
北迸横峡斜窦有石自山巅下嵌峡底四面可绕而出
次登中峰其洞北窍下裂上悬南牖石飞架其间上牖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3a 页
前突石台憩卧甚适下直北径百步塘三里越塘北小
溪自古鼎来横涉之又大溪自南趋北即赤龙岩前水
东过东梁至此二水合而北行一石梁横渡东西俱骈
峰成峡溪流其中曰灵寿溪北一里汇为安灵潭神龙
之所窟也又北里馀山当面横列洞门开张山半予疑
真仙岩至矣至则路转出其西麓遂东行环其北北复
有洞不识中贯南洞否时望真仙岩山尚在北北即安
灵溪水流入真仙后洞处予初未晤遂东循山麓出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3b 页
转一里与东梁大道会峰转溪怒始见真仙前洞东北
高悬溪流从中北出前有大石梁二道越梁而西南向
入洞洞门圆迥如半月高穹中剜一山之半其内水陆
平分北半高崖平敞南半回流中贯由北畔陆崖入数
丈中壁横拓分二道壁之西有窍南入僧栖倚之壁之
东南溯溪岸深入巨柱中悬上下缀旒纷郁稍后则老
君巍然须眉皓洁皆玉乳所幻结故又名老君洞其后
则千门万户乳像愈极缤纷以无炬未及入下则溪汇为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4a 页
渊前趋峡壁激石轰雷其隔溪东崖南与老君对者溪上
平耸为台后倚危壁为下层北与僧栖对者层阁高悬
外复疏明为上层但非鹊桥不能渡遂出憩僧栖同僧
参慧入市随之北一里过下廓又北则大江在东即潭
江北自怀远大融南来者蔡邕江西自丹江桥绕老人
岩至此东入江二水合流下廓旁道当其中北渡蔡邕
桥入融南关约二里城居甚寥落问老人岩道复从下
廓北循蔡邕江西南行西抵一峰石势叠耸回削千仞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4b 页
老人岩当北溯溪岸予误南入山峡峡乃老人岩南支
与南山夹成者南峰北麓石磴盘山而上有僧方汲趋
问之其上为独胜岩非老人岩也穿穴入内开一龛稍
洼亦隙裂成楞但无光透耳独胜北有鲤鱼岩即古弹
子岩闻乳柱甚丰不及往仍东北出下廓溯西北小溪
抵老人岩山下下有洞东向舍之西向拾级上两崖合
束悬磴其间取道甚胜已透入一隘转北上至岩之前
门其岩一洞两门前门东南向后门东北向石崖高跨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5a 页
而东突洞彻其下前后相去不远亦穿岩类惜前后俱
障以佛庐遂令空明顿失从庐侧转入后岩仰见盘空
之顶后岩僧樵未返门闭不得入留为后游下山出独
胜东峰披蔓草行二里暮抵真仙岩宿
二十八日参慧束炬𨗳游真仙后暗洞始由天柱老君
像后入溪之西崖陆洞也千柱层列众窦竞起前之崇
宏雄旷忽为窈窕灵奥穷搜殆尽石下巨蛇横卧火烛
之不见首尾踰之出入竟伏不动然此奥虽幽邃犹溪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5b 页
西一隅时时由隙东瞰溪流冀得一当终未能下涉既
出回顾溪窦内透天光对崖旁通明穴益神动不能已
托参慧入市觅筏为必入水洞计参慧复爇炬引予由岩
前左石下北入深穴穴虽幽深无乳柱幻空然下多龙
脊盘错交伏鳞爪宛然亦一奇也出洞参慧往觅舟予
恐不能遽得不若躬往索之且以毕老人诸胜乃出洞
北大道西望山峡间峰峦耸异内有刘公岩草深无𨗳仍
从下廓先趋老人岩门东向西北窍深入渐暗闻秉炬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6a 页
以入径甚远从门左仍跻石峡抵上岩转透后岩内结
阁尽踞洞口阁前临眺上下悬崖峭绝蔡邕江西来潆
其北麓自为分合抵岩下北转去大江当其前恍然如
天表飞仙直北即香山遂下山截流渡江水浅不及膝
溯江北行望其西江所以来处峰峦瑰异内有鸡场洞
几随之西遇荷薪僧指香山在东北乃转循北山东麓
一里西登级抵香山庙庙虚无人东北至县西门又南
过下廓遇樵者令觅舟入真仙二人慨然许之先是予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6b 页
屡觅之居人俱云此地无筏而舟为陂阻无由入洞须
数人负之趋不意此乃漫相许予心不以为然窃计岩
中有遗构可结桴浮水独木不能自移还与参慧图之
抵岩参慧已归亦觅舟不得惟觅人结桴为便意与予
适合
二十九日晨促参慧觅结桴者未行昨所期樵者呼群
至问已入洞否予应以待舟樵者谓舟不能至若联木
为桴予辈水中挟之入正与舟等参慧即以觅人钱畀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7a 页
之遂群负木入溪斩竹为筏顷间桴就复以岩中大梯
架其上更置木盆予踞坐盆中诸人前者引纤旁者挟
篙后者肩耸遇深渊辄浮水引之遥不能引辄浮水挟
之始由洞口溯流仰瞩洞顶益觉穹峻两崖石壁劈翠
夹琼渐进渐异前望天光遥遥层门复穴交映左右既入
重门两旁俱有层窦盘空上嵌前后光明皎然彼此照
耀挟桴者欲从中爇炬登崖以穷旁窍予令先溯流出
后洞乃复浮水引桴抵洞门门西南向吸川饮壑溪破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7b 页
石而下桴为石格不能入溪舍桴践石出洞又砉然一
天也溪石坎坷不受踵望左崖有悬级在伏莽中援莽
蹠空上不数十步辄得溪径四望平畴中围众峰环绕
即予昔来横道北岩之东北隅也返登桴顺流入洞中
扃东向俱有穴可登而西崖穴高难扳且前游暗洞彷
佛近之东崖则穴竞门纷曾未一历遂爇炬东入其上
垂乳环柱与老君坐后暗洞诸胜工力悉敌从其内穿
隙透折多有旁穴星星上彻云影知其东透山肤甚薄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8a 页
从其侧宛转北出已在老君对崖之下层因崖为台下
临溪流再出即为对崖之上层上亦列柱纵横崖壁峻
阻与此层无径相达仍引桴下浮欲从溪中再上浮崖
亦悬嵌无由上跻计取道当从洞前南转抵东北山椒
可入洞中非架飞梁不能上也乃绝流引桴还登东崖
诸人释桴归去予亟呼其中一黠者携馀炬𨗳游刘公
洞北半里西向转入小岐向山峡二里抵山下一洞在
南山东向一洞北向北山中突峰又一洞东向方莫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8b 页
适从忽闻牧者謦欬声遥询之北向高骞者是披莽从
之其人见予所携炬一束笑谓入此洞须炬数枚乃可
竟仅此将何从伏莽中石磴隐隐随之跻洞门巨石前
横从石隙入崖上大镌西峰之岩四字为宝祐三年李
柱高书前又有碑记二方其一不可读其一为绍定元
年太守刘继祖重开此岩桂林司理参军饶记并书始
知名洞以此入洞先爇炬从其后右畔入乳柱环转不
数丈出又从其后左畔入数丈后愈转愈廓玉笋左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9a 页
森罗升降曲折杳不可穷纪恐火炬易尽竭蹶尝脔出
不知蔗境更何如也西望北山中突洞石态秀出门若
双列中必相通趋其下崖悬无路𨗳者已去见予徘徊
留眺复至引入南麓小洞内浅不通上岩上岩危嵌峰
半遥望多姿近之了无警目且径绝无援不得不却步
及东行回顾纷纶之致复标异撩人仍强𨗳者芟翳级
石猿引以登予接之遂历其上削壁层悬虽两崖并列
中不共贯外复浅竭兴索而返东南抵真仙岩雨阻岩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79b 页
中数日
七月初三日予出洞往觅对崖明窍径东越洞前石梁
循山南转而西径伏草中时不能见抵后山过脊竟不
得西向登崖径乃莽然跻山半觅之皆石崖嵯峨无窍
可入度其处似过而南悬崖复下忽二农过其前询之
果尚在北也依所指西北上莽棘中果有一窍止容一
身而下坠甚深俯瞰之深馀三丈即北崖僧栖对望处
已闻拓碑僧笑语声但崖峻下悬不能投虚坠眺视久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0a 页
之见左壁有𥪡隙虽直上无容足扳指处隙两旁相去
仅一尺五寸可臂绷足撑下乃左转向隙转处石皆下
垂无上岐圆滑不受扳践摩腹过既至隙中两臂两足
若胶钉稍动即且溜脱下然即欲不动支撑久力竭势
必自溜不若乘其势蹲股就之迨溜将及地辄猛力一
撑遂免颠顿此法亦势穷所生非学问可及也既下岩
宽四丈中平下临深溪前列层柱若护栏岩内四周环
壁皆纷纭葳蕤非雕琢可殚前与西崖掩映后复得洞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0b 页
顶双明窍从中遥顾溪出入处俱一望皎然收一洞全
胜真仙为天下第一此又真仙第一也岩右一石平突
溪上由其侧扳崖而北又连辟两龛内俱明洁石壁危
嵌色态交异如初坠处其前崖亦有一柱傍溪起中纤
圆类指上抵洞顶复结幢络蛟龙绕纤指下垂环而夭
矫者数缕内近龛处复有石圆起三尺拍之声若钟其
旁倒悬之石皆能传响此皆溪东上层之崖也南与下
层并峙崖相隔无几中有石壁下插溪根无能外渡稍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1a 页
内有隙南入皆倒垂龙形纵横交折冀其中通南崖尚
有片石隔若凿空取道于此从下层台畔结浮桥渡老
君坐后宛转中通无假道于外免投空险真跻胜快事
也时虽溜下计上跻无援隔溪呼僧栖中拓碑者乞其
授索垂崖庶可挽之上拓者不识外转道欲以长梯涉
溪溪既难越梯长不及崖之半即越溪亦不能下徬徨
久之拟候参慧归觅道授索因午过犹未饭反覆环眺
其下𥪡隙虽无可扳其侧覆崖反有凹孔但上瞰不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1b 页
见下可因跻耸身从之如鸟斯翼不觉透井出仍从莽
中下山返饭真仙岩而卧
初四日闻西南十里古鼎山有悬岩高悬铁旗新辟且
可从真仙后溯灵后上流几欲命屐为候拓所羁
初六日拓事竣始探铁旗岩晨餐即行过来时横列之
北洞及南洞南过安灵潭西渡溪从岐西向山坳半里
踰坳路渐大透山峡出共一里南越小桥即来时横涉
小溪上源也桥南山半洞北向无奇循麓西至古鼎村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2a 页
问铁旗岩居人指西北峰半半里抵峰之东南又西始
见洞悬山半阁倚于前稍上得层级大木横偃级旁上
丛木耳芝结其下予时急入岩不及细检抵岩岩南向
正与百步塘南山相对内亦无奇外胜颇饶铁旗名以
峰著非以洞著也因问僧龙岩所在僧初住山误以沸
水岩为龙岩指予西南入龙岩实在东南古鼎村后山
予不知从僧半里至沸水岩下穴东北向满潴水内声
硡峒东穴亦如之盖其下皆中空故也予所闻龙岩在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2b 页
山半乃望高上跻上岐两峰中削千仞东西各有浅穴
侧罅终无危厓注水乃下东至古鼎村村后山南向开
洞一高峡上穹一圆窍并峙即从岐东上皆无峡中之
水如所云龙岩者既下仍由村北旧路过小桥溪挟雨
暴涨桥没水底二尺杖伞以渡念小溪如此若灵寿石
堰涨高势涌必难东渡遇土人取笋归古鼎问之曰大
溪诚难涉可踰岭抵溪即随溪北下止涉一小溪竟绕
出老君洞左矣予闻之喜甚踰坳抵安灵西堰果水势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3a 页
汹涌非揭厉所能及即随溪左北行约里半近隔溪横
列之南洞溪遂西转又环西面一独峰从其西麓北转东
向趋老君后洞灵寿大溪已东去惟西山夹中有小溪
西来注之上有堰可涉循溪而东从左越坳下坳皆悬
石层嵌藤刺冒之不觉陷身沈顶手足失势倾荡洪涛
中汩汩终无出理久之竟出坳脊俯扳棘滚崖出洞左
蔬畦得达洞参慧已下捷支扉矣呼启扉者再得入洞
若更生焉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3b 页
初七日别参慧入城讯舟
初九日始得小舟过午舟发东南行巳转西南共六十
里泊沙弓
初十日四十里为罗岩村岩在江右层沓斑驳五色粲
列南崖稍低石芝偃峰顶崖半匏剜一洞当有胜可寻
惜来时以暑雨掩篷今去仅隔江遥睇耳又四十里柳
城县县南二里江之东为峦拦山削崖截江为县城南
障西即峭峰丛立土人指为笔架穿山者棹月顺流瞬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4a 页
息二十里一山兀耸江东岸排列而南江亦随之南折
滩声轰轰如殷雷为倒催滩又南四十里抵柳州府泊
南门城鼓犹初下也
十一日早入寓静闻未瘥顾仆亦病往返二十日冀其
霍然同行加以顾仆尪弱尤甚为之怅怅
十三日出城南渡江循马鞍山北麓西行折而南循其
西麓由西南坞中登山草没石级湿滑不能投足仙奕
岩在山半削崖下门西向正与立鱼对祗隔山下平壑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4b 页
中一潭岩内逼如合掌深止丈馀岩右有石端耸上迸
裂成纹参差不齐虽可登憩以为黑肌赤脉分十八道
可奕似未确岩左东南上又裂一岩形与仙奕等西南
向其下东南抵坳中又迸一岩亦浅隘不足观仙奕三
岩齐列山半俱相伯仲而已西下山麓还望复得一岩
亦西向正在中岩下岩前砥石如枰其北石窟成峡北
透通明中开朗可憩出岩西盘一山嘴转出东南山半
有洞西南向登之洞门岈然中高穹上出下深坠纵横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5a 页
成峡楼殿层叠虽不甚宽放固以危峻逼裂见奇入门
有石突门右青踞若牛背复高突一石圆若老人首先
是立鱼僧指其处有寿星岩必即此由突石左悬级下
坠西出突石之下则下堕渊削上级虚悬皆峭裂不通
行东入峡道中湾环以进忽天光上映仰睇若重楼空
架两崖上覆下嵌无由度虚上跻遥见光映处内门规
列高悬夹崖末外户分透前山顶平若覆帷恨不牵绠
一登下山东仰北山半复有门南向计其处当即前洞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5b 页
光映所通也下俱回崖层亘稍东循崖西北上踰下崖
抵中崖上崖卒悬绝不得上复从前道下更东循崖角
西北登上崖沿崖西陟则洞前三面皆危壁倚空惟此
一线盘崖可达前有平石如露台内旋室方丈四壁俱
环柱骈枝分布密嵌西北内通一门下临深峡果即前
仰睇透空处也仍循崖端东南下南复有山鹊起从西
麓仰眺山半悬崖穹拓黄斑赭影欲登无路循山南行
得微径从草中东上抵一门外虽穹然内仅如合掌无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6a 页
可深入望黄赭削立处已在其北崖嘴间隔不可盘陟
复下至山麓再从莽中望崖登久之抵崖下崖危削数
千尺上覆下嵌若垂空之云亘接天半每当平削处裂
孔一方中多纷纶奇诡第琐隘不能深入循崖北行上
有飞突之崖升降石罅中如度凌虚槛榭披览久之下
山东出前峡踰界峡石垣又东两崖石皆巉嵌丛翠倚
之共一里出马鞍东麓得北来道截大道东一里为郡
东门对江渡于是濒江南岸倚屏风山北麓东行里许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6b 页
抵登台山江为山扼转北去路从山南绕东麓而北一
里有山横列三峰其阴即王氏山房所倚予昔来自洛
容从其北麓渡江者也山南有洞骈立南向岈然其山
倒石虚悬内裂三峡外通三门宛转回合惜不甚深扩
西峰之阳复有一岩南向皆赭赤之石中甚浅遂下西
坡小径北循西麓踰一冈竹坞蓊丛共一里馀东倚山
麓西临江坡坡上密箐蔽空连麓交映道出其下行空
翠中一里抵姚埠东门渡由村后南向登山入竹坞中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7a 页
筤筜万个俱碧玉森翔烟笼日透光影鲜净清风来披
洒涤烦虑已而上山石磴甚峻西南折穿榕树根中又
东上过一庋石片下石去地五六尺崖旁平𢇮出薄齐
架板上为王氏山房小楼三楹横洞前北临绝壑胜赡
遐眺楼后即洞洞高不受楼掩曰东林洞洞后分东西
窍南入西窍稍东转黑隘不堪进东窍亦从南入转东
忽明踰东阈出巨石迸裂成两罅北透者石丛而平台
中悬其东下隙则茅阁虚嵌削崖四旁耸石成云非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7b 页
他山透腹出一览竭致也从洞东南跻岭顶石磴危峻
收望愈扩直南尽登台久之下山渡舟适至由东门二
里返寓
十七日同静闻及仆下浔州船以中元节无旅客故留
滞数日
十八日晨餐后放舟十里有小山在江左江稍东北曲
小山东为龙船山又西道为夹道双山乃北门陆路所
出也又五里为油闸江始东转十五里乃转而南南十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8a 页
里为山门冲即向日洛容来渡江处江东为南寨山西
麓石崖回返下嵌江流又南十里为罗峒前有山兀突
坪中罅裂其南上连下透如石门其巅一圆石突缀作
一僧倚崖南向肩与崖齐头颅上出又五里诸峰森丛
江右由山门冲至此江稍西南转又东五里转而南一
回渚成涯曰犁冲山脉北自牛角尖下江流环其东南
西三面中成盘涯宛似犁尖云忽北转五里直抵牛角
山下复转东去滩声如轰雷久之乃止悬流回泻一泻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8b 页
数里曰横旋滩自犁冲北转至此若破壁出东南下滩
五里山渐开又东北二十五里至山江口洛青江自东
北来注日已西遂泊
十九日乘月放舟五鼓抵宾江有岩特立江左下削上
突江因之西转二十里至象州城在江东岸隔江即为
象山西二十里过大容堡遂西南行两岸始廓然无山
又东南十五里都泥江自西南来会江东北岸一小山
北面分耸西岐为突兀东峰峭削尤甚正对都泥江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9a 页
江口特建标以识都泥江者北盘之水发源杨林海子
抵普安州由泗城下迁江历宾州来宾出于此溯流舟
至迁江止上流即土司蛮洞人不敢入水多悬流穿穴
故鲜核其源流也又按庆远忻城有乌泥江由县北合
龙江询之土人咸谓忻城绝无北合龙江水口盖即都
泥南下迁江者且迁江忻城南北接壤乌泥都江音声
相乱实无二水也又东南二十五里东下大滩曰菱角
滩又二十里泊泷村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89b 页
二十日放舟五里下大鹭滩江右石峰复骈列出又南
五里至武宣县隔江西岸山卓立岐分引坠南下岩皆
奇诡若垂首引项伛偻比肩各极怪异志谓县西有仙
人山南有仙岩山当即所望谓诸异峰也东南十里两
岸复旷然又二十五里为勒马堡过此即浔郡桂平界
南十里两岸山渐合又五里为横石矶石自江右山麓
横突江中返流倒涌遂极澒洞势两岸连山逼束至此
为入峡始又东南二十五里为镇峡堡又十里两岸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0a 页
势益高耸独冠诸峰间出石峰悬峙江至是转而东其
南回东转处江左瞰流之石有大书镌石传为韩督宪
留题云东北二十里小溪自北破壁出其内峻崖屈曲
如夹堵墙又东即大藤度峡处南北两岸俱有石突立
江心昔有巨藤横架江上故南北两山猺贼此追彼窜
藉为津衢韩公雍破贼断之因名断藤峡过断藤五里
下弩滩遂南出峡口一水自东来注曰小江口合而西
南下势甚峻急盖北自横石矶入峡南出弩滩其中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0b 页
势回逼正如道州泷江严州七里泷但此峡相去六十
里始入为东西峡中转为南北绝无居庐丛木亏蔽两
旁悉猺童窟宅故得因势展暴使刋木开道则亦丹崖
钓台胜概相丽矣西南循山下十五里抵浔州府日已
暮泊北门
二十二日留静闻顾仆寓浔之南门觅担夫为白石勾
漏都峤三山游从驿前南渡郁江八里至车路江小水
自东南西北入郁郡舟上水可抵此又南三里为石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1a 页
村南望白石山与独秀山各挺峙三十里外山道迂复
实尚六十里而遥村南二里得回石一壑清流中潴石
皆玲珑迸裂为芜原生采更南汇潭益盛东有山自南
抵北从其西渐升而南益迸穴平地下陷为峡为井中
悉丛石嵌渊水澄其下盖地中二丈下皆伏流潜通石
骨阻亘偶骨裂土迸则石出陷成穴云又南二十七里
抵姚村依山汇水真山中乐墅也渡小溪南踰岭五里
为木角村村在白石山北麓去山尚十里炊宿山村舂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1b 页
舍间
二十三日东南越岭岐径望白石趋其山峰攒崖绝东
北突耸一峰为独秀孤悬峭削上齐白石顶若傍若离
直剖其根崖石独多赭赤色五里路渐没草间岭半得
一山家傍舍植芭蕉甚盛趋问白石道尚在西南由其
左登山东向上南转山脊五里度坳稍东即南折直抵
山北麓独秀已不可见惟危崖盘削下多平突之石盘
亘叠出又作一态直上抵崖石下南出共二里为三清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2a 页
岩岩西向横空大穴阔十馀丈高二丈深及阔之半石
特平惨即白石下洞也又南半里为大寺后倚崖壁寺
左水自半崖下滴曰圆珠池池无异按志山北有漱玉
泉西事洱百粤风土记俱谓其泉暮闻寺中钟鼓辄沸
溢起止则寂然诧为异及抵白石寺并漱玉名不知何
况闻钟泉沸非寺僧之蠢即著书附会之谈也遂由池
前南循崖壁行已东上入石峡峡两峰中剖上摩层霄
裂罅相距不及丈磴悬其中时有巨石当关辄置梯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2b 页
度连跻六梯始踰峡登坳坳南北犹重崖摩夹稍北转
循坳左行则虬木丛篁迷云暗鸟身度霄汉上不知午
日之中东嶂稍开始见独秀东北立东南坞中又起一
峰正与对峙高杀三之一宛然莲蕊中擎但四面为诸
峰所掩惟此得睹全体耳又北扳悬崖上木根络石间
为梯为絙得受足缘蹑已转一壑涧自山顶西向坠峡
累捣潭穴峡南复悬梯上登宛转三梯东行平冈间外
则万仞下削内即绝顶漱根之峡内外皆长松一道深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3a 页
碧间日影下堕临风飏曳闪映万端林尽凿石成磴跻
磴转会仙岩岈然南向矣岩皆黄赤石上下开穿内渐凑
合平惨无纷纭滴沥与三清同而地位高迥已穷极幽
畅乃从岩右蹑削崖凌绝顶崖虽危削盘阻处中有子
石鹅卵大嵌突齿齿上露其半藉为丽趾级不觉一里
已涌出峰头东向与独秀对揖此峰正从浔郡来所望
独秀西白石绝顶独秀四削如天柱非傅翰不能翔上
此峰三面亦危崖特立惟南面开罅梯罅得跻颇似太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3b 页
华三峰上分仙掌下悬尺峡透险遮虚此真青柯嫡冢
他未见其比即桂朔柳融诸峰非不干云直上然石质
青幻片片芙蓉攒合窍受蹑痕受扳无难升陟此则一
壁万仞虽曲循隙窍何啻蹈空自奋也独秀莲蕊二峰
为此峰门户其内环壑深堑蔽亏日月重冈间之人无
至者久之下会仙历三梯三里至峡坳之上峡南一石
倚崖起下有线罅穿其中仅容侧身进其上或连或缺
既而渐下南转出罅飞石上下悬嵌危不可跻返出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4a 页
峡坳倚石侧复有道上出石端危悬殊甚扳根引蔓仅
跻其端透入石阙中即倚石西尽处与前崖夹成阙穿
出阙南抵飞石南悬之上瞰前罅正在其下遂扳登倚
石顶则一台中悬四崖环峙上又连者如桥缺者可瞰
如井下峡坳历六梯一里西出峡又一里北返寺
二十四日西向下山三里过周塘村倚山环池树木森映
南七里为麻峒墟又二十五里宿中都峡
二十五日南二十里下核桃岭大溪自南来西折去即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4b 页
浔郡西绣江上流也发源自平山墟乃大容山西北水
大容东西有两绣江一南自广东高州北至北流县合
大容东南水经容县注于郁此容县绣江也一即此水
为浔上流之绣江循溪三里涉流渡江水及腹为横塘
渡浔郡南界至此江南即郁林地属梧州西北境由江
南岸溯流踰岭南五里过白堤亦深山奥境溯溪右南
行八里得大寨村自白堤至此山回谷转夹坞成塘溪
木连云堤篁拥翠宛然避秦处也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5a 页
二十六日西南十五里过箬帽山山稍开南见大容又
五里为平山村东望大容在三十里外犹有层峰间之
南十里转峡西出为勒菜口于是山分两界大容东北
峙寒山雄倚西南排闼东南去中成大坞溪流南注为
罗望江源十里过冯罗庙庙南峡愈开寒山南尽而大
容东转于是平畴扩望南有岐东涉罗望江循大容南
麓过陆马庙东四十里可出北流县予取郁林道南十
里止松城墟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5b 页
二十七日十里抵郁林州州西南一里南流江自东而
西其流较罗望为大涯下泊舟鳞次上有堤内环为塘
堤下卧石片片横列涯间紫泉在堤下石片中石南北
夹成门罅横三尺阔二尺东横环而西缺其南水从底
上隘潴其中停泓者三尺上从南缺处流泻去时见珠
泡浮出水面泉之西有石梁曰南桥跨南流江桥北文
昌阁当江流环转中虚敞可眺为此中胜览桥南为廉
州大道予由岐溯江岸东行水月岩道也东北共二十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6a 页
三里踰山峡东下峡东石峰森森自北而南出峡循西
土山东麓而北一村倚山东向又北一里半东转得龙
塘村村踞冈脊中其南水南流东去其北水北入水月
洞由其东又北一里半直东抵石山中峰渡石桥而北
则上岩西向穹覆山半上岩者水月洞南倚山凭虚之
窍也石出自东北来南引而下一支中出者西瞰平芜
削崖悬窦层结皆不甚深而此层最下亦极扩环峰石
皆青润独裂岩处色变赭赤石质尤穷极神诡寻丈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6b 页
间穴穿盖堰无不具足岩前架庐当门敞其上不使掩
岩胜由岩右腋穿窍上复出一层如偏阁其左腋可环
柱出柱侧悬崖上跻转出岩末复得岩西向自分左右两
重左重在下垂柱裂窍仰睇上即右重也然历磴无阶
由外北跻始入右重阁缀绝壁与左层翼对增妍皆岩
之中层也其上削崖绝顶尚虚悬一重级绝扳跻惟供
矫首耳水月洞在上岩北地稍下龙塘水经石桥北过
上岩乃东向捣入水月洞洞门亦西向路由其南水行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7a 页
路北相沿入水北透后洞出前后洞门一望通明水旁
蹲石夹流兀突俱作狮象形洞顶垂石夭娇交龙舞螭
缤纷不一其水平流洞中无真仙岩之大两崖亦失其
深峭可褰裳涉溪崖右有一小水南自支洞出为阴洞
左则沿溪笋乳回洞回夹上亦裂门缀穴层阁之上又
汇水一池为奇此明洞以内胜也后门崖口列大柱数
条自门顶合并倒悬洞内望之蜿蜒浮动此明洞以外
胜也阴洞乃明洞旁穴中又分水陆流不甚大东南自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7b 页
牛陇又开一门穿山腹至此合明洞溯流南入半里洞
渐沈黑崖益斗水益深结筏积炬屈曲约二里出牛陇
此阴洞水中胜也从阴洞溯流始崖左嵌石下窦甚隘
匍匐下穿引炬而前忽岿然上穹上下垂耸盘柱诡状
百出升降其中洞心骇目邃曲莫尽此阴洞陆中胜也
是日予抵上岩已过午道流方扃户出予坐崖下荔阴
间久之道流罢钓归即促其束炬为水月游既入明洞
篝火入阴洞道人不随支流入由其侧伏洼穿隙遍收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8a 页
阴洞陆崖胜中崇宏幽奥森罗众诡凡五易炬出欲溯
流穷水崖道人以无筏辞请别由牛陇探其后崖不必
从中出也乃出明洞涉水穷左崖之深仰睇后洞诸垂
虬舞龙石出饭上岩宿
二十八日曳杖穷最上岩下憩右窍偏阁中既午循山
而南至昨所度石桥桥侧东折入峡中是山石峰三丈
俱锋棱巉削由东北走西南中支为水月岩所托是峡
则中支南支相夹者南支多峭崖裂窍予来时循其西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8b 页
麓询之土人皆曰中不甚深今故从峡中转其北得平
洼一围群牛散寄其中知为牛陇穷陇西北水汇成潭
阴洞后门即东南临潭上四旁皆陡石无路入必涉潭
乃登洞甚虚敞随水西入渐北转石崖成峡水亦渐深
昧与水月阴洞所见等虽未出其中两端源流悉见可
无烦暗中摸索也洞门右崖马蹄痕莫纪其数疑即志
所载天马洞出洞益遵峡而北东西两界峰石翔耸蔚
然霞绮二支北尽处北支又突兀起与中支北麓对峙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9a 页
成峡下有三洞南向上蒸云流电闪烁陆离东畔二门
骈列虽悬乳缤纷俱不邃进西畔一门孤悬峰半洞门
嵌空中忽渊坠深且数十丈宛转内透极杳渺之势但
两崖直削无级下降踞崖末望之飞鼠千百成群见人蓬
蓬内窜声传遥谷出洞望中支西北山嘴颇近以为由
此穿水月后洞抵上岩甚便趋一里至其下扳陟山岗
则巨石飞耸中都蔓络脚嵌沈渊底遥探洞外诸奇石
杳不可见即溪流破壑出者亦尽没其迹仍出峡返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99b 页
岩复至水月后洞睇望所陟路断处尚隔一峰嘴也
二十九日由上岩过牛陇共三里出峡有两岐直北循
北支石峰东麓者为北流大道东向踰岭者为间道乃
从东岐二里抵塘岸墟墟为陆川北境北转即北流属
二十里为横卧村村北石山一支自北而南丛簇尖翠
初望之以为勾漏在是渐近路出其东南西望而行秀
色飞映盖此山在北流西十里勾漏尚在北流东十五
里也自横林共东北十里抵北流县县当大容南面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0a 页
中山脉由大容南下曰绿蓝山水分东西流东流者为
北溪循城东下登龙桥入绣江西流者即南流江源西
南合水月洞水经郁林南门西合罗望定川诸水南下
廉州入海是县实为南流源其曰北流者以绣江东自
粤东高州来至此始胜巨舟东过容县界合洛桑渡水
经容邑南门下藤县北入郁江去非谓北流源此也县
西十里为鬼门关东十里为勾漏山二石山分支耸秀
东西对列而鬼门颠崖邃谷两峰合立路经其中胜与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0b 页
勾漏实相伯仲予自横林北望即奇之不知为鬼门也
至县始悟已从东南越之过以不及经其下为恨出县
东门北出隘门抵北山下循南麓东行五里度溪桥入
石山峡中南为望夫石即黄婆岩西垂之山也北则石峰
透迤愈东石骨益瘦疑即独秀岩所托今已失其迹峰
东崖大书勾漏岩三字此东北二石峰俱东拱宝圭洞予
东行峡中五里石山回合中复突一峰勾漏庵正倚峰
南麓其西隅即宝圭洞盖庵颇整洁内堂三楹西则葛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1a 页
令也葛像纶巾朱履飘然欲生前庭佛桑盛放乃令人
多觅竹束炬为明晨游具道人欣然愿前驱
八月初一日先作宝圭行约道人肩炬篝火后至洞在
庵北半里庵后先有两岩一南向一西向望之俱浅宝
圭更在其北漫流自西北东向直漱山足北陟之登山
抵洞门门西向左开岩轩敞平临西峰右则深入洼嵌
下一石柱当门端石斜飞磴道由其侧下至洞底交辟
为四岐由东入由南入者二岐俱深黑岐而虚明则一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1b 页
西向豁一北透焉西向豁者即正门所由入内与东岐
黑穴对北透者乃偏门另启正对南岐黑穴岐交于中
成十字东岐之南顶侧忽倒垂一叶平庋半空外与当
门柱适对上下凭虚各数十丈卷舒悬缀薄齐蝉翼叶
间复分开窍窦若眼之决眦由东岐南崖扳级上抵叶
根垂蒂处盘旋蒂侧出叶间踞孔坐其上久之复盘蒂
下向北透岐岐中一乳倒垂长数丈水由其端涓涓下
更北入峡中右则洼而北出为下门左复稍高北度叠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2a 页
成上阁阁前平临西北亦有乳柱界其中此明洞西北
二岐也道人负炬至爇火先入南室两旁壁峡起高而
不广入半里侧皆裂窍垂柱少进忽下坠成渊由洞抵
水深二丈水之深不知其几也两崖俱无可著足南眺
其内窅黑莫竟促道人涉渊言水深曾无徒涉者促之
觅筏则又云隘逼曾无以筏进者然则若何可入曰冬
月水涸始可坠崖涉入何如曰内甚深能见明而不能
见升也予闻之甚怅扪石投水中渊渊不遽及底旁烛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2b 页
之仰见左壁有旁通隙入则渐东无馀窍乃下返出四
达处更入东穴初两旁亦成峡壁下渐高中辟如堂皇
稍北而东径遂穷比之南窍虽有穴宛转深不及其半
乃谋为白沙洞游道人复肩炬束火从北透偏门下层
出循山西北麓行始见其山前后两峰骈立而中连峰
西南突者即宝圭东北峙者乃白沙所伏白沙亦前后
开洞前洞北向高敞分为三门两旁峻悬中可俯级入
后洞南向高隘仅通一线前对宝圭背东即二峰中连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3a 页
脊也先经白沙后洞草没无径道人不之入北去一里
东北转绕山北麓南跻前洞入门即洼下数十级及底
仰视门左右各有隙高悬即所谓左右门也逆光流影
丰照四彻然虚嵌莫得扳其处从洞中东转颇崇宏渐
穷渐黑予先遍探四面无深入路出促炬命导仍入其
中以火四面烛旁无路也𨗳者忽从南壁下投炬蛇伏
入窦高不踰尺广如之既入忽廓然盘空众象罗列方
瞻接不暇而崇宏四际复旁无馀隙透东转南倏开倏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3b 页
合凡经四窦皆隘若束管薄仅透屏故极隘忘窘屡经
不厌其烦也既而东崖之上大书丹砂二字南有岐入
之不深出向西转再南则天光四射后洞门在望矣𨗳
者欲仍从前洞返予强之出后洞见宝圭后峰特为当
门屏乃西南披草棘出坳仍过宝圭北偏门将及庵东
探清泉岩即前所经南向岩也还饭庵中下午探近山
诸胜西南入黄婆岩黄婆岩者宝圭西南诸峰所裂岩
也其山西自望夫石东来岩当其东北隅与宝圭东西对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4a 页
稍南逊岩门外极危耸黄崖缀其中岩顶峰石分岐发
异惜内无深入窍西抵望夫山西麓环观东西南三面
鼎立诸峰峦岫无出黄婆一面者按其攒簇之势疑即
志所载巫山寨云已乃循黄婆东麓南抵东南隅石萼
悬削片片飞云缀空自外崖扳峭石上历𥪡隙屡出层
空达峰顶遂尽发其危嵌之态下山转循南麓峭崖穹
立石色雄赭乃东由营房横过勾漏庵过峰东南角盖
宝圭所托之峰南面骈立而中连西立一峰即庵后清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4b 页
泉岩所倚东立者与之比肩南向循峰东麓北行路左
得一东向岩内颇深渐缩如牛角出洞又北清流一方
淙淙自乱石中出上皆草石蒙茸莫辨其自来忽一少
年至曰欲觅洞乎其上翳草中二洞相距数十丈可探
入也予急扳棘践刺觅之深蔓中洞门果穹然东向外
为蔓石拥蔽入洞即隤然下坠俯瞰之有溪自南而北
贯其底崖势峻立非扳缘可下四瞩其上南崖有坠而
未尽者片石悬空若栈道架壁阔不盈咫而长竟坠处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5a 页
直达西崖但中栈有二柱骈立若树栅断路外一柱已
截去下存尺许可跨而过但其处益狭必以两手握内
柱外柱始得越临深蹈险莫此为甚过栈达西崖与洞
门正隔溪相向明炬烛之崖之下深坠与外崖等上则
垂列乳柱回错开阖疏楞窈窕深入犹彻外洞光乃出
崖临溪从深坠处投空下抵溪中仰视洞顶高穹延照
内映侧栈凌虚尤增缥缈溪水深不及膝南从崖脚涌
出北坠崖去即由此东出为乱石泉源也从南崖溯流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5b 页
入穴极底垂覆水面距止尺遂冲沫过颡南入数丈望
前有流光熠熠又南数丈洞复穹然高盘转而东西横
贯上则东辟为外门门高耸与前所入门等势时从人
亦至乃令其以炬更前西向溯流洞宇宏放流益深阔
又数丈石砥中流登石内望洞辟如广厦渊潭四际其
下以杖测水不竟其底不知更几转得抵宝圭南穴前
所望深坠处也返步随流仍抵东辟外门下从人将垂
首及膝腰横炬匍匐北向低穴出予止之曰此门虽峻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6a 页
与先所入者无异不若扳空跻危竟登此门为便遂扳
崖出洞口门亦东向与所入门比肩特蔽于突石连蔓
遂相顾不见洞外循左崖平出返眺门顶又上辟一重
惜无跻级盖北洞奥室内罗此洞外缀层楼所异者此
耳遂一以北洞上登法而下崖半石隙蔓影中彷佛并
北洞见之迨极下仰眺仍茫然失所睹矣乃自东南山角
共一里入勾漏庵
初二日录诗宝圭者竟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6b 页
初三日饭勾漏即东北行由营房转山之东南角过
乱石透泉处径草坡五里越坡一塘汇水环浸山谷度
桥约二里堰塘愈大石峰至此东尽山北隙中露大容
蜿蜒为列屏又东十里水自西北大容来东南入绣江
为容郁分界曰洛桑渡水颇急以藤横跨西崖上系船
于藤渡者引藤就进谢绝篙楫又东二十五里为景清
新桥则大容东峰巍然北临若负扆又五里入容县出
城南门门外绣江自西而东西南合渭龙江北出藤渭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7a 页
龙源出天塘山北向石寨村始入绣江渡江南向十里
宿古楼村
初四日西南循大道盘都峤而过盖都峤北俱削崖悬
亘无级可阶必绕出其南始可北向以登共五里过石
寨村又一里抵石嘴铺铺东南八里有黄土岩不及登
东度一桥始从岐北向上山循池东上五里抵南山寺
古称灵景寺大岩倚东崖门西向外栏高垣中设莲座
虽云寺实岩也盖都峤北穹高顶南分两腋如垂臂直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7b 页
下下兜合成坞清塘一方当其中两腋石崖皆重叠回
亘一岩前断复开一岩层穴之巅复环层穴外列多门
如绛帷紫幄纷披竞缀灵景为东腋首岩最高而大高
三丈五尺深五丈横阔十馀丈两端稍低中穹如半月
北有三岩皆西向差小三清则当分股兜合处岩之高
深横阔同灵景东有南向二室与西向岩易隅齐列其
西有飞岩则南转东向为西腋户迤逦南下与灵景分门
对峙若两庑此下层也三清上又列重门为中层无缘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8a 页
陟道其上又启一岩为上层是名宝盖岩高十五尺深
二丈阔五六丈后倚峰顶地愈高上独当中干平临两
腋巅再上即中盘顶上午先抵灵景门外竹光旁映岩
中霞幄高张心乐其幽旷僧留午餐闻三清观道者他
出竟止寺中
初五日由岩右北行历西向三岩盘磴上入南向二岩
共里半然后抵三清岩岩孤境寂树拂空明又西历东
向虚岩仍返西向三岩间取道北上又里半沿蹑崖末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8b 页
抵宝盖岩下视中岩嵌入足底而下岩三清树杪若
浮空载之者岩左循崖跻石石回亘如盘髻上突俱不
中空虽峭削无容趾级而子石嵌崖一同白石绝顶可
缘之上上一里遂凌顶乃知是山东西骈列惟三峰最
高皆北耸南俯此其最西者也回睇最东层叠更多但
不及此峻绝耳北又横突一峰为此峰北护即县南望
之趋者其北面峭削特甚西则旁插一峰颇尖锐为此
峰附西北两附间下开一门内环为峡乃北护山与西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9a 页
高峰夹而成者峡中又突嶂中盘为当门屏由屏东进
峡南转则东西两高峰交夹隙也回谷甚深曲乃从旧
道下至灵景岩饭石嘴铺北过石寨村东望峡门窈窕
闻其内山半有竹简岩遂东向峡门入一里抵当门屏
下其南面裂垂罅削为三崖西则下属北护峰与之并
起东面危崖独展与西高峰麓相对成峡峡南堰水为
塘环汇南罅三崖下西踰小峰即椎立于南塘上一家
结茅居之环户以竹致甚幽由北渡峡东上西峰北麓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09b 页
一里越岭少下下又成峡细流南向直坠椎立小峰腋
溯流北入涧壁萋森藤竹映其上菖蒲覆石嵌水根叶
交加足之所扳知菖蒲不知为石也缘涧上东南陟岭
共一里飞石二丈当道悬梯入则竹简岩在其北两岩
并列门俱西北向轩然高爽南有飞泉外坠岩下崖直
达涧底计岩后即西高峰绝顶当与三清岩胸背值若
由此置磴可先登峰顶次第下诸岩也返至环塘西探
南面裂罅罅两相距五尺两罅并起界崖为三俱危悬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0a 页
绝峭仍东抵危崖独展处循崖北行夹涧藤树密冒深
绿空濛径西飞崖千尺矗影撑空隔绝天地若不有此
行止谓都峤南北峭秀可一览罄几失此幽邃凡二里
危崖北穷与坞西转即当门屏北麓也较南麓三裂崖
稍逊其峻亦环亘成城路乃舍坞东向复登岭岭乃西
高东北支北走属北护峰者踰岭复开南北坞坞东乃
中高盘亘上亦有岩悬缀下与西高夹为此坞北更有
重崖间之南则湾环以出不知所极既而南见两三家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0b 页
倚西峰北麓居则石背村也时日已下逼抵县尚二十
里亟返出石寨村北过古楼村昏黑中抵绣江南涯叩
昨来炊饭家宿焉
初六日出容县北门即西行已复北转循大容东麓十
里水自西北来东入绣江三渡溪循溪溯流行夹谷间
五里为石头铺复乱流涉水山势愈夹西折入三峡行
透峡共五里山复开为李村渡一桥更入幽阻盘折山
峡间藤箐沈翳壑底溪流汩汩举目不见天日五里跻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1a 页
岭复盘折其上峡又五里山回谷转潴水满腹浸山下
皆平隘不流左右滉漾真山栖佳胜处南出峡水遂西
流为水源盖大容北下脉所盘夹而成者西北二里至
同山墟山乃大开西转仍见大容西峰颖出又五里止
鸡黍山北坞秦窑村地多大竹裂竹片大至尺许
初七日西北七里踰长岭始北望白石山在重峰外又
八里为平墟西罗江自南东北注源出大容西北至此
始胜舟东两日程出头家寨下绣江云又十五里抵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1b 页
秀北三里将至卢塘道旁空树一圆出地一尺五寸围
大五尺中贮水一泓水面上不盈围者五六寸下浮出
平地几及尺澄碧流莹杖抵之深不可测珠泡沸沸上
发屡斟出之辄齐旧痕不与地平尤为可异又二十里
渡大水河抵陈村
初八日西北八里上一岭正西瞻独秀下山二里为陈
冲已出独秀东北正予昔登白石顶东望深坞中聚落
也又三十五里至陈方墟宿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2a 页
初九日西十里渡郁江返浔郡寓中两病人比柳州时
少有起色横州船以明晨早发遂携囊下舟候
初十日未明发舟晓霞映红从篷底窥之如行紫丝步
障中三十里望白石山棱棱峙东南甚迫西北三十里
泊镇门
十一日二十里为白沙又五里登涯向罗丛岩东北里
许北望数峰丛平畴中南一小峰如立指中三四峰东
西骈立再北一石峰稍低而横亘即罗丛所倚也由小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2b 页
径四里透小石峰峡又三里北抵罗丛岩门南向索炬
同𨗳者入洞顶高处盘窝成盖又倒石捲空上垂但无
登处北入五六丈遂分东西内外洞西外洞亦南向扩然
透明五六丈由西窦北入则西内洞矣其内时夹时开时
高盘时垂下覆顶平若幕裂隙成纹至石形之异有叠
莲缀空挺笋特立者随处布置不专以乳柱见奇也计
里许北过一隘西转有峡北透天光时数炬更尽不复
能由内返北跻后洞出穴北向仅可匍匐出洞已下北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3a 页
麓循麓东行过东北麓𨗳者指其上列窦曰此东洞后
穴也予即欲从之入𨗳者曰无炬须仍由前洞携炬出
从之环其东麓麓东一峰高踰此山窍穴离披𨗳者谓
都无深入窦然其北有石一枝离立起不由此不得睹
也复入东前洞缚炬南游乳石奇变与西内洞等而深
止得半不若西屡转愈扩也东崖上穴骈迸亟跻上则
有门三穴联翩北向而下无阶级𨗳者谓从其内西向
跻暗夹中有道可出然愈上愈隘不若仍出前洞也饭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3b 页
后𨗳者复肩炬为水洞龙洞游水洞在山西南隅门亦
南向中宽数亩潭水四际深不测其外浅处紫碧浮映
日光所烁也洞左右俱有重崖回环潭上可循行以入
各抵崖北两路旁绝上无岐穴不识水洞何所止出洞
循西麓北转东得龙洞洞在山西北西后洞西门亦北
向中有水夹其上片石东西交成天生桥五丈以内又
度一梁篝火入西穿石柱夹渐大南入可半里路穷下
黑乃多燃炬照耀之亦有深潭一泓潴水莫测其大更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4a 页
逾水洞投石沈沈亦止而不流也已而熄炬消焰南望
隔潭深处杳杳光浮水面𨗳者神以为光怪使然予谓
穴影旁达𨗳者曰昔村人结筏穷之至其处辄不得穴
安所得倒影予曰此地深伏虽去洞顶甚遥然由门南
出计去水洞不远或水洞之光由水中深映浮筏者但
从上瞩不及晤光从水出耳若系灵怪岂有自古不一
息者哉乃复明炬出洞别𨗳者西南十里抵安禄营为
浔贵两道盖罗丛岩西北有崇山横亘其东北自浔之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4b 页
西山直西南接贵县北山二山两角高张东西相距几
百四十里中间峰峦横叠翠环云绕颇似大容大容为郁
江南条山界绣郁两江间此山为郁江北条山亦界黔
郁两江间贵县之倚北山犹郁林之于大容两岭浔州
之倚西山犹容县之于大容东峰皆西突耸两角中则连
亘焉第大容东西八十里较近中有北流县界其间兹
山较远而别无县治惟安禄营为中界耳
十二日自安禄西南二十六里直抵石山下为平碣营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5a 页
营东石峰峭立曰大岩山岩甚巨中容数千人南又突
一小山上有平架石若横桥其下透明出小山西为马
鞍山亦峭耸起皆平碣近峰也南望锐峰若笔架若卓
椎者在数里外望之趋三里度石桥又南十二里直抵
众遥峰西麓曰劈竹铺眺路左诸峰分岐竞爽即贵县
东山也又西南十八里抵贵县南门则大江在下静闻
与顾仆所附舟先泊南门久下船迫暮放舟乘月西行
十五里而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5b 页
十三日行十里西抵西山南东南转十里为宋村由贵
县南至南山十里南山至宋村亦十里舟行屈曲水路
倍之予先拟一至贵县即往宿南山诘明从南山间道
候舟询之舟人既不得地名且云舟将连夜发遂不得
行及发不过十馀里即泊今上午过宋村悔不从初所
拟至此登舟也又四十五里夹江两山起溯之入又乘
月十五里泊香江驿
十四日过乌司堡已十里为横州界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6a 页
十五日挂帆三十五里抵横州南门犹上午也是日为
中秋节以行李及两病人入南宁舟予独入城傍江而
东三里抵下渡渡南岸为宝华山道道甚大共十里过
蒙氏山庄又一里东向入山二里抵山下披丛入之寺
尚在山半渡涧拾级又半里得宝华寺门西向寺旁无他
胜问所谓山后瀑布僧谓坠自后岭高百丈峡为丛木
所翳行绝蹊径望之无所睹惟从岭而上可闻其声耳
予乃曳杖上岭自巅至峡皆纷植蔽亏予直山顶风瀑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6b 页
怒声不止瀑果不可见岭南下五十里即灵山县矣乃
返寺宿
十六日自宝华山下十里望东北凤凰诸石峰在三十
里外路远不及往遂西抵州由上渡渡江入南宁舟
十七日舟西南行四十里抵陈步江内通小舟钦州盐
俱从此出是日静闻病转剧
十八日舟至是多西北行旁皆土山缭绕盖自入郁江
惟凤凰山石崖骈立瞰江馀皆土阜耳又三十五里泊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7a 页
江西岸
十九日平明行五里过火烟驿为永淳县界于是舟北
转历十二矶矶在江右涯盘石横突江畔又四十里抵
永淳南门
二十日北绕永淳东旋西绕其北江几环城四隅矣于
是始西北行共四十里过伶俐水五里泊
二十一日西南五十里八尺江自西来入江发源自钦
州通舟可抵上思州遂西泊黄花驿驿去南宁府尚五
徐霞客游记 卷三上 第 117b 页
十里
 以下八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二十日凡游南宁者皆
 脱去
 
 
 
 
 徐霞客游记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