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a 页 WYG0593-01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二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一(浙江/) (江西/)
余久拟西南游迁延二载老至不能待遂以崇祯九年
九月十九日为万里遐征计束装未就适杜若叔至饮
至子夜乘醉放舟天未明抵锡邑同行者为静闻师
十月初二日舟至馀杭登陆沿苕溪北岸行二十里度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b 页 WYG0593-0122b.png
马桥为馀杭临安界其北可达径山西十七里至石锦
亭亭北西去于潜徽郡道也余从临安道于亭南西去
二里抵临安西出关过皇潭循山西南行共十六里为
下圩桥桥南可直新岭间道二十里抵新城新岭甚险
无托宿处乃从迂道逾桥溯溪西上二里宿全张之白
玉庵僧意馀杭人也闻余负游癖深夜篝灯瀹茗为谈
游日本事甚悉
初四日西二里过一桥折而南六里上乾坞岭岭甚坦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a 页 WYG0593-0123a.png
东西各崇山峻岭独此峡中夷南北流分入苕与浙其
山过东忽矗天而起曰五尖山循其西麓西南十二里
石梁跨涧曰赵安桥由桥北西溯涧沿三九山北麓入
后叶坞又西十三里为钵盂桥水西自龙门龛出桥下
龛有四仙传道岭在桥西四里乃于潜境从桥北转东
南里馀东即三九洞山峙其西环坞一区皆石峰嶙峋
黑逾点漆丹枫翠竹间如错绮水穿壁而下濯石为雪
时凌寒绝溜而黑崖白峡处处如著悬瀑二里度桥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b 页 WYG0593-0123b.png
洞山东麓洞山者自龙门龛南迤逦东来其石棱锐纹
叠东南山半开二洞正瞰桥下予同静闻西向蹑山沿
小涧而上石皆峡蹲壑透清流漱之淙淙有声夹涧两
旁石片踊出田畦中竹树穿石而出再上忽一大石当
涧立方重不作透漏态而细纹密绉智索镂工竹林有
庵曰灵隐庵后危壁空起耸翠成叠屏屏南即明洞如
轩斯启外五柱穿列正如四明分窗但四明石色劣下
不能若此列柱连卷也中一柱上不至檐檐垂一石欲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a 页 WYG0593-0123c.png
下而下不及柱相对不接者不及尺柱旁一树高撑至
檐端辄逊而反曲翠色拂檐而上再南即幽洞两洞并
启为石壁所介壁轻红若桃花入幽洞洞口高悬内若
浮桥之覆空其中空洞无底人呼辄传响不绝二十丈
之后忽南北洞分水陆陆者拾级而北如登阁殿入三
十丈转南又辟一小阁其水洞南入一转即仙田成畦
塍界分明水满其中初无涸溢从塍上曲折入约二十
丈忽水声潺潺乃透入小门见一溪南来至此下坠宛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b 页 WYG0593-0123d.png
转无底又过一峡透小门旁无缘径短衣去袜溯水蹑
流又三十丈石俱倒垂若莲花平沙隘门忽束忽敞正
如荆溪入则石洞既尽汇水一方又不知汇者何来坠
者何出也出洞溯南来之溪二里止太平桥祠中
初五日南二里上马岭里许达其巅岭以北属新城水
亦出新城岭南则属于潜县在其西北五十里水由应
渚埠出分水县下马岭南十里过兑口桥岐分南北北
达于潜可四十里南则应渚埠道也兑口之水源于于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a 页 WYG0593-0124a.png
潜马岭之水东来合而南出路随之八里过板桥桥下
水自西坞来与前水合溯水西走路可达于潜及昌化
又南八里止于唐家拱南去应渚埠尚二里原无市肆
担夫以应渚舟下桐庐必北曲经此遂上溪畔久之得
桐庐舟盖应渚埠为于潜南界溪之南即𨽻分水于潜
之水北经玉涧桥昌化之水西自麻㲼埠俱会于应渚
而水势始大顾玉涧桥而上已不胜舟麻㲼埠而上小
舟直抵昌化于潜水固不敌昌化也下舟东南行十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b 页 WYG0593-0124b.png
为分水县县在溪之西分水原止一水东南去其西山
陆行八十里通淳安予初欲从陆为王奴遁去乃就水
道反向东南焉
初八日抵兰溪与静闻为金华三洞游金华之山横峙
东西阳临郡城浦江在北西垂尽处为兰溪东则义乌
也婺水东南从永康经郡之南门而西北抵兰溪与衢
江合予将登陆行见溪中一舟溯流而东遂附之水流
沙岸中四山俱远丹枫疏密映叠尤佳仰瞻北山兀突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a 页 WYG0593-0124c.png
天表若负扆立顾背之东南行问三洞何在曰在北始
悟三洞不必至郡若陆行便可中道入也六十里抵金
华西门外
初九日即循城西北行高下陇冈十里至罗店主人悉
具北山之半为鹿田寺其东下者南峙为芙蓉峰西下
者南结三洞洞之西即兰溪界予欲由三洞返兰溪恐
东有别胜遂望芙蓉峰而趋自店东北五里得智者寺
寺在芙蓉峰西北山南麓首刹也今已凋落殿中止馀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b 页 WYG0593-0124d.png
一碑乃宋陆务观为智大师建殿撰字即其手书碑阴
又镌务观与大师手牍数首楷碑行牍具有风致恨无
榻工不能得一通为快寺东庵曰芙蓉有路可登芙蓉
峰见峰高不及北山半舍之仍由寺西北登岭升陟五
里得清隐庵由北坞登杨家山绕其西山峡中北透而
上则北山绝顶上倚于后前列杨家山中开平坞竹石
充隙者朱淮督山墅也东北石累累蹲伏平莽中曰石
浪为黄初平叱石处石上即鹿田寺斗鸡岩在其东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a 页 WYG0593-0125a.png
里过山桥东下一里两峰夹涧峰石片片排空作鸡冠
怒起状溪流奔跃其下闻岩东下数里为赤松宫乃郡
城东门所入道芙蓉峰东坑也岩北即北山顶顶有棋
盘石扳榛莽而上约二里始到石前有平台叠块后耸
中列室一楹有涧泠泠从山顶下溯流再跻则石硖成
门水从门出门上更得平壑所称西玉壶也闻其东尚
有东玉壶皆山头出水之壑西玉壶之水南下者历棋
盘石而潜溢三洞北下则从里水源出兰溪北东玉壶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b 页 WYG0593-0125b.png
之南下者水由赤松宫出金华东下者出义乌北下者
出浦江凡一郡分流此其脊矣玉壶一名盘泉分耸于
上者称三望尖文之曰金星峰总所谓北山也下返鹿
田寺僧以久不至方分路遥呼山谷响应入寺浴而卧
初十日拉寺僧束炬从朱墅后西行一里北登岭约里
许一石耸出峰头由石畔循山而东可达玉壶踰峰而
北即朝真洞洞开高峰之上西向穹然下临深壑壑中
庐舍历落即下双龙洞外居人也盖北山自玉壶西来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a 页 WYG0593-0125c.png
中支至此而尽后复生一支西走兰溪其层分而南者
一环为龙洞坞再环为讲堂坞三环为玲珑岩坞而金
华之界于是乎尽玲珑岩之西又一环而为钮坑再环
为白坑三环为水源洞而崇崖巨壑亦于是乎尽后支
层绕中支中支西尽颓然下坠初辟为朝真中坠为冰
壶最下及谷底为双龙所谓三洞也洞门俱西向层累
而下各去里许山势崭绝俯瞰仰眺各不相及而洞中
水实层注朝真洞门轩豁内洞稍洼而下秉炬深入左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b 页 WYG0593-0125d.png
有一隙如夹室宛转随之夹穷有水滴沥不休而隙㡳
仍燥不知水从何去也出夹室直穷洞㡳则巨石高下
仰眺愈穷扳石隙下坠复得巨夹忽有光一缕自天而
下洞顶高盘千尺石隙一规宛如半月出内洞其左复
有两洞下洞所入无几上洞宛转亦如夹室右有悬穴
下窥想即内洞深邃处出洞仍从突石峰头南下折而
西北得冰壶洞洞门仰如张吻先投杖垂炬而下不见
其㡳乃扳隙倚空入忽闻水声轰然秉炬从之则洞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a 页 WYG0593-0126a.png
中央一瀑从空下坠冰花玉雪从黑暗处耀成洁采水
穴石中莫稔所去乃依炬四穷其深陷逾朝真而屈曲
少逊出洞直下里许则为双龙洞洞辟两门一南向一
西向俱为外洞轩旷宏垲如穹厦高搴阊阖四启非复
曲房夹室观流水自洞后穿内门西出径外洞去俯水
所出处低覆仅一尺五寸余借一浴盆于洞口潘姥家
解衣赤身伏盆中推盆而进进隘五六丈穹然高广一
石板平架洞中离地数尺大数十丈薄仅寸左则石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b 页 WYG0593-0126b.png
下垂绮窗翠幕横列洞中溯水再进水窦愈伏无容入
矣循溪南出罗店踰岭历坞北入东转去双龙约五里
又上山半里为讲堂洞亦有二门一西北向一西南向
轩爽高洁可居可憩其涧涸而不流渡涧西踰第二岭
坞逼岭下而涧中有水淙淙北来又渡而西循岭北上
外隘中转是名玲珑岩去讲堂西又六里矣转而西踰
其岭为兰溪界下岭为钮坑又踰一岭曰思山祠去玲
珑岩又六里日已将入问洞源寺道曰十里或曰五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a 页 WYG0593-0126c.png
亟下岭循涧南趋五里至白坑又西踰石塔岭岭后高
峰之北即洞源寺从此岭穿径而上仅里许而正道在
山前下洞旁盖此地亦有三洞下水洞中紫云上曰上
洞其地总以水源名故一寺而或名水源或名上洞而
寺与水源洞异地时昏黑不辨山路竟循大道下山径
路分错久不得寺遥望一灯隐隐急投之则水舂也其
人曰此地即水源由此北过洪桥循右岭而上可三里
即上洞寺依其言得至强寄宿焉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b 页 WYG0593-0126d.png
十一日不及晨餐与静闻从寺后蹑磴北上觅白云洞
踰岭而北岭凹忽下洼如盂磬披莽从之一洞岈然下
坠深黑疑即白云仰问樵者曰此洞窗也白云在北乃
复上北行两山夹中又环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数十丈
螺旋而下中无滴水倘置水其中即仙游鲤湖矣然山
顶四环无一隙泻者仅见此又下从峡西转则为白云
洞洞门北向门顶一石横裂梁架于上入洞仰窥所称
鹊桥者非耶转而左渐下渐黑有门穹然内似甚深外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a 页 WYG0593-0127a.png
有石屏遥峙黑暗中以杖探地而入数十步洞倍宽广
第无灯炬四顾无所睹返步出抵穹门初入黑甚者至
是历历可见乃转屏出洞踰岭还饭而出寺循旧路西
下二里至洪桥未度从桥左居人后上紫云洞门西向
中垂柱四五界为数重琼窗翠幄处处皆是亦敞亦奥
肤色俱胜洞北一奥宛转邃深亦以无炬返下度洪桥
循涧而东越石梁水源洞即在其侧洞门南向正跨涧
上洞口垂石缤纷中一柱自下属上若擎之而起其上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b 页 WYG0593-0127b.png
嵌空纷纶复辟一窦幻作海蜃状洞中上下分二层下
即涧水所出隘束之上层由洞门蹑磴上入渐下下则
空广愈无极但闻水声亦以无炬不及穷出坐洞口擎
柱内观石态古幻始与静闻别洞源而去循西岭出坞
又西南十五里达兰溪南关饭而登舟刺行五里泊横
山头
十五日西入常山溪口过花椒山悬帆正拂赭崖自时
两山绿橘丹枫珍苞映日虽霜旦严辰有同暄藻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a 页 WYG0593-0127c.png
十六日午抵常山县登岸募夫
十七日五十馀里至东津桥其水自北山南流山高耸
在玉山县北三十里外盖自草坪北渡即西峙此曰三
清山度桥西五里由玉山东门入而东津桥之水绕南
而西至此已胜舟时已下午无长舟可附得小舠至府
二十里而暮榜人乘月鼓棹八十里泊广信之南门郡
西二十里有石桥濒流下流又有九股松一本九分参
霄竞秀俱不及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b 页 WYG0593-0127d.png
十八日至铅山河口初拟由广信北游灵山且闻其地
北山寺丛林甚盛阻病创而止西南下三十里有峰圆
亘曰仙来山舟过时卧未起及经二十里潭至马鞍山
下回望见之已不及登矣自仙来至雷打石凡二十里
石山介溪左右俱如伏牛覆釜不特形绝崆峒并无波
绉文至纤土寸茎亦不能受或山断沙回霜痕树色出
村庐石隙中又二十里过旁罗南望鹅峰峭削天际此
予昔年假道分水关趋幔亭处又二十里抵河口一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2a 页 WYG0593-0128a.png
自东南分水关经铅山县至此入大溪两溪合始通大

十九日下贵溪舟二十里西至叫岩濒溪石崖盘突下
插深潭窦横开其上回亘峰腰穿穴内彻如行廓阁道
窗楞户牖都办崖上大书渔翁隐次云崖右循磴而上
列石纵横穿石隙而绕其后一径成蹊众峰环亘壑回
峰易居人多截坞为池种鱼鳞鳞投问之地已属兴安
其前对之山圆亘而起曰团鸡石岭岭前即叫岩寺也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2b 页 WYG0593-0128b.png
叫岩前临大溪渔隐崖当岩左突出又一崖翼其右右
崖之前一圆峰兀立溪中曰印山寺后岩石中虚两旁
回突庋以一轩为叫岩岩为寺蔽景之佳旷在渔隐不
在此也西十里抵弋阳界有山方峙溪右若列屏而整
上有梵宇惜以棹急失之又三十里西南望孤峰插犬
际心艳之又十里至弋阳遂以行李托静闻督舟去予
与顾仆留旅舍为明日龟岩之行
二十日雨中过西南门遇一龟岩人欲归依之三里渡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3a 页 WYG0593-0128c.png
大溪俱从山冈行淋漓十里望龟岩杳不可睹忽路左
一峰疑即夜来插天际者询之为羊角峤去龟峰尚五
里比至遥望一峰中剖如门已而门之南忽岐出片石
如圭即天柱峰也及抵其处路复南去转而东入先过
一堰堰南汇水曰放生池池水两浸崖足循池北崖凿
石成栈即展旗峰也上危壁而下澄潭潭尽竹色树岚
掩映一壑两崖飞瀑交注既入忽见南崖最高处一窍
通明若耳之附颅疑白云所凝最近而知为石隙时雨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3b 页 WYG0593-0128d.png
甚湿衣抵方丈贯心上人急解衣代更爇火就炙
二十一日雨渐收众峰俱出惟东南绝顶尚有云气贯
心出方丈中庭指点诸胜正南独高者为寨顶顶石如
鹦口名鹦口峰又名老人峰上特出一圆顶从下望之
如老僧南向袈娑宛然名为老人者以此上振衣台平
视则其峰渐分为二由双剑下窥则顶若一叶缀起其
北下之脊一起而为罗汉再起为鹦鹉三起为净瓶为北
下最高脊四起最北为观音峰亦峭此为中支北与展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4a 页 WYG0593-0129a.png
旗峰对楠木殿因之从南顶而西最峭削者为龟峰三
石攒立峰头与双剑并峙峰下裂隙分南北者为一线
天东西者为摩尼洞其后即为四声谷从其侧一呼则
声传宛转凡四盖以峰东水帘谷石崖回环其上故也
峰东最高者即寨顶西之最近者为含龟峰其下即寨
顶含龟分脊处而龟峰双剑峭于上为含龟所掩故其
隙或显或合合则并成一障时亦陡露空明昨疑为白
云耳又西为双剑峰与龟峰并立分脊之西南龟峰三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4b 页 WYG0593-0129b.png
剖其下而上并双剑同本而两岐其顶其南大书壁立
万仞四字款氏剥落相传朱晦庵也此二峰为西南过
脊之中东北与香合峰为对而旧寺之向因之从西而
北联障于左者即含龟峰峰下即振衣台平石中悬屏
下乃道登摩尼一线天者也次为明星峰北接双鳌南
联含龟在正西峰为最高又次为双鳌峰峰北下插澄
潭即入谷所经放生池南涯也此三峰环峙谷西而寨
顶之脉西北尽此从南顶而东最回环者为城垛峰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5a 页 WYG0593-0129c.png
屏峰此为东南层绕之后西北与双鳌为对从东而北
嶙嶙右列为轿顶峰象牙峰狮子峰比肩谷东而寨顶
之脉东北转于此乃又从北而骈立为案平列者香合
幻起者灵芝即方丈静室所向最高而欹张者展旗峰
东昂西下南北壁立南插澄潭即入谷之凿栈于下者
此三峰排拱谷北而寨顶之脉东北尽于此此皆谷之
内者也展旗北为天柱峰即昨遥望开岐如圭者旁为
犬子峰狮子南为卓笔峰围屏峰南深壑中有棋盘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5b 页 WYG0593-0129d.png
寨顶东南有朝帽峰峰独高孤立寨顶后予从弋阳东
舟中遥见者即此近为诸峰所掩又寨顶朝帽间则有
接引峰寨顶西又有画笔峰盖寨顶北下者既为罗汉
诸峰其南回西绕列成屏嶂反出龟峰之后者此是也
岩上有泉名水帘洞此则谷之外者也其谷四面峰攒
自成洞窟惟西向一峡两崖壁立水从中出路亦从之
其南从龟峰之下东从狮子峰之侧北从香合天柱间
皆踰峰跻隙而后得度真霄壤中一灵胜哉谷中观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6a 页 WYG0593-0130a.png
峰一支自寨顶北坠谷分为两西则方丈静室所托最
后为摩尼洞振衣台之路东则榛莽深翳予曳杖披棘
而入直抵围屏城垛之下仰视虎搏羊诸石使芟夷芜
蔓道置级益进必有深美奈何任乱石茂棘阻绝奥区
出循狮子峰北踰岭南转所谓轿顶象牙诸峰从其外
西向视之中悬一峰如卓笔不经此不见也众峰之麓
俱石冈高亘其东又有石峰一支自寨顶环而西北与
轿顶象牙诸峰又环成一谷予从石冈直南彻谷底复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6b 页 WYG0593-0130b.png
阻石棘而出因西踰象牙狮子间脊欹削几不容足回
瞰内谷真别有天地矣此谷东第一外谷也复循外岭
东行南转二里为棋盘石一大石穹立谷中平如砥其
西南即朝帽峰西北即寨顶盖围屏峰之后也其外峰
一支又成一谷但其山参差环立不复如内俱石崖削
成者此第二之东外谷也寨顶朝帽之度脊处一石高
数十丈南向立即接引峰也予于棋盘石頫见从此可
跻绝顶披棘直穷岭下则悬削无阶仍从故道至狮子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7a 页 WYG0593-0130c.png
峰转经香合峰登灵芝峰望天柱犬子两峰植立北谷
中盖展旗峰独峙于北又环成一谷此北外谷也从展
旗西南直东上其顶东南眺朝帽峰左又分立一石有同
接引而接引则蔽不可见南面龟峰双剑俱成一壁回
环无复寸隙下峰从夹栈西出循放生池南行出双鳌
明星含龟后东视三峰背俱垂土可升舍之南东入即
水帘径踰龟峰双剑为下振衣谷中道又舍而南有路
东上知为登寨顶道从之上二里西视龟峰双剑已在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7b 页 WYG0593-0130d.png
足下始知已出水帘上下视谷中三面回环如玦惟北
面正对龟峰双剑其西有隙可通然掩映不见所从此
第一南外谷也循崖端再上已而舍北从南见东南冈
上乱石涌起有若双芝骈发盘大茎敛下复并蒂中穿
孔其上飞舞变幻赏不周接又上一里登一顶复舍南
从北穿石隙而上转而东南行其顶更穹然也其东北
复起一顶两顶夹而成峡东南自过脊始而西北溢于
水帘山遂中断为两而过脊之度其东南者一石如梁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8a 页 WYG0593-0131a.png
横两顶间梁尽而雄崖削起决无登理踞脊上回瞰南
谷崩隤直下深不见底但见东西对崖悬岚倒翠不知
何途之入此第二南外谷也久之觅路欲返忽见峡北
顶有级下达自峡中直上者因谛审峡南石上复有级
同之始知其道不从脊而从峡也想寨为昔人盘踞故
梯险凿空今路为草没而石迹未泐遂循级北下峡底
复自峡扳级北上一里东登最高处竟与朝帽接引连
袂比肩朝帽四面孤悬必无可登而接引之界于其中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8b 页 WYG0593-0131b.png
者已立悬脊之上两旁俱突石错块不特下不能上上
亦不可下其北下之脊即棋盘石南下之谷当朝帽南
来山脉所环而成者亦不知入自何途此为第三南外
谷也独西外无谷乃绝顶之北东分为围屏城垛西分
为鹦口然其异下仰则穹然见奇上瞰反窅绝难尽也
时日暮急返予已目劳怀竭飞腾而下不自知其足之
前也四里下山东向入至双剑龟峰下有径可入水帘
昏黑难辨遂踰岭息方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9a 页 WYG0593-0131c.png
二十二日踰振衣台上至龟峰下再穿一线天而东北
过四声谷谷壁一隙东南向内皆大石累庋可西北出
其西北为摩尼洞正下窥方丈平揖观音诸峰遂下岭
西南循外谷入水帘洞其处三面环崖回亘自天北对
龟剑二峰泉从崖东飘洒下坠为此中绝胜盖龟峰峦
嶂之奇雁宕所无但诎水观耳此谷独飞珠捲雪在深
谷尤异但其洞虽泉对而洼伏崖末为恨顾其危崖四
合已可名洞不必以一窟标举也时朔风舞泉游漾乘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9b 页 WYG0593-0131d.png
空声影俱异霁色忽开日采耀崖射水光丽铄眸低徊
不能去久之饭于寺而别仍从崖栈西出十里排前又
西二十里至留口暮涉其溪溪西即贵溪境自排前至
留口回望龟岩祇见朝帽峰作一羊角插天与弋阳东
向望不纤毫差别第此见一石人旁立亭亭为异
二十三日西行八里将至贵溪城忽见溪南一桥架两
山间问之为仙人桥隔溪不可至西趋二里入城觅静
闻于逆旅同出西南门经张真人墓碑乃赵松雪奉敕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0a 页 WYG0593-0132a.png
撰书者一里越小桥东向溪溪流直逼五面峰下此溪
发源江湖山自花桥而下即通舟楫西北六十里至罗
塘又二十里至此入溪为通闽间道其所北输皆楮炭
适有炭舟舣溪畔呼之渡渡溪东一里由五面峰西北
入其山俱石崖盘峙中剖而开并夹而起远近离立不
一抵穹岩下拾级而上得一台缀两崖如掌其南下级
直垂涧底其西上则山巅予先扳磴里许至绝顶则南
瞰西华东瞰夹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顾间以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0b 页 WYG0593-0132b.png
山雨忽来急下山从前磴南下一线天即从峰顶中剖
而下者是为直峡峡至中间忽转而东穿复得横峡上
下壁立东尽出坞而南望两崖穹崖盘窦往往而是直
抵西华予已从五面峰稳视舍之仍转出一线天北踰
岭二里东转入小隐岩岩上穹下逊裂成平窍东西环
转南连北豁可庐而憩岩后有宋洪驹父宣和年间书
予久知有徐仙岩遍问不可得闻有峨眉山在小隐东
南三里遂由罗塘大道过一岭北转入山竹树深茜岩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1a 页 WYG0593-0132c.png
石高穹雨大至饭于岩中问仙桥道曰间道循山而东
穿坞北去四里可至从之路甚荒忽久之踰一山忽见
䂬然高驾者甚近及下谷茫不可得既直抵其下一石
高跨峰凹上环如卷中辟成门面平整如台予先至桥
下仰视顶高穹不啻数十丈及登步其上修广平直驾
虹役鹊之巧不逮也从其西二里将抵象山问徐仙
岩终不可得忽一老翁曰屋后南入即是旧称徐岩今
为朝真宫路荒没非明晨不可觅予以明晨将发遂强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1b 页 WYG0593-0132d.png
静闻南望山峡而入始犹有径入渐灭两崖深极不顾
莽棘直穷其㡳石峡尽处隘不容足乃象山东第三坞
望其西又有一坞入不得路问知路尚在西乃得入则
高崖盘亘中有深岩外垂飞瀑乃象山东第二谷即徐
仙岩也循暗路出南登象山两崖前突中坞不深而峻
从崖右登仰止亭亭高悬崖际嵌空环映仰危峰而俯
幽壑令人徙倚忘返守祠者以昏黑恐无舟渡遂扶予
二里至中坊渡隔溪呼舟俟既渡乃别里馀入南关抵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2a 页 WYG0593-0133a.png
肆宿
二十四日仍渡西南门大溪南十里新田铺山势渐开
正值西华山之南回望诸岩兀突俱并成一山祗有高
下无复剖裂痕三十里过马鞍山复入山谷四里踰岭
下宿申命地为上清入山始境主人为予言南去上清
二十五里西去仙岩止二十里不若即此向仙岩而后
上清便又言仙岩之西十五里有马祖岩不若竟赴马
祖转而由仙岩扺龙虎以尽上清为更便予善其计分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2b 页 WYG0593-0133b.png
静闻待于上清而予与顾仆西去
二十五日趋而西二十里过香炉峰峰危亘三叠南面
直剖下中一凹佛庐其上雨不及登其西即安仁界于
是又涉饶郡地八里过新岩足不知岩之在上也从东
峡穿而北入有岩横亘于西飞瀑交洒于上复探其南
南岩有户掩竹间出跻其上高敞盘亘但无宛转穿漏
致此即新岩非旧岩也西趋下山一里入山峡峡口巨
石磊落高下盘峙深树古藤密蒙其上其内崖东西并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3a 页 WYG0593-0133c.png
峙北连南豁豁即峡口连者其底也马祖岩在东崖之
半即新岩背予由岩下仰视栏栅凭虚以为殊胜及冒
雨登岩则秽息不可近盖为业僧畜埘所且拒客不纳
时衣已雨透强栖右龛侧
二十六日仍从北连处下转上西崖直趋而南路断处
即来时峡口上也崖壁峻立不可下瞰忽有洞透腹西
出既越洞分两道一道循崖而北两崖并夹遂成一线
一线中东崖下复裂而为岩清幽可托岩外之崖与对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3b 页 WYG0593-0133d.png
崖下坠百仞上插千尺不合者盈咫而中亦横裂邃若
重楼惟极北豁然以为可通外境而豁处天光上辟悬
险愈深削崖穹壁阻绝上下复还至洞门分道处仰见
上层飞石平出然高不可扳从其南道转峰侧而上则
飞阁危悬又辟一境觅路下不得仍穿洞出崖端觅路
下峡口又不得仍循崖抵北连处下出峡口四里过南
岭遥望东面乱山洒翠骈耸其北者为排衙石欹侧其
南者为仙岩最秀而近瞰岭下一石尖插平畴四面削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4a 页 WYG0593-0134a.png
起者为碣石下岭即见大溪自东来直逼岭足其溪发
源泸溪由上清而下乃从溪北溯流东南行四里至碣
石下仰望穹然虽渐展而阔然削立愈甚有孤柱分霄
状下有碣石村是为安仁东南界渡溪南为沥水山复
𨽻贵溪矣又东五里直抵排衙石西为鱼塘地东临大
(下脱游仙岩上/清记约一页)
二十七日蔡坊渡溪东一里龙虎观观后一里水帘洞
南出山十七里曰石冈山金溪县东界也入抚州境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4b 页 WYG0593-0134b.png
八里宿孔坊
二十八日五十里下一岭为五里桥东南入金溪城南
十里至大塘山
二十九日西南七十里扺建昌东门
十一月初二日出建昌南城西二十里至麻姑山足上
二里半山亭又一里喷雪亭麻姑以水胜而诎于峰峦
半山亭之上有水横骞如卧龙蜿蜒上至喷雪则悬瀑
落峰间一若疋练下垂一若玉筋分泻分泻者交潆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5a 页 WYG0593-0134c.png
隙珠络纵横亦不止于两但远眺则成两瀑耳既坠仍
合为一复如卧龙斜骞出峡去但上之悬坠止二百尺
不能与雁宕匡庐争胜再上五级连注可名五泄五泄
各不相见各自争奇其中两潭甚深螺转环连雪英四
出此可一目而尽为少逊耳再半里上至龙门桥两崖
夹立泉捣中坚不敢下视架桥俯瞰于上又变容与为
雄壮观龙门而上溪平山绕自成洞天不复知身在高
山上也又半里为麻姑坛仙都观左有大夫松已死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5b 页 WYG0593-0134d.png
有通海井西上岭十里逾篾竹岭为丹霞洞又上一里
王仙岭最高西下左坳中宿华严庵
初三日仍出篾竹岭由西坳中南上越两山东南共五
里为飞炉峰南为军峰北接麻姑东瞰盱江西极芙蓉
盖在五老峰西阳华峰西北云
初四日东出建昌过太平桥南循溪五六里西折出从
姑南上天柱峰山顶两石并起如双髻北向登其岩前
曰飞鳌峰其后飞突而出下有方池曰玉冷泉从东上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6a 页 WYG0593-0135a.png
天际亭亭后凿石梯而上一洞口隘如斗蛇伏乃入中
高穹而宽天柱之南隅也仍下石级西沿崖登天柱鳌
峰间有台一掌上眺层崖下临绝壁竹拂石门树悬崖
隙为云台岩从其上西穿峰峡架木崖间曰双玉楼再
西一石欲堕未堕两峡并起上下离立曰一线天此鳌
峰北隅也一线既尽峡转而北有平石二片方圆各异
横𢇮峡内曰趺跏石此二峰者从天柱西鳌峰北又起
二峰高杀于鳌峰天柱而以丽得奇者也其东一峰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6b 页 WYG0593-0135b.png
南与鳌峰夹成一线又与西峰夹庋趺跏者西峰之西
又有片石横架成台其东西俱可趺跏云从趺跏石北
践一动石梯东峰而上其顶南架梁于一线出鳌峰巅
东凿级以跻遂凌天柱之表北瞰郡城西瞻麻峤时天
霁气清缕烟纤云游目尽彻从趺跏峡中北下天柱之
北穹崖下临片石夹立天柱北裂一隙上有悬台可蹑
曰滴水岩东下又得穹崖一重为竹影庵从其南扳石
而登曰梅花岩石隙东向则天柱东隅下层也飞鳌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7a 页 WYG0593-0135c.png
西有斗母阁阁侧有一石曰蟾蜍下嵌成窝而上突为
台则又鳌峰西隅下层也
初五日东南四十里为硝石南溪东溪至此合南来者
为新城溪舟扺新城尚六十里东溪四十里至五福又
陆三十里至杉关为江闽分界度东溪桥而南为铁仙
岩山俱纯石北半崭削为崖屏立田畴间由崖隙而上
两崖间潴水成溪崖插溪底凿栈以入又一水自东来
注亦纯石插底隘不容足架梁南渡又转一桥西渡大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7b 页 WYG0593-0135d.png
溪遂蹑山峡而上则飞岩高穹东向而出僧凭岩结阁
种竹于外颇幽敞出度峡桥见有石级西上因蹑之盘
旋山顶两度过脊皆深壑断峡回亘纵横下山二里仍
宿硝石东溪桥之南
初六日闻觉海寺胜南趋二里则南溪之左也寺亦
古其前即铁仙岩以西之第二重也盖自硝石来其山
皆块石堆簇南则交互盘错斩若截堵峰峰皆然以
铁仙为中西则突而峙于南溪之左东则两突而止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8a 页 WYG0593-0136a.png
于止止岩之东再东则山转而南矣入觉海见山
在其前乃循崖以登崖之西下瞰南溪涓涓北流时
有小舟自新城来既南行崖尽有峡东下盖南北两崖
对峙成峡其度脊处反在西濒溪之上予见其峡深沈
遂蹑山级东南直登其巅东西两台最高自西而东路
尽莫前下瞰乱壑纵横峡形屈曲枝分汇水成潭分曹
叠泻疑即所云金龟湖也而二峰东下无路但见东峡
有水有径疑即铁仙仍从旧路下至溪东两崖对峡处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8b 页 WYG0593-0136b.png
即从崖下东入峡中渐下渐湿遂东北三里至小港口
水自韩公桥而来渡之入山东北三里大石岩五里韩
公桥三里双同槽南二里紫云岩西一里渡溪为夫子
岩返出紫云一里至响石岩又登岭一里至竺岫
初七日东南六十里与南溪遇东为观音崖西为山居
院两崖束溪门以内澄潭甚深三里入新城北门出而
西西南二十五里宿石瓶冈(下脱一日/)
初九日从草堂左循崖南下路甚微削伏深草中直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9a 页 WYG0593-0136c.png
三里东南一溪自箫曲峰后与外层巨山夹而成峡巨
山即闽界其东北度而为箫曲西北度而为应感峰会
仙峰两腋溪流夹而西去箫曲南溪之上为板铺渡溪
东南上岭一里则平转山腰又南二里直上山顶二里
南下而东上至应感岩岩西向巨壑矗削环成一窝置
室于中自下望之直凭虚缀壁也从崖侧蹑登里许至
岩顶以为诸峰莫高于此既登而后知会仙岧岧更上
也应感二峰连起东属于大山过脊甚峭脊北之水出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29b 页 WYG0593-0136d.png
板铺脊南之水即西出会仙峰北自应感登会仙岩南
下三里过脊南水复南上则会仙北属大山脊也脊东
之水西出会仙之南其南又有大山东北入于感应后
之大山夹此水西去其中坞落为九坊乃新城五十一
都地对会仙之山名迷阳洞山南即邵武建宁县其大
山东南为泰宁其西南为建昌之广昌自过脊至会仙
望之甚近而连踰四峰皆峭削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
会仙绝顶则东界大山俱出其下无论箫曲应感矣自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0a 页 WYG0593-0137a.png
会仙西至南丰百里东南抵建宁县亦百里其界有侧
家斜在迷阳洞南为大山寥绝处
初十日由会仙岩西下十里过溪即应感西南来溪也
又十里为下埔应感溪自东而西会仙溪自南而北俱
会于下埔北去自下埔而上悬崖瀑布随处而是亦俱
会于下埔西南十里至章村山始大开有水自南而北
源自建宁县邱家岭去章村南十五里又五十五里始
抵建宁云由章村西南三十里宿梅源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0b 页 WYG0593-0137b.png
十一日西五里至漈上坞平畴一环四山绕壑以为平
地矣已而流忽下坠循级愈下遂成一瀑名漈山灶又
五十里抵南丰出其西盱江自西南绕城东北而北下
西五里一溪自北来度其桥军峰溪自西来溯之行数
家列溪上曰三江口
十二日渡军峰溪从左路上路渐微六七里入山口越
二岭约三里询知正道在南从三江渡溪已误也盖其
岭西北为吴坑东南为东坑去三江已十里乃南转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1a 页 WYG0593-0137c.png
一坑复得土人指上岭共五里止后阿上二里一小庙
当道岐出庙西北平循山半阴崖行又二里至一山过
脊处南北俱有道西向登岭道独仄蹑之登一峰即转
入山峡峡有溪自西而东东口破壁下绾口一峰西南
半壁直倾至底石骨如削铁路在其对崖循峡阴西入
自过脊至此共二千七百步一石飞突南崖俯瞰溪日
光溪影俱为浮动溪中大石屹立西尽峡两崖逼束成
门水从门中坠壁下潆洄大石而出盖军峰东溪源也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1b 页 WYG0593-0137d.png
飞突崖下架一桥渡涧而北登岭半里山回水聚得岐
路入龙塘庵西有龙潭路棘不可入庵左渡小溪直上
岭六百步循崖而西屡有飞涧从山巅坠下路横越涧
流者五六次下复成一溪又九百步得横木栈崖又二
里直转军峰北仰望峰顶犹天外一石涧自峰顶悬而
下此北溪之源也渡溪二百步上一岭始与北来大路
合自此西上一里至北岭度脊处其西下为宜黄道东
即所来大道也自此南上凿磴叠级次第问出蹈空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2a 页 WYG0593-0138a.png
上道极修广愈上愈高风气寒厉与会仙异自分道处
至绝顶悉直上无曲坠共四千三百步抵军峰巅下望
五六尖峰自西南片片来乃闽中来源也其南圆亘者
为著棋峰亭亭削刻非他峰所及盖自南丰来从车盘
岭南面上不及北道之辟然经著棋峰栈石转崖度西
峡中蹑磴扳隙路甚奇险予从此道望见之恨不亲历
十三日北下十里至岭脊岐路处舍东北二道从西下
里半得混元观则军峰北下观也地已属抚郡宜黄县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2b 页 WYG0593-0138b.png
闻山南车盘来道亦有下观云循山北下两山排列水
泻其中五里至涧底军峰直北水也又一水自西南来
乃军峰西壑水至此会循水东北五里过袈裟石石绾
两涧口聚落在其外曰墟上又鱼牙山之水亦自西南
来会与大溪合西转下宜黄墟上即东北岐溯一小溪
十里至东源东上三里登板岭岭水西流入宜东南流
入丰东北流亦入宜盖军峰北下脊也度岭东竟坞一
里水东出峡下坠深坑从北岐一径五里至下村又北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3a 页 WYG0593-0138c.png
二里水入山谷中两山隘束路萦山半曰十八排即七
星坑也凡十里水破峡而出又一里山开水转度小桥
而西曰枫林
十四日即从小桥溯小溪北上五里入南湾坳逾分水
岭为南源即小溪源也五里至八角庄有水东下北二
里登黄沙岭下巾儿漈水亦东下北溯一小水三里上
栏门平行李家岭一里始下一里为磁龟又东北踰岭
下溪自东南下深坑路不能从东下三里山少开东逾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3b 页 WYG0593-0138d.png
一岭二里曰乘龙坳水亦南下复东上二里曰鹅腰岭
平行二里下一里曰锄原先是下磁龟以为平地至此
历级东下共十里至歪排始知磁龟犹在众山上也歪
排以上多坠峡奔崖之流但为居民造楮濯水成滓失
飞练悬珠之势然锄原小水已如此不知磁龟以东诸
东南注壑者其奇胜更当何如也出歪排其南山坞始
开水亦南下又东十三里则盱江自南而北日方下午
不得舟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4a 页 WYG0593-0139a.png
十五日右江左山北行三十六里则从姑在望入郡之
南门
十八日西循麻姑故道三十里逾朱君岭复循山半行
深竹密树弥山布谷红叶朱英缀映沈绿中曰鞋山五
里入石坪山环一谷随水峡而入复登岭五里踏岭头
即芙蓉峰东过脊也脊二重南下六七里有龙潭古刹
在深坑中道小不及下度脊而西即芙蓉山自南而北
高亘众山之上循山东北上里许山开一坞东北向是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4b 页 WYG0593-0139b.png
为芙蓉庵
十九日从庵左小径直跻一里出峰上又平行一里登
三仙石为芙蓉最高处东眺黄仙峰已不能比肩南眺
军峰直欲竞峻芙蓉之南冇陈峰山在十里内高杀于
芙蓉峭削似之凭眺逾时从峰北小径西下里许与石
坪西来大道合下五里北转始有高篁丛木西下上四
里登揭烛尖西南下二里为南坑有涧自东南来围山
绕谷平汇一壑随水数转出里许一水自北至二水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5a 页 WYG0593-0139c.png
而南出路因之西九里高峰逼西又合一南来水与俱
北遂渡港口桥循左麓而北五里抵上坪水注北去路
西折上杉木岭二十里宿车上
二十日乘月西行即与大溪遇想即墟上之溪自南而
北者发源军峰经坑阴至此已而溪复西南下路折西
北山中十里则大溪复自东南来渡之东行五里又一
溪自西南循宜黄城东而北军峰溪与之会再北又一
小溪自城北来入三水合经狮子岩下遂北下临川云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5b 页 WYG0593-0139d.png
乃与静闻出宜黄北过丰乐桥上狮子岩岩回盘两层
兀立三溪合流处又西北二里入山得仙岩高峙锦屏
上穹下通其西垂忽透壁为门穿石而入则众山内閟
若另一世界是岩甚薄南面壁立北面穹覆其穿透多
隙正如虔之通天岩岩之最奇者乃返出县南循南来
溪西南行二十里过玉泉山下山屏立路右若负扆乂
南随大溪三里一小溪自西来注即石䂬下流也始舍
大溪溯小溪西折入三里得石䂬寺寺北有矗崖立溪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6a 页 WYG0593-0140a.png
上半自山顶平剖下南峰尤突兀与之对峙为门石䂬
岭正中悬其间寺倚岭东麓仰望之祗见峰顶立石巍
然不知其中空也是晚宿寺中
二十一日急登䂬是峰东西横跨若飞梁天半较贵溪
石桥轩大三倍从寺西眺祗得其端由寺北转入峡中
南向登仰见竹影浮飏一峰中穿高度云末透石入南
瞰乱峰攒挺溪声山色另作光响非复人世出桥南还
眺飞梁之上石痕横叠疑有缀庐嵌室无路可登正徘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6b 页 WYG0593-0140b.png
徊间一山鹤冲飞而去响传疏竹间益令人留恋是桥
之南其内石裂两层自下而上离合尺许由隙扳跻欲
达其上层而从上垂绠可引入中层云下䂬由小路五
里抵玉泉山下山甚峻屏立溪西北上半俱削壁僧叠
级凿崖架庐峰侧一峰悬上三面凭空后复下隔深峡
离大山之右崖丈许登眺久之返抵北门旅次已昏黑
二十二日西北三十里至陈坊北度小木桥沿小溪入
五里由回龙洞入山隘抵曹山寺环峰四辟平畴一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7a 页 WYG0593-0140c.png
水流其间亦此中一洞天也
二十三日西四十里至朱碧街去乐安尚三十里
二十四日西南三十里至大坪寺东转入华盖山二里
为一天门又蹑级上一里为旧一天门有二小溪合于
石屋之上从此行峻坂中七里至二天门两度脊东北
绕三峰之阴共七里而登华盖顶谒三仙焉华盖三峰
并列而中峰稍逊西为著棋东为华盖路由西峰而登
其阳甚削故取道于此华盖之上诸道房簇绕仙殿无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7b 页 WYG0593-0140d.png
馀地可舒眺登著棋纵目四览其北正与相山对西南
则中华山与颉颃东与南各翼以崇嶂然皆不能与华
盖抗也是山在崇仁南一百二十里东去宜黄亦一百
二十里西去乐安三十里西南一百里至永丰东南至
宁都则二百里焉余自建昌宜取道磁龟则直西而至
自宜黄则取道石䂬从云封寺亦直西而至今由朱碧
则迂而北环而西转东向入山取道虽迂五十里而得
北游曹山洞石可无憾矣仍下三天门西南十二里出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8a 页 WYG0593-0141a.png
大陂溪中乱石平铺水碎飞其上望之如冰玉
二十五日为长至日早寒殊甚西南十五里溪边一横
石临流与静闻踞其上不知溪流之即在其下及起回
顾溪流汨汨透石出始知为架壑石也予道乐安闻城
西十里有天生桥欣然欲往今路已南不及西向幸得
此石虽溪石庳细已见天生石梁一班南十五里抵流
坑又西八里宿乌江溪南之茶园
二十六日候舟逆旅度溪桥北上会仙峰其峰在大溪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8b 页 WYG0593-0141b.png
北黄漠溪之西盖两溪交会是山独峙其下流与雪华
山东西夹黄漠溪之口者高耸兀突倍于雪华南面石
骨嶙峋于此中独为峻拔其西南则豁然溪流放注永
丰境由溪北从东小径西上五里至会仙峰更西北上
一里石尤巑岏上多鹃花红艳但不甚高亦冬深殊景
也下山舟尚不行复止宿予自常山来所经县治无不
通舟惟金溪乐安通舟之流俱在四五十里外
二十七日舟发乌江经永丰出吉水恩江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9a 页 WYG0593-0141c.png
十二月初二日抵吉安郡
初十日登中华山上下俱十里
十一日游洞云
十二日循中华而南十里登分水岭逾岭东五里为带
源由带源随水东行出水口峡水东去路南入山六里
过罗源桥复与带水遇盖其水出峡东行循山南转至
此度桥而北山始大开又五里宿水北
十五日由水北五里度泸溪桥为夏朗滞张氏西园数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39b 页 WYG0593-0141d.png

十八日由夏朗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五里西转循西
华北十里至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登山随山
东北行五里入两山间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渡溪南
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初入时不过
东西两山夹也至北坞转入而南始觉水石清迥岩壑
潆泗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其
坞内外两重外建书院内峙香阜若天造地设者是寺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0a 页 WYG0593-0142a.png
久为书院僧本寂竭力兴复改院为寺邹南皋郭青螺
欲两存之本寂力持不可始迁书院于外坞寂为予言
如此寺前一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前汇翠屏下翠屏
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浸影清流
景色万状寺左循流上峡甚峻而坞曲曲折入十里扺黄
鲇岭入口回锁极隘但知有寺不知寺后有此深坞也
余自翠屏下循流扳涧宛转其间莫测所极觉水舂菜
圃种种俱有异致日渐西乃登山由五笑亭返寺出山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0b 页 WYG0593-0142b.png
度溪桥从山南五里越而西西北十五里度赣江暮烟
横渚不辨江城灯火又三里宿郡北白鹭洲
二十五日入永新舟
二十六日十里至神冈山下乃西入小江又西二十五
里曰三江口安福江自西北来而西南来者永新江也
舟溯西南行至是始有滩又十五里泊横江渡去吉安
郡五十里
二十七日二十里廖仙岩至是始有山南岸为泰和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1a 页 WYG0593-0142c.png
北俱庐陵境也自此舟转北行十里永阳庐陵大市也
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犹十里而始属泰和以舟曲而
北耳又三十里泊止阳渡
二十八日二十里至敖城始南转扬帆五里上黄坝滩
复北折入两山间五里枕头石转而西三里上黄牛滩
十八滩从此始滩之上为分丝潭潭水深碧崖束如门
至此始有夹峙之崖激湍之石又十七里经画角滩抵
坪上则庐陵永新交壤处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1b 页 WYG0593-0142d.png
二十九日二十五里至还古望溪南大山横亘下有二
小峰拔地起问舟人大曰义山无奇小曰梅田有洞在
山麓予夙慕梅田之胜急登岸令仆随舟候于永新予
同静闻由还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峰皆丛石耸叠
无纤土蒙翳其间真亭亭出水莲也东向者三洞北向
者一洞惟东北一角山石完善东南洞尽处与西北诸
面俱为烬灰者铁削火淬大丧玲珑之质东向第一洞
在穹崖下一突石障洞侧洞门穹然高可十数丈入洞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2a 页 WYG0593-0143a.png
后顶忽盘空起四围俱削壁下垂如悬帛万丈牵绡回
幄上复嵌空成阁中仰一窍直彻山顶恨无十丈梯凌
空置身其间也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室透门伏兽垂
幢不可枚举而正洞垂门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界门
为两正门在西偏直透洞光东偏则旁门暗中由别隙
入至第四门而合再进扺第五门约已半里而洞门穹
直光犹遥瞩至此路忽转西向入入一门幽黑漫无所
睹但闻传响铿鍧比明处更弘远欲出索炬烛之既返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2b 页 WYG0593-0143b.png
步所睹比入时更显垂乳列柱缤然满前矣洞之南不
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入最后左转亦幽暗其瑰异宏
丽少逊第一洞既出见洞之西壁一隙岈然侧身入门
高五六尺阔仅尺半上下方正如从绳絜矩而槛桔成
形宛然琢削其内石色与外洞较异圆窦侧隙曲折玲
珑悉可蜗旋猿挂入有风蓬蓬然出自内深室中而昏
黑无所见乃蛇退而出出洞又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
则穹然两门一东向一南向中皆穹朗初直北入既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3a 页 WYG0593-0143c.png
转右转处一石柱洁白如削玉上垂为宝盖绡围珠络
形多瑰异从此东折渐昏黑两旁壁益狭上甚高惜无
炬不能烛其顶下则伏者渐低不容身而出自是而南
凌空之石俱厄于大斧烈焰乃从山下转而北见耸削
之胜四顾都无径路过东东北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后
洞洞在山北甫入亦有一窍上透山顶入其内高穹明
敞当洞之中一石柱斜骞作槎枒状曰石树下有石棋
盘最内西转云可通前洞而出时连游四洞日已下舂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3b 页 WYG0593-0143d.png
既不及觅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觉空中浮动益无
暇俯抉幽閟遂与静闻由石瓣中踏隙上上至半下瞰
诸悬石若削若缀度日暮无觅炊处亟下山山之西北
隅惨受焚削与东西同叹西过一涧十里至大道西岭
角西南行五里扺永新东关时予舟逆流上且多迂回
尚未至县乃入游城中抵暮出舟适泊浮桥下永新东
二十里高山曰义山横亘而南为泰和龙泉界西四十
里高山曰禾山为茶陵州界南岭最高者曰七溪岭去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4a 页 WYG0593-0144a.png
城五十里乃通永宁龙泉道永新之溪西自麻田来麻
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南向至一水自永新北向
至合于麻田
三十日出城南溯溪行七里小溪南自七溪岭来入又
西三里大溪西南破壁去道自西北沿山入三里越草
墅岭为枫树复与大溪遇西北越合口岭八里至黄杨
山境始大开溯溪而西七里宿李田山乡寒寂彻晓不
闻一爆竹声北望岩峤甚壮问之即禾山也闻其地西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4b 页 WYG0593-0144b.png
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趋武功一百二十里计令静
闻先待于路江
丁丑正月初一日余直北入山升陟五里越一小溪又
五里北抵后堂寺越小岭始见平畴水田漠漠随东流
北行五里西北转溯溪入山溪乃禾山东北流聚甚大
余自永城西行未见有大水南入溪者当由东入永新
下流也北过青堂岭西下复得平畴一坞曰十二都西
都溯溪入龙门坑溪水从山峡中破石崖下捣连泄三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5a 页 WYG0593-0144c.png
四潭最下一潭深碧如黛其上两崖石俱飞突相向入
其内复得平畴是为禾山寺寺南对禾山之五老峰背
倚者乃禾山兆支复起之山也盖禾山乃寺西主山而
五老其南起之峰最为耸特两山夹凹中有罗汉洞予
急于武功不及为罗汉五老游遂北登十里坳越岭北
下山复成坞曰铁径复从其北越一岭下五里更得平
畴曰严堂五里上鸡公坳一名双顶岭甚高岭南之水
出铁径北水则出陈山鸡公以北即安福境下岭五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5b 页 WYG0593-0144d.png
扺陈山东西俱崇山峻岭夹峙上则亏蔽天日下则奔
坠峭削深奥非复人境
初二日北向行南来之水从东破山去又有北来水合
而东路即溯流北上五里宛转至岭上东转北度岭脊
曰常冲岭西一峰为乔家山石势嵯峨顶有若屏列若
人立者诸山之中此为翘楚北下三里一石崖兀突溪
左上皆纯石横竖水从峰根坠空而下者数十丈但路
右行崖畔丛茅蒙茸不能下窥徒闻捣空振谷声下此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6a 页 WYG0593-0145a.png
始见山峡中田塍环壑又二里抵卢子垄一溪自西南
一溪自东南山峡与常冲之溪合而北垄北一冈横障
溪使西走溪乃环冈复北遂西北流路始舍溪北过冈
又五里下至平畴山始大开成南北两界而卢子垄之
溪复自西转而东遂成大溪东由洋溪与平田之溪合
乃渡溪北行三里至妙山复入山峡三里至泥坡岭麓
五里北越岭而下又得平畴一壑曰十八都又二里有
大溪亦自西而东乃源从钱山洞北至此者平田桥跨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6b 页 WYG0593-0145b.png
之度桥北上相公岭从此迢遥直上五里有路从东来
合又直上十里盘陟岭头日炙如釜渴不得水久之闻
路下淙淙声觅莽间一窦出泉掬饮之山凹得居落为
门家坊坊西一峰甚峻即相公岭所望而登者正东北
与香炉峰对峙为武功南案
初三日坊北三里转而西复循山向北始东见大溪来
自香炉峰麓是为湘吉湾下岭连越两山脊二里抵何
家坊路从西坞下者乃钱山之道路从北凹上者乃九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7a 页 WYG0593-0145c.png
龙之道而正道则溯大溪东从夹中行二里渡溪循南
崖一里三仙行宫在溪北从此渐陟崇崖二里直造香
炉峰麓其崖坳时有细流悬挂北下大溪去仰见峰头
云影渐朗亟上跻忽零雨飘洒三里至集岩雨遂沾衣
乃入集云观少憩观南倚香炉北向武功前则大溪由
东坞来西经湘吉湾而去雨少止倩一道流送至山顶
冒雨半里度老水桥复循武功南麓行上牛心岭五里
过棋盘石雨渐大道流还所畀送资弃行囊去盖棋盘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7b 页 WYG0593-0145d.png
有道直北上五里经石柱风洞又五里径达山顶此集
云登山大道也由小径循深壑而东乃观音崖道余欲
兼而收之直从山顶小径趋九龙而道流欲仍下集云
从何家坊大道上故不合而去予遂从小径冒雨东行
山支直从山顶隤壑而下凸者为冈凹者为峡路循其
腰遇冈则跻其上遇峡则俯而下由棋盘经第二峡一
石高十馀丈竖峰侧势态娉婷其内峡突石丛树望之
甚异而石滑草塞无可著足循路东过峡者三其冈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8a 页 WYG0593-0146a.png
由涧底横度而南直接香炉之东水遂分东西流西由
集云出平田东即观音崖下江口皆安福东北溪也于
是又过两峡北望峡内树木蒙茸石崖奇诡时见崖上
白练如瀑而怪无飞动之势审视之俱僵冻成冰也共
五里抵观音崖一名白法庵在武功东南隅其地幽僻
深奥初为山牛野兽窝僧白云鼎建禅庐其徒隐之扩
大之殿前广池一方亦高山所难觏者前有尖峰曰箕
山乃香炉东又起一尖也庵前后竹树甚盛前大路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8b 页 WYG0593-0146b.png
下江口后即登山东路也雨止由庵东跻其后直上五
里抵山顶茅庵三石卷殿即在其上而浓露弥漫咫尺
不辨道者引入叩礼返宿茅庵武功山东西横若列屏
正南为香炉峰香炉西即门家坊尖峰东即箕峰三峰
俱峭削而香炉高悬独耸并列武功南若棂门然其顶
有路四达由正南者自风洞石柱下至棋盘集云经相
公岭出平田十八都为大道余所从入山者也由东南
者自观音崖下至江口达安福由东北者二里出雷打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9a 页 WYG0593-0146c.png
石又一里即为萍乡界下至山口达萍乡由西北者自
九龙抵攸县由西南者自九龙下钱山抵茶陵州为四
境云
初四日雾影忽开忽合从正道下觅风洞石柱直下者
三里远见香炉峰时出时没半山犹浓雾如故遂乘未
雨返山顶先往九龙沿山脊西行初犹弥漫已渐开三
里下度一脊忽沈雾中望见中峰北矗崖崭柱直下插
谷底号曰千丈崖百崖耸峙回环高下不一隤而北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49b 页 WYG0593-0146d.png
为门为阈为嶂为台皆密树平铺雾犹时时笼罩身至
其侧辄复开朗标异盖武功屏立东西与中共起三峰
而中峰最高纯石南面仅见突兀而北则极悬崖回崿
之奇使不由此而由正道几谓武功无奇胜矣西三里
过中峰之西连度二脊狭仅尺五至是南北俱石崖而
北犹崭削环突多奇脊上双崖重剖如门下隤至重壑
由此通道而下可尽北崖诸胜惜山高路绝无能至者
又西复下而上为西峰峰与东峰无异而石骨嶙嶒则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0a 页 WYG0593-0147a.png
少逊中峰又五里过野猪洼西峰尽处石崖突出下容
四五人曰二仙洞闻其上尚有金鸡洞未入于是山分
两攴路行其中西下四里至九龙寺寺当武功之西垂
崇山至此忽开坞成围中有平壑水西出峡桥坠崖而
下乃神庙时与观音崖东西并建观音开爽下临九龙
幽奥中敞形胜固不若九龙端密也若以地势论九龙
虽下于顶其高反在观音崖之上出寺西越溪口桥溪
从南下西越一岭又过一小溪二溪合而南坠谷中溪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0b 页 WYG0593-0147b.png
坠于东路坠于西俱垂南直下五里为紫竹林僧寮倚
危湍修竹间幽爽兼得亦精蓝之最精者从山上北望
犹在重雾中渐下渐开破壁飞流倒峡悬湍十里而至
灵台或从溪左或从溪右屡循流揭渡总在轰雷倒雪
中行但涧崖危耸竹树翳密悬坠不能下窥及下而渡
涧又复平流处矣出峡抵卢台始有平畴一壑乱流交
涌畦间芒鞋沾湿夹溪四五家环堵离立遂托宿
初五日东南越岭行五里下至平畴是为大陂居民数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1a 页 WYG0593-0147c.png
家自成一壑一小溪自东北来乃何家坊之流也卢台
之溪自北来又有沙盘头之溪自西北来合而南出陈
钱口两山如门路亦随之出口即十八都平田东向大
洋也大陂之水自北而出陈钱上陂之水自西而至车
江二水合而东经钱山下平田者也路由车江循西溪
五里至上陂复入仙渡溪南上门楼岭五里越岭复与
溪会过平坞二里一峰当溪之中南北各有一溪潆峰
前而合是为月溪上流路从峰之南溪入南有石兰冲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1b 页 WYG0593-0147d.png
颇突兀又三里登祝高岭平行二里东南下二里过洞
北西南登一小山石色润而形巉由石隙下窥一窟四
环有门当隙中内为庵后为石城洞洞外石崖四亘崖
有隙东向庵即倚之庵北向洞在其左门东北向循级
而下颇似阳羡张公洞门而大过之洞中高穹与张公
并而深广倍之其中一冈横间内外分两重外重有巨
石分列门口如台当台之中两石笋耸立而起其左右
列者北崖有巨柱矗立大倍于笋而色甚古朴从石底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2a 页 WYG0593-0148a.png
高擎上属洞顶旁有隙可环柱转柱根涌起处有石环
捧若植之盘中者其旁有攴洞曲而北再进又有一大
柱下若莲花围叠成柱上如宝幢擎盖属顶旁亦有隙
可循转柱之左另环一窍支洞益穹因索炬不可得遂

初六日由洞门南越一岭可五里其处西为西云山东
为佛子岭之西垂望见东面一山中剖如门意路且南
向无由得一迫视又二里至树林忽度桥转而东一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2b 页 WYG0593-0148b.png
正取道断山间乃即东向洋溪大道也盖自祝高岭而
南山分东西两界中开大洋直南抵汤渡自断山之东
山又分南北二界中开大洋东抵洋溪而武功南面与
石门山之北彼此相对中又横界祝高至儿坡一层遂
分南北二大洋北洋西自上陂合陈钱口之水由钱山
平田会于洋溪南洋西自断山至路口水始东下合石
门东麓卢子垄之水由塘前而会于洋溪二溪合流曰
洋坌始胜舟而入安福初望断山甚逼削及入之无奇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3a 页 WYG0593-0148c.png
也是名错了坳入坳东南三里至午口南上岭山峡片
石森立色黑质秀如英石又二里一小峰特立而尖土
人号曰夫子地东逾一岭五里为铜坑坑南直上黑雾
中五里忽闻溪声喧沸已循危崖峭壁上行雾中下瞰
皆峭石骈立溪上沈黑逼仄不能详也已而竹影当前
犬声出户遂得石门寺问石门之奇尚在山顶五里而
遥会雨大作因留寺
初七日天虽霁露未晞日高乃上山迨下山日已过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3b 页 WYG0593-0148d.png
以不及至梁上遂由旧路下至铜坑北向十里宿路口
刘氏宅
初八日西南向石门西北麓行即向所入夫子地处也
五里小流自铜坑北麓西北注山峡间忽乱石蜿蜒中
一石横涧上流淙淙透其下玲珑若云片偃卧但流微
梁伏似园亭中物巧而不钜耳又五里逾冈而得大涧
一峰兀立涧北为洞仙岩踰涧南循西麓行其西即祝
高南下之大洋也南为永新界五里与大路合又五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4a 页 WYG0593-0149a.png
一大涧东自牢芳坳来坳在禾山纯顶西北与石门南
来之峰连列者渡之而南即为梁上复南五里连踰东
来二涧过青塘墅又二里宿西塘
初九日复南行西踰一北来之涧即前东来之涧转而
南者七里至汤渡始与大溪遇此溪发源祝高南合南
下所经诸涧盘旋西山麓至此东转始胜舟又五里至
桥上其处有元阳观元阳洞洞外列三门内可深入以
不知竟失之道左渡溪踰山十里随大溪东入峡又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4b 页 WYG0593-0149b.png
里为龙山数家倚溪上循溪东去崖石飞突如蹲狮跳
虎高瞰其上路出其下滩石激涌殊为壮观三里峡渐
开出峡南北廓然又二里溪转而南高穹独出与除夕
李田所望无异始知牢芳岭之东又分一支起为禾山
而禾山又西环一支至高石坳也禾山西南有溪南下
至此与龙江大溪合而南去路亦随之五里渡龙田溪
循溪南岸东向行又六里至路江与静闻会
初十日由路江循西来小水二十里为桥头分两道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5a 页 WYG0593-0149c.png
西向者往茶陵道也渡溪西南向则艻子树下道于是
从西南道十里至界头岭为分界处盖崇山南自崖子
垄东峙为午家山东行者分永宁永新南北界北转者
至月岭伏为塘石为茶陵永新界下岭水即西流闻黄
雩仙在其南遂迂道南入山十里南越一溪即黄雩下
流也踰仙宫岭下五里望南山高插天际者即午家山
乃永宁茶陵界也北与仙宫夹而成坞中一峰自西而
来至此始卓立下即黄雩庙庙南有涧奔涌不见上流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5b 页 WYG0593-0149d.png
察之则一窍伏卓峰之下乱波沸涌流出遂成滔滔之
势游竟仍北出仙宫岭十里与界头之道合又一溪自
西而东发源崖子垄在黄雩西北重山中渡溪北五里
复得一溪亦向东去渡溪桥即为艻子树下始见大溪
自东南注西北小舟鳞次其下至高垄而更大艻子树
名昔有之今无矣
 
 徐霞客游记卷二上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二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二(湖广/)
十一日分静闻舟从艻子树顺流至衡州期以衡之青
草桥塔下予同顾仆从陆探茶陵攸县之胜顺流西行
八里越两冈至蟠龙庵庵前道分为两一小溪北自龙
头山来过溪直西去是为巫江乃茶陵大道随山顺流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6b 页
转南去是为小江口乃云嵝山道小江口即蟠龙巫江
二溪北自龙头至此南入黄雩大溪者云嵝山在茶陵
东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庙中僧孤舟开山建
刹孤舟故虎来寺攫僧去僧徒星散豺虎昼游人无入
者每从人问津俱戒莫入且雨雾沈霾莫为引道予不
为阻从蟠龙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复与大溪遇渡溪南
入山雨沈沈益甚西南三里大溪复自北来直逼山下
盘曲山峡两旁石崖水啮成矶沿大溪二里至沙江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7a 页
云嵝溪入大溪处道遇一人持盖将远出见问云嵝道
即曰入此山非多人不可予为君前驱因随抵其家为
余觅三人各持械具火冒雨入初循溪口东入一里一
小溪自西峡透隙出望其石崖层亘外束如门导者曰
此虎窟也樵采从未有入者遂溯云嵝大溪宛转二里
溪底石峙如平台中剖一道水由石间下甚为丽观于
是上山转山嘴而下得平畴一壑曰和尚园四面重峰
环合平畴尽约一里复踰一小山循前溪上流曲折峡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7b 页
中一里抵云嵝寺山深雾黑绝无一人而大雨促行遂
同𨗳者出至溪口遇一舟附之顺流下时衣履沾湿得
舟甚适买薪炊粥炙衣无暇遑问两旁崖石也山溪迂
曲下午登舟四十里暮舟子宵征三十馀里泊东江口
十二日闻灵岩在茶陵南十五里乃出城南渡酃水东
南行陂陀上下五里得平畴曰欧江有溪东南来溯之
行雾中望东山石甚兀突心异之又五里抵沙陂溪上
亘圆顶如叠磨其内穹崖裂洞曰学堂岩再东山峡盘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8a 页
亘中曰石梁梁在会仙寨东谷其谷乱崖分亘攒列成
坞两转而石梁东西横列下开一窦由梁下北望别有
天地透梁入梁上复开崖一层由东坡上直透梁中止
登之如践重楼又东一里乃北峡中一里得碧泉岩对
狮岩俱南向又东踰岭下北转则为灵岩岩东向深数
十丈高四丈自会仙岩至此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
堆环成壑为玦为门为岩为洞往往而是但石质粗而
色赤无通漏润泽观惟石梁横跨下复穹然此中八景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8b 页
为第一
十三日返至茶陵南关外经大西门寻紫云云阳诸胜
西向九里抵山麓曰沙江铺大江至此直逼山下铺西
为攸县安仁大道南登紫云山上一里山半真武殿上
则观音庵俱北瞰来水询云阳道庵僧曰云阳山西去
此十里顶为老君岩云阳仙在其东峰腋去顶三里云
阳仙之麓为赤松坛去云阳仙亦三里紫云乃云阳东
北尽处而赤松为云阳正东麓由紫云之北西顺江岸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9a 页
三里为洪山庙乃登顶北道由紫云南循山麓西四里
即赤松坛则登顶东道也去顶各十里而近今观音庵
侧西小径二里可达罗汉洞庵亦有间道登顶不必下
紫云也予从之由真武殿侧西北度两小坳一涧从西
北来则紫云与罗汉后山夹成者水北入大江紫云为
所界断渡涧即罗汉庵庵东向余急于登顶从庵后西
向登山浓雾翳山半不顾扳跻直上三里踰峰脊两重
雾渐开又上二里则峰脊冰块盈柯大小依枝遇风雨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59b 页
辄坠时岚雾悉消山之南与东二面历历可睹酃江自
东南黄雩江自西北盘曲甚远始知云阳之峰俱自西
南走东北排列数重紫云其北第一重也罗汉庵后予
所由跻者第二重也云阳仙第三重也老君岩在其上
为绝顶所谓七十一峰第一峰也顶峰在南余所登峰
在北径路迷绝西南望峰顶中隔一坞绝顶尚霾沈雾
中俯瞰过脊处在峰足里许其上隔山竹树一壑两乳
回环掩映疑即云阳仙虽无径急直坠下度脊上二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0a 页
踰一小坳入云阳仙庵庵北向登顶道由左畔上可五
里至老君岩庵后有大石飞累驾空竹树悬缀石间五
雷池澄碧迥异层岩上突无可扳陟且黑雾密翳其上
辨晰甚难盖余所登道当风无树故冰仅随枝堆积此
庵中山峰环夹竹树蒙茸萦雾成冰玲珑满树每朔风
一振铿然倾地如颓玉山有积高二三尺者途为之阻
通顶处更难登陟因问赤松坛而僧楚音讹为石洞予
贪石洞之奇遂舍登顶东下山路侧涧流泻石间僧指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0b 页
为子房炼丹池仙人指迹诸胜余笑颔之直下三里抵
赤松坛始知赤松非石洞殿前特古松一株无他胜
十四日浓雾四合无复登顶望循山麓北行踰小涧二
重共四里过紫云麓又六里抵洪山庙风雨暴至市薪
煨榾柮者竟日庙后有大道南登绝顶时庙下泊数艘
俱苦石尤不能顺流下屡招予为明日行予犹不能恝
然云阳顶也
十五日泊舟将放招予速下舟予见四山雾舒云泄遂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1a 页
决策登山由庙后南向登三里一高峰北峙道分两岐
予初岐东南疑由罗汉峡向云阳仙非径造老君岩者
乃复转西南岐不一里陟高峰西峡顾仆南见峡顶若
石梁东西架予瞻眺不及及西上岭侧大江已环其西
大道乃西北下者遂望岭头南跻上岭头冰叶纷披虽
无径著迹予意得石梁胜亦可以少慰升岭遍觅无有
飞架石第见是岭脊东南横属高顶其为登顶道无疑
遂东南度脊仰首直上又一里再踰脊下瞰脊南云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1b 页
仙已在屐底盖是脊东西横亘西为绝顶北尽境东即
属前登云阳第二重岭也于是始得道更南向上冰雪
峰接行冰花玉树中一里连过两峰始陟最高顶从峰
脊南下又一里复过两峰有十字微路界峰坳南上复
登山顶东西俱由山半下然脊北顶虽极高纯土无石
脊南峰较下而东面石崖高穹峰笋森立乃从南岭东
扳崖踞石瞰坞中茅龛意即老君岩静室因上已尽胜
不必下时欲探秦人洞乃从西路行山阴冰棘萦阻举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2a 页
足甚艰不二里道绝四顾皆茅茨僵冻举首投足上下
触困兼茅中时有偃宕疑为虎穴山下复重雾四沈瞰
眺莫烛计难再下复望山巅上冻滑草附随跻辄堕念
岭峻草开可脱虎口益鼓勇直上二里复得顶北望前
所西下脊又隔二峰矣又南一里再下二峰忽乱石排
空片片攒刃交戟雾盛风急从中溜足直下强扳崖踞
坐益自豪既下石峰坳中复得十字路西向下岭二里
草丛中时有细路又二里路微而石树蒙翳又二里则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2b 页
石悬树密路益绝盖始路踰岭而西闻茶陵人自东来
烧木为炭至此辄返过此崖穷树深上者不能下下者
亦不复上遂与顾仆挂石投崖悬藤倒柯坠空者数层
渐闻水声终不识去人境远近已而露影一闪露出层
峰夹谷树色深茂又见谷口两重外平坞可瞩乃益拨
丛历级既而下一悬崖忽得枯涧可践石行涧翳草中
不辨水石为力甚艰三里下一瀑崖微见路影时隐现
草间又一里涧从崖间破峡出两峡劈峙北尤斗峭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3a 页
得道从南崖踰岭出又一里遇北来大道一村居曰窑
里盖云阳西坞也其地东北转洪山庙五里而遥南去
秦人洞十五里遂南循山峡行踰一小岭五里上枣核
岭岭俱云阳西向度而北转成峡者十一里渡涧涧乃
南自龙头岭下出上清洞依西麓溯涧南上半里为络
丝潭深碧无底两崖多叠石又半里复渡涧依东麓登
山是处东为云阳之南峰西为大岭大岭高并云阳龙
头岭其过脊也其东南尽西岭东北抵麻叶洞西北峙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3b 页
五凤楼西南为古爽冲一溪自大岭东北来者乃洪碧
山之水一溪自龙头岭北下者乃大岭云阳过脊之水
二水合北出把匕龙头岭水南下者合秦人洞水出大
罗埠越龙头二里得平畴曰东岭坞坞内水田平衍村
居稠密东即云阳西即大岭北即龙头岭过脊南为东
岭回环余始至以为平地及下东岭而后知在众山上
也循坞东一里宿新庵
十六日南行一里登东岭即从岭上西行岭头多漩窝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4a 页
成潭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深或不见底是
为九十九井山下俱石骨崆峒上透一窍辄水捣成井
井虽枯眢无水然亦以九十九奇也又西一里西南谷
中四山环绕亦成仰釜釜底有涧涧东西皆秦人洞也
灌莽中直下二里至其处涧由西洞出入东洞涧横界
釜中东西长半里中流先捣入一穴旋透穴东出即自
石峡中行峡南北俱石崖壁立夹成横槽水由槽中抵
东洞南向倒入洞口洞有两门北向水先分入小门透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4b 页
峡下倾人不能从稍东南入大门者从众石中漫流势
较平但洞内水汇成潭深浸洞两崖旁无馀隙可入循
崖则路断从水则苦无浮槎惟小门水入峡后亦旁通
大洞流可揭厉入其隙宛转分彻如轩楞别启返瞩倒
入之势甚奇西洞洞门东穹按东高少杀水由洞后东
向出亦较浅可涉入洞五六丈上嵌圆顶四围飞石架
空两重如𢇮悬阁得二丈梯可度上其下再入水亦成
潭深并东洞不能入出西洞踰岭二里南抵坞下东洞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5a 页
水东向涌出山麓亦如黄雩之出石下也土人环石为
陂壅成巨潭以灌山塍水南流出谷路从其东北上岭
共三里仍达东岭坞
十七日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至络丝潭下先
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予既得东
西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
潭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
叶洞俱神龙蛰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5b 页
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依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
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
出把匕道北半里至上清潭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
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三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
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出甚急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
入导者止供炬无肯为前驱者余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石隙低而隘水没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炬平出水上
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馀南北横裂者亦三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6a 页
然都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一尺五寸高二尺水没其
中者如所阔隙馀水面仅得尺之半计匐匍水中必口
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
守衣洞外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
水耶况秦人洞水虽没股膝温然可近此水独寒而洞
当风口飕飕尤厉风兼水逼火复阻道舍之出爇火洞
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已在枣核岭西矣去上清三
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大岭南洪碧东即云阳枣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6b 页
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也大岭东转正束涧下流夹峙
如门当门一石峰耸突曰将军岭涧捣其西而枣核一
支西至此尽涧西有石崖南向东瞰涧中大岭一支亦
东至此尽回崖之下开一隙浅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
西而东入大涧循小溪至崖西乱石间水穷于下窍启
于上即麻叶洞洞口南向仅斗大在石隙中转折数级
下初觅导亦俱以炬应无敢导者且曰此中有神龙奇
鬼非符术不能服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将脱衣问余乃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7a 页
儒者非法士惊出曰余以为大师故纵胆入岂能身徇
汝耶余乃寄行李前村与顾仆各持数炬入村民随至
洞口者数十人皆莫能从予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
窦递炬下数转达洞㡳洞稍宽可侧身舒首乃以炬前
向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其北一穴低仅尺阔等下甚
平燥先以炬后蛇伏进背腹摩贴足后耸乃度此内洞
第一关内裂隙既高东西横亘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
关低隘与前齐规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西南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7b 页
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处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起上穹
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坳殊形肤理顿易片窍俱欲生
动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
南峡仍下一坳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乾燥鲜水
峡东南尽处乱石矗驾叠成楼台由其隙皆可扳跻上
其上石窦一缕直彻洞顶光由隙中下射宛如钩月涧
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
者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隘低甚与外二关相似稍从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8a 页
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峤两壁石色石
质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同雕刻东下一级复值涧底
已转入隘关内辟成一巷阔二丈高杀其五尺覆石平
如布幄北池坦底半里许下有一石𢇮出为榻楞边明
辨上则莲英下垂连接成帏四围垂幔大与榻并中圆
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大小不一而色
皆莹素纹绝刻镂巷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
下两层涧底东北去上洞登自西北时所赍火炬已去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8b 页
其七恐迷归路遂割奇返抵透光处炬裁尽洞外守视
者又增数十人见予两人皆额礼称异且曰久待不出
疑堕异吻余各谢之然此洞入处多隘其中美胜予所
见洞俱莫及不知土人何畏入乃尔乃取行李前村随
涧北十里抵大道又西十里宿黄石铺去茶陵西已四
十里铺南即大岭北峙峰石俱嶙峋插空西南一峰尤
甚名五凤楼去十里而近即安仁道余早卧不及询明
发登途知已无及黄石西北三十里为高暑山又有小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9a 页
暑山俱在攸县东疑即司空山也二山之西高峰渐伏
茶陵江北曲经高暑南麓而西攸水在山北是山界茶
攸两江云
十八日西北五十里抵攸县
十九日西南四十五里下太平寺岭则大江在其下隔
江即芒洲也候舟不得宿泊舟间
二十日上午始得舟顺流西北向山峡行二十五里大
鹅滩十五里过下埠下四乡滩险甚过此山始开江乃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69b 页
西向二十五里北下横道滩又十五里宿宿子坪民舍
二十一日四鼓舟人乘月促下舟二十里雷家埠出湘
江又东北十五里抵衡山县出望岳门三里越桐木岭
始有大松立路侧又二里石陂桥松始夹道五里过九
龙泉又五里师姑桥夹路松尽山陇始开乃见祝融峰
北峙五里入山复得松又五里路北有子抱母松又五
里过司马桥入谒岳庙问水帘洞在山东北隅非逐山
道遂东出岳市东北三里有小溪自岳东高峰来入小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0a 页
径三里上山峡即望见水帘布石崖下二里造其处乃
瀑之泻于涧者非洞也下山又东北二里登山循峡踰
一隘中峰回水绕为九真洞亦山峡间瀑也在紫盖峰
下踰山而北尚有洞亦山坞渐近湘潭境余见日将暮
遂出山十里宿岳庙
二十二日力疾登山由岳庙西渡将军桥岳庙东西皆
涧北入山一里为紫云洞亦无洞山前一冈当户环成
耳由此上岭一里大石后度一脊里许路南有铁佛寺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0b 页
寺后跻级一里路两旁俱细竹蒙茸上岭得丹霞寺从
寺侧北上由络丝潭北下一岭又循络丝上流之涧一
里为宝善堂其处涧从东西两壑来堂有大石如壁西
涧环石下出玉板桥与东涧合而南宝善界两涧之中
去岳庙已五里堂后蹑磴一里又循西涧岭东平行二
里为半云庵庵后渡涧西蹑级直上二里上一峰为茶
庵又直上三里踰一峰得半山庵路甚峻由半山庵丹
霞侧北上竹树交映青翠滴衣竹中闻泉声淙淙自半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1a 页
云踰涧全不与水遇以为山高无水至是闻之殊快时
欲登顶过诸寺俱不入由丹霞上三里为湘南寺又二
里南天门平行东向二里分路南一里飞来船讲经台
转至旧路又东下半里北度脊西北上三里抵上封寺
寺东有虎跑泉西有卓锡泉凡住寺三日
二十六日至观音崖再上祝融会仙桥由不语崖西下
八里路分南北北二里九龙坪仍转路口南一里茅坪
东南由山半行四里渡乱涧至大坪分路东南上南天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1b 页
门道予乃从西南小路直上四里为老龙池在岭坳岭
外多净室西南至侧刀之西雷祖之东东二里上侧刀
峰平行顶上二里下山顶度脊甚狭行赤帝峰北一里
绕其东乃南由坳中东行一里转出天柱东遂南下五
里过狮子山与大路合由岐路西入福严寺
二十七日由寺西循天柱南一里又西上二里越南分
脊北转循天柱西一里上西来脊遂由脊上西南行循
华盖东转出其南麓西三里复循华盖西北下风雨大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2a 页
至北过一小坪复上岭共一里转西行岭脊上连度三
脊或循岭北或循岭南共三里复上岭直上二里为观
音峰峰北树中行三里雨始止沈雾益甚西南下一里
得观音庵又下一里为罗汉台有路自北坞至者即南
沟来道复南上三里度二脊既踰高顶南下一里得丛
木一丘曰云雾堂又南下一里为东来大路遂西下又
一里半至涧度桥而西至方广寺盖大岭之南石廪峰
分支西下为莲花诸峰北则云雾顶分支西下为泉室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2b 页
天台诸峰夹而成坞寺居其中水口西去环锁甚隘亦
一胜地也寺西有洗衲池补衣石在涧旁度水口桥即
北上山三里得三台寺盖泉室峰又西起高顶突为天
台峰西垂一支环转而南若大尾之掉几东接其南下
之支南面水仅成峡内环一坞如玦在高原之上与方
广方称上下二奇仍返宿方广
二十八日出补衲台沿涧西行五里石树潆溪岩影溪
声澄涤胸目又二里隔溪前山有峡自东南来与方广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3a 页
水合流西去路遂北向登崖崖下石树愈密涧在深壑
中有黑白黄三龙潭两崖峭削路折而上闻声而已不
能见也已平行山半共三里过鹅公嘴得龙潭寺寺天
台西峰下南为双髻峰盖天台双髻夹而西来以成龙
潭潭北上即寺寺西为狮子峰尖削特立天台以西峰
至此尽其南隔溪即双髻峰而莲花以西峰亦至此尽
过九龙犹平行山半五里自狮子峰南绕其西下山又
五里为迹桥而衡岳西面之山始尽桥东去龙潭十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3b 页
西去湘乡界四十里西北去白高三十里南至衡阳界
孟公坳五里自马迹桥南渡一涧涧即方广九龙水去
白高者东南行四里又越小桥一里上一低坳不知其
界头也过坳五里有水自东北山间悬崖下高数十仞
曰小响水塘亦衡岳馀波也又二里有水自北山悬崖
飞泻为大响水塘阔大过前崖而水分两级转下峡间
初见上级后见下级故觉其不及前崖飞流直下也前
即宁水南出沙河下衡郡草桥由宁水桥五里过国清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4a 页
亭踰小岭为穆家洞洞回环圆整水自东南环东北乃
石廪峰西南峡中水山环如水而东附于衡山之西经
洞二里复南踰一岭二里为陶朱下洞洞甚隘水直西
出路又南入峡二里复踰岭为陶朱中洞水亦西出又
南二里上岭坳甚隘为陶朱三洞敞于前二洞而不及
穆洞之回环二里又踰岭为界江江之西曰大海岭溯
水南行一里上一坳至傍塘即随水东南行五里抵黑
山又五里水口两山逼凑水由其内破壁入一里水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4b 页
出峡路亦夷又一里为横口傍塘黑山之水南下岣嵝
之水西南来至此合北望岣嵝白石诸峰甚近南去衡
郡五十里
二十九日沿溪南行踰大小犁坪共五里复与溪遇循
溪东南下十里越溪又五里入排冲排冲者山冈自黑
山西之谈碧岭东南至青山分为两支俱西北转两冈
排列夹为长坞至青山坳凡五里坞始穷乃踰坳而南
十里下望日坳至黄沙湾则蒸江自西南来路随江东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5a 页
南下又五里抵衡郡之草桥觅静闻暮得之绿竹庵瑞
光上人处庵在北门外华严松罗诸庵间八庵联络俱
幽静明洁呗诵之声相闻乃桂藩焚修地
二月初一日由庵东南踰小岭至湘江溯江至蒸水入
湘处渡江登东岸东南行六里复西五里从丁家渡渡
江已在郡南门外登崖上回雁峰峰不甚高东临湘水
北瞰郡城俱在足下雁峰寺笼罩峰顶无馀隙仍出北
门登石鼓山山在临蒸驿后湘江流其南蒸江北绕山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5b 页
由其间东突成峰前有禹碑亭后为崇业堂再上宣圣
殿中峙焉殿后高阁甚畅曰大观楼平视衡城与回雁
南北相对蒸湘夹其左右俯出窗楞下近而万家烟市
三水帆樯远极于岳云岭木亦为披映虽书院宏伟不
及吉安白鹭乃地为名贤乐育之区兼滕王黄鹤诸胜
非白鹭所得侔矣楼后为七贤祠最后为生生阁阁东
向下瞰蒸湘合流于前未水北入二里外与大观东西
易向大观踞山顶收南北西三面之奇此则东尽二江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6a 页
合流之胜者也又东为合江亭址稍下临流愈近下楼
过青草桥东北二里入绿竹庵来雁塔者衡州下流第
二重水口山也石鼓从郡城东北特起垂江为第一重
雁塔又峙于蒸水东耒水北为第二重南濒江与石鼓
夹峙蒸水左右
初二日至初六日俱阻雨庵中
初七日静闻同顾仆定永州船予循麓东入桂花园乃
桂藩新构庆桂堂地前列丹桂三株皆耸干参天接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6b 页
蔽日其北宝珠茶五株高大亚之郁森殊匹又东为桃
花源西自华严天母二庵来南北俱高冈夹峙中层叠
为池池两傍依冈分坞皆梵宫绀宇诸藩阉亭榭错出
其间桃花源上即桃花冲乃岭坳也其南最高处结亭
曰停云从亭北逾桃花冲坳东复冈夹成池越池而上
即来雁塔塔前为双练塘西对石鼓返眺蒸湘交会亦
甚胜因促僧登塔历五层四眺诸峰北惟衡岳最高次
则西之雨母山又次则西北大海岭馀皆冈垄高下无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7a 页
甚峥嵘而东南二面豁然无际湘水自回雁北注城东
至石鼓合蒸东转经塔下东合耒水北去三水曲折不
及长江一望无尽而纡回殊足恋也归庵晤静闻知舟
行期二日后
初八日入郡出城南一里由回雁麓一里入花药山山
不甚高即回雁西转回环下府城者诸峰如开翅舒翼
四拱成坞有寺当其中若在城郭内弘敞为一方冠
初九日移行李舟中雨不止舟泊不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7b 页
初十日仅行舟五里泊水府庙
十一日二十五里南上钩栏滩衡南首滩也西二十五
里为车江折而东南二十里为新塘站又二里泊新塘
上流之对涯二鼓中盗囊洗仅脱身顾仆被重创
十二日赖静闻于㷊馀中拔得衣被数件体得蔽时劫
舟已沈锅具焚没无馀静闻没水取得一铁铫漉取江
底湿米煮粥遍食诸难者余三人因附土人舟返衡府
舟颇大篙师仅一人抵铁楼门已五鼓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8a 页
十三日入城投金祥甫欲假游资于桂藩金其书记也
日复一日竟不得要领
二十日出步柴埠门外途遇折宝珠茶者花大瓣密其
红映日又见千叶绯桃含包大如钟皆桃花冲物也余
拟往观之
二十二日同静闻出瞻岳门越草桥过绿竹庵桃花历
乱入桂花园则宝珠盛放花巨如盘殷红密瓣万朵浮
围翠之上真大观不复知身在窘难中也望隔溪坞内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8b 页
桃花竹色映带生姿中有阁临流亭新其巅循级入登
山踞亭为之怃然
二十六日金阄会得百金贷予二十金会桂藩复有所
捐助静闻不能无望予议先往道州留静闻候坐郡中
待余还同西行
三月初三日下午风雨作舟子迁延晚始移泊南门埠
初四日下午过汊江抵云集潭去前日被盗处不远
初五日平明发舟风颇利十里过前日畏途沈舟犹在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9a 页
也四里过香炉山上有滩颇高又二十五里过桂阳河
口桂阳河自南岸入湘舂水出道州舂陵山岿水出宁
远九疑山经桂阳西境合流至此入湘为常宁县界由
河口入抵桂阳尚三百里又四里止瓦洲夹
初六日二十里过白坊驿又西南三十里为常宁水口
水从东岸入湘亦如桂阳河口水较小常宁县治犹在
江之东南也西十五里泊粮船埠
初七日西南十五里至河洲驿此地湘江东岸为常宁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79b 页
界西岸为永之祁阳界皆平陵扩然冈阜远叠三十里
过大铺两岸俱祁阳属上九州滩又三十里至归阳驿
初八日西七十五里泊石坝里
初九日五十馀里下午抵祁阳余病不能登昨予将至
白水驿力疾西望一横山如列屏至是舟溯流而西又
北转已出是山之阳盖祁山也山在湘江北县在湘江
西祁水南相距十五里上流则湘自南来循城东抵山
南转祁水西自邵阳来东入湘遂并东曲去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0a 页
初十日舟以候客未发余念浯溪胜不可不登乃沿江
南五里渡之东已在浯溪下溪由东西入湘流甚细溪
北三崖骈峙西临湘江中崖最高颜鲁公所书中兴颂
高镌崖壁前有亭下临湘水崖巅巉石簇立如芙蓉丛
萼余病怯不能登卧崖边石上仰观久之舟至又行二
十里过新妇塘江北岸一石娉婷立岩端矫首作西望
状下有小鲜曰竹鱼极腴八九月重一二斤他处所无
又十里泊舟滴水崖崖在江南岸危岩亘空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0b 页
十一日六十五里扺七里滩
十二日二十里过冷水滩舟循东岸行隔江聚落俱在
石崖上濒江石骨嶙峋直插水底阛阓之址以石不以
土人从崖隙拾级以登真山水中窟宅也忽南风大作
薄暮稍杀舟乃行五里已暮乘月行五里抵区河
十三日四十里至湘口关湘江自西南潇江自东南合
于其前予舟由潇入十里为永郡西门之浮桥已一舟
从后来予移附其中盖以明日向道州者下午舟过浮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1a 页
桥泊小西门隔江望西岸石甚森幻中一溪自西来注
石梁跨其上心异之循城而北西越浮桥则浮桥西岸
异石张吸土人问愚溪桥即浮桥南畔溪上跨石者是
钻鉧潭则直西半里路旁嵌溪者是始知潭即愚溪上
流潭从西桥从南也乃遵通衢直西去路左人家隙中
时见小溪流石间半里过柳子祠祠南向临溪再西抵
茶庵溪自南来沿石东转转处石势尤森特但亦溪湾
一曲耳无所谓潭也求小丘小石潭俱无能识者是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1b 页
发源永州南百里之鸦山有冉染二名柳子易之以愚
按文求小丘当即茶庵也庵去潭西数十步丛丘之上
为此中鼎刹求西山亦无知者后读芝山碑谓芝山即
西山亦非也芝山远在北当即柳子祠后圆峰高顶今
为护珠庵者是闻庵间有柳子崖则为西山信矣余觅
道其间西北登山崖已芜竟不得道乃西南绕茶庵前
复东返柳子祠前渡溪南越一冈东转出愚溪桥桥两
端架潇江之上即前所望异石也因搜踞石窟上下穿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2a 页
眺尤幻桥内一庵曰圆通北向俯溪有竹木胜时舟在
隔江城下以舟子迟待予乃返
十四日晨过浮桥西见一长者叩以永州最胜曰溯江
南二里濒江为朝阳岩北随江转入山冈亦二里为芝
山岩无得而三也予乃先北趋芝山循江西岸半里至
刘侍御山房由其侧北入山越一岭又北踰山冈登其
山见山之西北湘水在北稍远近则一小水从西来东
南则潇水在其东潇江东岸有塔临江与此山夹潇为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2b 页
永水口盖此即西山北走之支北尽潇湘合流处当即
柳子所记万石山郡人则称为芝山云越岭北从岭上
东转前望树色合阴石崖矗奋知异境到矣即下崖脚
仰望有庵倚之路绕其北而上乃舍庵上趋则崖石耸
透固奇而两旁乱石森立上下起伏如莲萼芝房中房
外簇随地而是小径由其间上至崖顶穿一石关入有
室南向绕其南西穿石隙而入仍从西峡下至崖脚一
路竹木扶疏玉兰铺雪入崖下庵庵北一小阁可憩南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3a 页
结精庐倚之门在其左僧从内启扉入小庭侧窦穿卧
隙而上崖石穿然一亭缀石末四窗空明花箨间发若
置身盆石窈窕中出返至浮桥闻直西四十里有寺曰
石门山最胜渴登朝阳岩不及往分令顾仆从桥东溯
湘放舟南上予从桥西仍过愚溪桥溯潇西岸南行一
里大道西南折道州道也由岐径东南一里则一山怒
而𥪡石奔与江斗踰其上东俯入石关内飞石浮云旁
下瞰潇水即朝阳岩矣岩后通前豁上覆重崖绝壑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3b 页
其下憩倚于中烟帆远近与溪云山鸟相出没游目所
及胜常迭供甫定而山谷传响舟人已放舟于下促下
舟余不顾崖北有石磴直下缘江急从之磴西倚危崖
澄江东逼尽处忽有洞岈然高阔共四丈亦东面江溪
流自中喷玉出水洞也洞口少入即南转平整轩洁大
江当其门内界流泉与上岩高下擅奇入五六丈即汇
流满洞洞西转而黑计可揭进无炬乃出其北更有一
岩覆结奇云踵插渊黛土人横栈架板若阁道仍从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4a 页
磴透出岩后凌绝顶佛庐插其上舟人促不已乃下舟
溯江渐东折七里至香炉山尖锐若髻石骨攒簇独峙
江西岸时见佳植缀摇下午过金牛滩上有金牛岭岭
北峰尖削南则横突三峰江流直捣其胁至是舟始南
泊庙下舟行已五十里陆路止二十里先是闻永州南
二十里有澹岩不意舟帆竟日岩犹在前也计明晨过
其下舟人执不肯待余念陆近水远不若听舟去从陆
蹑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4b 页
十五日五里至岩北亟登涯期舟于双牌双牌者郡南
五十里铺也郡南二十五里为岩北陆至此与江合陆
即南入山又二十五里至双牌水道则东迂溯江至双
牌又六十里计舟一日仅抵此余不难负病追蹑也岩
背东北临江从其南二里西向入山岩俱怒涌作攫人
状已望见西峰前突西峰耸石尤异及登之官舍半颓
先是西峰之阳望见洞门高张至是路从其侧出上见
石崖攒舞环玦东向下则中空成岩容数百人下平上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5a 页
穹明奥幽爽无逼仄昏昧苦北洞底亦有垂石环转覆
楞分内外者巨石磊砢界道石上多宋人题刻黄山谷
最爱此丘谓为此中第一岩东穿腋窍上有门上通丛
石间东瞰官舍后回谷岩西南又辟一门踰门出其右
石壁穹然僧寮倚之西眺山下平畴桑麻布壤中有进
贤江发源自龙洞洞去永城西南七十里江东来直逼
山麓北入潇江侧又有水洞去此二里秉炬可深入从
僧寮循岩南东行过前所望洞门高张处门虽峻中夹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5b 页
不广内亦不能上达后岩也仍冒雨东出临江江迢迢
在数里外澹山南即崇山排亘支分东走故江道东曲
避之乃舍江南行七里至木排铺又南踰小岭三里为
阳江江不能胜舟西南自大小叶江来至此二十馀里
东注潇其北则西岭横亘南则曹祖山张家冲诸峰骈
立于前又南七里直抵张家冲东麓曰陈皮铺又南三
里踰岭望西山层坠下时见石骨标异举奇已复灵凑
一区众窍并幻亟西披之则片石层层尽若鸡距龙爪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6a 页
下蹲于地又如丝瓜之囊筋缕外贯而中悉透空但上
下为蔓棘阻缠无从扳跻随之南见旁有隙土新薙者
辄扪入然每至纯石即复不薙问之路旁荷锄者曰是
乃和尚岭皆石山也其西大山曰七十雷因指路隅一
庵后更胜从之则大道直出石壁下忽石屏插起上多
透明隙形备生跃清泉一泓下穿云根出有庵在其南
问之僧则出水崖也仰见崖后石势骈丛侧有路一线
皆其薙地径也贾勇从之其上石皆如卧龙翥凤出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6b 页
青莲萼丛瓣裂转至出水崖后觉茹吐一区包裹丛沓
而窈窕无竟盖其处西亘七十二雷大山丛岭南列惟
东北下临官道又出水崖障其东北复屏和尚岭四面
外同错绮其中怪石层朋采艳夺目余乃透数峡进东
北屏崖之巅有石高䂬若天门上开不可慰即䂬石西
南即出水崖内壑一潭澄石隙中三面削壁下嵌不见
其底若爬梳沙蔓令石与水接武陵渔当为移棹余历
选山栖佳胜此为第一而九疑尤溪村口稍次云搜剔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7a 页
久之始下由庵侧南二里得大道一溪自西南山凹来
过溪东南一里复与潇江遇溯江西南三里抵双牌舟
适至下舟西南豁然若可远达舟反向南山入泷盖潇
水南自青口合沲水即入山峡中是曰泷口北行七十
里皆连山骈峡亏蔽天日且水倾泻直中下所谓泷也
中泷有麻潭驿南四十里属道北三十里属零陵时风
色甚利薄暮乘风驱舟舟滩捲浪如雷五里入泷又五
里泊横口自永州至双牌陆五十里水倍之双牌至道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7b 页
州水陆俱由泷中行无他道故泷中七十里止有顺逆
分无水陆异出泷至道州又陆径水曲矣
十六日二十里为麻潭驿零陵界尽南即道州境自入
泷来山势逼来石滩悬亘山鹃盛开皆在水涯岸侧不
作漫山布谷观映碧流丹尤觉有异二十里至吴垒铺
西南山稍逊舟反东转又五里复南又十里山势愈逼
束为泷口又五里泊将军滩滩有峰立泷口若当关然
溯流出泷划然另辟区宇是夜明月彻夕入春仅见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8a 页
十七日山开水曲五里至青口一水东自山峡出宁远
道也此水最大即潇水一水平旷中南来者即道州道
也此为沲水水小弱乃舍潇南溯沲又五里为泥江口
水西通营阳舟上罗坪三日程当即营水矣又三十里
抵道州登南城回眺州城南凭江水东南西三门俱濒
江盖沱水自江华掩遨二水自永明俱合于州西南十
五里外东北抵城西南隅绕南门至东门复东南去若
弯弓而城临其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8b 页
十八日过城东半里有小桥即涍泉入江处泉流甚微
桥侧有石突立江滨状如永州愚溪桥透漏耸削过之
分岐空腹隙可穿窦入所谓五如石也中一石击之幽
亮为响石按元次山道州诗题石有五如窊樽而窊樽
莫觅屡询于人有云在报恩寺舍之出州西门南折过
翼云桥有二岐从西二十五里为濂溪祠又十里为月
岩从南为十里铺又六十里为永明县十里铺侧有华
岩岩下间道可出濂溪祠余欲兼收之遂从南行大道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9a 页
两旁分植乔松如南岳道中密过之有松自下分柯五
六枝丛挺竞秀此中特见他处所无也闻自州至永明
松夹道者且七十里州西南皆冈坡高下道因之四顾
崇山开远惟西北一山最高较近则月岩后所倚大山
也至十里铺东从小径北半里为华岩洞门北向小水
自洞下出由洞入止闻水声东转三丈馀复南下则穹
然深暗闻其内一炬可尽行急不及觅炬遂北向小径
行山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石骨嶙峋草木摇飏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89b 页
其上曲折升降如在崩云颓浪中而西北崇峰时从山
隙瞻一面五里横过山蹊四五重度一小石桥又踰岭
得西道从之二里又北入小径共四里转出平畴则道
州西来大道也前一里扺濂溪祠祠北向环山不临水
前扩然容万马乃元公所生也濂溪则自祠西豸山麓
北注乃西一里过豸山北渡濂溪溪自月岩来至此为
豸山东障乃北走又东至州西入沱水从溪北西溯五
里抵达村西南入山路旁一峰甚圆锐出其南从此乱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0a 页
峰渐多为锥为指为列屏俱环映大山东牵引成蔓五
里南转入乱山腋又三里西越岭望见正西一山白烟
一抹横其腰即月岩上层透空处也盖高山西立若齐
天不可阶东下三级得此山中空上䂬下辟重门光彻
前峦遥睇之如白云浮动耳又二里抵月岩山下从东
麓拾级上先入下岩岩东向中空上合高环成梁下望
如于菟张吻目光牙血宛然令人畏栗复从岩上遍历
诸胜即月岩宿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0b 页
十九日仍过所望岩如白烟处分岐东南行穿小石山
腋宛转群队中八里出山渡大溪东南十里至武田再
东半里即永明大道横过大道南一里半大溪汤汤介
于前为永明掩遨二水渡江东南行六里得板道甚大
南随板道十里止板寮
二十日东南从小径一里出江华大道南为火烧铺在
州南三十里而远又五里为营上则中江华道州设营
兵以守者后有小尖峰倚之东数里外高峰屼起为杨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1a 页
柳塘屏亘而南九疑当在其东矣南八里有溪自西而
东石巉然横卧涧中清流漱之不减包园石壑南十二
里至伽祐铺去江华十里由铺南直下一径可通浪石
寺东南转从岭上行共七里至江华城西出城南东南
一里为麻拐岩又名回龙庵由庵沿江岸南行半里水
分二道来一自东山谷中者其水较大即沲水也一自
南来者可通小舟发源自上武堡堡南即为广西贺县
界大小二江合于麻拐岩之南大江东源锦田所涧流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1b 页
二百馀里舟行三四日可至小江南自上武堡舟溯流
仅到白马营可五十里然入江之口即积石为方堰置
中流横遏江舟不得上下堰内另置小舟外有桥横板
以渡白马营东大山曰吴望山有秦洞甚奇惜未至又
南始至上武堡堡东大山曰冬冷山二山之水合出白
马营为小江上流乃沿南来小江岸西行三里宿浪石

二十一日欲往莲花洞候引导者久之得一人由寺西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2a 页
遵大路行南去山尽即上武堡西踰大佛凹为富川道
凹去江华西十里闻踰凹西二十里为崇柏即永明界
又西二十五里过枇杷所在永明东南三十里为广西
富川界更西南三十里即富川县治云遂七里直抵大
佛岭下先是南路一岩若云楞嵌垂予意莲花在是而
岩尚在路北大岭麓乃从北岐小径入不半里至洞下
导者取枯竹一大捆缚为六大炬分肩以入出复探路
左洞披棘以进还饭浪石已过午乃循旧路抵麻拐岩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2b 页
西合江口南渡小江堰外桥东南三里至重元观寺南
里许入狮子洞出返麻拐岩北登岭直北行已过东门
外矣又北踰岭渡沲水北宿江渡
二十二日循东山东北行十里为蜡树营由此渐循山
东转五里过鳌头北麓又十里过马冈原自鳌头至是
皆循山北东向行山南悉猺人居东十里逾虎版石为
分村东渡两大溪共十里于是东登岭先抵南面崇山
至是北亦有山横列路遂东向两山间升陟冈坳十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3a 页
抵孟坳桥西彭家村
二十三日东一里南列山已尽转而西列路循之南转
五里抵塘村坳其东又有峰卓锥立戟亦自南趋北与
西面之山若排闼直南遥望处中𥪡一峰如当门之标
望之神动惟恐道不出其下南七里东度一桥小溪甚
急踰桥则大溪南自九疑北出青口即潇水上流也北
望小溪入江口有众舟舣其侧渡大溪东南十二里直
逼东界乱峰下南六里至掩口营始与宁远南来之道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3b 页
合北去宁远三十里掩口之南东西排岫横障至此凑
合成门向所望当门之标已列其东岫首而西障东垂
亦𥪡一峰若插屏若攒指若亘垣与东岫竞胜二里出
凑门之下水亦从中南出其下平畴扩然东西成壑路
从西峰南转西向行又三里至路亭
二十四日西五里为太平营由此西北入山多乱峰环
岫盖掩口东峰排列为剑戟此处诸岫如攒队合围中
环成洞穿一隙入如另辟城垣山不甚高而窈窕回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4a 页
夹道皆宛转之洞卓立之峰崆峒之石喷雪惊涛之初
涨如是十里至圣殿圣殿者舜陵也予初从岐路望之
见颓垣一二楹路复芜没竟从其东踰岭北北二里问
耕夫已过圣殿抵斜岩矣遂西面登山则穹岩东向高
张甚宏敞洞门石峰中峙门界为两飞泉倾布其上岩
右垂石纵横岩底有泉悬空下或从石端直注或依石
窦斜喷众隙乱流顾盼交射更一奇也下复开一岩深
下亦极宏峻然不能远透岩之左上层复开一岩圆整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4b 页
高朗若楼阁乘虚正对洞门中峙峰两瀑悬帘其前为
外岩最丽处下有池潴水一方不见所出复无盈溢池
北一门复开即左岩下层也由其内坠级下为深入道
明宗上人曰此间胜迹君当先了书字飞龙二岩惟三
分石远不可到还以馀晷入洞为秉炬游不妨深夜也
予乃先探二岩明宗为导出斜岩稍北折而南下马蹄
石其阴巉石嵯峨叠云耸翠益南过永福寺故址础石
犹伟已犁为田又南过一溪即潇江上流西转共三里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5a 页
入书字岩岩不甚深后有垂石夭矫岩外镌玉琯岩三
𨽻字宋人李挺祖笔岩右镌九疑山三大字为宋嘉定
六年知道州军事莆田方信儒笔侧又𨽻刻汉蔡邕九
疑山铭乃宋淳祐六年郡守潼川李袭之属郡人李挺
祖书袭之既新其宫因镌铭于侧以存曩迹后人固鄙
执岩有巨书遂以书字名岩反失玉琯之实盖此地为
九疑中峰故镌题于此余坐玉琯中因求导人往三分
石者土人谓去此五十里俱猺窟中必且得猺人为导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5b 页
然中无障栖携火露宿乃可已而重购得一人乃平地
猺刘姓者期以晴爽乃往遂返过马蹄石东入飞龙岩
岩从山半陷下内亦宽广如斜岩外层之南岩中有石
坡中悬但无宛转致返斜岩明宗出七火炬与顾仆分
携爇火前导始由岩左下层循隙历磴下水自岩顶飞
注与人争级级尽路舒水亦无有东向入洞忽平广既
而石田鳞次水满其中从塍上行下遂坠成深壑石田
上有石池由池涉水乃杨梅洞道舍之仍下洞底涉一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6a 页
溪水自西而东流入洞内截流之后循洞右行路复平
旷洞愈宏阔有巨柱端𥪡中央直近洞顶东复有一小
石侍立其侧又东为吊空石一柱自顶下垂空半止其
端反卷而大又东有天柱石莲花于是过烂泥河即前
涉下流河底泥靡陷深及膝步少缓沈不得拔乃循洞
左行左壁崖片楞垂上飞为盖下𢇮为台中凹为床为
龛南眺一方柱自洞底屏列上跻其东亦一柱与之并
起更高巨端有一石旁坐石莲上为大士座由此西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6b 页
可北绕大士座后前烂泥河水亦绕大士座下西来至
此南折去洞亦南转愈极宏崇水深艰渡游者至此例
止余强明宗渡水水深逾膝然无烂泥河泞甚既渡南
向行水流于东水循其西四顾石柱参差高者千尺低
亦丈许以数十纪俱光耀如凝脂曰雪洞又前曰风洞
前又当南下渡河明宗谓从无抵此者故前过大士座
辄抽炬篁插路为志若再入前逼深潭后迷岐窦宁不
为归途恸耶时余不借已为蒉跣一足行先令顾仆携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7a 页
一緉备坏者以渡河水深竟私置大士座下遂不能前
返约所入已三里馀闻其水潜出广东连州恐亦臆论
大抵入潇之流然所进周通正无底也还过初渡第一
河上石田北入杨梅洞先由石田涉石地地两崖石峡
如门池水满浸涉亦逾膝然其下石底坦齐旁无寸土
入峡门大石横其隘透隘入复得平洞宽夷丰博北皆
飞石平铺若楼阁有隙下窥则石仅板薄下复穹然成
洞水从下层奔注入即烂泥诸河上源也洞中产弹丸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7b 页
圆石四面纹痕猬毛起杨梅之名以此此洞所入水即
岩外四山洼注地中者此坞东为箫韶峰西即斜岩南
为圣殿西岭北为马蹄石皆廓高里降有同釜底四面
水俱潜注第不见所入隙耳出洞已薄暮卧岩中终夜
瀑雨宣声两不能辨诘朝起视则阴雨霏霏也
二十五日静息岩中寒甚閒出观瀑亟反煨榾柮以竟
日此岩之瀑非若他处悬崖下俱从覆石之底穿窦下
注悬于左岩上洞前者二瀑最壮其右崖洼洞上者一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8a 页
瀑数窍小于左瀑出自悬石之端者一出石底之窦欹
喷者二
二十六日雨仍不止下午往圣殿仍由来道逾岭稍东
转出箫韶峰北箫韶自南而北屏峙斜岩前上分两岐
北尽为舜陵陵前环绕数峰正中者上岐为三稍西者
顶有石独耸陵有二大树夹道大四人围庙僧呼为珠
树结实大如指去壳可食两旁巨杉亦有大四人围者
寻丈以上即分岐高耸冒雨返斜岩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8b 页
二十七日雨止急饭踰马蹄石岭抵玉琯岩南觅所期
刘猺猺以云雾未尽已他往同居一人于山中甚熟谙
惜患创不能导为余言由此东行五十里有三石参天
水分三处俗呼舜公石即三分石也路已湮由此南行
三十里有孤崖如髻盘突山顶俗谓之舜毋石有径可
达下即为蒲江过岭即为麻江麻江口舟可达锦田且
以所摘新茗献返过永福故址址南溪流甚急虽西下
潇江而东南北三面皆予所经尚未睹来处乃溯流寻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9a 页
之则故址之南石崖侧悬水由下出崖不及水者三尺
其下甚深不能入也是日仍观瀑炙薪岩中云气渐开
心目舒逸因为永南诸洞殿最道州月岩第一九疑斜
岩第二江华莲花洞第三狮岩第四永州朝阳岩第五
澹岩第六江华大佛岭侧岩第七九疑玉琯岩第八道
州华岩第九月岩南岭水洞第十九疑飞龙岩第十一
又闻道州长田有中朗洞胜不及到
二十八日仍过玉琯南觅导猺肩火炬前行东上杨子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99b 页
岭二里上有石人立而起山皆盘突东南折行岭坳中
三里曰茅窝皆奇石下深窝有石崖嵌削千尺四面交
流捣入岩洞是名九龟进岩岩西向疑永福南透崖出
者即此水也又东南二里越岭为蟠龙洞水口又登岭
一里为清水潭其东下岭韭菜原道也余东南二里渡
牛头江江水东自紫金原来江两崖路俱峭削上下扳
援甚艰渡江即东南上半边山其东北高山为紫金原
山外即蓝山县境其西南高山为空寮原空寮原前山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0a 页
有白石痕一幅上自山顶下至山麓若悬帛然再南为
香炉山山在玉琯岩南三十里三分石西北二十里高
亚三分石顶有澄潭广三亩中石笋两枝亭亭出水面
三丈馀疑志所称天湖也由半边山顶行五里屡度山
脊下少上多共东南五里出鳌头山先是沈雾不开半
边鳌头诸山亦近望不及身至始出至是南眺三分石
不知所在顷之云忽澄明瞥然闪影高峰顶与江山县
江郎山相似一为浙源一为潇源但江郎高矗山半此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0b 页
悬万峰绝顶为异耳半边鳌头两山东北与紫金夹牛
头江西南与空寮香炉夹为潇源江乃两水中脊二水
合于玉琯东南西下鲁观与蒲江合始胜如叶舟出大
洋焉沿鳌头东岭半行二里始下三里下至澜泥河始
得水野炊已下午其澜泥河东五里踰岭下三里为高
梁原𨽻蓝山西境岭乃蓝山宁远分界处在三分石东
予往三分石下澜泥河即与高梁原分道折而西南行
又上一岭山花红紫斗色余于鳌头山始见山鹃兰花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1a 页
至是又有紫花二种一种大花如山茶小者与山鹃等
艳色可爱枯树间蒸菌黄白厚大如盘予袖摘夜至三
分石穿箐烘之香正如香菌又山木干霄有独木最贵
楠次之又有寿杉叶扁同侧柏柏俦也巨者围可五人
高约数十丈潇源水畔渡河处倒横一楠修可齐眉长
可三四十步凡上下岭共五里抵潇源水水东南从三
分石来经香炉山东北出鲁观者乃绝流南渡即上三
分石岭麓岭削不容足细径伏深箐中俯首穿箐上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1b 页
两手挽之以移足时箐犹宿雾淋漓首不得舒又不能
平行其下惟垂空繘练资如是八里路渐平又南行岭
上五里浓云仍翳望顶莫辨而晚色渐合遂除箐依松
得掌大地山高无水有火不成炊命导猺砍大木积焚
之箘箐围火为度宵计既暝吼风大作飞火星舞空中
火焰流徙倏忽奔突数丈初谓奇观既而雨势乘风伞
不能蔽幸火威猛烈足以敌之五鼓雨盛火亦夺魄矣
二十九日天明渐霁仰见三分石露影在咫尺间凭饥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2a 页
冲湿而南又下山二里始知尚隔一峰也度坳中脊复
南上三里始有巨石盘崖昨升降处皆峻土无块石为
导猺误出其南南一里东眺矗顶已可周摩之为雾所
埋对面无所睹道穷磴绝忽山雨大注顶踵莫不沾濡
乃返过巨石崖始见有线道俱伏箐中大雨不可上遂
返至夜来依火处拟从直北旧路下就溪炊米又误出
其西竟失道久之得微涧炊涧中已当午下抵涧则五
涧纵横交会一处盖皆三分石西南北三面水也向所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2b 页
渡东来一溪尚在最北溯流东一里至来时所渡处始
涉而北人谓三分石下水一出广东一出广西一下九
疑为潇水出湖广予至此乃知为石分三岐耳其东北
合北与西诸水即五涧交会处出大洋为潇江源直东
者自高梁原为白田江东十五里经临江所又东二十
里至蓝山县治为岿水源东南者自高梁原东南十五
里之大桥下锦田西至江华为沲水源而三分石水初
不出两粤也且其南有锦田水横流为楚越界闻锦田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3a 页
东有石鱼岭为广东连州水至此始东南流入东粤耳
乃从旧道下至牛头江日已暮命导猺从间道趋韭菜
原以自此而南绝无一寮而此原有高山猺居也初升
犹土山既东下闻水声出深壑中暗扪危级下又一里
过两独木桥见火光荧荧伏畦旁乃猺人捕蛙者已而
茅寮在前呼之一人秉炬出迎归托宿焉
三十日平明行始见所谓韭菜原在高山底若釜西越
一山二里出清水潭遂循故道返斜岩仍出宿路亭是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3b 页
夕始睹落照
四月初一日从路亭东北岐随箫韶水西岸行三里西
望掩口东两山峡已出其下平畴矣于是东山渐豁路
因溪东转溪两旁石盘错竞敌水奔束其中隘处如门
即架木其上以度度而循溪南岸行共七里抵下观下
观西有溪自南绕下观而东石梁锁其下流水出桥下
东合箫韶水其南一溪又自应龙桥来会三水合胜舟
北可二十里至宁远过下观始与箫韶水别路转东南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4a 页
向南望下观后千峰万巘亭亭若竹竿玉立中有最高
锐者名吴尖山下有岩窈窕当不减斜岩内有尤村洞
外有东角潭俱此中甚奇处恨未滞杖履其中搜剔奇
閟也东南二里大溪南自尤村洞来桥跨其上即应龙
桥也亦称通济桥已度桥遂南入乱峰中乃吴尖东派
二里上地宝坪坳四际皆奇峰曲折狮象龙蛇之石夹
路起与人争道共六里饭山口峒名虽山口实瑶房锦
幄桃源鹿门不办此幽奇邃诡也南出山口踰岭共三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4b 页
里忽两峰夹道竞险争高刻摹诡态极其变幻峰下小
溪南向憩溪桥遇儒冠者王璇峰家尤村内欲挽予还
其处为吴尖主人予期以异日过峡南始有容土负块
山又五里踰岭抵大吉墅石峰复夹道起路东一峰下
嵌空玲珑逆悬嵌裂蜃云不足喻其巧余望之神怦怦
动亟分荆入皆窦空通漏上盘腋转莫可穷诘西峰悬
削不少雌逊路出两峰中透隘南始豁然山开曰路园
下石峰至是始尽东西俱盘坂崇峦南二里出大道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5a 页
南五里宿界头铺为宁远蓝山界其西大山曰满云山
当是紫金原之背其攴东北行界遂因之
初二日东南行问所谓石柱山俱莫知所在共五里过
岭至总管庙遥望正东有耸尖卓立者不辨为树为石
又东南五里至颜家桥始辨为石峰也桥下水东北流
去过桥东南踰一小岭大道南十五里至蓝山予东折
取临武道五里过宝林寺读寺前护龙桥碑云宝林山
脉由北柱来乃悟向所望疑树峰即志称石柱碑所指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5b 页
北柱也东过护龙桥桥下水南流汹涌即颜家桥溪委
曲至者随溪东走北瞻石柱峰倩削如碧玉簪两旁石
崖兀突露奇然较之尤溪山口峰此裁得其一体耳又
二里至下湾田大树峙路隅上枝分耸下盘曲偃蹇大
七围旋窝错节间俱受水若洗头盆亦妖也又东路出
卧石中溪始折南向蓝山路乃东二里一横道自西南
贯东北即蓝山趋桂阳道又东沿白帝山南十里抵雷
家岭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6a 页
初三日大溪自蓝山曲而东至循溪东行已而溪南折
路舍溪东踰岭共五里大溪复自南来曰许家渡渡而
东一里溪北向入峡路南入山十五里至心田铺铺南
径道开辟小溪来自朱禾铺北向去自此路西大山由
蓝山南南向排列澄溪带之路东石峰耸秀亦南向排
列乔松荫其上置道于中三里一亭供倦旅憩卧二十
里饭朱禾铺为蓝山临武界一里度永济桥水东流抵
东山麓折而北入岿水又南四里为江山岭则南龙大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6b 页
脊水遂分楚粤云岭西十五里曰水头志谓武水出西
山下鸬鹚石当即其处过脊即东南循水行四里至东
村东南一里踰岭下行坞中路旁乔松合抱夹立三里
出两石山口又四里达垫江铺南去临武尚十里
初四日闻垫江东北十五里有龙洞甚奇遂由小径行
四里出临武北向桂阳舟大道一里即渡溪越挨冈岭
复从小径西北入山共五里抵石门蒋氏蒋氏居后洞
在山半翠微间洞门东南向一入即见百柱千门悬列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7a 页
其中俯洼以下则洞外层也从东上穿入列柱复回环
成洞如委房深阁无不彻明达隙八窗掩映从所历洞
无此开望宏丽屈折殚工者时蒋氏导游还取火炬余
贪奇独先至意炬入处当在下洞外层后及炬至导者
从左洞后穿隙西入连入石门数重已转出外洞之后
下层之上乃北踰石限穿隘进即下石池中水澄明不
流两崖俱穹壁列柱池水深三四尺中有石梗卧水底
水浮其上仅尺许践梗行褰裳可涉十步之外卧梗又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7b 页
横若限限外池益大水益深水底白石龙首顶横脊尾
拖池中逼崖侧又前二三步圆石大如斗㟧插水中不
出水者亦尺许密依龙侧真颔下物也珠旁又一石大
倍珠中凹如臼面平水曰珠盘然与珠并列未尝盛珠
也由此而前水深五六尺无梗绝涉西望水洞宏广若
五亩池四旁石崖攒突参错而下泥水不得去洵异境
也其西北似有隙更深恨无槎可航还从旧路出经左
洞下回望洼洞外层纷纶窈窕乃独下洞底环洞四旁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8a 页
转出列柱后洞虽不深通而芝田莲帷上下重布既无
内二洞亦自成一奇也此洞品第固当在月岩上下山
返垫江南十里抵临武
初五日出临武南三里过迎榜桥桥南即挂榜山余初
过不之觉从其南东上岭共七里过深井坪又南二里
路从右下是谓凤头岩即宋王淮锡称秀岩者洞门东
北向度桥以入出洞下抵石溪溪流自桥即伏流石间
复透隙潆崖破洞东入此洞即王记所云下渡溪水其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8b 页
入无穷处也第王所记从上洞而下此则水更由外崖
入予抵水洞口深不能渡闻随水入洞二丈即见天光
五丈即透壁出山之东是山如天生桥水达其下仅三
五丈往连州大道正度其上但高广度者不觉耳予登
巅东瞰深壑下环峡流东注近俱峭石森立灌莽翳之
不特不能下亦不能窥王记所云其入无穷者臆说也
还度迎榜桥回瞻挂榜处石壁一帏色黄白成章剖峰
平列但少方整耳遂宿临武生祠中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9a 页
初六日出东门东南四十里至凤集铺为临武宜章东
西界又二十里抵梅田白沙巡司
初七日司东渡武溪东北三十里为芹菜坪南有石峰
分突下层崖承之色班赭杂黑极似武夷一体此处四
山俱青崿巉岏独此有异又五里过隘口循塔山北垂
觅小径转入山坳曰艮岩寺向西南岩向西北岩口有
池一方僧凤岩所煮金刚笋供粥下午至宜章城南三
星桥过桥则市肆夹道商旅杂遝为南下广东之大道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09b 页
路循城而东已乃北十里牛觔洞在青岑山东北麓更
北一里至野石铺其北石峰嵌空层踞路左即为野石
岩投宿岩下村家欲从舍后上岩须自其中舍后门出
予乃从南畔乱石中扳崖踰石入先登一岩其门岈然
内有透顶隙不甚深仰视门左有磴埋草间亟披棘上
西南行石径中复得石门如合掌内虽隘稍深右裂旁
窍上亦透天光而东壁半一圆窍透光如镜出峡门西
北随磴上则穹崖削立上有叠石分霄下成展嶂以薄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0a 页
暮乃下闻中室牖内有呼客声谓客探岩曾见仙诗否
余以所历对曰未也穹崖之东峡门之上尚有路可登
明日当再穷之且为予言高云山乃众山顶路由黄岑
岭而上宜章八景有黄岑滴翠白水流虹二胜在其下
不可失也
初八日复登岩上由穹崖东丛郁之下果得路上数步
乱石纵横路复莫辨乃扳踰石㟧上俱嵌空决裂有大
石高耸于外夹成石坪掩映愈胜还至失道处见一石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0b 页
穴即在所踰石下匍匐入其内㟏岈起裂列穴旁通宛
转透石坪下皆明朗可穿前越其上兹又达其底然终
不得洞中诗下岩南从旧路抵牛觔洞北西越山峡出
峡共五里循青岑南麓行西三里转一冈始与南来大
道合北上曲折岭二里直跻岭坳西即白水流虹章水
上源也水自高云山南经黄岑峒由此出峡布流悬石
下土人即称此岭曰黄岑然黄岑山尚北峙此其南下
支踰岭西北半里即溯白水上流行黄岑山危峙东北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1a 页
阳环成洞大溪横贯之溯溪西行三里仍北转溯溪一
里乃舍溪登岭溪在岭南闻溯行三十里可抵黄茅岭
乃北上一里西下坞中是为藏经楼高山四绕小涧潆
门寺甚整洁昔为贮藏所近被贼焚劫经移高云矣由
寺左登坪头岭直上二里踰岭坞甚幽山帏叠翠众壑
争流修篁一丘丛木交映中一静室出焉半里坞穷复
溯涧北上岭里许岭已及巅水仍不绝此坪头而上第
二岭也水自上坞透峡下路循峡入平行半里渡涧东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1b 页
北上岭涧东自黄岑山后来平流坞中石坪殷红清泉
素润色侔濯锦出峡下泻珠鸣玉韵重木翳之杳不可
窥于是绕静室西南下注出藏经岭南为大章之源也
岭不甚高半里渐盘出黄岑北山鹃鲜丽光彩耀人此
坪头第三岭也过一坪又东北上第四岭里许踰其脊
岭西石峰突如狮踞为将军山踰岭北下行深树中共
二里得高云寺寺倚翠微犹踞万峰顶上也以惫极日
未暮止焉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2a 页
初九日东北丛木中下山五里抵山麓坦山村村侧北
上虎头岭岭东坳中涧水泻大石崖下悬帘曳布亦此
中仅见踰坳溯流北行坞中踰岭下共四里有溪自西
而东渡之又一溪自北来入溯溪北行峡中二里为大
竹峒水自西来想为黄茅岭馀波也东踰大竹岭岭为
大竹山南下脊上少下多东向直下二里为吴溪东一
里度桥北上小分岭亦上少下多二里下至仙人场有
水颇大北自山峒透峡而东一峰当关扼之水激石南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2b 页
折峰剖其西岩岩矗扆以为下必有洞壑可憩绝流以
渡竟无人居东北十二里出良田又北十里至万岁桥
初十日二十里至郴州州东百馀里山下有泉方圆十
馀里其旁石壁峭立泉深莫测是为钴鉧潭不称大观
柳子厚有爱斯名移称永郡耳
十一日午后下小舟东北由苏仙桥下顺流西北去六
十里达郴口则郴江自东南耒水自正东二水合流势
始大耒水出桂阳县南五里耒山下西北至兴宁县胜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3a 页
小舟又三十里至江东市胜大舟又五十里乃至此江
口诸峰俱石崖盘立寸土绝丽志称曹王寨山极险峻
暮不及登舟人夜鼓棹三十里抵黄泥铺雨至而泊予
从篷底窥之外若桥门心异之因起视则一大石室下
也宽踰数间屋下汇为潭四舟俱泊其内岩外雨声山
色不意梦中多此奇境四鼓雨止乃行昧爽达程口
十二日晨炊程口肆中程口者志所称程乡水也地属
兴宁水发源茶陵酃县界舟溯入皆兴宁西境进有钟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3b 页
原山土人誇为名山又进则小舟尚可三日程踰高脚
岭则茶陵道矣程乡水西入未江时煤炭大舟鳞次水
浅不能发上午得小煤船附之行程口西北重岩若剖
夹立江岸两涯纯石盘亘错突色间赭黑环转一如武
夷如此四十里又二十里过永兴县十五里为观音岩
岩在江北岸西南下瞰江中石崖腾空上覆下裂如剖
半瓜其足叠阁两层阁前有洞临流中容数人由阁西
悬梯直上上接崖顶透隙上一龛嵌覆顶下中祠大士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4a 页
岩下一石狮横卧江心下舟又五里至森口大溪自南
来乃桂阳州龙渡以东诸水东北合白豹水至此入耒
江又北五里泊柳州滩永兴以北山始无回崖突石观
十三日六十五里过上堡市地为耒阳境北过江登直
钓岩岩前有真武殿观音阁东向迎江洞门瞰江南向
当门石柱中垂界为二若连环然其内空阔平整右隅
裂一窍历磴上别有邃室左隅由大洞深入石窍忽盘
空起东迸一窍欹纳天光内又盘空起透顶直上天光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4b 页
一圆下彻其中直是井底窥天也下午九十里抵耒阳
县江经城东直北去山至此尽开
十四日顺流北一百二十里至新城市为耒阳衡阳分
界乘月随流六十里泊相公滩
十五日一百二十里至前溪渡陆路抵府止三十里水
倍之渡西岸遂登陆西行十二里已暮
十六日二十里渡湘江已在衡州南关外抵金寓静闻
宿花药未归及归桂藩助金事尚未就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5a 页
十七日定广右舟
十八日舟人以同伴未至改期二十日早发
十九日静闻同祥甫赍王所助游资来
二十日冒雨登舟静闻往谢桂藩追至南关外别祥甫
舟即行三十里泊东阳渡江涨浊湘流又作一观
二十一日五十里将抵松柏忽衡友刘明宇使使追予
晤别乃与静闻登涯逆之而刘不至宿山顶茅庵
二十二日闻刘已舟往松柏匍匐雨中二十里别刘松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5b 页
柏肆中时所附广右舟计竟日力当止于常宁河口乃
遍觅渔舟为夜抵白坊计二鼓雨止月出已抵白坊驿
念再行三十里可及舟适见二舟泊下流余漫呼顾行
得应声始知舟犹待予于此也乃过舟
二十三日北行二十里过大鱼塘见两舟被劫哭甚哀
于是同行两舫人谢予曰昨不同君暮亦当至此始舟
子以候予故大为众诟至是甚见德色共六十里泊河
州驿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6a 页
二十四日归阳驿
二十五日小河口
二十六日观音滩
二十七日祁阳县余乃同静闻出祁阳东北一里憩甘
泉寺泉一方当寺前坡下味极淡冽似惠泉殿前有吾
郡宋邹浩甘泉铭碑张南轩从郡中蒋氏得之跋而镌
此邹大书张小楷可称二绝寺前山第二层之东盘成
一窝则九莲庵也邑人陈尚书重建藏经阁中供高皇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6b 页
帝像唐包巾丹窄衣眉如卧蚕中不断疏须杰张陈氏
得之内府者九莲庵山南尽前有大池乃甘泉南下东
绕注于湘入湘处为潇湘桥桥北一峰突起奇石灵幻
湘江欲南至此东折去祁江从北至此南向入湘乃三
水交会中也峰顶曰潇湘庙庙后崿裂瓣簇石态多奇
二十八日水涨舟泊竟不成行
二十九日昧爽放舟晓色蒸霞层岚开藻既而火轮涌
出金光腾耀中直从舟尾射予枕隙泰岳日观不谓得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7a 页
卧游也过二十四矶泊黄阳铺
闰四月初一日冷水湾
初二日湘口关自冷水湾来山开天旷界大骋江两岸
瞰水之石出没屡变但有所遇靡不霁心缀目盖入祁
阳境石质奇石色润过祁阳突兀之势以次渐露至此
随地涌立及入湘口则耸突盘亘者变为峭𥪡回翔矣
初三日放舟入湘口于是别潇专向湘潇即予前入永
州道与湘交会此二水一东南一西南界其中者为芝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7b 页
山北尽两流夹之尖若龙尾下垂因其脊无石中砥故
挫之必锐而后已由湘口上多西北之曲滩声愈多石
崖愈奇凡四十里有骈立东岸者与江左平剖之崖夹
江对峙如五老比肩愈见奇峭西转五里过军家埠又
南转一山中剖平插江右其下云根苍黯倒浸重波时
落日正衔山外舟过江东忽峰间片穴通明若钩月与
日并悬旋即隐蔽乃去军家埠五里泊
初四日东过挂榜岩岩平削江北下嵌水面其上石若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8a 页
磨崖色间黄白远逾临武南行三十里抵石溪驿已属
东安界有东江自南北注湘石梁跨其口水发源零陵
南舟由桥下南溯十五里为零陵境又二十五里为东
江桥上有小河三支通筏而已按志永水出永山在永
州西南九十里北入湘即此水无疑也石溪之西有山
突兀石崖下插江中一隙北向如重门悬峡山之后顶
为狮子洞洞门东南向不甚高敞穿石窟下一里可透
出临江门峡惜时方水溢临江处既没浸中洞复无炬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8b 页
入遂返又五里泊白沙洲其对岸石壁临江黄白粲然
充壁崖北山巅又起一崖西北向有庵倚之隔江不能
往也
初五日十五里上磨盘滩两岸山始峻峭崖突北岸者
飞瀑挂其腋间虽以雨壮观要为不断之流又五里为
兵书峡西岰亦有瀑如练又五里为沈香崖崖斜叠成
纹高迥处叠纹忽裂中吐两枝望之木形黝色上有大
树一株正当崖顶更有上崖一重内峙庵嵌其间层峰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9a 页
耸翠下挈遥江真异境也过崖泊罗埠
初六日江涨才挂帆行五里
初七日西六里两山门裂遂分楚粤界又南三十里上
金华滩滩东石崖当冲轰流崭壁高下两绝险胜一时
又西十里止庙头
初八日放舟南行二十里为黄沙铺粤舟可直抵桂林
余欲尽全州诸山遂止此从陆为粤游始
 
徐霞客游记 卷二上 第 119b 页
 
 
 
 
 
 
 
 徐霞客游记卷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