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a 页 WYG0593-006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一上
            明 徐宏祖 撰
  游天台山日记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并
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是地于菟夹道月伤数十
人遂止宿焉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b 页 WYG0593-0064d.png
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
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
雨后新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
扳历忘苦又十五里饭箸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箸竹
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
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
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
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箸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a 页 WYG0593-0065a.png
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馀里抵弥陀庵上
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
在万山凹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越潦扳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
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连日晚霁并无晓
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上顶数里至华顶庵又
三里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b 页 WYG0593-0065b.png
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
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之矣大为叹惋复上太白循路
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烈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
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
色盖为高寒所勒耳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
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二十里过上
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
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a 页 WYG0593-0065c.png
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入八九
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
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
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凹中斜下三级
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为曲所遮不能望尽
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
汩予赤足跳草莽中猱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
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b 页 WYG0593-0065d.png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
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馀长三丈架两山凹间两飞瀑
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隤百丈不止予从
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
达前山乃反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
大石上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饭后十五里抵
万年寺登藏阁阁两重贮南北经两藏寺前后多古杉
悉三人围鹤巢于上声嘹呖传山谷间是日予欲向桐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a 页 WYG0593-0066a.png
柏宫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
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予谓已在平地及下数
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
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胜无如
两岩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桃源抵桐柏则翠壁
赤城可一览收矣
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
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b 页 WYG0593-0066b.png
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
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
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志
所谓八寸关也入关则四围峭壁如城最后洞深数丈
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
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蓊苁于上恰与左岩对
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
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a 页 WYG0593-0066c.png
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跂立如两人僧指为寒
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崖顶
上对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凌晨出岩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
空中洞穴甚多岩半亦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馀步平
展明朗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
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
还饭僧舍觅筏渡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b 页 WYG0593-0066d.png
盘垂其上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
随地不绝已至一山砦石壁直插涧底涧深流驶旁临
无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偪身而过神魄为
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
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中曲路行日已
堕无投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
从小路反迂回三十馀里宿信桃源误人也
初七日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馀里渡溪入山又四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a 页 WYG0593-0067a.png
五里山口渐狭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
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
皆石骨攒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
穷路绝一瀑从山凹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东
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十里访
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扳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
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
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予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b 页 WYG0593-0067b.png
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兼收遂下山从赤
城后还国清已三十里矣
初八日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顶圆壁特
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
所谓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俱无甚奇
  游雁宕日记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步行
三十里宿八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a 页 WYG0593-0067c.png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
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
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
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
百丈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自章家楼二里山半得石
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
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
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转入山腋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b 页 WYG0593-0067d.png
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芝如怒笋如
笔之卓如幞之欹洞有口如捲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
双鸾五老之形联肩接翼者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
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
级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像坐玩至
暝返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址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
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明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a 页 WYG0593-0068a.png
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
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世界寺居其中南向背
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
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腋介于天柱者先
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略似灵峰洞而小穴
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
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
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b 页 WYG0593-0068b.png
天柱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高半独秀锐亦如
之两峰南凹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
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
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
矣由嶂之左腋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
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
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
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a 页 WYG0593-0068c.png
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圆穴二侧有长穴一光自穴
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
叠嶂左右环向巧变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
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
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为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
而展者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
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b 页 WYG0593-0068d.png
亘于前鸟道盘折踰凹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沿
涧深入约去灵岩十馀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
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
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著
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
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
庵中雨廉纤不止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
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扳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a 页 WYG0593-0069a.png
圯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
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间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
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尺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𨗳清隐谓湖中草满
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予意至顶湖可
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
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
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b 页 WYG0593-0069b.png
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凹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
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
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
直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道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
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
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
荡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
已隔二谷遂返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a 页 WYG0593-0069c.png
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
高脊愈狭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越每过一脊即一
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
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
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
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行縢四悬崖垂空先下一奴
余次从意可得扳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馀地望岩下
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馀不能飞陟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b 页 WYG0593-0069d.png
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
得复登山岩出险还云静庵日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
湖之兴衰矣别清隐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
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山暝始出南行四
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筱大可径寸
柔不堪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岐渡四十九盘遵海
而南踰窑岙岭往乐清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2a 页 WYG0593-0070a.png
  游白岳日记(徽州府休宁县/)
丙寅岁余同浔阳叔翁于正月二十六日至徽之休宁
出西门其溪自祁门县来经白岳循县而南至梅口会
郡溪入浙循溪而上二十里至南渡过桥依山麓十里
至岩下已暮登山五里借庙中灯冒雪蹑冰二里过天
门里许入榔梅庵路经天门珠帘之胜俱不暇辨但闻
树间冰响铮铮入庵后大霰作浔阳与奴子俱后予独
卧山房夜听水声如屋溜竟不成寐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2b 页 WYG0593-0070b.png
二十七日起视满山冰花玉树迷漫一色坐楼中适浔
阳并奴至乃登太素宫宫北向元帝像乃百鸟衔泥所
成色黧黑像成于宋殿新于嘉靖三十七年庭中碑文
世庙御制也左右为王赵二神将殿俱雄丽背倚玉屏
前临香炉峰峰突起数十丈如覆钟未游台宕者或奇
之出庙左至舍身崖转而上为紫玉屏再西为紫霄崖
俱危耸杰起再西为三姑峰五老峰文昌阁据其前五
老比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返榔梅循夜来路下天梯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3a 页 WYG0593-0070c.png
则石崖三面为围上覆下嵌绝似行廊循岭而行泉飞
落其外为珠帘水嵌之深处为罗汉洞外开内伏深且
十五里东南通南渡崖尽处为天门崖石中空飞突正
如阊阖人出入其间门外乔楠中峙蟠青丛翠门内石
崖一带珠帘飞洒奇为第一返宿庵中访五井桥岩之
胜羽士汪伯化约明晨同行
二十八日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余
强卧巳刻同伯化蹑屐二里复抵文昌阁揽地天一色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3b 页 WYG0593-0070d.png
虽阻游五井更益奇观
二十九日奴子报云开日色浮林端矣急披衣起青天
一色半月所未睹然寒威殊甚方促伯化共饭饭已大
雪复至飞积盈尺偶步楼侧则香炉峰正峙其前楼后
出一羽士曰程振华者为予谈九井桥岩傅岩诸胜
三十日雪甚兼雾浓咫尺不辨伯化携酒至舍身崖饮
睇元阁在崖侧冰柱垂垂大者竟丈峰峦灭影近若香
炉峰亦不能见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4a 页 WYG0593-0071a.png
二月初一日东方一缕云开已而大朗浔阳以足裂留
庵中予急同伯化蹑西天门而下十里过双溪街山势
已开五里山复渐合溪环石映佳趣盎溢三里由溪口
循小路入越一山二里至石桥岩桥侧外岩高亘如紫
霄岩下俱因岩为殿山石皆紫独有一青石龙蜿蜒于
内头垂空尺馀水下滴曰龙涎泉颇如雁宕龙鼻水岩
之右一山横跨而中空即石桥也飞虹垂蝀下下空恰
如半月坐其下隔山一岫特起拱对其上众峰环峙较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4b 页 WYG0593-0071b.png
胜齐云天门即天台石梁止一石架两山间此以一山
高架而中空其半更灵幻矣穿桥而入里许为内岩上
有飞泉飘洒中有僧斋颇胜还饭于外岩觅𨗳循崖左
下灌莽中两山夹涧路棘雪迷行甚艰𨗳者劝予趋傅
岩不必向观音岩予恐不能兼棋盘龙井之胜不许行
二里得涧一泓深碧无底亦龙井也又三里崖绝涧穷
悬瀑忽自山凹挂下数丈亦此中奇境转而上跻行山
脊二里则棋盘石高峙山巅形如擎菌大且数围登之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5a 页 WYG0593-0071c.png
积雪如玉回望傅岩岌嶪云际由彼抵棋盘亦近悔不
从𨗳者石旁有文殊庵竹石清映转东而南二里越岭二
重山半得观音岩禅院清整然无奇境尤悔觌面失傅
岩也仍越岭东下深坑石涧四合时有深潭大为渊小
如臼皆云龙井不能别其孰为五孰为九凡三里石岩
中石脉隐隐𨗳者指其一为青龙一为白龙予笑颔之
又乱崖间望见一石嵌空有水下注外有横石跨之颇
似天台石梁伯化以天且晚请速循涧觅大龙井忽遇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5b 页 WYG0593-0071d.png
僧自黄山来云出此即大溪行将何观遂返里馀从别
径向漆树园行巉石乱流间返照映深水一往幽丽三
里跻其巅予以为高埒齐云及望之则文昌阁犹巍然
也五老峰正对阁而起五老之东为独耸寨循其凹而
出曰西天门五老之西为展旗峰由其下而度曰芙蓉
桥予向出西天门今自芙蓉桥入也望三姑之旁犹殢
日色遂先登则落照正在五老间归庵已晚餐矣相与
追述所历始知大龙井正在大溪口足趾已及而为僧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6a 页 WYG0593-0072a.png
所阻亦数也
  游黄山日记
初二日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
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东越而
下平畴颇广二十里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
至巅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又三里为
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布一溪涉之甚难二
里高桥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6b 页 WYG0593-0072b.png
初三日随樵者行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两岭
俱峻曰双岭共十五里过江村二十里抵汤口香溪温
泉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渐上雪且没趾五里
抵祥符寺汤泉在隔溪遂赴池浴池前临溪后倚壁三
面石甃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汤气郁然
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黄贞父谓其不及盘山以
汤口焦村孔道浴者太杂遝也浴毕返寺偕僧挥印登莲
花峰蹑雪循涧以上涧水三转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7a 页 WYG0593-0072c.png
潭再上而停涵石间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药臼
曰药铫宛转随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如是一里得庵
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炉及钟鼓架俱天然
古木根予返寺宿
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
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
令其徒引过汤池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泉泻如练
予即从此扳跻上泉光云气缭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7b 页 WYG0593-0072d.png
庵上下磬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朱砂
庵比丘为予言山顶诸净室径为雪封两月今早遣人
送粮山半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十里下山
遂引被卧
初六日天气甚朗觅𨗳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
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棘木茸茸
中仰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
冻雪成冰坚滑不受趾予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8a 页 WYG0593-0073a.png
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
岗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
而入绝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
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
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
合掌言阻雪中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
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僧路尚未通惟
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隙而下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8b 页 WYG0593-0073b.png
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予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
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肩摩高数十
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级上跻过此得
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天平矼矼之兀
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天平
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
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
阴属宁之太平予至天平矼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9a 页 WYG0593-0073c.png
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
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因
指一僧谓予曰公有馀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
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僧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
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
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
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余侧身扳据其上而浔阳踞大
顶相对各跨胜绝下入庵黄粱已熟饭后北向过一岭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9b 页 WYG0593-0073d.png
踯躅菁莽中入一庵曰狮子林即智空所指宿处主僧
霞光已待我庵前矣遂指庵北二峰曰公可先了此胜
从之俯窥其阴则乱峰列岫争奇并起循之西崖忽中
断架木连之上有松一株可扳引而度所谓接引崖也
度崖穿石罅而上乱石危缀间构木为室其中亦可置
足然不如踞石下窥更雄胜耳下崖循而东里许为石
笋矼矼脊斜亘两夹悬坞中乱峰森罗其西一面即接
引崖所窥者矼侧一峰突起多奇石怪松登之俯瞰壑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0a 页 WYG0593-0074a.png
中正与接引崖对峰回岫转顿改前观下峰则落照拥
树谓明晴可卜踊跃归庵霞光设茶引登前楼西望碧
痕一缕余疑山影僧谓山影夜望甚近此当是云气余
默然知为雨兆也
初七日四山雾合少顷庵之东北已开西南腻甚若以
庵为界即狮子峰亦在时出时没间晨餐后由接引崖
践雪下坞半一峰突起上有一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
及二尺而斜拖曲结蟠翠三丈馀其根穿石上下几与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0b 页 WYG0593-0074b.png
峰等所谓扰龙松是也扳玩移时望狮子峰已出遂杖
而西是峰在庵西南为案山二里蹑其巅则三面拔立
坞中其下森峰列岫自石笋接引两坞迤逦至此环结
又成一胜登眺间沉雾渐爽急由石笋矼北转而下正
昨日峰头所望阴森径也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纤或
直或欹与身穿绕而过俯窥辗顾步步生奇但壑深雪
厚一步一悚行五里左峰腋一窦透明曰天窗又前峰
旁一石突起作面壁状则僧坐石也下五里径稍夷循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1a 页 WYG0593-0074c.png
涧而行忽前涧乱石纵横路为之塞越石久之一阙新
崩片片欲堕始得路仰视峰顶黄痕一方中间绿字宛
然可辨是谓天牌亦谓仙人榜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
池共十里一茅庵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址再五里循溪东
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
则一梅亭梅正发山寒积雪至是始芳抵青龙潭一泓深
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池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奔流乱
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还餐松谷往宿旧庵予初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1b 页 WYG0593-0074d.png
至松谷疑已平地及是询之须下岭二重二十里方得
平地至太平县共三十五里云
初八日拟寻石笋奥境竟为天夺浓雾迷漫抵狮子林
风愈大雾亦愈厚余欲急趋炼丹台遂转西南三里为
雾所迷偶得一庵入焉雨大至遂宿此
初九日逾午少霁庵僧慈明甚誇西南一带峰岫不减
石笋矼有秃颅朝天达摩面壁诸名余拉浔阳蹈乱流
至壑中北向即翠微诸峦南向即丹台诸坞大抵可与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2a 页 WYG0593-0075a.png
狮峰竞驾未得比肩石笋也雨踵至急返庵
初十日晨雨如注午少止策杖二里过飞来峰此天平
矼之西北岭也其阳坞中峰壁森峭正与丹台环绕二
里抵台一峰西垂顶颇平伏三面壁翠合沓前一小峰
起中坞其外则翠微峰三海门蹄股拱峙登眺久之东
南一里绕出天平矼下雨复大至急下天门两崖隘肩
崖额飞泉俱从人顶泼下出天门危崖悬叠路缘崖半
比后海森峰峭壁又转一境海螺石即在崖旁宛转酷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2b 页 WYG0593-0075b.png
肖来时忽而不察今行雨中颇稔其异询之始知已趋
大悲庵宿悟空上人处
十一日上百步云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而磴石倾侧
㟏岈兀兀欲下前时以雪掩其险至此骨意俱悚上云
梯即登莲花峰道又下转由峰侧而入即文殊院莲花
洞道也以雨色不止乃下山入汤院复浴由汤口出二
十里抵芳村十五里抵东潭溪涨不能渡而止黄山之
流如松谷焦村俱北出太平即南流如汤口亦北转太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3a 页 WYG0593-0075c.png
平入江惟汤口西有流至芳村而巨南趋岩镇至府西
北与绩溪会
  游武夷山日记(建宁府崇安县/)
二月二十一日出崇安南门觅舟西北一溪自分水关
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合注县南通郡省入海顺流三十
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余诧而瞩目则欹者幔
亭峰耸者大王峰也峰南一溪东向而入大溪者即武
夷溪也冲祐宫傍峰临溪予欲光抵九曲然后顺流探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3b 页 WYG0593-0075d.png
历遂舍宫不登逆流而进流甚驶舟子跣行溪间以挽
舟第一曲右为幔亭峰大王峰左为狮子峰观音岩而
溪右之濒水者曰水光石石上题刻殆遍二曲之右为
铁板嶂翰墨岩左为兜鍪峰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间
有三孔作品字状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
峰大藏壁立千仞崖端穴数孔乱插木板如杌一小舟
斜架穴口木末号曰架壑舟四曲右为钓鱼台希真岩
左为鸡栖岩晏仙岩鸡栖岩半有洞外隘中宏横插木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4a 页 WYG0593-0076a.png
板天柱峰者五曲也文公书院正在大隐屏下抵六曲
右为仙掌岩天游峰左为晚对峰响声岩回望隐屏天
游之间危梯飞阁悬其上不胜神往而舟以溜急不得
进还泊曹家石登陆入云穿石俱从乱崖中宛转得路
窝后即接笋峰峰骈附于大隐屏其腰横两截痕故曰
接笋循其侧石隘跻磴数层四山环翠中留隙地如掌
者为茶洞洞口由西入口南为接笋峰口北为仙掌岩
仙掌之东为天游天游之南为大隐屏诸峰上皆峭绝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4b 页 WYG0593-0076b.png
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峰一罅比天台之明岩为
奇矫也从其中扳跻登隐屏至绝壁处悬大木为梯贴
壁直竖云间梯凡三接级共八十一级尽有铁索横系
山腰下凿坎受足扳索转峰而西夹壁中有冈介其间
若垂尾凿磴以登即隐屏顶也有亭有竹四面悬崖凭
空下眺真仙凡夐隔仍下悬梯至茶洞仰视所登之处
崭崭在云汉隘口北崖即仙掌岩岩壁屹立雄展中有
斑痕如人掌长盈丈者数十行循崖北上至巅落照侵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5a 页 WYG0593-0076c.png
松山光水曲交加入览南转行夹谷中谷尽忽透出峰
头三面壁立有亭踞其首即天游峰矣是峰处九曲之
中不临溪而九曲之溪三面环之东望为大王峰而一
曲至三曲之溪环之南望为更衣台南之近者则大隐
屏诸峰也四曲至六曲之溪环之西望为三教峰西之
近者则天壶诸峰也七曲至九曲之溪环之惟北向无
溪而山从水帘诸山层叠而来至此中悬其前之俯而
瞰者即茶洞也自茶洞仰眺但见绝壁干霄泉从侧间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5b 页 WYG0593-0076d.png
泻下初不知其上有峰可憩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
胜此峰固应第一也立台上望落日半规远近峰峦青
紫万状台后为天游观亟辞去抵舟已昏黑矣
二十二日登涯辞掌而西余所循者乃溪之右涯其隔
溪则左涯也第七曲右为三仰峰天壶峰左为城高岩
三仰之下为小桃源崩崖堆错外成石门由门伛偻而
入有一匝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
声人语俱在翠微中出门而西即为北廊岩岩顶即为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6a 页 WYG0593-0077a.png
天壶峰其对岸之城高岩矗然独上四旁峭削如城岩
顶有庵亦悬梯可登以隔溪不及也第八曲右为鼓楼
岩鼓子岩左为大廪石海蚱石予过鼓楼岩之西折而
北行坞中扳陟峰顶两石兀立如鼓鼓子岩也岩高亘
亦如城岩下深凹一带如廊架屋横拦其内曰鼓子庵
仰望岩上乱穴中多木板横插转岩后壁间一洞更深
敞曰吴公洞梯毁不能登望三教峰而趋缘山越磴深
木蓊苁其上抵峰有亭缀其旁可东眺鼓子诸胜山头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6b 页 WYG0593-0077b.png
三峰石骨挺然并矗从石罅间蹑磴而升傍崖得一亭
穿亭入石门两崖夹峙壁立参天中通一线上下尺馀
人行其间毛骨阴悚盖三峰攒立此其两峰之罅其侧
尚有两罅无此整削下山转至山后一峰与猫儿石对
峙盘亘亦如鼓子为灵峰之白云洞至峰头从石罅中
累级而上两壁夹立颇似黄山之天门级穷迤逦至岩
下因岩架屋亦如鼓子登楼南望九曲上游一洲中峙
溪自西来分而环之至曲复合为一洲外两山渐开九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7a 页 WYG0593-0077c.png
曲已尽是岩在九曲尽处重岩回叠地甚幽爽岩北尽
处更有一岩尤奇上下皆绝壁壁间横凹仅一线须伏
身蛇行盘壁而度乃可入余即从壁凹行已而凹渐低
壁渐危则伛偻就之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凹转处
上下仅悬七寸阔止尺五凹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
胸背相摩盘旋久之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
置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半晌返前岩更至后岩方搆
新室亦幽敞可爱出向九曲溪则狮子岩在焉循溪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7b 页 WYG0593-0077d.png
返隔溪观八曲之人面石七曲之城高岩蔚然奇丽为
之神飞复泊舟由云窝入茶洞穹窿窕窈再至矣再不
能去已由云窝左转入伏羲洞洞颇阴森左出大隐屏
之阳即紫阳书院谒先生庙像顺流鼓棹两崖苍翠如
飞翻恨舟行之速已过天柱峰更衣台泊舟四曲之南
涯自御茶园登岸欲绕出金鸡岩之上迷荆萦棘不得
路乃从岩后大道东行冀有旁路可登大藏小藏诸峰
复不得透出溪旁已在玉女峰下欲从此寻一线天傍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8a 页 WYG0593-0078a.png
徨无可问而舟泊金鸡洞下迥不相闻乃沿溪觅路迤
逦大藏小藏诸峰之麓一带峭削高搴砂碛崩壅土人
多植茶其上从茗柯中行下瞰深溪上仰危崖所谓仙
学堂藏仙窟俱不暇辨已至架壑舟仰见虚舟宛然较
前溪中所见更悉大藏之西其路渐穷向荆棘中扪壁
而上还瞰大藏西岩亦架一舟但两崖对峙不能至其
地也忽一舟自二曲逆流而至急下山招之其人以舟
来受亦游客初至者约余返更衣台同览一线天虎啸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8b 页 WYG0593-0078b.png
岩诸胜过余泊舟处并棹顺流而下欲上幔亭问大王
峰抵一曲之水光石约舟待溪口余复登涯步入至止
止庵望庵后有径可上趋之得一岩僧呗诵其中乃禅
岩也登峰之路尚在止止庵西仍下庵前由转登山二
里许抵峰下从乱箐中寻登仙石石旁峰突起作仰企
状鹤模石在峰壁罅间霜翎朱顶裂纹如绘旁路穷有
梯悬绝壁间蹑而上摇摇欲堕梯穷得一岩则张仙遗
蜕也岩在峰半觅徐仙岩皆石壁不可通下梯寻别道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9a 页 WYG0593-0078c.png
又不可得蹑石则峭削无阶投莽则深密莫辨佣夫在
前得断磴大呼得路余裂衣不顾趋就之复不能前日
已西薄遂以手悬棘乱坠而下得道已在万年宫右趋
入宫甚森敞羽士迎言大王峰顶久不能到惟张岩梯
在峰顶六梯及徐岩梯俱已朽坏徐仙蜕已移入会真
庙矣出宫右转过会真庙庙前大枫扶疏荫数亩围数
十抱别羽士归舟
二十三日登陆觅换骨岩水帘洞诸胜命移舟十里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29b 页 WYG0593-0078d.png
于赤石街予乃入会真观谒武彝君及徐仙遗蜕出庙
循幔亭东麓北行二里见幔亭峰后三峰骈立异而问
之三姑峰也换骨岩即在其旁望之趋登山里许飞流
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
映殊有清韵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
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
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
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循岩隙扳升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0a 页 WYG0593-0079a.png
几至幔亭之顶以路塞而止返至三姑峰麓绕出其后
复从旧路下至前所瞰突泉处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
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予前从上瞰未尽其妙至是复
造其下仰望突泉又在半壁之上傍引水为碓有梯架
之凿为沟以引泉予循梯扳壁至突泉下其凹仅二丈
上下俱危壁泉从上壁堕凹中复从凹中溢而下堕凹
之上下四旁无处非水而中有一石突起可坐坐久之
下壁循竹间路越岭三重从山腰约行七里乃下坞穿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0b 页 WYG0593-0079b.png
石门而上半里即水帘洞危崖千仞上突下嵌泉从岩
顶堕下岩既雄扩泉亦高散千条万缕悬空倾泻亦大
观也其岩高矗上突故岩下搆室数重而飞泉犹落槛
外先在途闻睹阁寨颇奇道流指余仍旧路越山可至
予出石门爱坞溪之胜误走赤石街道途人指从此度
小桥而南亦可往从之登山入一隘两山夹之内有岩
有室题额乃杜辖岩土人讹为睹阁耳再入又得一岩
有曲槛悬楼望赤石街甚近遂从旧道三里渡一溪又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1a 页 WYG0593-0079c.png
一里则赤石街大溪也下舟挂帆二十里返崇安
  游庐山日记
予同兄雷门白夫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
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堰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
寺寺当庐山之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山不甚高为
庐外郭中有大溪自东而西驿路界其间为九江之建
昌孔道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规模甚阔正殿夷燬
右为三笑堂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1b 页 WYG0593-0079d.png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
沿溪东向行又二里溪回山合雾色霏霏如雨一人立
溪口问之由此东上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
寺之侧径予稔知石门之奇路险莫能上遂倩其人为
𨗳令二兄径至天池相待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
从碧筱香霭中扳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屹立即石
门也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路宛转峰罅
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2a 页 WYG0593-0080a.png
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其下喷雪奔雷
耳目为之狂喜门内对峰倚壁都结层楼危阙徽人邹
昌明毕贯之新建精庐僧容成焚脩其间从庵后小径
复出石门一重俱从石崖上上攀下蹑磴穷则挽藤藤
绝置木梯以上如是二里至狮子岩岩下有静室越岭
路颇平再上里许得大道即自郡城南来者历级而
登殿已当前以雾故犹不辨逼之而朱楹䌽栋则天
池寺也盖燬而新建者由右庑侧登聚仙亭亭前一崖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2b 页 WYG0593-0080b.png
突出下临无地曰文殊台出寺由大道左登披霞亭亭
侧岐路东上山脊行三里由此再东二里为大林寺由
此北折而西曰白鹿升仙台北折而东曰佛手岩升仙
台三面壁立四旁多乔松高帝御制周颠仙庙碑在其
顶石亭覆之制甚古佛手岩穹然轩峙深可五六丈岩
端石岐横出故名佛手循岩侧庵右行崖石两层突出
深坞上平下仄访仙台遗址也台后石上书竹林寺三
字竹林为匡庐幻境可望而不可即台前风雨中时时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3a 页 WYG0593-0080c.png
闻钟梵声故以此当之时方云雾迷漫即坞中景亦如
海上三山何论竹林还出佛手岩由大路东抵大林寺
寺四面峰环前抱一溪溪树大三人围非桧非杉枝头
著子累累传为宝树来自西域向有二株为风雨拔去
其一矣
二十日晨雾收出天池趋文殊台四壁万仞俯视铁船
峰正可飞舄山北诸山伏如聚蚁匡湖洋洋山麓长江
带之远及天际因再为石门游三里度昨所过险处至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3b 页 WYG0593-0080d.png
则容成方持贝叶出迎喜甚𨗳予历览诸峰上至神龙
宫右折而下入神龙宫奔涧鸣雷松竹森荫山峡中奥
寂境也循旧路抵天池下从岐径东南行十里升降于
层峰幽涧无径不竹无阴不松则金竹坪也诸峰隐护
幽倍天池旷则逊之复南三里登莲花峰侧雾复大作
是峰为天池案山在金竹坪则左翼也峰顶丛石嶙峋
雾隙中时作窥人态以雾不及登越岭东向二里至仰
天坪因谋尽汉阳之胜汉阳为庐山最高顶此坪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4a 页 WYG0593-0081a.png
为僧庐之最高者坪之阴水俱北流从九江其阳俱南
流属南康余疑坪去汉阳当不远僧言中隔桃花峰尚
有十里遥出寺雾渐解从山坞西南行循桃花峰东转
过晒谷越岭南下复上则汉阳峰也先是遇一僧谓峰
顶无可托宿宜投慧灯僧舍因指以路未至峰顶二里
落照盈山遂如僧言东向越岭转而西南即汉阳峰之
阳也一径循山重嶂幽寂里许蓊然竹丛中得一龛有
僧短发覆额破衲赤足者即慧灯也方挑水磨腐竹内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4b 页 WYG0593-0081b.png
僧三四人衣履揖客皆慕灯远来者复有赤脚短发僧
从崖间下问之乃云南鸡足山僧灯有徒结茅于内其
僧历悬崖访之方返耳予即拉一僧为𨗳扳援半里至
其所石壁峭削悬梯以度一茅庵如慧灯龛僧夲山下民
家亦以慕灯居此至是而上仰汉阳下俯绝壁与世夐
隔矣暝色已合归宿灯龛灯煮腐相饷指路之僧亦至
灯半月一腐必自已出遍及其徒徒亦自至来僧其一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5a 页 WYG0593-0081c.png
二十一日别灯从龛后小径直跻汉阳峰扳茅拉棘二
里至峰顶南瞰鄱湖水天浩荡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
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惟北面之桃花峰峥峥比肩然
昂霄逼汉逊此一筹下山二里寻旧路向五老峰汉
阳五老俱匡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其
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而路必仍至金竹坪绕犁
头尖后出其左胁北转始达五老峰自汉阳计之且三
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5b 页 WYG0593-0081d.png
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是山之阴一
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
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
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奇
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仍下二里至岭角北行山坞
中里许入方广寺为五老新刹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
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北去一里路穷渡涧随涧东西
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脩枝郁葱上下时时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6a 页 WYG0593-0082a.png
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
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
泓深碧怒流倾泻于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又里许为
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前峭壁
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
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偪侧泉为所蔽不得窥
见必至对崖方能全收其胜爰循山冈从北东转二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6b 页 WYG0593-0082b.png
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其坞
中一壁有洞如门者二僧谬指为竹林寺门云顷之北
风自湖口吹上寒生栗起急返旧路至绿水潭谛观之
上洞翕然下坠僧引入其中曰此亦竹林寺三门之一
然洞本石罅夹起内横通如十字南北通明西入似无
底止出溯溪而行抵方广已昏黑
二十三日出寺南渡溪抵犁头尖之阳东转下山十里
至楞伽院侧遥望山左胁一瀑从空飞坠环映青紫夭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7a 页 WYG0593-0082c.png
矫滉漾亦一雄观五里过栖贤寺山势至此始就平以
急于三峡涧未之入里许至三峡涧涧石夹立成峡怒
流冲激而来为峡所束回奔倒涌轰振山谷桥悬两崖
石上俯瞰深峡中迸珠戛玉过桥从岐路东向越岭趋
白鹿洞路皆出五老峰之阳山田高下点错民居横历
若坡陀仰望排嶂者三里直入峰下为白鹤观又东北
行三里抵白鹿洞亦五老峰前一山坞也环山带溪乔
松错落出洞由大道行为开先道盖庐山形势犁头尖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7b 页 WYG0593-0082d.png
居中而少逊栖贤寺实中处焉五老左突下即白鹿洞
右峙者则鹤鸣峰也开先寺当其前于是西向循山横
过白鹤栖贤之大道十五里经万松寺陟一岭而下山
寺巍然南向者则开先寺也从殿后登楼眺瀑一缕垂
垂尚在五里外半为山树所翳倾泻之势不及楞伽道
中所见惟双剑崭崭众峰间有芙蓉插天之态香炉一
峰直山头圆阜耳从楼侧西下壑涧流铿然泻出峡口
即瀑布下流也瀑布至此反隐不复见而峡水汇为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8a 页 WYG0593-0083a.png
潭澄映心目坐石久之四山暝色返宿殿西之鹤峰堂
二十三日由寺后侧径登山越涧盘岭宛转山半隔峰
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五里扳一尖峰
绝顶为文殊台孤峰拔起四望无倚顶有文殊塔对崖
削立万仞瀑布银河飞落与台仅隔一涧自巅至底光
响俱彻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胜下台循山冈西北溯
溪即瀑布上流也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
剑峰下越涧再上得黄石岩岩石飞突平覆如砥岩侧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8b 页 WYG0593-0083b.png
茅阁方丈幽雅出尘阁外脩竹数竿拂群峰而上与山
花霜叶缀映峰隙鄱湖一点正当窗牖纵步溪石间观
断崖夹壁之胜仍饭开先别去
  后游黄山日记
九月初三日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下陡
甚即旧向黄山路也七十里宿江村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
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9a 页 WYG0593-0083c.png
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
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趋而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
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
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粲若
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
游快且愧矣时仆夫俱阻险行后余亦少止乃一路景
奇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39b 页 WYG0593-0083d.png
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
色俱可手掔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涌时已过
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
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分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予不
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
石蛇行而上牵草扳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悬削则
扰崖每至手足无可著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0a 页 WYG0593-0084a.png
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
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余以登万峰
无不下伏犹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
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上天都至其前则
雾徙后越右则雾出其左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
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
无定下盼群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
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0b 页 WYG0593-0084b.png
坐而下脱至绝险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凹
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初五日平明下天都峰凹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其下
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一坞幽然别澄源下山至
前岐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
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既陟而磴绝疑而
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陂侧度
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叠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1a 页 WYG0593-0084c.png
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上下楼阁中忘其峻出
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方徘徊欲升则前呼道
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顶上
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
都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
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久之返茅
庵凌虚出粥相饷啜一盂乃下至岐路侧过大悲顶上
天门三里至炼丹台循台㭰而下观玉屏风三海门诸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1b 页 WYG0593-0084d.png
峰悉从深坞中壁立起其丹台一冈中垂颇无奇峻惟
瞰翠微之背坞中峰峦错耸上下周映非此不尽瞻眺
之奇还过天平矼下后海入智空庵别坞三里下狮子
林趋石笋矼至向年所登尖峰上倚松而坐瞰坞中峰
石回攒藻缋满眼始觉匡庐石门或具一体或缺一面
不若此之闳博富丽也久之上接引崖下眺坞中阴阴
觉有异复至冈上尖峰侧践流石援棘草随坑而下愈
下愈深诸峰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竟也日暮返狮子林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2a 页 WYG0593-0085a.png
初六日别霞光从山坑向丞相原下七里至白沙岭霞
光复至因予欲观牌楼石恐白沙庵无指者追来为𨗳
遂同上岭指岭右隔坡有石丛立下分上并即牌楼石
也余欲逾坑溯涧直造其下僧谓棘迷绝必不能行若
从坑直下丞相原不必复上此岭若欲从仙灯而往不
若即由此岭东向予从之循岭脊行岭横亘天都莲花
之北狭甚旁不容足南北皆崇峰夹映岭尽北下仰瞻
右峰罗汉石圆头秃顶俨然二僧也下至坑中逾涧以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2b 页 WYG0593-0085b.png
上共四里登仙灯洞洞南面正对天都之阴僧架阁连
板于外而内犹穹然天趣未尽刋也复南下三里过丞
相原山间一空地耳其庵颇整四顾无奇竟不入复南
向循山腰行五里渐下涧中泉声沸然从石间九级下
泻每级一下有潭渊碧所谓九龙潭也黄山无悬流飞
瀑惟此耳又下五里过苦竹滩转循太平县路向东北

 徐霞客游记卷一上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3a 页 WYG0593-008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一下
            明 徐宏祖 撰
  游九鲤湖日记(兴化府仙游县/)
浙闽之游旧矣予志在蜀之峨眉粤之桂林及太华恒
岳诸山若罗浮衡岳次也至越之五泄闽之九漈又次
也然蜀广关中母老道远未能卒游衡湘可以假道不
必专游计其近者莫若由江郎三石抵九漈遂以午节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3b 页 WYG0593-0085d.png
后一日期芳若叔启行正枫亭荔枝新熟时也
二十三日始过江山之青湖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
西伏不起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
欲鶱腾问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
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复半岐其首根直剖
下迫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
同幻矣夫雁宕灵峰黄山石笋森立峭拔已为诡观然
俱在深谷中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即缙云鼎湖穹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4a 页 WYG0593-0086a.png
然独起势更伟峻但步虚山即峙于旁各不相降远望
若与为一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
其奇也
六月初七日抵兴化府
初八日出莆郡西门西北行五里登岭四十里至莒溪
降陟不啻数岭矣莒溪即九漈下流过莒溪公馆二里
由石上步过溪又二里一侧径西向山坳北复有一磴
可转上山时山深日酷绝人行迷不知所往予意鲤湖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4b 页 WYG0593-0086b.png
之水历九漈而下上跻必有奇境遂趋石磴道芳叔与
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顷之径渐塞彼益以为误而予
行益励既而愈上愈高杳无所极烈日薰铄予亦自苦
倦矣数里跻岭头以为绝顶也转而西山之上高峰复
有倍此者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畴荡荡正似武陵误入
不复知在万峰顶上也中道有亭西来为仙游道东即
余所行南过通仙桥越小岭而下为公馆为钟鼓楼之
蓬莱石则雷轰漈在焉涧在蓬莱石旁其底石平如砺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5a 页 WYG0593-0086c.png
水漫流石面云如铺縠少下而平者多洼其间圆穴为
灶为臼为樽为井皆以丹名九仙之遗也平流至此忽
下堕湖中如万马初发诚有雷霆之势此第一漈之奇
也九仙祠即峙其西前临鲤湖湖不甚浩荡而澄碧一
泓于万山之上围青漾翠造物之酝灵亦异矣祠后有
石鼓元珠古梅洞诸胜梅洞在祠侧架大石而成者有
罅成门透而上旧有九仙阁祠前后有九仙宫今俱圯
当祠而隔湖下坠则二漈至九漈之水也予循湖右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5b 页 WYG0593-0086d.png
已至第三漈急与芳叔返曰今夕当淡神休力静晤九
仙劳心目以奇胜俟明日也返祠往蓬莱石跣足步涧
中石濑平旷清流轻浅十洲三岛竟褰裳而涉也晚坐
祠前新月正悬峰顶俯挹平湖神情俱朗静中沨沨时
触雷漈声是夜了祈梦例
初九日辞九仙下穷九漈九漈去鲤湖且数里三漈而
下久已道绝数月前莆田祭酒尧俞令陆善开复鸟道
直通九漈出莒溪悔昨不由侧径溯漈而上乃迂从大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6a 页 WYG0593-0087a.png
道坐失此奇遂束装改途竟出九漈瀑布为第二漈在
湖之南正与九仙祠相对湖穷而水由此飞堕深峡峡
石如劈两崖壁立万仞水初出湖为石所扼势不得出
怒从空坠飞喷冲激水石各极雄奇之致再下为第三
漈之珠帘泉景与瀑布同右崖有亭曰观澜一石曰天
然坐亦有亭覆之从此上下岭涧盘折峡中峡壁上覆
下宽珠帘之水从正面坠下玉箸之水从旁霭沸溢两
泉并悬峡壁下铁障四围上与天并玉龙双舞下极潭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6b 页 WYG0593-0087b.png
际潭水深泓沉碧虽小于鲤湖而峻壁环锁瀑流交映
集奇撮胜惟此为最所谓第四漈也初至涧底芳叔急
于出峡坐待峡口不复入予独缘涧石而进踞潭边石
上仰视双瀑从空夭矫崖石上覆如瓮口旭日正在崖
端与颓波突浪掩晕流辉俯仰应接不能舍去循涧复
下忽两峡削起一水斜回涧右路穷左望有木板飞驾
危矶断磴间乱流而渡可以攀跻遂涉涧从左则五漈
之石门矣两崖至此壁凑欲合不合欲开不开下涌奔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7a 页 WYG0593-0087c.png
泉上碍云影人缘陟其间如猿猱然阴风吹之凛凛欲
堕盖自四漈来山深路绝幽峭已极惟闻泉声鸟语耳
出五漈山势渐开涧右危嶂屏列左则飞凤峰回翔对
之乱流绕其下或为澄潭或为倒峡若六漈之五星七
漈之飞凤八漈之棋盘石九漈之将军岩皆次第得名
矣然一带云蒸霞蔚得趣故在山水中岂必刻迹而求
乎水乘峡展既得目恣其旁崩崖颓石斜插为岩横架
为室层叠成楼屈曲成洞悬则瀑环则流潴则泉皆可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7b 页 WYG0593-0087d.png
坐可卧可倚可濯荫竹木弄云烟数里之间目不能移
足不能前者竟日每历一处见有别穴必穿岩通隙而
入曲达旁疏不可一境穷也若水之或悬或渟或翼飞
叠注即匡庐三叠雁宕龙湫各以一长擅胜未若此山
微体皆具也出九漈沿涧依山转东向五里始有耕云
樵石之家然见余辈至未有不惊讶者又五里至莒溪
之石步出旧道
初十日过蒜岭驿至榆溪闻横路驿西十里有石所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8a 页 WYG0593-0088a.png
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闽有春游石所秋游鲤湖
语虽未合其时然不可失之交臂也乘兴遂行以横路
去此尚十五里乃宿榆溪
十一日至波黎铺即从小路为石所游西向十五里越
一小岭又五里渡溪即石所南麓循麓西转仰见峰顶
丛崖如攒如劈西北行久之有楼傍山西向乃登山道
也石蹬颇峻短衣历级而上磴路曲折木石阴翳虬枝
老藤盘结危石欹崖之上啼猿上下应答不绝忽有亭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8b 页 WYG0593-0088b.png
踞危石拔迥凌虚无与为对亭当山之半再折石级巍
然直上级穷则飞岩檐覆垂半空再上两折入石洞侧
门出即九仙阁轩敞雅洁左为僧庐俱倚山凌空可徙
倚凭眺阁后五六峭峰离立高皆数十丈每峰各去二
三尺峰罅石壁如削成路屈曲罅中可透漏各峰之顶
松偃藤蜒纵目成胜僧供茗芳逸山所产也侧径下至
垂岩路左更有一径予曰此必有异从之果一石洞嵌
空立穿洞而下即至半山亭下山出横路而返是游也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9a 页 WYG0593-0088c.png
为日六十有三历省二经县十九府十一游名山者三
  游嵩山日记(河南府登封县/)
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
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嵋先𨗳而母老志移不
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旷日不若陆行
舟返为时较速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陜汴略相当可以
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仲春朔决策取嵩岳道凡
十九日抵河南郑州之黄宗店由店由登石坡看圣僧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49b 页 WYG0593-0088d.png
池清泉一涵渟碧山半山下深涧交叠涸无滴水下坡
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攒立如覆鼎众
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作紫玉色两崖
石壁宛转色较缜润想清流汪注时喷珠泄黛当更何
如也十里登石佛岭又五里入密县界望嵩山尚在六
十里外从岐路东南二十五里过密县抵天仙院院祀
天仙云黄帝之三女也白松在祠后中庭相传三女蜕
骨其下松大四人抱一本三干鼎耸霄汉肤如凝脂洁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0a 页 WYG0593-0089a.png
逾傅粉蟠枝虬曲绿鬣舞风昂然玉立半空洵奇观也
周以石栏一轩临北轩中题咏绝盛徘徊久之下观滴
水涧至此忽下跌一崖上覆水滴沥其下还密仍抵西
门三十五里入登封界曰耿店南向为石淙道乃税驾

二十日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久之得一
溪渡溪南行冈脊中下瞰则石淙在望矣予入自大梁
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难近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0b 页 WYG0593-0089b.png
嵩始睹众峰蜿蜒于是北流有京须诸溪南流有颍水
然皆盘伏土碛中独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
东谷之流将下入于颍一路坡陀屈曲水皆行地中至
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
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绕水之两崖则为鹄
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为卧虎低则屿高则台
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揆
崖之隔以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1a 页 WYG0593-0089c.png
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
顿令人一洗尘目也登陇西行十里为告成镇古告成
县地测景台在其北西北行二十五里为岳庙入东华
门时日已下舂予心艳卢岩即从庙东北循山行越坡
陀数重十里转而入山得卢岩寺寺外数武即有流铿
然下坠石峡中两旁峡色氤氲成霞溯流造寺后峡底
矗崖环如半规上覆下削飞泉堕空而下舞绡曳练霏
微散满一谷可当武夷之水帘益此中以得水为奇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1b 页 WYG0593-0089d.png
水复得石石复能助水不尼水又能令水飞行则比武
夷为尤胜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点饷急返岳庙已
入夜
二十一日晨谒岳神出殿东向太室绝顶嵩当天地之
中祀秩为五岳首故称嵩高与少室并峙下多洞窟故
又名太室两室相望如双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丽
称尊俨然负扆自翠微以上连崖横亘列者如屏展者
如旗故更觉岩岩崇封始自上古汉武以嵩呼之异特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2a 页 WYG0593-0090a.png
加祀邑宋时逼近京畿典礼大备至今绝顶犹传铁梁
桥避暑寨之名当时之盛固可想见太室东南一攴曰
黄盖峰峰下即岳庙规制宏壮庭中碑石森立皆宋辽
以来者登岳正道乃在万岁峰下当太室正南予昨趋
卢岩时先过东峰道中见峰峦秀出中裂如门或指为
金峰玉女沟从此亦有路登顶乃觅樵预期为𨗳今遂
从此上近秀出处路渐折避之险绝不能径越也北就
土山一缕仅容扳跻约二十里遂越东峰已转出裂门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2b 页 WYG0593-0090b.png
之上西度狭脊望绝顶行是日浓云如泼墨余不为止
至是岚气愈沉稍开则下瞰绝壁重崖如列绡削玉合
则如行大海中五里抵天门上下皆石崖重叠路多积
雪𨗳者指峻绝处为大铁梁桥折而西又三里绕峰南
下得登高岩凡岩幽者多不畅畅者又少回藏映带之
致此岩上倚层崖下临绝壑洞门重峦拥护左右环倚
台嶂初入有洞岈然洞壁斜透穿行数武崖忽中断五
尺莫可著趾𨗳者故老樵獧捷如猿猴侧身跃过对崖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3a 页 WYG0593-0090c.png
取木二枝横架为阁道既度则岩穹然上覆中有乳泉
丹灶石榻诸胜从岩侧跻其上更得一台三面悬绝壑
中𨗳者曰下可瞰登封远及箕颍时浓雾四塞都无所
见出岩转北二里得白鹤观址址在山坪去险就夷孤
松挺立有旷致又北上三里始跻绝顶有真武庙三楹
侧一井甚莹曰御井宋真宗避暑所浚也饭真武庙中
问下山道𨗳者曰正从万岁峰抵麓二十里从西沟悬
溜而下可省其半然路极险峻余色喜谓嵩无奇以无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3b 页 WYG0593-0090d.png
险耳亟从之策杖而前始犹依岩凌石披丛条以降既
而从两石峡溜中直下仰望夹崖逼天先是峰顶雾滴
如雨至此渐开景亦渐奇然皆垂沟脱磴无论不能行
且不能止愈下崖势愈壮一峡穷复转一峡吾目不使
旁瞬吾足不容求息也如是十里始出峡抵平得正道
过无极洞西越岭趋草莽中五里得法皇寺寺有金莲
花为特产他处所无山雨忽来遂借榻僧寮其东石峰
夹峙每月初上正从峡中出所称嵩门待月也计予所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4a 页 WYG0593-0091a.png
下之峡即在其上今坐对之祗觉云气出没安知身自
此中来也
二十二日出山东行五里抵嵩阳宫废址惟三将军柏
郁然如山汉所封也大者围七人中者五小者三柏之
北有室三楹祠二程先生柏之西有旧殿石柱一大半
没于土上多宋人题名可辨者为范阳祖无择上谷寇
武仲及苏才翁数人而已柏之西南雄碑杰然四面刻
蛟螭甚精右则为唐碑裴迥撰文徐浩八分书也又东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4b 页 WYG0593-0091b.png
二里过崇福宫故址又名万寿宫为宋宰相题点处又
东北为启母石大如数间崖侧有一平石如砥又东八
里还饭岳庙看宋元碑西八里入登封县西五里从小
径西北行又五里入会善寺茶榜在其西小轩内元刻
也后有一石牌仆墙下为唐贞元戒坛记汝州刺史陆
长源撰文河南陆郢书又西为戒坛废址石上刻镂极
精工俱断委草砾西南行五里出大路又十里至郭店
折而西南为少林道五里入寺宿瑞光上人房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5a 页 WYG0593-0091c.png
二十三日云气俱尽入正殿后登南寨南寨者少室绝
顶也高与太室等而峰峦峭拔负九鼎莲花之名俯环
其阳者为九乳峰蜿蜒东接太室其阴则少林寺在焉
寺甚整丽庭中新旧碑森列成行俱完善夹墀二松高
伟而整如有尺度少室横峙于前仰不能见顶游者如
面墙而立辄谓少室以远胜予昨暮入寺即问少室道
俱谓雪深道绝必毋往凡登山以晴朗为佳予登太室
云气弥漫或以为山灵见拒此山魁梧正须止露半面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5b 页 WYG0593-0091d.png
若少室工于掩映虽微云岂宜点滓今则霁甚适逢其
会乌可阻也乃从寺南渡涧登山六七里得二祖庵山
至此忽截然土尽而石石崖下坠成坑坑半有泉突石
飞下亦以珠帘名之予策杖独前愈下愈不得路久之
乃达其岩雄拓不如卢岩而深峭过之岩下深潭泓碧
僵雪四积再上至炼丹台三面孤悬斜倚翠壁有亭曰
小有天探幽之屐从未有抵此者过此皆从石脊仰扳
直跻两旁危崖万仞石脊悬其间殆无寸土手与足代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6a 页 WYG0593-0092a.png
匮而后得升凡七里始跻大峰峰势宽衍向之危石又
截然忽尽为土从草棘中莽莽南上约五里遂凌南寨
顶屏翳之土始尽南寨实少室北顶自少林言之为南
寨云盖其顶中裂横界南北北顶若展屏南顶列戟峙
其前相去仅寻丈中为深崖直下如剖两崖夹中坑底
特起一峰高出诸峰上所谓摘星台也为少室中央绝
顶与北崖离倚彼此斩绝不可度俯瞩其下一丝相属
予解衣从之登其上则南顶之九峰森立于前北顶之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6b 页 WYG0593-0092b.png
半壁横障于后东西皆深坑俯不见底罡风乍至几欲
假翰飞去从南寨东北转下土山忽见虎迹大如升草
中行五六里得茅庵击石炊所携米为粥啜三四碗饥
渴霍然去倩庵僧为龙潭道下一峰峰脊渐窄土石间
出棘蔓翳之悬枝以行忽石削万丈势不可度转上跻
望峰势蜿蜒处趋下而石削复如前往复不啻数里乃
迂过一坳又五里而道出则龙潭沟也仰望前迷路处
危崖欹石俱在万仞峭壁上流泉喷薄其中崖石之阴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7a 页 WYG0593-0092c.png
森崭巀者俱散成霞绮峡夹涧转两崖静室如蜂房燕
垒凡五里一龙潭沈涵凝碧深不可规以丈又经二龙潭
遂出峡宿少林寺
二十四日从寺北西行过甘露台又过初庵北四里上
五乳峰上初祖洞洞深二丈阔杀之达摩九年面壁
处也洞门下临寺面对少室地无泉故无栖者下至初
祖庵庵中供达摩影石石高不及三丈白质黑章俨然
番僧立像中殿六祖手植柏大三人围碑言自广东置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7b 页 WYG0593-0092d.png
钵中携至者夹墀二松亚少林少林松柏俱脩伟不似
岳庙偃仆盘曲此松亦然下至甘露台土阜雄起上有
藏经殿下台历殿三重碑碣散布目不暇接后为千佛
殿崇丽罕匹出饭瑞光上人舍策骑趋登封道过轘辕
岭宿大屯
二十五日西南行五十里山冈忽断即伊关也伊水南
来经其下深可浮数石舟伊阙连冈东西横亘水上编
木桥度之而西崖更危耸一山皆劈为崖满崖鑴佛其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8a 页 WYG0593-0093a.png
上大洞数十高皆数十丈大洞外峭崖直入山顶顶俱
刋小洞其内尺寸之处无不镌佛望之不可数计洞左
泉自山流下汇为方池馀泻入伊川山高不及百丈而
清流淙淙不绝为此地所希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
道西北历关陜余由此取西岳道去
  游太华山日记(西安府华阴县/)
二月晦入潼关三十五里税驾西岳庙黄河从朔漠南
下至潼关折而东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8b 页 WYG0593-0093b.png
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锁之舍此而北必渡
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未
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兀出云表及入关反为龙冈所
蔽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
秀绝而东西攒拥诸峰俱片峭层悬惟北面时有土冈
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
三月初一日谒西岳神登万寿阁向西岳南趋十五里
入云台观觅𨗳者于十方庵由谷出入两崖壁立一溪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9a 页 WYG0593-0093c.png
中出玉泉院当其左循溪随谷行十里为莎罗宫路始
峻又十里为青柯坪路少坦五里过寥阳桥路遂绝攀
锁上千尺㠉再上百尺峡从崖左转上老君犁沟过猢
狲岭去青柯五里有峰北悬深崖中三面绝壁则白云
峰也舍之南上苍龙岭过日月岩去犁沟又五里始上
三峰足望东峰侧而上谒玉女祠入迎阳洞道士李姓
者留予宿乃以馀晷上东峰昏返洞
初二日从南峰北麓上峰头悬南崖而下观避静处复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59b 页 WYG0593-0093d.png
上直跻峰直顶上有小孔道士指为仰天池旁有黑龙
潭从西下复上西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
叶旁有玉井甚深以阁掩其上不知何故还饭迎阳上
东峰悬南崖而下一小台峙绝壑中是棋盘台别道士
从旧径下观白云峰圣母殿在焉下至莎罗坪暮色逼
人急出谷黑行三里宿十方庵出青柯坪左上有杯渡
庵毛女祠出莎罗坪右上有上方峰皆华之支峰也路
俱峭削以日昏不及登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0a 页 WYG0593-0094a.png
初三日十五里入岳庙西五里出华阴西门从小径西
南二十里入泓谷即华阴之西第三谷也两崖参天而
起夹立甚狭水奔流其间循涧南行倏而东折倏而西
转盖山壁片削俱犬牙错入行从牙罅中宛转如江行
调舱然二十里宿于木柸自岳庙来四十五里矣
初四日行十里山峪既穷遂上泓岭十里蹑其巅北望
太华兀立天表东瞻一峰嵯峨特异土人云赛华山始
悟西南三十里有少华即此山矣南下十里有溪从东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0b 页 WYG0593-0094b.png
南注西北为华阳川溯川东行十里南登秦岭为华阳
洛南界上下共五里又十里为黄螺铺循溪东南下三
十里宿杨氏城
初五日行二十里出石门山始开又七里折而东南入
隔凡谷西南二十里即洛阳县谷东南三里越岭行谷
中十里出山则洛水自西而东即河南所渡之上流也
渡洛复入岭曰田家原五里下谷中有水自南来入洛
溯之入十五里为景村山复开始见稻畦过此仍溯流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1a 页 WYG0593-0094c.png
入南谷南行五里至草树沟山空日暮借宿山家自岳
庙至木柸俱西南行过华阳川则东南矣华阳而南溪
渐大山渐开然对面之峰峥峥也下秦岭至杨氏城两
崖忽开忽合一时互见又不比木柸峪中两崖壁立有
回曲无开合也
初六日越岭两重凡二十五里饭坞底坌其西行道即
向洛南者又东南十里入商州界去洛南七十馀里矣
又二十五里上苍龙岭蜿蜒行岭上两溪屈曲夹之五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1b 页 WYG0593-0094d.png
里下岭两溪适合随溪行老君谷中十里暮雨忽至投
宿谷口
初七日五里出谷大溪自西注东循之行十里龙驹寨
寨东去武关九十里西向商州即陜省间道马螺商
货不下潼关道中溪下板船可胜五石水自商州西至
此经武关之南历胡村至小江口入汉遂趋觅舟甫定
雨大注终日不止舟不行
初八日舟子以贩盐故久乃行雨后怒溪如奔马两山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2a 页 WYG0593-0095a.png
夹之曲折潆洄轰雷入地之险与建溪无异已而雨复
至午抵影石滩雨大作遂泊小影石滩
初九日行四十里过龙关五十里北一溪来注则武关
之流也其地北去武关四十里盖商南境矣时浮云已
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
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又八十里日尚未晡
榜人以盐易柴竹屡逗留夜宿山涯之下
初十日五十里下莲滩浪扑舟中沾囊湿箧二十里过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2b 页 WYG0593-0095b.png
百姓滩有峰突立溪右崖为水所摧岌岌欲堕出蜀西
楼山峡少开已入南阳浙川境为秦豫界三十里过胡
村四十里抵石庙湾登涯投店东南去均州上太和盖
一百三十里云
  游太和山日记(即武当山/) (湖广襄阳府均州/)
十一日登仙猿岭十里馀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
南湖广界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来
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浙川盖二县界址相错依山溪曲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3a 页 WYG0593-0095c.png
折路经其间故也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
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
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
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桃
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非常山坞中居庐相望沿流稻
畦高下鳞序不似山陜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
闻虎暴日方下舂竟至坞中曹家店
十二日五里上火头岭下岭随流出峡四十里下行头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3b 页 WYG0593-0095d.png
冈五十五里抵红粉渡汉水汪然西来崖下苍壁悬空
清流绕面循汉东行抵均州静乐宫当州之中踞城之
半规制宏整停行李南城外计明晨登山
十三日骑而南趋石道平敞三十里越一石梁有溪自
西东注即太和下流入汉者越桥为迎恩宫西向前有
碑大书第一山三字乃米襄阳笔书法飞动当亦第一
又十里过草店襄阳来道亦至此合路渐西向过遇真
宫越两隘下入坞中从此西行数里为趋玉虚道南跻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4a 页 WYG0593-0096a.png
上岭则走紫霄间道也登岭自草店至此共十里为回
龙观望岳顶青紫插天然相去尚五十里满山乔木
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幕中从此沿山行下而复上共
二十里过太子坡又下入坞中有石梁跨溪是为九渡
涧下流上为平台十八盘即走紫霄登太和大道左入
溪即溯九渡涧向琼台观及八仙罗公院诸路也峻登
十里则紫霄宫在焉紫霄前临禹迹池背倚展旗峰层
台杰殿高敞特异入殿瞻谒由殿右上跻直造展旗峰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4b 页 WYG0593-0096b.png
之西峰畔有太子洞七星岩俱不暇问共五里过南岩
之南天门舍之西度岭谒榔仙祠祠与南岩对峙前有
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傍多榔梅树亦
高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梅与榔本山
中两种相传玄帝插梅寄榔成此异种云共五里过虎
头岩又三里抵斜桥突峰悬崖屡屡而是径多循峰隙
上五里至三天门过朝天宫皆石级曲折上跻两旁以
铁柱悬索由三天门而二天门一天门率取径峰凹间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5a 页 WYG0593-0096c.png
悬级直上路虽陡峻而石级既整栏索钩连不似华山
悬空飞度也太和宫在三天门内日将晡竭力造金顶
所谓天柱峰也山顶众峰皆如覆钟峙鼎离离攒立天
柱中悬独出众峰之表四旁崭绝峰顶平处纵横止及
寻丈中奉玄帝及四将炉案供具悉以金为之督以一
千户一提点需索香金不啻禦夺予入叩匆匆门已阖
竟托宿太和宫
十四日更衣上金顶瞻叩毕天宇澄朗下瞰诸峰近者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5b 页 WYG0593-0096d.png
鹄峙远者罗列诚天真奥区也遂从三天门之右小径
下峡中此径无级无索乱峰离立路穿其间迥觉幽胜
三里馀抵蜡烛峰右泉涓涓溢出路旁下为蜡烛涧循
涧右行三里馀峰随山转下见平丘中开为上琼台观
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地
既幽绝景复殊异予求榔梅寔观中道士禁不敢答既
而曰此系禁物前有人携出三四枚道流株连破家者
数人余不信求之益力出畀数枚皆已黝烂且订无令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6a 页 WYG0593-0097a.png
人知及趋中琼台予复求之主观仍谢无有因念由下
琼台而出可往玉虚岩便失南岩紫霄奈何得一失二
不若仍由旧径上至路旁前溢处左越蜡烛峰去南岩
应较近忽后有追呼者则中琼台小黄冠以师命促予
返主观握手曰公渴求珍植幸得两枚少慰公怀但一
泄于人罪立至矣出而视之形侔金橘漉以蜂液金相
玉质非凡品也珍谢别去复三里馀直造蜡烛峰凹中
峰参差廉利人影中度兀兀欲动既度循崖宛转连越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6b 页 WYG0593-0097b.png
数重峰头土石往往随地异色既而闻梵颂声则仰见
峰顶遥遥上悬已出朝天宫右矣仍上八里造南岩之
南天门趋谒正殿右转入殿后崇崖嵌空如悬廊复道
蜿蜒山半下临无际是名南岩又名紫霄岩为三十六
岩之最天柱峰正当其面自岩还至殿左历级坞中数
抱松杉连阴挺秀坞中层台孤悬高峰四眺名飞升台
暮返宫贿其小徒复得榔梅六枚再索之不可得矣
十五日从宫左趋雷公洞洞左悬崖间予欲返紫霄由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7a 页 WYG0593-0097c.png
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谓纡曲不便不若由南
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
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
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
涧行依山越岭一路多突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
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馀里
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
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去仰视碧落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7b 页 WYG0593-0097d.png
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
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
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岩临绝壑
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
为希夷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
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华山四面皆石壁
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
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8a 页 WYG0593-0098a.png
和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植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
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
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柏巍然杰
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予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陜
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
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谷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
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
烟迷离竟望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情遂自草店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8b 页 WYG0593-0098b.png
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闽游日记
崇祯改元之仲春发兴为闽广游二十日始成行三月十
一日抵江山之青湖为入闽登陆道十五里出石门街
与江郎为面如故人再晤十五里至峡口已暮又行十
五里宿山坑
十二日二十里登仙霞岭三十五里登丹枫岭岭南即
福建界又七里西有路越岭而来乃江西永丰道去永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9a 页 WYG0593-0098c.png
丰尚八十里循溪折而东八里至梨岭麓四里登其巅
前六里宿于九牧
十三日三十五里过岭饭于仙阳仙阳岭不甚高而山
鹃丽日颇可爱饭后得舆三十里抵浦城日未晡也时
道路俱传泉兴海盗为梗宜由延平上永安余亦久蓄
玉华之兴遂觅延平舟
十四日舟发四十里至观前舟子省家早泊余遂过浮
桥循溪左登金斗山石磴脩整乔松艳草幽袭襟裾过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69b 页 WYG0593-0098d.png
三亭入玄帝宫由殿后登岭兀兀中悬四山环拱重流
带之风烟欲暝步步惜别
十五日辨色即行悬流鼓楫一百二十里泊水矶风雨
彻旦溪喧如雷
十六日六十里双溪口与崇安水合又五十五里抵建
宁郡雨不止
十七日水涨数丈同舟俱阁不行上午得三板舟附之
行四十里太平驿四十里大横驿过如飞马三十里黯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0a 页 WYG0593-0099a.png
淡滩水势奔涌余昔游鲤湖过此但见穹石崿峙舟穿
其间初不谓险今则白波山立石悉没形险倍昔时十
里至延平
十八日以轻装出西门为玉华洞游南渡溪令奴携行
囊由沙县上水至永安相待予陆行四十里渡沙溪而
西将乐之水从西来沙县之水从南来至此合流亦如
延平之合建溪也南折入山六十里宿三连铺乃瓯宁
南平顺昌三县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0b 页 WYG0593-0099b.png
十九日五里越白沙岭为顺昌境又二十五里抵县县
临水际卲武之水从西来通光泽归化之水从南来俱
会城之东南隅隔水望城如溪堤之带流也循水南行
三十里至杜源忽雪片如掌十五里至将乐境乃杨龟
山故里也又十五里为高滩铺阴霾尽舒碧空如濯旭
日耀芒群峰积雪有如环玉闽中以雪为奇得之春末
为尤奇村氓市媪俱曝日提炉而予赤足腾踔乃大快
也二十五里宿山涧渡之村家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1a 页 WYG0593-0099c.png
二十日渡山涧溯大溪南行两山成门曰莒峡溪厓不
受趾循山腰行十里出莒峡铺山始开又十里入将乐
出南关渡溪而南东折入山登滕岭南三里为玉华洞
先是过滕岭即望东南两峰耸立翠壁嶙峋迥与诸峰
分形异色抵其麓一尾横曳回护洞门门在山凹间不
甚轩豁而森碧上交清流出其下不觉神湛骨冷山半
有明台庵洞后门所经予时未饭复出道左登岭石磴
萦松透石三里青芙蓉顿开庵当其中饭于庵仍下至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1b 页 WYG0593-0099d.png
洞前门觅善𨗳者乃碎斫松节置竹篓中导者肩负之
手提铁落置松燃火烬辄益之初入历级而下者数尺
即流所从出也溯流屈曲度木板者数四倏隘倏穹倏
上倏下石色或白或黄石骨或悬或竖惟荔枝柱风泪
烛幔天帐达摩渡江仙人田葡萄伞仙鼓仙钟最肖沿
流既穷悬级而上是称九重楼遥望空濛忽曙色欲来
所谓五更天也至此最奇恰与张公洞由暗而明者一
致盖洞门斜启玄明映彻犹未睹天碧也从侧岭仰瞩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2a 页 WYG0593-0100a.png
得洞门一隙直受圆明其洞口由高而坠含弘奇瑰亦
与张公洞同第张公森悬诡丽者俱罗于受明之处此
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而辟户更拓两洞同异正在伯
仲间也拾级上达洞顶则穹崖削天左右若青玉赪肤
实出张公所未备下山即为田塍四山环锁水出无路
汩然中坠盖即洞间之流此所从入也复登山半过明
庵庵僧曰此山石骨棱厉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态
苦为草树所翳故游者知洞而不知峰遂𨗳予上拾鸟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2b 页 WYG0593-0100b.png
道下披蒙茸得星窟焉三面峭壁丛悬下坠数丈窟旁
有野橘三株垂实累累从山腰右转一二里忽两山交
脊处棘莽四塞中有石磴齿齿萦回于夹石间仰望峰
顶一笋森森独秀遂由洞后穹崖之上再历石门下浴
庵中宿焉
二十一日仍至将乐南门取永安道
二十四日始至永安舟奴犹未至
二十五日坐待奴于永安旅舍市顺昌酒浮白楼下忽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3a 页 WYG0593-0100c.png
呼声不绝则延平奴也遂定明日早行计
二十六日循城溯溪东南二十里转而南二十五里登
大泄岭岧峣行云雾中如是十五里得平坂曰林田时
方下午雨大竟止林田有两溪自南来东浑而赤西则
一川含绿至此合流
二十七日溯赤溪行久之舍赤溪溯澄溪共二十里度
坑源上下桥登马山岭转上转高雾亦转重正如昨登
大泄岭时也五里透其巅为宁洋界下五里饭于岭头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3b 页 WYG0593-0100d.png
时旭日将中万峰若引镜照面回望上岭已不可睹而
下方众岫骈列无不屐下献形盖马山绝顶峰峦自相
亏蔽至此始廓然为南标询之土人宁洋未设县时此
犹属永安今则岭北水俱北者属延平岭南水俱南者
属漳州随山奠川固当如此建置也其地南去宁洋三
十里西为本郡之龙岩东为延平之大田云下山十里
始从坑行度溪桥而南大溪遂东去踰岭复随西来小
溪南行二十里抵宁洋东郭绕城北而西则前之大溪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4a 页 WYG0593-0101a.png
经城南来恰与小溪会始胜舟
二十八日南下传盗警舟不发者两日
四月初一日平明舟始前溪从山峡中悬流南下十馀
里一峰突而西横绝溪间水避而西复从东折势如建
瓴曰石㭰滩乱石丛立中开一门仅容舟舟从门坠高
下丈馀馀势屈曲复高下数丈较之黯淡诸滩大小虽
悬殊险更倍之也众舟至此俱鳞次以下每下一舟舟
中人登岸共以缆前后倒曳之须时乃放过此山峡危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4b 页 WYG0593-0101b.png
逼复嶂插天曲折破壁而下直如劈翠穿云三十里过
馆头为漳平界一峰又东突流复环东西折曰溜水滩
峰连嶂合飞涛一缕直舟从云汉身挟龙湫矣已而山
势少开二十馀里为石壁滩其石自南而突与流相扼
流不为却捣击之势险与石嘴溜水而三也下此有溪
自东北来合再下夹溪复自东北来合溪流遂大势亦
平又东二十里则漳平县也宁洋之溪悬溜迅急十倍
建溪盖浦城至闽安入海八百馀里宁洋至海澄入海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5a 页 WYG0593-0101c.png
止三百馀里程愈迫则流愈急况梨岭下至延平不及
五百里而延平上至马岭不及四百里而峻是二岭之
高伯仲也高等而入海则减轰雷入地之险宜咏于此
初二日下华封舟行数里山势复合重滩叠溜若建溪
之太平黯淡者不胜数也六十里抵华封北溪至此
皆从石脊悬泻舟楫所不能过遂舍舟踰岭凡水
惟滥觞之始不能浮槎若既通而下流反阻者止黄河
之三门集津舟不能上下然汉唐挽漕缆迹犹存未若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5b 页 WYG0593-0101d.png
华封自古及今竟无问津之时拟沿流穷其险处而居
人惟知踰岭无能为𨗳
初三日登岭十里至岭巅则溪水复自西来下循山麓
俯瞰祇一衣带水耳又五里则隤然直下又二里抵溪
舟行八十里至西溪西南陆行二十里即漳郡顺流东
南二十里为江东渡乃泉兴东来驿道也又顺流六十
里则出海澄入海
初四日舆行二十里入漳之北门访叔司理署印南靖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6a 页 WYG0593-0102a.png
去郡三十里雨中出南门夜舟往南靖
初五日晓始达南靖以溯流迂曲也溪自南平来至南
靖六十里势与西溪同其浩荡经漳郡南门亦至海澄
入海不知漳之得名两溪谁执牛耳也
  后游闽日记
庚午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漳
南之使为道叔祖念峨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
月十七日启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6b 页 WYG0593-0102b.png
二十八日至龙游觅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
树潭
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
北渚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
有芙蓉出水之态僧结槛依之予踞坐石上有刘对予
者一见如故为予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
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予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7a 页 WYG0593-0102c.png
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越山坑岭宿宝安桥
初二日登仙霞越小竿岭近雾已收远峰尚渺漫不可
见又十里饭于二十八都其地东南有浮盖山跨浙闽
江西三省衢处信宁四府之境危峙仙霞梨岭间为诸
峰冠枫岭垂西毕岭东嶂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拿云
飞崖削翠予每南过小竿北踰梨岭遥瞻丰采辄为神
往既饭兴不能遏遍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枫岭而
上为大道而远由二十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7b 页 WYG0593-0102d.png
上道小而近予闻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趋之况其近
也遂越桥南行数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岭三里下岭折
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转入南坞即浮盖山北麓村也分
溪错岭竹木清幽里号金竹云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
入取小级而登初皆田畦高叠渐渐直跻危崖又五里
大石磊落棋置云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
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后山绝顶峦石甚奇
庵之右冈环转而左为里山庵由里山越高冈两重转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8a 页 WYG0593-0103a.png
下山之阳则大寺也右有犁尖顶左有石龙洞前瞰犁
岭可俯而挟矣予乃从其右二里憩里山庵里山至大
寺约七里路小而峻先跻一冈约二里冈势北垂越其
东坞下水皆东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冈循其
左而上是谓狮峰雾重路塞舍之踰冈西下复转南上
二里又越一冈其冈左亦可上狮峰右即可登龙洞顶
乃南向直下约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
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雨阻寺中者两竟日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8b 页 WYG0593-0103b.png
初四日冒雨为龙洞游同𨗳僧砍木通道扳乱碛而上
露滃棘铦芾石笼崖狞恶如奇鬼穿簇透峡窈窕者益
之诡而藏其崄屼嵲者益之崄而敛其高如是二里树
底睨峭萼扳踞其内右有夹壁离立仅尺上下如一似
所谓一线天者不知其即通顶所由也乃爇火篝灯匍
匐入一罅罅夹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线天第外则顶开
而明此则上合而暗初入其合处犹通窍一二深入则
全黑矣其下水流沙底濡足而平中道有片石如舌上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9a 页 WYG0593-0103c.png
吐直竖夹中高仅三尺两旁贴于洞壁洞既束肩石复
当胸无可扳践踰之甚艰再入两壁愈夹肩不能容侧
身而进又有石片如前阻其隘口高更倍之予不能登
𨗳僧援之既登僧复不能下脱衣宛转久之乃下予犹
侧伫石上亦脱衣奋力僧从石下掖之遂得入其内壁
少舒可平肩水较泓深所称龙池也仰睇其上高不见
顶而石龙从夹壁尽处悬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黄而
此石独白石理觕砺成鳞甲遂以龙神之挑灯遍烛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79b 页 WYG0593-0103d.png
出石隘处上逼下碍入之自上悬身而坠其势犹顺出
则自下侧身以透胸与背既贴切于两壁膝复不能屈
伸石质刺肤前后莫可悬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几恐
其与石为一也既出欢若更生而岚气忽澄登霄在望
由明峡前行芟莽开棘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肤
叠如重楼复阁其中燥爽明透徘徊久之复上跻重崖
二里登绝顶为浮盖最高处踞石而坐西北雾顿开下
视金竹里以东崩坑坠谷层层如碧玉轻绡远近万状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0a 页 WYG0593-0104a.png
惟顶以南尚郁伏未出循西岭而下乃知此峰为浮盖
最东由此而西蜿蜒数峰再伏再起极于叠石庵乃为
西隅再下为白花岩矣既连越二峰即里山趋寺之第
三冈也时予每过一峰辄一峰开霁西峰诸石俱各为
披露西峰尽又越两峰峰俱有石层叠又一峰南向居
中前耸二石一斜而尖是名犁头尖石二石高耸数十
丈堪为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缀叠石数块承以石盘如
坐嵌空处俱可徙倚此峰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称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0b 页 WYG0593-0104b.png
笋石人攒列寺右者皆其𣲖也峰后散为五峰回环离
立中藏一坪可庐亦高峰所䍐得者又四越两峰为浮
盖中顶皆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或数石共
肩一石或一石复平列数石上下俱成层台双阙浮盖
仙坛洵不诬称矣其石高削无级不便扳跻登其巅群
峰尽出山顶之石四旁有苔如发下垂柔绿浮烟娟然
可爱西望叠石石仙诸胜尚隔三四峰日已西还饭寺
中别之南下十里即大道已梨岭之麓登岭过九牧宿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1a 页 WYG0593-0104c.png
渔梁下街
初五日下浦城舟行四日抵延平郡
初十日复逆流上永溪泊榕溪其地为南平沙县之中
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水小而永安之流暴涨故顺
逆皆迟
十一日舟曲随山西南行乱石峥□奔流悬迅二十里
舟为石触榜人以竹丝绵纸包木片掩而钉之止涌而
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狮额有崖两重阁临其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1b 页 WYG0593-0104d.png
其上崖下圆石高数丈突立溪中于是折而东又十里
月下上一滩泊于旧县
十二日山稍开西北二十里抵沙县城南临大溪雉堞
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两旁为轮关水以舂西
十里南折山间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夹处有泉落凹
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口其路通尤溪东有山
曰里丰为一邑昨舟过伏狮崖望而见之今绕其西而
南向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2a 页 WYG0593-0105a.png
十三日西南二十里渐入山又二十五里至双口折而
西北行五里至横双口溪右一水自北来至此合其北
来之溪舟通岩前可七十里又五里入永安界曰新凌

十四日永安境中始闻猿声南四十里为巩川上大滩
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则
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亘壁立为峰为岩为屏
为柱次第而见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书其上曰凌霄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2b 页 WYG0593-0105b.png
于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争胜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
崖较诡异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则桃源涧也其峰排突
溪南上逼层汉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
曲槛飞栏遥带不一争停舟登焉循涧而入两崖仅裂
一罅竹影逼溪内得桥度涧再上有门曰长春圃亟趋
之则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
石方平如砥时暮色满山路纵横不可辨乃入大士殿
得道人为𨗳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俱悬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3a 页 WYG0593-0105c.png
崖缀壁从此折入峭夹间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
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予
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
逼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透隙而上一石
方整曰棋枰中复得一台一树当空根盘于上有飞桥
架两崖间上下壁削悬空而度峰攒石裂岈然成洞曰
环玉出洞复由棋枰侧历西坞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
跻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绕反以偪仄不能俯瞰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3b 页 WYG0593-0105d.png
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汇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绝
顶一八角亭冠其上复从西路下山出倚云关则石磴
垂绝罅间一下百丈盖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线为暗磴
百丈为明梯游者以梯下而一线上始尽奇概舍此别
无可阶也还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然
火送之溪旁孤灯穿绿坞几若阴房燐火道人云由长
春圃二里有不尘馆旁又有一百丈岩皆有胜可游余
颔之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与奴辈并力刺舟幸滩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4a 页 WYG0593-0106a.png
无石月渐朗二鼓泊废石梁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

十五日抵城西桥下桥已毁而大溪自西来桥下之溪
自南来依然余游玉华时也绕城西而南溯南来之溪
以去五十里至长倩溪出山右路循山左乃舍溪登岭
越岭两重西南过溪桥五里南过溪鸣桥又五里直凌
西南山角以为已穷绝顶其上乃更复穹然不复上循
山半而南纡折翠微间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闻吼怒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4b 页 WYG0593-0106b.png
声而深不见水盖峻峦削岫错立如交牙水漱其根上
皆丛树行者惟见翠葆浮空久之偶于树隙稍露回
湍浑赤如血又五里与赤溪遇又五里止于林田
十六日沿山三里有峰自南直下峰东有小溪西为大
溪俱北会林田而注于大煞岭西者渡小溪循峰南上
共五里至下桥逶迤南跻又八里得上桥一涧飞空悬
桥而渡两旁高峰插天度桥路愈峻十里从山峡中直
跻高峰之南登岭巅回视两高峰已在舄下计其崇峻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5a 页 WYG0593-0106c.png
大煞浮盖当皆出其下南下三十五里抵宁洋县
十七日舟达华封
十八日上午抵陆渐登山阪溪从右去以滩高石阻舟
不能前也十里过山麓又五里跨华封绝顶溪从其下
折而西去遥望西数里外滩石重叠水势腾激至有一
滩纯石中断而不见水者此峡中最险处自念前以雨
阻不能达今奈何复失之乃北下三里得村一坞以为
去溪不远沿坞西行里许欲临溪不得路始从蔗畦中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5b 页 WYG0593-0106d.png
下蔗穷又有蔓植者花如豆细荚未成复践蔓行土流
沙削不受屦方藉蔓为级未几蔓穷皆荆棘藤刺丛不
能入初侧身投足不辨高下时时陷石坎挂树杪既忽
得一横溪大道沿之西三里瞰溪咫尺溪声震耳谓前
望中断之险必当其处时大道直西去通吴镇罗埠觅
下溪之路久不得见一小路伏丛棘中乃匍匐就之初
犹有路影未几下皆积叶高尺许蛛网翳之上则棘莽
蒙密钩发悬股百计难脱比脱则悬涧注溪危石叠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6a 页 WYG0593-0107a.png
而下石皆累空间登其上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
深莽计不得前乃即从涧水中扳石践流遂抵溪石上
其石大如百间屋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崖壅水水既
南避巨石北激崩块冲捣莫容跃隙而下下即升降悬
绝倒涌逆捲崖为之倾舟安得通也踞大石坐又扳渡
溪中突石而坐望前溪西去一泻之势险无踰此久之
溯大溪践乱石山转处溪田层缀从之始得路循而西
转过所踞溪石二里许滩声复沸如前则又一危矶也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6b 页 WYG0593-0107b.png
西二里得小路随山脊直瞰溪而下始见前不可下之
滩即在其上流而岭头所望纯石中断之滩即在其下
流此觜中悬两滩间非至此则两滩几隐矣踰岭下舟
明日抵漳州司理署
  后游天台山日记
壬申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坌路口其
东南十五里桑洲驿乃台郡道也西南十里松门岭为
入天台道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7a 页 WYG0593-0107c.png
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王爱山共三十里饭于
箸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陟山冈三十馀里寂无
人烟昔弥陀庵亦废下一岭众山杳冥中得村家瀹茗
饮石上又十馀里踰岭入天封寺寺在华峰下为天台
幽绝处郤骑同僧无馀上华顶寺宿净因房月色明莹
其地去顶尚三里予乘月独上误登东峰之望海尖西
转始得路至华顶归寺已更馀矣
十六日五鼓乘月上华顶观日出衣履尽湿还炙衣寺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7b 页 WYG0593-0107d.png
中从寺右踰一岭南下十里至分水岭岭西之水出石
梁岭东之水出天封循溪北转水石渐幽又十里过上
方广寺抵昙花亭观石梁奇丽若初识者
十七日仍出分水岭南十里登察岭岭甚高与华顶分
南北界西下至龙王堂其地为诸道交会处南十里至
寒风关又南下十里至银地岭有智者塔已废左转得
大慈寺寺旁有石为智者拜经台僧恒如为炊饭乃分行
囊从国清下至县予与仲昭兄以轻装东下高明寺寺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8a 页 WYG0593-0108a.png
为无量讲师复建右有幽溪溪侧诸胜曰圆通洞松风
阁灵响岩
十八日仲昭坐圆通洞寺僧导余探石笋之奇循溪东
下抵螺溪溯溪北上两崖削石夹立树巅飞瀑纷纷践
石蹑流七里山回溪坠已至石笋峰底仰面峰峦莫辨
以右崖掩之也从崖侧踰隙而下反出石笋之上始见
一石矗立涧中涧水下倒其根悬而为瀑亦水石奇胜
处也循溪北转两崖愈削下汇为潭是为螺蛳潭上壁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8b 页 WYG0593-0108b.png
立而下渊深扳崖侧悬藤踞石遥睇其内潭上石壁中
劈为四岐若交衢然潭水下薄不能窥其涯涘最内两
涯之上一石横嵌俨若飞梁梁内飞瀑自上坠潭中高
与石梁等四旁重崖回映可望而不可即非石梁所能
齐也闻其上有仙人鞋在寒风阙之左可踰岭而至雨
骤不成行还憩松风阁
二十日抵天台县至四月十六日自雁宕返乃尽天台
以西之胜北七里至赤城麓仰视丹霞层亘浮屠标其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9a 页 WYG0593-0108c.png
巅兀立于重岚攒翠间上一里至中岩岩中佛庐新整
不复昔时凋敝时急于琼台双阙不暇再蹑上岩遂西
越一岭由小路七里出落马桥又十五里西北至瀑布
山庄登岭五里上桐柏山越岭而北得平畴一围群峰
环绕若另辟一天桐柏宫正当其中惟中殿仅存夷齐
二石像尚在右室雕琢甚古唐以前物也黄冠久无住
此者群农见游客至俱停耕来讯遂挟一人为𨗳西三
里越二小岭下层崖中登琼台焉一峰突瞰重坑三面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89b 页 WYG0593-0108d.png
俱危崖回绕崖右之溪从西北万山中直捣峰下是为
百丈崖崖根涧水至琼台之足一泓深碧如黛是名百
丈龙潭峰前复起一峰卓立如柱高与四围之崖等即
琼台也台后倚百丈崖前即双阙对峙层崖外绕旁绝
附丽登台者从北峰悬坠而下度凹脊处咫尺复扳枝
仰陟而上俱在削石流沙间趾无所著也从台端再攀
历南下有石突起窟其中为龛如琢削而成者曰仙人
坐琼台奇在中悬绝壑积翠四绕双阙亦其外绕中对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0a 页 WYG0593-0109a.png
峙之崖非由涧底再上不能登也忆予二十年前同云
峰自桃源来溯其外涧入第深穷其奥窟今始俯仰于
崖端高深俱无遗胜矣饭桐柏宫仍下麓南从小径渡
溪十里出天台关岭之官道复南入小径隙行十里路
左一峰兀立若天柱问知为青山茁又溯南来之溪十
里宿于坪头潭之旅舍
十七日由潭西南八里至江司陈氏渡溪左行又八里南
折入山陟小岭二重又六里重溪回合中忽石岩高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0b 页 WYG0593-0109b.png
峙其南即寒岩东即明岩也今僮驰先炊饭明岩寺余
辈遂南向寒岩路左俱悬崖盘列中有一洞岈然洞前
石兔蹲伏口耳俱备路右即大溪萦绕中一石突出如
擎盖心颇异之既入寺向僧索龙须洞灵芝石即此也
寒岩在寺后宏敞有馀玲珑未足由洞右一穴上视鹊
桥而出由旧路一里右入龙须洞路为莽棘所翳上跻里
许如历九霄其洞圆耸明豁洞口斜倚一石颇似雁宕之
石梁而梁顶有泉中洒与宝冠之芭蕉洞如出一冶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1a 页 WYG0593-0109c.png
下山仍旧路口东溯小溪南转入明岩寺寺在岩中石
崖四面环之止东面八寸关通一线寺后洞窈窕非一
洞右有石笋特起虽不及灵岩之雄伟亦具体而微矣
饭后由故道骑而驰三十里返坪头潭又北二十五里
过大溪即西从关岭来者是为三茅又北五里越小涧
二重直抵北山下入护国寺宿焉
十八日晨急诣桃源桃源在护国寺东二里西去桐柏
仅八里昨游桐柏时留为还登万年之道故先寒明及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1b 页 WYG0593-0109d.png
抵护国知其西有秀溪由此入万年更可收九里坑之
胜于是又另趋桃源初入涧口里许得金桥潭由此而
上西山愈束翠壁穹崖层叠曲折一溪介其中溯之三
折而溪穷瀑布数丈由左崖泻溪中予昔来瀑下路穷
莫上仰视穹崖北峙溪左右双环诸峰娟娟攒立岚翠
交流几不能去今忽从右崖丛莽中寻得石径层叠遂
不及呼仲昭冒雨拨棘而上登级既尽复叠石横栈度
崖之左已出瀑上更溯之入直抵北岩下蹊蹬俱绝两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2a 页 WYG0593-0110a.png
瀑自岩左右分道下遥睇岩左犹有遗磴从之则向有
累石为桥于左瀑之上者桥已中断不能度睇瀑之上
流从东北夹壁中来止容一线可践流而入计其胜不
若右岩之瀑乃还从大石间向西北上跻抵峡窟下得
重潭甚厉四面俱直薄峡底无可缘陟第从潭中西望
见石峡之内复有石峡瀑布之上更悬瀑布皆从西北
杳冥中来至此则缤纷乱坠于回崖削壁之上岚光掩
映石色飞动久之还出层瀑下仲昭以觅路未得方独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2b 页 WYG0593-0110b.png
坐观瀑遂同返护国闻桃源溪口亦有路登慈云通元
二寺入万年路较近时以秀溪胜故饭后仍取秀溪道
西行四里北折入溪溯流三里渐转而东向是为九里
坑坑穷一瀑破东崖下坠其上乱峰森立路无可上由
西岭跻绕出其北回瞰瀑背石门双插内有龙潭在焉
又东北上数里踰岭山坪忽开五峰围拱中得万年寺
去护国三十里矣万年为天台西境正与天封对石梁
当其中寺中古杉甚多饭于寺又西北三里逾寺后高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3a 页 WYG0593-0110c.png
岭又向西升陟岭角者十里乃至腾空山下牛牯岭三
里抵麓又西逾小岭三重共十五里出会墅大道自南
来望天姥山在内已越而过之以为会墅乃平地耳西
北下三里渐成溪循之五里宿斑竹旅舍
  后游雁宕日记
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
广岩再访雁山觅骑出南门循方山十里折而西南行
三十里踰秀岭饭于岩前铺五里为乐清界五里上盘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3b 页 WYG0593-0110d.png
山岭西南云雾中隐隐露芙蓉一簇雁山也十里郑家
岭十里大荆驿渡石门涧新雨溪涨及马腹五里宿于
张家楼是为雁山之东外谷张氏盛时建楼以憩山游
之屐今旅肆寥落犹存其名
二十九日西入山望老僧岩而趋二里过其麓又二里
北渡溪上石梁洞仍还至溪旁西二里逾谢公岭岭
以内为东内谷岭下有溪自北来夹溪皆重岩怪峰突
兀无寸土雕镂百态北折渡溪百许入灵峰寺峰奇峭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4a 页 WYG0593-0111a.png
离立满前寺后一峰独耸中列一璺上透其顶名灵
峰洞蹑千级而上石台重整洞中罗汉像俱更新下饭
寺中同僧自照胆潭越溪左观风洞洞仅半规风蓬蓬出
射数步外遂以溪左历探崖间诸洞还寺雨大至予
赤足持伞溯溪北上将抵真济寺山深雾黑茫无所
睹乃还过溪东入碧霄洞守愚上人精舍在焉予觉
其有异令僮还招仲昭亦践流而至恨相见之晚薄
暮返宿灵峰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4b 页 WYG0593-0111b.png
三十日冒雨循流西折二里一溪自西北来合其势愈
大渡溪而西溯而西北行三里入净明寺雨益甚云
雾中仰见两崖重岩夹立层叠而上莫辨层次衣履沾透
益深穷西谷中有水帘谷维摩石室说法台诸胜二里
至响岩岩右有二洞飞瀑罩其外予从榛莽中履险以
登其洞一名龙王一名三台二洞之前有岩突出若露台
然可栈而通也出洞返眺响岩之上一石侧耳附峰
头为听诗叟又西二里入灵岩自灵峰西转皆崇岩连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5a 页 WYG0593-0111c.png
嶂一开而为净明一璺直入所称一线天也再开而为
灵岩叠嶂回环寺当其中
五月初一日仲昭与予同登天聪洞洞中东望圆洞二
北望长洞一皆透漏通明第峭石直下隔不可逾予乃
复下至寺中负梯破莽率僮踰别坞直抵圆洞下梯而
登不及则斫木横嵌夹石间践木以升复不及则以绳
引梯悬石隙之树梯穷济以木木穷济以梯梯木俱穷
则引绳揉树遂入圆洞中呼仲昭相望而语复如法蹑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5b 页 WYG0593-0111d.png
长洞而下巳日中矣西抵小龙湫之下欲寻剑泉不可
得踞石碛而坐仰视回嶂逼天峭峰倒插飞流挂其中
真若九天曳帛者西过小剪刀峰又过铁板嶂嶂方展
如屏高插层崖之上下开一隙如门惟云气出没阻绝
人迹又过观音岩路渐西岩渐拓为犁尖复与常云并
峙常云南下伏而复起为戴辰峰其伏处有凹曰马鞍
岭内谷之东西分者以是岭为界从灵岩至马鞍岭凡
四里而崇峦嵽嵲应接不暇踰岭日渐薄崦嵫二里西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6a 页 WYG0593-0112a.png
过大龙湫溪口又二里西南入宿能仁寺
初二日从寺后坞觅方竹无佳者上有昙花庵颇幽寂
出寺右观燕尾泉即流自龙湫来者分二股落石间故
名仍北溯流二里西入龙湫溪口更西二里由连云嶂
入大剪刀峰巍然立涧中两崖石壁回合大龙湫之水
从天下坠坐看不足亭前对龙湫后揖剪刀身在四山
中也出连云嶂踰华严岭共二里入罗汉寺寺久废卧
云师近新之卧云年八十馀其相与飞来石罗汉相似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6b 页 WYG0593-0112b.png
开山巨手也予邀师穷顶师许同上常云而雁湖反在
其西由石门寺为便时已下午以常云期之后日遂与
其徒西踰东岭至西外谷共四里过石门寺废址随溪
西下一里有溪自西来合即凌云宝冠诸水也二水合
而南入海乃更溯西来之溪宿于凌云寺寺在含珠峰
下孤峰插天忽裂而为二自顶至踵仅离咫尺中含一
圆石如钱尤奇绝循溪北入石夹即梅雨潭也飞瀑自
绝壁下激势甚雄不似空濛雨色而已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7a 页 WYG0593-0112c.png
初三日仍东行三里溯溪北入石门停担黄氏墓堂历
级北上雁湖顶道不甚峻直上二里向山渐伏海屿来
前愈上海辄逼足下又上四里遂踰山脊山自东北最
高处迤逦西来散为四支皆易石而土四支之脊隐隐
隆起其夹处汇而成洼者三每洼中复有脊南北横贯
中分为两总计之不止六洼矣洼中积水成芜青青弥
望所称雁湖也而水之分堕于南者或自石门或出凌
云之梅雨或为宝冠之飞瀑其北堕者则宕阴诸水也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7b 页 WYG0593-0112d.png
皆与大龙湫风马牛无及云既踰冈南望大海北瞰南
閤之溪皆远近无蔽惟东峰尚高出云表予欲从西北
别下宝冠重岩积莽莫可寄足复寻旧路下石门西过
凌云从含珠峰外二里依涧访宝冠寺寺在西谷绝坞
中已久废其最深处石崖回合磴道俱绝一洞高悬崖
足斜石倚门门分为二轩豁透爽飞泉中洒内多芭蕉
颇似闽之美人蕉外则新箨高下渐已成林至洞闻瀑
声如雷而崖石回掩了不可得见乃下山涉溪回望洞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8a 页 WYG0593-0113a.png
之右胁崖卷成罅瀑从罅中直坠下捣于圆凹复跃出
凹成溪去其高亚龙湫较似雄胜故非宕山第二流也
东出故道宿罗汉寺
初四日早望常云峰白云濛翳然不为阻趣卧云同上
东踰华严二里由连云嶂之左道松洞之右跻级西上
共三里俯瞰剪刀峰已在屐底一里山回溪出龙湫上
流也渡溪过白云云外二庐又北入云静庵庵庐与
登山径脩整俱异昔时卧云令其徒采笋炊饭既饭诸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8b 页 WYG0593-0113b.png
峰云气倏尽仲昭留坐庵中予同卧云直跻东峰又二
里渐闻水声则大龙湫从卷崖中泻下水出绝顶之南常
云之北夹坞中即其源也溯水而上二里水声渐微又二
里踰山脊此脊北倚绝顶南出分为两枝东枝为观音
岩西枝为常云峰此其过脉处也正脊之东为吴家
坑其峰之回列者近为铁板嶂再绕为灵岩又再绕
为净明又再绕为灵峰外为谢公岭而尽脊之西其坑即
龙湫背其峰之回列者近为龙湫之对崖再绕为芙蓉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9a 页 WYG0593-0113c.png
峰又再绕为凌云又再绕为宝冠上为李家山而止此
雁山南面诸峰也而观音常凌二峰正当其中已伏杖
履下惟北峰若负扆然犹屏立于后北上二里一脊平
峙狭如亘墙两端昂起北颓然直下即南閤溪横流界
不若南面之环互矣予从东巅跻西顶倏踯躅声大起
则骇鹿数十头也其北一峰中剖若斧劈中则石笋参
差乱崖森立深杳无底鹿皆奔聚其中想有陨堑者诸
僧至复以石片掷之声如裂帛半响始沉鹿益啼号不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99b 页 WYG0593-0113d.png
已从此再西则石脊中断峰亦渐下西北瞰雁湖愈远
愈低予二十年前探雁湖东觅高峰为断崖所阻悬绠
而下即此处也昔历其西今东出其上无有遗憾矣返
下云静庵循溪至大龙湫上下瞰湫顶龙潭圆转夹崖
间水从卷壁坠潭跃而下喷光怪不可迫视遂踰溪西
上南出龙湫之对崖历两峰而南其岭即石门之东罗
汉之西南出为芙蓉峰又南下为东岭者也芙蓉峰圆
亘特立在罗汉寺西南隅既至其下始得路东达寺日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0a 页 WYG0593-0114a.png
已西仲昭亦先至矣
初五日别卧云出罗汉寺循溪一里至龙湫溪口凡四
里踰马鞍而下北望观音岩下有石璺若门层裂非一
仲昭已前向灵岩余挟一僮北抵峰下循樵西转二里
直抵观音常云之麓始知二峰上虽遥峙其下石壁连
亘成城又循崖东跻里许出石璺之上丛木密阴不能
下窥崖端盘石如擎盖上平如砥下四面皆空坐其上
久之复下循石璺而入层崖悬裂皆可扪而通也璺外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0b 页 WYG0593-0114b.png
一峰特起薄齐云片圆顶拱袖高若老僧岩俨一小儿
拱立出路隅居多吴氏有吴应岳者留余餐予挟之溯
溪入即绝顶所望吴家坑溪也在铁板观音之间欲上
溪左黄岩层洞崖在铁板嶂西洞在岩左若上下二层
者抵其下不得上出其上洞又在悬崖间无可下也乃
循崖东行又得一石璺望其上层叠可入计非构木悬
梯不能登从此下一小峰曰莺嘴岩与吴别东过铁板
嶂下见其中石璺更大下若有洞流而成溪者亟溯流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1a 页 WYG0593-0114c.png
入抵洞下乱石窒塞而崖左有路直上凿坎悬崖间垂
藤可扳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
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入石璺
中石对峙如门中宽广得累级以升又入石门两重仰
睇其上石壁环立青天一围中圆如井壁穷透入洞洞
底日光透处有木梯猱升其上若楼阁然从阁左转复
得平墟后即铁板嶂高列东西危崖环绕南面石璺下
伏轩敞回合真仙灵所宅矣内有茅屋一楹虚无人居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1b 页 WYG0593-0114d.png
隙地上多茶树故坎石置梯往来其间耳下至溪旁有
居民遂越小剪刀峰而东二里入灵岩与仲昭会
初六日挟灵岩僧为屏霞嶂之游由龙鼻洞右扳石罅
上半里得一洞甚奇又上半里崖穹路绝有梯倚崖端
盖烧炭者所遗缘梯出其上三巨石横叠两崖间内覆
石成室跨其外者为仙桥其室空明幽敞蔽于重岩之
侧虽无铁板嶂石门之奇瑰攒合而幽邃自成一天复
透洞左上扳藤历栈遂出屏霞嶂之中层盖龙鼻顶也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2a 页 WYG0593-0115a.png
崖端亦宽垲可庐后嶂直倚霄汉嶂右有岩外覆飞泉
落其前由右复扳跻崖石几造嶂顶为削石所阻其侧
石隙一缕草木缘附可著足遂随之崖间多修藤垂蔓
各采而携之当石削不受树树尽不受趾辄垂藤下如
是西越石冈者五重降升不止数里始下临绝涧即小
龙湫上游也其涧发源雁顶之东南右即铁板左即屏
霞二嶂坠为绝壑重崖亏蔽上下无径非悬绠不能飞
渡也入涧践石随流东行里许大石横踞涧中水不能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2b 页 WYG0593-0115b.png
越穴石下捣两旁峭壁皆陡立行者路绝乃缚木为梯
升崖端复缒入前涧下流则横石之下空然中空可树
十丈旗水从石后建瓴下注汇潭漾碧翛然沁人左右
两崖俱有洞高峙由此而前即龙湫下坠处也余两次
索剑泉寺僧辄云在龙湫上人力鲜达今仍杳然知沦
没已久欲从此横下两峰遂可由仙桥达石室乃斫木
缚梯盘绝巘者数四俯视独秀双鸾诸峰近在屐底既
逼仙桥隔崖中断日已西疲甚乃返觅前辙复经屏霞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3a 页 WYG0593-0115c.png
侧石室返寺携囊过净明投宿灵峰
初七日溯寺前溪观南碧霄洞轩爽无他奇又三里西
转望真济寺在溪北坞中是溪西由断崖破峡而来峡
南峰为五马朝天峥嵘尤甚两旁逼仄石蹊内无居民
行里许径塞云迷不可穷历北过真济寺寺僻居北谷
游屐不到寺右溯小溪三里登马家山岭路甚峻登巅
望雁顶棱簇如莲花状北瞰南閤已在屐底飞舄而下
四里馀得新庵弛担于中溯南閤溪探宕阴诸胜南閤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3b 页 WYG0593-0115d.png
溪发源雁山西北之箬袅岭去此三十馀里与永嘉分
界由岭而南可通芙蓉入乐清由岭而西走枫林则入
瓯郡道也溪南即雁山之阴山势崇拓竹木蓊茸不露
南面巀嵲态溪北大山自箬袅迤逦而来皆层崖怪峰
变换阖辟与云雾争幻至閤而止又一山北之溪自北
閤来会俱东下石门潭门内平畴千亩居民皆以石门
为户牖此閤所由名而南北则分以溪也南閤有章恭
毅宅西入有石佛洞散水岩洞仙岩诸胜北閤有白岩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4a 页 WYG0593-0116a.png
寺旧址更西有王子晋仙桥为尤奇余冒雨穷南閤先
经恭毅宅聚族甚盛溯溪五里过犁头庵南即石佛洞
以路芜不能入西十里至庄坞夹溪居民皆叶姓散水
岩在北坞中石崖横亘飞瀑悬流崖左登岭有小庵时
暮雨土人留宿庄坞具言洞仙院之胜
初八日雨未止西溯溪行三里山涧愈幽随溪转而北
又二里隔溪小径破云磴而入东渡溪从之忽峰回溪
转深入谷中则烟峦历乱峰从庄坞之后连亘至此又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4b 页 WYG0593-0116b.png
开一隙现此瑰异问之人曰此小纂厝也洞仙尚在其
外大溪上流复出而渡溪里许有溪自东来入即洞仙
坞溪矣渡大溪溯小溪东上其中峰峦茅舍与前无异
洞仙即在其内崖倚峰北向层篁蔽之乃破莽跻石隙
而入初甚隘最上渐宽仍南出庄坞东还犁头庵终不
得石佛洞道遂出过南閤访王子晋仙桥在北閤底尚
二十里念仲昭在新庵甚近还晤庵中日已晡竟不及
为北閤游东趋大荆而归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5a 页 WYG0593-0116c.png
  游五台山日记(山西太原府五台县/)
七月二十八日出都为五台游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
南关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
窿矣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嵷起循溪左
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
渐束又七里饭于太子铺北行十五里溪声忽止回顾
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凹如削瓜直下上亦有凹乃瀑布
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凹间离涧二三尺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5b 页 WYG0593-0116d.png
泉从凹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再上踰鞍子岭岭上
四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
直北一隙少杀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去此尚
四十里岭下有水从西南来初随之北行已而溪从东
峡中去复踰一小岭则大溪从西北来势甚壮亦从东
南峡中去当即与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予初过
阜平舍大溪而西以为西溪即龙泉之水也不谓西溪
乃出鞍子岭凹壁踰岭而复与大溪之上流遇大溪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6a 页 WYG0593-0117a.png
出自龙泉者溪有石梁曰万年过之溯流望西北高峰
而趋十里逼峰下为小山所掩反不睹嶙峋之势转北
行向所望东北高峰瞻之愈出趋之愈近峭削之姿遥
遥逐人二十里间劳于应接是峰名五岩寨又名吴王
寨有老僧庐其上已而东北峰下溪流溢出与龙泉大
溪会土人搆石梁于上非龙关道所经从桥左北行八
里时遇崩崖矗立溪上又二里重城当隘口为龙泉关
初五日进南关出东关北行十里路渐上山渐奇泉声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6b 页 WYG0593-0117b.png
渐微既而石路陡绝两崖危峰峭壁合沓攒奇山树与
石竞丽错绮不复升陟之烦也如是五里崖逼处复设
石关二重又直上五里登长城岭绝顶回望远峰极高
者亦伏足下两旁近峰拥护惟南来一线有山隙彻目
百里岭之上巍楼雄峙即龙泉上关也关内古松一株
枝耸叶茂秀拔干云关之西即为山西五台县界下岭
甚平不及所上十之一十三里为旧路岭已在平地有
溪从西南来至此随山向西北去行亦从之十里五台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7a 页 WYG0593-0117c.png
水自西北来会合流注滹沱河乃循西北溪数里为天
池庄北向坞中二十里过白头庵村去南台止二十里
四顾山谷犹不可得其彷佛又西北二里路左为白云
寺由其前南折攀跻四里折上三里至千佛洞乃登台
间道又折而西行三里宿
初六日风怒起滴水皆冰风止日出如火珠涌吐翠叶
中循山半西南行四里踰岭始望南台在前再上为灯
寺由此路渐峻十里登南台绝顶有文殊舍利塔北面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7b 页 WYG0593-0117d.png
诸台环列惟东南西南少有隙地正南古南台在其下
远则盂县诸山屏峙而东与龙泉争雄接势从台右道
而下途颇夷可骑循西岭西北下十五里为金阁岭又
循山左西北下五里抵清凉石寺宇幽丽高下如图画
有石为芝形纵横各九步上可立四百人面平而下锐
属于下石者无几从西北历栈拾级而上十二里抵马
跑泉泉在路隅山窝间石隙仅容半蹄水从中溢出窝
亦平敞可寺而马跑寺反在泉侧一里外又平下八里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8a 页 WYG0593-0118a.png
宿狮子窠
初七日西北行十里度化度桥一峰从中台下两旁流
泉淙淙幽靓迥绝复度其右涧之桥循山西向而上路
欹甚又十里登西台之顶日映诸峰一一献态呈奇其
西面近则蔽魔岩远则雁门关历历可俯而挈也闭魔
岩在四十里外山皆陡崖盘亘层累而上为此中奇处
入叩佛龛即从台北下三里为八功德水寺北面左为
维摩阁阁下二石台耸起阁架于上阁柱长短随石参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8b 页 WYG0593-0118b.png
差有竟不用柱者其中为万物阁佛俱金碧旃檀罗列
辉映不啻万尊前复有阁二重俱三层其周庐环阁亦
三层中架复道往来空中当此万山艰阻非神力不能
运此从寺东北行五里至大道又十里至中台望东台
南台俱在五六十里外而南台外之龙泉反若更近惟
西台北台相与连属时风清日丽山开列如须眉予先
趋台之南登龙翻石其地乱石数万涌起峰头下临绝
坞中悬独耸言是文殊放光摄影处从台北直下者四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9a 页 WYG0593-0118c.png
里阴崖悬冰数百丈曰万年冰其坞中亦有结庐者初
寒无几台间冰雪种种而是闻雪下于七月二十七日
正予出都时也行四里北上澡浴池又北上十里宿于
北台北台比诸台尤峻予乘日色周眺寺外及入寺日
落而风大作
初八日老僧石堂送予历指诸山曰北台之下东台西
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此诸台环列之概也其正
东稍北有浮青特锐者恒山也正西稍南有连岚一抹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09b 页 WYG0593-0118d.png
者雁门也直南诸山南台之外惟龙泉为独雄直北俯
内外二边诸山如蓓蕾惟兹山之北护峭削层叠嵯峨
之势独露一班此北台历览之概也此去东台四十馀
里华严岭在其中若探北岳不若竟由岭北下河省四
十里登降余颔之别而东直下者八里平下者十二里
抵华严岭由北坞下十里始夷一涧自北一涧自西两
涧合而群峰凑深壑中一壶天也循涧东北行二十里
曰野子场南自白头庵至此数十里内生天花菜出此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0a 页 WYG0593-0119a.png
则绝种矣由此两崖屏列鼎峙雄峭万状如是者十里
石崖悬绝中层阁杰起则悬空寺也石壁尤奇此谓北
台外护山不从此出几不得台山神理云
  游恒山日记(山西大同府浑源县/)
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曰东底山台山北尽处即属
繁峙界矣
初九日出南山大溪从山中俱来者别而西去予北驰
平陆中望外界之山高不及台山十之四其长缭绕如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0b 页 WYG0593-0119b.png
垣东带平邢西接雁门横而径者十五里北抵山麓渡
沙河即为沙河堡依山瞰流砖甃高整由堡西北七十
里出小石口为大同西道直北六十里出北路口为大
同东道予从堡后登山东北数里至峡口有水自北而
南即下注沙河者也循水入峡与流屈曲荒谷绝人数
里义兴寨数里朱家坊又数里至葫芦嘴舍涧登山循
嘴而上地复成坞溪流北行为浑源界又数里为土岭
去州尚六十里西南去沙河共五十矣遂止居民同姓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1a 页 WYG0593-0119c.png

初十日循南来之涧北去三里有溪自西来合共东北
折而去余溯西涧入又一涧自北来遂从其西登岭道
甚峻北向直上者六七里西转又北跻而上者五六里
登峰两重造其巅名箭筸岭自沙河登山涉涧盘旋山
谷所值皆土魁荒阜不意至此忽跻穹窿然岭南犹复
阿蒙也一踰岭北瞰东西峰连壁隤翠蜚丹流其盘空
环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树石之色一也而神理各分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1b 页 WYG0593-0119d.png
妍树之色不一也而错综成合锦石得树而嵯峨倾嵌
者幕以藻缋而愈奇树得石而平铺倒蟠者缘以突兀
而尤古如此十五里直下至坑底则奔泉一壑自南注
北遂与之俱出坞口堡临之村居颇盛皆植梅杏成林
蔽麓既出谷复得平麓其北又有外界山环之长亦自
东而西东去浑源州三十里而去应州七十里龙谷之
临外界高平远近一如东底山之视沙河峡口诸山也
于是沿山东向望谷之东山愈嶙嶒斗削问为龙山龙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2a 页 WYG0593-0120a.png
山之名旧著于山西而不知与恒岳比肩至是既西涉
其阃域又北览其面目从不意中得之可当五台桑榆
之收矣东行十里为龙山大云寺寺南面向山又东十
里有大道往西北直抵恒山之麓遂折而从之去山麓
尚十里望其山两峰亘峙车骑络绎破壁而出乃大同
入倒马紫荆大道也循之抵山下两壁削立一涧中流
透罅而入逼仄如无所向曲折上下俱成窈窕伊阙双
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拟之也时清流未泛行即溯涧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2b 页 WYG0593-0120b.png
不知何年两崖俱凿石坎大四五尺深及丈上下排列
想水溢时插木为阁道者今废已久仅存二木悬架高
处犹栋梁之巨擘也三转峡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层
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五台
北壑亦有悬空寺拟此未能具体仰之神飞鼓勇独登
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
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搆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僧
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3a 页 WYG0593-0120c.png
雅既下又行峡中者三四转则洞门豁然峦壑掩映若
别有一天者又一里涧东有门榜三重高列阜上其下
石级数百层承之则北岳恒山庙之山门也去庙尚十
里左右皆土山层叠岳顶杳不可见止门侧土人家为
明日登顶计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
浅阜无攀陟劳盖山自龙泉来凡三重惟龙泉一重峭
削在内而关以外则土脊平旷五台一重虽崇峻而骨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3b 页 WYG0593-0120d.png
石耸拔俱在东底山一带出谷之处其第三重自峡口
入山而北西极龙山之顶东至恒岳之阳亦皆藏锋敛
锷一临北面则峰峰陡削悉现岩岩本色一里转北山
皆煤炭不深凿可得又一里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
旁亭之曰望仙又三里崖石渐起松影筛阴名虎风口
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
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
宫北为飞石窟相传真定府恒山从此飞去再上则北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4a 页 WYG0593-0121a.png
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
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
像群仙环列无隙予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
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扳
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
短树蒙密槎牙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扳践辄断折用力
虽勤若堕洪涛汨汨不能出予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
登其顶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蒙翳是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4b 页 WYG0593-0121b.png
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在北浑源州城
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
惟五台青青与此作伍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
肩连袂下扼沙漠者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
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
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
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
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5a 页 WYG0593-0121c.png
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视予前上
隘中止隔崖一片耳下山五里由悬空寺危崖出又十
五里至浑源州西关外
 
 
 
 
 
徐霞客游记 卷一上 第 115b 页 WYG0593-0121d.png
 
 
 
 
 
 
 
 徐霞客游记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