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仪礼疏卷第三十
   唐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臣贾公彦 等撰
疏衰至年者 注疏犹粗也 释曰此齐衰三年章以轻于斩
故次斩后疏犹粗也粗衰者案上斩衰章中为君三升半粗衰郑注杂
记云微细焉则属于粗则三升正服斩不得粗名三升半成布三升微
细则得粗称粗衰为在三升斩内以斩为正故没义服之粗至此四升
始见粗也若然为父哀极直见深痛之斩不没人功之粗至于义服斩
衰之等乃见粗称至于大功小功更见人功之显缌麻极轻又表细密
之事皆为哀有深浅故作文不同也斩衰先言斩者一则见先斩其布
乃作衰裳二则见为父极哀先表斩之深重此齐衰稍轻直见造衣之
法衰裳既就乃始缉之是以斩衰斩在上齐衰齐在下牡麻绖者斩衰
绖不言麻此齐衰绖见麻者彼有杖杖亦苴故不得言麻此绖文孤不
兼杖故得言麻也云冠布缨者案斩衰冠绳缨退在绞带下使不蒙苴
齐冠布缨无此义故进之使与绖同处此布缨亦如上绳缨以一条为
武垂下为缨也云削杖布带者并不取蒙苴之义故在常处但杖实是
卷三十 第 1b 页
桐不言桐者以斩衰杖不言竹使蒙苴故阙竹字此既不取蒙苴亦不
言桐者欲见母比父削杀之义故亦没桐文也布带者亦象革带以七
升布为之此即下章带缘各视其冠是也齐斩不言布此缨带言布者
以对斩衰缨带用绳故此须言用布之事也疏屦者疏取用草之义即
尔雅云疏不熟之疏若然注云疏犹粗者直释经疏衰而巳不释疏屦
之疏若然斩衰章言菅屦见草体者以其重故见草体举其恶貌此言
疏以其稍轻故举草之揔称自此以下各举差降之宜故不杖章言麻
屦齐衰三月与大功同绳屦小功缌麻轻又没其屦号言三年者以其
为母稍轻故表其年月若然父在为厌降至期今既父卒直申三年之
衰犹不申斩者以天无二日家无二尊也是以父虽卒后仍以馀尊所
厌直申三年不得申斩也云者者亦如斩衰章文明者为下出也 传
曰至菲也 注沽犹至异数 释曰缉则今人谓之为缏也上章传先
云斩者何不缉也此章言齐对斩故亦先言齐者何缉也云牡麻者枲
麻也者此枲对上章苴苴是恶色则枲是好色故閒传云斩衰貌若苴
齐衰貌若枲也云牡麻绖右本在上者上章为父左本在下者阳统于
卷三十 第 2a 页
内则此为母阴统于外故右本在上也云疏屦者藨蒯之菲也者藨是
草名案玉藻云履蒯席则蒯亦草类云冠尊加其粗粗功大功也者此
郑虽据齐衰三年而言冠尊加服皆同是以衰裳升数恒少冠之升数
恒多冠在首尊既冠从首尊故加饰而升数恒多也斩冠六升不言功
者六升虽是齐之末未得沽称故不见人功此三年齐冠七升初入大
功之境故言沽功始见人功沽粗之义故云粗功见人功粗大不精者
也云齐衰不书受月者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虞卒哭异数者其义说
与斩章同故云亦也 父卒则为母 注尊得伸也 释曰此章专为
母三年重于期故在前也直云父卒为母足矣而云则者欲见父卒三
年之内而母卒仍服期要父服除后而母死乃得伸三年故云则以差
其义也必知义如此者案内则云女子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
十三年而嫁注云故谓父母之丧言二十三而嫁不止一丧而巳故郑
并云父母丧也若前遭母丧后遭父丧自然为母期为父三年二十三
而嫁可知若前遭父服未阕即得为母三年则是有故二十四而嫁不
止二十三也知者假令女年二十二月嫁娶之月将嫁正月而遭父丧
卷三十 第 2b 页
并后年正月为十三月小祥又至后年正月大祥女年二十二欲以二
月将嫁又遭母丧至后年正月十三月大祥女年二十三将嫁此是父
服将除遭母丧犹不得为申三年况遭父丧在小祥之前何得即申三
年也是父服未除不得为母三年之验一也又服问注曰为母既葬衰
八升亦据父卒为母与父在为母同五升衰裳八升冠既葬以其冠为
之受衰八升是父卒为母未得伸三年之验二也閒传云为母既虞卒
哭衰七升者乃是父服除后乃为母申三年初死衰四升冠七升既葬
以其冠为之受衰七升与此经同是父服除后为母乃申三年之验是
三也诸解者全不得思此义妄解则文说义多涂皆为谬也云尊得伸
者得伸三年犹未伸斩 继母如母 释曰继母本非骨肉故次亲母
后谓己母早卒或被出之后继续已母丧之如亲母故云如母但父卒
之后如母明父在如母可知下期章不言者举父没后明父在如母可
知慈母之义亦然皆省文也故皆举后以明前也若然直言继母载在
三年章内自然如母可知而言如母者欲见生事死事一皆如己母
传曰至殊也 释曰传发问者以继母本是路人今来配父辄如己母
卷三十 第 3a 页
故发斯问荅云继母配父即是片合之义既与己母无别故孝子不敢
殊异之也 慈母如母 释曰慈母非父片合故次后也云如母者亦
生礼死事皆如已母 传曰至命也 释曰传别举传者是子夏引旧
传證成已义故也欲见慈母之义旧巳如此故须重之如己母也云妾
之无子者谓旧有子今无者失子之妾有恩慈深则能养他子以为己
子者也若未经有子恩慈浅则不得立后而养他不云君命妾曰而云
父者对子而言父故言父也必先命母者容子小未有所识乃命之或
养子是然故先命母也云若是则生养之终其身者案内则云孝子之
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彼终其身为终孝子之身此
终其身下乃云如母死则丧之三年则以慈母轻于继母言终其身唯
据终慈母之身而巳明三年之后不复如是以小记云慈母不世祭亦
见轻之义也云如母贵父之命也者一非骨血之属二非配父之尊但
唯贵父之命故也传所引唯言妾之子与妾相事者案丧服小记云为
慈母后者为庶母可也为祖庶母可也郑云缘为慈母后之义父之妾
无子者亦可命己庶子为后又云即庶子为后此皆子也传重而巳不
卷三十 第 3b 页
先命之与适妻使为母子也若然此父命妾之文兼有庶母祖庶母但
不命女君与妾子为母子而巳 注此主至伸也 释曰郑知此主谓
大夫士之妾妾子之无母父命为母子者知非天子诸侯之妾与妾子
者案下记云公子为其母练冠麻衣縓缘既葬除之父没乃大功明天
子庶子亦然何有命为母子为之三年乎故知主谓大夫士之妾与妾
子也云其使养之不命为母子则亦服庶母慈己之服可也者小功章
云君子子为庶母之慈己者注云君子子者大夫及公子之适妻子彼
谓适妻子备三母有师母慈母保母慈居中服之则师母保母服可知
是庶母为慈母服小功下云其不慈己则缌可也是大夫之适妻子不
命为母子慈己加服小功若妾子为父之妾慈己加服小功可知若不
慈己则缌麻矣士为庶母缌麻章云士为庶母传曰以名服也故此云
不命为母子则亦服庶母慈己者之服可也云大夫之妾子父在为其
母大功者大功章云大夫之庶子为其母是大功也云士之妾子为其
母期矣者期章云父在为母不可言士之妾子为其母郑知者推究其
理大夫妾子厌降为母大功士无厌降明如众人服期也云父卒则皆
卷三十 第 4a 页
得伸也者士父在巳伸矣但大夫妾子父在大功者父卒则与士皆得
伸三年也 母为长子 释曰长子卑故在母下但父为长子在斩章
母为长子在齐衰以子为母服齐衰母为之不得过于子为己故亦齐
衰也若然长子与众子为母父在期若夫在为长子岂亦不得过于子
为己服期乎然者子为母有降屈之义父母为长子本为先祖之正体
无厌降之义故不得以父在屈至期明母为长子不问夫之在否也
传曰至降也 释曰云何以三年者此亦问比例父母为众子期等是
子此何以独三年云父之所不降母亦不敢降也者斩章又云何以三
年荅云正体于上将所传重不降故于母亦云不敢降故荅云父之所
不降母亦不敢降若然夫不敢降妻亦不敢降而云父母者以其父母
各自为子故父母各云何以三年而问之是以荅各据父母为子而言
不据夫妻也 注不敢至正体 释曰云不敢以己尊降祖祢之正体
者上传于父巳荅云正体于上是以郑解母不降亦与父同以夫妇一
体故下降之义亦等 疏衰至期者 释曰案下章不言疏衰巳下者
还依此经所陈唯言不杖及麻屦异于上者此章疏衰巳下与前章不
卷三十 第 4b 页
殊唯期一字与前三年有异今不直言其异而还具列之者以其此一
期与前三年悬绝恐服制亦多不同故须重列七服者也但此章虽止
一期而禫杖具有案下杂记云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
月而禫注云此谓父在为母即是此章者也母之与父恩爱本同为父
所厌屈而至期是以虽屈犹申禫杖也为妻亦申妻虽义合妻乃天夫
为夫斩衰为妻报以禫杖但以夫尊妻卑故齐斩有异 传曰至其冠
释曰云问者曰何冠也者此还子夏之问荅而言问者曰者子夏欲起
发前人使之开悟故假他问荅己之言也云曰齐衰大功冠其受也者
降服齐衰四升冠七升既葬以其冠为受衰七升冠八升正服齐衰五
升冠八升既葬以其冠为受衰八升冠九升义服齐衰六升冠九升既
葬以其冠为受受服衰九升冠十升降服大功衰七升冠十升既葬以
其冠为受受衰十升冠十一升正服大功衰八升冠十升既葬以其冠
为受受衰十升冠十一升义服大功衰九升冠十一升既葬以其冠为
受受衰十一升冠十二升以其初死冠升皆与既葬衰升数同故云冠
其受也大功亦然云缌麻小功冠其衰也者以其降服小功衰十升正
卷三十 第 5a 页
服小功衰十一升义服小功衰十二升缌麻十五升抽其半七升半冠
皆与衰升数同故云冠其衰也义疏备于下记也云带缘各视其冠者
带谓布带象革带者缘谓丧服之内中衣缘用布缘之二者之布升数
多少视犹比也各比拟其冠也然本问齐衰之冠因荅大功与缌麻小
功并荅带缘者子夏欲因问博陈其义是以假问荅异常例也 注问
之至布缨 释曰云问之者见斩衰有二其冠同皆下记云斩衰三升
三升有半冠六升是其冠同也云今齐衰有四章不知其冠之异同尔
者下记云齐衰四升其冠七升既葬以其冠为受受衰七升冠八升唯
见此降服齐衰不见正服义服及三月齐衰一章不见以不知其冠之
异同故致此问也云缘如深衣之缘者案深衣目录云深衣连衣裳而
纯之以采素纯曰长衣有表则谓之中衣此既在丧服之内则是中衣
矣而云深衣以其中衣与深衣同是连衣裳其制大同故就深衣有篇
目者而言之案玉藻云其为长中继掩尺注云其为长衣中衣则继袂
掩一尺若今袖矣深衣则缘而巳若然中衣与长衣袂皆手外长一尺
案檀弓云练时鹿裘衡长袪注云袪谓袖缘袂口也练而为裘横广之
卷三十 第 5b 页
又长之又为袪则先时狭短无袪可知若然此初丧之中衣缘亦狭短
不得如玉藻中衣继袂掩一尺者也但吉时麛裘即凶时鹿裘吉时中
衣深衣目录云大夫以上用素士中衣不用布缘皆用采况丧中缘用
布明中衣亦用布也其中衣用布虽无明文亦当视冠若然直言缘视
冠不言中衣缘用采故特言缘用布何妨丧时中衣亦用布乎云今文
无冠布缨者郑注仪礼从经今文者注内叠出古文不从古文若从经
古文者注内叠出今文不从今文此注既叠出今文明不从今文从经
古文有冠布缨为正也 父在为母 释曰斩章直言父即知子为之
可知今此言母亦知子为之而言父在为母者欲明父母恩爱等为母
期者由父在厌故为母屈至期故须言父在为母也 传曰至之志也
释曰上章巳论斩衰不同讫故传直言何以期而不三年决之也屈也
者荅辞以家无二尊故于母屈而为期是以云至尊在不敢伸其私尊
也解父在母屈之意也言不敢伸其私尊明子于父母本尊若然不直
言尊而言私尊者其父非直于子为至尊妻于夫亦至尊母则于子为
尊夫不尊之直据子而言故言私尊也若然夫妻敌体而言屈公子为
卷三十 第 6a 页
母练冠在五服之外不言屈者举尊以见卑屈可知大夫妾子为母大
功亦斯类也云父必三年然后娶达子之志也者子于母屈而期心丧
犹三年故父虽为妻期而除三年乃娶者通达子之心丧之志故也不
云心而言志者心者万虑之揔喜怒丧乐好恶六情皆是情则为志母
虽一期哀犹未绝是六情之中而哀偏在故云志也不云心也左氏传
晋叔向云一岁王有三年之丧二据大子与穆后天子为后亦期而云
三年丧者据达子之志而言三年也 妻传曰至亲也 释曰妻卑于
母故次之夫为妻年月禫杖亦与母同故同章也以其出嫁天夫为夫
斩故夫为之亦与父在为母同传曰何以期也者传意以妻拟母母是
血属得期怪妻义合亦期故发此之传也此问异于常例上问母直云
何以期今云为妻乃云何以期者雷氏云妻卑以拟同于母故问深于
常也云妻至亲也荅以妻至亲故同于母言妻至亲者妻既移天齐体
与己同奉宗庙为万世之主故云至亲也 注适子至庶子 释曰云
适子父在则为妻不杖以父为之主也者不杖章之文也又引服问者
郑彼注云言妻见大夫巳下亦为此三人为丧主也若士卑为此三人
卷三十 第 6b 页
为丧主可知若然至此经为妻非直是庶子为妻欲见兼有适子父没
为妻在其中云父在子为妻以杖即位谓庶子者案丧服小记云父在
子为妻以杖即位可是也引之者證经云是天子巳下至士庶人父皆
不为庶子之妻为丧主故夫皆为妻杖得伸也 出妻之子为母 释
曰此谓母犯七出去谓去夫氏或适他族或之本家子从而为服者也
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
六也恶疾七也天子诸侯之妻无子不出唯有六出耳雷氏云子无出
母之义故继夫而言出妻之子也传曰至私亲也 释曰云出妻之子为
母期则为外祖父母无服者传意似言出妻即是绝族故于外祖可以
无服恐人疑为之服故传明言之也又云传曰者子夏引他旧传證成
己义云绝族者嫁来承奉宗庙与族相连缀今出则与族绝故云绝族
也无施服者傍及为施以母为族绝即无傍及之服也云亲者属者旧
传解母被出犹为之服也云出妻之子为父后者则为出母无服者旧
传释为父后者谓父没适子承重不合为出母服意云传曰者子夏释
旧传意云与尊者为一体者不言与父为体而言与尊者上斩衰章巳
卷三十 第 7a 页
卷三十 第 8a 页
者彼亦是异于上不言者以下文更有公士大夫之众臣为其君布带
绳屦亦是异于上同是斩衰而有二文皆异故不得言异于上直注云
此妻妾女子子异于男子而巳此则虽是别章唯此二事异于上故得
言之也此不杖章轻于上禫杖故次之又云此章与上章虽杖与不杖
不同其正服齐衰裳皆同五升而冠八升则不异也必知父在为母不
衰四升冠七升与上三年齐衰同者见郑注杂记云士以臣从君服之
齐衰为其母与兄弟是父在为母与兄弟同正服五升八升之验也又
郑注服问云为母既葬衰八升是初死衰五升冠八升既葬以其冠为
受受衰八升冠九升是亦为母同正服衰五升之验也又案此章云不
杖麻屦郑云言其异于上则上章下疏衰之等亦同又是为母同正服
五升之验也案下记云齐衰四升冠七升及閒传云为母既虞受衰七
升者唯据上章父卒为母齐衰三年者也 祖父母 释曰孙为之服
丧服条例皆亲而尊者在先故斩章先父三年齐衰先母此不杖期先
祖亦是其次若然此章有降有正有义服之本制若为父期祖合大功
为父母加隆至三年祖亦加隆至期是以祖在于章首得其宜也 传
卷三十 第 8b 页
卷三十 第 8b 页
者谓子与父骨血是同为体因其父与祖亦为一体又见世叔与祖亦
为一体也云夫妻一体也者亦见世叔母与世叔父为一体也云昆弟
一体也者又见世叔与父亦为一体也故马云言一体者还是至亲因
父加于世叔故云昆弟一体因世叔加于世叔母故以夫妻一体也因
上世叔是旁尊故以下广明尊有正有旁之义也人身首足为上下父
子亦是尊卑之上下故父子比于首足因父子兼见祖孙故马云首足
者父尊若首加祖在期子卑若足曾孙在缌也云夫妇牉合也者郊特
牲云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是夫妇半合子胤生焉是半合为一体也
云昆弟四体也者四体谓二手二足在身之旁昆弟亦在父之旁故云
四体也云故昆弟之义无分者此传兄弟有合离之义以手足四体本
在一身不可分别若昆弟共成父身亦不可分别是昆弟之义不合分
也云然而有分者则辟子之私也者昆弟理不合分然而分者则辟子
之私也使昆弟之子各自私朝其父故须分也云子不私其父则不成
为子者内则云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纚笄总朝事父母若兄弟
同在一宫则尊崇诸父之长者第二巳下其子不得私其父不成为人
卷三十 第 9a 页
人之子之法也云故有东宫有西宫云云案内则云命士以上父子异
宫不命之士父子同宫纵同宫亦有隔别亦为四方之官也云世母叔
母何以亦期也以名服也者二母是路人以来配世叔父则生母名既
有母名则当随世叔而服之故云以名服也 注宗者至如之 释曰
案丧服小记云继别为大宗继祢为小宗大宗继别子之后百世不迁
之宗在五服之内者族人为之月算如邦人如为齐衰齐衰三月章宗
子是也小宗有四皆据五服之内依常著服五世别高祖则别事亲者
今宗子在期章之内明非大宗子是世父为小宗典宗事者也云为姑
姊妹在室亦如之者大功章云为姑嫁大功明未嫁在此期章若然不
见姑者雷云不见姑者欲见时早出之义 大夫之适子为妻 释曰
云大夫之适子为妻在此不杖章则上杖章为妻者是庶子为妻父没
后适子亦为妻杖亦在彼章也 传曰至不杖 释曰怪所以期发比
例而问者大夫众子为妻皆大功今令适子为妻期故发问也云父之
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者大功章有适妇注云适子之妻是父不降适
妇也云子亦不敢降者谓不敢降至大功与庶子同也云何以不杖也
卷三十 第 9b 页
者既不降怪不杖故发问也父在为妻不杖者父为适子之妇为丧主
故适子不敢伸而杖也服问云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适妇是大夫为适
妇为丧主也故子不杖也若然此适子为妻通贵贱今不云长子通上
下而云适子唯据大夫者以五十始爵为降服之始嫌降适妇其子亦
降其妻故明举大夫不降天子诸侯虽尊不降可知 注大夫至出降
释曰云大夫不以尊降适妇者重适也者此解经文所不降适子之妇
对大夫为庶子之妇小功是尊降也云凡不降者谓如其亲服服之者
谓依五服常法服之云降有四品者郑因传有降不降之文遂揔解丧
服上下降服之义云君大夫以尊降者天子诸侯为正统之亲后夫人
与长子长子之妻等不降馀亲则绝天子诸侯绝者大夫降一等即大
夫为众子大功之等是也云公子大夫之子以厌降者此非身自尊受
父之厌屈以降无尊之妻下记云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缘为其
妻縓冠葛绖带麻衣父卒乃大功是也大夫之子即小功章云大夫之
子为从父昆弟在小功皆是也云公之昆弟以旁尊降者此亦非己尊
旁及昆弟故亦降其诸亲即小功章云公之昆弟为从父母昆弟是也
卷三十 第 10a 页
案大功章云公之庶昆弟为母妻昆弟传曰先君馀尊之所厌不得过
大功若然公之昆弟有两义既以旁尊又为馀尊厌也云为人后者女
子子嫁者以出降者谓若下文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又下文云女子
适人者为其父母昆弟为父后者比二者是出也凡大夫之服例在正
服后今在昆弟上者以其妻本在杖期直以父为主故降入不杖章是
以进之在昆弟上也 昆弟 注昆兄至如之 释曰昆弟卑于世叔
故次之此亦至亲以期断云昆兄也者昆明也以其次长故以明为称
弟弟也以其小故以次弟为名云为姊妹在室亦如之者义同于上姑
在室也 为众子 注众子至其首 释曰众子卑于昆弟故次之注
兼云女子之义如上姑姊妹但上注郑云在室此不云在室可知故略
不言也昆弟众子及下昆弟之子者皆不发传者以其同是一体故无
异问姊妹女子子在室不见者亦如上姑不见雷氏云欲见出当及时
又大功章见姑姊妹女子子嫁大功明此在室可知故略之也云士谓
之众子未能远别也者经不云士郑云士者丧服平文是士故言士可
知也云大夫则谓之庶子降之为大功者下文大夫之子皆云庶子降
卷三十 第 10b 页
一等故大功云天子国君不服之者以其绝旁亲故知不服若然经所
云唯据士也引内则者案彼云子生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以见于
父若冢子生则见于正寝其日夫妻共食具视朔食天子则大牢诸侯
则少牢大夫特牲士特豚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手咳而名之执右
明授之室事退入夫之燕寝乃食下云其非冢子皆降一等云适子庶
子巳食而见必循其首者不授室事故也而郑注未食巳食急正缓庶
之义言冢子犹言长子通于下也彼言适子谓适妻所生第二巳下庶
子谓妾子也引之者證言庶子是别于适长者也 昆弟之子 注檀
弓至进之 释曰昆弟子疏于亲子故次之世叔父为之此两相为服
不言报者引同己子与亲子同故不言报是以檀弓为證言进者进同
己子故也 大夫至昆弟 注两言至为弟 释曰此大夫之妾子故
言庶若适妻所生第二巳下当直云昆弟不言庶也云两言之者以其
适妻所生适子或长于妾子或小于妾子故云两言之适子或为兄或
为弟是以经昆弟并言之 传曰至降也 释曰云父之所不降者即
斩章父为长子是也云子亦不敢降者于此服期是也发何以传者馀
卷三十 第 11a 页
兄弟相为皆大功独为适服期故发问比例之传也 注大夫至为之
释曰云大夫虽尊不敢降其适重之也者释传父之所不降云适子为
庶昆弟巳下郑广明大夫与适子所降者以大夫适子得行大夫礼故
父子俱降庶庶又自相降也如大夫为之皆大功也 适孙 释曰孙
卑于昆弟故次之此谓适子死其适孙承重者祖为之期 传曰至如
之 释曰传云何以问比例者亦为众孙大功此独期故发问也云有
适子者无适孙者谓适子在不得立适孙为后也云孙妇亦如之亦谓
不立之故云亦如之也 注周之至期也 释曰云周之道适子死则
立适孙是适孙将上为祖后者也者此释祖为孙服重之义言周之道
对殷道则不然以其殷道适子死弟乃当先立故言周之道也云长子
在则为庶孙耳者既适子在不得立孙明同庶孙之例云凡父于将为后者非
长子皆期也者案丧服小记云适妇不为舅后者则姑为之小功注云谓
夫有废疾他故若死而无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妇之服也凡父母于子舅
姑于妇将不传重于适及将传重者非适服之皆如众子庶妇也是以郑云
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非长子皆期明非长子妇及于非适孙传重同
卷三十 第 11b 页
于庶孙大功可知也若然长子为父斩父亦为斩适孙承重为祖斩祖
为之期不报之斩者父子一体本有三年之情故特为祖斩祖为孙本
非一体但以报期故期不得斩也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 释曰此
谓其子后人反来为父母在者欲其厚于所后薄于本亲抑之故次在
孙后也若然既为本生不降斩至禫杖章者亦是深抑厚于大宗也言
报者既深抑之使同本疏往来相报之法故也 传曰至大宗 释曰
问者本生父母应斩及三年今乃不杖期故问比例也云不贰斩者荅
辞又不贰斩者持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此解不贰斩之意也此问荅
虽兼母专据父故荅以斩而言案丧服小记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大宗
谓若鲁桓公适夫人文姜生大子名同后为君次子庆父叔牙季友此
三子谓之别子别子者皆以臣道事君无兄弟相宗之法与大子有别
又与后世为始故称别子也大宗有一小宗有四大宗一者别子之子
适者为诸弟来宗之即谓之大宗自此以下适适相承谓之百世不迁
之宗五服之内亲者月算如邦人五服之外皆来宗之为之齐衰齐衰
三月章为宗子之母妻是也小宗有四者谓大宗之后生之谓别子之
卷三十 第 12a 页
弟小记注云别子之世长子兄弟宗之第二巳下长者亲弟来宗之为
继祢小宗更一世长者非直亲兄弟又从父昆弟亦来宗之为继祖小
宗更一世长者非直亲昆弟从父昆弟又有从祖昆弟来宗之为继曾
祖小宗更一世长者非直有亲昆弟从父昆弟从祖昆弟来宗之又有
从曾祖昆弟来宗之为继高祖小宗也更一世绝服不复来事以彼自
事五服内继高祖巳下者也四者皆是小宗则家家皆有兄弟相事长
者之小宗虽家家尽有小宗仍世事继高祖巳下之小宗也是以上传
云有馀归之宗亦谓当家之长为小宗者也云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
也者此问小宗大宗二者与何者为后后大宗也案何休云小宗无后
当绝与此义同也又云后大宗者降其小宗此则继为人后为父母父
母尚降明馀皆降也故大功章云为人后者为其昆弟是降小宗之类
也云曷为后大宗大宗者尊之统者此问必后大宗何意也明宗子尊
统领是以书传云宗子燕族人于堂宗妇燕族人于房序之以昭穆既
有族食族燕齿序族人之事是以须后不可绝也故云尊之统也云禽
兽巳下者因上尊宗子遂广申尊祖宗子之事也云禽兽知母不知父
卷三十 第 12b 页
者尔雅云两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彼对文而言之也若散
文言之兽亦名禽禽兽所生唯知随母不知随父是知母不知父云野
人曰父母何算焉者野人谓若论语郑注云野人粗略与都邑之士相
对亦谓国外为野人野人稍远政化都邑之士为近政化周礼云野自
六尺之类者不知分别父母尊卑也云都邑之士则知尊祢者士下对
野人上对大夫则此士所谓在朝之士并在城郭士民知义理者揔谓
之为士也云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者此学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
学之学士文王之世子亦云学士虽未有官爵以其习知四术闲知六
艺知祖义父仁之礼故敬父遂尊祖得与大夫之贵同也诸侯及其大
祖天子及其始祖皆是爵尊者其德所及远之义也云大宗收族巳下
谓论大宗立后之意也云适子不得后大宗者以其自当主家事并承
重祭祀之事故也 注都邑至道然也 释曰都邑之士者对天子诸
侯曰国采地大夫曰都邑故周礼载师有家邑小都大都春秋左氏诸
侯下大夫采地亦云邑曰筑都曰城散文天子巳下皆名都邑都邑之
内者其民近政化若然天子诸侯施政化民无以远近为异但近者易
卷三十 第 13a 页
化远者难感故民近政化者识深则知尊父远政化者识浅不知父母
有尊卑之别也大祖始封之君者案周礼典命云三公八命卿六命大
夫四命其爵皆加一等加一等者八命为上公九命为牧八命为侯伯
七命为子男五命此皆为大祖后世不毁其庙若鲁之周公齐之大公
卫之康叔郑之桓公之类皆是大祖者也云始祖感神灵而生若后稷
契也自由也及始祖所由出谓祭天者谓祭所感帝还以始祖配之案
大传云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是后稷感东方青帝灵威
仰所生契感北方黑帝汁光纪所生易纬云三王之郊一用夏正郊特
牲云兆日于南郊就阳位则王者建寅之月祀所感帝于南郊还以感
生祖配祭周以后稷殷以契配之故郑云谓祖配祭天也又郑注大传
云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则不止后稷与契而巳但后
稷感青帝所生即生民诗云履帝武敏歆据郑义帝喾后世妃姜原履
青帝大人迹而生后稷殷之先母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生契此
二者文著故郑据而言之其实帝王皆有所感而生也云上犹远也下
犹近者天子始祖诸侯及大祖并于亲庙外祭之是尊统远大夫三庙
卷三十 第 13b 页
适士二庙中下士一庙是卑者尊统近也若然此论大宗子而言天子
诸侯大夫士之等者欲见大宗子统领百世而不迁又上祭别祖子大
祖而不易亦是尊统远小宗子唯统五服之内是尊统近故传言尊统
远近而云大宗者尊之统也又云大宗者收族是大宗统远之事也引
大传者案彼称姓谓正姓若殷子周姬之类缀之以食者以食礼相连
缀使不相疏若宗子与族人行族食族燕者也云百世婚姻不通周道
然者对殷道则不然谓殷家不系之以正姓但五世绝服以后庶姓别
于上而戚单于下下婚姻通也引之者證周之大宗子统领族人序以
昭穆百世不乱之事也 女子子至父后者 释曰女子卑于男子故
次男子后 传曰至服期也 释曰经兼言父母传特问父不问母者
家无二尊故父在为母期今出嫁仍期但不杖禫而巳未多悬绝故不
问女子子在室斩衰三年今出嫁与母同在不杖麻屦悬绝故问云为
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荅辞云妇人不贰斩者何更问不贰斩之
意也云妇人有三从之义巳下荅辞前斩章云为人后不云丈夫不贰
斩至此女子子云妇人不贰斩者则丈夫容有二斩故有为长子皆斩
卷三十 第 14a 页
又丧服四制云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至于君父别时而
丧仍得为父申斩则丈夫有二斩至于女子子在家为父出嫁为夫唯
一无二故特言妇人是异于男子故也若然案杂记云与诸侯为兄弟
者服斩是妇人为夫并为君得二斩者然则此妇人不贰斩者在家为
父斩出嫁为夫斩为父期此其常事彼为君不可以轻服服君非常之
事不得决此也言妇人有三从之义者欲言不贰斩之意妇人从人所
从即为之斩若然夫死从子不为子斩者子为母齐衰母为子不得过
齐衰故亦不斩也云妇人不能二尊者欲见不二斩之意云曰小宗故
服期者欲见大宗子百世不迁妇人所归虽不归大宗宗内丈夫妇人
为之齐衰三月小宗宗内兄弟父之适长者为之妇人之所归宗者归
此小宗遂之期与大宗别传恐人疑为大宗故辨之曰小宗故服期也
注从者至大宗 释曰归宗者父虽卒犹自归宗知义然者若父母在
嫁女自当归宁父母何须归宗子传言妇人虽在外必归宗明是据父
母卒者故郑据父母卒而言若然天子诸侯夫人父母卒不得归宗以
其人君绝宗故许穆夫人卫侯之女父死不得归赋载驰诗是也云小
卷三十 第 14b 页
宗者言是乃小宗也者郑解传意言曰小宗者传重释归宗是乃小宗
也云明非一者欲见家家皆有也云小宗有四者巳于上释云丈夫妇
人为小宗各如其亲之服者谓各如五服尊卑服之无所加减云避大
宗者大宗则齐衰三月云丈夫妇人五服外皆齐衰三月五服内月算
如邦人亦皆齐衰无大功小功缌麻故云避大宗也
仪礼疏卷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