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a 页 WYG0101-06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禄田考卷中
吴江沈彤撰
公田数
制王畿及畿内外国邑之地皆主于田田有公有私私
田民所受公田则禄所自出也故考周官及内外诸侯
官之禄者更必尽知公田之约数王畿地方千里为方
百里者百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
周官禄田考卷中
吴江沈彤撰
公田数
制王畿及畿内外国邑之地皆主于田田有公有私私
田民所受公田则禄所自出也故考周官及内外诸侯
官之禄者更必尽知公田之约数王畿地方千里为方
百里者百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b 页 WYG0101-0683b.png
一为田六十四万井为夫五百七十六万有不易有一
易有再易一易者二而当一再易者三而当一通三等
而约之为二百八十八万夫受田者二百五十六万家
公田三十二万夫若畿内都邑以下之地大都含四都
方八十里为方十里者六十四三分去一为田四千有
九十六井为夫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通其等为万八
千四百三十二夫受田者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家公田
二千有四十八夫小都如一都方四十里为方十里者
易有再易一易者二而当一再易者三而当一通三等
而约之为二百八十八万夫受田者二百五十六万家
公田三十二万夫若畿内都邑以下之地大都含四都
方八十里为方十里者六十四三分去一为田四千有
九十六井为夫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通其等为万八
千四百三十二夫受田者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家公田
二千有四十八夫小都如一都方四十里为方十里者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a 页 WYG0101-0683c.png
十六三分去一为田千有二十四井为夫九千二百一
十六通其等为四千六百有八夫受田者四千有九十
六家公田五百一十二夫家邑如县方二十里为方十
里者四三分去一为田二百五十六井为夫二千三百
有四通其等为千一百五十二夫受田者千有二十四
家公田百二十八夫若大都旁各加十里为方十里者
三十六(所加兼四旁及四隅法本/康成小司徒注下并同)则方百里方百里曰
同小都旁各加五里为方五里者三十六则方五十里
十六通其等为四千六百有八夫受田者四千有九十
六家公田五百一十二夫家邑如县方二十里为方十
里者四三分去一为田二百五十六井为夫二千三百
有四通其等为千一百五十二夫受田者千有二十四
家公田百二十八夫若大都旁各加十里为方十里者
三十六(所加兼四旁及四隅法本/康成小司徒注下并同)则方百里方百里曰
同小都旁各加五里为方五里者三十六则方五十里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b 页 WYG0101-0683d.png
家邑旁各加二里半为方二里半者三十六则方二十
五里其所加皆曰加田如都邑之法而无国征地之曰
成者皆方十里为方一里者百其三分去一者以其二
为甸其去不及一者甸之外或为邱或为邑或为不井
之田甸各方八里为田六十四井为夫五百七十六通
其等皆二百八十八夫受田者二百五十六家公田三
十二夫邱各方四里为田十六井为夫百四十四通其
等皆七十二夫受田者六十四家公田八夫邑各方二
五里其所加皆曰加田如都邑之法而无国征地之曰
成者皆方十里为方一里者百其三分去一者以其二
为甸其去不及一者甸之外或为邱或为邑或为不井
之田甸各方八里为田六十四井为夫五百七十六通
其等皆二百八十八夫受田者二百五十六家公田三
十二夫邱各方四里为田十六井为夫百四十四通其
等皆七十二夫受田者六十四家公田八夫邑各方二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3a 页 WYG0101-0684a.png
里为田四井为夫三十六通其等皆十八夫受田者十
六家公田二夫井各方一里为田九夫为亩九百通其
等皆四百五十亩受田者四家公田五十亩若畿外邦
国之地上公方五百里为方百里者二十五三分去一
为田十六万井为夫百四十四万通其等为七十二万
夫受田者六十四万家公田八万夫侯方四百里为方
百里者十六三分去一为田十万二千四百井为夫九
十二万一千六百通其等为四十六万有八百夫受田
六家公田二夫井各方一里为田九夫为亩九百通其
等皆四百五十亩受田者四家公田五十亩若畿外邦
国之地上公方五百里为方百里者二十五三分去一
为田十六万井为夫百四十四万通其等为七十二万
夫受田者六十四万家公田八万夫侯方四百里为方
百里者十六三分去一为田十万二千四百井为夫九
十二万一千六百通其等为四十六万有八百夫受田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3b 页 WYG0101-0684b.png
者四十万九千六百家公田五万一千二百夫伯方三
百里为方百里者九三分去一为田五万七千六百井
为夫五十一万八千四百通其等为二十五万九千二
百夫受田者二十三万有四百家公田二万八千八百
夫子方二百里为方百里者四三分去一为田二万五
千六百井为夫二十三万有四百通其等为十一万五
千二百家受田者十万二千四百家公田万二千八百
夫男方百里为方十里者百三分去一为田六千四百
百里为方百里者九三分去一为田五万七千六百井
为夫五十一万八千四百通其等为二十五万九千二
百夫受田者二十三万有四百家公田二万八千八百
夫子方二百里为方百里者四三分去一为田二万五
千六百井为夫二十三万有四百通其等为十一万五
千二百家受田者十万二千四百家公田万二千八百
夫男方百里为方十里者百三分去一为田六千四百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4a 页 WYG0101-0684c.png
井为夫五万七千六百通其等为二万八千八百夫受
田者二万五千六百家公田三千二百夫其都邑以下
之公田法与数悉如畿内惟成亦有加云凡通不易一
易再易之等而约其夫数皆以二当一其地具三等者
即界内而通之不具三等者并界外以通之凡公田一
夫去二十亩为庐舍实八十亩
王畿地方千里三分去一其井数夫数与康成载师
注不合何也曰载师注计夫而不计井故方千里为
田者二万五千六百家公田三千二百夫其都邑以下
之公田法与数悉如畿内惟成亦有加云凡通不易一
易再易之等而约其夫数皆以二当一其地具三等者
即界内而通之不具三等者并界外以通之凡公田一
夫去二十亩为庐舍实八十亩
王畿地方千里三分去一其井数夫数与康成载师
注不合何也曰载师注计夫而不计井故方千里为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4b 页 WYG0101-0684d.png
九百万夫去其三之一为六百万夫今计井而后计
夫则方千里而去其三之一止六十四万井夫亦止
五百七十六万矣康成从王制今从汉书刑法志所
以从汉书者以公田出于井也康成小司徒注亦计
井而后计夫岂有异于汉书也曰汉书浑言畿内庶
邦之井制未必不兼乡遂公邑小司徒注则以井为
专在都鄙也井不专在都鄙欤曰然小司徒大比六
乡四郊之吏而考夫屋司马法夫三为屋屋三为井
夫则方千里而去其三之一止六十四万井夫亦止
五百七十六万矣康成从王制今从汉书刑法志所
以从汉书者以公田出于井也康成小司徒注亦计
井而后计夫岂有异于汉书也曰汉书浑言畿内庶
邦之井制未必不兼乡遂公邑小司徒注则以井为
专在都鄙也井不专在都鄙欤曰然小司徒大比六
乡四郊之吏而考夫屋司马法夫三为屋屋三为井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5a 页 WYG0101-0685a.png
(见小司/徒注)屋在乡郊则井可知乡郊有屋井则遂与公
邑可知且六十四井为甸而甸师所掌之王藉在南
郊(祭统云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孟子亦云乡田同井则乡郊之
制井益明矣故康成分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
浍为乡遂田不井之法匠人井间之沟成间之洫同
间之浍为都鄙井田之法亦非也盖二法无殊通行
畿内与乡遂郊野之制井相成云
附五沟异同说遂人云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
邑可知且六十四井为甸而甸师所掌之王藉在南
郊(祭统云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孟子亦云乡田同井则乡郊之
制井益明矣故康成分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
浍为乡遂田不井之法匠人井间之沟成间之洫同
间之浍为都鄙井田之法亦非也盖二法无殊通行
畿内与乡遂郊野之制井相成云
附五沟异同说遂人云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5b 页 WYG0101-0685b.png
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
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匠
人云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
广尺深尺谓之𤰝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
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
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
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专达于川凡二篇五沟
之法皆遍行畿内似异实同而自汉迄今注解未
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匠
人云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
广尺深尺谓之𤰝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
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
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
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专达于川凡二篇五沟
之法皆遍行畿内似异实同而自汉迄今注解未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6a 页 WYG0101-0685c.png
定彤沈潜反复有年乃能悉其会通而别为之说
曰遂人夫间有遂匠人田首谓之遂夫间为畎水
所入即田首本无异也若遂人十夫有沟匠人九
夫为井井间谓之沟遂人百夫有洫匠人成间谓
之洫为九百夫之地遂人千夫有浍匠人同间谓
之浍为九万夫之地则地形有大小或且悬绝然
即夫与寻尺互计三沟之所占要无不合也井九
夫以沟加一夫则得十夫每九夫而间以沟其沟
曰遂人夫间有遂匠人田首谓之遂夫间为畎水
所入即田首本无异也若遂人十夫有沟匠人九
夫为井井间谓之沟遂人百夫有洫匠人成间谓
之洫为九百夫之地遂人千夫有浍匠人同间谓
之浍为九万夫之地则地形有大小或且悬绝然
即夫与寻尺互计三沟之所占要无不合也井九
夫以沟加一夫则得十夫每九夫而间以沟其沟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6b 页 WYG0101-0685d.png
不占井间乎十井为通通九十夫以洫加十夫则
得百夫(九十夫所加之十夫即并十井所各加之/一夫地非有多寡因沟涂之大小而异其)
(辞耳馀/皆仿此)九十夫于成为十之一每十之一而间以
洫其洫不占成间乎成九百夫以浍加百夫则得
千夫九百夫于同为百之一十成为终终九千夫
则又以九百夫加百夫而得千夫者九也九千夫
于同为十之一每百之一而间以浍焉每十之一
而仍间以浍焉其浍不占同间乎故遂人之所有
得百夫(九十夫所加之十夫即并十井所各加之/一夫地非有多寡因沟涂之大小而异其)
(辞耳馀/皆仿此)九十夫于成为十之一每十之一而间以
洫其洫不占成间乎成九百夫以浍加百夫则得
千夫九百夫于同为百之一十成为终终九千夫
则又以九百夫加百夫而得千夫者九也九千夫
于同为十之一每百之一而间以浍焉每十之一
而仍间以浍焉其浍不占同间乎故遂人之所有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7a 页 WYG0101-0686a.png
即匠人之所为特匠人多举其全体遂人多举其
偏隅(所以或举偏或举隅者十百千万/既层递而上文势即不得不然)而学者不
察遂以为异法耳且井间广四尺之沟一沟长三
百步六尺为步三百步为千八百尺以四尺乘千
八百尺得七千二百尺除以六尺得千二百尺千
二百尺为二百步步百为亩畛如之共四亩亩百
为夫是即九夫所加之一夫而占其二十五之一
也其馀则以为洫与涂之属焉成间广八尺之洫
偏隅(所以或举偏或举隅者十百千万/既层递而上文势即不得不然)而学者不
察遂以为异法耳且井间广四尺之沟一沟长三
百步六尺为步三百步为千八百尺以四尺乘千
八百尺得七千二百尺除以六尺得千二百尺千
二百尺为二百步步百为亩畛如之共四亩亩百
为夫是即九夫所加之一夫而占其二十五之一
也其馀则以为洫与涂之属焉成间广八尺之洫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7b 页 WYG0101-0686b.png
九洫长三千步九其广为七十二尺七十二尺为
十二步以十二步乘三千步得三万六千步为亩
三百六十为夫四而弱涂如之共七夫强是即每
九十夫所各加之十夫而占其十之一弱也其馀
则以为浍与道之属焉同间广二寻之浍纵横各
九(按畎纵者遂横畎横者遂纵遂与沟沟与洫亦/如之惟浍则有纵有横而四达盖以川必环同)
(而浍专注于川四达则水之来往便利且都邑之/封疆必环以沟以纵横之浍当之则四而皆广深)
(而足为/阻固也)各长三万步九其广为百四十四尺百四
十二步以十二步乘三千步得三万六千步为亩
三百六十为夫四而弱涂如之共七夫强是即每
九十夫所各加之十夫而占其十之一弱也其馀
则以为浍与道之属焉同间广二寻之浍纵横各
九(按畎纵者遂横畎横者遂纵遂与沟沟与洫亦/如之惟浍则有纵有横而四达盖以川必环同)
(而浍专注于川四达则水之来往便利且都邑之/封疆必环以沟以纵横之浍当之则四而皆广深)
(而足为/阻固也)各长三万步九其广为百四十四尺百四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8a 页 WYG0101-0686c.png
十四尺为二十四步以二十四步乘三万步得七
十二万步为亩七千二百为夫七十二倍之为百
四十四夫道如之共二百八十八夫是即每九百
夫所各加之百夫而占其百之三强也其馀则以
为川与路焉然则匠人之所占俱遂人之所加而
三沟之占地岂有殊哉至万夫有川则以川之属
而加千夫于九千夫也(九千夫之地为川之属所/占者不及二百夫乃加千)
(夫而遂云万夫亦递举十/百千万成数之文势然耳)乃匠人于川独不见其
十二万步为亩七千二百为夫七十二倍之为百
四十四夫道如之共二百八十八夫是即每九百
夫所各加之百夫而占其百之三强也其馀则以
为川与路焉然则匠人之所占俱遂人之所加而
三沟之占地岂有殊哉至万夫有川则以川之属
而加千夫于九千夫也(九千夫之地为川之属所/占者不及二百夫乃加千)
(夫而遂云万夫亦递举十/百千万成数之文势然耳)乃匠人于川独不见其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8b 页 WYG0101-0686d.png
度数无从互计盖是固川之天成者若其人为者
环一同受浍所达由浍而推之每一偏长当如浍
亦三万步广当倍浍为四寻四寻为五步二尺以
五步二尺乘三万步得十六万步为亩千六百为
夫十六四之为六十四夫川与四同为界当各分
其半半川为三十二夫川两旁有路当去邻界一
而为之长如道广倍半川为六十四夫共九十六
夫是即每九千夫所各加之千夫而占其百之一
环一同受浍所达由浍而推之每一偏长当如浍
亦三万步广当倍浍为四寻四寻为五步二尺以
五步二尺乘三万步得十六万步为亩千六百为
夫十六四之为六十四夫川与四同为界当各分
其半半川为三十二夫川两旁有路当去邻界一
而为之长如道广倍半川为六十四夫共九十六
夫是即每九千夫所各加之千夫而占其百之一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9a 页 WYG0101-0687a.png
强也其馀则以为浍与道已上者焉凡一同含十
终去一终存九终九终含九十成九十成含九百
通九百通含九千井九千井所各加之一夫并而
为九百通所各加之十夫九百通所各加之十夫
并而为九十成所各加之百夫九十成所各加之
百夫并而为九终所各加之千夫数屡增而实不
增总为九千此九千夫即所去之一终自沟畛至
川路悉分布其间而占其十之二弱(沟畛占三百/六十夫洫涂)
终去一终存九终九终含九十成九十成含九百
通九百通含九千井九千井所各加之一夫并而
为九百通所各加之十夫九百通所各加之十夫
并而为九十成所各加之百夫九十成所各加之
百夫并而为九终所各加之千夫数屡增而实不
增总为九千此九千夫即所去之一终自沟畛至
川路悉分布其间而占其十之二弱(沟畛占三百/六十夫洫涂)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9b 页 WYG0101-0687b.png
(占六百四十八夫浍/道与川路所占见上)馀十之八而强则以为城郭
宫室之属而所占亦无多其馀若平土则更为田
若山陵林麓川泽则可田者田之(按地官有山农/泽农则山泽之)
(地亦有/为田者)否则因之至遂与径所占盖即一夫之地
曰田首明不在田外也
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之一分其所占
为井三十六万为夫三百二十四万较二分之田数
何以赢百之四也曰古者制国税军赋皆因井田方
宫室之属而所占亦无多其馀若平土则更为田
若山陵林麓川泽则可田者田之(按地官有山农/泽农则山泽之)
(地亦有/为田者)否则因之至遂与径所占盖即一夫之地
曰田首明不在田外也
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之一分其所占
为井三十六万为夫三百二十四万较二分之田数
何以赢百之四也曰古者制国税军赋皆因井田方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0a 页 WYG0101-0687c.png
百里为六千四百井方千里为六十四万井苟井数
无阙则赋税亦无不足故有赢皆并入所去中也其
所赢有过百之四者乎曰过百之四则井田数阙而
不足以制赋税矣载师疏谓畿内山林多岂有二分
土田盖地大或然地小者必不然也井田之数整则
其形亦方平乎曰不方平田不可井然方平不尽如
图康成已言之若截长补短以方其实俾分数悉均
亦赖有步算诸法耳凡山林之属之所占可别而计
无阙则赋税亦无不足故有赢皆并入所去中也其
所赢有过百之四者乎曰过百之四则井田数阙而
不足以制赋税矣载师疏谓畿内山林多岂有二分
土田盖地大或然地小者必不然也井田之数整则
其形亦方平乎曰不方平田不可井然方平不尽如
图康成已言之若截长补短以方其实俾分数悉均
亦赖有步算诸法耳凡山林之属之所占可别而计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0b 页 WYG0101-0687d.png
之乎曰五沟五涂而去其径遂其所占为井万五千
四百六十六为夫十三万九千二百(沟畛占三万六/千夫洫涂占六)
(万四千八百夫浍道占二万八/千八百夫川路占九千六百夫)其馀则皆沟涂外数
者所占也(商子来民篇云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薮/泽处什一溪谷流水处什一都邑蹊道处什)
(一亦/约数)沟涂之夫数何以知之曰以匠人之寻尺乘
除而得也其法具五沟异同说矣城郭宫室之所占
可推知乎曰可推者惟王之城郭与农夫之家耳王
城郭之所占畿何曰匠人营国方九里为井八十一
四百六十六为夫十三万九千二百(沟畛占三万六/千夫洫涂占六)
(万四千八百夫浍道占二万八/千八百夫川路占九千六百夫)其馀则皆沟涂外数
者所占也(商子来民篇云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薮/泽处什一溪谷流水处什一都邑蹊道处什)
(一亦/约数)沟涂之夫数何以知之曰以匠人之寻尺乘
除而得也其法具五沟异同说矣城郭宫室之所占
可推知乎曰可推者惟王之城郭与农夫之家耳王
城郭之所占畿何曰匠人营国方九里为井八十一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1a 页 WYG0101-0688a.png
为夫七百二十九逸周书作雒篇云城方千六百二
十丈(故以六为七今从大平/御览居处部所引改正)按百八十丈为一里其
丈数与里数正相符则镐京当亦然矣郭之大者曰
郛(公羊春秋文十五年传云郛/者何恢郭也注云城外大郭)作雒篇云郛方七十
里(故以十为百则太大且下云郊甸方六百里不应/郊甸俱在郛内今从后汉志注所引博物记改正)
(御览引周书/作七十二里)则为井四千九百为夫四万四千一百
其下云南系洛水北因郏山则郛之大小盖因地势
异于城之有定数故镐京之郛不可推也公卿大夫
十丈(故以六为七今从大平/御览居处部所引改正)按百八十丈为一里其
丈数与里数正相符则镐京当亦然矣郭之大者曰
郛(公羊春秋文十五年传云郛/者何恢郭也注云城外大郭)作雒篇云郛方七十
里(故以十为百则太大且下云郊甸方六百里不应/郊甸俱在郛内今从后汉志注所引博物记改正)
(御览引周书/作七十二里)则为井四千九百为夫四万四千一百
其下云南系洛水北因郏山则郛之大小盖因地势
异于城之有定数故镐京之郛不可推也公卿大夫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1b 页 WYG0101-0688b.png
之城郭亦可推乎曰其所占夫数可推而采地无常
城郭之总数不可推也其所占各几何曰由王之城
递推之公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
三公之都视诸男城亦如之当为井九为夫八十一
以差而下卿之城当方一里旁各加五分里之二(本/左)
(传隐元年中五/之一疏定数)为井三为夫二十七强大夫之城当
方一里为井一为夫九也郑祭仲之论都城云先王
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盖畿
城郭之总数不可推也其所占各几何曰由王之城
递推之公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
三公之都视诸男城亦如之当为井九为夫八十一
以差而下卿之城当方一里旁各加五分里之二(本/左)
(传隐元年中五/之一疏定数)为井三为夫二十七强大夫之城当
方一里为井一为夫九也郑祭仲之论都城云先王
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盖畿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2a 页 WYG0101-0688c.png
内外通行之(中都犹畿内小都/小都犹畿内县也)郭所占皆无考以孟
子国策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推之(国策于即墨既云/三里之城五里之)
(郭而又云五里之城七里之郭明前/五字为七之误后五字为三之误矣)则郭之夫数当
四倍于城强也农家之所占畿何曰庐在田中勿庸
计其在邑之宅家亦二亩半(本赵氏/孟子注)受田者二百五
十六万家当占地六万四千夫也
地之分不易一易再易也惟见于大司徒制都鄙之
条今以槩畿内及庶邦何也曰无大小中外而各有
子国策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推之(国策于即墨既云/三里之城五里之)
(郭而又云五里之城七里之郭明前/五字为七之误后五字为三之误矣)则郭之夫数当
四倍于城强也农家之所占畿何曰庐在田中勿庸
计其在邑之宅家亦二亩半(本赵氏/孟子注)受田者二百五
十六万家当占地六万四千夫也
地之分不易一易再易也惟见于大司徒制都鄙之
条今以槩畿内及庶邦何也曰无大小中外而各有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2b 页 WYG0101-0688d.png
厚薄地力之常故小司徒之均土地遂人之辨野土
大司马之以地制赋皆分上中下三等而通行畿内
及庶邦不易即上地一易即中地再易即下地岂独
为都鄙之制也其所均所辨所制果通行畿内及庶
邦乎曰小司徒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
数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大
司马布政于邦国都鄙皆兼畿内与庶邦则其均土
地及以地制赋可知矣遂人治野达于畿所谓野者
大司马之以地制赋皆分上中下三等而通行畿内
及庶邦不易即上地一易即中地再易即下地岂独
为都鄙之制也其所均所辨所制果通行畿内及庶
邦乎曰小司徒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
数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大
司马布政于邦国都鄙皆兼畿内与庶邦则其均土
地及以地制赋可知矣遂人治野达于畿所谓野者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3a 页 WYG0101-0689a.png
乃城郭外之通称(详上/卷)则其辨野土之兼乡郊都鄙
可知而庶邦遂人之所辨亦可知矣不易一易再易
之为上中下地何以知之曰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
亩而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一易之地
家二百亩而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再易之地
家三百亩而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亩数同
则其地宜无不同也不易之地家百亩较上地之家
不少莱五十亩乎曰家止百亩则为上地之上者而
可知而庶邦遂人之所辨亦可知矣不易一易再易
之为上中下地何以知之曰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
亩而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一易之地
家二百亩而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再易之地
家三百亩而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亩数同
则其地宜无不同也不易之地家百亩较上地之家
不少莱五十亩乎曰家止百亩则为上地之上者而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3b 页 WYG0101-0689b.png
终不易百又五十亩则仅为上地而或易或不易(三/分)
(百五十亩而岁种其二休其一更三岁而/遍盖每分连二岁不易至三岁乃易云)大司徒与
遂人盖各有二等彼此相备故亩数不同而同也孟
子王制皆言一夫耕百亩而无易不易之差何也曰
孟子王制因代耕之禄而计五等农夫食人之多寡
以为差故专言所耕不及地等而地等固寓其中也
(此五等农夫所受田在周官为上地以上地家七人/而此之中农亦食七人也由是例推则中农食八人)
(而上食十人者为上上地中农食六人而下食四人/者为中地中农食五人而中次食四人下食三人者)
(百五十亩而岁种其二休其一更三岁而/遍盖每分连二岁不易至三岁乃易云)大司徒与
遂人盖各有二等彼此相备故亩数不同而同也孟
子王制皆言一夫耕百亩而无易不易之差何也曰
孟子王制因代耕之禄而计五等农夫食人之多寡
以为差故专言所耕不及地等而地等固寓其中也
(此五等农夫所受田在周官为上地以上地家七人/而此之中农亦食七人也由是例推则中农食八人)
(而上食十人者为上上地中农食六人而下食四人/者为中地中农食五人而中次食四人下食三人者)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4a 页 WYG0101-0689c.png
(为下地皆/可知矣)通地之三等而约为二夫当一夫岂以其
古法而辄用之乎曰非独以古法而用之盖二当一
则去其夫数之半而所存皆岁种之田虽一易再易
犹之不易而考禄可得其实也岁所种之夫数果皆
准乎曰其数由通且约而得之安得皆准即间有准
者亦不能无所增减盖人稠则力田者多每化瘠为
沃而岁种屡增稀则反是也然岁种之中数固即此
通且约者而存亦不准而准者矣
古法而辄用之乎曰非独以古法而用之盖二当一
则去其夫数之半而所存皆岁种之田虽一易再易
犹之不易而考禄可得其实也岁所种之夫数果皆
准乎曰其数由通且约而得之安得皆准即间有准
者亦不能无所增减盖人稠则力田者多每化瘠为
沃而岁种屡增稀则反是也然岁种之中数固即此
通且约者而存亦不准而准者矣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4b 页 WYG0101-0689d.png
大都含四都而方八十里小都如一都而方四十里
家邑如县而方二十里何以知之曰小司徒四甸为
县四县为都注云百里之国凡四都五十里之国凡
四县二十五里之国凡四甸按二十五里乃家邑之
有加田者若四甸之正则方二十里也五十里乃小
都之有加田者若四县之正则方四十里也百里乃
大都之有加田者若四都之正则方八十里也至载
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稍地如甸地之制则四甸为
家邑如县而方二十里何以知之曰小司徒四甸为
县四县为都注云百里之国凡四都五十里之国凡
四县二十五里之国凡四甸按二十五里乃家邑之
有加田者若四甸之正则方二十里也五十里乃小
都之有加田者若四县之正则方四十里也百里乃
大都之有加田者若四都之正则方八十里也至载
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稍地如甸地之制则四甸为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5a 页 WYG0101-0690a.png
家邑而家邑亦如县地之县也以小都之田任县地
则四县为小都而小都亦如畺地之都也以大都之
田任畺地畺地制为都则以四都为大都而大都含
四都也然则小司徒之县都与载师之都邑有异乎
曰载师之都邑谓采地小司徒之县都谓凡土田封
则为采地未封则为公邑也(本县/士注)本注亦专指采地
殆未审耳何以知稍地如甸地之制而畺地制为都
也曰四邱为甸出车一乘而稍人掌令邱乘之政令
则四县为小都而小都亦如畺地之都也以大都之
田任畺地畺地制为都则以四都为大都而大都含
四都也然则小司徒之县都与载师之都邑有异乎
曰载师之都邑谓采地小司徒之县都谓凡土田封
则为采地未封则为公邑也(本县/士注)本注亦专指采地
殆未审耳何以知稍地如甸地之制而畺地制为都
也曰四邱为甸出车一乘而稍人掌令邱乘之政令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5b 页 WYG0101-0690b.png
稍二十同并郊甸凡三十六同而作雒篇谓郊甸中
六百里以甸包稍则稍地之亦制为甸明矣大宰之
九赋家削之外继以邦县邦县之外继以邦都邦县
即县地邦都即畺地则畺地之制为都亦明矣何以
知家邑亦四甸小都亦四县大都则四都也曰小司
徒由县而都则都之下为县载师由家邑而小都则
小都之下为家邑家邑之与县小都之与都其等皆
同则其制亦同而大都之制亦可推知也已
六百里以甸包稍则稍地之亦制为甸明矣大宰之
九赋家削之外继以邦县邦县之外继以邦都邦县
即县地邦都即畺地则畺地之制为都亦明矣何以
知家邑亦四甸小都亦四县大都则四都也曰小司
徒由县而都则都之下为县载师由家邑而小都则
小都之下为家邑家邑之与县小都之与都其等皆
同则其制亦同而大都之制亦可推知也已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6a 页 WYG0101-0690c.png
制都邑之大小以地亦本载师及小师徒经注也而
林氏椅据大司徒经谓家百亩家二百亩家三百亩
皆计其室数以为都邑而都邑之大小初不系其地
(见订/义)何欤曰林误也大司徒云凡造都鄙制其地域
而封沟之谓先量地定域也则都邑之大小正系其
地下云以其室数制之乃即域内之室数以为县鄙
之属使多寡与地邑相得(民寡则徙之入/多则徙之出)非计其室
数以制都邑也故仍从载师及小司徒云
林氏椅据大司徒经谓家百亩家二百亩家三百亩
皆计其室数以为都邑而都邑之大小初不系其地
(见订/义)何欤曰林误也大司徒云凡造都鄙制其地域
而封沟之谓先量地定域也则都邑之大小正系其
地下云以其室数制之乃即域内之室数以为县鄙
之属使多寡与地邑相得(民寡则徙之入/多则徙之出)非计其室
数以制都邑也故仍从载师及小司徒云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6b 页 WYG0101-0690d.png
计县都之地则三分去一计甸邱邑之地则不去三
之一何也曰此亦定以小司徒经注耳九夫为井方
一里四井为邑则方二里四邑为邱则十六井方四
里四邱为甸则六十四井方八里本不兼三分之一
无可去也四甸为县则二百五十六井宜方十六里
而方二十四县为都则千有二十四井宜方三十二
里而方四十本兼乎三之一不可不去也其或兼或
不兼何也曰县都地大则山陵林麓川泽六者必有
之一何也曰此亦定以小司徒经注耳九夫为井方
一里四井为邑则方二里四邑为邱则十六井方四
里四邱为甸则六十四井方八里本不兼三分之一
无可去也四甸为县则二百五十六井宜方十六里
而方二十四县为都则千有二十四井宜方三十二
里而方四十本兼乎三之一不可不去也其或兼或
不兼何也曰县都地大则山陵林麓川泽六者必有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7a 页 WYG0101-0691a.png
所兼甸邱邑地小又皆井田积实数无自而兼也
都家之地而三分去一亦必有山泽林麓乎曰然山
泽林麓所以资灌溉助食用不可无也且使都家而
无之则皆属诸天子而乡遂公邑之田所以供禄而
给用者不亦有所不足哉然则原师辨地之名物之
可以封邑者何但及邱陵坟衍原隰也曰亦原师分
掌其所辨则然耳若大司徒之制都鄙固兼辨山林
川泽之名物也故在王制惟山之名泽之大者不以
都家之地而三分去一亦必有山泽林麓乎曰然山
泽林麓所以资灌溉助食用不可无也且使都家而
无之则皆属诸天子而乡遂公邑之田所以供禄而
给用者不亦有所不足哉然则原师辨地之名物之
可以封邑者何但及邱陵坟衍原隰也曰亦原师分
掌其所辨则然耳若大司徒之制都鄙固兼辨山林
川泽之名物也故在王制惟山之名泽之大者不以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7b 页 WYG0101-0691b.png
朌则其他无不朌也所以都家之田亦约止三之二
也有徵乎曰周颂云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吴氏澄以
为小都之里数(详周礼/考注)夫小都之里方四十而但云
三十则亦止三之二也小都如此则大都与家邑可
知矣诗之云亦服尔耕十千维耦何也曰小都之田
四千六百有八夫每夫耕者一耦当九千二百一十
六人云十千者犹三分方四十里之二当三十二里
而云三十里举其成数也诗云骏发尔私而小都之
也有徵乎曰周颂云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吴氏澄以
为小都之里数(详周礼/考注)夫小都之里方四十而但云
三十则亦止三之二也小都如此则大都与家邑可
知矣诗之云亦服尔耕十千维耦何也曰小都之田
四千六百有八夫每夫耕者一耦当九千二百一十
六人云十千者犹三分方四十里之二当三十二里
而云三十里举其成数也诗云骏发尔私而小都之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8a 页 WYG0101-0691c.png
田数则兼公得无异乎曰耦以十千则合公私田而
大事其耕矣诗之义固上下相成也康成以夏少康
在虞田一成而众一旅为二夫当一夫则封邑亦专
计田矣岂夏时畿外之法异于周之畿内乎曰所谓
田一成者乃去三之一以为田亦止五百七十六夫
或稍赢耳至众有五百人盖其田多不易而家受一
夫者多也小雅云倬彼甫田岁取十千传谓一成九
万亩其公田万亩以为公卿之禄则所封不皆田乎
大事其耕矣诗之义固上下相成也康成以夏少康
在虞田一成而众一旅为二夫当一夫则封邑亦专
计田矣岂夏时畿外之法异于周之畿内乎曰所谓
田一成者乃去三之一以为田亦止五百七十六夫
或稍赢耳至众有五百人盖其田多不易而家受一
夫者多也小雅云倬彼甫田岁取十千传谓一成九
万亩其公田万亩以为公卿之禄则所封不皆田乎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8b 页 WYG0101-0691d.png
曰李文贞以此为述豳公以来旧俗不系于公卿(详/诗)
(所/)则甫田非采地乃豳公之所辟适一成无山麓川
泽又皆不易故公田有十千也由数事推之则地之
无山麓川泽者虽介在都家亦必但为公邑而不为
采邑矣
都与家之地果皆有三等乎曰不易之地家百亩一
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大司徒谓凡
都鄙之受田者也注云都鄙谓王子弟公卿大夫采
(所/)则甫田非采地乃豳公之所辟适一成无山麓川
泽又皆不易故公田有十千也由数事推之则地之
无山麓川泽者虽介在都家亦必但为公邑而不为
采邑矣
都与家之地果皆有三等乎曰不易之地家百亩一
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大司徒谓凡
都鄙之受田者也注云都鄙谓王子弟公卿大夫采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9a 页 WYG0101-0692a.png
地是都家之地皆三等固有明文矣县师云凡造都
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邑者家邑物主易不易
而言(本订义黄/氏度说)则又家有三等地之徵也邦国之都
家其地亦如畿内乎曰县师兼掌邦国之地域则所
谓凡造都邑者通乎畿外(本订义王/昭禹说)而其地亦各有
三等矣故康成谓齐国下大夫之邑三百家(详坊/记疏)盖
方一成而去三之一又通三等六百夫而皆以二当
一也(夲易讼卦疏三百/六百皆举成数)凡地之三等亦相为赢缩乎
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邑者家邑物主易不易
而言(本订义黄/氏度说)则又家有三等地之徵也邦国之都
家其地亦如畿内乎曰县师兼掌邦国之地域则所
谓凡造都邑者通乎畿外(本订义王/昭禹说)而其地亦各有
三等矣故康成谓齐国下大夫之邑三百家(详坊/记疏)盖
方一成而去三之一又通三等六百夫而皆以二当
一也(夲易讼卦疏三百/六百皆举成数)凡地之三等亦相为赢缩乎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19b 页 WYG0101-0692b.png
曰县师既辨其物赢缩宜不相远若商子谓方百里
而恶田处十二良田处十四(见来/民篇)其大较也(良田即/不易一)
(易者恶田即再易者较通为二当一/之率则良田赢十一恶田缩十一也)然夏少康在虞
田一成而众一旅殆又不易之等独赢也(详见/前)则周
之所封宜亦有如是者矣
加田见司勋谓田加于赏地也采地而亦有加田乎
曰晋语云官宰食加乃统言凡益邑者家臣之所食
则采地亦有加也庶邦如是畿内可知矣其所加里
而恶田处十二良田处十四(见来/民篇)其大较也(良田即/不易一)
(易者恶田即再易者较通为二当一/之率则良田赢十一恶田缩十一也)然夏少康在虞
田一成而众一旅殆又不易之等独赢也(详见/前)则周
之所封宜亦有如是者矣
加田见司勋谓田加于赏地也采地而亦有加田乎
曰晋语云官宰食加乃统言凡益邑者家臣之所食
则采地亦有加也庶邦如是畿内可知矣其所加里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0a 页 WYG0101-0692c.png
数何以定之曰王制畿内国不过百里乃殷周所同
(汉书刑法志谓百里为采地之大者专就殷周言不/及夏盖夏时采地在畿外侯服也详胡氏渭禹贡锥)
(指/)故八十里者以百里为极等而下之则四十里者
极于五十里二十里者极于二十五里皆八分采地
之边数以其一为旁加之数盖古法而存于小司徒
注者也注虽不及加田然百里而止为四都则所馀
三千六百井固足包加田于其间下焉者亦如是耳
畿内国之不过百里何也曰过百里则不足于封矣
(汉书刑法志谓百里为采地之大者专就殷周言不/及夏盖夏时采地在畿外侯服也详胡氏渭禹贡锥)
(指/)故八十里者以百里为极等而下之则四十里者
极于五十里二十里者极于二十五里皆八分采地
之边数以其一为旁加之数盖古法而存于小司徒
注者也注虽不及加田然百里而止为四都则所馀
三千六百井固足包加田于其间下焉者亦如是耳
畿内国之不过百里何也曰过百里则不足于封矣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0b 页 WYG0101-0692d.png
古之百里当今几何里曰五十五里有二十二步强
盖古者三百步为里(见谷梁春秋宣十五年传孔/子家语大戴礼记王言篇)今
三百六十步为里(三百六十步为里见唐李氏翱平/赋书宋如唐见马氏文献通考王)
(礼第十二卷元以二百四十步为里见陶宗/仪辍耕录明如宋见洪武正韵今亦仍之)大于古
六十步古一步六尺(从小司徒注所引司/马法及汉食货志)今一步五
尺(一步五尺见唐杜氏通典刑类甲兵篇之守拒法/宋迄明沿之 国朝以五尺五寸为步见王贻上)
(居易录所载孔氏尚任周尺考今仍以五尺为步凡/历代步弓尺长短不一今步之尺乃乾隆元年工部)
(所重颁当今裁衣/尺之中者九寸)而古尺较今尺止七寸四分今尺
盖古者三百步为里(见谷梁春秋宣十五年传孔/子家语大戴礼记王言篇)今
三百六十步为里(三百六十步为里见唐李氏翱平/赋书宋如唐见马氏文献通考王)
(礼第十二卷元以二百四十步为里见陶宗/仪辍耕录明如宋见洪武正韵今亦仍之)大于古
六十步古一步六尺(从小司徒注所引司/马法及汉食货志)今一步五
尺(一步五尺见唐杜氏通典刑类甲兵篇之守拒法/宋迄明沿之 国朝以五尺五寸为步见王贻上)
(居易录所载孔氏尚任周尺考今仍以五尺为步凡/历代步弓尺长短不一今步之尺乃乾隆元年工部)
(所重颁当今裁衣/尺之中者九寸)而古尺较今尺止七寸四分今尺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1a 页 WYG0101-0693a.png
较古尺乃一尺三寸五分古步较今步止四尺四寸
四分今步较古步乃一步有七寸五分故今之三百
六十步当古五百四十五步强百之为五万四千五
百有四步强其三万步为古之百里以五百四十五
步强除之则得五十五里有二十二步强也以所得
数开方之其积有几曰三千有二十九里强也凡旁
加算法多有奇零其与之地也若何曰与之地非尽
环其都邑必有但足其加之之数者若小都别以九
四分今步较古步乃一步有七寸五分故今之三百
六十步当古五百四十五步强百之为五万四千五
百有四步强其三万步为古之百里以五百四十五
步强除之则得五十五里有二十二步强也以所得
数开方之其积有几曰三千有二十九里强也凡旁
加算法多有奇零其与之地也若何曰与之地非尽
环其都邑必有但足其加之之数者若小都别以九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1b 页 WYG0101-0693b.png
成家邑别以二成一邱则已足而整也(九成即方五/里者三十六)
(之整数二成一邱即方二/里半者三十六之整数)所加无国征何也曰不以
田税四之一入于王也(入税法/详下卷)司勋注云所以厚恩
是也都邑而未加田也则宰何食曰分其粟与之而
已加田之不及上士何也曰公卿大夫之田亦必有
大功而后加上士则爵卑任轻虽有功不大故未尝
有采地也何况加田若受赏地与出封为附庸则有
之矣(司勋云凡赏无常轻重视功白虎通考黜篇云/元士有功者为附庸通典云天子元士出封为)
(之整数二成一邱即方二/里半者三十六之整数)所加无国征何也曰不以
田税四之一入于王也(入税法/详下卷)司勋注云所以厚恩
是也都邑而未加田也则宰何食曰分其粟与之而
已加田之不及上士何也曰公卿大夫之田亦必有
大功而后加上士则爵卑任轻虽有功不大故未尝
有采地也何况加田若受赏地与出封为附庸则有
之矣(司勋云凡赏无常轻重视功白虎通考黜篇云/元士有功者为附庸通典云天子元士出封为)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2a 页 WYG0101-0693c.png
(附庸加一命为四命但不进爵犹称名与士同/故春秋传云附庸之君名也详职官类秩品篇)
附古尺图
右图摹宋秦熺钟鼎款识册所载册又载尺底篆
文铭云一周尺汉志刘歆铜尺后汉建武铜尺晋
前尺并同按宋高若讷依隋志定十五等尺第一
为周尺即此也(详蔡氏律/吕新书)盖此于后人所定周尺
附古尺图
右图摹宋秦熺钟鼎款识册所载册又载尺底篆
文铭云一周尺汉志刘歆铜尺后汉建武铜尺晋
前尺并同按宋高若讷依隋志定十五等尺第一
为周尺即此也(详蔡氏律/吕新书)盖此于后人所定周尺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2b 页 WYG0101-0693d.png
中为近古且最著云
上公之地方五百里侯方四百里伯方三百里子方
二百里男方百里见大司徒之经而孟子云公侯皆
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大都之地方八十里
加为百里小都方四十里加为五十里家邑方二十
里加为二十五里本载师及小司徒之经注而孟子
云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
子男其说并殊于周官何也曰孟子因籍去而仅闻
上公之地方五百里侯方四百里伯方三百里子方
二百里男方百里见大司徒之经而孟子云公侯皆
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大都之地方八十里
加为百里小都方四十里加为五十里家邑方二十
里加为二十五里本载师及小司徒之经注而孟子
云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
子男其说并殊于周官何也曰孟子因籍去而仅闻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3a 页 WYG0101-0694a.png
其略此所云并周所沿夏商之制耳考诸周官畿内
外皆无七十里之国王制有七十里之国注疏以为
夏殷之制(畿内有国始/于殷详见前)而汤国七十里即见孟子书
由是以观而其他之沿于夏商亦明矣王制谓天子
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
庸与孟子之说又殊何也曰王制盖别有所据然要
非周所定制也其曰田者即孟子之地篇末云方百
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则未去三之一而已称田矣或
外皆无七十里之国王制有七十里之国注疏以为
夏殷之制(畿内有国始/于殷详见前)而汤国七十里即见孟子书
由是以观而其他之沿于夏商亦明矣王制谓天子
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
庸与孟子之说又殊何也曰王制盖别有所据然要
非周所定制也其曰田者即孟子之地篇末云方百
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则未去三之一而已称田矣或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3b 页 WYG0101-0694b.png
以为皆实田误也周公于畿内外之国既各别差其
里数而尚存夏商之制何也曰周制初定岂得尽行
苟前代诸国无故而增减其地势必烦扰不安故且
因之即武王分土惟三之义也(详朱子语类周/礼小戴礼二卷)周公
别差诸国之里数畿内视夏商则减畿外则大增何
也曰畿外诸国夏商以来渐相吞并廓地已大周公
因更定其制以安其无辜者而又以待封大功德之
臣俾错处其间以藩卫王室(亦详朱/子语类)故大增若畿内
里数而尚存夏商之制何也曰周制初定岂得尽行
苟前代诸国无故而增减其地势必烦扰不安故且
因之即武王分土惟三之义也(详朱子语类周/礼小戴礼二卷)周公
别差诸国之里数畿内视夏商则减畿外则大增何
也曰畿外诸国夏商以来渐相吞并廓地已大周公
因更定其制以安其无辜者而又以待封大功德之
臣俾错处其间以藩卫王室(亦详朱/子语类)故大增若畿内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4a 页 WYG0101-0694c.png
诸国本无权力又象贤而世守者少(详王制注疏及/订义陈君举说)
周公因稍更焉以就井田以四上下之差故减也然
则孟子于畿外诸国谓齐鲁俱封百里而以今鲁方
百里者五为当损何也曰此孟子即所传闻以论当
时之地域意在讽止其战伐耳(左传襄二十五年载/子产责晋所云列国)
(一同自是以衰者与孟子相类孔疏亦谓指/夏殷时朱子谓是应急之说非至论是也)若论封
疆之实则必如晏子春秋谓太公受地五百里(见内/篇三)
(盖太公实以太师加命受上公之地故史记世家亦/特谓齐为大国其后嗣称侯不称公盖更赐侯爵也)
周公因稍更焉以就井田以四上下之差故减也然
则孟子于畿外诸国谓齐鲁俱封百里而以今鲁方
百里者五为当损何也曰此孟子即所传闻以论当
时之地域意在讽止其战伐耳(左传襄二十五年载/子产责晋所云列国)
(一同自是以衰者与孟子相类孔疏亦谓指/夏殷时朱子谓是应急之说非至论是也)若论封
疆之实则必如晏子春秋谓太公受地五百里(见内/篇三)
(盖太公实以太师加命受上公之地故史记世家亦/特谓齐为大国其后嗣称侯不称公盖更赐侯爵也)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4b 页 WYG0101-0694d.png
史记谓伯禽康叔各四百里者(见汉兴以来/诸侯年表)乃与周
官之制合也后人好以孟子驳周官否则强傅会之
皆未及深考者也
大司徒所云公之地方五百里侯方四百里伯方三
百里子方二百里男方百里其封疆也所云其食者
半食者参之一食者四之一郑司农谓公侯等所食
租税则田也如其说田之多者不过地之半今以三
分去一之外皆为田则其说果不可从欤曰然三分
官之制合也后人好以孟子驳周官否则强傅会之
皆未及深考者也
大司徒所云公之地方五百里侯方四百里伯方三
百里子方二百里男方百里其封疆也所云其食者
半食者参之一食者四之一郑司农谓公侯等所食
租税则田也如其说田之多者不过地之半今以三
分去一之外皆为田则其说果不可从欤曰然三分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5a 页 WYG0101-0695a.png
去一见于王制见于汉书刑法志乃三代畿内外所
通行食货志述魏李悝之言(悝言地方百里山泽邑/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
(万/亩)且在战国则井田未变此制亦未变岂周家方行
井田而已纷更也若谓即食者而去其三之一则田
且益寡何大其封疆如是而男更无以为国谓大其
封疆以包附庸则附庸于诸侯非牧正帅长及有德
者未之轻锡而所锡亦在封疆之外(本康/成注)故知公侯
等之田必皆三分之二也然则经所云食者必从康
通行食货志述魏李悝之言(悝言地方百里山泽邑/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
(万/亩)且在战国则井田未变此制亦未变岂周家方行
井田而已纷更也若谓即食者而去其三之一则田
且益寡何大其封疆如是而男更无以为国谓大其
封疆以包附庸则附庸于诸侯非牧正帅长及有德
者未之轻锡而所锡亦在封疆之外(本康/成注)故知公侯
等之田必皆三分之二也然则经所云食者必从康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5b 页 WYG0101-0695b.png
成地贡轻重之说欤曰地贡者市美物以贡王室特
食者之一耳食者则并留谷五等国以待王之用所
包甚广(本东莱吕氏说详马/氏通考田赋第三卷)凡王行及使于诸侯及
诸侯见王使于王往来过邦及王所以救邦国之食
皆在其中(详下/卷)故不曰贡而曰食食读去声如孟子
食人之食盖大司马上地食者参之二云云自地之
可食者言此则自有其地者之食人言也三分去一
之文周官何以无之曰此司空之事当见于冬官冬
食者之一耳食者则并留谷五等国以待王之用所
包甚广(本东莱吕氏说详马/氏通考田赋第三卷)凡王行及使于诸侯及
诸侯见王使于王往来过邦及王所以救邦国之食
皆在其中(详下/卷)故不曰贡而曰食食读去声如孟子
食人之食盖大司马上地食者参之二云云自地之
可食者言此则自有其地者之食人言也三分去一
之文周官何以无之曰此司空之事当见于冬官冬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6a 页 WYG0101-0695c.png
官亡故无文也
邦国之成之有加何以知之曰成者公侯伯以封下
大夫子男以封卿者也(详下/卷)及其有大功而加田亦
法之常耳但成之旁加为方一里四分里之一者三
十六较县益奇零尤必即便近之整地与之矣
凡通不易一易再易之等固约为二夫当一夫矣而
有或易或不易者介其间则若之何曰或易或不易
者与全不易者皆一夫二十五亩而当一夫并一易
邦国之成之有加何以知之曰成者公侯伯以封下
大夫子男以封卿者也(详下/卷)及其有大功而加田亦
法之常耳但成之旁加为方一里四分里之一者三
十六较县益奇零尤必即便近之整地与之矣
凡通不易一易再易之等固约为二夫当一夫矣而
有或易或不易者介其间则若之何曰或易或不易
者与全不易者皆一夫二十五亩而当一夫并一易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6b 页 WYG0101-0695d.png
再易者为六夫二十五亩而当三夫四其所并又二
十五夫而当十二夫也一夫二十五亩而当一夫何
也曰不易之地家百亩或易或不易之地家百五十
亩通其等而约之则家百二十五亩也六夫二十五
亩而当三夫较二夫当一夫之率畿内宜减十一万
五千二百夫则公田宜减万二千八百夫曷为不计
其所减而专用二当一之率也曰二当一乃槩以三
等六百亩之整数折半通算便于例推故专用其率
十五夫而当十二夫也一夫二十五亩而当一夫何
也曰不易之地家百亩或易或不易之地家百五十
亩通其等而约之则家百二十五亩也六夫二十五
亩而当三夫较二夫当一夫之率畿内宜减十一万
五千二百夫则公田宜减万二千八百夫曷为不计
其所减而专用二当一之率也曰二当一乃槩以三
等六百亩之整数折半通算便于例推故专用其率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7a 页 WYG0101-0696a.png
若公田所减在三十二万夫中仅去二十五之一于
国家食用未甚赢缩且岁种之夫数有时而增则公
田亦不果减是可不计也
公田一夫去二十亩为庐舍汉书食货志之说也于
经有徵乎曰中田有庐诗固言之矣孟子云八家皆
私百亩同养公田汉志云八家各受私田百亩公田
十亩二说其小异乎曰否孟子略而汉志详也至各
受与同养则分领而后助治事亦相因耳八十亩之
国家食用未甚赢缩且岁种之夫数有时而增则公
田亦不果减是可不计也
公田一夫去二十亩为庐舍汉书食货志之说也于
经有徵乎曰中田有庐诗固言之矣孟子云八家皆
私百亩同养公田汉志云八家各受私田百亩公田
十亩二说其小异乎曰否孟子略而汉志详也至各
受与同养则分领而后助治事亦相因耳八十亩之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7b 页 WYG0101-0696b.png
税入几何曰九谷以粟为主(见仓/人注)十斗曰斛(见聘礼/及汉律)
(历/志)在中地岁常得粟百六十斛也何以徵之曰魏中
地也(见诗甫/田疏)汉食货志述魏之李悝云治田百亩岁
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按周官中地家六人中/岁人月食食三釜六斗)
(四升曰釜每月食一石九斗二升岁食二十三石有/四升六人岁凡食百三十八石二斗四升则以百五)
(十石食六人尚馀十二石弱悝复言供五人/不足者兼赋税及凡费用计之乃当时法)上孰其
收自四中孰自三下孰自倍(张晏注云大孰收六百/石中孰四百五十石下)
(孰三/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若取
(历/志)在中地岁常得粟百六十斛也何以徵之曰魏中
地也(见诗甫/田疏)汉食货志述魏之李悝云治田百亩岁
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按周官中地家六人中/岁人月食食三釜六斗)
(四升曰釜每月食一石九斗二升岁食二十三石有/四升六人岁凡食百三十八石二斗四升则以百五)
(十石食六人尚馀十二石弱悝复言供五人/不足者兼赋税及凡费用计之乃当时法)上孰其
收自四中孰自三下孰自倍(张晏注云大孰收六百/石中孰四百五十石下)
(孰三/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若取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8a 页 WYG0101-0696c.png
上孰补大饥中孰补中饥下孰补小饥其所补之馀
复补无年(如春秋庄二十八/年大无麦禾之类)及中岁之不足岁常得
二百石斛亦称石(宋以前皆然近代则/五斗为斛两斛为石)八十亩故减
四十斛也至上下地岁入之常则加减七者之所收
以通其率而数亦无不得矣(管子治国篇云常山之/东河汝之间中年亩二)
(石一夫为粟二百石按战国策常山之东为赵河汝/之间即魏中年亩二石乃其上地兼饥孰通计之岁)
(常得三百石也禁藏篇云岁兼美恶亩收一/石则一夫为粟止百石盖又就下地而言)粟与米
同乎曰对文则粟有甲米无甲粟一斛为米五斗禹
复补无年(如春秋庄二十八/年大无麦禾之类)及中岁之不足岁常得
二百石斛亦称石(宋以前皆然近代则/五斗为斛两斛为石)八十亩故减
四十斛也至上下地岁入之常则加减七者之所收
以通其率而数亦无不得矣(管子治国篇云常山之/东河汝之间中年亩二)
(石一夫为粟二百石按战国策常山之东为赵河汝/之间即魏中年亩二石乃其上地兼饥孰通计之岁)
(常得三百石也禁藏篇云岁兼美恶亩收一/石则一夫为粟止百石盖又就下地而言)粟与米
同乎曰对文则粟有甲米无甲粟一斛为米五斗禹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8b 页 WYG0101-0696d.png
贡之四百里粟五百里米是也散文粟即为米故食
货志以百亩之岁收为粟百五十石也苟有甲则亩
百而米止七十五石尚得谓中地中岁哉百六十斛
当今几何石曰三十二石盖汉之量与周同(详律吕/新书)
而汉量有容二斗七升者当今五升四合有容六升
者当今一升二合是古之十当今之二也(本阎氏若/璩孟子生)
(卒年月考容六升/者彤亲见而较之)古之百亩当今几何亩曰古者百
步为亩自汉至今常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大于古百
货志以百亩之岁收为粟百五十石也苟有甲则亩
百而米止七十五石尚得谓中地中岁哉百六十斛
当今几何石曰三十二石盖汉之量与周同(详律吕/新书)
而汉量有容二斗七升者当今五升四合有容六升
者当今一升二合是古之十当今之二也(本阎氏若/璩孟子生)
(卒年月考容六升/者彤亲见而较之)古之百亩当今几何亩曰古者百
步为亩自汉至今常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大于古百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9a 页 WYG0101-0697a.png
四十步(大亩始于汉见桓宽盐铁论顾氏玉篇谓始/秦孝公先师何学士云意秦但行之西陲汉)
(乃遍于/天下也)古步六尺今步五尺汉之尺与古同今之尺
以一尺当古一尺三寸五分五尺当古六尺七寸五
分故今二百四十步当古三百六十四步强百之为
三万六千四百有六十四步其万步为古之百亩以
三百六十四步强除之得二十七亩强则所当今之
亩数也(朱子语类周礼卷云古百步为亩今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当今四十一亩彤按宋步弓)
(之长短略同于周故但每亩加百四十步计/之也四十一亩下不云三分亩之二举成数)粟之外
(乃遍于/天下也)古步六尺今步五尺汉之尺与古同今之尺
以一尺当古一尺三寸五分五尺当古六尺七寸五
分故今二百四十步当古三百六十四步强百之为
三万六千四百有六十四步其万步为古之百亩以
三百六十四步强除之得二十七亩强则所当今之
亩数也(朱子语类周礼卷云古百步为亩今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当今四十一亩彤按宋步弓)
(之长短略同于周故但每亩加百四十步计/之也四十一亩下不云三分亩之二举成数)粟之外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29b 页 WYG0101-0697b.png
有入乎曰有闾师县师所徵草木鸟兽布帛之贡也
草木布帛皆出邑宅田庐之所树鸟兽则豕犬鸡畜
于宅庐马牛羊畜于休不耕之地(详见彤周/礼小疏)无一不
关涉公田而邑宅复与田庐相表里故皆当有入也
若不易之地岁耕种而不事马牛羊之畜者若之何
曰地之易者谷入少而有所休者以事畜则所贡益
以马牛羊不易之地无所休者以事畜则无马牛羊
之贡而谷入多矣易物而计其直盖亦无不均也谷
草木布帛皆出邑宅田庐之所树鸟兽则豕犬鸡畜
于宅庐马牛羊畜于休不耕之地(详见彤周/礼小疏)无一不
关涉公田而邑宅复与田庐相表里故皆当有入也
若不易之地岁耕种而不事马牛羊之畜者若之何
曰地之易者谷入少而有所休者以事畜则所贡益
以马牛羊不易之地无所休者以事畜则无马牛羊
之贡而谷入多矣易物而计其直盖亦无不均也谷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30a 页 WYG0101-0697c.png
之入十取其一也草木乌兽布帛之入亦十取其一
乎曰草木布帛与鸟兽之豕犬鸡即载师园廛之征
当二十而取一马牛羊即载师远郊牧地之征当二
十而取三也(载师以牧田任远郊之地则畜牧自远/郊始其所征重于农田者人力少而利)
(厚也馀详彤/释地征篇)
乎曰草木布帛与鸟兽之豕犬鸡即载师园廛之征
当二十而取一马牛羊即载师远郊牧地之征当二
十而取三也(载师以牧田任远郊之地则畜牧自远/郊始其所征重于农田者人力少而利)
(厚也馀详彤/释地征篇)
周官禄田考 卷中 第 30b 页 WYG0101-0697d.png
周官禄田考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