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五
卷九十五 第 1a 页 WYG0592-05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蜀中广记卷九十五
            明 曹学佺 撰
 著作记第五
  内典
   彭门光化寺石经
高僧传云唐初释道因于彭门山寺习道安居以九部
微言三界式仰缅维法尽将翳龙宫遂于寺之北岩刻
卷九十五 第 1b 页 WYG0592-0538b.png
诸经典穷多罗之秘帙尽毗尼之正文纵尧世之洪水
襄陵任赵简之北山燎狩必无他虑与劫齐休既而追
赴京邑止大慈恩寺与玄奘法师翻译校定梵书兼充
證义奘师偏奖赏之每有难文同加参酌
   宋板藏经
圆悟禅师刻于昭觉院予在遂宁广德寺见之又僧道
先言大慈寺尚存十之二三
   铜梁县石洞遗经
卷九十五 第 2a 页 WYG0592-0538c.png
志云县北十五里华严山绝壁岩洞裂出古遗经数千
卷因建寺藏之
   晋慧持龙渊寺经典
高僧传慧持乃庐山远之弟也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
蜀止龙渊寺讲说斋忏义熙八年卒于寺中以东间经
籍付弟子道泓西间法典嘱弟子昙兰泓业行清敏兰
神悟天发并系轨师踪焉
   释道安译维摩法华等经
卷九十五 第 2b 页 WYG0592-0538d.png
隋经籍志晋石勒时常山沙门卫道安禀性聪敏诵经
日至万馀言以胡僧所译维摩法华未尽深旨精思十
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舛宣扬解释时中国纷扰四方
隔绝道安乃率门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所在流布分
遣弟子各趋诸方法往诣扬州惠远之襄阳法和入蜀
道焉
   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 大无量寿经疏二卷
   胜鬘经疏四卷 般若心经 金刚经疏义
卷九十五 第 3a 页 WYG0592-0539a.png
俱释知玄著高僧传玄眉州洪雅人著如来藏经疏命
僧彻撰法鉴以照象若十翼焉大无量疏经命僧彻撰
法灯阙类章指焉胜鬘经疏四卷命僧彻撰法苑以错
综犹纬书焉又般若心经金刚经各有疏义此外作释
氏杂文外篇二十馀卷
   释法泰书法华经
高僧传法泰眉州隆山人俗姓吕氏为道士十馀年回
心正觉因而剃除始诵法华经寻即通利乃精勤缮写
卷九十五 第 3b 页 WYG0592-0539b.png
一部数有灵瑞欲向益州装演令人担负一头以笼盛
钱二千经置钱上一头是衣服行至地名笮桥桥忽断
负担者坠水中人浮得出担没不见泰于岸上搥胸号
哭曰钱衣閒事何忍溺经如能为漉得者赏钱两贯时
有一人入水没得钱与衣襆而不得经泰转悲泣近岸
上下望小洲上有一襆取之乃原经也草木所擎宛无
湿处泰不胜欢喜即以三千钱偿所漉人其人曰法师
悲号剧丧父母故为急觅非是贪钱弟子虽庸夫亦知
卷九十五 第 4a 页 WYG0592-0539c.png
福报请以此钱充庄严具言讫遁去既至成都装演讫
将还诵持不辍时彪法师在彼开讲夜欲看读恒嫌泰
诵课声高自往请之见泰前有大众皆胡跪合掌惊骇
流汗而退
   金字法华经七卷
元至正末年平江路女人邹氏所书字画端楷赵国师
画引首佛像甚工致今在合州某生家予及见之惜第
五卷非故物引首犹全
卷九十五 第 4b 页 WYG0592-0539d.png
   法华玄笺十卷
高僧传唐梓州慧义寺神清三教俱晓该玄鉴极受业
弟子黑白千馀前后撰得法华玄笺十卷并释氏年志
三十卷新律疏要诀十卷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法
疏一卷亦名法源记又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数卷
北山参玄语录十卷
   银字圆觉经
新都志云元大德中西川成都府录事玉垒坊女子王
卷九十五 第 5a 页 WYG0592-0540a.png
潮舍在县西五里华严庵
   圆觉经疏钞十三卷 疏略二卷
高僧传唐圭峰禅师宗密果州人初斋次受经得圆觉
十二章深达义趣誓传是经在汉上因病僧付华严句
义未尝隶习即尔讲之由是乃著圆觉华严及涅槃金
刚盂兰法界观行愿经等疏钞及法义类例礼忏修證
图传纂略又集诸宗禅言目为禅藏
金紫光禄大夫同门下平章事裴休序曰夫血气之属
卷九十五 第 5b 页 WYG0592-0540b.png
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
然而独存者也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是诸佛之所
得故曰菩提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寂静常乐故曰涅槃
不浊不漏故曰清净不妄不变故曰真如离过绝非故
曰佛性护善遮恶故曰总持隐覆含摄故曰如来藏超
越玄閟故曰密严国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故
曰圆觉其实皆一心也背之则凡顺之则圣迷之则生
死始悟之则轮回息亲而求之则止观定慧推而广之
卷九十五 第 6a 页 WYG0592-0540c.png
则六度万行引而为智然后为正智依而为因然后为
正因其实皆一法也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
欲證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菩萨也具足圆觉而住持圆
觉者如来也离圆觉无六道舍圆觉无三乘非圆觉无
如来泯圆觉无真法其实皆一道也三世诸佛之所證
盖證此也如来为一大事出现盖为此也三藏十二部
一切脩多罗盖诠此也然如来垂教指法有显密立义
有广略乘时有先后当机有深浅非上根圆智其孰能
卷九十五 第 6b 页 WYG0592-0540d.png
大通之故如来于光明藏与十二大士密说而显演潜
通而广被以印定其法为一切经之宗也圭峰禅师得
法于荷泽嫡孙南印上足道圆和尚一日随众僧斋于
州民任灌家居下位以次受经遇圆觉了义卷未终轴
感悟流涕归以所悟告其师师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
之教此经诸佛授汝耳禅师既佩南宗密印受圆觉悬
记于是阅大藏经律通唯识起信等论然后顿辔于华
严法界宴坐于圆觉妙场究一雨之所沾穷五教之殊
卷九十五 第 7a 页 WYG0592-0541a.png
致乃为之疏解凡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略疏两卷小
钞六卷道场脩證仪一十八卷并行于世其序教也圆
其见法也彻其释义也端如析薪其入观也明若秉烛
其辞也极于理而已不虚骋其文也扶于教而已不苟
饰不以其所长病人故无排斥之说不以其未至盖人
故无胸臆之论荡荡然实十二部经之眼目三十五祖
之骨髓生灵之大本三世之达道后世虽有作者不能
过矣其四依之一乎或净土之亲闻乎何尽其义味如
卷九十五 第 7b 页 WYG0592-0541b.png
此也或曰道无形视者莫能睹道无方行者莫能至况
文字乎在性之而已岂区区数万言而可诠之哉对曰
噫是不足以语道也前不云乎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
而独照者圆觉也盖圆觉能出一切法一切法未尝离
圆觉今夫经律论三藏之文传于中国者五千馀卷其
所诠者何也戒定慧而已脩戒定慧而求者何也圆觉
而已圆觉一法也张万行而求之者何众生之根器异
也然则大藏皆圆觉之经此疏乃大藏之疏也罗五千
卷九十五 第 8a 页 WYG0592-0541c.png
轴之文而以数卷之疏通之岂不至简哉何言其繁也
及其断言语之道息思想之心忘能所灭影像然后为
得也固不在诠表耳呜呼生灵之所以往来者六道也
鬼神沉幽愁之苦鸟兽怀獝狘之悲修罗方瞋诸天正
乐可以慭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人而不为吾末
如之何也已矣休常游禅师之阃域受禅师之显诀无
以自效辄直赞其法而普告大众耳其他备乎本序
   新繁县空中般若经
卷九十五 第 8b 页 WYG0592-0541d.png
法苑珠林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许有王李村隋时书
生有姓苟者在此教学大工书而不显迹人欲其书终
不肯出乃殴之亦不出尝以笔于前村东空中四面书
金刚般若经数日便了云此经拟诸天读之人初不觉
其神也后忽雷雨大澍牧牛小儿于书经处住而不浇
湿其地乾燥可有丈许村人怪之尔后每雨往验皆然
唐武德中有非常僧语村人曰此地空中有金刚般若
经诸天于上设盖覆之不可轻污村人因此四周栏楯
卷九十五 第 9a 页 WYG0592-0542a.png
至今天雨其地恒乾每斋日常闻天乐声振繁会盈耳
   石刻尊胜幢咒一章
唐大中间马继武书于石幢上幢似柱高三四尺其式
如觚万历初年金沙寺僧修砌掘得完全可拓
   朱郎中血字经
苏文忠集云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
之五十年去岁始得于蜀中作古风以贺
   楞严经资中疏
卷九十五 第 9b 页 WYG0592-0542b.png
恒沇法师者蜀人也因京师惟悫疏楞严经义乃作义
章开释此经号资中疏
   金字华严经
唐开元中蕃王子译进今在遂宁广德寺
   华严合论
高僧传眉州中嵓华严祖觉禅师幼聪慧书史过目成
诵著书排释氏恶境忽现悔过出家未几疽发膝上五
年医莫愈因书华严合论毕夜感异梦旦即舍杖步趋
卷九十五 第 10a 页 WYG0592-0542c.png
一日诵至现相品曰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
虚空诸佛于中住无住亦无去处处皆见佛遂悟华严
宗旨府帅请讲于千部堂词辩宏放众所叹服因号为
华严禅师云
   本事经七卷 译经图记四卷
高僧传释靖迈梓潼人贞观中玄装法师西回敕令翻
译师预其选同栖玄明浚等执笔缀文译本事经七卷
又著译经图记铨序古今经目译人名位单译重翻疑
卷九十五 第 10b 页 WYG0592-0542d.png
伪等科一皆条理编于藏
   唐藏经音义四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分四声以类相从蜀中印本也
   起信论注一卷
马鸣大士造僧宗密注
   原人论一卷
亦宗密撰斥执迷褊浅直显真源通本末凡四篇为一

卷九十五 第 11a 页 WYG0592-0543a.png
   三教圆通论
任寿龙昌期著
   护法论
蜀州张无尽尝见梵册整齐叹吾儒之不若夜方执笔
抒思妻向氏问何作曰欲作无佛论向曰既曰无又何
论公骇其言而止后阅藏经悚然有悟乃作护法论见
唾玉集
   水忏文
卷九十五 第 11b 页 WYG0592-0543b.png
唐悟达国师法讳知玄初游学时寓一寺结夏有邻僧
患迦摩罗疾众皆恶之玄独时为将理久而益勤夏竟
分袂疾僧谓曰感君高谊昭佩不忘吾旧居蜀彭州九
陇山有二长松为门之表君他日荣遇后将罹宿障之
疾能一见寻或可疗治言已登途玄师学行既充声德
昭著居京师安国寺宏开法席咸通十二年懿宗驾幸
安国赐以沉香宝座署为国师恩渥隆厚忽生大疮于
膝上眉目唇豁状如人面动转艰难疼不可忍遍召名
卷九十五 第 12a 页 WYG0592-0543c.png
医莫之能为也因忆前约远诣成都抵九陇山时值晡
晚四顾彷徨见二长松郁乎盖张挺立云表遂趋而入
崇楼广殿金碧交辉昔之邻僧门迎而入礼貌勤至延
伫止宿询问所来遂告厥苦彼曰无伤引至岩阿有泌
其泉清湛可爱试令洗之以愈其疾方将掬水疮作人
语扬声大呼未可洗濯试听厥由公今博识必达古今
曾读西汉书见袁盎杀晁错事否错当趋避东厢心知
袁盎之进言乎载赴东市受刑宁不大兴怨恨盎即公
卷九十五 第 12b 页 WYG0592-0543d.png
也错即我也其冤为何如哉以公十世皆为高僧戒律
精严故吾不得伸其衔今膺异宠损德以奢方能尔及
既蒙迦诺迦尊者慈悲三昩之水濯我积世雠挟之心
自今与公两释无憾也掬浣之初痛彻心膂殆绝而苏
其疮即愈方知彼僧乃应真之化现也遂即其地树刹
以表之深思积冤遇圣而释因此兴念彼或皆然遂述
忏文以为楷式取慈悲水能涤冤愆诒厥将来普令深
省名曰水忏厥轨可遵因起若斯览者宜悉杭州沙门
卷九十五 第 13a 页 WYG0592-0544a.png
若讷序
   道一禅师语录
即马祖也汉州什邡人见高僧传为四家语录之首
   惠禅师语录
师名山人元符间屡举不第郡守吕由诚戏与僧敕明
日即削发有语录行世
   长松长老显禅师语录
苏元老序云顷岁吾蜀佛教惟讲席律坛之为尚盖人
卷九十五 第 13b 页 WYG0592-0544b.png
自以为无等等法矣而未始知有祖道之高晚得真觉
胜禅师自黄蘖归阐化于成都昭觉寺初会易之广大
变动周流六虚者又圆道之微妙混成先天地生者遂
言曰吾之法函盖乾坤不为大消殒虚空不为难当体
见成随用立具于时西南缁素之士骤闻之率多听荧
瞪瞢不入久之各怃然为间曰异哉此故吾家物也胡
历劫遗之乃今获之莫不失喜落涕恨遭遇之晚胜禅
师既殁绍禅师继之其法犹胜禅师也而化度之众加
卷九十五 第 14a 页 WYG0592-0544c.png
多焉绍禅师既没显禅师继之其法犹绍禅师也而缘
合之法加盛焉前住长松今住保福其皈依之侣未可
计而济拔之功未有艾也时会下高弟有法安者尽能
记禅师两地为人言句录而刋之离为二通其保福之
语则平等居士已为冠篇矣而长松之录猥委元老承
之呜呼释迦别传迦叶亲授西天祖师之所护念中华
耆宿之所承袭邈哉遐矣不图今日及吾身亲见之然
以吾观于禅师微言奥句关键幽密假令合天下禅尽
卷九十五 第 14b 页 WYG0592-0544d.png
眼微睇窥之吾知其不得髣髴直羞涩匍匐归耳顾某
何敢妄谈聊举其觕以晓吾党新发意者蕲与之交臂
作舞同趣师门云
   禅喜集
苏东坡作载与缁宿往复语刻在吴中
   褒善录一卷
晁氏曰王蕃撰嘉祐中巴县簿黄靖国死而复苏道其
冥中所见廖生尝传之而蕃删取其要为此书
卷九十五 第 15a 页 WYG0592-0545a.png
   乐善录十卷
陈氏曰蜀人李昌龄伯崇撰以南中劝戒录增广之多
是因果报应之事
   吉凶影响录十卷
晁氏曰中江岑象求编象求熙宁末閒居江陵披阅载
籍见善恶报应事辄删润而记之间有闻见者难于备
载亦采摘著于篇
   僧史一百卷
卷九十五 第 15b 页 WYG0592-0545b.png
僧祖觉撰即华严禅师也中嵓石笋上祖觉台是其说
法处
   释氏指心书六十四卷
简州赵介胄著
   南纪缁林
宋末普州张山翁君寿撰
   益部寺记
刘悛撰齐人
卷九十五 第 16a 页 WYG0592-0545c.png
   成都大悲寺集二卷大慈寺记二卷
并李之纯编
  玄书
   峨眉山洞石经二十字
云笈七签峨眉山北洞中石室户枢刻石书字郁仪引
日精结璘致月神得道处上宫位称大夫真凡二十字
不解其意义是何等事如此仙人不见其篇目者多矣
皆不得飞行上清欲行此道不必贤愚但地上无此文
卷九十五 第 16b 页 WYG0592-0545d.png
   三十九章经
七签云太无晨中君刋此峨眉山中洞宫玉户曰太无
在洞景之表太素在幽玄之上九宫列金门于太素之
表丹楼沓七重于太无之庭乃三元君所游也
   八道命籍
七签云东海小童四极真人西城王君封此籍于峨眉
山西室中万劫一传有玄名帝简紫字青宫玉藏之文
千年之内听得三传上学不得此文虚困山林终不得
卷九十五 第 17a 页 WYG0592-0546a.png
道所谓八道者日月四时八节所行也日行赤道月行
黄道黄赤二道阴阳之所恒行至于立春春分日月行
青道二(出黄/道东)立夏夏至日月行赤道二(出黄/道南)立秋秋分
日月行白道二(出黄/道西)立冬冬至日月行黑道二(出黄/道北)
八道也
   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
晁氏曰天皇人为黄帝说一行罗公远叶法静注崇文
书目按九仙经兴废记云此经黄帝留峨眉山石壁汉
卷九十五 第 17b 页 WYG0592-0546b.png
武帝时得之大中初尝禁绝
   三一经
元气论云黄帝求道于皇人皇人问所得者凡一千二
百事乃曰子所得皆末事也子欲长生三一当明夫三
一者乃上皇黄箓之首篇也能知之者万祸不能干矣
   上真内经
集仙记云禹治水至巫山见云华夫人夫人谓禹曰子
之功及于物矣勤逮于民矣善格乎天矣而未闻至道
卷九十五 第 18a 页 WYG0592-0546c.png
之要也吾昔于紫清之阙受书于我师三元道君曰上
真内经天真所宝封之金台佩入大微则云轮上征神
武抱关振衣瑶房遨宴希林长招仙公右栖白山而下
眄太空汎乎天津则乘云骋龙游此名山则真人诣房
万神奉卫山精伺迎动游八景玉轮静则宴处金堂亦
谓太上玉佩金珰之妙文也汝将欲越巨海而无飙轮
渡飞沙而无云轩陟阨涂而无所舆涉泥波而无所乘
陆则困于远绝水则惧于漂沦将何以导百谷而浚万
卷九十五 第 18b 页 WYG0592-0546d.png
川也危乎悠哉太上悯汝之志亦将授以灵宝真文陆
策虎豹水制蛟龙斩馘千邪检驭群凶以成汝之功也
其在乎阳明之天耶吾所受宝书亦可以出入水火啸
吒幽冥收束虎豹呼召六丁隐沦八地颠倒五星久视
存身与天相倾也因命侍女陵容华出丹玉之笈开上
清宝文以授禹拜受而去
   黄表丹经一通
神仙传曰阴长生裂黄表写丹经四通其一通以黄金
卷九十五 第 19a 页 WYG0592-0547a.png
之简刻而书之封以白银之函置蜀绥山
   天元度人经
文献通考富顺监有太平观二十四化殿唐贞观八年
建宋嘉定七年重脩石砌中得经一卷曰天元度人妙
经道家未尝见者凡六百馀字见板行云
   日月玄枢论一卷
晁氏曰唐刘知古撰明皇朝为绵州昌明令时诏求通
丹药之士知古谓神仙大药无出参同契因著论上于
卷九十五 第 19b 页 WYG0592-0547b.png

   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 明镜图诀一卷
陈氏曰真一子彭晓秀川撰蜀永康人也序称广政丁
未以参同契分十九章而为之注且为图八环谓之明
镜图曩在麻姑山传录其末有秀川传汪纲会稽所刻
本其前题祠部员外郎彭晓盖据秘阁本云尔麻姑本
附传亦言仕蜀为此官
   张随注参同契三卷
卷九十五 第 20a 页 WYG0592-0547c.png
晁氏曰隋皇祐中居青城山注魏伯阳书列十数图于
其后
   壶中集三卷 三教论一卷 大宝论一卷
   二十四化诗一卷图一卷 道教灵验记二十
   卷 录异记十卷
并杜光庭撰
   王氏神仙传四卷
晁氏曰杜光庭纂集王氏男真女仙五十五人以謟王
卷九十五 第 20b 页 WYG0592-0547d.png
建又有王虚中续纂三十人附其后
   授道心一篇
晁氏曰真宗朝杨谷常遇仙于成都药市自授其道本
李氏书目亦载云谷自号纯粹子
   通玄秘要悟真篇一卷
晁氏曰张用成平叔撰天台人熙宁中随陆师闵入蜀
授道于隐者因成律诗八十一首
   养生丹诀一卷
卷九十五 第 21a 页 WYG0592-0548a.png
岷山道士皇甫士安撰
   太上洞玄灵宝修真论一卷
成都李道士撰宋史载不详名代
   鬼神感应大义九卷
隋郫人何妥受诏与沈重撰
   文昌化书七十三则
宋淳熙重光赤奋若至日降笔神为晋越巂张霶夫讳
亚续化书二十一则绍熙阏逢摄提中秋日降神之季
卷九十五 第 21b 页 WYG0592-0548b.png
笔也略见神明传
 
 
 
 
 
 
 蜀中广记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