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三
卷九十三 第 1a 页 WYG0592-051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蜀中广记卷九十三
            明 曹学佺 撰
 著作记第三
  史部
   蜀鉴
中江吴昌裔撰其书萃周汉以来至宋蜀道得失兴师
取财之所
卷九十三 第 1b 页 WYG0592-0517d.png
   郭允蹈蜀鉴一卷
序曰蜀在禹贡一梁州尔文王兴于岐西而从武王牧
野之师者乃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说者谓文王化行
江汉之所被信矣三代以来秦得蜀以并诸侯汉高由
蜀汉以定三秦诸葛孔明三分天下仅有其一而伸大
义于季汉非以其地西接崤函南连荆吴扼关河之胜
则为天府之固合吴蜀之长则据上流之重险要虽控
制一隅而形胜实关于天下欤中兴南渡首吴尾蜀有
卷九十三 第 2a 页 WYG0592-0518a.png
常山之势前褒后剑得金城之险乃眷西顾謢蜀如头
目保蜀如元气世历百年岁经三卯外有虎噬之虞内
怀赪劳之忧而蜀之为蜀非全盛时比矣文子久仕于
蜀身履目击而动心焉燕居深念䌷绎前闻因俾资中
郭允蹈缉为一编起自秦取南郑迄于王师平孟昶凡
地形之阨塞山川之险阻迩雍而邻荆者稽之旧史按
之图志悉纪于篇西南夷为蜀后户未形之忧难忽而
已事之鉴可师则又条其本末而附之间又论其得失
卷九十三 第 2b 页 WYG0592-0518b.png
之要者定为十卷凡千三百年蜀事之大凡亦可以概
见于此噫蜀在宇内九之一尔得之则安失之则危窃
之则亡览是书者可以鉴焉端平三年十月朔旦昭武
李文子序
   剑南须知十卷
巽岩李氏曰眉山宋如愚撰第一卷第二卷但编集旧
史弃取或不伦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凡四卷尽出唐樊
绰蛮书第七卷以下乃如愚自为之文及所书计策耳
卷九十三 第 3a 页 WYG0592-0518c.png
如熙宁买马事诚西南要害异时或可补国史之阙云
   宋王禹玉文武贤臣治蜀编年志一卷 杨备
   恩蜀都故事二卷 梁颢蜀坤仪令一卷 姜
   虔嗣蜀杂制敕三卷
俱见宋史经籍志
   晋王崇蜀书
崇字幼远梓潼人学问渊博蜀亡与陈寿同入京洛为
三川标准所著蜀事微与寿不同仕蜀郡太守有诗赋
卷九十三 第 3b 页 WYG0592-0518d.png

   伐蜀记
桓温撰东晋建元中温平李势后作
   李雄据蜀书
江原常璩道将撰崔鸿十六国春秋表略曰惟常璩所
撰李雄父子据蜀时书寻访不获所以未及善成辍笔
私求七载于今此书本江南撰录恐中国所无非臣私
力所能终得其起兵僭号事之始末乃亦颇有但不得
卷九十三 第 4a 页 WYG0592-0519a.png
此书惧简略不成久思陈奏乞敕缘边求采焉
   明皇幸蜀记三卷
唐李匡文宋臣周宋居白撰初匡文记尽明皇崩臣周
记止于归长安叙事互相详略居白合此记以宋为本
析李为注取二序冠篇复撰遗事增广焉
   僖宗幸蜀记一卷
王坤撰见宋史
   咸通庚寅解围录一卷
卷九十三 第 4b 页 WYG0592-0519b.png
唐成都少尹张云景之撰言南诏围城捍禦事
   前蜀记事二卷
伪蜀学士毛文锡平圭撰起广明庚子尽天福甲子凡
二十五年文锡唐太仆卿龟范之子十四登进士第入
蜀仕王建至判枢密院随衍入洛而卒
   蜀武成永昌历三卷
宋经籍系孙光宪名下武成王建年号也
   后蜀记事十卷
卷九十三 第 5a 页 WYG0592-0519c.png
直史馆太常博士董淳撰惟记孟昶事
   蜀记一卷
宋张守约撰载孟昶初降至薨事
   蜀广政杂记十五卷
蒲仁裕撰广政昶年号
   野人閒话五卷
成都景焕撰记孟蜀时事乾德三年序
   蜀书二十卷
卷九十三 第 5b 页 WYG0592-0519d.png
李昊撰昊字穹佐仕王衍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历事
孟知祥父子累官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自知
祥领蜀凡章奏书檄皆出昊手至是集为百卷曰经纬
略以献广政十四年修成昶实录四十卷昶欲取观昊
曰帝王不阅史不敢奉诏昊自言唐相绅之后昶与江
南李景通好遣其臣赵季札至江南购得唐李绅武宗
朝拜相制书还以遗昊昊喜甚大会宾客宴饮所费无
算以帛二千匹谢季札盖极奢侈云
卷九十三 第 6a 页 WYG0592-0520a.png
   外史梼杌十卷
张唐英次功撰自序云尝观自古奸雄窃据成都者皆
因中原多故而闭关恃险以苟偷一时之安譬夫穿窬
之人利于昏暝之夕至于白昼皎然则无能为也且韦
皋守蜀二十馀年其材智机权过于王孟远矣止欲求
兼两川节钺而不能得刘辟惑术士之言自谓才过项
羽不数月已就槛车之缚盖是时朝廷清明刑政脩举
贤智在位纪纲整葺彼虽欲不臣势不能为也使皋辟
卷九十三 第 6b 页 WYG0592-0520b.png
在五代时其为恶必有过于王孟者以此知朝廷治则
蜀不能乱朝廷不治则不惟蜀为不顺其四方藩镇之
不顺亦有不下于蜀者当王衍之入洛也三蜀之人尽
喜中国之有圣人而庄宗总制失驭中外继叛蒲禹卿
恸哭曰观天下事势如此蜀人岂有安泰之期耶必重
不幸尔洎知祥入蜀之后明宗颇以蜀人为疑凡高赀
有力者尽令东徙张不立叹曰蜀中之叛非蜀人为之
也皆朝廷所委用之臣所为也其言盖有激而云尔善
卷九十三 第 7a 页 WYG0592-0520c.png
乎田龙游之论曰僭伪之主改厅堂为宫殿改紫绶为
赭袍改僚佐为卿相改前驱为警跸改妻妾为后妃何
如常称成都尹永无灭族之祸耶兹可谓药石切至之
言也王孟父子四世凡八十年比之公孙述辈最为久
远其间善恶之迹亦可为世之鉴戒然编录者如耆旧
传鉴戒录野人閒话之类皆本末颠倒鄙俗无取真宗
时知制诰路公振脩九国书有前蜀后蜀世家列传然
而烦简失当尚多疏略如张扶冯涓张士乔段融蒲禹
卷九十三 第 7b 页 WYG0592-0520d.png
卿张云陈及田淳之徒谏诤章疏皆有益于世教尽弃
而不录此观者所以惜其有未备也予家旧藏前蜀开
国记后蜀实录凡百三十卷尝欲焚弃而不忍今因检
阅始终削去烦冗编年叙事分为十卷其间事实未显
如髯须肥遗远望绩长禹粮蒲骚之类各为解其失误
凡五代史及皇朝日历所载者皆略而不书名曰蜀梼
杌盖取楚史之名以为记恶之戒非徒衍其小说亦使
乱臣贼子观而恐惧云耳陆昭迥后序曰治平四年夏
卷九十三 第 8a 页 WYG0592-0521a.png
六月两当县邓君惟良显甫自京师归传殿中侍御史
里行张唐英次功前在阆中监征时所编蜀春秋十卷
予尝得而观之其编年叙事之体若荀悦汉纪之例至
于褒贬善恶本末贯穿骎骎乎驰于汉魏作者之间有
古良史风正召试秘阁在仁宗时上大水灾异书时政
十四事又在英宗朝上慎始书水灾封事二道皆究极
乎治乱之变而探索乎天人之际今天子特排群议而
擢为御史以其勇于敢言也次功旧有国体论十卷唐
卷九十三 第 8b 页 WYG0592-0521b.png
史诛奸发潜论五卷总要监今论五卷渝南集十卷补
楚书十三篇乐府歌诗千馀篇皆秘而不传于人而春
秋最后出显甫好事密购以归予因为刋行之昔人得
王充论衡藏之以自衒其辩岂予之志哉
   金行启运录二十卷青宫载笔记十五卷
并孟蜀学士庾传昌著见梼杌
   平蜀宝录一卷
左藏库副使康延泽撰宋平蜀后延泽以内染院使为
卷九十三 第 9a 页 WYG0592-0521c.png
凤州路马军都监王全斌等既得罪延泽亦贬唐州团
练使按本传载蜀军二万七千人诸将虑其为全师雄
内应欲尽杀之延泽请简老弱疾病七千人释之馀以
兵卫浮江而下诸将不能用此书叙述甚详邯郸书目
云不知作者馆阁书目亦然考王元之所撰延泽墓志
知其所为也
   蜀寇乱小录一卷平蜀录一卷
张逵
卷九十三 第 9b 页 WYG0592-0521d.png
   靖蜀篇四卷
安丙自撰平吴曦事
   西陲泰定录九十卷
李心傅撰记吴曦叛逆以及削平本末起嘉泰辛酉迄
嘉定辛未为三十七卷其后蜀事益多又增脩至辛巳
之冬通为九十卷仍颇用史迁年表例并记国家大政
令边防大节目首尾凡二十年
   丁卯实编一卷
卷九十三 第 10a 页 WYG0592-0522a.png
成忠郎李珙撰诛曦之功杨巨源为多安丙忌而杀之
珙为作传上之于朝以昭其功而雪其冤
 
 
 
 
 
 
卷九十三 第 10b 页 WYG0592-0522b.png
 
 
 
 
 
 
 
 蜀中广记卷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