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一
卷九十一 第 1a 页 WYG0592-04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蜀中广记卷九十一
            明 曹学佺 撰
 著作记第一
  经部
   石本九经
容斋随笔云孟昶时所刻其书渊世民三字皆阙画盖
唐高祖太宗讳也王象之碑目云在成都府学
卷九十一 第 1b 页 WYG0592-0481b.png
范成大石经始末记云石经已载前记晁子止乃作考
异考异之作大抵以监本参校互有得失其间颠倒缺
讹所当辨正然古今字画虽少不同而实通用耳考异
并序凡二十一碑具在石经堂中子止之序曰鸿都石
经自迁徙邺雍遂茫昩于人间唐太和中复刻十二经
立石国学后唐长兴中诏国子博士田敏与其僚校诸
经镂之板故今世太学之传独此二本尔按赵清献公
成都记伪蜀相母昭裔捐俸金取九经琢石于学宫而
卷九十一 第 2a 页 WYG0592-0482a.png
或又云毌丘裔依太和旧本令张德钊书皇祐中田元
均补刻公羊榖梁二传然后十二经始全至宣和间席
升献又刻孟子参焉今考之伪相实毋昭裔也孝经论
语尔雅广政甲辰岁张德钊书周易辛亥岁杨钧孙逢
吉书尚书周德贞书周礼孙朋吉书毛诗礼记仪礼张
绍文书左氏传不志何人书而祥字阙其画亦必为蜀
人所书然则蜀之立石盖十经其书者不独德钊而能
尽用太和本固已可嘉凡历八年其石千数昭裔独办
卷九十一 第 2b 页 WYG0592-0482b.png
之尤伟然也公武异时守三荣尝对国子监所模长兴
板本读之其差误盖多矣昔议者谓太和石本授写非
精时人弗之许而世以长兴板本为便国初遂颁布天
下收向日民间写本不用然有讹舛无由参校判知其
谬犹以为官既刋定难于独改由是而观石经固脱错
而监本亦难尽从公武至少城寒暑一再易节暇日因
命学官雠校之石本周易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
注略例有邢璹注礼记月令从唐李林甫改定者监本
卷九十一 第 3a 页 WYG0592-0482c.png
皆不取外周易经文不同者五科尚书十科毛诗四十
七科周礼四十二科仪礼三十一科礼记三十二科春
秋左氏传四十六科公羊传二十一科榖梁传一十三
科孝经四科论语八科尔雅五科孟子二十七科其传
注不同者尤多不可胜纪独计经文犹三百二科迹其
文理虽石本多误然如尚书禹贡篇梦土作又毛诗日月
篇以至困穷而作是诗也左氏传昭公十七年六物之
占在宋卫陈郑乎论语述而篇举一隅示之卫灵公篇
卷九十一 第 3b 页 WYG0592-0482d.png
敬其事而后食其禄之类未知孰是先儒有改尚书无
颇为无陂改春秋郭公为郭亡者世皆讥之此不敢决
之以臆姑两存焉亦镌诸乐石附于经后不诬方将必
有能考而正之者子止又刻古文尚书于堂而为之序
曰秦更前代法制以来凡曰古者后世寥乎无闻书契
之作固始于伏羲然变状百出而不彼之若者亦已多
矣尚书一经独有古文在岂非得于壁间以圣人旧藏
而天地亦有所护不忍使之绝灭中虽遭汉巫蛊唐天
卷九十一 第 4a 页 WYG0592-0483a.png
宝之害终不能晦蚀今犹行于人间者岂无谓耶况孔
氏谓尚书以其上古之书也当时科斗既不复见其为
隶古定此实一耳虽然圣人远矣而文字间可以概想
则古书之传不为浪设予抵少城作石经考异之馀因
得此古文全编于学宫乃延士张□仿吕氏所镂本书
丹刻诸石是不徒文字足以贻世若二典曰若奥□之
类学者可不知欤呜呼信而好古学于古训乃有获盖
前牒所令方将配孝经周易经文之古者附于石经之
卷九十一 第 4b 页 WYG0592-0483b.png
列以故弗克第述一二以示后之好奇字者识又安知
世无扬子云时乾道庚寅仲夏望日
胡元质跋云石经云者恐俗儒穿凿经籍疑误后学而
立也汉灵帝时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至有行赂改
兰台漆书经字者诸儒受诏于熹平成刻于光和俾天
下咸取则焉碑高一丈广四尺水经云立石太学其上
悉刻蔡邕名隋志有一字石经七种其论云汉镌七经
皆蔡邕书史亦称邕自书丹使工镌刻其书画超诣要
卷九十一 第 5a 页 WYG0592-0483c.png
非中郎不能到也然至今存者体各不同虽中郎兼备
众体而篇章之富未必能办于一人之手传称邕与堂
溪典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意者当
时诸儒同涉笔于其间不可知也历年多更变故久陵
迁谷变煨烬剥蚀之馀甚至取为柱础为炮石者唐初
魏郑公首访求之十得其一况于今哉兹来少城得坠
刻于一二故家虽间断不齐然残圭裂璧亦可宝也因
以镵之锦官西楼庶几补古之缺文云尔
卷九十一 第 5b 页 WYG0592-0483d.png
张演跋云石经本末丞相洪公论载于隶释详矣洪公
所未及者今粗见于此唐章怀太子引洛阳记注范晔
汉书称石经凡四十六碑及高澄迁石经于邺通鉴所
书为五十二碑自东汉历魏晋宋数百年间洛阳数被
兵此碑当有毁者其迁于邺乃视洛阳记多六焉疑洛
阳记未详也碑制高一丈广四尺六经丈多必非四十
六碑所能尽者宋常山公河南志称石经凡七十三碑
常山公博物洽闻欧阳文忠每以古今疑事咨之河南
卷九十一 第 6a 页 WYG0592-0484a.png
所书必有据依矣后周伐齐毁碑以为炮石方高纬昏
乱两阵胜负之顷犹需孽妇一观遂以其国输后周复
何有于石经则此碑之残毁亦宜也贞观稽古止得石
经数段其传于今者亦可知其无几矣蔡邕本传称邕
自书丹于碑不言为何体书今世所传皆为隶体至儒
林传序则云为古之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注言古
文谓孔氏壁中书以演考之孔壁所藏皆科斗文字孔
安国当武帝时已称科斗书无能知者其承诏为尚书
卷九十一 第 6b 页 WYG0592-0484b.png
五十九篇作传为隶古定不复从科斗古文邕独安能
具三体书法于安国之后二百年哉汉建武际杜林避
地河西得古文尚书一轴诸儒共传宝之一轴已为世
所珍如此熹平距建武又几载乃谓六经悉能为古文
非事情也或者邕以三体参检其文而书丹于碑则定
为隶亦如孔安国之书传耶儒林传序疑字有误者初
邕正定六经与堂溪典等数人同受诏今六经字体不
一当是时书丹者亦不独邕也姑识其末以俟博识君
卷九十一 第 7a 页 WYG0592-0484c.png

宇文绍奕跋云侧置给事内翰胡公每以天下自任推
六经精微寓诸日用至于屋壁所藏残编断刻收拾无
遗常叹石经隶书最古旁搜博访合诸家所藏得蔡中
郎石经四千二百七十字有奇以楷书释之又得古文
篆隶三体石经遗字八百一十九并镵诸石永贻不朽
按史称蔡邕自书丹使工镌刻郦道元注水经亦云光
和六年立石太学其上悉刻蔡邕名则一字石经出于
卷九十一 第 7b 页 WYG0592-0484d.png
邕笔似无可疑若夫三体石经以儒林传考之其书已
出于东汉时水经乃云刻之魏正始中意者魏刻殆以
补汉刻遗亡耳
   周商瞿易
史记孔子传易于商瞿瞿本鲁人又云蜀人双流县志
载瞿上城是其生处 班固曰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
授桥庇子庸汉之施雠孟喜梁丘贺焦延寿京房诸易
家皆本之
卷九十一 第 8a 页 WYG0592-0485a.png
   汉赵宾易
汉书蜀人赵宾好小数书后为易饰易文以为箕子明
夷阴阳气亡箕子者万物方荄滋也宾持论巧慧易家
不能难皆曰非古法也云受孟喜喜为名之后宾死莫
能持其说
   易奥集
后汉景鸾撰益部耆旧传云景鸾字汉伯少随师学经
涉七州之地作易说及诗解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
卷九十一 第 8b 页 WYG0592-0485b.png
名为奥集
   李撰古文易
蜀志撰字钦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贤与同县尹默
俱游荆州从司马徽宋忠等学撰具传其业仕后主为
右中郎将著古文易尚书诗礼左传指归皆依准贾
于郑玄与王氏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
   隋何妥周易讲疏三卷
北史妥字栖凤西城人父细脚胡通商入蜀遂家郫县
卷九十一 第 9a 页 WYG0592-0485c.png
八岁游太学十七以伎巧事湘东王时使诵书左右江
陵平入周为太学博士隋文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
进爵为公卒官国子祭酒谥曰肃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十卷
晁氏曰鼎祚资中人其书皆避唐讳又取序卦冠于逐
卦之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
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
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巘何妥崔憬沈麟士
卷九十一 第 9b 页 WYG0592-0485d.png
卢氏崔觐孔颖达三十馀家又引九家易乾凿度义所
谓蜀才者人多不知按颜之推云范长生也其序云自
卜商之后传注百家唯王郑相沿颇行于代郑则多参
天象王乃全释人事易之道岂偏滞于天人哉而天象
难寻人事易习折杨黄华学徒多从之今集诸家刋辅
嗣之野文辅康成之逸象以贻同好盖宗郑学者也隋
书经籍志所录易类六十九部公武今所有五部而已
关朗不载于目乾凿度自是纬书焦赣易林又属卜筮
卷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0592-0486a.png
子夏书或云张弧伪为然则隋志所录舍王弼书皆未
得见也独鼎祚所集诸家之说时可见其大旨唐录称
鼎祚书十七卷今所有止十卷而始末皆全无所亡失
岂后人并之耶陈氏曰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
赖此书犹见其一二而所取于苟虞者尤多九家者汉
淮南王所聘明易者九人荀爽尝为之集解陆氏释文
所载说卦逸象本于九家易
   赵蕤注关朗易
卷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0592-0486b.png
蕤梓州人李白尝师事之所谓赵徵君也朗字子明元
魏孝文时人蕤云恨其书亡半随文诠解才十一篇而

   石经周易周易指略例共十一卷
伪蜀广政辛亥孙逢吉书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
注略例有邢璹注此与国子监本不同以蜀中印本校
邢璹注不同者又百馀字详其意义似石经误而无它
本订正姑两存焉
卷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0592-0486c.png
   易轨一卷
伪蜀满乾贯撰专言流演其序云可以知否泰之原察
延促之数盖数学也
   周易圣断七卷
宋鲜于侁子骏著取众言淆乱折诸圣之义也陈振孙
云其书本于王弼刘牧而时辨其非又乾坤卦不解爻
象欲学者观彖象文言而自得之
   易义海一百卷
卷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0592-0486d.png
巴郡房审权著陈振孙云书只四卷近时江都李衡彦
平稍加删削而益以东坡伊川汉上之说为撮要十卷
所称百卷未之见也
晁氏曰其书集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取其专明人事
者汇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加评议附之篇末
   易枢五卷
江阳李见著见尝读易于神龟山天禧中令附驿以闻
不起乃终隐焉
卷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0592-0487a.png
   陈抟易龙图序
原夫龙马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今存已合
之位犹或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则何以知之
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且天
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忒则不成次序故自一至于
盈万皆累累然如丝之缕也使龙图本合则圣人不得
见其象矣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
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陈之仲尼默而
卷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0592-0487b.png
形之者也其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
贯三五九外包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五十之用后
形一六元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
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
形地之象焉六分而几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用
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其既合也天一
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气之本天三干地二地四
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大矣哉龙
卷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0592-0487c.png
图之变岐分万途今略述其梗槩焉西蜀崇龛陈抟序
见安岳志
   苏轼易传十一卷
子由为子瞻志铭云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
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乃作易
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
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晁氏曰东坡自言其学出于父
洵且谓卦不可爻别而观必先求其所齐之端则六爻
卷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0592-0487d.png
之义无有不贯者未尝凿而通之也
   毗陵先生易传跋
此本先君宣和中入蜀时所得也时方禁苏氏学故谓
之毗陵先生云绍熙辛亥七月二十日陆游识
   陈希亮制器尚象论十二篇辨钩隐图五十四
   篇
宋史希亮字公弼青神人天圣八年进士季常慥之父
也卒官太常少卿
卷九十一 第 14a 页 WYG0592-0488a.png
   傅耆同人卦说
按耆遂宁人有俊才十四荐于乡朱晦庵常属门人杜
正访其家求同人卦说详见濂溪年谱及性理书
   箍桶翁卖浆薛翁易学
程颐兄弟侍父游成都至大慈寺见治篾箍桶者挟一
册就视之易也篾者曰若尝学此乎因指未济男之穷
以发问二程逊谢篾者曰三阳皆失位也兄弟恍然有
省翌日再过之则去矣后闽人袁滋问易颐曰易学在
卷九十一 第 14b 页 WYG0592-0488b.png
蜀盍往求之滋入蜀访问久无所遇已而见卖浆薛翁
于眉邛间与语大有所得不知所得何语也
   郭载易义
谯定字天授涪州人尝受易于羌夷中郭载得见乃谓
之象与拟议以成变化诸义郭之先本蜀人其学传自
严君平云定尝过武侯庙观八阵图谓其法本于易又
尝见伊川先生于涪伊川欲与同脩易书不果
   周易通变七书
卷九十一 第 15a 页 WYG0592-0488c.png
魏鹤山云吾乡观物张先生行成文饶颇得易数之详
有通变经世述衍翼玄通灵等凡七书而大意谓理者
太虚之实义数者太虚之定分未形之初因理而有数
因数而有象既形之后因象以推数因数以知理今不
可论理而遗数也其书惜不传而世亦罕知者
   易则十卷
薛绂著绂龙游人廷对极言韩侂胄之奸坐劾去与魏
了翁讲明易学号符溪子
卷九十一 第 15b 页 WYG0592-0488d.png
   冯时行易传
渝州人字当可尝言易之象在画易之道在用号缙云
先生其学传于李舜臣
   李舜臣易本传三十三卷
舜臣仙井人字子思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
以见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离中画为诚明推
本此义而著易传如舍本卦而论他卦及某卦来者皆
所不取洪景卢为之序其子心传著学易编五卷朱文
卷九十一 第 16a 页 WYG0592-0489a.png
公每为学者称之
   易解十卷
郭长孺撰不知何许人侨居成都见隐逸志
   易解及杂说十卷
绵竹张浚撰张敬夫栻其子也又作太极图说
   周易折衷
元潼川赵采德亮著其书以程朱传义为主而附以已
见间采先儒象数变互以相发明自序曰俗士口易贤
卷九十一 第 16b 页 WYG0592-0489b.png
者体易圣人忘易孟氏著书未尝及易邵子以为易道
存焉且以为善用易人能用易是知易矣呜呼韦编三
绝企东家之无过蠹简百年慨西伯之有忧愚虽衰老
愿就有道而正焉
   夏书禹贡
记禹敷土奠川及九州之田赋与贡道所经凡千百九
十馀言尚书大传曰禹贡可以观事荀子注曰大禹生
于西羌学于西王国西王国者西羌之贤人也路史作
卷九十一 第 17a 页 WYG0592-0489c.png
西王悝
   石经尚书十三卷
晁氏曰伪蜀周德贞书经文祥字民字皆阙其画盖孟
氏未叛唐时所刋也以监本校之禹贡云土梦作又倒
土梦字盘庚若网在纲皆作网字 按沈括笔谈云云
土梦作乂太宗时得古本始改正
   尚书广疏
伪蜀冯继先撰以孔颖达正义为本少加已意
卷九十一 第 17b 页 WYG0592-0489d.png
   洪范图论一卷
苏洵明允撰晁氏曰是书三论皆援经以系传斥末以
归本二图一指刘歆之谬一以形其意或云非洵作
   苏轼书传十三卷
志铭云公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
儒所未达
晁氏曰熙宁以后专用王氏之说进退多士此书驳异
其说为多
卷九十一 第 18a 页 WYG0592-0490a.png
陈氏曰坡传胤征以为羲和贰于羿而忠于夏康诰以
释衰服冕为非礼曰予于书见圣人之所不取而犹存
者有二可谓卓然独见于千载之后者又言昭王南征
不服穆王初无愤耻哀痛之语平王当倾覆祻败之极
其书与成康之世无异有以知周德之衰而东周之不
复兴也呜呼其论伟矣
   杨绘书九意一卷
绘字元素绵竹人自序云诗书春秋同出于史而仲尼
卷九十一 第 18b 页 WYG0592-0490b.png
或删或脩莫不有笔法焉诗春秋先儒皆言之书独无
其法耶故作断尧舜书夏书禅让稽古商书周书费誓
泰誓意凡九篇
   雅诗
大雅崧高韩奕江汉烝民四篇尹吉甫作也吉甫周宣
王时人以太师为大将薄伐猃狁有功诗人美之曰文
武吉甫万邦为宪宣王入淮吉甫以卿士兼内史掌策
命寻复文武之境土会诸侯于东都中兴之功吉甫为
卷九十一 第 19a 页 WYG0592-0490c.png
盛蜀纪华阳国志皆称吉甫江阳人
   杜抚韩诗章句
后汉书抚字叔和犍为武阳人少有高才受业于薛汉
定韩诗章句后归乡里教授沈静乐道举动必以礼弟
子千馀人后为东平王苍所辟及苍就国掾史悉补王
官属未满岁皆自劾归时抚为大夫不忍去苍闻赐车
马财物遣之其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法
云有赵晔者字长君会稽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当奉檄
卷九十一 第 19b 页 WYG0592-0490d.png
迎督邮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到犍为资中诣抚受诗究
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卒业乃归
   杜琼韩诗章句
蜀志琼字伯瑜成都人仕至大鸿胪太常少受学于任
安精究其术谯周问当涂高之谶荅曰魏阙名也当涂
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周未达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
言曹自汉以来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殆天
意也著韩诗章句十馀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
卷九十一 第 20a 页 WYG0592-0491a.png
   石经毛诗二十卷
伪蜀张绍文书与礼记同时刻石
   苏子由诗解二十卷
晁氏曰其说以毛诗序为卫宏作非孔氏之旧止存其
首一言馀皆删去按司马迁曰周道缺而关雎作扬雄
曰周康之时颂声作乎下关雎作乎上与今毛诗序之
意绝不同则知序非孔子之旧明矣虽然若去序不观
则诗之辞有溟涬而不可知者不得不存其首之一言
卷九十一 第 20b 页 WYG0592-0491b.png

   毛诗统论二十卷
郭友直撰按文同作墓志云友直字伯龙下第在成都
学舍教导凡三十年蜀士大夫与四方从宦者于伯龙
无不识也家藏书至万馀卷誊写校对尽为佳本伯龙
无不读人有问之伯龙无不知也所以人多与之游治
平中诏求遗书伯龙所上凡千馀卷尽秘府之未有者
通考云熙宁七年命三馆秘阁编详成都府进士郭友
卷九十一 第 21a 页 WYG0592-0491c.png
直及其子大亨所献书三千七百七十九卷内五百零
三卷乃秘阁所无诏大亨官将作监主簿
   汉张叔春秋章句
华阳国志孝文帝末年文翁为蜀守遣隽士张叔等十
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叔明天文灾异始作春秋章句
官至侍中扬州刺史
   张宽春秋章句十五篇
汉书张宽武帝时为侍中即第七车所知天乳星者
卷九十一 第 21b 页 WYG0592-0491d.png
   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言
汉杨终著益部耆旧传曰杨终徙于北地望松县而母
于蜀物故终自伤被罪充边乃作晨风之诗以舒其愤
按终成都人有兄凤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遣凤
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其后终作赞颂黄龙凤皇之瑞
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
   张氏春秋二十万言
汉书张霸蜀郡成都人七岁通春秋复欲进馀经父母
卷九十一 第 22a 页 WYG0592-0492a.png
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伯饶就长水校
尉樊倏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
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
   朱云卿春秋
益部耆旧传朱仓字云卿什邡人从处士张宁受春秋
籴小豆十斛屑之为粮闭户精诵宁矜之敛得米二十
斛仓不受一粒饥则吞纸寒则抱犬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
卷九十一 第 22b 页 WYG0592-0492b.png
崇文总目伪蜀冯继先撰以春秋官谥名字表附初名
之左
巽严李氏曰昔左丘明传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字不
一其称多者或至四五始学者盖病其纷错难记继先
集其同者为一百六十篇音同者附之于左氏抑亦微
有所助云宋大夫庄堇秦右大夫詹据传未始有父字
而继先辄增之所见异本若子韩晢者盖齐顷公世系
族谱与传同而继先独以为韩子晢与楚郑二公孙黑
卷九十一 第 23a 页 WYG0592-0492c.png
共篇者误也
   左传引帖新义
伪蜀进士蹇尊品撰拟唐礼部试进士帖经旧式敷经
具对
   石经左传三十卷
晁氏曰不载书丹人亦无年月讳缺祥字当是孟蜀僣
号后刻石
   石经榖梁传十二卷
卷九十一 第 23b 页 WYG0592-0492d.png
晁氏曰亦无年月书丹人姓名缺恒字当在真宗以后
田况时刻
   石经公羊传十二卷
皇祐初田况知成都日刻石宋史艺文志云伪蜀刻五
经备注传为世所称以此观之不应无公榖岂初有之
后散毁耶
   颍滨春秋集传十二卷
子由以世人多师孙复不复信史故尽弃二传全以左
卷九十一 第 24a 页 WYG0592-0493a.png
氏为本至其不能通者始取二传及啖赵参考之自熙
宁谪居高安至元符初凡十数年暇日辄有改定卜居
龙川而书始成
   王氏春秋列国诸臣传六十三卷
眉山王当效司马迁史记所作凡一百三十有四人十
万馀言
   春秋经解本例例要共十七卷
陈氏曰涪陵崔子方彦直撰绍圣中罢春秋取士子方
卷九十一 第 24b 页 WYG0592-0493b.png
三上书乞复之不报遂不应进士举黄山谷称曰六合
有佳士曰崔彦直其人不游诸公然则贤而有守可知
矣其学辨三传之是非而专以日用为例则正蹈其失
而不悟也
   三传分国纪事本末
夹江勾龙传撰后溪刘氏曰传字明甫精于春秋三传
博习详考分国而纪之自东周而下大国次国特出小
国灭国附见不独纪其事与文而兼著其义凡采其说
卷九十一 第 25a 页 WYG0592-0493c.png
者数十家盖嗜古尊经之士确乎其能自信者也
   黎氏春秋经解十二卷
广安黎錞希声撰欧阳公之馆客曰经解者言以经解
经也其后又为统论附焉
   春秋分记九十卷
陈氏曰邛州教授眉山程公说伯刚撰以春秋经传仿
司马迁书为年表世谱律历天文五行地理礼乐征伐
官制诸书自周鲁而下及诸小国夷狄皆汇次之时有
卷九十一 第 25b 页 WYG0592-0493d.png
所发明成一家之学公说积学苦志早年登科值逆曦
乱忧愤以死年才三十七兄弟三人皆以科第进中书
舍人公许其季也
   春秋得法忘例论三十卷
陈氏曰晋原主簿遂宁冯正符信道撰正符二上礼部
不第教授梓遂间十年著此书及诗易论语解蜀守何
郯首以其春秋论上其书首辩王鲁素王之说及杜预
三体五例何休三科九旨之妄皆正论也
卷九十一 第 26a 页 WYG0592-0494a.png
巽岩李氏曰信道当熙宁九年用御史邓文约荐召试
舍人院赐出身文约寻谪守虢略信道亦坐附会夺官
归故郡后又得冯允南所为墓铭信道实事安逸处士
何群其学盖得之群者群学最高国史有传其师友渊
源如此则谓信道附会进取或以好恶言之耳王荆公
当国废春秋不立学官而信道经学顾于春秋特详邓
御史严事荆公不敢异同乃先以得法忘例论言于朝
初不曰宰相不喜此也此亦可见当时风俗犹淳厚士
卷九十一 第 26b 页 WYG0592-0494b.png
各行其志不专以利禄辍作御史殆加于人一等矣信
道无子孙鬻书者擅易其姓名属诸李陶陶字唐夫尝
学于温公号通经李氏而得法忘例实非唐夫所论也
不知者妄托之
   春秋古经十二篇
潼川谢畴撰眉山李氏序曰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
二篇经十一卷隋唐志同古经十二篇十一卷者本公
羊榖梁二家所传吴士燮始为之注隋氏载焉又有贾
卷九十一 第 27a 页 WYG0592-0494c.png
逵春秋三家经训诂十二卷宋及三家经二卷唐志又
有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二卷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
卷冯伉三传异同三卷元和国子监脩定春秋加减一
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
者莫适为正盖公羊得立学官最先榖梁次之左氏最
后故士燮但注二家不及左氏贾逵既立左氏始通三
家逵燮并宋以下异同加减文字悉已亡佚莫知其所
举措何也隋未唐初左学特盛二家寖微自杜预集解
卷九十一 第 27b 页 WYG0592-0494d.png
左氏合经传为一贞观十二年孔颖达承诏脩疏永徽
四年长孙无忌等重上正义丘明传学愈益盛矣而仲
尼遗经无复单行学者或从杜解抄出独存左氏摈落
二家幸陆德明与颖达同时于太学自落音义兼存二
家本书仍各注左氏别字顾亦无决择惟贞元末陆淳
纂例列三传经文差谬凡二百四十一条自言考校从
其有义理者然往往亦言未知孰是兼恐差谬不止二
百四十一条惜啖赵集传今俱失坠无从审覆余患苦
卷九十一 第 28a 页 WYG0592-0495a.png
此久矣尝欲即三家所传纯取遗经心以为是者则大
书之仍细书其不然者于其下数十年间游走东西志
弗获就会潼川谢畴元锡来从余游其治春秋极有功
因付以斯事居三月而书成旁蒐远引不一而足反说
以约厥功弥著余抚其书喜甚亟刻板与学者共之昔
司马迁言春秋文成数万张晏曰春秋才万八千字迁
误也今细数之更阙一千四百二十八字数最易见者
尚尔错误何况圣人笔削之旨乎余乡所谓心以为是
卷九十一 第 28b 页 WYG0592-0495b.png
者众未必以为是也亦独纂例考校从其有义理者云
耳既心以为是则于證据操舍必具成说其说自当别
出兹第刻春秋纯经庶学者相与尽心焉仍用汉志旧
名题曰春秋古经十二公各为一篇不复分为十一卷
盖卷第于经义初无当也
   绎圣传十二卷
眉山任伯雨撰晁氏曰解经不甚通例如桓十三年公
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
卷九十一 第 29a 页 WYG0592-0495c.png
卫师燕师败绩取榖梁战称人败绩称师重众之说殊
不知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何独不重众

   冯氏春秋通解十二卷
普州冯山允南撰澥之父也
   小戴礼注四十九篇
后汉董钧文伯撰犍为资中人
   礼略月令章句
卷九十一 第 29b 页 WYG0592-0495d.png
后汉书广汉景鸾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
   唐仲子陵礼记
子陵嘉州人读书峨眉山中尤精后苍戴氏之业举贤
良方正为太常博士议祧庙诸儒不能诎当大历时啖
助赵康陆质以春秋施士丐以诗子陵袁彝韦彤韦茞
以礼蔡广成以易强蒙以论语名专门而士丐子陵尤

   石经礼二十卷
卷九十一 第 30a 页 WYG0592-0496a.png
晁氏曰伪蜀张绍文书丹不载年月不阙唐讳当是孟
知祥僭位后刻石首以月令题云御删定盖明皇也林
甫等注盖李林甫也其馀篇第仍旧议者谓经礼三百
曲礼三千毋不敬一言足以蔽之故先儒以为首孝明
肆情变乱甚无谓也
   石经周礼十二卷
晁氏曰伪蜀孙朋吉书以监本是正其字或羡或脱或
不同至千数
卷九十一 第 30b 页 WYG0592-0496b.png
   丁丑三礼辨二十三卷
中兴艺文志仙井李心传撰其书以仪礼之说与郑氏
辨者八十四周礼之说与郑氏辨者二百二十六皆有
据大戴之书疑者三十小戴之书疑者百九十八郑氏
之注疑者三百七十五亦各辨其所以异而详识之
   鹤山周礼折衷二卷
陈氏曰魏了翁门人房审权所录条例经文附以传注
鹤山或时有所发明止于天官而已
卷九十一 第 31a 页 WYG0592-0496c.png
   礼记经学十二卷
宋广安游桂著桂号畏斋隆兴进士官四川制置大全
注采入者十七条
   太常因革礼百篇
眉山苏洵撰堆湖李氏曰其书以开宝通礼为本而以
仪注例册附见之且参以实录封禅记卤簿记大乐记
及他书经礼曲礼于是两备张文定谓其事业不得举
而措之于天下独新礼百篇今为太常施用者此也
卷九十一 第 31b 页 WYG0592-0496d.png
   嘉祐谥法三卷
晁氏曰苏明允撰其书取周公春秋广谥及沈约贺琛
扈蒙六家谥法外采今文尚书汲冢师春蔡邕独断凡
古人论谥之书收其所长加以新意得一百六十八谥
芟去百九十有八又为论四篇以叙去取之意
   释奠仪注
元灌县张䇓著即所称导江先生也自序曰礼皮弁祭
菜示敬道也礼书残缺释奠释菜名义徒存仪文无可
卷九十一 第 32a 页 WYG0592-0497a.png
考者唐开元礼彷佛仪礼馈食篇节文为详朱文公谓
政和新仪差错独于开元礼有取申明至于再三竟格
不下身没之后郡邑放而行之能通其义者鲜矣中原
文物肇开四方取则舍鲁奚适阙里昔罹兵革宫室荆
榛盖二十年牲杀器皿衣服不备势使然也而仪章度
数固多可议者象设非古也开元礼犹云设席是无象
也高台巍坐而席地之礼不可见带剑秦汉冠服之饰
也开元礼朝会犹有解剑之席冕服挟剑未之有闻二
卷九十一 第 32b 页 WYG0592-0497b.png
者之失所从来久矣神位西坐东向尸位也配位东坐
西向主人位也自尸礼废礼家谓自内出者无匹不行
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故立神以配而为主焉开元以后
迁神位南面配位犹故也进颜孟南向参列如浮图老
子宫者孔氏祖庭广记谓金大定四十年所行何所稽
乎楹间两阶五齐三酒以四代之器为备物之享也列
数瓦缶果为何说尸尊不就洗礼也登罍爵于床洗者
以尸尊自居牺象不错诸地主人遂不坐实爵简亦甚
卷九十一 第 33a 页 WYG0592-0497c.png
矣币之未荐寘诸神位之左示不敢亵陈之阶庭与主
人俱升则不严矣盖事由草创未之讲也予典教于兹
思有以正之顾不学杂服不能安礼而虽善无徵无徵
不信乃取朱文公所考订自仪礼开元礼而下裒为一
编命学徒肄习且与讲说义数使之入耳著心既知义
理之安将不期改而自改并附社稷风雨雷之祀庶几
好礼者有取焉抑礼有本有文是书所载文也习礼之
士因文而究其本知交于神明不徒笾豆之事微之显
卷九十一 第 33b 页 WYG0592-0497d.png
诚之不可掩也如此则可谓知礼矣若夫器乐冠服之
度则又博采诸家之说从其是者订其失者与此编并
藏孔氏俾后来之文献有足徵云
   隋何妥乐要一卷
隋书妥既入隋文帝敕于太常寺脩正古乐作乐要一
卷其诗曰大乐遗钟鼓至乐贵忘情俗久淳和变年深
礼教生嶰谷调孤管崙山学凤鸣浮云成舞曲白雪作
歌名闻诗六义辨观乐八风平肃穆皇威畅沦涟河水
卷九十一 第 34a 页 WYG0592-0498a.png
清钧天动丝竹刮地响錞钲尽美兼韶濩威德总咸英
寥亮凫钟彻飘扬翟羽轻小臣属千载时幸豫簪缨行
欣负苍璧衢□听九成
   宋房庶乐书补亡三卷
益州进士房庶晓音律宋祁田况咸荐之上其乐书召
诣阙庶自言尝得古本汉志云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
榖秬黍中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十分
黄钟之长一为一分今文脱之起积一千二百黍八字
卷九十一 第 34b 页 WYG0592-0498b.png
故自前世以来累黍为尺以制律是律生于尺尺非起
于黄钟也且汉志一为一分者盖九十分之一后儒误
以一黍为分其法非是当以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实管
中黍尽得九十分为黄钟之长九寸加一以为尺则律
定矣直秘阁范镇是之乃为言曰李照以纵黍累尺管
空径三分容黍千七百三十胡瑗以横黍累尺管容黍
一千二百而空径三分四釐六毫是皆以尺生律不合
古法今庶所言以律生尺诚众论所不及乃诏王洙与
卷九十一 第 35a 页 WYG0592-0498c.png
镇同于脩制所如庶说造进帝召辅臣观庶所进律尺
龠颇奇之又令庶自陈其法且问律吕旋相为宫事俾
撰图以进其说以五正二变配五音迭相为主衍之成
八十四调旧以宫徵商羽角五音次第配七声然后加
变宫变徵二声以足其数推以旋相生之法谓五行相
戾非是当改变徵为变羽易变为闰随音加之则十二
月各以其律为宫而五行相生终始无穷诏以其图送
详定所又言乐府五音今无正徵国家以火德王而亡
卷九十一 第 35b 页 WYG0592-0498d.png
本音为非是景仁亦力主其说时胡瑗阮逸制乐方用
累黍尺已有定议乃补庶试秘书省校书郎遣之镇为
论于执政曰今律之与尺所以不得其直累黍为之也
累黍为之者史之脱文也古人岂以难晓不合之法书
之于史以为后世惑乎殆不然也执政不听
   范镇乐论八篇
自叙曰臣昔为礼官从诸儒难问乐之差谬凡十馀事
厥初未习不能不少牴牾后考周官王制司马迁书班
卷九十一 第 36a 页 WYG0592-0499a.png
氏志得其法流通贯穿悉取旧书去其牴牾掇其要作
为八论其略曰古人以有形之物传其法俾后人参考
之秬黍也律也尺也龠也釜也斛也算数也权衡也钟
也磬也是十者必相合而不相戾然后为得今皆相戾
而不相合则为非是矣谨条十者非是之验按诗诞降
嘉种维秬维秠诞降者天降之也许慎云秬一稃二米
又云一秬二米后汉任城县产秬黍二斛八斗实皆二
米史官载之以为嘉瑞今秬黍取之民间者动至数百
卷九十一 第 36b 页 WYG0592-0499b.png
斛皆一米河东之人谓之黑米此秬黍为非是一也古
者以竹围为律竹形本圆今以方分置算此律之为非
是二也又按汉书分寸尺丈引本起黄钟之长又云九
十分黄钟之长者据千二百黍而言也千二百黍之施
于量则曰黄钟之龠施于权衡则曰黄钟之量施于尺
则曰黄钟之长今遗千二百之数而以百黍为尺又不
起于黄钟此尺之为非是三也又按汉书言龠其状似
爵谓爵盏其体正圆故龠当圆径九分深十分今龠乃
卷九十一 第 37a 页 WYG0592-0499c.png
方一寸深八分一釐是亦以方分置算者此龠之非是
四也又按周礼釜法方尺圆其外深尺容六斗四升方
尺者八寸之尺也深尺者十寸之尺也何以知尺有八
寸十寸之别按周礼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尺璧羡之
制长十寸广八寸同谓之度尺以为尺则八寸十寸俱
为尺矣又王制云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
寸为步八尺者八寸之尺也六尺四寸者十寸之尺也
同谓之周尺者是周用八寸十寸尺明矣故知八寸尺
卷九十一 第 37b 页 WYG0592-0499d.png
为釜之方十寸尺为釜之深今釜方尺积十寸此釜之
非是五也又按汉书斛法方尺圆其外容十斗旁有庣
焉隋书载其铭曰审律嘉量斛方尺圆其外庣旁九釐
五毫羃百六十二寸深尺容一斛今斛方尺深一尺六
寸二分此斛之非是六也又按算法圆分谓之径圆方
分谓之方斜所谓径三围九方五斜七是也今圆分而
以方法算之此算数非是七也又按权衡者起千二百
黍而立法也周之釜其重一钧声中黄钟汉之斛其重
卷九十一 第 38a 页 WYG0592-0500a.png
二钧声中黄钟釜斛之制有容受有尺寸又取其轻重
者欲见薄厚之法以考其声也今黍之轻重未真此权
衡为非是八也又按凫氏为钟大钟十分其鼓间之以
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之以其二为之厚今无
大小厚薄而一以黄钟为率此钟之非是九也又按磬
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盖各
以其律之长短为法也今亦黄钟为变而无长短厚薄
之别此磬之非是十也请以臣章下有司论定然后制
卷九十一 第 38b 页 WYG0592-0500b.png
龠合升斗釜斛以校其容受容受合然后下诏以求真
黍真黍至然后可以为量为钟磬量与钟磬合于律然
后可以为乐也诏送详定所镇自谓得古法司马光每
论难不相合而杨杰著元祐乐议破其说礼部太常亦
言镇一家之学难以参用而乐如旧制
   范蜀公乐书一卷
晁氏曰景仁论乐宗房庶潜心四十馀年出私财铸乐
器元祐中上之按元丰初年诏徵秘书监致仕刘几议
卷九十一 第 39a 页 WYG0592-0500c.png
乐以户部侍郎致仕范镇与几参考得失镇曰定乐当
先正律帝然之镇图往昔龠合升斗豆区釜斛上之又
乞访求真黍以定黄钟而几之议律主于人声不以尺
度求合其乐大抵即李照之旧而加四清声遂奏乐成
诏罢局第加恩赉而镇谢曰此刘几乐也臣何预焉乃
复上奏臣顷造律内外有损益其乐和又与古乐合今
若将臣所造尺律依大小编次太常镈钟可以成一代
大典又太常无雷鼓灵鼓路鼓而以散鼓代之不应经
卷九十一 第 39b 页 WYG0592-0500d.png
义又八音无匏土二音不可谓备乐不报及哲宗立镇
复请太府铜铸律逾年乐成上乐章三铸律十二编钟
十二镈钟衡一尺一斛一响石为编磬十二特磬一箫
笛埙篪巢笙和笙各二刑书及图法帝与太皇太后御
延和殿诏执政侍从皆往观赐诏褒之
   太乐演义三卷
巴郡房审权撰庶之子也范蜀公元祐初所奏新乐实
用其说
卷九十一 第 40a 页 WYG0592-0501a.png
   魏汉津乐指法二篇
按徽宗崇宁元年宰臣蔡京置讲议司更定大乐博求
知音士而魏汉津邪说遂获售焉汉津年九十馀本剩
员兵士自言居西蜀师事唐仙人李良授鼎乐之法皇
祐中同房庶被荐既至黍律已成为阮逸所非后逸乐
不用庶与汉津议指尺作书二篇叙述指法汉津尝陈
于太常皆不主其说或谓汉津旧执役于范镇见其制
作略取之蔡京神其说而托诸李良云
卷九十一 第 40b 页 WYG0592-0501b.png
   石经论语十卷
晁氏曰伪蜀张德钊书阙唐讳立石当在知祥未叛前
其文脱两字误一字又述而第七举一隅下有而示之
三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又有我字卫灵公第十五
敬其事而后其食作后食其禄与李鹗本不同者此也
   苏轼论语解五卷通考作十卷苏辙论语拾遗
   一卷
颍滨自序予少为论语解子瞻谪居黄州作论语说尽
卷九十一 第 41a 页 WYG0592-0501c.png
取以往今见于书秖十之二三也大观丁亥閒居颍川
为孙籀简筠讲论语于子瞻之说有所未安时为改正
者凡二十七章谓之拾遗
   中山先生论语解
蔺敏脩龙游人幼颖悟博通群书绍兴中进士官至朝
奉郎著论语解时号中山先生
   石经孟子十四卷
晁氏曰宣和中知成都府席旦刋寘于学宫云伪蜀时
卷九十一 第 41b 页 WYG0592-0501d.png
刻六经于石而独无孟子经为未备夫经大成于孔氏
岂有阙耶其论既谬又多误字如以频蹙为类不可胜

   宋㬊渊孟子注
涪志渊字亚夫号莲荡晋中郎将㬊靖之后世居襄阳
后徙居蜀家涪坪山受学于晦庵尝言淳熙四年文公
年四十八注孟子子产听郑国之政章谓成周改岁首
而不改月则晚年之确论也尝欲更注而其书已行于
卷九十一 第 42a 页 WYG0592-0502a.png
世以时令考之戌亥之月未甚寒犹可褰裳以涉也子
丑之月涸阴冱寒当此之时而以乘舆济民民能免于
病涉乎桥梁道路可以观政九月成杠十月成梁戒事
之辞也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序事之辞也国
语有戒备之意孟子就冻极之时言之皆夏时云
   颍滨孟子解一卷
陈氏曰次公少时所作凡二十四章
   苏过孔子弟子别传
卷九十一 第 42b 页 WYG0592-0502b.png
过字叔党东坡子也年十九以诗赋解两浙路随父谪
英惠儋耳以至廉永凡生理昼夜寒暑所须一身百为
不知其难初至海上为文曰志隐轼览之曰吾可以安
于岛夷矣因命作孔子弟子别传
   希颜录一卷
陈氏曰张栻取经传中凡言及颜子者录为一编
   元包十卷
后周成都卫元嵩撰知什邡县事杨楫序云大观庚寅
卷九十一 第 43a 页 WYG0592-0502c.png
夏六月余被命来宰兹邑涖官之三日恭谒卫先生祠
顾瞻庙貌览古石刻先生实高士也既而邑之前进士
张升景初携元包见遗曰是经先生所作也自后周历
隋唐迄今五百馀载世莫得闻顷因杨元素内翰传秘
阁本俾镂板以遗诸同志然妙用所寄奇字居多大率
类扬雄准易非深于道者不能知予观斯文窃谓易之
兴也伏羲画卦文王重爻孔子作翼更三圣人而后备
故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包之为书
卷九十一 第 43b 页 WYG0592-0502d.png
其学易之至者欤辞简义奥殆未可以象数尽也观唐
苏源明李江等传注作经之意思过半矣非先生之独
智不能造易之妙非苏李之绝学不能探包之旨苟非
其人道不虚行岂谓是耶先生名元嵩益州成都人少
不事家产潜心至道明阴阳历算时人鲜知之献策后
周赐爵扶节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茔域在县廨
东偏邑人崇奉至今不绝先生有传在北史恐读是经
者未知其出处之大致故为之序云政和元年十月望
卷九十一 第 44a 页 WYG0592-0503a.png

元包旧序所称景初即洸之先君子也家藏此书常以
贻好事者然字古理奥而难通好之者鲜洸来宰临邛
得同年张公文饶所为疏义及邑士韦汉卿校正旧本
随卦附释音于下因并镂板合为一编庶几观者得其
门而入焉则好之矣绍兴三十一年南阳张洸跋
崇文总目曰元包以坤为首因八纯之宫以生变极于
六十四自系其辞言外卦体不列爻位以谓易首乾尚
卷九十一 第 44b 页 WYG0592-0503b.png
文色首坤尚质夏连山商归藏周易唐包其实一也虽
欲驰骋而放言趍理仅止易家之区鄙云
   援神钩命解诰十二篇
汉杜真撰益部耆旧传曰杜真字孟宗广汉绵竹人也
少有孝行习易春秋诵说日万言兄事同郡翟酺后酺
系狱真上檄章救亦系狱笞六百竟免酺难京师莫不
壮之
   绨帙秘记
卷九十一 第 45a 页 WYG0592-0503c.png
后汉杨春卿著三国志春卿广汉新都人善图谶学为
公孙述将汉兵平蜀春卿自杀临命戒子统曰吾绨帙
中有先祖所传秘记为汉家用尔其脩之统感父遗言
服阕辞家从犍为周循学习先发又就同郡郑伯山受
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
   内谶解说二卷
杨统著益部耆旧传曰统字仲通曾祖父仲续举河东
方正拜郫令甚有德惠人为立祠乐益部风俗因留家
卷九十一 第 45b 页 WYG0592-0503d.png
新都代脩儒学以夏侯尚书相传建初中为彭城令益
州大旱统推阴阳消伏县界蒙泽太守宗湛使统为郡
求雨亦即降㴻自是朝廷灾异多以访之统作家法章
句及内谶二卷解说位至光禄大夫为国三老年九十

   周易正义题识
宣室志云故刑部尚书沛国刘遵古太和四年节度东
蜀军先是蜀人有富蓄群书者刘尝假其数百篇然未
卷九十一 第 46a 页 WYG0592-0504a.png
尽详阅明年夏涪江大汎突入壁垒溃里中庐舍刘之
图书尽行沾湿历数日水退始命列于庭曝之于群书
中得周易正义一轴笔势奇妙非近代书也卷末有识
云上元二年三月十一日因读周易看此正义从兹易
号十二三岁至一人八千口当有大水漂溺因得舒转
晒曝衡阳道人李德初识刘阅其题叹异久之谛视即
所假蜀人书也于是召宾椽观之所谓易号十二三岁
至一人八千口者一人八千口盖大和字也自上元历
卷九十一 第 46b 页 WYG0592-0504b.png
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建中兴元贞元元和长庆宝历至
大和凡更号十有三矣与其记果相契然不知李德初
何人耳
   古三坟书一卷
蜀中张商英得之北阳民家坟皆古文而传乃隶书所
谓三坟者山气形也七略隋志皆无其名世以为天觉
赝著者
   尔雅音略三卷
卷九十一 第 47a 页 WYG0592-0504c.png
伪蜀母昭裔撰尔雅旧有释智骞及陆朗释文昭裔以
一字有两音或三音后生疑于呼读及释其文义最明
者为定
 
 
 
 
 
卷九十一 第 47b 页 WYG0592-0504d.png
 
 
 
 
 
 
 
 蜀中广记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