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六
卷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592-02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蜀中广记卷七十六
            明 曹学佺 撰
 神仙记第六
  川北道
神仙传曰张道陵者沛国人也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
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
丹法欲合之用药须糜费钱帛陵家素贫欲治生营田
卷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592-0253b.png
牧畜非已所长乃不就闻蜀中人多纯厚易于教化且
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
乃精思鍊要忽有天人下来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驾
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
新出正一盟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于是百姓翕然奉
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即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官
长使诸弟子随事轮出䌽绢器物纸笔樵薪什物等令
人修复道路不修复者皆能疾病百姓斩草除溷无所
卷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592-0253c.png
不为皆出其意而愚者不知将为此文从天上下也陵
又欲以廉惠治人不喜使刑罚乃立条制使有病疾者
皆疏记生身已来所犯之罪乃首言投水中与神明共
盟约不得复犯法将当以生死为约于是百姓计念邂
逅病疾辄当首过一则得愈二使羞惭不敢重犯且畏
天地从此之后所违犯者皆改为善矣陵乃多得财物
以市其药合丹丹成服半剂不愿即升天去乃能分形
作数十人其所居门前水池陵常乘舟戏其中而诸道
卷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592-0253d.png
士宾客往来盈庭巷座上常有陵与宾客对谈共食饮
而真陵故在池中也其治病事皆采取玄素但改易其
大较转其首尾而大途犹同归陵语诸人曰尔辈多俗
态未除不能弃世正可得吾行气𨗳引房中之事或可
得服食草木数百岁方耳其有九鼎大要唯付王长又
言合有一人从东方来当得之此人必以正月七日日
中到具说长短形状至时果有赵升从东方来生年未
相见其形貌一如陵所说陵乃七度试升皆过乃授升
卷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592-0254a.png
丹经七试者第一试升到门不为通使人骂辱四十馀
日露宿不去乃内之第二试使升于草中守黍驱兽暮
遣美女非常托言远行过寄宿与升接床明日又称脚
痛不去遂留数日亦复调戏升升终不失正第三试升
行道忽见遗金三十饼升乃走过不取第四令升入山
采薪三虎交前咬升衣服唯不伤身升不恐颜色不变
谓虎曰我道士耳少年不为非故远千里来事神师求
长生之道汝何以尔也岂非山鬼使汝来试我乎须臾
卷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592-0254b.png
虎乃起去第五试升于市买十馀匹绢付直讫而绢主
诬之云未得升即舍去别脱已衣买绢而归殊无吝色
第六试升守视田谷有一人来叩头乞食衣裳破弊面
目尘垢身体疮脓臭秽可憎升怆然为之动容解衣衣
之以私粮设食又以私米遗之第七试陵将诸弟子登
云台绝岩之上下有一桃树如人臂傍生石壁下临不
测之渊桃有大实陵谓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实当
告以道要于时伏而窥之者二百馀人股战流汗无敢
卷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592-0254c.png
久临视之者莫不却退而还谢不能得升一视乃曰神
之所护何险之有圣师在此终不使吾死于石中耳师
省教者必是此桃有可得之理乃从上自掷正得投树
上足不蹉跌取桃实满怀而石壁险峻无所攀缘不能
得还乃以桃一一掷上正得二百二颗陵得而分赐诸
弟子各一自食一留一以待升陵乃以手引升众视之
见陵臂加长二三丈升忽然已来还乃以向所留桃与
之升食桃毕陵乃临谷上戏笑而言曰赵升自正心身
卷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592-0254d.png
投树上足不蹉跌吾今欲自试投下当应大得桃也众
人皆谏唯升与王长嘿然陵遂投空不落桃上失陵所
在四方皆仰上则连天下则无底往来道路莫不惊叹
悲涕唯升长二人良久乃相谓曰师则父也自投于不
测之崖吾何以自安乃俱投身而下正堕陵前而陵坐
局脚床斗帐中见升长二人笑曰固知汝来乃授二人
道毕三日乃还归治旧舍诸弟子惊悲不息后陵与升
长三人皆白日冲天而去众弟子仰视之久而乃没于
卷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592-0255a.png
云霄也
云台治中内录曰太上老君传授云台正治官图治山
灶鼎等得四十一代相承具人名代数于后
第一代老君老君火山大丹治法传授三百人惟王方
平尹喜徐甲系代
第二代王方平授三十人茅濛孙盈章震系代
第三代章震授十七人若士李夫人名仙系代
第四代若士士授五十二人李元君及白石先生李常
卷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592-0255b.png
在系代
第五代李元君授七十二人王子乔许述成系代
第六代诸仙别传分散世绝系治官气并治名老君于
是再下平盖山授张陵为云台治付以火芝火仙之经
方术变化长生不死之药登升云天之道敕为第六代
道外孙而东海小童君为陵保举师太上老君为度师
度云台治封陵为天师天师授三百人唯张申赵升李
忠系代
卷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592-0255c.png
第七代张申授三十三人唯李仲春李意期李玄系代
第八代李仲春授十五人李少君魏伯阳系代
第九代李少君授九十人栾巴李常存系代
第十代栾巴授五人阴长生李宙先系代
第十一代阴长生授八人张景霄王万缙系代
第十二代张景霄授五人唯刘冯系代
第十三代刘冯授五人唯刘政系代
第十四代刘政授五人孙博严光系代
卷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592-0255d.png
第十五代孙博授三人无可代者乃入林屋山中合龙
虎大丹而升天治法又绝于是太上老君命李仲甫出
神仙之都以法授江南左慈元放令继为十六代师
第十六代左元放授八十人介象严光女季佗系代
第十七代介象授四十人李延张授万葛卿阮玉李用
系代
第十八代李延介谈延谈授十八人唯刘景系代
第十九代刘景授四人东海郭延系代
卷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592-0256a.png
第二十代郭延授三十人唯灵寿光系代
第二十一代灵寿光光本外国人授十八人唯何述系

第二十二代何述授十人罗先期系代
第二十三代罗先期授二十人甘季仁甘孝先系代
第二十四代甘孝先授五十一人唯石帆公系代
第二十五代石帆公授十九人宫户系代一云宫中用
户字也
卷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592-0256b.png
第二十六代宫户授八十人无可传者乃入南岳及天
台山经八十五年世绝老君于是再降庐山敕左元放
授施存葛玄
第二十七代施存授七十人但皆地仙唯同学葛玄继

第二十八代葛玄授十九人张秦仇真李用系代别出
第二十九代老君命紫衣使者下于庐山授五人尹思
尹轨系代传治思授七十人唯女子樊忠和韦义山系
卷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592-0256c.png

第三十代尹轨授十九人唯女仙李元一系代
第三十一代女仙樊忠和授二人唯刘纲东陵母系代
第三十二代女仙李元一授四十人无一可传治法又

第三十三代刘纲纲樊夫人弟子虽居官治又其夫也
治法又绝
第三十四代张秦秦葛玄弟子也玄见代绝乃令秦授
卷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592-0256d.png
十一人唯王列系代
第三十五代王列授九人许逊胡少真系代
第三十六代许逊授一百人无一可授系代又绝逊升
天后两代人民征伐真志不传
第三十七代老君敕使三人于天台山令葛玄传郑思
远授十九人葛洪李淳风系代
第三十八代李淳风授四十人有四人系代而未传授
者二人为李道兴李靖后又隐于房公之山一百年后
卷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592-0257a.png
乃出授张常存李太虚李惠举同太师神等四人
第三十九代李惠举张常存而各分代传授皆称三十
九代孙惠举授三十人唯三人可代李保真白玄中李
太昌张常存授三十七人唯三人愿系代孙张真应真
孙道用
第四十代李保真授二十四治共百人唯林通元李德
仁系代
第四十一代林通元凡此以云台嗣法得并载
卷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592-0257b.png
梁州记曰婿水北婿乡山有仙人唐公房祠有一碑庙
北有大坑碑云是其旧宅处公房举宅登仙故为坑焉
冯真人汉车骑将军冯绲子也修炼于岳门山一日辞
父母谓当仙去以来晨鹤飞为候父登山望之果然宋
直讲黎錞诗少小厌尘土奋身避庭闱卜居托孤顶风
雨在茅茨朝元夜无寐绝粒朝不饥功成帝宣至召起
登太微 按广安志为五代将军冯胜之子未知孰是
灵验记益州唐隆县大通观晋义熙元年乙巳置周末
卷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592-0257c.png
摧残仅存基址武德中邑人吕细因过其地遇一道士
乘青驴自天而下于观基之内盘回指画良久升天吕
细与范仲良同受其教即日共出金帛特造观宇有紫
微阁高八十馀尺尤为宏壮太尉南康王韦皋再加修
饰其侧有市城观在县西南八里有石像天尊一十三
身高一丈三尺每至斋月吉晨钟或自鸣夜有神灯昼
有仙人来往远近共知焉
抢朴子曰岷山道士张盖踏及偶豪成二人精思于蜀
卷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592-0257d.png
云台山石室中忽有四人黄绢单衣葛巾往揖其前曰
劳乎道士辛苦幽隐于是二人顾视镜中乃鹿也
范豺者巴西阆中人也久住枝江百里洲修太平无为
之道临日嘘漱顶有五色光起冬夏惟单布衣当桓温
时头已斑白至宋元嘉中状貌不变其占吉凶虽万里
外事皆如指掌或问先生是谪仙邪云东方朔乃黠贼
我小儿时数与之狡狯又云我见周武王伐纣洛城头
战前歌后舞宋文帝召见豺答诏称我或称吾元凶初
卷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592-0258a.png
为太子豺从东宫过指宫门曰此中有博劳鸟奈何不
知文帝恶之敕豺自尽江夏王使埋于新亭赤岸冈文
帝令发其棺无尸乃悔越明年豺弟子陈忠夜起忽光
明如昼见豺入门就榻坐又一老翁后至豺起迎之忠
问是谁豺笑而不答须臾俱出门豺问忠比复还东乡
善护我言讫不见 按洞仙传云范豺字子恭巴西阆
中人宋元嘉中聚名香数十斛细捣煮以作汤朝用汤
自浴正中汤尽不复闻声侍者入看见豺还著故时布
卷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592-0258b.png
衣披帽坐而无复气江夏王令殡殓而不下棺盖四日
尸不臭送还葬于新亭豺亡时年四十九肤貌颜色犹
如初刘凝之为豺作传书置道书部不传于世
隋程太虚西充人自幼好道精修勤苦隐居南岷山绝
粒有二虎侍左右九井十三峰皆其修炼处也一夕大
风雨砌下得碧玉印每乞符祈年印以授之辄获丰稔
唐元和中解体后迁神于玄宫容貌不变宣宗命人求
之过商山宿逆旅蹑险有居第如公馆青童引见一道
卷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592-0258c.png
士自称程太虚祖居西充且嘱曰明岁君自蜀过南岷
无忘我及至蜀熟视画像与前见者无异宋赐号道太

王法进者剑州临津县人也孩孺之时自然好道家近
古观虽无道士居然其嬉戏未尝轻侮于尊像见必敛
手致敬若凛惧焉十馀岁有女官自剑州历外邑过其
家父母托保护之与授正一延生箓名曰法进而专勤
香火护持斋戒茹柏绝粒时有感降是岁三川饥歉斛
卷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592-0258d.png
㪷翔贵死者十五六多采山芋野葛充饥忽有二青童
降于其庭宣上帝命曰以汝宿禀仙骨归心精诚不忘
于道今以青童召汝受事于玉京也法进即随青童腾
身凌虚径达大帝之所命以玉杯霞浆赐之饮讫帝谓
曰人禀五行之大体天地之和气得为人形复生中土
甚不易也而天运四时之气地禀五行之秀生五谷百
果以养于人而人不知天地养育之恩轻弃五谷厌舍
丝麻使耕农之夫纺织之妇身勤而不得饱力竭而不
卷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592-0259a.png
免寒徒施其劳曾不爱惜斯固神明所责天地不祐也
近者地司岳渎日有奏言人厌贱米麦不贵衣食之本
我已敕太华之府收五谷之神令所种不成下民饥饿
因亦责罚以惩其心世愚悠悠曾未觉悟旋奉太上所
敕以大道好生不可因彼恶民以害众善虽天地神明
罪之愚民亦不知过之所起永无忏请首原之路虚受
其苦耳汝当为无上侍童入侍天府今且令汝下世告
谕下民使其悔罪宝爱桑蚕贵敬农事惜五谷百果知
卷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592-0259b.png
大造之养人厚地之育物宗奉正道崇事神明至于水
火之用不可厌弃衣食之养俭已约身皆能行此明戒
天地爱之神明护之风雨顺调家国安泰此乃增益汝
之阴功也即命侍女披琅笈珠韫出灵宝清斋告谢天
地法一卷付之传行于世曰世人可相率幽嵓高静之
处置斋悔谢一年之内春秋两建春则祈于年丰秋则
谢于道力如此则宿罪可除谷父蚕母之神为置礼衍
也龙虎之年复当召汝矣命青童送还其家已三个月
卷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592-0259c.png
所受之书即今灵宝清斋告谢天地之法其法简易与
灵宝自然斋大率相类人间行之立成徵效苟或几席
器物小有轻慢浊污者营奉之人少有不公心者即飘
风骤雨坏其坛筵迅霆吼雷毁其器用自是三川梁汉
岁皆崇事虽愚朴之士狂暴之夫罔不战栗兢戒肃恭
擎跽知奉其法焉或螟蝗旱潦害稼伤农之处众诚有
率勉于脩奉炷香告玄旦夕响应必臻其祐巴南谓之
清斋蜀土谓之天功斋盖一揆矣法进以天宝十一年
卷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592-0259d.png
壬辰岁云鹤迎之而升天此乃亦符龙虎之运云
胡尊师名宗自称曰□(孚郭/切)居梓州紫极宫尝沿江入
峡道中遇神人授以升仙之道辩博该赡文而多能斋
醮之事未尝不冥心涤虑以祈感通梓之连帅贤相重
德幕下尽皆时英硕才如周相国李义山辈加敬致礼
其志泊如也泊解化东蜀显迹涪陵方知其蝉蜕得道
延永尔梓益褒阆间自王法进受清斋之诀俗以农蚕
所务每岁祈谷必相率而脩焉至有白衣之夫缁服之
卷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592-0260a.png
侣往往冒科禁而藏事者固以为常矣有郡人刘崧慕
师之道德请于别地致斋师谓之曰夫啸俦侣命侪友
者犹须正席拂筵整笾洗爵恭敬以成礼严恪以致事
尚惧其诮让责其不勤况感降天真祷求福祐岂可陡
然而贾罪乎俗之怠惰有自来矣子可训勖于众必精
必虔乃可为之崧承命誓众洁已率先而撰香花备坛
墠师然后往既升坛展礼思神之际黑云暴起旋飙入
座拔其二柱飘其竹席投其鎗釜于千步之外而后卒
卷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592-0260b.png
事则融风熙熙祥气亘野师诘所投之物其二柱尝阁
于豕圈之上竹席尝蔽于产妇之室鎗釜尝爨于缞绖
之家师曰器物不洁神明恶之况尔心乎心苟有疵行
苟有玷虽百牢陈于席九韶奏于庭适足以渎神明延
灾祸尔人之修心必使言行相吻内外坦然明不愧于
人幽不惭于鬼吾知其可尔反于是而欲神歆鬼飨不
亦难哉
唐王子蒙者养真于王望山手种树大十围者数株丹
卷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592-0260c.png
灶石床尚存遗迹 按王望山在巴州之北岸自郡城
绝江而登山高二里许岩径极险占一郡之胜相传云
王真人得道此山真人名蒙故名王蒙山旧志云唐玄
宗控白骡至此山望见京阙曰此去京师不远故名王

三洞珠囊曰谢自然女道士也果州人词气高异其家
在大方山下顶有古像老君其形自然因拜礼不愿下
山母从之乃迁居山顶自此常诵道德经黄庭内篇于
卷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592-0260d.png
开元观受紫虚宝经下金泉山居之山有石坛烟萝修
竹一十三年昼夜不寝两膝上忽有印稍小于人门官
印四壖若朱有古篆六字粲如白玉忽日金泉道场有
云气遮匝一川散漫弥久仙去其金泉碑略曰天上有
白玉壁上列真仙之名有人间壁亦仙名朱书注其字
下曰降世为某官职又于所居堂东壁上书数字皆道
德之意真迹存焉 按刘宾客嘉话录云果州谢真人
上升前在金泉山道场上帝锡以马鞍使安其心也刺
卷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592-0261a.png
史李坚遗之玉念珠后问念珠在否云已在玉皇之前
矣一日真人于紫极宫致斋金母下降郡郭处处有虹
霓云气之状至白昼轻举万目睹焉唐范传正谢真人
仙驾过旧山诗麾盖从仙府笙歌入旧山水流丹灶阙
风起草堂关白鹿行为卫青鸾舞自閒种松鳞未老移
石藓仍斑望路烟霄外回舆岭岫间岂惟辽海鹤空叹
令威还夏方庆和云何年成道去绰约化童颜天上寻
真侣人间忆旧山桑田今已变萝蔓尚堪攀云覆瑶坛
卷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592-0261b.png
净苔生丹灶闲逍遥看白石寂寞闭玄关应是悲尘累
思将羽驾还宋李宏过谢真人旧宅诗昔时谢女升天
处此日遗踪尚宛然蝉蜕旧衣留石室龙飞灵水涌金
泉碑书故事封苍藓殿写真容锁翠烟薄暮松巅听鹤
唳犹疑彷佛下神仙
传奇云许栖岩下第长安欲市一马有道士能易请筮
之遇乾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曰此马龙种也栖岩入
蜀至剑阁马惊坠万丈嵓底行出洞口见碧树万馀林
卷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592-0261c.png
二玉女曰尔何人遽至太乙元君之室元君召曰尔在
人间何好曰好道多读老庄黄庭经元君曰三书各得
何句栖岩曰庄子云真人息之以踵老子云其精甚真
黄庭云思一部寿无穷元君曰子近道矣命饮石髓曰
嵇康不能得尔得之数也俄有道士来元君曰请算三
事擘太华何神也立海桥何鬼也道士布算良久曰擘
太华虽云巨灵实夸父之神也立海桥虽云丑怪乃五
丁之鬼也元君曰算吾今夕何为曰今夕东游三万里
卷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592-0261d.png
栖岩视道士乃昔日卜马者谓栖岩乾卦今日中矣逡
巡有仙童曰东皇君请今宵曲龙山桥玩月元君谓栖
岩曰可同游共跨鹿龙而去顷刻即至见危桥若长虹
亘天势连河汉深入沧溟东皇命酌醴鸾歌凤舞响彻
天外日轮潜涌命驾俱返元君曰尔饮石髓已得千岁
命牵栖岩马来曰本吾洞之龙子因作怒伤稼责为负
荷与君缘合耳若到人间解之渭滨玉女曰龙子回日
虢县田婆针寄少许来跨马食顷达虢县旧庄询田婆
卷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592-0262a.png
曰太乙家紫霄娣妹常寄信买针遂取针系马鬣放之
渭滨化龙而去
张英初拜仪陇县尹过采石江遇一取水女子姿貌绝
世谓英曰五百年夙约与君当会于大仪山英叱之至
任几半载日夕闻机声一日率部众逐机声而往行数
里至大仪山上一石洞门钥宛然门忽开前女出迎相
携而入洞门即闭从吏哀号忽圆石一双自门隙出众
取石归近县五里不能举邑人建祠塑像置此石像腹
卷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592-0262b.png
至今祈祷辄应庙曰永济
王隐居栖妙山记云田真人讳大神自南阳来隐栖妙
山观中山峻林丛多蛇虺田有神术驱绝之修炼久一
日值江涨溢岸乃游水上若履坦途唐广德间登会仙
桥上升先是常与一道流奕撒棋于江人拾之甚奇异
献蜀主旋复不见后又得于玉局洞前石盘内自是江
中产棋石至宋封为妙济真人
南江志云黄蓬石乃大蓬之仙者性颛蒙惟充薪水役
卷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0592-0262c.png
偶汲于河见金瓶贮水乃饮水而置瓶是夕劳困卧藩
篱间仙师应长官呼而授之丹曰赖子不取金瓶也因
兹忽颖悟能诗与蓬之名士何正辅游𢋫和至百馀篇
句力愈健何终不能出其右居顷之隐于大蓬不见见
铜人观碑刻
夷坚志王杞字昌遇梓州人为狱吏日暮怀金与妻妻
欲试之值遣婢馈食有失犯讯婢引伏而逐之将出门
妻言曰君为推司日持钱归我固疑为煅炼成狱姑以
卷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0592-0262d.png
婢试耳安有是哉杞大悟取笔题壁曰枷拷推求只为
金转遭冤债几何深从今不愿为刀笔放下归来游翠
林乃弃吏居长平后遇异人授以仙诀诗百篇深契易
理大中十三年九日举家仙去郡人即其处祠祀之雨
旸疾疫随祷辄应大观二年赐号保和真人 按成都
府东度人观一名大道重阳观云唐保和真人修炼处
名山志云张守虚尝卖药梓州号落魄仙曾过县之延
禧山访友尔朱氏后以九日飞升现身于东方青云之
卷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0592-0263a.png
际人指其处为落魄山
续仙传大中十二年东川奏剑州梓潼县道士马自然
白日上升时于东川谓人曰我盐官人也新羽化于浙
西今又为玉皇所诏于此上升以其事奏之遂敕浙西
道杭州覆之发冢视棺乃一竹杖而已
张笑桃者南江人相传古清州知州王鹗子读书于义
阳山忽一女子至前自称名曰张笑桃言罢题红梅诗
于壁上墨迹未乾遂不见诗云南枝向煖北枝寒一种
卷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0592-0263b.png
春风有两般频上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看
野人閒话云利州南门外乃商贾交易之所一旦有道
士羽衣褴缕来于稠人中卖葫芦子种云一二年间甚
有用处每一苗只生一颗盘地而成兼以白土画样于
地以示人其模甚大逾时竟无买者皆云狂人言不足
听道士又以两手掩耳急走言风水之声何太甚耶巷
陌孩童竞相随而笑侮之时呼为掩耳道士至来年秋
嘉陵江水一夕泛涨漂数百家水方渺瀰众人遥见道
卷七十六 第 22a 页 WYG0592-0263c.png
士在水上坐一大瓢出手掩耳大叫水声风声何太甚
耶泛泛而去莫知所之
录异记云蜀永平四年甲戍利州刺史王承赏奏深渡
西入山二十里道长山杨谟洞在峭壁之中上下悬险
人所不到洞中元有神仙或三人或五人服饰黄紫往
往出见是时所见人数稍多诏道门威仪凝真太师默
鉴先生任可言内大德施昭训赍青词御香与内使杨
知淑同往醮谢又复出见如初诏改景谷县为金仙县
卷七十六 第 22b 页 WYG0592-0263d.png
道长山为玄都山杨谟洞为紫霞洞仍封玄都山主者
为玉清公置紫霞观以旌其事 按文同利州绵谷县
羊摸谷仙洞记熙宁庚戍春余还朝过利州通判寇諲
恭甫为余言近季按朝天驿人云去此七八里岩谷中
有神仙常出见洞口因往观之自龙洞阁具舟西下过
小峡有山峣然崛起万仞翠壁如削中辟大门可五六
丈时正晴日光下照有二童子先出㳄有一人白衣皂
巾曳杖垂长髯襟带随风翩然往来下视久之左右数
卷七十六 第 23a 页 WYG0592-0264a.png
青衣从行有物若鸡犬若虎若鹿者先后之又有执扇
与伞者隐隐若绘画甚可爱人之长者裁尺馀举止详
缓如人行二十里许乃不见问其下居民云相传五代
时土人有王姓者种山下尽室敛穫于此因遣妇去求
水妇汲还路有病僧创秽甚满身腥腐不可近辄前索
饮妇恶之且惧未始见弛担走僧遽就器饮殆半遂去
妇不能易之隐其事置水田上其家人无少长咸来饮
尽之妇以故独不沾口晚又俾妇致饟既至其所得饮
卷七十六 第 23b 页 WYG0592-0264b.png
僧馀水者尽飞入此洞妇既不见但号哭奔走嘂謼跳
荡如狂人忽闻在洞中呼妇者妇仰应不得去懊恨至
死自后荛童牧叟常惯见不以为异近年每至天色开
霁则出出必尽日就中山间花木盛发时出尤屡寇乃
取画图示予余曰向尝读封禅记见祥符中利州路转
运使李允元表绵谷县羊摸谷内山洞中有神仙见自
言尝往见凡三数人或立或行衣裾皆有异光至日暮
方没盖此地尔因求其图之别本以归壬子秋余移守
卷七十六 第 24a 页 WYG0592-0264c.png
兴元有新府从事贾君瑄自南荣访余于陵阳见图屏
上乃言其向官洋州时常与太常博士陆丕考较进士
于宁武亦闻之归日与丕诣洞下同立良久其见果不
妄指图之涧壑峦岭溪谷磴道曲折出没一一尽如此
俞侯之彦在座遂卷图去命工摹之且俾余㳄其事列
之图上余为记此九月二十三日记
普州图经陈抟字图南崇龛人方四岁戏涡水侧有青
妪抱怀中乳之聪悟日益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亳
卷七十六 第 24b 页 WYG0592-0264d.png
为亳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为华山人太宗令见
真宗于寿邸及门而返曰王门厮役皆将相材也何必
见王乃赐号希夷先生 按安岳治西有破石井中分
出水世传希夷先生所凿治北方池有手植莲多喜山
有丹炉石枕皆其遗迹
宋罗晏阆中人儿时牧山下见二道人奕晏舍牧观之
道人出囊中物与食晏食已归家觉腹中如燎因发狂
累日自是惟饮水数日不一食稍稍预言祸福无不验
卷七十六 第 25a 页 WYG0592-0265a.png
宋宣和中赐静应处士张浚延至军中晏曰相公勿恐
明日敌退果然加号太和冲夷先生蜀人相传寿至一
百八十云
夷坚志云虞雍公自渠州守召至行在憩北郭外接待
院因道中冒暑得疾泻痢连月重九日梦至一处类神
仙居一人被服如仙官延坐视壁间有韵语药方读之
其词曰暑毒在脾湿气连脚不泄则痢不痢则疟独炼
雄黄蒸饼和药甘草作汤服之安乐别法治之医家大
卷七十六 第 25b 页 WYG0592-0265b.png
错如方服之遂愈张世南曰予在蜀中遍访林下人求
独炼法鲜有能者忽一日得青城山道友传授云丹经
谓捉得龙伏得雄言雄黄见火则飞走为烟焰最难伏
也其法用雄黄不拘多少研细乾锅火内煅令通红取
出撺雌黄末焰硝末急用桃枝搅转即成水矣急倾出
瓦堞微侧堞子则清者一边俟凝取出去粗者研细以
宿蒸饼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丸至七丸如前法服雄
黄末一两大约用焰硝一钱此乃灶家秘法得之甚艰
卷七十六 第 26a 页 WYG0592-0265c.png
古人云施药不如施方故详纪之
无著道君姓赵氏讳法应梓州飞乌人也宋宁宗庆元
乙卯上已日生于县之赵村垭其夕光燄烛天村中林
木皆作金玉色有香云芬馥天花布空之异七岁读经
书以一览辄尽弱冠出家于县之云台山时则嘉泰丙
寅之年矣考志飞乌元时始并入中江县山无云台名
惟云中江南百七十里有飞乌山甚峻或即其地也道
君既入山诛茆修炼远近来学者日众乃营一殿崇事
卷七十六 第 26b 页 WYG0592-0265d.png
玄帝土木已毕琢石粗具一夜椎凿声彻于空谷迟明
视之瑶阶忽成自天界地界至水阳界咸整齐焉已于
本村设炉范玄圣像高丈二尺按剑长七尺二寸以应
七十二候岁癸酉告成筮迎𨗳之期曰重阳子时吉先
一日道君躬行巡视位置毕谓门人曰观名佑圣殿名
普应可也㳄日辰时云日开朗中隐隐有灵旗摇映香
风袭人大众欢閧之间道君忽然端坐而化偈云拓落
一贫道谪凡十有九纪其归去时在处重阳酒门人龛
卷七十六 第 27a 页 WYG0592-0266a.png
其蜕于殿西偏五百馀年乃遭火劫神光未泯缔构加
崇焉
 
 
 
 
 
 
卷七十六 第 27b 页 WYG0592-0266b.png
 
 
 
 
 
 
 
 蜀中广记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