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一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591-070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蜀中广记卷五十一
            明 曹学佺 撰
 蜀郡县古今通释第一
  四川布政司
说文川者穿也水穿地而流曰川桑钦水经云大江出
蜀是矣唐分剑南道为东西二川宋析为益梓利夔四
路元为四川行省国朝因之为四川布政司 或称三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591-0707d.png
川者非三川伊洛之地司马错劝秦伐蜀曰周自知失
九鼎韩自知亡三川是也汉武帝元鼎年以蜀郡广汉
犍为为三蜀献帝建安年分巴东巴西永宁郡为三巴
巴蜀虽别犹可槩称
  川西道属
   成都府(管六州二十五县/)
帝王世纪云周太王从梁山止于岐下一年成邑二年
成都蜀本梁州之域毛诗奕奕梁山惟禹甸之寻江源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591-0708a.png
记云梁山首跨剑阁而尾入江矣故秦置县曰成都
人皇之世九囿而蜀囿居其一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
氏女生帝喾封其支庶于蜀始为蜀国尔雅释山蜀者
独也言不与他相连属也汉武帝置益州益者阨也以
其地险阨而益广也唐玄宗西幸始改成都府升号南
京以地当长安之南矣其时长史实称尹而知府则起
于王蜀武成云 昔者州郡之分犹今之道府也州曰
庸部郡曰导江则在王莽时州曰司隶郡曰成都则在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591-0708b.png
公孙述时益州置牧蜀郡置守则在先主时刺史治太
城太守治少城则在东晋时益州总管府剑南节度使
则在唐开元前一路安抚使四路制置使则在宋南渡

   成都县
秦司马错张仪灭蜀置释同郡华阳国志云县有十二
乡五部
   华阳县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591-0708c.png
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梁彊梁也西方金气彊梁之义
周有天下并梁于雍二州俱以华山为主雍之有华阴
犹蜀之有华阳也唐初为蜀县析成都置乾元中易今

   郫县
杜宇名蒲卑都于此邑冢至今存秦因以卑名邑也唐
垂拱初割成都之西鄙置犀浦县取李冰所创石犀为
名宋熙宁中废为镇今为铺在郫县东二十五里(阙/)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591-0708d.png
     称益州牧始此
   新都县
汉高六年与广汉郡同置三都之一也亦曰新郪邑界
有王稚子墓稚子郪人遂有斯目按后汉书注郪故城
在今梓州郪县西南而此曰新以别之又地理志汝南
郡有新郪后汉改曰郪丘章帝徙宋公之处也韵书广
汉之郪千咨切汝南之郪先稽切
   温江县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591-0709a.png
江水至此始温也濯丝有色后魏时立矣汉曰湔氐道
隋曰万春今县之长春乡是其故址
   新繁县
秦曰繁以界有繁江也谓之繁田蜀姜维徙凉州降胡
于繁迁其民于新县故曰新繁
   双流县
李善注文选江水出岷山分为二经成都东南故左思
曰带二江之双流也汉曰广都即蜀三都之一隋避炀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591-0709b.png
帝讳改今名 广都水驿在今华阳县东南国朝隆庆
初废 志云蚕丛故都城距县南十八里
   崇庆州(管新津一县/)
蜀州也三国志云益州之地仰给于蜀宋高宗大观元
年封蜀国公至绍兴中乃升为崇庆府元降为州国朝
因之 汉曰江原以江水所由也有江源祠莽曰邛原
以与临邛近也滨文井江晋曰晋原以有晋原山也即
鹤鸣山唐曰唐安以获安唐室也近西巡时今唐安为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591-0709c.png
驿而江原为镇矣
   新津县
李膺益州记云皂里江津之所曰新津市周地图记云
闵帝元年于此立新津县也
   彭县
周彭国也武王伐纣彭人与焉又云篯铿之封邑矣华
阳国志则以两山对阙有天彭之号也 梁天监中立
东益州以在益州之东益州记云彭号小郫土地肥良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591-0709d.png
比之郫邑也袁骘记云九峰高峙濛水浚发后周之九
陇隋之濛州取诸此矣 志云今县西二十里之三郎
镇即九陇故址县东二十里之濛阳镇即濛州故址
   崇宁县
析郫导江九陇三县所置也唐曰唐昌宋曰永昌道君
崇宁初改为崇宁
   灌县
李冰传江水堰流以灌平陆谓之灌口贞观曰灌宁孟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591-0710a.png
蜀曰灌州也 上古为鱼凫氏之国今有鱼凫故城
三国曰都安水经注云即都安堰也诸葛亮北伐以此
堰农大国之所资发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宋
敕永康军兼管堰事国朝尤慎重焉冬闭时修春开时
祀水利道主其事间行别驾及灌令代 齐曰齐基曰
青城唐曰盘龙曰导江宋曰永安军又改永康军 青
城山杜光庭记云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青城乃第
一峰也 盘龙山益州记云山土色黄盘回有龙形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591-0710b.png
导江水经注云岷山徼外江水之所导也 永安军寰
宇记云宋初沿贞观镇静军之号也 志云青城废县
在治南六十里盘龙废县即治内导江废县在治东二
十里今为导江铺永康废址今为永康驿
   威州(管保县一县/)
蜀后主时姜维马忠等讨汶川叛羌此其地也自晋以
后羌夷叛服不常以其地置薛城戍唐初白狗𦍑首领
邓贤优内附乃于姜维故城置维州以统之后改为维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591-0710c.png
川郡焉王孟二蜀继有其地徙就中州城即今治也宋
平蜀后以京递发潍州误至维州因改曰威州取威制
西羌之意维威音亦相近云 废通化县唐咸亨二年
刺史董弁招慰生羌于此置小封县在西蕃通鹤军垂
拱二年城为北蕃所没改置在威戎军西本志云在州
之通化里与金州演化禅师相近
   保县
唐天宝中置天保郡乾元中改保州孟蜀复改保宁县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591-0710d.png
也国朝洪武十八年去宁字以避保宁府
   茂州(管汶川一县/)
禹贡岷山导江发迹于此水经注云岷山即渎山也水
曰渎水矣冉駹氏之国按白马黑面曰駹駹夷名也史
记南越破后冉駹等皆震恐请臣置吏汉武帝元鼎六
年以冉駹为汶山郡汶当作渂古字汶岷通用王羲之
游目汶岭是也按地里表云汶山在茂州汶山县岷山
在西北如此则汶岷乃二山梁曰绳州普通三年置桃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591-0711a.png
关之路以绳为桥因作州称隋曰会州谓其为西夷之
交会也唐贞观始改茂州以茂湿山为名言山之草木
丛茂云雾润湿矣
   汶川县
汉之绵虒县也虎有角曰虒行水中地有此兽矣晋置
汶川州于此周武帝保定四年移汶川州于广阳县州
废乃置汶川县
   简州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591-0711b.png
蜀汉简雍为先主镇牛鞞牛鞞汉县名牛鞞之水出焉
山曰赖简池曰简池皆民怀雍政也隋始于此置简州
矣 西魏之阳安以山名今为驿隋之平泉以泉名今
为镇驿在治前镇距西南五十里
   资县
陈留风俗传及姓纂云资姓黄帝后在益州资中今邑
之山川皆曰资从赐姓也 寰宇记云废银山县在资
州东南三十八里以山名龙水县在龙龟溪之左以水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591-0711c.png
名志云今之银山镇龙水乡是也
   资阳县
邑当资水之阳齐建元间置又曾于此县立资州矣
通志云盘石废县在县北三里有石状如盘陀月山废
县在县境宋析入者有山形如明月
   内江县
本中江也与外江别入泸州合流县为后周所置隋室
之先讳忠改曰内江周以前曰汉安戍宋别名安夷军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591-0711d.png
 按今中江县之水本内水蜀志先主从内水入涪是
也而内江县之水本中水以在内外水之中也沈约宋
书云资江为中水涪江为内水恐因县名而反混水名
故特表之
   仁寿县
西魏之隆山郡也即鼎鼻山其山隆起又曰隆山矣周
闵帝元年于此置陵州盖因张陵而名陵井又因陵井
而名陵州也陵置县曰仁寿从文帝年号 废贵平县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591-0712a.png
后魏恭帝与平井可昙二县同立以隶和仁郡也今之
贵平镇入简州界废籍县梁天监置席郡隋废郡为县
后讹席为籍也今籍县址入双流界废陵井监宋大观
四年改为仙井俱并入当县
   井研县
隋置古之善计者曰研计然亦名计研也此邑盐井之
利出于心计乃以研系井而为名与寰宇记云有山俯
临井镬名曰井镬山方言关东呼镬为卤研 魏之蒲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591-0712b.png
亭隋之始建皆在铁山界上周地图云蒲亭县有铁山
诸葛亮取为刀器因封宇文度为铁山侯即此
   金堂县
西魏置金渊县唐避讳改金水咸亨中析立今县曰堂
者地宽平处也汉之牛鞞县地宋并怀安军入焉又名
怀口今为怀口巡检司去县东南五十里 古县附金
沙水旧属简池今县连金台山旧属新都
   汉州(管什邡德阳绵竹三县/)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591-0712c.png
汉高帝六年置广汉郡于乘乡一名绳乡广大也言能
广大汉业也东汉益州刺史治唐初立汉州天宝中于
此立德阳郡 华阳国志郡治雒县以洛水所会也源
出洛通山矣元至正中省废址在州北三里 寰宇记
湔阳故城汉阳废城俱在城南
   什邡县
汉雍齿封邑年表作汁邡土地谱云广汉领县十以应
十干县当酉位酉十数也古碑邡水流为十故名什邡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591-0712d.png
今雒江出关口东枝六西枝四而县居其中矣后周改
方亭县今为里
   德阳县
汉曰德阳以德水之阳也晋曰旌阳以旌水之阳也孝
德旌异皆因姜士游士游绵竹人当县后汉析绵竹所
置绵竹故城在治北三十五里诸葛瞻战败处
   绵竹县
汉县也刘焉徙益州治于此地里志云紫嵓山绵竹所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591-0713a.png
出后周改孝水以姜诗宅在沉乡为名至隋仍旧 沉
乡一曰汎乡何武封邑
   绵州(管彰明罗江二县/)
左绵也地居绵江之左汉为涪县以涪水所经矣曰巴
中即巴西也曰潼州即金山也曰盐泉即魏城也今名
隋改 州治内有金山驿治东五里有巴西渡东北六
十里有魏城巡检司
   彰明县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591-0713b.png
后魏之昌隆县唐避讳改昌明后唐改曰彰明矣李太
白之所生也
   罗江县
左水自安县来右水自绵州来合于县之东北蹙成罗
纹又谓之纹江也唐天宝置 晋初曰万安李膺记云
晋于梓潼水尾万安故城置万安县是矣今为驿 晋
末乱移就潺亭水经注云潺山石下有泉曰潺水今县
北三里有潺亭庙碑磨灭潺亭字见存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591-0713c.png
   安县
唐武德置以界有龙安山云元为安州国初为安县即
隋之神泉县也郡国志云县三十里有泉十四穴甘香
异常饮之已痼疾故曰神泉唐永淳年复置西昌县取
西昌山为名矣今县三十里有西昌市南五十里有神
泉废县址
   龙安府(管三县/)
西汉北部都尉治东汉之阴平郡也水经注曰岷山之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591-0713d.png
西有龙冢按梁普通中武陵王萧纪僣据土人李龙迁
保此番汉德之西魏平蜀始置龙州保其名矣向为龙
门州郡元弃为龙州宣慰司国朝嘉靖四十五年改流
系以安字
   平武县
晋于阴平郡置阴平平广二县隋改龙州为平武郡也
与龙州改流之年并设
   江油县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591-0714a.png
以江水所由也后加水旁矣蜀汉马邈守江油即此初
属保宁嘉靖末改属本府
   石泉县
汶山郡之石纽村禹所生也汉广柔县矣城北岩下有
甘泉乃石泉军之始初隶成都嘉靖末改属本府
   青川所
有青川溪源出番界又啼胡山水出清美谓之清水也
天宝中置清川县于此国朝洪武四年置所在龙安府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591-0714b.png
东百二十里隶焉
   松潘卫
地出甘松后魏以之名县矣唐改松州潘吐蕃姓也洪
武初设松州潘州二卫寻合为一置军民指挥使司
唐天宝为交川郡后周为龙涸郡水经注云自白马岭
回行二千馀里至龙涸是也
   小河所
涪江支河也古曰涪阳国朝宣德四年置在松潘卫东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591-0714c.png
百九十里隶焉
   叠溪所
氐羌之地汉蚕陵县后周置翼斜郡唐曰翼州以夷水
绕其地分流如翼也国朝洪武十一年置取图经叠石
为巢置所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591-0714d.png
 
 
 
 
 
 
 
 蜀中广记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