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86-025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传诗说驳义卷四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小正(总一条条诗传全/诗说四)
小雅大雅止二则季札观乐曰为之歌小雅为之歌大
雅是也今诗传诗说分小雅小雅续小雅传大雅亦然
按郑谱有小大雅正变说自鹿鸣至菁菁者莪十六篇
为正小雅自文王至卷阿十八篇为正大雅馀变雅也
卷四 第 1b 页 WYG0086-0259d.png
诸家皆宗之独郑渔仲曰正变之说不出于夫子未可
也小雅节南山之刺大雅劳民之刺谓之变雅可也若
鸿雁庭燎之美宣王崧高烝民之美宣王亦谓之变可
乎嗣后说诗家遂有不从其说者今诗传诗说不名正
变而改名续名传此附郑樵说也然其名为传者则仍
附康成之说而参以宋人者康成谓小雅十六篇大雅
十八篇谓之正经而孔氏正义即谓凡书非正经者皆
谓之传然未知此传在何书也则虽谓有传而未尝以
卷四 第 2a 页 WYG0086-0260a.png
变小大雅诗当之至东莱吕氏则谓楚辞惟屈原离骚
则谓之经自宋玉九辨以下皆谓之传以此例推之则
鹿鸣以下小雅之经也六月以下小雅之传也文王以
下大雅之经也民劳以下大雅之传也此亦是宋儒习
气好创臆说强为解断而此即公然以变雅为传则岂
有端木赐申培皆得闻郑樵孔颖达吕祖谦之言而为
说诗者真可怪也又孔氏正义谓古诗三百五篇无三
百十一篇缘三家旧本无六亡诗故也(此云无者言有/诗而删去之非)
卷四 第 2b 页 WYG0086-0260b.png
(无诗/也)申培鲁诗固宜去此六诗子贡何诗宗而亦复去
此且六诗亦以被笙之故偶轶其字句未尝无诗天下
无无诗而有题者亦无无诗而可以笙者惟朱子臆断
妄谓此六笙诗者有声无诗而此即去之夫古不著易
遽称连山王不作赋得名禹贡世无此理况诗题非他
皆摘诗中字标以为题如关雎者以诗有关关雎鸠一
句故名关雎葛覃者以诗有葛之覃兮一句故名葛覃
非如汉后诗家另标一题以作诗可以诗是诗题是题
卷四 第 3a 页 WYG0086-0260c.png
也假使无诗题将安出且亦何所见何所取义可妄曰
南陔曰华黍曰崇丘曰由仪此皆悖理之已甚者(如由/庚由)
(仪本字无义此正截取诗词之字不然是狂悖矣若金/元乐府虽另立题然皆有词即题亦皆有义无无义者)
况古有徒歌并无徒乐纵有徒乐如后世吹角吹篪等
亦皆有辞存于其中况堂堂大乐燕享酬报即徒歌尚
不可岂有虚吹虚打如时俗嫁娶之理无怪乎近代弹
琴家祖嵩阳道士邪说以为琴贵无辞遂失抟拊以咏
之本来而不之察也二书猥陋原不足以语此因论小
卷四 第 3b 页 WYG0086-0260d.png
雅六亡诗而偶然及之凡观经者慎毋狃宋人之说而
亡古义斯幸幸耳
诗传云周公制作礼乐用之燕享有小正焉(缺一/字)鹤鸣
(缺二/字)所以修身也(缺一/字)鹿鸣伐木菁莪隰桑白驹皆所
以燕贤也棠棣燕兄弟也頍□燕寴戚也鱼丽嘉鱼瓠
叶皆所以燕大臣也南山有薹天保大臣所以报王也
煌华遣使臣也四牡劳使臣之勤也杕杜劳戍也邠风
陈农政也南山楚茨甫田皆所以劝农也大田农夫所
卷四 第 4a 页 WYG0086-0261a.png
以报公也斯干落寴宫也鸿雁怀远人也蓼萧常常者
华湛露彤弓桑鳸采菽皆天子之燕诸侯也瞻彼洛矣
鸳鸯鱼藻皆诸侯所以报天子也子曰凡为天下国家
有九经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寴寴则诸父昆弟不
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
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
天下畏之斯周道之所以正乎
用之燕享有小雅焉与后大雅云会朝受(缺一/字)有大雅
卷四 第 4b 页 WYG0086-0261b.png
焉皆袭朱传正小雅燕享之乐正大雅会朝之乐受釐
陈戒之辞语其受下缺一字必釐字也菁莪本作菁菁
者莪按左传文三年晋侯赋菁菁者莪又昭十七年小
邾穆公赋菁菁者莪古无单名菁莪者至于鹿鸣以下
篇次则仪礼燕礼云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乡饮酒
礼亦然又学记云大学始教宵雅肄三注云三即鹿鸣
四牡皇皇者华三诗则此三诗皆一定之序如天地玄
黄之排字随所编次更不篡易故但举三字而人人知
卷四 第 5a 页 WYG0086-0261c.png
之鲜所紊乱若可以意为先后则倘曰工歌鹿鸣之三
而此以菁莪应之是乱道矣作伪之不学古而妄诞如
此若隰桑之继菁莪则以朱传云辞意大概与菁莪相
似一语遂毅然并列耳至于棠棣毛本作常棣惟左传
赵孟赋棠棣作棠棣然按尔雅常棣是棣棠棣是栘本
二物而韩诗序云夫栘燕兄弟也则亦以是诗篇名为
棠棣似毛诗作常韩诗作棠两有不同故艺文类聚亦
云夫栘之华萼不炜可验今诗传作棠既从韩诗而诗
卷四 第 5b 页 WYG0086-0261d.png
说作常又从毛诗此则何解历观二书如鹣鹣之鸟蛩
蛩之兽无不相比相附而此独见异是何以故若南有
嘉鱼则仪礼诸书皆有四字并无截取嘉鱼二字者且
其篇次则自鱼丽后继以南有嘉鱼又继以南山有台
如燕礼乡饮酒礼所云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
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类叙次秩秩何缘却南山有
台而竟以瓠叶继之且尔雅台是草名即台夫须并不
从草若云大臣报王徒以诗中万寿字耳不知鲁颂万
卷四 第 6a 页 WYG0086-0262a.png
有千岁豳风万寿无疆不必天子即士冠礼祝辞亦有
眉寿万年此可知也且襄二十四年子产寓书于韩宣
子称邦家之基二句昭十三年夫子美子产亦称邦家
之基二句若是报天子诗不得递举相赠矣况襄三十
年季武子如宋报向戌之聘归而复命公享之武子赋
鱼丽之卒章公赋南山有台以报之若是诸侯报天子
诗则鲁公何得以此报其臣下此尤亲切明著者也若
皇皇者华亦非煌华庄子云折杨皇荂李延年造新曲
卷四 第 6b 页 WYG0086-0262b.png
曰皇之华皆是别诗惟宋陆佃妄云折杨逸诗皇荂即
诗所谓皇皇者华是也愚者即以是言为据遂改皇皇
者华为煌华则凡国语左传所称皇皇者华君教使臣
曰必咨于周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何不惮
烦也至以豳风为邠风而以七月一篇入小雅此即惑
于豳雅豳颂之说而故为示异不知季子观乐于其歌
豳曰其周公之东乎则明注周公居东时诗非雅诗也
至若信南山则截去信字独称南山节南山则截去南
卷四 第 7a 页 WYG0086-0262c.png
山独称节字不知何故若朱传于斯干诗注有云仪礼
下管新宫左传宋元公赋新宫恐即此诗此竟凿实曰
斯干落寴宫然又以新为寴造一字书所无之字(说见/前卷)
至于裳裳者华作常常采菽作采叔虽有董氏注裳古
文作常国语秦穆燕公子重耳赋采叔亦无草字为据
然亦何必为此
   煌华
诗说煌华天子遣使于四方歌此饯之此毛诗也若鲁
卷四 第 7b 页 WYG0086-0262d.png
诗当以此为康王时诗
   四牡
诗说四牡天子劳使臣之诗此袭左传襄四年穆叔曰
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语然鲁诗亦以此为康王时诗
   邠风
诗说邠风周公陈农政之诗欧阳修曰七月燕齐鲁三
家皆无之申公鲁诗家何以独有此诗
   湛露
卷四 第 8a 页 WYG0086-0263a.png
诗说湛露天子燕同姓诸侯之诗此以诗文有在宗载
考语故云若左传宁武子云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
之于是乎赋湛露则诸侯朝正者独同姓乎此皆有根
有据之注非可以意为解断者
 小正续(诗说注云此卷十一篇皆宣王中兴之诗当/时亦秦之燕享以续周公之正乐矣毛氏为)
  (变小雅非也说一条/诗传全 诗)
诗传宣王中兴而小正续焉六月北伐也出车劳将帅
也采薇劳师也采芭南征也黍苗城申也车工吉日阅
卷四 第 8b 页 WYG0086-0263b.png
武也庭燎勤政也沔水念乱也无羊考牧也车辖乐亲
昏也
出车为宣王时诗本汉书丐奴传云宣王兴师命将征
伐猃狁诗人美大其功曰出车彭彭城彼朔方则固以
出车为宣王时诗矣然诗中有王命南仲语按汉书古
今人表有南中中即仲也如仲丁曰中丁类在厉王时
则岂厉宣代接仲固厉时人而为宣率师者乎又按常
武诗有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则又云命即士
卷四 第 9a 页 WYG0086-0263c.png
之以南仲为太祖而兼太师字皇父者则太师皇父固
宣卿士而南仲时已为其始祖矣岂有始祖与其孙同
时者则又断非宣王时可知也若采薇之为宣王时亦
见丐奴传云周懿王时王室遂衰诗人始疾之而歌之
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至懿王曾孙宣王兴师以伐猃
狁诗人美大其功此则时世之近可据者至若以庭燎
为宣王勤政则外纪有云宣二十二年王晏起姜后脱
簪珥谏则此诗问夜亦正与晏起相反凡此者皆非时
卷四 第 9b 页 WYG0086-0263d.png
世先后之可定也亦略之可耳
   车辖
诗说车辖宣王中兴士得寴迎其友贺之而作此诗首
章赋也次章兴也三章赋也四章兴也礼云昏礼不贺
人之序也古无贺昏事且朋友亦安得有虽无德与汝诸
语若诗本五章此作四章亦不可解
 小正传(诗说注云鼓钟而下二十八篇盖自昭穆至/于幽平或公卿大夫讽谏于上或士君子怨)
  (思于下亦皆出乎好恶之公而得夫性情之正夫/子录之以存鉴戒谓之传者以其非奏乐之正经)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86-0264a.png
  (而亦可传也三大正/传仿此 十 条)
郑氏诗谱云节南山至何草不黄四十四篇前儒申公
毛公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此不知何等申公乃附端
木子立说而矛盾至此
   鼓钟
诗传昭王南(缺五/字)大夫忧之赋鼓钟诗说昭王南游宴
乐于淮水之上君子忧伤而作是诗按晁说之诗序论
谓三家以鼓钟为昭王时诗盖本郑玄中候握河记注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86-0264b.png
云昭王时鼓钟之诗所为作者依三家为说也然孔氏
正义又谓惟韩诗以鼓钟为昭王时作其曰三家者亦
臆说耳则昭王时世亦未可遽定者三古至今日世远
言沫即汉书前儒师授确确尚传习多误乃以数千百
年后一人之臆断而欲以翻数千百年前相传之实事
岂有此理
   圻招
诗传圻招(缺三/字)道穆王西征祭公述民怨以谏赋圻招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86-0264c.png
诗说圻招穆王西征七萃之士咸怨祭公谋父作此诗
以讽谏赋也按小雅并无圻招但有圻父此有圻招无
圻父则必圻招即圻父也但左传右尹子革曰昔穆王
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祭公谋父作祈昭之诗以止王心
此祈昭原是祈字故解者有谓祈求也昭明也言求明
德也惟杜预注以祈为圻即圻父司马之官昭其名也
此遂袭其说竟去圻父名而易以圻招可怪之甚但祈
昭原有诗一章如云祈昭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86-0264d.png
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此真祭公谋
父之所作也圻父别一诗而亦曰祭公谋父所作若欲
分为二则不宜改圻父为圻招若欲合为一则祈昭七
句圻父二章每章四句体制既殊句法亦异即欲窃冠
祈昭于其首如唐棣麦秀之故智而亦不可得则又何
苦好为此不经之事而自贻笑也况左传又有鲁穆叔
如晋赋圻父若祈招圻父本一诗则不宜彼此各见如
此也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86-0265a.png
   小弁
诗传尹伯奇(缺三/字)后母邻大夫闵之赋小弁诗说小弁
尹伯奇为后母所谮而出其邻大夫作此诗以讽其父
吉甫此本孟子赵岐注也又论衡亦云伯奇放流首发
早白故诗曰维忧用老此与韩诗以黍离为伯奇之弟
伯封作同或曰伯奇即宜臼褒姒所生者名伯服非长
子而亦称伯则必并从伯字可知耳然总系傅会不可
信若其云邻大夫作者此窃琴操云伯奇既逐履霜以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86-0265b.png
足采楟花以食其邻大夫闵之乃赋小弁故诗传诗说
皆显显凿凿并曰邻大夫闵之乃作此诗第诸琴操词
率周秦以后文人墨士之所为子贡在圣门何缘得采
掇详析乃尔(若谓琴操本诗传则诗传前此未出在两/汉诗学盛行之际尚未之见而他书则未)
(有与琴操同者谓非/诗传本琴操不可)
   巧言何人斯
诗传大夫伤于(缺二/字)赋巧言诗说巧言周幽王时大夫
伤于谗而作是诗前三章皆赋也四章兴而比也五章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86-0265c.png
兴也下章皆赋也(原注云分何人/斯二篇非也)按巧言六章何人斯
八章合之则十三章矣只刺谗一节岂得与正月同其
章数且巧言六章既已逐章分解而何人斯一诗则但
以下章二字概之所云下则明明以上下相隔为另一
篇矣作伪之自露其绽如此若其设心为是者则以朱
子集传于何人斯篇注云此诗与上篇文意相似疑出
一手但此篇专责谗人上篇先刺听者耳此因而合之
作伪至此无所不至矣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86-0265d.png
   鸣鸠(诗传诗/说同)
小雅无鸣鸠诗惟国语秦伯燕公子重耳赋鸠飞注云
鸠飞即小宛此无小宛名而有鸣鸠岂即以是为小宛
诗耶第秦伯赋鸠飞而公子所赋者又为河水今三百
亦并无河水诗则意两诗皆逸诗而注者误指遂使无学
者袭之而实非也且鸠飞非鸣鸠也
   白华
诗说幽王宠褒姒废姜后后归申而作此诗按史记废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86-0266a.png
申后废之宫中耳考诸侯有出夫人礼天子则否诸侯
出夫人如春秋郯伯姬来归把叔姬来归是也天子以
天下为家安所得出据国语周幽王逐太子宜臼宜臼
出奔申则奔申宜臼耳
   十月之交
诗说十月之交幽王之时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而
奸臣乱政于外嬖妾败德于内大夫忧乱亡之将至故
作是诗按汉书谷永传阎妻骄扇日以不臧颜师古曰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86-0266b.png
此鲁诗十月之交篇言厉王无道内宠炽盛政化失理
故灾异而日为之食也则鲁诗本以此诗为厉王时诗
而以艳妻为阎妻不谓申培公言诗于鲁而仍非鲁诗
如此
   懿戒
诗传卫武(缺五/字)赋懿戒诗说懿戒卫武公自警兼训国
人按此本抑诗其称抑者以诗首句曰抑抑威仪故耳
若国语左史倚相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86-0266c.png
乎国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其又云懿戒者以抑与
懿字音之转而抑可以戒故曰懿戒非诗名也故韦昭
注云懿大雅抑之篇不并称懿戒但称懿字则祗此一
字为诗名瞭然可见盖字有从诗字命名者有从诗义
命名者此则从诗字命名者耳至如左传襄二十二年
郑公孙黑肱有疾归邑于公召室老宗人立段而使黜
官薄祭尽归其馀邑曰生在敬戒不在畜也君子曰善
戒诗曰慎尔侯度用戒不虞此亦似引抑诗以美其戒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86-0266d.png
然但取用戒不虞一语以断取其义故曰善戒善戒者
善其生在敬戒一语也若愚者读此必曰善即懿也国
语称懿戒左传称善戒将善戒亦诗篇名矣
   蓼莪
诗说蓼莪王室昏乱谗邪肆行其大夫士有没而不得
其所者孝子痛伤而作是诗按此诗并无没而不得所
意惟晋书王褒父仪为文帝所杀褒读蓼莪未尝不流
涕此则有没而不得所意岂有以读诗者之事作诗义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86-0267a.png
者若然则后汉周槃读汝坟卒章废卷涕泣不是念文
王五代齐杨愔幼时其舅源子恭问读诗至渭阳未愔
便号泣不是送重耳若其确指为谗邪者则以飘风发
发一语与何人斯飘风相类遂云然所谓有髯皆关公

   雨无其极(诗传诗/说同)
毛本作雨无正独刘元城云尝读韩诗有雨无极篇序
云雨无极正大夫刺幽王也其诗文篇首有雨无其极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86-0267b.png
伤我稼穑八字此其所袭也第申公鲁诗宗亦袭韩诗
不可解
   节
诗传桓王伐郑(缺曰/字)家父谏之赋节诗说同按左传昭
二年季平子赋节之卒章节即节南山也故此亦作节
以示异耳若其称桓王时则以诗中有家父作诵语而
春秋桓八年天王使家父来聘是桓王时故云此则作
伪之最巧者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86-0267c.png
   都人士
诗说都人士尹伯封作周既东迁见西周风俗之美而
伤今之不古若赋也按尹伯封见韩诗黍离章谓伯奇
之弟然皆谓闵兄作非伤周也且既是尹氏岂有自称
其族为彼君子女之理若孔氏正义谓此诗首章惟毛
氏有之齐鲁韩三家皆无有今此云伤西周风物之美
者徒以首章行归于周一语耳若无首章恐其所指亦
未必即见为西周矣申公鲁诗宗何自相牴牾如此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86-0267d.png
 
 
 
 
 
 
 
 诗传诗说驳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