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86-023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传诗说驳义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诗传子贡作诗说申培作向来从无此书至明嘉靖中
庐陵中丞郭相奎家忽出藏本见示云得之黄文裕秘
阁石本然究不知当时所为石本者何如也第见相奎
家所传本则摹古篆书而附以楷体今文用作音注嗣
此则张元平司马刻于贵竹专用楷体无篆文而李本
卷一 第 1b 页 WYG0086-0234d.png
宁宗伯则复合刻篆文楷体于白下且加子夏小序于
其端共刻之名曰二贤言诗而于是诗传诗说一入之
百家名书再入之汉魏丛书而二书之名遂相沿不可
去矣按从来说诗不及子贡即古今艺文志目亦从无
子贡诗传徒以论语有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一语遂
造为此书其识趣弇陋即此可见若申培鲁人善说诗
故汉书儒林传云言诗于鲁则申培公而艺文志亦云
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则申培说诗固自有据但传又
卷一 第 2a 页 WYG0086-0235a.png
云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言第有口授无传
文也则申公虽说诗而无传文即志又云所载鲁诗有
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隋志亦云小学有石经
鲁诗六卷则申公说诗虽有传文亦第名鲁故鲁说鲁
诗不名诗说即谓鲁说即诗说然诗说祗二十四篇无
卷次亦并非二十八卷与二十五卷六卷况隋志又云
鲁诗亡于西晋则虽有传文而亦已亡之久矣乃或者
又曰鲁诗亡于西晋则西晋后亡之固已然安知西晋
卷一 第 2b 页 WYG0086-0235b.png
之所亡者不即为明代之所出者耶则又不然夫鲁诗
至西晋始亡则西晋以前凡汉魏说诗有从鲁诗者则
必当与今说相合乃汉魏以来说诗不一假如汉杜钦
云佩玉晏鸣关雎刺之注云此鲁诗也今诗说所载反
剽窃匡衡所论如云风诗之首王化之基曾不一云刺
诗如刘向列女传云燕燕夫人定姜之诗或云此鲁诗
而诗说反袭毛郑为庄姜戴妫大归之诗如此者不可
胜则今之诗说全非旧之诗故居然可知且旧诗次第
卷一 第 3a 页 WYG0086-0235c.png
见于左传襄二十九年其时吴季札观乐以次相及在
孔子删定之前毛传训诂传次第无不吻合此非齐鲁
韩三家所得异者即小有差殊不过豳王之先后与商
鲁之存亡已耳今诗说悉与古异有鲁风无豳与鲁颂
而以豳与鲁颂合之为鲁且又以豳之七月一诗名邠
风杂入小雅而以小雅大雅分为正续为传即风与雅
与颂中前后所次又复错杂倒置与旧乖反然而外此
无相合也独子贡诗传与此两书自为辅行为补苴彼
卷一 第 3b 页 WYG0086-0235d.png
倡此和如出一手者申培鲁诗宗不闻受学子贡子贡
亦不闻授某某为鲁学两相解后比若蛩駏亦可怪矣
且其剽窃古说浅薄无理又饰以参差俨若未尝窃其
说者假如孔氏正义谓仪礼歌召南三篇是鹊巢采蘩
采蘋越草虫一篇或者采蘋一篇旧在草虫之前乎曹
氏诗说又谓齐诗先采蘋而后草虫然要之皆臆说也
今两书采蘋则实在草虫前矣然又恐人之伺其隐也
又以羔羊江有汜两诗更列之采蘋之前朱子小序辨
卷一 第 4a 页 WYG0086-0236a.png
说于弼之日月有云若果庄姜诗则亦当在庄公之世
而列于燕燕之前于终风亦云此当在燕燕前也此即
以日月终风两诗置燕燕前矣然又欲小异也遂使终风
又置之日月之前韩诗章句云鼓钟昭王之时作晁说
之时序论亦谓齐鲁韩三家以鼓钟为昭王时诗今鼓
钟则既曰昭王诗矣又云三家以王风为鲁诗今亦有
鲁诗然又故更变焉不以王风为鲁诗而以豳鲁颂为
鲁诗欧阳子云七月诗燕齐鲁三家皆无之今故以七
卷一 第 4b 页 WYG0086-0236b.png
月为邠风使入小雅刘元城谓韩诗有雨无极篇篇首
有雨无其极伤我稼穑八字然先儒谓此书世无传者
且他书不经见也恐亦好事者附会者耳今两书以雨
无正诗则竟作雨无极诗误矣史记孔子世家谓古时
三千馀篇孔子定为三百五篇孔氏正义谓史迁之说
为谬且云据今诗及亡诗六篇凡有三百一十一篇而
史记汉书皆云三百五篇因汉世毛诗不行三家不见
诗序故不知六篇亡失则谓三家不以六篇见诗序也
卷一 第 5a 页 WYG0086-0236c.png
今两书亦遂无六亡诗矣其私据古说原不精博适足
以彰其浅陋故或明见鲁诗反不能袭偶拾他书所传
或燕齐家则倾以徇之间有更易篇名以见巧异即如郑
诗狡童以史记箕子歌有云彼狡童兮与偶同也遂易
名麦秀小雅之圻父以国语圻招诗亦以圻为圻父官
相类也易名圻招又郑诗东门之墠有云岂不尔思子
不我即与论语所引唐棣逸诗岂不尔思句又相似遂
以东门之墠为唐棣又小雅小宛以国语秦伯赋鸠飞
卷一 第 5b 页 WYG0086-0236d.png
或曰即小宛也则以小宛为鸣鸠齐诗之还以汉书志
曰齐地临淄即营丘故齐诗曰子之营兮乃即以还为
营卫诗定之方中以仲梁子曰初立楚宫也遂以定之
方中为楚宫大雅之抑以国语左史倚相曰昔卫武年
数九十五矣犹箴儆于国于是作懿戒以自儆也遂亦
以抑为懿戒凡若此者亦不可数又或者传之所遗以
说补之说之既备传乃或缺如小雅嘉鱼鱼丽既详之
传则说无所解矣大雅民劳桑柔传既无文则说可考
卷一 第 6a 页 WYG0086-0237a.png
焉又或者各得其半合而得全如小雅頍弁此燕亲戚
兄弟诗也故诗中亦明云兄弟云甥舅而传曰燕亲戚
说曰燕王族必合观然后得全又或者分举一义合之
而后备如小雅四牡传曰章使臣之勤则以国语曰四
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说曰劳使臣则以左传曰
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则必合观之乃始得备窥其私
智盖有不可以告人者且其大概多袭朱子集传而又
好旁窃小序又惟恐小序之为朱子所既辨也故从其
卷一 第 6b 页 WYG0086-0237b.png
辨之不甚辨者则间乃袭之否则依傍朱子传而故为
小别然亦十之八九矣则岂有朱子生于百世下上与
子贡申培暗吻合者岂朱子阳袭子贡申培书而私掩
之不以告人者老学究授生徒市门日烦苦无所自娱
乃作此欺世焉其庸罔固陋无少忌惮乃至如此此不
可不辨也予客江介有以诗义相质难者捃摭二家言
杂为短长予恐世之终惑其说因于辨论之馀且续为
记之世之说诗者可考鉴焉
卷一 第 7a 页 WYG0086-0237c.png
  周南(五条/)
   关雎葛覃
诗传云文王之妃姒氏思得淑女以供内职赋关雎诗
说亦云太姒思得淑女以充嫔御之职而供祭祀宾客
之事按供祭祀袭毛郑说彼以荇菜为祭时之菹故云
然耳不知供祭祀是后妃事礼记所谓请君之玉女共
有敝邑以供祭祀是也安得后妃又思一供祭祀者盖
小序所云思得淑女者是思得后妃不是后妃又思得
卷一 第 7b 页 WYG0086-0237d.png
淑女此系毛郑误解小序而此则袭毛郑之说而又误
之者也且后汉皇后纪序有云康王晏朝关雎作讽旧
以为出自鲁诗岂有申培鲁诗宗而不守已说反袭毛
郑以为解者若其引孔子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又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则大学出自礼记本汉后儒者所为而四
书之汇鲁论孟子与大学中庸合为一书则又宋后儒
者所为岂有子贡生于春秋预读礼且预识礼记鲁论
卷一 第 8a 页 WYG0086-0238a.png
之必合为一所而连类相引一如今人习四书者此作
伪之庸妄蔑略而不自知者也至葛覃诗传又引子云
贵而能勤富而能俭疏而能孝可以观化矣此数语则
直袭朱子集传已贵而能勤巳富而能俭巳长而敬不
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四句而略为更易以成
说则岂有子贡袭朱传者岂有朱传引子语而不明指
为子语者岂有子语而他书不一见者考左传有贵而
能贫又有富而能臣语然皆非此类
卷一 第 8b 页 WYG0086-0238b.png
   桃夭
诗传云周人美后妃之德终始妇道赋桃夭子曰宜其
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见君子之修其身矣按数语出
自大学大学一书又出自礼记礼记本吕秦以前战国
以后儒者所为而汉儒集成之故其诸篇各有作者姓
氏如吕不韦作月令荀卿作三年问公孙尼子作缁衣
子思作中庸类而大学则不知谁作或以为子思穷居
在卫作大学中庸则似大学亦子思之书然其说后起
卷一 第 9a 页 WYG0086-0238c.png
终未可信若今人所云孔子之言曾子述之曾子之意
门人记之则可怪孰甚天下无相隔二千年一无所据
可朗然凿指为孰是言孰是意孰是述孰是记者即大
学果圣人之书亦后儒所作子贡焉能引之即或夫子
平日果有是语然子贡所引只是大学何也以宜家教
国而复推本之修身则非大学无是语也然则以学究
荒陋日读大学四书而妄云说诗妄云子贡之说诗冤

卷一 第 9b 页 WYG0086-0238d.png
   麟止
诗本是麟之趾惟陆氏释文云序本或直云麟趾无之
字趾本亦作止两通之此指小序耳而此则竟袭之作
麟止且传说俱然则是子贡申培俱袭小序且俱看注
疏读陆德明释文岂有此理
   卷耳
按仪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皆云合乐周南关雎葛
覃卷耳遂歌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则卷耳本周南之三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86-0239a.png
葛覃卷耳本相次在周初制礼时序已如此此故列麟
趾之后西洋历法改毕觜参为毕参觜何足示异耶又
晁说之曰鲁诗以此为康王时诗诗说作文王遣使求
贤而劳之以诗反实指文王不同求贤袭小序
   兔罝
诗说云兔置文王闻太颠闳夭散宜生皆贤人而举之
国史咏其事而美之按墨子云文王举闳夭太颠于置
网之中此或以兔置字偶同故云然作者并不知有墨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86-0239b.png
子岂偶合者与
  召南(六条/)
   鹊巢采蘩
晁说之曰鲁诗以二诗为康王时诗
   采蘋
按仪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皆曰合乐召南鹊巢采
蘩采蘋则采蘋为召南之三此叙在第五不同又晁说
之以此为康王时诗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86-0239c.png
   邹虞
诗传云虞人克举其职国史美之赋邹虞诗说云邹虞
美虞人之诗按礼记射义云天子以驺虞为节乐官备
也以虞官之备为乐亦犹美虞人克举职意在欧阳子
已先有此说然驺字义又不同贾谊曰驺者文王之囿
虞者囿之司兽则独以虞为虞人而驺固囿名耳若欧
阳子说则又以马御为驺虞官为虞如七驺六驺山虞
泽虞之谓则驺与虞皆官名也此独曰虞人则但以虞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86-0239d.png
为虞官而邹字无解此袭欧阳子之说而又小变其义
者也若驺之为邹则驺邹通字三驺子即三邹子然于
此与鲁诗有偶合处按文选注引鲁诗传曰古有梁邹
者天子之田也则鲁诗亦固以驺为邹字且亦以驺虞
为司兽官又周礼疏引韩鲁诗亦谓驺虞天子掌鸟兽
官则邹本田名驺虞官名此不识鲁诗而偶合者也然
晁说之又谓鲁诗以此为康王时诗
   摽有梅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86-0240a.png
诗说摽有梅女父择婿之诗按戴岷隐说诗有云此择
婿之辞父母之心也故云然作伪者未必知此
   野麇行露
诗说野麇昏姻恶无礼之诗按毛诗作野有死麇左传
昭元年郑伯享赵孟子皮赋野有死麇之末章则古无
称野麇者若行露诗传云野人强昏不得而讼则竟以
野麇为野人求昏之物此又本韩诗外传云一物不具
一礼不备则必不肯许诸语故合两诗为一事以示巧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86-0240b.png
异然亦何必尔
   甘棠
诗传云召康公勤于劳民燕人怀之赋甘棠诗说亦然
按召公以子就封无亲出封燕事故左传晋士鞅曰武
子之德在民犹周人之思召公其云周人则正以召公
不亲至燕故也若郑志答张逸云甘棠称召伯固知在
武王时夫武王时则固在封燕后然至燕则不然耳或
曰九域志召公甘棠在陜州府署括地志又云洛州寿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86-0240c.png
安县有召伯庙为召伯听讼甘棠之所则皆后人附会
无足据者
  鲁
朱传曰或曰鲁无风何也曰先儒以为时王褒周公之
后比乎先代故巡狩不陈其诗而其篇策不列于太师
之职是以宋鲁俱无风也或谓夫子有所讳而削之则左
氏所记当时列国大夫赋诗及吴季子观周乐皆无称
鲁风者其说不得通矣今按孟子及他书引诗皆称鲁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86-0240d.png
颂则在当时已如此更名为风儿童之诈也此无豳风
以七月一诗为小雅而以䲭鸮下六诗及鄘定之方中
一诗更名楚宫合鲁颂四诗共十一篇为鲁风传说同
   䲭鸮
诗传云周公孙于鲁殷人畔公忧王室劝修王政以备
之赋䲭鸮诗说云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周公避居
于鲁殷王禄父遂与十七国作乱周公忧之作此诗以
贻成王欲王省悟以备殷全篇以鸟之育子成巢者比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86-0241a.png
先王之创业而代之为言也按周公居东居国之东耳
故尚书金縢篇王发金縢后执书以泣乃曰肆予小子
其亲迎以公时居国之东故可亲迎若是居鲁岂有以
西岐至东鲁迎公之理若殷人畔则当在赋䲭鸮后所
谓未雨绸缪者虑其畔耳故书序注云公还摄惧诛故
畔此是实录若既畔则斧破戕缺尚何未雨预防之有
   狼跋
诗说曰狼跋周公居于鲁鲁人睹其德容而作是诗按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86-0241b.png
诗句公孙硕肤德音不瑕尝见旧本孔鲋小尔雅引此
二句作德容不瑕见成王美大声称远也以德音为德
容本传写误耳此曰睹其德容岂亦偶见小尔雅误本
故以音字改容字耶
   破斧
诗说云破斧周公至自征殷四国美之考诗文每称四
国皆四方之国如曹风正是四国耳此曰四国美之则
实指四国矣按郑笺曰四国管蔡商奄也然观此传于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86-0241c.png
邶之柏舟亦有曰四国害周公则又似以管蔡霍殷为
四国与郑稍异
   楚宫
诗传云僖公城楚丘以备戎史克颂之赋楚宫诗说同
按诗中无楚宫名疑即鄘诗定之方中一篇以诗中有
作于楚宫语遂易名置此观鄘诗无定之方中一篇可
知也但考鲁无城楚丘事唯春秋僖公二年春王正月
城楚丘然此是卫事非鲁事也且备戎与备狄不同按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86-0241d.png
春秋隐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此楚丘亦指卫地然隐
七年是备戎僖二年是备狄以狄是时方灭卫而文公
复之故城楚丘为备狄也作伪者不知戎狄二字亦有
关系遂洵笔乱下而不知其不可耳若卫文作室则与
城楚丘无与观诗中并无一语及筑城事居然可知且
定之方中为营室初正中时为十月中气春秋城楚丘
文乃在僖二年春卫文固先于城楚丘一月预营度宫
室故诗辞与春秋城楚丘时不合若谓此诗即城楚丘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86-0242a.png
则毋论此诗是卫文非鲁僖即是鲁僖亦营室正中时
与春王正月了不相涉也考朱传鲁颂駉篇注有云卫
文公秉心塞渊而騋牝三千亦此意也此必因朱子此
语遂附会作鲁诗耳又毛传仲梁子曰初立楚宫也正
义曰郑志答张逸问仲梁子何时人答曰先师鲁人当
六国时在毛公前则仲梁子本鲁人其曰初立楚宫不
系某国号者意必以本国事故直言之如春秋书初献
初税例则旧亦有以此为鲁国事者但作伪者定不晓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86-0242b.png
此史克作颂袭小序駉篇语
   泮水泮宫
诗传僖公献捷于太庙史克(阙/) 赋泮水诗说泮宫僖
公作泮宫而落其成太史克颂祷之词诗本名泮水以
中有既作泮宫语别名泮宫示异也其云献捷亦以诗
中有在泮献馘既克淮夷语但此皆颂祷词不必实事
古者出兵受成于学及其反也以讯馘告故及献馘耳
僖公原无伐淮夷事伐且无有焉得献馘按春秋僖十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86-0242c.png
三年公会诸侯于咸为淮夷病把也十六年鄫亦为淮
夷所病会于淮谋鄫然皆齐桓事僖公不过遵齐一随
行耳且亦未尝伐淮夷也唯通鉴外纪有云周襄王八
年冬僖公会诸侯于淮上谋东略未几遂伐淮夷按周
襄八年即僖之十六年谋东略即十六年会淮事以左
传云谋东略故也彼必从此语增饰之者然非实录也
且其所云太庙亦无据诗所颂者泮宫耳天子辟雍诸
侯泮宫泮宫是学太庙是宗庙唯蔡邕月令论有明堂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86-0242d.png
即太庙太学之说然晋袁准辨之谓宗庙之中鬼神所
居使众学处焉飨射于中人鬼慢黩死生交错囚俘截
耳疮痍流血非其理也此正辨太学太庙不得相混若
僖公献捷谓在太庙则正中其说事有为前古所既辨
者乃复取扰焉何也
   閟宫
诗传云僖公八年始用郊禘史克(阙/) 赋閟宫诗说閟
宫鲁僖公新作后稷文王之庙于太庙世室及孝惠桓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86-0243a.png
庄四寴庙之上而史克作诗以颂之非孔子所录也据
春秋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故此凿然曰僖八年始
用郊禘不知此时虽禘然非始禘也前此闵二年即有
曰禘于庄公矣此时虽禘亦不及郊后此僖三十一年
然后曰四卜郊矣禘即冒取郊乃预支况诗中亦明云
秋而载尝并不及禘也若僖公作后稷文王庙则更无
据徒以诗中颂后稷文王故云然不知后稷文王亦特
修庙时颂及之非为作新庙颂也若颂作新庙则诗中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86-0243b.png
又有太王武王宜增二庙矣春秋兴作虽小必书况作庙
大事不书必无此事耳且诗传云始用郊禘诗说云作
后稷文王庙彼此发明意谓郊必须后稷禘必须文王
不知郊虽配稷不必立庙若谓鲁之禘必禘周公所自
出故须立文王庙则天子之禘亦禘后稷所自出矣未闻
于九庙之上复立帝喾庙也即必为立庙则前此亦有
禘矣何以至僖始立耶又按公羊传云周公称太庙鲁
公称世室群公称宫则此云閟宫意必即群公庙也又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86-0243c.png
云立閟宫于群公庙上岂可通乎朱传曰閟宫一篇为
僖公之诗夫以其诗之僭如此然夫子犹录之者因其
实而著之是非得失自有不可掩也此曰非孔子所录
正暗窃朱子说而回护之耳则岂有孔子亡后增入此
诗者凡此皆妄也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86-0243d.png
 
 
 
 
 
 
 
 诗传诗说驳义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