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a 页 WYG0079-04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说解颐字义卷五  明 季本 撰
小雅
鹿鸣
(一/章)呦呦犹喓喓声之细也鹿本淫兽交则聚麀知礼者
 之所恶也诗人奚取焉此诗特以在野而食见其山
 林之性初非为其鸣而相呼也旧说以呦呦为和声
 似以鹿为善者非经意矣○承筐是将筐竹器之方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b 页 WYG0079-0443b.png
 者以盛币帛则即是篚书所谓篚厥元黄是也此章
 小序谓实币帛筐篚以将厚意孔氏以为饮有酬宾
 送酒之币食有侑宾劝饱之币食而以币劝饱本公
 食大夫礼燕礼则无明文但鹿鸣燕礼也既曰承筐
 是将则亦有币即聘礼注所谓酬币乃酬宾劝酒之
 币也燕礼有旅酬无侑食不当以劝饱言耳
四牡
(一/章)騑騑马行疾猊盖騑字从马从非古字非与飞通同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a 页 WYG0079-0444a.png
 故有以飞作蜚者有以霏作䬠者曰騑騑则如飞之
 意也礼记少仪车马之容匪匪翼翼注以为行有文
 是以騑取裴义也与诗意不同矣毛氏以为行不止
 之猊其说近之
(二/章)啴啴众多声今考单字之义从吅从卑卑在众口之
 下有单薄之义故单为薄然吅火袁反喧也諠则众
 矣以单加口则为众口有声毛于采芑训众盖略知
 此意也但于此章则又以为喘息之猊自相戾矣○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b 页 WYG0079-0444b.png
 白马黑鬣曰骆四牡下特言骆马盖齐其力而取其
 皆善走也陆农师曰今之骆马最耐劳苦
(四/章)把枸把也华谷严氏曰本草云一名仙人杖根名地
 骨茎干三五尺作丛春作羹茹诗中有三杞将仲子
 无折我树把柳属也有台南山有把湛露在彼把棘
 山木也此诗集于苞把雅杕杜北山言采其把四月
 隰有把桋枸把也
(五/章)载骤骎骎许慎曰骤马疾步也钱氏曰骎骎马前进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a 页 WYG0079-0444c.png
 也
常棣
(一/章)常棣与唐棣不同尔雅以唐棣为栘常棣为棣盖分
 为二栘一名郁李一名薁李即七月诗所谓薁也棣
 一名雀李一名车下李即七月诗所谓郁也二物皆
 可食而形亦略同故名称多乱但栘大棣小棣先熟
 而栘后熟耳
(二/章)脊令与小宛脊令同即雪姑也尔雅谓之雍渠郭璞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b 页 WYG0079-0444d.png
 云雀属飞则鸣行则摇华谷严氏曰小宛取义在于
 飞则鸣故曰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此诗取义在于行
 则摇故曰脊令在原程子以为首尾相应是也郑氏
 以为水鸟宜在水中在原则失其常处故飞鸣以求
 其类非也今雪姑非水中之鸟若失其常处而飞鸣
 以求其类凡鸟皆然何独脊令㦲
伐木
(二/章)酾酒酾与湑同毛氏曰以筐曰酾以薮曰湑孔氏曰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4a 页 WYG0079-0445a.png
 筐竹器薮草也漉酒者或用筐或用草用草者用茅
 也左传云包茅不入无以缩酒是也又按礼缩酌用
 茅皆湑酒之意○诸父朋友之同姓而尊者也诸舅
 朋友之异姓而尊者也兄弟朋友之同侪者也先诸
 父而后诸舅者亲疏之杀也先诸舅而后兄弟者尊
 卑之等也孔氏曰礼天子呼诸候同姓大国曰伯父
 异姓则曰伯舅小国曰叔父异姓则曰叔舅安成刘
 氏曰诗言兄弟多矣郑风扬之水婚姻之党唐杕杜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4b 页 WYG0079-0445b.png
 雅常棣頍弁斯干行苇等篇同气之亲也此诗则同
 侪之友也各随所指而不同耳○八簋者盛黍稷之
 簋有八也若稻梁则簠盛之毛氏曰天子八簋长乐
 刘氏曰簋八则笾豆倍之天子燕之数也馀详见权
 舆字义
(三/章)乾糇说者以为食而曰乾饭为糇又或引公刘乃裹
 糇粮为證殊不知此诗乃燕礼也礼无侑饭之节但
 以笾实之中有糗饵乃熬大豆与米实笾以羞宾客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5a 页 WYG0079-0445c.png
 是乾糇之义也
天保
(三/章)山阜冈陵尔雅曰下湿曰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高
 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可食者曰原
 陂者曰阪下者曰湿又曰山脊冈据此则冈为山之
 高者陵为阜之大者
(四/章)吉毛氏训善故集传以为诹日择士之善蠲毛氏训
 洁故集传以为斋戒涤濯之洁安成刘氏曰诹日者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5b 页 WYG0079-0445d.png
 君臣诹谋祭日于旬有一日之先至次日乃卜所诹
 之日吉否也择士者大射于泽宫以选与祭之士斋
 戒谓七日斋三日戒之类涤濯谓溉濯祭器扫除宗
 庙之类
采薇
(一/章)猃狁北狄即夏之渠搜商之熏鬻汉之匈奴也在周
 则为猃狁世居北边其地当在北河之北大王时侵
 入河南即今黄河套也而渐逼于豳大王以其国强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6a 页 WYG0079-0446a.png
 不可与敌故避而居岐当时北有熏鬻西有昆夷而
 所以处之者不同故于熏鬻则事之于昆夷则字之
 顺大小强弱之势也故自王季至于文王缵承大王
 之绪恩威先及昆夷而信义因孚北狄猃狁见周德
 之盛天下归之豳之故地虽其往来所尝驻牧今亦
 退归漠北不复南侵矣汉匈奴传谓武王伐纣复居
 于丰镐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此理之所必
 然也但其放逐则在文王时经略有方不待兵革而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6b 页 WYG0079-0446b.png
 自服耳厉王失道戎狄交侵至于宣王遂自镐方而
 入则信乎文武之时狄人已不在豳境矣
(四/章)路君车之名礼天子诸侯之车方得称路采薇之将
 帅驾戎车以出亦以路称者必将帅之命数如诸侯
 也详见采芑字义但采芑之路言象路而此则言戎
 路耳
出车
(二/章)旐旄旟详见千旄字义鸟隼曰旟前朱鸟也龟蛇曰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7a 页 WYG0079-0446c.png
 旐后元武也下章交龙曰旂左青龙也但熊虎曰旗
 当为右白虎经文偶略之耳龟山杨氏曰师行之法
 四方之星各随其方以为前后左右进退有度各司
 其局则士无失伍离次矣○旆旆但状旟旐之飞扬
 非以建旆言也盖当在郊时未宜设旆
(三/章)方即朔方今陜西宁夏卫盖灵夏等州之地而汉武
 帝于此置朔方郡者也在今固原西(阙/)五百馀里毛
 氏以为近猃狁之国本无明文但以国语考之则侯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7b 页 WYG0079-0446d.png
 卫宾服之外戎翟荒服之内有蛮夷为要服即周礼
 大司马所谓蛮畿小行人所谓要服而巾车所谓革
 路以封四卫者亦即此也故郑氏谓四卫为蛮服以
 内孔氏云蛮者縻也以近夷狄羁縻以政教要者亦
 要束以文教也故亦封诸侯使为守卫礼记云四夷
 虽大皆曰子其殆谓此欤然而无城郭有待于南仲
 之城者必翟患未肆之前常倚山河为固而不待设
 险者欤及猃狁自镐侵之则将有决藩之势其地始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8a 页 WYG0079-0447a.png
 为华夷之要区而不得不为城以守矣观其命南仲
 为将而宣王之经略居可见焉
(五/章)西戎在今巩昌秦州之地史记称陇以西有昆夷盖
 陇西者秦州之东也昆夷即犬戎乃西戎之族所分
 耳韦昭曰犬戎西戎之别名是也
鱼丽
(一/章)鲿一名扬陆玑曰今黄颊鱼似燕头鱼身形厚长颊
 骨正黄大而有力解飞○鲨一名鮀体圆有黑点文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8b 页 WYG0079-0447b.png
 陆玑曰鲨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
(二/章)鲂今鳊鱼也说见汝坟○鳢一名鲖本草云味甘气
 寒无毒今黑鲤鱼道家以为厌者也陆农师曰鳢元
 鲤诸鱼中唯此胆甘可食与蛇通气其首戴星夜则
 北向北方之鱼也窃意鳢之得名以其礼斗故道家
 以为厌陆玑以鲤为鲩然尔雅以鳢与鲩分二种则
 玑说非矣
(三/章)鰋似鲇与鮀各为一种郭璞曰鰋今鰋额白鱼○鲤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9a 页 WYG0079-0447c.png
 今赤鲤鱼也鱼中鲤为最贵陆农师曰鲤脊中鳞一
 道每鳞上有小黑点文大小皆三十六鳞跃龙门过
 而为龙寿有至千岁者○又曰鲿鱼黄鲂鱼青鳢鱼
 元鰋鱼白鲤鱼赤则五色之鱼具备又曰鲿鲨之美
 不若鲂鳢鲂鳢之美不若鰋鲤故其序如此
南有嘉鱼
(一/章)罩一名篧捕鱼笼也编竹或以荆为之以罩鱼罩罩
 者不一罩之辞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9b 页 WYG0079-0447d.png
(二/章)汕樔也今之撩罟以薄汕鱼者也罩笼之于上也汕
 撩之于下也陆农师曰鱼欲逸则罩之使入鱼欲伏
 则汕之使出求贤之道如此而已
南山有台
(一/章)台一名夫须即莎草也陆农师曰可为笠又可为蓑
 莱草名叶香可食陆玑曰今兖州人烝以为茹谓之
 莱烝按此专指可食之一草若草莱之莱则草之总
 名非皆可食者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0a 页 WYG0079-0448a.png
(二/章)桑可为弧○杨即蒲柳可为箭并见车辚正释
(三/章)杞山木也陆玑曰一名枸骨其树如樗理白而滑可
 以为函○李可食之果
(四/章)栲杻俱山木栲可为车辐○杻可为弓弩干并见山
 有枢正释
(五/章)枸枳枸也陆玑曰枸树高大似白杨有子着枝端大
 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谓之木蜜○
 楰鼠梓也陆玑曰其树叶木理如楸山楸之异者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0b 页 WYG0079-0448b.png
 今人谓之苦楸曹氏曰宫室之良材
蓼萧
(四/章)和鸾皆铃也陆农师以鸾之雌者曰和雄者曰鸾故
 以为名取雌雄相应之义耳东莱吕氏曰后汉志注
 曰干宝周礼注和鸾皆以金为铃鸾者在衡和者在
 轼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舒则不鸣疾则失音故
 云和鸾雍雍言得其和也然毛氏则谓在轼曰和在
 镳曰鸾而郑氏驷铁笺以为驱逆之车置鸾于镳异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1a 页 WYG0079-0448c.png
 于乘车陆农师释之曰驱逆之车尚轻疾故也如此
 则乘车之鸾当有雍雍之节矣乘车者郑氏以为玉
 路金路象路是诸侯得同于天子之车也其行之迟
 速固与戎车不同但诗中凡言车者皆曰八鸾此非
 置于马衔两旁之镳则两服之颈不当于衡安得以
 八名㦲窃意鸾声不必以在衡在镳分迟速也干宝
 之说本于鲁训韩诗虽相传已久而于义则未安也
 今从毛氏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1b 页 WYG0079-0448d.png
彤弓
(一/章)飨郑氏以为大饮宾也孔氏曰飨者烹大牢以饮宾
 是礼之大者以大礼饮宾献如命数殽牲俎豆盛于
 食燕周语曰王飨有体荐燕有折俎公当飨卿当燕
 是其礼盛也一朝者言王殷勤于宾早朝而即行礼
 燕始至夜飨则如其献数礼成而罢故以朝言之左
 传昭公元年郑飨赵孟礼终乃燕是飨不终日也今
 按飨食燕者公礼之三等也有三飨三食三燕者有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2a 页 WYG0079-0449a.png
 二飨二食二燕者有一飨一食一燕者有一食再飨
 有一食一飨而其燕无数者其差各如其爵然飨礼
 与食则皆烹大牢但飨有酒而食无酒飨有献酢而
 食无献酢所以别也盖飨者天子所以飨诸侯及卿
 大夫之有功与诸侯之飨邻国使臣者食礼虽无酒
 皆大礼也燕则继飨而燕宾客及祭毕而燕同姓与
 无事而燕群臣其礼不若飨之盛矣飨礼重燕礼轻
 公卿皆然不但如周礼所谓公当飨卿当燕而已贾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2b 页 WYG0079-0449b.png
 氏聘礼疏曰受宾聘享皆在太祖庙若飨食则于祢
 庙燕又在寝弥相亲也周礼大宗伯疏亦曰飨宾献
 以命数在庙行之燕者其牲狗行一献四举酬降脱
 履升坐无算爵以醉为度行之在寝据此则燕以狗
 为牲不必少牢也而况于大牢乎于燕止言一献则
 知非飨之献依命数者矣于燕云四举旅则知飨之
 无旅酬矣于燕云降脱履升坐则知飨为立成不坐
 如左氏所谓设几不倚者矣于燕言无算爵以醉为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3a 页 WYG0079-0449c.png
 度则知飨之有献至命数终而止如左氏所谓爵盈
 不饮者矣飨务行礼而不在食则半解牲体以荐之
 而无解折故飨有体荐所以训共俭也燕则体解节
 折升之于俎使肉可食而情与相亲故燕有折俎所
 以示慈惠也此又燕飨之所以别也飨也燕也皆人
 君待宾客及其臣之礼也若臣民私饮而非由君设
 者则谓之饮如乡饮酒及吉甫饮御皆谓之饮者是
 也故燕礼记疏亦有君礼臣礼之分焉食则通乎上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3b 页 WYG0079-0449d.png
 下有与大飨并言之食其私食则与私饮同科矣然
 又有通称者如七月朋酒斯飨本乡饮也而亦谓之
 飨飨又有以为祭飨之飨歆飨之飨者义各与此不
 同别见楚茨享祀字义
(二/章)右郑氏以为右之者主人献之宾受爵奠于荐右既
 祭俎乃席末坐卒爵是取宾奠于荐右为义主飨而
 言也则其意拘而不广矣
(三/章)酬郑氏谓饮酒之礼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又饮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4a 页 WYG0079-0450a.png
 而酌宾谓之酬亦主飨而言也诚太拘矣故毛传不
 主饮酒而直训为报王肃亦云酬报功也盖借酬以
 明报义耳华谷严氏遂谓飨训共俭爵盈而不饮未
 必有酬酢则又考之不详矣按郊特牲大飨君三重
 席而酢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安得谓无酬酢邪大
 行人注上公之礼行朝礼在朝乃行三享在庙既讫
 而飨礼九献谓日后王速宾宾来就庙中行飨飨者
 烹大牢以饮宾设几而不倚爵盈而不饮飨以训共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4b 页 WYG0079-0450b.png
 俭九献者王酌献宾宾酢主人主人酬宾酬后更八
 献是为九献举此则侯伯子男卿大夫可以例推矣
 其礼之俭但不若燕之有旅酬耳乌得遂谓无酬酢
 邪
六月
(一/章)戎车兵车也挽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故又谓之革
 车馀详见车攻字义○常服戎事之常服也周礼司
 服凡兵事韦弁服郑氏注韦弁以韎韦为弁又以为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5a 页 WYG0079-0450c.png
 衣裳春秋传曰晋郤至衣韎韦之跗注是也今时伍
 伯缇衣古兵服之遗色贾氏谓韎是茜染赤色也跗
 谓足注跗属也裤属于跗裳亦用韎韦也伍伯者宿
 卫之行长是古兵服遗象至汉时是兵服赤之验也
 故陈氏祥道谓兵事上下同服正谓此耳然集传以
 韎韦为弁又以为衣而素裳白舄此则衣从冠色舄
 从裳色之制盖本聘礼君使卿饩宾有韦弁之文而
 注遂附会其说耳夫衣从冠色舄从裳色此礼服之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5b 页 WYG0079-0450d.png
 制也而以言兵服之韎韦可乎陈氏祥道固谓其无
 据而于淇奥字义亦辩之矣则此当依司服注韎韦
 为衣裳之说如此则与聸洛韎韐有奭以作六师之
 义亦相合矣
(二/章)比物四骊比齐同也物者以色分类之名四骊者同
 一色也周礼校人职曰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
 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云毛马齐其色物马齐
 其力毛氏则谓宗庙齐毫尚纯也戎事齐力尚强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6a 页 WYG0079-0451a.png
 田猎齐足尚疾也尔雅亦与毛同今按齐色齐力齐
 强之说虽其分如此而亦有不尽然者孔氏曰戎事
 齐力尚强不取同色而曰四骊者虽以齐力为主亦
 不厌其同色故曰驷騵彭彭又曰乘其四骐田猎齐
 足而曰四黄既驾是皆同色也无同色者乃取异毛
 耳骐骝是中騧骊是骖是也据此则马蕃畜者可以
 兼之益见其养马之善否则举其所重亦各有专主
 耳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6b 页 WYG0079-0451b.png
(四/章)穫一作护蕉穫薮名周畿内地尔雅十薮周有蕉穫
 郭璞注曰今扶风郡池阳县瓠中是也今按蕉穫泽
 在泾阳县北池阳废县在三原县东北二十里泾阳
 在三原之西皆属西安府相邻之邑而去镐京百馀
 里毛氏以蕉穫为周地之近猃狁者非矣镐刘向以
 为千里之镐谓周畿千里尽处也以猃狁自此至方
 而始侵泾阳故知非镐京耳然亦不详所在今以吉
 甫薄伐至于大原观之未尝穷追远出也而言其来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7a 页 WYG0079-0451c.png
 归则曰自镐镐必大原之邑名也以其地高平故谓
 之镐汉魏于此置高平县非以其为大原欤方即朔
 方详见出车侵镐而遂入方必其北边相近之地侵
 镐犯周畿也又以方遏西戎相通之路故复侵之寻
 复大肆以深入泾阳整兵以屯蕉穫其不可茹者如
 此○织旗各有文为号以识别之故旗谓之帜鸟章
 鸟隼之章即帜文也师行有青龙白虎朱鸟玄武招
 摇五方之旗独言鸟章举朱鸟之一旗耳○旆或作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7b 页 WYG0079-0451d.png
 茷附旗之帛郭璞云末为燕尾理或然也但尔雅谓
 继旐曰旆而说者遂以垂斿释之则斿如流水之势
 而数之多寡不同非燕尾之形也斿亦有五色如左
 传定公四年载分康叔以茜茷则赤色之旆也独言
 白旆亦犹五方旗之单举鸟章耳昭公十三年载晋
 人以诸侯有间会于平丘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旆
 壬申复旆盖旆者将战始设未战则但建旗而不旆
 也王者之师有征无战而曰白旆央央者盖示必征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8a 页 WYG0079-0452a.png
 之意非若后世之旆则必战也长发武王载旆义同
 ○元大也戎即戎车以奉王命为大故曰元戎此与
 秦小戎义异
(五/章)大原旧说以为在大原府阳曲县盖谓河东之大原
 也窃谓大下无点乃大原非太原也当时河东之大
 国有晋兵雄晋阳而足以制群狄河西之大国有韩
 世为州牧而足以控百蛮猃狁之部落近于周疆必
 不自河西道入观其由朔方而至泾阳则必取固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8b 页 WYG0079-0452b.png
 之道向予尝闻之友人谓大原即固原其说必有所
 受矣盖固原去朔方约五百馀里而猃狁在其东北
 则其入周之要路当在此也馀见前章字义
(六/章)炰鳖鳖穹脊连胁甲虫也水居陆生尔雅谓合毛炙
 物曰炰盖以毛炰而炙之即礼记注所谓包裹烧之
 也但谓之包则或茅或菜皆可用不必定以毛包也
 如鳖之无毛将以他毛包之乎若华谷严氏谓鳖可
 煮不可炰则于炰鳖之义不可通矣详见瓠叶字义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9a 页 WYG0079-0452c.png
 ○脍鲤以鱼之鲜者聂而切之为脍即今之鱼腥也
 许慎以为细切肉盖即论语脍不厌细之意鳖非燕
 饮之常膳郑氏谓加珍美之馔以极劝也
采芑
(一/章)芑榖名三山李氏曰毛以薄言采芑为菜丰水有芑
 为草维𧃲维芑为榖王氏皆以为榖○新田即由菑
 而治已柔者也既柔则和而为畬菑则初耕地而反
 草者也尔雅云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19b 页 WYG0079-0452d.png
 ○路车盖象路非即戎之革车也孔氏以此为金路
 盖缘周礼巾车有金路钩樊缨之说而不知钩乃天
 子诸侯车饰之通名方叔又非同姓诸侯其路不可
 必其以金耳巾车又言象路朱谓车色也正合路车
 有奭之义方叔所以不乘革路者孔氏谓以革路临
 阵所乘也集传以戎路释路车则革路革挽而漆之
 不可以言奭矣○簟茀以竹簟为车蔽也说见载驱
 正释鱼服说见采薇正释但采薇鱼服以矢服言而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0a 页 WYG0079-0453a.png
 此则直以饰簟茀耳盖此上下文所言皆车饰也孔
 氏引左传夫人归鱼轩注云鱼皮又可以饰车也义
 与此同○钩膺钩娄颔之钩也以金为之膺马之胸
 前也盖从颔夹马颈而娄之以钩于胸前也集传谓
 马娄颔有钩而在膺有樊有缨樊马大带缨鞅也今
 按樊或作繁取鞶革之义故读如盘杜氏谓之马腹
 带是以樊缨为二物而樊在马腹缨在马胸也然缨
 郑氏以为合马鞅贾氏仪礼疏云古者谓之缨汉时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0b 页 WYG0079-0453b.png
 谓之鞅举汉法为况则鞅之为字从古有之其字从
 革必革为之也郑司农云缨当胸以削革为之其说
 未为非是但所谓缨者所以饰鞅而陈氏祥道以为
 缨非鞅也盖本左氏游缨及杜氏缨在马胸前如索
 裙之说曰游则若今之缨緌可以游移者而旧注直
 谓缨为鞅则非矣夫缨王十二就公侯九就伯七就
 子男五就就重也一重为一匝也皆以五采罽饰之
 罽续毛使长用五采染织依命数为就聚而成缨以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1a 页 WYG0079-0453c.png
 缀于鞅此惟诸侯得用之天子之卿视侯大夫视伯
 元士视子男其缨之就宜与诸侯同他皆不敢用也
 故卫叔仲于奚请樊缨孔子以为名器不可假人若
 以樊为马腹带则此带无缨以别尊卑人人所得通
 用而何系于诸侯之名器㦲故有缨之樊在前者也
 马腹之带在后者也在前之樊即鞅也如此则缨在
 鞅中为当胸而鞅之两旁娄颔之钩之所贯也贾氏
 谓后郑以缨是马夹颈则又非矣盖钩是金缨是罽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1b 页 WYG0079-0453d.png
 本不同也陈氏祥道知马腹带不可以为樊缨之樊
 而以樊然释之则又失樊字之义也大抵马饰之名
 多矣起于周礼巾车而为说者之所以不一亦由巾
 车之文本杂乱无伦也今即其言而备论之巾车掌
 公车之政令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
 建大常以祀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旗以宾同姓以
 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
 勒绦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2a 页 WYG0079-0454a.png
 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注云玉路以玉饰诸末金
 象亦然朱以朱漆车而饰之即路车有奭也革路挽
 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木路不挽以革漆之而已此
 路车之饰也锡马面当卢刻金为之所谓镂锡也勒
 马头之络也有御曰勒龙勒者以龙为饰如仪礼士
 贝勒然此皆马首之饰也钩樊缨说并见前曰条缨
 者条读为绦以朱白苍三色丝为绦而不用五采罽
 如士丧礼马缨三就也三就以三绦聚而为一其著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2b 页 WYG0079-0454b.png
 鞅则如五采罽然实非五采罽之缨也前樊者正谓
 樊之在马胸前也鹄杜子春谓故书或为结盖言无
 就而结之耳如此则绦缨乃垂而长者不为结而缨
 之结者则又降于绦缨矣郑氏以前为剪以结为鹄
 皆以色言而陈氏祥道皆无取马此皆马膺之饰也
 大抵玉路惟天子得用之其曰同姓异姓者则五等
 诸侯皆在其中而金路则非有功为上公及同姓之
 异等者亦不以封也然则象路亦岂止以赐异姓者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3a 页 WYG0079-0454c.png
 乎若革路之革鞔而漆即大夫之墨车也木路之不
 革挽而漆即士之栈车也上得以兼乎下故曰天子
 之五路诸侯之于革木二路亦然然而巾车所载车
 马之饰若有所分配者盖因车之贵贱而各因以为
 差耳非截然一定之制也如九就七就五就之制宜
 备于金路象路之中而乃以五就言于革路天子之
 大夫视伯非乘革路者也而乘墨车之大夫即诸侯
 之大夫也天子之元士视子男当用五就则天子之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3b 页 WYG0079-0454d.png
 中士下士当用条缨而马缨三就之在士丧礼者正
 绦丝也以其不得同于元士之用五采罽故以三就
 之绦为别耳诸侯之卿大夫缨无明文其必与天子
 之中士下士同制欤郑氏谓王之革路丝绦则宜以
 三就而巾车乃言五就安可通乎故知九就七就五
 就之等自为差耳非从五路以为序也如此则木路
 之言结缨乃为诸侯之士言也其差自宜降于条缨
 矣如以天子诸侯用之则缨亦如其命数之就可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4a 页 WYG0079-0455a.png
 而岂真在五就之下㦲故此诗言方叔之车钩膺鞗
 革崧高言申伯之车钩膺濯濯韩奕言韩侯之车钩
 膺镂锡夫方叔以卿士受服申伯以异姓改封则象
 路矣而皆有钩膺韩侯以同姓受命则金路矣而有
 镂锡是锡不特施于玉路而钩不特施于金路也故
 陈氏祥道曰礼所谓锡也钩也朱也龙勒也条也各
 举其一互相备也若夫木车则质而已故结其前五
 者之饰皆其首面颔膺之著者也故不及腹带知此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4b 页 WYG0079-0455b.png
 则可以观其会通而不牵于文句矣
(二/章)軧诗诂以为毂之旁出者也考工记三分其毂长二
 在外一在内以置其辐是毂之外者长而内者短也
 在轮中通名为毂毂之旁出者为軧约軧者毛氏曰
 长毂之軧也朱而束之孔氏疏曰毂则谓之軧兵车
 乘车其毂长于田车是为长毂也朱而约之谓以朱
 色缠束车毂以为饰盖以皮缠之而上加以朱漆也
 又曰错者杂也杂物在衡是有文饰其饰之物注无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5a 页 WYG0079-0455c.png
 云焉八鸾四马在镳之铃也玱玱与鸧鸧同众集声
 也○命服谓受天子命而得服者玉藻云三命赤韨
 葱衡今云朱芾是赤芾之通名也葱谓苍玉之色孔
 氏曰三命以上至九命皆葱珩非谓方叔唯三命也
 郑氏以命服为天子之服韦弁朱衣裳是以戎服言
 也恐戎服不宜有茐珩之佩耳且与路车有奭者不
 类
(三/章)钲铙也镯也孔氏曰镯铙皆得以钲名之镯似小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5b 页 WYG0079-0455d.png
 铙似铃有大小之异耳凡军进退皆鼓动钲止非临
 阵独然此文在陈师鞠旅之上是未战时事也濮氏
 曰周礼云鼓人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即无钲名
 则镯铙通谓之钲而节止实由于鼓据此则钲人伐
 鼓者即鼓人也主钲而言故曰钲人耳
车攻
(二/章)田车在周礼巾车谓之木路不挽以革而但漆之盖
 朴素浑坚之制也舆广六尺六寸与兵车乘车同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6a 页 WYG0079-0456a.png
 轮则田车小兵车乘车三寸说者以兵车乘车皆驾
 国马而田车驾田马故也然既差马而齐之故四牡
 孔阜皆良马也特以田车欲便于搏兽故其轮稍低
 所谓田马虽不及龙马之八尺盖亦七尺之騋矣○
 甫草韩诗作圃草郑氏曰甫田之草也尔雅十薮郑
 有圃田郡国志圃田泽一名原甫在郑州中牟县西
 北七里其圃东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集传曰圃
 田后属郑地宣王时未有郑国圃田属东都畿内故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6b 页 WYG0079-0456b.png
 往田也今按中牟在郑州东今𨽻开封府圃田者常
 狩之地也
(三/章)敖敖山下地名在郑州荥阳县西十五里当甫田之
 西界东莱吕氏曰敖山之下平旷可以屯兵翳荟可
 以设伏所谓东有甫草即此地也
(四/章)亦芾郑氏曰芾者天子纯朱诸侯黄朱纯朱者朱芾
 也黄朱者赤芾也孔氏谓朱深于赤对文则朱赤浅
 深有异散则皆谓之朱故天子纯朱明其深也诸侯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7a 页 WYG0079-0456c.png
 黄朱明其浅也举其大色皆得为朱芾也然其所以
 异者特以朱临下赤朝上之礼宜有差耳故临川王
 氏曰人君宜朱芾而此赤芾者会同故也莅其臣庶
 则朱芾君道也故方叔服其命服则朱芾会同于王
 (阙/)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8a 页 WYG0079-0457a.png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8b 页 WYG0079-0457b.png
 
 谓之伯按周礼校人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
 冬祭马步所谓马祖本不知其何指惟郑氏以马祖
 为天驷天驷者孙炎以为房四星也窃意星名亦后
 人所加马非因此而生安得以为祖盖亦臆说耳先
 牧马社马步之名则亦因其字义而推之可也祭各
 以时祭之常也今将田而祭马祖则亦欲齐其足而
 求神之祐耳
(二/章)漆沮二水名雍州之域有二漆沮而皆入渭其一在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9a 页 WYG0079-0457c.png
 汉冯翊之地泾之下游也其一在汉扶风之地沣之
 上游也禹贡导渭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
 沮入于河渭水未会沣之前所受之漆沮扶风之漆
 沮也不言渭之所过于会沣之上而言所过于会泾
 之下者则冯翊之漆沮也意者扶风漆沮小而可略
 而冯翊漆沮大而当详欤漆沮于经常并称之必二
 水相敌也然二水名称相乱或以沮水言于冯翊而
 沮自为沮或以漆水言于扶风而漆自为漆或以漆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29b 页 WYG0079-0457d.png
 沮为一水故释经者往往无定论以今考之沮水出
 延安府中部县西南子午岭流经西安府泾阳县嵯
 峨山南及耀州富平县至粟邑废县会于洛粟邑今
 同州白水县西北地也洛水出庆阳府城东北废洛
 源县于白山非洛阳之洛也流经延安府甘泉县西
 及鄜州洛川县至同州澄城县西北南流合沮水至
 同州朝邑县入渭窃意洛水即漆水也盖二水异源
 而同出庆阳流长俱大故漆沮并称孔安国注禹贡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0a 页 WYG0079-0458a.png
 漆沮亦曰洛水此说是也但不当以沮并为洛耳然
 比之寰宇记所谓漆水自耀州同官县东北界来经
 华源县合沮者则沮大漆小不得并称而耀州之漆
 不可以当漆沮之漆矣此冯翊之漆沮也又一漆水
 出凤翔府北麟游县西普润废县故汉漆县也流经
 岐山北大栾水自西北注之南与杜水合杜水出杜
 阳山在府城东北二十五里故杜阳县地也其并称
 之沮水则诸家以为未详然有大栾诸水合流岂即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0b 页 WYG0079-0458b.png
 沮之别名而失传欤此扶风之漆沮也冯翊之漆沮
 即此漆沮之从天子之所与潜猗与漆沮者是也扶
 风之漆沮即绵自土沮漆者是也何以别其如此邪
 以公刘迁豳大王迁岐观之大略可见矣盖不窟之
 徙居戎翟也在今庆阳府公刘自不窋故地而迁豳
 在今邠州淳化县西废三泉县界当泾水之西其道
 甚便而沮在泾之东漆又在沮之东俱隔大山公刘
 初迁必不至冯翊之漆沮也及大王自豳迁岐踰梁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1a 页 WYG0079-0458c.png
 山而始至岐山北漆沮合流之处梁山在今西安府
 乾州城西北五里当豳之西南大王初至于此时尚
 未有室家也故陶复陶穴以居沮漆耳当其在豳则
 公刘时先已有馆况至大王时在豳既久岂得复言
 陶复陶穴㦲但其地水源所出俱在岐周之北扶风
 之地非豳也颜师古谓自土沮漆齐诗作自杜公刘
 避狄而来居杜与漆沮之地其谓杜与漆沮为三水
 则是而曰公刘来居盖本郑元诗谱之说则失之矣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1b 页 WYG0079-0458d.png
 盖漆沮之会于同州者去镐京三百馀里据尔雅则
 周人常狩之薮焉蕉穫近于漆沮其山多兽其水多
 鱼顺渭流而下取兽取鱼恒必从之故吉日及潜之
 漆沮当言于冯翊也不然则二漆沮混而无别此为
 说者所以纷纷无所的从欤
鸿雁
(一/章)鸿雁似鹅之鸟孔氏曰鸿雁皆是水鸟其形鸿大而
 雁小春则避阳暑而北秋则避阴寒而南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2a 页 WYG0079-0459a.png
庭燎
(一/章)庭燎大烛也以松苇竹灌脂束之诸侯将朝则司烜
 供蕡烛庭燎注云拊于门外曰大烛门内曰庭燎疏
 云以庭名之明在门内故以大烛为门外文对故异
 散则通也
沔水
(一/章)朝宗本诸侯见天子之名周礼大宗伯曰春见曰朝
 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注云朝犹朝也欲其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2b 页 WYG0079-0459b.png
 来之早也宗尊也欲其尊也觐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遇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窃意诸侯以四时至者
 如舜典巡狩以四时分东南西北岁遍也大宗伯所
 言则十二岁侯甸男采卫要六服之诸侯尽朝于京
 师亦以四时分方而至也朝宗觐遇各举一边孔氏
 所谓互见为义诸侯朝觐天子岂有别乎此云朝宗
 于海者犹书言江汉朝宗于海也以见民心有归之
 意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3a 页 WYG0079-0459c.png
黄鸟
(一/章)榖木名下榖字善也安成刘氏曰二榖字异义据韵
 则一从木一从禾
我行其野
(二/章)蓫牛蘈仲春时生可采或曰恶卉陆玑曰今之羊蹄
 似芦菔而叶长赤煮为茹滑美
(三/章)葍䔰也陆玑曰其根正白宜著热灰中温啖之荒岁
 可蒸茹以禦饥曹氏曰蓫葍皆野生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3b 页 WYG0079-0459d.png
斯干
(五/章)莞小蒲濮氏以为灯心草即苻离也按周礼有莞席
 蒲席莞与蒲宜有大小之别故郑氏以莞为小蒲之
 席而华谷严氏以为莞精而蒲粗也竹苇曰簟司几
 筵有次席注以为桃枝竹所次成文者其即此簟欤
 莞席在下即筵也竹簟在上即重席也孔氏曰寝卧
 之席自天子以下宜莞簟同○熊罴皆有力之兽也
 熊强毅有能而罴尤强陆农师曰熊似豕坚中山居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4a 页 WYG0079-0460a.png
 当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好举木而引气谓之熊经
 冬蛰不食饥则自舐其掌故其美在掌熊之抟击先
 伏而后动罴似熊而大为兽亦坚中长首高脚猛从
 木能缘能立其白生于心之下肓之上亦如熊白而
 粗春夏则有秋冬则无猛憨多力能拔大木○虺蛇
 皆毒螫之虫虺蝮也孙炎曰广三寸头如拇指有牙
 最毒陆农师曰虺状似蛇而小旧说蝮蛇怒时毒在
 头尾螫手则断手螫足则断足蛇之尤毒烈者也蛇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4b 页 WYG0079-0460b.png
 纡行曰委蛇盖取诸此蛇盘常向壬壬北方也
无羊
(一/章)犉毛传以为黄牛黑唇此与尔雅杂黑唇同窃意周
 人尚骍何取于义而以黄牛黑唇为贵乎一说牛七
 尺为犉庶几可通但恐茧栗之牛亦未必至七尺耳
 故今宜以骍牛之一色者为犉
(四/章)众维鱼矣众者人众也梦人众而乃是鱼者鱼是丰
 年之祥见人之众多者皆为丰年也陆农师曰俗云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5a 页 WYG0079-0460c.png
 春鱼遗子如粟埋于泥中明年水及故岸则皆化而
 为鱼如遇旱乾水不及故岸则其子为日暴乃生飞
 蝗故说者以为阴阳和则鱼多丰年梦鱼理或然也
 ○旐维旟矣旐旟旐龟蛇之旗北方藏伏之象也旟
 鸟隼之旗南方飞扬之象也梦旐而乃是旟见其由
 藏伏而飞扬其昌盛之势不可遏也集传据周礼大
 司马郊野载旐之说而曰旐统人少又据司常州里
 建旟之说而曰旟统人多则其序乃随时之所部分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5b 页 WYG0079-0460d.png
 而非不可易之制也安可以是定多寡㦲已详辩于
 干旄字义矣
节南山
(二/章)憯毛氏训曾郑氏亦从其义而后儒遂因之不改然
 以理求之于曾义亦无所当考之韵书但以为惨戚
 愁恨耳惟钱氏曰憯痛也得之矣后皆仿此
正月
(六/章)蜴蜥蜴也陆玑曰大如指形状可恶陆农师曰蜥蜴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6a 页 WYG0079-0461a.png
 蝘蜓守宫也博物志云以朱饲之其体尽赤𢷬之万
 杵以点女人终身不灭如赤志偶则落故曰守宫守
 宫鳞色如蛇而四足亦与鱼合如此则守宫者水虫
 也故与鱼合尔雅以蜥蜴释蝾螈以蝘蜓释守宫以
 守宫释蝘蜓形状相类而四名则本一物也然许慎
 谓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邢炳谓在草泽中者名
 蝾螈蜥蜴在壁者名蝘蜓守宫诗诂亦谓守宫蜥蜴
 二物蜥蜴尾通于身如蛇而加足有黑色者有青绿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6b 页 WYG0079-0461b.png
 色者常居草间守宫褐色有尾偃伏壁间故名蝘蜓
 亦谓守宫常在屋下也今按蜴与虺并称则亦有螫
 毒者也但今在壁间者名蠍虎能螫人而在草泽间
 者名五步蛇不能螫人则蜥蜴当在壁间与蝘蜓守
 宫同一物而蝾螈在草泽间当自为一物耳大抵此
 二物者名称亦多相乱故方言云秦楚西夏谓之守
 宫或谓之蠦或谓之蜥蜴南阳呼蝘蜓南楚谓之
 蛇医或谓之蝾螈初不以为二物也然东方朔云非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7a 页 WYG0079-0461c.png
 守宫即蜥蜴则又以守宫蜥蜴分而为二殊不知蜥
 蜴在壁间能螫则不当与守宫分二类矣虺说见斯
 干字义
(八/章)褒姒褒国名姒姓夏所封其地在今汉中府褒城县
 括地志故城在县东(阙/)百步褒人有罪入此女于幽
 王以赎罪是为褒姒王为废申后及太子宜臼而立
 以为后
十月之交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7b 页 WYG0079-0461d.png
(一/章)日有食之集传曰历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左旋于地一昼一夜则其行一周而又过一度
 日月皆右行于天一昼一夜则日行一度月行十三
 度十九分度之七故日一岁而一周天月二十九日
 有奇而一周天又逐及于日而与之会一岁凡十二
 会方会则月光都尽而为晦已会则月光复苏而为
 朔朔后晦前各十五日日月相对则月光正满而为
 望晦朔而日月之合东西同度南北同道则月掩日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8a 页 WYG0079-0462a.png
 而日为之食望而日月之对同度同道则月亢日而
 月为之食是皆有常度矣然王者脩德行政用贤去
 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
 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下必有参差而
 不正相合不正相对者所以当食而不食也若国无
 政不用善使臣子背君父妾妇乘其夫小人陵君子
 夷狄侵中国则阴盛阳微当食必食虽曰行有常度
 而实为非常之变矣今按上古阳盛日不常食故一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8b 页 WYG0079-0462b.png
 食即为大变夏书所谓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
 奏鼓啬夫驰庶人走可以见其警惧之甚矣观春秋
 二百四十二年之间而书日食者止三十六亦未若
 后世之数食也
(四/章)卿士杜预以为王卿之执政者按孟子云天子之卿
 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盖谓所
 食采地之禄非实封也惟为卿则为王所重而加之
 子爵以其下亲民事示子养之意耳其受禄则固视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9a 页 WYG0079-0462c.png
 侯而食采也岂若外诸侯之世袭子封哉然子爵止
 谓元士谓之卿士而卿未有爵以侯伯者陆淳曰畿
 内诸侯皆曰子殷制已然箕子微子是也周因之王
 臣称子皆畿内诸侯也苏子单子尹子是也然则周
 书顾命有芮伯彤伯卫侯皆周之六卿何以不为子
 爵邪盖成王之时周都镐邑而芮彤卫皆以外诸侯
 入为天子六卿故称其本爵耳由是知王制所谓天
 子县内封方百里者九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又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39b 页 WYG0079-0462d.png
 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皆附会之说矣司徒地官掌
 邦教冢宰天官掌邦治本皆卿也然既为卿则宜称
 子意者番与家伯因未有爵封而不得为卿士欤不
 然则若咺纠(阙/)  耳膳夫上士掌王之饮食膳羞
 者也属天官内史中大夫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
 法者也属春官趣马中士掌王马之政者也属夏官
 师氏亦中大夫以美诏王而喻诸道德者也属地官
 司徒当在宰下而序于其上膳夫趣马皆以士而序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40a 页 WYG0079-0463a.png
 于大夫之上盖皆近幸之臣必当时宠任各有所专
 重而为之差欤皇父番棷蹶楀皆氏也家伯仲允皆
 字也称氏者由世族而进用也称字者本大夫而兼
 摄也称子者年尚少也○艳妻煽方处艳妻谓褒姒
 意此诗作于幽王六年之后按唐书志十月辛卯日
 食在幽王六年而国语载三川震岐山崩于幽王二
 年三川者泾渭洛也此即所谓百川沸腾也岐山崩
 即山冢崒崩也盖十月日食以前事而诗人追言之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40b 页 WYG0079-0463b.png
 也史记载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褒姒爱之生子伯
 服竟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
 太子曰竟废申后则要其终而言也亦必在四五年
 之间而煽处乱政则又当在其后矣故曰此诗作于
 六年日食之后也
(六/章)向孔氏以为东都之畿内而引杜预河内轵县西有
 地名向上之说则轵县者今之济源也在怀庆府西
 七十里集传则谓向今孟州河阳县河阳今为孟县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41a 页 WYG0079-0463c.png
 在怀庆府南六十里轵孟本相邻之地盖必一处而
 分属不同也但幽王之时尚未东迁洛邑洛邑去镐
 京八百馀里而向在洛邑东北约又二百里不应并
 其三卿而远城于此意者宣王中兴以来常至东都
 朝会诸侯郊祀天地而向可以为东都汤沐之邑故
 皇父因有宠于王而请城耳以王命城故曰礼则然
 矣盖幽王之世犬戎方盛患将逼周皇父知有东迁
 雒邑之几欲先为自安之计故择三卿及其士大夫
诗说解颐 字义卷五 第 41b 页 WYG0079-0463d.png
 之富而有车马者皆往居而实之此与董卓筑郿坞
 事同可以见权在之不顾国家矣九域志谓同州有
 向城虽所传闻之处不同其为自安计一也
 
 
 
 
 诗说解颐字义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