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079-03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说解颐正释卷二十   明 季夲 撰

 颂者容也公也臣子形容功德之辞有称颂先君之
 德而追思者有称颂时君之德而祝愿者皆公言也
 亦面陈之而非私讽故与风人歌咏之体不同但周
 颂亦宜有臣子称美时君之德如鲁颂泮水閟宫者
 必皆亡失矣详见总论六义及鲁颂下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079-0342b.png
周颂
 诸诗皆止一篇而无章句盖多残阙然亦无可考矣
 详见总论章句音韵
清庙
 经旨曰此诗乃祭文王之乐歌旧说以为成洛邑朝
 诸侯而作则洛邑者即书所谓新邑也宜有文武二
 庙而诗中略不及武王何邪在武王时丰镐皆有文
 王庙至洛邑之成则在成王时矣恐此诗当作于武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079-0343a.png
 王时也自此至维清似宜合为一篇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
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赋/也)
 穆者穆然幽隐貌文王之德无形与声不可名状故
 以穆言清清静也清庙以文王之庙言也肃雍敬且
 和也显相以助祭者言谓其有明显之德即肃雍也
 多士通言与祭者之多也秉文之德所执者莫非文
 王之德也骏大也骏奔走在庙即对越在天也自其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079-0343b.png
 神之所交而言则曰在天自其身之所在而言则曰
 在庙不显言文王之德不见其显也而与祭者如在
 其上不承言文王之德不见其承也而与祭者无怠
 其心人自显之人自承之此文王之德在人无斁乃
 其化之所被也所谓秉文之德者如此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赋/也)
 此承上章不显不承而言文王之德之不显也在天
 曰命在人曰德命与德一也不显即穆也天之命维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079-0343c.png
 穆故流行不已文王之德维不显故纯一不杂穆者
 天命之体不显者文德之体不已即穆之无止息处
 纯即不显之无间断处知文王则知天知天则知文
 王故曰文王与天一也文德如此所以清庙之祭显
 相之多士秉德而无斁也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赋/也)
 假者假借以与之之意溢郑氏以为盈溢是也言文
 王之德能使人感动以开发聪明如欧阳氏所谓如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079-0343d.png
 水溢而旁及也我岂敢不收而受之乎骏惠者大顺
 文王之德即所谓收也如此则衍之无穷曾孙亦笃
 厚之而不忘也曾孙笃之亦大顺之意我自主祭者
 言曾孙以后王言自孙之子而下凡事先祖者皆称
 曾孙此言后王当世守文王之德而不敢忘以见无
 斁之意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赋/也)
 清即清庙之清缉熙即穆之不已非缉熙不可以为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079-0344a.png
 穆非穆则庙不可以为清维主祭者有维清缉熙之
 德则庙之穆然清静可见矣清而缉熙文王之常道
 也肇禋者横渠张氏以为始大祀文王也盖禋者精
 意以享之义非周礼祭天之禋礼也迄至也自今始
 为禋祀以至于祀事有成鬼神享之周之祯祥莫大
 于此周祯自鬼神享祀上见之然非骏惠文王之德
 者不能也
   清庙四章二章章四句一章八句一章五句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079-0344b.png
    集传清庙也维天之命也维清也分为三篇
    今合为一篇而分四章 清庙旧说以为升
    歌之诗盖乐莫重于升歌今考清庙一节但
    言助祭者之肃雍而尚未详文王之德必合
    维天之命二节言之而后见其德之纯祭文
    王而以升歌意必在此故文王世子言养老
    也则曰登歌清庙下管象舞仲尼燕居言飨
    宾也则曰升歌清庙下而管象象者文王之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079-0344c.png
    舞陈氏浩谓维清乃象舞之乐歌是也升歌
    在堂上所贵人声象管在堂下则合乐而舞
    矣是一诗而分两奏也后人以其为先王之
    盛德故燕飨亦用之以乐宾焉若明堂位祭
    统谓鲁禘周公升歌清庙下而管象亦以文
    王为所出之祖故用此诗则僭礼而非诸侯
    之所得为矣
烈文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079-0344d.png
 经旨曰此必成王时诸侯助祭于文武之庙既归而
 训戒之诗当为大雅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赋/也)
 烈文以文德而成功烈者也辟公诸侯也辟公以文
 德而成功烈则德合于先王矣故其助祭能致神明
 之感格是即辟公之锡以祉福也锡如书师锡帝尧
 之锡故臣亦有锡君之义若惠我以无疆之福则我
 之子孙当世世保之而辟公之功所系岂小哉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079-0345a.png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赋/也)
 无封靡所以惠我无疆也崇崇高之也戎功大功也
 无封靡即戎功矣言尔之在邦也无专利以自封殖
 又不靡汰以自奢侈则所以惠我者至矣王岂不尊
 崇尔邪所以然者锡福之夲在此是尔之戎功也则
 我子孙之继序将世世保之而大其业我所望于辟
 公之惠无疆者盖如此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079-0345b.png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于乎
前王不忘(赋/也)
 无竞者志夲强而不见其强也不显者德本显而不
 见其显也先王有不强之道不显之德而人心自服
 四方训百辟刑故辟公皆无封靡尔邦也苟辟公不
 率则是王者德不足以表正而有愧于前王矣辟公
 又岂可不脩德以惠无疆之戎功而使我成民不能
 忘之治哉四方训百辟刑即所谓不忘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079-0345c.png
   烈文一章二章章四句一章五句
    集传一章分三节今为三章
天作
 经旨曰集传以此为祀大王之诗则大王肇基王迹
 其德业之盛尚多可称而独举荒山一事何以尽大
 王之功烈哉况连及文王则语亦似不专为大王发
 者窃意此盖祀岐山之乐歌而亦必有断简阙文矣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079-0345d.png
之行子孙保之(赋/也)
 作者开造之意言天欲开此山以兴周也荒治也大
 王荒之所以作也自其既荒而言则天实作之矣作
 矣下疑当有荒字盖阙文耳康谓靖乱安民民归者
 众而其道得通也徂当作岨险阻之意也岐字当属
 上句与韩昌黎彼岐有岨义同言岐山之高大王既
 荒治之而文王又康之民得通行故有平夷之道可
 以久安而子孙得以世世保之皆天作此山之功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079-0346a.png
   天作一章七句
昊天有成命
 经旨曰此诗祭成王之乐歌康王时所作辩说已详
 论之矣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
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赋/也)
 成命谓不易之定命也二后指文王武王也言天命
 所归而二后受之以有天下也成王名诵武王之子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079-0346b.png
 也基者积累乎下以承籍乎上也宥宽大也密缜密
 也单尽也缉熙单心言其学也所以成宥密之德夙
 夜务成此德以固先王所受之命所谓不敢康也肆
 发语辞靖安也靖天下然后为能保天命也
   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
我将
 经旨曰此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之乐歌明堂
 之祭盖朝诸侯于方岳时事也以文王为方伯有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079-0346c.png
 于方岳故时巡则以配帝盖天之主宰一方者曰帝
 唐虞巡狩而以燔柴祭天即此礼也而配文王以严
 父则周公为之故宗祀明堂非季秋大享之谓也然
 此诗上下亦必有阙文矣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赋/也)
 按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用骍犊则明堂祭天当用特
 牛而有羊者周礼羊人曰积共羊牲谓积柴祭天则
 用羊实柴也先柴而后献故维羊文在维牛之上将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079-0346d.png
 者奉羊以供柴也享者献牛以供祀也孔氏以为祭
 天贵诚用犊其配之人当用太牢则天与文王异馔
 矣以父配帝牲牢自宜如一不得异施如召诰用牲
 于郊以稷配而曰牛二也况牛羊之下但曰维天其
 右之则首举羊牛专为天言而不及配帝之文王矣
 右尚也若谓在馔之右则下言既右享之于义不通
 岂有文王与上帝同列而右牲之理哉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享之(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079-0347a.png
 仪者象其心也式者敬其事也刑者畏其法也皆所
 以法文王之常道也靖安也嘏锡福也言我法文王
 之典以安天下则无愧于文王矣我既无愧于文王
 则所以感格之者有素而此锡福之文王所以右享
 我者又岂待今日哉实既右享之矣享与飨同歆也
 于天曰其者望之而不敢必也于文王曰既者信之
 而知其必享也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079-0347b.png
 此言仪式刑之实也天与文王既皆右享我矣我其
 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而弗失庶几所以仪式刑文
 王之典日靖四方者益至矣又不可以冀其常享我
 乎○东莱吕氏曰于天维庶其飨之不敢加一辞焉
 于文王则言仪式其典日靖四方天不待赞法文王
 所以法天也卒章惟言畏天之威而不及文王者统
 于尊也畏天所以畏文王也天与文王一也
   我将三章二章章三句一章四句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079-0347c.png
    集传一章分三节今为三章
时迈
 经旨曰此必武王巡狩朝会诸侯祭帝于方岳而诸
 侯颂天子之诗也观诗中两称允王则为诸侯之颂
 辞而非天子之自道意必周公所作故祭公谋父以
 为周文公之颂欤此与上篇似一时之事但上下亦
 必有阙误耳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079-0347d.png
 迈巡行也邦诸侯之国也昊天其子之谓祭帝而克
 飨也盖诸侯颂王之辞
○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
岳允王维后(赋/也)
 此明其实为天所子也实右序有周犹曰历数在尔
 躬也盖天命所右次序及之之意薄少也薄言震之
 谓虽以征诛得天下而实不专尚威震也叠重复也
 震叠震震不已也如此则以德服人而神亦格之矣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079-0348a.png
 百神河岳无不怀柔非因乎震也则为天所子而信
 乎其为天下君矣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
肆于时夏允王保之(赋/也)
 此言以昭明之德保天命也自天命而言则曰右序
 自君之政治而言则曰明昭式用也式序在位谓在
 位者式序之而不混盖惟贤则立之以位也戢收櫜
 韬也戢干戈櫜弓矢敛武事而不用也懿德即上文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079-0348b.png
 明昭之德也肆陈也夏中国也求懿美之德布陈于
 中国也敛武事而脩文德保天命之夲也故曰允王
 保之
   时迈三章一章二句一章六句一章七句
    集传一章分三节今为三章○鲁语叔孙穆
    子谓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所以飨元侯也
    韦昭注云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纳夏一
    名渠即周礼九夏之三也吕叔玉则谓肆夏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079-0348c.png
    时迈也樊遏执竞也渠思文也韦说虽略与
    吕不同然皆夲于周礼钟师之九夏夫夏禹
    乐也九夏本周诗而以夏名犹齐景公作君
    臣相说之乐而名为徵韶角韶也诗篇今亦
    散亡故郑氏曰九夏诗篇载在乐章乐崩亦
    从而亡是以颂不能载如此则九夏亦不知
    其为何诗矣今观时迈执竞思文略无飨元
    侯之意则穆叔所指三夏安得必其为此三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079-0348d.png
    诗邪
执竞
 经旨曰此祫祭武王成王康王神既锡嘏而加爵娱
 尸之乐歌也观醉饱降福之言则非祼献时语矣盖
 祭不祈福而神之降福但可言于锡嘏之后耳然其
 上必有正祭三王之诗而今亦阙矣古序谓祀武王
 则辩说论之详矣但不可语于时祭也以为时祭则
 四亲当各专一庙庙各有尸而三王合一其上又不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079-0349a.png
 及文王未备四亲之数以为时祫则亦主四亲于礼
 有碍乃世儒附会之说也惟大祫则凡为君者皆得
 列于创业之君之庙而统于一尸此盖昭王时以成
 康二王祫食于武王庙之诗也昭王以下尚未及焉
 故止于三王而已但不知其何故而举此祭耳时祭
 不当祫祫祭止一尸详论于庙制考义卷一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
有四方斤斤其明(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079-0349b.png
 竞者自强之意既曰执竞而又曰无竞维烈言武王
 虽执竞而实不见其竞以成功也不显者闇然不见
 其成功之迹也武王无竞故成康亦不显乃其家学
 所传之一致也皇大也使之大其业也奄有大有也
 斤斤其明者明察如斧斤之断也此其不显之显所
 以能大其业而上帝是皇也周人之称先王宜曰维
 此成康云自彼者非外之之辞言自彼奄有四方以
 来其明能断而斤斤不息也正祭之诗必有特言以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079-0349c.png
 别成康之德者至此则既锡嘏而其文从略耳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赋/也)
 喤喤大也将将集也穰穰盛也简简者不妄施之意
 犹简在之简也反反者重复之意反而又反也言神
 之降福不苟必其有反反之威仪者而后福及之也
 既醉既饱神飨之也如此则福禄之来反复不厌矣
   执竞二章章七句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079-0349d.png
    集传一章分四节今为二章
思文
 经旨曰序以为后稷配天也如此则当先有祭天之
 文而不宜专重稷也故集传不的言之则以之为祭
 后稷之诗亦可也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
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赋/也)
 思语辞文有文德也立树立之立立我烝民莫匪尔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079-0350a.png
 极所谓王建其有极也盖后稷之德克配彼天所以
 立极于天下也来小麦也牟与麰同大麦也详见七
 月字义率遍育养也贻来牟而率育之有恒产而有
 恒心是其极之所以立烝民也故无此疆彼界人人
 皆得复其性而常道陈于诸夏矣古人之治所重在
 使人归善所以养民使遂其生者正为此耳华谷严
 氏曰后稷播百榖独举来牟者以其先熟济民之食
 尤切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079-0350b.png
   思文一章八句
    周之先公有功德而当祀如公刘大王王季
    宜皆有乐歌而诗皆亡之所存者惟文王武
    王之诗略备可以见其残阙者多矣
 
 
 
 诗说解颐正释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