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079-0271c.png
钦定四库全书卷
 诗说解颐正释卷二十三  明 季本 撰
大雅
 义见小雅
文王
 经旨曰此诗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所以受命而代商
 者以戒成王也东莱吕氏曰吕氏春秋引此诗以为
 周公所作味其词意信非周公不能作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079-0271d.png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
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赋/也)
 于叹辞帝上帝也在上非必以既没言盖其德合于
 天而尊之之辞也其命维新于人心归者见之陟降
 犹言进退即其心之动静也言文王昭明之德上合
 于天而始受天命皆莫之为而为也盖文王之德本
 至微而无所显之迹也上天之命本于穆而无所向
 之时也特以文王一动一静常与天俱所谓于昭于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079-0272a.png
 天也是以天命自归耳此章言文王受命之由也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
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赋/也)
 亹亹勉强之意以文王之纯亦不已者言也令闻则
 此不已之没世不忘耳陈敷也哉语辞侯维也本宗
 子也支庶子也言文王敷陈其德而锡之于周使皆
 同德故其子孙在夲宗则为天子支庶则为诸侯皆
 百世不绝而亲其亲矣至于本支百世所赖以谋国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079-0272b.png
 者在于群臣而文王之德亦锡及之故凡周之士亦
 有不显之德而贤其贤矣凡言不显者皆谓为已谨
 独之功不求人知之学也虽文王纯亦不已不过如
 此以不显言周士者以为有此德然后可以佐理也
 亦世者亦百世也此正其陈锡于周者而令闻之所
 以不已也此章言文王德泽及人之远也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
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079-0272c.png
 犹谋也翼翼敬也思语辞皇显也惟多士有不显之
 德故其犹翼翼而显也济济齐一猊与楚茨济济同
 此承上章言周士之多足以为夲支百世之桢干而
 又追言文王时赖此济济之多士以宁者此其所以
 当以文王之德敷锡之也此章言周有赖于多士之
 意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
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079-0272d.png
 穆穆即前章所谓不显也缉即前章所谓亹亹也熙
 即前章所谓昭也敬者不敢忽也止即大学止于仁
 敬孝慈信之意敬而止之则常明也缉熙敬止正文
 王不显之德而天命之于穆者也最为要义假大丽
 数也不亿不止于亿也谓天命之大系于商之孙子
 以其不亿之尽服于周者验天命也此章言文王以
 德受命之实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079-0273a.png
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赋/也)(作音/佐)
 殷士者商孙子之臣属也诸侯之大夫入天子之国
 曰某士肤大敏捷也祼灌鬯也将送也孔氏云灌时
 送爵也于礼王正祼后亚祼而殷士助祭行灌鬯耳
 宗庙之祭以祼为主故举祼言之京周京也作助也
 黼黼裳也祭服上公九章举一章以见之也冔殷冠
 也盖先代之后统承先王脩其礼物故以冔为常服
 存殷制而不变也王指成王荩进也忠爱之笃进进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079-0273b.png
 无已也盖以戒成王而不敢斥言故以荩臣言之犹
 所谓敢告仆夫云耳无念念也尔祖文王也殷士之
 助祼将乃武王得天下以后事然受命实自文王始
 故归于文王也此章言天命不可恃而商士之臣周
 为可鉴也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
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赋/也)(易音异后凡难/易之易并同)
 聿发语辞永长配合师众骏大也此申上章之意言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079-0273c.png
 当鉴殷而脩德以求合于天命也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
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赋/也)(有去/声)
 遏绝宣布也义德义也问闻通有又通虞度载事仪
 象刑法孚信也无遏尔躬不自绝于天也则能配命
 矣宣昭义问则有令闻矣有虞殷自天惟以殷之见
 绝于天者自度也然天道无声无臭于穆而已实未
 尝有意于亡殷即所谓帝命不时也但能仪刑文王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079-0273d.png
 如所谓缉熙敬止者则万邦自孚信之矣盖文王即
 天也天所赋于我之理人所同得德足以感人心而
 天命岂外是哉此章言当法文王以合天命也
   文王八章章八句
大明
 经旨曰此诗周公言天命难保而陈文武受命代商
 之由以戒成王上篇推夲于文王此篇则归重于武
 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079-0274a.png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
不挟四方(赋/也)
 明明德之明也赫赫命之显也此泛言天人昭鉴之
 理也忱信也天位天子之位也殷适殷之适嗣也挟
 有也谓纣居天位为殷嗣乃使之不得挟四方而有
 之也此章即纣之失天下以明天命之归有德也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
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赋/也)(任音壬后凡姓/任之任并同)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079-0274b.png
 挚国名中女字曰仲壬挚之姓也殷商商之诸侯也
 嫔妇也京周京也嫔于京叠言来嫁于周之意王季
 大王之子文王父也有身怀孕也为王季生文王而
 发也先言挚任者任氏生于他国而与王季合德来
 与之配盖天意欲生文王见文王之生非偶然也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
以受方国(赋/也)
 怀来也方国四方之国也受方国言得人心之归见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079-0274c.png
 文王之受天命也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
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赋/也)
 有命既集集于文王也文王初载为世子时也洽阳
 渭涘为莘国即大邦也文王嘉止者言其当行昏礼
 之时而大邦即生女以待之也此起下章亲迎于渭
 之意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079-0274d.png
不显其光(赋/也)
 伣譬也妹少女之称譬如天之妹以其德与天合见
 大姒亦天所生也文礼文也祥吉也谓卜得其吉而
 行纳币之礼文也不显显也昏礼明著故其光显也
 此承上章皆起下章生武王之意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
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赋/也)
 缵继也女女事也谓大姒亦能维德之行而克缵大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079-0275a.png
 任之女事自莘国来嫁故曰维莘长子长女即大姒
 也行嫁笃厚也言天笃厚之既生文王而又生武王
 也右助燮和也尔指武王谓天保之佑之而命之燮
 和人心以伐商也此言武王之生不偶然而成伐商
 之业也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
无贰尔心(赋/也)
 矢誓也牧野在朝歌南七十里即书牧野誓师之事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079-0275b.png
 也维予侯兴言我从征之人皆兴起也上帝临女无
 贰尔心尔作诗者指武王言人心皆兴无不欲伐商
 者所谓予有臣三千惟一心也人心所在即上帝之
 所临也故武王之心无所疑贰顺之而已非谓恐或
 有疑而赞其决也此承上章言武王顺人心以伐商
 之意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079-0275c.png
 洋洋广大猊檀坚木宜为车者即临戎之革车也煌
 煌明盛猊骝马白腹曰騵彭彭壮盛猊师尚父太公
 望为太师而号尚父也鹰扬如鹰之飞扬而将击言
 其猛也凉当作谅信也肆伐大声其罪也会朝出兵
 相会之晨也言武王以革车三百两伐商其在洋洋
 广大之牧野宜若不见其多然其车则煌煌然明盛
 其驷则彭彭然壮盛亦可见其声威之足以震人矣
 而师尚父之鹰扬又为武王所信而仗大义以纵兵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079-0275d.png
 伐商所以商纣如林之旅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
 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不崇朝之间尽除秽浊而
 天下清明矣此章言武王以德服商实由天启以终
 首章之意
   大明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

 经旨曰此诗周公历举大王避狄患迁岐周而王迹
 于此肇基且及文王得人心之事以戒成王也篇内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079-0276a.png
 言古公对今而言故谓之古则此诗必作于周有天
 下之后矣
绵绵瓜瓞(比/也)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
未有家室(赋/也)
 绵绵不绝猊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夲初生者常小
 其蔓不绝而后大以比太王初自豳踰梁山时其国
 尚小至岐周民归者众而始大也民周民也土齐诗
 作杜杜漆沮三水名漆沮者扶风之漆沮合杜水于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079-0276b.png
 岐山之北而流出岐下以入渭者也详见吉日字义
 盖大王初迁未至岐周定居故未有家室而先于杜
 漆沮三水之间野处焉陶窑也复重窟也穴土室也
 或为重窟或为土室皆若瓦窑之空其中故通谓之
 陶此言大王初迁时之小也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
聿来胥宇(赋/也)
 来者自土沮漆而来也岐下岐山之下即岐周也盖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079-0276c.png
 朝发于三水之间循其水浒而一日即至岐下也岐
 周在后稷邰城西八十里间盖复其旧封地也姜女
 大王妃也但云及姜女来居者未敢期豳民之必从
 已也此章言大王迁岐定居之事夲无意于国之必
 大也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
筑室于兹(赋/也)
 周原在岐山之南膴膴肥厚貌堇美菜如内则妇养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079-0276d.png
 舅姑以堇之堇许慎谓蒸食之甘者是也荼如七月
 采荼食农夫之荼苦菜也得霜而甘脆饴饧糖也言
 周原肥厚菜无分于甘苦而皆如饴也始者谋于已
 也谋者谋于豳人也契者以荆木然火而灼龟也契
 龟谓谋于鬼神也即洪范谋及乃心谋及卿士庶人
 谋及卜筮之序曰者龟告之辞也止者于止为宜也
 时者于时为宜也此章盖因豳人从之者众而为之
 谋居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079-0277a.png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
周爰执事(赋/也)
 慰者慰劳之止者奠安之上章言曰止则龟告以于
 时宜居此也此言乃止则遂安于此以成龟告之意
 也左右者左右开地置邑以居其民也比已通在野
 而言矣疆理以分田言疆者画其大界也理者别其
 条理也宣亩以营田言宣者导其沟洫也亩者治其
 田畴也自西徂东者言西自漆沮之水浒而东往岐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079-0277b.png
 山之下也周爰执事者皆西来之人竞出力以为其
 所当为也此章言大王定民居而为之制田里也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
作庙翼翼(赋/也)
 司空掌营国邑司徒掌徒役之事凡量地制邑必先
 度地以居民而后致众庶令徒役故先召司空而后
 及司徒也绳所以为直凡营度位处皆先以绳正之
 既正则束板而筑也缩束也载上下相承也言以索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079-0277c.png
 束板投土筑讫则升下而上以相承载也此以绳定
 室家之位而筑板先作宗庙也礼君子将营宫室宗
 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此见大王之重宗庙也
○救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
鼛鼓弗胜(赋/也)(度如字冯音凭胜音升后凡/凭藉之冯胜任之胜并同)
 救盛土于藟也陾陾众也度度于版上而投土也薨
 薨投土版中之声登登渐高貌削屡墙成而重复削
 其凸处也冯冯有所依冯而取正也五版为堵说见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079-0277d.png
 鸿雁筑墙而百堵兴则众工皆起矣鼛鼓鼓役事说
 见鼓钟弗胜者言其乐事劝功鼓不能胜其速也此
 言大王之作宫室先筑墙而民心劝也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
戎丑攸行(赋/也)
 伉高貌将将大貌以皋言高以应言大互相备也作
 室先立二门以尊观望也而宫室之事自此毕矣冢
 土大社即诸侯之国社详见小雅甫田字义戎大丑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079-0278a.png
 众也大王于是又立冢土以依国社之神而凡有动
 大众之事则宜社以行盖社为民而立者也周之大
 事莫重于戎故特以戎丑言以起服昆夷之端也此
 可以见大王肇基王迹之远图矣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
駾矣维其喙矣(赋/也)(混音/昆)
 肆大也用以为发语辞殄绝也愠谓昆夷怒大王之
 迁居近地也陨坠也问声闻也谓大王虽为昆夷所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079-0278b.png
 怒然以德绥之而昆夷亦称其美不失声闻也柞栩
 也棫白桵也皆恶木丛生有刺而能塞路者也拔抽
 也抽去其根使不得生长也兑通也駾马疾行貌言
 突去如马行之疾也喙张喙而息也言昆夷所以敢
 于为患者恃其深林大麓之中路岐阻塞而人不易
 入耳今柞棫拔去而道可通行则生齿渐繁往来不
 绝而昆夷駾然避去喘息不暇矣即皇矣篇所谓串
 夷载路也盖大王居豳北有獯鬻之侵及既迁岐则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079-0278c.png
 西有昆夷之扰但北狄大而西戎小豳地迫近强狄
 非可力争故去豳而迁岐此以小事大之智也若昆
 夷实未尝伐也惟以德绥之其心自服此则以大字
 小之仁也他日至于文王而亦事昆夷不过率大王
 之遗法耳此承上章言大王迁国肇基惟以服昆夷
 为安民之急务也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079-0278d.png
 质正成平蹶动也生生意即良心也言文王能动虞
 芮二国之良心故质正而求成也若岐周有昆夷之
 患今自大王以来能尽以大字小之仁而文王缵之
 既有以服其心则所行皆安民之政而化行于诸侯
 之国莫不皆服矣安民之政自得贤之助始故又以
 四臣之助终焉予诗人自予也率下亲上曰疏附相
 道前后曰先后喻德宣誉曰奔奏武臣折冲曰禦侮
 以见文王之造周皆缵大王之绪而成王所以继大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079-0279a.png
 王之业者当如文王之用贤也
   绵九章章六句
    此诗前八章皆言大王迁岐创造之事以见
    周家王业所由兴也九章言文王得虞芮之
    归心与上文似不相属虽迁就其说以求通
    终属牵强窃意虞芮一章或是错简惟以属
    于思齐誉髦斯士之后庶几理顺耳
棫朴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079-0279b.png
 经旨曰此诗周公述武王作人之德以戒成王也旧
 说谓咏歌文王之德则以辟王为后人尊称之辞理
 犹可解但六军乃天子之军制而岂文王所得有哉
 此但可以为武王事而不可以文王言也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比/也)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赋/也)
 朴丛生也根枝迫迮而相附着也槱积也积以待乾
 也棫夲恶木徒足以害嘉卉去之则嘉卉生然棫朴
 之乾者则薪之未乾者则槱之皆得用以烹饪亦未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079-0279c.png
 尝弃也以比去小人然后可以养君子而于小人亦
 不弃此王者作人之道也济济齐楚貌义见楚茨辟
 王指武王左右谓在其左右而不离也此章言武王
 能作人则人心归附而于朝廷之事百执事皆欲在
 其左右而趋承矣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赋/也)
 璋璋瓒也祭祀之礼王祼以圭瓒诸臣助之亚祼以
 璋瓒瓒勺也圭璋其柄也璋比圭得其半故半圭为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079-0279d.png
 璋执璋以亚祼者大宗伯而群臣在其左右赞祼将
 之事者非一人曰奉则谓奉承璋事非谓左右两人
 交奉而内可判也峨峨壮伟之貌髦士俊士言诸臣
 之贤也宜犹称也此章言宗庙之事诸臣之贤者皆
 欲在其左右而助之以奉璋也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兴/也)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兴/意)
 淠舟行貌泾水自豳西发源南入于渭武王都镐在
 渭水南则泾舟注渭所以通镐京也故以泾舟起兴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079-0280a.png
 言泾舟顺流而下徒众以楫棹之犹武王往迈而六
 师追及之众归其德不令而行也自武王伐纣惟用
 虎贲三千人其他征伐未有六师尽行者意必以大
 狩讲武于焦穫者言欤但此诗之意惟以见人心之
 归不必指实事也此章盖言军旅之事为士卒者皆
 欲从之以往迈也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兴/也)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兴/意)
 倬大也云汉天之文也为章于天言其文之高大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079-0280b.png
 武王老而受命尝自言绥我眉寿此周王之所谓寿
 考也言武王寿考则其德积之悠久斐然有文与天
 同其高大人皆鼓舞何有不兴起者乎盖武王得人
 心之归附其原在于作人也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比/也)勉勉我王纲纪四方(赋/也)(追/音)
(堆/)
 追雕也金曰雕玉曰琢相质也追琢比功夫之有文
 也金玉比生质之夲美也此以自治言也言所以作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079-0280c.png
 人者岂在求之人哉亦惟自治以复其夲体而已我
 王指成王纲者举纲之大绳以张网之目也纪者理
 目之小缕以属网之纲也纲纪四方惟在于得人心
 故戒成王以脩德作人之功勉勉不已然后可以为
 四方之纲纪也
   棫朴五章章四句
旱麓
 经旨曰此亦周公歌武王之德自求多福者以告成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079-0280d.png
 王也盖四章言骍牡既载则当自武王为天子尚赤
 之后言耳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兴/也)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兴/意)
 麓山足也旱麓山麓之不通水泉者榛似栗而小楛
 似荆而赤皆贱木而人灌溉之所不及也济济滋濡
 齐盛之貌君子指武王言旱麓之榛楛夲不资人力
 之灌溉而自然有济济之盛以喻人之生理自不能
 遏也盖君子有岂弟之德则福禄随之是以岂弟而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079-0281a.png
 干禄也君子夲无干禄之心犹所谓以尧舜之道要
 汤云耳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兴/也)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兴/意)
 瑟缜密貌玉瓒圭瓒也黄流秬鬯也玉瓒贵器黄流
 美酒有玉瓒则自然有黄流之注而黄流不能外玉
 瓒矣犹君子有岂弟之德则自然有福禄之降而福
 禄不能外岂弟矣此申上章干禄岂弟之意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兴/也)岂弟君子遐不作人(兴/意)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079-0281b.png
 天地发育万物生意无所不至故鸢之飞则至于天
 鱼之跃则在于渊皆自然之生理而吾道之所察也
 君子有作人之德则人皆兴起无不化而为善如鸢
 鱼之飞跃于天渊则为察矣此章言武王之德能感
 人也感人则人归所以为福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赋/也)
 清酒兼祼献之酒谓郁鬯并五齐也载盛于尊也骍
 牡用之以取膋求神故特言之而自燔膋以至剥烹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079-0281c.png
 礼无不备也故下文以享祀承之此章言武王能感
 神也感神则神飨所以助之大福也○清酒骍牡详
 见信南山享祀详见楚茨各字义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兴/也)岂弟君子神所劳矣(兴/意)
 瑟亦以密言燎者取以供㸑也因上章享祀则有廪
 㸑饔㸑而言盖柞棫小木非美材长育之久至于茂
 密则民得以为薪燎以事神况君子有岂弟之德积
 久而能作人岂不足以为神所劳乎此申上章言神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079-0281d.png
 所以介景福之意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兴/也)岂弟君子求福不回(兴/意)
 莫莫说见葛覃条枚说见汝坟葛藟以喻福条枚以
 喻君子之德条枚无意于求葛藟犹君子无意于求
 福也不回正言其无求福之心也
   旱麓六章章四句
思齐
 经旨曰此诗歌文王之德而推其夲于闺门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079-0282a.png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
则百斯男(赋/也)
 思语辞齐德之一也媚爱也周姜大王之妃大姜也
 京周也大姒文王之妃也徽美也百斯男言其子孙
 之多举成数也媚周姜谓致孝也嗣徽音继大任之
 美也百斯男谓不妒而多男曰百者并子孙言之也
 此章为文王刑于寡妻而发故推夲大任闺门之教
 以见大姒之贤有自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079-0282b.png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赋/也)
 惠顺也宗公宗庙先公也时是恫痛刑法也闺门之
 中一有欺罔得罪于神则为神所恶而怨矣为神所
 伤而恫矣不欺鬼神所谓惠也隐微之间一毫无愧
 如此则能为法于寡妻矣言寡以见其虽寡弱而不
 可侮也御临也自族人而言则曰家自国众而言则
 曰邦近之而至于兄弟远之而御于家邦皆自刑寡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079-0282c.png
 妻始家齐而后国治也此章要旨在于刑寡妻而已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赋/也)
 雍雍和也肃肃敬也在宫和之处也在庙敬之处也
 在宫而和常恐其亵故在宫雍雍之时必有在庙肃
 肃之敬然后为不欺鬼神也不显言人所不见也临
 如临民临事之临言其显也射与斁同厌也言独知
 之地常若有临则工夫纯而不已矣然兢兢自持不
 以已纯而忽于保此可见其心之严于隐微而闺门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079-0282d.png
 之内所以为寡妻之法者在是矣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赋/也)
 肆发语辞而有大意戎疾大难如崇侯之赞姜里之
 囚密须之征昆夷之事是也殄绝也烈光假大也瑕
 玷也言大难虽不能无而光大之德则无所瑕也盖
 德极其盛遇事而不动心如此闻泛闻于人也諌见
 规于人也式合于法也入入于善也文王德性之知
 非因事而有假于闻见然其亦式亦入即其不显亦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079-0283a.png
 临无射亦保之功也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赋/也)
 冠以上为成人小子童子造谓为其业也古之人指
 文王无斁不已也髦俊也此章言文王之德纯亦不
 已故能成就人才使为髦士而皆有美誉也首篇所
 谓不显亦世者盖在于此○按绵之虞芮质厥成一
 章若以属于此章之下理亦可通
   思齐五章二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079-0283b.png
皇矣
 经旨曰此周公叙大王王季文王王迹之所起以告
 成王使之所夲也集传得之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
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
西顾此维与宅(赋/也)(耆音/指)
 皇大也赫盛明也监观莫定也二国夏商也不获谓
 失其道也四国四方之国也究究其极度度其宜皆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079-0283c.png
 言民心谋欲得君而主之也耆与武耆定尔功之耆
 同致也憎当作增式以规制言廓以幅员言谓增大
 其立国之规模也眷回顾也此者指岐周之地宅居
 也此章首言天眷大王使居岐周为根夲之地也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脩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
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
立厥配受命既固(赋/也)(屏必/郢反)
 菑翳皆木之已死者则拔去之灌栵皆木之妄生者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079-0283d.png
 则治平之柽椐无用之木则辟除之使不萌芽檿柘
 有用之木则疏剔之使无繁冗此皆通道之事盖豳
 民相从大王迁岐开辟地辟则民可居而道路通也
 明德者明德之君即大王也串夷当作昆夷载路即
 前篇昆夷駾矣之事大王初迁与姜氏聿来胥宇姜
 氏盖有助焉故言天立厥配以见其有内助之功也
 此章言大王定宅于岐而天命始固也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079-0284a.png
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
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赋/也)
 省视拔去兑通也柞棫拔而松柏通所谓通道也义
 见绵上章作屏脩平启辟攘剔之事亦此意也帝省
 其山如此见周有兴起之势也作邦以后日得天下
 言作对以后日配上帝言大伯大王之长子也王季
 大王之少子也盖谓周家配天之业始于大伯王季
 也当时大伯以王季之德人心所归足以任天下之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079-0284b.png
 重而已则恭默无为才略殆不及焉故以国让王季
 使王季为小廉之避则周家之业未必能成而王季
 友爱切至因于夲心能体其兄大伯之意遂受而不
 辞故周家之庆益笃虽其功业非大伯所为而亦锡
 之以光如书所谓于汤有光也旧说以为与其兄以
 让德之光则与孔子所谓民无得而称者有戾矣盖
 大伯之让止是家庭常事有何异焉而王季受之亦
 不以为将得天下也但原周所以得天下之由则自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079-0284c.png
 王季受大伯之让始故推及大伯言之自史迁以来
 言此事者多失夲意详见说理会编卷六奄忽也奄
 有四方即上文作邦作对也盖以文王言文王能得
 天下之人心即已奄有四方矣此章言文王得国之
 事以明周有天下之由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
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
受帝祉施于孙子(赋/也)(貊音/莫)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079-0284d.png
 度华谷严氏谓为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之度是也上
 言帝省其山以功言此言帝度其心以德言貊韩诗
 作莫貊其德音者莫然清静而无声无臭之意盖王
 季此心之微与天通也明明其明德也类肖乎天地
 也自其容养而言谓之长自其主宰而言谓之君王
 大邦者谓兴王业于周也顺比以人心言克顺能使
 人爱也克比能使人从也言王季有明类长君之德
 能使人顺比以兴王业也至于文王其德亦如王季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079-0285a.png
 而无可悔无可悔则无亳发之慊于心矣故能受天
 之福而延及子孙此亦王大邦之意也此章言王季
 之德能兴王业以贻文王也左传释此章度莫明类
 长君顺比文九字之义语既强排而文亦繁复今不
 从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
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以笃周祐以对于天下(赋/也)(共音恭/按音遏)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079-0285b.png
 帝谓者言天意知文王也无然者实无也非谓不可
 如此也畔援者有畔岸而攀援之人心依于物则有
 畔有畔则有援矣文王之心至虚无物何有畔援歆
 羡者有歆动而羡慕之也心感于欲则有歆有歆则
 有羡矣文王之心至静无欲何有歆羡此所以先登
 干岸也诞亦大也而用为发语辞岸即至善之地先
 登者犹言先得即先知先觉之谓也惟其心如此所
 以至公无私顺民好恶而密人肆患不容以不遏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0079-0285c.png
 密近岐而界于戎翟之国在今平凉府泾州距逆也
 大邦谓周阮小国共则阮之邑也与密人相邻殷政
 不纲故诸侯放恣而密人敢侵小国然文王已为西
 伯则其所专征之地也于是整我之旅以遏密人徂
 共之旅整旅之旅文王之旅也徂旅之旅密人之旅
 也言旅则不用大众可知然密人闻文王起兵盖亦
 退去矣此阮人望文王来救者也故曰对于天下天
 下之心归之周祐所以笃也此章言天以文王有德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0079-0285d.png
 而使之伐密以得天下之心也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
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
邦之方下民之王(赋/也)
 京周京依其在京言其有根夲可以凭也文王之兵
 一出既遏密人徂共之旅矣乃从阮之疆畔与密相
 邻之处衔枚卧鼓出密人不意而侵之所以示神速
 使知惧也然未尝与战而密亦不言出降见其已遁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0079-0286a.png
 去而小丑不足为虑故遂还师也陟我高冈以下皆
 既还而谕密之辞也盖使之无陈师于我陵之阿无
 饮水于我泉之池且自度岐周之地乃鲜少之原万
 邦所向而下民所归依此以为根夲孰敢当之以戒
 密人之不犯也而密人自此亦靖谧矣此终上章伐
 密之事旧说以度鲜原居岐阳为徙都程邑则于上
 文伐密之事不相连属而又不言迁程之详语亦近
 晦窃意大王迁岐经营周悉已历三世人心安焉迁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0079-0286b.png
 国重事也岂可轻议虽民归渐众自宜就野受廛何
 必并国邑迁之而况岐阳渭将非远在故都之外者
 乎且不数年而即迁礼礼在岐之东南三百里因灭
 崇而以其地作邑焉盖辟地渐广而崇之顽民未驯
 宜亲镇抚之以定其疆理导其化源为生民计不得
 不然耳观文王有声之诗历叙文武礼镐之迁而不
 及于程则迁程之说夲不经见及考史记亦无迁程
 之事惟逸周书称王宅程三年遭天大荒而迁礼盖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0079-0286c.png
 附会也后儒因以程为汉扶风安陵即今咸阳县又
 或以程为毕郢之郢亦皆臆说耳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
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钩
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赋/也)
 予设为上帝之自称也怀眷念也明德文王之明德
 也声谓言辞色谓容貌夏谓侈大革谓变更不大不
 长非但言不大之不长之而已盖已入于无之意正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0079-0286d.png
 所谓无畔援歆羡也此将举伐崇之事而先言其喜
 怒之合于天而无私也仇方指崇也集传据史记以
 为崇侯虎尝谮西伯于纣纣囚西伯于羑里西伯归
 三年伐崇如此则为私怨矣盖虎之在崇倚纣为虐
 其害民有不可胜言者其谮之也亦忌之也虐民已
 甚众所共雠故曰仇方文王久以西伯专征有功纣
 疑已解因崇罪不可赦而伐之非私怒也故又以帝
 谓发之见其当伐而伐所以顺帝则也兄弟与国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2a 页 WYG0079-0287a.png
 钩援云梯也援引也所以钩引上城故谓之钩援临
 临车在上临下者也冲冲车从旁冲突者也皆攻城
 之具备钩援临冲以为攻具亦可见崇之负固矣墉
 城也崇详见文王有声字义此章言文王伐崇之顺
 天命也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
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
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赋/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2b 页 WYG0079-0287b.png
 闲闲不暴急也言言使其言语得达也执讯其所出
 降之人当讯问者则执之也连连谓不绝也攸馘谓
 讯之而所当馘者安安使安其生而不杀也类谓类
 聚所当祀之群神以告祭非常祭也祃谓祭军中旗
 纛之神也致致其来也附使之来附也茀茀将攻之
 时蔽芾之也仡仡城将坏而人心摇也绝灭其国也
 忽忽然言其易也此言文王于崇夲无杀戮之心但
 示安闲而祭神以致其来附既服则待之以不死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3a 页 WYG0079-0287c.png
 其负固不服者然后临城攻之纵兵大伐而城中人
 心摇动故其国忽然而灭不劳馀力也当时必崇人
 先有出降者文王既以不死处之而崇侯犹负固故
 灭之也无侮者怀恩而不敢有侮慢之心也无拂者
 畏威而不敢有拂逆之事也顺逆之情异而恩威之
 感殊此侮拂之所由别也○按左传文王伐崇三旬
 不降退脩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其序与此诗不合
 不必尽以为据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3b 页 WYG0079-0287d.png
   皇矣八章章十二句
灵台
 经旨曰周人追思文王有台池鸟兽之乐而又于辟
 廱作乐以乐育人材也故作此诗文王存日未尝称
 王曰王在见其为武王时诗矣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
民子来(赋/也)
 台而曰灵民乐而以明神之灵称之也灵囿灵沼亦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4a 页 WYG0079-0288a.png
 然经度营表攻作也经始勿亟谓经始之时量工命
 日勿急其期非谓文王戒以勿亟也此章言文王作
 灵台而民乐于趋事也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
于牣鱼跃(赋/也)
 囿者筑墙为界域而养禽兽于其中也攸伏安于孳
 乳而不惊动也濯濯肥泽貌翯翯洁白貌牣满也鱼
 满而跃言多而得其所也此言文王乐台沼之乐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4b 页 WYG0079-0288b.png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廱(赋/也)(贲音/坟)
 虡业悬钟磬者此编钟编磬也举此则八音皆备可
 知矣贲大鼓所以鼓众而兴事者也镛与书笙镛以
 间之镛同即鏄钟也论与伦同先后有序之意鼓与
 贲鼓不同周礼鼓人所谓以晋鼓鼓金奏者是也钟
 亦从晋鼓以节之大钟非镛也盖以钟鼓先之而后
 作乐鼓钟鼓每并言之陈氏旸曰乐之作也先鼓以
 警戒后钟以应之意正谓此详见庙制考义二卷末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5a 页 WYG0079-0288c.png
 于论鼓钟以上三句但言其设乐器耳于乐辟廱言
 文王自沼囿而至辟廱乐育人材之意未及作乐也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鼓逄逄矇瞍奏公(赋/也)(逢薄/红反)
 鼍象龙形长丈馀声如鼓皮坚厚故以冒鼓而名鼍
 鼓盖即贲鼓以其大也鼍鼓鼓众而后矇瞍始奏作
 乐之事也盖至此而后乐始作矣○此诗言文王既
 乐台池鸟兽夲有万物各得其所之意而又乐育人
 材于辟廱既久而民犹思之此非文王与民同乐而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5b 页 WYG0079-0288d.png
 能致其然哉
   灵台四章二章章六句二章章四句
下武
 经旨曰此美武王能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也盖成
 王时诗意亦周公所作云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赋/也)
 下武者不尚武之谓也不尚武则周之哲王皆有文
 德者矣王谓武王配对也谓三后德合于天而武王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6a 页 WYG0079-0289a.png
 能配之也京镐京也盖武王以武定天下然非其心
 之所尚也故特发之以明周之家法惟在于文德也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赋/也)
 武王所以能配三后于京者以其志在继述于先世
 之德能起而求之以长言合乎天命故能成王者之
 信于天下而配三后也王者之事业莫大于信信则
 天下心服而王矣此章言武王所以能合三后之德
 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6b 页 WYG0079-0289b.png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赋/也)
 此言武王信孚于天下而为民之法者惟其心长存
 于孝耳孝思永则民之为法亦永矣所以为永言配
 命也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赋/也)
 媚爱侯维也媚而应之以顺其德即是下土式武王
 之孝也昭即其孝之著也服事也谓嗣先世之事也
 此覆说上章之意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7a 页 WYG0079-0289c.png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赋/也)
 兹即上章之哉盖声相近而通用也来来世也许陈
 氏以为语助也绳者以为准绳而取正也武迹也绳
 祖武即上章所谓嗣服也言武王之德所以昭明于
 来世者亦惟绳其祖武而已故万年之久能受天祜
 见其德之昭明其福悠久无疆也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赋/也)
 贺朝贺也遐何佐助也言无不助周也此申上章受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7b 页 WYG0079-0289d.png
 福无疆之意
   下武六章章四句
文王有声
 经旨曰此诗专叙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明其皆
 以得民心而为君也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赋/也)
 遹与聿同发语辞骏大也烝之训君盖夲尔雅窃意
 烝众也得众然后可以为君故直以为君耳此章言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8a 页 WYG0079-0290a.png
 文王以安民观成功而声名洋溢所以为君也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赋/也)
 受命者以安民而受命也有武功以起伐崇而作丰
 邑非以武功为重也丰即崇地文王既灭崇则拓地
 渐广而其民未驯宜亲抚治之故徙居焉而文王之
 泽所及益远矣盖自岐周而迁丰也逸周书称王宅
 程三年遭天大荒而迁丰其说妄矣说见皇矣此章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8b 页 WYG0079-0290b.png
 言文王受命迁都而德泽及远也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赋/也)
 淢城沟也方十里为成成间有沟深广各八尺则方
 围四十里城之大者也匹称谓礼所得为称上公之
 制也欲谓广都邑以自侈大之欲也追来孝者谓追
 先人来及之孝也兴王之夲在此故曰王后此章言
 文王之筑丰邑夲继志而兴王业也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9a 页 WYG0079-0290c.png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赋/也)
 公功也濯者洗濯一新之意垣即城也丰之有垣以
 为保障此王功之所以一新而四方人心归向皆以
 文王为桢干言桢干则所以为垣之夲在人矣称王
 后与上章意同此章言文王为人所倚仗而莫不归
 心也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39b 页 WYG0079-0290d.png
(赋/也)
 丰水东北流经丰邑之东入渭而注于河此便于舟
 楫之道而禹功正欲便民如此也武王起于丰邑以
 有天下四方于此来同而武王遂得为君故称皇王
 变王后言皇王者一统天下则其事又大也自其根
 基之积厚有所树立而言谓之后自其德业之显著
 无不遍覆而言谓之皇此其所以为文王武王之别
 也此章言丰水系于王业之成而为下章迁镐张夲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40a 页 WYG0079-0291a.png
 也
○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赋/也)
 镐在丰东武王既有天下而始迁之以其地为四方
 舟楫之所便所以亲诸侯也既迁而即为辟廱以讲
 学行礼则所以绥文德者莫切于此此人心之所以
 无不心服而德教溢乎四海矣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者以四方来同者言也心服故曰思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40b 页 WYG0079-0291b.png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赋/也)
 考稽也考于人心也人心顺则为吉兆矣于是以龟
 决而正之而武王乃居镐京以成龟兆之吉也盖承
 上章而言其迁镐夲于天定而王业成也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
(赋/也)
 芑嘉榖白粱粟也详见七月字义仕事也燕燕安之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41a 页 WYG0079-0291c.png
 道也翼如辅翼之翼子指成王言丰水夲出嘉榖可
 以久居而武王所以不有事于丰者正欲贻其孙以
 久远之谋也久远之谋惟以燕安之道辅翼其子耳
 盖惟得人心之归然后可以燕安故镐京之迁所以
 顺四方之心也文王之在丰非不顺人心者但为方
 伯四方虽同其至有时都于丰水上流舟亦足以容
 矣及武王为天子则四方之同来者益众故于丰之
 下流为尤便也于是遂以宅镐京为首务诗人以丰
诗说解颐 正释卷二十三 第 41b 页 WYG0079-0291d.png
 水东注言于武王其有以哉
   文王有声八章章五句
 
 
 
 
 
 诗说解颐正释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