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071-07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毛诗集解卷三十七  宋 李樗黄櫄 撰
  三颂
 黄曰诗之有颂何也盛德不居成功不有以告天地
 以报祖宗岂直大其事俊其辞以誇当年耀来世而
 为是美观哉周之有颂人以为作于成周太和之时
 而不知其始于文武积累之日自文武积累而至成
 王自风极而至于颂其所由来者远矣鲁颂之作曰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071-0706b.png
 颂僖公非告神明也曰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皆愿
 之之辞非成功也圣人思西周之盛而不可得幸而
 有僖公之贤而鲁人尊之圣人之心若曰鲁周公之
 后也而其所以得人心者又如此吾又何贬焉故春
 秋谓之鲁春秋而诗亦有鲁颂所以尊周而存商颂
 所以仁前代此三颂之说也而亦圣人之意也
清庙之什诂训传第二十六  周颂
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071-0707a.png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
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李曰周公之营洛邑见于召诰洛诰按书召诰曰越
 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
 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越
 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则是
 周公营洛邑之时诸侯皆在也至于成洛邑以朝诸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071-0707b.png
 侯则于书无所见按车攻之序曰宣王能内修政事
 外攘夷狄复会诸侯于东都焉东都即洛邑也宣王
 中兴复于东都之地以朝诸侯则是成洛邑以朝诸
 侯虽其书无所见而车攻之序言复会诸侯于东都
 亦可以见也郑氏曰成洛邑居摄五年时孔氏推广
 之曰周公成洛邑在居摄五年其朝诸侯在六年明
 堂位言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言六年朝诸侯于明
 堂即此时也愚窃以为不然按书云在十有二月惟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071-0707c.png
 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则是周公成洛邑在于
 七年非在于五年周公成洛邑之时诸侯皆在遂因
 而朝诸侯非成洛邑在于五年朝诸侯在于六年明
 堂位之言不足信也其曰周公践天子之位朝诸侯
 于明堂亦非也夫周公特摄其位而已曷尝践天子
 之位乎周公所以朝诸侯者特相成王以朝诸侯而
 已周公非自居南面而受诸侯之朝也朝诸侯率以
 祀文王者洛诰所谓王在新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071-0707d.png
 武王骍牛一此所以谓祀文王也孝经曰昔者明王
 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
 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
 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
 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
 之欢心以事其亲自天子至于卿大夫尊卑虽不同
 而必以尽其所有合其欢心以事其亲然后为孝故
 为天子者必合天下之欢心为诸侯者必合一国之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071-0708a.png
 欢心为大夫者必合一家之欢心然后见其事先君
 之孝必尽其所有以祭也周公成洛邑朝诸侯率以
 祀文王则是能合四海之欢心也故孔子以为郊祀
 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
 之内各以其职来祭观此则知周公之孝于穆清庙
 清庙郑氏以为天德清明文王象焉其意以为文王
 与天合其德故以为天德清明文王象焉王氏从而
 推广其说以谓汤之伐桀众以为我后不恤我众而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071-0708b.png
 割正夏而汤诰云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则是圣人之
 任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此圣人之清
 也不如苏氏以为清庙肃然清静按左传曰清庙茅
 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清庙之
 中但以茅饰屋所以著其俭杜元凯注曰清庙肃然
 清静之称也苏氏之说盖本诸此张文潜又谓治人
 之道尚明故施政之堂曰明堂事神之道尚洁故文
 王之庙曰清庙禦侮之道尚肃故宫室之墙曰萧墙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071-0708c.png
 明不蔽也清不污也肃不乱也王氏以为周公穆穆
 而帅诸侯则诸侯以肃雍而应周公其说虽善然以
 于穆为钦和古人之辞疑不如是不如毛氏以为于
 乎美哉周公之祭文王之清庙乎穆美也郑氏以肃
 雍显相谓周公祭清庙其礼仪敬且和又诸侯有光
 明著见之德者来助祭一句之中上二字以为周公
 下二字以为诸侯不可以从也故于穆清庙当从毛
 氏之说肃雍显相当从王氏之说言于乎美哉周公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071-0708d.png
 之祭清庙也诸侯之来助祭者敬而且和也敬之与
 和祭祀之所贵雍之诗亦曰有来雍雍至止肃肃惟
 其肃肃则是其心之敬惟其雍雍则是其猊之和心
 敬而猊和而其祭可谓诚矣肃雍显相以见诸侯之
 助祭也如此虽不言周公所以帅之而帅之之意自
 见亦犹何彼襛矣言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人之望见
 王姬之来曷不肃雍乎此乃王姬之车也此虽不言
 王姬肃雍而王姬之意自见今此不言所以帅之而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071-0709a.png
 诸侯能如此亦见周公所以帅之也济济众多之士
 也孔氏谓序言朝诸侯帅以祀文王者止率诸侯耳
 多士亦助祭而序不言帅之者王朝之臣助祭为常
 非所当率故不须言虽以济济多士为王朝之臣然
 亦不必专指王朝之臣孝经曰不敢遗小国之臣而
 况于公侯伯子男乎以诸侯之臣皆与之岂必王朝
 之士乎故凡王朝之臣与夫诸侯之臣皆与其中焉
 济济多士皆秉文王之德而祀文王在天之神洋洋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071-0709b.png
 然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固足以配祀文王矣而在
 庙又皆奔走以助其祭夫对越在天则内以尽其德
 骏奔走在庙则外以尽其力内尽其德外尽其力则
 其所以助祭也可谓至矣尽矣以见文王既没其德
 在人者不可忘文王之德岂不显乎岂不奉承于人
 乎信乎无有厌斁于人也文王之生诸侯奉之未足
 以见其德之盛文王既没天下之人奉承之如是之
 久然后可以见其德之盛周公以四海之内各以其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071-0709c.png
 职来祭则是圣人之德无以加于此周公之孝于此
 可见然序但言美文王者以清庙所祭者乃文王故
 专归美于文王也
 黄曰清庙之诗乃洛邑既成诸侯四朝周公相成王
 率诸侯以祀文王如斯而已今郑氏孔氏之说皆以
 为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朝诸侯于明堂予窃
 以为不然夫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官又曰召公为
 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又曰周公曰王若曰则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071-0709d.png
 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位无疑也洛诰之书言王在新
 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则祀文王之时
 而王在新邑周公率诸侯以朝之又无疑也孔子曰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周
 公其人也曰周公其人云者言周公必如是而后可
 以无愧使周公果践位称王则孔子奚取哉予敢详
 为之辨文王之庙谓之清庙何也或曰鸣条之役有
 今朕必往之辞此圣人之任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071-0710a.png
 二以服事殷此圣人之清也夫孔子形容文王之德
 曰至德而诗人形容之曰之德之纯中庸形容之曰
 天之所以为天文王之所以为文王也是皆形容不
 尽之意也而清之一字果足以尽文王之德云乎哉
 左氏曰清庙茅屋大路越席昭其俭也杜元凯注曰
 清庙肃然清静之称近世张右史曰治人之道以明
 为贵故施政之堂谓之明堂事神之道以洁为贵故
 文王之庙谓之清庙此说尽之呜呼吾观清庙一诗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071-0710b.png
 而叹文王之德何其在人心耶夫德足以感人心于
 一时不若足以感人心于后世颂美文王之德其所
 以在人心者不泯也故在当时曰济济多士文王以
 宁后世则曰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故清庙一诗形容
 清庙之美相祀之诚而其所以形容之微意则在于
 秉文之德一句盖见王姬之车者自有曷不肃雍之
 辞入文王之庙者自有肃雍无射之心文王之神无
 所不在而祭者之心以为如在对越其所以在天与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071-0710c.png
 奔走其所以在庙祭者之心无所不尽其极也曰不
 显不承者此又推其不祭之时文王之德亦能使人
 之无厌射如此也噫雍雍在宫肃肃在庙此文王之
 德也今曰肃雍显相非秉文之德乎不显亦临无射
 亦保此文王之德也今曰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非
 秉文之德乎吾观思齐之诗而得清庙之遗意也
维天之命大平告文王也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071-0710d.png
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李曰文王受命作周未尽得天下而没至成王时始
 致大平遂归功于文王而告庙焉自古人君能成其
 治功则必明归功于祖庙而不敢以为己有也武王
 得天下也曰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
 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
 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是归
 功于文王也故成王致太平亦曰假以溢我我其收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071-0711a.png
 之亦是归功于文王也中庸举此诗以谓维天之命
 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
 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中庸之
 书其言诗也亦是断章取义此诗之意言天命周家
 无有穷已故始也命文王以及成王也中庸之说则
 以文王之德之纯对于穆不已以相对为说观此诗
 所言大概以谓天之命周家如此之厚故先言于穆
 不已下句遂解此天命不已之意言天命文王至于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071-0711b.png
 成王也命者天之命周家也郑氏云命犹道也此亦
 出于中庸之说王氏则以于穆为敬和亦曲说也于
 乎不显言于乎美哉文王之德岂不光显乎盖其德
 纯一既见于文王之身而其后又洋溢以及于成王
 也而成王假之以致大平后世常大顺文王厚而行
 之则可以保大平之业也骏大也惠顺也笃厚也欧
 阳曰此诗不言武王主于祭文王也其说甚善郑氏
 曰大顺我文王之意谓为周礼六官之职此皆附会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071-0711c.png
 之说不足信也
 黄曰行而后说动而后敬言而后信此可见之效也
 而犹未离乎人也未行而说不动而敬不言而信笃
 恭而天下平非与天同德者孰能致之故曰上天之
 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此告大平之诗所
 以言天之所以为天与文王之所以为文王也噫维
 天为大惟尧则之此尧之所以为尧也天德而出宁
 日月照而四时行此舜之所以为舜者也若夫时雍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071-0711d.png
 太和之治特其绪馀耳此一诗惟中庸形容之尽而
 诸家之说皆不足考其曰中庸断章取义何其谬欤
维清奏象舞也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李曰象舞文王之舞也春秋襄公二十九年吴季子
 聘于鲁观周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则
 是象舞乃文王之舞也横渠先生曰周乐有象武勺
 三者象是武王为文王庙所作武功本于文王故武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071-0712a.png
 王归功于文王以作此乐象文王也大武必是武王
 既死国人所奏之乐奏于武王之庙勺是周公七年
 之后制礼作乐时大武有所增益也故勺言告成大
 武此乃据序为说则是象舞者乃文王之舞武舞者
 乃武王之舞故将奏象舞则必歌维清之诗将奏武
 舞则必歌大武之诗有其舞必有其歌舜之乐歌于
 堂有九德之歌九韶之舞自古然也郑氏之说乃以
 谓象舞象用兵杀伐之舞武王制焉苏氏则以为文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071-0712b.png
 王之舞盖文舞也一则以为文舞一则以为武舞无
 所考證难以参订然观诗之所言但言文王之典足
 以知其为文舞也武之诗言胜殷遏刘耆定尔功酌
 之诗言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此二诗犹疑是武舞也
 其诗篇之名虽不言文舞武舞观诗之意自可见也
 礼记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明堂祭
 统亦皆谓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说
 者皆以象为武王之舞象舞既是文王之舞又为武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071-0712c.png
 王必不然也清明也缉继也熙广也天下之所以清
 明无事其后世又能继而广之皆是文王典法所致
 也文王造周未得天下而没天下之治也已见于文
 王故祭天之礼皆自文王始也自今已后迄有成功
 原其周之祯祥则在于文王也礼记曰国家将兴必
 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文受命作周至武王则
 得天下成王致太平之治其祯必在于文王时也毛
 郑则以文王受命始祭天而征伐孔氏遂谓文王祭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071-0712d.png
 天必在受命之后未知其何年郊祭二家之说皆因
 文王受命遂为此辞使文王而祭天则是受命称王
 僭伪不臣文王不免有罪也生民之诗曰后稷肇祀
 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说者遂谓后稷祭天呜呼使后
 稷而祭天则不足为后稷使文王而祭天则不足为
 文王以诸侯而祭天此乃暴秦之君无所忌惮者所
 为而谓后稷文王亦为之乎诗人之言非不明甚但
 学者不详味之生民之诗曰后稷肇祀乃是归功于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071-0713a.png
 后稷言祭天之礼所以行于今者自后稷之致也此
 诗言肇禋亦是归功于文王言祭天之礼所以用于
 后世者乃自文王所致也诗人之言学者自乱之耳
 文王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使纣之在日而
 文王设为祭天之礼安在其为事君之小心哉
 黄曰吾观维清之颂而见文王之纯乎天也古之圣
 人迫之而后动求之而后应者吾于汤武见之迫之
 而愈不动求之而愈不可得徽柔懿恭而不忘乎民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071-0713b.png
 小心翼翼而不忘乎君感而遂通而不失其为寂然
 不动与民同患而能退藏于密无然畔援无然歆羡
 文王之心天知之矣虽则如燬父母孔迩文王之心
 非特天知之而汝坟之妇人亦化之故曰有君民之
 大德有事君之小心吁兹文王之所以纯乎天也哉
 是故成汤之心见于濩舞武王之心见于武舞文王
 之心见于象舞濩舞之乐季子知其犹惭武舞之乐
 孔子叹其未尽善圣人之心苟有不足于中者无隐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071-0713c.png
 也维清之颂其文王象舞之乐章乎其辞简而明直
 而大文王纯德之所著见乎季子见舞象箾南籥者
 曰美哉犹有憾杜元凯注云文王恨已不及致大平
 呜呼吾观维清之颂象舞之乐见其广大熙熙而二
 子所谓憾且恨果何见也郑氏之说又谓象舞象用
 兵时刺伐之舞夫诗但言文王之典则非象其杀伐
 之事可知如奏大武之诗言胜殷遏刘耆定尔功则
 其为武舞亦可知也维清缉熙文王之典其说不过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071-0713d.png
 曰文王之心不可以形容而文王之典著见于天下
 清明而广大一豪之人伪不容于其中兹其所以为
 文王之典也而诸家之说则以为天下之所以清明
 而无事者乃文王有征伐之法故也夫诗但言文王
 之典乌在其为征伐之典也哉肇禋迄用有成维周
 之祯要其说不过曰祀帝之礼推所自来实文王基之
 也然则后世之所以享成功而成大业者其祯祥已
 见于文王之时乎此诗人推本而言之也而诸家之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071-0714a.png
 说则以为文王受命为王有征伐之功而行祭天之
 礼呜呼学者不知圣人之心其亦深得罪于圣人矣
 使文王名为事纣而实称王未尝为王而行祭天之
 礼则是与后世僭伪不臣者无以异也而谓文王为
 之乎生民之诗曰后稷肇祀以迄于今而此诗曰肇
 禋迄用有成盖周人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
 明堂以配上帝故生民所谓肇祀者言祭天之礼而
 归功于后稷此诗所谓肇禋者言祀帝之礼而归功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071-0714b.png
 于文王如所谓大王肇基王迹皆推本之论也予故
 详为之辨
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
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
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于乎前王不忘
 李曰孔氏云周公居摄七年致政成王乃以明年岁
 首即此为君之政于是用朝享之礼祭于祖考有诸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071-0714c.png
 侯助王之祭既祭因而戒之盖成王即位之初年方
 幼冲故周公摄政既而周公复辟成王始亲政事亦
 犹汉宣帝始立霍光既死宣帝始亲政事也烈光也
 文章也此盖言当时诸侯助祭既毕成王因以戒之
 光大文章之诸侯我周之文武锡汝诸侯之福而为
 周家之屏翰文武之所以绥惠诸侯者无有穷已但
 尔之子孙必思有以保之也毛郑说此诗不同毛氏
 则以为文王锡之福郑氏则以为天锡之福王氏则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071-0714d.png
 以为锡周之祉福王氏之说固非矣郑氏之说亦未
 为善也此诗言诸侯助祭助祭既毕因而告之以烈
 文辟公锡兹祉福乃文王锡之福文王所以惠我诸
 侯至于惠我无疆尔诸侯尚不能保之则亦不能长
 享富贵也凡诸侯不能保之者非文王不能惠我无
 疆也乃尔之诸侯不能尽保之之道也自此以下则
 言保之之道封殖也靡侈也人君已自封殖则必有
 害及斯民害及斯民则国必至于亡自古好利好奢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071-0715a.png
 亡其国者多矣惟其好利则掊克百姓之财惟其好
 奢则必掊克百姓之利以充一已之欲至于人民愁
 怨帑藏空虚莫之恤也孔子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贵也满而
 不溢所以长守富也惟能不殖尔邦则可以长守富
 贵而天子所以尊崇之也戎大也尔宗之有大功尔
 子孙当缵其功则继其序而增大之也莫强于得人
 得人则四方顺服矣孔子用于鲁则齐人归其侵疆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071-0715b.png
 段干木用于魏而秦人不敢加兵是以贤人在朝四
 方其有不服乎莫光显者修德也不显申伯王之元
 舅文武是宪百辟其有不为法乎凡此所言文武所
 以告诸侯者未尝少忘成王即位之初其敢忘之乎
 成王以能奉其祖考之意所以戒诸侯者为必备诸
 侯又能继其祖宗之业所以承天子者为甚谨君臣
 之间永保无疆之禄岂不美哉
 黄曰告人以所当为不若勉人以其所欲为天下之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071-0715c.png
 理凡其所当然者皆人之所当为也知其所当为而
 或不能为者无以动其欲为之心也是故告人以当
 为之事而使人有欲为之心者惟明于人情者能之
 成王当即位之初四方诸侯奔走而听命成王因诸
 侯之助祭而作烈文之诗以劝戒之其辞温柔和易
 使听之者有跃然不能自己之意何其明于人情也
 夫受福而遗其子孙人情之所同欲也子孙世世保
 民诸侯之愿孰不在此成王谓尔诸侯之有功烈有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071-0715d.png
 文章者吾固锡之福矣然是特一时之福而非无穷
 之福也尔能屏翰王室尊君爱民无一豪自用之心
 而常尽其所以惠我之实则亿万斯年与国同休子
 孙其保之矣人情乐于子孙之保也其敢萌一慢心
 乎位愈隆而爵愈尊尤人情之所同欲也得君之荣
 加爵之宠诸侯之愿孰不在此成王谓尔无封殖以
 渔民利无侈靡以伤民财不萌一豪自纵之心而常
 尽其节用爱民之实则予一人汝尊维王其崇之矣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071-0716a.png
 人情乐于君之荣我也其敢萌一侈心乎至于告之
 以念前人之功则勉之以大前人之业皆困其所欲
 为之心而喻其所当为之理人所当用也告之用人
 而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人情孰不欲强其国也
 孰不欲为四方之训也则用人之说其可忘乎德所
 当修也告之以修德而曰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人
 情孰不欲显其身也孰不欲为百辟之法也则修德
 之说其可忽乎昔鲁用孔子而归其疆秦用孟明而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071-0716b.png
 霸其国齐用黔夫而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则人
 虽若无竞而实为竞也随侯修德而楚不敢伐晋君
 修德而楚不敢兵秦人增修国政而赵成子言于诸
 大夫曰秦念德不怠其可敌乎则德虽若不显而实
 显也继之曰于乎前王不忘此又成王感𤼵诸侯不
 尽之意前辈谓无逸一篇其要在于七呜呼三不敢
 字上愚谓烈文一诗其要在于乎前王不忘之一句
 学诗者试深思之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071-0716c.png
天作祀先王先公也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
之行子孙保之
 李曰郑氏以先王谓大王以下先公诸盩至不窋诸
 盩至不窋固是周之先公也周之祭岂能尽及先公
 而若谓合祭则毁庙之主皆与在焉则诸盩不窋亦
 在所当祭也然序不言合祭何由而知之若曰四时
 之祭则所祭者但七世至先公则三人而已天保之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071-0716d.png
 诗曰礿祠烝尝于公先王礿祠烝尝乃四时之祭也
 四时之祭及于先公不过一二人而已天保之诗言
 于公先王先言公而后言王今此先言王而后言公
 盖天保之所以先言公而后言王者先后之序也此
 先言王者盖此诗所言王迹之所自起故序先言先
 王也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而诗之所言但言天而
 不言地此诗所言但言先王而不及先公其意一也
 曰天作高山郑氏谓天生此高山使兴云雨以利万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071-0717a.png
 物大王自豳迁焉则能尊大之广其德泽郑氏以天
 生此高山使兴云雨乃衍说也诗之所言但言大王
 迁于岐矣以天生此高山使兴云雨诗无是意也郑
 氏之说虽非犹以高山为岐山至于王氏乃谓后稷
 以功德有国则高山之譬也其后失职自窜伏于戎
 狄则尝荒矣至于大王而后复治则是以高山喻后
 稷功德其取喻远矣诗言高山乃岐山也公刘迁于
 豳故诗人言豳居允荒大王迁于岐故诗人言天作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071-0717b.png
 高山大王荒之荒之治之也天作高山大王既荒治
 之而作兴矣至文王而后康之大王所以荒之则未
 必康之也文王康之然后足以见周家之盛矣彼徂
 矣郑氏则以谓彼万民也徂往行道也彼万民之居
 岐邦者皆筑作宫室以为常居文王则能安之后之
 往者又以岐邦之君有佼易之道故也王氏则以徂
 为天徂而从之惟苏氏则以徂为逝当从之大王作
 而兴矣文王康之文王既康之今又逝矣然自大王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071-0717c.png
 治岐皆有简易之行子孙所以守之而勿替也颂之
 所言多先言祖先之事业而末以子孙继之为言维
 天之命曰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我将之诗曰我其
 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其于末章皆言子孙持守
 之道其实一也
 黄曰天下之事固未尝不本于天而所以为天者未
 尝不本于人圣人不恃其在天之或然者而尝尽其
 在人之当然者盖圣人之心与天默契凡天理之自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071-0717d.png
 然者皆圣人之心以为当然也然圣人尽其心于天
 理当然之先而常人推其效于天理既定之后上帝
 临汝天何心哉帝谓文王天何言哉天固不能谆谆
 乎命乎人而圣人亦岂屑屑然求合于天不言传而
 已传不识不知不求合而自合以是论之则天未尝
 有心于圣人而圣人亦未尝有心于天圣人知尽其
 在我者而天命之所在则不容毫发于其间也呜呼
 迁岐之役果大王之心乎狄人不侵大王何心于去
卷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0071-0718a.png
 豳事以珠玉币帛而得免大王何心于迁岐狄人欲
 吾土地大王不忍以其所欲而害人去豳而迁岐大
 王之心亦安之天而已而岂有心于天之我予也而
 诗人之言必曰帝省其山曰帝迁明德曰帝作邦作
 对而此诗又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夫大王之迁非
 得已不已也而诗人必以天言之其意似以为岐可
 以兴周而天固使大王之都岐也吁知天而不知人
 者常人之论耳吾何取于雅颂哉盖诗人之所谓天
卷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0071-0718b.png
 者非独曰天而已矣详观天作一诗始言天作高山
 似不知有人之说也然其一篇之意则在于大王之
 荒文王之康子孙之保而不独归之天也西周之地
 能兴能衰关中之地可王可亡此君子是以有所谓
 人之说也太王迁岐豳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
 者如归市当此之时周虽未兴而人心已有在矣此
 岐之所以大也故曰大王荒之继之以文王徽柔懿
 恭以保民也不遑暇食以和民也周虽旧邦其命维
卷三十七 第 25a 页 WYG0071-0718c.png
 新当此之时人心愈固而天命愈不可易矣此岐之
 所以安也故曰文王康之大王大其基文王安其业
 推而极于岐山之民皆归于大中至正之域则化益
 深矣遵王之道遵王之路而党偏反侧无有也周道
 如砥其直如矢君子小人皆化也故曰岐有夷之行
 成王之心以为积于前者如此其至继于后者其敢
 有忽心哉曰子孙保之此自然之辞也夫始也归其
 功于前人终也勉其效于后世是岂独归于天而已
卷三十七 第 25b 页 WYG0071-0718d.png
 乎诸儒讲解见诗以天作名篇而皇矣之诗又有帝
 作邦之诗则皆曰岐以天立周以岐兴而不知岐非
 以天立也以大王文王而立也周非以岐兴以大王
 文王而兴也此愚之臆见不敢以为诗人之意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
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黄曰此诗盖郊祀天地之乐章也孔氏谓于南郊祀
卷三十七 第 26a 页 WYG0071-0719a.png
 所感之天神于北郊祭神州之地祗苏黄门亦以谓
 冬至之日祀天于圜丘夏至之日祀地于方泽皆是
 据周礼以为说窃尝以序观之则郊祀天地又疑是
 合祭也李君弼先生专据此诗为言郊祀天地以合
 祭天地为无疑而不信南北郊之说东坡亦曰古者
 杞上帝则并祀地祗何以明之诗之序曰昊天有成
 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经之明文若二公者
 可谓笃于自信而不惑于众人之说也然说者乃以
卷三十七 第 26b 页 WYG0071-0719b.png
 比之丰年秋冬报也谓秋冬各报而皆歌丰年则天
 地各祀而皆歌昊天有成命东坡言之详矣丰年之
 诗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烝卑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此诗歌于秋冬可也
 至于此诗专言天而不言地合祭之日则可歌尊天
 也若祭地于北郊歌天而不歌地乌有是理哉昊天
 盖因天之号而为文也王氏谓万物皆相见而帝亦
 于是与万物相见杨龟山破之曰若谓万物相见于
卷三十七 第 27a 页 WYG0071-0719c.png
 南方郊祀当因于万物相见之时而用冬至之日何
 也此说甚善孔氏惑于郑氏之说以为感生帝其惑
 益甚矣此诗盖言昊天有成命文武受之故成王业
 则不遑安宁夙兴夜寐必为受命之基而行宽大之
 政所以荅天之命也成王者成王业也自国语为此
 说至贾谊则以为成王武王之子也以成王不敢康
 为武王之子可也若如此说则下文之说不行矣故
 成王当以为成王业为后世子孙者当继而广大之
卷三十七 第 27b 页 WYG0071-0719d.png
 而大尽其心庶几能保大平之基业也文武以奉天
 为心为子孙者当以文武之心为心然后相须以成
 大平之业也于缉熙或者以为文武夫于缉熙当以
 为成王郑氏虽以为成王而以缉熙谓如学有缉熙
 光明若以缉熙为光明则文不相接
 黄曰昊天有成命一诗谓郊祀天地而作也郊祀之
 诗意者必言郊丘之位豆豋之仪牲牷之肥腯今考
 之诗无一辞以及此而特言文武以上天之心为心
卷三十七 第 28a 页 WYG0071-0720a.png
 后人当以文武之心为心天之命周已成而不可易
 文武之受天命益勤而不敢忽饮食人所嗜也而不暇
 盘游人所乐也而不敢王业之所以成者皆自不敢
 康之心以成之也不显亦临不容有欺心陟降庭止
 不敢有慢心天命之所基者皆自宥密之心而基也
 文王之所以成王业基天命者如此则后人之所以
 继而广之者当如何哉亦惟尽此心而已无愧于文
 武之心而后能安文武之天下无负于天命无愧于
卷三十七 第 28b 页 WYG0071-0720b.png
 文武此成王郊祀天地之心也成王之祀在心而不
 在物故此诗之作不言物而言心昔孔子尝援是诗
 以为无声之乐夫乐而至于无声岂言语之所可及
 而形迹之所可见哉文武成王吾知其同此心之运
 而非言语形迹之所可尽也
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
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
卷三十七 第 29a 页 WYG0071-0720c.png
保之
 李曰苏黄门云诗之颂祭天地有三一曰昊天有成
 命以郊祀天地记所谓禘喾祀昊天于圜丘而以喾
 配之其二曰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其三曰
 思文后稷配天此所谓郊祀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
 其祖配之窃尝谓苏黄门之说盖信康成之误昊天
 有成命之诗但言郊祀矣未尝言禘也亦未尝言禘
 喾也郊自为郊禘自为禘不可混而为一也礼记曰
卷三十七 第 29b 页 WYG0071-0720d.png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则是郊也禘也
 祖也宗也四者各有一祭岂可为一哉赵先生曰郑
 玄云禘谓配祭昊天上帝于圜丘盖见祭统所说文
 在郊上谓为郊之最大者故为此说祭统所论禘郊
 祖宗者谓六世之外永世不绝者有此四种耳岂关
 配祭哉禘者其所及者最远故在郊之上赵先生此
 言可谓中康成之病耳而苏黄门犹信之何邪窃尝
 以思文之诗言后稷配天即孝经所谓郊祀后稷以
卷三十七 第 30a 页 WYG0071-0721a.png
 配天也如此诗所谓祀文王于明堂即孝经所谓宗
 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也至于昊天有成命之诗
 此固是郊祀上帝其中未尝配以后稷则当阙之且
 如孝经言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上帝天与帝似不同而说亦异同至有言感生帝赤
 熛怒含枢纽白招拒灵威仰皆以谶纬之言惑圣人
 之经不足信也惟伊川以为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天与帝即一也冬至郊祀天
卷三十七 第 30b 页 WYG0071-0721b.png
 地以物始生之时故以祖为配季秋享明堂以秋物
 成之时故祀于明堂而以祢为配或尊之或亲之也
 我将毛氏以为大不如郑氏以为奉我之将奉者荐
 享者维羊维牛也天之所以右我者则以我能仪式
 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非为牛羊故也天若福我文
 王则必享吾之祭矣杜邺云行秽登丰犹不蒙佑德
 修荐薄吉必大来言天之右我者非为牛羊之故惟
 能仪式刑文王之典故耳此典乃文王所作也文王
卷三十七 第 31a 页 WYG0071-0721c.png
 既作此典为天之福我能奉行文王之典则天岂有
 不福哉天福文王则必享吾之祭矣虽曰享吾之祭
 亦岂可荡然自满而忘畏天之心哉故当夙兴夜寐
 亹亹怵惕畏天之威然后可以保太平之业也仪则
 也式象也刑法也郑氏谓受福于文王不如苏氏天
 不遗文王而福之
 黄曰此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之诗也冬至郊
 祀天地以物始生之时故以后稷为配季秋大享于
卷三十七 第 31b 页 WYG0071-0721d.png
 明堂以物已成之时故以文王为配天犹帝也帝犹
 君也郊天而配以后稷尊之也明堂而曰帝配以文
 王亲之也非成王周公孰能与于此哉我将我享维
 羊维牛说者以为备物之祭非也成王以为我之所
 以将其诚以享上帝者维羊维牛而已物至简也而
 天之所以佑助我国家者岂以是物哉法文王之典
 以安文王之天下天若福我文王则必享我之祭矣
 天既享我之祭则我亦当尽其畏天之心夙兴夜寐
卷三十七 第 32a 页 WYG0071-0722a.png
 慄慄危惧而不忘于畏天之威然后大平之业可得
 而保也天下者天与文王之天下也吾能无愧于文
 王无愧于上帝则奉祀之诚孰加于此乎成王之郊
 祀天地则曰单厥心肆其靖之祀文王于明堂则曰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当是时天下已安矣而
 犹曰日靖云者成王当已治之时而常持之以未治
 之心不敢以天下之已安而吾心遂荡然而自满也
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
卷三十七 第 32b 页 WYG0071-0722b.png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
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李曰宣公十二年左氏曰式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
 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则是时
 迈乃武王之诗国语又称周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
 櫜弓矢则是时迈乃周公所作也故韦昭注云武王
 既伐纣周公作此诗也礼记曰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卷三十七 第 33a 页 WYG0071-0722c.png
 岱宗柴望祀于山川柴者祭天而告至也自古人君
 之巡守所至方岳之下则柴望以告祭故舜巡守望
 秩于山川遍于群神武王巡守亦必然矣郑康成曰
 巡守告祭者天子巡守行邦国至于方岳之下而封
 禅也此说非矣范内翰高平公尝谓古者天子巡守
 至于方岳以柴望告祭所以尊天而怀柔百神也后
 世议礼者失之诸儒阿谀者以希世主谓之封禅盖
 始于秦古无有也此说尽之矣古之人君其巡守也
卷三十七 第 33b 页 WYG0071-0722d.png
 但有告祭柴望之礼初未尝有封禅也如史记所言
 舜柴望而为封禅是皆饰六经之言以文奸言也自
 秦汉以来时君世主贪心侈意必为封禅以告大平
 欲显已大平之功遂行封禅之礼而臣之谄谀者亦
 曰封禅古所有也必以六经之言似于封禅者遂从
 而惑于人主以谓古之人既行之矣今之世何惮而
 不行邪汉武帝议封禅诸儒莫得其制遂采王制虞
 书射牛之事夫所谓虞书者谓望秩于山川也凡此
卷三十七 第 34a 页 WYG0071-0723a.png
 之类皆假诸书以说人主其罪岂不重哉秦皇汉武
 之时固然矣而文帝之时亦命诸儒议封禅而诸儒
 亦采六经王制以为封禅夫封禅之礼求六经之外
 则有之矣六经之中古人无是也必采六经以为封
 禅是特附会其言而已孔氏曰巡守不必封禅封禅必
 待太平则武王之时未封禅也此诗述武王之事郑
 氏言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禅者广解巡守所为之事
 言封禅者亦因巡守为之非武王自封禅也孔氏之
卷三十七 第 34b 页 WYG0071-0723b.png
 意以武王之时未致太平故不为封禅然武王不封
 禅亦何害其为武王哉齐桓公欲封禅管仲曰古者
 封太山禅梁父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数十二于周故惟言成王夫武王既不封禅矣成王
 亦岂为哉此管仲之言亦不足信迈行也言式王巡
 守诸侯之邦昊天以武王能答天之意遂子爱之而
 锡福使之各得其序诸侯莫不畏威而震叠百神莫
 不怀柔而及河乔岳此言天之福武王如此夫天之
卷三十七 第 35a 页 WYG0071-0723c.png
 福武王以诸侯则莫不畏威以百神则莫不怀柔人
 神各得其所诗人推美之曰信乎王能尽为君之道
 也故曰允王维后郑氏谓右序有周乃天祐助次序
 其事谓多生贤智使为之臣也所谓实右序有周者
 岂必是生贤智以为臣哉欧阳公已辨之矣其于薄
 言震之又谓其兵所征伐甫动之以威则莫不动惧
 而服者言其威武又见畏也夫武王所巡守者非是
 以兵而征伐也下文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则是武
卷三十七 第 35b 页 WYG0071-0723d.png
 王伐纣之后寝兵不用岂欲以兵而征伐哉凡诸侯
 所以畏之者非必以甲兵而后畏之也古之人君其
 巡守也不过以诸侯之有功与过而后赏罚之孟子
 所载巡守之事曰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
 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
 贤掊克在位则有让如王制所言山川神祗有不举
 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
 不孝者君黜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
卷三十七 第 36a 页 WYG0071-0724a.png
 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封有功德于民者加地
 进律凡此之类皆所以按诸侯之功罪而升黜之故
 诸侯闻王者之来莫不震叠之武王既巡守昭明有
 周之典序诸侯之在位者所谓序者即考其功罪而
 升黜之也武王既能升黜诸侯又能寝兵不用但求
 懿德以施之中国则能保天下也自古人君之于天
 下取之非难保之尤难始皇非不能取天下也然至
 于二世而亡者以不能保之也秦皇以兵取之既得
卷三十七 第 36b 页 WYG0071-0724b.png
 天下之后宜与天下息肩矣而好兵之志未已此其
 所以亡也文犹膏粱武犹药石膏粱可以养生而不
 可以治病药石可以治病而不可以养生武王向者
 既伐纣以取天下今也必求文德以及中国然后可
 以保天下也书之所言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
 林之野礼记所言包干戈于虎皮此以见武王能止
 武也郑氏之说则谓武王求有美德之士而任用之
 所谓懿德者非必美德之士也但求文德而施之则
卷三十七 第 37a 页 WYG0071-0724c.png
 可以保天下也时夏亦不必谓乐歌但是陈之中国
 也我将之诗曰维天其右之则是天享之矣然不可
 以天享我而自满故末章言于时保之今此言昊天
 其子之则是天爱之矣然不可以天爱我而自满故
 末章言允王保之诗人之体类皆如此
 黄曰尧舜之揖逊汤武之征伐皆时也圣人不能违
 天故不能违时要以事或不同而此心之无愧于天
 不怍于人者千万世而一辙也然圣人之举事不特
卷三十七 第 37b 页 WYG0071-0724d.png
 曰吾可以无愧而止而亦必使天下匹夫匹妇皆晓
 然知吾心之无愧者然后有以大慰于其心而亦有
 以深服于天下舜受天下于尧类于上帝禋于六宗
 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二月
 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五月而
 南八月而西十有一月而北皆如之舜岂欲广祭祀
 以求福而媚群神以干誉哉其心以为吾如是而君
 天下典神人人民我有宗庙我享社稷我保吾固无
卷三十七 第 38a 页 WYG0071-0725a.png
 愧于此也而亦必使山川鬼神人民百姓皆知吾之
 所以得天下者如此其无愧也吾明告之明言之而
 使天下明知之则予一人之心始安此时迈之所由
 作也郑康成之徒不知圣人之心而谓巡守告祭者
 天子巡守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禅焉世之儒者乐謟
 谀以希世主往往附会其说以为封禅之礼始于舜
 之时而备于文王之世司马迁大儒也而亦为是说
 岂不厚诬圣人也哉时迈之作要以见武王所以得
卷三十七 第 38b 页 WYG0071-0725b.png
 天下与其所以保天下者皆无愧也窃尝论之武王
 巡守之事诗有时迈书有武成时迈告祭之乐章也
 武成识其政事以示天下来世也丁未祀于周庙越
 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此告巡守祭柴望之实也
 告于皇天后土名山大川此怀柔百神及河乔岳之
 实也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此莫不震叠之实也庶邦
 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此式序在位之实也偃武修
 文归马放牛此非戢干戈櫜弓矢之意乎释箕子之
卷三十七 第 39a 页 WYG0071-0725c.png
 囚式商容之闾建官惟其贤位事惟其能至于垂拱
 而天下治此非求懿德以保天下之意乎呜呼吾观
 诗书而见圣人之所以取守者有道也秦皇以兵取
 天下天下已定而兵不休汉武以兵伐匈奴匈奴已
 臣而兵不息彻稻榖饫药石其亦适以自毙也光武
 存黄石苞桑之戒却臧宫马武之请聘卓茂礼严光
 而以柔道理天下其亦庶几于三代取守之道矣愚
 故表而出之以为天下后世戒
卷三十七 第 39b 页 WYG0071-0725d.png
执竞祀武王也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
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
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李曰此诗祀武王之乐歌也清庙之诗祀文王之诗
 故其诗之所言者无非归美于文王执竞之诗祀武
 王之诗故其诗之所言者无非归美于武王盖子孙
 所以保有令绪奉承基业故宗庙祭祀得以时而奉
卷三十七 第 40a 页 WYG0071-0726a.png
 行之者皆缘上世之君丰功盛德有以遗之故其祭
 也播之声诗而歌之也清庙之诗祀文王乃因周公
 帅诸侯而为之执竞之诗虽曰祀武王而其所以祀
 之之由则不可得而见也竞强也易曰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天穹窿而位乎上阴阳日月迭运推移
 以其健故也人君法天亦当自强然后可以成功武王
 能于自强之心执而勿失造次颠沛未尝敢舍则其
 功烈所以莫强也武王伐纣而得天下拱揖指挥虽
卷三十七 第 40b 页 WYG0071-0726b.png
 强暴之国莫不趋使一戎衣而天下大定则其功烈
 为莫强矣然其所以致功烈之莫强者则由执竞之
 所致也其曰无竞维烈盖言执竞之效如此不显成
 康毛氏则谓不显乎其成大功而安之也郑氏则以
 为不显乎其成安祖考之道郑氏之说不如毛氏为
 优言武王以一戎衣而天下定其成功而安之岂不
 显明乎言其显明也惟能如此故上帝美之所以集
 大命而有天下也皇美也自毛氏以为用言用彼成
卷三十七 第 41a 页 WYG0071-0726c.png
 安之道王氏以为由言由彼成康之道不如苏氏以
 为周之兴也远矣至于武王成而安之然后能奄有
 四方使其明无所不至盖周自后稷以来虽积功累
 行而世有显德公刘克笃前烈大王肇基王迹王季
 其勤王家不过奄有一国而已至于文上虽受命作
 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然亦未能奄有天下
 也至武王之时则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于
 周故奄有四方惟武王之时然后如此武王所以能奄
卷三十七 第 41b 页 WYG0071-0726d.png
 有四方者以其成而安之也斤斤尔雅曰察也言照
 临四方无所不察也欧阳公曰昊天有成命曰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则成王者成王也当是康王
 已后之诗而毛郑之说以颂皆是成王时作遂以成
 王为成此王功不敢康执竞之诗曰自彼成康奄有
 四方则成康者乃成王康王也当是昭王已后之诗
 而毛氏以为成大功而安之郑氏以为成安祖考之
 道夫所谓成王乃成王也成康者乃成王康王也岂
卷三十七 第 42a 页 WYG0071-0727a.png
 不简而直哉观毛郑之说虽不如欧阳之简直然观
 诸诗亦有窒碍而不通者成王之时但持盈守成而
 已不可以为基命也今曰基命则非持盈守成也执
 竞之祀武王如果是成康则是祀武王之诗其言成
 康之文如此其屡言武王无几矣岂古人祀先祖之
 意乎不当以成王康王为说书曰自成汤至于帝乙
 成王畏相又曰惟助成王德商颂亦曰武王靡不胜
 书之所言必不是周之成王颂之所言必不是周之
卷三十七 第 42b 页 WYG0071-0727b.png
 武王若使诗书皆载周之王则必以为周之成王武
 王矣诗之中不可失之太泥也钟鼓喤喤苏黄门曰
 凡今所以能备其礼乐修其祭祀以受多福者皆武
 王之德所致也此说是也郑氏乃以武王既定天下
 祭祖考之庙而神与之福其说非也喤喤和也将将
 集也穰穰多也简简大也反反毛氏以为难郑氏以
 为顺习之猊观宾之初筵诗曰威仪反反毛氏以为
 重慎之辞辞虽不同其意则一也既醉既饱与楚茨
卷三十七 第 43a 页 WYG0071-0727c.png
 既醉既饱同盖祭终而饮酒故耳言其祭祀之时钟
 鼓筦磬之乐皆和故神降之福也祭终而饮酒威仪
 备具此福禄所以反覆日至方兴而未艾也堂上堂
 下之乐非不多也而此诗特言钟鼓管磬之乐者盖
 诗颂言祭祀之时则或言乐器或言羽饰言其大槩
 耳如不能以意逆志则是祀武王之诗但有筦磬之
 乐其它乐未必举也或以它乐虽奏惟钟鼓独得其
 和无是理也
卷三十七 第 43b 页 WYG0071-0727d.png
 黄曰舜执两端两端所以用其中也汤执中执中所
 以建中也武王执竞执竞所以无竞也观牧野之战
 武王以三千之臣而敌商受亿万之众然商之师旅
 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则武王盖有
 不战而自胜者此所谓无竞维烈也武王之所以无
 竞者以应天顺人之举在武王则武王固能执其竞
 矣天下所以无竞在武王武王所以执者在仁义武
 王虽有成王业康天下之功而未尝有矜耀之心而
卷三十七 第 44a 页 WYG0071-0728a.png
 犹皇皇然惟天命之是敬天周之兴也远矣至武王
 成而安之然后能奄有四方而东西南北无思不服
 其盛德无所不及其照临无所不至凡今之所以能
 备其礼乐修其祭祀以受多福者皆武王之德所致
 也威仪反反与宾之初筵同言其反覆而不已也既
 醉既饱与楚茨既醉既饱同言其祭终而饮福也威
 仪备于祭祀之馀而醉饱见于饮福之际则福禄之
 来其有穷已邪此诗盖祀武王之乐章故言武王以
卷三十七 第 44b 页 WYG0071-0728b.png
 福后人者如此
思文后稷配天也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
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李曰此诗祀后稷之乐歌也国语云周文公之为颂
 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则是此诗亦周公作与时迈
 之诗同也然颂之所作非是思文与时迈乃是周公
 所作而其馀诗乃他人所作也盖以国语所称者惟
卷三十七 第 45a 页 WYG0071-0728c.png
 此二诗知其周公所作其馀不可得而知之也古之
 祭者必以其祖配之公羊宣公三年曰郊则曷为必
 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
 者无主不止则后稷所以配天盖所以尊祖也生民
 之诗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
 推以配天焉观生民之诗则可以见思文之诗矣言
 我之所思祖宗有文德者乃后稷也至其德乃可以
 配天其所以配天者以其立我烝民莫匪尔极也立
卷三十七 第 45b 页 WYG0071-0728d.png
 毛氏但以为如字郑氏则以立为粒益稷之篇曰暨
 稷播奏庶艰食鲜食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以书所谓
 烝民乃粒正诗所谓立我烝民也二说皆通毛氏则
 以为存立者则以后稷教民稼穑而民赖以存立也
 郑氏所以为立者乃以后稷教民稼穑而烝民赖以
 粒食也惟其教民稼穑故立我烝民莫不于尔而各
 得其中后稷之所建极固天下之人所以取中也贻
 我来牟毛氏曰牟麦也是毛氏但以牟为麦耳郑氏
卷三十七 第 46a 页 WYG0071-0729a.png
 曰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
 流为乌五至以榖俱来此其说不经欧阳公曰自秦
 焚书之后至汉兴伏生口传尚书先出泰誓三篇得
 于河内女子其书有白鱼赤乌之事其后鲁共王坏
 孔子宅乃得古文尚书其泰誓三篇初无怪异之说
 由是河内女子泰誓知其非真弃而不用先儒谓之
 伪泰誓然则白鱼赤乌之书甚为诞妄其说得之矣
 然犹有未尽者泰誓三篇乃是武王誓孟津之时也
卷三十七 第 46b 页 WYG0071-0729b.png
 此贻我来牟乃后稷教民之事以武王之事乃以为
 后稷稼穑之言其说不待辨而自破矣所谓贻我来
 牟即所谓诞降嘉种也生民之诗愚尝辨之矣稼穑
 之事其来尚矣但以洪水之害民苦于昏垫犹未暇
 为至后稷教民稼穑利及于民而始有嘉种故诗人
 推美之以为天诱其衷如亲贻之以嘉种者也贻我
 来牟即天之所命以遍养四方之民者也故孟子曰
 麰麦播种而耰之赵岐曰麰麦大麦也孟子之所谓
卷三十七 第 47a 页 WYG0071-0729c.png
 麰从麦从牟此之所言则不从麦省文也说文周所
 谓受瑞麦来麰一麦二夆象芒刺之形天所来也说
 文以牟为麦可也以为天所来则似郑氏之说此则
 非也广雅又以为来小麦牟大麦也以来牟为二种
 不知有何所据而云刘向云来牟麦也始自天降刘
 向以牟为麦可也以为始自天降则误矣贻我来牟
 此乃天命后稷率育斯民而后稷能奉天之意无以
 此为我之疆无以彼为尔之界无有内外之殊则后
卷三十七 第 47b 页 WYG0071-0729d.png
 稷当陈其常道于时夏也后稷视民之饥由己饥之
 既无彼己之心则岂有内外之殊哉说者以时夏为
 九夏之乐孔颖达则以为此诗与时迈皆周公所作
 俱云时夏则以此二者为大功故以乐为大歌孔氏
 徒见国语云周文公所作故其诗亦同时迈之诗
 言时夏夫思文言时夏者但言中国而已必不是乐
 歌也后稷教民稼穑但养之而已未及教之也如舜
 命契敬敷五教在宽则教之者乃契之事也思文之
卷三十七 第 48a 页 WYG0071-0730a.png
 诗惟美后稷乃以陈常于时夏言者盖无常产而有
 常心者惟士为能若民无常产而因无常心苟无常
 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仓廪实而知礼义府库充而
 知荣辱使当洪水之后后稷不能教民以稼穑则天
 下之民必芜常产矣既无常产则何常心之有惟其
 教民稼穑此其所以言陈常于时夏也
 黄曰此郊祀后稷以配天之诗也生民之诗言后稷
 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然后
卷三十七 第 48b 页 WYG0071-0730b.png
 稷配天特一事也在生民则为雅在思文则为颂盖
 生民特言其事而思文则祀后稷之乐章也生民为
 叙事之辞思文为告事之辞此雅颂之所以异与民
 之所以生者天也而其所以全上天生育之功者后
 稷也故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郑氏以立为粒盖本于益稷篇烝民乃粒之句然轻
 改经文予所不取不若毛氏以为后稷教民稼穑而
 民赖以存立此说为当然诗不言民之所以存立者
卷三十七 第 49a 页 WYG0071-0730c.png
 本于后稷以稼穑育民而乃以为后稷以中道化民
 何也盖六府所以养民身三事所以养民心二者常
 相因而不能以相无孟子所谓民无常产因无常心
 放僻邪侈无不为已惟后稷能教民稼穑所以教民
 以中道也贻我来牟来牟者麦之类也孟子曰麰麦
 播种而耰之赵歧曰麰麦大麦也郑氏谓天降来牟
 之种以与后稷然后稷以前地无五榖而民不粒食
 乎其无是理明矣至于白鱼赤乌之说尤为怪诞此
卷三十七 第 49b 页 WYG0071-0730d.png
 郑氏之蔽也生民言诞降嘉种言后稷降之于民也
 此诗所谓贻我来牟亦言后稷贻之于我民也后稷
 思天下之饥者犹已饥之仁心之发初无限量又安
 有此疆尔界二其心哉陈常于时夏或者以时夏为
 乐名然时迈言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则时夏者中国
 之称也后稷之于民也富而教之孟子所谓八口之
 家可以无饥继之以申之以孝悌之义此王道之始
 而文武之功所以起于后稷也
卷三十七 第 50a 页 WYG0071-0731a.png
 
 
 
 
 
 
 
 
卷三十七 第 50b 页 WYG0071-0731b.png
 
 
 
 
 
 
 
 毛诗集解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