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071-05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毛诗集解卷三十   宋 李樗黄櫄 撰
文王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三    大雅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
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
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
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071-0545b.png
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穆穆文王于缉熙敬
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
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
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无念尔祖聿修
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
于殷骏命不易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
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李曰说诗者徒见诗序言文王受命作周遂以为文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071-0546a.png
 王受天命而作天子甚矣说诗者之惑也孔子称文
 王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矣
 文王之所以大过人者正在于事商而已使其受命
 称王则事纣之心果安在哉孔子之言可谓善尊文
 王也世之说者是欲尊之而反卑之也自汉刘歆作
 三统历始言文王受命九年而崩至于贾逵马融韦
 昭王肃皇甫谧之徒皆和其说又益以谶纬符命之
 书此固不足辨矣然以其六经之书称涉疑似者据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071-0546b.png
 以为说此则不可不辨也武成曰我文考文王克成
 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维九年大统未集故受命
 九年其说多出于此武成所谓诞膺天命即此诗所
 谓受命作周也其意以谓天之命我周家实肇于文
 王之时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周王业始于文王
 也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言周业之将亡始于褒姒也
 若据其实迹而言之则文王未有天下乃武王也褒
 姒未尝灭周乃赧王也诗书之中盖皆归功于文王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071-0546c.png
 尔文王实未尝自称王也说者又谓文王世子武王
 谓文王亦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其曰君
 王则是文王生而称王也此亦非也史记曰妪乎采
 芑归于田成子夫田常之时安知其为成子而称之
 礼记之所谓君王史记之所谓田成子也乃后世之
 追称也出车之诗曰王命南仲指文王也天子命我
 指纣也既自天子命我以见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
 帅也而又曰王命南仲出车之诗亦是后人追作其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071-0546d.png
 曰王者乃追称也诗书之中追称者甚多若一一以
 为自称则害理者多矣而小苏亦曰虞芮质厥成文
 王伐黎而戡之东北咸集诗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
 帝既命侯于周服文王于是受命称王此亦错会作
 诗者之意此诗之作乃在于成王之世何以知之诗
 中言无念尔祖则知其为成王之时无疑矣诗之所
 引商之孙子者乃戒成王尔非文王之时商之孙子
 皆在于文王之朝也小苏之说亦然况其下乎惟苏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071-0547a.png
 东坡游定夫辨之详矣东坡曰昔汉高祖击灭项籍
 统一四海诸侯大臣相率而帝之终且辞以不德惟
 彼陈胜吴广乃嚣嚣乎急于自王而谓文王亦且为
 之邪武王伐商师渡孟津会于牧野其所以称君之
 命命于诸侯者盖犹曰文考而已至于武成既以柴
 望告天百工奔走受命于周而后称曰我文考文王
 克成厥勋由是观之则是武王不敢一日妄尊其先
 君而况于文王自王乎游定夫曰礼记大传载牧野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071-0547b.png
 之文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亦据武成之书
 以明追王之意出于武王也世之说者因中庸无追
 王文王之文遂以谓文王自称王岂未尝考泰誓武
 成之书乎君臣之分犹天地尊卑纣未可去而文王
 称王是二天子也当六国之时新垣衍欲帝秦鲁仲
 连以片言折之不敢复出口盖名分之严如此曾谓
 至德如文王者反盗虚名而拂天理乎二公之言可
 谓善为文王解纷矣由是观之以文王为自称王是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071-0547c.png
 处文王于汉祖鲁仲连之下也前世诸儒谓古之圣
 人自称为王者多矣或以伊尹为即位于太甲之七
 年又以周公为践天子之位称王以朝诸侯又以孔
 子修春秋立素王呜呼以小人之情而度君子之心
 则亦何所不至哉此数圣人者其于君臣之间岂不
 明甚而后世纷纷之议以至于此可胜叹哉言文王
 之在民上其德昭于其天故天锡之以造周之命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特指周之上世而言之也盖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071-0547d.png
 周自后稷以来至于王季其积行累功非一日其邦
 则旧矣至天命文王始新也此盖推尊文王之言也
 大王肇基王迹则王迹肇基于大王矣然至文王之
 时最为盛故诗人以受命言之君子于是言曰有周
 之德岂不显乎言周之德显也天之所以命周者岂
 不是乎言天之所以命周者是也时是也天之所以
 命文王者岂私文王哉盖文王俯仰之间常若在帝
 之左右以见文王之所为上当天意也中庸曰鬼神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071-0548a.png
 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
 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
 在其左右所谓在帝左右者即中庸所谓如在其左
 右者是也盖天人之际虽远而实相通文王之德纯
 一而常若帝之临乎其侧故天之命文王亦如影响
 也亹亹文王亹亹勉勉也国语曰亹怵惕宋丞相以
 为经典相承作亹勉也说文无此字徐铉以为字当
 从女从尾改之惊俗惟文王亹亹故其令闻亦不已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071-0548b.png
 盖有实者必有名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
 科而后进有本者如是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
 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文王之勉勉正犹原
 泉之混混也使其勤未几而怠继之则其涸可立而
 待又安能不已乎惟文王之令闻如此故天眷祐周
 家而锡命之无有穷极也陈久也锡之甚久至于子
 孙皆受其福也诸家之说以陈锡为一事以哉周为
 一事其说难通陈锡哉周盖言久锡于周也其言哉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071-0548c.png
 者语辞也正如所谓妪乎采芑归于田成子之类也
 天之久锡周家故文王之子孙嫡为天子庶为诸侯
 其祚至百世非特文王之子孙也凡周之士亦世世
 而显也文王之德天既锡之以造周之命又及其子
 孙又及其臣犹以为未也又及其臣之子孙则文王
 之德可谓盛矣而天之所以锡文王亦可谓至矣世
 之不显此章则言文王得人之盛以致周室之安也
 言周之臣世有显德故其为国谋事翼翼然恭敬故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071-0548d.png
 诗人称赞之遂继之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思者语
 辞也皇美也汉王褒传尝引此说颜师古曰思语辞
 也皇美也言美哉此众多贤士生此文王之国此说
 得之毛氏则以皇为天言愿天多生贤士于此邦使
 诗言皇而继之以天字则可今但言皇之一字而遽
 以天为解非也苏氏则以皇为大言文王思大获多
 士以为周之桢干以皇为大其说固然不如颜师古
 之简径惟王氏之说为甚穿凿其言曰皇有道之君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071-0549a.png
 也王有业之君也皇之多士则有道之士也王之国
 则有业之国也以有道之士佐有业之国则其兴也
 莫之能禦矣王氏之蔽类多如此惟多士生于王国
 故可以为国之干而文王亦资之以安也盖言文王
 得人之盛也孟子尝称曰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闻
 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避
 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
 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071-0549b.png
 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故当时如闳夭
 太颠散宜生南宫适之徒皆列于周之庭如诗所载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凡疏附先后奔奏禦侮之臣皆得其人则文王之时
 可谓多士矣信乎其以宁也穆穆文王自此以下则
 皆戒成王之辞也穆穆美也欧氏曰言美哉文王之
 德于此当续而广之敬慎不坠此说是也郑氏则以
 为文王能敬其光明之德盖郑氏以缉熙为光明故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071-0549c.png
 其说如此欧阳公曰尔雅云缉熙光也尔雅非圣人
 之书也孔安国传尚书熙广也而此熙训广近是也
 缉绩也绩者接续而成功也缉熙云者接续而增广
 之也此说是也但大学尝引此说以敬止为当敬于
 其所止此又断章取义不可从此止字只是语辞假
 哉天命言大哉天之命乎商之孙子其数不亿乎而
 上帝命之以为周之诸侯昔者天常命文王为殷之
 臣今又命商之孙子为周之臣以见天命有德虽其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071-0549d.png
 子孙亦将夺之以为周之臣也丽说文曰旅行也鹿
 见食急则旅行亿说文曰亿兹也此言不亿者王氏
 曰不亿亿也亦犹所谓不显亦世言显也左传曰无
 宁兹许公杜氏注曰无宁宁也古人之注类多如此
 然商之孙子不必是十万其曰亿者但亦见其多云
 耳商之孙子而乃归于周者以见天命之靡常也商
 王无道则天夺之周王有道则天予之予夺无常惟
 视君之如何耳成王当以此为戒殷士肤敏言殷士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071-0550a.png
 以肤美敏疾之德而乃助祭行祼鬯之礼于周之京
 而又服商之服衣黼而冔冠冔商之冠也祼灌鬯也将
 助也商之孙子而乃助祭于周则所谓靡常也然则成
 王之进其臣也其可不念尔祖文王之所以得商之
 孙子而能助祭于周乎苟不念此则成王虽进其臣
 其臣亦将助祭于他人之庙矣刘向曰孔子论诗至
 于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
 不传于子孙是以富贵无常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071-0550b.png
 殷之亡也孟子亦尝引此诗赵台卿亦以为微子盖
 微子之助祭于京师于诗可见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我客戾至永观厥成然则所谓肤敏之士乃微子之
 徒也以微子殷王元子而又肤敏乃臣于周此岂可
 以不戒哉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劳未尝知惧孔子对曰日出
 听政至于中昃诸侯子孙往来为宾行礼揖让慎其
 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可知矣缅然长思出于四门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071-0550c.png
 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君以此思惧则
 惧可知矣夫以诸侯之子孙而在于诸侯之庭当以
 为戒则知商之子孙而来助祭于周之庭岂可不以
 为戒乎自古人君之国既冇亡国之子孙又有亡国
 之墟可为戒哉宜其戒之慎之而不敢少有怠惰然
 犹至于不知者盖以不思故也王氏曰乃常服其商
 之黼冔则周务以德服其心而已不以力强变其服
 也此说非也欧阳公曰犹服殷服者见其亡国之故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071-0550d.png
 臣也当从之无念尔祖言成王之欲念尔祖则在乎
 聿修厥德而已能修德则可以长配天命而福禄日
 来矣毛氏以永言配命为成王以自求多福为庶国
 是妄生分别也孟子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商之
 孙子所以臣服于周者非天实祸之也商自求祸也
 周之所服商子孙者非天实福之也周自求福也天
 何容心于其间哉当商之未丧天下也亦尝克配上
 帝惟其后人不能遵前王而守之此所以灭亡成王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071-0551a.png
 者宜以此为戒知天命之难如此汉翼奉尝引此诗
 颜师古曰言殷家自帝乙以上未丧天下之时皆能
 配天而行至纣荒怠自取败灭今宜以殷王贤愚为
 鉴知天之大命甚难也欧阳公曰宜鉴殷之亡知天
 命之不易而郑氏以为不可改易非也命之不易无
 遏尔躬言天命之难如此无使天命但止于尔之身
 也王当昭宣善问虞度殷之亡皆自天也自上天之
 载以下又言当刑法文王之所为则是法天也上天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071-0551b.png
 之事无声之可闻无臭之可接惟法乎文王之所为
 则可以使万邦信之矣盖文王之所为与天合其德
 也中庸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天之所以为天也于
 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文王之所以为文也惟文王
 之德与天相似欲求天而不可得惟求之文王而已
 成王可不念哉
 黄曰周之积累至文王而成天之命周实自文王始
 故作序者推本而言曰受命作周此言周家之兴则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071-0551c.png
 本于太王之时言相天之礼则本于后稷之时皆君
 子推本之论先儒承讹传舛以为文王受命称王此
 盖未尝考泰誓武成之书也武王未得天下则曰文
 考而已至天下已得而后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
 王昌于是始有文王之称夫文王所以与天无间后
 世不可及者以其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如
 孔子论汤武之事盖有阙然不满之意至论文王事
 商之心则曰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以其心与孔子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071-0551d.png
 合也先儒之说固不可不辨而亦有所不必辨岂足
 为文王加损乎此一诗盖言文王之大德以为成王
 之戒劝而终始以天为说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
 自成王而言之也以为武王虽得天下然由文王在
 上其德昭著乎天也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自后
 稷公刘以来而言之也以为周之为邦其来旧矣至
 文王而其民心益归天命益固也有周不显先儒以
 为甚显然世之不显亦可以为甚显乎不显亦临亦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071-0552a.png
 可以为甚显乎帝命不时先儒以为甚在是然帝命
 不违亦可以为甚违乎骏命不易亦可以为甚易乎
 则先儒之说固不通矣予以为不显者言周家之君
 不自显耀如不矜不伐之意也不时者言天之命无
 时而穷如万寿无期之意也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先
 儒以为进退天下之士而不违于上帝之心予以为
 文王俯仰之间与天为徒无声无臭天即文王也不
 识不知文王即天也天与文王其周旋而无间者欤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071-0552b.png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
 子本支百世此言文王至诚之德亹亹而不已则发
 而为令闻亦无有穷已推而及于后世亦无有穷已
 八百其年三十其世定鼎之期卒过历皆已基于文
 王之时矣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此言文王之德广及于天下之士如鸢飞
 鱼跃各遂其性非惟周召尚父闳天太颠散宜生之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071-0552c.png
 徒与周相为无穷而不显之士于世无称者亦皆世
 守其爵禄世竭其忠敬以辅周家之子孙曰思皇多
 士美之辞也曰济济多士盛之辞也曰维周之桢言
 其可以为周之蕃宣也文王以宁此又申言文王之
 得人如此则为文王者信乎其安也尧舜之世八元
 八凯相逊济济未足为至而极于野无遗贤万邦咸
 宁尧舜之盛始于此可见尝观仁宗皇帝以仁德育
 天下而一时士大夫之贤者俱列于朝廷其大者固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071-0552d.png
 已光明俊伟不可企及而其小者亦能靖共正直号
 恺悌至今田夫野叟有闻遗老之言述当时之事者
 犹春风时雨沐浴膏泽咸有生意是亦文王所以为
 文王也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自此而下则戒成王
 之辞也穆穆美也于叹辞也言之不足故嗟叹之也
 言美哉文王之德后世当续而广之以敬于其所当
 止也如所谓钦厥止率乃祖攸行亦是此意自假哉
 天命以下明言商之孙子无异于周商之得天命无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071-0553a.png
 异于周惟其子孙不能修德故商之天命转而为周
 商之子孙反以事周厥鉴不远甚可畏也为成王者
 其可萌自忽之心乎进贤臣以自辅念尔祖以修德
 当自求福于己而无倖福于天当知其所以在天而
 无绝于己凡此者皆警之之辞也鲁哀公问于孔子
 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劳未
 尝知惧孔子对曰诸侯之子孙往来为宾君以此思
 劳则劳可知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071-0553b.png
 之墟必将有数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是亦以天
 命之存亡而戒之也成王知此则知天命为可畏而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矣既有以警之于前复有以勉
 之于后谓天之道无声可闻无臭可接但屏去邪心
 而以文王为法则天之所以为天者不外是也文王
 之德与天同文王之性与天合吾君能顺文王而行
 之则万邦作孚而天之心可知也先儒以孚为信予
 以为信不足以尽孚中庸之论孚必极于不言而信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071-0553c.png
 不动而敬笃恭而天下平故易言孚必曰中孚信由
 中出也大元云阳气潜萌于黄钟之宫信无不在其
 中是体也学者当以心体之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
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
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
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071-0553d.png
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
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
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
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
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源彭彭维师尚父时
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李曰郑氏云二圣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071-0554a.png
 此郑氏盖泥于大明之名而强为之说也殊不知大
 雅之诗则谓之大明小雅之诗则谓之小明本于雅
 之有小大非由其德之有小大也故予尝屡辩之矣
 此诗言天命文王以造周由于文王之有明德其德
 则上当天意矣故天申命武王焉此以见周家积德
 之深而天命眷顾有周之厚也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天高其目而下其耳言天虽高而听甚卑
 也人君有明明之德于下则天赫赫见于上出于此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071-0554b.png
 则应于彼犹声之有响形之有影不可逃也如纣之
 秽德彰闻岂纣不能掩其恶哉盖以德之秽发见于
 天也文王之有德岂因纣然后扬已取名以求知于
 天哉盖其德之明发见于天不期然而然矣天之于
 人君固难信矣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存亡之间在于
 君如何耳为君之难也如此纣之所居乃天位也又
 为殷之正嫡而德不明然以德之不明则天使之政
 令不挟于四方天之难信也如此人君之难信也亦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071-0554c.png
 如此说文曰忱信也因举此诗天难忱斯不易惟王
 诸儒皆以为不可改易然此乃是难易之易也挚仲
 氏任言此挚国之中女有任氏自彼殷商之国来归
 于王季遂行妇道于周之京乃与王季共行仁义言
 周之兴其所由来者久矣史记所谓大福将至有开
 必先是也曰嫔于京则书所谓嫔于虞言其能行妇
 道也王氏曰天子所都曰京方是时周未有天下其
 言曰嫔于京则诗人追称且以为是宜有天下是也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071-0554d.png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此章则言文王之有明德由其
 母之贤而致之也观列女所载文王在胎之日大任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道讹言故文王生而
 明圣则知大任之于文王其教之也有素矣文王能
 小心恭慎明事上帝遂能怀来百福盖其德不回邪
 故能朝诸侯受此四方来归之国也天监在下言天
 之鉴察美意于下其命之所集既在于周矣载者成
 也言文王初成人之时则为之作配在于洽之阳渭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0071-0555a.png
 之涘乃大姒父母之国也说文曰左冯翊洽阳县因
 举此诗曰在洽之阳盖大姒父母之国莘国也下文
 缵女维莘是也国语郑语云前河后莘韦昭注曰莘
 国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晋师败于有莘
 之墟杜元凯注云莘故国名今此诗曰在洽之阳在
 渭之涘则是冯翊之间与郑卫之地全不相干涉当
 以此诗为證左传国语阙之可也涘水之涯也文王
 嘉止王闻大姒之贤而嘉美之以大邦有贤女犹上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0071-0555b.png
 天之妹也天之妹言德之可以继于天也上天之载
 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则文王之德可以配
 天矣夫妇皆可以配天则天命舍周其将焉往文王
 既以大姒之德可以配天于是以礼而定其卜吉之
 祥行亲迎之礼以造舟为梁而显其光也尔雅曰天
 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上特舟文王诸侯也而
 乃用造舟为梁也左氏秦后子造舟为梁见昭元年
 春秋之时僣窃乃其常也文王岂亦尔邪王氏曰造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0071-0555c.png
 舟为梁天子之礼也方是时文王未受命也其曰造
 舟为梁不显其光则以言文王之德用天子之礼以
 显之然后为宜也使文王果用天子之礼则是文王
 自称王不足为文王矣王氏之说不足信也郑氏曰
 造舟周制也商时未有定制如出车之诗曰设此旐
 矣建彼旄矣周礼曰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
 郊野载旐百官载旟此是天子之礼而南仲乃尔者
 故唐孔氏以为未制礼遂如此是也不然诗人追称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0071-0555d.png
 文王故以天子之礼言之亦犹追称文王也亦如周
 王于迈六师及之文王未有六师是追称也有命自
 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又为作配使继大任于莘国
 之后乃长女遂适于周而生武王天复保右而命之
 使之燮伐商纣也陈少南曰燮伐有和顺之意燮伐
 大商言顺天命而伐大商也殷商之旅其会如林此
 正书所谓受率其旅若林言纣之师其会如林陈于
 牧野而予乃以诸侯之有德者兴而灭商故曰上帝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0071-0556a.png
 临女其克商也必矣不可疑贰其心也陈少南曰郑
 氏之言曰天乃与诸侯之有德者当起为天子且郑
 氏于文王在上则笺之以谓文王初为西伯有功于
 民其德著见于天故天命之以为王使君天下也使
 文王果受命则不当谓之侯兴郑氏之说不攻而自
 破矣此说甚当牧野洋洋一章此盖言其战时事也
 牧野之地则洋洋然而广大檀车则煌煌然而鲜明
 驷騵则彭彭然而强盛毛氏曰骝马白腹曰騵毛氏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0071-0556b.png
 之凿如此以周之尚赤故比之骝马以商尚白故比
 之白腹今骝马而白腹是上周而下殷也昔人常辟
 其非矣又曰尚父可尚可父古人常辟其非矣盖其
 说之近于凿也盖其时有大公者如鹰之扬佐彼武
 王使之肆伐大商也凉佐也其曰肆伐者苏氏曰肆
 纵也春秋传曰使勇而无刚者肆之会朝清明言合
 于清明之朝而伐纣也此诗末章正与书牧誓武成
 篇相类考之则可以备见矣甲子昧爽正所谓会朝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0071-0556c.png
 清明也清明犹今人所谓清晨也郑氏曰会合也以
 天时已至兵甲之强师卒之武故今伐商合兵以清
 明王氏曰会朝清明则以朝至牧野会时雨止清明
 而伐也此见王者行师不尚诡诈之意
 黄曰先儒以为二圣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谓之
 大明此凿说也小雅有小明大雅谓之大明因此二
 诗见于二雅故以大小别之耳武王复受天命非文
 王已尝受命为天子也武王受命已基于文王之时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0071-0556d.png
 天之命武王无异于命文王也故大明一诗其大要
 言商之所以亡周之所以兴商之亡天亡之也周之
 兴天兴之也天何心于亡商而兴周哉明明在下而
 赫赫在上善恶之不可掩也如此故天未尝有心于
 亡商而商之所任使者不合于四方之心则商之亡
 非一日也天未尝有心于兴周而文王之得天已基
 于王季文王之时则周之兴非一日也详味此诗自
 武而言王季以见周家积累之久言王季而及大任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0071-0557a.png
 言文王而及大姒以见文王之所以为圣人者以王
 季为之父以大任为之母也武王之所以为圣人者
 以文王为之父大姒为之母也中庸之论武王曰无
 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
 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
 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中庸之言正与诗之意合而
 此诗犹及于大任大姒之贤所以见周人齐家之治
 如此之久也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0071-0557b.png
绵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
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
姜女聿来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
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
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
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救之陾陾度之
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乃立皋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0071-0557c.png
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昆夷駾
矣维其喙矣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
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李曰绵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周家之兴本由文王
 文王之兴本由大王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
 我文考克成厥勋惟大王肇基王迹而文王成之故
 曰周家之兴本由大王也盖以大王始迁于岐民从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0071-0557d.png
 之如归市文王继之而兴故此诗上三章则言大王
 下三章则言文王虽其辞不相接而其意可见苏黄
 门以谓诗人不可及也惟杜子美得之盖以前后之
 间如连山之势忽断而中接非大手笔不能此说是
 也绵绵瓜瓞传曰绵绵生貌杜元凯谓绵绵初生也
 按此诗言绵绵乃是不绝之意大曰瓜小曰瓞尔雅
 曰瓞瓝其绍瓞舍人曰瓞名瓝小瓜也绍继谓瓞子
 汉中小瓜曰瓞孙炎曰瓞小瓜子如瓞其本子小绍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0071-0558a.png
 先岁之瓜曰瓞陆农师曰瓜之近本为绍今近本之
 瓜常小大则复大盖周家之兴不绝如瓜瓞子而复
 大也亦犹曰开辟以来常微矣中微以后遂迁于豳
 是末微而复大也故曰绵绵瓜瓞公刘迁于豳国于
 漆沮之地土齐诗以为杜汉书地理志亦载之盖扶
 风有杜阳杜水南入渭或者以为与周礼土圭之土
 同二说皆通漆沮之二水非如吉日之所谓漆沮也
 公刘之时民之初生者盖以民得公刘始迁于豳故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0071-0558b.png
 民初得以生也民之初生亦如所谓厥初生民时惟
 姜嫄是也虽曰民之初生而室家未定故下文又曰
 未有家室陶复陶穴孔颖达以为复之与穴俱是土
 室复者地上为之取土于地复筑而坚之穴者凿地
 为之土无所用直去其息土而已陶者以土为之故
 谓之陶也孟子尝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
 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
 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吾闻之君子不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0071-0558c.png
 以其所养人者害人狄人所欲者吾土地也二三子
 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庄子曰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
 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
 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
 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狄
 人臣何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害所养因杖策而
 去之民相率而从之遂邑于岐山之下其辞不同其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0071-0558d.png
 意大槩相类夫以夷狄侵已而以人力报之此人之
 常情也大王视夷狄之人犹吾民也而不与之挍则
 其为人者岂不大哉其迁于豳也早朝走马循水之
 涯以至于岐山之下爰及其妃姜女聿来胥宇相宅
 而居也相宅非妇人之事书称周公来相宅必周公
 而后可今太王之妃亦能相宅则妃之所为必有大
 过人者周原膴膴膴美也堇菜也荼苦菜也苦菜甘
 乃如饴已见周原之美也贾山曰地之硗者虽有善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0071-0559a.png
 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盖非其
 地则虽橘之甘亦将化之为枳得其地虽荼之苦其
 将化之如饴惟其如此故大王始与其民居之又与
 其下谋之人谋既合又契灼于龟卜筮既吉于是告
 于人曰可居于是矣止居也时是也故筑室于兹焉
 古之建国必有以相土地之宜土地既善矣然后稽
 之于卜筮卫文公迁于楚丘始曰升彼虚矣以望楚
 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则是其既有以相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0071-0559b.png
 土地之宜矣其后曰卜云其吉终焉允臧则是卜筮
 既从矣其迁于岐也乃慰乃止乃慰者安其民而劳
 之也乃止者安集而止之也乃左乃右者处之于左
 右者也乃疆者定其界也乃理者分其土地之宜也
 乃宣苏氏以为宣导沟洫王氏以为宣其民使出孔
 氏以为教其时耕不如苏氏以为宣导沟洫乃亩者
 乃度其田亩之广狭也既定其地于是自西方从之
 于东皆于周执事孔氏曰岐山在长安西北四百里
卷三十 第 29a 页 WYG0071-0559c.png
 豳在𡵨山西北四百里是则自西徂东也乃召司空
 乃召司徒司空之属有匠人其职有营国广狭之度
 社庙朝市之位则是掌营国邑也司徒之属有小司
 徒其职云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是司徒役之事也
 司徒于是使立其家室则以绳正之其绳方正而直
 矣依此绳直之处起而筑之以绳缩束其板板满筑
 讫则升上于下以相承载如所谓约之阁阁是也用
 绳束板故谓之缩左传凡言兴土功则言版干盖立
卷三十 第 29b 页 WYG0071-0559d.png
 木两傍所以障土用之以相承载也作庙翼翼而严
 正也古人建国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所以
 先鬼神而后已也前言筑室于兹此言俾立室家王
 氏以为向筑室则苟全而已今人既集附于是乃始
 大作以立室家非也向之筑室者则以谓卜既吉则
 可以于此而筑室此言立室家则可以为兴立室家
 非是两次兴复也救之陾陾救说文以为盛土于器
 盖左氏言畚筑之事亦尝闻畚筑之声畚亦是盛土
卷三十 第 30a 页 WYG0071-0560a.png
 之器也筑之登登者既以此盛土于器乃投之于板
 中既投之矣则筑之登登既已筑之矣则削之从上
 而下曰削陾陾众也凡此皆是形容筑墙之意亦犹
 所谓约之阁阁筑之橐橐约之阁阁是缩板以载也
 筑之橐橐是筑之登登也百堵皆兴公羊传定公十
 二年雉者何五版而堵五堵而雉何休以为堵凡四
 十尺许慎五经异义戴礼及韩诗说八尺为版五版
 为堵版广二尺积高五版为一丈其说异同姑两存
卷三十 第 30b 页 WYG0071-0560b.png
 之鼛鼓弗胜者周礼韗人为皋鼓长一丈二尺大王
 之时民兴土功之事以鼛鼓不能止之使休息以见
 民之乐于趋事赴功也大王之筑室以鼛鼓而止民
 而民不休息文王之灵台而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此
 岂有力驱使之哉民乐于上虽不待令而趋事赴功
 者如此大王避狄民人死于干戈宜其惮于勤劳而
 不堪于土功之事今也下之民从事而不止以其恩
 之渐渍于民之骨髓不可得已也春秋之时梁伯好
卷三十 第 31a 页 WYG0071-0560c.png
 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乃
 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僖公/五年)以梁伯之于
 秦岂不若大王之避狄哉大王之避狄而从之者如
 归市及其筑室以鼛鼓止民而民不肯止梁伯之沟
 公宫而民乃溃散则知仁之与暴非一日之积其所
 由来者渐矣乃立皋门皋门曾南丰尝曰天子诸侯
 之门制见于经不明学礼者以谓诸侯之制有皋应
 门天子之门加库雉见于春秋者鲁有库门有雉门
卷三十 第 31b 页 WYG0071-0560d.png
 见于家语者卫有库门或以为褒周公康叔非诸侯
 常制其果然欤盖莫得而考也在雅之绵古公亶父
 徙宅于岐作为宫室门牖得宜应礼后世原本推功
 述而歌之曾南丰之意以大王为得礼而以鲁卫为
 可疑也愚窃谓鲁卫为僣也明堂位曰太庙天子明
 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此皆汉儒传记之
 言也因鲁之有雉库之门遂附会而为说若如明堂
 位之言则是太王所立者无乃僣天子之礼乎今此
卷三十 第 32a 页 WYG0071-0561a.png
 但当以诗为證伉言其高也将将言其严正也高而
 且严岂固厉其民而示威哉盖诸侯之制所当然也
 戎大也丑众也古者处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
 而后出故曰乃立冢土肆不殄厥愠此章或以为大
 王或以为文王陈少南云孟子借之以说文王郑氏
 遂踵之为文王之事窃谓孟子之于梁惠王篇又曰
 文王事昆夷则知此为文王之事不独见于尽心篇
 而又见于此当且从孟氏之说肆不殄厥愠未尝绝
卷三十 第 32b 页 WYG0071-0561b.png
 其愠怒之道也亦不陨厥问亦不废其聘问之礼也
 司马温公曰外不失和内不失备肆不殄厥愠外不
 失和也亦不陨厥问内不失备也吾之势未可与之
 较故与之和然不可以和之故懈怠而自恣故不陨
 其问也故孟子以大王事獯鬻为小事大文王事昆
 夷为大事小大事小者乐天者也小事大者畏天者
 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乐天畏天其事虽
 殊而承天之心则一此文王所以能继大王之德也
卷三十 第 33a 页 WYG0071-0561c.png
 自文王即位之初不绝大王愠怒夷狄之道不废大
 王聘问夷狄之礼迨其国家既成柞棫之木拔而生
 叶行道之处兑而成蹊矣疆理整整如此则虽以夷
 狄之强将不待较而自服矣故曰昆夷駾矣维其喙
 矣駾突也谓奔突而走也喙喘也虞芮质厥成质狱
 成也虞芮之国来质其狱于文王有以动之使其礼
 义之心生郑氏曰虞芮之质平而文王动其绵绵民
 初生之道王氏谓与易观我生同义皆不如苏氏之
卷三十 第 33b 页 WYG0071-0561d.png
 说谓使其礼义廉耻之心油然而生盖生如孟子所
 谓乐则生矣之生同虞芮之争田来质于文王入其
 境则耕者逊畔行者逊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
 提挈入其朝士逊为大夫大夫逊为卿二国之君遂
 痛自切责而让其所争之田始也争而终也逊此岂
 以势力而使之哉盖有以发其愧耻之心耳方文王
 之兴也昆夷之强不敢与之争又其盛也他国之争
 者亦莫之争外而夷狄柔服内而诸侯向化则文王
卷三十 第 34a 页 WYG0071-0562a.png
 之德可谓至矣不可以有加矣自他人观之必将偃
 然自肆以为天下莫已若也文王方且归于臣止曰
 我有疏附之臣有先后之臣有奔走之臣有禦侮之
 臣此四臣所以能成功业如此之盛文王之谦德又
 见于此率下亲上曰疏附相道前后曰先后喻德宣
 誉曰奔走武臣折冲曰禦侮
 黄曰周之得天自文王之得民始民心之归周自大
 王之得民始故序言文王之兴本自大王而此一诗
卷三十 第 34b 页 WYG0071-0562b.png
 之意大要主民以为言也周自后稷播种而封邰至
 公刘厚民而迁豳其有功于民大矣然当是时犹未
 见民之归周也至大王为狄人所侵事以珠玉皮币
 而不得免大王不忍以土地之故斗民于锋镝之下
 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
 闻之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
 君去豳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豳人曰仁人也
 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民心之依大王如赤子之
卷三十 第 35a 页 WYG0071-0562c.png
 慕慈母顷刻不可舍去一日不见号泣而不能自已
 皇皇然而若无所容周虽未兴而民心有在焉至文
 王而民始附人心之归周益不可拔而周之王业至
 是而始成矣观此诗言大王之迁岐而豳人从之欢
 然而来翕然而聚自陶复陶穴未有家室而至于皋
 门有伉应门将将以见斯民乐为之室家筑垣墙百
 堵皆兴鼛鼓弗胜休之而愈作止之而愈力又为之
 立冢土以为他日戎丑之行而大王之心终不忍以
卷三十 第 35b 页 WYG0071-0562d.png
 区区之忿逞怒于夷狄以劳吾民也彼或愠怒以侵
 我而我不殄彼或聘问以求我而我不陨大王此心
 与天地同量而岂肯以夷狄介其心哉柞棫之拔行
 道之兑而昆夷自尔駾亦非大王之有心也柞棫之
 拔岂大王严立其蔽障以为胜敌之地乎耕者皆愿
 耕于其野行者皆欲出于其涂商贾皆欲藏于其市
 而行道自尔悦也至于昆夷之所以服者盖其感发
 之机自尔然也如文德敷而有苗格舜岂以敷文德
卷三十 第 36a 页 WYG0071-0563a.png
 为格有苗之具哉越王困于夫差而行成于吴此不
 免为霸者之用心而不可以此论大王也孟子举是
 以为文王之事特断章取义耳自虞芮质成以下乃
 文王事也诗人将言文王之得民心也故先详及于
 大王之事迁岐以见周之得民自大王始夫虞芮之
 所以感文王之化者非遽能尔也方其相谓曰西伯
 仁人也盍往质焉则私欲已去天理已萌及至其境
 而和逊之风接乎目礼义之心动乎内乐则生生则
卷三十 第 36b 页 WYG0071-0563b.png
 乌可已足未履文王之庭而心已感文王之化感发
 之机若此其至哉予曰有疏附以下四句说者以为
 文王自谦之辞予以虞芮之君感其所以化而虞芮
 之民不知其所以感相与而测度之或以为文王有
 疏附之臣而致此也或以为文王有先后之臣而致
 此也或以为文王有奔走禦侮之臣而致此也文王
 之化与天地同其运与神同其妙而天下之人知其
 化而不知其所以化盛矣哉
卷三十 第 37a 页 WYG0071-0563c.png
棫朴文王能官人也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
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
于迈六师及之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
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李曰棫朴文王能官人荀子曰文王以官人为能左
 传曰官人国之急也官使人才正人君之急务文王
 之世多士济济既有疏附之臣又有奔奏之臣又有
卷三十 第 37b 页 WYG0071-0563d.png
 先后禦侮之臣岂非文王之所以官使人才者有其
 道故也芃芃棫朴芃芃木盛貌也朴枹木也棫小木
 也以至小之木枹然丛生似乎无所用矣然犹可以
 为薪槱积之则天下无不可用之材矣以譬天下无
 不可用之才在人君之所以官之如何耳惟文王之
 能官人如此故曰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臣皆趣而从
 事无不得其宜也左右奉璋半圭曰璋奉璋所以助
 祭也文王祭祀则左右之臣助祭奉其半圭皆峨峨
卷三十 第 38a 页 WYG0071-0564a.png
 然而盛壮此髦俊之臣所宜为也淠彼泉流泾水之
 舟所以顺流而行者以有众徒以楫棹之故也譬文
 王之治其国所以至于壮盛者盖得贤人以共佐也
 惟文王之得人如此则周王有所征行则六师皆在
 也以见其治军旅之得人也欧氏曰以见文王所官
 人入宗庙居军旅皆可用言文王之人才各任其事
 也王氏曰奉璋文事卿大夫之职济难武事将帅之
 职也此说皆是孔子尝言卫灵公之无道季康子曰
卷三十 第 38b 页 WYG0071-0564b.png
 奚而不丧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
 治军旅以灵公之时治宗庙军旅犹得其人而况于
 文王乎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此
 四句诸家之说甚多惟欧公之说简径而明也夫以
 云汉为上天之文章以周王之寿考岂不能远作人
 乎作人者鼓之舞之也成公八年尝引此二句杜元
 凯注曰言文王能远用善人不语助是也追琢其章
 郑氏说此二句但述为政殊无官人之意王氏则曰
卷三十 第 39a 页 WYG0071-0564c.png
 文王作人外则使有备成之文内则使其有可贵之
 质周官追师掌追衡笄追犹治也冇金而不琢则不
 成器有其文而追琢之无其质则与朽木粪土等矣
 故必二者备而后可也文王之得人成就如此文王
 又何为哉勉勉我王以执其纪纲而已王氏以为或
 曰辟王或曰我王或曰周王王氏皆为之辨必求其
 义而为之说此正分章析句之学不足辨也 黄讲
 同
卷三十 第 39b 页 WYG0071-0564d.png
 
 
 
 
 
 
 
 毛诗集解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