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071-02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毛诗集解卷十三   宋 李樗黄櫄 撰
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彊能修其政知其蕃
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
且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实大且笃椒聊且远
条且
 李曰沃之盛彊而桓叔又能修其政虽晋人亦将叛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071-0259b.png
 而归之此君子所以知其子孙必有晋国而灭之也
 按左传桓二年桓叔既与潘父比而灭昭侯庄伯又
 于惠之四十五年伐翼弑昭公子孝侯翼人立其弟
 鄂侯隐五年庄伯又伐翼鄂侯奔随王立其子哀侯
 桓公三年庄伯子武公又伐翼侯而获之七年又诱
 小子侯杀之王命立其弟缗庄十六年武公遂获晋
 此则桓叔子孙并有晋国之事也君子于桓叔之世
 遂逆料其必如此者盖观人之国即其微以知其著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071-0260a.png
 而况昭公微弱桓叔彊盛曲沃之并晋国有必然之
 理也椒似茱萸而小赤色内有黑子如点今谓之椒
 木其木有针刺叶坚而滑泽陆玑疏曰聊语助也王
 氏以为薄略之辞则凿矣椒聊之实蕃衍盈升郑曰
 椒之性芬香而少实今一救之实繁衍满升非其常
 也盖尔雅曰椒榝丑莍桃李丑核故郑氏谓一救之
 实蕃衍盈升然而一救不可以满升故孔氏谓若论
 一树则不止一升才据一实则又不足满升验今椒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071-0260b.png
 实一裹之内惟有一实时有二实者少耳今言一救
 满升假多为喻非实事也故知一救比一升为小矣
 然亦不必泥于一升之说诗人之意椒聊之实始生
 蕃衍可以盈升故其久也蕃衍可知但桓叔之彊盛
 如此其子孙并有晋国又可知矣蕃衍盈匊本草曰
 据古升上径寸下径六分深八分则升小于匊然汉
 志又谓千二百黍为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见律历
 志上则升又大于匊故陆农师谓两手为匊两匊为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071-0260c.png
 升先曰升后曰匊互相备而已诗人之意止是言曲
 沃盛彊如椒之蕃衍而乃区区于升匊小大之不同
 亦无益之言也苏氏曰椒之性芬烈而能夺物者也
 今其实蕃衍而盈升则其近之者未有不见夺者也
 王氏谓至治馨香能修其政则馨香上达皆不足以
 求诗人之意其意但以蕃衍而取喻桓叔初无夺物
 之意亦无馨香上达之说彼其之子指桓叔也硕大
 无朋郑曰硕谓壮貌佼好也大谓德美广博者非也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071-0260d.png
 盖硕即大也即序所谓盛彊也无朋无比也言其彊
 盛而无比也毛曰朋比也释文曰比为比字必理反
 又必二反是又以比为朋比之比故郑氏以为平均
 不朋党也惟欧以无比当从毛氏之说实大且笃言
 其彊盛又且笃志以修其政也椒聊且远条且毛氏
 曰条长也盖椒之蕃衍日益远以喻桓叔之子孙日
 彊盛也夫以曲沃之盛彊而能修其政诗人刺昭公
 者盖欲昭公能修其政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好义则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071-0261a.png
 民莫敢不服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则四方之民襁
 负其子而至矣况于晋国之民乎惟昭公之懦弱无
 立德不及民而桓叔乃能修其政君子知其将并晋
 国昭公乃恬然不之知此诗所以讥之也夫天下之
 势如持衡首重则尾轻矣昭公能修其政以成其彊
 盛桓叔安得彊盛乎田氏厚施而得民心晏子之徒
 皆知齐之为田氏尝谓景公曰陈氏厚施民归之矣
 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公曰善哉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071-0261b.png
 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已之公曰善哉我不能矣
 (见昭公/十六年)昭公有桓叔之彊盛而不之知齐有田氏之
 厚施知之而不能已知与不知虽不同而所以不能
 自立则一也此齐之所以为田氏而晋之所以并于
 曲沃也
 黄曰武公获晋在庄十六年而君子于桓叔之世已
 逆知其如此者盖观人之国者当于其微履霜坚冰
 至则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071-0261c.png
 来者渐矣田氏厚施而得民心晏子谓景公曰田氏
 厚施民归之矣公曰若之何对曰惟礼可以已之公
 曰善哉吾不能矣此皆微弱而不能自立之过也晋
 之所以为曲沃之所获亦类是欤
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昏姻不得其时焉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
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
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071-0261d.png
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李曰绸缪犹缠绵盖言束薪之状也毛氏曰男女待
 礼而后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则是以薪喻男女
 以束之者喻礼也苏氏曰合异姓以为昏姻言犹错
 取众薪而束之耳薪之为物束之则合释之则解是
 以绸缪固之而后可以望其合也苏氏说与毛氏相
 似王氏说亦与此不相上下惟郑谓束薪于野而见
 天星欧氏以为其义简而直当从郑说三星在天曰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071-0262a.png
 参也天文志曰参谓白虎三星故毛氏之意以谓昏
 姻之月自季秋尽于季春皆可以成昏不待初冬冬
 末开春之时故陈昏姻之正时以刺之在天谓始见东
 方也在隅东南隅也在户谓正月中直户也始见东方
 则十月之时在东南隅则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中直
 户则正月之时也月令孟春之月昏参中故知正月
 中直户明矣既以在户为正月则在隅为十一月十
 二月在天为十月可知郑曰三星谓心星郑以仲春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071-0262b.png
 昏而火星不见嫁娶之时也今已见在天非其时尔
 故诗人举其昏姻失时而刺之故曰三星在天然三
 星一名大火欧以为参星皆三星则知郑说为得矣
 以其所见之月候嫁娶早晚为有理此言是也若以
 三星为心星见失嫁娶之时则下文今夕何夕见此
 良人文意相属也夫仲春之月心星未见至三月四
 月则见而在东方左氏曰火出于夏为三月(见昭/七年)
 官季春出火言三月之时已失其时矣况于在隅在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071-0262c.png
 户乎在隅则四月之末五月之中在户则五月之末
 六月之中月令白仲夏之月昏心中是也郑以三星
 为心星则可若以心为有尊卑夫妇父子之象则其
 说凿矣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张横渠曰今夕何夕见
 此良人言此时可以见也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言
 国乱不可得见也三星在天已非其时以相谓今三
 星在天之夕是何月之夕而女子见于良人非其时
 虽非其时然以国乱不可得见故曰如此良人何将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071-0262d.png
 奈之何哉子兮指娶也毛氏曰良人美室也孔氏曰
 小戎云厌厌良人盖妻见此良人言女子之失时也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言男女之失时也不必如此说
 见此邂逅王氏曰失时故思不期而会焉则邂逅者
 不期而会也如此粲者何国语女三为粲大夫一妻
 二妾故王氏曰乱甚矣虽贵者亦不得以时娶然不
 当泥于三女之说国语虽曰三女为粲而又曰粲美
 物也是言美女也凡此皆是上文之意此诗与卫风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071-0263a.png
 有狐郑风野有蔓草陈风东门之杨皆言世变多故
 兵饥丧乱民不安居而力不足故男女昏姻不得其
 时也然而陈郑卫之诗其淫乱为多盖当时政教不
 修礼义不明淫风大行此所以有相奔之俗其知以
 淫奔为耻兼又以丧乱之故而不得其时至于唐风
 则不然盖淫泆之祸在于奢侈唐之风俗尚俭虽不
 得其时犹未至于淫奔也晋之俭虽不得先王之中
 制然犹以尚俭之故愈于奢也孔子曰礼与其奢也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071-0263b.png
 宁俭盖言俭虽失于中道犹愈于奢也
 黄曰卫郑陈齐之国皆有淫奔之风皆以兵饥丧乱
 人伦不明故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惟晋魏之
 国以圣人所都之地虽其习俗俭啬隘狭而淫奔之
 俗不闻故绸缪一诗言国乱则昏姻不得其时曰昏
 姻则是犹有昏姻之礼也圣人之风化其入人深也
 如此哉
(徒细/反)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071-0263c.png
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私叙/反)独行踽踽(音/举)岂无他人不如
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十利/反)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求营/反)岂无他人不如我
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李曰夫欲人之亲我者必有以亲之也君不能亲其
 宗族则骨肉相与离散而不我亲矣惟其骨肉离散
 此君所以独居而无兄弟之助既无兄弟此曲沃所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071-0263d.png
 以得肆其吞噬之心也杕特貌杜赤棠也尔雅曰杜
 赤棠郭璞曰今之杜梨也樊光曰赤者为杜白者为
 棠陆玑疏曰赤棠与白杜同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
 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其
 叶湑湑毛氏曰枝叶不相比也菁菁毛氏曰叶盛也
 郑曰希少貌既以湑湑为不相比又以菁菁为叶盛
 孔氏以为互相发明言叶虽茂盛而枝条稀疏以喻
 宗族虽强不相亲昵也然按诗云其叶湑湑菁菁本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071-0264a.png
 无枝条稀疏之意苏曰晋君远其兄弟而亲异姓喻
 如杕杜条干不足以相扶持与毛郑不相上下按裳
 裳者华其叶湑兮毛氏曰湑盛也菁菁者莪毛氏以
 为盛貌则是二者皆言茂盛不应以湑为枝叶不相
 比郑又以为希少故知此当从王氏说曰杜之实不
 足食而又特生然其叶湑湑然则亦能庇其本根君
 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曾杕杜之不如也王氏说
 盖本于左传宋昭公欲去群公子乐豫曰公族公室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071-0264b.png
 之枝叶也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
 君乎见文七年王说盖本于此踽踽毛曰无所亲也
 按孟子何为踽踽凉凉则踽踽然无所亲之意也睘
 睘毛氏曰无所依也说文曰坚固貌骨肉离散君独
 行而无所亲岂无异姓之臣乎虽有异姓之臣不如
 我同姓之亲也他人谓异姓之人也同父谓同姓之
 亲也同姓谓同祖之人也既有他人而乃曰独行者
 王氏曰言既无同父虽有他人犹独行也此言是也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071-0264c.png
 比辅也佽助也同姓之臣既不见亲异姓之臣又不
 肯辅君以相比故同姓之人曰嗟乎君所与行之人
 嗟行之人指异姓大夫也言汝胡不辅君以为比乎
 汝既见君无兄弟之助汝何不佽助之乎同姓之臣
 既不见亲异姓之臣又不见辅宜乎昭公孤立无助
 而为曲沃所并也棠棣诗兄弟阋于墙外禦其侮此
 盖言兄弟相须于急难之际同心于急难之中虽有
 阋墙之忿不忘禦侮之事何者忧患同也昭公弱而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071-0264d.png
 有曲沃之强曲沃又有吞食晋国之意而昭公不能
 亲其宗族何以禦外侮哉然昭公所以不亲宗族者
 其意谓吾封桓叔非不亲也封之曲沃待其盛强稔
 成其恶莫若与异姓之臣共事也彼岂知周公不以
 管蔡之故而不封同姓哉同姓之亲既已离散异姓
 之臣又不忠其君此所以为曲沃所并也昔秦始皇
 振长策以驭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践华为城因河
 为池自以为关中之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而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071-0265a.png
 惩周之弊以小弱之故罢侯置守而子孙亡尺寸之
 封终以孤立虽有至强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堕秦
 强如此罢侯置守犹足以亡况昭公之微弱而又不
 能亲其宗族是促其亡也
 黄曰古之有国者必封同姓以自卫所谓宗子维城
 者周以宗强是也今昭公不亲其宗族其心必以为
 曲沃之封而反以噬晋故不若与异姓之人共事也
 然管蔡虽叛而周人不忘同姓不可以噎而废食也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071-0265b.png
 秦始皇惩周之弱罢侯置守而子孙孤立一夫作难
 而七庙堕子孙无尺寸之地亦以骨肉离散故耳可
 不戒哉
羔裘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音/据)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羔裘豹
袖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李曰言晋国之臣既不助其君以爱恤其民此其所
 以可刺也袪毛氏曰袂也孔氏曰玉藻云深衣袪尺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071-0265c.png
 二寸注云袂口也深衣亦云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
 是通袂皆袖之大名袪是袖头之小称羔裘豹袪毛
 氏曰本末不同在位与民异心其说谓晋在位之臣
 服羔裘豹袪晋人因其服举以为喻言以羔皮为裘
 豹皮为袪异皮本末不同以兴民欲在上忧己在上
 乃疾恶其民此皆强生义理毛氏于郑羔裘桧羔裘
 皆直说其事未尝以为兴乃于此强为之说何也苏
 曰君子处于民上犹豹袪之在羔裘耳豹虽甚贵而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071-0265d.png
 以羔裘为本王氏曰羔裘在位之服也袪在手操执
 以从事指麾以使人也羔裘而豹袪则其在位操事
 使人以猛而已非恤其民者也袖袪之末而已羔裘
 而豹袖则其猛又甚矣苏氏之说皆有王氏之失惟
 郑氏曰羔裘豹袪在位卿大夫之服也其义为简而
 直欧阳取之自我人居居毛氏曰自用也居居怀恶
 不相亲比之貌究究犹居居也其说以谓在位者之
 心既与民异其用使我之民居居然悖恶之色不与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071-0266a.png
 我民相亲按尔雅曰居居究究恶也毛说盖本于此
 窃尝疑尔雅之文是亦诗之诂训也盖其书出于汉
 世以居究为恶未甚显然明白王氏曰居居者固而
 不知变究究者穷而不能通其说之凿尤甚于毛氏
 张横渠曰自我人居居自我人而晏安之也自我人
 究究言得我民而察察作威皆怨其反不恤已也其
 说益迂曲而难晓苏曰舍羔则豹无所施而无民则
 君无所托则是以羔裘为喻其说又非也又谓君甚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071-0266b.png
 尊而由有民以安其居苏氏说则是而其意未尽谓
 在位卿大夫之服者势虽甚尊必由民以安其居则
 其说为得也苏又曰究久也君之所以能居于此者
 由有民也然以究究为久无所据其义殊难晓当阙
 之以俟知者岂无他人惟子之故而不去耳子无以
 我无所归而不恤我也郑谓岂无他人可归往者乎
 我不去者乃念子故旧之人此言是也但所谓此民
 卿大夫采邑之民其说非也故欧阳以为曲说惟子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071-0266c.png
 之好尔是念其恩好也此盖国人将叛而归沃未尝
 适他国而其心巴离也唐人有言曰暑牛之渴竖子
 饮之停淖之污牛渴之久得停淖之污宁复顾清泠
 之水乎设使竖子牵之于清泠之水以涤乎口中之
 泥然后知向之所谓停淖之水不可终而饮也今桓
 叔将有篡夺之谋民以其修政而欲归之者盖以晋
 人在位不恤其民民舍桓叔而不归则将谁归之哉
 正犹饮牛于停淖之污也齐田氏以私量贷民而以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071-0266d.png
 公量收之民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而齐之承嗣
 大夫强易其贿日求无艺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乱
 不道民人病苦夫妇皆诅此适所以启其归田氏之
 心也由此观之齐之大夫强易其贿日求无艺是为
 田氏驱民也晋人在位不恤其民是为曲沃驱民也
 黄曰羔裘而豹袪者卿大夫之服也卿大夫之势虽
 甚尊必由民以安其居今乃不恤我民如此我民亦
 岂无他人乎惟子之故而不忍去耳究久也卿大夫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071-0267a.png
 之所以能久于其位者以有民也噫田氏以私量贷
 民而以公量收之齐大夫乃强易其贿徵敛无度故
 卒为田氏所有桓叔既修其政而卿大夫乃不恤其
 民是为曲沃驱民也
(音/保)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
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况禹/反)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
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071-0267b.png
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肃肃鸨
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
天曷其有常
 李曰郑氏云五世者昭公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是
 也按左传小子侯为曲沃伯所杀王立哀侯之弟缗
 于晋郑氏数五世不及缗者孔氏曰按晋国大乱五
 世不数缗者言昭公之后则是昭公之时自昭公数
 之至小子侯而满五世故数不及缗也按序曰昭公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071-0267c.png
 之后大乱五世当自孝侯以至于缗也言五世大乱
 如此虽君子亦下从征役之事不得耕耨以养其父
 母而至于冻馁故作是诗也肃肃鸨羽声也陆德明
 曰鸨羽似雁而大无后趾性不树止陈翥所谓连蹄
 也树止则为苦尔雅曰栩杼郭璞曰柞树也陆曰今
 柞栎也徐州人谓栎为杼或谓栎为栩其子为皂或
 言皂去其壳为汁可以染皂苞稹孙炎曰物丛生为
 苞齐人名曰稹毛曰行翮也尔雅曰羽谓之翮孔曰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071-0267d.png
 鸟翮之毛有行列故称行也言鸨之性不树止而今
 乃飞而集于苞栩之上亦犹君子不当使之供贱役
 今乃下从征役言非其宜也盬毛氏曰不攻致也孔
 曰盬与蛊字异义又曰左传云于文皿虫为蛊榖之
 飞亦为蛊(见昭/元年)杜预曰皿器也器受虫害者为蛊榖
 久积则变为飞虫名曰蛊是蛊为不攻牢不坚致之
 意也王事靡盬谓勤于王事而无不攻致也蓺树也
 言君子既从征役为王家之事虽尽力为之无不攻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071-0268a.png
 致而孝养之道为王事所夺故不能蓺黍稷以供养
 其父母何所恃怙乎盖当农事始兴之时而乃从事
 于征役不得以时殖榖为一年之计父母亦将经转
 乎沟壑矣故父母何怙何食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
 所言君子既下从征役不得奉养父母于是仰天而
 愬曰悠悠苍天何时而得其所而免于征役之事非
 是君子惮于王事而欲脱免之也盖欲养其父母也
 曷其有极极已也言何时征役之事已也曷其有常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071-0268b.png
 言何时而得复其常也盖言君子而从征役之事非
 其常也屈原曰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
 天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此君子之于征役所
 以呼苍天而愬之也王氏以谓始曰鸨羽中曰鸨翼
 卒曰鸨行始曰稷黍中曰黍稷卒曰稻粱始曰何怙
 中曰何食卒曰何尝始曰有所中曰有极卒曰有常
 皆从而为之说以为中甚于始终甚于中其说可谓
 凿矣春秋之时晋平公合诸侯以城杞晋悼夫人食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071-0268c.png
 与人之城把者绛县老人亦与见襄十三年吴王夫
 差伐鲁次于泗上鲁七百人踊于幕庭有若与焉见
 哀公八年以绛县老人之贤与于城把之役以有若
 之贤与于伐吴之役盖当夫世乱多故征伐不休贤
 者盖有不幸而与于征役也然以贤者而与此事已
 非其宜矣而况不得奉养其父母君子当何如哉古
 人有言曰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
 王氏又曰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待此皆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071-0268d.png
 孝子之心其爱亲也勤思亲也笃故汲汲于爱日以
 事亲惟恐失之故愿为人兄不愿为人弟其爱日也
 如此今以征役之故不特废其温凊定省之礼又且
 无以为卒岁奉养之备其情岂不伤哉此诗如北山
 蓼莪陟岵皆孝子不得奉养父母故其诗哀以思也
 当征伐之时其心犹不忘苟在父母之侧其事亲为
 何如
 黄曰按左传桓叔既与潘父弑昭公晋人立孝侯惠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071-0269a.png
 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国人立其弟鄂侯
 隐五年庄伯又伐翼鄂侯奔随秋王命虢公伐曲沃
 而立哀侯于翼桓公三年庄伯子武公又伐翼逐翼
 侯而获之七年又诱小子侯而杀之王命虢仲立哀
 侯之弟缗庄公十六年武公遂获晋此所谓大乱五
 世也窃尝谓郑之公子五争而男女相奔晋之大乱
 五世而孝子思念父母此亦帝尧之美风也学者观
 诗当知风俗之所以然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071-0269b.png
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
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李曰晋昭公封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桓叔生
 庄伯庄伯生武公继世为曲沃之君恃其盛强常有
 灭晋之志至庄十六年伐晋而灭之当是时天子之
 使适在晋故大夫为之请命于天子之使而天子之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071-0269c.png
 使为之请命于天子左传曰王使虢公命曲沃武公
 以一军为晋侯因其请命而命之也俟伯七命车旗
 衣服以七为节天子之卿六命车旗衣服以六为节
 上章言岂曰无衣七兮言我晋国之中岂不能为衣
 之七章但不如天子所赐之衣安而且吉也二章言
 岂曰无衣六兮盖不可以必得侯伯之命服得受六
 命之服列于天子之卿犹愈于无天子之命也晋本
 侯爵故以七言之既而称其次又以六言之王氏曰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071-0269d.png
 七者侯伯之服也六者子男之服也子男之服以五
 为节而曰六者天子之卿六命与子男同服故也据
 周官典命云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
 皆以五为节秋官大行人云诸公诸子诸男冕服五
 章安得以六为子男之服乎郑氏曰我岂无此七章
 之衣乎晋旧有之非新命之服晋本侯爵故言旧有
 七章岂曰无衣七兮诗人之意但是言岂不能造七
 章之服非以新旧论也岂曰无衣六兮盖谓我晋国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071-0270a.png
 岂无六命之服言但欲以天子之命而安故尔天子
 之使为之请命故曰子者指天子之使言之燠暖也
 晋者曲沃之宗国也曲沃至于武公常有篡弑之志
 其行篡弑者屡矣至是而又灭之此先王之法所不
 容诛然其灭晋又不能请命于天子又不遣大夫以
 往乃因天子之使而请就命焉其骄蹇不臣以至于
 此如唐室之季强藩悍镇皆伐其主帅擅自封殖坐
 邀天子之旌节刘仁恭尝谓使者曰旌节吾自有但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071-0270b.png
 要长安本色尔此诗言岂曰无衣不如子之衣安且
 吉与刘仁恭之言无以异夫子删诗乃取之者何哉
 王氏曰天下无道小大强弱相攘夺久矣非复知有
 王命也武公知请命于天子之使则所谓彼善于此
 此诗所以美之也此之谓与人为善不与人为善而
 尽义以绝之则人之为善者将寡矣程氏曰此美其
 请命一事不以篡君夺国为羞至于衣服僭侈何难
 然其心不安至于请命然后安此意可取此说皆是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071-0270c.png
 也盖当是时周室衰微诸侯横恣攘夺攻取惟力是
 恃岂知有天子之命哉惟知有天子之命是犹知有
 天子也春秋僖公朝于王所成公如京师盖春秋之
 时诸侯偃然自肆无有朝王之礼惟僖公朝于王所
 因天子狩于河阳而遂朝之成公如京师则由会晋
 伐秦而遂朝之皆非有朝王之诚心使其过王所京
 师而不朝则无王之心甚矣今也犹能朝之是知有
 天王也晋武公灭晋虽非诸侯谨度之道使其不请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071-0270d.png
 命于周周亦末如之何矣今也能请于天子之使是
 知有天子之命也庄子曰人之逃于空谷者闻人足
 音则跫然而喜况于兄弟謦欬其侧者乎孔子当衰
 周之时诸侯不修臣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鲁之僖
 公成公犹知有朝王之礼晋武公犹知有天子之命
 圣人安得不与之哉此正所谓闻足音者跫然而喜
 者也如氓云妇人望复关而为淫佚之行其后以夫
 见弃而始能自悔使其不见弃于夫未必自悔也诗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071-0271a.png
 人犹以反正善之夫子删诗乃不去之者亦无衣美
 武公之意也
 黄曰臧武仲据防求后孔子曰虽曰不要君吾不信
 也曲沃以篡弑之逆而有晋国以春秋之法绳之罪
 不可赦而孔子遽录其诗而序者亦以为美武公此
 特美其请命一事耳盖当时强陵弱众暴寡诸侯不
 知有王也久矣晋武公以力雄晋国使其不请命于
 周周岂能伐之乎今犹能请命于天子之使则是知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071-0271b.png
 有王也齐桓晋文名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孔子
 犹取之者取其彼善于此者也春秋书僖公朝于王
 所成公如京师皆美之之辞也
有杕之杜刺晋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
以自辅焉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
饮食之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
好之曷饮食之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071-0271c.png
 李曰兼其宗族者言桓叔晋穆公之子桓叔既封于
 曲沃则晋国是其宗族也自桓叔以下常有并晋之
 心晋武公遂灭之是兼其宗族也既兼其宗族则是
 寡特也又不能求贤以共天位治天职以为股肱耳
 目之助其寡特可谓甚矣有杕之杜生于道左者道
 之东也孔氏曰王制云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在
 阴为右在阳为左道周者道之曲也此言木之生于
 道之东与道之曲故行者赖以休息今杜之特生阴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071-0271d.png
 凉寡薄人不得而休息焉犹之武公君子所愿以仕
 游而武公寡特此君子所以舍之而去耳王氏乃曰
 杜之实不足食也而又特生则其能庇人也寡矣然
 尚以生于道左生于道周其去人所往来之道不远
 也君子逮肯适然而来游然诗人言彼君子兮盖指
 言晋之贤者非谓君子适我而来游于杕杜之下也
 若如王氏之说则休息杕杜之下人人皆可也何必
 独言君子哉尔雅曰噬逮也言君子之人亦有逮我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071-0272a.png
 国家肯适我者惟君子之中心有好贤之诚何但饮
 食而已乎苟能求贤以自辅则贤者悦而愿仕于朝
 矣今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既如特生之杜又不能
 举贤以自辅但饮食之而已贤者岂肯以饮食之故
 而迟留不去乎周霄问于孟子曰古之君子仕乎传
 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又曰晋
 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之急也曰古之君子未
 尝不欲仕又恶不由其道也惟其未尝不欲仕至于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071-0272b.png
 出疆必载质此所以噬肯适我也惟其欲仕又恶不
 由其道彼虽饮食之而不能用贤者亦将自去之耳
 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使已仆仆尔亟拜
 子思不悦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者苟徒饮食
 之而不能用则其好之者非出于中心谓之犬马畜
 伋者不亦宜乎张横渠曰杜乔而少阴味不足嗜虽
 有来食者何以愿肯适来而就养也噬食也此说是
 亦以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连上文杕杜其说与王氏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071-0272c.png
 同如此则中心好之曷饮食之其文不相贯王氏曰
 爱之也仁而其敬之也有礼仁而有礼此君子所以
 适我而来游以获其助也然则武公之见刺必以不
 仁也必以无礼也道左者盖以况仁道周者盖以况
 礼诗言道左道周王氏以谓仁与礼如此则何之而
 不可为也其穿凿至于如此杨龟山攻其说以谓道
 左非可以况仁道周非可以况礼使道左道周可以
 况仁况礼犹不可以为说况不可乎大雅文王之诗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071-0272d.png
 乃美文王受命作周之诗也其诗曰济济多士文王
 以宁又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此王国当文王创业
 垂统以基周室之初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其亲戚之
 间多助如此犹以多士为务疏附奔走禦侮先后之
 人无不备者故传曰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今也武
 公始并晋国正是敷求贤人以共济艰难之时乃兼
 其宗族而寡特又不能求贤自辅内无亲戚之助外
 无君子之助其势孤立如此譬如特生之杜固其宜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071-0273a.png
 也武公既并晋国乃兼其宗族遂以为不可用其意
 以为我既并国深惧人之谋我亦犹我之谋晋也至
 其子献公患桓叔庄叔之族使士蔿与群公子谮富
 子而去之既杀游氏之子又围聚而尽杀群公子至
 骊姬之乱晋无群公子自是晋无宗族献公之寡特
 如此是亦武公有以遗之也使其无亲戚而犹能求
 贤可也况不能求贤以自辅国之不亡也幸矣盖能
 亲亲者必能用贤不能亲亲未有能求贤者也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071-0273b.png
 黄曰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其所以亲睦九族者
 至矣而又有济济之多士疏附先后之人以为之辅
 助故传曰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今武公既并其宗
 族而无亲亲之心又不求贤以自辅而无左右之助
 此诗人所以刺之也其后献公患桓叔庄叔之族至
 于尽杀群公子骊姬之乱晋于是乎无公族是亦武
 公遗之也呜呼去手与足尚足以为人乎晋武公自
 视其夺晋之罪而惧人之如已此即秦之所以亡也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071-0273c.png
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
葛生蒙楚蔹(音/廉)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
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
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李曰好攻战国人多丧者按左传晋献公鲁庄公十
 八年立至僖公九年卒在位二十六年传称晋伐骊
 戎骊戎男女以骊姬闵元年晋侯作二军以灭耿灭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071-0273d.png
 霍灭魏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僖二
 年晋师灭下阳五年晋侯围上阳冬灭虢又执虞公
 八年里克败狄于采桑见于左氏传者如此是其好
 攻战之明验也惟其好攻战穷兵黩武虽有克捷之
 功未尝败衄然其军旅数起而国人多丧夫从征役
 其妇独处于室故诗人陈其怨恨之辞以刺公也陆
 玑曰蔹似栝楼叶盛而细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
 也其茎叶煮以哺牛除热渴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者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071-0274a.png
 盖言妇人托于夫犹葛之生蒙于楚蔹之生蔓于野
 今也国人多丧其夫既死则妇人无所依托曾葛之
 不如也故下文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予之所美者
 夫也所美之夫既亡将谁与哉独处而已域者茔域
 也息止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毛曰斋则角枕锦衾
 郑曰夫虽不在不失其祭也摄主主妇犹自斋而行
 事也二人之意以谓妇人其夫既不在当必有斋之
 事独斋而行祭当斋之时出夫枕衾以思夫言此角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071-0274b.png
 枕粲然而鲜明锦衾烂然而色美虽有锦衾无人服
 用其说但据内则所谓夫不在敛枕箧簟席襡器而
 藏之然礼记所载但言夫不在非必有斋之事亦不
 当引此说此但其夫不在妇人独寝因思其夫以及
 其物物存而人亡思之如此而已予美亡此谁与独
 旦郑曰旦明也我君子无于此吾谁与齐乎独自洁
 明王曰以息对旦则知旦者作也以旦对息则知息
 者夜也其说皆牵强不如程说曰独处息至旦也夏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071-0274c.png
 之日冬之夜夏至日长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夜
 长昼四十刻夜六十刻夏之日冬之夜为最长当此
 之时思念之情尤切郑曰极言之以尽情是也居与
 室皆坟墓也言生既不得见其夫要之百岁既死之
 后则可得见其夫也夫妇之道生则异室死则同穴
 故曰归于其居归于其室张横渠曰葛得所托蔹不
 得所依伤已之不如也据诗言葛生蔹蔓之语皆是
 言得所托不必如此分别葛生妇人其情可谓切矣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071-0274d.png
 其义可谓高矣始则谓己之托于夫如葛蒙楚蔹蔓
 野而乃思其夫不在无以为托而又感角枕之粲锦
 衾之烂以致其情既而又以夏之日冬之夜以致其
 思造次颠沛未尝少忘于夫其情可谓切矣末乃言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其义岂不高乎此正唐国风也
 如柏舟诗曰之死矢靡他此诗曰百岁之后归于其
 居亦是无二心也与柏舟诗无以异然柏舟乃美共
 姜齐侯之子卫世子之妻誓不再嫁为能守节至于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071-0275a.png
 此妇人居于微狭之中乃能如此可谓难能也
 黄曰献公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故妇人思其夫之
 切思而不可得则以死自誓可谓义妇矣晋国当兵
 戈扰攘而孝子贞妇有如鸨羽葛生之诗者帝尧之
 风化盛矣哉
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
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071-0275b.png
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
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
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李曰尔雅曰苓大苦也或以为甘草首阳毛氏云幽
 僻之地按首阳在河东蒲坂县南安得为幽僻首阳
 山亦名首山亦名雷首山在河中平乐县南巅顶也
 苦毛氏曰苦菜孔曰此荼也葑亦菜名芜菁也采苓
 首阳之巅毛氏曰采苓细事也首阳幽僻也细事喻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071-0275c.png
 小行幽僻喻无徵也其意以谓献公多问小行于小
 人言语无徵之人故所以谗言兴也欧氏破其说谓
 首阳名山人所共见而易知者毛氏以为幽僻郑氏
 以为无徵皆疏矣然谓细事喻小行则毛氏之说欧
 氏以无徵为郑氏之说此则误矣郑曰采此苓于首
 阳山之上首阳山之上信有苓矣然而今之采者未
 必于此山然而人必信之兴者喻事有似而非王苏
 之说皆如此然王氏则以下文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071-0275d.png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连上采苓说
 按自人之为言以下皆是教献公止谗之法不当连
 上文为说也郑氏之说长于毛氏不如欧氏之说简
 而明欧曰采苓者积少以成多如谗言积渐以成惑
 与采葛义同其首阳盖兴所见也而程氏谓首阳山
 生坚实之物以兴谗诬之人不实其说陆农师曰谗
 人无所不至其害人也皆因其事而谮之也采苓因
 人之甘而谮之而采苦因人之苦而谮之葑有时而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071-0276a.png
 甘有时而苦言因人之甘苦而并谮之其穿凿之甚
 以至于此旃郑氏曰焉也陟岵诗曰尚慎旃哉郑曰
 旃之也左氏曰其将聚而歼旃杜氏亦曰旃之也则
 旃字或为之或为焉盖助语也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郑氏谓人为善言以称荐之欲
 使见进用也旃之言焉也舍之焉舍之焉谓谤讪人
 欲使见贬退也则是以四句分为二事欧氏破其说
 谓以文意考之本是述一事而郑分为二盖其下文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071-0276b.png
 再举人之为言胡得焉则舍旃舍旃者知非二事也
 王氏以谓人之造言不可以苟听亦不可以苟舍此
 则王氏之心术也盖此当从欧程之说以谓戒献公
 以为闻人之言且勿听信置之且勿以为然更考其
 言何所得焉盖当深察其虚实也欧氏曰夫谗者疏
 人之所亲疑人之所信夺人之所好非一言可效一
 日可为也必须积累而后成或渐入而日深或多言
 而并进故曰浸润之谮又谓积毁销骨是以诗人刺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071-0276c.png
 谗多以积少成多为患惟其如此使人君不能无惧
 则以察其言无有不得其情矣观献公好谗以杀太
 子申生则知非一言可效一日可为其始也骊姬嬖
 欲立奚齐使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言于献公曰宗
 邑不可以无主必使太子居曲沃则可以威民而惧
 戎谗言始兴如此及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将
 下军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太子城曲沃分之都城
 而位以卿其谗言既兴如此其后又使太子申生伐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071-0276d.png
 东山皋落氏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克狄而反此则
 谗言又甚矣又告之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
 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
 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太子太子奔新
 城后缢于新城观此则谗言之积累也如此诗人喻
 之采苓宜矣然姬寘诸宫六日非太子之为明矣为
 献公者苟无以谗为信则其虚实自见矣昔汉盖主
 上官桀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071-0277a.png
 权自恣疑有非常书奏昭帝曰朕知是书诈也将军
 无罪以未能十日而知昭帝但以日之久近而察其
 谮使不以久近而察之则霍光是终有篡君自立之
 心使献公能以日之久近而察之无以谗言而必信
 则安有太子之祸邪 黄讲同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071-0277b.png
 
 
 
 
 
 
 
 毛诗集解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