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a 页 WYG0070-01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毛诗指说
            唐 成伯玙 撰
  兴述第一
王泽竭而诗不作者谓幽厉之后周室大坏不能赏善
罚恶讽刺无益故也诗乐相通可以观政矣古之王者
𤼵言举事左右书之犹虑臣有曲从史无直笔于是省
方巡狩大明黜陟诸侯之国各使陈诗以观风又置采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b 页 WYG0070-0170d.png
诗之官而主纳之申命瞽史习其箴诵广闻教諌之义
也人心之哀乐王政之得失备于此矣然诗者乐章也
不起鸿荒之代始自女娲笙簧神农造瑟未有音曲亦
无文词然婴儿有善则凤自舞其来尚矣夫大乐与天
地同和后代圣人从而明之耳上皇道质人无所感虽
形讴歌未寄文字俗薄政烦歌讴理切六代之乐同功
异用前者超忽莫得而传虞舜之书始陈诗咏五弦之
琴以歌南风其文详也自殷周洎于鲁僖六诗该备而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2a 页 WYG0070-0171a.png
运钟治乱时有夷险感物而动人之常情升平则闻雅
颂之音丧乱惟陈怨刺之作故何休云男女怨恨相从
而讴歌之饥者饱其食劳者歌其事是也使老而无子
者求诗于巷党之间闻之于乡乡传于邑邑达于国国
升于王王不下堂而知率土之劳逸矣初周公制礼以
著乐章雅颂之音播于管弦荐于郊国而太师主职及
天厌周德礼坏乐崩春秋之际旧章泯绝司马迁曰古
诗三千馀篇孔子去其繁重可通于义者采而录之远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2b 页 WYG0070-0171b.png
自稷契之功次取殷周之盛次陈幽厉之缺始于衽席
故用关雎为首奄有邦家而收牡马之𩔖凡所删定三
百一十有一篇合于宫商书之玉版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范宁曰仲尼因鲁史而修春秋就太师而正雅颂其
言近之矣夫四国所陈臣下所献出自百家辞生鄙俚
岂能尽善若不刋正无裨国风又遭暴秦并为煨烬而
诗同乐章布于人口三百之外唯亡六篇比诸典籍未
为残灭诗者温柔敦厚之教曰思无邪若不继迹王业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3a 页 WYG0070-0171c.png
何得谓之为雅三代之封建九土分星六服诸侯唯存
十五国而已荆徐吴越僭窃名位把莒邾滕杂用夷礼
江黄道桐陷于楚服不与诸夏同风盖亦没而不取也
其德薄而浅自取削灭者夫复奚言焉
  解说第二
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讽刺
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郑玄云诗者承也政善则下
民承而赞咏之政恶则讽刺之梁简文云诗者思也辞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3b 页 WYG0070-0171d.png
也𤼵虑在心谓之思言见其怀抱者也在辞为诗在乐
为歌其本一也故云好作歌以讯之是也诗人先系其
辞然后播之乐曲大康之乱五子之歌文近于诗载于
夏典殷汤之盛而有颂声文武克成王业周公能致太
平四始六义焕然昭著幽厉板荡则变雅著自兹以往
美刺相杂矣
诸侯之诗谓之国风校其优劣以为次序周召二南之
风圣人之诗以为正经故处众国之首邶鄘卫居殷之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4a 页 WYG0070-0172a.png
旧地畿内方千里比诸侯为大故次二南黍离谓王风
叹宗周之倾覆卜洛之地不过六百既狭于卫用以次
之平王东迁晋郑是依郑武公有功于王室故次王风
齐封营丘初有百里周公斥大九州之地加太公之后
地居五百小于王国亦次郑魏国为晋献公所灭晋灭
同姓见贬故升魏于晋之上晋唐叔受桐叶之封地有
四百既小于齐又居魏后秦虽处西戎能救周室平玉
东迁之后以丰镐之地赐之周畿之内地方八百比晋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4b 页 WYG0070-0172b.png
则为不可故宜次之陈本侯爵虽备三恪之裔至于哀
公荒淫不恤民事故劣于秦是用次之曹子爵昭公奢
侈好任小人土地侵削故居桧后豳诗是周公遭流言
之作且以救乱别继公刘故处国风之后列在小雅之
前也
王者之诗谓之雅王政之事大小不同歌小事用小雅
歌大事用大雅大雅所陈文王之诗受命作周伐殷继
代保先王之福禄崇严配之广孝醉酒饱德能官用士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5a 页 WYG0070-0172c.png
泽及四海仁及草木皆天子之大政也小雅周公成王
之诗享食宾客劳来群臣燕赐以怀诸侯征伐以卫中
国天子之小事也国风是诸侯之事不得分为大小颂
是成功之美其事本无大小正风正雅与颂圣人之诗
哀时念乱为变风雅既有正颂亦有正自关雎至驺虞
二十五篇为正风直言其德而无美自鹿鸣至菁菁者
莪为正小雅文王在上至卷阿为正大雅清庙至般为
正颂也然颂声从风雅而来故二南之风为正继变风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5b 页 WYG0070-0172d.png
之作齐卫为始齐哀公当懿王之时卫顷公即夷王之
代有正即有变风雅既有变颂亦有变自王卫至豳诗
为变风自六月之诗至何草不黄为变小雅自民劳至
召旻为变大雅风雅之变自幽厉尤甚鲁殷为变颂多
陈变乱之辞也
圣人不合称变为惑于流言避居东都用陈先公之化
感悟成王然后迎周公以致太平故同于变风犹不得
为变雅也颂者本为太平盛德之事如天地之无不覆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6a 页 WYG0070-0173a.png
载和乐兴而颂声作矣在天子之德诸侯所致鲁以周
公故用四代礼乐同于天子亦得郊天僖公又能修伯
禽之法复周公之土宇故录其诗之颂继周王之末
诗者有四始始者正诗也谓之正始周召二南国风之
正始鹿鸣菁菁者莪为小雅之正始文王在上至卷阿
为大雅之正始清庙至般为颂之正始此诗陈圣人之
德为功用之极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正由此始也
风赋比兴雅颂谓之六义赋比兴是诗人制作之情风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6b 页 WYG0070-0173b.png
雅颂是诗人所歌之用诸侯禀王政风化一国谓之为
风王者制法于天下谓之为雅颂者容也赋者敷也指
事而陈布之也然物𩔖相从善恶殊态以恶𩔖恶名之
为比墙有茨比方是子者也以美拟美谓之为兴叹咏
尽韵善之深也听关雎声和知后妃能谐和众妾在河
洲之阔远喻门壸之幽深鸳鸯于飞陈万化得所此之
𩔖也
周者地名周之先本自后稷始播榖尧封之邰世传其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7a 页 WYG0070-0173c.png
稷官至曾孙公刘当夏之衰世乃失其职居豳豳即邠
也在戎狄之间能修后稷之业至殷为戎狄所迫扶老
携幼而徙于周周即岐山之南人皆归之卒成王业太
王之子季历殷王帝乙之时受命于雍州为西方伯而
文王由江南汝汉之诸侯梁雍荆徐扬蔡六州已被文
王之化天下三分有其二矣而犹服事于殷文王述职
行至于丰受赤雀衔书之瑞兼决虞芮之讼以此为受
命之年筑室于丰将岐周故地赐周公召公为食采邑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7b 页 WYG0070-0173d.png
使施先君之教其诗系之周召二公行教自岐而南六
州之民其性不等得圣人之化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
谓之召南太王王季厚于仁贤文王在诸侯之中而行
王化顾云道隔东邻三方自绝于日月当此之时西有
昆夷羌戎之患北有猃狁匈奴之难东阻独夫之纣其
化始自岐周渐于江汉时属关右扶风美阳县太王避
狄而居之也
诂者古也谓古人之言与今有异古谓之厥今谓之其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8a 页 WYG0070-0174a.png
古谓之权舆今谓之始是也训者谓别有意义与尔雅
一篇略同肃肃敬也雍雍和也戚施面柔也籧篨口柔
也无念念也之子是子也此谓之训也传者注之别名
也传承师说谓之为传出自已意即为注注起孔安国传
有郑康成又或不名传注而别谓之义皆以解经也何晏
杜元凯名为集解蔡邕注月令谓之章句范宁注榖梁
谓之解何休注公羊为学郑玄谓之笺亦无义例述作
之体不欲相因耳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8b 页 WYG0070-0174b.png
序者绪也如茧丝之有绪申其述作之意也亦与义同
今学者以为大序皆是子夏所作未能无惑如关雎之
序首尾相结冠束二南故昭明太子亦云大序是子夏
全制编入文选其馀众篇之小序子夏唯裁初句耳至
也字而止葛覃后妃之本也鸿雁美宣王也如此之𩔖
是也其下皆是大毛自以诗中之意而系其辞也后人
见序下有注又云东海卫宏所作事虽两存未为允当
当是郑玄于毛公传下即得称笺于毛公序末略而为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9a 页 WYG0070-0174c.png
注耳毛公作传之日汉兴已亡其六篇但据亡篇之小
序惟有一句毛既不见诗体无由得措其辞也又高子
是战国时人在子夏之后当子夏之世祭皆有尸灵星
之尸子夏无为取引一句之下多是毛公所如非子夏
明矣笺者表也毛公之传有所滞隐及不曲尽义𩔖重
表明之或云毛曾为北海太守玄即北海高密人也以
爵里之隔致有礼让文儒之道其不然乎
篇章之名久矣篇言编也古者无纸籍书于简亦谓之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9b 页 WYG0070-0174d.png
编简策重大则分之雅颂章数亦谓之什大略盖以十
章为一别耳诗是歌辞皆有曲音故章字音下加十亦
是其义军法十人为什因言成句亦谓之言思无邪三
字之句故谓一言以蔽之续有后语以继之如途巷之
有委曲乃谓之句故学记云离经绝句是也颂中无十
篇亦谓之什者后人因加之
以关雎为目者引群连𩔖也关雎一名王雎亦雕𩔖也
江东谓之鹗幽燕谓之鹫好在水渚汀洲食鱼此鸟雄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0a 页 WYG0070-0175a.png
雌之情至甚厚矣然不双飞并偶不于人前退在河渚
之间亦常独处以喻后妃性行贞专居幽慎独深悦君
子不以容色相授退处闺阃以礼自持而无妒忌谐和
众妾后妃必能如此可以风化天下之人也使夫妇有
礼则至性纯和生子必孝孝则父子自相亲爱事君必
忠忠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礼行天下此是因后妃之本
成王化之端也
后妃者王者夫人之号后者君也尊亲也又后者后也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0b 页 WYG0070-0175b.png
六宫皆居于天子路寝之后则百斯男继后嗣也颛顼
之时未闻后妃之号帝喾始序星辰象天官后妃有四
星其一明者为正妃即后也馀三者以为妃即三夫人
也舜不立正妃唯置三夫人也后世就一人上又加其
二为三夏后氏因三夫人置九嫔掌妇人之法度殷人
于九嫔之上又加其三二十七世妇广其子孙继世不
绝之名周又因世妇加置八十一御女为百二十人次
序而进侍王之燕息后即古之正妃不在数中其内职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1a 页 WYG0070-0175c.png
皆拟外官三夫人比三公九嫔比九卿二十七世妇比
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御女比八十一元士此周公之制
王治外政后修内职
龙麟凤龟白虎为五灵之长乃圣王之嘉瑞升平之世
王者有德应期而至若后妃行关雎之化天下信厚守
礼至衰微之世犹如龙麟至之时关雎之德能感麟者
也趾者足也皆有足而能至也以五行言之礼属南方
火信属中央土火则生土循其母则感其子而应至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1b 页 WYG0070-0175d.png
麟者属信而应礼也其形似麇麇即大獐也似牛一角
角头有肉示有武而不用也黄色圆蹄音中黄钟行中
规矩不折生草不害生虫不群居不侣行如君子之不
党也不入阱陷如圣人有周身之防也周室信厚仁及
草木政之所应也
鹊巢感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义属西方金毛虫之长
亦不害生物应至信之德亦是土生金也天子蒐田以
时虽驰五豝一𤼵而止不忍杀伤思如驺虞也关雎所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2a 页 WYG0070-0176a.png
感即后妃之化行也鹊巢所感亦夫人之化行也不云
夫人者亦从略也天子𤼵射不至于五喻取贤多也
  传受第三
传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故春秋分
为五诗分为四古之学者口相师受或文字假借言音
有殊各自专门是生同异而秦季焚书之后故名有鲁
诗韩诗毛诗齐诗四家之说(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五年坑儒天下莫有挟藏)
(诗书者汉文始除挟书之令又河间献王多得古书献/之景武之世方徵儒术典籍亦多或藏之于屋壁或得)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2b 页 WYG0070-0176b.png
(之于岩穴自/此而兴焉)鲁申培(音/浮)公初与楚元王刘交俱受诗于
浮丘伯(丘伯齐人秦时诸生本荀卿门人吕太后召入/南宫说诗又遣王子郢与申公俱诣长安终其)
(业及郢为楚王又/使申公传太子戊)申公为诗作诂训而无其传(传即义/注也申)
(公作诂训不能解诗之意号曰鲁诗教于乡里弟子为/大官博士者十有馀人王臧官至郎中令赵绾御史大)
(夫孔安国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鲁赐东海太守皆弟子也)武帝以安车蒲席轮徵
申公拜太中大夫时年八十馀矣(秦时博士官犹有三/千人如今太学生耳)
(得逃难者皆年老居家恐不能至以蒲席里车轮而徵/之安车小车皆坐乘驷马之车则立乘古之老臣未听)
(致仕者适四/方乘安车)申公授江公(瑕丘/人)江公授韦贤贤授子玄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3a 页 WYG0070-0176c.png
(并为丞相/扶阳侯)玄成传兄子赏(赏以诗授昭帝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江公又
传至王式(式为昌/邑王师)式传褚少孙及薛广德(广德为御史/大夫少孙沛)
(人为博士又续司马/迁史记号褚先生)广德授龚舍(舍楚人为/太山太守)齐人辕固
(汉景帝博士后/为清河太守)为诗作传号曰齐诗授夏侯始昌(始/昌)
(为昌邑/王太傅)始昌授后苍(东海剡人/世为博士)苍授翼奉(下邳人为/諌议大夫)
授萧望之又授匡衡(子咸又/能明诗)衡授师丹(琅邪人为/大司空)后汉
陈元方亦学齐诗燕人韩婴(汉文帝时为博士/后为常山王太傅)广推诗
意作内外传数万言号曰韩诗其孙商亦以诗为博士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3b 页 WYG0070-0176d.png
淮南贲(音/肥)生初受之燕赵之间好韩诗贲生传河内赵
生赵生传同郡蔡谊(谊亦为丞相/以诗授昭帝)及王吉(琅邪人昌邑中/尉益州刺史亦)
(受齐/诗)鲁人毛公于其家作诗诂训故曰毛诗(解诂训又/注诗义总)
(名之为诂训传/一云河閒人也)河閒献王见而深好之(献王名德/景帝之子)赵人
毛苌传其业号小毛公为献王博士在汉朝故毛诗不
列于国庠唯齐鲁韩三家得立学官(太学诸生/随其所习)小毛公
传同郡贯长卿长卿传齐人解延年(延年阿/武令)延年授徐
(敖亦为鲁诗学于江/公以诗别传王式)敖授陈侠(九江人王莽/时讲学大夫)始自仲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4a 页 WYG0070-0177a.png
尼删诗以授子夏故子夏作关雎大序及诸篇小序历
四传至大毛公(一云子夏授鲁人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即子思之弟子也孟)
(仲子二传至赵人荀卿卿/六传至大毛公未知孰是)汉平帝时毛诗始立兴于齐
梁迄于皇唐齐诗无人鲁诗没而魏晋不播江左韩诗
虽存无传习之者(后汉郑众贾逵马融皆作毛诗传郑/众河南人官至大司农父兴中大夫)
(注周礼逵字景伯为侍中父徽/字元伯颍阴人作左氏条例)自郑玄作笺而三家之
传废矣魏太常王肃又述毛公义而駮郑氏之非晋孙
毓为诗评十卷论毛郑王三家异同(毓北海人为/长沙太守)宋徵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4b 页 WYG0070-0177b.png
士周续之及雷次宗并作诗序义(续之雁门人也与次/宗俱事庐山惠远次)
(宗于鸡笼山/授南齐太祖)江熙谢沈各注二十卷(沈会稽人东晋/时为著作郎)
玑作草木疏二卷亦论虫鱼鸟兽然土物所生耳目不
及相承迷误明体乖殊十得六七而已(玑字元恪吴郡/人吴太子中庶)
(子乌/程令)崔灵恩撰诸家集注二十四卷(灵恩梁桂/州刺史)沈重及
徐爰作音义(重吴兴人爰/至大中大夫)梁武帝作诗大义四十卷郑
玄又述诗意兼国风土地氏族作诗谱一卷近代纂集
诸家互兴理致浅薄者恐非警策之要不复遍举也又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5a 页 WYG0070-0177c.png
有解题一卷
  文体第四
虞书曰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此君臣相戒歌诗之渐也诗
𤼵于言言系乎辞裁成曲度谓之文章引而伸之以成
歌咏歌有折衷音有清浊音律相谐即乐之用也𤼵一
字未足舒怀至于二音殆成句矣颂中有肇禋二字是
也三言成句夜未央绥万邦思无邪振鹭终篇是也四
言成句其𩔖滋多五言成句者谁谓雀无角是也六言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5b 页 WYG0070-0177d.png
成句者昔者先王受命有如召公之句七言成句如彼
筑室于道谋不敢效我友自逸我生之初尚无造是也
八言成句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也不至九字十言者
声长气缓难合雅章文篇之大小依章之多少或一章
为五篇烈祖玄鸟是也或二章为一篇驺虞渭阳是也
多不过正月之诗又桑柔十六章是也句之内少者芣
苢止于二句耳多者载芟之诗三十一句閟宫三十八
句不过于是也或重章共述一事采蘋是也或一事而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6a 页 WYG0070-0178a.png
有数章甘棠之诗是也又首章同而末异者东山之诗
是也首章异而末同者汉广之诗是也及乎辞馀语助
者诗书同有之已焉哉谓之何哉慨之深也俟我于庭
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加乎而二字为助者悔之深也其
乐只且美之深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椒聊且远条且
且与只皆助语也用矣字为助者出自口矣颜之厚矣
用之字者左右流之寤寐求之是也用也字者何其处
也必有以也允矣君子展也大成用其字者夜如何其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6b 页 WYG0070-0178b.png
其亦助语也用止字者女心伤止征夫遑止用者字者
有翩者鵻有芃者狐又曰知我者谓我心忧是也又以
语助连正韵者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又曰是究是图亶
其然乎逸诗曰唐棣之华偏其反而神之格思不可度
思思而皆助语也用兮字者多处一句之下少处一句
之中美目盼兮仪既成兮又曰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
为兮是也日居月诸亦助语也诗韵乖者隔室听音同
于远响不甚切也诗人之才有短长言之直者取辞达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7a 页 WYG0070-0178c.png
而已矣事之长者歌之难尽不思章句之繁此皆诗之
体洎乎六国丧乱弘多哀伤深寄于骚文怨刺不关于
上国前代尚质大约辞皆平淡意极淳朴后来英彦各
擅文章致远直尚于轻浮钩深曲归于美丽盖馀勇可
贾逸气难收分镳犹昧于汉初杂体𤼵挥于魏始于是
有辞有咏为引为行悲愤成谣长吟效古寓言感兴即
事陈情今古不同未知其极斯则变中之变也虽无美
刺之目并属诗家之流故备论之耳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7b 页 WYG0070-0178d.png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第 18a 页 WYG0070-0179a.png
 唐成伯瑜有毛诗指说一卷断章二卷载于本志崇
 文总目谓指说略叙作诗大旨及师承次第断章大
 抵取春秋赋诗断章之义撷诗语汇而出之克先世
 藏书偶存指说会分教京口一日同官毗陵沈必豫
 子顺见之欲更访断章合为一帙盖久而未获乃先
 刋指说于泮林庶与四方好古之士共焉乾道壬辰
 三月十九日建安熊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