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66-03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古文疏證卷七   山阳 阎若璩 撰
  第九十七
尔雅为诂训之书特少所袭用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
三载即唐虞曰载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即
夏曰岁伊训惟元祀太甲惟三祀商曰祀也泰誓惟十有
三年春毕命惟十有二年周曰年也愚及质之今文书反
多未合如唐虞纯称载不待论若商必曰祀何周公告成
卷七 第 1b 页 WYG0066-0307b.png
王曰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
十三年及罔或克寿者亦俱称年不等或曰此盖以周之
年述商在位之数云尔若对商臣言则曰惟十有三祀对
商民言则曰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仍不没其故称矣愚
曰然则多方亦有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
念听非对商民以言商君者乎何亦称年疑祀年古通称
不尽若尔雅之拘观周公称高宗三年不言参诸论语戴
记俱然及一入说命便改称三祀亦见其拘拘然以尔雅
卷七 第 2a 页 WYG0066-0308a.png
为蓝本而惟恐或失焉情见乎辞矣
 按宣和博古图录商兄癸卣铭曰惟王九祀周己酉方
 彝铭曰惟王一祀周亦称祀太甲元祀惟梅氏书而刘
 歆真古文仍是元年商亦称年尔雅夏为昊天尧典钦
 若昊天则天之总称不独夏也秋为旻天多士旻天大
 降丧于殷则时惟三月非秋也鸟曰雌雄兽曰牝牡牧
 誓牝鸡无晨鸟亦未尝不称牝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
 而毛谓之兽皋陶谟百兽率舞鸟亦未尝不称兽何今
卷七 第 2b 页 WYG0066-0308b.png
 文诂训不尽拘尔雅乎古文反是益可以徵其情矣
 又按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本出国语国语
 是九夷百蛮此易百为八者袭用礼明堂位及尔雅之
 文也九夷复同论语八蛮复同周官一事且兼数书其
 亦自炫其学之博也与
 又按左传宣三年王孙满于周曰卜年七百于商曰载
 祀六百是商不独通称年且称载古人不拘类如此
  第九十八
卷七 第 3a 页 WYG0066-0308c.png
尝读文中子述史篇太熙之后述史者几乎骂矣故君子
没称焉曰嗟乎骂史尚不可况经乎而谓真出自圣人口
哉注曰太熙晋惠帝即位岁此后至十六国春秋及南北
史有索虏岛夷之呼如诟骂然夫以敌国相骂尚不可况
诸侯于共主乎岂真出自三代上哉晚出泰誓篇疑者固
众予独怪其古人有言曰以下如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
世雠当时百姓雠纣固往往而有何至武王深文之为世
雠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𤼵端汎语也何至武王易其
卷七 第 3b 页 WYG0066-0308d.png
辞为除恶务本以加诸纣身汤誓师不过曰尔尚辅予一
人致天之罚牧野誓师曰今予𤼵惟恭行天之罚如是已
耳何至此为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雠若当时百
姓亦未知雠纣而武王实嗾使之者噫其甚矣夫时际三
代动关圣人而忽有此诟厉之言群且习为当然先儒曰
不识圣贤气象乃后世学者一大病道之不明厥由于此
余每读之三叹焉
 按京山郝氏多士解云周公于殷未尝有顽民之称顽
卷七 第 4a 页 WYG0066-0309a.png
 民见孔书君陈毕命及序三篇俱非古故于文王之雅
 称殷士曰肤敏酒诰曰殷献臣洛诰曰殷献民兹曰商
 王士曰殷多士皆敬而矜之其肯诋之为顽民乎余读
 梓材曰迷民召诰曰雠民迷民雠民与顽民又何别焉
 但谓曾加诟辞于纣则无是耳
 又按墨子引大誓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𤼵罪钧其
 为古书辞信无可疑或者闻而疑之以为果尔特与商
 君之法不告奸者杀告奸者与杀敌同赏等尔恐武王
卷七 第 4b 页 WYG0066-0309b.png
 无是语余證以二条曰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
 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
 邑酒诰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
 杀此等所立法较大誓不尤甚矣乎或者无以难
 又按姚际恒立方曰伏书之誓甘誓汤誓牧誓费誓秦
 誓凡五篇誓辞之体告众皆以行军政令及赏罚之法
 为主告以左右御马之攻正用命弗用命之赏罚者甘
 誓也告以不宜惮此征役明其赏罚者汤誓也告以称
卷七 第 5a 页 WYG0066-0309c.png
 比立之法步伐之数者牧誓也告以戎器牛马刍粮期
 会诸事者费誓也若秦誓则因败悔过别是一格大抵
 古誓虽识当时告众之言然后人亦可藉以见一代之
 兵制岂徒然丑诋敌国如后世檄文已乎中亦有略数
 敌罪如甘誓曰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汤誓举桀之时日
 曷丧语牧誓举受用妇言与崇信多罪者今泰誓上中
 下三篇仅有赏罚二语绝口不及军政惟是张目疾首
 洗垢索瘢若恐不尽呜呼誓辞至此荡然扫地矣
卷七 第 5b 页 WYG0066-0309d.png
 又按顾炎武宁人曰商之德泽深矣尺地莫非其有也
 一民莫非其臣也武王伐纣乃曰独夫受洪惟作威乃
 汝世雠曰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雠何至于此
 纣之不善亦止其身乃至并其先世而雠之岂非泰誓
 之文出于魏晋间人之伪撰者耶忆余晤宁人壬子冬
 曾问古文尚书还当疑否曰否此殆得悟之于晚岁者
 然他又骑墙矣见日知录
  第九十九
卷七 第 6a 页 WYG0066-0310a.png
道之行废系乎命子则谓书之隐与见亦有时运初非人
意料所能及者尝思纬书萌于成帝成于哀平逮东京尤
炽有非谶者至比诸非圣无法罪殊死尝诏东平王苍正
五经章句皆命从谶其撰礼名乐又不待云当时能心知
其非而力排之者桓谭氏而止耳张衡氏而止耳纵有儒
宗贾逵氏摘谶互异三十馀事以难诸言谶者及条奏帝
前仍复附会图谶以成其说身亦以贵显他更可知于此
有人焉能料二百载后其学寖微有𤼵使四出搜天下书
卷七 第 6b 页 WYG0066-0310b.png
籍与谶纬相涉者悉焚之被纠辄死如隋之代也哉又料
有乞取九经正义删去谶纬之文使学者不为怪异之言
惑乱然后经义纯一无所駮杂如欧阳氏之请也哉又思
今天下所庙祀者莫过汉忠义侯之盛抑知侯之前血食
盛者则伍子胥也项羽也朱虚侯刘章也读风俗通义城
阳景王祠遍满琅邪青州六郡及勃海都邑乡亭聚落虽
遭禁绝旋复故读明一统志仅莒州一处存耳悬绝如此
岂非鬼神亦关气运冥报各有时代古文书二十五篇出
卷七 第 7a 页 WYG0066-0310c.png
于魏晋立于元帝至今日而运已极中间为桓谭张衡之
非者不少安知后不更有欧阳氏出请以删谶纬者删此
古文尊正义者尊伏生三十一篇俾其孤行乎亦书之运
也吾终望之维持此运者
 按或问纬起哀平子以为始成帝者何也余曰张衡言
 成哀之后乃始闻之初亦不省所谓读班书李寻传成
 帝元延中寻说王根曰五经六纬尊术显士则知成帝
 朝已有纬名衡言不妄衡又言王莽篡位汉世大祸八
卷七 第 7b 页 WYG0066-0310d.png
 十篇何为不戒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见尤洞然
 若庄子孔子翻十二经以说老聃说庄者谓兼六纬在
 内是庄子时有纬殆非也
 或又问隋志谶纬篇云贾逵之徒独非之与范书逵能
 附会文致最差贵显者不合何也余曰此盖隋志误读
 张衡疏侍中贾逵摘谶互异三十馀事诸言谶者皆不
 能说之文以为逵非谶不知逵第摘之云尔初无所非
 也不然逵仅如郑兴尹敏官亦不显尚望其于明章两
卷七 第 8a 页 WYG0066-0311a.png
 朝以左氏学为帝嘉纳耶非附会图谶力耶史凡此等
 讹谬处不胜辨聊一及之俟世之触类而通者
 又按后汉刘盆子传军中常有齐巫鼓舞祠城阳景王
 又于郑北设坛场祠城阳景王耿弇传注临淄小城内
 有汉景王祠琅邪孝王京传京都莒国中有城阳景王
 祠上书愿徙宫开阳以避是景王祠东汉初已盛不独
 如劭所言
  第一百
卷七 第 8b 页 WYG0066-0311b.png
余向谓孔传不甚通官制故有三公领六卿之说今且有
两职实不相通误合为一既见经复见传者周礼大驭中
大夫掌驭玉路以祀戎仆亦中大夫掌驭戎车齐仆下大
夫掌驭金路以宾道仆上士掌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田
仆上士掌驭田路以田以鄙此官皆驭王车而大驭为最
尊又有大仆下大夫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
侯之复逆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其佐有小臣掌王之
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祭仆掌受命于王以视祭祀御仆
卷七 第 9a 页 WYG0066-0311c.png
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𨽻仆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此等官以仆名而无预于驭车之事大仆虽有左驭前驱
之文而其所重自在正服位出入大命是其职与大驭初
不相涉也晚出囧命篇出入起居罔有不钦𤼵号施令罔
有不臧是近臣有与于王之起居命令者则似大仆所掌
与书序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又云尔无昵于憸人充
耳目之官则官高职亲与王同车又似大驭非大仆所可
当得毋误记周礼二官为一安国蚤已自吐供招曰太仆
卷七 第 9b 页 WYG0066-0311d.png
长太御中大夫然其误亦有故案汉百官公卿表太仆秦
官应劭曰周穆王所置盖太御众仆之长中大夫也岂非
经与传之所从出哉凡余駮正古文皆抉摘其所以然使
无遁情近儒谓扬子云生平昌黎亦被瞒过程子犹为之
讳朱文公出方是千里照胆镜雄为狐妖无遁处快哉斯
喻也
 按汉表云太仆秦官掌舆马以太仆专司马政盖自秦
 失之秦官制多不师古然官有古卑而今尊者汉之尚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66-0312a.png
 书令是有古贵而今贱者汉之校尉是有名内而实外
 侍中给事中之官是有名武而实文太尉大司马之官
 是亦古今沿革迁流之常无足异独异当周穆王朝作
 书命其臣为太仆不本周官旁侵大驭职掌如秦制殊
 失却本色耳
 或谓古文书多出汉书遵若绳尺莫敢或爽子能一一
 穷其所出其于汉书亦可谓熟已余曰何足云忆宋尝
 有二事韩魏公当英宗初屡以危言动光献太后一日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66-0312b.png
 帘下忽问汉有昌邑王事如何公即对曰汉有两昌邑
 王不知所问何王耶太后语便塞案五子传李夫人所
 生子名膊初封昌邑王贺乃嗣立者国旋除故汉实两
 昌邑王公盖援此以对若为弗识其意明以全国体而
 阴以消母后之邪心谁谓宰相可不用读书人乎苏辙
 绍圣初疏谏父作子救何世无之且及汉昭变武帝法
 度事哲宗大怒曰安得以汉武比先帝辙下殿待罪莫
 敢救者范忠宣从容言曰武帝雄才大略史无贬辞辙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66-0312c.png
 以比先帝非谤也帝为少霁案武帝纪赞曰如武帝之
 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
 有加焉盖班氏乃用微辞非贬辞其体析之精如此若
 二公者庶可谓之汉圣彼刘深父对客能诵奈何妾薄
 命端遇竟宁前及设为屏风张某所等语无一字差经
 生技耳
 又按余向谓作古文者生于错解未正之日故书亦随
 之而误今又得一事是怵惕惟厉颖达疏厉训危也即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66-0312d.png
 易称夕惕若厉之义也予谓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为句夕惕若为句厉无咎为句證以下文言虽危无咎
 益验句读断宜如此三代以上人必不误读厉联上若
 王辅嗣辈可知讵意周穆王时以辅嗣为本而摹脱之
 乎其出魏晋间可知或曰误果自王辅嗣辈乎予曰张
 竦为陈崇草奏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淮南子人间训
 曰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误已见于此
 又按魏禧冰叔著革奄宦策云夏商以前不闻奄人之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66-0313a.png
 名至周而著予曾寄语之曰文王世子问内竖之御者
 曰内竖非奄人乎周礼不明言其倍寺人之数乎王季
 当商之季固先周而见于经因忆张九成廷对策阉寺
 闻名国之不祥也尧舜阉寺不闻于典谟三王阉寺不
 闻于誓诰竖刁闻于齐而齐乱伊戾闻于宋而宋危亦
 只是好议论其实立政篇左右携仆孔疏谓左右携持
 器物之仆若内小臣寺人等百司蔡传谓若内司服之
 属内司服周礼以奄为之但当时在文武之廷皆常德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66-0313b.png
 吉士无复有凶人匪类者厕其间何不祥之有又忆后
 汉书宦者传序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宦者四星在皇
 位之侧故周礼置官亦备其数其数正指内小臣以下
 凡四项连阍人在内虽小误要以内竖为非士人足正
 郑注之讹作一序从圣人仰观于天说起何等源远流
 长近文士问以夏商且茫然对此能无阁笔而叹或曰
 苗民承蚩尤制肉刑方有刑馀之人以充阉宦不知蚩
 尤前将若之何予曰奄精气闭藏者人固有生而然者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66-0313c.png
 也以四海之广亿兆之众岂无生而奄者若干人以出
 入天子之禁闼以传天子之命令哉栾巴生东汉尚给
 事掖庭上世可知考天官所属奄有四十四人地官有
 十二人春官八人共计之六十四人成周号称百官备
 庶务繁数仅如此况上古之代其用弥寡取诸天之所
 生而已足亦何必俟其人自陷于罪戾而后吾从而刑
 之复取而用之以供吾之职役哉灵枢经黄帝歧伯以
 及宦者无须然此书出战国之末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66-0313d.png
 又按革奄宦策云周犹以罪人供事秦汉以降悉平民
 矣予谓毋论李延年坐法腐刑方给事狗监中石显弘
 恭皆少坐法腐刑方为中黄门汉腐刑尚存平民无自
 宫以求用者即司马迁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亦以李陵
 故获罪获罪后下蚕室方可为此职盖原名尚书令武
 帝游宴后庭始改今名昔以士人为之帝改用宦者以
 典机事是迁为中书令已不复列于士类唯给事殿省
 为银珰左貂之俦矣可耻孰甚故每感慨呜咽不自禁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66-0314a.png
 忆东海公编古文渊鉴问予报任安书可入选否予曰
 此大有关系文字近袁公继咸题其后曰负绝代良史
 才宁贱辱自处以杜阉宦擅政用人之渐其为天下万
 世虑尤深远矣可称迁知已并载此语书后以彻乙夜
 之览亦可以当谏书也公曰善
 又按立政篇庶常吉士又云其惟吉士召公戒其君亦
 咏蔼蔼王多吉士蔼蔼王多吉人周家用人之法惟在
 吉囧命袭其语曰其惟吉士憸人者吉士之反虞廷之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66-0314b.png
 所谓凶人立政篇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又云其勿以
 憸人囧命亦曰尔无昵于憸人其袭取可勿问矣
 又按颖达疏府史以下官长所自辟除命士以上皆应
 人主自选今命太仆谨简其僚属者人主所用皆由臣
 下臣下诠拟可者然后用之此虽为伪古文宛转解得
 犹知有周官之典在不似蔡氏竟云成周时凡为官长
 皆得自举其属不特辟除府史胥徒而已之谬也蔡傅
 凡徵及故实处非略则谬儒者之无用如此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66-0314c.png
 又按唐永淳元年魏玄同上言选举法弊曰穆王以伯
 囧为太仆正命曰慎简乃僚此自择下吏之言也太仆
 正特中大夫尚以僚属委之则三公九卿可知故太宰
 内史并掌爵禄废置司徒司马别掌兴贤诏事是分任
 群司而统以数职王命其大者而自择其小者也竟以
 伪古文为真周官制不知爵禄予夺生杀废置八者皆
 人君驭臣之大柄冢宰不敢专告王以施之而已至内
 史第掌其副贰为考其当否以将顺匡救之辟除僚属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66-0314d.png
 无与而司徒所掌之兴贤则谓其宾兴司马所掌之诏
 事则谓其以能皆无关辟属吾不知玄同所读是何周
 礼也得毋以汉诸侯得自置吏四百石以下州郡掾史
 从事悉任之牧守遂上意成周亦当然乎误矣
 又按宋史儒林传朱子谓蔡元定曰人读易书难子读
 难书易盖言颖悟也余曾欲移此二语论尚书今文所
 谓难书也古文直易书耳人于二十五篇之蹈袭之讹
 谬处俱莫知辨析非读易书难乎于三十一篇朱子亦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66-0315a.png
 不果断句读者群且习孔蔡二传为固然莫敢是正非
 读难书转易乎闻者多为之笑兹以囧命属二十五篇
 终故附其下云
 又按姚际恒立方曰周本纪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
 道缺乃命伯臩申诫太仆国之政作臩命复宁纪谓太
 仆国之政非太仆正也命伯臩申诫之非命伯囧为太
 仆正也与书序绝不相侔余曰子抑知所以不侔之故
 乎盖逸书十六篇原有囧命太史公亲受之知其义如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66-0315b.png
 此故改却书序之文载入本纪若魏晋间无由睹逸书
 但止依傍书序为说而不顾与史背驰真古文伪古文
 于兹又见一斑云
  第一百一
郑夹漈谓六书明则六经如指诸掌余亦谓今文明则古
文如指诸掌其相关合尤在金縢蔡仲之命二篇金縢为
千载来儒者聚讼今亦渐次涣释独难处则罪人斯得一
语以为知流言出管蔡谓之罪人邪何不立归公且鸱鸮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66-0315c.png
诗既取我子分明管蔡已陷于死公痛其兄之词如此上
文辟将又作刑居东又作东征近读郝氏敬辨解云其居
东二年何也王疑久未释也则罪人斯得谓管叔始伏辜
也公初至东管叔谋阻而不肯改步明年将以殷叛成王
觉使人执而杀之故曰罪人斯得罪人即管叔也不曰讨
而曰得不用师以计得也谁得之王与二公得之公不知
乎曰不知也公居东叔叛王疑公党叔故取叔必不使公
知公知亦不敢为叔请进无以白于王退无以解于兄管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66-0315d.png
叔所以蓦然被戮公所以黯然沈痛不能伸一臂之力于
后公知而乃作鸱鸮之诗贻王也鸱鸮见豳风然史不称
叔称罪人何也叛故曰罪人孟子云管叔以殷畔朝廷以
叛杀罪人非以流言杀叔也何以知之以王不悟知之何
以知王不悟得鸱鸮之诗犹不悔也欲诮让公而未敢耳
如王以流言杀叔自知公无罪矣何待风雷启金縢然后
悟耶惟王不悟故杀叔不以流言以叛也以叛为罪则以
流言为忠以叛为罪知叔之当讨以流言为忠不察公之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66-0316a.png
无辜甚矣成王之蔽于谗也盖流言初不知所起公知而
不言及公居东久管叔既以叛诛而王尚不悟流言之即
叔也使元宰淹恤在外故史臣记罪人斯得于公居东之
年以正叔之罪以舒公之冤即诗云谋欲谮言岂不尔受
既其女迁之意世儒不达误谓公以流言杀叔嗟夫古人
立木求谤闻谤动色即非圣人况口舌风闻杀兄自明视
管叔所为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也或曰何据而
知其非公得邪曰公得必以师是世儒所谓东征也时成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66-0316b.png
王方以流言疑公公欲出师则必请请则王必不从不请
独行则王愈疑人谓已不利而又专制兴师是救焚益薪
也故当时闻谤不辨辄自引避处忧患而巽以行权非圣
人不能岂有仓皇东征之事乎东征之说由汉儒误解我
之弗辟为刑辟孔书承讹伪撰蔡仲之命谓公以流言致
辟管叔囚蔡叔其说缘饰于春秋传卫祝佗云管蔡启商
惎间王室王杀管叔蔡蔡叔以车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
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以蔡此言成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66-0316c.png
王杀管叔周公不能救而推恩其子始末甚明杜元凯释
之云周公以王命杀之将为公文杀兄之过而不知公本
未尝杀兄也据孔书为辟叔而不知孔书后人伪增也诗
咏东山破斧缺斨是为东征在成王悔悟迎公归之明年
非居东之二年也为讨武庚禄父非讨管叔也为黜商命
非为流言也是时罪人已得管叔已死序谓将黜殷作大
诰既黜殷杀武庚是也故书大诰后金縢诗东山后鸱鸮
编次正同世儒误以居东为东征不思书记居东二年诗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66-0316d.png
咏东征三年也又以大诰为讨管叔今大诰在何尝一字
及管蔡暧昧片语奚损盛德而擅兴师旅甘心同气兄弟
之恶不过阋墙而羽檄星驰播告四方岂圣人所为况为
谤之初既不忍累兄自白避位之后又岂肯因谤杀兄学
者穷经此何等事可以不辨既厚诬公矣乃诡称大义灭
亲援汤武放杀为解夫汤武放杀无地可避公一避而心
迹昭然桀纣负天下天下弃之兄虽负弟弟讵忍弃兄常
棣一歌千古含悽七月鸱鸮皆为伤兄作大诰康诰垂泣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66-0317a.png
而语无逸戒诪张乱杀立政教敬尔由狱诗云鼠思泣血
无言不疾公盖终身未忘于管叔之死也岂其既杀兄而
呻恫至此极乎孟子之书最为近古陈贾问孟子曰周公
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有诸孟子曰然陈贾曰知而使
之是不仁不知而使之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
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皆言公失于使兄耳若更有杀兄
之事陈贾巧诋岂不尽言而孟子又岂直以误使为过不
知误使犹为过况其杀之岂但过而已邪故某尝窃幸公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66-0317b.png
所以得免于杀兄成王二公所以能取罪人如反掌者正
唯以公居东一行耳使公闻谤不早避避不即东管叔之
叛何待二年旦夕率纣子挺戈西向公于此时欲避不及
欲不与于杀叔不可得矣惟其闻言即去不利之谤自解
去而居东反侧之谋坐销是以管叔之叛迟至二年之后
东方情形悉于居东之久公在外二公在内罪人束手社
稷晏然而公亦赖以免于推刃同气之惨此其应变精密
几事能权岂寻常思虑可到当世疑公杀兄亦以是耳尝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66-0317c.png
观虞舜爱弟周公爱兄同也舜宁不有天下而不忍亡弟
公宁不有冢宰而不忍亡兄其志同也顾舜为人主力可
曲全而公为人臣势不能兼芘家庭之变舜惨于公而遇
主之知公不及舜舜所以卒能容弟而公卒不能救兄今
古遭逢有幸不幸哉世儒又有疑金縢非古者嗟夫不有
金縢公之冤不白于后世矣其曰我之弗辟无以告我先
王传写圣人心迹旷世如见曰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立言有体纪时纪事可徵可信为千古尚论公案后人得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66-0317d.png
据此以折服好事之口作史之功于斯为大世儒不察蔡
仲之命为妄作顾谓金縢为可疑某尝哂千古少读书人
非诳语也
 按读辟为避太史公书亦然王肃始解作刑辟汉儒当
 是魏儒也以康诰为成王书书序及传定四年皆然蔡
 氏从经文證辨属之武王良是郝氏必欲易之得毋以
 由旧为翻新地邪余尝爱黄楚望注经于先儒旧说可
 从者拳拳尊信不敢轻肆臆说以相是非尹和靖云解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66-0318a.png
 经而欲新奇何所不至朱子至读之汗下将合是二说
 为郝氏告焉
 又按读金縢信王翼日乃瘳人死可以请代免则益信
 周家得祈天永命之道不然那能遂过其历读文王世
 子不信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圣人岂能与子以年
 则亦不信武王九十三而终如金仁山所辨者或问仁
 山从竹书纪年武王年五十四亦可信与曰否史记周
 本纪载武王初得天下告周公旦曰维天下飨殷自𤼵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66-0318b.png
 未生于今六十年厥后武王享天下七年是其崩寿且
 六十六岂五十四乎且必六十六生当于殷帝乙十一
 年庚辰己卯有天下年六十故曰武王末受命不然五
 十四耳有天下方四十八与文王受命之年同中身也
 而得谓之老哉
 又按郝氏自谓金縢之解古所无达者信之余亦谓仁
 山梓材之解古所无惜少未尽盖自康诰篇首错简四
 十八字苏子瞻欲移冠洛诰朱子是之蔡传从之而仁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66-0318c.png
 山则以洛诰乃告卜往复成王往来周公留后之文与
 咸勤诰治之事不合不可冠致确梓材一书吴才老断
 自王其效邦君以下为宅洛之文朱子是之蔡传又颇
 不然而仁山则以其前章皆周公咸勤之意其后章则
 乃洪大诰治之辞正合以康诰叙冠梓材为一书但衍
 王字封字仍曰字耳致确其所未尽者谓召诰三月甲
 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其命庶殷之书
 则多士篇是叙所谓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66-0318d.png
 王士者也其命侯甸男邦伯之书即此梓材是其叙即
 康诰之叙所谓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
 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
 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者也愚考甲子乃月之
 二十一日哉生魄则月十六日哉生魄在前甲子在后
 岂可并于一时又岂可以哉生魄字不合而擅削去之
 与窃以是岁三月甲辰朔乙卯周公始至洛丁巳用牲
 于郊戊午社于新邑祭告事毕翼日己未望方大兴斧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66-0319a.png
 斤版筑之事侯甸男邦卫咸在周公乃作大诰焉后又
 五日甲子周公以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焉故前叙从
 详后叙从略亦可概见或曰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必一
 句读与曰然侯甸男邦伯周有九服此居其三根庶殷
 言之也侯甸男邦采卫遂有九服之五此本四方言之
 也服有广狭则当时徒众有多寡各任厥事且细玩召
 诰一书似专为庶殷一则曰以庶殷攻位再则曰用书
 命庶殷三则曰庶殷丕作即下召公旅王若公亦以诰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66-0319b.png
 告庶殷为词初未阑入他诸侯故虽兴役于望日大诰
 尔邦君亦不见召诰之叙其书法严如此仁山谓此庶
 复见古书之旧余嘉其有大复古之功而少案文切理
 之实故订之以俟后之君子云
 又按蔡传计金縢书首尾凡七年非也克商二年岁在
 庚辰后五年乙酉武王崩明年成王纪元周公辟居东
 凡二年罪人始得秋大熟辄系于此二年中独仁山以
 于后二字谓诗当作于二年之后秋大熟乃成王三年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66-0319c.png
 戊子尤合盖是书首尾凡九年云通计之召诰洛诰合
 一年禹贡十三年今文尧典一百五十二年以月计之
 召诰起二月讫三月洛诰起三月讫十二月古文武成
 起一月讫四月以日计之顾命十一日始四月癸亥讫
 癸酉召诰三十五日始二月庚寅讫三月甲子洛诰三
 百一十四日始三月乙卯中闰九月讫十二月戊辰武
 成一百四十四日始一月壬辰中闰二月讫四月乙卯
 其他书则未有出一日者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66-0319d.png
 又按蔡传云我不辟则于义有所不尽无以告先王
 于地下果尔周公亦为失言三后在天文王在上于
 昭于天召诰篇兹殷多先哲王在天周书祭公不豫
 曰朕身尚在兹朕魂在于天昭王之所李泌对唐德
 宗曰臣若苟合取容何以见肃宗代宗于天上此君
 前称谓得体处若王陵让陈平绛侯何面目见高帝
 地下田延年责霍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北齐明
 帝临崩口授诏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于地下苏子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66-0320a.png
 瞻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臣亦将老且死见先帝于地
 下与蔡传同一失
 又按吴文正为董鼎序书极诋蔡传谓金縢弗辟蔡
 遵郑注既与朱子诗传文集不相同矣然于诗鸱鸮
 却云破巢取卵比武庚之败管蔡及王室则又同于
 诗传而与上文避居东都说相反一简之内前后抵
 牾何哉致确但仍袭孔传辟字义吾不谓然
  第一百二(阙/)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66-0320b.png
  第一百三
十六字余既證其所出非真舜言详味尧曰咨尔舜一
节又觉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伪作者插入敬修其可愿
之下为舜误会尧之言何者四海困穷自不得如汉注
作好天禄永终亦不得如朱注作不好盖允执其中一
句一义耳四海困穷欲其俯而恤人之穷天禄永终则
欲仰而承天之福且亦如洪范考终命大雅高朗令终
云尔班彪著王命论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66-0320c.png
王嘉传乱国亡躯不终其禄薛宣朱慱传叙位过厥任
鲜终其禄不终鲜终方属弗祥魏晋间此人似认此二
句为一连故于上文先作警辞曰钦哉慎乃有位敬修
其可愿下即续尧言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若以极言
安危存亡之戒者而不知与原义相左使古文果真是
舜承尧之命于六十一载前解固如彼述之命禹于六
十一载后解又若此亦怪而可笑矣
 按前编载其师王文宪柏曰让于德弗嗣下无再命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66-0320d.png
 之辞巽位之际亦无丁宁告戒语何也盖论语尧曰
 篇首二十四字乃二典之脱文也予极赏心然谓是
 脱文亦不必要尧之告舜却应在斯时
 又按汉武帝立子齐王闳策曰悉尔心允执其中天
 禄永终献帝禅位于魏册曰允执其中天禄永终魏
 使郑冲奉策晋王曰允执其中天禄永终皆节去四
 海困穷一句以联上下隽不疑谓暴胜之曰树功扬
 名永终天禄灵帝立皇后诏曰无替朕命永终天禄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66-0321a.png
 孙权告天文曰左右有吴永终天禄倒置之义尤显
 白今文召诰篇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遐远也远终
 虽指殷已亡然不得以绝字训终以绝训终蔡传及
 朱子所未安处
 又按贾谊新书载帝尧曰吾存心于先古加意于穷
 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饥曰
 此我饥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
 此我陷之也庄子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如何尧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66-0321b.png
 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若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
 此吾所以用心已由是观之则当禅位于虞之日其
 视四海为困穷夫复何疑
 又按论语孝乎惟孝天禄永终等朱子一以二十五
 篇为据更其句读效其语意反以前此本为未定待
 此而定曾不悟晚出者之非杨慎有言儒者通患信
 今而疑古春秋三传之祖也反以三传疑春秋孟子
 班爵禄章王制之祖也反以汉文令慱士诸生作者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66-0321c.png
 而疑孟子此章不与相合诗楚辞音韵之祖也反以
 沈约韵而改诗楚辞古音以合之缪已甚矣窃谓笃
 信晚出书者何以异此
 又按永终之不得训绝亦犹郁陶之不得训忧耳博
 徵之金縢惟永终是图周易归妹象辞君子以永终
 知敝诗周颂以永终誉汉元帝纪诏曰不得永终性
 命朕甚闵焉韦贤传匡衡曰其道应天故福禄永终
 外戚傅班倢伃赋曰共洒埽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66-0321d.png
 期孙权传文帝策命曰以劢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
 又权诏渊曰相我国家永终尔休虞翻傅子汜曰非
 所以永终忠孝扬名后世皆无绝也之解何独至论
 语而云然乎向谓训诂之学至宋朱子而失固非无
 徵当更徵之四子书有依古注修入未及改者有自
 以意解不案诸字书者有古注当存者有阙略者及
 误者有注如是已足不必赘者有彼善于此者有未
 会归于一者凡字非正训只得言犹以似之苟既系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66-0322a.png
 的解何须为此而集注有多蹈此至不可胜举者或
 曰集注为朱子生平第一解其失亦有若是与余曰
 此第失之小者若诗不竞不絿毛傅絿急也说文左
 傅杜注并同广韵絿急引集傅却云絿缓也宵尔索
 绹尔雅绹绞也谓夜而绳索纠绞也广韵绹纠绞绳
 索即朱子孟子注犹然何集傅云索绞也绹索也文
 义违反至此罪罟不收说文罪犯法也从辛从自言
 罪人蹙鼻苦辛之忧秦以罪似皇字改为罪不知罪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66-0322b.png
 者捕鱼行罔也凡秦以前书有罪罟即网罟一例字
 面何集傅云刑罪为之网罟岂所称识此字者乎或
 曰朱子远本毛傅近引苏氏是朱子前固有之余曰
 绵蛮黄鸟虽朱子前有长乐刘氏训绵蛮作鸟声终
 当从毛傅绵蛮小鸟貌韩诗薛君章句绵蛮文貌为
 是白鸟翯翯虽朱子前有五臣文选注㿥㿥白貌终
 当从毛傅翯翯肥泽也说文鸟白肥泽儿字林鸟白
 肥泽曰翯为是固不得以偶有一说而废历来相傅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66-0322c.png
 之训诂者也或曰子于朱子之学素所称受其罔极
 之恩何兹诋之若是余曰非敢诋也即以孟子论其
 所著七篇书内亦有注海注江违却地势忽举百钧
 人情难推为行文之失处何曾以此贬贤孟子既然
 朱子抑复可知或曰子攻举子业遵集注莫敢或爽
 何独著书不尔余曰今用之吾从周又曰郁郁乎文
 哉吾从周此经生家遵注说也若吾辈穷圣人经自
 当博考焉精择焉不必规规然于一先生之言则有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66-0322d.png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等法在圣人当日盖
 亦并行不悖者且纵轻议先儒其罪小曲徇先儒而
 俾圣贤之旨终不明于天下后世其罪大余窃居罪
 之小者而已朱子尝云一部论语白头亦解说不尽
 是以易箦前三日手自更定诚意章注又每欲重整
 顿易本义岂非求告无憾于圣贤而不以为已足乎
 后之学者犹苦以举业之见施之穷经朱子有灵正
 恐未必实以为知言也矣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66-0323a.png
 又按顾氏音学五书古音分为十部第二部以去声
 十九代入声二十四职二十五德通为一予因悟孟
 子放勋曰节亦皆韵协何者来与徕同在代韵直翼
 在职韵得德在德韵合前躬中穷终同出一东何尧
 矢口辄尔谐声亦一异闻
 又按古经残阙见于他书可信者莫尚论语咨尔舜
 二十二字孟子劳之来之二十二字俱未为古文所
 袭用以无处凑泊故大禹谟一用天之历数在尔躬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66-0323b.png
 等句韵不贯义相左其败立见次则禹贡至于大伾
 之下北过洚水之上太史公补出三十字曰于是禹
 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
 厮二渠以引其河二渠者一出贝邱一漯川西汉末
 始并行漯川当太史公时宣房既塞道河北行二渠
 复禹旧迹负薪从行得于目击故载之河渠书礼失
 而求诸野官失而学诸夷讵不信哉
 又按向谓作伪书多因其时之所尚此书出魏晋间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66-0323c.png
 少前则三国志志载明帝诏曰山阳公深识天禄永
 终之运禅位文皇帝又曰山阳公昔知天命永终于
 己深观历数久在圣躬陈留王奂咸熙二年十二月
 壬戌天禄永终历数在晋诏禅位于晋嗣王此方解
 终是毕也尽也与大禹谟解同盖人之解有恪遵师
 说者如王基传散骑常侍王肃注诸经传解及论定
 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王基
 者康成之门人也有一时风尚不相谋而说适合者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66-0323d.png
 如李撰传著古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大玄指
 归皆依准贾马异于郑玄与王氏殊隔初不见其所
 述而意归多同李撰者蜀儒也合以大兵一放玉石
 俱碎等语益验书出魏晋间即魏晋间人之手笔云
 尔
  第一百四
余向以史迁受逸书二十四篇内有胤征见其文与书
小序无异故以序为可信载入夏本纪今且见五子之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66-0324a.png
歌序亦然序曰太康失邦此必太康淫乐纵欲羿以彊
诸侯代有夏政遂丧其宗社又曰昆弟五人须于洛汭
作五子之歌此必仲康等以羿实逼处相率出奔须于
洛水之北作歌叙怨必非太康以久畋失国又必非兄
弟五人尽从而田且奉垂白之母以行也者冯景山公
以书来曰近读五子之歌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插
此冗句殊不可晓且即如太康出畋于其母何与妇人
无外事迎送不出门礼也岂合从子盘游耶又岂厥弟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66-0324b.png
五人逆知后羿将距于河遂蚤御其母以从耶果尔则
当垂涕泣而道谏止其兄以笃亲亲之谊可也既知而
不言坐待其败虽作歌以叙怨亦何及哉余答之曰此
辩诚善解同孔安国然金氏前编谓太康在外忘反而
羿入都篡国故五子御母避难迹太康所之逾河而南
以从之望太康以图复国故于洛汭而不至洛表又将
何以辨孔颖达疏史述太康之恶既尽然后言其作歌
故令羿距之文乃在母从之上行文之势宜然金氏意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66-0324c.png
则御母以从原在距于河之后事实宜然亦最有理则
此辩虽善恐未足以服作伪者之心山公语塞余曰不
若直以其母断之而知必无是事也山公问故余曰禹
言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
惟荒度土功盖禹自尧七十二载乙卯受命平水土则
娶涂山氏女当在丁巳戊午启生即次岁方去癸亥告
成功之年颇远故中间数年得三过其家门启以生于
戊午计历尧之崩与舜之崩俄而禹崩及启即位改元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66-0324d.png
岁丙戌年已八十九矣所以享国仅七年寿九十五而
终窃以是时其元妃未必存况又历太康十九年岁辛
亥方有失国之祸使启若存寿一百一十四岁古男子
三十而娶女子二十嫁此盖言其大限若国君则十五
而生子礼也妃定与之齐年天子何独不然是仲康等
御其母以从母年当一百一十有四矣庄子言人上寿
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惟尧舜逾上寿之外他不少
概见然则太康失国时固已无复母存矣昔有人毁直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66-0325a.png
不疑善盗嫂不疑曰我乃无兄帝问第五伦闻卿为吏
篣妇公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故柳宗元合而言曰
故有无兄盗嫂娶孤女云挝妇翁者余于五子之歌之
母也亦然山公为大笑
 按冯山公又云篇名五子子者有亲之称是时父启
 已逝妄意其母尚存特插入此句只要关合子字耳
 不意遇阎徵君𤼵此一篇虚空粉碎矣援据辨駮亦
 从十三经注疏来但有胜古人处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66-0325b.png
 姚际恒立方曰因五子称子凭空撰出一母彷佛与
 凯风七子相似相似者本意为用此一怨字耳盖孟
 子有凯风何以不怨则凯风不宜怨此与小弁之诗
 亲与兄之过大皆宜怨者也
 又按冯山公云郁陶乎予心用象思舜之语又是关
 合昆弟事其巧于作伪如此不意却错认详见疏證
 卷四第五十六
 又按颖达疏引说文曰羿帝喾射官也贾逵曰羿之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66-0325c.png
 先祖世为先王射官故帝喾赐羿弓矢使司射此自
 出二书蔡傅乃云贾逵说文羿帝喾射官是贾景伯
 又有说文矣
 又按蔡傅尧初为唐侯后为天子都陶故曰陶唐尧
 为天子实先都吾晋阳后迁平阳府从不闻有都陶
 之事真属臆语即书疏左氏杜注孔疏亦不确惟汉
 书臣瓒注尧初居于唐后居陶故曰陶唐师古曰瓒
 说非也许慎说文解字云陶邱再成也在济阴夏书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66-0325d.png
 曰东至陶邱陶邱有尧城尧尝居之后居于唐故尧
 号陶唐氏斯得其解矣吾欲取以易蔡傅
 又按杜氏释例云晋大卤大原大夏参虚晋阳一地
 而六名余谓尚不止此昭元年曰唐定四年曰夏虚
 晋语曰实沈之虚襄二十四年曰陶唐(杜注尧所治/地大原晋阳)
 (县/)世本曰鄂(宋忠曰鄂地/今在大夏)诗谱曰尧墟(康成曰成王/封母弟叔虞)
 (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又六名皆是也
 又按国语引书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上读上声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66-0326a.png
 五子之歌易上为下虽义较明而味浸薄吾最爱贾
 谊新书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自
 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其言深
 切足警世主即孟子今而后得反之之注脚耳(姚际/恒立)
 (方曰国语夫人性陵上者也故引书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此处难用此义故改为下)
 又按柳宗元言出魏武帝纪建安十年九月令
  第一百五
百篇序谓之小序伏生时犹未得小序盘庚三篇合为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66-0326b.png
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孔安国始据以序古文书两汉
诸儒并以为孔子作(孔子世家云序书传上纪唐虞/下至秦缪似以序出自孔氏云)
宁屈经以从序而不顾其说之不可通有宋诸儒出始
力排之排之诚是也朱子谓是周秦间低手人所作尤
属特见盖非周秦间不能备知百篇之名非低手人亦
不应说之如是庸且妄也余独爱百篇名目确然可信
何则壁中书出除错乱摩灭及伪泰誓凡得五十五篇
无一篇名溢于序之外者则可證小序所载诸目为无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66-0326c.png
遗漏朱子亦尝合为一篇以附卷末但仍梅氏之旧本
而未悉复贾逵郑康成之次第犹未古余故釐次之于
左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
作尧典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
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
槁饫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
(马郑王/本作弃)稷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启与有扈
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66-0326d.png
五子之歌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自契
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告釐沃汤征
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作汤征伊尹去亳适夏既丑
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作汝鸠汝方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伊尹相汤
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夏师败绩
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汤归
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66-0327a.png
诰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成汤既没太甲元年
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
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沃丁既葬伊尹于
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榖
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太戊赞于伊陟
作伊陟原命仲丁迁于嚣作仲丁河亶甲居相作河亶
甲祖乙圯于耿作祖乙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
作盘庚三篇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66-0327b.png
作说命三篇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
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
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
少师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
(本作大自顾彪解作泰/孔颖达因之误至今)誓三篇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
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
其政事作武成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
范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西旅献獒太保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66-0327c.png
作旅獒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武王有疾(马本有不/豫二字)
周公作金縢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
殷作大诰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
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
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
材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召公既
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成周既成迁殷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66-0327d.png
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周公作无逸召公为保周
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成王东
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政(马本/作正)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
于蒲(马本/作薄)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成王归自奄在宗
周诰庶邦作多方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
周官周公作立政成王既伐东夷肃(马本/作息)慎来贺王俾
(马本/作办)荣伯作贿肃慎之命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
薨成王葬于毕告周公作亳姑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66-0328a.png
东郊成周作君陈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
王作顾命(马本有成/王崩三字)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
之诰康王命作册毕公居理成周郊作毕命穆王命君
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穆王命伯囧为周太仆正作囧
命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鲁侯伯
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马本/作辟)作费誓吕命穆王
训夏赎刑作吕刑平(马本/无)王锡(马本/作赐)晋文侯秬鬯圭瓒
作文侯之命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66-0328b.png
秦誓
 按书实百篇有云百二篇者非假造即纬书说见孔
 颖达正义
 又按孔颖达于盘庚小序下引束晢云见孔子壁中
 尚书将治亳殷作将始宅殷与世行本不同益足證
 西晋人犹见古文经而东晋则失之矣
 又按唐书王勃傅初祖通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
 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66-0328c.png
 缺逸定著二十五篇谓古尚书百二十篇即赵氏岐
 等说有录无书者十篇太史公书如此定著二十五
 篇又梅氏晚出书篇数何王氏祖孙之学尽摹仿前
 人与抑偶合与
 又按今文顾命康王之诰合为一马郑王本以无坏
 我高祖寡命以上为顾命下则为康王之诰晚出书
 又断自王出在应门之内遂觉诸侯告王王报诰诸
 侯以类相从胜真古文书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66-0328d.png
  第一百六
马郑王三家本系真古文宋代已不传然犹幸见其互
异处于陆氏释文及孔疏愚故得摘出之整比于后以
俟后圣君子慨然愤𤼵悉黜梅氏二十五篇一以马郑
王所传三十一篇之本为正即不尔世或有李阳冰其
人出尝愿刻石作篆备书六经立于明堂为不刋之典
号曰大唐石经者请其手一书此三十一篇于石置诸
西安府学宫内使观视摹写者填咽亦未必非崇正复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66-0329a.png
古之一助云尧典宅嵎夷(郑本夷作铁马云嵎海隅也/夷莱夷也则马本初不异又)
(考释文云尚书考灵曜及史记作禺/铁是郑所书乃依纬文铁古夷字也)平秩东作(马本平/作苹普)
(庚反云/使也)宅南交(郑云夏不言曰明都三字摩灭也颖达/云伏生所诵与壁中旧本并无此字非)
(摩灭也王肃以夏无明都避敬致然即幽/足见明阙文相避如肃之言义可通矣)平秩南讹(马/本)
(平作/苹)曰昧谷(郑本昧/作柳)平秩西成(马本平/作苹)平在朔易(马本/平作)
(苹/)嚚讼可乎(马本讼/作庸)帝曰我其试哉(马郑王本皆/无帝曰二字)如西
(马本西礼/二字作初)佥曰益哉(马郑王本/佥作禹)皋陶谟天叙有典(马/本)
(有作/五)自我五礼有庸哉(马本有/作五)天明畏(马本畏/作威)暨稷播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66-0329b.png
奏庶艰食鲜食(马本艰作根云根/生之食谓百榖)作会(马郑本会作绘/又考孔疏云郑)
(康成注会读为绘则郑/本初不异但读为绘耳)禹贡岛夷皮服(郑康成注鸟夷/东方之民抟食)
(鸟兽者也王肃注鸟夷东方夷国/名与孔不同是郑王本岛作鸟)作十有三载乃同(马/郑)
(本载/作年)厥土赤埴坟(郑本埴作戠郑/王皆读曰炽)瑶琨筱簜(马本琨/作琨)沿
于江海(郑本沿作松松当为/沿马本作均云均平)荥波既猪(马郑王本波作/播谓此泽名荥)
(播/)导岍及岐(马本岍/作开)甘誓天用剿绝其命(马本剿作/巢于小反)
庚中诞告用亶(马本亶作单/音同诚也)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
(郑本心腹肾/肠作忧肾阳)微子用乂雠敛(马本雠作/稠云数也)自靖(马本靖/作清谓)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66-0329c.png
(洁/也)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马本迓作禦禁也又考孔/疏云王肃读御为禦是王)
(本又/作御)洪范明作哲(王肃注及汉书五行志皆云/悊智也是王本哲作悊)无虐煢独
(马本无虐/作亡侮)曰蒙(王肃注雺天气下地不应闇冥也郑康/成以雺者气泽郁郁冥冥也是郑王本)
(蒙作/雺)曰绎(王肃注圛霍驿消减如云气郑康成以圛/为明言色泽光明也是郑王本驿作圛)
曰豫(郑王本豫作舒郑云/举迟也王云舒隋也)金縢噫公命(马本噫作/懿犹亿也)惟朕
小子其新逆(马本新逆/作亲迎)大诰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马/本)
(猷大诰尔多邦作大诰繇尔邦多又考孔疏云郑王本/猷在诰下汉书王莽摄位东郡太守翟义叛莽莽依此)
(作大诰其书亦道在诰/下是郑王本仍作猷)天降割于我家(马本割/作害)不少延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66-0329d.png
(马读此为/句不为弗)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郑王本于矧/肯构下亦有)
(此十/二字)酒诰王若曰(马本作成王若曰德明云卫贾以为/戒成康叔以慎酒成就人之道也故)
(曰成吾谓此成字后录书者加之未可/从又考孔疏云马郑王本皆有成字)梓材皇天既付
中国民(马本付/作附)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马本王本弋/作翼义同)
大淫泆有辞(马本泆作/屑云过也)无逸严恭寅畏(马本严/作俨)文王卑
(马本卑作/俾使也)则皇自敬德(王本皇作况况/滋益用敬德也)君奭迪见冒
(马本冒作/勖勉也)多方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马本迪作/攸云所也)尔罔
不克臬(马本臬/作劓)顾命王不怿(马本怿作释云/不释疾不解也)在后之侗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66-0330a.png
(马本侗作/詷云共也)王崩(马本作成王崩注/安民立政曰成)四人綦弁执戈上刃
(马本綦作骐/云青黑色)三咤(马本咤/作诧)康王之诰王若曰(马郑王本/从此以下)
(为康王/之诰)吕刑爰始淫为劓刵椓黥(郑本劓刵椓黥作膑/宫劓割头庶黥又考)
(孔疏云郑康成注刵断耳劓截鼻椓谓椓破阴黥为羁/黥人面苗民大为此四刑者言其特深刻异于皋陶之)
(为是郑本又初不异/未知颖达何自矛盾)俾我一日(马本俾作/矜矜哀也)王曰吁(马本/吁作)
(于于/于也)惟来(马本来作求云/有求请赇也)秦誓惟截截善谝言(马本谝/作偏云)
(少也辞约损明/大辨佞之人)
 按唐明皇写尚书以今字藏其旧本宋史艺文志遂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66-0330b.png
 无三家所注古文尚书宋中叶虽间有出者要亦未
 是三家本故宋人云古文尚书作某字余概不之及
 惟断自唐以上之人之书摘次于后以补陆孔二氏
 所未备焉裴骃史记注集解五帝本纪尧典四岳郑
 本作四岳三载汝陟帝位郑本作三年辑五瑞马本
 辑作揖注曰揖敛也柴郑本作祡注曰祡燎也贽马
 本作挚眚灾肆赦郑本作眚灾过赦注曰眚灾为人
 作患害者也过失虽有害则赦之俞汝往哉郑本俞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66-0330c.png
 作然寇贼奸宄郑本宄作轨惟明克允马本作维明
 能信注曰当明其罪能使信服之歌永言马本作歌
 长言夏本纪禹贡奠高山大川马本奠作定注曰定
 其差秩祀礼所视也岛夷皮服郑本岛作鸟济河惟
 兖州郑本兖作沇灉沮会同郑本灉作雍作十三有
 载乃同郑本载作年沿于江海郑本沿作均注曰读
 为沿沱潜既道郑本潜作涔惟箘簬楛马郑本簬俱
 作簬三邦底贡厥名马本作三国致贡其名终南惇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66-0330d.png
 物郑本惇作敦注曰敦物在右扶风武功至于猪野
 郑本猪作都注曰都野在武威名休屠泽导岍及岐
 郑本岍作汧注曰汧在右扶风北过洚水郑本洚作
 降注曰降水在信都南嶓冢导漾郑本漾作瀁注曰
 瀁水出陇西氐道又东至于澧马郑王本澧俱作醴
 溢为荥郑本溢作泆庶土交正底慎财赋惟郑本庶
 作众底作致皋陶谟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郑本庶
 作众迩作近天其申命用休郑本申作重注曰天将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66-0331a.png
 重命汝以美应谓符瑞也在治忽郑本忽作曶注曰
 曶者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以出内
 政教于五官殷本纪汤誓有众率怠弗协马本弗协
 作不和西伯戡黎不有康食郑本康作安周本纪牧
 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郑本弗迓作不禦注曰禦彊
 禦谓彊暴也奔作奔鲁周公世家金縢史乃册祝郑
 本册作策乃命于帝庭马本于作于我先王亦永有
 依归郑本有下有所字母逸爰暨小人马本爰暨作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66-0331b.png
 为与注曰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乃或亮
 阴郑本作梁闇注曰楣谓之梁闇谓庐也言乃雍郑
 本雍作驩注曰驩喜悦也旧为小人马本旧作久费
 誓鲁人三郊三遂王本遂作隧宋微子世家微子我
 其𤼵出狂郑本狂作往注曰𤼵起也我其起作出往
 也今尔无指告于颠隮马本隮作跻注曰跻犹坠也
 洪范威用六极马本威作畏注曰言天所以畏惧人
 用六极土爰稼穑王本爰作曰从作乂马本乂作治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66-0331c.png
 锡汝保极郑本汝作女使羞其行而邦其昌王本邦
 作国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郑本汝俱作女皇极
 之敷言马本皇作王于帝其训马本训作顺注曰于
 天为顺也是训是行王本训作顺注曰民纳言于上
 而得中者则顺而行之乃命卜筮注引郑曰卜五占
 之用谓雨济圛雺克也又曰雨者济者圛者雺者克
 者则郑本曰圛在曰雺之上王本亦然又曰霁郑本
 作曰济衍忒郑本忒作贷立时人作卜筮郑本作作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66-0331d.png
 为王省惟岁马本省作眚
 又按郑氏周礼注引召诰太保朝至于洛洛作雒太
 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作于雒汭吕刑度作刑以
 诘四方作度作详刑尧典宅西曰昧谷作度西曰柳
 榖禹贡羽畎夏翟翟作狄皋陶谟天明畏自我民明
 威畏作威洪范谋及庶人人作民顾命越翼日乙丑
 王崩翼作翌王崩作成王崩皋陶谟日月星辰山龙
 华虫作会会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絺作希
卷七 第 50a 页 WYG0066-0332a.png
 洪范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作曰雨曰济曰圛曰
 蟊曰尅金縢启籥见书启作开又体王其罔害罔作
 无又以启金縢之书启亦作开尧典平秩东作四平
 字俱作辨顾命大辂在宾阶面四辂字俱作路缀作
 赘禹贡溢为荥溢作泆又荥波既猪作荥播既都又
 灉沮会同灉作雍甘誓予则拿戮汝拿作奴费誓杜
 乃擭敜乃阱费作□杜作酒诰有正有事无彝酒
 正作政尧典肆觐东后肆作遂禹贡杶干栝柏杶作
卷七 第 50b 页 WYG0066-0332b.png
 埙
 又按郑氏礼记注引大诰越尔御事尔作乃禹贡三
 百里纳秸服秸作秸金縢公曰体其罔害罔作无尧
 典夔命汝典乐汝作女牧誓今日之事不愆于四伐
 五伐愆作过无于字又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于作于
 皋陶谟予弗子弗作不又简而廉廉作辨尧典流共
 工于幽州州作洲无逸乃或亮阴云古作梁闇
  第一百七
卷七 第 51a 页 WYG0066-0332c.png
安国大序一篇冠五十八篇之首者朱子谓其不类西
汉人文章又曰只是魏晋间人所作又曰传之子孙以
贻后代汉时无这般文章余直谓此篇盖规摹许慎说
文解字序而作观其起处犹可见至承袭而讹遂谓科
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以所闻伏生书考论文义始
得知其妄可得而辨焉说文解字序曰秦烧灭经书涤
除旧典初有𨽻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
书有八体曰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𨽻书
卷七 第 51b 页 WYG0066-0332d.png
汉兴以八体试学僮新莽居摄时有六书曰古文奇字
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古文者即孔子壁中书若以自
秦以后鲁恭王坏孔子宅以前无所为古文也者不知
艺文志云汉兴萧何草律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
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
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
者古文奇字篆书𨽻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
字摹印章书幡信萧何固以习古文为一代之功令也
卷七 第 52a 页 WYG0066-0333a.png
岂得云书废已久时人无能识乎北平侯张苍修春秋
左氏传多古字古言河间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
书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此皆章章明著不待孔安
国以今文字参考而后可识也
 按说文序以初造书契为黄帝之史仓颉此自从易
 系辞及世本来极确安国大序妄以为伏牺氏孔颖
 达从而傅会正可一笔抹摋详见余潜邱劄记
 又按杜预左傅后序云太康元年汲郡人有𤼵冢者
卷七 第 52b 页 WYG0066-0333b.png
 大得古书皆科斗文字科斗书久废推寻不能尽通
 藏在秘府杜预时谓科斗书久废则可孔安国时则
 不可即说文序云孔子书六经左邱明传春秋皆以
 古文继云秦焚灭经书涤除旧典而古文由此绝是
 亦绝经典之古文耳非谓天下尽不识之也不然何
 后又云张仓献左氏傅郡国山川往往得鼎彝其铭
 即前代之古文非先孔子壁而出者乎但谓汉承秦
 制以八体试学僮不云六体与萧何律悖余不可以
卷七 第 53a 页 WYG0066-0333c.png
 不辨
 又按秀水徐嘉炎胜力谓余书大序不类西京不待
 言而尤悖理者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邱
 上文明云皆帝王遗书既帝王遗书夫子删之定之
 可也黜之除之其可通乎学士逃难解散何其俗汉
 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何其卑靡竟
 类近代矣且表章六经莫盛汉武一巫蛊事何至经
 籍道息余曰经籍道息犹言不重此道云尔语颇轻
卷七 第 53b 页 WYG0066-0333d.png
 以是折大序恐未足服其心焉
 又按卫宏古文奇字序先于许氏止云秦改古文以
 为篆𨽻又云秦罢古文而有八体非古文矣未尝云
 汉不用古文误由于说文序汉以八体试学僮一语
 不知汉乃六体六体有古文在内与秦殊又误于新
 莽时六书古文奇字云云不知此即汉六体旧制非
 莽始太史公自序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继云汉兴
 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一隐一
卷七 第 54a 页 WYG0066-0334a.png
 见宛然盖秦有天下者十五年仅此十五年天下不
 习尚古文汉一兴而古文复矣王伯厚以秦下令焚
 书始禁古文距汉兴才七年
 又按鄞万言贞一与人论尚书疑义书中一条云安
 有因国家刑狱之事臣子受命辑书序传既成而可
 寝之不报者乎亦佳
 又按说文序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
 久矣尉律汉律篇名盖汉至和帝时萧何所草律已
卷七 第 54b 页 WYG0066-0334b.png
 不行学僮不试古文仅有一二通人如贾逵辈方相
 从受古学耳降至晋卫恒作书势去汉逾远并谓鲁
 恭王得孔子宅书时人已不复知古文谓之科斗书
 汉代秘藏希得见恒曾见书大序与否未可知要彼
 时自有此种议论散诸撰述益徵大序不作于汉武
 之时决矣
 又按潜邱劄记恐世不传仍载其说于此云孔安国
 序尚书谓伏牺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后小司马
卷七 第 55a 页 WYG0066-0334c.png
 三皇本纪刘恕外纪陈桱外纪皆本之愚尝读易系
 辞而知其非也系辞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
 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后世圣人盖指黄帝
 尧舜岂谓伏牺氏乎世本曰黄帝世始立史官仓颉
 沮诵居其职又曰苍颉作书许慎说文序曰黄帝之
 史仓颉见鸟兽之迹初造书契皇甫谧帝王世纪曰
 黄帝垂衣裳仓颉造文字然后书契始作卫恒书势
 曰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
卷七 第 55b 页 WYG0066-0334d.png
 代结绳又曰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
 契则书契之作断断乎始于黄帝世无疑矣然则谓
 包牺氏为万世文字之祖者其说非乎曰此自为画
 八卦言之也六书之学原本于八卦而八卦之画不
 待于六书其先后固自别尔
  第一百八(阙/)
  第一百九(阙/)
  第一百十(阙/)
卷七 第 56a 页 WYG0066-0335a.png
  第一百十一
汉书艺文志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
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
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
有馀脱字数十此段中四语致难解癸亥甲子晤吾友
胡朏明京师就质此义朏明好精思每至忘寝食曰此
非可以仓卒对也越数日来告曰均是二尺四寸之简
而字数多少不同何也盖伏生写此二篇酒诰率以若
卷七 第 56b 页 WYG0066-0335b.png
干字为一简召诰率以若干字为一简三家因之而不
敢易也向据中古文校外书以此之所有知彼之所脱
然其间有脱字脱简之别脱字者传写之遗漏下文所
谓脱字数十者是也脱简者编次之失亡酒诰脱简一
召诰脱简二是也必言率简若干字者脱亦若干字盖
以字数之相应證中古文之足信也然则伏生所藏与
孔壁之所出每篇每简字数辄同乎曰非然也藉令如
此向但当以简计不必以字计矣唯简之字数有多少
卷七 第 57a 页 WYG0066-0335c.png
则篇之简数有赢缩古文今文参错不齐故复言此以
明之或问二篇脱简始于何时弟谓刘歆移大常博士
书言伏生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则彼时当即有
脱简非必博士官溺职之所致也又曰窃意古人受经
于师经有若干篇篇有若干简简有若干字终身守之
不敢违及转写以授其弟子亦不敢略有所增损盖损
其字数则简数必溢增其字数则简数必亏非所以敬
师传壹睹记也即此二篇推之其馀篇可知而他经亦
卷七 第 57b 页 WYG0066-0335d.png
可知矣复越数日告曰顷读春秋左传序疏云简之所
容一行字耳牍乃方版版广于简可以并容数行此尤
可以證率简若干字之说盖简制狭长仅容一行故向
但云率简若干字而义已明不必以行计也窃以上下
相承文理言之则二十五字乃酒诰之简二十二字乃
召诰之简酒诰脱简一则中古文多二十五字召诰脱
简二则中古文多四十四字也
 按余亦有一證宋书谢灵运传论云一简之内音韵
卷七 第 58a 页 WYG0066-0336a.png
 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唯一简是一行方下以两
 句为对若如余初疑作数行音殊岂待言
 又按左传疏云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
 为策余尝以传文考之亦殊未然襄二十五年齐南
 史氏执简以往此书崔杼弑其君五字自一行可尽
 执简宜矣若文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
 也亦仅十二字简所能容何用联简之策又杜元凯
 序云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果尔崔杼弑君
卷七 第 58b 页 WYG0066-0336b.png
 何等大事齐却书简绕朝赠处常言僚友间耳乃又
 书策反覆皆不合疑可互称善乎熊南沙有言古人
 正明百物未尝假借后世乃通之耳
 又按尚书疏引顾氏云策长二尺四寸简长一尺二
 寸此语不知何所自来余遍考之策之制靡定长短
 各有所施简则二尺四寸故范书曹袖傅撰次礼制
 写以二尺四寸简周磐傅编二尺四寸简写尧典一
 篇束晰穆天子傅序以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二尺
卷七 第 59a 页 WYG0066-0336c.png
 四寸皆定制者惟班书杜周傅注孟康曰以三尺竹
 简书法律为异南史王僧虔傅有𤼵楚王冢获竹简
 书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又异至简容字多少郑
 注尚书系三十字服虔左傅注曰古文篆书一简八
 字参以三家经文酒诰二十五字召诰二十二字亦
 各不同要多不过三十字少则八字云
 又按顾宁人谓三代以上言文不言字李斯程邈出
 文降而为字矣引秦始皇琅邪台石刻同书文字以
卷七 第 59b 页 WYG0066-0336d.png
 为字字始见此不知前此二年秦初并天下书同文
 字与即位初吕不韦以所著书布咸阳市门有能增
 损一字者予千金字字已见郑康成周礼注云古曰
 名今曰字论语注云古者曰名今世曰字仪礼注云
 名书文也今谓之字又当增一笔曰三代以上言名
 不言字矣
 又按盐铁论云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王伯厚谓
 律盖书以二尺四寸简杜周朱博俱举其大数谓之
卷七 第 60a 页 WYG0066-0337a.png
 三尺汉礼仪与律令同录曹袖礼既写以二尺四寸
 简律可知也然则二尺四寸为简定制盖非无稽云
  第一百十二
自伪孔傅有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
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及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
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之说
后说易者皆以河图说洪范者皆以洛书纷纭胶葛莫
可爬剔甚哉其为经之蠹久矣及读汉五行志刘歆曰
卷七 第 60b 页 WYG0066-0337b.png
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
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乃知孔出于歆向尝谓
魏晋间书多从汉书来者岂无徵哉虽然河图八卦是
也孔注论语有是说矣要未可尽抹煞盖易系辞曰古
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八卦又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与书同出伏牺
之世程子谓圣人见河图洛书而画八卦即如前所云
卷七 第 61a 页 WYG0066-0337c.png
伏羲取法固自多矣亦何妨更法图书且图书之法亦
不过所谓观鸟兽之文而已远取诸物而已岂得谓龙
马出伏羲始能画不然将束手不作易哉至洛书出禹
经传都无其事于洪范尤了不相涉祗缘歆当莽时尚
符瑞敢为矫诬传会论莫确于明初之宋王二老中叶
归熙甫及近日黄太冲余故详载其说于左方
 按宋文宪集或问于宋濂曰关子明云河图之文七
 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
卷七 第 61b 页 WYG0066-0337d.png
 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卲尧夫云圆者星也历
 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昉
 于此乎是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惟刘长民所传
 独反而置之则洛书之数为十河图之数为九矣朱
 子𤼵深然其说历指序其源流以为濮上陈抟以先
 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傅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
 以河图洛书傅李溉溉傅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
 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其解
卷七 第 62a 页 WYG0066-0338a.png
 易大傅大概祖长民之意至于新安朱元晦则又力
 诋长民之非而遵关邵遗说且引大戴礼书二九四
 七五三六一八之言以證洛书以为大传既陈天地
 五十有五之数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则
 九为洛书十为河图夫复何疑其说以经为据似足
 以破长民之惑临邛魏华父则又疑元晦之说以为
 邵子不过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且戴九
 履一之象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而
卷七 第 62b 页 WYG0066-0338b.png
 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朱子𤼵张
 文饶精通邵学而皆以九为图十为书朱以列子为
 證张以邵子为主乾凿度张平子传所载太乙下行
 九宫法即所谓戴九履一者则是图相传已久安知
 非河图也及靖士蒋得之著论以先天图为河图五
 行生成数为洛书戴九履一图为太乙下行九宫华
 父则又以为刘取太乙图为河图诚有可疑先天图
 卦爻方位缜密亭当乃天地自然之数此必为古书
卷七 第 63a 页 WYG0066-0338c.png
 无疑乃仅见于魏伯阳参同契陈图南爻象卦数犹未
 甚白至邵而后大明得之定为河图虽未有明證而
 仆亦心善之则是华父虽疑元晦之说而亦无定见
 也新安罗端良尝出图书示人谓建安蔡季通傅于
 青城山隐者图则阴阳相合就其中八分之则为八
 卦书则画井文方圈之内绝与前数者不类江东谢
 枋得又传河图于异人颇祖于八卦而坎离中画相
 交流似于方士抽坎填离之术近世儒者又有与太
卷七 第 63b 页 WYG0066-0338d.png
 极图合者即河图之说又有九十皆河图而有一合
 一散之异洛书既曰书而决非图之说夫图书乃儒
 者之要务若数者之不同何也濂应之曰群言不定
 质诸经圣经言之虽万载之远不可易也其所不言
 者固不强而通也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书顾命篇曰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篇曰河不出
 图其言不过如是而已初不明言其数之多寡也言
 其数之多寡者后儒之论也既出后儒宜其纷纭而
卷七 第 64a 页 WYG0066-0339a.png
 莫之定也夫所谓则之者古之圣人但取神物之至
 著者而画卦陈范苟无图书吾未见其止也故程子
 谓观象亦可以画卦则其他从可知矣初不必泥其
 图之九与十也不必推其即太乙下行九宫法也不
 必疑其为先天图也不必究其出于青城山隐者也
 不必实其与太极图合也惟刘㰴以八卦为河图班
 固以洪范初一至次九六十五字为洛书本文庶几
 近之盖八卦洪范见之于经其旨甚明若以今之图
卷七 第 64b 页 WYG0066-0339b.png
 书果为河洛之所出则数千载之间孰传而孰受之
 至宋陈图南而后大显耶其不然也昭昭矣或曰子
 之所言善则善矣若郑康成据春秋纬文所谓河以
 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𤼵洛龟书感
 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者将果足信乎濂曰龟山
 杨中立不云乎圣人但言图书出于河洛何尝言龟
 龙之兆又何尝言九篇六篇乎此盖康成之陋也此
 所以启司马君实及欧阳永叔之辩而并大传疑非
卷七 第 65a 页 WYG0066-0339c.png
 夫子之言也或云杨雄覈灵赋云大易之始河序龙
 图洛贡龟书长民亦谓河图洛书同出于伏羲之世
 程子亦谓圣人见河图洛书而画八卦然则孔安国
 刘向父子班固以为河图授羲洛书锡禹者皆非欤
 濂曰先儒固尝有疑于此揆之于经其言皆无明验
 但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故蔡元
 定有云伏羲但据河图以作易则不必预见洛书而
 已逆与之合矣大禹但据洛书以作范则亦不必追
卷七 第 65b 页 WYG0066-0339d.png
 考河图而已暗与之符矣诚以此理之外无复他理
 也不必寘疑于其间也或曰世傅龙图序谓出于图
 南若河图由图南而传当以龙图解河图可也而容
 城刘梦吉力辨其伪焉何哉濂曰龙图序非图南不
 能作也是图南之学也而非大易河出图之本旨也
 八卦之设不必论孤阴与寡阳也不必论已合之位
 与未合之数也或曰然则易之象数舍河图将何以
 明之濂曰易不云乎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卷七 第 66a 页 WYG0066-0340a.png
 又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此
 固象数之具于易然也不必待河图而后明也或者
 无辞以对濂因私记其说而与知易者订焉此犹以
 洛书属洪范不及下王子充见尤确
 又按王忠文集洛书辨曰洛书非洪范也昔箕子之
 告武王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
 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
 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不言洪范为洛书也
卷七 第 66b 页 WYG0066-0340b.png
 孔子之系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未始以洛
 书为洪范也盖分图书为易范而以洪范九畴合洛
 书则自汉儒孔安国刘向歆诸儒始其说以谓河图
 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负图其背其数十遂则
 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出洛负文其
 背其数九禹因而第之以定九畴后世儒者以为九
 畴帝王之大法而洛书圣言也遂皆信之而莫或辨
 其非然孰知河图洛书者皆伏羲之所以作易而洪
卷七 第 67a 页 WYG0066-0340c.png
 范九畴则禹之所自叙而非洛书也自今观之以洛
 书为洪范其不可信者六夫其以河图为十者即天
 一至地十也洛书为九者即初一至次九也且河图
 之十不徒曰自一至十而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
 位在北故一与六皆居北以水生成于其位也地二
 生火天七成之火位在南故二与七皆居南以火生
 成于其位也东西中之为木金土无不皆然至论其
 数则一三五七九凡二十五天数也皆白文而为阳
卷七 第 67b 页 WYG0066-0340d.png
 为奇二四六八十凡三十地数也皆黑文而为阴为
 偶此其阴阳之理奇偶之数生成之位推而验之于
 易无不合者其谓之易宜也若洛书之为洪范则于
 义也何居不过以其数之九而已然一以白文而在
 下者指为五行则五行岂有阳与奇之义乎二以黑
 文而在左肩者指为五事则五事岂有阴与偶之义
 乎八政皇极稽疑福极乌在其为阳与奇五纪三德
 庶徵乌在其为阴与偶乎又其为阳与奇之数二十
卷七 第 68a 页 WYG0066-0341a.png
 有五为阴与偶之数二十通为四十有五则其于九
 畴何取焉是故阴阳奇偶之数洪范无是也而徒指
 其名数之九以为九畴则洛书之为洛书直而列之
 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足矣奚必黑白而纵横之
 积为四十五而效河图之为乎此其不可信者一也
 且河图洛书所列者数也洪范所陈者理也在天惟
 五行在人惟五事五事参五行天人之合也八政者
 人之所以因乎天也五纪者天之所以示乎人也皇
卷七 第 68b 页 WYG0066-0341b.png
 极者人君之所以建极也三德者治之所以应变也
 稽疑者以人而听于天也庶徵者推天而徵之人也
 福极者人感而天应之也是则九畴之自一至九所
 陈者三才之至理而圣人所以参赞经纶极而至于
 天人證应祸福之际以为治天下之法者也其义岂
 在数乎岂如易之所谓天一地十者中含义数必有
 图而后明可以索之无穷推之不竭乎汉儒徒见易
 系以河图与洛书并言而洛书之数九遂以为九畴
卷七 第 69a 页 WYG0066-0341c.png
 耳审如是则河图之数十也伏羲画卦何为止于八
 乎此其不可信者二也先儒有言河图之自一至十
 即洪范之五行而河图五十有五之数乃九畴之子
 目夫河图固五行之数而五行特九畴之一耳信如
 斯则是复有八河图而后九畴乃备也若九畴之子
 目虽合河图五十有五之数而洛书之数乃止于四
 十有五使以洛书为九畴则其子目已缺其十矣本
 图之数不能足而待他图以足之则造化之示人者
卷七 第 69b 页 WYG0066-0341d.png
 不亦既疏且远乎而况九畴言理不言数故皇极之
 一不为少庶徵之十不为多三德之三不为细福极
 之十一不为钜今乃类而数之而幸其偶合五十有
 五之数使皇极侪于庶徵之恒旸恒雨六极之忧贫
 恶弱而亦备一数之列不其不伦之甚乎且其数虽
 五十有五而于阴阳奇偶方位将安取义乎此其不
 可信者三也班固五行志举刘歆之说以初一曰五
 行至威用六极六十五字为洛书本文以本文为禹
卷七 第 70a 页 WYG0066-0342a.png
 之所叙则可以为龟之所负而列于背者则不可夫
 既有此六十五字则九畴之理与其次序亦已灿然明
 白矣岂复有白文二十五黑文二十而为戴履左右肩
 足之形乎使既有此六十五字而又有是四十五数
 并列于龟背则其为赘疣不亦甚乎此其不可信者
 四也且箕子之陈九畴首以鲧堙洪水发之者诚以
 九畴首五行而五行首于水水未平则三才皆不得
 其宁此彝伦之所为斁也水既治则天地由之而立
卷七 第 70b 页 WYG0066-0342b.png
 生民由之而安政化由之而成而后九畴可得而施
 此彝伦所为叙也彝伦之叙即九畴之叙者也盖洪
 范九畴原出于天鲧逆水性汨陈五行故帝震怒不
 以畀之禹顺水性地平天成故天以锡之耳先言帝
 不畀鲧而后言天锡禹则可见所谓畀所谓锡者即
 九畴所陈三才之至理治天下之大法初非有物之
 可验有迹之可求也岂曰平水之后天果锡禹神龟
 而负夫畴乎仲虺曰天乃锡王勇智鲁颂曰天锡公
卷七 第 71a 页 WYG0066-0342c.png
 纯嘏言圣人之资质天下之上寿皆天所赋予岂必有
 是物而后可谓之锡乎使天果因禹功成锡之神龟
 以为瑞如箫韶奏而凤仪春秋作而麟至则箕子所
 叙直美禹功可矣奚必以鲧功之不成先之乎此其不
 可信者五也夫九畴之纲禹叙之犹羲文之画卦也
 而其目箕子陈之犹孔子作彖象之辞以明易也武
 王访之犹访太公而受丹书也天以是理锡之禹禹
 明其理而著之畴以垂示万世为不刋之经岂有诡
卷七 第 71b 页 WYG0066-0342d.png
 异神奇之事乎郑康成据春秋纬文有云河以通乾
 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又云河图龙发洛书龟感
 又云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夫圣人但言图书出
 于河洛而已岂尝言龟龙之事乎又乌有所谓九篇
 六篇者乎孔安国至谓天与禹神龟负文而出诚亦
 怪妄也矣人神接对手笔粲然者寇谦之王钦若之
 天书也岂所以言圣经乎此其不可信者六也然则
 洛书果何为者也曰河图洛书皆天地自然之数而
卷七 第 72a 页 WYG0066-0343a.png
 圣人取之以作易者也于洪范何与焉群言淆乱质诸
 圣而止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者非圣人之言与
 吾以圣人之言而断圣人之经其有弗信者欤刘牧
 氏尝言河图洛书同出于伏羲之世而河南程子亦
 谓圣人见河图洛书而画八卦吾是以知孔安国刘
 向歆父子班固郑康成之徒以为河图授羲洛书锡
 禹者皆非也或曰河图之数即所谓天一至地十者固
 也洛书之数其果何所徵乎曰洛书之数其亦不出
卷七 第 72b 页 WYG0066-0343b.png
 于是矣是故朱子于易学启蒙盖详言之其言曰河
 图以五生数合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其全以示
 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
 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中
 为主而外为客故河图以生居中而成居外正为君
 而侧为臣故洛书以奇居正而偶居侧此朱子之说
 也而吾以谓洛书之奇偶相对即河图之数散而未
 合者也河图之生成相配即洛书之数合而有属者
卷七 第 73a 页 WYG0066-0343c.png
 也二者盖名异而实同也谓之实同者盖皆本于天一
 至地十之数谓之名异者河图之十洛书之九其指
 各有在也是故自一至五者五行也自六至九者四
 象也而四象即水火金木也土为分旺故不言老少
 而五之外无十此洛书之所以止于九也论其方位
 则一为太阳之位九为太阳之数故一与九对也二
 为少阴之位八为少阴之数故二与八对也三为少
 阳之位七为少阳之数故三与七对也四为太阴之
卷七 第 73b 页 WYG0066-0343d.png
 位六为太阴之数故四与六对也是则以洛书之数
 而论易其阴阳之理奇偶之数方位之所若合符节
 虽系辞未尝明言然即是而推之如指诸掌矣朱子
 亦尝言洛书者圣人所以作八卦而复曰九畴复并
 出焉则犹不能不惑于汉儒经纬表里之说故也
 又按归熙甫易图论上曰易图非伏羲之书也此邵
 子之学也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于是始作八
卷七 第 74a 页 WYG0066-0344a.png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盖以八卦尽天地
 万物之理宇宙之间洪纤巨细往来升降生死消息
 之故悉著之于象矣后之人苟以一说求之无所不
 通故虽阴阳小数纳甲飞伏坎离填补卜数只偶之
 类人人尽自以为易而要之皆可以易言也吾尝论
 之以为易不离乎象数而象数之变至于不可穷然
 而有正焉有变焉卦之所明白而较著者为正旁推
 而衍之者为变卦之所明白而较著者此圣者之作
卷七 第 74b 页 WYG0066-0344b.png
 也执其无端以冒乎天下旁推而衍之是明者之述
 也由其一方以达于圣人伏羲之作止于八卦因重
 之如是而已矣初无一定之法亦无一定之书而刚
 柔之上下阴阳之变态极矣夏为连山商为归藏周
 为周易经别之卦其数皆同虽三代异名而伏羲之
 易即连山而在连山即归藏而在归藏即周易而在
 周易未尝别有所谓伏羲之易也后之求之者即其
 散见于周易之六十四卦者是已今世所谓图学者
卷七 第 75a 页 WYG0066-0344c.png
 以此为周之易而非伏羲之易别出横图于前又左
 右分析之以象天气谓之圜图于其中交加八宫以
 象地类谓之方图夫易之于天气地类盖详矣奚俟
 夫图而后见也且谓其必出于伏羲既规横以为圜
 又填圜以为方前列六十四于横图后列一百二十
 八于圜图太古无言之教何如是之纷纷耶诸经遭
 秦火之厄易独以卜筮存汉儒传授甚明虽于大义
 无所𤼵越而保残守缺惟恐散失不应此图交叠环
卷七 第 75b 页 WYG0066-0344d.png
 布远出姬周之前乃弃而不论而独流落于方士之
 家此岂可据以为信乎大传曰神无方易无体夫卦
 散于六十四可圜可方一入于圜方之形必有曲而
 不该者故散图以为卦而卦全纽卦以为图而卦局
 邵子以步算之法衍为皇极经世之书有分秒直事
 之术其自谓先天之学固以此要其旨不叛于圣人
 然不可以为作易之本故曰推而衍之者变也此邵
 子之学也下曰或曰自孔子赞易今世所传易大传
卷七 第 76a 页 WYG0066-0345a.png
 者虽不必尽出于孔氏而岂无一二微言于其间子
 之不信夫易图以为邵子之学则然矣而邵子之所
 据者大传之文也不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乎此其所谓横图者也又不曰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乎此其
 所谓伏羲卦位者也又不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
 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乎此其所谓文王卦位者也曰此非大传之意也邵
卷七 第 76b 页 WYG0066-0345b.png
 子谓之云耳夫易之法自一而两两而四四而八其
 相生之序则然也八卦之象莫著于八物而天地也
 山泽也雷风也水火也是八者不求为偶而不能不
 为偶者也帝之出入传固已详之矣以八卦配四时
 夫以为四时焉则东南西北繄是焉定非文王易置
 之而有此位也盖说卦广论易之象数自三才以至
 于八物四时人身之众体与天地间之万物何所不
 取所谓推而衍之者也此孰辩其为伏羲文王之别
卷七 第 77a 页 WYG0066-0345c.png
 哉虽图与传无乖剌然必因传而为此图不当谓传
 为图说也且邵子谓先天之旨在卦气传何为舍而
 曰天地定位后天之旨在入用传何为舍而曰帝出
 乎震传言卦爻象变详矣而未尝一言及于图所可
 指以为近似者又不过如此自汉以来说易者今虽
 不多见然王弼韩康伯之书尚在其解前所称诸章
 无有以图为说者盖以图说易自邵子始吾怪夫儒
 者不敢以文王之易为伏羲之易而乃以伏羲之易
卷七 第 77b 页 WYG0066-0345d.png
 为邵子之易也不可以不论又后曰或曰子以易图
 为非伏羲之旧固已明矣若夫河以通乾出天苞洛
 以流坤出地符所谓河图洛书可废耶盖宋儒朱子
 之说甚详揭中五之要明主客君臣之位顺五行生
 尅之序辨体用常变之殊合卦范兼通之妙纵横曲
 直无不相值可谓精矣曰此愚所以恐其说之过于
 精也夫事有出于圣人而在学者有不必精求者河
 图洛书是也圣人聪明睿知德通于天符瑞之生出
卷七 第 78a 页 WYG0066-0346a.png
 于世之所创见而奇偶法象之妙足以为作易之本
 理亦有然者然曰河图洛书圣人则之者此大传之
 所有也通乾流坤天苞地符之文五行生成戴九履
 一之数非大传之所有也以彼之名合此之迹以此
 之迹符彼之名不与大易同行不藏于博士学官而
 千载之下山人野士持盈尺之书而曰古之图书者
 如是此其付受固已沈沦诡秘而为学者之所疑矣
 虽其说自以为无所不通然此理在人仁者知者皆
卷七 第 78b 页 WYG0066-0346b.png
 能见之龙虎之经金石草木之卜轨占算之术随
 其所自为说而亦无不合岂必皆圣人之为之乎大
 传曰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
 于地夫天地之间何往非图而何物非书也哉揭图
 而示之曰孰为上下孰为左右孰为乾兑离震孰为
 巽坎艮坤天之告人也何其渎因其上下以为上下
 因其左右以为左右因其乾兑离震以为乾兑离震
 因其巽坎艮坤以为巽坎艮坤圣人之效天也何其
卷七 第 79a 页 WYG0066-0346c.png
 拘且彼所谓效变化则垂象者毫而析之又何所当
 也使二图者果在如今所传然其所谓精蕴者圣人
 固已取而归之易矣求图书之说于易可也子产曰
 天道远人道迩天者圣人之所独得而人者圣人之
 所以告人者也告人以天人则骇而惑告人以人人
 则乐而从故圣人之作易凡所谓深微悠忽之理举
 皆推之于庸言庸行之间而卦爻之象吉凶悔吝之
 辞不亦深切而著明也哉圣人见转蓬而造车观鸟
卷七 第 79b 页 WYG0066-0346d.png
 迹而制字世之人求为车之说与夫书之义则有矣
 而必转蓬鸟迹之求愚未见其然也孔子赞易删连
 山归藏而取周易始于乾而终于未济则图书之列
 粲然者莫是过矣今夫冶之所贵者范而用者不求
 范而求器也耕之所资者耒而食者不求耒而求粟
 也有图书而后有易有易则无图书可也故论语河
 不出图与凤鸟同瑞而已顾命河图在东序与和弓
 垂矢同宝而已是故图书不可以精精于易者精于
卷七 第 80a 页 WYG0066-0347a.png
 图书者也惟其不知其不可精而欲精之是以测度
 摹拟无所不至故有九宫之法有八分井文之画有
 坎离交流之卦与夫孔安国向歆扬雄班固刘牧魏
 华父朱子𤼵张文饶诸儒之论或九或十或合或分
 纷纷不定亦何足辩也
 又按归熙甫洪范傅略曰洪范之书起于禹而箕子
 传之圣人神明斯道垂治世之大法此必天佑于冥
 冥之中而有以启其衷者故箕子以为传之禹而禹
卷七 第 80b 页 WYG0066-0347b.png
 得之天汉儒说经多用纬候之书遂以为天实有以
 畀禹故以洛书为九畴者孔安国之说以初一至六
 极六十五字为洛书者二刘之说以戴九履一为今
 洛书者关朗之说关朗之说儒者用之箕子所言锡
 禹洪范九畴何尝言其出于洛书禹所第不过言天
 人之大法有此九章从一而数之至于九特其条目
 之数五行何取于一而福极何取于九也就如儒者
 说洛书之数纵横变化其理甚妙禹顾不用而姑取
卷七 第 81a 页 WYG0066-0347c.png
 自一至九之名其亦必不然矣夫易之道甚明而儒
 者以河图乱之洪范之义甚明而儒者以洛书乱之
 其始起于纬书而晚出于养生之家非圣人语常而
 不语怪之旨也洪范之书以天道治人圣人先天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不过行所无事少有私智于
 其间即鲧之汨陈其五行也读洪范者当知天人浑
 合一理吾之所为即天之道天之变化昭彰皆吾之
 所为宇宙之间充满辟塞莫非是气而后知儒者位
卷七 第 81b 页 WYG0066-0347d.png
 天地育万物之功初不在吾性之外天阴骘下民天
 锡禹洪范九畴与五纪之天稽疑之天庶徵之天五
 福六极之天其天一也九畴并陈若无统纪而意实
 联络通贯皇极居中而以前四畴会为皇极后四畴
 皆皇极之所出五行天道之常敬之于五事所以修
 已厚之于八政所以治人协之于五纪所以钦天皇
 极之道尽之于是而后以五事施于八政而时用其
 鼓舞之权则谓之三德谋及乃心卿士庶人而命龟
卷七 第 82a 页 WYG0066-0348a.png
 诹筮则谓之稽疑察肃乂哲谋圣之应则谓之庶徵
 以皇极敛福则有福而无极前四畴责之于已治天
 下之根本要会后四畴取之于外治天下之枝叶绪
 馀箕子于皇极而言五福于庶徵而言五事此其可
 见之端也敬农协建又明念向威各以一字该一畴
 之义下文不过叙其目而演之要无出此九字之中
 矣
 又按黄太冲易学象数论序曰夫易者范围天地之
卷七 第 82b 页 WYG0066-0348b.png
 书也广大无所不备故九流百家之学俱可窜入焉
 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于易之本意反晦矣
 汉儒林传孔子六传至淄川田何易道大兴吾不知
 田何之说何如也降而焦京世应飞伏动爻互体五
 行纳甲之变无不具者吾读李鼎祚易解一时诸儒
 之说秽芜康庄使观象玩占之理尽入于淫瞽方技
 之流可不悲夫有魏王辅嗣出而注易得意忘象得
 象忘言日时岁月五气相推悉皆摈落多所不关庶
卷七 第 83a 页 WYG0066-0348c.png
 几潦水尽而寒潭清矣顾论者谓其老庄解易试读
 其注简当而无浮义何曾笼落玄旨故能远历于唐
 𤼵为正义其廓清之功不可泯也然而魏伯阳之参
 同契陈希夷之图书远有端绪世之好奇者卑王注
 之淡薄未尝不以别传私之逮伊川作易传收其昆
 仑旁薄者散之于六十四卦中理到语精易道于是
 而大定矣其时康节上接种放穆修李之才之传而
 创为河图先天之说是亦不过一家之学耳晦庵作
卷七 第 83b 页 WYG0066-0348d.png
 本义加之于开卷读易者从之后世颁之学宫初犹
 兼易传并行久而止行本义于是经生学士信以为
 羲文周孔其道不同所谓象数者又语焉而不详将
 夫子之韦编三绝者须求之卖酱箍桶之徒而易学
 之榛芜盖仍如焦京之时矣自科举之学一定世不
 敢复议稍有出入其说者即以穿凿诬之夫所谓穿
 凿者必其与圣经不合者也摘𤼵传注之讹复还经
 文之旧不可谓之穿凿也河图洛书欧阳子言其怪
卷七 第 84a 页 WYG0066-0349a.png
 妄之尤甚者且与汉儒异趣不特不见于经亦不见
 于传先天之方位明与出震齐巽之文相背而晦翁
 反致疑于经文之卦位生十六生三十二卦不成卦
 爻一切非经文所有顾可谓之不穿凿乎晦翁云谈
 易者譬之烛笼添得一条骨子则障了一路光明若
 能尽去其障使之统体光明岂不更好斯言是也奈
 何添入康节之学使之统体皆障乎世儒过视象数
 以为绝学故为所欺余一一疏通之知其于易本了
卷七 第 84b 页 WYG0066-0349b.png
 无干涉而后反求之程传或亦廓清之一端也
 又按向读论语集注河图河中龙马负图伏羲时出
 辄病以河图专属伏羲殊狭隘与上凤鸟不一例考
 诸晋宋志及水经注黄帝时出焉尧舜禹汤时出焉
 成王周公时出焉非止伏羲矣故礼记与膏露醴泉
 器车凤麟龟龙一例陈之以为瑞原朱子意又以伏
 羲待此而画卦尤狭隘不见易系辞先言则天生之
 神物乎效天地之变化乎象天垂象之吉凶乎然后
卷七 第 85a 页 WYG0066-0349c.png
 及河之图洛之书则则图书者不过圣人所由作易
 之一端耳故朱子他日曰图不出易亦须作旨哉是
 言也诸书有云图载天子之宝器者或曰图载江河
 山川州界之分野或曰列宿斗政之度帝王录纪兴
 亡之数要非止八卦一种矣祗缘三代而降凤鸟尚
 有河图绝无魏青龙中图出而非龙马宋朱子时龙
 马出而非负图益觉当以河图属伏羲伏羲须待此
 画卦矣甚哉其说之固
卷七 第 85b 页 WYG0066-0349d.png
 又按洪范篇二孔俱不言有错简宋苏子聸始言之
 以曰王省惟岁至则以风雨八十七字为五纪之传
 系于五曰历数之下逮金仁山参以子王子益定又
 以无偏无颇至归其有极为皇极经文曰皇极之敷
 言至以为天下王为皇极传文共一百字皆系于皇
 建其有极之下敛时五福至其作汝用咎一百四十
 六字系于五曰考终命下为五福之传惟辟作福至
 民用僭忒四十八字系于六曰弱下为五福六极之
卷七 第 86a 页 WYG0066-0350a.png
 总传读之颇觉如昌黎所谓文从字顺皇甫湜所谓
 章妥句适云
 
 
 
 
 
 
卷七 第 86b 页 WYG0066-0350b.png
 
 
 
 
 
 
 
 尚书古文疏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