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66-00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稗疏卷一
             岳州王夫之撰
  虞书尧典
中星 唐一行以尧演纪之岁冬至日在虚一度推北
正虚九度为秋分昏中南至星七度为春分昏中东正
房二度为夏至中星西正昴七度为冬至中星以理数
求之有不然者今以一行所测度量之冬至日在虚一
卷一 第 1b 页 WYG0066-0003b.png
度而中星在昴七度则春分日当在胃十一度夏至在
柳十四度秋分在氐九度而虚一度之去昴七度胃十
一度之去星七度柳十四度之去房二度氐九度之去
虚九度其远近多寡之不齐或差一度或差二度未有
准也若用郭守敬所测度数合之则参差益甚今大概
而言冬至日躔之次与秋分昏中之星恒差一宿虽二
十八舍度数多寡之不同而考之月令(月令中星以节/言故曰仲冬昏)
(东璧中历家/则以中气言)与此星鸟星昴则无有不然者以秋分昏
卷一 第 2a 页 WYG0066-0003c.png
虚中求之冬至之日其躔于女必矣故郭守敬推尧演
纪日在女虚之交以破从来躔虚之说亦可于此徵之
也日在女末而中星在昴盖一行测度不如守敬之精
虚实八度九十五分而一行割女之一度零五分以为
十度且西至大梁四十四度三分则因以昴六度彊为
中而不在昴七度则亦两耑交缩而日在女十一度昏
中昴六度相去百度亦与三仲之日躔昏中若合符契
矣若一行所云冬至昏中实在胃二度夏至昏中实在
卷一 第 2b 页 WYG0066-0003d.png
尾十一度而昴七度冬至昏在午东十八度房二度夏
至昏在午西十八度则晷之长短使然而经所云者以
四序进退不踰午正非必以人间之昏旦为昏旦此其
说于理数皆合不必如郑氏坐北面南向明出治之说
取必于所面之午也今为改正日躔昏中星度于左
冬至日在女十一度西正大梁昴六度为中以晷短故
昏中胃二度临午 春分日在胃十三度弱昏中张二
度合午 夏至日在柳十二度彊东正大火房二度为
卷一 第 3a 页 WYG0066-0004a.png
中以晷长故昏中尾十一度临午 秋分日在氐十度弱
昏中虚八度彊合午(郭测虚实八度九/十五分无九度)
四岳 朱子言四岳乃管领十二牧者故通九官十二
牧为二十二人周官言内有百揆四岳则百揆是朝廷
九官之长四岳乃十二牧之长尧咨四岳巽朕位不成
尧欲以天下与四人其说本于苏氏古史而蔡氏因之
以实求之四岳实四人而非一也十二牧分治诸侯而
统于一人则此一人者岂不代持天子之权哉帝王命
卷一 第 3b 页 WYG0066-0004b.png
官法函三为一之义而以一统三则以四统十二主于一
人则公天下之心亦于是而可见矣
九族 汉孔氏以高祖洎玄孙之亲为九族蔡氏用之
林少颖以为如此止是一族其说良然且夫人即寿考
未有下见玄孙者且以同出高祖三从之兄弟为高祖
之族则必以出于玄孙者为玄孙之族愈亦远矣若以
与高祖玄孙为等辈者谓之九族则当云世而不当言
族乃一家九辈一时并存亦世所少有所傅张公艺之
卷一 第 4a 页 WYG0066-0004c.png
事亦谓九代不析产非一时同在之谓况史臣所纪在
尧未耄期之时其不得有玄孙之裔亦明矣故少颖以
父四母三妻二言之而朱子亦以为然其说本于白虎
通与杜预左傅集解今考诸尔雅有姑王姑曾祖王姑
高祖王姑从祖姑族祖姑则是父族六也母之考妣与
从母母族三也妻则父母二族而已其异于林说者本
族不与至亲不可与他族齿也无姊妹之夫女子之夫
姊妹年与已近女小于已尚未有族也外王母之母族
卷一 第 4b 页 WYG0066-0004d.png
与妻母之母族不与者族愈疏也较之白虎通所说于
理为长
日月星辰 经言日月星辰系辰于星之后则辰者日
月五星次舍之统词其以治历则今七政历所推日月
及木火土金水所入之度是巳国语记武王伐纣之岁
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
鼋岁(木/)月日辰(水/)(土/)者言三辰也鹑火(张星/柳)天驷(房/)
析木(箕/尾)斗柄建天鼋皆辰也而唐孔氏乃曰举其人之
卷一 第 5a 页 WYG0066-0005a.png
所见谓之星论其日月所会谓之辰则是以二十八宿
为星而非五星合朔之舍为辰而非日躔月离五星出
入伏留之次其疏可知乃蔡氏因其说而曰辰以日月
所会分周天之度为十二次则尤为不审夫日躔与合
朔之不齐明矣十二次者孔颖达所谓正月会亥辰为
娵訾二月戌降娄三月酉大梁四月申实沈五月未鹑
首六月午鹑火七月巳鹑尾八月辰寿星九月卯大火
十月寅析木十一月丑星纪十二月子玄枵也今按此
卷一 第 5b 页 WYG0066-0005b.png
十二辰者日躔之次而非与月会之次也盖日日行一
度则一月之日行三十度一千五百三十九分度之六
百七十三分二杪(杪母/六)则所躔之次沿一岁十二中兼
气盈而后可分为十二也若月行度数历家自有推月
离之术与日躔舛异月日行十三度有奇其周天以二
十七日有奇而合朔以二十九日有奇如尧时冬至日
在女虚之交非十一月之合朔亦在女末虚初也以冬
至日躔与十一月合朔勘之如唐开元十二年十一月
卷一 第 6a 页 WYG0066-0005c.png
二十七日癸未冬至日在斗九度半上推本月合朔已
相去二十七度月之会日当在尾十二度又如隋开皇
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午冬至其时日在斗十二
度上溯本月合朔已相去二十度则月之会日当日躔
尾十四度之时而会于析木矣倘以冬至后十二月合
朔言之如刘宋元嘉十九年十一月初三日乙巳冬至
下去合朔二十七日陈太建十年十一月五日戊戌冬
至下去合朔二十五日元嘉冬至日在斗十四度末太
卷一 第 6b 页 WYG0066-0005d.png
建冬至日在斗十二度太建十年十二月朔日会月于
女五度元嘉十九年十二月朔日月会于女初度虽同
在星纪而相去已远又如至元十七年庚辰岁十一月
二十日己未冬至日躔箕十度为析木之次而十一月
合朔之日己亥日尚在斗十五度为星纪之次则日躔
与日月会次原不相侔而已未冬至之日去己亥合朔
二十日(其日夜半后/六刻冬至)月去斗十五度二百六十七度有
奇日在析木月已在大梁矣此固不可以十二次为日
卷一 第 7a 页 WYG0066-0006a.png
月相会之度审矣若云日躔者在此十二次而日月会
者亦不离此十二次是十二次为虚设之词何不竟言
天而必曰辰耶况夫五星次舍亦可以十二次求之岂
必日月然历家终不以十二次步月与星者则以十二
次之设原因一岁十二中而设分周天为十二以纪一
中三十日六百七十三分有奇日行之度而闰积成月
则一年而日月之会有十三次者不可以十二限之况
五星之疾迟不恒者乎盖日有日之辰月有月之辰五
卷一 第 7b 页 WYG0066-0006b.png
星有五星之辰而其相与为会者又各有辰十二次者
日躔之辰也而非月与五星及其会合之辰也抑孔氏
所云正月会亥辰为娵訾则又据汉太初讫唐开元冬
至日在斗而言尔若尧时冬至日在虚则十一月在玄
枵十二月在娵訾正月在降娄迨至元丁丒郭守敬推
得日在箕十度以六十七年岁差却一度求之讫万历
辛亥岁已差五度计今冬至太阳所躔已在箕四度则
十一月析木寅十二月星纪丒正月玄枵子与尧时相
卷一 第 8a 页 WYG0066-0006c.png
去已二舍而较孔颖达之时相去已一舍矣然则颖达
以李唐之日躔为陶唐之日躔且以限将来之日躔其
亦未通矣乃今之为六壬之说者不知雨水日在子犹
以正月亥将推之求其亿中也不亦难乎
妫汭 蔡注引尔雅曰水北曰汭今按尔雅并无此文
盖孔氏泾属渭汭之傅有此言而蔡氏误识之也金史
地理志蒲州有妫水汭水汉郡国志云南流者妫北流
者妫汭异源同归混流西注而入于河则是妫汭固为
卷一 第 8b 页 WYG0066-0006d.png
二水也又许慎说汭水相入也故言雒汭者雒入河也
渭汭者渭入河也然则妫汭者亦妫水入河之称乃水
之以汭名者若周礼其川泾汭亦以汧源之汭水与泾
并流而入渭则两水相入之间中复有一水附入焉则
谓之汭此亦妫水入河之介别有一水从中附入而为
汭也蔡氏抑云妫水出河东历山入海不知妫汭去海
且数千里由河达海而非竟入于海蔡氏生长东南目
所未见更不留心参考其卤莽乃有如此者又此釐降
卷一 第 9a 页 WYG0066-0007a.png
二女于妫汭嫔于虞于文似复尧典文极严简不当作
此赘句孔传谓舜以义礼下二女之心解殊迂谬考之
后汉郡国志河东太阳吴山上有虞城皇甫谧世纪曰
舜嫔于虞虞城是也太阳在今平陆县直涑水之东南
而妫汭水自蒲州入河在涑水之西北相去盖三百馀
里舜之室二女也在平陆而尧之降二女也于蒲州盖
降犹昌意降于若水之降尧以妫汭二水之地为二女
食邑使即封于彼而其归而为嫔则在舜所复封先代
卷一 第 9b 页 WYG0066-0007b.png
虞幕之旧邑平陆之虞城也则所言降于嫔于词意各
别不嫌赘矣
  舜典
四门大麓 孔傅云诸侯来者舜宾迎之朱子亦以为
使为行人之职而蔡氏乃谓兼四岳之官盖疑行人职
卑非百揆所宜下兼今按古今官制之隆杀因时为上
下不可以今例古若礼记所云建天官六大之大史大
祝大士大卜天子五官之司士在殷则与大宰司徒司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66-0007c.png
马司空并列而周则下大夫之职殷周相踵其异巳然
况唐虞乎考舜所命之九官当时之所重而大司乐在
周则中大夫司服司兵在周则中士虞在周为中士衡
则下士乃以命夔垂伯益者如彼其郑重然则官之贵
于虞而贱于周者岂但行人且周之大行人为中大夫
汉之谒者为九卿而国初至列之杂职其员至百馀
人逮后屡升不过从七品以古况今贵贱自殊盖古者
天子于诸侯敦舅父之谊则往礼而宾者所使必贵觐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66-0007d.png
礼使大行人劳卿戒大宗伯摈固不如后世郡县建而
天子尊可抑行人而卑之也是宾四门者固无嫌其为
大行人矣倘以为四岳则尧廷固有其人师锡帝尧者
是也未闻旷职胡为使舜兼之而舜摄政之初日觐四
岳又岂更有一人也耶此蔡说之不可从者也若大麓
之纳古今积疑以理求之孔传所谓大录万几之政者
是巳其以为主祭者不知所主何祭小祭祀之事本有
司之职纳者非所职而纳之谓小祀不得言纳若大祭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66-0008a.png
祀则惟天地之祭不于庙中按礼郊祀社稷在丧犹越
绋而行事天子岁一见帝固不容摄其有摄者则后世
一切苟简之为尧未耄舜未摄即欲试舜其奈何亵天
地而趋苟简乎以人事言之则试舜为重以事天较之
则试舜为轻矣且麓者山足也圜丘方泽坛皆在郊郊
者坰之外也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山既非下
足抑非高安得即坡陀以为坛乎王氏曰大麓泰山之
麓后世封襌之说附会于此封襌之说虽出不经然且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66-0008b.png
陟泰山之巅升中而告成犹依附于本天亲上之义奈
何圣人之于大礼反面高山而祀于其足耶若司马迁
苏辙以为入山林相视原隰则于时鲧方治水不当命
舜侵官使然则鲧罪亦有所分而羽山之殛独委之鲧
以冀天下之咸服难矣又天下之大洪水之滥禹八年
而始得其条理舜三年之中最后纳麓计其为期不满
一岁安得尽穷原隰之形𫝑且洪水怀山何有于麓即
云水所不至而麓处𫝑卑下林木郁弇所视不能及远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66-0008c.png
不登其巅乃循其麓曾何异于面墙况乎遇烈风雷雨
而惧者圣人之所以敬天威也若登高山入深林曾无
惧于风雷者血气之勇矫饰之士皆能为之蔡氏醇谨
之儒或所未辨而谓非聪明诚一确乎不乱者不能则
夏侯玄胜于孔子而唐庚贤于王吉矣司马迁好言禨
祥而后世儒者又因六代闰主假录尚书之名文致其
攘夺因绌大麓而从山麓之说不知尧且以天下与舜
而何有于大录惩篡夺者之逼上并欲灭帝迁天下之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66-0008d.png
迹将后世有罗吉之钳网遂谓孔子之不为司冠有八
王之擅争遂谓周公之未辅成王诛二叔若遇风雷不
迷固不如孔傅阴阳和风雨时之说为得正而无事以
椒邱䜣之勇张绪之达拟大舜之德也
𩔖上帝 遍群神 𩔖之为祭在周为祈太祝掌六祈
一曰𩔖诗云是𩔖是祃尔雅曰师祭者是巳又小宗伯
兆五帝于郊四望四𩔖亦如之郑司农众以四𩔖为三
皇五帝九皇六十四代郑康成以为日月星辰盖以事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66-0009a.png
𩔖祈告而非岁事之经祀也周之郊祀一曰禋祀以祀
昊天上帝蔡邕独断云昊天有成命郊祀之所歌也桓
𩔖祃之所歌也时迈巡狩告祭柴望之所歌也此周禋
𩔖告祭之别也今考之经傅陶唐无郊祀之文其曰有
虞氏禘黄帝而郊喾者舜即位以后之事摄政之初自
当一循尧制故此于上帝言𩔖六宗言禋然则周之禋
非唐之禋周之𩔖亦非唐之𩔖矣𩔖于上帝者即陶唐
郊祀之名文质异制名实异称五礼之沿革盖多有之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66-0009b.png
不但禋𩔖为然也虞之祭六宗者周以祀上帝则唐之
祭上帝者周以为师祭亦不足疑固不得泥𩔖帝为巡
狩之告祭也𩔖似也又聚也古以𩔖似为义天神远而
求之髣髴周以𩔖聚为义萃群神而合祈也缘经文言
肆者承上言七政既齐之后岁时有恒因以定一岁之
祀典则上帝六宗山川群神次第举行实非谓舜以摄
政故告而祭之下纪辑瑞巡狩封山浚川明五刑放四
罪统此二十八载之政而非一时之事非一时之事则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66-0009c.png
𩔖岂非岁事之尝乎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三者之异
名古今无异词也遍于群神而言神其为天神可知孔
氏乃云邱陵坟衍古之圣贤则乱示鬼于神矣群神者
风伯雨师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灵星龙星之属从乎天
之𩔖者也示与鬼之不可言神非但其名而已燎瘗沈
埋腥熟之物各异焉周大祝之所为辨六号也今乱地
示人鬼于一坛反绌天神不使与孔氏之谬而蔡氏从
之亦未顾名而思义矣苏氏古史乃以𩔖禋望遍合为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66-0009d.png
一祭神祇杂乱地天交通为风雨见怪物之精灵亦俨
然与上帝同坛合享乱而不经莫此为甚后世圜丘有
列星从祀之坛固不以地示人鬼黩配上帝识者犹讥
其非礼况于古之祀典惟宗庙为有合食而三辰四方
群祀百物各以其利见之时坛于相称之位物昭其德
礼杀其文自非水旱兵戎急遽疾告断无越礼逾时之
祭而虽在六祈之造次者犹必从其方位各为营兆安
有如苏氏之乱而无别者乎饮客者不以其𩔖则既醉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66-0010a.png
而争况圣人之以接天地鬼神者乎𩔖于上帝周之禋
祀也禋于六宗周之实柴也望于山川周之血祭沈埋
也遍于群神周之槱燎也坛异地祭异时一岁一遍舜
摄尧而定其典也
巡守 巡守之不可一年而遍𫝑之必然虽有给辨无
所取也朱子以末载归格艺祖用特證其必然遂以衡
山为非今之衡山而谓在嵩山之南既惑于汉武易天
柱为南岳之邪说而不思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66-0010b.png
九江至于敷浅原地脉井井不可乱也嵩山之南是为
唐邓冥阸以北熊耳以东一望平原朱子欲指何者培
塿以配泰华耶且即移南岳而近之乃由河东以至泰
安由泰安以至嵩县由华州以至易北皆千里而遥吉
行五十里必三旬而后达祁寒暑雨登顿道路天子即
不恤巳劳亦何忍于劳人耶往还之外馆于方岳不过
浃月一方诸侯沓至朝请唯日不给况能详讨其所守
而黜陟之乎则亦急遽涂饰以塞责而已矣易曰至日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66-0010c.png
闭关后不省方北岳之守独非省方之谓与此所谓尽
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其或然者周易所云商周之礼唐
虞则不以冬至省方为嫌而一岁遍至四岳则必不尔
抑或五载之内初季春东巡次季夏南巡又次季秋西
巡又次季冬北巡而以其一年即冀州而治中国其云
归格于艺祖用特者举一以该三系于北巡之后于文
宜省可以例推也王制亦有一岁四巡之说要出于汉
儒不足深信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66-0010d.png
百姓 遏密 孔传以百姓为百官朱蔡以为圻内之
民孔说是也论语所云百姓足自春秋时语不可通于
往古春秋之始无骇挟柔溺皆仅称名则大夫而有无
姓者非命官也况于民乎尧典以百姓黎民分言之圻
内之民岂独不谓之黎民周馀黎民圻内之民也足知
百姓非民也众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其制始自
黄帝春秋之季上下相僭不赐而自为姓或附姓于他
族附姓于他族者诗所谓谓他人父是也仪礼臣为君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66-0011a.png
诸侯为天子斩衰庶人为国君齐衰三月唐虞丧礼大
略皆简于周棺椁葬祭古质后文丧服不宜独重且庶
人者在官之称犹今律所谓无禄人也春秋下士称人
人固别于民矣庶人则服齐衰黎民则否周制且然况
唐虞乎诸侯轩县八音始备大夫无备乐士唯琴瑟黎
民不得有乐非犹今之皂𨽻仆厮凡婚葬而鼓吹竞奏
民无八音而亦何所遏密遏密者诸侯也以此知周之
诸侯服天子斩衰而唐虞不尔诸侯之丧天子止乐而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66-0011b.png
巳不似王朝百官之如丧考妣也至于黎民则虞周固
皆无服是以孟子言帅天下诸侯为尧三年丧而不及
民盖以义言之卑不敢与至尊为礼以情言之生不服
勤不傅贽不见疾不养死不临则哀亦无从而生倘以
帝德广被民报以厚则是人用其私情之厚薄以违礼
而事主民即欲行之舜亦得而裁之臣不得以非所得
而加之君此之谓也黎民而为天子服盖自秦始秦强
天下以不及情之哀汉文知其失而不能为之等杀概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66-0011c.png
降为二十七日之丧亲若子贵若臣而一与民同其已
悖矣矫枉过正则得枉唯虞周之典亲疏贵贱之间一
天秩也
文祖 朱子谓尧庙当立于丹朱之国神不歆非𩔖民
不祀非族今按舜始摄政受终于文祖受终云者受之
于尧也其不当于舜之私庙明矣唐虞夏后之先同出
于黄帝唐玄嚣之族也虞夏颛顼之族也故唐虞洎夏
皆以轩辕为祖推本所同出则此云祖者盖黄帝之庙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66-0011d.png
也故虞夏皆禘黄帝而祭法所谓祖颛顼者则商均夏
启以后之事观祭法言宗禹可见黄帝始正姓氏定昏
姻玄嚣昌意各为一族唐虞族别故二女可嫔虞而舜
之受终也于黄帝虞夏同为一族故昏姻不通而禹之
受命也不必于文祖而仅于神宗然则神宗者其颛顼
乎若有虞之后以尧为宗则以虞氏衰微待尧而兴郑
氏所谓尚德者是巳虞夏以黄帝为祖而以颛顼为宗
宗者即后世所谓大宗也故舜娶尧女不为无别以其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66-0012a.png
同出者在黄帝定姓氏之先而受命之所格追所同出
则以著受终之有本斯以析群疑亡惑矣
猾夏猾无骨展体见肉以诱虎虎吞而不能齧入虎腹
中自内噬穴虎腹而出俗谓之虎刺春秋傅无助狡猾
此之谓也此言蛮夷者如诗言蛮荆禹贡岛夷莱夷之
属非能称兵相向但潜入腹里为奸窃如猾尔故可以
士师五刑流放治之不劳征战其有所犯而听之不以
明允则有如近者杨应龙之事祸亦从此而长与盗贼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66-0012b.png
之积小致大者盖同故舜于皋陶申戒焉唐虞之世
未有荒远之夷窥犯边陲之事盖中国夷狄消长不
同时以皋陶为兼主兵者失之舜所命主兵之官不
见于史其后命禹徂征则六师或统于百揆而南齐
职官仪云虞夏以弃居夏官司马之职未审所据要非
合兵刑而一之也
伯与 世本伯余始作衣此伯与疑即伯余余与音同
然衣裳之制始于黄帝则世本所言伯余当亦轩辕时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66-0012c.png
人乃古者以字为氏如厉王时有家父桓王时又有家
父则此伯与或始作衣者之苗裔以孙而蒙祖号又古
善射者唐有后羿夏亦有后羿习其技者可同其名缝
紩之工俱得名为伯余耶殳斨主兵器伯与主服工以
器服为重唐虞之所尚也故易曰尧舜垂衣裳而天下
治抑车室耒耜沿流已熟人知为之不待为之置官也

三十在位 舜历三载摄位二十八载通三十年下即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66-0012d.png
续以五十载陟方乃死史称舜百有十岁则尧崩之明
年舜即嗣为天子未尝俟三年之丧毕也孔子称君薨
百官总巳以听于冢宰为世及之嗣君而言舜承尧位
自当有别且云听于冢宰则嗣子不言冢宰代言舜虽
摄政而居必有位号必有官既无二天子之理又不应
如王莽之称摄皇帝为不正之名实然则升闻之日位
百揆而通居摄之时位亦止于百揆也故受终之后未
尝以百揆命他人而禹作司空进位百揆则在格于文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66-0013a.png
祖之后唐虞之有百揆即周之冢宰仲长统以冢宰为
尧官经传既无所徵又与百揆职位相嫌统言盖妄尧
崩之时舜实居冢宰之位即元德显功如禹者仅位司
空舜虽欲服丧不言亦无可代已之官也即使自舜以
外别有冢宰之可听乃舜之于尧臣也冢宰之于尧亦
臣也臣之服斩衰者均也舜不言而彼独可以言乎舜
受尧禅未尝为尧后也为尧后者尧之子也尧之子服
子之服则谅闇不言舜服臣之服非有谅闇及丧毕吉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66-0013b.png
服之礼且舜巳摄而又有摄舜者亦危疑而靡定矣故
月正元日格于文祖者即尧崩之明年而非三年丧毕
之明年也逾年改元始终之大义苏氏古史之致疑于
孔氏者斯为当矣臣为君子为父斩衰则同而谅闇则
异至若孟子避尧子之说固古今之积疑要不可使三
年之内天下旷然无君临川吴氏乃以三年之内舜未
为天子而史特以纪年属之比诸汉王入关之明年史
称汉元则曲为之说而以扰攘拟清晏其凿甚矣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66-0013c.png
  皋陶谟
五服五章 蔡元度以公九章侯伯七子男五孤三卿
大夫一为五服蔡氏用之今按公之服自衮冕以下至
卿大夫服玄冕而下者周制也王之服则有大裘而冕
益稷篇有十二章盖日月星辰自周以上登于衣裳至
周始画于旂为大常殊天子以大裘而不殊之以十章
也若唐虞则三辰在衣其登降之数必有不同者孔氏
谓天子服日月而下诸侯自龙衮而下至黼黻士服藻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66-0013d.png
火大夫加粉米自周以上诸侯之爵三大夫士为二故
有十二牧胤侯崇伯之称周官亦云外有州牧侯伯是
无公与子男而有牧也卿之号始见于商书则九官者
亦大夫而已百僚百工则士也以降杀以两之义度之
盖牧九章侯七伯五大夫三士二而天子之升以三者
取其益隆也若以牧于天子降杀以三准之则牧九侯
六伯三大夫二士一卑者数而尊者疏也二说既无可
定要必居一于此两蔡以周例虞不足为徵而孔氏以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66-0014a.png
天子入五章之数则命德讨罪皆言天子制下之事经
有明文固不得屈帝服以与其列
  益稷
四载欙旧谓樏以铁为之形似锥长半寸施之履下以
上山不蹉跌以理度之盖非也乘者坐立而乘之谓履
下施锥盖今屐𩔖不得谓之乘且施半寸之锥于履下
以登山使为石山也则其仆必矣即使为土山也锥深
入而拔出亦难且铁不能施于革上必间之以木层累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66-0014b.png
高锐足不与地谋而徒加重焉蹑此以登山一步一蹉
跌矣谢安石登山以屐彼固从雅用远泥滓非如禹之
有事于相导而安石所登又皆修治之蹊涂若木未槎
道未通屐且不可入况施之以锥也愚久居山中每雨
湿屐行则喘息奔急屡至踬蹶傅注家老死堂上妄意
履下施锥可以登涉固其宜也樏之为字从木而不从
金则必以木为之今其制不可考大扺如诸葛木牛流
马之𩔖有机以转运前后互为首尾施四轮而高庳各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66-0014c.png
半登则庳轮前而高轮后降则庳轮后而高轮前其上
载人者则亦舆而已或以人或以牛马皆可推挽禹自
乘之而槎木开道从行之役人不与焉禹位司空即躬
亲劳苦亦不至与役人争道汗流从事于坡陀若役者
之入山则莫便于草履何为违其所甚便使蹑此痴重
尖欹之履哉经文云予乘四载亦足知仅禹乘之矣颜
师古洪迈谓禹山行所乘即今之山轿然人车自桀始
恐非禹制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66-0014d.png
鲜食 鲜当作上声读少也与艰食义相为𩔖通渔猎
所得非有耕穫之艰难而不能多𫉬故曰鲜稼穑所敛
或粒米狼戾而不致鲜乏然必终岁勤动而后有秋故
曰艰肉曰鲜粒曰艰皆有郑重之意古人命名不苟如
是若以为鯹鲜之鲜则以肉为粻者必为腊为脯而后
可继安得比日而烹鲜哉
决九川 禹之治水其事凡二先儒多合而为一故聚
讼而无所折衷尧典所谓洪水方割者大扺河水为害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66-0015a.png
也龙门未凿河之上流壅滞于冀雍之域九河未宣
河之下流瀰漫于兖豫之野而兖豫之患为尤甚盖河
自出太行而东南北两崖平衍沙壤水无定居随所奔
注辄成巨流故禹既治壶口分播九河则水患息孟
子亦以疏九河瀹济漯为首功者此之谓也大河既平
中原底定人得平土而居之此则治滔天之洚水者其
一也若禹所自言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者则洪
水既平之后因以治天下之水为农计也故曰烝民乃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66-0015b.png
粒又曰荒度土功论语亦曰尽力乎沟洫而禹贡所纪
定田赋六府孔修庶土交正不复以民免昏垫为言此
则遍履九州画其疆场作其沟浍涝患可蠲旱亦获济
故诗称之曰维禹甸之此以开三代井田之基者又其
一也所以然者当禹之时大河北流未与淮通而南条
诸水限以冥阸灊霍楚塞诸山则𫝑不得与江淮相接
至荆之南土梁之西陲较豫兖之野高下相去不知几
百里使浩浩滔天漫及荆梁则兖豫青扬深且无涯久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66-0015c.png
不复有人矣若云大河江淮及诸小水同时各涨于其
地则必天下同时皆苦霪雨而河源远出绝域彼中晴
雨必无一揆之理江汉之涨则因雪液河水莫大于樊
水在春夏之交汉水盛于夏江水盛于秋其他小水多
甚于春此涨彼落不能九州而同况九年而如一日也
雍梁荆之地山高岸峻水即壅汎不足为民患何必措
力于随盈随涸之流以自劳而劳民也哉然则九川之
决畎浍之浚平土也龙门之凿九河之播平水也舜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66-0015d.png
曰禹平水土两纪其功也先后异时高下异地浚治异
术合而为一则紊矣
侯以明之 明之为言辨也侯以明之当大射之时差
次其等摈顽谗使不得与以明辨其不肖而辱之如孔
子矍相之射是已射以观德者所以纳君子于轨物侯
以明恶者所以显小人之斥罚倘如蔡氏所说不先察
其顽谗而一取决于射是略其已著之善恶而徵之于
或然之得失藉有养由之技汉成之容非比于礼乐之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66-0016a.png
为难遂谓其贤于羊叔子耶侯明挞记其义一也挞以
见及为辱侯以不与为辱皆先知其顽谗而以是惩之

搏拊琴瑟(句/)以咏祖考来格(句/)自戛击鸣球以下至庶
尹克谐皆韶乐之谱也以咏即以下三者为咏也祖考
来格如周颂之咏绥予孝子也虞宾在位如周颂之咏
我客戾止也群后德让犹周颂之咏式序在位也此皆
升歌以配磬瑟之诗其辞不傅而大旨所咏则不外此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66-0016b.png
三者也鸟兽跄跄下管之所舞也凤凰来仪韶第九成
吹箫之所舞也百兽率舞庶尹允谐乐终击磬之所舞
也乐以昭德而象功舜之德格祖考礼虞宾感群后谐
庶尹功则平水土若鸟兽而致凤凰故夔或以歌咏之
或以舞写之犹大武之歌武赉桓而舞则北出灭商疆
南国分周召复缀以崇也跄跄趋貌鸟兽之害人者消
趋而避之也率顺也兽顺其道而戢其搏噬顺其步趋
有若舞也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66-0016c.png
镛以间抟石拊石者八音之奏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
在位群后德让者诗歌之言也鸟兽跄跄凤凰来仪百
兽率舞庶尹允谐者九舞之容也始乎人声间以八音
成以舞箾韶乐之美善虽不易知而大概尽于此矣先
儒以格祖礼宾群让鸟跄兽舞凤仪尹谐为乐之应夫
祖考之格与否既非人之所能知虞宾则固巳在位不
因乐感庙中群后各以其事为序无所于争则亦无所
于让不待闻乐而始加谦挹若圣人尽鸟兽之性亦惟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66-0016d.png
使安于自然而已以飞鸣攫拿之物宜在郊野者一旦
翔舞于庙堂是物违其性亦为妖为怪而不得为顺矣
瓠巴鼓瑟游鱼出听师旷奏清角玄鹤来集南卓击羯
鼓群羊踯躅言出稗官不根而亡实即令有之一技之
士固能之而何待舜夔且使淫夫酣歌于室而鸨鸽不
翔凶人狂哮于衢而虎狼不至何独韶奏于庭能动兽
心而不爽耶凤凰感德而至和之致祥理有然者乃谓
其来在作乐之顷则彼凤凰者非素止于百里之内安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66-0017a.png
能遄飞速集而不爽其期即其疾飞捷至有逾凡鸟亦
不得有飞耳长目能闻声见舞于千里之外以遽然而
整翮不然岂和气所烝旋结一凤鸟之形如虹如电而
非有其真乎孔子作春秋而西狩𫉬麟𫉬之于郊也固
不追随于子之室而睥睨简册之间则凤亦安能爰止
于夔之侧而错综干羽之列耶鄂楼黄鹤普贤白象牛
头衔花之鸟介象盆水之鱼仙释之幻谈知不足为圣
诬矣若庶尹之谐自舜之德教使然尤不在作乐之一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66-0017b.png
日使待乐作而乃谐也将前乎此与后乎此之遂不谐
与德不足及庶尹而恃乐其亦末矣德盛而乐至故曰
乐其所自成非德待乐而始成也后人因乐之音容以
知古人之心迹故曰闻其乐而知其德非乐之即为德
也故童子视端行徐之说亦流俗所传不足深信童子
之智不应贤于魏文侯古乐不能警文侯之卧敬仲所
傅之韶其能感童子之眸乎韶之为韶非仲尼季札有
不能尽知者岂尽当时之鸟兽而皆圣如仲尼贤如季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66-0017c.png
札哉汉儒好为瑞应之言宋儒乐道天人之际惟怪与
神子所不语学者所不当语也
虞宾 前禹巳言丹朱殄世则此虞宾非朱可知旧注
未之考也丹朱不道尧处之于丹渊(今淅/川县)而尧之别子
如孟子所言九男者自绍唐封于平阳以奉尧祀范宣
子所谓自虞以上为陶唐氏是也丹朱不但不有天下
并不得有其故国而舜必无迁尧宗庙社稷于丹水之
理况舜之于朱年齿亦应相上下使朱且在位而特继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66-0017d.png
嗣未生安知其不晚年得子禹何逆料其殄世而豫诅
之乎且殄世云者朱巳身殂无子而在位者其弟之为
唐侯者也亦犹商均受封于房而夏之时又有虞思至
周徙唐于蓟徙虞于陈而后唐为叔虞之国虞为虞叔
之国矣若唐之在夏为御龙氏虞之在商封于遂者又
其支子非虞宾虞思之嫡裔不可概而一之
庸作歌飏言 敕天之命二句念哉六句系之作歌之
下而下文又有乃歌乃赓之文盖前数语不用韵如后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66-0018a.png
世乐府有艳有和有唱股肱喜哉云云每三句一韵为
一歌则如乐府之有词也此歌盖舜及陶所作而夔以
被之管弦则亦大韶升歌之遗音故系之庶尹允谐之
后功成乐作而推本治原者以此歌叹泳之犹周乐之
以关雎为乱也孔傅云用庶尹允谐之政故作歌以戒
陈氏曰用夔言功成乐作之意而用之歌皆泥于庸字
之义而不知史家记事之体也班固乐志前序汉乐而
后载乐府辞盖师此为之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66-0018b.png
 
 
 
 
 
 
 
 尚书稗疏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