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059-05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融堂书解卷十二
             宋 钱时 撰
微子之命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
 观唐叔归禾于东则是时周公犹在东也杀武庚命
 微子皆周公之所为而孔子序书特曰成王所以明
 周公之心也成王虽幼而东征之师乃有周宗社之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059-0569b.png
 大计礼乐征代自天子出周公何心哉周公为周讨
 叛为成王行事也是杀武庚命微子者成王也非周
 公也夏书胤后承王命徂征而序止曰胤往征之与
 此书法正相反矣
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
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此节乃将命微子代殷后先言稽诸古典其故事如
 此也成王首呼微子为殷王元子而命之便见得当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059-0569c.png
 代殷之意不名不臣之也
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
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尔惟践修厥猷旧
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笃不忘上帝
时歆下民祗协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
 上文既言稽诸古典者如此于是却称成汤之德与
 微子践修厥猷之实以命之正所谓崇德象贤也为
 殷后得郊故言上帝君国子民故言下民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059-0569d.png
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烈
祖律乃有民永绥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德万邦作式
俾我有周无斁呜呼往哉惟休无替朕命
 此一节方是命戒之辞至以蕃王室至毗予一人是
 两段所以命戒之也又至有周无斁是一段所以期
 望之也四个乃字皆指微子而言谓尔之往也当以
 敷训为第一事殷民蠢动不知有君臣上下正为无
 人训迪之故九命之服朝廷之名器也尤不可不谨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059-0570a.png
 不谨即僭差愚于此重感成王方黜殷命杀武庚而
 命微子自常情而言宜盛陈其家之反侧变故以为
 儆戒而乃略无一语及此宽平易直读之蔼然如在
 春风和气中呜呼是周公之言也况微子元良令德
 素著乱臣贼子岂容比论此深足以见圣人忠厚之
 意虽然命戒之辞语皆正下若反而观之一一皆武
 庚之过也敷训谨服率由典常安得与三监倡乱弘
 祖律民永绥厥位安得以小腆叛国嗣立未几遽就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059-0570b.png
 刑戮其为厌斁孰大于此乎世世可以享德乎万邦
 可以为法乎圣人之言宽平不迫而所包蓄者广矣
 于其末也惟曰休美而已辞旨愈含蓄有味
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
作归禾
 先儒谓归禾在反风之后以愚考之殆不然周公居
 东而成王之疑未释遂有偃禾拔木之变及一见代
 武王之说即执书以泣出郊以迎周公而后乃反风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059-0570c.png
 起禾是以反风起禾者迎周公东归之时也此命唐
 叔归周公于东则归禾在未迎周公之先无可疑者
 矣禾异亩而合为一穗乃异体同心之象周公圣人
 也大公至正忠勤王家与成王虽异体而实同一心
 成王幼冲乃未免动于流言禾异亩而同颖天所以
 彰周公之德以示成王欤唐叔得之而献于天子王
 不敢有仍命唐叔归周公于东而归禾之书作尊周
 公而归美之也当时太召二公在王左右必有以教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059-0570d.png
 之矣
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善则称君固臣职所当然也况征东之师未克而鸱
 鸮之志未孚周公此时正处危疑之地一旦成王得
 异亩同颖之禾而不敢受乃就命唐叔归周公于东
 此意非不美也周公而可安乎既得所命之禾即盛
 陈天子之命而作嘉禾之书命出于天子则此嘉禾
 乃天子之美瑞而以之命我云尔故孔子特书曰旅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059-0571a.png
 天子之命百篇独此二序连称天子如春秋之书天
 王以表尊无二上之义皆所以明周公之心也
康诰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

 此康诰酒诰梓材三书之序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
 监殷管叔以殷叛有诸孟子曰然金縢书武王既丧
 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059-0571b.png
 淮夷叛观此则武王崩时三叔已监殷明甚是既立
 武庚武王即命监之非周公使之也贾则失矣而孟
 子亦有是言遂使后世相承皆曰周公诛管蔡嗟夫
 以周公而诛之也岂止于过而已周公圣人也惟圣
 人知之故孔子序书独断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呜
 呼的哉三叔者谋危社稷成王幼冲周公居摄当是
 时也谁实任其责哉是故征东之役非周公诛兄弟
 也为成王而诛乱贼也孔子此序所以明万世之大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059-0571c.png
 法故未有表而出之者愚是以深嘉屡叹而不能已
 也康圻内国名康叔周公贤母弟也以殷馀民封康
 叔者先儒谓世家大族已迁洛邑其存而不迁者曰
 馀民固善但谓已迁则未安且封康叔在初基洛邑
 之时顽民之迁方有定论顽民既有所处故以其馀
 民封康叔却不是既迁后方封也若已迁而后封则
 此当在多士之后矣微子蔡仲之命皆一书而此独
 三书详重如许何也殷民反侧习乱难化况诛伐后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059-0571d.png
 杌隉不安所以特区处此贤母弟往君之而命之者
 不得不详重欤康叔封卫侯而书名康诰序亦止云
 康叔本始封之时而书也与微子之命不言宋公同
 霍叔罪微责轻故止书伐管蔡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
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
勤乃洪大诰治
 自惟三月至大诰治先儒疑是洛诰周公拜手以前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059-0572a.png
 之文简编脱误也其说曰周公东征二年乃克管蔡
 即以馀民封康叔七年而复辟营洛在复辟之岁则
 封康叔时决未营洛夫以成王既黜殷即命微子代
 殷后则既诛管蔡而以殷馀民封康叔皆是东征一
 番区处其事势诚有不容缓者况此三书谆复详谕
 备见商民难化情状安得商之故地数年无君而康
 叔之封乃迟之营洛之日乎脱简之疑诚似有理然
 细考之则殆不然周公摄政之七年二月定宅洛之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059-0572b.png
 议三月五日戊申太保至洛卜宅十二日乙卯周公
 朝至于洛故洛诰亦云惟乙卯朝至于洛师伻来以
 图及献卜是十二日即来告吉无可疑者矣于是十
 四日丁巳用牲于郊十五日戊午乃社此书云惟三
 月哉生魄是十六日己未社之明日也若谓此节当
 在周公拜手之前则洛诰之书方是十二日告卜时
 事不应反以十六日后事冠之首篇且乃洪大诰治
 与下文事节全不相属以是而观是十二日遣使告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059-0572c.png
 卜于君十四十五奏告天地十六日乃初基作邑顽
 民之迁至此已有定论然后却以殷馀民封康叔耳
 愚反覆乎此而后知周公之处商民诚大不易也看
 得商民难化全在世家大族大抵叛乱弗静皆此一
 种人颉颃于其间所以一倡而众和之若其馀细民
 只是随群逐队而已却不足深虑观后来保釐东郊
 周公君陈圣贤相继化之至命毕公时犹云馀风未
 殄则可见矣若卫地则自康叔后却不闻有变动也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059-0572d.png
 东征二三年间周公必不应委商地于度外必须往
 来经营有镇守之者但区处顽民未定所以分封之
 寄特难其人直是此一种人先有所处方以馀民付
 之康叔史氏序周公初基于康诰之首正是区处商
 民一段事谓之错简固不可也洛在丰镐之东故曰
 东国周公初营洛一播字极形容得当时气象因其
 和会之情而播扬鼓舞之自有欢忻踊跃不知其然
 而然者大诰者黜殷也而康叔之封三书之作正所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059-0573a.png
 以洪前日大诰黜殷之治也故命康叔不曰命而谓
 之诰或曰康叔三书何以先召诰曰召公相宅虽在
 封康叔之前然出取币锡周公其诰之所以作者实
 在二十一日甲子以后兼康叔封殷故也与前黜殷
 相次是一派召诰至多士乃迁殷顽民于成周又是
 一派故不相参欤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
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059-0573b.png
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
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
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此书大要以文王为训而法文王之纲领又全在克
 明德慎罚一句上自王曰呜呼而下皆明德慎罚之
 旨也封康叔虽出于王命其实周公在洛以王命诰
 之故史氏首书王若曰而下文呼康叔则云朕其弟
 小子封称武王则云寡兄皆直述周公之言乃实录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059-0573c.png
 也周公首呼孟侯所以尊之朕其弟所以亲之呼小
 子封则又语卑幼者之体然也玩此称谓蔼然天属
 之至情于是乃以文王为训兄举父事以训其弟可
 谓至的切矣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此正
 明德慎罚之实用也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
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
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059-0573d.png
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上文语毕而又再诰故再著王曰以明更端后皆准
 此此下两节告康叔以明德之事也虽然知所以明
 德而不知达其明德之用则犹未也汝之往也更须
 敷求殷先哲王之所以保乂其民者而用以保乂之
 抑犹未也一国之民必有一国之习俗而一国之习
 俗惟一国之老成知之教化诱掖之方疾徐缓急之
 宜必有切中其会者然老成之虑多若迟缓决非徇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059-0574a.png
 小课近者所可与议汝当大远一惟商之老成人止
 宅其心无所变乱则知所以为训矣夫治商民而求
 诸商先哲王谋诸商耇成人可谓的切犹未尽也自
 商而上又有古先哲王所以安民治民之道不止一
 端皆可取法又须别求闻而行之而用以康乂商民
 可也呜呼至哉后世论德而不及治论治而不及德
 安知德即治也治即德也虽然抑犹未也未至与天
 同大是本心犹有亏也是明德之功犹未至也一日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059-0574b.png
 而觉豁然开明范围𤼵育乃其本心所自有谓之弘
 于天信乎其大无间于天也如此方是了康叔分内
 事方是不废王命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
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闻曰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
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上文诰康叔以明德而通论讲求治民之法固已备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059-0574c.png
 至此节则又切民之情并指其为德之累者而诰之
 工夫尤更精密也怨不在大小但顺吾之不顺勉吾
 之不勉足矣此正尽心要旨应保殷民应如医家应
 病用药之应切中其情之谓也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𤯝乃惟终自作不
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𤯝
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按史记冉季康叔皆有美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059-0574d.png
 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皆有令名于天下左
 氏亦曰武王母弟八人康叔为司寇是康叔以王朝
 司寇出封卫侯也而此书又特详于谨罚一事盖殷
 民习恶梗化弗顺况当叛乱之馀人心方未帖息犯
 法必众使任君国之寄者不闲于典宪则轻重上下
 一以意为之而民愈无所措手足矣出司寇而临商
 民非尚刑也乃圣人好生之至仁所以处商民之深
 旨也敬明二字即谨罚之要不敬则慢忽不明则蔽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059-0575a.png
 于是非何由能谨然所谨罚者则尤莫重于生杀莫
 难于疑似故首明小罪非𤯝大罪非终两端以诰之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
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杀
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
 此节虽再更端而实承上文有叙者言可杀不可杀
 之叙轻重上下秩然不紊也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059-0575b.png
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
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
曰未有逊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
德惟乃知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
死罔弗憝
 两著王曰本合作两节看详玩前面首提外事而曰
 汝陈时臬司后面直曰汝陈时臬事则是虽分两节
 其实皆主外事而言也外事者卫国之事也臬者射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059-0575c.png
 之准的故谓法曰臬也臬司者主法之官也臬事者
 丽法之事也又曰语接上文也要者要约也要囚犹
 言已结正之囚服用也谓罪囚虽已如殷法结正须
 用审思夫此心人人所同何谓未有若康叔之心者
 他人昏之而康叔觉之他人失之而康叔全之所以
 不若欤惟无若康叔之心故周公之心之德惟康叔
 知之呜呼康叔亦甚高矣上文两节拳拳欲用殷罚
 者只为殷民未谙周之典宪故就以其法治之此圣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059-0575d.png
 人忠厚之意最要体认最不可不仔细所以最难其
 人不是有康叔之心又知得周公之心周公亦不付
 托康叔亦如何承当若夫罔弗憝者虽不用殷罚可
 也举此一例正是提醒康叔所以用殷罚之意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
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
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
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059-0576a.png
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
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
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
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
乃非德用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
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此节专论天伦之罪万世大法所不赦却不拘于殷
 罚一断之以文王之罚刑可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059-0576b.png
 圣人立罚正为明伦而设所以于此𤼵明最为详密
 然须分作三截看方明白自元恶大憝而下是言民
 之泯乱天伦康叔不可不速治自不率大戛而下是
 言诸臣不训民以天伦反违道干誉上病其君康叔
 亦不可不速治自亦惟君惟长而下是言君长不自
 正其天伦反与诸臣为恶放弃王命康叔则不可不
 反求诸己曰民彝曰大戛曰家人曰敬典皆是言天
 伦一事始训专说民次及臣之病君又次及君之放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059-0576c.png
 王命一节溯一节然后却本诸风化之原归宿在康
 叔身上次第分剖文义晓白圣人立言其精密矣哉
 子之初生以帛鞠敛之故曰鞠子始言不孝不友下
 文乃兼不慈不恭言之者盖总提孝友之两端则慈
 恭在其中矣已而条陈之故具言也观此节者须看
 惟吊兹句与刑兹无赦相应方识得圣人之意惟其
 罪已至此所以无赦此乃据所犯而言却不是说敷
 教也戛常也大戛即天伦之大常也外庶子训人者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059-0576d.png
 训公族之官以其在卫故曰外以其职在训人故曰
 训人正人即庶官之正长小臣诸节谓小臣之有符
 节为官行文书者若大若小皆于康叔分任化民之
 责者也速由兹义盖指言此文王作罚刑之义也小
 臣外正即上文小臣诸节与正人外庶子也周公谓
 汝康叔亦自无不能敬典矣乃由此典以裕民可也
 一裕字正周公化商民之深旨康叔敬典固可由此
 以裕民又须惟文王之敬忌可也大凡人之不及前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059-0577a.png
 圣者皆生于不敬而败于无所忌敬则知勉忌则有
 所畏而不敢违敬忌二字正是夹持康叔敬典之绳
 墨乃宽裕其民而念念自期曰惟我欲有及于文王
 如是则予一人以为怿矣此节专以文王为法速由
 者所以正其罪敬忌者所以正其原曰憝曰怿之不
 同曰速曰裕之有异阳开阴阖秋杀春生道并行而
 不相悖也自敬明乃罚至此皆谨罚之事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059-0577b.png
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此书纲领在法文王明德谨罚言明德谨罚可谓明
 备矣此节乃拳拳乎一迪字迪者所以导之使知所
 趋也昏愚之民日颠倒乎凶危之境亦惟上之人有
 以迪之耳周公谓康叔今日分明惟在迪民于吉康
 迪之如何曰德而已我时复思念殷先哲王专是用
 德安治其民以作民之所求况今殷民习乱梗化又
 非前日之比无以迪之则冥然莫知所适从若不能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059-0577c.png
 迪则无以为政矣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
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
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前面明德谨罚大槩都是作两项开陈上节论民迪
 吉康既专以殷先哲王之德为说矣又恐康叔将德
 罚分作两事看则大不可皋陶为士实迈种德吕刑
 云朕敬于刑有德惟刑古圣悯斯人横罹凶害以伤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059-0577d.png
 其生故立之罚以辅教化之所不逮是故罚即所以
 为德非德自德罚自罚也后世德不足而罚是用是
 罚而已不复知有德矣岂不甚可叹哉周公于是将
 明德谨罚通作一事言之最为紧切故曰予不可不
 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监告者言监观古昔告汝
 以德之说以行其罚也且殷民不静固是难化然其
 本心实未尝乖戾但道迪屡屡之功未至于同所以
 不静耳若到同处即是斯人同然之心习恶消除本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059-0578a.png
 心固自无恙何乖戾之有然则康叔今日行罚无非
 道迪之妙岂可非德而妄用也且如分明上天以罚
 殛我我甘受之必无所怨罚出于天以以德行罚之
 谓若吾之罚如天之罚则民安得而怨也夫民之罪
 无在大与多况曰其尚显闻于天则是吾之罚即所
 以行天之罚又可非德而妄用乎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
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059-0578b.png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
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
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此下乃德之说前面文王明德殷先哲王德既告之
 详矣至此方是指康叔丕则工夫实用力处正所谓
 德之说也上文我其不怨至矧曰其尚显闻于天辞
 旨未尽于是遂叹曰无用非德之罚以作民之怨也
 小民难保怨最易生怨詈咨嗟乃其常态然有以作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059-0578c.png
 之则大不可蔽断也断者决定不易之辞也本心所
 𤼵未尝不诚惟不能断是以所见不定所守易摇惟
 断此诚方有力量方能丕则敏德丕则如何用康乃
 心是也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康心之功日用融怡
 蒙养冥升非思非为然不可不省察也时时省察则
 观过精微鞭勉不懈不康必不能顾不顾则易于不
 康此日用工夫不可须臾偏废者若夫出而临民见
 之行事其谋猷则又不可不远服即孟侯之服我所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059-0578d.png
 以命汝此服者果为何事汝宜明我服命之本旨高
 汝之听而用以安治殷民可也用康乂民与裕乃以
 民宁相应而言也丕则敏德至此𤼵挥已尽于是复
 申敬典之训前所谓尔亦罔不克敬典则敬典者乃
 康叔所已能也虽然汝之往也勿替此敬典可也以
 终一篇之意非德之外他有所谓典也即所以为德
 也此书以明德谨罚为纲领及至篇末自敏德之外
 无馀说又其末也自敬典之外无馀德曰不汝瑕殄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059-0579a.png
 曰无我殄享曰乃以殷民世享三节语脉联贯不断
 前面正提大放王命而不罚至此三语方𤼵挥尽都
 只归宿在敬典上所以警康叔者深矣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059-0579b.png
 
 
 
 
 
 
 
 融堂书解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