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059-05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融堂书解卷六
             宋 钱时 撰
太甲上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
甲三篇
 太甲三篇始末此序数语提尽太甲之先未有败度
 败礼等事既立之后病證方出故孔子序书特曰太
卷六 第 1b 页 WYG0059-0518b.png
 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若未立而已不明则伊尹
 当别有处安得苟然立之而后放之也不明二字乃
 太甲自叙实语故孔子亦只拈出此二字以断之放
 废也书但云王徂桐宫居忧而孔子特书曰放与南
 巢同例何也先儒谓不知朝政曰放凡天子亮阴则
 冢宰居摄朝政固未尝与也何独一太甲也哉盖太
 甲居丧败度败礼全然缪妄故使之阒然屏处于外
 与常人无异是放也不谓之放则当何以名之吾夫
卷六 第 2a 页 WYG0059-0518c.png
 子直书曰放未可与权者未足与议也虽然必若伊
 尹者而后可也思庸自思前日之昏庸也三篇皆作
 书以告太甲是太甲一事之首尾史氏类聚总以太
 甲名篇首篇云伊尹作书次篇又云作书若第三篇
 郤只是伊尹全书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
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
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
卷六 第 2b 页 WYG0059-0518d.png
绪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
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
厥祖王惟庸罔念闻
 首言天之明命直将成汤圣敬日跻学问全行提出
 相亦惟终相亦罔终方见休戚相关之至
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
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丕显先儒以为大显其德未安圣人纯德孔明无时
卷六 第 3a 页 WYG0059-0519a.png
 不显何昼何夜何蚤何莫必日出而大显其德岂昧
 爽之先有不大显乎丕显天大明也旦日出也言汤
 自天未明以至大明常坐待日出急急求贤以启迪
 其后人也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
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王未克变
 率乃祖攸行须知能顾明命方是率祖汤之急于求
 贤皆是天命所当然惟怀永图直为太甲作通盘计
卷六 第 3b 页 WYG0059-0519b.png
 较是何等恳至
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
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相宫居忧克终允德
 兹乃不义以至无俾世迷是与在廷议桐宫时语也
太甲中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奉嗣王归亳始克尽人臣之职故曰有伊尹之志则
 可以伊尹卒能奉归也
卷六 第 4a 页 WYG0059-0519c.png
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
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伊尹作书独首𤼵君民相须之义前此许多训语都
 只就太甲身上攻他病郤未暇及此正如荡子不务
 职业一旦悔过而归其长上方以家事语之此伊尹
 至喜至幸之情也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
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
卷六 第 4b 页 WYG0059-0519d.png
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此正太甲思庸之实语也伊尹告太甲所存者五篇
 而太甲止数语呜呼非真实有见透脱病根改过明
 白无所疑贰安能倾倒吐露如此其的哉自昔者不
 惠于阿衡以至惟庸罔念闻以至王未克变太甲必
 煞多言语为史氏所略至克终允德正是善端方萌
 何故亦略不记录一二大率人初有见故习乍脱虽
 知自怨自艾意态安能顿除剖白罪状敷陈情款未
卷六 第 5a 页 WYG0059-0520a.png
 必十分特达痛切史氏略之于允德之初而独表彰
 其数语见得前曰所言未必如今日之特达痛切者
 不明于德一语不是德上有见如何道得出如何知
 得下面许多病都在不明于德上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
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
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烈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
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卷六 第 5b 页 WYG0059-0520b.png
 允德实德也千失万过皆从不实上起一毫不实虚
 伪百端豫怠二字正是截太甲将来病根纵欲之事
 今虽无有而宫庭旧观依然在前故态恶习处处皆
 是熟路少有逸豫懈怠即纵欲矣奉先则当思孝凡
 履尊居正继志述事少有愧于心非孝也非独有事
 宗庙而谓之奉先也接下则当思恭凡深宫广殿侍
 御仆从少有乖于礼非恭也非独体貌臣邻而谓之
 接下也(案此下疑/有阙文)
卷六 第 6a 页 WYG0059-0520c.png
太甲下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
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
 至此重复致诰言天位之艰太甲向来只缘以位为
 乐所以纵欲而不自检安知此位之不易也
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
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
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卷六 第 6b 页 WYG0059-0520d.png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无轻民事见得民事之重便知天位之艰懋勤厥德
 是慎位以安民终始如一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伊尹前面专说进德此郤教之以听言舜告禹惟精
 惟一允执厥中即继之以无稽之言勿听正是此意
 逆心逊志之言虑太甲就逆顺上把捉未定桐宫一
 悔安可恃哉伊尹此言正是防有变动两个求字提
卷六 第 7a 页 WYG0059-0521a.png
 得极𦂳两个必字斩然截然
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
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伊尹于此复𤼵呜呼之叹埋头说起都不言所虑所
 为者何事而其指归乃在元良至哉斯言正所以启
 太甲致知力行之机而使之知所用力之地也见有
 未明识有未达一触而悟思之功也为即力行所以
 成也思而得之不力行之则是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卷六 第 7b 页 WYG0059-0521b.png
 虽得之必失之何贵于得也伊尹前面主德之一路
 但说不可不谨其所与及论敬德功夫亦不过明自
 下自迩之训惟艰惟危之训求诸道求诸非道之训
 都只从头鞭辟向此一路郤未曾亲切提他如何用
 工曰虑曰为方是𤼵踪指示的的之要旨也伊尹至
 此辞旨已尽无复他说但只要为君者循守旧政不
 使辩言乱之为臣者虽已成功不可以宠利居之先
 儒谓此是伊尹告归张本其实不然此所谓罔以宠
卷六 第 8a 页 WYG0059-0521c.png
 利居成功者非必成功即去之谓也皋夔稷契岂必
 皆奉身而退而后为不居乎盖微以成功为功即是
 居成功
咸有一德
伊尹作咸有一德
 伊尹复辟告归而作是书义已明白故孔子止曰伊
 尹作咸有一德不复详序也一德二字方自伊尹拈
 出
卷六 第 8b 页 WYG0059-0521d.png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
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靡常九有以亡
 叙谓既复政厥辟书又谓嗣王新服厥命则是太甲
 归亳未几即告归也夫太甲既立不明伊尹费许多
 训戒费许多区处今幸悔过所以倚赖于师保者方
 深何求去之亟哉易之小畜以臣而畜君也上九既
 雨既处尚德载月几望君子征凶上九者畜之极小
 畜之道成也故既雨阴阳和也既处畜之而已安也
卷六 第 9a 页 WYG0059-0522a.png
 是太甲悔过复辟之时也月几望则将与日敌矣君
 子于此犹进而不止则凶况桐宫之放自古所未有
 圣人者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此伊尹所以急归
 欤虽然不能不深虑也乍还宫庭遽离师保立德未
 固旧习易生不是君臣之间皆有一德则转移摇夺
 在反掌间耳故将告归之日专𤼵咸有一德之旨极
 言天命人心之向背与夫国祚之存亡全系乎此德
 所以陈戒也
卷六 第 9b 页 WYG0059-0522b.png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
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
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
 有命即有德者既曰有命又曰一德何也有命者固
 是其德为天所命然亦有有德而天不命之不得以
 有天下孔子是也必也历数当在躬方谓之有命眷
 求一德所以兼举而并言也非天谆谆然有言以启
 迪之也阴相默佑使之足以有为若推之使出而不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59-0522c.png
 容己者无非天之所以启迪之也然论咸有一德受
 天明命直自谓尹躬暨汤将已与汤并说略无逊避
 何耶先儒以伊尹自任天下之重者如此殊不知汤
 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与他人事体不同聿求元
 圣与之戮力固汤之言也顺天应人实是此二人共
 成其事况于太甲分为君臣义实父师今将告归恨
 不罄竭安得不以实告而事世俗形迹之嫌哉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59-0522d.png
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
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德本一也二三者非德也意也不动乎意纯明浑融
 虽应酬交错万变万化未尝不一也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
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
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
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59-0523a.png
厎烝民之生
 此段当作五截看新服厥命而下是欲太甲以德自
 勉也任官而下是欲太甲择一德以自辅也德无常
 师而下是教之以师资一德之法也俾万姓而下是
 教之以證验一德之实也克绥而下是极言一德之
 效也太甲即位几年矣如何谓之新服厥命盖桐宫
 之放今始复辟是新服厥命也左右大臣为师保则
 必惟其人断断曰其人正是指言一德若伊尹者真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59-0523b.png
 其人也何也大臣之事上则辅成君德下则泽润生
 民致君泽民甚重甚大可易用乎可不谨乎必惟和
 惟一者而后可也和融和也日用纯一融融怡怡所
 谓和也和即一一即和也观伊尹所论独言尹躬暨
 汤其他诸臣皆不得而与则是非纯德孔明优入圣
 域岂易当一德之名哉虽然有臣而不知所师师而
 不知所择犹无益也大凡进德初无常师惟主其善
 者以为师善亦初无常主惟合于能一者乃为尽善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59-0523c.png
 陈良悦周公仲尼之道而其徒乃见许行而大悦谓
 之主善可乎孔子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问官于
 郯子至若文王既没斯文在兹的的傅心所谓符节
 之合者则断不容泛及其协于克一之谓乎虽然自
 以合一而未至于大同亦未善也直是万姓之众莫
 不皆曰大哉王言庶乎其可也然徒王言之大而未
 信王心之一抑犹未也既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
 心方是心口相应方是表里如一而后一德之在我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59-0523d.png
 者非偏见也非曲学也四海九州大同之心不可诬
 也夫如是始能安先王之禄而永致众民之生矣呜
 呼伊尹为太甲讲明一德其精密如此哉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
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
民主罔与成厥功
 伊尹上文无非教太甲勉进一德可谓备至矣然或
 有自广之心则非所以一德也于是复𤼵叹而言拳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59-0524a.png
 拳如此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沃丁太甲子伊尹既告老死于家而沃丁葬之于亳
 以三公之礼葬也序曰既葬曰遂训盖伊尹元老虽
 已致仕所谓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者及既葬亡
 矣不可复见矣咎单遂训沃丁以伊尹之事而作是
 故名沃丁非特明谟大训使沃丁知所守而咎单亦
 守之以为鹄的也既葬遂训若不容少缓者亦是乘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59-0524b.png
 沃丁尊礼感慕方新而急投之咎单汤旧臣作明居
 时已为司空太甲没而沃丁立其居辅遗托孤之任
 者欤伊尹论咸有一德惟曰尹公暨汤及其身后虽
 同列故老犹不忘取法自言之而无所嫌人法之而
 无所忌呜呼盛哉
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
咸乂四篇
 伊陟尹之子太戊沃丁弟之子祥妖也史记云亳有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59-0524c.png
 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日莫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
 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欤帝其修德太
 戊从之而祥桑枯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
 有成作咸乂是此书作于治王家有成之后也序不
 言太戊问伊陟一节而径言伊陟赞于巫咸盖此序
 专为咸乂四篇而作巫咸因伊陟之赞而治王家有
 成故史氏追述始末而成书也大抵妖祥随感而生
 禾异亩同颖所以彰周公之德桑楮合生于外朝岂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59-0524d.png
 居燮理之任者于协赞之义有亏欤君奭云在太戊
 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巫咸必
 是专总理王家庶务者伊陟所以特赞之也史记曰
 陟对太戊之言云云而孔子特书曰伊陟相太戊则
 其责殆有归矣
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此伊陟原命二书之序也太戊赞于伊陟岂惧而有
 问卒从修德之说而有是欤原臣名既赞伊陟而遂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59-0525a.png
 命原故有曰伊陟曰原命二书皆因赞伊陟而作也
 书虽不存要无非君臣问答修德弭变之言耳桑榖
 有祥伊陟赞巫咸太戊赞伊陟君臣上下戒谨恐惧
 如此此太戊所以为贤而伊陟承家法先儒因书之
 先后遂谓伊陟先告巫咸而后告太戊殆未必然诸
 书虽皆桑榖一事而二序乃因书之篇次而作史记
 所言次第可考况书之作又各有首尾正不必泥也
 禹宅帝位已载之大禹谟而皋陶谟益稷所记往往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59-0525b.png
 皆未宅帝位前与同列问答之语岂可以篇次定事
 之先后乎
仲丁迁于嚣作仲丁
 仲丁太戊子汤始迁亳至仲丁乃自亳迁嚣陈迁都
 之义而作是书也
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史记云仲丁崩弟外壬立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仲
 丁迁嚣再世而复迁也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59-0525c.png
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祖乙河亶甲之子自仲丁再传而河亶迁相自河亶
 一傅而祖乙迁耿虽曰有因而迁然河亶甲时殷道
 复衰矣衰世之君岂能为可久规模宅都定卜必不
 甚审堤防捍禦必不甚周所以数数不定如此祖乙
 贤王又有巫贤为辅迁耿之后虽圯坏于水但只修
 德不复议迁直至盘庚七世而后始治亳殷也愚谓
 迁都之疏数固系人君之贤否国体之盛衰汤迁亳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59-0525d.png
 祖乙迁耿皆数世亦必是规模可久非偶然也因感
 圯耿不迁有坚忍特立之见与泛泛挈挈者不同故
 𤼵斯义(案此本郑/康成之说)惜书不存不得见其所以不迁之
 举措耳耿地在河东皮氏县耿乡
 
 
 
 融堂书解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