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例 卷下
易例 卷下 第 1a 页 WYG0052-03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例卷下
              元和惠栋撰
  飞伏
 朱子发曰凡卦见者为飞不见者为伏飞方来也伏
 既往也说卦巽其究为躁卦例飞伏也大史公律书
 曰冬至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此论复卦初爻之伏巽
 也(六十卦飞伏/详京房易传)
易例 卷下 第 1b 页 WYG0052-0394b.png
 唐六典曰凡易用四十九算分而揲之凡十八变而
 成卦又视卦之八气王相囚死衰没休废及飞伏世
 应而使焉
京房易傅曰夏至起纯阳阳爻位伏藏冬至阳爻动阴
气凝地
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朱子发曰
左传蔡墨曰在乾之始曰潜龙勿用初九卦坤下有伏
震潜龙也(此与汉/易异)
易例 卷下 第 2a 页 WYG0052-0395a.png
坤上六龙战于野荀爽曰消息之位坤在于亥下有伏
乾为其兼(王弼改/作嫌)于阳故称龙也
暌彖曰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仲翔
曰刚谓应乾五伏阳非应二也与鼎五同义也
鼎彖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仲翔曰
柔谓五得上中应乾五刚(亦是/伏阳)巽为进震为行非谓应
二刚与暌五同义也
坤文言曰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荀爽曰霜者乾
易例 卷下 第 2b 页 WYG0052-0395b.png
之命令坤下有伏乾履霜坚冰盖言顺也乾气加之性
(读为能/犹耐也)坚象臣顺君命而成之
又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荀爽曰六三
阳位不有伏阳坤阴卦也虽有伏阳含藏不显以从王
事要待乾命不敢自成也
困象曰君子以致命遂志虞仲翔曰君子谓三伏阳也
案六三戊午火故云伏阳
系辞上曰乐天知命故不忧荀爽曰坤建于亥乾立于
易例 卷下 第 3a 页 WYG0052-0395c.png
巳阴阳孤绝其法宜忧坤下有伏乾为乐天乾下有伏
巽为知命(巽为/命)阴阳合居故不忧
系辞下曰龙蛇之蛰以全身也仲翔曰蛰潜藏也龙潜
而蛇藏阴息初巽为蛇阳息初震为龙十月坤成十一
月复生始巽在下龙蛇俱蛰初坤为身故以全身也
又云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九家易曰利用阴道用也谓
姤时也阴升上究则乾伏坤中屈以求信阳当复升安
身默处也
易例 卷下 第 3b 页 WYG0052-0395d.png
  贵贱
乾凿度曰初为元士(在位/卑下)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
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宗庙人/道之终)凡此六者阴阳所以进
退君臣所以升降万民所以为象则也
坤六三或从王事干宝曰阳降在四(自否/来)三公位也阴
升在三三公事也
讼上九或锡之鞶带荀爽曰鞶带宗庙之服三应于上
上为宗庙故曰鞶带也
易例 卷下 第 4a 页 WYG0052-0396a.png
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干宝曰离上九曰王用出
征有嘉折首上六为宗庙武王以文王行故正开国之
辞于宗庙之爻明己之受命文王之德也
解上六公用射隼仲翔曰上应在三公谓三伏阳也
损彖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荀爽曰二簋谓上体二阴
也上为宗庙簋者宗庙之器故可享献也
益六三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仲翔曰公谓三伏阳也三
公位乾为圭(圭玉也/乾为玉)乾之二故告公用圭(卦自否来/故称乾)
易例 卷下 第 4b 页 WYG0052-0396b.png
巽上九巽在床下九家易曰上为宗庙礼封赏出军皆
先告庙然后受行三军之命将之所专故曰巽在床下

系辞下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崔憬曰二主士大夫位
佐于一国四主三孤三公牧伯之位佐于天子皆同有
助理之功也二士大夫位卑四孤公牧伯位尊故有异

又云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崔憬曰三诸侯之位五天子
易例 卷下 第 5a 页 WYG0052-0396c.png
之位同有理人之功而君臣之位异者也
  爻等
系辞下曰爻有等故曰物干宝曰等群也爻中之义群
物交集五星四气六亲九族福德刑杀众形万类皆来
发于爻故总谓之物也
京房乾卦传曰水配位为福德(陆绩曰甲子水/是乾之子孙)木入金
乡居宝贝(甲寅木/乾之财)土临内象为父母(甲辰土/乾父母)火来四上
嫌相敌(壬午火/乾官鬼)金入金乡木渐微(壬申金同/位伤木)
易例 卷下 第 5b 页 WYG0052-0396d.png
京房易积算法曰孔子曰八卦鬼为系爻财为制爻天
地为义爻(陆绩曰天地/即父母也)福德为宝爻(福德即/子孙也)同气为鲁
(兄弟/爻也)
 抱朴子引灵宝经(周秦/时书)谓支干上生下曰宝日(原注/甲午)
 (乙巳/是也)下生上曰义日(壬申癸/酉是也)上克下曰制日(戊子己/亥是也)
 下克上曰伐日(甲申乙/酉是也)上下同曰专日又云入山当
 以保日及义日若专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
 淮南天文曰子生母曰义母生子曰保(与宝/通)子母相
易例 卷下 第 6a 页 WYG0052-0397a.png
 得曰专母胜子曰制子胜母曰困(困即/系也)以胜击杀胜
 而无报以专从事而有功以义行理名立而不堕以
 保畜养万物蕃昌以困举事破灭死亡淮南之说与
 京房及灵宝经合盖周秦以来相传之法九师言易
 安知不用是为占欤(师法用辰不用日/故京易止据辰也)
参同契曰水以土为鬼
 今占法水以土为官以火为妻案左传曰火水妃也
 盖从所胜者名之故郑康成注尚书鸿范曰木八为
易例 卷下 第 6b 页 WYG0052-0397b.png
 金九妻也
比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干宝曰六
三乙卯坤之鬼吏在比之家有土之君也周为木德卯
为木辰同姓之国也爻失其位辰体阴贼(卯木以阴气/贼害土故为)
(阴/贼)管蔡之象也比建万国唯去此人故曰比之匪人不
亦伤王政也
小畜九五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九家易曰有信下
三爻也体巽故挛如如谓连接其邻邻谓四也五以四
易例 卷下 第 7a 页 WYG0052-0397c.png
阴作财(卦体木六四辛未土/乃制爻也故为财)与下三阳共之故曰不独
富也
随初九官有渝(此易经官/爻之明文)贞吉出门交有功九家易曰
渝变也谓阳来居初德正为震震为子得土之位故曰
官也阴阳出门相与交通阴往之上亦不失正故曰贞
吉而交有功
 先儒皆以随为否上之初初柔升上是乾之上九居
 坤初为震坤之初六升乾上而为兑也震初庚子水
易例 卷下 第 7b 页 WYG0052-0397d.png
 得坤初乙未土之位故曰官有渝水以土为官鬼官
 鬼变则吉也上本阴位故阴往之上亦不失正
汉书王莽传曰太后听公卿采莽女有诏遣大司徒大
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服虔曰/卜法横)
(者为土立者为木邪向经者为金背经者为/火因兆而细曲者为水孟康曰金水相生也)卦遇父母
得位(父母者京房所谓天地爻也/皇后母天下父母得位故吉)所谓康强之占逢吉
之符也
  贞悔
易例 卷下 第 8a 页 WYG0052-0398a.png
尚书鸿范曰曰贞曰悔○又云卜五占用(句/)二衍忒(句/)
郑氏曰二衍忒谓贞悔也
左传僖九年曰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曰蛊
之贞风也其悔山也
晋语曰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韦
昭曰震在屯为贞在豫为悔
京房易传曰静为悔发为贞
唐六典曰凡内卦为贞朝占用之外卦为悔暮占用之
易例 卷下 第 8b 页 WYG0052-0398b.png
胡氏炳文曰乾上九外卦之终曰有悔坤六三内卦之
终曰可贞贞悔二字岂非发诸卦之凡例欤
  消息
剥彖传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丰彖传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临彖传曰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左传正义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消息
易例 卷下 第 9a 页 WYG0052-0398c.png
系辞上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荀爽曰春夏为变秋冬
为化息卦为进消卦为退也
说卦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仲翔曰坤消从午至亥上
下故顺也乾息从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九家易注泰卦曰阳息而升阴消而降阳称息者长也
起复成巽万物盛长也阴言消者起姤终乾万物成熟
熟则给用给用则分散故阴用特言消也
易纬乾凿度曰圣人因阴阳起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
易例 卷下 第 9b 页 WYG0052-0398d.png
又云消息卦纯者为帝不纯者为王
史记历书太史公曰皇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
注皇侃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汉书京房上封事曰辛酉以来少阴倍力而乘消息孟
康曰房以息卦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阴息卦曰太阳
其馀卦曰少阴少阳为臣下也
后汉书陈忠上疏曰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寒气错
时水漏为变天之降异必有其故所举有道之士可策
易例 卷下 第 10a 页 WYG0052-0399a.png
问国典所务王事过差令处煖气不效之意庶有谠言
以承天诫
  四正
说卦曰震东方也离也者南方之卦也兑正秋也坎者
正北方之卦也
 案震离兑坎阴阳各六爻荀爽以为乾六爻皆阳阳
 爻九四九三十六合四时坤六爻皆阴阴爻六四六
 二十四合二十四气盖四正者乾坤之用翟玄注文
易例 卷下 第 10b 页 WYG0052-0399b.png
 言云乾坤有消息从四时来也
系辞上曰两仪生四象仲翔曰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
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
两仪生四象
孟氏章句曰坎离震兑二十四气次主一爻其初则二
至二分也坎以阴包阳故自北正微阳动于下升而未
达极于二月凝涸之气消坎运终焉春分出于震始据
万物之元为主于内则群阴化而从之极于南正而丰
易例 卷下 第 11a 页 WYG0052-0399c.png
大之变穷震功究焉离以阳包阴故自南正微阴生于
地下积而未章至于八月文明之质衰离运终焉仲秋
阴形于兑始循万物之末为主于内群阳降而承之极
于北正而天泽之施穷兑功究焉故阳七之静始于坎
阳九之动始于震阴八之静始于离阴六之动始于兑
故四象之变皆兼六爻而中节之应备矣(一行六/卦议)
易纬是类谋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离
秋分日在兑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气
易例 卷下 第 11b 页 WYG0052-0399d.png
康成注通卦验曰冬至坎始用事而至六气初六爻也
小寒于坎直九二大寒于坎直六三立春于坎直六四
雨水于坎直九五惊蛰于坎直上六春分于震直初九
清明于震直六二谷雨于震直六三立夏于震直九四
小满于震直六五芒种于震直上六夏至于离直初九
小满于离直六二大暑于离直九三立秋于离直九四
处暑于离直六五白露于离直上九秋分于兑直初九
寒露于兑直九二霜降于兑直六三立冬于兑直九四
易例 卷下 第 12a 页 WYG0052-0400a.png
小雪于兑直九五大雪于兑直上六
孟康汉书注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为
三百六十日馀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所以
用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
王之气各卦主时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也
魏正光历曰四正为方伯薛瓒注汉书曰京房谓方伯
卦震兑坎离也京氏易传曰方伯分威厥妖马生子亡
易纬乾凿度曰四维正纪经纬仲序度毕矣康成云四
易例 卷下 第 12b 页 WYG0052-0400b.png
维正四时之纪则坎离为经震兑为纬此四正之卦为
四仲之次序也
京氏易传曰赋敛不理兹谓祸厥风绝经纬(四时不/正也)
云大经在辟而易臣兹谓阴动(坎离为经位方伯故云/大经辟辟卦也大经在)
(辟谓方伯拟君/易其臣道也)又云大经摇政兹谓不阴(不阴不/臣也)
汉书魏相奏曰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
可以治北方春兴兑治则饥秋兴震治则华冬兴离治
则泄夏兴坎治则雹
易例 卷下 第 13a 页 WYG0052-0400c.png
  十二消息
易系辞曰变通配四时仲翔曰变通趣时谓十二月消
息也泰大壮夬配春乾姤遁配夏否观剥配秋坤复临
配冬谓十二月消息相变通而周于四时也
又云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仲翔曰谓十二消息九六
相变刚柔相推而主变化故变在其中矣
又曰往来不穷谓之通荀爽曰谓一冬一夏阴阳相变
易也十二消息阴阳往来无穷已故通也
易例 卷下 第 13b 页 WYG0052-0400d.png
又曰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仲翔曰乾为寒坤为暑
谓阴息阳消从姤至复故寒往暑来也阴诎阳信从复
至泰故暑往寒来也
又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九家易曰范者法也围者
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过于十二辰也辰日
月所会之宿谓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
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之属是也(诹訾以下谓自寅/至丑自泰至临也)
干宝注乾六爻曰阳在初九十一月之时自复来也初
易例 卷下 第 14a 页 WYG0052-0401a.png
九甲子(乾纳/甲)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阳在九二十二
月之时自临来也阳在九三正月之时自泰来也阳在
九四二月之时自大壮来也阳在九五三月之时自夬
来也阳在上九四月之时也(四月于消/息为乾)又注坤六爻曰
阴气在初五月之时自姤来也阴气在二六月之时自
遁来也阴气在三七月之时自否来也阴气在四八月
之时自观来也阴气在五九月之时自剥来也阴在上
六十月之时也(十月于消/息为坤)
易例 卷下 第 14b 页 WYG0052-0401b.png
 康成注乾凿度曰消息于杂卦为尊每月者譬一卦
 而位属焉各有所系案每月譬一卦者如乾之初九
 属复坤之初六属姤是也临观以下仿此
春秋纬乐纬曰夏以十三月为正息卦受泰初之始其
色尚黑以寅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息卦受临物之牙
其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息卦受复其
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此后汉陈宠所谓三微成著以通三统也康成谓十
易例 卷下 第 15a 页 WYG0052-0401c.png
 日为微一月为著三微成著一爻也三著成体乃泰
 卦也
易纬乾凿度曰孔子曰复表日角临表龙颜泰表载(与/戴)
(同/)干大壮表握诉龙角大辰(古唇/字)夬表升骨履文姤表
耳参漏足履王知多权遁表日角连理否表二好文(坤/为)
(文故/好文)观表出准虎剥表重童(与瞳/同)明历元
 案十二消息皆辟卦故举帝王之表以明之
周易参同契曰朔旦为复(初九晦至朔/旦震来受符)阳气始通出入
易例 卷下 第 15b 页 WYG0052-0401d.png
无疾(仲翔云谓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为/疾十二消息不见坎象故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
钟建子(韦昭曰十一月黄钟乾初九也康/成曰黄钟子之气也十一月建焉)兆乃滋张播
施柔暖黎蒸得常临炉施条(九/二)开路正光光耀渐近日
以益长丑之大吕(康成曰大吕丑之/气也十二月建)结正低昂仰以成
(九/三)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仲翔曰坤阴诎外/为小往乾阳信内)
(为大/来)辐辏于寅运而趣时渐历大壮(九/四)侠列卯门(春分/为卯)
(卯为/开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二月榆落魁临于卯翼/奉风角曰木落归本)刑德
相负(建纬卯卯刑德/并会相见欢喜)昼夜始分夫阴以退阳升而前洗
易例 卷下 第 16a 页 WYG0052-0402a.png
濯羽翮(九五/飞龙)振索宿尘乾健盛明广被四邻阳于已(上/已)
中而相干姤始纪序(初/六)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巽初六与/乾初九为)
(飞伏乾/为冰也)午为蕤宾(康成曰蕤宾午之/气也五月建焉)宾服于阴阴为主
人遁去世位(六二遁/乾二世)收敛其精怀德俟时(陆绩曰遁/俟时也)
迟昧冥否塞不通(六/三)萌者不生阴伸阳屈没阳姓名观
其权量(六/四)察仲秋情任畜微稚老枯复荣荠麦芽蘖因
冒以生(八月麦生天罡据酉诗纬推度灾曰阳本为雄/阴本为雌物本为魂雄生八月仲莭号曰太初)
(行三节宋均注曰本即原也变阴阳为雌雄魂也节犹/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据此时菱荠)
易例 卷下 第 16b 页 WYG0052-0402b.png
(生以为验也阳生物行/三节者须雌俱行物也)剥烂肢体(六五杂卦曰剥烂也/初足二辩四肤指间)
(称辩辩上称/肤皆属肢体)消灭其形(消艮/入坤)化气既竭(秋冬/为化)亡失至神
(乾为/神)道穷则返归乎坤元(坤元即/乾元)
月令孟春曰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正义曰天地
之气谓之阴阳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圣人作象各分
为六爻以象十二月阳气之升从十一月为始至四月
六阳皆升六阴皆伏至五月一阴初升至十月六阴尽
升六阳尽伏今正月云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者阳气五
易例 卷下 第 17a 页 WYG0052-0402c.png
月之时为阴从下起上向排阳至十月之时六阳退尽
皆伏于下至十一月阳之一爻始动地中至十二月阳
渐升阳尚微未能生物之极正月三阳既上成为乾卦
乾体在下三阴为坤坤体在上是阳气五月初降至正
月为天体而在坤下也十一月一阳初生而上排阴至
四月阴爻伏尽六阳在上五月一阴生六月二阴生阴
气尚微成物未具七月三阴生而成坤体坤体在下三
阳为乾而体在上所以十月云地气下降天气上腾刘
易例 卷下 第 17b 页 WYG0052-0402d.png
洽汜阁皇侃之徒既不审知其理又不能定其旨趣諠
諠挠挠亦无取焉
  乾升坤降
荀慈明论易以阳在二者当上升坤五为君阴在五者
当降居乾二为臣盖乾升坤为坎坤升乾为离既成济
定则六爻得位系词所谓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乾彖所
谓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利贞之道也(坎为性离为命二/者乾坤之游魂也)
(乾坤变化坎离不动各能还其本/体是各正之义也此说得之京房)左传史墨论鲁昭公
易例 卷下 第 18a 页 WYG0052-0403a.png
之失民季氏之得民云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
言九二之大夫当升五为君也慈明之说合于古之占
法故仲翔注易亦与之同(玉弼泰六四注云乾乐上复/坤乐下复此亦升降之义而)
(弼不言/升降)
文言曰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仲翔曰阳始
触阴当升五为君时舍于二宜利天下
又曰水流湿火就燥慈明曰阳动之坤而为坎坤者纯
阴故曰湿阴动之乾而成离乾者纯阳故曰燥
易例 卷下 第 18b 页 WYG0052-0403b.png
又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慈明曰谓乾九二
本出于乾故曰本乎天而居坤五故曰亲上坤六五本
出于坤故曰本乎地降居乾二故曰亲下也
又曰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慈明曰乾升于坤曰云行坤
降于乾曰雨施乾坤二卦成两既济阴阳和均而得其
正故曰天下平(慈明注时乘六龙以御天云御/者行也阳升阴降天道行也)
又曰与天地合其德慈明曰与天合德谓居五也与地
合德谓居二也
易例 卷下 第 19a 页 WYG0052-0403c.png
与日月合其明慈明曰谓坤五之乾二成离离为日乾
二之坤五为坎坎为月
坤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慈明曰乾二居坤五为含
坤五居乾二为弘坤初居乾四为光乾四居坤初为大
(乾上居坤三亦为含故六三含章/可贞坤三居乾上亦成两既济也)天地交万物生故咸

师彖曰能以众正可以王矣慈明曰谓二有中和之德
而据群阴上居五位可以王也
易例 卷下 第 19b 页 WYG0052-0403d.png
六四师左次无咎慈明曰左谓二也阳称左次含也二
与四同功四承五五无阳故呼二含于五四得承之故
无咎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承读如墨子引书承/以大夫师长之承)慈明曰
大君谓二师旅已息既上居五当封赏有功立国命家也
宋衷曰阳当之五处坤之中故曰开国阴下之二在二
承五故曰承家
泰九二朋亡得尚于中行慈明曰朋谓坤朋亡而下则
易例 卷下 第 20a 页 WYG0052-0404a.png
二得上居五而行中和矣
临九二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慈明曰阳感至
二当升居五群阴相承故无不利也阳当居五阴当顺
从今尚在二故曰未顺命也
升彖曰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
庆也慈明曰谓二以刚居中而来应五故能大亨上居
尊位也大人天子谓升居五见为大人群阴有主无所
复忧而有庆也
易例 卷下 第 20b 页 WYG0052-0404b.png
九二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仲翔曰升五得位故有喜
六五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慈明曰阴正居中为阳
作阶使居五以下降二与阳相应故吉而得志
系辞上曰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慈明曰阳
位成于五阴位成于二五为上中二为下中故曰成位
乎其中也
  元亨利贞皆言既济(卦具四德者七乾坤屯/随临无妄革皆言既济)
乾元亨利贞述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乾坤是也元始
易例 卷下 第 21a 页 WYG0052-0404c.png
亨通利和贞正也乾初为道本故曰元六爻发挥旁通
于坤故亨乾二五之坤成坎坤二五之乾成离坎上离
下六爻位当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是利贞之义
矣既济传曰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此二篇卦爻辞之
通例
乾彖传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虞注云已成既济上坎
为云下坎为雨故云行雨施(下坎/谓五)乾以云雨流坤之形
万物化成故品物流形
易例 卷下 第 21b 页 WYG0052-0404d.png
乾文言曰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荀
注云乾升于坤曰云行坤降于乾曰雨施乾坤二卦成
两既济阴阳和均而得其正故曰天下平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述曰乾流坤形坤凝
乾元终亥出子品物咸亨故元亨坤为牝乾为马阴顺
于阳故利牝马之贞乾来据坤故君子有攸往(疏曰阳/来据坤)
(五三初之位故/君子有攸往也)
屯元亨利贞述云坎二之初六二乘刚五为上弇故名
易例 卷下 第 22a 页 WYG0052-0405a.png
屯三变之正故元亨利贞
屯彖传曰雷雨之动满形虞注云震雷坎雨坤为形也
谓三已反正成既济坎水流坤故满形谓雷动雨施品
物流形也
随元亨利贞无咎述曰否上之初二系初三系四上系
五阴随阳故名随三四易位成既济故元亨利贞无咎
临元亨利贞述曰阳息至二与旁通临者大也阳称
大二阳升五临长群阴故曰临三动成既济故元亨利
易例 卷下 第 22b 页 WYG0052-0405b.png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述曰上之
初妄读为望言无所望也四已之正成益利用大作三
上易位成既济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故元亨利贞其谓
三三失位故匪正上动成坎故有𤯝体屯难故不利有
攸往灾及邑人天命不祐卦之所以为无妄也杂卦曰
无妄灾也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虞注曰上之初与蒙旁
易例 卷下 第 23a 页 WYG0052-0405c.png
通悔亡谓四也四失正动得位故悔亡离为日孚谓坎
四动体离五在坎中故已日乃孚以成既济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故元亨利贞悔亡矣与乾
彖同义
彖传曰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虞注云
文明谓离说兑也大亨谓乾四动成既济定故大亨以
正革而当位故悔乃亡也
  诸卦既济
易例 卷下 第 23b 页 WYG0052-0405d.png
乾彖传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既济亨小利贞虞注云小谓二也柔得中故亨小六爻
得位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故利贞矣(虞注未济/云济成也)
彖传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杂卦曰既济定也虞注云济成六爻得位定也
贲彖传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虞注云泰乾为人五
上动体既济贲离象重明丽正故以化成天下也
咸彖传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虞注云乾为圣人
易例 卷下 第 24a 页 WYG0052-0406a.png
初四易位成既济坎为心为平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
和平此保合太和品物流形也
恒彖传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虞注云圣人谓
乾乾为道初二已正四五复位成既济定乾道变化各
正性命有两离象重明丽正故化成天下
家人上九象传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虞注云谓三
动坤为身上之三成既济定故反身之谓此家道正正
家而天下定矣
易例 卷下 第 24b 页 WYG0052-0406b.png
 损益言既济 夬九二渐九五言既济 泰 升(二/升)
 (五/) 归妹 丰 涣
  用九用六
 乾彖传曰元亨利贞坤彖传曰元亨利牝马之贞此
 即用九用六之义也文言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
 正者其惟圣人乎此申用九用六之义所谓中庸也
 中庸亦云惟圣者能之(用九用六言用九六不失其/正也中庸谓之用中庸亦用)
 (也/)
易例 卷下 第 25a 页 WYG0052-0406c.png
 易称乾坤乾不独乾坤不独坤故著用九用六一条
 乾用九兼坤乾为首坤先迷故元首吉坤用六兼乾
 坤为终乾阳大故以大终
  用九
 史墨举乾六爻曰其坤见群龙无首吉俗儒谓乾变
 坤非也爻有九有六凡称九六者阴阳之变用九用
 六六十四卦皆然皆言变故乾用九称其坤则坤用
 六亦当云其乾也其坤其乾者言乾坤六爻之变非
易例 卷下 第 25b 页 WYG0052-0406d.png
 乾变坤坤变乾也自魏晋以来诸儒皆不得解(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皆称九六而不变者/居半其言不变则见于卦爻之辞)
 周以前易书名象皆占七八至文王始用九六以变
 为占改名曰易也(乾凿度曰阳以七阴以八为彖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郑注云九)
 (六爻之变动者系曰爻效天下之动也然则连山/归藏占象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效其流动也)
  用九用六之法在乾坤二卦
系下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句/)爻不备
虞注云乾六爻二四上非正坤六爻初三五非正故杂
易例 卷下 第 26a 页 WYG0052-0407a.png
物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故非其中则爻辞不备道有变
动故曰爻也
坤彖传曰含弘光大荀注曰乾二居坤五为含坤五居
乾二为弘坤初居乾四为光乾四居坤初为大也
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荀注曰见者见居其位田
谓坤也二当升坤五故曰见龙在田大人谓天子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荀注曰乾者君卦四者阴位故上
跃居五者欲下居坤初求阳之正地下称渊也
易例 卷下 第 26b 页 WYG0052-0407b.png
上九忼龙有悔九家易曰忼极失位当下之坤三屈为
诸侯故曰有悔者也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九家易曰霜者乾之命也坚冰者
阴功成也谓坤初六之乾四履乾命令而成坚冰也
六三含章可贞述曰三下有伏阳故含章三失位当之
三故可贞
六五黄裳元吉述曰坤为裳黄中之色裳下之饰五当
之乾二而居下中故曰黄裳
易例 卷下 第 27a 页 WYG0052-0407c.png
  甲子卦气起中孚
老子道经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河上注云道唯窈冥/无形其中有精实神)
(明之相薄阴/阳交会也)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真犹诚也诚犹信也/淮南解此经引晋文)
(公伐原以为失信得原吾弗为也/是精真信者如易卦之中孚也)
淮南泰族曰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
之夜以息之风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
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
(神眇/万物)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
易例 卷下 第 27b 页 WYG0052-0407d.png
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
弗得察之不虚(诚不/可掩)日计无算岁计有馀夫湿之至也
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
矣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县
熢末转而日在其前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
(鸟巢居/知风)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鱼潜居/知雨)
阴阳之气相动也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
音相应也故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中孚微阳应卦/故鹤鸣子和)
易例 卷下 第 28a 页 WYG0052-0408a.png
高宗谅闇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
动天下(所谓言行/动天地)是以天心呿唫者也(复见/天心)故一动其
本而百枝皆应(本谓初甲子/卦气所起)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
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故圣人怀天
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参同契曰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蒙圣人象之故怀天心)
(声然能/动也)故精神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
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故诗云怀
柔百神及河峤岳(乾元用九而天下/治既济之效也)
易例 卷下 第 28b 页 WYG0052-0408b.png
  既济
庄子田子方曰孔子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
天赫赫发乎地(郭注言/其交也)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
之纪而莫见其形
 至阴坤也至阳乾也肃肃出乎天坤之乾也赫赫发
 乎地乾通坤也至阴至阳乾坤合于一元也(元/)两者
 交通亨也(亨/)成和而物生利也(利/)六爻得正贞也(贞/)
 元亨利贞既济定也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易也故
易例 卷下 第 29a 页 WYG0052-0408c.png
 曰易无体
  刚柔
 易道刚胜而柔危故尚刚道家则不然乃曰刚强者
 死之徒此儒与道之别也夫子曰吾未见刚者子路
 问强圣门皆尚刚也
  天道尚刚
 后汉丁鸿传鸿因日食上封事曰臣闻天不可以不
 刚(见董子/繁露)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
易例 卷下 第 29b 页 WYG0052-0408d.png
 宰牧从横注云三光日月星也天道尚刚易曰乾健
 也天道终日乾乾是其刚也
  君道尚刚不尚柔(缺/)
  七八九六
 蓍为阳故云七卦为阴故云八爻为变故称九六
  天地之数止七八九六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天五为虚者土生数五成数
 五二五为十故有地十则五为虚也虚者为用故一
易例 卷下 第 30a 页 WYG0052-0409a.png
 二三四得五为六七八九而水火木金具土居其中
 故易止有七八九六而天地之数已备矣
 七八九六合之为三十而天地之数毕矣
 水火木金得土而成故一二三四得五为六七八九
  九六义(七八/附)
 古文易上下本无初九初六及用九用六之文故左
 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述周易于乾初九则曰乾之姤
 于用九则曰其坤(刘炫规过曰蔡墨此意取易文耳/非揲蓍求卦此本当言初九九二)
易例 卷下 第 30b 页 WYG0052-0409b.png
 (但以爻变成卦即以彼卦名爻其意不取于之适/所言其同人其大有犹引诗言其二章其三章)
 者谓初九初六皆汉人所加然夫子十翼于坤传曰
 六二之动大有传曰大有初九文言曰乾元用九坤
 传曰用六永贞则初九初六用九用六之名夫子时
 已有之当不始于汉也其九六之义系辞天地之数
 五十有五有天九地六(九家易谓九/天数六地数)乾之筴二百一
 十有六坤之筴百四十有四皆以四九四六积算则
 为乾九坤六又二十律本于易十一月黄钟乾初九
易例 卷下 第 31a 页 WYG0052-0409c.png
 也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六分林钟坤初六也林钟
 为地统律长六寸亦乾九坤六此九六之义也其七
 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之义见于孔
 颖达之易乾卦正义及贾公彦之周礼太卜疏崔憬
 之周易新义孔贾崔之说本之陈咨议参军张机易
 乾卦正义所称张氏即机也机之说又本之郑康成
 之易注郑易已亡散见于五经正义及周礼仪礼公
 羊诸疏与王厚斋之集注(集郑氏易为一/卷附玉海后)郑注易有
易例 卷下 第 31b 页 WYG0052-0409d.png
 四象云布六于北方以象水布八于东方以象木布
 九于西方以象金布七于南方以象火又注精气为
 物游魂为变云精气谓七八游魂谓九六七八木火
 之数九六金水之数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
 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言木火之神生
 物东南金水之鬼终物西北(此上/郑注)若然生物故谓之
 少终物故谓之老是老少之义也合郑张孔贾崔之
 说考之七八九六实天地之全数耳系辞曰天一地
易例 卷下 第 32a 页 WYG0052-0410a.png
 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
 易何为者也(据古易/次第)虞仲翔注云问易何为取天地
 之数也下传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六爻之义易以贡蓍圆而神七也(七七四/十九)卦方以知
 八也(八八六十四周礼太卜曰其/经卦皆八其别六十有四)六爻易以贡九六
 也(系辞曰爻者言乎变者也又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又曰道有变动故曰爻故易三百八十四)
 (爻皆称/九六)是天地之数易之所取止有七八九六以为
 蓍卦之德六爻之义至其用以筮而遇卦之不变者
易例 卷下 第 32b 页 WYG0052-0410b.png
 则不曰七而曰八盖蓍圆而神神以知来卦方以知
 知以藏往知来为卦之未成者藏往为卦之已成者
 故不曰七而曰八左传襄九年穆姜始往东宫而筮
 之遇艮之八晋语重耳归国董因筮之得泰之八八
 者卦之数故春秋内外两传从无遇某卦之七者以
 七者筮之数卦之未成者也(据揲蓍之时七八九六/皆卦之未成者既成之)
 (后则七八为彖九六为变及举卦/名则止称八不称七此古法也)必知七八九六为
 天地之全数者天地之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易例 卷下 第 33a 页 WYG0052-0410c.png
 曰金五曰土一二三四得五为六七八九水火木金
 行于四时五五为土(见太玄二五为/十是谓地十)居中央王四方
 故天地之数止有七八九六七八十五九六亦十五
 二者合为一月之数七八为春夏九六为秋冬四者
 合为一岁之周天六地五日有六甲辰有五子五六
 三十而天地之数毕(三统历日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十一即五六也汉)
 (志五六天地之中合亦谓天六地/五杨杰赋谓天五地六非汉法也)故知七八九六为
 天地之全数而易之所用也
易例 卷下 第 33b 页 WYG0052-0410d.png
  两象易䷡(大壮/)(无妄/)
系上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
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虞注云无妄两象易也无
妄乾在上故称上古艮为穴居乾为野巽为处无妄乾
人在路故穴居野处震为后世为圣人后世圣人谓黄
帝也艮为宫室变成大壮乾人八宫故易以宫室艮为
待巽为风兑为雨乾为高巽为长木反在上为栋震阳
动起故上栋下宇谓屋边也兑泽动下为下宇无妄之
易例 卷下 第 34a 页 WYG0052-0411a.png
大壮巽风不见兑雨隔震与乾体绝故上栋下宇以待
风雨盖取诸大壮也
      ䷛(大过/)(中孚/)
又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
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虞注云中孚
上下两象易也本无乾象故不言上古大过乾在中故
但言古者巽为薪艮为厚乾为衣为野乾象在中故厚
衣之以薪藏之中野穿土称封封古窆字也聚土为树
易例 卷下 第 34b 页 WYG0052-0411b.png
中孚旡坤坎象故不封不树坤为丧期谓从斩衰至缌
麻日月之期数无离坎日月坤象故丧期无数巽为木
为入处兑为口乾为人木而有口乾人入处棺敛之象
中孚艮为山邱巽木在里棺藏山陵椁之象也故取诸
大过
      ䷪(夬/)(履/)
又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虞注云履上下象易也乾象在上
易例 卷下 第 35a 页 WYG0052-0411c.png
故复言上古巽为绳离为罔罟乾为治故结绳以治后
世圣人谓黄帝尧舜也夬旁通剥剥坤为书兑为契故
易之以书契乾为百剥艮为官坤为众臣为万民为迷
暗乾为治夬反剥以乾照坤故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故
取诸夬大壮大过夬此三盖取直两象上下相易故俱
言易之大壮本无妄夬本履卦乾象俱在上故言上古
中孚本无乾象大过乾不在上故但言古者大过亦言
后世圣人易之明上古时也
易例 卷下 第 35b 页 WYG0052-0411d.png
     ䷬(萃/)(临/)
大畜利贞虞注云与萃旁通此萃五之复二成临临者
大也至上有颐养之象故名大畜
 案萃者临两象易也故萃五之复二成临虞注杂卦
 大畜时也大畜五之复二成临时舍坤二故时也(两/象)
 (易故不言/四之初)
     ䷏(豫/)(复/)
小畜亨虞注云与豫旁通豫四之坤初为复复小阳潜
易例 卷下 第 36a 页 WYG0052-0412a.png
所畜者小故曰小畜○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虞注云
谓从豫四之初成复卦故复自道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何其咎吉乾称道也
 案豫者复两象易也故豫四之坤初为复小畜与豫
 旁通而兼及两象易者汉法也其本诸系下无妄中
 孚履与大畜仿此
  反卦(有卦之反有爻之反卦之反反卦也爻/之反旁通也○王氏略例曰卦有反对)
杂卦曰否泰反其类也虞注云否反成泰泰反成否故
易例 卷下 第 36b 页 WYG0052-0412b.png
反其类终日乾乾反复之道(否反泰/泰反否)
复彖传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虞注云刚从艮入坤
从反震故曰反动(艮反/震)
观卦曰观盥而不荐虞注云观反临也(观反/临)
观六二曰窥观利女贞虞注云临兑为女兑女反成巽
(兑反/巽)
明夷虞注云夷伤也临二之三而反晋也
渐女归吉虞注云女谓四归嫁也坤三之四承五进得
易例 卷下 第 37a 页 WYG0052-0412c.png
位往有功反成归妹兑女归吉
系上曰鼓之舞之以尽神荀注云鼓者动也舞者行也
谓三百八十四爻动行相反其卦(反卦之/明文)所以尽易之
(六十四/反卦)
 案古无反卦之说唯虞注观复明夷渐五条乃真反
 卦也其杂卦一条及虞注同人荀注系辞二条仍可
 通之于旁通耳(乾坤否泰旁通而兼及卦者也○同/人九五曰同人先号叽而后笑大师)
 (克相遇虞注云同人反师此旁通/而云反者亦乾坤否泰之例也)
易例 卷下 第 37b 页 WYG0052-0412d.png
朱震周易丛说曰荀爽解中孚曰两巽对合外实中虚
则古人取象有用反卦为象者于此可见
系下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九家易曰下有
艮象从外示之(示与/视同)震复为艮两艮对合重门之象也
又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虞注云谓反损成益
虞注序卦云否反成泰咸反成恒
序卦正义曰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
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
易例 卷下 第 38a 页 WYG0052-0413a.png
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
之类是也(此条是宋人反对之/说非汉人反卦之谓)
  反复不衰卦
乾象传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述云反复合于乾道
颐卦曰颐贞吉虞注云晋四之初反复不衰与乾坤坎
离大过小过中孚同义故不从临观四阴二阳之例
系上曰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杀读/为衰)者夫虞注云
谓大人也庖牺在乾五动而之坤与天地合聪明在坎
易例 卷下 第 38b 页 WYG0052-0413b.png
为聪在离为明神武谓乾睿知谓坤乾坤坎离反复不
衰故而不衰者夫
 朱子语类曰三十六宫都是春易中二十八卦翻覆
 成五十六卦惟有乾坤坎离大过颐小过中孚八卦
 反覆只是本卦以二十八卦凑此八卦故言三十六
 也
  半象
虞注需卦曰大壮四之五九二需于沙小有言虞注云
易例 卷下 第 39a 页 WYG0052-0413c.png
大壮震为言四之五震象半见故小有言
又注需大象曰二失信变体噬嗑为食故以饮食(二变/初为)
(半/震)
又注讼六三曰乾为旧德食为初四二已变之正三动
得位体噬嗑食四变食乾故食旧德
注豫卦辞曰三至上体师象故行师
注讼初六云初四易位成震言三食旧德震象半见
注小畜卦辞云需上变为巽上变为阳坎象半见故密
易例 卷下 第 39b 页 WYG0052-0413d.png
云不雨
注晋上九曰动体师象
注益六二曰三乾(当作/变)折坤牛体噬嗑食故王用亨于
(亦谓震/半象)
 说文谷字下云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
 又片字下云判木也从半木俎字下云从半肉在且
 上
 大畜九三曰二已变三体坎二至五体师象(谓坤/半象)
易例 卷下 第 40a 页 WYG0052-0414a.png
  爻变受成法
家人上九曰有孚威如终吉虞注云谓三已变与上易
位成坎坎为孚故有孚乾为威如自上之坤故威如易
则得位故终吉也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虞注云
谓三动(三得正而动与上/易位此受成法也)坤为身上之三成既济定故
反身之谓此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渐初六曰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虞注云艮为小
子初失位故厉变得正三动受上成震震为言故小子
易例 卷下 第 40b 页 WYG0052-0414b.png
厉有言无咎也
上九鸿渐于陆虞注云陆谓三也三坎为平变而成坤
故称陆也
又曰其羽可用为仪吉虞注云谓三变受成既济与家
人彖同义上之三得正离为鸟故其羽可用为仪吉三
动失位坤为乱乾四止坤象曰不可乱彖曰进以正邦
为此又发也三已得位又变受上权也孔子曰可与适
道未可与权宜无性焉
易例 卷下 第 41a 页 WYG0052-0414c.png
渐彖传曰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虞注云
谓初已变为家人四进已正而上不正三动成坤为邦
上来反三故进以正可以正邦其位刚得中与家人道
正同义三在外体之中故称得中乾文言曰中不在人
谓三也此可谓上变既济定者也
  诸卦旁通
乾文言曰六爻发挥旁通情也陆绩注云乾六爻发挥
变动旁通于坤坤来入乾以成六十四卦故曰旁通情
易例 卷下 第 41b 页 WYG0052-0414d.png
(旁通如乾与坤之/与鼎蒙与革之类)
  旁通卦变
小畜亨虞注云与豫旁通豫四之坤初为复复小阳潜
所畜者小故曰小畜○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虞注云
谓从豫四之初成复卦故复自道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何其咎吉乾称道也○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
不自失也虞注云变应五故不自失○九三车说輹虞
注云豫坤为车为輹至三成乾坤象不见故车说輹○
易例 卷下 第 42a 页 WYG0052-0415a.png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虞注云豫坎为血为惕惕忧
也震为出变成小畜坎象不见故血去惕出得位承五
故无咎也
履虎尾不咥人亨虞注云与谦旁通以坤履乾以柔履
刚谦坤为虎艮为尾乾为人乾兑乘谦震足蹈艮故履
虎尾兑悦而应虎口与上绝故不咥人○彖传曰刚中
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虞注云刚中正谓五谦震为
帝五帝位坎为疾病(谦/坎)乾为大明五履帝位坎象不见
易例 卷下 第 42b 页 WYG0052-0415b.png
故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
辩上下定民志虞注云乾天为上兑泽为下谦坤为民
坎为志谦时坤在乾上变而为履故辩上下定民志也
大有元亨虞注云与比旁通○彖传曰其德刚建而文
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虞注云大有通比初动成
震为春至二兑为秋至三离为夏坎为冬故曰时行以
乾亨坤是以元亨○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虞注
云初动震为交比坤为害艰难谓阳动比初成屯屯难
易例 卷下 第 43a 页 WYG0052-0415c.png
也变得位艰则无咎○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虞
注云比坤为大车乾来积上故大车以载(比变成大有/故乾来积上)
  旁通相应
暌彖传曰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虞
注云刚谓应乾五伏阳非应二也与鼎五同义
鼎元吉亨虞注云柔进上行得中应乾五刚故元吉亨

又彖传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虞注
易例 卷下 第 43b 页 WYG0052-0415d.png
云柔谓五得上中应乾五刚巽为进震为行非谓应二
刚与暌五同义也
  震巽特变
说卦曰震为雷其究为健为蕃鲜虞注云震巽相薄变
而至三则下象究与四成乾(变至三则成巽故下象究/二至四体乾故与四成乾)
故其究为健为蕃鲜(鲜白也巽为白虞注巽/九五云蕃鲜白谓巽也)巽究为躁
卦躁卦则震震雷巽风无形故卦特变耳
又曰巽为木为风其究为躁卦虞注云变至五成噬嗑
易例 卷下 第 44a 页 WYG0052-0416a.png
为市动上成震故其究为躁卦明震内体为专外体为

下经恒六五云恒其德妇人吉夫子凶虞注云动正成
乾故恒其德妇人谓初巽为妇终变成益震四复初妇
得归阳从一而终故贞妇人吉也震乾之子而为巽夫
故曰夫子终变成益震四从巽死于坤中故夫子凶也
(恒与益旁通诸卦旁通则从旁通卦/变恒内震外巽之卦故终变成益)
恒卦彖传云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虞注云初利往之
易例 卷下 第 44b 页 WYG0052-0416b.png
四终变成益终则有始故利有攸往也
又云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虞注云动初成乾为天至二
离为日至三坎为月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也
又云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虞注云春夏为变秋冬为化
变至二离夏至三兑秋至四震春至五坎冬至故四时
变化而能久成
上经小畜彖云小畜亨虞注云与豫旁通豫四之坤初
为复复小阳潜所畜者小故曰小畜
易例 卷下 第 45a 页 WYG0052-0416c.png
又初九复自道虞注云谓从豫四之初成复卦故复自
道又九三舆说輹虞注云豫坤为车为輹至三成乾坤
象不见故舆说輹
豫彖传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虞注
云豫变小畜坤为地动初至三成乾故天地以顺动过
谓失度忒差迭也谓变初至需离为日坎为月皆得其
正故日月不过动初时震为春至四兑为秋至五坎为
冬离为夏四时为正故四时不忒通变之谓事盖此之
易例 卷下 第 45b 页 WYG0052-0416d.png

 案小畜内象巽豫内象震震巽特变小畜从旁通之
 例豫终变成小畜犹恒终变成益也
蛊彖云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虞注云谓初变成乾(大/畜)
为甲至三成离(贲/)离为日谓乾三爻在前故先甲三日
贲时也变三至四体离(噬/嗑)至五成乾(无/妄)乾三爻在后故
后甲三日无妄时也(蛊体巽/五震)
下经巽九五云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吉后庚三日虞注
易例 卷下 第 46a 页 WYG0052-0417a.png
云震巽相薄雷风无形当变之震矣巽究为躁卦故无
初有终震庚也谓变初至二成离(家/人)至三成震(益/)震主
庚离为日震三爻在前故先庚三日谓益时也动四至
五成离(噬/嗑)终上成震震爻在后故后庚三日也巽初失
正终变成震得位故吉震究为蕃鲜白谓巽也巽究为
躁卦躁卦谓震也与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同义
  君子为阳大义
泰小往大来传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否大往小来传
易例 卷下 第 46b 页 WYG0052-0417b.png
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则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明矣故
坤卦辞君子有攸往君子谓乾阳
  说卦方位即明堂方位(缺/)
  诸例
 自内曰往自外曰来 内卦为主外卦为宾为客
 阳谓君子阴为小人 初为隐(乾初九龙德而隐/又曰隐而未见)
 潜(乾初九/潜龙)为微(系下曰几者动之微虞注云阳见初/成震故动之微 易乾凿度曰天道)
 (三微而成/著谓一爻)为几(虞注系辞/曰几谓初)为啧(系辞探啧索隐/虞注云啧谓初)为始
易例 卷下 第 47a 页 WYG0052-0417c.png
 为深为足为趾为履为拇 二为大夫(乾凿/度)为家(虞/注)
 为中和 四为三公(乾凿/度)为心为疑 五为中和(太/玄)
 为天子为大君为大人 上为宗庙(乾凿/度)为首为角
 为终
 六不居五(皆指/乾五)
 下为先上为后 下为内上为外
 阳为存阴为亡 阳为吉阴为凶
 阳为吉为庆为喜为生为德为始为存
易例 卷下 第 47b 页 WYG0052-0417d.png
 阴为凶为恶为杀为刑为终为亡
 初九九五为圣人初六六四上六为小人
 九三为君子 九二为庸人 九四为恶人为庸人
 上九为庸人
 六二六四为君子
 阳失位为庸人阴失位为小人
 阴阳失正为邪
 二五为中和
易例 卷下 第 48a 页 WYG0052-0418a.png
  性命之理(缺/)
  君子 小人
乾凿度曰一圣(复初/九)二庸(临九/二)三君子(泰九/三)四庸(大壮/九四)
五圣(夬九/五)六庸(乾上/九)七小人(姤初/六)八君子(遁六/二)九小人
(否六/三)十君子(观六/四)十一小人(剥六/五)十二君子(坤上/六)十三
圣人(初/九)十四庸人(九/二)十五君子(九/三)十六庸人(九/四)十七圣
(九/五)十八庸人(上/九)十九小人(初/六)二十君子(六/二)二十一小
(六/三)二十二君子(六/四)二十三小人(六/五)二十四君子(上/六)
易例 卷下 第 48b 页 WYG0052-0418b.png
十五圣人(初/九)二十六庸人(九/二)二十七君子(九/二)二十八庸
(九/四)二十九圣人(九/五)三十庸人(上/九)三十一小人(初/六)三十
二君子(六/二)三十三小人(六/三)三十四君子(六/四)三十五小人
(六/五)三十六君子(上/六)三十七圣人(初/九)三十八庸人(九/二)三十
九君子(九/三)四十小人(当作庸人/谓九四)四十一圣人(九/五)四十二
庸人(上/九)孔子曰极至德之世不过此乾三十二世消坤
三十六世消郑注云三十二君之率阳得正为圣人失
正为庸人阴失正为小人得正为君子
易例 卷下 第 49a 页 WYG0052-0418c.png
 阴得正为君子失正为小人九三亦为君子
泰彖传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又一说阴小人变之正则为
 君子解六五君子维有解是也又蒙六五失正为童
 蒙变之正为圣人蒙彖传蒙以养正圣功是也
  离四为恶人
离九四曰□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大有初九无交害虞注云害谓四四离火为恶人
易例 卷下 第 49b 页 WYG0052-0418d.png
旅九四旅于处虞注云巽为处四焚弃恶人失位远应
故旅于处言无所从也
系下云子曰德薄而位尊虞注云鼎四也则离九四凶
恶小人故德薄
大有九四匪其尪虞注云其位尪足尪体行不正四失
位折震足故尪○象曰匪其尪无咎明辩折也虞注云
折之离故明辩折也四在乾则尪在坤为鼠(晋/)在震噬
胏得金天在巽折鼎足在坎为鬼方在离焚死在艮旅
易例 卷下 第 50a 页 WYG0052-0419a.png
于处言无所容在兑暌孤孚厉三百八十四爻独无所
容也
  五行相次
 乾用九见群龙彖传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此帝王五
 行相次之道也乾六龙故明堂有六天一为道本初
 九勿用天之主气乃上帝也故月令止有五帝(天为/玄兼)
 (五色天之主/气即太极也)
  土数五
易例 卷下 第 50b 页 WYG0052-0419b.png
 一二三四得五为六七八九故爻止用七八九六而
 一二三四在其中五得五为十故天地之数五十有
 五太衍之数五十而五在其中天地之数五不用故
 九畴五行不言用大衍之数一不用故著数四十九
  乾为仁
 虞仲翔注易云乾为仁史记五帝本纪云其仁如天
 管子曰天仁地义
  初为元士
易例 卷下 第 51a 页 WYG0052-0419c.png
 易爻初为元士乾六龙皆御而初为元士者案士冠
 礼记曰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郑
 注云元子世子也无生而贵皆由下升又郑郊特牲
 注云明人有贤行著德乃得贵也愚谓二义相兼乃
 成易气从下生其得位者从下而升如二升五亦有
 贤行著德故得升五也
  震为车
 屯二乘马班如乘震马晋语震为车妇乘墨车也
易例 卷下 第 51b 页 WYG0052-0419d.png
  艮为言
 艮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杜注左传曰艮为言○春秋
 传曰艮山也于人为言说卦曰成言乎艮系辞曰吉
 人之辞寡谓艮也
  中和之本 赞化育之本
 参天两地而倚数又曰兼三才而两之虞仲翔注云
 谓分天象为三才以地两之立为六画之数故倚数
 参天两地有坎离之象此中和之本也 说卦云幽
易例 卷下 第 52a 页 WYG0052-0420a.png
 赞于神明而生蓍此赞化育之本
  乾五为圣人
 虞氏谓文王书经系庖牺于九五故庖牺在乾五
  震初为圣人(缺/)
  乾九三君子(缺/)
  坤六三匪人(缺/)
  易例
 坤文言述坤六三之义云妇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盖
易例 卷下 第 52b 页 WYG0052-0420b.png
 坤于乾有妇道有妻道有臣道独不云有子道子道
 属之六子也圣人易例之分明如是公羊传曰臣子
 一例乃春秋之例非易例也此治易者所当知耳
 
 
 
 
 易例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