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经衷论 卷上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a 页 WYG0044-05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衷论卷上
             大学士张英撰
  乾
乾卦彖象文言其旨不一而统于健之一言所谓万物
资始乾道变化皆惟至健则能之刚健虽分体用惟刚
故健无二理也中正则健之至正而不偏纯粹则健之
至纯而不杂圣人学天而纯乎天故曰大明终始君子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b 页 WYG0044-0582d.png
学天而未能纯乎天故曰自强不息此所谓贤希圣圣
希天也宋儒曰天地别无所为只是生物春夏则生机
达于外秋冬则生机敛于中敛之正所以𤼵之要非至
健安能亘古及今生物不息若此之盛也设使天地一
日气化不行则生生之机息而后此将如何接续故曰
利贞者性情也作圣配天之业亦法诸此而已矣六爻
皆有乾健之德而所处之位不同故曰六位时乘初九
以圣人之德而隐九二以圣人之德而见在六爻中地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a 页 WYG0044-0583a.png
位也故处之而安三四则上下之间进退之际在六爻
中人位也人事忧虞之府也故处三而惕处四而疑三
则尽乎修已之事故惕四则将举而措之事业也故疑
五与上在六爻中天位也故曰在天然进极必有退盛
极必有衰故亢龙继之也然则圣人且有亢乎尧之言
曰予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舜之言曰耄期倦
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皆所以谨亢龙之悔也飞龙在
天尧舜之事也见龙在田孔子之事也故系之曰天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b 页 WYG0044-0583b.png
文明其与首出庶物者夫何有大小之别乎终日乾乾
夕惕若汤之圣敬日跻文之日昃不遑武之敬胜怠也
或跃在渊汤之鸣条武之牧野也合观汤誓牧誓之言
长虑却顾不敢先事而躁不敢后时而退非即其义乎
观乎乾而圣人之道备矣 彖辞元亨利贞看来文王
系辞本与诸卦一例如坤即系曰元亨利牝马之贞若
坤亦作四德则利牝马之贞其说难通矣况屯之彖即
继之以元亨利贞亦可谓屯有四德乎下此而随而临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a 页 WYG0044-0583c.png
而无妄而革皆然若云乾卦与诸卦不一例亦与坤不
一例乎况夫子彖传中未尝分析为四德于乾道变化
节结之以乃利贞亦未专主四德也文言乃夫子𤼵挥
乾卦之义蕴始分为四德圣人论易旁通不拘曲尽义
理正如论射隼于高墉之上而曰藏器待时论三人行
则损一人而曰天地絪缊之例也善乎考亭之言曰有
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不必横作主张若就彖释彖就
文言释文言何六十四卦之不可一例而必为此诸说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b 页 WYG0044-0583d.png
之纷纷乎故愚论乾之彖终以本义为正而本义于彖
传文言究何尝不分晰四德于此更可见本义斟酌之
深心矣 乾坤有文言而佗卦则间见于系辞传上下
盖圣人举乾坤两卦示人以读易之法应如此扩充体
会耳所谓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者
此也明乎此则三百八十四爻皆有无穷之蕴不独乾
坤两卦及圣人已𤼵挥之诸爻也 乾卦天道也阳道
也君道也父道也夫道也圣人之事也坤卦地道也阴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a 页 WYG0044-0584a.png
道也臣道也子道也妇道也贤者之事也何以明其为
天道地道乾曰资始坤曰资生乾曰统天坤曰承天是
也何以明其为阳道阴道乾曰龙坤曰牝马乾曰阳气
潜藏坤曰阴始凝是也何以知其为君道臣道乾曰首
出庶物坤曰无成有终是也父与夫从乎君阳类也子
与妻从乎臣阴类也何以明其为圣人之事贤人之事
乾曰龙德正中坤曰黄中通理是也惟其为圣贤之事
故但系之以咎悔咎悔者时为之也虽圣人不能无也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b 页 WYG0044-0584b.png
至于凶吝之事则无之矣故诸卦有凶吉之辞而乾坤
则无也
  坤
坤之德可以一言蔽之曰顺而已曰化马之贞曰后得
曰主利皆顺也安贞吉者以顺为正而安之则吉也彖
传释之一曰乃顺承天一曰柔顺利贞一曰后顺得常
文言又申之曰坤道其顺乎盖以地之资生虽极其盛
大而何一物非天之所为地特代天以成其终耳推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a 页 WYG0044-0584c.png
臣道妻道无不如是也阳无所不统阴顺以从阳故曰
阳大阴小后得主利是也阳无所不行阴止能行于其
职分之内故曰阳全阴半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是也天
施生于上而地道有一时之或息则亦不可谓顺故曰
其动也刚其德方则坤之健也正其所以为顺也阴阳
既不可偏废而圣人必致其扶阳抑阴之意者何哉盖
惧其不能常守此阳大阴小阳全阴半之分而失乎顺
之常理也故独见其意于初上之二爻盖初防其始而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b 页 WYG0044-0584d.png
上戒其终始终之义也履霜之渐不谨而龙战之势已
成小者忘其为小而与大者争半者不安其半而与全
者敌则阴与阳混而莫辨矣故曰阴疑于阳又曰其血
玄黄则亦如之何哉中四爻二五得中而二为至纯惟
其纯也故不嫌其不顺而系之以直方大之辞三与五
以阴居阳故一则曰含章一则曰黄裳欲其含美在中
而不失乎坤顺之体也六四重阴不中虽未至于穷极
然其势已渐盛故有括囊之戒也合而论之彖与爻讵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6a 页 WYG0044-0585a.png
有二义乎哉地道不顺而有龙战之祸妻道不顺而有
牝鸡之祸臣道不顺而有跋扈之祸安得不谨之又谨
哉故文言于初六一爻曰非一日之故曰由来者渐曰
辨之不早反覆叮咛圣人之意深矣
  屯
乾坤之后即继之以屯乾一索而得震故曰刚柔始交
坤再索而遇坎故曰难生然万物始生之时开辟草昧
芟夷大难莫急乎震动𤼵越之才然后可以济屯为亨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6b 页 WYG0044-0585b.png
去险为夷彖所谓不宁象所谓经纶者皆恃此有为之才
所谓动乎险中大亨贞者此也内外二卦以震为主震
卦三爻以初为主何则震者屯之所以亨初九者震之
所以为震也故其系辞与大彖同卦惟二阳初九既为
成卦之主而九五又陷二阴之中故虽居尊位而不能
与初九同功也二以乘初而屯邅三以无与于初而又
不中不正故吝六四本阴柔不中以其应初而往吉上
以远乎初而应乎三故有泣血涟如之象屯六爻之义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7a 页 WYG0044-0585c.png
大略如此盖出险济屯柔弱选懦者不能胜任震之一
阳震动于下故有出险之功五以阳而陷于阴中虽有
泽民之心而为小人所蔽锢拯溺亨屯安能望之屯膏
之主哉初以其居下也故又有磐桓之象居贞之戒以
其为震体长子之象也故曰利建侯凡卦中有震者多
曰建侯如豫曰利建侯行师亦此义也卦中六爻初与
四应故四有婚媾之义二与五应故二有女子之称盖
以屯继乾坤之后刚柔始交故婚姻之义于此𤼵端也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7b 页 WYG0044-0585d.png

  蒙
卦本蒙也而大彖所系则皆教人之道盖教正所以迪
人之蒙而不终于蒙也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师严
而后道尊也礼闻来学不闻往教也初筮告再三渎渎
则不告求者诚而后应不诚则不应也凡此皆教之正
故利也我指二童蒙指五何以明其然也于彖传而知
之曰志应者诸爻惟五称童蒙五与二应又曰以刚中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8a 页 WYG0044-0586a.png
则知受教者为五而教人者为二卦惟二阳而二能教
上不能教者二得中而上不得中也初六以阴居初质
虽柔弱而嗜欲未深天性未漓又比于九二故有𤼵蒙
之益六五以柔居尊下应九二纯一不杂故有童蒙之
吉六四远二而应初故有困蒙之吝六三以阴乘阳不
中不正故并不可以蒙称而鄙之以见金夫不有躬之
女深绝之之辞也其绝之者何也谓其以柔乘刚失求
益之道故曰行不顺也上九过刚居上安能益人惟可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8b 页 WYG0044-0586b.png
自守而已故曰击蒙禦寇其与包蒙之循循善诱者不
大相径庭哉观屯卦初九以刚正为一卦之主蒙卦九
二以刚中为一卦之主然则拯溺亨屯与夫施教迪蒙
俱不可无阳刚之德而中正又其要领也欤 人当蒙
之时天机深而嗜欲浅此时导之善则善导之恶则恶
教之所以宜预也养之以正则作圣之功即在童蒙之
始家人之闲亦在初象所谓志未变者正在此时也六
爻二阳爻乃施教者四阴爻乃受教者初居蒙之始天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9a 页 WYG0044-0586c.png
理浑全故曰发蒙五居上之中虚心听受故曰吉三四
两爻嗜欲胜而蔽锢深非初非应无受教之地故圣人
之所不与也
  需
险在前而震动以临之则有济屯之功险在前而刚健
以处之则有不陷之义易之重阳刚也如是夫济险在
乎有为待险者在乎有守有为有守均非刚者不能也
故外险内健曰需六爻以九五一爻为主彖辞所谓有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9b 页 WYG0044-0586d.png
孚彖传所谓位乎天位以正中者皆谓此也故他爻或
言终吉而此爻则言吉谓其处险而能需是以不至于
陷也乾三爻有坎在前疑于陷矣然以其健也故需于
郊需于沙需于泥而不至于陷也坎体二阴爻一则需
于血一则入于穴近于陷矣尚以其能需也故有出自
穴不速之客三人来之象总之处险而能需需而有孚
则皆可以得吉也有孚者二五刚中之象也天下事有
宜需者冒进则陷矣故六爻多危辞也 需者饮食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0a 页 WYG0044-0587a.png
道乃卦中一义大象序卦言之合观全爻及彖辞则主
需待之义为多也 夫需者事之贼也圣人何取于需
哉为其险在前也险既在前而乾又以刚健之才临之
能无陷于险乎故卦名为需而彖爻皆言需圣人告人
以遇险之道也吕东莱曰凡事回翔审顾终是少错故
需卦六爻言无咎者一言贞吉者一言终吉者二其二
爻不言吉凶而象系之曰敬慎不败曰顺以听可以识
需之意矣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0b 页 WYG0044-0587b.png
  讼
险且健讼之才也故上健下险为讼以二人言之则上
健而下险此险而彼健以一人言之则内险而外健皆
致讼之道也有孚窒诚积于中而不得达也然而不可
不敬也故又曰惕中吉然而讼不可成也故又曰终凶
遇中正之人以听讼则利饰虚诞之辞以搆讼则不利
故曰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只此数语而讼之曲折尽
矣由此观之非有孚不可以讼非窒不可以讼非愓中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1a 页 WYG0044-0587c.png
不可以讼非见大人不可以讼犹且终之则凶涉大川
则不利敬慎如此而讼亦庶乎罕矣作事谋始尤圣人
杜讼之端绝讼之萌而使民无讼之盛心也六爻中九
五一爻阳刚中正而居尊位乃听讼之主而馀五爻则
皆讼者也凡刚者健讼而柔者不能讼故初六不永所
事六三食旧德皆不终讼者也九二九四阳刚也本宜
讼而以其居柔故皆曰不克讼信乎讼之不宜于健也
惟上九以刚居讼极而又乘九五故有锡鞶带而三褫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1b 页 WYG0044-0587d.png
之象言胜而受服且不足敬况其未必胜乎圣人之戒
人讼于彖见之又于爻见之六爻之中一曰不永所事
二曰不克讼一曰食旧德一曰终朝三褫之反覆叮咛
之意始终一无讼之心而已矣 凡天下事不过始中
终三者而已彖辞曰惕中吉终凶而大象复推原之于
谋始诚能慎之于始则可以不至于讼又何必言中吉
终凶乎此圣人教人止讼之道一语尽之矣
  师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2a 页 WYG0044-0588a.png
师以一阳居下之中而统众将帅之象也故曰师六五
以柔居上之中而下应九二是人君以谦柔有孚之德
而信任乎刚中之将非师之善者乎曰贞师出贵以正
也丈人吉择将贵以德也既曰吉又曰无咎必吉而后
始无咎也彖传曰行险曰毒天下圣人敢轻言师哉兵
凶器也战危事也师之所过荆棘生焉火炎昆冈玉石
俱焚夫杀掠淫暴横征急敛无不由之当其时则有锋
镝死亡之忧迨其后犹有水旱疾疫之应谈者变色闻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2b 页 WYG0044-0588b.png
者惊魂古人为兵端者鲜不遭奇祸人臣敢以此进说
于其君哉淮南王谏伐闽越贾捐之论弃珠崖苏轼諌
用兵书皆可谓痛切言之者也以六爻言之初言师出
以律盖师以纪律为本而律当严之于初失律于初而
其后未有不致败者九二将帅之象以刚居柔而得中
上应九二有刚明之将略临事而惧是居柔也好谋而
成是得中也阃以外将军制之君不与马得应与也此
所以吉而无咎也六五命将之君敌至而应故有田禽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3a 页 WYG0044-0588c.png
利执之象然任之当与不当惟在六五而已其惟长子
欤其为弟子欤皆未可定也故他爻分见而此爻兼之
六三以柔居刚才弱而任重舆尸宜矣六四以柔居柔
自审才弱而宁退处于无功其过六三远矣上六用师之
终开国承家之时也圣人念前此用兵之祸痛心疾首
其端未有不由于小人今幸而削平则有国有家之人
尚可用小人以启祸乱之源乎象明言小人勿用必乱
邦也由乱而后用师因师而念乱本故于终爻言之此正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3b 页 WYG0044-0588d.png
欲绝其用师之由也既济亦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小人勿用言靖乱如此之难以深戒小人之当远朱子
本义谓但可以优以金帛而不可以封爵土谓用兵之
时则小人尚或可用岂圣人于师终垂戒之意哉 师
之卦有四善焉一阳得中而众阴从之以刚明之将而
率用命之旅一善也二五相承而上柔下刚以虚已之
君而专委任之责二善也卦德内险外顺以荷戈死绥
之险而出之以和顺三善也卦体水在地中以伍两卒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4a 页 WYG0044-0589a.png
旅之制而用之于农战四善也兼此四善不愧为王者
之师矣
  比
比以九五一阳居尊得中而上下五阴比之人君亲附
天下之象也原筮非再筮也自考有元永贞之德而后
可以吉而无咎也人君以圣德为天下所附广大无私
绝无羁縻罗致之权故九五独有失禽不诫之象此所
以为比之显也元永贞无咎指九五也不宁方来指初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4b 页 WYG0044-0589b.png
二四也后夫凶指三上也五以显比之君崛然而兴比
之初者最吉所谓丰沛从龙之佐高祖之良平光武之
邓耿也能始终不渝则功建名立有分茅胙土之荣无
鸟尽弓藏之虑何也以其诚也故曰终来有他吉二以
柔正应五四以柔正比五二在内卦之中故曰比之自
内四在外卦之下故曰比之自外或为股肱心膂或为
宣力禦侮此皆得所比而吉者然利于贞则同也天下
已归于一君而上六独以阴柔之资居人位之外乘五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5a 页 WYG0044-0589c.png
乘刚傲然负固此正所谓后夫凶高祖之田横光武之
公孙述也虽欲折节而亦后矣其能有终乎众阴皆比
于五独六三不正不中应乎阴柔失位之上爻是不知
天命人心所归而失所比之主也范增之从项羽王猛
之从苻坚是矣能无比之匪人之伤乎比六爻之大义
明显如此 君之托于臣民之上犹地之托于水也故
以其亲比无间言之则谓之比水地比是也先王象之
以建侯以其临御最切言之则谓之临地泽临是也先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5b 页 WYG0044-0589d.png
王象之以抚众以其容蓄无迹言之则谓之师地水师
是也先王象之以行师以其储备不虞言之则谓之萃
泽地萃是也先王象之以治戎圣人之观象命义岂不
精且确哉
  小畜
小畜巽阴在上乾阳在下为其所畜又以六四一阴畜
上下之五阳是之谓小畜夫以一阴而畜众阳则畜之
为力亦薄如云生于西不能成雨故有密云不雨之象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6a 页 WYG0044-0590a.png
犹幸其阳刚居中得位故曰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皆
幸之之辞也小人之势未盛君子犹有可上达之机故
彖辞曰尚往者为阳言之也曰施未行者为阴言之也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其殆圣人之危辞乎圣人
扶阳抑阴之意凡阳得上进皆谓之复故初二两爻皆
远乎阴而不为其所畜故初曰复自道何其吉二曰牵
复吉二爻独言吉者以其远乎阴而比乎阳也三则迫
近于阴为其所畜而不能行故有舆说輹之象虽志刚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6b 页 WYG0044-0590b.png
而与之争亦何益哉四一阴也安能畜止众阳则以上
二阳为之助也盖同为巽体故也五与四比故两爻皆
曰有孚两爻之象一则曰上合志一则曰不独富盖九
五居中处尊而独与六四同力畜阳是小人居尊而又
有大君之助所以一阴而众阳咸听其畜也既有九五
之助至上九则畜之势成故此爻之辞繁而不杀曰既
雨者则非密云不雨之象矣曰既处者则非尚往之时
矣又曰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皆阴畜阳而至于极盛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7a 页 WYG0044-0590c.png
也夫上九本阳爻也而所系之辞则皆纯阴盖以其为
巽之体畜之极故阳亦且变而为阴矣当此之时君子
尚能有所往哉直断之曰征凶而圣人至此亦且无如
之何矣 小畜之时以一阴畜众阳以一小人制众君
子之时也初二二爻一以刚而得正一以刚而得中故
皆不为所畜而吉至三则为所畜矣畜众阳者六四一
阴也不应此爻反得无咎愚见以一小人制众君子伤
害忧惧决不能免圣人不欲绝之而戒之曰必有孚而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7b 页 WYG0044-0590d.png
后伤害可免忧虞可去而得无咎不然则有咎矣为小
人开迁善之门正如否之初爻剥之五爻是也此三爻
皆以小人伤君子故系之之辞同若九五之有孚挛如
富以其邻正以其居尊而与六四同力畜乾为可丑故
不系之以吉与无咎之辞而统以征凶系于上九之下
也安得谓此二爻独美乎观上爻所言尚德载正以五
上皆助四畜乾故咎其防之不早耳则不得谓四五两
爻为美也明矣况本义之释二爻亦未尝有予辞也俗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8a 页 WYG0044-0591a.png
说在乾三爻则目之为君子在巽三爻则又目之为强
暴注疏本义绝无此说虽易义变动不拘亦不应六爻
之中别异如此故所当略之也
  履
乾至健者也兑至柔者也刚在前而柔在后是至柔蹑
至刚之迹而进故有履虎尾之象又以其柔也故处险
而不危有不咥人之象九五一卦之尊位也刚明而中
正履尊位之道莫大乎是故彖辞特持以明之上天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8b 页 WYG0044-0591b.png
泽名分不可踰越者礼也礼者人之所履此自是卦中
一义而彖爻所主则专在刚柔也爻以践履为义以刚
柔相济为善六爻之中有刚履刚者焉有刚履柔者焉
有柔履刚者焉以刚履柔者是以刚明强健之德而出
之以谦冲巽抑之节履之最吉者也故九二履道坦坦
幽人贞吉九四愬愬终吉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也
以刚履刚者有过刚之虑故初九必素履往而后无咎
九五则夬履贞厉也以柔履刚者则以阴柔之才而行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9a 页 WYG0044-0591c.png
乎刚健之事不中不正故有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
大君之象本义拟之于秦政项籍盖以多欲之人而行
强暴之事正所谓以柔履刚也凶也必矣九四独言愬
愬言终吉者盖以其近五而多惧又不中不正之故也
九二得中故独贞吉上九有终故独元吉也全卦因
九五一爻刚中而致亨在九五之自为则有夬履贞厉
之戒故彖与爻不嫌异辞耳 人之涉世忧危险阻猜
嫌疑畏其不测也甚于江湖其巉绝也险于太行孟门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19b 页 WYG0044-0591d.png
故易有履虎尾之喻况人君之位尊势重合天下之聪
明才智诈巧勇力无不欲投之于一人德则我后不德
则我雠故彖辞特举履天位以言之明人之履世固难
而履帝位者尤难以九五之阳刚中正而犹不能无夬
履之厉则三圣人系履之意危且切矣
  泰
易以上为往下为来外为往内为来阳刚来而居内则
治阴柔来而居内则乱故泰否二卦独主往来大小之义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0a 页 WYG0044-0592a.png
而彖辞则推广于天地上下之交盖天之于地君之于
臣民朝之于野一日不交则壅蔽隔塞其患有不可胜
言者要之泰与否之关亦止在君子小人消长之机而
已非长则消非消则长不可中立之势也卦中初九一
爻拔茅连茹正以言君子道长之由为致泰之本也九
二六五相应下有仁勇无私之大臣上有虚已任贤之
明君此卦之所以为泰也虽然天运循环之理致泰难
而保泰尤不易故九三之无平不陂六四之翩翩而来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0b 页 WYG0044-0592b.png
上六之城复于隍泰曾几时而否即因之吁宁不可戒
之至哉盖以阳极则阴生冶极则乱生必然之理所谓
其孚也君子当此之时惟持之以艰贞则泰而不至于
否治而不入于乱兢兢守之犹惧或失况敢恃泰而侈
纵乎故警惕于九三一爻阴阳相际之时圣人之意深
矣 泰卦六爻初爻言阳刚在下之贤乘时而汇进九
二刚中之臣六五柔中之君君臣相应刚柔得中所以
致泰故本义曰主乎泰曰泰之主盖以此也九三六四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1a 页 WYG0044-0592c.png
阴阳之交天地之际上六又否泰之关故三爻皆言泰
之必不能不否而皇皇忧惧于满盛之时周公𤼵其义
曰艰贞无咎勿恤其孚所以示人以保泰之道非徒忧
惧而已也
  否
反泰为否但在一消长之间耳故曰否泰反其类也否
之初六所谓拔茅连茹正小人汇进之始而卦之所为
否也泰之初九曰征吉则此宜言征凶而反曰贞吉亨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1b 页 WYG0044-0592d.png
者何也盖圣人无绝人之心彼小人能反其为恶之才
而翻然从正则何不可返否为泰而吉且亨哉惟其自
私自利之心深则不得不使妨贤病国之计巧故象但
望其志在君则安有不翻然改图之理乎于六二之包
承则又系之以小人吉者尤望其包承乎君子而自免
危亡之祸则亦何尝不吉也至六三则阴柔不中不正
居下之上圣人属望小人之念亦几乎绝矣故丑之曰
包羞小人虽外貌侈然自得而中心韫藏实有无穷羞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2a 页 WYG0044-0593a.png
愧可耻之事故圣人以包羞二字形容之所谓如见其
肺肝然也九四则阴转而之阳一阳动而诸阳从之故
曰畴离祉休否倾否皆大人之事当六二则大人否亨
至此则否去泰来大人可以出而图事故曰大人吉也
初二之言贞吉亨小人吉者所以开小人自新之门五
上之言大人吉先否后喜者所以耑大人拨乱之责圣
人兢兢焉反否为泰之心固如是夫 易于泰则三爻
言否恐人之恃乎泰而示之以将否之防也于否则三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2b 页 WYG0044-0593b.png
爻言泰恐人之诿乎否而示以致泰之道也此其所以
为圣贤之书也若但以一治一乱委之自然之天运则
岂圣人作易之旨哉 易有为君子谋者焉亦有为小
人谋者焉否之初六贞吉亨六二包承小人吉皆所以
为小人谋也虽为小人谋而究之为君子谋而已矣
君子小人其势皆不能独进君子有君子之朋小人亦
有小人之党故否泰初爻皆有拔茅连茹之象在君子
则可幸在小人则尤可畏也夫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3a 页 WYG0044-0593c.png
  同人
同人大有皆从二五一阴取义一阴在二而上下五阳
皆同与之故曰同人一阴在五而上下五阳皆为所有
故曰大有同人之理宜公而不宜私故曰于野从正而
不从邪故曰利贞天下之人不同而志则同天下之志不同
而正则同故曰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通以正也卦
之所以善者亦以二五中正起义也彖传以六二为成
卦之主系之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是卦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3b 页 WYG0044-0593d.png
善者莫若此爻矣而爻辞独系之曰同人于宗吝何卦
爻之不合也向窃疑之因观履卦彖辞曰刚中正履帝
位而不疚光明也爻辞则曰夬履贞厉然后知彖与爻
不必尽合彖之赞之者因此爻而为全卦之善合观六
爻而言之也爻之戒之者即此爻而言其位与应之未
善专一爻而言之也故不嫌其异辞也与人同者以广
大无所私与为善以狭小有所系累为不善故于野则
系之以亨于门则系之以无咎于郊则系之以无悔六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4a 页 WYG0044-0594a.png
爻惟二有所应故独系之以同人于宗吝也二与五本
为正应志欲相同而三四间之犹噬嗑之有间也如君
子本欲与君子同而小人居中间之君臣本欲相同而
谗夫居中间之君民本欲相同而盗贼居中间之故二
爻有伏莽乘墉之象三以刚居刚故三岁不兴而不知
悔也四以刚居柔故虽乘墉又以弗克攻而吉也九五
之先号咷而后笑者为此故也大师之克克三四也既
克而相遇者遇乎二也非竭刚猛之力其能有济乎初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4b 页 WYG0044-0594b.png
上处乎事外而无与乎二五之交故独得无悔于此求
之同人之义亦可以明晰无疑矣
  大有
大有者丰亨大有之时也卦德文明而刚健明则足以
别择邪正刚则足以果断力行卦体五爻皆阳当阳刚
盛长之时一阴居尊是人君有柔顺谦冲之德而下应
乎九二刚健中正之臣又六五为文明之主而应乎乾
之中爻谓之应天是有君有臣天与人归其为大有元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5a 页 WYG0044-0594c.png
亨也复何疑哉以六爻言之六五一爻为成卦之主而
五阳皆应是以有厥孚交如之庆以其柔也而居大有
之时恐其溺于丰亨耽于逸乐故又曰威如吉九二以
阳刚居下之中上应六五正国家倚毗之人以其刚中
故德望隆重能措天下于泰山磐石之安故有大车以
载之象六五贤君能虚中以任之此世之所以大有而
元亨也但大有之时举朝之人易致宴安而忘戒惧故
初九刚而居下始仕之臣也则曰无交害又曰艰则无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5b 页 WYG0044-0594d.png
咎九三重刚得正公侯之臣也则曰亨于天子而有小
人弗克之戒九四刚而居柔近君之臣也则曰匪其彭
无咎自初至五兢兢乎多危辞焉岂非大有之不易居
而君臣上下皆当慄慄警惧以常保此盛乎上九处事
之外而能以阳刚下从六五之君是即所谓思顺尚贤
也宜其上吉而受天之祐欤
  谦
谦者有而不居之义山至高也地至卑也以至高而处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6a 页 WYG0044-0595a.png
于至卑之下谦之象也又艮静也坤顺也内静止而外
柔顺谦之义也君子有终者谦之为道始则卑而终则
光也又谦者亏欠之义故彖传言谦对盈而言不对骄
而言言盈而骄在其中矣古人言谦多与满对书曰满
招损谦受益是也盖器大于所受谓之谦受溢于其器
谓之满不专在骄伐卑巽也甚矣易之善言谦也以天
道地道人道鬼神之所尚总不外于一谦又曰日中则
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天地不能常盈而况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6b 页 WYG0044-0595b.png
于人乎圣人于此实见其理之不可易而不啻其反覆
谆切言之也以六爻论之内卦三爻艮静而止也故皆
言吉外卦三爻坤顺也故皆言利卦中五阴一阳以九
三一爻为成卦之主为众所归刚正能谦故独曰劳谦
而用全彖之辞焉盖阳刚而谦为难有劳而谦为尤难
故曰万民服也深与之之辞也又五阴众象九三一阳
统之与师所分止在二三之一位耳故五则利用侵伐
上则利用行师盖谦至于五上谦之至矣犹有不服则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7a 页 WYG0044-0595c.png
不得不用师以治之不然侵伐行师岂谦主所尚哉盖
易中最贵者谦六五以柔居尊而卦体又谦圣人惧其
过于柔而以利用侵伐济之亦以刚济柔之道也 易
以道阴阳故于昼夜鬼神幽明之故详乎其言之矣察
乎天地四时之变日月之盈虚而知鬼神人事消长之
机盛则必衰满则必损畅发于谦之彖辞真一语而抉
天地之奥也
  豫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7b 页 WYG0044-0595d.png
雷出于地则阳气上通而无所结滞故为豫下顺上动
顺以动动而顺皆豫之义也豫有和豫逸豫二义卦主
和豫故以天地圣人为言爻主逸豫故有鸣豫旴豫冥
豫之失卦中惟九四一阳为成卦之主故曰由豫言诸
爻由之而得豫也五阴众象也而从乎一阳故曰朋盍
簪豫最足以溺人况诸爻皆以阴柔之资而乏阳刚之
质惟六二得中得正不溺于豫故此爻独不言豫然非
有坚操确守乌能当众豫之时而独有介石之贞乎惟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8a 页 WYG0044-0596a.png
其操守坚定故见几明决而独超然于恒情之外当豫
而不溺也初之鸣豫不胜其豫而以自鸣其得意也三
之旴豫志慕乎豫而畔援歆羡也五之贞疾沉溺于豫
而嗜欲深锢也上之冥豫昏冥于豫而不知止息也是
皆柔而不得其正故处安乐而陷溺不知席丰履泰之
难而纷纷若此也诸爻皆无应与独初六一阴在下小
人之尤而上应由豫之主以阴柔而得强援侈然自大
不复有悔悟之萌故独得凶也然则处豫之道岂不难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8b 页 WYG0044-0596b.png
哉 圣人系豫卦深念其处之之难九四公其豫于人
以天下之乐为乐故曰由豫有得六二柔中且正不以
世俗之乐为乐故独曰贞吉其他得意而鸣豫耽恋而
旴豫宴安而贞疾昏柔而冥豫鲜不亡矣 当豫之时
而居尊位惟刚足以克己健足以制欲乃六五以柔处
之而又不正故宜其溺于豫而有贞疾之象也初以应
四而凶三五皆比乎四上处豫极惟六二不涉乎四故
独得贞吉 坤众象也有众则必争故坤之上则为龙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9a 页 WYG0044-0596c.png
战坤在坎上则为师谦之五上亦曰侵伐曰行师又坤
土也分土之义莫大于建侯故师之上曰开国承家比
之象曰建万国亲诸侯豫兼此二义故曰利建侯行师
则又以震能以贵下贱亦有建侯之义也所谓言天下
之至赜而不可厌者此也 九四以阳刚居近君之位
而上下归之六五柔而见逼仅存空名而已故曰贞疾
恒不死处豫之道以速悟为善迟则为所沉溺而不能
出矣故六二之不终日则贞吉六三之迟则有悔也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29b 页 WYG0044-0596d.png
  随
随者取说而动为从于人之义也随之义无所不包下
之从上臣之从君人之求友皆随也彖以人随为义故
曰天下随之爻以随人为义故曰出门交有功此本末
之分也人之随人审之于始而不失其所宗则功建名
立而可以无咎不审之于始而失身匪人则身败名辱
而终于无成虽欲弃而从君子之交亦不能矣故象曰
弗兼与诚慎之也以六爻言之大抵阴柔不能独立必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0a 页 WYG0044-0597a.png
依于阳以自立故卦中三阴爻皆有所系二系于初三
系于四上系于五其中得失分焉九五以阳刚居尊位
为一卦之主众爻之所当随者也故他爻或言系或言
随或言交而此爻独曰孚于嘉吉明其以诚信中正致
人之随而嘉且吉也六二本应五而比初又以其阴柔
躁急不能舍近而就远故随初而有系小子之失三比
四而随四四以阳居上较初为得位故曰丈夫上六比
五正交孚之至者故拘系从维而吉也此阴从阳之义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0b 页 WYG0044-0597b.png
也又以三阳爻言之初远乎五故勉之以出门之交言
宜上交乎五也四曰随有获言随五则有得若自以为
贞则凶也此又言二阳之当择所从也 中人之才因
所随而变者多矣古人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芳
则与之俱化也人之择友安可不致谨于小子丈夫之
辨士之择主安可不明于出门之交君之择臣安可不
明于孚嘉之义故曰随之时义大矣哉 易但言贞吉
未有言贞凶者九四以阳刚居近君之位虽贞犹不免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1a 页 WYG0044-0597c.png
于凶况不正乎圣人之戒之者深矣
  蛊
蛊者坏也坏极而有事是整顿饰治之时也亦犹否之
极则泰也艮之体刚巽之体柔艮在上而巽在下是上
有高亢之君而下有柔顺之臣艮之德止巽之德巽止
在上而巽在下是上有怀安苟且之君而下有卑巽謟
䛕之臣此世之所以蛊也卦为蛊而卦中彖爻所言则
皆治蛊之事知其蛊而治之则元亨矣夫整理前人已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1b 页 WYG0044-0597d.png
坠之绪过刚则更张无渐近于彰父之过过柔则怯懦
无成终于坠父之业人子处此最难惟刚柔相济者为
善初六以柔居刚故虽厉而终吉九二以刚居柔而上
应乎五故有不可贞之戒九三则以刚居刚故有悔然
以其刚也奋激有为虽不得中而尚能起衰振靡可以
无大咎六四则以柔居柔宽裕悠缓深非治蛊所宜故
往见吝也六五以柔居刚而又得中故有干蛊用誉之
吉此五爻刚柔之分而干蛊之所以得失也下五爻皆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2a 页 WYG0044-0598a.png
言子道上九一阳居尊有父道焉下有干蛊之子则为
之父者可以无所事事所谓考无咎也故上九有不事
王侯高尚其事之象又五爻皆取象于子而上九一爻
独取象于臣者何也盖上处事外在朝廷有事外之臣
而家庭无事外之子故变子道而言臣道以明臣子之
一理则下五爻虽不言臣而为臣干蛊之道亦于此可
类观矣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本义以先甲为辛后甲
为丁取更新于前丁宁于后注疏深辟此说程传亦不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2b 页 WYG0044-0598b.png
主此解但言甲者事之端也三日者反覆之义也反覆
以慎审于事端之先持重于事端之后与先庚三日后
庚三日同义庚者事之更也故亦宜慎审持重如此其
说本王辅嗣较本义则程说为独得也先甲三日后甲
三日一卦六爻之义也周而复始则为七故曰七日来
复勿逐七日得也 自初以至五治蛊之道尽而蛊皆
去矣臣子于此当远引高蹈以全其身盖以子而干父
之蛊其心必有所未安况以臣而干君之蛊其名尤有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3a 页 WYG0044-0598c.png
所难受如伊尹之复政厥辟周公之复辟明农皆得上
九之义即书所谓不以宠利居成功之谓也霍博陆亦
可谓干蛊之臣而溺于权宠仅免其身祸延于宗殆不明
于上九之义者夫
  临
临大也一阳为复二阳为临至三阳则为泰矣刚浸而
长非始盛之时乎当始盛而虑衰故曰至于八月有凶
盖至于遁则六爻皆变矣君子之道辨之于早虑之于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3b 页 WYG0044-0598d.png
微不待泰而后否故于临言之也大象六爻皆言临御
之义即中庸之有临论语之临民故以教思容保言之
卦爻中初无凌逼之义不若以刚长释临之为确也六
爻中六五一爻下应九二是以柔中虚已之君而任刚
明中直之臣不自用而用人故曰知临大君之宜则此
一爻为临卦之主也明矣六爻皆有临人之义大约中
正则吉初以刚而得正二以刚而得中故皆言吉四与
上以柔而得正故皆言无咎惟六三阴柔不中不正故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4a 页 WYG0044-0599a.png
有甘临之象甘者违道干誉驩虞小惠非大君临人之体
然亦不类于残忍苛刻之所为故曰既忧之亦可无咎也
然则临人之道已柔而得正得中与刚为应者是任贤以
图治也知临与至临是也已刚而得中得正与柔为应者
以柔道克刚也二咸临是也虽无阳刚之应而已柔得正
者和惠之治也敦临是也已柔而不中不正复与阴柔相
应者委靡之治也甘临是也详观六爻之义而临人之道
思过半矣 咸程传释感也注疏皆从此义以初与四为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4b 页 WYG0044-0599b.png
正应二与五为正应阴阳有相感之理故二爻皆曰咸
临三与上无应故独曰甘临本义释咸为皆谓二阳遍
临乎四阴则于六五一爻说有所难通故不若程传注
疏之确也 八月有凶必主本义之前说为正从复至
遁自子至未本周正八月若云从临至遁历八爻则八
月之义无所据诸说聚讼要当以考亭为断耳
  观
以上示下谓之观以下视上谓之观二阳居尊在上而众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5a 页 WYG0044-0599c.png
阴仰之观之义也在卦惟取观示之义故曰大观在上悬
象以观示下土者莫如天之四时故特举天道以明之在
爻则取观见之义故诸爻各因位以立言观示天下莫大
乎恭静而端严如见大宾如承大祭人惟当盥而未荐之
时诚意敦笃敬慎不妄故曰有孚颙若也程传言既荐之
后则人心散而精意不如始盥之时本义论不荐又谓致
其洁清而不轻自用愚谓不荐只宜言盥手未荐之时此
时气象必精诚纯洁人主欲为观于天下亦以此而已矣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5b 页 WYG0044-0599d.png
彖所谓下观而化神道设教正以此也六爻则以观之远
近为所观之浅深初六六二皆以阴柔而居下故有童观
窥观之象惟六三处上下之间进退之际故不观人而自
观至六四则近乎五矣柔而得正观之最为亲切故曰观
国之光九五上九皆曰君子明乎德位兼隆为众阴之所仰
也既为世之所观则反观不得不严故必观我生观其生皆
不愧为君子而后得无咎也九五得位故曰观民上九无位
故曰志未平未平者所遭之时如此不可忘戒惧也有德有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6a 页 WYG0044-0600a.png
位者观乎人上行而下效也有德无位者观乎已反躬
以自省也在下者观人在上者自观已仕者观人将仕
者自观然则何人不宜观哉三之观我生对上而言也
所谓内度其身也五之观我生对民而言也所谓皇建
有极也上之观其生无所对而言独善其身之道也卦
取观示爻取观见本末之义也与比随之义同也
  噬嗑
颐中有物此噬嗑之象也震动离明动以威之明以照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6b 页 WYG0044-0600b.png
之威明并用折狱之道莫大于此非威无以警不率非
明无以察覆盆故全卦之象皆言用狱之事噬嗑者齧
而合之也颐以养生噬嗑以去间取象如此亦奇矣初
上为受刑之人故有屡校何校之象初则罪薄过小故
犹可因惩戒而自新上则罪大恶极故入于罪戾而不
能自振灭趾犹可灭耳之凶不可道也中四爻则唯取
噬嗑之义六二以柔居柔故曰噬肤六三以柔居刚九
四以刚居柔六五以柔居刚故有噬腊肉乾胏乾肉之象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7a 页 WYG0044-0600c.png
然皆得无咎者当噬嗑之时而噬嗑之人有不顺于教
利用刑人君子以明体而动威之何咎之有六二得中
故有噬肤之易以其过柔而乘刚故又有灭鼻之伤六
三阴柔不中不正故遇毒四爻之中九四独以刚居柔
刚能折狱柔能察情故此爻独吉六五尊位以柔居刚
亦非纯乎柔者故亦足以折狱而无咎四爻皆有戒辞
者慎刑之心无时而不然也中四爻下二爻震体也用
威以慑之而人多不服故有灭鼻遇毒之伤上二爻离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7b 页 WYG0044-0600d.png
体也用明以照之故人无不乐输其诚而有金矢黄金之
得然犹恐恃其明而乐于自用则哀矜之意寡而人之
情有未能尽得者矣故又戒之以艰贞贞厉也九四大
臣之位大臣有折狱之责而守天子之法在乎刚而不
过此执法之义也六五居人君之位大君听天下之狱
当时存矜恤之心在乎柔而得中此好生之仁也各以
其所居之位而异辞也 明固无所不照而于治狱犹
宜故火雷噬嗑专言治狱之事也山火贲亦曰无敢折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8a 页 WYG0044-0601a.png
狱雷动而艮止故曰无敢也
  贲
贲者文饰之谓也刚柔相错而后文生焉下卦本乾刚
也而柔来文之上卦本坤柔也而分下之刚以文之曰
来曰分曰上则二卦之体可见矣粲然相接之谓文秩
然不紊之谓止皆为贲饰之象柔来文刚是以刚为主
而柔为辅故亨刚上文柔是以柔为主而刚为辅故小
利有攸往天文莫大于阴阳刚柔交错是也人文莫大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8b 页 WYG0044-0601b.png
于伦序文明以止是也下三爻离之体以文明为主故
初则贲其趾谓足于己而无待于外也二则贲其须阴
不能自贲而待贲于阳故曰与上兴也三则明体之极
故曰贲如濡如然恐其伤于文而无实故戒以永贞吉
也上三爻艮体以笃实为主故四曰皤如又曰白马五
曰丘园又曰戋戋上曰白贲皆文而返质之象至于白
贲而返乎太素矣彖所谓文明以止也贲卦本以文饰
为义然非质不立非文不行故内三爻言文外三象言质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9a 页 WYG0044-0601c.png
内外相贲之义也 趾取在下之义初阳也须取附物
而动之义阴丽于阳也阴阳必相杂而成文刚柔必相
错而成文六爻之中初与四相应而成贲者也故初贲
趾文在下而四翰如以从之上求下也二与三相比而
成贲者也故三濡如文在上而二贲须以从之下从上
也皆阳从阴之义也上与五亦相比而成贲上白贲而
五丘园皆以质为文故二爻之辞相类也柔来文刚刚
上文柔义实如此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39b 页 WYG0044-0601d.png
  剥
以五方盛之阴而剥一将尽之阳则阳之势微矣剥与
复之名卦皆从一阳得名以阳之方来而为复以阳之
将尽而为剥故曰易为君子谋于剥而危之于复而幸
之也处剥之时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惟有顺而止之斯
合于天道之虚盈故曰不利有攸往初六六二六四皆
剥阳者也皆曰剥床而有远近之不同初曰剥床以足
二曰剥床以辨四曰剥床以肤剥至于肤剥之至矣易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0a 页 WYG0044-0602a.png
穷则变变则通故五虽阴而不更言剥也六三居群阴之
中而独与孤弱之一阳相应是自剥其党与以从于正
君子进之六五以一阴为众阴之长而切近于阳君子
望其帅诸阴以从阳而至此更不言剥也盖阳刚之气
所以维持世运不可一日无群阴之中苟有稍能助正
者君子皆不欲拒绝之而使之入于恶人之党故于三
五皆开其自新之路而于初二又示以蔑正之戒至六
四重阴不中而又无应与与阳相剥始直命之曰凶不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0b 页 WYG0044-0602b.png
然一阳孤立之时能当群阴之尽剥哉上九之一阳即
复初之一阳也天地生生之理凭之故曰硕果世道人
心之机赖之故曰舆曰庐此时君子有扶阳之心而正
气日长从此而复而临而泰以至于乾皆自此始也故
曰得舆此时小人有抑阳之心而正气日消从此而姤
而遁而否以至于坤皆自此始也故曰剥庐斯固君子
之祸也亦岂小人之福乎 剥未有不始于下者足寒则
伤心民病则伤国根本拨则枝叶尽群阴在下则一阳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1a 页 WYG0044-0602c.png
为其所剥圣人观象于此而于阴阳消息之外而又发
一厚下安宅之义所以去危而即安治剥之道也 观
硕果之辞而知圣人之爱君子观贯鱼之辞而知圣人
之不绝小人然后知君子处剥之时而绝恶过严者其不
为小人所中而至于消亡者几希矣
  复
复者阳虽孤处方盛之时阴虽众处将退之时而且震
动于下坤顺于上动而以顺行故为复也彖辞言气化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1b 页 WYG0044-0602d.png
之消息爻辞言人事之得失气化以人事为转移也复
者天地阴阳之候人心善恶之机循环而不已者也微
复则天人之理几息矣在天地为冬至一阳之候在人
心为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去也者几希但天地无
往而不返之时故以七日来复为期所以复而亨也人
心有失而不返之理故以十年不克为戒所以不远复
而吉迷复而凶也六爻以初阳为主不远复为元吉终
不复为最凶二五得中故一则休复而吉一则敦复而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2a 页 WYG0044-0603a.png
无悔也六四处群阴之中独与初应是特立独行之士
也故曰中行独复惟六三阴柔不中不正而上应上六
故有频复之厉然以其近阳而知复也故虽厉而无悔
惟迷复终凶而其馀五爻则皆善盖人心一动于善则
前此之过日损后此之善日增况震居动体初阳在下
尤有泉达火然之势从此充而长之其可得而禦乎观
于复而知圣人之不重无过而重改过也如是夫 卦
象卦体惟复最精一阳生于群阴之下此卦体也雷在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2b 页 WYG0044-0603b.png
地中阳气奋于下其势必上此卦象也古人之命名亦
精矣 自乾之后一阴始生而为姤阳日趋于微阴日
趋于盛历六卦而为坤至此一阳始生故曰七日来复
凡阴阳之消长皆以六为数故自冬至至夏至自夏至
至冬至各六月而卦之爻亦尽于六以阴阳之消长为数
也 动于下而顺于上为复天理以顺而长之也不能
顺则天理遏绝矣动于下而止于上为颐人欲以逆而
制之也不能止则人欲横流矣此道心人心之别动心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3a 页 WYG0044-0603c.png
忍性之义也 凡惩忿窒欲非勇不能初以阳居阳刚
德之最锐者也故得元吉二以近刚而吉四以应刚而
善五以柔居刚而吉三虽无与于阳而亦以其居刚也
而得无咎惟上六远隔乎阳爻位皆阴陷溺深而绝无
发奋之望谓之迷也不亦宜乎 复有五等复之最初
者善也不远复是也复之始终不渝者善也敦复是也
资于人以为复者亦善也休复是也处流俗之中而克
自振奋者亦善也中行独复是也见之不真守之不固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3b 页 WYG0044-0603d.png
或得或丧者犹可冀其至于善也频复是也至迷复而
始不可道矣复有六爻而圣人许之者多绝之者少所
以广迁善之途也夫 易中两言仁体仁长人乾之仁也
中心安仁之谓也不远复为仁复之仁也克己复礼之
谓也圣人言仁两端而已矣
  无妄
动以人则为伪动以天则为诚故震下乾上谓之无妄
彖曰天之命又曰天命不祐盖以此也天之发生万物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4a 页 WYG0044-0604a.png
一无妄之理也先王法此以对时育物亦惟其诚而已
人之初念鲜有不诚者人能率初念以往无不获吉故
初九直谓之无妄盖以其为成卦之主也六二之柔中
九五之刚中皆无妄之至者故曰不耕穫不菑畬曰勿
药是惟顺乎天理之自然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也六
三以柔居刚虽无妄而有灾九四以刚居柔仅可贞而
无咎上九之𤯝则以穷而致灾尝窃疑无妄之诚中孚
之信至上爻皆不吉者何也言必信行必果大人弗为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4b 页 WYG0044-0604b.png
易穷则变变则通故泰极而为否否极而为泰乾之穷
为无龙坤之穷为龙战皆此义也故无妄初吉而终穷
也又以二体言之下体震动此无妄而利于动者也故
初曰往吉二曰利有攸往三曰行人之得上体乾健九
四与下二爻互体成艮此无妄而利于静者也故四曰
可贞五曰勿药上曰行有𤯝此又上下二卦动止之分
也 人之修身不能无动于得丧之来然方其为己而
预有一计功避害之心即妄矣天下原有不期然而然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5a 页 WYG0044-0604c.png
之福所谓不耕穫不菑畬者是也天下亦有不期然而
然之祸所谓行人得牛邑人之灾无妄之疾是也君子
知天下原有此不期然而然者一切听之于自然而不
以纷扰其纯诚精一之心则所谓无妄者乃真无妄也
故圣人独于此卦发之也 无妄之上爻即乾之九三
与乾之上九也乾九三未至于极遂有乾惕之厉乾上
九已至于极遂有亢龙之悔在乾且然况恃其无妄不
审时之穷而行之其能无𤯝乎象曰穷之灾虽君子亦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5b 页 WYG0044-0604d.png
无如时势何矣 不耕穫不菑畬非圣人教人于所当
为之事皆置而不为耕穫菑畬之象求利于其事之心
也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可矣岂并正谊
明道之事而亦委之为无妄之福耶象释之以未富明
其无富之之心以此而往仍一无妄之天而已
  大畜
乾为巽所畜巽阴也以阴畜阳以小畜大之义也乾为
艮所畜艮阳也以阳畜阳以大畜大之义也在人莫大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6a 页 WYG0044-0605a.png
于畜德在国莫大于畜贤在治道莫大于畜止人之强
悍故大畜有此三义刚健笃实畜德之要也前言往行
畜德之助也刚上尚贤不家食吉畜贤之谓也能止健
畜止之谓也畜德以卦德卦象言畜贤畜止以卦体卦
变言彖传释之详矣彖辞兼三者而言爻辞则专主畜
止为言艮在上乾在下以上之艮畜下之乾也初以阳
在下而为六四所畜止故利于止而不能有所进九二
为六五所畜止故舆脱輹而不可有所行惟九三上应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6b 页 WYG0044-0605b.png
上九两阳不相畜故有良马遂之象焉此主为人畜者
言也六四童牛之牿止于初也止恶于初则胜之为易
故元吉也六五以柔得位而畜刚畜之有道者是谓豮
豖之牙而吉上九与九三两刚不相为畜纯阳并进故
曰何天之衢言通达而无所事畜也此主畜人者言也
故上三爻吉亨而下三爻皆利于止而不进各成一义
也 人思以善止人之不善惟有二道止恶于初者最
善也家人之所谓志未变坤之所谓阴始凝大畜之所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7a 页 WYG0044-0605c.png
谓童牛之牿元吉者是也以柔道制人之刚控驭有道
者次也蒙之所谓包蒙大畜之所谓豮豖之牙是也失
此二者而以刚制刚疏之于滥觞而胜之于末路鲜不
决裂而致吝矣
  颐
颐者人颔颐之象故取象于养颐有养人自养养贤三
义自养之中又兼养德养身言之观颐观其所以养人
者自求口实观其所以自养者养贤以及万民养贤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7b 页 WYG0044-0605d.png
义也慎言语养德之要也节饮食养身之要也养正则
吉者循理则安从欲斯危盖养人与养于人皆以得正
则吉也阴不能自养而求养于阳观其所以养人者指
初上二阳而言也观其所以自养者指中四阴而言也
大约养之为义动而从欲则凶静而守理则吉故下震
体则三爻皆凶上艮体则三爻皆吉颐之大义尽于此
矣初本阳也而居震体之下动于下者也故有舍灵龟
观朵颐之凶上亦阳也而居艮体之极止于上者也故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8a 页 WYG0044-0606a.png
有由颐之吉二三与震为体故养于初而皆凶初本凶
也四五与艮为体故养于上而皆吉上本吉也二三之
象曰行失类又曰道大悖非指其求初而言乎四曰上
施光五曰顺以从上非指其从上而言乎四阴爻以其
无阳刚之德不能自养而待养于人故皆曰颠曰拂又
以其所求之正不正而吉凶分焉正彖辞所谓观颐自
求口实也然则求养于人者可不慎所择哉 颐者养
也人生嗜欲之聚莫大于有身莫大于自养其身故动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8b 页 WYG0044-0606b.png
而不能忍则嗜欲横流无所不至凶之媒也止而不违
其则则天理常胜而有以制人欲之防吉之理也易中
未有连三爻并言凶者独见于颐之内卦何也以其动
也亦未有三爻并言吉者独见于颐之外卦何也以其
止也颐虽取象于颔颐然口腹特养身之一耳自此而
宫室服御凡耳目所接之物皆所以自养则皆颐之类
也人心嗜欲之萌惟刚健可以胜之若柔弱则因循苟
且必陷溺于中而不能自拔初九阳也而居动体自损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9a 页 WYG0044-0606c.png
其刚健而歆羡于纷华故曰舍灵龟观朵颐阳本足贵
而至此亦不足贵矣亦字对下四阴言也颠颠倒也拂
违拂也四阴爻之系词大略皆同二言颠颐拂经后或
言拂颐或专言拂经或专言颠颐互辞也谓以阴柔而
当颐之时则必至纵嗜欲而忘天理颠倒拂乱于颐之
正矣况乎六二之上三爻皆阴丘者聚也众阴之所聚
嗜欲之丛也由此而往汨没日深有不得凶者乎行失
类者谓与群阴为类所以失也六三阴柔不中不正既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49b 页 WYG0044-0606d.png
拂乎颐之经又处乎动之极凶之至也故系以十年勿
用而象曰道大悖非谓其动而不止而然乎六四以阴
居阴虽颠拂乎颐之理幸其为艮体而得正故曰吉犹
恐其过柔也必虎视耽耽而刚猛又其所欲者逐逐相
继而有序则可以无咎矣上施光者谓从上九之养而
得光大也六五阴柔故亦曰拂经以其艮体故曰吉但
以其柔也故曰居贞曰不可涉大川顺以从上者皆从
上九而得吉也上九以阳刚而静止深得乎颐之道六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0a 页 WYG0044-0607a.png
四六五之吉皆由之故曰由颐曰大有庆非谓其静而
能止而然乎
  大过
大过者四阳二阴易之分阳为大大者过也故曰大过
大抵为事之太过与时之太过三四为栋上应乎三初
应乎四初上二阴不能胜重故曰栋桡卦体既大过矣
而爻则以不过者为美亦相济之义也初六巽体也天
下万事不可过惟过于卑巽则可以无咎故曰藉用白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0b 页 WYG0044-0607b.png
茅曰无咎上六则兑体也是谓说之太过天下事悦人
之过者鲜不自失其身故曰灭顶曰凶曰无咎自作之
孽无所归咎故曰不可咎也又初六以阴居阳上六以
阴居阴亦有过与不过之分焉九二九四以阳居阴刚
柔相济过而不过者也故无不利而吉九三九五以阳
居阳有刚无柔过而太过焉者也故凶而多咎此卦爻
相为调剂之义然也天下事太过与不及相等易者性
命阴阳之书也穷则变过则损进则退故处大过之时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1a 页 WYG0044-0607c.png
遇大过之事者以刚柔相济为善九二以始过之阳而
比初阴阳上阴下阳乘乎阴也故有得女妻之象九五
以过极之阳而比过极之阴阴上阳下阴乘乎阳也故
有老妇之象卦中惟二阴而各有所比故取象于夫妇
其所以吉凶分者则以承乘之位有殊也 初六慎而
过者也上六柔而过者也慎而过与柔而过相似而不
同慎可过而柔不可过也故一则无咎而一则凶 九
二阳乘乎阴故曰老夫得其女妻正也九五阴乘乎阳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1b 页 WYG0044-0607d.png
故曰老妇得其士夫不正也卦象木为泽所灭故二五
皆曰枯杨阴在下故曰生稊阴在上故曰生华
  坎
坎卦阳刚得二五之中故为有孚心亨之象水必行而
进有渐故曰行有尚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卦
之象也刚中卦之体也以卦象卦体而言卦才之善如
此设险又别一义也德行教事又取习坎之义也坎陷
之时惟刚明之才方有出险之功但九二在重阴之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2a 页 WYG0044-0608a.png
故出之为难仅求小得而已九五则几出乎险矣故曰
祗既平无咎馀四爻皆阴以阴柔之才而当险难之时
惟有载胥及溺耳故一则曰凶一则曰勿用入于坎窞
寘于丛棘皆终不得出险之象其所以不能出者则以
其柔弱故也独六四柔而得正切近九五五当险难之
时而下得柔正以承之故与诸爻之义不同惟其柔而
正故有诚心进纳之象由是观之刚明固出险之才柔
正亦处险之道非此二者以言出险难矣 樽酒簋贰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2b 页 WYG0044-0608b.png
当为一句用缶当为一句言一樽之酒贰簋之食而用
诚信以将之亦可以享本义以贰用缶为句于象传又
以贰字为衍文此等处皆似未安当以程传为定也且
损卦明言二簋可以用享簋贰古人所谓至薄之物也
朱子乃云既曰樽酒簋贰又曰用缶亦不成文理自今
观之易辞古奥即如此读亦未见所谓不成文理也况
象传现证于下乎 阳刚为阴柔所陷故曰坎曰险君
子固不幸矣于小人独幸乎故于初于三于六圣人皆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3a 页 WYG0044-0608c.png
系之以凶皆以其陷阳而凶也此时九五居坎险之中
岌岌乎危矣使前后左右皆小人而孤阳不更殆乎故
于六四一爻柔正近君圣人许之为艰难共济之臣而
教之以诚信达权以共图其君之事樽酒簋贰用缶诚
信之谓也纳约自牖达权之谓也此即剥之六三六五
之义圣人伤微阳之无助苟有利于君者圣人皆乐与
之而不深绝之也六三上六之所以尤凶者则以其乘
刚而然也义益可见矣 初六上六皆曰失道失道有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3b 页 WYG0044-0608d.png
二义焉阴柔不可出险失处险之道也以阴而陷乎阳
失自处之道也
  离
离卦以二阴丽乎四阳之中卦本阴也故阴为体而阳
为用观彖传曰柔丽乎中正则知二五为一卦之主也
审矣以其阴柔而丽于阳也故曰利贞以其柔而中正
也故曰畜牝牛吉又离者日象也故曰重明以丽乎正
六爻之中六二得中得正故曰元吉六五得中故亦曰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4a 页 WYG0044-0609a.png
吉初九明之始上九明之终故皆曰无咎重明继照两
日之象也九三为此日之将终故曰日昃之离重刚不
中故曰凶九四以刚而迫五之柔五之所以出涕嗟若
者正为此也故有焚弃死之象不言凶而凶可知矣此
正所谓三多凶四多惧也 日昃之离一节足以了生
死之理人之生死如阴阳之有昼夜日不能常中而不
昃月不能常盈而不亏天地不能有昼而无夜人生天
地间不过万物之一耳而能违阴阳往来之数乎故当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4b 页 WYG0044-0609b.png
为鼓缶之歌以听其自然不当为大耋之嗟以徼倖其
必不然明乎昼夜之故以知死生之说非易其能言之
乎 凡易中言黄皆在中爻也坤之五曰黄裳离之二
曰黄离噬嗑之五曰黄金遁之二曰黄牛鼎之五曰黄
耳则黄之取义其为中也明矣又皆以柔以得中故皆
系之于阴爻而得吉也 水者外柔而内刚外暗而内
明故坎象之火者外刚而内柔外明而内暗故离象之
夫下之至险者莫如水故设险之义𤼵于坎空中有火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5a 页 WYG0044-0609c.png
丽木则明天下之相附丽而明者莫如火故附丽之义
发于离日月丽天而后明百谷草木丽地而后成人之
道独无所丽乎人道莫大于君臣君之道以明为主臣
之道以柔为本明非正则苛察之弊生柔非正则謟䛕
之风炽故皆丽于正而后吉然则正乃人道之所丽乎
重明以丽乎正指全卦上下二体言之也明莫大乎离
而此又重离焉故𤼵重明丽正之义柔丽乎中正当指
二五言卦中惟两阴爻而得中得正故𤼵柔丽中正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5b 页 WYG0044-0609d.png
义柔本非尽善惟中正故吉故字是以字立言甚有轻
重也 臣之道取法于坤柔其道也乃顺承天无成有
终先迷后得黄裳元吉黄离元吉皆柔也特圣人之所
谓柔乃无专成之义耳非谀从而无所可否之谓也禹
皋稷契共成唐虞之治而不自有其功潜移默运而不
见其迹此柔道也如伊尹霍光终是臣道之不幸而不
可谓臣道之常即至批鳞犯颜亦非盛世之事究竟不
能无咎此古人所以谓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也 九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6a 页 WYG0044-0610a.png
四之位前明既去后明方来正继续之时四处臣位刚
而不中不正正与黄离之臣相反故有突如来如之象
以此知臣道之贵柔而得中也六五君位而柔逼于上
下之二阳故有出涕戚嗟之象而亦言吉者总之离明
为君德所尚故也五不能尽君道而归之上九以其刚
明及远而又能得中故也 大抵阳之性在下则动在
上则止初四二爻在二阴之下又离象为火有炎上之
性故初则履错然而四则突如其来如也特初在卦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6b 页 WYG0044-0610b.png
始意念初萌故敬之则可以无咎四在卦之中又迫近
于五位不中不正其凶不可救也 天地之大用莫如
日月水火故上经始乾坤终坎离坎之象为月为水离
之象为日为火皆得乾坤之中爻乃天地之中气也只
天地水火四件已尽震者一阳在二阴之下雷出于地
中之象又为离火之象而虚其上也巽者一阴伏于二
阳之下风行于天下之象也艮者一阳止于二阴之上
山附于地上之象也兑者一阴见于二阳之上坎水之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7a 页 WYG0044-0610c.png
象而塞其下泽之象也风从乎天泽从乎水雷从乎火
山从乎地故天地水火四者尽之矣
 
 
 
 
 
 
易经衷论 卷上 第 57b 页 WYG0044-0610d.png
 
 
 
 
 
 
 
 易经衷论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