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041-044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仲氏易卷二十八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扐而后挂(京房本作卦谓再扐而后布卦篇按/班固律历志卫元嵩元包运蓍 引)
(后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二十字与天数五一段相接/此引经偶参错处程传朱本义遂将天一地二二十字)
(与天数五至行鬼神也一段合并之且移之大衍之数/之上则以后儒之说改圣经矣至季本作易学四同又)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041-0444d.png
(将后易曰知变化之道者二句共十五字连天一天五/二段总加之大衍之数之上嗟乎圣经之遭厄如此)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神也
 夫如是可以占矣于是倡揲筮之法曰大衍洪范曰
 卜五占用二衍忒衍者推演也大衍者所以推演揲
 筮之法而得其大焉者也(大衍指筮言旧指天地之/数谬矣盖以天地之数为)
 (大衍非大衍/即天地数也)其数五十即下文天地之数五十五也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041-0445a.png
 祇言五十者蓍数五十(凡蓍五/十茎)且亦以天地生成之
 数止五十也(生数止五成数止十故称五十解郑/康成谓五行气并故减五不可)
 用四十有九者谓用之为大衍则祇四十九(揲蓍用/四十九)
 (其法先取五十/蓍舍去其一)盖蓍圆卦方(见后/文)蓍数奇卦数偶故
 分天地五十五数而以四十九数为衍蓍之数六为
 卦数(卦六爻也李鼎祚云大衍五十用四/十九而以却一并馀五备六爻之位)蓍圆象天
 卦方象地且五十全数必不可以作七八九六大衍
 之用(谓推之/不合)故必减也乃以四十九蓍两分之左右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041-0445b.png
 以象两仪(将蓍分左右两处不言太极者崔憬以舍/一蓍为太极或以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时)
 (为太/极)又挂起一蓍(挂悬也分蓍为两任取两中一蓍/挂之与两分之蓍配而为三孔颖)
 (达曰挂之左手/最小指之间)以象三才于是以四数数蓍而连拨
 之(连拨/为揲)象春夏秋冬之四时(一蓍为一时四/者以四数也)夫向之
 挂一者奇也谓零也今之所揲之馀者扐也谓勒之
 指间也向已挂奇于指间而今又四揲左右之蓍而
 仍归于此是归奇于扐也(虞氏以扐为次小指间宋/儒以为三指之两间何氏)
 (订诂谓别置案间/皆与本文不合)此象闰也闰者馀也(历法每岁三/百五十四日)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041-0445c.png
 (馀十二日积之三/岁而加一月曰闰)以四揲之馀而归于此四揲象四
 时时馀为闰则此亦闰也而乃取奇扐所合而并数
 之而奇偶之数见焉(统左右所馀合之挂一或五或/九五为奇九为偶以五祇一四)
 (九有两/四也)此一变也然而卦不一变蓍不一揲当有再
 数其馀者即再扐也四时更五岁而得再闰(前三岁/一闰尚)
 (馀六日以加一月止三十曰而三岁所馀有三十六/日也故两岁二十六日合前六日又加一月再闰)
 兹之蓍筮者合两分一挂二揲(宋儒以二扐为二节/则无两分矣扐即揲)
 (中事/耳)为五节可当五岁而亦得再闰是再变也再变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041-0445d.png
 虽亦有奇偶而尚未成爻则再扐者其次而既扐而
 后又复挂一为三次而三变以成(再变祇言扐三变/祇言挂此互文也)
 (总是二变三变并如初法是/或谓初挂后二变不挂非)三变成而一爻定焉(合/三)
 (变所馀观之如三次皆奇则为老阳三次皆偶则为/老阴老则当变矣如二次奇一次偶为少阴二次偶)
 (一次奇为少阳此即一阳为男一阴为女之例一爻/成止得一画一画三变故六画十八变 按阴阳老)
 (少之说起于占筮家以占筮有动变故不得不用其/法考崔憬立说谓说卦云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
 (两地而倚数明揲蓍当倚数也乃其云参天则谓阳/数从三始顺数而至五七九不取于一也其云两地)
 (谓阴数二起逆数而至十八六不取于四也乃以其/数配八卦则艮为少阳数三坎为中阳数五震为长)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041-0446a.png
 (阳数七乾为老阳数九兑为少阴数二离为中阴数/十巽为长阴数八坤为老阴数六合上八卦所配数)
 (计之刚有五十故曰大衍之数五十也不取天数一/地数四者八卦之外大衍所不管也蓍取四十有九)
 (者法长阳七七之数也卦取六十四者法长阴八八/之数也所谓蓍圆而神象天卦方而智象地也其说)
 (颇悉但天一地四大衍不管李鼎祚尝非之况少阴/少阳祇及七八而不及五十则漏义不止一四矣要)
 (之老少之说占筮家有之/后人附会多失本意耳)乃若所云数五十者非他
 即天地生成之原数也(五为天地生数十为天地成/数合称五十此夫子自解与)
 (崔憬诸/说不同)夫天数地数分布五位(虞氏易曰天数五谓/一三五七九地数五)
 (谓二四六八十五/位五行之位也)而阴阳各合(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有二说一曰甲乾乙)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041-0446b.png
 (坤合木丙艮丁兑合火戊坎已离合土庚震辛巽合/金天壬地癸合水一曰一六合水二七合火三八合)
 (木四九合金/五十合土)由二五分之以合为五十有五(一三五/七九为)
 (二十五二四六八十为/三十合之五十有五)而统名五十即凡鬼神变化
 皆在于是而况区区大衍乎哉
 按郑康成注大衍之数其于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最
 为明晰如云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
 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此五生数也
 然而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也于是地六成水于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041-0446c.png
 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
 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
 中与天五并而后五位以成盖天地之数有五即五
 行之数(此天地数五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节意而稍异其说者)一水天数合地
 六为一匹二火地数合天七为二耦三木天数合地
 八为三匹四金地数合天九为四耦五土天数合地
 十为五匹故二五阴阳各有合焉(五匹故二/五各有合)此本注
 天地五十五数而用之为大衍之数之说乃准其数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041-0446d.png
 目核其次第析其方位详其分并俨然一二三四金
 木水火中边奇偶四正四维灼灼在目虽汉晋唐儒
 凡说易者从无绘图之事(易图绘/起于宋)而俨然有一图存
 于目中因之华山道士陈抟者窃之为图且隐其所
 来不曰大衍之数图而曰河图以为阴与大衍之数
 合使人可信乃以图注衍数者反曰衍数合图并取
 乾凿度(易纬/书名)太乙下九宫法(出乾凿/度下篇)见之后汉书张
 衡传中者(张衡奏疏注/中载其法)窃名之曰洛书而于是经学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041-0447a.png
 乃大晦焉夫大衍之数虽亦易学所固有即太乙下
 九宫法亦衍数之最有据者然总非图书盖太乙九
 宫显然为汉儒所遵然并无名洛书者故张衡疏中
 盛称律历卦候九宫风角而疏末又另举河洛六艺
 篇名并不溷及可验也如此注为康成所撰凡汉晋
 唐儒皆宗之(如虞翻荀爽王弼李/鼎祚诸易俱本此说)然并不曰此河图
 之数况康成于下文河出图洛出书注又别云春秋
 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041-0447b.png
 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此数语并见之
 汉书及列史志中是大衍之数本康成所注而康成
 自云此非河图河图有九篇则他人不得搀一语矣
 况自抟授图后其徒刘氏与邵氏各相牴牾(考宋史/诸书抟)
 (授图李溉溉授许坚坚授范谔昌谔昌授刘牧抟又/授先天古易于种放放傅穆修修傅李挺周敦颐挺)
 (傅邵雍敦颐/傅程颢程颐)刘以五十五数为洛书(今之河/图也)四十五
 数为河图(今之洛/书也)而邵氏反之其时学者无所适从
 而胡瑗门人阮逸者乃伪造关朗易传袒邵辟刘于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041-0447c.png
 是南宋儒者多是邵说然终涉疑义乃又假为蜀山
 隐者所授作龙马旋毛文(其说始于郑樵通志而成/于蔡元定今其说盛行矣)
 袭司马君实潜虚画数□□甲文(即洪范/皇极)改易星点
 思镘饰其隙而不知緀漏益甚盖河图久亡自尚书
 周康王时有天球河图在东序语(河图有九篇故书/与赤刀大训相对)
 而其后遂不可考故汉世纬书妄倚河图立说者凡
 百十家列史志中多载之(如河图著命河图玉版河/图稽命曜河图括地象类)
 皆无所稽验而孔安国曰河图即八卦此亦厌世之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041-0447d.png
 纷纷故直捷指之而不知其说之又有碍也(据圣人/则之则)
 (非八卦/可知耳)若大衍之数原配八卦故其后卦数悉从此
 起如坎为一数则以说卦云坎北方卦而天一生水
 于北正与相合离为二数以说卦云离南方卦而地
 二生火于南正与相合推之乾坤震兑皆然故数有
 一定坎一离二震三兑四乾六巽七艮八坤九此本
 之夫子之书万不可易而作伪洛书者窃太乙下九
 宫法而不得其说误以坎北离南方位当之而不知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041-0448a.png
 九宫方位又自不同九宫明云太乙行八卦(先有卦/后有法)
 (则非洛书/又可知)从坎北始坎数一故履一也乃自北而南
 则下于坤宫以坤数九故戴九九非南离数也又自
 南而东下于震宫震三故左三乃自东而西则又下
 于巽宫惟巽七故右七焉不然七岂西数哉于是其
 法曰每四乃还遂还而憩于中央中央者太乙宫也
 以中央无卦也乃又自此从西北始而下于乾宫乾
 数六则六为右足又从西北而东南下于兑宫兑数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041-0448b.png
 四则四为左肩此与巽为互易者也又从东南而东
 北下艮宫焉艮八则左足八又从东北而西南下离
 宫焉离二则右肩二此又与坤为互易者也乃于是
 不返中央而竟上游于紫庭有五数无十数焉所谓
 九宫缺十数者如此是其窃九宫为洛书者予已详
 辨之兹不再赘而即其位数较之太乙行八卦以卦
 定数不以方定卦故方位乾坎艮震一如说卦而巽
 离坤兑则又从乾逆推不从震顺转半离半合而宋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041-0448c.png
 儒祇从抟受并不识原文祇晓离南坎北方位而不
 知太乙之行八卦南坤西巽东南兑而西南离四位
 不同故坤九离二巽七兑四位与数殊而宋儒仍以
 本位当异数致北宋到今六七百年间以坤数为二
 离数为九巽数为四兑数为七颠倒悖谬而茫然不
 之知也故河图之谬诸不待辨即其所绘图又有舛
 者夫康成之演此数以配卦言也其云六与一并七
 与二并者非叠复而溷为一也并者并也言相肩并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041-0448d.png
 也犹阴阳并合而仍然分也几见阴画阳画合并列
 之而溷然叠复作一画者说卦有四正四维而大衍
 之数因之则坎离震兑四正也乾巽艮坤四维也其
 曰并者以一维联一正而乾坎西北艮震北东巽离
 东南坤兑南西相联并列今抟所授图一与六复二
 与七复三与八复四与□□有正无维有生无成有
 合数无分数有四卦而无八卦其为无理莫大于是
 而陈氏误传刘邵误受以致四十五数有正有维五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041-0449a.png
 十五数无正无维其中或图或书或圆或方起水火
 之争成戈矛之势虽以邵氏之能犹然有图圆书方
 之说轇固胸中而不知所受之差之又如是也且说
 卦夫子书也以夫子明云乾者西北之卦巽者东南
 之卦故乾数之六巽数之七于是乎取而今一并之
 南北则所云乾为西北巽为东南者谓何且安知坎
 不为六离不为七而一六二七分属如此此皆周章
 之甚者而误袭其说而误之又误何与详见予河图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041-0449b.png
 洛书原舛编
乾之策(亦作/筴)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
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
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
而小成引而伸之(又作信/与伸同)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
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荀爽本/作侑)神矣
 故即以大衍究言之阳数九而乘之以揲四之数四
 九三十六此阳爻之策也乾有六阳则当有二百一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041-0449c.png
 十六策(荀爽曰三六一百八十又六六三十六合得/二百一十六 唐一行谓揲蓍得乾则于四)
 (十九策中已得二十五策所剩者刚三十六/策 策者蓍之茎数曲礼所云策为筮是也)阴数六
 而乘之以揲四之数四六二十四此阴爻之策也坤
 有六阴则当有一百四十四策(荀爽曰二六一百二/十又四六二十四合)
 (一百四十四二唐一行谓揲蓍得坤则于四十/九策中已得 十五策所剩者刚二十四策)则祇
 此大衍五十而合乾坤所得之策(二百十六一百四/十四合得三百六)
 (十/)可以当三百六十日一期之数(以十二月实计当/有此数今缺者以)
 (朔虚则月/不足也)合上下二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041-0449d.png
 阳相半所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之策(阳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三)
 (十六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为一万一千五百二)
 (十/)可以当万物之数(仲氏尝曰礼羽毛鳞介祼虫各/三百六十则万物应天时之数)
 (天官微星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则天象/已先兆万物之数 万物以盈数言)而皆于四揲
 求之是四营(求/也)而易仪已成十八变(三六十/八变)而内卦
 又成以内卦(即八/卦)之小成而引伸推类以及于重卦
 之大成所以显其道神其德行而与神明相酬酢者
 即一大衍而天下之能事已尽于是也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0041-0450a.png
子曰(虞翻曰诸儒皆以子曰为章首而荀马又从之/甚非 至吴澄遂去子曰字移置前神矣下)
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举正作/不字)为乎易有圣人之道
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一本无以字/下二句同)动者尚其变以制
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
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虞翻本作响云震/为响与巽命同声)
(相应故/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
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一本/作下)
之文(虞翻陆绩/本作爻)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0041-0450b.png
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
所以极深而研(蜀才本/作研)(郑氏本/作机)也唯深也故能通天
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以言尚辞者系辞也(虞氏曰圣人之/情见于系辞)以动尚变者推
 易也(陆绩曰变为爻之/变化正指移易)以制器尚象者包牺神农黄
 帝尧舜各有其事如后所云也(荀爽曰即结/绳为网罟类)而总见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0041-0450c.png
 之于卜筮之尚占然则卜筮可少哉问即筮也命者
 告也神告之而我受之谓之受命如冠礼筮日宰自
 右赞命是也如向者谓相向犹言如对面也物即阴
 阳之物谓来事也三人相杂曰参五人相杂曰伍史
 记引周书曰必参而伍之注三卿五大夫欲更议是
 也错杂也综者三苍训云理经也谓丝缕制经可开
 合也筮法以三揲而得一爻五闰而再扐即参伍也
 (虞翻曰五闰再/扐以成一爻)取扐之馀数而合计之乘除往复即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0041-0450d.png
 错综也(虞翻曰参天/两地以倚数)夫物相杂而成文揲三变而成
 爻此参伍以变也(刚柔相错/故曰文)通三极之数以定天下
 吉凶之象此错综其数也(六爻成则三极/见故曰极其数)韩康伯曰
 非忘象者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以极数至精者无
 筹策而不可乱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
 而无不应斯盖功用之母象数所由立故曰非至精
 至变至神则不能与于此也夫易之为易其旨极深
 (荀爽曰伏羲画/卦穷极幽深)其辞极变(荀爽曰文王系/辞研尽几微)极深故通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0041-0451a.png
 志极变故成务而统以一神该之故圣人道四而一
 在占概谓此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据前汉律历志及卫元嵩元包运蓍篇引此下与天
 数五地数五一段相接则此应在大衍之数至再扐
 而后挂之下而脱误于此者故李鼎祚亦云此大衍
 之数五十有五蓍龟所从生者程朱遂移至大衍之
 数之上则误耳若虞仲翔注下文易何为句曰问易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0041-0451b.png
 何为取天地之数也则谓先列此数而后发其义以阐
 大衍五十所以取数于天地之故并未言脱简于此
 故陆绩注开物成务句亦曰触长爻册至于万一千
 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则就文观义亦似可通者汉
 晋唐儒力卫圣经必不敢移易一字而宋人必毛举
 而曲辟之何也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一本无夫/易二字)开物(王肃本/作阖物)成务
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0041-0451c.png
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
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京房陆绩虞翻本/作工荀爽本作功)圣人
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
(刘瓛本/作臧)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
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
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夫圣道有四占虽一道而上兴鬼神下开事物通民
 志以定大业莫切于此故如此而已无他矣盖占筮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0041-0451d.png
 之法莫备推易观春秋史氏尚能理会故夫子三致
 意而惜乎后世之昧其法也蓍圆者蓍以七为数七
 七四十九象阳之奇奇则圆也卦方者卦以八为数
 八八六十四象阴之偶偶则方也如圆则径一围三
 而数奇方则径一围四而数偶理有然也六爻者变
 易而贡之贡即告也(见韩/康说)然而无思无为何思何虑
 固已退藏于密矣而出其吉凶与民同其忧患而蓍
 神知来卦知藏往往来既未无不蕴彻既作占筮之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0041-0452a.png
 法以兴神物而临筮则又洗心而斋戒之是聪明睿
 知神武而不用刑杀者也夫趋吉避凶各知忧患又
 安所罹刑杀哉(或曰郑玄王肃干宝本俱/所戒反则作等杀解不同)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
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盖本于乾坤而极于民用(器与道对阴阳为道事物/为器前已有通象器神等)
 (字而此重释/其所谓耳)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0041-0452b.png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此为揲筮三致意也夫祇一揲筮而本乾坤而全民
 用至于如是是故未揲之先合五十之数聚而不分
 有大中之道焉说文极中也屋极谓之中言不分于
 一隅也崔憬云舍一蓍为太极是也而于是分之为
 二以象两则是太极生两仪也李氏易解云祇四十
 九数而未分为太极分之为阴阳是也而于是揲之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0041-0452c.png
 以四以象四时则是两仪生四象也虞翻谓四象即
 四时是也而于是一扐再扐再变三变而八卦成焉
 则是四象生八卦也荀爽云四时通变为八卦之所
 由始是也夫如是而所生止八卦已哉吉凶定则大
 业即于是生而况其他矣所谓生生之谓易如是矣
 其不及挂一象三归馀象闰者略言之也犹后文祇
 言象四时也旧以太极两仪汎指天地则于易有太
 极易有四象两易有不合一谓是伏羲画卦时则画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0041-0452d.png
 卦是作卦(本辞作/作八卦)不是生卦系词凡言生如生变化
 生吉凶生情伪生利害皆是筮卦非画卦也二伏羲
 画卦是由乾而坤而八纯而因重以至六十四此夫
 子本辞自言之并无由一而二而三而四之法三(见/后)
 太极祇中而不分之义而为图为说聚讼不决此必
 不可为训者四(见/后)四象从来无解五(见/后)且后文明云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与下所以示所以断同若指画
 卦言则阴阳老少但画时取资之象谓可以示世告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0041-0453a.png
 世断吉凶乎六予初释此节凡两换稿已略有成说
 忽儿子远宗(字姬/潢)从南昌舟中寄书谓终狃习见恐
 是申言揲筮之意反覆举似予幡然从之然此亦秘
 旨不谓其遽见到此
 汉儒多以四象为四时然不解揲筮则四时安能生
 八卦今洞然矣若康成以木火金水为四象虞翻以
 男女长少为四象侯果以神物变化垂象图书为四
 象总是不合至赵宋专龙陈抟先天图谓老阳少阳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0041-0453b.png
 老阴少阴为四象而世其遵之考阴阳老少仍是揲
 蓍所用与画卦不同惟卦有动静爻有贞变老动少
 静老变少不变故立此数今画图者先以两仪为一
 重(一阳/一阴)则是而画始非一画也若又加一虚中夹画
 于两仪之前以为太极则又别一画非画卦也且庖
 牺未尝有此画也乃以两阳两阴作四象而以为二
 重夫老之与少并从已成之卦所推故乾为老阳非
 老阳而后乾也当庖牺作乾画时虽有二画然尚未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0041-0453c.png
 知所成为何等而乃先曰此当为纯阳之卦此画为
 老阳有是理乎此说之必不可通者也乃作三重画
 而并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一齐出之为八卦是一
 画之后不必成乾已先作兑离诸卦之画及成乾之
 后又不必继坤而反以六子之卦成之坤前将夫子
 大传所云成象乎乾效法乎坤与夫乾坤成列因而重
 之一索再索得男得女诸语显然牴牾是敢于悖圣
 而以此解经真卤莽之甚者也故先天之学创自魏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0041-0453d.png
 伯阳而道家传之予有八误辩见之卷首兹不更述
 特是九六七八数复不伦据崔憬立说谓三天两地
 阳数从三起阴数从二起乃自三而五而七而九顺
 数之则九为老阳为乾七为长阳为震五为中阳为
 坎三为少阳为艮自二而十而八而六逆数之则六
 为老阴为坤八为长阴为巽十为中阴为离二为少
 阴为兑而其后揲筮法出则计四十九策中揲四所
 馀但有九六七八而并无一四三五十二之数于是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0041-0454a.png
 祇以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而复以三四立法在纯阳
 则三三成九在纯阴则二三成六两阴一阳则三为
 一阳四为两阴而成七两阳一阴则六为两阳二为
 一阴而成八其所为老少者数有如此今既名老少
 而其为数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是既非大衍又非参两又非扐三揲四而公然以
 此当老少之数是妄也又陈抟授太极图并图说于
 种放放授穆修修授周敦颐者其图本魏伯阳参同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0041-0454b.png
 契中坎离匡廓三五至精两图而隋唐间道士合两
 为一名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图而唐玄宗有御
 制序冠于其端今所传一圈一三轮一五行而又足
 以一小圈两大圈者是也其图说不知何人作意亦
 旧有之观开句无极二字即参同契三宝章往来洞
 无极与玄宗序中宝号所称真元圣主上方开化无
 极而龙而用之可验也至若匡廓三五原图真元图
 并绍兴间朱内翰子发所进图其纰缪无理历有考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0041-0454c.png
 据详见予太极图说遗议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荀悦汉纪立/下有象字)
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九家易/作册)索隐钩深
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陆德明/本作善)
乎蓍龟
 以故法象变化各有小大即知崇礼卑不过位分之
 间犹且以富有之业贵贱之等辨其重轻而况制器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0041-0454d.png
 之尚象卜筮之尚占者乎(释诂曰亹亹勉也侯果曰/吉凶未兆之事物皆勉勉)
 (然愿/知之)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王肃本/作雒)出书圣人则之易
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
断也
 是以天生蓍龟(即神/物)加之以法象变化无不可法而
 可则又况洪荒甫辟神物初开河出马图山出器车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0041-0455a.png
 其可则有不止于蓍龟者是其析乾坤而为四象所
 以示吉凶之意而于是系辞以告之凡以为断也所
 谓系辞焉以断吉凶也所以占也(据竹书纪年马图/出河帝王世纪河)
 (出龙图洛出龟书而班固前汉志曰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与郑氏易注同相传龙马出河负图九册)
 (神龟出洛负书六册盖中古用竹板漆字上古未知/何物若后儒俞琰以尚书有天球河图共列东序谓)
 (即球石之类非也河图与大训对即书册也但孔安/国刘歆班固王充诸儒俱以洛书为禹治河时所出)
 (则夫子引以为作易所则反无理矣考禹治河所得/名为洪范九畴不名洛书观书云天乃锡禹洪范九)
 (畴并不及洛书可验也若云天所锡者洛书禹因而/衍之始名洪范九畴则书又云天不畀鲧洪范九畴)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0041-0455b.png
 (是以禹所更定之名而天反豫窃/之也可乎馀见前大衍之数下)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郑氏本/作有)以尚贤
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此亦文言之脱于此者大有以夬之上六移为五六
 而与上以九是尚贤也顺者五顺上也信者五孚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0041-0455c.png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则系辞要矣然而系辞者书也书亦有不尽言者系
 辞而为书即言也言亦有不尽意者夫不尽则意不
 可见而易不尔也夫易未尝不尽言不尽意也以立
 言尽意而凡卦爻之为情为伪无不尽也以系辞尽
 其言而凡通之以利用占卜之以行鬼神无不尽也
 (苟爽曰鼓动也舞行也以三百八十/四爻动行相反其卦以尽易之神)
乾坤其易之缊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0041-0455d.png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
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
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一本/作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
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
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
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一本/作财)之存乎
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0041-0456a.png
言而信存乎德行
 而特其所为意言不尽中有蕴奥者则藏于易之为
 乾坤(虞氏曰缊藏也/侯果曰渊奥也)自乾坤成列而聚卦生焉向非
 成列则无以考其推移之迹而凡一阴一阳之谓道
 亦以为止此已矣(息止/也)惟夫阴阳道也而聚之为形
 形上为道形下为器器即物也所谓物以群分者也
 而于焉推之分之化裁为变推行为通夫变化而推
 行之非推易乎变化推行非即所云刚柔相推而变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0041-0456b.png
 化见乎而况通于鬼神见于事业乎吾前已言之矣
 惟恐世之不得其言而又不能以明言一篇之中三
 致意焉吾前所云见赜见动因物成象立推法以作
 系辞非不言也故曰系辞焉而吉凶生也前所云言
 天下之赜言天下之动拟议之以成变化非不言也
 故曰刚柔相推而变化见也特其意则终不可见存
 乎默成耳(德行谓有得于言而能见诸行者旧不得/其解以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一段重见)
 (不合妄为改移乌知/圣言之神妙如此)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0041-0456c.png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0041-0456d.png
 
 
 
 
 
 
 
 仲氏易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