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572-04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四十二
 艺文
  记三
 国朝
  重修盘江铁桥碑记       卞三元
  盘江之源出乌撒绕曲靖西导七星关而下安南境为
  入滇渡处两山夹峙类巨灵擘之以界滇黔者也两崖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572-0413b.png
  中绝壁立如削江水注之渊澄而湍激比险于瞿塘滟
  堆虽差狭其涛泷澒洞不可向迩鱼鳖弗窟蛟龙弗宫
  鲸鳄怪物弗能游是以方舟无功用楫无力虽忠信如
  梁之父莫敢涉也顾盘江之外滇实宅焉兹为黔唇齿
  辅车之阨若之何其隘而不可渡也前方伯朱公家民
  颇出奇思乃锤铁以为絙凿崖以为㭬亘两壁而贯之
  纬以板其为絙也其为板也如其度盖亦栈之类桥者
  名曰铁锁桥始通道云即庄蹻以下曾未及此不知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572-0414a.png
  当日何以飞渡而迄今有之抑亦海内之奇制也
  欤第铁之性也刚絙之性也弱横亘几十浍其中
  自弗能强矣行其上者足左右下絙辄因之升降
  而板则或起或伏欹跃咿轧人之体亦与之摇撼
  不能自持如乘巨浪之艇如履将泮之冰鲜不掉
  眩而寒栗者且视前者陟岸而后者始登不则相
  蹑而愈震殆欲前欲却俱不可得危孰甚焉况万
  骑万卒之遄迈乎我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572-0414b.png
 大清削平海内拓土暨滇而疆埸犹未尽靖恒遣禁
  旅更班弹压岁运数百万金钱以供刍糗月频至
  焉此外飞章羽檄及他递邮络绎不绝而昔之七
  絙今为寇燬者二则力益弱而度益危人胥患之
  督宪赵公统摄二省大政尝往来于曲靖安顺间
  岁数道此桥乃熟习形势则谋于予曰盍亟图而
  新之予拜手曰可于是营诸铁索之次鼎建舆梁
  焉石之不可而取诸木乃命官督丁役采于山得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572-0414c.png
  巨材二百二十八株排连之使卧于两岸临水复
  镇之以巨石柱之以劲干各层累而加率如之凡
  叠序出焉咸鐍其本加固及两木之末不接者仅
  三十有四尺选材可六丈者矩之以交其上而弥
  缝之植者为槛帱者为屋兀者为门无不宜焉于
  是乎腾未云之龙驾未雨之虹矣则与古之铁索
  并存于险阻之间虽踵事增华神明其物不可谓
  非奇思轶出者也视故桥之用则可以雁序而前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572-0414d.png
  可以鱼贯而越可以方轨联镳携笈荷担千万人
  逐队建旟而坦行且不知有山水之厉宁知有风
  摇电掣之惊乎于戏水土之穷前人济之以金今
  也继之以木五行之利溥矣哉是役也授略于总
  督赵公讳廷臣济其用者藩司颜敏粮道王廷弼
  程其工者安顺司李沈玑永宁刺史徐国维董其
  役者盘江游击王官姚有智安南守备程璧余则
  赞成之而已工役之值则取诸关税三阅月而就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572-0415a.png
  不以为劳费俾由滇黔者自今无恐公私赖之佥
  曰赵公济川之功哉
  关岭汉将军碑记       彭而述
  自黔入滇蜒程峣崅弥望皆山车马多行隙中独
  安顺迤西当胸而立亘矗云起则岭名岭从关将
  军索得名将军而前不可考也余于顺治十七年
  庚子由滇藩逾此陟将军祠拜焉阅四年甲辰复
  以黔臬至则威清使者陈公新其宇丐余文碑其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572-0415b.png
  事且言曰此前制府赵公意也余窃往读史传汉
  前将军赫赫矣今天下方州僻壤粢盛肥腯几与
  有国者之祀社稷城郭之有孔庙等今将军名索
  汉前将军子其轶事不少概见荆州之役既已父
  子殉难无以索名者史失其名欤且中原徐泗宛
  邓之间为前将军百战之地何以竟无将军在也
  既而思之将军父子所事者刘氏耳南郡之后刘
  氏既西将军随之黔志称建兴之始将军从诸葛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572-0415c.png
  丞相南征将军先驱拔山通道为此岭开先宜血
  食于此古之名山大川率有神人居之将军戮力
  王事焄蒿悽怆与山川相为不朽岂顾问哉尔时
  中原鼎沸为西南一隅将用蜀以用天下以延火
  德之基若使雍闿之乱不止则蜀中震动褒斜以
  东不敢问矣孔明先南中而后乃有事于中原饶
  有深意将军之心与孔明同此岭之所以传将军
  与将军之所以常有此岭非偶然矣或者曰孔明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572-0415d.png
  舍荆州不问称戈瘴毒之乡与鳞介争雌雄迨擒
  纵既成而力亦惫矣安能复问高光之鼎乎此大
  不然譬之千金之子方有事于强邻怨家而垣墙
  之内乃有伺窥筐箧厝火于积薪之上者此之不
  除祸岂在远孔明之先克南中亦犹是也然则天
  下之岭多矣而此岭独以将军傅何欤曰此人心
  之不忘刘氏也今山半有饮马泉有关帝像此又
  因将军而思及帝者也帝始终为刘将军亦始终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572-0416a.png
  为刘成都虽去后主虽淹没不傅而人心之帝与
  人心之将军不可诬也此关岭之名后天地而不
  朽赖是欤先是孙氏窃据黔滇十有六年大师西
  征惟此岭戍最严迨我师直捣而风靡今缅甸车
  里南交奉正朔恐后车书一统此岭实先之何莫
  非将军之灵哉按是祠之建肇前代通道都督马
  公置守禦所正统麓川之役靖远王公拓之及大
  司马松月伍公登诗告成祠之起皆以边圉有警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572-0416b.png
  行师克振今
 国朝膺命滇黔职方开于十五年之后总制赵公按
  舆图考祠典饬榱桷而蘋藻之国之大事在祀与
  戎其知之矣
  重开诸葛洞碑记       彭而述
  偏桥距沅州四百馀里中联三卫为黔楚喉沅居
  楚西偏𨽻楚偏桥居黔南孔道属黔而兼隶楚先
  朝偏沅抚军之设取名于此以为滇蜀黔粤楚五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572-0416c.png
  省总枢故抚军驻节两地从中持缓急楚东南都
  会百货所聚江汉而外众水所归沅水上接黔之
  镇远所谓潕水也发源于黔在黄平而上可滥觞
  下此即可通舟乃偏桥之南北上抵黄平下抵镇
  远二百四十馀里有所为诸葛洞与夫老洞鹞子
  滩等巨石填咽不受舟楫沅州至镇远而止即勉
  强溯流夹舟而上必不能踰诸葛洞洞夹两山青
  嶂万仞石大者如象小者如牛从上而下趺为深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572-0416d.png
  潭不能容舠前朝督师太和郭公子章曾经开凿
  有碑记可考事久石还本位水归旧流阻碍如故
  于是楚粟入黔者自镇远而上二百馀里担负之
  功百倍其难
 国朝顺治十五年王师定滇黔贝勒诸军驻滇黔及
  镇兵散布黔南郡县者以亿万计厥费正等新镇
  道徐君及副戎王君以事关军兴力议修举请之
  台使者及藩臬之长初以时绌举赢未便二君请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572-0417a.png
  之固议乃佥同鸠工襄事告厥成功下起镇远上
  至黄平竟可通舟转饷不至乏绝予庚子夏捧滇
  藩檄道经偏桥闻而壮之与王君并辔往观叹曰
  郑国开渠遂为万世之利西门豹决滏水润邺下
  国人祠之不衰况乎排凿疏导力同开山且事关
  军国之大乎今夫二百四十里中山路险隘牛车
  莫施计一夫所负不过四斗一日所行不过五十
  里二百四十里往返所费一日止以二升计之十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572-0417b.png
  日之中已去其半如是而进计之四十石止得二
  十四百石止得二百而此百人中之妨农功赔里
  递以及胥吏之浸渔不与焉若夫舟即最小者可
  受十石或二十石是一舟可以省百人数十人之
  费矣其劳逸奚啻倍蓰若夫商贾免捆载之劳鱼
  盐得顺流之势而都匀平越之郡得借此转输可
  以仰给他县无水旱之困且环黔南之洞苗犵狫
  亦得以本土所产贸易外货勿生戎心是一举而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572-0417c.png
  四善备焉又不止军兴一事为然也难者曰黄平
  而上距黔尚三百馀里安得不陆曰是不愈于已
  乎古人有言得尺即尺得寸即寸况二百四十里
  之间乎滇南千有馀里粟所难及所需惟金计东
  南吴越之间襁属不绝于道其所需人功不赀亦
  可以稍贷黔之馀力以为滇地黔困少苏一力办
  滇不尤愈于二者并急乎滇地宜五谷产金锡益
  州沃野千里汉唐以来皆属内地黔两腋皆苗中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572-0417d.png
  通一线粟不足供外来之用先王开黔所以开滇
  也昔庄蹻略黔地而王滇正以非黔则入滇无路
  今日之役亦犹行古之道也后之君子缵而行之
  征缮稍暇拓而大之利在百世其兴作费用详载
  徐君记中兹不悉
  严革协夫碑记        蒋应修
  语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古之善保天下国家者未
  有不慎用其民者也慎用之则治否则乱慎用之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572-0418a.png
   则安否则危慎用之则田野辟而财赋足否则土
   满帑虚公私交困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亶其然也我
  朝驱逐流氛定鼎燕蓟吴楚闽粤倏忽荡平未尝烦
   一民负刍茭运粮糗为大兵供亿故民之从之如
   水如市岂非慎用其民之效乎区区滇黔片地何
   难走一骑抽一矢刻期扫卷而
世祖章皇帝固迟之十五年之久始从事焉亦曰大兵之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572-0418b.png
   后中原民力竭耳乃滇黔底定驻镇维难又不惜
   岁捐五百馀万之饷以厚兵力而戢疑贰凡以一
   隅蠕动上廑
睿虑譬若癣疥之忧虽全体无患而搔痒不能去心
先皇帝之念不忘民也如此是以经略阁部洪公上体
宸衷下恤民隐饬令军饷所至邮递官弁得以便宜开销
   给价雇运一时民乐趋事饷无停轨甚盛心也无
   何而稽覈令严耑责驿运驿运力匮爰议帮协因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572-0418c.png
  帮协而生科𣲖因科𣲖而生横索因横索而生滥
  应一民也而拉马而载狗而迁货贿而肩花木而
  轩优妓而舆罪孽皆民也一民之役于官也而上
  官而使客而亲识而势豪而差役皆官之使为之
  役也嗟乎黔阳一带民几犬豕不若矣是乌识天
  地之性之贵人也哉总督甘公畿辅重臣
天子念边荒控制为难毅然简公经理滇黔两省公受
  命星言夙驾汲汲出民汤火如勤训练稽尅减绳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572-0418d.png
  贪墨禁馈遗威梗顽辑柔懦崇节俭躬劳苦无事
  不从民生起见尤于协夫一事谋之抚军饬司道
  张之示告凡属下吏晋谒者罔不谆谆命诫诚以
  役民之力必妨民之农必耗民之财必轻民之故
  土必离散民之父子兄弟妨农谷贵耗财室罄轻
  土业徙离亲情散一二民苗不远而之蜀楚即与
  红黑种为伍耳于是覈金钱给邮递革协济举雇
  募劝力行惩不率始之法令初具继乃经画倍明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572-0419a.png
  盖量远近酌险易大抵雇价权舆于一钱一分嗣
  有三分四分六分之差等行之期年小民晓然公
  慎用其民之意即使客亦晓然公慎用其民之意
  科𣲖杜横索敛滥应戢一时士农乐业工贾安生
  如公疏所云米值一年减倍者其明验也乃公犹
  虑法久玩生日积蠹起缮疏入告吁谟洋洋部议
  允覆
天语煌煌砻石勒铭垂宪彰彰愚闻之父母之爱其子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572-0419b.png
  也非苟且旦夕谋必为之计深远虑长久使永不
  即于殆公之于民岂非计深远虑长久者乎诗云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公之谓也修守平越后于公
  之莅黔盖协夫之革始未尝不病其捍格难行及
  奉檄讯卫弁滥应一事盖两阅月而驿夫至六千
  馀名喟然叹曰何贱视吾民而虐用之若是用是
  一遵公令宁以罪我听之人而不敢暴用一民即
  公务跋涉必价雇往返不敢自欺欺人以速谤戾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572-0419c.png
  爰奉
旨勒公疏于通衢俾绅士民苗咸知弊政永革复为之
  记刋之行馆庶登斯馆者共晓然天地之性之贵
  人而用之者之宜慎也则由一隅及天下由一日
  及万年坐致庶民用康国祚罔替公之志其一畅
  也夫于是乎书
  重修阳明书院碑记      杨雍建
  贵阳抚署东偏有阳明先生书院故明大中丞阮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572-0419d.png
  公文中之所嗣修也自兵燹蹂躏以来高陵下谷
  一望苍然而空木颓垣犹仅存于寒云落日烟埃
  起灭之馀岂有幸欤余以听政之暇揽其遗址摩
  娑断石而按其文辞所称述先生在黔功德为甚
  悉因念黔于职方为西南徼遐阔僻陋民杂苗犵
  山栖而草处椎结卉裳攻劫斗暴往古所不能柔
  驯自数百年之间始循法度称贽奉贡以至于我
 国家进以文治学者争自奋于六艺由于训程感道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572-0420a.png
  怀和薰蒸砥砺卓荦间出登进显庸发闻四方虽
 朝廷文教覃被实大以遐而揆厥阮初报本反始则
  黔人之俎豆先生宜不能怠庶几充大厥宇崇荅
  弗替而风廓雨立陊剥不堪登其门门坏升其堂
  堂废徘徊俯仰以余之莅兹土也而又乌得无情
  哉遂乃徵工执用来会祠下凡斋舍之倾圯无存
  者栋楹榑栌椳闑扂楔之腐败挠折与级砖甍甓
  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䵝昧者或作或仍以葺以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572-0420b.png
  治室宇具修神位毖清蕲示后人而亦无侈前功
  工既讫乃伐石以纪之其词曰伊昔先生至于是
  邦葺轩以居何陋因名惟德无陋惟人无远去陋
  本儒则思其返有祠奕奕亲临炙之尚俾来者钦
  兹训辞佩服无斁如参于前良知内照其敢不虔
  居而无陋罔贰昔言申陈严祀永永是尊
  阳明书院碑记        田 雯
  余尝考昔人之不合于时而迁谪其官者或海外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572-0420c.png
  或蛮乡比比然也柳州播州皆非善地而播州尤
  非人所居黔地接壤于柳州而播之版图则半隶
  于黔明朝二百七十馀年前后以谪官来兹土者
  有王文成邹忠介两先生忠介以抗疏忤江陵杖
  戍都匀卫日与匀士讲明阳明良知之学著书立
  说大抵尊信文成者文成先生疏救戴铣遂谪为
  龙场驿丞得罪之由南皋略同宜其意之相从也
  其学问关乎世道人心其功在于生民社稷明臣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572-0420d.png
  中无有出其右者非气节文章一才一艺之士所
  可企而及也故南皋尊信之不置而黔之士俎豆
  之无已也方先生初至龙场刘瑾憾犹未已事且
  不测自计得失荣辱颇能通脱独生死一念未忘
  乃为石椁自誓居易俟命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
  之旨寤寐中若有人告之者呼跃而起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
  也乃以傅记五经之言證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572-0421a.png
  臆说呜呼先生之学以谪官而成先生之道其亦
  由龙场而跻于圣贤之域也耶当日坐拥皋比讲
  习不辍闻风而来学者雍雍济济观其课诸生四
  条并问荅语录俾尼山之铎被于罗施弦诵流傅
  以迄今日黔之士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岁时伏
  腊或走龙场致奠亦有遥拜于其家者先生之教
  何其广而泽何其深且远欤乃复于穷岩茂箐之
  间以何陋名轩寅宾为堂君子亭玩易窝旧迹岿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572-0421b.png
  然遗风宛然虽樵人猎士过其地者无不感而生
  敬流连而忾慕其为人所谓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其最大者则在于水西安宣
  慰二书当是时刘六七之巨寇方兴安氏之奸谋
  欲启发微摘伏有以片纸数言詟服而震慑之消
  反侧于未萌伸天王之大义虽司马谕蜀殆无以
  过也嗟乎先生一谪官驿吏耳亦何与地方事而
  乃寓深心以弭祸乱讲吾道以正人心实大有造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572-0421c.png
  于黔也哉而凡膺封疆之重有斯民之责者其亦
  当愧而知勉矣迨平茶獠征岑猛浰头八寨猺洞
  革心鄱湖一战宸濠授首异勋铭于景钟大名垂
  于青史皆自龙场之石椁悟道始奈之何拘牵之
  说者谓其邻于佛老而轻诋之然而光铓万丈揭
  日月而行先生之道固自若也夫知行合一致知
  为力行之本而力行实践则必从功业中体验而
  出先生之生平功业赫赫如是当时宁吉辈岂不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572-0421d.png
  闻知之顾乃甘为蠡测不惟先生所哂抑且为南
  皋所不受也余于抚黔之明年重修其祠既告厥
  成援笔书此且勒诸石以示黔士之来学者若夫
  祠之亭树花竹因革始末则有阮杨之碑在皆所
  不道也是为记
  重修武乡侯祠碑记      田 雯
  黔城南贮甲铜鼓诸山多武乡侯陈迹世傅侯于
  章武时南征此其平蛮略地处也按侯以南阳布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572-0422a.png
  衣受三顾之知佐先主奄有巴蜀而成帝业自离
  草庐以来二十馀年夙昔以管乐自期可以无馀
  憾矣洎乎受遗诏谓其才十倍曹丕终定大事夫
  所谓大事者非斤斤于六尺之孤而一隅之安也
  昭烈之志实未尝一日忘并魏吞吴身将没而志
  不衰盖欲侯大展其才瞰中原之变兴复汉室斯
  已耳建兴元年侯以丞相领益州牧开府治事手
  握兵柄或以侯处此痛思先帝之顾命势必奖率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572-0422b.png
  三军首出祁山为北伐之举其事审其计决矣而
  乃汲汲于南征之役者何欤当是时成都甫定根
  本未固也主幼国疑群蛮蠢动而人心未归也凫
  蚕蕞尔之国财用弗充也脱一旦兴师动众骤议
  远图彼雍闿朱褒孟获之徒得从而窥伺之且有
  以袭其后吾知侯之谨慎必不出此所以遣使聘
  吴因结和亲可以毕力于南征而不敢轻试于北
  伐此侯之雄略亦远谟也夫侯之南征后主亲送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572-0422c.png
  于郊诏赐金钺一曲盖一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
  六十人分兵三路遣马忠攻朱褒李恢向益州达
  昆明而躬率步骑由水路入越巂又得酋帅济火
  率罗鬼诸部刋山通道聚粮以供军不百日褒闿
  悉平闻孟获为蛮王长募生致之于是自艮坑佛
  光漾濞川而北历髣州庆甸而西以暨乎骠国木
  鹿都鲁普坎之问七纵七擒南人不反而心归矣
  攻心为上由于街亭败将之一言而成都根本之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572-0422d.png
  地如盘石矣三月兴师五月渡泸至秋而事定凡
  牂柯昆明越巂永昌地方数千里莫不收其豪杰
  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旅之
  用财用充而国以富饶矣国富而后治戎讲武北
  伐中原此固善体乎昭烈之志无负永安之托而
  侯之雄略远谟为何如耶是岂管仲乐毅之俦所
  可比拟万一者哉嗟乎出师二表日月争光五丈
  秋风英雄挥涕正所谓运数有归不可以智力争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572-0423a.png
  也若夫损益连弩之妙木牛流马之奇行屯田于
  渭滨作八阵于鱼腹又侯之馀才剩技矣然蜀书
  所载于侯平蛮之道尤详不置吏不留兵不运粮
  三者至当而不易盖置吏而终不相信必成祸患
  留兵则无所食运粮则苦于山川险阻旦夕告匮
  而多脱巾之呼惟于既平之后即其渠帅而用之
  示以信义布以德威俾分守其土各部其民纲纪
  初定而蛮汉相安此道得也且其征之之方蛮习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572-0423b.png
  击刺侯故困以兵蛮善燎原侯故攻以火蛮俗尚
  鬼侯之用兵疑鬼疑神也蛮所恃者深山密箐之
  中为群狐三窟之计侯故穷搜之无得避震詟之
  弗敢出也至于贮甲铜鼓陈迹依然何莫非侯之
  奇迹閟响有以服蛮人之心也哉山下有祠数百
  年矣距城不远余故谒之而且新之复筑小亭于
  山之上览黔之胜而立石其旁因得考侯南征始
  末而述所以平蛮之道如此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572-0423c.png
  重修甲秀楼碑记       田 雯
  甲秀楼者江公东之之所从事也越今百馀年矣
  波涛汹涌之冲激风雨雷霆之动荡乌得完楼哉
  盖江公而后无复喜从事者何今之人不逮前人
  也江公当日知楼之有关于黔而皇皇为之且有
  关于黔之人才风气而以甲秀名之其用意深矣
  假使江公之后或数年而一人焉或三五十年而
  又一人焉而不听乎波涛汹涌风雨雷霆之交于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572-0423d.png
  楼也楼虽不完亦不若今日之甚矣无如江公而
  后遂成绝响落落百馀年无复喜从事者斯亦楼
  之不幸也使人而皆喜从事则天下何足治不独
  一楼然矣后之君子常有所不屑则躁否则惰躁
  则妄惰则废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
  出于此而不足怪呜呼此苏子瞻之所以致叹于
  驿馆欤夫事之始也有创之者事之终也有成之
  者当夫创者既往成者未来欲存欲亡可断可续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572-0424a.png
  之际有人焉存一线以待来兹其人不可少其功
  最大如经学与理学相表里也理学成于宋儒韪
  矣然言诚言敬言礼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莫不
  本于经学苟于嬴氏灰烬之馀非得汉儒诸人经
  各有注傅各有释火尽薪傅以闻于后世宋儒欲
  直接洙泗之渊源讵可得乎盖前事者后事之藉
  而绝续之交不可无其人也嗟哉此楼也江公之
  后有人焉今则事半而功倍也惜江公之后无人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572-0424b.png
  焉今则事倍而功半也大扺泄泄焉无复喜从事
  者吾虑黔之终无此楼也于是鸠工集材而新之
  度木于林伐石于山计瓦甓墁钉于匠兴工于己
  巳之二月凡百五十日而成立于鱼矶烟水之上
  跨乎长桥垂虹之间可以为黔人之美观焉虽事
  倍功半远不逮江公之所为亦可以无遗憾矣然
  而人才风气之所关其在斯乎今日者风气日挽
  人才辈出甲乙科名之盛又于黔士之文章卜之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572-0424c.png
  不尽系乎楼之完不完也余将以告夫后之喜从
  事者是为记
  重修偏桥碑记        卫既齐
  施秉弹丸邑耳而黔楚往来实为东西咽喉由黔
  而之滇之蜀之粤西一线羊肠联络省会且四五
  焉县北门外故有桥名偏桥夫楚南密迩荒服故
  设偏沅巡抚挈一州一卫以命幕府重其地也桥
  而专有卫名其为关津冲要非一日矣顾地当岑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572-0424d.png
  鳌景洞之间洪江南绕春夏霖雨暴涨山泉百道
  争注奔腾震荡桥亦易圯圮则行旅次且艰苦万
  状康熙二十七年桥圮即于是年议修之官黔中
  者皆协力鸠助伐石集工糜金一千六百有奇凡
  阅四寒暑至今三十年而后成其将成也余适奉
  抚黔
简命道经其上解橐中糗粮资助之工乃竣其工之钜
  而时之久盖如此余观古昔盛时雨毕除道水涸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572-0425a.png
  成梁畚挶之任一司里举之有馀孟子之论子产
  曰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奏功不过句
  日间耳由今观之何其难易悬绝与盖黔地纡盘
  万山中山岚蒸郁恒阴易雨谓之天末又谓之漏
  天一切桥梁道路与中土之平原旷野较不啻倍
  蓰无算其工之难成而易坏也大率风土限之也
  虽然人事修则风土为之潜移绸缪未雨先事而
  预防每每用力少而成功速及其倾圮溃烂然后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572-0425b.png
  图之虽在中土难亦十倍凡事皆然岂容专诿其
  咎于风土也哉方今
天子神圣深仁厚泽彻于梯航万国之外黔虽远犹郊
  圻耳余不敏窃欲奉扬
 德意俾黔中百度振兴俪于中土值斯桥之成于下
  车时也记之以为百度权舆可也若夫经营鸠助
  则众人之成绩也其详书之以志余不欲掠美之
  意云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572-0425c.png
  重修文昌阁碑记       卫既齐
  会城东郊外有峰突起是为木笔文星支衍蟠曲
  而入城中为院司场屋之祖术家嫌其未尽耸拔
  思有以助之乃于子城之上建阁三层中祀文昌
  上以祀魁下以祀武安王而总名之曰文昌阁盖
  从其类也阁成而人文蔚起科目夺省榜之半荐
  南宫宴鹰扬者从不乏人即莅官于兹土者亦多
  誉寡咎不数岁辄迁擢扶舆之灵信亦有所钟耶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572-0425d.png
  迩来戈戟频仍城阙荡焉若扫而此阁岿然独存
  不可谓非呵护之力也然岚侵雹损桷败瓦飞神
  且不免于栉风而沐雨几几有不能复全之势余
  见而有触于衷遂蠲赀募工以整理之未几而朽
  者轮敝者奂摩空切日顿还旧观因伐石以志之
  曰吾闻文昌六星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
  四曰司禄五曰司寇六曰司勋为天六府计集天
  道而其司箓之神则东晋越巂张亚子在周为张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572-0426a.png
  仲诗所称孝友者是也在建兴为谢艾傅所云以
  铁如意赠姚苌一麾而戈盾戎马毕列者是也若
  夫斗柄戴筐一星奎其形似履履以行远言之不
  文行之不远故文章之事归之而武安王则所谓
  绝伦超群读春秋明大节义以成仁者也是皆有
  裨于风教其从而祀之也宜然非徒祀之已也古
  之大圣至神即古之忠臣孝子信友仁人苟大伦
  之无忝斯百世而可师生为上卿殁为明神在天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572-0426b.png
  为日星在地为河岳无二道也则欲绍往烈启新
  图掇鸿名树骏业当思与鬼神合德砥躬饬行补
  造化之所不及庶几可相可将景命有仆百禄是
  遒不负重修之意也夫
  重安江新建浮桥碑记     阎兴邦
  五行之性莫柔于水而亦莫险于水堤之厚也而
  水能刷之石之巨也而水能转之甚者从高而下
  汹涌澎湃怒似共工捷同夸父其险极矣先王知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0572-0426c.png
  其然以为水之散者可障以土水之暴者当浮以
  木稽之大易涣之彖曰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中
  孚之彖曰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夫坎水也兑泽
  也巽木也木作舟楫利以行水而桥梁之功有时
  而穷者通之以舟楫则险者可平今黔险地也而
  为滇之孔道从西而往者莫险于安南之盘江自
  铁桥成而盘江之险不惊从东而来者莫险于黄
  平之重安江自石桥倾而重安之险益甚盖此桥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0572-0426d.png
  齧于水而行旅之号呼于两涯者已数年矣前制
  军范公目击其险首捐五百金以倡滇黔之文武
  而饬黄平徐牧为之重修适予自豫移黔亦捐三
  百金以乐观其成如是者三年费金六百五十两
  突遭山水冲颓一旦付之波臣时康熙三十四年
  五月二十五日也闻报怃然因念以刚制柔刚必
  不胜且水性悍土性疏置石其旁溪急涧陡冲之
  而去奏功实难爰进同事商度良策佥曰古有造
卷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0572-0427a.png
  舟为梁者盍师其意建为浮桥以通往来庶几尽
  善予应曰可仍上其议于制军王公公亦以为然
  乃问司库得两省捐助银若干檄令平越守逐一
  估计共酌价银一千四百二十六两零随委馀庆
  牛令专司其职采木于山柔铁于冶油麻灰漆工
  银口食纤悉毕备凡江之广阔二十馀丈用船一
  十六只每船相去三尺通水势也船面铺板一丈
  五尺护以栏楯防失足也铁鍊二根横系两岸贯
卷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0572-0427b.png
  于船中使有约束也两岸平砌马头重起阶级使
  行者如履大道也其船定于九月搭造三月拆卸
  仍为住房一十六间所以便堆贮慎守护也酌拨
  水手八名给以工食处以屋宇则人多而接应易
  食足而用力勤也有船以联之有板以平之系以
  铁索则坚施以石磴则坦为房以贮船则可久设
  夫以守船则可遵如是而重安江之险天地留之
  而人谋胜之于以知事不相其宜而胶于一定之
卷四十二 第 29a 页 WYG0572-0427c.png
  法未有能济者也夫世之人必以为木不若石之
  固舟不若桥之安乃盘江之桥架木于铁絙之上
  而行者免覆溺之虞重安之桥造舟于大水之中
  而行者无望洋之叹皆所谓易道也易穷则变变
  则通通则久不变而求通古未有之者是役也起
  工于三十四年十月告成于三十五年九月文武
  之乐输两省之协助例得备书于石以告后之人
  时加修葺焉俾往来于滇黔者利涉大川不震不
卷四十二 第 29b 页 WYG0572-0427d.png
  竦则险者失其险矣
 
 
 
 
 
 
 贵州通志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