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327-00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存研楼文集卷五
             编修储大文撰
  杂著
   广陵西城
天台胡氏曰杨行密军于扬子盖并广陵之西山以逼
广陵城又曰攻守之势地有所必争杨行密之攻广陵
也寨于城西蔡人之攻行密又据其故寨盖争形胜者
卷五 第 1b 页 WYG1327-0058b.png
惟以地图也当光启三年夏四月毕师铎之名讨吕用
之张守一诸葛殷而兵奄至广陵城下也壬子用之引
麾下劲兵出城力战师铎兵少却乃得断桥塞门为守
备师铎退屯城北山光寺乞师于宣州秦彦会馆客毕
慕颜城中逸出言城不日当溃而越九日辛酉秦彦遣
秦稠将兵三千诣扬子矣壬子宣州军攻南门不克盖
不审并西山之策而高骈畏黄巢尝引淮水绕广陵城
以自固故稠繇扬子桥近攻南门而不克也癸亥又攻
卷五 第 2a 页 WYG1327-0058c.png
罗城东南隅城几陷者数四盖扬州古城在蜀冈之上
北连雷塘宋时城乃周世宗所徙故蕃釐观后土庙唐
隶江阳县犹在广陵城外则城东南隅既远西山其距
淮水又差远也甲子罗城西南隅守者焚战格以应师
铎师铎毁其城以内其众用之帅千人力战三桥北师
铎垂败会高骈从子杰以牢城兵自子城出欲擒用之
用之乃开参佐门北走骈召旧将梁缵以招义兵百馀
人保子城而翼日乙丑骈讫不得已彻备见师铎延和
卷五 第 2b 页 WYG1327-0058d.png
阁矣盖明嘉靖时以倭寇扰筑今扬州新城扬州古城
西南隅适在今新旧城之迤界距西山势既差远而三
桥淮水又远而易涸则虽力战亡益也当是时左莫邪
都虞候徐州申及说骈亟选元从三千人夜自教场门
出骈犹豫不听师铎果分兵守诸门遂有东第南第道
院之困宣军且尽焚进奉西楼师铎视留后事杀用之
亲党诛诸葛殷而庐州杨行密用庐江袁袭策五月亟
将庐和兵至天长高邮张神剑海陵高霸曲溪人刘金
卷五 第 3a 页 WYG1327-0059a.png
盱眙人贾令威悉以众属之且合兵至万七千人矣而
秦彦将宣歙兵三万馀丙申强半直入广陵矣而越二
日戊戌行密复帅诸军抵广陵城下矣杨行密之军扬
子也为八寨以守之其尤系枢要者扼蜀冈俯西城而
秦彦初亦闭城自守越二十日戊午遣毕师铎秦稠将
兵八千出城西击行密稠败死士卒死者什七八城中
乏食樵采路绝宣州军始食人秋七月癸未淮南将吴
苗复帅八千人踰城降行密当是时张雄自海溯江屯
卷五 第 3b 页 WYG1327-0059b.png
东塘且四月秦彦授雄仆射冯宏礼等尚书告身广陵
人竞诣雄军贸食通天犀一得米五升锦衾一得糠五
升雄军既富不复肯战寻复助行密丁卯彦悉出城中
兵万三千人遣毕师铎郑汉章将之阵于城西延袤数
里军势甚盛行密安卧帐中曰贼近告我牙将李宗礼
曰众寡不敌宜坚壁自守徐图还师赵州李涛怒曰吾
以顺讨逆何论众寡大军至此去将安归涛愿将所部
为前锋保为公破之行密乃积金帛麰米于一寨使羸
卷五 第 4a 页 WYG1327-0059c.png
弱守之多伏精兵于寨旁自将千馀人冲其阵兵始交
阳不胜走广陵兵追之入空寨争取金帛麰米伏兵四
起广陵众乱行密纵兵击之俘斩殆尽积尸十里沟渎
皆满师铎汉章单骑仅免自是彦不复言出师而疑高
骈为厌胜外围益急恐骈党内应八月甲戌乃杀骈而
乙亥行密军且向城大哭三日矣盖所谓出城西暨阵
于城西者行密既并西山以为寨旁可多伏精兵而扬
州古城又在蜀冈上然则师铎汉章兵直阵蜀冈外之
卷五 第 4b 页 WYG1327-0059d.png
圹原与平川浅草不殊虽延袤十里不能竟蜀冈四十
里而追入行密并西山寨又争取麰米则行密八寨胥
应伏兵且四面起是行密无险而知守险又能用险彦
有险而守险不能固无惑乎圹原中沟渎积尸皆满而
不得谓扬州西城之不善审势也冬十月秦彦复遣郑
汉章将步骑五千出击张神剑高霸寨破之神剑奔高
邮霸奔海陵盖二将胥屯别寨也行密围扬州城且半
年彦师铎大小数十战多不利城中米斗值钱五十缗
卷五 第 5a 页 WYG1327-0060a.png
饿死大半宣军掠人诣肆卖之屠刲如羊豕彦师铎唯
竟日抱膝行密亦以城坚久不能下欲引还而已已夜
大风雨天地震动吕用之部将张审威帅麾下士三百
晨伏于西濠俟守者易代潜登城启关纳其众守者皆
不斗而溃彦师铎乃自开化门出奔东塘而行密遂帅
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矣盖濠在蜀冈下城据西山寨
又并西山冬日通濠淮水尽涸军士时往来濠畔伏甲
易隐蔽又易以伺守者之隙而登城启关第可谓城易
卷五 第 5b 页 WYG1327-0060b.png
固守而无人以守之终不得谓扬州古城之难守也当
是时城中遗民裁数百家饥羸无人状行密辇西寨米
以赈之乃自称淮南留后而蔡州秦宗权遣秦宗衡孙
儒与行密争扬州越二月十一日辛未复抵广陵城西
据行密故寨此胡氏所谓地有所必争者也凡行密辎
重未入城者皆为蔡人有而彦师铎为东塘张雄所拒
亦引兵与宗衡合矣孙儒寻杀宗衡且未攻广陵而掠
邻州以益其兵众至数万以广陵城下乏食乃北屠高
卷五 第 6a 页 WYG1327-0060c.png
邮行密杀张神剑高霸诛吕用之张守一宣武遣留后
李璠亦不敢来而袁袭复说曰广陵饥疲已甚蔡贼复
来不如避之乃归和州兵遣辎重数千两还庐州文德
元年春儒杀秦彦毕师铎郑汉章夏四月袭扬州克之
行密出走将奔海陵袁袭劝复归庐州再图进取盖知
儒之不能久于扬州也儒亟争常润行密繇庐据宣州
大顺二年春正月儒遂尽举淮蔡兵济江自润州转战
而南寨望亭无锡黄池广德间而得滁和不能守比再
卷五 第 6b 页 WYG1327-0060d.png
入扬州秋七月遂悉焚扬州庐舍尽驱丁壮及妇女渡
江杀老弱以充食行密将西华李得诚及张训潜入扬
州城灭馀火得榖数十万斛以赈饥民而淮南地寖复
矣夫儒迁延故寨卒袭扬州德诚训潜入城则古城未
尝不坚也儒虽拥众五十万地迤苏湖庐寿顾安吉之
粮道一绝五十馀寨胥破景福元年六月讫败死宛溪
行密既复淮南北以自广又先用庐州戴友规策尽遣
淮南从渡江众复归理故业七月丁酉繇宣还扬秋七
卷五 第 7a 页 WYG1327-0061a.png
月丙辰至广陵综画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杨一益
二之旧而杨氏且建号东都矣此西城西壕西寨之形
胜规址所以宜详考也夫周世宗尝蒸土筑开封城而
必徙扬州城是犹宋武之毁广固城隋之夷台城宋太
宗之改并州十字街为丁字也当李全攻扬州张盖平
山堂时殆犹袭世宗之旧地比季年扩之包平山而瞰
雷塘其规制与古城差同故江南北州县胥亡姜才犹
坚守不可下而明初之削城殆矇也今试考南唐冯延
卷五 第 7b 页 WYG1327-0061b.png
鲁之留守东都城必待袭宋李重进之据扬州而即败
其城易破与否盖无俟阅三四昕暮而业瞭然判矣宋
德祐炎兴姜才与明建文崇刚抑又判矣而嘉靖时之
专护盐筴而筑城者滋矇也曰新城筑业难复古城暨
宋季城矣而今新旧城之尤系枢要者何也曰其城西
北隅乎当周韩令坤之袭城也唐陆孟俊繇泰州屯蜀
冈令坤弃城走天台胡氏曰蜀冈在扬州城西扬州城
在蜀冈东南城之东南北皆平地沟浍交贯惟蜀冈诸
卷五 第 8a 页 WYG1327-0061c.png
山西接庐滁凡北兵南寇扬州率循山而来据高
为垒以临之今陆孟俊据蜀冈以断周兵援扬
州韩令坤惧而走此专为援兵言也及张永德援
兵至令坤旋复入城而克败唐兵于城东擒孟俊
者城犹可据也而非明嘉靖后之实凭高以临下

  碻磝城
宋东平太守申纂屯无盐并州刺史房崇吉屯升
卷五 第 8b 页 WYG1327-0061d.png
城魏皇兴初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屯碻磝为诸
军后断遂攻纂于无盐城拔其东郭回攻升城又
袭麋沟击垣苗威震齐土显祖诏曰旬日之内克
拔四城韩白之功何以加此虽升城戍将房崇吉
守迷不顺危亡已形溃在旦夕宜勉崇威略务存
长辔此碻磝后断之功所以屹可峙而东阿为南
北要地也高祖幸徐州将汎泗入河溯流还洛军
次碻磝时居庸成季文淹主舟楫以黄河浚急上
卷五 第 9a 页 WYG1327-0062a.png
疏谏高祖敕淹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
贫今移都伊洛通运四方而黄河浚急人皆难涉
我因有此行必须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知卿至诚而
今者不得相纳然则碻磝之险盖偕滑台石济胥限河
为固与今裁限清河势差殊也
   角城
梁武帝时角城戍主柴庆宗以城附魏魏征虏将军徐
州刺史武昌王鉴遣淮阳太守吴秦生率兵千馀赴之
卷五 第 9b 页 WYG1327-0062b.png
梁淮阴援军已来断路秦生屡战破之乘胜而进遂尅
角城世宗诏鉴曰知摧角城威谋展称良以欣然此城
襟带淮浒川路冲要自昔经算未能尅之蚁固积纪每
成边害将军渊规潜运妙略克宣辟境尅城功著不日
据要扼喉津径势阻可谓勋高三捷朕甚嘉焉守禦诸
宜善以量度矜慰之使寻当别遣杜氏通典梁魏界角
城地在宿豫此邳山骆马湖之间所以为自古战场也
角城北下邳晋后号要镇邳山虽孤立差可恃魏都督
卷五 第 10a 页 WYG1327-0062c.png
镇南大将军尉元破宋将张永于徐州既而沈攸之吴
憘公繇沂清进援下邳元遣城阳公孔伯恭又大破之
宋徐州刺史王元载委下邳夜走宿豫淮阳胥弃城而
遁文成帝诏曰水陆邀绝应时摧殄自淮以北荡然清
静皆是元帅经略将士效力之所致也而沂清道当繇
角城当武昌王鉴之克角城也时梁侵轶徐兖缘边镇
戍继陷没梁将萧及先陷固城鲁显文相文玉等屯孤
山角念等扰龟蒙安东将军都督邢峦遣樊鲁等各击
卷五 第 10b 页 WYG1327-0062d.png
破之兖州平乃进围宿豫尅之世宗赐玺书曰贼衍此
举实为倾国宿豫陷没淮阳婴城凶狡侜张规抗王旅
将军电动岱阴风扫沂峄遂令逋诛之寇一朝歼夷又
诏曰淮阳宿豫虽已清复梁城之贼犹敢聚结事宜乘
胜并势摧殄可率二万之众度淮与征南犄角以图进
取之计洎梁城敌走中山王英乘胜攻钟离诏峦帅众
会之峦表畜力待时世宗又累诏促之峦累求还而英
果败退时人服其识略此宜与武昌王鉴偕奖赉也
卷五 第 11a 页 WYG1327-0063a.png
   襄城
西魏王思政援俟景初领兵襄城后欲于颖川为行台
治所遣使魏仲启陈并致书安平崔宣猷论将移之意
猷复书曰夫兵者务在先声而后实故能百战百胜以
弱为强也但襄城控带京洛实当今之要地如有动静
易相应接颍川既邻寇境又无山川之固贼若充斥径
至城下辄以愚情权其利害莫若顿兵襄城为行台治
所颍川置州遣郭贤镇守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纵有
卷五 第 11b 页 WYG1327-0063b.png
不虞岂能为患神武从猷策思政重启固请神武以思
政既亲其事遂许之及颍川没后深追悔焉
   洛阳
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时钦宗受禅五日矣李
忠定犹为太常少卿召对延和殿进呈论禦敌用兵二
十事其第十二事曰一国家四京惟西京城壁不备密
迩陵寝理宜修备以严拱卫之势当诏守臣用见兵及
募人修备责以近限乘此农隙可以集事此最不可缓
卷五 第 12a 页 WYG1327-0063c.png
之策及建炎元年五月除尚书右仆射进呈十事其议
巡幸曰当建关中为西都襄阳为南都建康为东都以
备巡幸俟境土复后据河洛而都之然则忠定之指画
在都洛阳也此与范文正同识
   太谷南口
北齐世宗枋政洛州刺史破六韩常启曰常自镇河阳
以来频出关口太谷二道北制已北洛州已南所有要
害颇已知悉而太谷南口去荆路逾一百经赤土坂是
卷五 第 12b 页 WYG1327-0063d.png
贼往还东西大道中间旷绝一百五十里贼之粮饟惟
经此路愚谓于彼选形胜之处营筑城戍安置士马截
其远还自然不能更有行送世宗纳其计遣大司马斛
律金等筑杨志百家呼延三镇焉此鸦路之所以宜严
防也
   薄骨律
魏太平真君五年以饶安刁淑仲雍为平南将军薄骨
律镇将雍请作溉田大渠诏曰卿忧国爱民知欲更引
卷五 第 13a 页 WYG1327-0064a.png
河水劝课大田宜便兴立以克就为功何必限其日数
也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七年又表请造船运
榖赴沃野镇以供军粮诏答曰知欲造船运谷一冬即
成大省民力既不废牛又不废田甚善非但一运自可
永以为式今别下统万镇出兵运榖卿镇可出百兵为
船工岂可专废千人虽遣船匠犹须卿指授未可专任
也诸有益国利民如此者续复以闻雍又奏请城镇所
绾河西十年二月城讫诏曰卿深思远虑忧勤尽忠知
卷五 第 13b 页 WYG1327-0064b.png
城已周讫边境无不虞之忧千载有永安之固朕甚嘉
焉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卿功也此宜备载宁夏志
   骆谷
魏渔阳皮豹子镇仇池号有威信高祖拜豹子子喜侍
中都督开府仇池镇将夷酋多归附置广业固道二郡
居之徵南部尚书又讨斩齐葭芦戍主杨文度拔之因
诏于骆谷筑城喜表待来年诏责曰卿受命专征薄伐
边寇军威所及即皆平荡复仇池之旧镇破葭芦之新
卷五 第 14a 页 WYG1327-0064c.png
邦枭擒首逆尅剪凶党勋庸之美朕无间然仇池国之
要蕃防守事宜尤须完实从前以来骆谷置镇是以奸
贼息窥𨵦之心边城无危败之祸近繇徒就建安致有
往年之役前敕卿等部率兵将骆谷筑城虽有一时之
勤终致永延之固而卿等不祗诏命至于今日徒使兵
人稽顿无事闲停方复曲辞表求罢下岂是良将忘身
忧国尽忠之谓也诸州之兵已复一岁宜暂戮力成此
要功卿等表求来年筑城岂不更劳兵将孰若因今兵
卷五 第 14b 页 WYG1327-0064d.png
势即令就之一劳永逸事不再举也今更给军粮一月
速于骆谷筑城使四月尽必令成就若不时营筑及筑
而不成成而不固以军法从事是骆谷之城必不可不
筑而尤克蕃捍仇池则汉之阳平关宋之仙人关尤不
可不严为之防也先是高宗时仇池氐羌反逼骆谷秦
益二州刺史幽州吕罗汉帅步骑掩击大破之贼胥奔
逸高宗诏慰焉而秦益阻远南连仇池西接赤水诸羌
恃险数叛及高祖时罗汉复涖秦益抚以威惠土境帖
卷五 第 15a 页 WYG1327-0065a.png
然诏褒曰赤水诸羌地居边土非卿善诱何以招辑卿
所得口马表求贡奉朕嘉乃诚便敕领纳其马即付都
牧口以赐卿此骆谷系成州安危并系秦州重轻之明
验也
   饶风关
关中关志曰饶风关在石泉县西五十里宋吴玠拒金
兵于此按石泉县在金州西二百五十里汉阴县在州
西一百五十里而金州在兴元府东南六百四十里唐
卷五 第 15b 页 WYG1327-0065b.png
宋金州今兴安州也关中纪要曰饶风岭在洋县东一
百八十里一作饶峰岭岭出水为饶峰水水利号沃衍
关亦一作饶峰关今洋县在汉中府东南一百二十里
盖石泉洋县山形纠错也而陜志又日饶风岭在西乡
县东一百八十里宋史吴玠传曰绍兴二年金久窥蜀
以玠弟璘驻兵和尚原扼其冲不得逞将出奇取之和
尚原今宝鸡县西南四十里连云栈口大散关东原是
也又曰时玠在河池金人用叛将李彦琪驻秦州睨仙
卷五 第 16a 页 WYG1327-0065c.png
人关以缀玠唐河池郡今徽州仙人关今凤县西一百
里秦徽二州东隘是也又曰复令游骑出熙河以缀关
师古熙今临洮府河今河州也而遂叙其出奇画者曰
萨里罕自商于直捣上津三年正月取金州二月长驱
趋洋汉周商于今商州郧西县废上津县西北繇山阳
县距商州二百八十里县界西距兴安州二百七十里
距汉中府九百十里宋洋州今洋县也又曰兴元守臣
刘子羽急命田晟守饶风关以驿书招玠入援玠自河
卷五 第 16b 页 WYG1327-0065d.png
池日夜驰三百里以黄柑遗敌曰大军远来聊用止渴
萨里罕大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耶今繇徽州东经
簸箕山达两当县八十里繇两当南二十里故道山又
经南九十里略阳县界铁炉山达县百又九十里繇略
阳经百八渡水三岔山飞仙岭南入阳平关一百三十
里繇关东南循立石山云雾山褒谷七盘岭天生桥达
褒城县一百八十里又四十五里达汉中府城又东少
南达饶风岭三百里是不俟讫三日夜而业达关址也
卷五 第 17a 页 WYG1327-0066a.png
又曰遂大战饶风关金人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
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玠军弓弩乱发大石
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者山积而敌不退是关虽终溃
而关雅为险要又曰募敢死士人千银得士五千将夹
攻是关势匪裁克自守也而后叙曰会玠小校有得罪
奔金者导以祖溪间路出关背乘高以阚饶风诸军不
支遂溃是守饶风者又宜详画祖溪岭间路暨饶风关
背之高岭也又曰玠退保西县即今西乡东至石泉县
卷五 第 17b 页 WYG1327-0066b.png
界会溪岭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汉江茶溪渡镇九十里通
石泉县界西北至子午镇一百五十里西接洋县东接
石泉又曰敌入兴元刘子羽退保三泉筑潭毒山以自
固玠走三泉会之今沔县西八十五里潭毒山东江濒
石上三泉是也而倏叙曰未几金人北归志归之易也
又曰玠急遣兵邀于武休关掩击其后军堕涧死者以
千数尽弃辎重去志去之艰也武休关址在褒城北百
四十里武关驿在槐树关北槐树关在洋县东北六十
卷五 第 18a 页 WYG1327-0066c.png
里盖元兵破武休关南趋饶风岭即玠邀击之故道也
而复综其颠末曰金人始谋本谓玠在西边故道险东
来不虞玠驰至虽入三郡而失不偿得盖特书玠疾驰
至关之劳绩也而汉江在石泉县南五十步鄠县界五
郎关在县北盩厔县界秦岭在县北盖一百二十里汉
阴县界分水岭在县东五十里西乡县界府子坪在县
西南九十里五攒岭在县北三十里五峰攒聚马岭在
县东四十五里亘二十里有奇径尤崎岖日出耀行人
卷五 第 18b 页 WYG1327-0066d.png
如在天际皂军山在西乡县南五十里蜀张飞屯军地
巴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通巴州界洋水在县东二
十里子午水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子午谷在洋县东
一百六十里龙亭新子午谷道在县东三十里傥谷在
县北三十五里兴势山在县北四十三里胥宜附考若
夫偕饶风列志者为汉阴县西三十二里之方山关陜
志曰唐贞观二年置北阻方山南临汉水当东西驿路
又曰横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右截群山其险要差可概
卷五 第 19a 页 WYG1327-0067a.png
见虽然克列志不克竞雄也是故元兵欲攻金倏入武
休关潜行宋境巴夔山谷中至均州而始耀精骑以北
渡汉江遂成三峰之捷夫武休间道实饶风间道也是
武休且不克偕饶风竞雄也
   仙人关
关中关志曰仙人关在凤县西一百里其路左自成州
经天水出皂郊堡抵秦州右自两当趋凤县出凤翔大
散关至和尚原登坛必究曰仙人关在凤县境路陜志
卷五 第 19b 页 WYG1327-0067b.png
曰虞关仙人关在徽州宋程大昌关要志曰秦亦有三
关大散关仙人关箭筈关是也宋史吴玠传曰玠谓和
尚原地去蜀远命弟璘弃之经营仙人关右杀金平创
筑一垒移原兵守之又曰绍兴二年玠在河池金人用
叛将李彦琪驻秦州睨仙人关以缀玠又曰四年二月
敌复大入攻仙人关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
万人当其冲璘率轻兵由七方关倍道而至与金兵转
战七昼夜始得与玠合敌首攻玠营玠击走之又以云
卷五 第 20a 页 WYG1327-0067c.png
梯攻垒壁杨政以撞竿碎其梯以长矛刺之璘拔刀画
地谓诸将曰死则死此退者斩金分军为二乌珠阵于
东韩常阵于西璘率锐卒介其间左萦右绕随机而发
战久璘军少惫急屯第二隘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
钩相连鱼贯而上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
积敌践而登萨里罕驻马四视曰吾得之矣翼日命攻
西北楼姚仲登楼酣战楼倾以帛为绳挽之复正金人
用火攻楼以酒缶扑灭之玠急遣兵以长刀大斧左右
卷五 第 20b 页 WYG1327-0067d.png
击明炬四山震鼓动地明日大出兵统领王喜王武等
率锐士分紫白旗入金营金阵乱奋击射韩常中左目
金人始宵遁玠遣统制官张彦劫横山寨王俊伏河池
扼归路又败之又曰九年玠卒于仙人关吴璘传曰绍
兴三年玠败于祖溪岭时璘犹在和尚原玠命弃原别
营仙人关以防金人深入又曰四年乌珠萨里罕果以
大兵十万至关下璘自武阶路入援先以书抵玠谓杀
金平地阔远前阵散漫须后阵阻隘然后可以必胜玠
卷五 第 21a 页 WYG1327-0068a.png
从之急修第二隘璘冒围转战会于仙人关敌果极力
攻第二隘诸将有请别择形胜以守者璘奋曰兵方交
而退是不战而走也吾度此敌去不久矣诸君第忍之
震鼓易帜血战连日金兵大败二人自是不敢窥蜀者
数年抑玠传又曰玠卒四川置制使胡世将问玠所以
制胜者璘曰璘从先兄有事西夏每战不过一进却之
顷胜负辄分至金人则更进迭退忍耐坚久令酷而下
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胜不遽追败不至乱盖自昔用
卷五 第 21b 页 WYG1327-0068b.png
兵所未尝见与之角逐滋久乃得其情盖金人弓矢不
若中国之劲利中国士卒不及金人之坚耐吾常以长
技洞重甲于数百步外则其冲突固不能相及于是选
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
沮其坚忍之势至决机于两阵之间则璘有不能言者
又按关要志曰略阳县西北有杀金岭吴璘于此筑垒
其旁地名杀金平夫仙人关暨第二隘所谓形便之地
也杀金平所谓关隘形便之地也关之险也天隘之险
卷五 第 22a 页 WYG1327-0068c.png
也人而天选而据之而又选据关暨第二隘之形便然
后可以弓矢长技洞重甲于数百步之外且可以左萦
右绕左右分击随机而四应之若夫铁山在徽州东南
四十里形似巾一名巾子山县崖万仞上多云雨循岭
东下且不翅百六七十里七方关古在凤县武休关东
石顶关北繇七方转战七昼夜而始得合兵于关以暨
四山之明炬东西之列阵横山寨之旁击河池郡木皮
岭之邀击此胥宜详画者也当金人之归河南陜西地
卷五 第 22b 页 WYG1327-0068d.png
也朝议欲废仙人关世将时权宣抚司事得璘议抗奏
谓今日分兵当使陜蜀相接近兵官贺仔谍知萨里罕
密谋曰要入蜀不难弃陜西不顾三五岁南兵必来主
之道路吾已熟知一发取蜀必矣敌情如是则我当为
伐谋之备仙人关未宜遽废鱼关仓亦宜积粮于是璘
仅以牙校三队赴秦州留大军守阶成山砦古志纪璘
守秦州军垒财在西一里天靖山阶州北百里杨家崖
又为璘保蜀屯守地而璘传又曰绍兴三十一年喀齐
卷五 第 23a 页 WYG1327-0069a.png
喀扼大散关游骑攻黄牛堡璘即肩舆上杀金平驻军
青野原调内郡兵分道而进及以病还兴州总领王之
望驰五书告执政未报璘已力疾复上仙人关至其呼
幕客草遗表犹曰愿毋弃四川则夫璘之告世将而熟
虑川口关隘不葺粮运断绝也可谓执议不回者矣而
鱼关一书虞关亦宜偕关隘参画者也抑玠传又申纪
仙人关之役曰是役也金自元帅以下皆携孥来刘夔
乃豫之腹心本谓蜀可图既不得逞度玠终不可犯则
卷五 第 23b 页 WYG1327-0069b.png
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妄动又综叙之
曰方富平之败秦凤皆陷金人一意睨蜀东南之势亦
棘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故西人至今思之谥武安
作庙于仙人关号忠烈此尤可以见关之为蜀汉轻重
(宋宝庆后汉沔继破制置司参议官高稼告制置使赵/彦呐曰汉中荡无藩篱宜经理仙人原以为缓急视师)
(地彦呐委稼稼至原缮营垒峙刍粮比器甲开泉源/守禦之规冈不备具此其功亦宜附吴涪信二王后)
马岭关亦在凤县西三十里宜附考
   鸡头关
卷五 第 24a 页 WYG1327-0069c.png
关中关志曰褒城县在汉中府西北四十五里鸡头关
在县北八里宋程大昌函潼关要志曰关口有巨石形
似鸡头入连云栈繇此登坛必究曰在县北八里关口
此连云栈之所宜详考也汉中府志曰七盘岭在褒城
县北十三里鸡头关下自北南上盘回七转至顶尤险
峻繇此北入连云栈又曰天生桥在七盘山下大石横
亘江中咫尺可渡天然生成不假人力最为奇险又曰
黑龙江在褒城县东门外源发太白山自东北合褒水
卷五 第 24b 页 WYG1327-0069d.png
东南入于汉此鸡头关之所宜详考也褒城县志曰连
城山在县北六里十二峰相连属如城下瞰黑龙江上
有连城池广一亩冬夏不涸相传汉王练兵地一名汉
王山又曰鸡翁山在县北即连城后山又曰同鼎山在
县东北十五里与鸡翁鼎峙崖半有洞异人剑毙翼虎
于此又曰箕山在县北十五里山有秦王猎池丙穴及
道人谷蜀诸葛亮遣赵云邓芝等据箕谷即此又曰箕
谷在县西南二十五里箕山下即郑子真隐居地此七
卷五 第 25a 页 WYG1327-0070a.png
盘岭黑龙江之所宜备考也而褒城县又有汉阳关陜
志曰在县西北二十里汉置昭烈尝破夏侯惇于此又
曰阳平关在县西一百八十里汉置关中纪要曰在县
西北一百八十里登坛必究曰虎头关在县北二百里
纪要曰松梁关在县南一百三十里费邱关在县西北
一百三十里陜志又曰孤云山在县南百二十里连两
角山褒谷斜谷在县东北袤四百七十里同为一谷褒
水所经流也胥宜附考
卷五 第 25b 页 WYG1327-0070b.png
   剡家湾
关中纪要曰剡家湾南至秦州六十里北至秦安县三
十里所谓剡家铺八里湾也陜志曰渭水在秦州北二
十五里三阳川在州北三十里宋五朝志曰秦州三阳
砦领渭滨武安上蜗牛下蜗牛闻喜伏归峡口照川上
门四顾平戎赤崖湫西清远近湫十四堡而三阳川北
延秦安县长山山又延百馀里三阳砦迤东北乃剡家
湾也宋史吴璘传曰绍兴十一年与金统军和珍战剡
卷五 第 26a 页 WYG1327-0070c.png
家湾败之复秦州及陜右诸郡初和珍与沙卜珠合军
五万屯刘家圈璘请讨之宣抚胡世将问策安出璘曰
有新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
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敌相抟至百步内则神
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
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
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为之叠阵诸将始犹窃议曰
吾军其歼于此乎璘曰此古束伍令也军法有之诸君
卷五 第 26b 页 WYG1327-0070d.png
不识尔得车战馀意无出于此战士心定则能特满敌虽
锐不能当也及与二将遇遂用之二将老于兵据险自
固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谓我必不敢轻犯先一日璘
会诸将问所以攻姚仲曰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璘
以为然乃告敌请战敌笑之璘夜半遣仲及王彦衔枚
截坡约二将上岭而后发火二将至岭寂无人声军已
毕列万炬齐发敌骇愕曰吾事败矣沙卜珠善谋和珍
善战敌帅异议璘先以兵挑之和珍果出鏖战璘以叠
卷五 第 27a 页 WYG1327-0071a.png
阵法更休迭战轻裘驻马亟麾之士殊死斗金人大败
降者万人和珍走保腊家城璘围而攻之城垂破朝以
驿书诏璘班师世将浩叹而已夫叠阵法即所谓以长
技洞重甲于数百步外又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为无穷
使不得休暇而实繇驻队矢而扩变之者也(高宗尝问/胜敌之术)
(璘曰弱者出战强者继之高宗曰此孙膑三驷之法一/败而二胜矣长枪坐不得起而强弓强弩神臂弓叠发)
(亦是从强者继/之一着悟出)璘尝著兵法二篇大略谓金人有四长
我有四短当反我之短制彼之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
卷五 第 27b 页 WYG1327-0071b.png
曰重甲曰弓矢吾集蕃汉所长兼收而并用之以分队
制其骑兵以番休叠战制其坚忍制其重甲以劲弓强
弩制其弓矢则以远尅近以强制弱布阵之法则以步
军为阵心左右翼以马军为左右肋拒马布两肋之间
至帖拨增损之不同则系乎临机知兵者取焉夫步军
坐且跪所谓分队也叠阵更代所谓番休叠战也强弓
强弩神臂弓所谓强弓劲弩也神臂先发强弓并发所
谓以远尅近以强制弱也拒马铁钩更代翼蔽所谓因
卷五 第 28a 页 WYG1327-0071c.png
阵心运左右肋也盖璘所以保蜀而制金者胥不越此
非剡家湾腊家城一战所专用而今繇其用法最先者
书之
   和尚原
陜志曰和尚原在宝鸡县西南四十里东益门镇西大
散岭名曰原而地实阸狭匪宝鸡西二十里八角原东
北十五里西平原东南三十里八鱼原比也宋史吴玠
传曰绍兴四年九月富平溃五路皆陷巴蜀大震玠收
卷五 第 28b 页 WYG1327-0071d.png
散卒保散关东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
玠宜退屯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敌决不
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又曰绍兴元年金将摩哩自凤翔别将乌噜扎哈自阶
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乌噜扎哈先期至阵北山索
战玠会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山谷路狭多石马不
能行金人舍马步战大败移砦黄牛会大风雨雹遂遁
去摩哩方攻箭筈关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卷五 第 29a 页 WYG1327-0072a.png
箭筈岭在汧阳县南十里蜀将陈彦成尝败李茂贞兵
于此其地可资战守黄牛铺在宝鸡县西南一百三十
里乃凤县界也又曰金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
辄北愤甚谋必取玠乌珠会诸道兵十馀万造浮梁跨
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
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
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
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岔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
卷五 第 29b 页 WYG1327-0072b.png
夜击大败之乌珠中流矢仅以身免夫摩哩犹东自箭
筈岭乌噜扎哈犹西自阶成出大散岭而乌珠乃直繇
宝鸡南履浮梁越渭又不审涧谷确石之不可以挽粮
也宜其有神坌之败也吴璘传曰箭筈关之战断摩哩
与乌噜扎哈兵使不得合金人遁璘功居多超迁统制
和尚原军马于是玠驻师河池璘专守原及鸟珠大入
璘兄弟以死守之敌阵分合三十馀璘随机而应至神
坌伏发金兵大败乌珠中流矢遁玠传又曰金久窥蜀
卷五 第 30a 页 WYG1327-0072c.png
以璘驻兵和尚原扼其冲不得逞此玠兄弟守原战多
之略也玠传又曰璘在和尚原饷馈不继玠又谓其地
去蜀远命璘弃之经营仙人关右杀金平创筑一垒移
原兵守之璘传又曰绍兴三年玠败于祖溪岭时璘犹
在和尚原玠命璘弃原别营仙人关以防金人深入又
曰十二年竞割和尚原以与敌撤戍割地皆秦桧主之
然则自绍兴三年弃原移原兵至此业十年金人亦不
能有而必宋人自割之而后为金有也此弃原之略也
卷五 第 30b 页 WYG1327-0072d.png
盖自是扼蜀口之说遂为保蜀长策玠既不能坚守其
初议而璘之经营于青野原石壁砦也亦惟川口是急
(隆兴二年金人再入关议割和尚原以畀之杨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也敌得之则可以睥睨)
(汉川我得之则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臣若不言非特负陛下亦有愧)
(于璘近者王师尽/锐而后得愿毋弃)
   麦子山
明巡道张俭麦子山议曰夔州府麦子山崇岩复岭陡
涧深箐非惟山势恶险抑且地连湖广素为盗贼渊薮
卷五 第 31a 页 WYG1327-0073a.png
如先年鄢蓝啸聚于此酿成大患又曰山势延袤数百
馀里东连湖广当阳房山暨四川宁昌诸县北邻陜西
平利暨四川东太诸县西南二面与四川奉节云开万
诸县连界内红线岩筛罗坝栗子砦双古坟四地有古
砦基可容百万人有奇壁立万仞四面胥悬岩止一线
路可通上有平田古井足赡衣食山腰天成石门一若
扼守无别径可登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者也况
北连万顷柴山流民万人有奇伐柴以供大宁盐井用
卷五 第 31b 页 WYG1327-0073b.png
饥辄入山据险流劫山中居民乞于石门双古坟筛罗
坝等地通贼要道设立关堡编夫甲轮守今宜选千夫
长一名百夫长五名给粉牌管束四川志曰虽今昔时
势不尽同筹边苦心不容湮汲
   钓鱼山
合州钓鱼城记曰城在州治之东北渡江十里至其下
山高千仞东南北三面据江皆峭壁悬岩修城后凿山
通道路曲之次方可登临其西南山稍低于此筑城高
卷五 第 32a 页 WYG1327-0073c.png
一十仞城之门有八曰护国青华正西东新出奇奇胜
小东始关其山脚周回四十馀里又曰城之外突起一
台曰钓鱼台其上平正可坐十馀人有巨人足迹此台
乃在山之巅俯视大江踰千仞又曰山三面据宕渠嘉
陵二江自西北而来冲山之西流至合州城下与涪江
会同环绕山足而东下又曰宋高宗时彭大雅奉命入
蜀令郡县图险保民太尉甘闰至州观此山形势可以
据守故城之郡牧王坚发郡所属石照铜梁巴川汉初
卷五 第 32b 页 WYG1327-0073d.png
赤水五县之民计户口八万丁一十七万以完其城西
门之内因沟为池周回一百馀步名曰天池泉水汪洋
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掉舟举网又开小池十有二所
井九十二眼又曰东有沟曰天涧沟东北有山曰天涧
岭龟山与鱼山对峙城上呼语相闻元宪宗以此驻跸
又曰已未岁大旱自春至秋无雨元兵围逼其城意城
中乏水急攻之一旦至西门外筑台建桥楼楼上接桅
欲观城内之水有无安抚张珏知其计置炮于其所次
卷五 第 33a 页 WYG1327-0074a.png
日宪宗亲率兵于下珏命城中取鱼二尾重二十斤
蒸面饼百数俟缘桅者至其竿木方欲举首发炮击
之果将上桅人远掷身殒百步之外即遗鲜活之鱼
及饼以赠遗以书曰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
亦不可得也北兵退遂有愁军山金剑山温汤峡之
役又曰元世祖初总元帅蒙古军于州云门虎头渠
口鱼村富峪石子山等地攻围甚急而城中设奇制
胜击却掩袭斩获屡捷是后不敢久留城下春去秋
卷五 第 33b 页 WYG1327-0074b.png
来出没不常者十有馀年及安抚王立代取果州之
青居城复潼遂州境土攻铁炉城堡至元丁丑元兵
攻围甚急宋国命不通三年矣戊寅春正月渝城破
制置张珏被俘而鱼城孤而无援立乃纳款降次日
元兵欲登城而门闭壁坚而不能入又次日李德辉
乘舟至城下乃降德辉令城中民悉力陷城筑门旬
日仍徙其民复治旧所此宜与宋史余玠传互观乃
得肯綮
卷五 第 34a 页 WYG1327-0074c.png
   文县
明文县守禦军民千户所东至四川龙州青州千户所
界二百里南至上丹堡生番界五十里西至扶州生番
界百里北至阶州界百五十里汉开西南夷置阴平道
𨽻广汉郡则巴蜀之势业固矣唐乾元以后文州之𨽻
陇右道也不获已也宋建炎以后𨽻利州路而讫理宗
端平时四蜀守复完元𨽻巩昌路措画雅不经意明洪
武四年之以文县𨽻阶州也犹元人之措画也矧省入
卷五 第 34b 页 WYG1327-0074d.png
阶州哉洎二十八年建文县守禦军民千户所而仍𨽻
陜西都司此与汉中府𨽻陜西布政司失势维钧文县
所城北百二十里有临江寨西八十里有阴平寨又西
有银羌寨少西北有阴南坝寨南四十里有铁炉寨而
东百二十里有玉垒关白水江所经也故汉大将军姜
维表后主请急护阴平桥头黄皓辈漫不省邓艾即乘
其间繇东二十里之邓至山急趋玉垒关置桥以渡而
入山而潜袭之而元明之踵皓覆辙者且相寻也若何
卷五 第 35a 页 WYG1327-0075a.png
   海道
卢循广州守兵不防海道宋公刘裕遣永兴孙季高处
乘海奄至焚贼舟舰屠其城议者咸以海道艰远必至
为难且分彻见力二三非要宋公不从敕处曰大军十
二月之交必破妖虏卿今时当至广州倾其巢窟令贼
奔走之日无所归投处受命而行如期尅捷又尝与沛
朱伯儿龄石密谋取蜀曰刘敬宣往年出黄虎无功而
还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
卷五 第 35b 页 WYG1327-0075b.png
也因遣龄石为元帅率宁朔将军臧熹龙骧将军朱林
等发自江陵别有函书全封龄石署函边曰至白帝乃
开诸军至白帝发书曰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
林于中水取广汉使羸弱乘高舰十馀由内水向黄虎
诸军倍道兼行谯纵备内水以重兵戍涪城屯彭模夹
水为城龄石大破之谯纵奔于涪城而蜀平胥神机也
   海道
宋绍兴二年臣僚言邕钦廉三州与交趾海道相连亡
卷五 第 36a 页 WYG1327-0075c.png
赖之徒掠卖人口贩入其国贸易金香以小平钱为约
诏监司巡捕觉察此议交趾者所宜考也四年移广司
买马司于邕管岁捐金帛倍酬其直则交趾互市又无
庸取海道矣(凡舶舟之来最大者为独樯舶能载一千/婆兰蛮人谓三百斤为一婆兰也次曰牛)
(头舶比独樯得三之一次三木舶/次料河舶递得三之一也附录)
   威茂
宋绍兴四年诏川陜即永康军威茂州置博易场岁捐
金帛酬马直通考凡蛮人将以春二月市马必先遣数
卷五 第 36b 页 WYG1327-0075d.png
十骑至寨谓之小队如先失其心则马不至矣此市马
者所宜知也二十四年复诏四川茶马置黎州在城及
雅州碉门灵门两寨博易场
 
 
 
 
 存研楼文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