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327-00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存研楼文集卷三
             编修储大文撰
  杂著
   荆州论
荆州北距襄阳东距汉西距夷陵南距江财千里地平
衍沮洳无峻岭岩关以为阻隘古称用武之地曰荆襄
襄固则荆固若无襄是无荆也昔者元破襄阳降吕文
卷三 第 1b 页 WYG1327-0022b.png
焕则朱祀孙制置江陵而不能守苻坚破襄阳获朱序
则桓冲退治上明(上明在/松滋县)冲老将盖识屈信进退之势
也曹操置郡襄阳又宿重兵则吴南郡治南平又戍公
(地皆在/江以南)故能有馀力时入沔汉祖中而卒殄西陵之
难何则形屈而势信也苟不能屈而蕲信是适贻敌之
擒而已矣呜呼以梁元帝新复之势定都江陵又北与
襄阳为难而周师忽至则其举国为俘焉宜也庾信赋
曰履阳城而避险卧砥柱而求安夫荆州者地势视江
卷三 第 2a 页 WYG1327-0023a.png
北滨江诸郡大类扬于楚则类黄昔人守广陵鲜能固
者毛宝合豫州兵力戍邾城而卒蹙于江金再破黄而
宋远不相闻夫荆州者北兵若至是绝地也其不蹙于
江不止也南兵若至是又不存之地也昔者灌婴自江
击江陵而共敖灭陆议白衣摇橹而糜芳不知刘毅刘
道规自马头袭江陵而桓谦不知王镇恶声言刘蕃上
而毅又不知萧诜都江陵而李靖以水涨自清江倏至
则百粤江西兵胥不及援非智不足也日日而备之夫
卷三 第 2b 页 WYG1327-0023b.png
力不暇给也就令力能给而南与北交备夫亦卒莫之
暇以至顿而必屈焉己矣是以孟宗政三海迄不能阻
阿尔哈雅之师高季兴国势独弱四面称臣唐建南都
命吕諲以旧相镇抚而后卒为下府晋宋齐梁自王廙
王悦督府常治江陵而必复立雍州于襄阳其兵锋常
为所督八州之冠此隋之所以宁授后梁以江陵必迫
夺其襄州岳飞置宣抚所以自鄂而必主襄阳而李纲
之所以首议巡幸也或曰桓温都督府亦治江陵治江
卷三 第 3a 页 WYG1327-0023c.png
陵则能扼蜀曰温时适图蜀也若扼蜀江陵又不如夷
陵陆抗曰西陵国之西门是殆与鄂钧重也然则督府
宜何置曰昔李纲议行都曰襄阳后又曰长沙不言江
陵长沙有重湖之险纲之识殆能以屈为信类吴君臣
而度越王廙吕諲万万也若夫督府宜置者则吾必曰
襄阳次曰巴陵
   荆州论
楚志曰郢城在府城东北三里即楚旧都楚文王自丹
卷三 第 3b 页 WYG1327-0023d.png
(丹阳城在归州东七里北/枕大江即屈沱楚王城也)迁此未有城后令尹子
囊将卒遗言子庚必城郢及平王时遂城之又曰纪
南城在府城北一十里史记注楚都于郢今江陵县
北纪南城是至平王更城郢在江陵东北故郢城是
荆州记昭王十年吴通漳水灌纪南入赤湖进灌郢
城遂破楚是郢与纪南为二城也又曰沙市城在府
城东南一十五里楚故城元末增筑址存而书渚宫
曰在江陵故城东南楚建梁元帝即位楚宫即此书
卷三 第 4a 页 WYG1327-0024a.png
章华台曰台有二一在府城外沙市一在监利县东
北皆楚灵王筑(在监利者名三休台贾子所谓翟王/使使之楚楚王誇之飨于章华之台)
(三休乃/至者也)又元志曰郢城在安陆州盖安陆乃楚之郊
郢斗廉谓屈瑕曰君次于郊郢以禦四邑是也而襄
阳宜城县故城在县南九里楚故鄢县汉改宜城𨽻
南郡所谓鄢郢是也又荆州府城即古江陵城汉寿亭
侯筑晋桓温增修之古称江陵以水为险吴陆抗筑
大堰在今府城东北高保融名为北海宋孝宗时知
卷三 第 4b 页 WYG1327-0024b.png
江陵府吴猎刘甲皆修筑之开禧初孟珙再筑引沮
泽及诸湖水注之三海绵亘数百里遂为江陵天险
又为八匮蓄泄水势金人尝犯荆门州距江陵裁百
里而去以有三海之险也夫吴且通漳水以灌纪南
又灌郢城而谓三海八匮遂限戎马是克禦北兵而
不克禦南寇也然纪南城在今府城北一十里则掩
袭较难是故楚文王之智远越于平王
   荆州论
卷三 第 5a 页 WYG1327-0024c.png
魏景元二年春襄阳太守胡烈表上吴贼邓由等欲
来归化并送质任大将军司马昭启闻诏征南将军
曲城王伯舆基部分诸军径造沮水荆州义阳南屯
宜城承书夙发若由等如期到者便当因此震荡江
表基疑贼诈降驰驿止师说由等可疑之状且当清
澄未宜深入又曰夷陵东道当由车御至赤岸乃得
渡沮西道当出箭溪口乃趋平土皆山险狭竹木丛
蔚卒有要害弩马不陈今者筋角弩弱水潦方降废
卷三 第 5b 页 WYG1327-0024d.png
盛农之务徼难必之利此事之危者也昔子午之役
兵行数百里而值淋雨桥阁破坏后粮腐败前军悬
乏姜维深入不待辎重士众饥饿覆军上邽文钦唐
咨举吴重兵昧利寿春身没不反此皆近事之鉴戒
也嘉平以来累有内难当今之宜当镇安社稷抚宁
上下力农务本怀柔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也得
之未足为多失之损伤威重昭累得基书意疑敕诸
军权停所在须后节度基又书曰基谋虑短浅不及
卷三 第 6a 页 WYG1327-0025a.png
留侯亦惧襄阳有食其之谬昭乃罢兵由等亦竟不
至此荆州西道宜考
   荆州论
吴虎威将军吕子明蒙上吴王疏曰蜀将讨樊而多
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尝有病乞分士众还
建业以治疾为名蜀将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
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蜀将可
擒也及陆逊进袭公安降士仁至南郡太守麋芳亦
卷三 第 6b 页 WYG1327-0025b.png
降而夷陵以东胥失守矣然则江陵之易袭虽名将
不克匝防也梁新除雍州刺史张伯绪缵遗荆州刺
史湘东王书曰河东戴樯上水欲袭江陵岳阳在雍
共谋不逞湘东王时师次郢州便回军镇此亦缘白
衣摇橹故事而遽信之也
   荆州论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察得督府援建业檄遣司马刘
方贵领兵为前军出汉口方贵先与察不协潜与元
卷三 第 7a 页 WYG1327-0025c.png
帝相知尅期袭察未及发会察以他事召方贵方城
疑谋泄遂据樊城拒命察遣魏益德杜岸等众军攻
之元帝遣张缵密援方贵次大堤而樊城己陷方贵
兄弟暨党与并诛及察之自江陵夜遁也杜岸请以
五百骑袭襄阳去城三十里城中觉之咨议参军蔡
大宝时守襄阳乃辅察母保林龚氏登陴闭门拒战
会察夜至龚氏不知其败谓为贼也至晓见察乃纳
之岸等以察至遂奔其兄巘于广平察遣将尹正薛
卷三 第 7b 页 WYG1327-0025d.png
晖等攻拔之获巘岸等并其母妻子女并于襄阳北
门杀之尽诛诸杜宗族是襄阳雅难掩袭虽辅妇人
孺子以守之而犹不易下且克建樊城广平之绩也
此宜与江陵参覈
   荆州论
西魏恭帝元年柱国于谨出攻梁长孙俭问曰为萧
绎之计将欲如何谨曰耀兵汉沔席卷渡江直据丹
阳是其上策移郭内居民退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
卷三 第 8a 页 WYG1327-0026a.png
援至是其中策若难于移动据守罗郭是其下策俭
曰揣绎定出何策谨曰必用下策俭曰彼弃上而用
下何也对曰萧氏保据江南绵历数纪属中原多故
未遑外略又以我有齐氏之患必谓力不能分且绎
愞而无谋多疑少断愚民难与虑始皆恋邑居既
恶迁移当保罗郭所以用下策也谨乃令中山公护
及大将军杨忠等率精锐先据江津断其走路梁
人𥪡木栅于外城广轮六十里寻而谨至率众围之
卷三 第 8b 页 WYG1327-0026b.png
梁元帝屡遣兵于城南出战辄为谨所破旬有六日
外城遂陷元帝退保子城翼日率其太子以下面縳
出降寻杀之卤其男女万馀人收其府库珍宝江
陵遂空夫魏以石城为界梁以安陆为界北师突至
虽欲耀兵汉沔而业无所及又不能先分兵据江津
而犹恋罗郭哀哉忠既尽定汉东地至是为前军屯
江津梁人束刃于象鼻以战忠射之二象反走夫江
津既不通以谨退保子城峻其陴堞之说参之殆不
卷三 第 9a 页 WYG1327-0026c.png
如留象骑不战之为少愈也护率轻骑为先锋昼夜
兼行乃遣裨将攻梁临边城镇并拔之并擒其侯骑
进兵径至江陵城下城中不意兵至惶窘失图护又
遣骑二千断江津收舟舰以待大军之至夫临边城
镇不能早固力又不能顾江津而财𥪡木栅于罗郭
亦奚益哉先是梁元帝与湘州刺史河东王誉信州
刺史桂阳王慥各率所领入援金陵慥下峡至江津
誉次江口元帝届郢州之武成属侯景请和诏罢援
卷三 第 9b 页 WYG1327-0026d.png
军誉自江口将旋湘镇慥欲待元帝至谒督府方还
州张缵时在江陵乃贻元帝书曰河东戴樯上水欲
袭江陵岳阳在雍共谋不逞江陵游军主朱荣又遣
使报云桂阳住此欲应誉元帝信之乃凿船沉米斩
缆而归至江陵收慥杀之令其子方等王僧辩等相
继攻誉于湘州是元帝徒知江陵以南为不存之
地而不知江陵以北之南又为绝地徒见江陵先立
栅周绕郭邑而北面未就雍州刺史岳阳王察就攻
卷三 第 10a 页 WYG1327-0027a.png
之尚不能克察退而筑城又尽锐攻之而大雨暴至
平地水四尺察将杜岸杜幼安杜龛以其属降察即
夜遁而不悟临江绝地六十里木栅之讫不可以固
徒鉴于陆议刘道规王镇恶之前事而不知吴南
郡之治南平戍公安桓冲之治上明其虑尤为深远
至是陷于履阳城卧砥柱之下策而不克终悟也及
察立四年湘州刺史王琳遣其将雷又柔袭陷利
利郡太守蔡大有死之是时察力惩前事琳将潘
卷三 第 10b 页 WYG1327-0027b.png
纯陁侯方儿来攻不能克退归夏口而监利复缘地势
而遽陷
   荆州论
周天和四年诏平州刺史李迁哲率金上等诸州兵镇
襄阳五年陈将章昭达攻逼江陵梁主萧岿告急于襄
州卫公直令迁哲往救迁哲率其所部守江陵外城与
陈将程文季交战兵稍却迁哲乃亲自陷阵手杀数人
会江陵总管陆腾出助之陈人乃退陈人又因水泛长
卷三 第 11a 页 WYG1327-0027c.png
坏龙川宁朔堤引水灌城迁哲乃先塞北堤以止水又
募骁勇出击之频有斩获众心稍定俄而敌入郭内焚
烧民家迁哲自率骑出南门又令步兵自北门出两军
合势首尾邀之陈人复败多投水而死是夜陈人又窃
于城西堞以梯登者己数百人迁哲又率骁勇捍之陈
人复溃俄而大风暴起迁哲乘闇出兵击其营陈人大
乱杀伤甚众陆腾复破之于西堤陈人乃遁夫以敌兵
临城昼夜严备之时迁哲又任平州刺史在古当阳临
卷三 第 11b 页 WYG1327-0027d.png
沮间可谓习于地利而陈人犹突入郭内焚烧民家夜
又窃于城西堞以梯登者多至数百人盖地势实然虽
有画士悍将固不能保其城之不瑕也
   荆州论
元至元四年八月征南都元帅阿珠观兵襄阳遂入南
郡取仙人铁城等寨俘生口五万军还宋兵邀襄樊间
阿珠乃自安阳滩济江留精骑五千阵牛心岭复立虚
寨设疑火夜半敌果至斩万馀级初阿珠过襄阳驻马
卷三 第 12a 页 WYG1327-0028a.png
虎头山指汉东白河口曰若筑垒于此襄阳粮道可断
也五年遂筑鹿门新城等堡继又筑台汉水中与夹江
堡相应自是宋兵援襄者不能进六年七月大霖雨汉
水溢宋将夏贵范文虎相继率兵来援复分兵出入东
岸林谷间阿珠谓诸将曰此张虚形不可与战宜整舟
师备新堡诸将从之明日宋兵果趋新堡大破之杀溺
生擒五千馀人获战船百馀艘于是治战船分水军筑
圜城以逼襄阳文虎复帅舟师来救兴国又以兵百艘
卷三 第 12b 页 WYG1327-0028b.png
侵百丈山前后邀击于湍滩俱败走之九年三月破樊
城外郛增筑重围以逼之宋裨将张顺张贵装军衣百
船自上流入襄阳阿珠攻之顺死贵仅得入城俄乘轮
船顺东流走阿珠与元帅刘整分泊战船以待燃薪照
江两岸如昼阿珠追战至匮门关擒贵馀众尽死先是
襄樊两城汉水出其间宋兵植木江中联以铁锁中造
浮桥以通援兵樊恃此为固至九月阿珠加同平章事
遂以机锯断木以斧断锁焚其桥襄兵不能援十二月
卷三 第 13a 页 WYG1327-0028c.png
遂拔樊城襄守将吕文焕惧而出降初元世祖遣佥河
南行省事阿尔哈雅与阿珠刘整取襄阳命毋攻城但
围之以俟其自降乃筑长围起万山包百丈楚山尽鹿
门以绝之宋兵入援者皆败去然城中粮储多围之五
年终不下九年二月破樊城外郛其将复闭内城守阿
尔哈雅以为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唇也宜先攻樊
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乃入奏世祖始报可会
有西域人伊斯玛音献新炮法因以其人来军中十年
卷三 第 13b 页 WYG1327-0028d.png
正月为炮攻樊又发水军攻浮桥樊城乃拔遂移攻具
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
诸将多踰城降阿尔哈雅身至城下说文焕又折矢与
之誓文焕始降入朝世祖以文焕为襄汉大都督阿尔
哈雅行荆湖等路枢密院事镇襄阳阿尔哈雅奏曰襄
阳自昔用武地今天助顺而克之宜乘胜顺流长驱宋
可必平阿珠亦赞其说乃大徵兵拜巴延为行中书左
丞相九月遂会师襄阳焉
卷三 第 14a 页 WYG1327-0029a.png
   荆州论
元至元十年襄阳降行枢密院事镇襄阳阿尔哈雅请
顺流长驱乃拜巴延为行中书省左丞相阿珠为平章
晋阿尔哈雅行省右丞十一年十二月师出沙芜口宋
制置夏贵守诸隘甚固阿尔哈雅麾兵攻武矶堡贵趋
援之阿珠遂以兵西渡青山矶程鹏飞夏贵胥败宣抚
朱祀孙夜遁还江陵鄂州张晏然以城降鹏飞亦降巴
延与诸将会鄂城下议曰鄂襟山带江江南之要区也
卷三 第 14b 页 WYG1327-0029b.png
且兵粮备足今蜀江陵岳鄂胥未下不以一大将镇抚
之上流一动则鄂非我有也乃以兵四万遣阿尔哈雅
戍鄂阿尔哈雅遣徇寿昌信阳德安诸郡胥下进徇江
陵十二年春三月与宋安抚高世杰兵遇巴陵命张荣
实捣其中坚解汝楫率诸翼兵左右角之世杰败走追
降之于桃花滩遂下岳州四月至沙市城不下纵火焚
之沙市立破宣抚朱祀孙暨制置高达恐即以城降乃
入江陵传檄郢归峡常德澧随辰沅靖复均房施荆门
卷三 第 15a 页 WYG1327-0029c.png
及诸洞胥降以兵守峡上喜曰荆南定吾东兵可无后
患矣乃命右丞廉希宪守江陵促阿尔哈雅急还鄂且
以沿江诸城新附者委之阿尔哈雅至鄂移兵长沙拔
湘阴冬十月至潭决隍水部分诸将以炮攻之破其木
堡流矢中胸督战益急夺其城潭人复作月城以拒凡
攻七十日大小数十战十三年春正月李芾力屈其将
刘孝忠以城降遣使徇郴全道桂阳永衡武冈宝庆袁
韶南雄诸郡守臣胥率民来迎独宋经略使马塈守静
卷三 第 15b 页 WYG1327-0029d.png
江不下十一月阿尔哈雅以平章政事率兵至严关破
其兵又败都统马应麒于小溶江遂逼静江静江以水
为固乃筑堰断大阳小溶二江以遏上流决东南埭以
涸其隍城遂破分遣万户托欢布哈徇宾融柳钦横邕
庆远齐荣祖徇郁林贵廉象脱邻徇浔容藤梧胥下之
特磨王侬士贵南丹州牧莫大秀胥内附以兵戍静江
昭贺梧邕融乃还潭既而雷琼全永与潭属县民文才
喻等胥应崖山舒黄蕲继起阿尔哈雅定才喻等至雷
卷三 第 16a 页 WYG1327-0030a.png
州航大海五百里执琼州安抚赵与珞尽定琼南宁万
安吉阳地降八蕃罗甸卧龙罗蕃大龙遏蛮罗蕃小龙
石蕃方蕃珙蕃程蕃并置安抚以镇之十八年奏请徙
省鄂州阿尔哈雅定荆南淮西江西海南广西地凡得
州五十八峒夷山獠不胜计大率以口舌降之未尝专
事杀戮二十三年卒于湖广行省左丞相此由襄阳以
暨荆湖广西海南之大势也(阿尔哈雅辉和尔人赠楚/国公谥武定晋封江陵王)
   荆州论
卷三 第 16b 页 WYG1327-0030b.png
元史巴延传至元十一年大举伐宋巴延与史天泽并
拜中书左丞相行省荆湖时荆湖淮西各建行省天泽
言号令不一或致败事诏改淮西行省为行枢密院天
泽又以病表请专任巴延乃以巴延领河南等路行中
书省所属并听节制秋七月陛辞九月甲戌朔会师于
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戍巴延与平章阿珠由中道
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泺霖雨水溢无
舟不能涉巴延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
卷三 第 17a 页 WYG1327-0030c.png
一壮士负甲伏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
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南
筑新郢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下流黄家湾堡
亦设守禦之具堡之西有沟南通藤湖至江仅数里乃
遣总管李庭刘国杰攻黄家湾堡拔之破竹席地荡舟
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
患巴延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
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巴延阿珠殿后不满百
卷三 第 17b 页 WYG1327-0030d.png
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
袭巴延阿珠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巴延手杀文义
擒范兴杀之其士卒死者五百人生获数十人甲子次
沙洋乙丑命断事官杨仁风招之不应复使一俘持黄
榜檄文传赵文义首入城招其守将王虎臣王大用虎
臣等斩俘焚黄榜裨将傅益以水军十七人来降虎臣
等又斩其军之欲降者巴延复命吕文焕招之又不应
日暮风大起巴延命顺风掣金炮焚其庐舍烟焰涨
卷三 第 18a 页 WYG1327-0031a.png
天城遂破万户蒙古岱生擒虎臣大用等四人馀悉屠
之丙寅次新城令万户特穆尔史弼列沙洋所馘于城
下射黄榜檄文于城中以招之其守将边居谊邀吕文
焕与语丁卯文焕至城下飞矢中右臂奔还戊辰其总
制黄顺踰城出降即授招讨使佩以金符令呼城上军
其部曲即缒城下居谊邀入城悉斩之已已其副都统
制任宁亦降居谊终不出乃令总管李庭攻破其外堡
诸军蚁附而登拔之馀众三千犹力战而死居谊举家
卷三 第 18b 页 WYG1327-0031b.png
自焚遂并诛王虎臣王大用等四人十一月丙戌次复
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
抚巴延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珠使
右丞阿尔哈雅来言渡江之期巴延不答明日又来又
不答阿珠乃自来巴延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
可使馀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
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
据要害都统王达守阳逻堡荆湖宣抚使朱祀孙以游
卷三 第 19a 页 WYG1327-0031c.png
击军扼中流兵不得进千户马福建言沦河口可通沙
芜入江巴延使觇沙芜口夏贵亦以精兵守之乃围汉
阳军声言由汉口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十二月丙午
军次汉口辛亥诸将自汉口开坝引船入沦河先遣万
户阿喽罕以兵拒沙芜口逼近武矶巡视阳逻城堡径
趋沙芜遂入大江壬子巴延战舰万艘相踵而至以数
千艘泊于沦河湾口屯布蒙古汉军数十万骑于江北
诸将言沙芜南岸彼战船在焉可攻而取巴延曰吾亦
卷三 第 19b 页 WYG1327-0031d.png
知其可必取虑汝辈贪小功失大事一举渡江收其全
功可也遂令修攻具进军阳逻堡癸丑遣人招之不应
甲寅再遣人招之其将士皆曰我辈受宋厚恩戮力死
战此其时也安有叛逆归降之理备吾甲兵决之今日
我宋天下犹赌博孤注输赢在此一掷尔巴延麾诸将
攻之三日不克有术者来言天道南行金木相犯若二
星交过则江可渡巴延却之使勿言乃密谋于阿珠曰
彼谓我必拔此堡方能渡江此堡甚坚攻之徒劳汝今
卷三 第 20a 页 WYG1327-0032a.png
夜以铁骑三千泛舟直趋上流为捣虚之计诘旦渡江
袭南岸已过则速遣人报我乙卯分遣右丞阿尔哈雅
督万户张宏范和斯哈雅实迪默色等先以步骑攻阳
逻堡夏贵来援遂俾阿珠出其不意率万户晏彻尔蒙
古岱史格贾文备四翼军溯流西上四十里对青山矶
而泊是夜雪大作遥见南岸多露沙洲阿珠登舟指示
诸将令径趋是洲载马后随万户史格一军先渡为其
都统程鹏飞所却阿珠横身荡决血战中流擒其将高
卷三 第 20b 页 WYG1327-0032b.png
邦显等死者无算鹏飞被七创败走得船千馀艘遂得
南岸阿珠与镇抚何玮等数十人攀岸步斗开而复合
者数四南军阻水不得相薄遂起浮桥成列而渡阿尔
哈雅继遣张荣实解汝楫等四翼军舳舻相衔直抵夏
贵贵引麾下军数千先遁诸军乘之斩溺不可数计追
至鄂州东门而还丙辰阿珠遣使驰报巴延大喜挥诸
将急攻破阳逻堡斩王达宋军大溃数十万众死伤几
尽夏贵仅以身免走至白虎山诸将谓贵大将不可使
卷三 第 21a 页 WYG1327-0032c.png
逸去请追之巴延曰阳逻之捷吾欲遣使前告宋人而
贵走代吾使不必追也丁巳巴延登武矶山大江南北
皆我军也诸将称贺巴延辞谢之阿珠还渡江议兵所
向或欲先取蕲黄阿珠曰若赴下流退无所据先取鄂
汉虽迟旬日可为万全计巴延从之已未师次鄂州遣
吕文焕杨仁风等谕之曰汝国所恃者江淮而已今我
大兵飞渡长江如履平地汝辈何不速降鄂恃汉阳将
战乃焚其战舰三千艘火照城中两城大恐庚申知鄂
卷三 第 21b 页 WYG1327-0032d.png
州张晏然知汉阳军王仪知德安府来兴国皆以城降
程鹏飞以其军降丁卯分命阿喽罕先锋辉图取寿昌
粮四十万斛留左丞阿尔哈雅等以兵四万分省于鄂
规取荆湖已已巴延与阿珠以大军水陆东下俾阿珠
先据黄州十三年春正月癸酉朔至黄州甲戍宋沿江
制置副使知黄州陈奕降承制授沿江大都督遣吕文
焕陈奕以书招蕲州安抚使管宗模复遣阿珠以舟师
造其城下癸未巴延至蕲州宗模出降承制授淮西宣
卷三 第 22a 页 WYG1327-0033a.png
抚使留万户达勒达守之阿珠遂先以舟师趋江州阿
珠传十一年秋九月师次郢之盐山得俘民言宋沿江
九郡精锐尽聚郢江东西两城今舟师出其间骑兵不
得护岸此危道也不若取黄家湾堡东有河口可由其
中拖船入湖转以下江为便从之遂舍攻郢而去行大
泽中忽宋骑兵干人突至时从骑才数十人阿珠即奋
㮶驰击所向畏避追斩五百馀级生擒其将赵范二统
制进攻沙洋新城拔之前次复州守将翟贵迎降时夏
卷三 第 22b 页 WYG1327-0033b.png
贵锁大舰扼江汉口两岸备禦坚严阿珠用军将马福
计回舟沦河口穿湖中从阳逻堡西沙芜口入大江十
二月军至阳逻堡攻之不克阿珠谓巴延曰攻城下策
也若分军船之半循岸西上对青山矶止泊伺隙捣虚
可以得志明日率众趍南岸沙洲攀岸步斗敌小却出
舟中马于岸遂力战破之己未水陆并趍鄂汉皆降十
二年正月黄蕲江州降阿珠率舟师趋安庆此襄阳下
流之势也(巴延蒙古巴琳部人追封淮安王谥忠武晋王/淮王阿珠乌梁海氏乌兰哈达子追封河南)
卷三 第 23a 页 WYG1327-0033c.png
   荆州论
郡志曰寸金堤在龙山门外五代时蜀孟昶将伐高氏
欲作战舰巨筏冲荆南城南平将倪福可(志书梁将/军恐误)
此堤激水以捍之此戍荆一策也宋知江陵府吴猎尝
分高沙东桨之流繇此堤外历南纪楚望诸门东汇沙
市为南海若循迹浚导之则江滨不克直上掩袭可少
淹觉之为易此亦戍荆一策也
   襄阳论
卷三 第 23b 页 WYG1327-0033d.png
周公瑾百代英豪虽策蹙襄阳而其图蜀也还江陵治
装卧疾巴邱与大帝笺曰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
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则蹙襄阳之策固犹在巴蜀后
也及大帝北征使陆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
扁赍表奉报还遇敌于沔中钞逻得扁瑾书与逊曰大
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乾宜当急去逊未
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奕棋射戏如常乃密与瑾立
计以向襄阳敌素惮逊遽还赴城而后逊军仅得去则
卷三 第 24a 页 WYG1327-0034a.png
南师攻襄阳固自不易而水乾尤宜停止也
   襄阳论
南史周宏正传侯景平王僧辩启送秘府图籍敕宏正
雠校时朝议迁都但元帝再临荆峡前后二十馀年情
所安恋不欲归建邺兼故府臣僚皆楚人并欲即都江
陵云建康盖是旧都彫荒已极且王气已尽兼与北近
若有不虞悔无所及且臣等又闻荆南有天子气今其
应矣元帝无去意时尚书左仆射王褒及宏正咸侍帝
卷三 第 24b 页 WYG1327-0034b.png
顾曰卿意何如褒等以帝猜忌弗敢众中公言唯唯而
已褒后因清闲密陈还丹阳甚切终不引纳他日宏正
乃正色谏于再三曰若如士大夫惟圣王所都本无定
处至于黔首未见入建邺城便谓未是天子犹列国诸
王今日副百姓之心不可不归建邺当时颇相酬许宏
正退后黄罗汉宗懔乃言宏正王褒东人乃劝东下非
为国计宏正复面折二人帝欲遍试人情曰欲吾去者
左袒于是左袒过武昌太守朱买臣复劝上迁曰买臣
卷三 第 25a 页 WYG1327-0034c.png
家在荆州岂不愿官长住但恐是买臣富贵非官富贵
也帝深感其言卒不能用及于谨入江陵买臣按剑进
曰惟斩宗懔黄罗汉可以谢天下帝曰曩实吾意宗黄
何罪而周师已破武宁杀宗懔遂傅江陵栅下矣元帝
纪曰自侯景之难州郡大半入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
缘以长江为限荆州界武宁西距峡口自岭以南复为
萧勃所据文轨所同干里而近人户著籍不盈三万中
兴之盛尽于此矣夫建邺近北犹隔大江而江陵曾北
卷三 第 25b 页 WYG1327-0034d.png
无江汉之阻帝尝自比诸葛亮桓温不知其奚恃而不
恐也庾信哀江南赋曰下江馀城长林故营徒思钳马
之秣未见烧牛之兵下江长林时属武宁郡武宁与襄
阳接壤而武宁虽固守曾未足以当梯冲冀马也王琳
传曰湘州武陵平元帝性多忌以琳所部甚盛又得众
心故出之岭外其友李膺帝所任遇琳告之曰琳蒙拔
擢常欲毕命以报国恩今天下未平迁琳岭外如有万
一不虞安得琳力何不以琳为雍州刺史使镇武宁琳
卷三 第 26a 页 WYG1327-0035a.png
自放兵作田为国禦捍膺然其言而不敢启故率众至
岭南及魏师围逼乃徵琳赴援琳师次长沙而江陵已
平矣夫捍禦武宁不使王琳乃使宗懔而琳即果为雍
州刺史曾不知放兵作田之馀遂克拒周师不入武宁
焉否也抑五朝地理志竟陵郡乐乡县旧置武宁郡西
魏置鄀州又梁置旌阳县后改名惠怀西魏又改曰武
山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又废武山入焉有武陵
山是隋唐乐乡乃晋宋武宁郡也前汉书王莽传南郡
卷三 第 26b 页 WYG1327-0035b.png
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下江兵晋灼曰
本起江夏云杜县后分西上入南郡屯蓝田故号下江
兵也按后汉书郡国志南郡编县有蓝田口聚注云下
江兵所据又五朝志竟陵郡有蓝水县宋侨立冯翊郡
莲勺县西魏改郡为汉东县为蓝水又宋置高陵县西
魏改曰滶水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省滶水入焉有唐水
是胥下江馀城也宋书州郡志武宁长林晋安帝立按
五朝志南郡有长林县旧曰长宁县开皇十一年省长
卷三 第 27a 页 WYG1327-0035c.png
林县入十八年改曰长林是长林故营也夫亦可差备
江陵北面形胜之概而蕲前拟烧牛难矣惜乎周宏正
未畅其说而朱买臣之按剑已晚也
   襄阳论
唐乾符六年冬十月黄巢繇桂州沿湘江而下历永衡
抵潭州城陷之观察使李系奔朗州尚让进逼江陵众
号五十万荆南节度使都统王铎留其将刘汉宏守江
陵城率众北趣襄阳盖繇江陵至襄阳四百四十里也
卷三 第 27b 页 WYG1327-0035d.png
十一月黄巢北趋襄阳荆南新节度使刘巨容与江西
招讨使曹全晸合兵屯荆门以拒之盖襄阳南至荆门
二百七十里有奇也贼至巨容伏兵林中全晸以轻骑
逆战阳不胜而走贼追之伏发大破贼众乘胜逐北至
江陵俘斩其众什七盖荆门南至江陵一百六十五里
也巢让收馀众渡江东走或劝巨容穷追贼可尽也巨
容曰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将士不爱官赏事宁则
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众乃止全晸
卷三 第 28a 页 WYG1327-0036a.png
渡江追贼会朝廷以泰宁都将段彦谟代为招讨使全
晸亦止繇是贼势复振攻鄂州陷其外郭转掠饶信池
宣歙杭十五州众至二十万而广明元年陷宣州秋七
月遂繇采石渡江矣夫巢让五十万众败于荆门巨容
可谓大胜此尤见襄阳之为重地而江陵当汉宏焚掠
之后巢不乘胜乘虚亟入江陵而必北趋襄阳虽败北
此其略雅与据嵯呀山埒
   襄阳论
卷三 第 28b 页 WYG1327-0036b.png
宋建炎初李忠定议巡幸曰四方多故宜讲巡幸之礼
以镇之除四京外以长安为西都襄阳为南都建康为
东都各命守臣营葺城池宫室官府使之具储峙糗粮
积金帛以备巡幸又曰至于费用则长安当委之四川
襄阳当委之荆湖建康当委之江淮闽浙三都成而天
下之势安矣又曰天下形势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
又次之今舍上中而取其下非得计也又曰据要会之
地以驻六师既有以系中原之心又有以纾一时之急
卷三 第 29a 页 WYG1327-0036c.png
策无出于此者而其议巡幸第一劄子曰为今之计纵
未能行上策以趋关中莫若取其次策以适襄邓襄阳
近为李孝忠所据虽已溃散恐或残毁惟邓为可以备
车驾之时巡夫邓者古之南阳光武之所兴也西邻关
陜可以召兵北近京畿可以遣援南通荆湖巴蜀可取货财
东达江淮可运榖粟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广土宽
城可以屯重兵民风号为淳古盗贼未尝侵犯此诚天
设以待陛下之临幸事之机会不可失也愿召守臣增
卷三 第 29b 页 WYG1327-0036d.png
修城池漕臣储峙粮草朝廷给降钱帛广行应副专遣
使者以督其事将来秋高六飞启行由陈蔡唐以趋南
阳不过半月可达天下之士知陛下之不忍弃中原也
河东之民知陛下之不远徙也天下郡县知陛下之处
中以临四方也皆当心服而无解体之患是一幸南阳
则三者皆得一幸建康则三者皆失利害安危之几在
此一举陛下何惮而不行也夫幸南阳犹之幸襄阳也
是故建炎论事则曰邓古之南阳天设以待巡幸而绍
卷三 第 30a 页 WYG1327-0037a.png
兴论事旋曰襄邓天设以待巡幸也及繇宣抚荆湖广
南请提举嵩山崇福宫也复奉诏条具边防利害曰至
于守备之宜则当料理淮南荆襄以为藩篱夫淮南荆
襄者东南之屏蔽也六朝之所以能保有江左者以强
兵巨镇尽在淮南荆襄间故以魏武之雄苻坚石勒之
众宇文蹠跋之盛卒不能窥江表后唐李氏有淮南则
可以都金陵其后淮南为周世宗所取遂以削弱今朝
廷欲为守备则当于淮南东西及荆襄置三大帅屯重
卷三 第 30b 页 WYG1327-0037b.png
兵以临之东路以扬州西路以庐州荆襄以襄阳为帅
府分遣偏师进守支郡小筑城垒如开新边其初朝廷
应副钱粮谓如淮东则以江东路财用给之淮西则以
江西路财用给之荆襄则以湖南北路财用给之徐
议营田使自赡养遇有敌骑则大帅遣兵应援稍能自
守商旅必通乃可召人归业渐次葺理假以岁月则藩
篱成矣前有藩篱之固后有长江之险加以战舰水军
使沿江一带帅府郡县上连下接自为防守则敌骑虽
卷三 第 31a 页 WYG1327-0037c.png
多岂敢轻犯近年以来大将握重兵于江南官吏守空
城于江北虽有天险初无战舰水军之制故敌人得以
侵扰窥伺欲为守备无他反此而已或谓三大帅率重
兵以屯江北则供亿之费不赀臣应之曰使三大帅屯
兵于江南亦仰给于朝廷其费等耳曷若使之渡江葺
理淮南以为家计则朝廷异时可省经费而藩篱之势
成为无穷之利守备之宜莫大于是有守备矣然后可
以议攻战之利亦当分责于诸路大帅谓如淮东之帅
卷三 第 31b 页 WYG1327-0037d.png
则当责以收复京东东路淮西之帅则当责以收复京
东西路荆襄之帅则当责以收复京西南北路川陜之
帅则当责以收复陜西五路诸路尅捷因利乘便收京
畿复故都以戡祸乱此虽落落难合然在陛下志先定
于中而断以至诚必为之意盖无不可成之理及其后
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又尝专论襄阳形胜曰臣
窃以当今天下形胜在襄阳何以言之四方地势正犹
棋局今车驾驻跸于吴越是置子于东南隅也宣抚制
卷三 第 32a 页 WYG1327-0038a.png
置司聚兵于川陜是置子于西北隅也湖湘屯重兵以
控制是置子于西南隅也吴越由湖湘以趋川陜如行
曲尺之上相去万有馀里号令未易达首尾不相应一
有缓急何以为援惟襄阳地接中原西通川陜东引吴
越如行于弓弦之上地里省半而又前临京畿密迩故
都后负归峡蔽障上流遣大帅率师以镇之如置子于
局心真所谓欲近四旁莫如中央者也既逼僭伪巢穴
贼有忌惮必不敢窥伺东南将来王师大举收京东西
卷三 第 32b 页 WYG1327-0038b.png
及陜西五路又不敢出兵应援则是以一路之兵禁其
四出因利乘便进取京师乃扼其喉拊其背制其死命
之策也朝廷近拜岳飞为荆襄招讨使其计得矣然驻
军岳鄂未闻前进岂不以自兵火以来襄阳焚毁尤甚
野无耕农市无贩商城郭隳废邑屋荡尽而粮饷难于
运漕故耶臣观自古有意于为国家立功名之人如刘
琨祖逖之徒未尝不据形胜广招纳披荆榛立官府履
艰险攻苦淡积日累月葺理家计然后能成功者若欲
卷三 第 33a 页 WYG1327-0038c.png
坐待其自成必无此理愿诏岳飞先遣将佐军马及幕
府官径趋襄阳随宜料理修城壁建邑屋招纳西北之
民措置营田劝诱商贾之伍懋通货贿稍稍就绪然后
徙大兵以居之旁近诸郡如金房随郢见属我者可以
抚绥如陈蔡许颍见从贼者可以攻取不过年岁间必
有显效如谓屯兵聚粮运漕为难则汉江出襄阳城下
通于沔鄂漕运之利未有如此之便者当以兵护粮船
使贼不得抄掠则吾事济矣今日天下形胜臣愚以为
卷三 第 33b 页 WYG1327-0038d.png
无出襄阳之右者伏望圣慈特加睿察早降指挥无使
缓不及事天下幸甚而其论进兵劄子又谓小试于山
东岳飞重兵且屯襄阳勿轻动以牵制其师使不得应
援至其乞沿淮沿汉修筑城垒也又曰臣昨奉诏书条
具边防利害尝论驻跸建康为措置之宜所当先者然
其说谓淮南有藩篱之固则建康可都宜命诸将移重
兵于江北料理营田葺治城垒则藩篱可成今大将既
已移屯矣营田既已施行矣楚泗既已修筑城垒矣惟
卷三 第 34a 页 WYG1327-0039a.png
是沿淮如庐寿沿汉如襄邓等处尚未措画臣愿陛
下降诏刘光世岳飞乘士卒之暇以渐修筑如韩世
忠之于楚张俊之于盱眙杨沂中之于泗使名城坚
垒绵亘相望以张国势以詟敌心又命朝廷选通知
古今臣僚按行淮汉深考古迹要害控扼之地如濡
须坞牛渚圻之类筑垒屯兵益务自固使我师无侵
突之虞敌骑有蓄锐之利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此今
日之上策也而又尝以承楚之警与宰相论捍贼曰
卷三 第 34b 页 WYG1327-0039b.png
一宜防备上流纲窃观自古侵犯东南未有不由上
流者舳舻相接顺流乘风自川江而下日数百里不
旬月间可至江浙故上流之地自吴及东晋以来必
屯重兵乃可保国今归峡荆南岳鄂九江一带虽无
他虞然屯兵不多所幸襄汉复为我有上流形势倚
之为重襟带荆蜀控引江淮下瞰畿甸真形胜必争
之地也宜命大帅统重兵以镇襄阳则上流有屏蔽
之势江浙可以奠枕中原有恢复之兆畿甸可以俯
卷三 第 35a 页 WYG1327-0039c.png
窥此最今日之上策惟庙谟熟计之盖忠定之拳拳
襄阳者若此而其后于三都之外复曰长沙再越大
江三面重湖可以建都夫都长沙犹之都襄阳之渐
也若曰长沙视建康为上流又为重险而视临安并
无海道不测之虞繇建康临安纡道经长沙以趋川
陜则如行曲尺之上而繇长沙以趋襄阳则犹行弓
弦之上也夫亦庶乎其可都也
   襄阳论
卷三 第 35b 页 WYG1327-0039d.png
樊城在襄阳府城北汉江上与襄阳对峙汉寿亭侯
围曹仁于樊而魏武议迁许都者也(楚志即周仲山/甫所封樊国西)
(魏立安养县唐/改为临汉县)邓城在襄阳府城东北二十里南齐
将曹虎镇此元魏尝围之经月不下(楚志本春秋邓/国地唐置临沮)
(县又改/邓城县)唐置邓城县宋废入襄阳观咸淳时吕文焕
守襄本末是知樊城之利而不知邓城之利所以谓
宋人自李伯纪陈同甫辛稼轩外雅鲜识虑深长士
者此也又牛首安阳古城红崖白河沙河渔栏新城
卷三 第 36a 页 WYG1327-0040a.png
淳河滚河十城元兵围襄阳筑此于要津以绝其援
今址尚存盖即古大堤城遗迹也夫宋人既不知邓
城之利而襄围未合时又安知十城之害然则张顺
张贵诸忠义士虽谓不死于兵而死于庸闇帅漕尹
辖之手可也或曰晋朱序镇襄阳秦遣将围城序母
韩氏谓城西北角必先受敌领百馀婢并城中女丁
于其角筑城二十馀丈秦攻西北角果溃众守新筑
城秦兵遂引退襄阳人名夫人城夫宋人以樊城故
卷三 第 36b 页 WYG1327-0040b.png
知襄城东北角之害而不知襄城西北角之害是其
识虑并出韩夫人婢暨襄阳女丁下也
   襄阳论
元至元二十一年蒙古军胥放还诸鄂啰二十二年
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上中下三万户府而虞
集记南平楼曰国家始以重兵戍襄樊临制东南又
曰区宇既定撤兵以息民其留镇襄阳者二万户之
兵也盖视襄邓为腹里也夫其始殚半天下之力百
卷三 第 37a 页 WYG1327-0040c.png
战而得襄裁知欲举宋必先举襄而不知襄为南北
之枢要承平日久因循玩视一旦衅生虑外汝颍盗
起而不能援蕲黄盗起而不能控则亦湖广河南行
省之制有未能审其轻重缓急者而恃强势以误之
也明初取襄较易观太祖赐平章常遇春诏亦知安
陆襄阳横据上流控扼南北为自古所必争之地而
考明一代兵制凡所以经画襄阳者其建官也监司
则裁设分巡下荆南道兼郧阳兵备副使驻襄阳府
卷三 第 37b 页 WYG1327-0040d.png
曾无以异于武昌佥事之驻会城上荆南道二之驻
澧荆荆西佥事之驻沔阳蕲黄副使之驻黄下江防
佥事之驻蕲上江防佥事之驻岳以暨上湖南道之
驻衡辰沅副使之驻沅也将领则裁设郧襄守备偕
三江永定洞庭永道郴桂荆瞿秩任胥同曾不克逮
镇筸清浪靖州之上设参将而复副以守备兴都之
留守司会城之都指挥使司郧阳之行都指挥使司
也屯卫则裁设襄阳卫指挥使指挥同知佥事左右
卷三 第 38a 页 WYG1327-0041a.png
中干户所干户百户暨佐贰若属均州守禦干户所亦
裁设千户百户曾无以异于显陵安陆沔阳郧阳黄蕲
岳衡辰永沅靖施九溪永定长沙茶陵宝庆常德宁远
清浪偏桥镇远铜鼓伍开瞿塘诸卫而殊不克逮武昌
武昌左荆州荆州右均州一所曾不克逮郧阳卫之翼
以竹山房县德安随州荆州之翼以夷陵枝江远安长
宁永定之翼以大庸澧州九溪之翼以安福添平麻寮
宝庆之翼以武冈城步衡州之翼以桂阳常宁宁溪宁
卷三 第 38b 页 WYG1327-0041b.png
远之翼以枇杷桃川锦田镇江华宁远左东安靖州之
翼以天柱汶溪并不克逮郴州千户所之翼以广安宜
章而裁同瞿塘之翼以忠州德安干户之翼以随州百
户所顾其令式名为卫又不若德安郴州暨大田军民
守禦千户所也其屯兵也则裁设四千三百二十二名
均州亦裁设一千一百五十六名固不敢望伍开之三
万二千二百有奇铜鼓之一万八千有奇靖州之一万
四千七百有奇茶陵之一万六百有奇瞿塘之八千三
卷三 第 39a 页 WYG1327-0041c.png
百有奇暨武昌武昌左之一万三千二百有奇荆州荆
州右之一万七百有奇而其视辰州清浪之六千以上
蕲岳永沅长沙宝庆常德永定平溪宁远偏桥镇远之
五千以上殊为不逮盖裁介于黄州九溪施州之间而
差衍于安陆沔阳衡州之三千以上显陵之一千七百
以上也均州守禦兵额亦无以异于它所而曾不克逮
大田之三千一百有奇桂阳之一千五百有奇夷陵之
一千四百有奇武冈锦田广安之一千三百有奇也又
卷三 第 39b 页 WYG1327-0041d.png
况尺籍伍符多非其实而屯册尤淆溷不可稽覈哉至
其屯田虽一千二百七十二顷有奇屯粮虽一万五千
三百石有奇均州屯田虽八百九十七顷有奇屯粮虽
三千五百石有奇而田之荒垦粮之赢耗且无庸具论
也盖至季年盗起袭城僇藩虽曰职官慢寇而亦繇一
代规制曾不考古雍州山南东道址建重镇以临驭之
殊不足以弹压豺狼之心而授之瑕隙也夫盗贼之祸
自古未有甚于元明而其玩视襄阳亦未有甚于元明
卷三 第 40a 页 WYG1327-0042a.png
者然元犹知恃强势而明则强势不能恃弱势不能察
其土崩鱼烂无怪也爰合论之以备弭盗之要议
或曰郧阳开府襄阳不亦可轻乎曰郧地险而所控者
狭襄地旷而所控者广襄房之并建郡雍梁之并建州
自古则然矣而况郧自固不暇奚克逮邻哉曰夷陵且
以千四百人而欲扼川峡西来势以襄阳视之不较重
乎曰然夫施州佥事明初犹驻夷陵而后裁以荆州分
巡兼领是裁其所宜建也不知夷陵而又奚以知襄阳
卷三 第 40b 页 WYG1327-0042b.png
也曰巴陵似较重曰视夷陵则较重矣然而其去襄阳
者几希
   襄阳论
襄阳府古有城负汉屏岘其北周以断岸故不池东西
南凿山为池与樊城市对汉季徐晃晋羊祜杜预朱序
宋吕文焕守襄阳胥此城也元季颓废明初乙巳卫国
公邓愈因旧址修筑新城周一十二里而赢计二千二
百二十一丈七尺崇二丈五尺门六胥有子城曰东南
卷三 第 41a 页 WYG1327-0042c.png
西大北小北东长胥为角楼一南门楼一成化中都督
王信尝重建而其东南西南胥楼一东北角楼一花楼
十东西大北东长门楼四池北面临江四百丈东西南
三面汇计袤二千一百一十二丈广二十九丈深二丈
五尺胥弘治间副使毛宪重阅建筑也正德丙子夏汉
水大溢新城塌三十丈有奇副使聂贤躬督堙塞水少
杀辄佣工舁石仙人洞犬牙甃砌精坚逾旧繇大北门
至东长门修砌泊岸袤二百八十丈崇二丈创筑子堤
卷三 第 41b 页 WYG1327-0042d.png
于江下以护旧岸趾广八尺崇五尺袤二百八十丈襄
人名聂公堤嘉靖三十年汉水溃堤漫城分巡陈绍儒
分守雷贺修复三十九年大水知府汪道昆重修隆庆
二年堤复溃新城圮分巡副使徐学谟檄府益甃老龙
堤护城崇祯辛巳春张献忠平城城楼警铺胥燬都御
史袁继咸亲督修砌都御史王永祚重建六城楼暨西
南城狮子楼壬午冬闯复残燬此胥议荆襄形胜者之
所宜详画也而临江池计里丈尺尤亟
卷三 第 42a 页 WYG1327-0043a.png
国朝顺治二年都御史徐起元檄同知贾若愚繇小北
门城上西至南城诸险要地用砖石修砌禦敌炮台二
十九座五年都御史赵兆麟檄重修西城大楼重建南
城大楼重修大北门城楼建小北门城大楼重建东城
大楼暨城外三桥并敌楼濠岸胥完葺焉
 
 
 
卷三 第 42b 页 WYG1327-0043b.png
 
 
 
 
 
 
 
 存研楼文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