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327-00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存研楼文集卷二
             编修储大文撰
  杂著
   审势
盖至周制而有公国之孤公之孤四命执皮帛乘夏篆
服自希冕而下是也其尊之者曰诸公燕礼云设诸公
之坐郑氏注曰公孤也王朝亦尊之曰大客大行人郑
卷二 第 1b 页 WYG1327-0011b.png
氏注大客谓其孤卿贾氏疏大国得立孤一人孤来聘
侯伯己下无孤使卿来聘也而贾氏又疏冢宰曰殷之
牧下天子使大夫三人为三监至周使伯佐牧不使大
夫孔氏疏三监则曰周则于牧下置二伯亦或因殷使
大夫为三监又曰大国公孤一人而燕礼云诸公者容
牧有三监如孔氏说是孤之枋寖埒二伯也然而繇周
初讫春秋孤殊鲜克自振拔以勋猷垂诸简册者盖其
职秩𨽻于公裁与大国上卿埒故疏亦裁以叔孙纥寔
卷二 第 2a 页 WYG1327-0011c.png
孤虽来聘得特见而不如天子大夫之恒足以自达于
天子也礼王制曰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
国国三人郑氏注曰使佐方伯领诸侯孔氏疏曰天子
使其大夫者谓使在朝之大夫往监于方伯每一州辄
三人三八二十四人崔氏云此谓殷之方伯皆有三人
以辅之佐其伯谓监所领之诸侯也王制又曰其禄视
诸侯之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夫
大国次国小国胥夏制则夏后氏亦容设之此夏所以
卷二 第 2b 页 WYG1327-0011d.png
中经羿浞之乱洎其末造都孟门以自固外有韦顾昆
吾之鸷悍而国势不分殷讫末造且百战百胜淮奄诸
巨国虽社既墟犹若有以监领之而胥奔命恐后者而
曾不如周东迁之依晋郑而其后且齐晋秦楚迭兴也
孔氏疏又曰尚书使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者谓武庚
也与此别也而其实即因殷之职秩而使之且庸知非
监殷事不效乃一变殷制业于牧下置二伯复益密其
制而尽设齐宋诸国公之孤耶是所谓因殷而特损益
卷二 第 3a 页 WYG1327-0012a.png
之也然而封建之宜监于殷制也滋亟
   审势
王制辨论官材独专于司马虽司徒造士亦属之盖邦
国大事在祀与戎而戎事尤安危治乱之所系故司马
之于官材虽无不辨论而寔以戎兵为首务也周礼司
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辨其
年岁与其贵贱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
子之数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郑氏
卷二 第 3b 页 WYG1327-0012b.png
注亦引王制證之王制传为夏殷制而周礼司士寔属
于夏官司马贾氏疏亦谓与大司马进贤兴功同然则
司马之辨论官材不必尽如夏殷而其重戎事寔同司
士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盖六服胥同
之此所以能佐大司马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
而又以九伐之法正邦国也近世名臣惟高新郑掌铨
时请选择进士知兵者繇兵部四司晋至兵备道巡抚
总督以暨兵部在京二侍郎胥豫储而递升之无与他
卷二 第 4a 页 WYG1327-0012c.png
官互迁补为重有合于司马辨论官材论定后官司
士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之旨江陵仍之弥收厥效此
寔枢筦暨平章军国者之所宜重加意也
   审势
大司马职中夏教茇舍曰帅以门名郑氏注曰以门
名者所被徽识如其在门所树者也军将皆命卿古
者军将盖为营治于国门鲁有东门襄仲宋有桐门
右师皆上卿为军将者也贾氏释曰云军将皆命卿
卷二 第 4b 页 WYG1327-0012d.png
者欲解帅以门名之意止繇卿居于国门使为军将
故军将得以门为名云古者军将盖为营治于国门
者此解军将得以门为名者止繇非常之急要在于
门故使卿在门任而营治其门故也又曰云鲁有东
门襄仲者按昭三十二年左传云鲁文公薨而东门
遂杀适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公子遂字襄仲号为
东门止繇居东门宋有桐门右师者案春秋左氏传
昭二十五年春叔孙婼聘于宋桐门右师见之注云
卷二 第 5a 页 WYG1327-0013a.png
右师宋帅乐大心也其室居桐门故曰桐门右师是
宋有桐门右师也引之證将帅得以门名之事盖古
者立国建门之制若此后世虽有城门校尉门候监
门卫诸职而不能如古者之命卿营治国门故朝命
将帅署第或远虽有防禦之责而事变卒起恐无以
禦非常之急如宋御营使李纲行委巷中几二十里
惟恐敌骑之业登城其弊己可概见而敌或卒登门
暨门楼卒裂则城中虽欲奔救之而缓不逮事如宋
卷二 第 5b 页 WYG1327-0013b.png
之南薰门金之蔡州西门明之太原小南门北平屏
则门其概略也抑左传僖三十二年杞子使告于秦
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然则卿居国门非直备围守非常之急亦所以备潜
师也
   审势
夏官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郑氏注曰
壶盛水器也世主挈壶水以为漏经曰挈壶氏掌挈壶
卷二 第 6a 页 WYG1327-0013c.png
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郑氏注曰郑司农
云挈壶以令军井谓为军穿井井成挈壶县其上令军
中士众皆望见知此下有井壶所以盛饮故以壶表井
挈辔以令舍亦县辔于所当舍止之处使军望见知当
舍止于此辔所以驾舍故以辔表舍挈畚以令粮亦县
畚于所当禀假之处令军望见知当禀假于此下也畚
所以盛粮之器故以畚表禀军中人多车骑杂会欢嚣
号令不能相闻故各以其物为表省烦趋疾于事便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1327-0013d.png
贾氏释曰皆云挈者谓结之于竿首挈挈然故云挈也
盖圣人用心之密至于如此孟子曰仰而思之夜以继
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此诚继日待旦之几也先郑推
勘情事尤能发其义而蕲驾浮说者乃擿挈壶氏以为
战国阴谋之书是必尽失邦国要几而后止也经又曰
凡军事县壶以序聚柝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
守之分以日夜郑氏注曰郑司农云县壶以为漏以序
聚柝以次更聚击柝备守也玄谓击柝两木相敲行夜
卷二 第 7a 页 WYG1327-0014a.png
时也代亦更也礼未大敛代哭以水守壶者为沃漏也
以火守壶者夜则火视刻数也分以日夜者异昼夜漏
也漏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长短焉太史立成
法有四十八箭注亦完晰经又曰及冬则以火爨鼎水
而沸之而沃之郑氏注曰郑司农云冬水冻漏不下故
以火炊水沸以沃之谓沃漏也此尤可见研几之密先
郑尤善发其微义非唐以后群儒之所能注并非马贾
以下之所能注也
卷二 第 7b 页 WYG1327-0014b.png
   原势上
盗贼之祸始于秦至汉而甚至晋北魏而又甚至隋而
甚烈至唐黄巢而又烈至元明而祸甚烈张角足以乱
汉王弥杜曾足以乱晋葛荣邢杲足以乱魏黄巢足以
乱唐杨安李全足以乱金皆不能亡之而秦隋元明国
遂破灭者何也秦轻改周辙隋不悟北魏之覆辙而明
又蹈元之辙也上古之世分而为九州又分而为十二
州又合而为九州中以封建万国而方伯连帅统率之
卷二 第 8a 页 WYG1327-0014c.png
后稍兼并然大率因其定势故强国得以立至秦分为
三十六郡又益为四十郡地裂兵削陈胜吴广起守尉
监亡以禦虽关中兵四出而不能救汉分为十三刺史
东汉因之虽罢郡国都试而刺史权日崇至晋亦裁益
为十九刺史九州之迹少复地有常界兵有常将其习
之也久其附之也深故张角虽起而不能亡东汉王弥
王如杜曾虽起而不能尽亡西晋孙恩卢循虽起而不
能亡东晋也宋齐梁陈州益分地益小兵益弱元魏亦
卷二 第 8b 页 WYG1327-0014d.png
多析州制虽设行台曾无补于势故葛荣邢杲起而国
几亡隋承齐周之后幸列鹰扬府卫兵充伍而州郡遂
夷为一又惩尉迟迥王谦之难忘葛荣邢杲之祸将举
天下尽运之朝廷罢魏周总管府国势涣而镇将亡以
摄此张金称翟让朱粲辅公祏之所繇横行而无惮也
唐分十道以河江淮关岭为界采访使统之折冲果毅
兵虽寖废而节度府兵日盛自尹子奇田承嗣不能犯
江淮刘展袁晁裘甫庞勋兵越界辄衄虽以黄巢之桀
卷二 第 9a 页 WYG1327-0015a.png
骜秦宗权之残流毒几遍天下而卒为诸镇所覆则
地之不可无常界而兵之不可无常将也盖己瞭然矣
宋仿唐制分诸路金因之故宋虽废藩镇金封十一公
势亦己晚而盗贼起而祸不甚烈元有天下恃攻取之
易不思中原定势置行省江浙陜西岭北别失八里地
既太远其它亦旁通广辟务为夸侈举三代九州之迹
唐宋分道分路之制而尽荡覆之繇是山河失险盗贼
横决以迄于明季寖四百年而卒莫有知其本者此贾
卷二 第 9b 页 WYG1327-0015b.png
谊陈亮之识所以旷百世而鲜遇也易曰王公设险以
守其国传曰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牂牧其上明置布政
司都司总兵巡按又置巡抚抚治又益以总督督师虽
官名殊元而行省行台阔略之势终不能变或视元较
甚焉合河南河北为一而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
而江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浙江之险失淮东淮
西汉南汉北州县错𨽻而淮汉之险失洞庭中渟湖广
鄱阳中渟江西滇洱中渟云南巢马洪泽天湖安山昭
卷二 第 10a 页 WYG1327-0015c.png
阳骆马射阳甓社丹阳石臼洮滆淀山泖临平夏盖鉴
壶山黄蓬异龙湖荥泽云梦泽百花洲高鸡梁山泊豆
子䴚恶溪珠池中渟诸𨽻省震泽相湖分𨽻两省无以
釐画之而险胥失旅顺镇江𨽻山东闲山陈钱官井长
年多迷所在钦州舟走交趾东都又失四峒缅甸南直
走大古刺而海之险失莽刺捏工川昔号黄河九曲今
号小套丰胜诸滩殆类平地又经天桥峡壶口山白司
马阪江经夔州上中下三马渡汉经均州庙滩光化羊
卷二 第 10b 页 WYG1327-0015d.png
皮滩淮经光蔡诸滩赵家步无以扼之而江河淮汉可
永恃之险并失汉中𨽻秦归州𨽻楚又合内江外江为
一而蜀之险失郴𨽻湖南赣𨽻江西又合左江右江为
一而粤之险失沅州偏桥分𨽻两省郧阳南赣合𨽻四
省湖北𨽻蜀川北𨽻黔建昌毕节𨽻滇陈曹沂胶𨽻淮
扬遵义讫𨽻四川江浦六合讫𨽻应天经略或至七镇
总督总理或至八省七省五省又或总督以下并听节
制而金元行省之制又失潼武固杉捍玉垒米仓朱阳
卷二 第 11a 页 WYG1327-0016a.png
辘轳延水蒲津龙泉黄泽虹梯玉峡天井当子口九里
木兰穆陵独松太平桥石门辰龙铁索桥关朝天黄沙
轩辕干秋乌龙仙霞分水大庾五岭香炉关索岭分𨽻
两省齐北走沧景鲁南走邳濠曾无藩篱之限潞涿津
门河西务保魏浚滑介休安邑晋蒲宁夏同州多巴邺
洛朱仙镇许南阳临清济宁夏镇曹县清江浦池河正
阳桥扬真京口漕岸南壕南翔芜湖关湾子乌镇平望
塘栖招宝清湖吴城景德镇樟树镇樊城沙市汉口湘
卷二 第 11b 页 WYG1327-0016b.png
潭锦市夏都夔关浦城南台厦门金门壕镜香山香市
四会苍梧镇南关龙里大方织金金马龙尾关永昌宝
井曾无坚垒讨来弱大通湟浩亹渭泾圁洛汾绛洞涡
滹沱清浊漳桑乾易滦潞卫三岔潍胶济汶泗沁洛伊
汝汳睢沭颍淝枞阳石梁吴淞娄荆苕霅新安富阳曹
娥大浃江心寺章贡峡江澴涢澧清江沅酉㵋湘潇郴
剑洭漓融白水涪渝金沙大度沫泸乌江索桥江中江
潞江金沙江漾濞诸名渊祁连贺兰陇坂华秦岭褒斜
卷二 第 12a 页 WYG1327-0016c.png
葫芦芽五台太行大茂红螺白云岱副岳沂林虑王屋
熊耳桐柏岷峨瓦屋剑阁海龙囤嵾衡九嶷幕阜嵯岈
庐灊黟天目天台霍童九连峤岭罗浮勾漏格孤鲁魁
高贡诸名险前后左右水险与陆地同山险与平原同
而直省之险胥失以暨山溪阨塞形格势禁且胥视为
腹里弃为瓯脱而天险并失其馀道府州县卫割𨽻谬
妄轻重失次者难遍以疏举而改元总管府为府𨽻县
多寡尤属偏畸故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
卷二 第 12b 页 WYG1327-0016d.png
一县则它县震破一府则它府震破一省则直省胥震
以迄于土崩鱼烂而不可救止者虽人谋不臧抑繇地
势互错险与贼共之有以启戎心而辟寇径也昔晋令
齐东其亩而国佐曰吾子戎车是利南齐欲合两豫州
王俭谓方镇常居军府素正则寿阳虽声不先闻不能
断路而先机有备何承矩置塘泺深不可航浅不可骑
一衣带水遂限戎马古之人不敢弃其险虽无险而殚
计以设之也如此明人不知大势自亡其险及事势坏
卷二 第 13a 页 WYG1327-0017a.png
裂乃始调土兵边兵狼兵苗兵设经略督理抚治人地
兵将不相附习或欲分为四正六隅十道又欲收势短
节险之效以遏贼保定凤泗九江设总督天津登莱汉
中设巡抚卒不能繇其本而救之故贼不强于张角黄
巢而国遂为秦隋元之续悲夫悲夫使河南北分为二
道而经画垣曲南卢氏北以扼之则渑池不得渡汉中
兴安𨽻四川而守潭毒仙人关兴势饶风岭青泥岭以
蹙之则车箱峡不得出英霍光蔡合为一道而严兵驻
卷二 第 13b 页 WYG1327-0017b.png
白苟堆马头山板石畈三江口恨这关以环伺之则贼
不得避暑袤山俟秋肆劫重兵镇襄樊而房金附汉中
为一道达开忠万越大昌大宁三十六隘合归兴巫为
一道画江附大府以联络之则襄阳不得夜袭开县不
得大奔明之亡久矣而其所以亡者尚不瞭然于天下
吾故述其己然之迹而详论之未知贾谊陈亮处此果
何如也
   原势下
卷二 第 14a 页 WYG1327-0017c.png
夫山溪阨塞形格势禁今举其大略若燕之一片石临
渝关松亭关刘家口大安口潘家口潮河川黄榆岭墙
子岭郭村枪竿岭军都关四十二道白羊口芦台岭蜚
狐口五回山插箭岭浮图峪九宫山银钗岭狼山曲阳
井陉易京莫州春水淀单桥高鸡泊蚁尖卢台军晋之
平刑关东西陉白草沟阳武峪阳方口老营堡岢岚芦
芽山离石交山雀鼠谷蒙坑玉壁柏壁㟏口摩云岭五
老山颠軨坂天门关石岭关南北关秦绝赵括饟道龙
卷二 第 14b 页 WYG1327-0017d.png
泉关柏井下井陉道黄泽关青山口虹梯关玉峡关柳
树口拦车驿碗子城天井关太行大小口沁口秦之天
生桥黄城儿蹇占口水泉口绰逊口大黄山庄浪卫卓
子山湟硖三积石关大松山扒里扒沙贺兰四十七口
赤木关金塔口打硙口镇远关青冈峡青沙岘六盘山
金佛峡萧关瓦亭关木叶关水洛城陇阪大震关铁山
祁山木皮岭仇池山玉垒关暨桥朝天岭斜谷和尚原
仙人关武休关阳平关骆谷箕谷鸡头关三泉孤云两
卷二 第 15a 页 WYG1327-0018a.png
角米仓关饶风关兴势围太白山子午谷青泥岭车箱
峡平利白河关商南兰草川朱阳关秦岭间道辘轳关
禁谷嵯峨山泉山芦关黄甫川横城齐之临清碻磝城
东阿阳谷山郑村坝济宁梁山泊定陶平阴亢父狼虎
谷蒙山琅琊台钜防沂山大岘关长白山广固城胶莱
口登州水城大昆崙山成山大小清河潍河豆子䴚大
小劳山田横岛登州诸岛豫之滏口涉县清化镇轵关
河阳三城阌乡灵宝新安关渑池渡陜州熊耳山卢氏
卷二 第 15b 页 WYG1327-0018b.png
永宁内乡吴村瓦屋淅川赤眉城当子口天津桥北邙
山成皋关鹊山轘辕崿坂石阳关玉皇顶寨龙门关汝
州七顶山襄城鲁山三鸦桐柏山叶县方城郾城溵河
义阳鄍阸凌云栅申州息县白苟堆确山罗田光州固
陵轩辕岭项城荆隆口官渡蜀之葭萌剑阁左青疆剑
阁右白卫龙安阴平道龙洞黄腊关制胜关笮桥杂谷
驻日岭旧维州鱼通任存间道打煎炉灵关黎州邛崃
九折坂瓦屋山会川卫盐井卫绵竹鹿头关灌口青城
卷二 第 16a 页 WYG1327-0018c.png
山鹤鸣山峨眉龙门峡三峰九顶山钓鱼山大巴山达
州太平玛瑙山五子山渔河渡大宁三十六隘巫山瞿
塘三峡黄陵矶铜锣峡佛图关石砫桑木关娄山关海
龙囤永宁赤水桃红坝鹅顶岭九丝凉山楚之上庸枸
杞关黄连坪嵾山三王城平林归州兴山荆门山虎牙
山西陵襄阳樊城万山虎头山岘山鹿门山当阳长坂
绿林大洪山嵯岈山木兰山烈山新市应山隋州孝感
黄陂麻城蕲州藤湖黄蓬湖沔口阳逻堡间道西塞山
卷二 第 16b 页 WYG1327-0018d.png
樊口黄鹄矶通城九公山通山阳陵矶城陵矶君山巴
陵磊石山鹿角山九马口渌口幕阜山大围山醴陵南
岳市郴州桂东郴南袤岭蓝山临武宁远九疑山武冈
枫门岭飞山寨华板三桥滩沅州麻阳蜡尔山沅江洞
庭缆船门石沣州南平石门关施州卫清江长阳上明
江西之马当山小孤山彭郎矶上下石钟山湖口梅家
洲江州城庐山武宁星子吴城樵舍鞋山康郎山樟树
镇洪州章江门西山玉笥山武功山华盖山东乡姚源
卷二 第 17a 页 WYG1327-0019a.png
萍乡崇义县桶冈南安储溧十八滩龙泉峡江桥赣州
城龙南浰头虔南袤岭梅关雩都九连连山铅山玉山
华林浮梁江南之符离亳州顺昌寿春紫金山英山霍
山司空山灊山皖城西南门六百丈枞阳江三江口北
峡关巢湖口东关濡须坞梁山合肥藕塘清流关间道
浦口定山瓜埠邳山朐山角城青口泗州盱眙清江浦
老鹳河扬州城西蜀冈五狼山料角嘴郁洲山三沙蛇
山永生洲三江汇口谯山金山黄天荡白鹭洲乌江蟂
卷二 第 17b 页 WYG1327-0019b.png
矶丁家洲拦江矶吉阳湖九华山青弋江考坑箬岭新
岭宁国关黄山婺源岭大通荻港板子矶芜湖采石矶
杨林港姑孰西门新河石头城长干雨花台燕子矶龙
潭五洲山银山京口闸北固山圌山黄田闸福山白茆
浦刘河吴淞江口黄浦金山卫三泖垂虹桥东西洞庭
山椒山石兰山长桥荆南山洞汭银林坝百渎港浙之
独松关大淮山天目山馀杭昌化于潜新城青溪富春
山七里泷夹浦四安镇大全港小梅港弁山乌镇乍浦
卷二 第 18a 页 WYG1327-0019c.png
鹰窠顶蛟门临平山杭州涌金门杭城南排衙石定山
西兴渡城山富春江口曹娥江口小江口三江闸夏盖
湖大栾山诸暨城新昌黄梓岭四明山市舶司大浃江
口岑港昌国卫城冯公岭清风岭桃花隘黄岩台江口
华顶山江心寺海口龙湫山淡洋平阳关飞云渡括仓
山处州银坑义乌开化岭常山浙南袤峤许山洋山取
水澳陈钱山会船取水澳叶壁山花鸟山落伽山金鳌
背明台淐外万叠连山闽之武平九连山浦城梨树岭
卷二 第 18b 页 WYG1327-0019d.png
武夷山顺昌古田霍童山宁德洋门福清濂澳门延平
剑溪尤溪五虎门梅花门洛阳桥同安石岛海澄镇海
卫浯屿月港风匮厦门金门海坛山烽火门南日山长
垣岛彭湖岛中藏船取水澳鸡笼淡水洋鹿耳门官井
洋取水停船澳粤东之连州贺州保昌洭水韶石英石
清远峡四会端州梧江口罗旁广州大江口香市碣石
卫甲子门虎头门罗浮山东樵西樵南澳壕壕镜青州
城东莞香山舶舟海道新会江门崖山汲水道徐开渡
卷二 第 19a 页 WYG1327-0020a.png
海口五指山枯树轻霞为黎岐险要地廉州珠池口高
州浪白外洋钦州走交趾道钦州四峒广州倚后层山
潮州走漳汀惠州走汀赣道程乡龙编相湖粤西之灵
关桂州北门兴安古田为明时猺贼入会城劫杀承宣
司地八排为通楚粤路杂难辨地漓水府江为二江要
会地大藤峡力山为明屡征地怀集为藤峡贼山行走
粤东也梧州为总制旧驻札地容管勾漏山十寨为北
接古田八排南通邕管地宾州上林昆崙关为狄青帅
卷二 第 19b 页 WYG1327-0020b.png
边骑冲侬贼地邕管为侬智高走广南府地镇南关龙
州澄迈为交趾三道龙州江口为明洪武时交趾舟馈
饟米地南丹州那地州为明调狼兵地泗城州为繇石
门走黔安笼地天河忻城融管为宜州黄贼扰粤黔潭
地黔之偏桥瓮安烂坡为全黔咽喉地独山州麻哈州
为黔走粤古田地(原阙/)州为播分疆北犬牙遵义地龙
里为会城辐辏地白泥为北接蜀永宁赤水地七星关
毕节为通蜀黔滇三省脉络地陆广河为水西扼险运
卷二 第 20a 页 WYG1327-0020c.png
米地大方为水西辐辏地普安州为界滇地铁索桥为
滇黔通一线脉地北则乌江南则铁索江乃左右江源
而关暨桥其钤辖也关索岭道虽移而为滇黔二省雄
镇安笼则黔南号重镇滇之乌撒格孤山则滇北重镇
东通毕节南走全滇沾益州为界黔地平夷交水戍为
会城操纵咽喉地陆凉白石江木密关姚安铁索箐乌
蒙凉山乃西通建昌地也会城金马碧鸡关玉皇阁为
屯营临城地泰华山为凭城下观地滇池坝鲁魁山为
卷二 第 20b 页 WYG1327-0020d.png
形势峻阔贼多潜藏地大理龙尾上下关为明初潜登
点苍山张旗疾下二关惊溃地点苍山鸡足山永北为
东通建昌盐井卫地丽江为守石门以断西域守铁桥
以断西羌地永昌金齿卫腾越州胥为控制西南夷兼
措置孟密宝井地高贡山为形势雄峻滇南重镇控麓
川缅甸地三宣六慰道车里道为元时师走交趾地元
江为明时贼那鉴拒杀承宣司徐樾地滇南迤西曰水
尾为交趾起汛地迤东曰莲花滩为交界地而老君山
卷二 第 21a 页 WYG1327-0021a.png
则形势延峻滇南重镇分界交趾者也此胥海宇名险
人所共晓而明人曾涕唾弃之不甚惜则奚怪乎和龙
滑盐兴中大定会州开平却夷栅静州兰池六州振武
天德应理州亦集乃燉煌张掖叠宕杂谷鱼通沉黎之
胥外𨽻也春秋曰郑弃其师予亦曰明弃其险
 
 
 
卷二 第 21b 页 WYG1327-0021b.png
 
 
 
 
 
 
 
 存研楼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