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018-08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公易说卷二十二    宋 朱鉴 撰
   揲法卜法
近又尝作一卜筮书亦以附呈盖缘近世说易者于象
 数全然阔略其不然者又太拘滞支离不可究诘故
 推本圣人经传中说象数者只此数条以意推之以
 为是足以上究圣人作易之本指下济生人观变玩
 占之实用学易者决不可以不知而凡说象数之过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018-0842b.png
 乎此者皆可以束之高阁而不必问矣不审尊意以
 为如何(答陆九韶/)
圣人观象以画卦揲蓍以命爻使天下后世之人皆有
 以决嫌疑定犹豫而不迷于吉凶悔吝之涂其功可
 谓盛矣然其为卦也自本而干自干而支其势若有
 所迫而自不能已其为蓍也分合进退纵横顺逆亦
 无往而不相值焉是岂圣人心思智虑之所得为也
 哉特气数之自然形于法象见于图书者有以启于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018-0843a.png
 其心而假手焉耳近世学者类喜谈易而不察乎此
 其专于文义者既支离散漫而无所根著其涉于象
 数者又皆牵合傅会而或以为出于圣人心思智虑
 之所为也若是者予窃病焉因与同志颇辑旧闻为
 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于其说云淳熙丙午暮春
 既望云台真逸手记(易学启蒙序/)
问启蒙述旨篇云仰观俯察始画奇耦教之卜筮以断
 可否不知伏羲之后文王周公之前未有卦及辞何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018-0843b.png
 以定吉凶敢乞批示荅曰此无可考但周礼三易经
 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则疑已有辞矣(荅潘时举/)
程氏易传已甚详细今启蒙所附益者只是向来卜筮
 一节耳若推广旁通则离不得彼书也程先生说易
 得其理则象数在其中固是如此然溯流以观却须
 先见象数的当下落方说得理不走不然事无实證
 则虚理易差也(荅郑可学/)
敬之问启蒙理定既实事来尚虚用应始有体该本无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018-0843c.png
 稽实待虚存体应用执古御今以静制动曰圣人作
 易只是说一个理都未曾有许多事却待他甚么事
 来揍所谓事来尚虚盖谓事之方来尚虚而未有若
 论其理则先自定固已实矣用应始有谓理之用实
 故有体该本无谓理之体该万物又初无形迹之可
 见故无下面云稽考实理以待事物之来存此理之
 体以应无穷之用执古古便是易书里面文字言语
 御今今便是今日之事以静制动理便是静底事便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018-0843d.png
 是动底且如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
 往吝其理谓将即鹿而无虞人必陷于林中若不舍
 而往是取吝之道这个道理若后人做事如求官爵
 者求之不已便是取吝之道求财利者求之不已亦
 是取吝之道又如潜龙勿用其理谓当此时只当潜
 晦不当用若占得此爻凡事便未可做所谓君子动
 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若是无事之时观其象而玩其
 辞亦当知其理如此某每见前辈说易止把一事说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018-0844a.png
 某之说易所以异于前辈者正谓其理人人皆可用
 之不问君臣上下大事小事皆可用前辈止缘不把
 做占说了故此易竟无用处圣人作易盖谓当时之
 民遇事都闭塞不知所为故圣人示以此理教他恁
 地做便会吉如此做便会凶必恁地则吉而可为如
 此则凶而不可为大传所谓通天下之志是也通是
 开通之意是以易中止说道善则吉却未尝有一句
 说道不善亦会吉仁义忠信之事占得其象则吉却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018-0844b.png
 不曾说不仁不义不忠不信底事占得亦会吉如南
 蒯得黄裳之卦自为大吉而不知黄中居下之义方
 始会元吉反之则凶大传说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
 可为典要惟变所适便见得易人人可用不是死法
 虽道是二五是中却其间有位二五而不吉者有当
 位而吉亦有当位而不吉者若扬雄太元皆排定了
 第几爻便吉第几爻便凶此便是死法故某尝说学
 者未可看易虽则是善则吉恶则凶然其规摹甚散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018-0844c.png
 其辞又涩学者骤去理会他文义已自难晓又且不
 曾尽经历许多事意却去揍他意不着所以孔子晚
 年方学易到得平常教人亦只言兴于诗立于礼成
 于乐却未曾说到易又云易之卦爻所以该尽天下
 之理一爻不止于一事而天下之理莫不具备不要
 拘执着今学者涉世未广见理未尽揍他底不着所
 以未得他受用(叶贺孙录/)
易中先儒旧法皆不可废但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018-0844d.png
 未及致思耳卦变独于彖传之词有用然旧图亦未
 备顷尝修定今写去可就空处填画卦爻而以彖传
 考之则卦所从来皆可见矣然其间亦有一卦从数
 卦而来者须细考之可以见易中象数无所不通不
 当如今人之拘滞也(右/左)   今于图中如此添修
 当已明白矣(荅王遇/)
大凡人不曾着实理会则说道理皆是悬空如读易不
 曾理会揲法则说易亦是悬空(杨道夫录/)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018-0845a.png
问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本义引龟筴传蓍生满百茎为
 證某窃谓生字似只当与下面对立卦立字生爻生
 字同例看所谓生蓍者犹言立蓍而用之耳未知是
 否荅曰卦爻是人所画蓍是天地所生不可作一例
 说兼以立蓍而用之为生蓍亦不成文理
揲蓍虽是一小事自孔子以来千五百年人都理会不
 得唐时人说得虽有病痛大体理会得是近来说得
 大乖自郭子和始奇者揲之馀为奇扐者归其馀扐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018-0845b.png
 于二指之中今子和反以挂一为奇而以揲之馀为
 扐又不用老少只用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
 不知为策数以为圣人从来只说阴阳不曾说老少
 不知他既无老少则七八九六皆无用又何以为卦
 又曰龟为卜策为筮策是馀数谓之策他只胡乱说
 策字或问他既如此说则再扐而后挂之说何如曰
 他以第一揲扐为扐第二第三揲不挂为扐第四揲
 又挂然如此则无五年再闰如某已前排真个是五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018-0845c.png
 年再闰圣人下字皆有义挂者挂(音/卦)也扐者勒于二
 指之中也(叶贺孙录/)
蓍以七为数是未成卦时所用未有定体故其德圆而
 神所以知来卦以八为数是因蓍之变而成已有定
 体故其德方以知所以藏往卦惟三易有之皆筮法
 也若灼龟而卜则谓之兆见于周礼可考也(荅何镐/)
蓍卦当初圣人用之亦须有个见成图算后自失其传
 所仅存者只有这几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018-0845d.png
 九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只有这几句
 如以象两以象三以象四时以象闰已自是添入许
 多字去说他了又曰元亨利贞仁义礼智金木水火
 春夏秋冬将这四个只管涵泳玩味尽好(叶贺孙录/)
黄有开问易曰坤卦大抵减乾之半据某看来易本是
 个卜筮之书圣人因之以明教因其疑以示训如卜
 得乾卦云元亨利贞本意只说大亨利于正若不正
 便会凶如卜得爻辞如潜龙勿用便教人莫出做事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018-0846a.png
 如卜得见龙在田便教人可以出做事如说见大人
 一个是五在上之人一个是二在下之人看是甚么
 人卜得天子自有天子利见大人处大臣自有大臣
 利见大人处群臣自有群臣利见大人处士庶人自
 有士庶人利见大人处当时又那曾有某爻与相应
 那自是说这道理如此又何曾有甚么人对甚么人
 说有甚张三李四中间都是正吉不曾有不正而吉
 大率是为君子设非小人盗贼所得窃取而用如黄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018-0846b.png
 裳元吉须是居中在下方始会大吉不然则大凶此
 书初来只是如此到后来圣人添许多说话也只是
 怕人理会不得故就上更说许多教分明大抵只是
 因是以明教若能恁地看都是教戒恁地看来见得
 圣人之心洞然如日星更无些子屈曲遮蔽故曰圣
 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又
 曰看他本来里面都无这许多事后来人说不得便
 去白撰个话若做卜筮看这说话极是分明某如今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018-0846c.png
 看来直是分明若圣人有甚么说话要与人说便分
 明说了若不要与人说便不说不应恁地千般百样
 藏头伉脑无形无影教后人自去多方推测圣人一
 个光明盛大之心必不如此故曰君子居则观其象
 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看这般处自分晓
 如今读书恁地读一番过了须是常常将心下温过
 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若过便住自是易得忘记
 了故须常常温习方见滋味(同上/)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018-0846d.png
所问易数虽非讲学所急然亦见用意未精且更推寻
 为佳若如此自见得一门户决须自信得及正不必
 问伊川横渠说如何也若前人说已分明则书不作
 矣正为说者太支离不说者又太简略所以不得已
 而作
所喻易数大槩近之但此等自然法象深玩索之自见
 端的初见似人安排而实非人所能安排也以一为
 三以一为二所谓一者谓一揲所得之奇耦末一爻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018-0847a.png
 也一奇为三故三奇为九方得老阳之爻三耦为六
 方得老阴之爻两耦一奇乃为少阳之七两奇一耦
 乃为少阴之八此数甚明但看得不子细耳(荅张洽/)
蓍数之说其义亦精但不知所谓老阴老阳其数则一
 少阴少阳其数乃三是如何盖四象之变极于六十
 有四老阳十二老阴四少阳二十少阴二十八乃自
 然之数不容增减揲者随其所得而言之又何虑其
 不可观变邪(荅曾三异/)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018-0847b.png
揲法初爻成则便止有三十二卦二爻成则便止有十
 六卦三爻成则便止有八卦四爻成则便止有四卦
 五爻成则便止有二卦亦是自然次序节次可见今
 所疑者亦何嫌哉(同上/)
揲蓍之法周礼领于太卜之官计其法度必甚详密今
 皆不可见矣独赖大传有此数句可以略见彷佛而
 以今推之亦无不可通处学者既不得见当时旧法
 则亦且当守此不当妄以私意横起计度也蒿固非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018-0847c.png
 蓍然亦犹是其类若以木棋行算金钱当之则其去
 蓍益远矣又如所言交重之论亦所未晓交者拆之
 聚故为老阴重者单之积故为老阳亦何疑之有乎
 然此六爻既成而画地以记之象耳于揲法初无所
 预也(荅曾三异/)
易爻只似而今发课底卦影相似如云初九潜龙勿用
 这只是戒占者之辞解者遂去这上面生义理以初
 九当潜龙勿用九二当利见大人初九是个甚么如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018-0847d.png
 何会勿用试讨这个人来看九二爻又是甚么人他
 又如何会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尝见林艾轩云世之
 发六壬课者以丙配壬则吉盖火合水也以卦影云
 朱鸟翾翾归于海之湄吉这个只是说水火合则吉
 尔若使此语出自圣人之口则解者必去上面说道
 理以为朱鸟如何海湄如何矣(沈僩录/)
问今之揲蓍但见周公作爻辞以后之揲法不知当初
 只有文王彖辞时又如何揲曰他又须别有法只是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018-0848a.png
 今不可考耳且如周礼所载则当时㬠有文字如今
 所见占法亦只是大槩如此其间亦自有无据底只
 是约度如此大抵古人法度今皆无复存者只是这
 些道理人尚胡乱说得去(杨道夫录/)
揲蓍法不得见古人全文如今底一半是解一半是说
 如分而为二是说以象两便是解想古人无这许多
 解须别有个全文说(㬊渊录/)
问参天两地倚数天之象圆圆者径一而围三参天者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018-0848b.png
 三其一也地之象方方者径一而围四两地者两其
 二也故参其一而为三者因圆象而有三数也两其
 二而为四者因方象而为四数也参天两地则为数
 者五故天地之数皆五也三三为九三二为六则为
 老阳老阴之数两其三一其二则为少阴之数两其
 二一其三则为少阳之数故参天两地者数之祖也
 未知是否荅曰围四者以二为一故其一阴而为二
 故曰参天两地今曰两其二而为四则不得为参天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018-0848c.png
 两地矣天一而围三地一而围四然天全用而地半
 用故参天为三而两地为二也今曰二二为四非是
 揲蓍之数以四为主盖四者数之用也太阳一少阴
 二少阳三太阴四其位四也
分揲挂归必四营也揲之亦必以四故皆以四为主故
 老阳三十六少阴三十二少阳二十八太阴二十四
 皆四约之也及其揲也五四为奇五除挂一四不除
 挂一则为四者一所谓奇也九八为耦九除挂一八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018-0848d.png
 不除挂一则为四者二所谓偶也是皆以四数为主
 不知是否荅曰四营恐与四揲不相关(荅董铢/)
示喻虚一之说甚善此本圣人所不言今着一句便成
 赘语来喻推说其理甚当但以四十九蓍握而未分
 为太极之象则恐亦未稳当盖太极形而上者也两
 三四五形而下者也若四十九蓍可合而命之曰太
 极之象则二三四五亦可合而命之曰太极之体矣
 盖太极虽不外乎阴阳五行而体亦有不杂乎阴阳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018-0849a.png
 五行者熹于周子之图书之首固己发此意矣若必
 其所象毫发之不差则形而上下终不容彊于匹配
 若曰各随所指而言则与其以握而未分者象太极
 反不若以一策不用者象之之为无病也明者试复
 思之如何(荅赵彦肃/)
易说卦一岁右揲二岁扐三岁一闰也左揲四岁扐五
 岁再闰也(万人杰录/)
以四约之者揲之以四之义也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018-0849b.png
所以到那三画变第三十二卦以后占变卦彖爻之辞
 者无他到这里离他那本卦分数多了到四画五画
 则更多
晋公子贞屯悔豫之占韦氏旧注固有不通而来示之
 云鄙意亦不能无所疑也盖以穆姜东宫之占言之
 则所谓艮之八者正指其所当占之爻而言之也今
 云贞屯悔豫皆八也而释之以为指三爻之不变者
 而言则非其当占之爻而于卦之吉凶无所系矣据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018-0849c.png
 本文语势似是连得两卦而皆不值老阳老阴之爻
 故结之曰皆八也而占之曰闭而不通爻无为也盖
 曰卦体不动爻无所用占尔然两卦之中亦有阳爻
 又不为偏言皆八则此语似亦未安且东宫之占说
 亦未定恐或只是遇艮卦之六爻不变者但为艮其
 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之占史彊为之随之
 说以苟悦于姜耳故传者记史之言而曰是谓艮之
 随明非正法之本然也然其九三上九亦是阳爻又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018-0849d.png
 似可疑大抵古书残阙未易以臆说断惟占筮之法
 则其象数具存恐有可以义起者推而得之乃所谓
 活法(荅程可久/)
揲蓍新图内策数不知于占筮有用处否亦乞开谕(同/上)
策数 策者蓍之茎数曲礼所谓策为筮者是也大传
 所谓乾坤二篇之策者正以其卦扐之外见存蓍数
 为言耳盖揲蓍之法凡三揲挂扐通十三策而见存
 三十六策则为老阳之爻三揲挂扐通十七策而见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018-0850a.png
 存三十二策则为少阴之爻三揲挂扐通二十一策
 而见存二十八策则为少阳之爻三揲挂扐通二十
 五策而见存二十四策则为老阴之爻大传专以六
 爻乘老阴而言故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
 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其实六爻之为阴阳者
 老少错杂其积而为乾者未必皆老阳其积而为坤
 者未必皆老阴其为六子诸卦者或阳或阴亦互有
 老少焉盖老少之别本所以生爻而非所以名卦今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018-0850b.png
 但以乾有老阳之象坤有老阴之象六子有少阴阳
 之象且均其策数又偶合焉而因假此以明彼则可
 若便以乾六爻皆为老阳坤六爻皆为老阴六子皆
 为少阳少阴则恐其未安也但三百六十者阴阳之
 合其数必齐于此若乾坤之爻而皆得于少阴阳也
 则乾之策六其二十八而为百六十八坤之策六其
 三十二而为百九十二其合亦为三百六十此则不
 可易也(荅程可久/)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018-0850c.png
当期 易卦之位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者为一说十二
 辟卦分属十二辰者为一说及焦延寿为卦气直日
 之法乃合二说而一之既以八卦之震离兑坎二十
 四爻直四时又以十二辟卦直十二月且为分四十
 八卦为之公侯卿大夫而六日七分之说生焉若以
 八卦为主则十二卦之乾不当为己之辟坤不当为
 亥之辟艮不当侯于甲酉巽不当侯于戌亥若以十
 二卦为主则八卦之乾不当在西北坤不当在西南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018-0850d.png
 艮不当在东北巽不当在东南彼此二说互为矛盾
 且其分四十八卦为公侯卿大夫以附于十二辟卦
 初无法象而直以意言本已无所据矣不待论其减
 去四卦二十四爻而后可以见其失也扬雄太元次
 第乃是全用焦法其八十一首盖亦去其震离兑坎
 者而但拟其六十卦耳诸家于八十一首多有作拟
 震离兑坎者近世许翰始正其误至立踦赢二赞则
 正以七百二十九赞又不足乎六十卦六日七分之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018-0851a.png
 数而益之恐不可反据其说以正焦氏之失也
孔颖达 孔氏是一揲也四字先儒莫有觉其误者今
 论正之信有功矣但细详疏文后段孔氏实非不晓
 揲法者但为之不熟故其言之易差误多此四字耳
 其云合于挂扐之一处又云合于前所归之扐而总
 挂之则实有误然于其大数亦不差也
毕氏揲法视疏义为详柳子厚诋刘梦得以为肤末于
 学者误矣毕论三揲一皆挂一正合四营之义唯以三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018-0851b.png
 揲之挂扐分措于三指间为小误然其于大数亦不
 差也其言馀一益三之属乃梦得立文太简之误使
 读者疑其不出于自然而出于人意耳此与孔氏之
 失固不可不正然恐亦不可不原其情也(荅程大昌/)
柳子厚荅刘梦得说九六(李方子录/)
用九用六当从欧阳公为揲蓍变卦之凡例盖阳爻百
 九十二皆用九而不用七阴爻百九十二皆用六而
 不用八也特以乾坤二卦纯阳纯阴而居篇首故就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018-0851c.png
 此发之此欧阳公旧说也而愚又尝因其说而推之
 窃以为凡得乾而六爻纯九得坤而六爻纯六者皆
 当直就此例占其所系之辞不必更看所变之卦左
 传蔡墨所谓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者可以见其一
 隅也盖群龙无首即坤之牝马先迷也利永贞即乾
 之不言所利也(荅虞大中/)
揲法阳爻皆用九而不用七故于纯阳之卦发此凡例
 凡揲而六爻皆九者则以此辞占之见群龙谓值此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018-0851d.png
 六爻皆九也无首谓阳变而阴也刚而能柔故吉而
 圣人因之以发明刚而不过为用刚之道也左传蔡
 墨云在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杜注亦如此说(荅/方)
 (士繇/)
九六之说杨遵道录中一段发明传意与来喻不同然
 亦未晓其说尝谓五行成数去其地十之土而不用
 则七八九六而已阳奇阴耦故七九为阳六八为阴
 阳进阴退故九六为老七八为少然阳极于九则退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018-0852a.png
 八而为阴阴极于六则进七而为阳一进一退循环
 无端揲蓍之法所以用九六而不用七八盖取其变
 也只此说推之似无窒碍龟山所谓参之为九两之
 为六乃康节以三为真数故以三两乘之而得九六
 之数今以一三五为九二四为六则是乃积数非参
 之两之之谓且若此而为九六则所谓七八者又何
 自而来乎疑亦未安(同上/)
大凡人文字皆不可忽如欧公初不深于经学并象数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018-0852b.png
 义理上甚浅近然用九用六之说却他人所未及谓
 取老阴老阳变爻为用故不用七八古人遇乾之坤
 即用见群龙无首吉为占见群龙无首却吉是乾变
 为坤便用坤为占也遇坤之乾即用利永贞为占坤
 变为乾即乾之利然坤只有一半好不能全好故云
 利永贞如利牝马之贞即是亦有不利者东南得朋
 乃与类行自是好西北便不得地自然丧朋然其终
 亦吉如此等处恐难依旧说(吴必大录/)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018-0852c.png
问乾坤独言用九用六何也先生曰此惟欧公说得是
 此二卦纯阳纯阴而居诸卦之首故于此发此一例
 凡占法皆用变爻占故凡占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
 用七(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占得阴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百/九)
 (十二阴爻/之通例也)盖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六为老阴八为少
 阴老变而少不变凡占用九用六者用其变爻占也
 (此揲蓍/之法)遇乾而六爻皆变则为阴故有群龙无首之
 象即坤利牝马之贞也言群龙而却无头刚而能柔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018-0852d.png
 则吉也遇坤而六爻皆变则为阳故有利永贞之象
 即乾之元亨利贞也此发凡之言因问坤体贞静承
 天而行未尝为始而尝代终故自坤而变阳故为群
 龙而无首有利贞而无元亨是否先生曰坤虽变而
 为阳然坤性依旧在他本是个无头底物如妇从夫
 臣从君地承天先迷后得东北丧朋西南得朋皆是
 无头处也(董铢录/)
古人凡事必占如田获三禽到田猎事亦占也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018-0853a.png
凡占得卦爻要在互分宾主各据地位而推如九五飞
 龙在天利见大人若揣自己有大人之德占得此爻
 则如圣人作而万物咸睹作之者在我而睹之者在
 彼我为主而彼为宾也自己无大人之德占得此爻
 则利见彼之大人作之者在彼而睹之者在我我为
 宾而彼为主也
兑离震乾之所索乎坤者巽坎艮坤之所索乎乾者本
 义揲蓍之说恐不须恁底(黄显子录/)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018-0853b.png
问占法四爻不变二爻变占变爻则以上爻为主四爻
 变二爻不变占不变爻则以下爻为主是如何先生
 云变者下至上而上不变者下便是不变之本故以
 之为主
问卜卦二爻变则以二变爻占仍以上爻为主四爻变
 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仍以下爻为主曰凡变须就
 其变之极处看所以以上爻为主不变者是其常只
 顺其先后所以以下爻为主亦如阴阳老少之义老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018-0853c.png
 者变之极少者便只是初(叶贺孙录/)
胡叔器问内卦为悔先生曰贞悔出洪范贞是正底便
 是体悔是过底动则有悔又问一贞八悔先生曰如
 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内体皆乾是一贞外
 体八卦是八悔馀放此
贞是事之始悔是事之终贞是事之主悔是事之客贞
 是在我底悔是应人底三爻变则所主不一以二卦
 彖辞占而以本卦为贞变卦为悔六爻俱不变则占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018-0853d.png
 本卦彖辞而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凡三爻变者有
 二十卦前十卦为贞后十卦为悔后十卦是变尽了
 又反来有图见启蒙(黄义刚录/)
问贞悔之说曰本卦是贞某卦是悔后十卦又自有贞
 悔贞便是一个静之本体悔是动用之意(黄显子录/)
问内卦为贞外卦为悔何如曰此出于洪范贞看来是
 正悔是过意凡悔字都是过了方悔这悔字是过底
 意思亦是多底意思下三爻便是正卦上三爻似是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018-0854a.png
 过多了恐是如此这贞悔亦似今占卜分甚主客问
 两爻变则以两变爻占仍以上爻为主何也曰卦是
 从下生占事都有一个先后首尾(叶贺孙录/)
因言占法曰阴主富阳主贵又曰王子献占得惕号莫
 夜有戎勿恤吉卜者告之曰必夜有惊恐后有兵权
 后遇寇旋得洪帅(舒高录/)
火珠林犹是汉人之遗法
龟卜之法今无所传看来似而今五纯卦样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018-0854b.png
择之问筮短龟长先生曰揲蓍用手不似钻龟又较自
 然今人有为五兆卦者用竹五茎直上为木向下者
 为水斜向外者为火斜向内者为金横者为土所谓
 大横庚庚者言占得国之象也今看易把做占看便
 活人人都用得这般人占得便做这般人用那般人
 占得便做那般人用国初经筵讲飞龙在天利见大
 人太祖曰此书岂可令凡民见之不知此大人即是
 那飞龙人臣占得此爻则利于见大人之君又如见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018-0854c.png
 龙在田利见大人两言君德是有君德而居下位者
 若求师亲贤而占得此爻则利见此大人也作占看
 则吉凶悔吝都在我为之作理说则吉凶悔吝皆断
 定在彼九二六四等身上矣彼九二六四无头无面
 何以见得如此亦只是士人用得也
筮短龟长龟二兆是天然决定更无移改卦虽出于自
 然然初揲一爻便只有三十二卦再揲二爻便只有
 十六卦至三爻则不出乎八卦至四爻则不出乎四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018-0854d.png
 卦至五爻则必二卦矣六爻既成一卦乃定是人心
 渐可以测而知也
因言筮卦先生曰卦虽出于自然然一爻成止有三十
 二卦二爻成则止有十六卦三爻成则止有八卦四
 爻成则止有四卦五爻成则止有二卦是人心渐可
 以测知不若卜龟文一兆则吉凶便是无移改所以
 古人言筮短龟长广因言浙人多尚龟卜虽盗贼亦
 取决于此曰左传载臧会卜信与僭僭吉此其法所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018-0855a.png
 以不传圣人作易示人以吉凶却无此弊故言利贞
 不言利不贞言贞吉不言不贞吉言利禦寇不言利
 为寇也(辅广录/)
筮短龟长近得其说是筮有个病子才一画定便只有
 三十二卦求不到是那三十二卦又二画便只有十
 六卦又三画便只有八卦又四画便只有四卦又五
 画便只有二卦这二卦便可以着意揣度了不似龟
 才拆便无救处全不可容心(叶贺孙录/)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018-0855b.png
辅广说钻龟法云先定四向欲求甚纹兆顺则为吉逆
 则为凶正淳云先灼火然后观火之纹而定其吉凶
 先生曰要须先定其四向而后求其合从逆则凶如
 亦惟洛食乃先墨画定看食墨如何筮短龟长古人
 因重此洪范谓龟从筮逆若龟筮共违于人则用静
 吉用作凶广云今为贼者多卜龟以三龟连卜皆顺
 则往贺孙云若石祁子兆卫人以龟为有知此却是
 无知先生曰所以古人以易而舍龟往往以其难信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018-0855c.png
 易则有贞吉无不贞吉利禦寇不利为寇(同上/)
占龟土兆大横木兆直(或曰火兆直只/周礼曰木兆直)金兆从右邪上
 火兆从左邪上(或曰木兆/从左邪上)水兆曲以大小长短明暗
 为吉凶或占凶事又以短小为吉又有旋者吉大横
 吉大横庚庚是爆起恁地庚庚然不是金兆也(叶贺/孙录)
   蓍卜考误
揲蓍之法见于大传虽不甚详然熟读而徐究之使其
前后反复互相发明则亦无难晓者但疏家小失其指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018-0855d.png
而辨之者又大失焉是以说愈多而法愈乱也因读郭
氏辩疑为考其误云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
 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
 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正义曰推演天地之数唯用
 五十策就五十策中去其一馀所用者四十有九合
 同未分是象太一也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以四十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也(此以上/系节文)挂一以象三者就两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018-0856a.png
 仪之閒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配两仪以象三才
 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分揲其蓍皆以四四为数
 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者奇谓四揲之馀归此
 残奇于所扐之策而成数以法象天道归残聚馀分
 而成闰也五岁再闰者凡前闰后闰相去大略三十
 二月在五岁之中故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者既分
 天地天于左手地于右手乃四四揲天之数最末之
 馀归之合于扐挂之一处是一揲也又以四四揲地
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0018-0856b.png
 之数最末之馀又合于前所归之扐而总挂之是再
 扐而后挂也
今考正义之说大槩不差但其文有阔略不备及颠倒
失伦处致人难晓又解挂扐二字分别不明有以大起
诤论而是一揲也之揲以传文及下文考之当作扐字
则恐传写之误耳今颇正之其说如左云大衍之数五
十其用四十有九者五十之内去其一但用四十有九
策合同未分是象太一也分而为二者以四十九策分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018-0856c.png
置左右两手象两者左手象天右手象地是象两仪也
挂一者挂犹悬也于右手之中取其一策悬于左手小
指之间象三者所挂之策所以象人而配天地是象三
才也揲之以四者揲数之也谓先置右手之策于一处
而以右手四四而数左手之策又置左手之策而以左
手四四而数右手之策也象四时者皆以四数是象四
时也归奇于扐奇零也扐勒也谓既四数两手之策则
其四四之后必有零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左手者归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018-0856d.png
之于第四第三指之间右手者归之于第三第二指之
间而勒之也象闰者积馀分而成闰月也五岁再闰故
再扐而后挂者凡前后闰相去大略三十二月在五岁
之中此挂一揲四归奇之法亦一变之间凡一挂两揲
两扐为五岁之象其间凡两扐以象闰是五岁之中凡
有再闰然后置前挂扐之策复以见存之象分二挂一
而为第二变也
 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正义曰四营而成易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018-0857a.png
 者营谓经营谓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变也十
 有八变而成卦者每一爻有三变谓初一揲不五则
 九是一变也第二揲不四则八是二变也第三揲亦
 不四则八是三变也若三者俱多为老阴谓初得九
 第二第三俱得八也若三者俱少为老阳谓初得五
 第二第三俱得四也若两少一多为少阴谓初与二
 三之间或有四或有五而有八也或有二个四而有
 一个九此为两少一多也其两多一少为少阳者谓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018-0857b.png
 三揲之间或有一个九有一个八而有一个四或有
 二个八而有一个五此为两多一少也如此三变既
 毕乃定一爻六爻则十有八变乃定一卦六爻则十
 有八变乃其始成卦也正义又曰老阳数九老阴数
 六老阳老阴皆变周易以变者为占故阳爻称九阴
 爻称六所以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者以揲蓍之数九
 过揲则得老阳六过揲则得老阴其少阳称七少阴
 称八义准此(见乾卦/初九下)刘禹锡曰一变遇少与归奇而
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0018-0857c.png
 为五再变遇少与归奇而为四三变如之是老阳之
 数分措手指间者十有三策焉其馀三十有六四四
 而运得九是已(馀三/象同)又曰第一指(馀一益三馀二益/二馀三益一馀四)
 (益/四)第二指(馀一益二馀二益一/馀三益四馀四益三)第三指(与第二/指同)李泰
 伯曰圣人揲蓍虚一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再扐确然
 有法象非苟作也故五十而用四十有九分于两手
 挂其一则存者四十八以四揲之十二揲之数也左
 手满四右手亦满四矣乃扐其八而谓之多左手馀
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0018-0857d.png
 二右手亦馀二矣乃扐其四而谓之少三少则扐十
 二并挂而十三其存者三十六为老阳以四计之则
 九揲也故称九三多则扐二十四并挂而二十五其
 存者二十四为老阴以四计之则六揲也故称六一
 少两多则扐二十并挂而二十一其存者二十八为
 少阳以四计之则七揲也故称七一多两少则扐十
 六并挂而十七其存者三十二为少阴以四计之则
 八揲也故称八所谓七八九六者盖取四象之数也
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0018-0858a.png
今考三家之说正义大槩得之但不推多少所以为阴
阳老少之数又以过揲之数已见乾卦而遂不复言此
为大略而易字之解三揲之分亦为小疵刘氏盖合正
义二说而言其法始备然其曰遇多遇少与归奇为若
干则是误以两扐为所遇而谓挂一为归奇矣其曰馀
三十有六策四四而运得九则是反以过揲为馀数而
又必再运之矣此皆不如正义之名正而法简其论第
一指与第二指第三指之馀数不同则虽为三变皆挂
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0018-0858b.png
之法然曰馀若干而益若干则为揲左不揲右而不免
有以意增益之嫌其以三变挂扐之策分措于三指间
则初变之扐误并于挂再变之挂误并于扐亦为失之
且一手所操多至二十五策亦繁重而不便于事矣李
氏之说最为简直而分别挂扐尤为明白但其法为多
者一为少者三而不知后二变多少之各二且曰扐十
二并挂一为十三而不知扐十并挂三为十三(馀三/象同)
是后二变不挂而不若刘说之为得也今皆正之如左
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0018-0858c.png
方云四营而成易者营谓经营易即变也谓分二挂一
揲四归奇凡四度经营蓍策乃成一变也十有八变而
成卦者谓既三变而成一爻复合四十九策如前经营
以为一变积十八变则成六爻而为一卦也其法初一
变两揲之馀为挂扐者不五则九第二变两揲之馀为
挂扐者不四则八第三变两揲之馀为挂扐者亦不四
则八五四为少九八为多若三变之间一五两四则谓
之三少一九两八则谓之三多或一九一八而一四或
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0018-0858d.png
一五而二八则谓之两多一少或一九而二四或一五
一四而一八则谓之两少一多盖四十九策去其初挂
之一而存者四十八以四揲之为十二揲之数四五为
少者一揲之数也八九为多者两揲之数也一揲为奇
两揲为耦奇者属阳而象圆耦者属阴而象方圆者一
围三而用全故一奇而含三方者一围四而用半故一
耦而含二也若四象之次则一曰太阳二曰少阴三曰
少阳四曰太阴□以十分之则居一者含九居二者含
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0018-0859a.png
八居三者含七居四者含六其相为对待而具于洛书
者亦可见也故三少为老阳者三变各得一揲之数而
三三为九也其存者三十六而以四数之复得九揲之
数也左数右策则左右皆九左右皆策则一而围三也
三多为老阴者三变各得两揲之数而三二为六也其
存者二十四而以四数之复得六揲之数也左数右策
则左右皆六左右皆策则围四用半也两多一少为少
阳者三变之中再得两揲之数一得一揲之数而二二
卷二十二 第 34b 页 WYG0018-0859b.png
一三为七也其存者二十八而以四数之复得七揲之
数也左数右策则左右皆七左右皆策则方二圆一(方/二)
(谓两八圆一/谓一十二)两少一多为少阴者三变之中再得一揲
之数一得两揲之数而二三一二为八也其存者三十
二而以四数之复得八揲之数也左数右策则左右皆
八左右皆策则圆二方一也(圆二谓两十二/方一谓一八)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
 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卷二十二 第 35a 页 WYG0018-0859c.png
 当万物之数也正义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者以
 乾老阳一爻有三十六策六爻凡有二百一十六策
 也乾之少阳一爻有二十八策六爻则有一百六十
 八策此经据老阳之策也坤之策百四十有四者坤
 之老阴一爻有二十四策六爻故一百四十有四策
 也若坤少阴一爻有三十二策六爻则有一百九十
 二此经据坤之老阴故百四十有四也凡三百有六
 十当期之日者举合乾坤两策有三百有六十当期
卷二十二 第 35b 页 WYG0018-0859d.png
 之数三百六十日举其大略不数五日四分日之一
 也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者二
 篇之爻总有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阳爻一百九
 十二爻爻别三十六总有六千九百一十六也阴爻
 亦一百九十二爻爻别二十四总有四千六百八也
 阴阳总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今考凡言策者即谓蓍也礼曰龟为卜策为筮又曰倒
策侧龟皆以策对龟而言则可知矣仪礼亦言筮人执
卷二十二 第 36a 页 WYG0018-0860a.png
筴尤为明验故此凡言策数虽指挂扐之外过揲见存
之蓍数而言然不以挂扐之内所馀之蓍不为策也疏
义及其解说皆已得之且其并以乾坤二少之爻为言
则固不专以乾坤为老六子为少矣但乾坤皆少而其
合亦为三百六十两篇皆少而其合亦为万一千五百
二十则疏有未及而学者不可不知尔
  右揲蓍之法见于大传者不过如此为之说者虽
  或互有得失然亦不过如此愚已论之详矣学者
卷二十二 第 36b 页 WYG0018-0860b.png
  反复其言使各尽其曲折则后之为说者其是非
  当否不能出乎此矣
 康节先生曰归奇合扐之数得五与四四则策数四
 九也(馀放此○郭氏曰归奇合扐之数谓不用之馀/数也策数所得之正策数也去此不用之馀数)
 (止语归奇合扐之馀数故有三少之言至康/节然后策数复见于书馀数不复相乱矣)
今案康节归奇合扐四字本于正义所以最末之馀归
之合于挂扐之一处盖因其失而不暇正也然四九四
六四七四八之数则正义于乾篇初九文下已明言之
卷二十二 第 37a 页 WYG0018-0860c.png
安得谓唐初以来不论策数邪且康节又言得五与四
则四亦未得为去此不用之馀数矣大抵为此辨者未
知挂扐之中奇耦方圆参两进退之妙是以必去挂扐
之数而专用过揲之策其说愈多而其法愈偏也
 横渠先生曰奇所挂之一也扐左右手之馀也(郭氏/曰自)
 (唐初以来以奇为扐故揲/法多误至横渠而始分云)再扐而后挂者每成一爻
 而后挂也谓第二第三揲不挂也(郭氏曰凡一挂再/扐为三变而成一)
 (爻横渠之言正所/以明正义之失也)闰常不及三岁而至故曰五岁再
卷二十二 第 37b 页 WYG0018-0860d.png
 闰此归奇必俟再扐者象闰之中间再岁也
今案此说大误恐非横渠之言挂也奇也扐也大传之
文固各有所主矣奇者残零之谓方蓍象两之时特挂
其一不得便谓之奇此则自毕董刘氏而失之矣扐固
左右两揲之馀然扐之为义乃指间勒物之处故曰归
奇于扐言归此馀数于指间也今直谓扐为馀则其曰
归奇于扐者乃为归馀于馀而不成文理矣不察此误
而更以归奇为挂一以避之则又生一误而失愈远矣
卷二十二 第 38a 页 WYG0018-0861a.png
郭氏承此为说而诋唐人不当以奇为扐夫以奇为扐
亦犹其以扐为馀尔名虽失之而实犹未爽也若如其
说以归为挂以奇为一则为名实俱乱而大传之文揲
四之后不见馀蓍之所在归奇之前不见有扐之所由
亦不复成文理再扐者一变之中左右再揲而再扐也
一变之中一挂再揲再扐而当五岁盖一挂再揲当其
不闰之年而再扐当其再岁之闰也而后挂者一变既
成又合见存之蓍分二而挂一以起后变之端也今曰
卷二十二 第 38b 页 WYG0018-0861b.png
第一变挂而第二第三变不挂遂以当卦之变为挂而
象闰以不挂之变为扐而象不闰之岁则与大传之云
挂一象三再扐象闰者全不相应矣且不数第一变之
再扐而谓第二第三变为再扐又使第二第三变中止
有三营而不足乎成易之数且于阴阳奇耦老少之数
亦多有不合者今未暇悉论后当随事发之尔
 伊川先生揲蓍法云先以右手指于左手之中取蓍
 一茎挂于左手小指之间此名奇也次以右手四揲
卷二十二 第 39a 页 WYG0018-0861c.png
 左手之蓍四揲之馀数置案之东西隅此名左手之
 扐复以右手四揲左手之蓍四揲之馀亦置于案之
 东南隅此名右手之扐其两手所握之蓍为所得之
 正策数又云再以左右手分而为二更不重挂奇又
 云三变讫乃归先所挂之奇于第一扐之中次合正
 策数又四揲布之案上得四九为老阳(郭氏曰此法/先人亲受于)
 (伊川先生雍复受于先人本无文/字岁月滋久虑或遗忘谨详书之)
今案此说尤多可疑然郭氏既云本无文字则其传受
卷二十二 第 39b 页 WYG0018-0861d.png
之际不无差舛宜矣其以挂一为奇而第二三变不挂
愚已辨于前矣其曰两手馀数置之案隅而不置之指
间则非归奇于扐之义其以一变过揲之蓍便为正策
则未合四九四六四七四八之数其曰三变讫乃归先
所挂之奇于第一扐之中则其挂之之久也无用其归
之之晚也无说而尤不合于大传所言之次第又以四
揲正策布之案上然后见所得之爻则其重复又甚焉
凡此恐皆非伊川先生之本意也览者详之
卷二十二 第 40a 页 WYG0018-0862a.png
 兼山郭氏曰蓍必用四十九者惟四十九即得三十
 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之策也盖四十九去其十
 三则得三十六去其十七则得三十二去其二十一
 则得二十八去其二十五则得二十四凡得者策数
 也去者所馀之扐也(雍曰世俗皆以三多三少定卦/象如此则不必四十九数凡三)
 (十三三十七四十一四十五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七十三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八十)
 (九九十三九十七皆可以得初揲非五即九再揲三/揲不四即八之数独不可以得三十六三十二二十)
 (八二十四/之策尔)
卷二十二 第 40b 页 WYG0018-0862b.png
今案此书之中此说最为要切而其疏率亦无甚于此
者盖四十九者蓍之全数也以其全而揲之则其前为
挂扐其后为过揲以四乘挂扐之数必得过揲之策以
四除过揲之策必得挂扐之数其自然之妙如牝牡之
相衔如符契之相合可以相胜而不可以相无且其前
后相因固有次第而挂扐之数所以为七八九六又有
非偶然者皆不可以不察也今于挂扐之数既不知其
所自来而以为无所务于揲法徒守过揲之数以为正
卷二十二 第 41a 页 WYG0018-0862c.png
策而亦不知正策之所自来也其欲增损全数以明挂
扐之可废是又不知其不可相无之说其失益以甚矣
圣人之道中正公平无向背取舍之私其见于象数之
自然者盖如此今乃欲以一偏之见议之其亦误矣
 又曰四象之数必曰九八七六者三十六三十二二
 十八二十四之策再以四揲而得之也九六天地之
 数也乾坤之策也七八出于九六者也六子之策也
 乾坤相索而成者也
卷二十二 第 41b 页 WYG0018-0862d.png
今案四象之数乃天地之间自然之理其在河图洛书
各有定位故圣人画卦自两仪而生有画以见其象有
位以定其次有数以积其实其为四象也久矣至于揲
蓍然后挂扐之奇耦方圆有以兆之于前过揲之二十
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有以乘之于后而九六七八
之数隐然于其中九七天数也三十六二十八凡老阳
少阳之策数也六八地数也三十二二十四凡老阴少
阴之策数也今专以九六为天地之数乾坤之策谓七
卷二十二 第 42a 页 WYG0018-0863a.png
八非天地之数而为六子之策则已误矣
 又曰天之生数一三五合之为九地之生数二四合
 之为六故曰九六者天地之数也乾之策二百一十
 有六以六分之则为三十六又以四分之则为九坤
 之策百四十有四以六分之则为二十四又以四分
 之则为六故曰九六者乾坤之策数也阴阳止于九
 六而已何七八之有故少阳震坎艮三卦皆乾画一
 其策三十六坤画二其策四十八合之为八十四复
卷二十二 第 42b 页 WYG0018-0863b.png
 三分之而为二十八复四分之而为七少阴巽离兑
 三卦皆乾画二其策七十二坤画一其策二十四合
 之为九十六复三分之而为三十二复四分之而为
 八是七八出于九六而为六子之策也然九六有象
 而七八无象盖以卦则六子之卦七八隐于其中而
 无象以爻则六子皆乾坤之画而无六子之画也故
 惟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诸卦之奇画用乾之九也
 得耦画者用坤之六也无用七八之道也
卷二十二 第 43a 页 WYG0018-0863c.png
今案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数也五中数故不用六七
八九十天地之成数也十全数故不用而河图洛书之
四象亦无所当于五与十焉故四象之画成而以一二
三四纪其次九八七六积其实揲蓍之法具而挂扐之
五与四以一其四而为奇九与八以两其四而为耦奇
以象圆而径一者其围三故凡奇者其数三耦以象方
而径一者其围四而用半故凡耦者其数二所谓参天
两地者也及其揲之三变则凡三奇者三其三而为九
卷二十二 第 43b 页 WYG0018-0863d.png
三耦者参其两而为六此九六之所以得数之实也至
于两奇一耦则亦参其两奇以为六两其一耦以为二
而合之为八两耦一奇则亦两其两耦以为四参其一
奇以为三而合之为七此七八所以得数之实也是其
老少虽有不同然其成象之所自得数之所由则皆有
从来而不可诬矣若专以一三五为九二四为六则虽
合于积数之一端而于七八则有不可得而通者矣不
自知其不通而反以七八为无象不亦误乎又况自其
卷二十二 第 44a 页 WYG0018-0864a.png
四营三变而先得其七八九六之数而后得其一爻过
揲之策以四乘其七八九六之数而后得其一卦过揲
之策此于大传之文盖有序矣今乃以乾坤之策为母
及再分之而后得九六焉且又不及乎七八而以为无
象误益甚矣抑七八九六之用于蓍正以流行经纬乎
阴阳之间而别其老少以辨其爻之变与不变也九六
岂乾坤之所得专而七八岂六子之所偏用哉若如其
言则凡筮得乾坤者无定爻得六子者无定卦矣尚
卷二十二 第 44b 页 WYG0018-0864b.png
何筮之云哉其曰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六子无用七
用八之道此又不考乎欧阳子明用之说其凿甚矣又
况方为四象之时未有八卦之名邪如苏氏所引一行
之言谓有其象而合其数则可尔今直以八卦分之不
亦太早计哉
 释疑序云系辞不载九六七八阴阳老少之数圣人
 画卦初未必以阴阳老少为异然卜史之家取动爻
 之后卦故分别老少之象与圣人画卦之道已不同
卷二十二 第 45a 页 WYG0018-0864c.png
 矣后世大失圣人之心者多主卜史之言而不知所
 谓策数也
今案周礼太卜占人筮人之官槩举其法不能甚详然
其不见于大传者已多矣然皆周公法也安知七八九
六之说不出于其中而夫子赞易之时见其已著而遂
不之及乎正如礼记冠义乡饮酒义之属亦以其礼未
有明文故详其义而略其数亦不可但见大传之词有
所不及而遂谓圣人画卦初不以此为异也圣人作易
卷二十二 第 45b 页 WYG0018-0864d.png
本为卜筮若但有阴阳而无老少则又将何以观变而
玩其占乎且策数之云正出于七八九六者今深主策
数而力排七八九六为非圣人之法进退无所据矣
 辨證曰凡卦爻所得之数独谓之策自馀虽天地大
 衍亦皆但谓之数
今案此说之误已辨于大传策数之下矣大凡蓍之一
筹谓之一策策中乘除之数则直谓之数矣
 又曰扐者数之馀也如礼言祭用数之扐是也或谓
卷二十二 第 46a 页 WYG0018-0865a.png
 指间为扐非也扬子云作艻亦谓蓍之馀数岂以草
 间为艻邪
今案归奇于扐谓归此馀数于指间耳则此扐字乃归
馀数之处而非所归馀数之名矣祭用数之扐者亦谓
正数在握中而其奇零之数在指间指属人身故从人
从力而为仂也艻生于蓍而言此草在人指间也凡从
力者皆勒之省文
 又曰如正义之说是六揲六扐而成一爻三十六揲
卷二十二 第 46b 页 WYG0018-0865b.png
 三十六扐而成八卦与十八变而成卦之文异矣
今案一变之中再揲再扐则十有八变之与三十六揲
三十六扐未有所戾也
 又曰苏氏所载一行之学曰多少者奇耦之象也三
 变皆少则乾之象也乾所以为老阳而四数其馀得
 九故以九名之三变皆多则坤之象也坤所以为老
 阴而四数其馀得六故以六名之又曰七八九六者
 因馀数以名阴阳而阴阳之所以为老少者不在是
卷二十二 第 47a 页 WYG0018-0865c.png
 而在乎三变之间八卦之象也如上所言则是直取
 三变多少卦象相类以画爻而不复论其策数也
今案四十九中圣人无不用之数已见于前矣苏氏之
说既不知七八九六之已具于挂扐而必求之过揲之
间其与郭氏之说略相似矣但苏氏以八卦之象为断
而郭氏以四象之策为言少不同耳然苏氏亦云四数
其馀得九则固亦兼取策数矣而郭氏峻文深诋遽至
于此亦可畏哉
卷二十二 第 47b 页 WYG0018-0865d.png
 又云凡揲蓍第一变必挂一者谓不挂一则无变所
 馀皆得五也惟挂一则所馀非五则九故能变第二
 第三变虽不挂亦有四八之变盖不必挂也
今案三变皆挂盖本大传所谓四营而成易者予已论
于前矣然其所以不可不挂者则又有两说盖三变之
中前一变属阳故其馀五九皆奇数后二变属阴故其
馀四八皆耦数属阳者为阳三而为阴一围三径一之
(挂一而左一右三也挂一而左右皆二也挂一而/左三右一也皆阳也挂一而左右皆四者阴也)
卷二十二 第 48a 页 WYG0018-0866a.png
阴者为阴二而为阳二皆以围四用半之术也(挂一而/左一右)
(二也挂一而左二右一也阳也挂一而/左三右四也挂一而左四右三也阴也)是皆以三变皆
挂之法得之后两变不挂则不得也(后两变不挂则左/一右三左二右二)
(左三右一皆为阳惟/左右皆四乃为阴)三变之后其可为老阳者十二可
为老阴者四可为少阴者二十八可为少阳者二十虽
多寡之不同而皆有法象(老阴阳数本皆八老者动而/阴性本静故损阴之四以归)
(于阳少阴阳数本皆二十少者静而/阳性本动故损阳之四以归于阴)是亦以三变皆挂
之法得之而后两变不挂则不得也(后两变不挂则老/阳少阴皆二十七)
卷二十二 第 48b 页 WYG0018-0866b.png
(少阳九/老阴一)郭氏仅见第二第三变可以不挂之一端尔而
遂执以为说夫岂知其挂与不挂之为得失乃如此哉
大抵郭氏他说偏滞虽多而其为法尚无甚戾独此一
义所差甚小而深有害于成卦变爻之法尤不可以不

卷二十二 第 49a 页 WYG0018-0866c.png
   过揲二十八策
 圆围三    方围四用半    方围四用半
 
 
 
 
 三揲挂扐四 再揲挂扐八 初揲扐八 初揲挂一
  圆径一   方径一   方径一
  挂扐二十一策
卷二十二 第 49b 页 WYG0018-0866d.png
   过揲二十四策
 方围四用半  方围四用半    方围四用半
 
 
 
 
 三揲挂扐八 再揲挂扐八 初揲扐八 初揲挂一
  方径一   方径一   方径一
  挂扐三十五策
卷二十二 第 50a 页 WYG0018-0867a.png
   过揲三十六策
 圆围三   圆围三   圆围三
 
 
 
 
 三揲挂扐四 再揲挂扐四 初揲扐四 初揲挂一
  圆径一   圆径一  圆径一
  挂扐十三策
卷二十二 第 50b 页 WYG0018-0867b.png
   过揲三十二策
 方围四用半 圆围三   圆围三
 
 
 
 
 三揲挂扐八 再揲挂扐四 初揲扐四 初揲扐一
  方径一   圆径一   圆径一
  挂扐十七策
卷二十二 第 51a 页 WYG0018-0867c.png
   五岁再闰图
    旧说
 第一变 第二变 第三变
 挂揲左 扐左揲右 扐右 挂  揲左 扐左
  揲右 扐右 挂 揲左 扐左 揲右 扐右
 甲乙丙(闰/) 丁戊(闰/)  己庚辛(闰/)  壬癸(闰/)
 甲乙丙(闰/) 丁戊(闰/)
旧说挂一以象三者也扐谓归奇于扐以象闰也五岁
卷二十二 第 51b 页 WYG0018-0867d.png
者一变之间一挂再揲再扐各当一岁之象也再闰者
两扐之岁为再闰之象也而后挂者又合馀蓍再分而
挂以起后变之象也其文义象类既皆有条而不紊又
通数之必五岁而再闰亦无不合
    郭氏说
 一变 二变 三变 四变 五变 六变
 七变 八变 九变
 挂扐 扐  扐  挂扐 扐  扐
卷二十二 第 52a 页 WYG0018-0868a.png
 挂扐 扐  扐
 甲(闰/) 乙  丙  丁(闰/) 戊  己
 庚(闰/) 辛  壬
郭氏之说以挂为奇三变之中第一变挂扐第二第三
变不挂而扐故以有挂有扐之变为挂无挂有扐之变
为扐其有挂之扐又弃不数而曰归奇必俟再扐者象
闰之中阅再岁也然则挂象闰岁而不象三才扐反象
不闰之岁而不象闰且必三扐而后复卦与大传之文
卷二十二 第 52b 页 WYG0018-0868b.png
殊不相应又其闰必六岁而后再至亦不得为五岁而
再闰矣
 易象九为老阳七为少八为少阴六为老旧说阳以
 进为老阴以退为老九六者乾坤之象阴得兼阴阴
 不得兼阳此皆以意配之不然也九七八六之数阳
 顺阴逆之理皆有所从来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
 凡归馀之数有多有少多为阴如爻之耦少为阳如
 爻之奇三少乾也故曰老阳九揲而得之故其数九
卷二十二 第 53a 页 WYG0018-0868c.png
 其策三十六两多一少则一少为之主震坎艮也故
 皆谓之少阳(少在初为震中/为坎末为艮)皆七揲而得之故其数
 七其策二十有八三多坤也故曰老阴六揲而得之
 故其数六其策二十有四两少一多则一多为之主
 巽离兑也故皆谓之少阴(多在初为巽中/为离末为兑)皆八揲而
 得之故其数八其策三十有二盈则变(纯少阳盈/纯多阴盈)
 为老故老动而少静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卦爻之
 辞皆九六者惟动则有占不动则无眹虽易亦不能
卷二十二 第 53b 页 WYG0018-0868d.png
 占之国语谓正屯悔豫皆八遇泰之八是也今人以
 易筮者虽不动亦别爻辞断之易中但有九六既不
 动则是七八安得用九六爻辞是流俗之过也
诸家揲蓍说惟笔谈此论简而尽但谓不动则易不能
占与引国语之说为误尔
   诸家卜筮
先生言易书本原于卜筮又说邵子之学只把元会运
 世四字贯尽天地万物(郭友仁录/)
卷二十二 第 54a 页 WYG0018-0869a.png
京房卦气用六日七分季通云康节数亦用六日七分
 但不见康节说处(黄显子录/)
易是卜筮书经世是推步底(阙/)  若看时季通有个
 括例子说指要也
易是卜筮之书经世是推步之书经世以十二卦管十
 二会绷定时节却就中推吉凶消长尧之时是乾九
 五其书与易自不相干只是加一位推将去(李方子/录)
圣人说数说得简略高远疏阔易中只有个奇耦天一
卷二十二 第 54b 页 WYG0018-0869b.png
 地二之数自然底数也大衍之数是揲蓍底数也惟
 此二者康节却尽归之于数切恐圣人必不为也或
 问康节此树有数可推否康节曰可但须待其动方
 可推顷之一叶落便从此推去此树是甚年生甚年
 当死凡起数静则推不得须动处方推得去(黄显子/录)
㬊问易与经世书同异曰易是卜筮经世是推步是一
 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
 三十二又从里面细推去(甘节录/)
卷二十二 第 55a 页 WYG0018-0869c.png
王天悦雪夜见康节于山中犹见其俨然危坐盖其心
 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其数以阴阳刚柔
 四者为准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只管推之无穷有
 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刚太柔少刚少柔今人推他
 数不行亦是无他胸中(廖德明录/)
康节易数出于希夷他在静中推见得天地万物之理
 如此又与他数合所以自乐今道藏中有此卦数(阙/魏)
 (伯阳参同契魏东汉/时人○廖德明录)
卷二十二 第 55b 页 WYG0018-0869d.png
先生因说郭子和易谓诸友曰且如揲蓍一事可谓小
 小只所见不明便错了子和有蓍卦辨疑说前人不
 是不知疏中说得最备只是有一字错更有一段在
 乾卦疏中刘禹锡说得亦近柳子厚曾有书与之辨
 (先生阙袭盖卿录/和设○)
易说云数者策之所宗而策为已定之数熹窃谓数是
 自然之数策即蓍之茎数也礼曰龟为卜筴为筮是
 已老阳一爻过揲三十六策故积六爻而得二百一
卷二十二 第 56a 页 WYG0018-0870a.png
 十有六策耳(与郭子和/)
又云大衍之数五十是为自然之数皆不可穷其义熹
 窃谓既谓之数恐必有可穷之理(同上/)
又云奇者所挂之一也扐者左右两揲之馀也得左右
 两揲之馀寘于前以奇归之也熹窃谓奇者左右四
 揲之馀也扐指间也谓四揲左手之策而归其馀于
 无名指间四揲右手之策而归其馀于中指之间也
 一挂之间凡再扐则五岁之间凡再闰之象也
卷二十二 第 56b 页 WYG0018-0870b.png
又云三多三少人言其数虽不差而其名非矣熹窃谓
 多少之说虽不经见然实以一约四以奇为少以耦
 为多而已九八者两其四也阴之耦也故谓之多五
 四者一其四也阳之奇也故谓之少奇阳体圆其法
 径一围三而用其全故少之数三耦阴体方其法径
 一围四而用其半故多之数二归奇积三三而为九
 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三十六矣归奇积三二而为
 六者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二十四矣归奇积二三
卷二十二 第 57a 页 WYG0018-0870c.png
 一二而为八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三十二矣归奇
 积二二一三而为七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二十八
 矣过揲之数虽先得之然其数众而繁归奇之数虽
 后得之然其数寡而约纪数之法以约御繁不以众
 制寡故先儒旧说专以多少决阴阳之老少而过揲
 之数亦冥会焉初非有异说也然七八九六所以为
 阴阳之老少者其说又本于图书定于四象详见后
 段其归奇之数亦因揲而得之耳大抵河图洛书者
卷二十二 第 57b 页 WYG0018-0870d.png
 七八九六之祖也四象之形体次第者其父也归奇
 之奇耦方圆者其子也过揲而以四乘之者其孙也
 今自归奇以上皆弃不录而独以过揲四乘之数为
 说恐未究象数之本原也
又云四营而后有爻又曰一挂再扐扐共为三变而成
 一爻熹窃谓四营方成一变故云成易易即变也积
 十二营三挂六扐乃成三变然后成爻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熹窃谓
卷二十二 第 58a 页 WYG0018-0871a.png
 此一节乃孔子发明伏羲画卦自然之形体次第最
 为切要古今说者惟康节明道二先生为能之故康
 节之言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
 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
 干干之有枝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而明道先生
 以为加一倍法其发明孔子之言又可谓最切要矣
 盖以河图洛书论之太极者虚其中之象也两仪者
 阴阳奇耦之象也四象者河图之一合六二合七三
卷二十二 第 58b 页 WYG0018-0871b.png
 合八四合九洛书之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
 也八卦者河图四正四隅之位洛书四实四虚之数
 也以卦画言之太极者象数未形之全体也两仪者
 一为阳而一为阴阳数一而阴数二也四象者阳之
 上生一阳则为□而谓之太阳生一阴则为□而谓
 之少阴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谓之少阳生一阴
 则为□而谓之太阴也四象既立则太阳居一而含
 九少阴居二而含八少阳居三而含七太阴居四而
卷二十二 第 59a 页 WYG0018-0871c.png
 含六此六七八九之数所由定也八卦者太阳之上
 生一阳则为☰而名乾生一阴则为☱而名兑少阴
 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离生一阴则为☳而名震
 少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巽生一阴则为☵而
 名坎太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艮生一阴则为
 ☷而名坤康节先天之说所谓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者盖谓此也至于八卦之上又
 各生一阴一阳则为四画者十有六经虽无文而康
卷二十二 第 59b 页 WYG0018-0871d.png
 节所谓八分为十六者此也四画之上又各有一阴
 一阳则为五画者三十有二经虽无文而康节所谓
 十六分为三十二者此也五画之上又各生一阴一
 阳则为六画之卦六十有四而八卦相重又各得乾
 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次其在图
 可见矣今既以七八九六为四象又以揲之以四为
 四象疑或有未安也(与郭子和/)
沈君易书词太汗漫读之多所未解不敢遽下语其间
卷二十二 第 60a 页 WYG0018-0872a.png
 揲蓍右手馀五之说甚新而整似若有理但恐不可
 谓之归奇尚有可疑耳易于六经最为难读穿穴太
 深附会太巧恐转失本指故顷尝为之说欲以简易
 通之然所未通处极多未有可下手处只得阙其所
 不知庶几不至大差缪耳(答方谊/)
 
 
 
卷二十二 第 60b 页 WYG0018-0872b.png
 
 
 
 
 
 
 
 文公易说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