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018-07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公易说卷十九     宋 朱鉴 撰
   古易启蒙 濂洛诸说
(阙/)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018-0799b.png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018-0800a.png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018-0800b.png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018-0800c.png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018-0800d.png
 
 
 
 
敢昭告于先圣至圣文宣王先师兖国公先师邹国公
 熹恭惟六经大训炳若日星垂世作程靡有终极不
 幸前遭秦火煨烬之厄后罹汉儒穿凿之谬不惟微
 词奥旨莫得其传至于篇帙之次亦复殽乱遥遥千
 载莫觉莫悟惟易一经或尝正定而熹不敏又尝考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018-0801a.png
 之书诗而得其小序之失参稽本末皆有明验私窃
 以为不当引之以冠本经圣言之上是以不量鄙浅
 辄加绪正刋刻布流以晓当世工以具告熹病卧不
 能拜起谨遣从事敬奉其书以告于先圣先师之廷
 神灵如在尚鉴此心式相其行万世幸甚谨告(刋四/经成)
 (告先圣文/)
近刋伯恭所定古易颇可观尚未竟少俟断手即奉寄
 但恐抱膝长啸人不读此等俗生鄙儒文字耳(答陈/亮)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018-0801b.png
古易既画全卦系以彖辞又再画本卦分六爻而系以
 爻辞似涉重复且覆卦之法不知何所考据近岁林
 栗侍郎乃有此说然其法又与所论小异不知曾见
 其书否渠亦自以为先儒未发之秘则是古未尝有
 是说也且如所论以用九为少阳用六为少阴如此
 则当为用七用八矣何九六之有乎此与启蒙陋说
 正相南北不审今当定从何说因笔幸见喻也(答吴/仁杰)
吕伯恭顷尝因晁氏本更定古易十二篇考订颇详然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018-0801c.png
 据淳于俊之说便以今王弼易为郑康成易尝疑其
 未安今得所示分别郑王二本乃有归着甚善然不
 知别有何證据也(同上/)
问易疏论连山归藏一以为伏羲黄帝书一以为夏商
 之书未知孰是答云无所考当阙之(答林学蒙/)
问论上下二经为文王所分果可信否答云亦不必论
 (同上/)
今欲正之莫若讨论诸经之说各立家法而皆以注疏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018-0801d.png
 为主如易则兼取胡瑗石介欧阳脩王安石邵雍程
 颐张载吕大临杨时(学校贡举私议/)
濂溪说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易本
 未有许多道理缘有此卦遂将许多道理搭在上面
 所谓因卦以发也(舒高录/)
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精是圣人本
 意蕴是偏旁带来道理如春秋圣人本意只是载那
 事要见世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臣弑其君子弑其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018-0802a.png
 父如此而已就那事上见得是非美恶曲折便是因
 卦以发底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是圣人本意底如文言系辞等孔子之言皆
 是因而发底不可一例作重看
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濂溪看易却
 看得活(黄显子录/)
问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曰精是精
 微之意蕴是包许多道理蕴如衣敝缊袍之缊又问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018-0802b.png
 伏羲始画而其蕴亦已发于此否曰谓之已具于此
 则可谓之已发见于此则不可方其初画也未有今
 易中许多事到得文王孔子推出来而其理却亦不
 出乎始画也虽后圣有作更作几本易亦不能外此
 邵氏经世书虽其数至于不可穷亦只起于此一画
 也(刘砥录/)
问遗书载明道语便自然洒落明快曰自是他见得容
 易伊川易传却只管脩改晚年方出其书若使明道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018-0802c.png
 作想无许多事尝见门人有祭明道文云先生欲著
 洛书有志未就不知其书要如何作(廖德明录/)
明道言其体则谓之易(此便/是心)其理则谓之道(此是/性)其用
 则谓之神(此是/情)此三句是说自然底下一句云其命
 于人则谓之性此是就人上说谓之命于人这人字
 便是心字了
以其体谓之易以其理谓之道这正如心性情相似易
 便是心道便是性易变易也如奕棋相似寒了暑暑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018-0802d.png
 了寒日往而月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阴一阳只
 管恁地相易(叶贺孙录/)
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以人言
 之其体谓之心其理谓之性其用谓之情体非体用
 之谓(同上/)
其体则谓之易如何看体字体是体质之体犹言骨子
 也天地之间阴阳交错而实理流行盖与道为体也
易道神便如心性情(黄显子录/)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018-0803a.png
程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
 之道其用则谓之神人杰谓阴阳阖辟屈伸往来则
 谓之易皆是自然皆有定理则谓之道造化功用不
 可测度则谓之神程子又曰其命于人则谓之性率
 性则谓之道脩道则谓之教只是就人道上说人杰
 谓中庸大旨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通人物
 而言脩道之谓教则圣贤所以扶世立教垂法后世
 者皆是也先生云就人一身言之易犹心也道犹性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018-0803b.png
 也神犹情也翌日再问云既就人身言之却以就人
 身者就天地言之可乎先生曰天命流行所以主宰
 管摄是理者即其心也而有是理者即其性也如所
 以为春夏所以为秋冬之理是也至于发育万物者
 即其情也(万人杰录/)
黄显子有书先生示人杰人杰云其说名义处或中或
 否盖彼未有实功说得不济事先生曰也须要理会
 若实下工夫亦须先理会名义都要着落彼谓易者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018-0803c.png
 心之妙用太极者性之本体其说有病如明道所谓
 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方说
 得的当然伊川所谓体字与实字相似乃是该体用
 而言如阴阳动静之类毕竟是阴为体阳为用静而
 动动而静是所以为易之体也人杰云向见先生云
 体是形体却是着形气说不如说该体用者为备耳
 先生曰若作形气说然却只说得一边惟说作该体
 用乃为全备却统得下面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018-0803d.png
 之神两句(万人杰录/)
正淳又问其体谓之易只阴阳往来屈伸之义是否曰
 说义即不是只阴阳屈伸便是形体(吴必大录/)
铢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如何看体字
 先生曰体是体质之体犹言骨子也易者阴阳错总
 交换代易之谓如寒暑昼夜阖辟往来天地之间阴
 阳交错而实理流行盖与道为体也寒暑昼夜阖辟
 往来而实理于是流行其间非此则实理无所顿放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018-0804a.png
 犹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有此五者而实理寓焉
 故曰其体则谓之易言易为此理之体质也(程子解/逝者如)
 (斯不舍昼夜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
 (集注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即是此意○董铢录)
易之为书更三圣而制作不同若包羲氏之象文王之
 辞皆依卜筮以为教而其法则异至于孔子之赞则
 又一以义理为教而不专于卜筮也是岂其故相反
 哉俗之淳漓既异故其所以为教为法不得不异而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018-0804b.png
 道则未尝不同也然自秦汉以来考象辞者泥于术
 数而不得其弘通简易之法论义理者沦于空寂而
 不适乎仁义中正之归求其因时立教以承三圣不
 同于法同于道者则惟伊川先生程氏之书而已后
 之君子诚能日取其一卦若一爻者熟复而深玩之
 如已有疑将决于筮而得之者虚心端意推之于事
 而反之于身以求其所以处此之实则于吉凶消长
 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将无所求而不得迩之事父远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018-0804c.png
 之事君亦无处而不当矣华山皇甫斌尝读其书而
 深好之盖尝大书深刻模以予人惟恐传者之不广
 而读者之不多也顾犹来请其所以读之之说熹不
 得让辄书此以遗之淳熙六年秋八月丙戌朔新安
 朱熹谨书(书伊川先生易传后/)
说易传极有难记当处盖经之文义本自宽平今传却
 太详密便非本意所以只举经文则传之所言提挈
 不起贯穿不来须是于易之外别作一意思读之方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018-0804d.png
 得其极寻常每欲将紧要处逐项抄出别写为一书
 而未暇大抵读书求义宁略毋详宁疏毋密始有馀
 地也(详故碎密故/拘○答张洽)
诗书略看训诂解释文义令通而已却只玩味本文其
 道理只在本文下面小字尽说如何会过得他若易
 传却可脱去本文程子此书平淡地慢慢委曲说得
 更无馀蕴不是那敲磕逼匝出底义理平铺地放在
 面前只如此等行文亦自难学如其他峭拔雄健之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018-0805a.png
 文却可做若易传淡底文字如何可及(吴必大录/)
易传须先读他书理会得义理了方有入路见其精密
 处盖其所言义理极妙初学者未曾使着不识其味
 都无启发如遗书之类人看着却有启发处非是易
 传不好是不合使未当看者看须是已知义理者得
 此便可磨砻入细此书于学者非是启发工夫乃磨
 砻工夫(吴必大录/)
傅至叔言伊洛诸公文字说得不恁分晓至先生而后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018-0805b.png
 大明先生曰他一时间都是英才故拨着便转便只
 须恁地说然某于文字却只是依本分解注大抵前
 圣说话虽后面便生一个圣人有未必尽晓他说者
 盖他那前圣是一时间或因事而言或生一见而立
 此说后来人却未见他当时之事故不解得一一与
 之合且如伊川解经是据他一时所见道理恁地说
 未必便是圣经本旨要之他那个说却又是好说且
 如易之元亨利贞本来只是大亨而利于正虽有亨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018-0805c.png
 若不正则那亨亦使不得了当时文王之意袛是为
 卜筮设故袛有元亨更无有不元亨袛有利贞更无
 不利贞后来夫子于象既以元亨利贞为四德又于
 文言复以为言故后人袛以为四德更不做大亨利
 贞说了易只是为卜筮而作故周礼分明言太卜掌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古人于卜筮之官立之凡数人
 秦去古未远故周易亦以卜筮得不焚今人才说易
 是卜筮之书便以为辱累了易见夫子说许多道理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018-0805d.png
 便以为易只是说道理殊不知其言吉凶悔吝皆有
 理而其教人之意无不在也夫子见文王所谓元亨
 利贞者把来作四个说道理亦自好故恁地说但文
 王当时未有此意今若以元者善之长亨者嘉之会
 利者义之和贞者事之干与来卜筮者言岂不大糊
 涂了他要之文王者自不妨孔子之说孔子者自不
 害文王之说然孔子却不是晓文王意不得但他又
 自要说一样道理也(杨道夫录/)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018-0806a.png
程先生易传义理精字数足无一毫欠阙只是于本义
 不相合易本是卜筮之书程先生只说得一理(杨与/立编)
程易言理甚备象数却欠在(杨与立编/)
伯恭谓易传理到语精平易的当立言无毫发遗恨此
 乃名言(同上/)
易传不看本文亦自成一书(同上/)
问读易若只从伊川之说恐太见成无致力思索处若
 用已意思索立说又恐涉狂易僭越浩近看易主以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018-0806b.png
 伊川之说参以横渠温公安定荆公东坡汉上之解
 择其长者抄之或足以己意可以如此否先生曰吕
 伯恭教人只得看伊川易也不得致疑熹谓若如此
 看文字有甚精神却要我做甚浩曰伊川不应有错
 处先生曰只说道理决不错只恐于文义名物也有
 未尽又曰公看得诸家说如何浩曰各有长处先生
 曰东坡解易大体最不好然他却会作文识句法解
 释文义必有长处(邵浩录/)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018-0806c.png
伊川之学在易传不必他求也孔子删诗定书系周易
 作春秋而其徒又述其言以为论语其言反复證明
 相为表里未闻其以此而废彼也
易传所自作也语录他人作也人之意他人能道者何
 哉如是作孔氏之门亦可以专治春秋而遂废论语
 矣而可乎
伊川先生为中庸解疾革命焚于前门人问焉伊川曰
 某有易传在足矣何以多为尝见别本记或问和靖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018-0806d.png
 据语录先生自言中庸已成书今其书安在和靖曰
 先生自以为不满意而焚之矣此言恐得其真若无
 所不满于其意而专恃易传逆废中庸吾恐先生之
 心不如是之隘也(并辨尹和靖手笔/)
程氏高弟尹公尝谓易传乃夫子自著欲知其道者求
 之于此足矣不必旁观他书盖语录或有他人所记
 未必尽得先生意也又言先生践履尽一部易其作
 传只是因而写成此言尤有味试更思之若信得及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018-0807a.png
 试用年岁之功屏去杂学致精于此自当有得始知
 前日所谓苏程之室者无以异于杂薰莸冰炭于一
 器之中欲其芳洁而不污盖亦难矣(答程洵/)
易传是伊川所自作者其他语录是学者所记故谓只
 当看易传不当看语录然而夫子所自作者春秋而
 已论语亦门人所记谓学夫子者只当看春秋不当
 看论语可乎(吴必大录/)
尹和靖言看语录伊川云某在何必看此此语如何先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018-0807b.png
 生云伊川在便不必看伊川不在了如何不看只是
 门人所编各随所见浅深却要自家分别他是非前
 辈亦有言不必观语录只看易传等书自好天下亦
 无恁地道理如此则只当读六经不当看论语孟子
 矣(廖谦录/)
程氏易传难看其用意精密道埋平正更无抑扬若能
 看得有味则其人亦大段知义理矣盖易中说理是
 豫先说下个未曾有底事故乍看甚难不若大学中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018-0807c.png
 庸有个准则读着便令人识蹊径诗又能兴起人意
 思皆易看如谢显道语论却有启发人处虽其说或
 失之过然识得理后却细密商量令平正也(万人杰/录)
易传平淡缜密极好看然亦极难看大抵讲学须先有
 一入头处方好下工夫(答胡大时/)
易传且熟读未论前圣作易本旨且看得程先生意思
 亦大有益不必更杂看大抵先儒于易之文义多不
 得其纲领虽多看亦无益然此一事卒难尽说不若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018-0807d.png
 且看程传道理却不错也(答胡季随/)
易传明白无难看处但此是先生以天下许多道理散
 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将作易看即无音
 味须将来作事看即句句字字有用处耳(同上/)
且读易传甚佳但此书明白而精深易读而难晓须兼
 论孟及诗书明白处读之乃有味耳(答符复/)
因记顷年汪端明说沈元用问尹和靖伊川先生易传
 何处是切要处尹云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此是最切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018-0808a.png
 要处后举似李先生先生曰尹说固好然须是看得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处方始说得此
 话若学者未曾子细理会便与他如此说岂不误他
 某闻之悚然始知前日空言无实全不济事自此读
 书益加详细云(偶读谩记/)
问程传大槩将三百八十四爻做人说恐通未尽否先
 生云也是则是不可装定做人说看占得如何有就
 事言者有以时节言者有以位言者以吉凶言之则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018-0808b.png
 为事以终始言之则为时以高下言之则为位随所
 作而看皆通系辞云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岂可装
 定做人说
或有咎伊川著书不以示门人再三诵之先生不以为
 然也因坐复叹先生曰公恨伊川著书不以示人某
 独恨当时门人弟子布在海内炳如日星自今观之
 皆不满人意只如易传一书散满天下今家置而人
 有之且道谁曾看得他个果有得其意者否果曾有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018-0808c.png
 行得他个否(杨道夫录/)
伯恭多劝人看易传一禁禁定更不得疑着局定学者
 只得守定此个义理固是好但缘此使学者不自长
 意智何缘会有聪明(吴必大录/)
先生问必大及二友俱尝看易传看得他如何是好何
 处是紧要看他爱也不爱爱者是爱他甚处必大等
 各对讫先生曰如此只是葫芦提看元不曾实得其
 味此书自是难看须经历世故多识尽人情物理方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018-0808d.png
 看得入盖此书平淡所说之事皆是见今所未尝有
 者如言事君处及处事变患难处今皆未尝当着可
 知读时无味盖他说得阔远未有底事预包载在此
 学者须读诗书他经自有个见处及曾经历过前件
 此等事方可以读之得其无味之味此初学者所以
 未可便看某屡问读易传人往往皆无所得可见此
 书难读如论语所载皆是事亲取友居乡党目下便
 用得者所言皆对著学者即今实事孟子每章先言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018-0809a.png
 大旨了又自下注脚大学则前面三句总尽致知格
 物而下一段纲目欲明明德以下一段又总括了传
 中许多事一如锁子骨才提起便总统得来所以教
 学者且看此二三书若易传则卒乍里面无提起处
 盖其间义理阔多伊川所自发与经文又似隔一重
 皮膜所以看者无个贯穿处盖自孔子作传时解元
 亨利贞已与文王之词不同伊川之说又自与经文
 不相着读者须是文王自作文王意思看孔子自作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018-0809b.png
 孔子意思看伊川自作伊川意思看况易中所言事
 物已是譬喻不是实指此物而言固自难晓伊川又
 别发明出义理来今须先得经之本意了则看程传
 便不至如门扇无臼转动不得亦是一个大底胸次
 识得世事多者方看得出大抵程传所以好者其言
 平正直是精密无少过处不比他书有抑杨读者易
 发越如上蔡论语义理虽未尽然人多喜看正以其
 说有过处启发得人看者易入若程传则不见其抑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018-0809c.png
 扬略不惊人非深于义理者未易看也(吴必大录/)
如易传已为太详然必先释字次释文义然后推本而
 索言之其浅深近远详密有序不如是之匆遽而繁
 杂也大抵解经但可略释文义名物而使学者自求
 之乃为有益耳(答钦夫孟子说疑义/)
伊川先生晚年所见甚实更无一句悬空说底语今观
 易传可见何尝有一句不着实(余大雅录/)
伊川晚年文字如易传直是盛得水住(同上/)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018-0809d.png
伯恭谓易传理到语精平易的当立言无毫发遗恨此
 乃名言今作文字不能得如此自是牵强处多(李闳/祖录)
新刻小本易传甚佳但签题不若依官本作周易程氏
 传旧尝有意凡经解皆当如此不以传先乎经乃见
 尊经之意汉晋诸儒经注皆如此也后见朋友说晁
 景迂亦有此论乃知前辈意已及矣今日又得景迂
 语解亦有好处大抵北方之学终是近本实也(答吕/伯恭)
 (别纸/)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018-0810a.png
程集荷借及略看一二处止是长沙初开本如易传序
 沿流作溯流祭文侄作犹子之类皆胡家以意改者
 后来多所改正可从子飞求之殊胜此本也(答张明/仲)
问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易也时也道也皆一
 也自其流行不息而言之则谓之易自其推迁无常
 而言之则谓之时而其所以然之理则谓之道时之
 古今乃道之古今时之盛衰乃道之盛衰人徒见其
 变动之无常也而不知其时之运也徒见其时之运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018-0810b.png
 也而不知其道之为也道之为实造化之枢机生物
 之根本其随其从非有所随有所从也一气运行自
 有所不得已焉耳所谓易有太极其此之谓欤一说
 常处便是时其变动不居往来无穷者易也其所以
 然者道也一说易道之生也故曰易变易也然易有
 太极故又曰随时变易以从道也故伊川曰君子顺
 时如影之随形可离非道也夏葛冬裘饥食渴饮岂
 有一毫人为加乎其间哉随时而已时至自从而不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018-0810c.png
 可须臾离也以是知随时变易以从道三者虽若异
 名而易之于道初无两物也然自学者分上言之苟
 未识夫所谓易则时食而饮时葛而裘毫釐之差其
 应皆忒则将以何为道哉又尝以是思之尽天下之
 变而已不自道者其易之体欤未尝截然离析者其
 斯之谓道欤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此指易
 而言谓人事也以理言之(阙/)流行而无穷则时之迁
 移固自未尝不随其所当然而然也当然而然即从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018-0810d.png
 道也就人言之众人不识易而不能体则时既迁而
 不知遂以倒行逆施而违其时之所当然惟圣贤之
 流行无穷而识之体之其身即易故能变易以从道
 所谓随时变易以从道犹曰时中云耳(道不可直谓/之中姑借时)
 (中而/言耳)未知是否答云易指卦爻而言以乾卦之潜见
 跃飞之类观之则随时变易以从道者可见矣
问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易即道也然以变易而
 得名道者自然不易之理也从之者亦适当之而已非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018-0811a.png
 以此而从彼也荅曰易之所以变易者固皆是理之当
 然圣人作易则因爻象之变灼见理之所当然者而系
 之辞教人以变易从道之方耳如乾初则潜二则见之
 类皆随时变易以从道之谓也(荅王遇/)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正谓伊川这般说话难晓
 盖他把这书硬定做人事之书他说圣人做这书只
 为世间人事本有许多变样所以做这书出来(㬊渊/录)
随时变易以从道主卦爻而言然天理人事皆在其中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018-0811b.png
 今且以乾卦潜见飞跃观之其流行而至此者易也
 其定理之当然者道也故明道亦曰其体则谓之易
 其理则谓之道而伊川又谓变易而后合道易字与
 道字不相似也又云人随时变易易何谓从道曰此
 皆可以见其意矣(答方士繇/)
易中无一卦一爻不具此理所以沿流而可以求其源
 也(同上/)
易传序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原显微无间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018-0811c.png
 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此是一个理一
 个象一个辞然欲理会理与象又须就辞上理会辞
 上所载皆观会通以行其典礼之事凡于事物须就
 其聚处理会寻得一个通路行去若不寻得一个通
 路只蓦地行去则必有碍典礼只是常事会是事之
 合聚交加难分别处如庖丁解牛固是奏刀騞然莫
 不中节若至那难处便着些气力方得通故庄子又
 说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018-0811d.png
 为迟庄子说话虽无头当然极精巧说得到今学者
 却于辞上看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也(叶贺孙录/)
刘问孟子所言有命焉有性焉看得将性命做两件子
 思天命之谓性又合性命为一如何曰须随圣贤文
 意看孟子所谓命是兼气禀而言子思专以天所赋
 而言又问易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如何先生不答
 少顷曰不要如此看文字游定夫初见伊川问阴阳
 不测之谓神伊川曰贤是疑了问只拣难底问后来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018-0812a.png
 人便道游将难底问大意要且将圣贤言语次第看
 看得分晓自然知得伊川易传序云求言必自近易
 于近者非知言者此伊川吃紧为人处(徐宇录/)
君子而时中与易传中重于正正者未必中之意同正
 者且是分别个善恶中是恰好处(林夔孙录/)
程子言易中只是言反复往来上下这只是一个道理
 阴阳之道一进一退一长一消反复往来上下于此
 见之(杨道夫录/)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018-0812b.png
某当初读自暴自弃章只恁地鹘突读去伊川易传云
 拒之以不信绝之以不为当初也匹似闲看过后因
 在舟中偶思量此将孟子上下文看乃始通串方始
 说得是如此亦温故知新之意(叶贺孙录/)
礼正在恰好处溯而上之则俭为本沿而下之则奢为
 末当以易传之言为正龟山发明得亦佳(答吕祖俭/)
伊川易㬠有重叠处(叶贺孙录/)
问伊川易说理太多曰伊川言圣人有圣人用贤人有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018-0812c.png
 贤人用若一爻只做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做得
 三百八十四事也说得极好然他解依旧是三百八
 十四爻止做得三百八十四事用也
先生云传注惟古注不作文却好看只随经句分说不
 离经意最好疏亦然今人解书且图要作文又加辨
 说百般生疑故其文虽可读而经意殊远程子易传
 亦作成文说了又说故今人观者更不看本经只读
 传亦非所以使人思也(余大雅录/)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018-0812d.png
熹旧时读书专要拣好处看到平平汎汎处多阔略后
 多记不得自觉得也是一个病今有一般人看文字
 却只模得些查滓到有深意好处却全不识(此因有/献易说)
 (多失伊川精义而/言○叶贺孙录)
故端殿上饶汪公镇蜀时常得此帖又见邵溥所论而
 疑之因录见寄而使审其真伪喜时为公言杨遵道
 记先生尝语学者读易如素未读不晓文义必先熟
 读三家然后却有用心处其说正与此合然味其言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018-0813a.png
 固有抑扬非以易之说为尽于三家所言也此帖实
 出先生溥言不足为病且寻绎通贯之又云真读书
 之法近世学者阅理不精正坐读书太草草耳(书伊/川先)
 (生帖后/)
看易传若自无所得纵看数家反被惑伊川先生教人
 看易须只看王弼注胡安定王介甫解今有伊川传
 只看此尤妙
伊川教人看易以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父三人易解看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018-0813b.png
 此便是读书之门庭缘当时诸经都未有成说所以
 学者乍难捉摸故教人如此(沈僩录/)
伊川先生与谢湜持正书曰若欲治易请先寻绎令熟
 且看王弼胡先生王介甫三家文字令通贯再三云
 此是读书要法(李闳祖录/)
秦汉诸儒解释文义虽未尽当然所得亦多今且就分
 数处论之则以为得其言而不得其意予夺之际似
 已平允若更于此一向刻核过当却恐意思迫窄而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018-0813c.png
 议论偏颇反不足以服彼之心如向来所论之言不
 当言释氏欲仁之病矣大率议论要得气象宽弘而
 其中自有精密透漏不得处方有馀味如易传序中
 说秦汉以来儒者之弊及令人看王弼胡安定王介
 甫易之类亦可见矣况此序下文反复致意不一而
 足不应犹有安于卑近之嫌也又所谓言虽近而索
 之无穷指虽远而操之有要自谓此言颇有含蓄不
 审高明以为何如(答张敬夫/)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018-0813d.png
问胡安定易曰分晓正当伊川亦多取之(黄显子录/)
程子说胡安定解九四作太子事云若一爻作一事只
 做得三百八十四事此真看易之法然传中亦有偏
 解作一事者林艾轩尝云伊川解经有说得未的当
 处此文义间事安能一一皆是若大头项则伊川底
 却是此善观伊川者(万人杰录/)
赵卿所刻尹论甚精鄙意却于跋语有疑不知赵守扣
 其说否盖尹公本是告君子之言今跋但以诲人为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018-0814a.png
 说恐不类耳又云伊川出易说七十馀家不知伊川
 教人果如此周遮否语次试为扣之为幸(答吕伯恭/)
横渠云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极好(黄义刚录/)
勇撤皋比说讲易事(李闳祖录/)
又见易图深诋邵氏先天之说旧亦尝见其书然未晓
 其所以为说者高明既斥其短必已洞见其底蕴矣
 因来并乞数语剖击其缪又大幸也(答林栗/)
邵氏先天之说以鄙见窥之如井蛙之议沧海而高明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018-0814b.png
 直以不知而作斥之则小大之不同量有不可同年
 而语者此熹之前书所以未敢轻效其愚而姑少见
 其所疑也示谕邵氏本以发明易道而于易无所发
 明熹则以为易之与道非有异也易道既明则易之
 为书卦爻象数皆在其中不待论说而自然可睹若
 曰道明而书不白则所谓道者恐未得为道之真也
 不审高明之意果如何其或文予而实不予则熹请
 以邵氏之浅近疏略者言之盖一图之内太极两仪
卷十九 第 31a 页 WYG0018-0814c.png
 四象八卦生出次第位置行列不待安排而粲然有
 序以至于第四分而为十六第五分而为三十二第
 六分而为六十四则其因而重之亦不待用意推移
 而与前之三分言者未尝不吻合也比之并累三阳
 以为乾连叠三阴以为坤然后以意交错而成六子
 又先画八卦于内复画八卦于外以旋相加而后得
 为六十四卦者其出于天理之自然与人为之造作
 盖不同矣况其高深闳阔精密微妙又有非熹之所
卷十九 第 31b 页 WYG0018-0814d.png
 能言者今不知察而遽以不知而作诋之熹恐后之
 议今必亦犹今之议昔者是以窃为门下惜之而不
 自知其言之僣易(同上/)
用之云康节善谈易见得透彻曰然伊川又轻之尝有
 简与横渠曰尧夫说易好听今夜试来听他说看某
 尝说此便是伊川不及孔子处只观孔子便不如此
 (沈僩录/)
熹看康节易看别人易不得他说那太极生两仪两仪
卷十九 第 32a 页 WYG0018-0815a.png
 生四象又都无甚玄妙只是从来更无人识(杨与立/编)
康节之学得于先天盖是专心致志看得这物事熟了
 自然前知(杨与立编语/)
易是卜筮之书皇极经世是推步之书经世以十二辟
 卦管十二会绷定时节却就中推吉凶消长尧时正
 是乾卦九五其书与易自不相干只是加一位推去
 (舒高录○此段重出与卜/筮门一段相似姑置于此)
或问康节数学曰且未须理会数自是有此理有生便
卷十九 第 32b 页 WYG0018-0815b.png
 有死有盛必有衰且如一朵花含蕊时是将开略放
 时是正盛烂熳时是衰谢又如看人即其气之盛衰
 便可以知其生死盖其学本于明理故明道谓其观
 天地之运化然后颓乎其顺浩乎其归若谓渠能知
 未来事则与世间占覆之术何异其去道远矣其知
 康节者末矣盖他玩得此理熟了事物到面前便见
 更不待思量又云康节以四起数叠叠推去自易以
 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想他每见一
卷十九 第 33a 页 WYG0018-0815c.png
 物便成四片了但才到二分以上便怕乾卦方终便
 知有个姤卦来盖缘他于起处推将来至交接处看
 得分晓广云先生前日说康节之学与周子程子少
 异处莫正在此否若是圣人则处乾时自有个处乾
 底道理处姤时自有个处姤底道理否先生曰诚然
 (辅广录/)
京房辈说数捉他那影象才发见处便算将去且如今
 日一个来相见便就那相见底时节算得这个是好
卷十九 第 33b 页 WYG0018-0815d.png
 人不好人用得极精微密他只是动时便算得静便
 算不得人问康节庭前树算得否康节云也算得须
 是待他动时方可须臾一叶落下他便就这里算出
 这树是甚时生当在甚时死
康节甚喜张子房以为子房善藏其用以老子为得易
 之体以孟子为得易之用合二者而用之想见善处
 事问不知真个用时如何曰先时说了须差异须有
 些机权术数也(沈僩录/)
卷十九 第 34a 页 WYG0018-0816a.png
康节尝言老氏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非也老子自
 有老子之体用孟子自有孟子之体用将欲取之必
 固与之此老子之体用也存心养性充广其四端此
 孟子之体用也(辅广录/)
黄干问康节诗尝有庄老之说如何曰便是他有些子
 这个曰如此莫于道体有异否曰他尝说老子得易
 之体孟子得易之用体用自分作两截曰又说经纶
 如何曰看他只是以术去处得这事恰好无过如张
卷十九 第 34b 页 WYG0018-0816b.png
 子房相似他所以极口称赞子房也(杨道夫录/)
熹近得蜀本吕与叔先生易说却精约好看方此传写
 或未见当转寄也(答曹建/)
来谕及龟山易传传出时已缺乾坤只有草稿数段不
 甚完备系辞三四段不绝笔亦不成书此有写本谩
 附去然细看亦不甚满人意不若程传之厌饫充足
 (答程洵/)
杨陈二公论易有不同者而杨公之辞平缓如此夫二
卷十九 第 35a 页 WYG0018-0816c.png
 公之间岂有所嫌疑畏避而然哉亦其德盛仁熟而
 自无鄙倍耳杨公于先天之学有所未讲则阙而不
 论其不自欺又如此尤后学之所宜取法也(书杨龟/山帖后)
示喻读易之说甚善向见敬夫及吕伯恭皆令学者专
 读程传往往皆无所得盖程传但观其理而不考卦
 画经文则其意味无穷各有用处诚为切于日用功
 夫但以卦画经文考之则不免有可疑者熹盖尝以
 康节之言求之而得其画卦之次第方知圣人只是
卷十九 第 35b 页 WYG0018-0816d.png
 见得阴阳自然生生之象而摹写之初未尝有意安
 排也至于经文亦但虚心读之间略晓其一二至有
 不可晓处则便放下不敢穿凿以求必通如此却似
 看得有些意思亦尝粗笔其说而未成也至于画卦
 揲蓍之法则又尝有一书模印以传名曰启蒙不知
 贤者曾见之否今以奉寄试详考之复以见喻幸也
 来喻所谓隐者岂非麻衣之流乎此乃伪书向来敬
 夫虽不以其说为然然亦误以为真希夷之师说也
卷十九 第 36a 页 WYG0018-0817a.png
 其言专说卦画大槩似是而其所以为说者则皆琐
 碎支离附会穿凿更无是处如别纸所示数说恐亦
 未免此病也(答郑仲礼/)
读易亦佳但经书难读而此经为尤难盖未开卷时已
 有一重象数大槩功夫开卷之后经文本意又多被
 先儒硬说杀了令人看得意思局促不见本来开物
 成务活泼廷老所传鄙说正为欲救此弊但当时草
 草抄出疏略未成文字耳然试略考之亦粗见门户
卷十九 第 36b 页 WYG0018-0817b.png
 梗槩若有他说则非吾之所敢闻也(答赵崇宪/)
问易本义曰易变易也交易也如何先生曰变易如阴
 变而阳阳变而阴老阴变少阳老阳变少阴之类此
 正是占筮之法交易如阳交于阴阴交于阳之类卦
 图上谓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错是也又云变易便是昼夜往来相为屈伸
 者
先生云看易先看某本义了却看伊川解以相参考如
卷十九 第 37a 页 WYG0018-0817c.png
 未看他易先看某说却也易看盖未为他说所汨故
 也(吕煇录/)
熹之易简略者易之文义伊川诸儒皆已说了只就语
 脉中略引过这意思(杨与立编/)
所喻易说诚是大略然此书体面与他经不同只得如
 此点缀说过多着言语便说杀了先儒注解非是不
 好只为皆堕此病故不满人意中间便欲稍移经下
 注文入传中觉得经文意思更宽而未有功夫到得
卷十九 第 37b 页 WYG0018-0817d.png
 今病衰如此更有无限未了底文字恐为没身之恨
 矣(答吴宜之/)
所喻读易甚善此书本为卜筮而作其言皆依象数以
 断吉凶今其法已不传诸儒之言象数者例皆穿凿
 言义理者又太汗漫故其书为难读此本义启蒙所
 以作也然本义未能成书而为人窃出再行模印有
 误观览启蒙本欲学者且就大传所言卦画蓍数推
 寻不须过为浮说而自今观之如论河图洛书亦未
卷十九 第 38a 页 WYG0018-0818a.png
 免有剩语要之此书真是难读不若诗书论孟之明
 白而易晓也此是伪学见识不审明者以为如何(答/刘)
 (君房/)
问本义云变化云为故象事可以知器吉事有祥故占
 事可以知来不知变化云为主于人而言否答云变
 化者阴阳之所为云为者人事之所作
易传初以未成书故不敢出近觉衰耄不能复有所进
 颇欲传之其人而私居无人写得只有一本不敢远
卷十九 第 38b 页 WYG0018-0818b.png
 寄俟旦夕抄得却附便奉寄但近缘伪学禁严不敢
 从人借书吏故颇费力耳(答孙自脩/)
熹前日看所寄易说不子细书中未敢察察言之遣书
 后归故居道间看得两册始见得底蕴如言四象及
 先天次第皆非康节本旨其他亦多杜撰如九转图
 引魏伯阳参同契张平叔悟真篇尤为无理亦自不
 晓参同契中所说道理可惜用许多工夫却不济事
 大抵易之一书最不易读而今人喜言之正所谓画
卷十九 第 39a 页 WYG0018-0818c.png
 鬼神者殊不知只是瞒得不会底于自己分上成得
 何事而世人自有晓得者亦不可得而欺也熹向来
 作启蒙正为见人说得支离因窃以易中所说象数
 圣人所已言者不过如此今学易者但晓得此数条
 则易略通大体而象数亦皆有用此外纷纷皆不须
 理会矣闻已见之尝试推考自当见得其第二篇论
 太极两仪四象之属尤精诚得其说则知圣人画卦
 不假纤毫思虑计度而所谓画前有易者信非虚语
卷十九 第 39b 页 WYG0018-0818d.png
 也然此书所论彼书之失幸勿语人生竞辨区区但
 恐老兄或信其说而讲求之则枉费工夫故专附此
 奉报尔(答方宾王/)
易书刋行者只是编出象数大略向亦以一本浼叔纲
 计必见之(答胡大时/)
启蒙初閒只因看欧阳公集内或问易大衍遂将来考
 算得出以此知诸公文集虽各自成一家文字中间
 自有好处缘是这道理人人同得看如何也自有人
卷十九 第 40a 页 WYG0018-0819a.png
 见得到底(叶贺孙录/)
所论易是圣人模写阴阳造化此说甚善但恐于尽其
 言处未免多着道理说杀了耳此非面论未易究竟
 然向于启蒙后载所述四言数章说得似已分明卒
 章尤切不知曾细看否幸试考之有所未安却望见
 教也(答吕祖俭/)
易赞有翼其临翼敬也
前书所报刋行易说事不知尚及止否讣其书多说象
卷十九 第 40b 页 WYG0018-0819b.png
 数似亦不妨但是有些这下气息令人憎嫌耳(答詹/子厚)
先生于州治射堂之后圃画为井字九区中石甃为高
 坛中之后区为茅庵庵三窗棂左为泰卦右为否卦
 后为复卦前扇为剥卦庵前接为小屋前区为小茅
 亭左右三区各列植桃李而閒以梅九区之外围绕
 植竹是日游其间笑谓诸生曰上有九畴八卦之象
 下有九丘八阵之法(陈淳录/)
 文公易说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