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18-04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公易说卷四      宋 朱鉴 撰
   上经
(乾下/离上)大有
如孟子道性善只如此说亦甚明白悫实不费心力而
 易传大有卦遗书第二十二篇(棣问孔孟/论性章)论此又极
 分明是皆天下之公理非一家所得而私者愿虚心
 平气勿以好高为意母以先入为主而熟察其事理
卷四 第 1b 页 WYG0018-0490d.png
 之实于日用之间则其得失从违不难见矣盖谓天
 命为不囿于物可也以为不囿于善则不知天之所
 以为天矣谓恶不可以言性可也以为善不足以言
 性则不知善之所自来矣(答胡宏/)
问大有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曰此爻本最吉不
 解有咎然须说艰则无咎盖易之书大抵教人戒谨
 恐惧无有以为易而处之者虽至易之事亦必以艰
 难处之然后无咎也(沈僩录/)
卷四 第 2a 页 WYG0018-0491a.png
问大有卦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先生曰上九以阳
 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者盖阳从阴也大有唯六五
 一阴而上下五阳应之上九能下从六五则为履信
 思顺而尚贤盖五之交争信也而上能履之谦退不
 居思顺也志从于五尚贤也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
 助者信所以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之象若无系辞
 此数句此爻遂无收杀以此见圣人读易见爻辞有
 不分明处则于系辞传说破如此类是也又问遏恶
卷四 第 2b 页 WYG0018-0491b.png
 扬善顺天休命先生曰天命有善而无恶当大有
 时遏止其恶显扬其善反之于身莫不皆然非止用
 人用人乃其一事耳又问公用亨于天子亨只当作
 享字看与王用亨于西山同先生曰公用亨于天子
 已有左氏所引可證如随之王用亨于西山亦必是
 祭享之享无疑又问匪其彭只当依程传作盛貌先
 生曰程说为优王弼作下比九三分权之臣盖以彭
 为旁言专心承五常匪其旁(因说王荆公上韩魏公/启云时当大有更怀下)
卷四 第 3a 页 WYG0018-0491c.png
 (比之嫌用此/事盖讥公也)
(艮下/坤上)
谦便能亨又为君子终之象(㬊渊录/)
鸣谦在六二又言贞者言谦而有闻须得其正则吉盖
 六二以阴处阴所以戒它要贞谦而不贞则近于邪
 佞上六之鸣却不同处谦之极而有闻则失谦本意
 盖谦本不要人知况在人之上而有闻乎此所以志
 未得(同上/)
卷四 第 3b 页 WYG0018-0491d.png
问不自私已故无伐善知同于人故无施劳恐是互举
 先生曰它先是作劳事之劳说所以有那知同于人
 一句熹后来作功劳之劳皆只是不自矜之意无伐
 善是不矜已能无施劳是不矜已功杨至之云无施
 劳但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解也好先生曰易
 有劳而不伐与劳谦君子有终皆是以劳为功
撝谦言发撝其谦盖四是阴位又在上卦之下九三之
 上所以更当发撝其谦不违则言不违法则(㬊渊录/)
卷四 第 4a 页 WYG0018-0492a.png
富以其邻言以富厚之力而能用其邻不富以其邻言
 不待富厚之力而能用其邻(同上/)
问谦卦谦是不与人争如何六五上六二爻皆言利用
 侵伐利用行师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若以其不
 服而征则非所以为谦矣先生曰老子言大国以下
 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言抗兵相
 加哀者胜矣孙子曰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
 敌不及拒大抵谦自是用兵之道只退处一步耳所
卷四 第 4b 页 WYG0018-0492b.png
 以利用侵伐也盖自初六积到六五上六谦亦极矣
 自宜人人服之尚更不服则非人矣故利用侵伐也
 如必也临事而惧皆是此意
叔重因问程易说利用侵伐盖以六五柔顺谦卑然君
 道又当有刚武意故有利用侵伐之象然上九亦言
 利用行师如何先生曰便是此等有不通处
(坤下/震上)
建侯行师顺动之大者立个国君非举动而何(㬊渊录/)
卷四 第 5a 页 WYG0018-0492c.png
事豫吾内事未至而先知其理之谓豫
叔重问豫卦初六与九四为应九四由豫大有得本亦
 自好但初六恃有强援不胜其豫至于自鸣所以凶
 否先生曰九四自好自是初六自不好怎奈他何又
 问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先生谓象其声者
 谓雷取其义者为和崇德谓著其德作乐所以发扬
 其德也(潘时举录/)
介于石言两石相摩击而出火之意言介然之顷不待
卷四 第 5b 页 WYG0018-0492d.png
 终日而便见得此道理(㬊渊录/)
盱豫悔言觑着六四之豫便当速悔迟时便有悔豫是
 句(同上/)
问六三云上视于四而下溺于豫下溺之义未晓曰此
 如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以为乐陷溺而不自
 知者也(杨道夫录/)
由豫犹言由颐(㬊渊录/)
豫四以震体之阳为阴主如大臣转天下之危为安上
卷四 第 6a 页 WYG0018-0493a.png
 无为而下佚乐故曰豫此等处孔子分明说顺以动
 豫理甚分明安得舍之而自为说邪大病只是着力
 安排不曾虚心玩味耳(荅林学蒙/)
(震下/兑上)
问随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官是主字之义是
 一卦之主首变得正便吉不正便凶曰是如此又曰
 这必是变了只是要出门交有功却是变(刘砥录/)
官有渝随之初主有变动然尚未深(㬊渊录/)
卷四 第 6b 页 WYG0018-0493b.png
小子丈夫程说是(同上/)
王用亨于西山言诚意通神明神亦随之如况于鬼神
乎之意(同上/)
(巽下/艮上)
皿虫为蛊言器中盛那虫教它自相并便是那积蓄到
 那坏烂底意思一似汉唐之衰弄得来到那极弊大
 坏时所以言元亨盖极弊则将复故言元亨巽而止
 蛊却不是巽而止能治蛊巽而止所以为蛊赵德庄
卷四 第 7a 页 WYG0018-0493c.png
 说下面人只务巽上面人又懒惰不肯向前上面一
 向刚下面一向柔到塌了这便是蛊底道理(㬊渊录/)
先甲后甲言先甲之前三日乃辛也是时前段事已过
 中了是那欲坏之时便当图后事之端略撑拄则个
 虽终归于弊且得支吾几时(同上/)
问蛊初九干父之蛊程传云初居内而在下故取子干
 父蛊之象本义云蛊者前人已坏之事故诸爻皆以
 子干父蛊为言柄窃谓若如此说惟初爻为可通若
卷四 第 7b 页 WYG0018-0493d.png
 它爻则说不行矣本义之说则诸爻皆可通也先生
 曰是(潘柄录/)
干母之蛊伊川说得是(同上/)
不事王侯无位之地如何出得来便干个甚么(同上/)
问蛊传知止足之道退而自保者与量能度分安于不
 求知者何以别曰知止足是能做底量能度分是不
 能做底(陈淳录/)
(兑下/坤上)
卷四 第 8a 页 WYG0018-0494a.png
问临卦临字不特是上临下之谓凡进而迫近者皆谓
 之临先生云然是此二阳自下而进上则知凡相迫
 近者皆为临也(林学蒙录/)
问临卦至于八月有两说前说自复一阳之月至遁二
 阴之月阴长阳遁之时后说自泰至观观二阳在上
 四阴在下与临相反亦阴长阳消之时二说孰长先
 生曰前说是周正八月后说是夏正八月恐文王作
 卦时只周正纪之不可知也又问二爻皆云咸临二
卷四 第 8b 页 WYG0018-0494b.png
 阳偏临四阴故有咸临之象程易作咸为感亦是但
 觉得牵强些此等处皆晓未得如至临与敦临亦相
 似难分别今只得如此说此易所以未易讲解也(董/铢)
 (录/)
问临初九以刚居正九二以刚居中六四六五以柔顺
 临下故有相感应之道所以谓之咸临否曰是又问
 六四以阴居正柔顺临下又有正应临之极善故谓
 之至临曰至临无咎未是极好只是与初相临得切
卷四 第 9a 页 WYG0018-0494c.png
 至故谓之至上九敦临自至积累至极处有敦笃之
 义艮上九亦谓之敦艮复上六爻不好了所以只于
 五爻谓之敦复居临之时二阳得时上进阴不敢与
 之争而志与之应所谓在内者非谓正应只是卦内
 与二阳应也又曰此便是好卦不独说道理自是好
 读所谓卦有小大辞有险易此便是大底卦(刘砥录/)
(坤下/巽上)
问观卦阴盛而不言凶咎何也先生曰此卦取义不同
卷四 第 9b 页 WYG0018-0494d.png
 盖阴虽盛而于九五之君乃当正位故只取为观于
 下之义而不取阴盛之象也(潘时举录/)
刘砥问观盥而不荐伊川以为灌鬯之初诚敬犹存至
 荐羞之后精意懈怠本义以为致其洁清而不轻自
 用其义不同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鬯伊川承先儒
 之误若云荐羞之后诚意懈怠则先王祭祀只是灌
 鬯之初犹有诚意及荐羞之后皆不成礼矣问若尔
 则是圣人在上视听言动皆当为天下法而不敢轻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18-0495a.png
 亦犹祭祀之时致其洁清而不敢轻用否曰然问有
 孚颙若先生以为孚信在中而尊严故下观而化之
 伊川以为天下之人孚信颙然而仰之恐须是孚信
 尊严方得下观而化曰然又问观观之义曰自上示
 下曰观(去/声)自下观上曰观(平/声)故卦名之观(去/声)而六爻
 之观皆平声问观我生观其生之别曰我者彼我对
 待之言是以彼观此观其生是以此自观六三之观
 我生进退者事君则观其言听计从治民则观其政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18-0495b.png
 教可行膏泽可下可以见自家所施之当否而为进
 退九五之观我生如观风俗之美恶臣民之从违可
 以见自家所施之善恶上九之观其生则是就自家
 视听言动应事接物处自观九五上九君子无咎盖
 于君子有刚阳之德故无咎小人无此德自当不得
 此爻如初六童观小人之道也君子则吝小人自是
 如此故无咎此二爻君子小人正相对说(沈僩录/)
仁父问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集注有两意曰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18-0495c.png
 这其实也只说既灌而往不足观若不王不禘而今
 自着恁地说将来其实这一句只说灌以后不足观
 又云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这盥自与
 灌不同灌自是以秬鬯之酒灌地以降神这盥只是
 洗手凡祭祀数数盥手一拜则掌拊地便又着洗伊
 川云人君正其表仪以为下民之观当庄严如始盥
 之初勿使诚意少散如既荐之后某看观卦意思不
 是如此观义自说圣人至德出治天下自然而化更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18-0495d.png
 不待用力而下莫不观感而化故取义于盥意谓积
 诚信之至但是盥涤而不待乎荐享有孚己自颙若
 故曰下观而化也蔡季通因云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言其理也下观而化述其德也(叶贺孙录/)
问观卦有孚颙若承上文盥而不荐盖致其洁清而不
 轻自用则孚信在中而颙然可仰一说下之人信而
 仰之二说孰长先生曰从后说则合得彖辞下观而
 化之义或曰前说似好先生曰当以彖辞定又问六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18-0496a.png
 三观我生进退是不观九五而观已所行通塞以为
 进退否先生曰看来合是观九五大率观卦二阳在
 上四阴仰之九五为主六三观我生进退者观九五
 如何而为进退也初六六二以去五之远(观贵/于近)所观
 不明不大六四却见得亲切故有观光利用之象六
 三处二四之间固当观九五以为进退也子善遂问
 如此则我字乃是指九五而言易中亦有此例如颐
 之初九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是也先生曰此我乃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18-0496b.png
 是假外而言耳又问观卦四阴长而二阳消正八月
 之卦而名卦系辞不取此义何也先生曰只为九五
 中正以观示天下事都别了以此见易不可执一看
 所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也(此说我字与本义说/不同当考○董铢录)
盥而荐先生曰这犹譬喻相似盖无这事且如祭祀才
 盥便必荐那有不荐底但取其清洁之义耳(吕煇录/)
盥非灌之义盥本谓荐是欲蓄其诚意以观示民使民
 观感而化之之义有孚颙若便是那下观而化却不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18-0496c.png
 是说人君身上事圣人以神道设教是圣人不犯手
 做底即是盥而不荐之义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谓
 以此观示之也观我是自观如视履考祥底语势观
 其亦是自观却从别人说易中其字不说别人只是
 自家如乘其墉之类(㬊渊录/)
问观盥而不荐是取未荐之时诚意浑全而未散否先
 生云祭祀无不荐者此是假设来说荐是用事了盥
 是未用事之初云不荐者言常持得这诚敬如在之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18-0496d.png
 意常在若荐则是用出用出则才毕便过了无复有
 初意矣
又问观六爻一爻胜似一爻岂所据之位愈高则所见
 愈大邪先生云上二爻意思自别下四爻是以所据
 之位愈近则所见愈亲底意思
观六三传但以为未至失道而求不失道耳非直以为
 不失道也(荅方士繇/)
其生谓言行事为之见于外者既有所省便是未得安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18-0497a.png
 然无事(荅吕光祖/)
(震下/离上)噬嗑
噬肤灭鼻肤腹腴拖泥处灭浸没也谓因噬肤而没其
 鼻于器中也噬乾胏得金矢荆公已尝引周礼钧金
 之说(噬肤灭鼻之说与本/义不同○沈僩录)
问噬嗑得金矢不知古人狱要钧金束矢之意如何先
 生云这不见得想是词讼时便令他纳此教他无切
 要底事不敢来又问云如此则不问曲直一例出此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18-0497b.png
 则实有冤枉者亦惧而不敢诉矣先生云这个须是
 大切要底事古人如平常事又别有所在(如剂石之/论)
问噬嗑卦九四利艰贞六五贞厉皆有艰难正固危惧
 之意故皆为戒占者之辞先生曰亦是爻中元自有
 此道理大抵才是治人彼必为敌不是易事故虽时
 位卦德得用刑之宜亦须以艰难正固处之至于六
 三噬腊肉遇毒则是所噬者坚韧难嗑六三以阴柔
 不中正而遇此所遇毒而小吝然此亦是合当治者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18-0497c.png
 但难治耳治之虽小吝终无咎也(董铢录/)
(离下/艮上)
贲六四白马翰如言此爻无所贲饰其马亦白也言无
 饰之象如此(林学蒙录/)
问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曰当贲饰华盛之时而
 安于丘园朴陋之事其道虽可吝而终则有吉也问
 六五之吉何以有喜曰终吉所以有喜又问白贲无
 咎曰贲饰之事太盛则有咎所以处太盛之终则归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18-0497d.png
 于白贲势当然也(沈僩录/)
问伊川解贲于丘园指上九而言看来似好盖贲三阴
 皆受贲于阳不应此爻独异而作敦本务实说也先
 生云如何丘园便能贲人束帛戋戋他解作裁剪之
 象尤艰曲说不去这八字只平白在这里若如他说
 则曲折多意思远旧说指上九作高尚隐于丘园之
 贤而用束帛之礼聘召之若不用熹说则此说又近
 他将丘园作上九之象束帛戋戋作裁剪纷裂之象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18-0498a.png
 则与象意大故相远也(林学蒙录/)
问贵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曰上两句只是当来卦
 辞非主事而言看如何用皆有这个道理或曰贲于
 丘园安定作敦本说荅云某意正要如此说或以戋
 戋为盛多之貌曰非也戋戋者浅小之义凡浅字笺
 字皆从戋问浅小是俭之义否曰然所以下文吝终
 吉吝虽不好然终却吉(金去伪录/)
贲卦伊川此卦传大有牵强处束帛解作剪裁恐无此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18-0498b.png
 理且如今将束帛之说示人教人解此人决不思量
 从剪裁上去(黄义刚录/)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是个务农尚俭底意戋戋是狡小
 不足之义以字义考之从水为浅从贝为贱所谓束
 帛戋戋者六五居尊位却如此崇本尚俭便是吝啬
 如汉之文帝是也虽是吝却终吉盖在贲卦有反本
 之义故到上便白贲和束帛便没了(吴必大录/)
问贲卦六五贲于丘园是柔中居尊敦本尚实故有贲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18-0498c.png
 于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戋戋
 小貌人而如此虽可羞吝然礼奢宁俭故得终吉此
 与程传指丘园为上九者如何先生曰旧说多作以
 束帛聘在外之贤但若如此说则与吝终吉文义不
 协今程传所指亦然盖戋戋自是浅小之意如从水
 从戋则为浅从人从戋则为俴从贝从戋则为贱皆
 浅小意程传作剪裁已是迂回又说丘园更觉牵强
 如本义所说却似与吝终吉文义稍协又问白贲无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18-0498d.png
 咎上得志也何谓得志先生曰居卦之上在事之外
 不假文饰而有自然之文便自优游自得也铢曰如
 本义说六五上九两爻却是贲极反本之意先生曰
 六五已有反本之渐故曰丘园又曰束帛戋戋至上
 九白贲则反本而复于无饰矣盖皆贲极之象也(董/铢)
 (录/)
贲于丘园是个务实底束帛戋戋是贲得不甚大所以
 说吝两句是两意(㬊渊录/)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18-0499a.png
白贲无咎据刚上文柔是不当说自然而卦之取象不
 恁地拘各自说一义(同上/)
(坤下/艮上)
为嫌于无阳也自观至剥三十日剥方尽自剥至坤三
 十日方成坤三十日阳渐长至冬至方是一阳第二
 阳方从此生去阴剥每日剥三十分之一一月方剥
 得尽阳长每日长三十分之一一月方长成一阳阴
 剥时一日十二刻亦每刻中渐渐剥至一日方剥得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18-0499b.png
 三十分之一阳长之渐亦如此长黄干举冬至子之
 半先生曰正是及子之半方成一阳子之半后第二
 阳方生阳无可尽之理这个才剥尽阳当下便生不
 曾断续伊川说这处未分晓似欠两句在中间方说
 得阴剥阳生不相离处虞复之云恰似月弦望便见
 得阴阳生逐旋如此阴不会一上剥阳不会一上长
 也(徐宇录/)
杨至问十月何以为阳月先生因反诘诸生令思之云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18-0499c.png
 程先生于易传中虽发其端然终说得不透彻诸生
 以所见荅皆不合复请问其旨先生云剥尽为坤复
 则一阳生也复之一阳不是顿然便生乃是自坤卦
 中积来且一月三十日以复之一阳分作三十分从
 小雪后便一日生一分上面䟎得一分下面便生一
 分到十一月半一阳始成也以此便见得天地无休
 息处(潘时举录/)
贺孙问伊川所说剥卦曰公说关要处未甚分明他上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18-0499d.png
 才消下便生且如复卦是一阳有三十分他便从三
 十日头逐分累起到得交十一月冬至他一爻已成
 消时也如此只伊川说欠得几句说渐消渐长之意
 黄干问冬至子之半如何是一阳方生贺孙云冬至
 子之半是已生成一阳不是一阳方生先生曰冬至
 方是结算那一阳冬至以后又渐生成二阳过一月
 却成临卦坤卦之初阳已生矣(叶贺孙录/)
问十月为阳不应一月无阳恐阳是生于此月但未成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18-0500a.png
 体耳曰九月阴极则阳已下生谓如六阳成六段而
 一段又分作三十小段从十月积起至冬至即成一
 爻矣不成一阳是陡顿生亦须从分毫积起且天运
 流行本无一息间断岂解一月无阳且如木之黄落
 黄落时萌芽已生了不特如此木之冬青者必先生
 萌芽而后旧叶方落若论变时天地无时无变如楞
 严经第二卷首段所载非惟一岁有变月亦有之非
 惟月有变日亦有之非惟日有变时亦有之但人不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18-0500b.png
 知耳此说亦是(黄义刚录/)
先生论易谓圣人作易本为欲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
 疑而已不是要因此说道理也如人占得这爻便要
 能知得这爻之象是吉是凶吉便为之凶便不为然
 如此理却自在其中矣如剥之上九硕果不食君子
 得舆小人剥庐其象如此谓一阳在上如硕大之果
 人不及食而独留于其上如君子在上而小人皆载
 于下则是君子之得舆也然小人虽载君子而乃欲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18-0500c.png
 自下而剥之则是自剥其庐耳盖唯君子乃能覆盖
 小人小人必赖君子以保其身今小人欲剥君子则
 君子亡而小人亦无所容其身如自剥其庐也且看
 自古小人欲害君子则害得尽后国破家亡其小人
 曾有存活得者否故圣人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若人占得此爻则为君子之
 所为者必吉而为小人之所为者必凶矣其象如此
 而理在其中却不是因欲说道理而后说爻象也(潘/时)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18-0500d.png
 (举录/)
问剥之上九硕果不食先生因曰小人剥庐一句旧见
 二十家叔说(怀字/公立)庐如周礼秦无庐之庐音卢盖戟
 柄也谓小人自剥削其戟削其戟柄仅留其铁而已
 果何所用如此说方见得小象小人剥庐终不可用
 一句意亦自好又问变化二字旧见本义云变者化
 之渐化者变之成夜来听得说此二字乃谓化是渐
 化变是顿变似少不同先生曰如此等字自是难说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18-0501a.png
 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固是如此然易中又曰化
 而裁之谓之变则化又是渐盖化如正月一日渐渐
 化至三十日至二月一日则是正月变为二月矣然
 既变则又化是化长而变短此等字须当通看乃好
 (董铢录/)
硕果不食只不食便有复生之意不必云推广而言也
 (荅方士繇/)
或问剥卦上九云硕果不食伊川谓阳无可尽之理变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18-0501b.png
 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也变于上则生于下乃
 剥复相因之理毕竟须经由坤坤卦纯阴无阳如此
 阳有断灭也何以能生于复曰凡阴阳之生一爻当
 一月须是满三十日方满得那腔子做得一画成今
 坤卦非是无阳始生甚微未满那腔子做一画未成
 非是坤卦纯阴便无阳也然此亦不是甚深奥事但
 伊川当时解不曾分明道与人故令人做一件大事
 看(陈文蔚录/)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18-0501c.png
小人剥庐是说阴到这里时把他这些阳都剥了此是
 自剥其庐舍无安身已处众小人托一君子为庇覆
 若更剥了是自剥其庐舍便不成剥了(㬊渊录/)
剥上九一画分为三十分一日剥一分至九月尽方尽
 然剥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息至十月初一日便生
 一分积三十分而成一画但其始未著耳至十一月
 则此画已成此所谓阳未尝尽也道夫问阴亦然今
 以夬乾姤推之亦可见矣但所谓圣人不言者何如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18-0501d.png
 曰前日刘履之说蔡季通以为不然熹以分明是如
 此但圣人所以不言者这便是一个参赞裁成之道
 盖抑阴而进阳长善而消恶用君子而退小人这便
 可见此理自是恁地虽尧舜之世岂无小人但有圣
 人压在上面不容他出而有为耳岂能使之无邪(刘/履)
 (之曰蔡季通尝言阴不可以抗阳犹地之不足以配/天此固然之理也而伊川乃谓阴亦然圣人不言耳)
 (元定不敢以为然/也○杨道夫录)
(震下/坤上)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18-0502a.png
天以气而依地之形地以形而附天之气天包乎地地
 特天中之一物耳天以气而运乎外故地㩁在中间
 隤然不动使天之运有一息停则地便陷于下矣(杨/道)
 (夫录/)
先生云看来天地中间此气升降上下当分为六层十
 一月冬至自下面第一层生起直到第六层上至天
 为四月阳气才生足便消下面阴气便生只是这一
 气升降循环不已往来乎六层之中也或问月令中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18-0502b.png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此又似天地之气相交合否先
 生曰只是这一气阳极则阳消而阴生阴极则阴消
 而阳生天气下降便是冬至复卦之时阳气在下面
 生起故云下降或曰如此则阴是消于上而阳生于
 下都不见得天气下降先王曰也须一转则阳气在
 下故从下生也今以天运言之则一月日自转一匝
 然又有那大转㡳时候盖天本是一个大㡳物须大
 着心胸看不可拘一不通也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18-0502c.png
昔者圣人作易以拟阴阳之变于阳之消于上而息于
 下也为卦曰复复反也言阳之既往而来反也夫大
 德敦化而川流不穷岂假夫既消之气以为方息之
 资也哉亦见其绝于彼而生于此而因以著其往来
 之象尔唯人亦然太和保合善端无穷所谓复者非
 曰追夫已放之心而还之录夫已弃之善而属之也
 亦曰不肆焉以骋于外则本心全体即此而存固然
 之善自有所不能己耳呜呼圣人于复之卦所以赞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18-0502d.png
 其可以见天地之心而又以为德之本者其不以此
 与(复斋记/)
朱光遍炎宇微阴眇重渊寒威闭九野阳德昭穷泉文
 明昧谨独昏迷有开先几微谅难忽善端本绵绵掩
 身事斋戒及此防未然闭关息商旅绝彼柔道牵(感/兴)
 (诗/)
出入无时是此心岂知鸡犬易追寻请看屏上初爻旨
 便识名斋用意深(复斋偶题/)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18-0503a.png
万物职职其生不穷孰其尸之造化为工阴阖阳开一
 静一动于穆无疆全体妙用奚独于斯潜阳壮阴而
 曰昭哉此天地心盖翕无馀斯辟之始生意翕然具
 此全美其在于人曰性之仁敛藏方寸包括无垠有
 茁其萌有恻其𨼆于以充之四海其准曰惟兹今眇
 绵之间是用斋戒掩身闭关仰止羲图稽经协传敢
 赞一辞以诏无倦(复卦赞/)
伊川与濂溪说得这复字亦差不同用之云濂溪说复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18-0503b.png
 字就归处说伊川就动处说所以不同曰然濂溪就
 坤上说就回来处说如云利贞者诚之复诚心复其
 不善之动而已矣皆是就归来处说伊川却正就动
 处说如元亨利贞濂溪就利贞上说复字伊川就元
 字头说复字以周易卦爻之义推之则伊川之说为
 正然濂溪伊川之说道理只一般非有所异只是所
 指地头不同以复卦言之下面一爻正是动如何说
 静得雷在地中复云云看来伊川说得较好王弼之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18-0503c.png
 说与濂溪同(沈僩录/)
先生曰恶极而善常人之复静极而动圣人之复然常
 人亦有静极而动时节圣人却无那恶极而善底复
 (吕煇录/)
余宋杰问旧见蔡念成元思说先生说复卦处静极而
 动圣人之复恶极而善常人之复是否曰固是但常
 人也有静极而动底时节圣人则不复有恶极而善
 之复矣(沈僩录/)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18-0503d.png
刘砥问苏季明问伊川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一条
 曰此条记得极好只中间说谓之无物则不可然静
 中须有个觉处此二句似反说无物字恐当作有物
 字涵养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只是戒慎乎其所不
 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全未有一个动绽大纲且约住
 执持在这里到慎独处便是发了莫见乎𨼆莫显乎
 微虽未大段发出便已有一毫一分见了便就这处
 分别从善去恶虽耳无闻目无见然见闻之理在始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18-0504a.png
 得虽是耳无闻目无见然须是常有个主宰执持底
 在这里始得不是一向放倒又不是一向空寂了问
 非礼勿视听言动是此意否曰此亦是有意了便是
 已发只是敬而无失所以为中大纲且执持在这里
 下面说复卦便是说静中有动静不是如瞌睡底静
 中閒常自有个主宰执持后又说艮卦又是说动中
 要静复卦便是一个大翻转底艮卦艮卦便是两个
 翻转底复卦复是五阴下一阳艮是二阴上一阳阳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18-0504b.png
 是动㡳物事阴是静㡳物事凡阳在下便是震动意
 思在中便是陷在二阴之中如人陷在窟里相似在
 上则没去处了只得止故曰艮其止阴是柔媚底物
 事在下则巽顺阴柔不能自立须附于阳在中则是
 附丽之象在上则说盖柔媚之物在上则欢悦也(叶/贺)
 (孙录/)
杨至问十月何以为阳月曰复之一阳不是顿然便生
 乃是坤卦中积来一月三十日一日生一分到十一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18-0504c.png
 月便一阳始成也以此见得天地无休息处
掩身事齐戒(月令夏至冬至君子/皆斋戒处必掩身)及此防未然(此二句/兼冬至)
 (夏至/说)闭关息商旅(所以养/阳气也)绝彼柔道牵(所以绝阴气/易姤之初六)
 (系于金柅是/也○董铢录)
问阴何以比小人曰有时如此平看之则都好以类言
 之则有不好然亦只是皮不好骨子却好大抵发生
 都则是一个阳气只是有消长阳长一分下面阴生
 一分又不是讨个阴来即是阳消处便是阴故阳来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18-0504d.png
 谓之复复者是本来物事阴来谓之姤姤是偶然相
 遇(林夔孙录/)
问朋来无咎曰复卦一阳方生疑若未有朋也然阳有
 刚长之道自一阳始生而渐长以至于极则有朋来
 之道而无咎也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消长之
 道自然如此故曰天行处阴之极乱者复治往者复
 还凶者复吉危者复安天地自然之运也问六二休
 复之吉以下仁也曰初爻为仁人之体六二爻能下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18-0505a.png
 谓附下于仁者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
 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矣故曰休复吉上
 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这是个极不好底爻故其终如此凡
 言十年三年五年七月八月三月者想是象数中自
 有个数如此故圣人取而言之至于十年不克征与
 十年勿用则其凶甚矣(沈僩录/)
徐元震问一阳来复至四阳方雷出地奋是六阳有一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18-0505b.png
 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可以此测天地高下否曰此
 有甚界限如地之下又有天在(吴必大录/)
七日只取七义犹八月有凶只取八义(㬊渊录/)
如七日来复终不是已往之阳重新将来复生旧底已
 自过了这里自然生出来这一章意思最好甚宜玩
 味(叶贺孙录/)
问一阳复在人言之只是善端萌处否曰以善言之是
 善端方萌处以恶言之昏迷中有悔悟向善意便是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18-0505c.png
 复如睡到忽然醒觉处亦是复气象又如人之沉滞
 道不得行到极处忽少亨达虽未大行已有可行之
 兆亦是复这道理千变万化随所在无不浑沦(复卦/)
问不远复无祗悔祗字何训曰书中祗字只有这祗字
 使得来别看来只得解做至字又有训多为祗者如
 多见其不知量也多祗与只同(沈僩录/)
中行独复合内外之道以下未晓其说恐是笔误不然
 则为说太高爻之时义学之等级似皆未浑融契合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18-0505d.png
 (答徐彦章/)
一阳来复与雷在地中只是一义盖阳生于闭藏之中
 至微而未可有为之时也今曰不拘乎一则以二者
 各为一义矣恐未安也(同上/)
(震下/乾上)无妄
无妄本是无望这是没理会时节忽然如此得来面前
 朱英所谓无望之福是也桑树中箭柳𣗳汁出正犹
 如此(㬊渊录/)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18-0506a.png
所论易传无妄之说甚善但所谓虽无邪心而不合正
 理者实该动静而言如燕居独处之时物有来感理
 所当应而此心顽然固执不动则虽无邪心而只此
 不动处便非正理又如应事接物处理当如彼而吾
 所以应之者乃如此则虽未必出于有意之私然只
 此亦是不合正理既不合正理则非邪妄而何恐不
 可专以庄敬持养此心既存为无邪心而必以未免
 纷扰敬不得行然后为有妄之邪心也所论近世识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18-0506b.png
 心之弊则深中其失古人之学所贵于存心者盖将
 推此以穷天下之理今之所谓识心者乃欲恃此而
 外天下之理是以古人知益崇而礼益卑今人则论
 益高而其狂妄恣睢也愈甚得失亦可相衡而见矣
 (答方宾王/)
或说无妄卦曰卦中未便有许多道理圣人只是说有
 许多爻象如此占着此爻则有此象无妄是个不指
 望偶然底卦忽然而有福忽然而有祸如人方病忽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18-0506c.png
 勿药而愈是所谓无妄也据诸爻名义合作无望不
 知孔子何故说归无妄人之卜筮如决珓柸如此则
 吉如此则凶珓柸又何尝有许多道理如程子之说
 说得道理尽好尽开阔只是不如此未有许多道理
 在又曰无妄一卦虽云祸福之来也无常然自家所
 守者不可不利于正不可以彼之无常而吾之所守
 亦为之无常也故曰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若
 所守匪正则有眚矣眚即灾也问伊川言灾自外来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18-0506d.png
 眚自内作是否曰看来只一般微有不同耳灾是偶
 然生于彼者眚是过误致然书曰眚灾肆赦春秋曰
 肆大眚皆以其过误而赦之也(沈僩录/)
因论易传无妄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乃邪心
 也或以子路使门人为臣事为證先生曰如鬻拳兵
 谏之类是也或云荆公亦然曰温公忠厚故称荆公
 无奸邪只不晓事看来荆公亦有邪心夹杂他却将
 周礼来卖弄有利底事便行之意欲富国强兵然后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18-0507a.png
 行礼义不知未至富强人才风俗已先坏了向见何
 一之有一小论称荆公所以办得尽行许多事缘李
 文靖公为相日四方言利害者尽皆报罢积得许多
 弊事所以激得荆公出来一齐要整顿过荆公此意
 便是庆历范文正公诸人要做事底规模然范文正
 公等行得尊重其人才亦忠厚荆公所用之人一切
 相反(同上/)
天之生物也一物与一无妄(余大雅录/)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18-0507b.png
往字说得不同(㬊渊录/)
不耕穫一句伊川作三意说不耕而穫耕而不穫耕而
 必穫看来只是也不耕也不穫只见成领会他物事
 (同上/)
问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先生曰言不耕不穫不菑
 不畬无所为于前无所冀于后未尝略起私意以作
 为唯因时顺理而已程传作不耕而穫不菑而畬不
 惟添了而字又文势牵强恐不如此又问无妄之灾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18-0507c.png
 先生曰此卦六爻皆是无妄但六三地头不正故有
 无妄之灾言无故而有灾也如行人牵牛以去而居
 人反遭捕诘之扰此正无妄之灾之象又问九五阳
 刚中正以居尊位无妄之至何为而有疾先生曰此
 是不期而有此但听其自尔久则自定所以勿药有
 喜而无疾也大抵无妄一卦固是无妄但亦有无故
 非意之事故圣人因象示戒又问史记作无望谓无
 所期望而有得疑有六二不耕穫不菑畬之意先生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18-0507d.png
 曰此出史记春申君传正说李园事正是说无巴鼻
 而有一事正合无妄之灾无妄之疾亦见得古人相
 传尚识得当时此意也(董铢录/)
不耕穫不菑畬程子易传爻辞恐未明白熹窃谓无不
 耕而穫不菑而畬之理只是不于耕而计穫之利如
 程子所解象词移之以解爻辞则可荅云易传爻象
 之词虽若相反而意实相近特辞有未足耳爻辞言
 当循理象辞言不计利循理则不计利计利非循理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18-0508a.png
 也但考之经文则传与来说于文义之间皆若有可
 疑者若曰不耕而穫则多却而字若曰不于耕而求
 穫之利则又须增数字方通尝谓此爻乃自始至终
 都不营为而偶然有得之意耕穫菑畬率事之始终
 而言也当无妄之世事盖有如此者若以义言则圣
 人之无为而治学者之不要人爵而人爵从之皆是
 也大扺此爻所谓无妄之福而六三所谓无妄之祸
 也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18-0508b.png
易传言理甚备象数却欠在又云易传亦有未安处如
 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只是说一个无所作为之
 意易传却言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谓不首造其事殊
 非正意(李闳祖录/)
耕菑固必因时而作然对穫畬而言则为首造矣易中
 取象亦不可以文害辞辞害意若必字字拘泥则不
 耕而望穫不菑而望畬亦岂有此理邪(荅何镐下同/)
无妄灾也说看似已得之不知所疑者何谓却望批诲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18-0508c.png
(乾下/艮上)大畜
问大畜卦先生曰九三一爻不为所畜而欲进与上九
 合志同进俱为畜极而通之时故有良马逐何天之
 衢亨之象但上九已通达无碍只是滔滔去九三过
 刚锐进故戒以艰贞闲习盖初二两爻皆为所畜独
 九三一爻自进耳潘时举问九六为正应皆阴皆阳
 则为无应独畜卦不尔何也先生曰阳遇阴为阴所
 畜九三与上九皆阳皆欲上进故但以同类相求也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18-0508d.png
 小畜亦然先生因言熹作本义欲将文王卦辞只大
 纲依文王本义略说至其所以然之故却于孔子彖
 辞中发之且如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只是
 占得大畜者为利正不家食而吉利于涉大川至于
 刚上尚贤等处乃孔子发明各有所主爻象亦然如
 此则不失文王本意又可见孔子之意但今未暇整
 顿耳先生又曰大畜下三爻取其能自畜而不进上
 三爻取其能畜彼而不使进然四能止六于初故为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18-0509a.png
 力易五则阳已进而止之则难但以柔居尊得其机
 会可制故亦吉但不能如四之元吉耳(董铢录/)
读书须是先看一件了然后再看一件若是畜积处多
 忽然爆开来时自然所得者大易所谓何天之衢亨
 是也(万人杰录/)
(震下/艮上)
凡卦中说龟底不是正得一个离卦必是伏个离卦如
 观我朵颐是也兑为羊大壮卦无兑恐便是三四五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18-0509b.png
 爻有个兑象这说取象底是不可晓处也多如乾之
 六爻象皆说龙至说到乾却不为龙龙是变化不测
 之物乾须着用龙当之如夫征不复妇孕不育此卦
 是取离为大腹颐象本卦虽无离卦却是伏得这卦
问伊川解颐作下三爻养自体上三爻养德义如何先
 生云看来下三爻是资人以为养上三爻是养人也
 六四六五虽是资初与上之养其养实是他居尊位
 藉人以养而又推以养人故此三爻似都是养人之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18-0509c.png
 事伊川说亦得但失之疏也(林学蒙录/)
问颐卦先生曰颐卦最难看铢因问本义言观颐谓观
 其所养之道自求口实谓观其所以养身之术与程
 传以观颐为所以养人之道求口实为所以自养之
 道如何先生沉吟良久曰程传似胜盖下体三爻皆
 是自养上体三爻皆是养人不能自求所养而求人
 以养已则凶故下三爻皆凶求于人以养其下虽不
 免于颠拂毕竟皆好故上三爻皆吉又问虎视耽耽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18-0509d.png
 本义以为下而专也盖赖其养以施于下必有下专
 之诚方能无咎程传作欲立威严恐未必然先生曰
 颐卦难看正谓此等且虎视耽耽必有此象但今未
 晓耳铢曰音辨载马氏云耽耽虎下视貌则当为下
 而专矣先生曰然又曰其欲逐逐如何先生曰求养
 于下以养人必当继继求之不厌乎数然后可以养
 人而不穷不然则所以养人者必无继矣以四而赖
 养于初亦是颠倒但是求养以养人所以虽颠而吉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18-0510a.png
 先生又曰六五居贞吉犹洪范用静吉用作凶所以
 不可涉大川六五不能养人反赖上九之养是已拂
 其常矣故守常则吉而涉险阻则不可也黄干因云
 颐之六爻只是颠拂二字求养于下则为颠求食于
 上则为拂六二比初而求上故颠颐当为句拂经于
 丘颐(句/)征凶即其占辞也六三拂颐虽与上为正应
 然毕竟是求于上以养己所以有拂颐之象故虽正
 亦凶也六四颠颐固与初为正应然是赖初之养以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18-0510b.png
 养人故虽颠亦吉六五拂经即是比于上所以有拂
 经之象然是赖上九之养以养人所以居正而吉但
 不能自养所以不可涉大川耳(董铢录/)
颐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六五阴柔之才但守
 正则吉故不可以涉患难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
 欲逐逐此爻不可晓(沈僩录/)
(巽下/兑上)大过
或问大过小过大过是阳过乎阴小过是阴过乎阳程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18-0510c.png
 先生以为立非常之大事兴不世之大功成绝俗之
 大德是圣人制事以天下之正理非有过于理也如
 圣贤道德功业大过于人尧舜之揖逊汤武之征伐
 皆由是道也道无不中无不常世人所不常见故谓
 之大过于常也(程先生所谓大过者常事/之大者耳非有过于理也)小过是小
 过于中者如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盖矫之
 小过而后能及于中也先生曰程先生说此此为事
 之大过即是事之平常便如说权即经之意都是多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18-0510d.png
 说了盖大过是事之大过小过是事之小过大过便
 如尧舜之揖逊汤武之征伐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这
 都是常人做不得底事惟圣人大贤以上便做得故
 谓之大过是大过人底事小过便如行过乎恭丧过
 乎哀用过乎俭事之小过得些子底常人皆能之若
 当大过时做大过底事当小过时做小过底事当过
 而过理也如此则岂可谓事之过不是事之过只是
 事之平常也大过之事圣人极是不得已处且如尧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18-0511a.png
 舜之有朱均岂不欲多立贤辅以立其子然理到这
 里做不得只得如此汤武之于桀纣岂不欲多方恐
 惧之使之悔过自省然理到这里做不得只得放伐
 而后已是皆事之不得已处只着如此做故虽过乎
 事而不过乎理也(吕煇录/)
问易大过小过先生与伊川之说不同曰然伊川此论
 正如以反经合道为非相似殊不知大过自有大过
 时节小过自有小过时节处大过之时则当为大过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18-0511b.png
 之事处小过之时则当为小过之事如尧舜之禅授
 汤武之放伐此便是大过之事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此便是小过之事只是在事虽是过然适当其时便
 是合当如此做便是合义如尧舜之有朱均岂不能
 多择贤辅而立其子且恁地平善过然道理去不得
 须是禅授方合义汤武岂不能出师以恐吓桀纣且
 使其悔悟脩省然道理去不得必须放伐而后已此
 所以事虽过而皆合理也(沈僩录/)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18-0511c.png
铢曰程易说大过以为大过者常事之大者耳非有过
 于理也圣人尽人道非过于理是此意否先生曰正
 是如此(董铢录/)
问大过卦先生曰大过阳刚过盛不相对值之义故六
 爻中无全吉者除了初六是过于畏慎无咎外九二
 虽无不利然老夫得女妻毕竟是不相当所以象言
 过以相与也九四虽吉而又有他则吝九五所谓老
 妇者乃是指客爻而言老妇而得士夫但能无咎无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18-0511d.png
 誉亦不为全吉至于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则是事
 虽凶而义则无咎也(同上/)
伊川易传大过云道无不中无不常圣人有小过无大
 过看来亦不消如此说圣人既说有大过直是有此
 事虽云大过亦是常理始得因举晋州蒲事云旧常
 不晓胡文定公意以问范伯达丈他亦不晓后在都
 下见其孙伯逢问之渠云此处有意思但是难说出
 如左氏分明有称君无道之说厉公虽有罪但合当
卷四 第 44a 页 WYG0018-0512a.png
 废之可也而栾书中行偃弑之则不是然毕竟厉公
 有罪故难说后必有晓此意者(林赐录/)
籍用白茅亦有过慎之意此是大过之初所以其过尚
 小在(㬊渊录/)
(坎下/坎上)
或问习坎八卦中独坎加习字说者多矣未知义果如
 何荅云此等不必深求其说
或问习坎卦义传云一始于中有生之最先者也故为
卷四 第 44b 页 WYG0018-0512b.png
 水夫阳气之生必始于下复卦之象是也今曰始于
 中其义如何荅云气自下而上为始程说别是一义
 各有所主不相妨然亦不可相杂
问横渠谓博学于文只要得习坎心亨何也曰见得这
 事理透了处断了便无疑行之又果决便是习坎心
 亨凡事皆如此且以看文字一节论之如到那一处
 见这说又好见那说又是如此有碍如彼又不通便
 是险阻处到这里须讨一路去方透便是习坎心亨
卷四 第 45a 页 WYG0018-0512c.png
博学于文者只是要得习坎心亨不特看文义且如学
 这一件物事未学时心里不晓既学得了心□便通
 晓得这一事若这一事晓不得于这一事上心便黑
 暗(沈僩录/)
坎即穴也
问坎卦六三来之坎坎先生曰经文中叠字如兢兢业
 业之类是重字来之自是两字各有所指谓下来亦
 坎上往亦坎(之往/也)进退皆险也又问六四旧读樽酒
卷四 第 45b 页 WYG0018-0512d.png
 簋贰为句用缶为句乃古注及程氏说晁以道本樽
 酒簋(句/)贰用缶(句/)本义从之其说如何先生曰既曰
 樽酒簋贰又曰用缶亦不成文理贰益之也六四近
 尊位而在险之时刚柔相济故有但用薄礼益以诚
 心进结自牖之象问牖非所由之正乃室中受明之
 处岂险难之时不容由正以进邪先生曰非是不可
 由正盖事变不一势有不容不自牖者终无咎者始
 虽不甚好然于义理无害故终亦无咎无咎者善补
卷四 第 46a 页 WYG0018-0513a.png
 过之谓也又问上六系用徽纆二字释文云三股曰
 徽两股曰纆皆索名是否曰据释文如此(董铢录/)
问用缶纳约自牖何如曰不由户而自牖以言艰险之
 时不可直致也(李季札录/)
易最难看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包涵万理无所不有其
 实是古者卜筮书不必只说理象数皆可说将去做
 道家医家等说亦可初不曾滞于一偏某近看易见
 得圣人本无许多劳攘自是后世一向乱说妄意增
卷四 第 46b 页 WYG0018-0513b.png
 减硬要作一说以强通其义所以圣人经旨愈见不
 明且如解易添虚字去迎过意来便得今人解易乃
 去添他实字却是借他做已意说了又恐或者一说
 有以破之其势不得不支离更为一说以护吝之说
 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此书本是难看底物不可将
 小巧去说又不可将大话去说又云易难看不惟道
 理难寻其中或有用当时俗语亦有他事后人不知
 者且如樽酒簋贰今人硬说作二簋其实无二簋之
卷四 第 47a 页 WYG0018-0513c.png
 实陆德明自注断人自不曾去看如所谓贰乃是周
 礼大祭三二之二是副二之义此不是熹穿凿却有
 古本若是强为一说无来历全不是圣贤言语矣(袭/盖)
 (卿录/)
又问其次致曲与易中纳约自牖之意亦略相类纳约
 自牖是因人之明而导之致曲是因已之明而推之
 是如此否先生曰正是如此(潘时举录/)
纳约自牖虽有向明之意然非是路之正(㬊渊录/)
卷四 第 47b 页 WYG0018-0513d.png
(离下/离上)
离便是丽附着之意易中多说做丽也有兼说明处也
 有单说明处明是离之体丽是丽着底意思离字古
 人多用做离着说然而物相离去也只是这字富贵
 不离其身东坡说道剩个不字便是这意古来自有
 这般两用底字如乱字又唤做治(㬊渊录/)
离字不合单用
问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
卷四 第 48a 页 WYG0018-0514a.png
 无形离明何谓也荅曰此说似难晓有作日光说有
 作目说看来只是气聚则目得而见气不聚则不得
 而见易所谓离为目是也(徐宇录/)
叔重说离卦问火体阴而用阳是如何先生云此言三
 画卦中阴而外阳者也坎象为阴水体阳而用阴盖
 三画卦中阳而外阴者也惟六二一爻柔丽乎中而
 得其正故元吉至六五虽是柔丽乎中而不得其正
 特借中字而包正字耳又问日昃之离先生曰死生
卷四 第 48b 页 WYG0018-0514b.png
 常理也若不能安常以自乐则不免有嗟戚曰生之
 有死犹昼之必夜故君子当观日昃之象以自处先
 生曰人固知常理如此只是临时自不能安耳又问
 九四突如其来如先生曰九四以刚迫柔故有突来
 之象焚死弃言无所用也离为火故有焚如之象或
 曰突如其来如与焚如自当属上句死如弃如自当
 做一句先生曰说时亦少通但文势恐不如此耳(潘/时)
 (举录/)
卷四 第 49a 页 WYG0018-0514c.png
六二中正六五中而不正今言丽乎正丽乎中正次第
 说六二分数多此卦唯这爻较好然亦未敢便恁地
 说只得且说未详(本义今无未详/字○㬊渊录)
焚死弃只是说九四阳爻突出来逼拶上爻焚如是弗
 戢自焚之意弃是死而弃之之意(同上/)
六五介于两阳之间忧惧如此然处得其中故不失其
 吉(同上/)
又问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曰九四有侵
卷四 第 49b 页 WYG0018-0514d.png
 淩六五之象故曰突如其来如火之象则有自焚之
 义故曰焚如死如弃如言其焚死而弃也(刘砥录/)
或曰离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
 公也郭冲晦以为离六五乃文明盛德之君知天下
 之治莫大于得贤故忧如此如尧以不得舜为己忧
 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先生曰离六五陷于二刚
 之中故其忧如此只为孟子说得这两句故人便取
 以为说恐不是如此于上下爻不相通(金去伪录/)
卷四 第 50a 页 WYG0018-0515a.png
有嘉折首是句(㬊渊录/)
 
 
 
 
 
 
 
卷四 第 50b 页 WYG0018-0515b.png
 
 
 
 
 
 
 
 文公易说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