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15-07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图说卷三
           宋 吴仁杰 撰
两爻相应者二十四卦
   比䷆师 履䷈小畜有大䷌同人
   䂊䷎谦 蛊䷐随  贲䷔噬嗑
   复䷖剥 姤䷪夬  井䷮困
  妹归䷴渐 旅䷶丰  节䷺涣
卷三 第 1b 页 WYG0015-0769b.png
四爻相应者二十四卦
 内二十卦覆之皆为两卦其四卦覆之但为本卦
   蒙䷂屯  讼䷄需  观䷒临
  畜大䷘无妄壮大䷠遁 夷明䷢晋
   睽䷤家人 解䷦蹇  升䷬萃
   鼎䷰革   ䷚颐   ䷛大过
    ䷼中孚  ䷽小过
六爻皆应者八卦
卷三 第 2a 页 WYG0015-0769c.png
   否䷊泰 恒䷞咸 益䷨损
  济既䷿未济
六爻无应者八卦
 内四卦覆之但为本卦其两卦覆之则为四卦
    ䷀乾  ䷁坤  ䷜坎
    ䷝离 艮䷲震 兑䷸巽
 以上皆旧说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者如
 此
卷三 第 2b 页 WYG0015-0769d.png
两爻相应者二十四卦
 此二十四卦覆之皆为两卦
   比䷆师 履䷈小畜有大䷌同人
   䂊䷎谦 贲䷔噬嗑 复䷖剥
   恒䷞咸 益䷨损  姤䷪夬
   井䷮困 旅䷶丰  节䷺涣
四爻相应者二十四卦
 此二十四卦覆之皆为两卦
卷三 第 3a 页 WYG0015-0770a.png
   蒙䷂屯  讼䷄需  观䷒临
  畜大䷘无妄壮大䷠遁 夷明䷢晋
   睽䷤家人 解䷦蹇  升䷬萃
   鼎䷰革  艮䷲震  兑䷸巽
六爻皆应者八卦
 此八卦覆之皆为两卦
   否䷊泰  蛊䷐随 妹归䷴渐
  济未䷾既济
卷三 第 3b 页 WYG0015-0770b.png
六爻皆无应者八卦
 此八卦皆覆之但为本卦
    ䷀乾   ䷁坤   ䷚颐
    ䷛大过  ䷜坎   ䷝离
    ䷼中孚  ䷽小过
 以上皆今说初与上应三与四应者如此二五相应
 则同旧说
 孔颖达曰重卦之时重于上下两体故初与四相应
卷三 第 4a 页 WYG0015-0770c.png
 二与五相应三与上相应仁杰以覆卦之爻参之二
 五相应与此同馀四爻则初与上应三与四应其说
 异矣说卦有初上与中爻之分孔氏以乾坤二五为
 释案京房易传引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房
 以二三四五为互体翟景亦以是为中爻夫谓初上
 为本末谓二三四五为中爻是各以其类应也故邵
 氏曰初与上同然上之亢不及初之进二与五同然
 二之阴中不及五之阳中三与四同然三处下卦之
卷三 第 4b 页 WYG0015-0770d.png
 上不及四之近君先儒以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
 为天二地也五天也二与五两爻以天地相应其谁
 曰不然谓初应四则以地而应人谓三应上则以人
 而应天殆与二五相应者不类今之为说初上天地
 之应与二五同而三四以人应人亦固有理也旧说
 两爻四爻应者各二十四卦六爻皆应若无应者各
 八卦今说亦然但所取之卦不同耳阳之所求者阴
 也阴之所求者阳也易爻以一阴一阳为有应俱阴
卷三 第 5a 页 WYG0015-0771a.png
 俱阳为无应萃以六二应九五升以九二应六五故
 皆曰刚中而应未济六爻皆应故曰虽不当位刚柔
 应也至小畜九三曰舆说辐夫妻反目孔氏谓以九
 三之夫不能应上九之室陆氏谓九三六四异体相
 比夫妻之象以一阴一阳而论则陆氏之说为长此
 三与四应之验也又旧说震六爻无应然上九有婚
 媾之辞先儒或谓六爻虽无应九四兼有二阴得称
 婚媾或谓上六六五阴也九四阳也六九相配有婚
卷三 第 5b 页 WYG0015-0771b.png
 媾之义自今观之初九为上六之应其为婚媾固宜
 此初与上应之验也若夫乾坤颐太过坎离中孚小
 过此八卦即覆卦所谓覆之仍为本卦者故六爻皆
 不应是又所以异于诸卦者欤
卷三 第 6a 页 WYG0015-0771c.png

卷三 第 7a 页 WYG0015-0772a.png

卷三 第 8a 页 WYG0015-0772c.png

卷三 第 9a 页 WYG0015-0773a.png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15-0773c.png
 易有七爻先儒无是说也绍兴中罗源陈善子兼著
 扪虱新话云林元龄尝识一筮人龙门叟者善言易
 因问之曰易本六爻而又有用九用六是七爻也叟
 曰然易数也数唯奇则不穷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
 分度之一此奇数也数而无奇则易穷矣仁杰案叟
 言奇数则是所以言奇数则非盖当以奇偶论不当
 以奇馀论也凡数奇则可变偶则不可变故一变而
 为七七变而为九皆奇数也陈氏谓卦爻自一变二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15-0773d.png
 变三变四变五变六变至七变谓之归魂而本宫之
 气革矣归魂之说本之京房于六爻不动尚不知以
 覆卦为占他人尚何说哉故房易传曰占卦而六爻
 皆静无爻发之即以月卦阴阳为占如十一月占则
 决之以复五月占则决之以姤故近时费氏轨革列
 六十四卦卦为繇辞七章最后章为六爻不动设是
 皆知一卦为占者七而不知七爻之为固然沈氏谓
 吉凶悔吝生乎动而今人以易筮者虽不动亦引爻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15-0774a.png
 辞断之是又未知易穷则变者也京氏知之故以月
 卦为占然与其外求月卦岂若近取覆卦之为愈乎
 六爻之为七犹六律五音之为七也故黄钟大吕南
 吕姑洗应钟蕤宾谓之七始史称伏羲制琴发为五
 音武王益以变宫变徵为七音是也易以数为变非
 止于音声之变也袭六为七乌乎不可哉且师比屯
 蒙以下四十八卦通十二爻言之则皆无应乾坤颐
 大过以下八卦通十二爻言之则皆有应理之所在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15-0774b.png
 不差如此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15-0774c.png
洛书河图大衍五行全数图
 
 
 
 此洛书初畴五行之生数也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15-0774d.png
 此河图四象五行之成数也四象不言土数土成数
 五隐于七八九六者也
 
 
 
 
 此礼记月令管子幼官淮南时则五行成数与河图
 相发明者也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15-0775a.png
 
 
 
 
 此太玄之书五行生成全数所以为大衍之数者也
 大衍之数五十京房云五十者十日十二辰二十八
 宿也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也马融云北辰两仪日
 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也荀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15-0775b.png
 爽云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乾初九
 勿用也郑康成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
 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也姚信董遇云天地之数
 五十有五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
 也王弼韩康伯云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其一不
 用易之太极也孔颖达云弼意为万物之策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其用此策推演天地之数唯用五十策
 也东坡云五行盖交相成也水火木金得土而成故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15-0775c.png
 一得五而成六二得五而成七三得五而成八四得
 五而成九土得水之一火之二木之三金之四而成
 十颍滨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此十者天地五行之数也文王取之以为
 蓍数曰大衍之数取其五十云尔用于揲蓍则可而
 非天地五行之全数也故继之曰天数五地数五今
 谓五行之数止于五十是天五为虚语天数不得二
 十有五地数不得三十也使土无生成数四十而已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15-0775d.png
 尚何五十之有仁杰曰诸儒论大衍之数无虑十馀
 家日辰卦爻之类既数其指为天地之数与五行之
 数者二数殊科又未可牵合而一也孔颖达云天地
 之数相合为五十五此乃天地阴阳奇偶之数非是
 上文演天地之策其说甚明至五行生成之数诸家
 谓土生数五成数十是又不离天地五十五之数亦
 非也独沈氏以素问推之谓土生数五成数亦五水
 火木金皆待土而成土更无所待故止一五而已合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15-0776a.png
 五行之数为五十也案五行之数不特素问为然其
 生数见于洪范其成数见于礼经管氏淮南之书合
 生成之数则太玄具焉此固五行之全数也若曰五
 行减五六画减六五十去一而用四十有九于万有
 一千五百二十之数天地五十五之数之中而取五
 十焉是未免私意为之加损也说卦曰河出图洛出
 书圣人则之盖洛书有一二三四五之文河图有七
 八九六之文而五隐于其间圣人亦不过因其全数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15-0776b.png
 之自然而则之何敢毫发加损于其间哉谓土无成
 数而洛书之数四十有五土成数十而河图之数五
 十有五者皆出郑董之说云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15-0776c.png
大衍筮法图
 著五十茎以手合之为一而命之
  所谓大衍之数五十易有太极也
 既命则分蓍于两握
  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也
 既分则以右手取左握一蓍别置之而不用
  所谓其用四十有九挂一以象三也
 既挂则取蓍四十九茎以四数之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15-0776d.png
  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也
 既揲则先取左握奇馀之数归之于扐再取右握之
 馀归之如前
  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右分二挂一揲四再扐凡四营谓之一变至再变分
 挂揲扐如初三变则为一爻
 揲蓍之法说卦备言之先儒于其用四十有九误认
 经意乃谓但用四十九蓍虚其一以象太极也又谓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15-0777a.png
 去一之馀有四十九合而未分以象太一也其说皆
 大不然夫五行之数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
 四九为金五五为土合之而成五十大衍之数实本
 于此盖取五行之全数也蓍之生也满百岁者一本
 而百茎合于五行之全数者二筮必用百岁之蓍亦
 取其数之自然也五十而去其一则非数之全非自
 然者矣故挂一则可去一则不可其用四十有九谓
 用之于揲也既去其一又挂一焉是不用者二而用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15-0777b.png
 之才四十有八也既挂矣蓍顾不足于用乃复并所
 挂数之以求其奇是虽挂而实未尝挂也挂之为言
 别也别而置之则不当用之于揲复取而并之得乎
 案太玄揲蓍亦以虚三别一为法此误由来久矣一
 说谓第一揲不挂一则所馀皆得五而无变惟挂一
 则所馀非五则九至第二第三揲虽不揲亦有四八
 之变焉则是前一变挂而后二变不挂也分而不挂
 于四营之义亦不合矣唯九江周燔之说曰筮法先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15-0777c.png
 以两手围蓍五十象太极演成之体次以两手分蓍
 为二象天地开辟之形然后挂一不用用四十有九
 揲之先左后右各四数之先归奇于扐以象一闰再
 扐以象再闰此一变也后揲而围之而分之而又挂
 之故曰再扐而后挂言后揲复挂一也案如旧法则
 可以挂可以无挂如周氏之说则每变必挂虽欲不
 挂不可得也天下之理唯至于不可加损于其间然
 后知其为自然而然者此类是也挂一以象三三才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15-0777d.png
 之具也而其一挂而不用所以示倚数于天地而不
 以人参焉之义也王弼乃曰其一不用易之太极也
 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又曰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
 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虚无之论此
 其椎轮欤夫虚无之论始于揲蓍之法而卒以贻晋
 室之患儒者之于经其于是非疑似之际辨之不早
 其为患盖有不可胜言者岂特虚无之患也哉
 易图说卷三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15-0778a.png
 古易六十四卦象而不名卦皆有辞又大书其爻而
 系辞焉惟乾坤覆卦之象馀则否彖象系辞各有传
 合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篇古易大略盖如此后
 世儒者便文求义乃取象彖系传文言之文杂入为
 经凡系辞之文与夫象之覆者皆略之三圣遗书始
 失其本真矣天佑斯文全书仍在学者犹获见于千
 载之下如是为经如是为传益以识古圣人作述之
 本旨吁何幸欤端平丙申四月既望吴人何元寿因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15-0778b.png
 刋于湖广饷所敬书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