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1a 页 WYG0541-06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八
艺文志十八(考/)
历山考 (宋/)罗 泌
按九域志济南濮阳河中皆有历山俱存祠庙而今
秦地池阳澧阳始宁河县上虞吴锡亦皆有之子列
子云舜耕河阳书大传云舜陶河滨按元和志乃河
东县北四十里故陶城苏氏演义云历山有四一河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八
艺文志十八(考/)
历山考 (宋/)罗 泌
按九域志济南濮阳河中皆有历山俱存祠庙而今
秦地池阳澧阳始宁河县上虞吴锡亦皆有之子列
子云舜耕河阳书大传云舜陶河滨按元和志乃河
东县北四十里故陶城苏氏演义云历山有四一河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1b 页 WYG0541-0625b.png
中二齐之历阳县三冀州四濮之雷泽雷泽不闻有
二耕渔必不相远即此为是今曹濮间有舜豢龙井
定陶城皆其踪也然历山何止四哉信都之历山乐
史亦以为舜耕在是援神契云舜生姚墟应劭谓与
雷泽相近寰宇记在雷泽县东十三里历山在县西
北十六今濮之雷泽西北六十有小山孤立谓之历
山山北有小阜属池目之姚墟劭谧缘之皆记舜耕
之所有池又建德东十里更有尧城山县南三十有
二耕渔必不相远即此为是今曹濮间有舜豢龙井
定陶城皆其踪也然历山何止四哉信都之历山乐
史亦以为舜耕在是援神契云舜生姚墟应劭谓与
雷泽相近寰宇记在雷泽县东十三里历山在县西
北十六今濮之雷泽西北六十有小山孤立谓之历
山山北有小阜属池目之姚墟劭谧缘之皆记舜耕
之所有池又建德东十里更有尧城山县南三十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2a 页 WYG0541-0625c.png
尧城尧祠云尧巡所至梁武于此立太原府县北二
十为舜城城有舜井有历山上有尧舜二祠元和郡
志谓是两帝南巡所至而周处记始宁界复有舜所
耕田一山多祚因为历山而以具区为之雷泽以其
中有大小雷山也王介甫从之妄矣夫使帝果南巡
至是亦何预耕渔之日邪且以姚妫之名在在而是
金之西城故有姚方妫墟杜佑为舜生此而世本亦
谓妫墟舜所今在西城今长沙县有沩水云舜有都
十为舜城城有舜井有历山上有尧舜二祠元和郡
志谓是两帝南巡所至而周处记始宁界复有舜所
耕田一山多祚因为历山而以具区为之雷泽以其
中有大小雷山也王介甫从之妄矣夫使帝果南巡
至是亦何预耕渔之日邪且以姚妫之名在在而是
金之西城故有姚方妫墟杜佑为舜生此而世本亦
谓妫墟舜所今在西城今长沙县有沩水云舜有都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2b 页 WYG0541-0625d.png
而上虞之损石号蔿公崭会稽又有沩水三抚之泉
经之东入海图经以为釐降之地祝阿故县文有泺
水俗呼娥姜水原有娥英之庙水原山上有帝舜祠
下开大穴为之舜井兖之泗源又有陶墟亦有舜井
其西阜号沩亭山下之一漏泽方十五里指为帝之
所渔不知此自姚墟谢息所迁又水经注上虞亦曰
虞滨太康地记为避丹朱之所而雷泽亦非一周处
谓是太湖故寰宇引尚书择言谓在震泽若阳城汉
经之东入海图经以为釐降之地祝阿故县文有泺
水俗呼娥姜水原有娥英之庙水原山上有帝舜祠
下开大穴为之舜井兖之泗源又有陶墟亦有舜井
其西阜号沩亭山下之一漏泽方十五里指为帝之
所渔不知此自姚墟谢息所迁又水经注上虞亦曰
虞滨太康地记为避丹朱之所而雷泽亦非一周处
谓是太湖故寰宇引尚书择言谓在震泽若阳城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3a 页 WYG0541-0626a.png
获泽县墨子则言舜渔在此泽今在成阳城西北十
里寰宇记为乌虢切矣郡国志言邑西今有地名舜
田然今潭之益阳岳之沅江故梁之重华县有虞帝
城记亦谓是所都而述异记去湘水岸三十有相思
宫望帝台志为二妃之迹冷道临武桂阳蓝山等处
悉有尧舜之祠蓝山更有舜水舜乡县西十五与永
明西十五皆有娥皇女英之庙江华太平乡有舜女
寺即按历城东南十里之庙山晏氏三齐记在县东
里寰宇记为乌虢切矣郡国志言邑西今有地名舜
田然今潭之益阳岳之沅江故梁之重华县有虞帝
城记亦谓是所都而述异记去湘水岸三十有相思
宫望帝台志为二妃之迹冷道临武桂阳蓝山等处
悉有尧舜之祠蓝山更有舜水舜乡县西十五与永
明西十五皆有娥皇女英之庙江华太平乡有舜女
寺即按历城东南十里之庙山晏氏三齐记在县东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3b 页 WYG0541-0626b.png
南后人思舜而置庙也湘中记云地有舜之遗风人
民纯朴故老犹弹五弦之琴为渔父辞莫不以为虞
帝之居岂尽信邪
兖济考 (宋/)罗 泌
予既證三江而兖济截河之说今古未析夏书沇水
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又东出陶丘北此伯禹所
知也兖济二郡正以是名济源县在河东济南济北
济阳济阴皆在河南自杜预谓济繇荥阳东过鲁而
民纯朴故老犹弹五弦之琴为渔父辞莫不以为虞
帝之居岂尽信邪
兖济考 (宋/)罗 泌
予既證三江而兖济截河之说今古未析夏书沇水
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又东出陶丘北此伯禹所
知也兖济二郡正以是名济源县在河东济南济北
济阳济阴皆在河南自杜预谓济繇荥阳东过鲁而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4a 页 WYG0541-0626c.png
至乐安入海沇出王屋入河始釐为二而杜佑李吉
甫乐安窦革郑推辈遽援后志谓济自莽末旱塞不
复截河南度而以水经依取禹贡为疏故唐高宗问
许敬宗禹浮济漯达于河何今济漯断不相属对曰
兖济自温入河伏地南出为荥泽又伏而出曹濮之
间汶水从南入之故书又言浮汶达济不言合漯漯
自东武阳至千乘入河也敬宗盖亦本孔与河并驱
而绝河溢出之意不知其时无复荥水洎出荥口者
甫乐安窦革郑推辈遽援后志谓济自莽末旱塞不
复截河南度而以水经依取禹贡为疏故唐高宗问
许敬宗禹浮济漯达于河何今济漯断不相属对曰
兖济自温入河伏地南出为荥泽又伏而出曹濮之
间汶水从南入之故书又言浮汶达济不言合漯漯
自东武阳至千乘入河也敬宗盖亦本孔与河并驱
而绝河溢出之意不知其时无复荥水洎出荥口者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4b 页 WYG0541-0626d.png
谓济南诸名为出不审是一蔽也佑说河南之济使
禹所命或以性同或一时众流凑泛济适溢从河南
以出而名又奚必浮流之说然禹必不以一时暂溢
之名疑后世夫水之所出亦自不同固有入而不合
行而复出者昔郭缘生于河上源遇书生问之何知
济与河上源通生曰浴水淬剑正与河水上源不异
物之不同犹铅锡也北济既久于河性与河别不能
合混渗漉入地伏行达阳而遂溢为荥尔今之历下
禹所命或以性同或一时众流凑泛济适溢从河南
以出而名又奚必浮流之说然禹必不以一时暂溢
之名疑后世夫水之所出亦自不同固有入而不合
行而复出者昔郭缘生于河上源遇书生问之何知
济与河上源通生曰浴水淬剑正与河水上源不异
物之不同犹铅锡也北济既久于河性与河别不能
合混渗漉入地伏行达阳而遂溢为荥尔今之历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5a 页 WYG0541-0627a.png
等处发地悉是流水济所过也东阿之井正济所溢
故今阿胶止浊住吐下膈而疏痰以济之性趋下清
而且重故治淤浊逆上之痾以今由水固不同情九
夏之辰冷热之风亦各为隧岂谓必无水过水哉泾
湄分漕南零会地此理不少郑樵谓山过山则分水
过水则合世无山过山水过水之理谓汉入于江其
文止此下有脱文兖入于河其文亦止于此而溢为
荥之上当更有道沇水数句说经不通不以为脱必
故今阿胶止浊住吐下膈而疏痰以济之性趋下清
而且重故治淤浊逆上之痾以今由水固不同情九
夏之辰冷热之风亦各为隧岂谓必无水过水哉泾
湄分漕南零会地此理不少郑樵谓山过山则分水
过水则合世无山过山水过水之理谓汉入于江其
文止此下有脱文兖入于河其文亦止于此而溢为
荥之上当更有道沇水数句说经不通不以为脱必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5b 页 WYG0541-0627b.png
以为误此书生之笃疾也林之奇以为汉入江济入
河皆合而流大禹道水自此开以支引之故犹蒙上
之名亦以浅鄙测圣人者庭州灞水金铁皆漏鄜延
之江日夜流脂弱水溺毛黑溪元膑悉唐制角畔怯
腐手盖亦可谓之无哉
海庙祀典考 (明/)任万里
东莱郡城之西北十八里海神庙在焉规制宏阔不
知创于何时然祀典攸存其所从来远矣盖四海于
河皆合而流大禹道水自此开以支引之故犹蒙上
之名亦以浅鄙测圣人者庭州灞水金铁皆漏鄜延
之江日夜流脂弱水溺毛黑溪元膑悉唐制角畔怯
腐手盖亦可谓之无哉
海庙祀典考 (明/)任万里
东莱郡城之西北十八里海神庙在焉规制宏阔不
知创于何时然祀典攸存其所从来远矣盖四海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6a 页 WYG0541-0627c.png
此乎汇同则固有神以主之其在东方者谓之渤海
通灵虹王百谷尤为最钜焉考诸皇帝祭山川厥典
聿重舜东巡守望秩于山川已有祀海之礼矣其在
三代禹玄圭以告成功汤大告于山川神祗周制建
四望坛亦必于海焉祀之不然何曰三王之祭川也
皆先河而后海鲁僖公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所
谓三望者海固在乎其中齐侯礼群神海加以牲帛
但昔皆秩望未有往祭者迨始皇即位之三年东游
通灵虹王百谷尤为最钜焉考诸皇帝祭山川厥典
聿重舜东巡守望秩于山川已有祀海之礼矣其在
三代禹玄圭以告成功汤大告于山川神祗周制建
四望坛亦必于海焉祀之不然何曰三王之祭川也
皆先河而后海鲁僖公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所
谓三望者海固在乎其中齐侯礼群神海加以牲帛
但昔皆秩望未有往祭者迨始皇即位之三年东游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6b 页 WYG0541-0627d.png
海上汉武惑方士之言临海以望蓬莱意者二君始
亲祀焉若以海为百川之大令官以严时祀则宣帝
之诏也恢复之后即祭海神四渎则光武之命也晋
成帝遣使以祈祷隋祭东海于会稽斯时未闻其有
庙唐武德贞观之制四海年别一祭牲用太牢祀官
以当界都督刺史充之宪宗元和中庙祀南海韩愈
为记又封东海为广德王独无庙祀耶宋臣尝曰本
朝沿唐制莱州立祠即此推之则庙建于唐不亦为
亲祀焉若以海为百川之大令官以严时祀则宣帝
之诏也恢复之后即祭海神四渎则光武之命也晋
成帝遣使以祈祷隋祭东海于会稽斯时未闻其有
庙唐武德贞观之制四海年别一祭牲用太牢祀官
以当界都督刺史充之宪宗元和中庙祀南海韩愈
为记又封东海为广德王独无庙祀耶宋臣尝曰本
朝沿唐制莱州立祠即此推之则庙建于唐不亦为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7a 页 WYG0541-0628a.png
可信哉自是而后皆因旧以增饬之尔俗传宋太祖
微时至海上每获奇应及即位乾德六年有司请祭
东海使莱州以办品物开宝五年诏以县令兼祀事
仍籍其庙宇祭器之数于受代日交之六年大修海
庙规制焕然一新仁宗康定二年又封海神为润圣
广德王徽宗遣使祭东海于莱郡孝宗时太常少卿
林栗请照国初仪立春以祀之宋未尝不以海庙为
重元入主华夏至元辛卯加封广德灵会王至顺壬
微时至海上每获奇应及即位乾德六年有司请祭
东海使莱州以办品物开宝五年诏以县令兼祀事
仍籍其庙宇祭器之数于受代日交之六年大修海
庙规制焕然一新仁宗康定二年又封海神为润圣
广德王徽宗遣使祭东海于莱郡孝宗时太常少卿
林栗请照国初仪立春以祀之宋未尝不以海庙为
重元入主华夏至元辛卯加封广德灵会王至顺壬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7b 页 WYG0541-0628b.png
申及至正四年大加增修而奉使致祭者或赍金幡
或赍银盒每为不绝我太祖高皇帝御极之初谓岳
镇海渎俱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测固非封号之所能
加乃去王爵止称东海之神盖革元之滥以从其实
诚迈历代而莫之京矣更遣使降香岁以春秋致祭
庙始修于洪武乙卯再修于宣德乙巳并甲寅至成
化乙巳大加修拓如今制皆有司事也睹其庙貌可
以仰见圣代祀事之重且慎如此云
或赍银盒每为不绝我太祖高皇帝御极之初谓岳
镇海渎俱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测固非封号之所能
加乃去王爵止称东海之神盖革元之滥以从其实
诚迈历代而莫之京矣更遣使降香岁以春秋致祭
庙始修于洪武乙卯再修于宣德乙巳并甲寅至成
化乙巳大加修拓如今制皆有司事也睹其庙貌可
以仰见圣代祀事之重且慎如此云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8a 页 WYG0541-0628c.png
济渎考 (国朝/)田 雯
济水发源王屋山禹贡曰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又曰
导沇水东流为济孔安国注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
是也括地志曰沇水出怀州王屋县北王屋山顶崖
下石泉渟而不流其深不测径县北三里其源重发
泆于池东南流为汜水又东径郤城北出于温县一
水枝津南流注于溴水水经注曰济水出东垣县王
屋山初名沇水至温县始名济水又伏地东南流当
济水发源王屋山禹贡曰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又曰
导沇水东流为济孔安国注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
是也括地志曰沇水出怀州王屋县北王屋山顶崖
下石泉渟而不流其深不测径县北三里其源重发
泆于池东南流为汜水又东径郤城北出于温县一
水枝津南流注于溴水水经注曰济水出东垣县王
屋山初名沇水至温县始名济水又伏地东南流当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8b 页 WYG0541-0628d.png
巩县之北而南入河与河并流过成皋泆出为荥水
又洑而西至曹濮散出于地汶水自南入之北径齐
郡入海合而言之书称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泆
为荥出于陶邱又东北会汶入于海是也春秋说题
辞曰济齐也齐度也员也风俗通曰济齐其度量也
山海经曰㶌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泰泽郭璞注曰㶌
沇声相近即沇水也俗谓之衍水亦声相近也水有
二源东源出原城东西源出原城西晋文公伐原以
又洑而西至曹濮散出于地汶水自南入之北径齐
郡入海合而言之书称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泆
为荥出于陶邱又东北会汶入于海是也春秋说题
辞曰济齐也齐度也员也风俗通曰济齐其度量也
山海经曰㶌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泰泽郭璞注曰㶌
沇声相近即沇水也俗谓之衍水亦声相近也水有
二源东源出原城东西源出原城西晋文公伐原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9a 页 WYG0541-0629a.png
信而原降即其城也俗以济水重源所发因谓之济
源水经注曰济水又东北径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
连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
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左传成公二年齐顷公与晋
郤克战于鞍齐师败绩三周华不注是也又曰沇水
东南流名祝龙泉泉势沸涌状如巨鼎又屈而北注
鱼子沟水入焉又北与濏濏水合又曰济水东北泺
水出焉泺水出历县故城水涌若轮北为大明湖西
源水经注曰济水又东北径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
连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
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左传成公二年齐顷公与晋
郤克战于鞍齐师败绩三周华不注是也又曰沇水
东南流名祝龙泉泉势沸涌状如巨鼎又屈而北注
鱼子沟水入焉又北与濏濏水合又曰济水东北泺
水出焉泺水出历县故城水涌若轮北为大明湖西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9b 页 WYG0541-0629b.png
即大明寺寺东北向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
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极水明木
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阚骃志曰向城在轵
城南即周向国苏公属邑诗作都于向左传桓取向
以与郑竹书纪年曰郑使韩辰归晋阳及向更名高
平又轵关在县西四十里北济怀州刺史平鉴修筑
以悍敌它如卢仝之玉川岑参之青萝馆李愿之盘
谷聂政之祠墓陈迹可寻披图斯著论曰昔人云济
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极水明木
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阚骃志曰向城在轵
城南即周向国苏公属邑诗作都于向左传桓取向
以与郑竹书纪年曰郑使韩辰归晋阳及向更名高
平又轵关在县西四十里北济怀州刺史平鉴修筑
以悍敌它如卢仝之玉川岑参之青萝馆李愿之盘
谷聂政之祠墓陈迹可寻披图斯著论曰昔人云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10a 页 WYG0541-0629c.png
水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白虎通曰其德著
大故称渎渎之为言独也不为馀水浊乱绝群流而
独入于海也此其所以尊欤然而截黄有力莫讥数
石之舟与河同灵爰崇班祀之典是以潜而复出合
而忽分水官能辨其源流神泉遂浸夫遐远蓬蒿不
没河让兼泉鸲鹆弗踰复连泺水于以播通四气作
纪一方盖神之德与其职然也杜甫诗曰梁公执政
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亦极形其洁贞耳虽居渎
大故称渎渎之为言独也不为馀水浊乱绝群流而
独入于海也此其所以尊欤然而截黄有力莫讥数
石之舟与河同灵爰崇班祀之典是以潜而复出合
而忽分水官能辨其源流神泉遂浸夫遐远蓬蒿不
没河让兼泉鸲鹆弗踰复连泺水于以播通四气作
纪一方盖神之德与其职然也杜甫诗曰梁公执政
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亦极形其洁贞耳虽居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10b 页 WYG0541-0629d.png
之座末乎可比圣之伯夷矣
原山考 (国朝/)赵执信
乡山之名于经者岱宗而下徂徕新甫龟蒙凫绎尚
矣其次莫如书传所称之原山沂山而长白山小泰
山皆其后出者也历稽图经长白为北辅号副岳而
小泰山为东镇自隋唐以来移沂山之名而祀之礼
秩略如岱宗矣原山遂泯没不著志家或仅存其名
而山中人莫能指目张伊阳为镇图于城西之禹山
原山考 (国朝/)赵执信
乡山之名于经者岱宗而下徂徕新甫龟蒙凫绎尚
矣其次莫如书传所称之原山沂山而长白山小泰
山皆其后出者也历稽图经长白为北辅号副岳而
小泰山为东镇自隋唐以来移沂山之名而祀之礼
秩略如岱宗矣原山遂泯没不著志家或仅存其名
而山中人莫能指目张伊阳为镇图于城西之禹山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11a 页 WYG0541-0630a.png
直题曰原山及寻其文竟不复有所依据论定孙文
定公记中则云大于长白之山皆无专名盖不谓然
以余考之禹山实即原山伊阳先生自然臆合殆神
启之也按水经注淄汶二水并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与传同淮南子云淄水出饴山魏收志云嬴县有马
耳山汶水出焉今莱芜县本汉嬴县地是饴与马耳
皆原山之异名也齐乘云淄水出益都县岳阳山东
麓古莱芜地岳阳即原山也德清胡先生□注禹贡
定公记中则云大于长白之山皆无专名盖不谓然
以余考之禹山实即原山伊阳先生自然臆合殆神
启之也按水经注淄汶二水并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与传同淮南子云淄水出饴山魏收志云嬴县有马
耳山汶水出焉今莱芜县本汉嬴县地是饴与马耳
皆原山之异名也齐乘云淄水出益都县岳阳山东
麓古莱芜地岳阳即原山也德清胡先生□注禹贡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11b 页 WYG0541-0630b.png
云原山在今莱芜县东北七十里东接益都西接章
邱北接淄川县界高耸出群山之上亦名马耳山胡
之学贯穿百家非常该核有如斯言使老死山中者
有愧色矣然则原饴马耳岳阳实一山也今遍求乡
中诸山略无原饴马耳影响罹镇城东三十馀里有
岳阳焉迤逦于淄水其蔓延者小入淄川而绝不关
章邱去莱芜且百五十里悉不如胡所说况汶源安
在其不得指以为原山明甚惟禹山高出群山旁薄
邱北接淄川县界高耸出群山之上亦名马耳山胡
之学贯穿百家非常该核有如斯言使老死山中者
有愧色矣然则原饴马耳岳阳实一山也今遍求乡
中诸山略无原饴马耳影响罹镇城东三十馀里有
岳阳焉迤逦于淄水其蔓延者小入淄川而绝不关
章邱去莱芜且百五十里悉不如胡所说况汶源安
在其不得指以为原山明甚惟禹山高出群山旁薄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12a 页 WYG0541-0630c.png
三县一与胡说合而其南有岭微不能自名岭下之
水东流为淄西流为汶樵牧皆习知之其岭东北抵
岳阳六十里而遥数有断续北属禹山二十里而近
冈峦如一也准之传注察其合离盖自淄汶所出联
绵东北皆为原山而禹山为其极颠洵足以为之主
而受众号者矣若今之岳阳特以支阜而擅显名久
假而不知所归耳谓之禹山者以其上有大禹庙莫
详所始乌知非随刋之会道淄所经野人相与报明
水东流为淄西流为汶樵牧皆习知之其岭东北抵
岳阳六十里而遥数有断续北属禹山二十里而近
冈峦如一也准之传注察其合离盖自淄汶所出联
绵东北皆为原山而禹山为其极颠洵足以为之主
而受众号者矣若今之岳阳特以支阜而擅显名久
假而不知所归耳谓之禹山者以其上有大禹庙莫
详所始乌知非随刋之会道淄所经野人相与报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八 第 12b 页 WYG0541-0630d.png
德者蕞尔之区朴陋相承不晓传记但知奇大圣人
以为重久遂失其故称图志诸家顾安能身历僻远
穷搜而缕析之以默契于千百载之上耶余故定为
原山为兹乡之望嗟乎往者如可作也乡先生其谓
我何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八
以为重久遂失其故称图志诸家顾安能身历僻远
穷搜而缕析之以默契于千百载之上耶余故定为
原山为兹乡之望嗟乎往者如可作也乡先生其谓
我何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八